一个女孩的故事作文

2024-04-23

一个女孩的故事作文(精选9篇)

篇1:一个女孩的故事作文

《一个女孩的故事》读有感作文

《一个女孩的故事》读有感

以前,我不懂得珍惜生命,不能使自己活得光彩有力。可自从我从网上看到这篇《一个女孩的故事》后,给我极大的震撼。

(本网 m.欢迎您投稿)

这篇文章说的是一个叫黄美廉的女孩,从小就患上了脑性麻痹症。这种症状十分惊人,因为肢体失去平衡感,手足常会乱动.医生根据她的情况断定她活不过6岁.可是这样一个女孩,她坚守着信念,坚强地活了下来,还考上了美国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

在一次演讲会上,她告诉了我们使她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念.我们一看,她写下了这么几行字: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长的`很美

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

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

最后,她以一句话总结:"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没有的.

读了上面的故事,我们都会深深地被黄美廉那种不向命运屈服,热爱生命的精神所感动.是啊,要想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有价值,就必须要经受磨难的考验,要想使自己活得快乐,就必须接受和肯定自己.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缺陷或不如意的事情,并非只有你是不幸的,关键是如何看待和对待不幸.无须抱怨命运的不济,不要只看自己没有的,而要多看自己所拥有的,我们就会感到:其实我们很富有.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读过许多让我们感动和令我们深省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曾经给我们人生以启迪,曾经给我们的心灵以慰籍或震撼,曾经让我们感动.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需要领悟一些道理,以便使自己变得更加睿智,都需要接受一些感动,以便使生命充满激情.

(本网 m.欢迎您投稿)

以后,我下决心:要珍惜生命.・

篇2:一个女孩的故事作文

一个女孩的故事她,静静坐在窗边,望着窗外朦胧的月色,心中泛不起丝毫涟漪,眼神依旧冰山般冷漠黯淡。夜色中,她如同鬼魅一般寂静。

她不想去搭理任何人,不想做任何事,甚至不想呼吸,因为,她真的好累……

其实,她很乐观也开朗,但此时无论怎样,依旧是心碎、无声。只因为……

她理科很差,每次考试之后,都不会因为其他门考得不错而欣喜,只会因为数学很差而掉泪。她很坚强,却不知因为数学而多少次心碎。

她最害怕公布数学成绩的那一刻,最害怕同学鄙夷的目光,最害怕母亲忧愁的叹息,最害怕好友轻柔的抚慰。这一切,都让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觉得很疲惫。

一次月考后,当她的数学成绩在好友中又垫底时,那种感觉就像晴天一声霹雳,当头一棒,打得她头晕目眩。她发誓,从此好好学数学,拼了命也在所不惜。

自那时起,每天晚上都能看到她拖着疲惫的身子坐在桌前,研读到深夜。

在学校,她依旧活泼,因为她只能靠这一点来维持她受伤多次,即将崩溃的自尊心……

“黑色六月”走了,迎来了期终考试,她很恐惧,但还是面对了。事实结果,一切努力付诸流水,数学依然扯后腿…… 她真想就此倒地了事。她再没有精力去拼、去争,她真的好累!

她不知自己是如何回的家,只记得那天天很暗,心情很平静,不再斗志昂扬……

篇3:一个女孩的故事作文

Dear Patrick,

I was then an only child who had everything I could ever want.But even a pretty, spoiled and rich kid could get lonely once in a while so when Mom told me that she was pregnant (怀孕的) , I was ecstatic (狂喜的) .I imagined how wonderful you would be and how we’d always be together and how much you would look like me.So, when you were born, I looked at your tiny hands and feet and marveled (感到惊奇) at how beautiful you were.

We took you home and I showed you proudly to my friends.They would touch you and sometimes pinch (捏) you, but you never reacted.When you were five months old, some things began to bother Mom.You seemed so unmoving and numb (麻木的) , and your cry sounded odd—almost like a kitten’s.So we brought you to many doctors.

The thirteenth doctor who looked at you quietly said you have the“cry du chat” (pronounced Kree-do-sha) syndrome (并发症状) , “cry of the cat”in French.

When I asked what that meant, he looked at me with pity and softly said, “Your brother will never walk nor talk.”The doctor told us that it is a condition that afflicts (折磨) one in 50, 000 babies, rendering (使得) victims severely retarded (智力迟钝的) .Mom was shocked and I was furious.I thought it was unfair.

When we went home, Mom took you in her arms and cried.I looked at you and realized that word will get around that you’re not normal.So to hold on to my popularity, I did the unthinkable...I disowned (与……脱离关系) you.Mom and Dad didn’t know but I steeled myself not to love you as you grew.Mom and Dad showered you love and attention and that made me bitter.And as the years passed, that bitterness turned to anger, and then hate.

Mom never gave up on you.She knew she had to do it for your sake.

Every time she put your toys down, you’d roll instead of crawl.I watched her heart break every time she took away your toys and strapped your tummy with foam (泡沫) so you couldn’t roll.You struggled and you cried in that pitiful way, the cry of the kitten.But she still didn’t give up.

And then one day, you defied what all your doctors said—you crawled.

When Mom saw this, she knew you would eventually walk.So when you were still crawling at age four, she’d put you on the grass with only your diapers (尿布) on knowing that you hate the feel of the grass on your skin.

Then she’d leave you there.I would sometimes watch from the windows and smile at your discomfort.You would crawl to the sidewalk and Mom would put you back.Again and again, Mom repeated this on the lawn.Until one day, Mom saw you pull yourself up and toddle (蹒跚地走) off the grass as fast as your little legs could carry you.

Laughing and crying, she shouted for Dad and I to come.Dad hugged you crying openly.

I watched from my bedroom window this heartbreaking scene.

Over the years, Mom taught you to speak, read and write.From then on, I would sometime see you walk outside, smell the flowers, marvel at the birds, or just smile at no one.I began to see the beauty of the world through your eyes.It was then that I realized that you were my brother and no matter how much I tried to hate you, I couldn’t, because I had grown to love you.

During the next few days, we again became acquainted with each other.I would buy you toys and give you all the love that a sister could ever give to her brother.And you would reward me by smiling and hugging me.

But I guess, you were never really meant for us.On your tenth birthday, you felt severe headaches.The doctor’s diagnosis (诊断) —leukemia.Mom gasped and Dad held her, while I fought hard to keep my tears from falling.At that moment, I loved you all the more.I couldn’t even bear to leave your side.Then the doctors told us that your only hope is to have a bonemarrow transplant (骨髓移植) .You became the subject of a nationwide donor search.When at last we found the right match, you were too sick, and the doctor reluctantly ruled out the operations.Since then, you underwent chemotherapy (化学疗法) and radiation.

Even at the end, you continued to pursue life.Just a month before you died, you made me draw up a list of things you wanted to do when you got out of the hospital.Two days after the list was completed, you asked the doctors to send you home.There, we ate ice cream and cake, run across the grass, flew kites, went fishing, took pictures of one another and let the balloons fly.I remember the last conversation that we had.You said that if you die, and if I need of help, I could send you a note to heaven by tying it on the string of any balloon and letting it fly.When you said this, I started crying.Then you hugged me.Then again, for the last time, you got sick.

That last night, you asked for water, a back rub, a cuddle.Finally, you went into seizure (病的突然发作) with tears streaming down your face.Later, at the hospital, you struggled to talk but the words wouldn’t come.I know what you wanted to say.“Hear you, ”I whispered.And for the last time, I said, “I’ll always love you and I will never forget you.Don’t be afraid.You’ll soon be in heaven.”Then, with my tears flowing freely, I watched the bravest boy I had ever known finally stop breathing.Dad, Mom and I cried until I felt as if there were no more tears left.Patrick was finally gone, leaving us behind.

From then on, you were my source of inspiration.You showed me how to love life and live to the fullest.With your simplicity and honesty, you showed me a world full of love and caring.And you made me realize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is life is to continue loving without asking why or how and without setting any limit.

篇4:三个女孩和一个工厂的故事

惠兴电子厂就坐落在小镇中心偏南的地方,一幢五六层的楼房,全是玻璃墙幕,算是全厂的核心地带,其后是各种厂房往后延伸开去。每幢房子都四方规整,贴上了彩色的瓷砖,很符合现代化工厂的审美特征。

而我们文中的三位主人公的命运就是跟着这个厂慢慢展开。当然,对于这些年轻的女孩用“命运”这个词太残酷,她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至少在一小段时间里,她们的喜怒哀乐,全由这座工厂引起,这是一定的。

阿萍眼中的世态炎凉

读者千万别怪罪我们老是用化名,因为不用化名的话,我估计这些主人公很快就会遭罪了。阿萍是个很水灵的女孩,可以说有点漂亮。说话总是带笑,心事似乎都能拿在言谈中化解。“2008年对我来说是个不好的年”,阿萍告诉记者。因为那场金融风暴,惠兴电子厂的订单大为缩水,工厂员工由原来鼎盛时期的3000人裁减到了现在的大约1000人。原来的两个饭堂已经用不上了,其中一个光荣“下岗”。而阿萍虽然没有被裁掉,但她由文员调到生产线上去做生产工了。

“生产工是不是比文员辛苦一些?”“不是辛苦一些,而是辛苦N倍,每天早上一去就猛地做事,到了10点钟就休息10分钟,有时候阿姨不记得打铃了就休息5分钟。每过一会儿,拉长(“拉”是英文里的“line”的音译,即“生产线”,所以拉长就是负责生长线运作的管理人员)就会喊,快点啊,加油啊,没油了吗?”

阿萍一直向往朝九晚五的生活,这样她就可以有空闲时间回到家(她的父亲和她租了一间房子,这就是她的家)。阿萍之所以坚持在惠兴做事,就是因为这里假日多,晚上不用加班。

但这里的福利不太好,“做久了发现工资升得很慢,一直是1150元。刚进厂的时候,说三个月试用期后,工资升到1200,但过了一年了,还没有涨工资。我觉得这不是经济危机的问题,而是它根本就不想涨工资。”

有一次全厂员工集体涨薪,涨20、45、50元的都有。但这点钱,对阿萍这些年轻的女孩来说,吃一顿宵夜都不够。而在大沥,这里的电影院票价是20元,她们还从来没有进去过。

阿萍是江西人,很早就到佛山这边来了,她和她爸一起在佛山打工。阿萍到佛山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洗车,而且是被骗去的。

2007年,一个贸易公司说是要招聘一个办公室人员,阿萍就去了,老板说,你得实习一下,看我们是怎样做的,于是就派出洗车,说好洗一两天就可以了,洗车的时间是早上8点到晚上7点。阿萍连续洗了3天都没有进一步的消息,后来阿萍发现那个公司的办公室陆陆续续来了些人,一个收银的,一个售后服务,一个前台。第四天的中午阿萍就“逃”了。“办公室里已经满了,这肯定是骗局,现在企业骗人的手法多得很,你来这里免费做几天它也赚了,又不用付钱。”阿萍现在提起这事还很气愤,而这件事她几乎没有对别人提起。

从文员调到生产线,阿萍本来是准备反抗一番的,但已经快要过年了,而且工厂大批裁员,能够逃避“炒鱿鱼”已属幸运,阿萍忍住了。还有一个原因是主管答应了她,可以不加班。但后来的局势出乎阿萍的意料。

阿萍每周日都要去一个学校念大专课程,已经快要毕业考试了。2008年12月的一天,她去请假,拉长已经批准了,但主管突然跑到生产线上破口大骂拉长,“都出来工作了,还念什么书啊,要么就不要出来工作啦。”主管在整个车间骂,不仅是骂给拉长听,也是对全线员工的警告。

星期一回厂的时候,拉长告诉阿萍,她被骂得臭头,阿萍很愤怒,“我感到他们骗我,当她需要我的时候,就骗来,现在不需要那么多人了,就想赶我们走。”于是她告诉主管,不想做了,要辞职,但厂长出乎意料地没有批准她辞职报告。

事情就这样僵持了下来,阿萍每周日仍可以去上课,但其他的日子她必须加班了。有一天主管还阴阳怪气地对她说:“加班不是挺好吗?五块钱一个小时哦。”有一次阿萍在生产线上动作稍微慢了一点,被主管逮住,骂了个半死。

更加令阿萍感到失落的是,自从她调到生产线后,以前看见她打招呼、嘻嘻哈哈问好的人全都板起了脸,对她不理不睬。“大家都冷漠多了,不想看到我。”阿萍理解到了什么叫世态炎凉。

宅女小菊

无论谁,见到小菊都会想到“宅女”。一个清汤挂面头,一双眼睛总躲在刘海下面,甩动一下头发才能打量世界。尖尖的下巴,眼睛深陷,“你别看着我,我会害羞的”,她说话都怯生生的。

她换了几次工作终于换到了惠兴电子厂做文员。但没干多久她就失业了,起因是与主管吵了一架。小菊是个很不爱说话的人,这样的人在工厂那个小社会里最容易成为靶子,恰恰她的主管是个小心眼的人。那个主管很挑剔,做错事又不肯承认,还把责任推卸给她。明明自己错了,她也会赖给小菊。

尤其令小菊头疼的是,即使打错一个字,主管都要唠叨老半天。甚至过了很久,她又把小菊以前的错误翻出来,还特喜欢当着十几个员工的面批评小菊。“她喜欢拿着鸡毛当令箭,总喜欢在人多的时候指责别人。”小菊受不了这股鸟气,终于在一天爆发了。主管原来骂小菊的词,小菊都还给了她。

心情是舒畅了一下,但小菊知道后果,她递上了辞职信,主管很快批了,厂长也痛快地批准了(按照常规,一般是一个月才有结果),看来大家都不想留住她。

其实,小菊的事搁在很多人身上都不会当回事,至少不会导致辞职走人。但小菊不同,她似乎有点忧郁症。自初中时候,她成天可以不讲话,只与熟悉的人才交流几句,“我说话很容易得罪人,所以不说话。不过现在比以前好多了。”甚至在初中的时候,很多同学以为她得了自闭症。

小菊是随着妈妈在佛山这边打工,妈妈就在菜场里卖菜,一天卖得不多,不算是真正的菜贩,她卖完了菜就赶快回家做饭等女儿回来吃。因为小菊的脾性,她不适应宿舍的集体环境,一直住在租来的“家”里。

自从失业后,她整天在家里上网,网费是和邻居分摊的,四户人家共用一个端口。“我是一边玩,一边找工作,混一天过一天”,小菊很勉强地说。其实小菊并不想呆在家里,她曾经在佛山黄岐找了个事做,早上9点到晚上7点,中间有一个小时休息。中饭是从家里带去的盒饭,可能是因为那时是冬天,带的饭过去就凉了,不新鲜。而且公交车很不准时,有时等半个小时也等不来一辆,所以小菊到家的时候常常已经是晚上9点。小菊就越来越瘦(157厘米的她才75斤,注意,不是公斤),家人看着心疼,于是小菊又回到家里,想找个“离家稍微近一点的工作”。

小菊拼命地在各种人才网上浏览,但人才网更新的速度绝对没有小菊这么勤快,于是小菊只能聊天,但网上没几个熟人,她又不愿意和生人聊,于是只能看电影,累了就玩游戏,“实在不想上网了,就看电视,一天就过了。”小菊说起这句话的时候,长长地嘘了口气,似乎说出来是种解脱。

“我爱看动画片,不开心的时候就看动画片,像《IQ博士》,但现在不看了,新目标是《珠光宝气》。”小菊今年已经21岁了,还喜欢这种动画片确实令我大吃一惊。

其实小菊也并未完全在家随波逐流,她也在读工商管理大专课程,因为“现在找个文员起码都是大专。”她只好服从社会规则。

在家里呆了半年,妈妈开始觉得小菊的脾气变得暴躁了,常常为小事生气。有一天妈妈穿了小菊的拖鞋去晾衣服,小菊就大喊大叫,非得要妈妈改正错误。甚至由于闷得太久,小菊说话都不利落了,明明已经到了2009年元月,她在讲述自己2008年的经历时,总说“今年”。似乎新的一年还远没有把上一年的噩梦驱散。

我原来一直不理解小菊的家人宁愿让她在家失业,也不催她去工作,直到采访结束的时候,笔者听到一个故事:2008年下半年,就在佛山大沥,在一个工厂宿舍住的两个女生被人盯上了,进屋强奸后遭到杀害。门是锁着的,但男的用大钳子剪开了锁。

“这个社会经济越发达,却越来越乱了。”小菊幽幽地叹了口气。

流浪的郑红妹

终于有一个人无需用化名了,因为她远离了这个工厂,而且不知道现在是回到了老家,还是去流浪了,她叫郑红妹。

郑红妹是属于工厂里很晚招来的一批,金融危机爆发后她误打误撞进了惠兴电子厂,当员工。请注意“员工”两个字,她不是职员。在这个电子厂,员工就像是生产线上的一个零件一样,每天都必须上班,而职员是有休息的,一月有6天假。

惠兴电子厂做的全是外单,生产收音机和耳机线,原来有三个厂,现在据说连厂长都要裁掉一个。既然厂长都要下岗,更遑论员工了,10月底开始电子厂大批裁人,郑红妹很不幸地碰到了。

她当时因为家里有事,急匆匆地跑回家去了(当然请了假),而就在她还未返厂的时候就接到了电话,“不用来了”。小郑很惊讶,因为这份工作她才做了不到一个月,而且连工资卡都还没领到,如果就这样突如其来地被赶走了,那这一个月岂不是白做了。

出于一丝侥幸,小郑还是回到了大沥,她姐也在这边打工。她想回大姐那里打听一下消息,但是姐姐的婆婆异常凶悍,看到小郑来了,就骂开了:“这个地方不是你的,还来什么呀,我家这么窄,你还好意思来霸占地方,白吃白喝!”

小郑哀求着姐姐的婆婆,说自己失业了,想打听情况,婆婆知道了更加生气,因为她知道郑红妹又有一段时间要蹭饭吃了,不由分说地就拿起扫帚赶走了小郑。

小郑只好到外面游荡,天渐渐黑了,她看到工厂里灯火通明,终于眼泪流了下来,这里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牵挂,但小郑的被褥和行李还在厂里,她慢慢地踱到工厂大门外,几个凶神恶煞的保安根本就不认识这位新来不久的员工,他们怀疑她想偷东西,不让她去取行李。

小郑晚上到底睡在哪里,她的同事也不清楚,所以笔者也不知道。只是有一天,一位同事下班时,看见了郑红妹,她很哀怜地说:“我身上才10多块钱了,连买吃的钱都没了。”

篇5:一个女孩的故事

大学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她又来到了这所大学,虽然这所大学不是什么好的大学,不过有她最美好的回忆!

大一的时候在学校的学生会堂认识了一个男生,他和她相处的还不错呢,他们两个换算聊得来,而且这个男孩子长得还不错,很符合她喜欢的类型。渐渐的在她的心中,她已经有点动心了呢。后来这个男孩子不来这边干活了,女孩以为再也见不到那个男孩子了。

女孩没有想到,在班级联谊会上,会再次见到这个男孩子,心里特别高兴。不过也不敢表达的太明显,不过女孩觉得已经非常开心了。过了几天,男孩竟然给女孩打电话,女孩看是他的电话,心里不知道他给她打电话是要干嘛,就接了电话。男孩说希望女孩当他的妹妹,女孩一听很高兴,从小她就希望有一个疼爱她的兄长,她果断的答应了。女孩想这样的话,找男孩也有理由了。

男孩很少找女孩,女孩也不好意思老找男孩,只能太想男孩的时候就打电话找男孩出来吃个饭。女孩怕男孩会烦自己,所以不敢找的太勤。时间过去的很快,男孩要去当兵的事情,女孩在和他工作的时候就知道,不过还是没办法接受这么快就要看不到男孩了!

大二的没几天,男孩就要走了,女孩害怕看不到他,心里也好难受。虽然女孩和男孩相处的日子不是很多,可是却让她一辈子都忘不了!在男孩快要走之前的一个晚上,男孩来找女孩,男孩喝醉了,不过还能够好好地说话。当时已经是晚上12点的时候,女孩不知道还能不能出宿舍,还是下来了,还好宿舍的门还没锁,女孩出来了,在宿舍楼下等着男孩,男孩还没来,女孩有点着急了。还好,过了会,男孩来了。男孩和女孩说了一些今晚他们班级聚会的事,女孩听着,也劝他要改改他的脾气,不要那么的任性,要成熟点。男孩抱住了女孩,他们没有说什么特别的话,只说让对方都要好好地生活,好好的照顾自己。女孩害怕宿舍锁门,女孩让男孩早点回去休息,女孩明天也要上课。女孩第一次这么不放心男孩,让男孩到宿舍后不管多晚了,一定要打电话给她。男孩给女孩打了电话,女孩终于放心了,不过也让女孩很迟才睡着。

男孩明天就要走了,女孩请男孩吃了最后一次晚饭,晚饭中的他们,他们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才对,菜也就吃了点,好像他们都不饿,吃完后,他们坐了一会。女孩要去上课,男孩也去上了一节课,不过他们没有坐在一起,男孩进去的时候没有看到女孩,在男孩进来的时候,女孩就看到了男孩,其实男孩正好就坐在了女孩的后面,可是男孩不知道。男孩走了,女孩默默的上完了课。那天晚上男孩没有再给女孩打电话,女孩也没有再给男孩打电话。女孩答应明天早上去送男孩,女孩几乎一晚上没有睡好,调了3,4个闹钟,害怕自己睡过去了。一晚上醒来好多次,在4点多的时候,女孩睡不着了,也不想躺着了,她起床了,女孩还借了室友的裙子,希望能给男孩一个美好的样子!希望男孩能够记住自己的样子,不要忘记自己!

篇6:一个哑巴女孩的故事

她是一个很年轻貌美的顾客。

拥有和所有女孩儿一样青春动人的外表。上帝仿佛是选用上好的材质把她合成,以示偏爱。残忍的是,却忘了安装她的嗓音。她天生就是哑的。

第一次见到她,她正在货架旁边对理货员作手语。指手画脚又快又急。因为沟通不畅她气得对理货员连翻了几次白眼。我赶忙过去,急中生智掏出纸和笔,写上“对不起,请问您需要什么?”她的怒气才有所缓解,拿过笔和我写了起来。选好商品之后,她嫣然一笑,用食指点了点我,然后又竖起大拇指。哦,这是在夸我棒嘛!

也许是住得比较近,她常光顾我们中心店。经过多次交流,她教会了我们好多哑语手势。如把食指和拇指圈成硬币状,表示问多少钱。当我们汗流浃背的御货时,她会在一边笑咪咪的握拳一扬,表示“加油”。当我们服务表情生硬时,她会跑过来把手比成八字托住下颌笑,表示要开心哦!她的眼神中有种聪慧的锐利。什么都是一看就明白的。不需要过多的.语言。

她再来时,会跟随着一个帅气的小伙子。从外表上看,他俩是多么郎才女貌的一对!小伙子是个健全人,常用低沉磁性的男中音她当翻译。有

时两人会来到展示电子琴的琴架旁,即兴共弹一曲。音乐欢快,两人眼中的笑意流转,让人一时间觉得在爱情里,语言本就是多余的。他俩共同在床品区相中了一套大红的四件套,那是婚嫁必备的。纯正鲜艳的的红意仿如浓浓的爱意,成对的枕套上绣着玫瑰花簇。睡上去仿佛一世都可以做甜蜜的梦。

男友对她承诺,等结婚时就买它。并要求我们理货员收起来,等他几天后来拿。

然而之后的一段日子,男友并没有如约而至为她来买这套床品。听说是因为家人反对,婚事告吹。

再见她是一个下午,独自一人来到床品区,呆呆的看着这套红得剌眼的四件套。我上前和她打招呼,她旁若无人的转身而去。接着我们就听到了电子琴那边传来疯狂的弹奏。她不是在弹琴,而是在砸琴。一连串愤激快速的轰然嘈音,令其他顾客为之侧目。没有一个理货员去制止她,大家都听出这一连串狂音,其实是她在向男友,向上天发出的一连串痛苦愤怒的质问。发泄累了,她披散着长发伏在琴上哭泣。

可是就连哭声老天都不肯给她。我们只听到一串怪异的喉音。

我上前轻轻拍拍她的肩,用右手食指点点自己,再用左手手心轻抚右手拇指,又用食指点了点她。她抬起泪眼看看我,身后的大家也都不约而同的对她作起这个动作。她终于破涕为笑了。这个动作的意思是“我爱你”。“我们大家都爱你。”

不久后,她又来了一次,剪掉了长发,容颜清减却十分精神。她在纸板上写她要走了,到郑州的一所聋哑学校去当老师。当老师?那太好了!我伸出拇指给她看,并作了个羡慕她的表情。她微微一笑。令我没想到的是,她伸手拉住我的工装衣襟,又摩挲几下我的胸卡。做了个羡慕的表情。难道,她一直都在羡慕我,一直都想穿上喜盈门的工装?当一个普通的快乐的理货员?

她点了点头,转身走了。走了几步,又回头,手比八字托住下颌,做了几个可爱的鬼脸。哦,她这是在告诉我,要天天开心呢!

我至今不知她的名字。她就象每天的万千顾客一样,匆匆的来,又匆匆的走了。

虽然不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但她象朵花,放如画的艳丽,在记忆中给别人留下淡淡的香气。使每个认识她的人,都不能忘记她的美丽。

篇7:《一个女孩的故事》读有感

这篇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长的很美

三.

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

最后,她以一句话总结:“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没有的,

 

篇8:一个女孩的故事作文

关键词:《一个女孩的心灵史》

评论家毛时安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秦文君的作品‘出色地表现出少女们纯粹的灵性和优雅的灵魂诉求,就像从雪地里飞出一只翠鸟,让阅读者惊叹不已。’”【1】秦文君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她曾塑造了大量生动鲜活的女孩儿形象,小说《一个女孩的心灵史》更是叙述了女孩莘莘从出生到12岁小学毕业的成长史。与《女孩贾梅》、《少女十六岁》等小说不同,这部小说的叙述视角比较特别,是从母亲的眼光来看待女儿莘莘的成长,因此这部小说的女性视角比较复杂,既是女性的自我成长,也是母亲在看待自己女儿成长时的关怀和感悟,凝聚着成年女性对自我的认识和对下一代的期许。

小说中的叙述主体具有儿童文学作家、家长和女性三种不同的身份,而当母亲的性别身份得到认定之后,“我”和“莘莘”之间便出现了一条女性的联系纽带,拥有了相知相惜的情感,在缓缓而来的真挚母爱下,主体的感情抒发变得更加丰厚。

从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秦文君对理想女性的看法和追求。透过小说中母亲对女儿的培养和期待,可以看出作者心目中理想女性的模样,羞怯、平和以及柔顺,当然还有善解人意,作品中的莘莘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小淑女”形象,她宁静而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即使是在不当的小学教育环境中,她还是能坚守自己内心的善良和幻想,与其他过早被成年人影响的小女孩相比,莘莘的童年无疑是更加完整和幸福的。这种幸福来源于家人的关爱和教导,尤以母亲的教导为重。秦文君在小说序中写道:“亲情和爱,信任,往往是女孩们成长的动力之一,也是她们不误入歧途的力量来源”。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成果指出,爱是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最有效的帮助,在不依靠其他保证的时候,仅有爱就能引领孩子解决情感危机。而女孩更需要温暖而富有关爱的环境,才能形成优秀的品质,“别人宽容的对待她们,她们才学会宽容的对待别人和自己。” (《会跳舞的向日葵》序) 她们在得到了别人的关心之后才会去关心别人。在《一个女孩儿的心灵史》中就是如此,莘莘在幼时受到过心灵上的伤害却依然能够健康善良地生活,便是因为她父母那专注的爱。母亲对女孩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然而母女关系既是亲密无间的,又是颇为复杂的。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这样描绘母女关系:“女儿对于母亲来说,既是她的化身,又是另外一个人;母亲对女儿既过分疼爱,又怀有敌意。母亲把自己的命运强加给女儿:这既是在骄傲地宣布她具有女性气质,又是在以此为自己雪耻。”“如果女孩子受到女人的培养,女人就会努力把她变成和自己一样的女人,就会表现出交织着傲慢与怨恨的热情。即使母亲的心胸比较宽阔,真心实意地为女儿谋幸福,通常她也会认为让女儿做一个‘真正的女人’是明智之举,因为如果这样,就会更容易被社会所接受。”【2】根据波伏娃的理论,母亲自觉不自觉的教育着孩子,使她有“女孩儿”样,符合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其实也就是男性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和期待。在《一个女孩的心灵史》中,母亲在教育莘莘时就是按照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来做的。现有的社会规范内化在作者的心中,她坚信女孩儿应该要有女孩儿的样子,美丽、纤细、柔弱等等,这些全是男权社会赋予女性的枷锁,女性在束缚下变得不自由。作为一名女性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有着很强的女性意识,但是并不具备强烈的女权意识。她笔触温柔,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笔下的女主人公也具有浓烈的、传统意义上的女性气息,在这部小说中格外明显。不仅主人公莘莘是位小公主,而且带着作者自我影子的母亲的形象,也是温柔、善良的女人形象,母亲对女儿的影响是持久且强烈的。

这里存在一种悖论,小说中作者极力表达的教育思想是希望孩子能自己感受这个世界而不是由大人们告诉他们这个世界的样子,这样孩子才能自由的思考,但是作者又预设好了女孩子应该要有的样子,并在日常教育中不断加深孩子的印象,以确定其对女性身份的认同,自觉地朝着那个方向发展。波伏娃说,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成的。教育在孩子性别观念的形成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孩子在婴儿阶段的生理和心理感受是没有差异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学校和社会在教育男、女孩之间存在着差异,女孩子被逐步教育成淑女。在这样的教育中,女孩丧失了选择的权利,日后也将逐渐失去与男性公平竞争的权利。如果说真的要给孩子自由的话,尤其是女孩子,就不能预先设定她的性别身份,而是应该让她自由发展,自由选择,她可以选择成长为一名优雅的淑女,也可以选择成为一名率真的“假小子”,只要让她是一名正直、善良、勇敢有责任心的公民,其他的关于性别身份认同的问题,可以待她自己去发现,自己去选择。小说虽充满浓浓的爱意,但却没有给莘莘自主选择的权利,从莘莘出生开始,她的女性身份就得到了母亲的认同,并且在莘莘的成长过程中,言传身教,将这种女性身份深深地烙在莘莘的身上,莘莘也毫不意外地成长为小淑女。女性身份一旦得到认同,将伴随她终生,并在其养育下一代时,继续贯彻这种教育。

儿童文学的主体是孩子,《一个女孩的心灵史》可以预想得到的是,读者会以女孩子居多。在文学作品和社会环境的潜在影响下,女性角色认同会逐渐内化在女孩的日常生活中,女孩会慢慢成长为社会认同的女人。在文学作品中,在生活中,我们能否不要过早让女孩子接受女性教育,而让他们接受和男孩子同样的教育(并非学校课程教育,而是带着强烈性别色彩的教育),让他们能自由选择想要的生活,而不是由成年人预设好她们的性别角色,差异化对待她们,使他们“被成长”为淑女,从而失去选择的权利。

参考文献

[1]、[法]波伏娃:第二性[M], 陶铁柱译,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8年版。

[2]、田媛:中国未来女性的期待与塑造——秦文君小说中的女孩形象分析[J], 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年第1期。

[3]、金燕玉:女孩心灵的多维解读[N], 解放日报, 2000年12月22日, 第5版。

[4]、陈莉:蛹与蝶——解析中国当代女性儿童小说作家笔下少女的成长[J], 广西社会科学, 2006年第2期。

篇9:自强不息:一个聋哑女孩的故事

今年13岁的张艾出生两个月就被诊断为先天性耳聋,在成长过程中,她克服了听力障碍、语言障碍,成绩名列前茅。今年她被评为“感动河间”十大人物,河间市团市委号召全市青少年向她学习。

走进张艾的家,见一个小女孩正在埋头擦地板,这就是张艾。可能同龄孩子还在家人面前撒娇哭闹的时候,年幼的聋哑女孩张艾已经在帮家人干活了。

张艾美丽得像个天使,清澈、纯真的眼神中透着灵气。张艾的妈妈告诉记者:“很多人第一次见到张艾,都说这孩子是块明星料儿。”但命运似乎喜欢捉弄人,这么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姑娘,出生两个月就被确诊为先天性耳聋。这意味着她不可能和正常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凭借着顽强的韧劲,她克服了听力障碍、语言障碍,和正常孩子一起学习,她不但没有掉队,而且名列前茅。

现如今,13岁的张艾已经是河间第四实验小学五年级的一名学生,除了学习成绩优秀外,她还学习了钢琴、舞蹈、美术等。要强的张艾处处不服输,她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毅力,令人感动,也为同龄孩子树立了榜样。

今年她被评为“感动河间”十大人物,河间市团市委号召全市青少年学习张艾这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家人举债给张艾植入人工耳蜗,她有了微弱的听力

说起张艾,她的妈妈冯荣花几度哽咽,她感慨命运对女儿的不公,也为张艾的表现和成绩感到自豪。

1998年春,张艾的降生给全家带来了欣喜和希望,家人希望她像艾草一样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健康成长。正当一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中时,不幸却悄悄降临。张艾两个月左右的时候,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的现实:先天性耳聋!

家人不甘心,变卖家产也要给孩子治病,从此开始了漫漫求医路。眼瞅着张艾一天天长大,“十聋九哑”,已经五岁的张艾错过了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但一家人始终没有放弃,直到2003年,他们听说北京协和医院可以植入人工耳蜗,帮助患儿恢复部分听力,父母满怀希望带着张艾赶到北京。经医生检查,张艾可以植入耳蜗,但需要20多万元的医疗费。20多万元,对于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简直是天文数字。但不植入人工耳蜗,孩子就会一辈子做个聋哑人,家人没有其它选择,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给孩子做手术!

冯荣花哽咽着说:“那时,我在村上开个小卖部,她爸给人维修三轮车,如果不是给张艾做手术,日子还算过得去,但20万元,把全部家当都卖了也不够啊。只能借,那难处就别提了,幸亏亲戚朋友帮忙,总算凑够了手术费。”

当时只有5岁的张艾在接下来的治疗中表现出了超乎年龄的毅力,各项检查、抽血化验以及全身麻醉,她都默契地配合,每次医生来给她检查,她都用友善的眼神和医生交流,医生们也都非常喜欢这个懂事可爱的小女孩。就這样植入了人工耳蜗,张艾有了微弱的听力。

五岁只身在语言学校学习发音,她终于会叫“妈妈”了

虽然有了微弱的听力,但张艾错过了三岁之前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她依然无法说话。于是,又在北京一所语言学校开始了艰苦的发音学习。

一个五岁的聋哑孩子,离开母亲只身在一个陌生的语言学校学习,困难可想而知。冯荣花永远忘不了把孩子送到学校那天,他们实在无法忍受孩子离开时撕心裂肺地哭,就听老师的劝,对张艾谎称老师带她去检查,爸爸妈妈在外面等。冯荣花回忆说,老师把孩子带走后,她和丈夫就叫上一辆出租车走了,一上车两人就都忍不住哭了起来。

为了孩子的将来,冯荣花和丈夫狠下心把张艾一个人留在了语言学校。在语言学校的两年里,张艾学会了自理、自立,五岁的她学会了自己洗衣服、整理床铺、帮助老师打扫卫生等。每次父母来看望她时,小张艾总会默默地流泪,却从没闹着要回家。

发音对于正常人来说是件非常轻松的事情,但对于一个长期聋哑的孩子来说却太难了:首先要看老师口型,然后由老师压住其舌根练习声带发音,一个音节要练习上百遍,反反复复只为发准一个音……

冯荣花说:“一次,我去北京看女儿,第一次听到女儿叫‘妈妈’,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这一声迟来的“妈妈”,冯荣花不知多少次在梦中听到,她百感交集。她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还让老师把张艾叫“爸爸”的声音录下来给她爸爸听,她爸爸那段时间最大的乐趣就是反复听女儿的录音,一起干活的人每每看到他躲到一旁就知道,他又在听闺女叫“爸爸”了。

经过两年艰苦练习,张艾掌握了基本字词的发音,但是微弱的听力和最佳语言学习期的错过,使她依然处于半聋半哑状态。

不服输的张艾,和正常孩子相比处处名列前茅

从北京回到家乡河间郭村乡南庄村,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冯荣花开始力所能及地教张艾小学知识,拼音、数字,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甚至数十遍上百遍,她不厌其烦。张艾也很好学,妈妈用心地教,她努力地学。

后来,冯荣花在河间市区找到了一个打扫小区卫生的工作,一家人搬到了河间市区。

小张艾也到了上学的年龄,为了让她和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她妈妈找了好几所学校,都因为孩子残疾学校不收。后来,她又找到河间市第四实验小学,王校长听了张艾的故事答应孩子来学校读书,并叮嘱班主任好好照顾小张艾。

就这样,张艾得到了和正常孩子一起学习的机会。在班里,老师把张艾安排在第一排,关键词老师会放慢速度把口型朝向她。语文课上,张艾的目光时时追随着老师,仔细揣摩老师的动作、表情。

有时听不懂,老师就课下和她交流。老师们为了照顾张艾,总是把作业写在黑板上。聪明懂事的她,回家做完老师当天留的作业,有时还能做完老师将要留的。她的勤奋和刻苦经常让老师和父母喜出望外。

班主任尚老师说起张艾,赞赏有加:“张艾是个特别懂事的孩子,有时老师看到她的作文精彩,书写美观,向她伸出大拇指,她马上报以甜甜的微笑,并礼貌地说:‘谢——谢——老——师!’数学难题,她听不清老师的讲解,老师给出答案,她凭聪明的小脑瓜,居然弄懂了,还能举一反三。似乎强烈的求知欲让她有了特异功能。体育课上,她听不到老师的口令,凭着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判断转身的方向,坚持不掉队。参加学校组织的团体操表演,聪明的她能和200多名同学整齐漂亮地完成动作。”

学校三年级时开设了英语课,这对于只有微弱听力的张艾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父母和老师对张艾的英语成绩没有抱希望,但是好强的她竟把耳朵贴着学习机不厌其烦地听,十遍、五十遍、上百遍……就这样一直下去,有时候因为一直没有学会而急得哭起来。妈妈宽慰她:“英语学不好,妈妈不会怪你的。”但看到张艾锲而不舍,妈妈专门给她请了家教,当老师给她示范时,她水汪汪的大眼会一动不动地盯着对方的嘴唇,用心去捕捉该怎样发音。

正是凭借这样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她课上练课下练,英语成绩居然也和其它科目一样优秀。

在家她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在学校张艾是一个自强不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家里张艾更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或许“磨难锻炼人”,幼时长时间四处求医,两年独自在语言学校进行艰苦的语言训练,年幼的她格外懂事,每天学习之余都帮妈妈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尤其是看见妈妈跪着擦地时,她都会抢着擦,生怕累着妈妈。

冯荣花说:“那是张艾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雪,我凌晨五点起来出去扫大街。刚出家门不远,就听到张艾在后面传来含糊不清的呼喊声,我紧张地回头张望,发现张艾冒着寒风手里举着一条围巾正向我跑来,看着女儿的小红脸,我哭了。”

妈妈的泪水是感动的泪水,更是幸福的泪水。冯荣花说:“有时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张艾已经把饭做好了,天冷时她还会专门为我熬好热腾腾的小米粥。我生病了,她会按时给我端水拿药。”

张艾不仅外貌出众,而且心灵手巧。十几岁的她拿过来刺绣手工的图样,就能很快地刺绣,外婆家的“万寿图”就出自她手。在蛋糕店,她会好奇地盯着生日蛋糕制作过程,她看过一会儿就能帮着蛋糕师做生日蛋糕。在2010年河间市“五四”青年节表彰活动中,张艾的舞蹈赢得了阵阵掌声。

虽然张艾只有微弱的听力,但她对钢琴的乐音很敏感,现在张艾放暑假了,妈妈给她报了钢琴学习班,张艾要继续挑战自己。

上一篇:快意秋日作文550字下一篇:淡蓝色的橘子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