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改造申请材料

2024-05-26

鱼塘改造申请材料(精选3篇)

篇1:鱼塘改造申请材料

各地养鱼户在80年代初期开挖的鱼塘大多已老化,所谓老化是指过浅、淤泥过深、堤坝倒塌,加上养鱼密度过大,饵料投入不当,饲养管理不善等原因,致使池塘更加老化,严重阻碍产量提高。其改造方法如下:

一、坚持年年清淤 每年冬季在鱼捕净后将池底过多过厚淤泥,清除一部分,保持10厘米即可,否则池塘变浅,载鱼量减少,水体易缺氧,而淤泥又是病虫害的藏身之处,易在高温季节暴发各种鱼病。

二、进排水要配套 许多鱼塘,只重视设计时的堤坝宽度和高度,而忽视进排水配套,造成投产后十分被动,只好临时用水泵抽排水,既浪费人力也消耗物力。改造时要使进排水渠平行而反方向排列,注意进口渠高于排水渠,并注意总进水口通向外河水质清新的水域处,总排水口通向另一河道口,不能二者合用同一水域中的水渠,以防投产后易发鱼病。

三、坚持2-2.5米水深 池水过浅会影响产量提高,对于已经倒塌的堤坝,可以用尚未塌去的这部分堤坝的土直接向下开挖出土,用于制作新堤内坡,这样既具备了粘结力高于淤泥的新土作堤坝,又解决了池内淤泥的出土难题。

四、提倡用生石灰清塘 对改造好的鱼塘放水至5-10厘米,然后在池底挖几个小坑,坑深0.1-0.5米,面??.5平方米,每小坑可泼洒100平方米面积石灰浆,这样进行布局,可使整个池塘全部泼洒均匀,生石灰用量为每亩70-100公斤。

篇2:鱼塘的改造和清整技术

鱼塘常因年久失修而淤涨、渗漏, 池底高低不平, 深浅不匀, 水源不通, 形状多样, 造成捕捞不便。这样的水面既要积极利用, 又要积极改造, 使之既能养鱼又能灌溉。

1.1 漏水塘改保水塘

池塘漏水, 水位不稳定, 难以稳产保收。对于渗漏的池塘堤埂或池底, 简单的办法是在堤埂中间开沟, 用黏土加石灰填筑, 形成一道保水墙, 池底铺一层黏土并夯实, 或用黏土和石灰混合铺底夯实。排水设备处漏水时应先挖开, 层层填满。

1.2 死水塘改活水塘

开渠引水, 使池塘与水库、河溪相连, 扩大集水面积。筑堤抬水, 增设进水渠、排水渠, 使进、排水分开, 以利排灌自如, 优化养殖结构, 控制鱼病传染, 为优质高产、高效创造条件。

1.3 小塘改大塘

小塘虽有排水迅速、鱼病容易防治、捕捞方便等特点, 但塘小水少, 水温、水质易于变化, 难以精养和高产。尤其在水源不足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小塘改大塘, 扩大水面, 受风面大, 溶氧量较高, 水温、水质较稳定。

1.4 浅塘改深塘

塘浅容量小, 水温、溶氧量等变化大, 对鱼的生长不利, 塘深在3 m左右较适宜, 鱼产量可随水深的增加而有所提高。

2 池塘清整

养过几年鱼的塘, 由于各类残渣、泥沙的积累沉淀, 风雨水波对堤埂的侵蚀, 使池底积存大量淤泥和腐殖质, 导致池塘变浅、病原滋生。若不及时进行清整, 则鱼病发生率增加, 生产将受到影响。

2.1 清理淤泥

一般是在冬季排水干池, 靠人力或机械将池中的淤泥清出, 以修整池坡, 加宽培厚堤埂, 作种草的基肥。

2.2 适时晒塘

池塘鱼类起捕后, 可把池塘的水放干, 利用立冬至立春这段时间昼夜温差大、温度低的有利条件消除池塘的有害生物。因为大多数潜伏塘底的有害生物一般在冬日活动微弱, 经不起冰雪严寒的侵袭而死亡。同时, 经过冬天冰雪冷冻以及太阳曝晒, 塘底泥沙土质会变得比较疏松, 并因与空气接触有助于细菌活动, 把池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以后养殖中的营养物质。

2.3 药物清塘

各种鱼塘放养鱼之前, 都要用药物进行1次清塘消毒, 为养殖鱼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3.1 生石灰清塘

水位约20 cm的池塘, 每667 m2用生石灰75~100 kg, 先将其分堆放在池底, 待其溶化后, 再将其泼匀;尤其对于那些不能干塘的深水塘, 平均1 m深的水面每667 m2用生石灰150 kg左右, 化浆泼匀。生石灰清塘药性消失需7 d, 无需试水即可放鱼。用生石灰清塘虽然用量大, 功夫细, 但其效果好, 优点多: (1) 生石灰价格低廉, 能就地取材, 被列为清塘的首选药物; (2) 氢氧化钙能中和池底污泥中的腐殖酸和水中的二氧化碳, 使水变成适应鱼类生活生长的微碱性环境; (3) 能澄清水质, 使悬浮物质等沉淀; (4) 能使淤泥中被吸附的氮、磷、钾释放出来, 使水变肥; (5) 补充钙肥, 钙是水生绿色植物和水生动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6) 生石灰溶化后变成氢氧化钙, 其强碱性, 能有效杀灭池中的小杂鱼、螺、蚌、青苔、病菌等, 减少了这些生物与养殖鱼类争食物、争氧, 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

2.3.2 漂白粉清塘

漂白粉遇水产生次氯酸, 能杀死水中的野杂鱼、螺、蚌和大多数细菌。漂白粉防病效果较好, 用量少, 药力消失快。由于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不稳定, 有效氯一般按照30%计算, 但市场销售的漂白粉有效氯仅在15%左右, 有的甚至更低。所以使用前要先测定其含量。 (1) 带水清塘:每667 m2用漂白粉10~12.5 kg, 将其溶于水全池泼洒。清塘后3~5 d便可放鱼。 (2) 干法清塘:水位10 cm左右, 每667 m2用漂白粉15 kg。

2.3.3 茶枯清塘

茶枯是山茶科植物油茶等的果实榨油后所剩下的渣饼, 其中含有毒素———皂角苷, 能够杀死全部野杂鱼、蛙卵、蝌蚪、螺蚬、部分昆虫幼虫, 但不能杀死细菌, 其毒性消失后可作为鲤鱼、鲫鱼等的饲料。一般每667 m2用茶枯40~50 kg, 先敲碎, 在池塘一角挖一小坑将茶枯放入其中加水密封浸泡, 20℃以上浸泡2 d, 再搅匀带水全池泼洒。

3 清除杂草

篇3:老鱼塘的危害和改造技术

一、老鱼塘的危害

1.“氧债”增加

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残饵粪便、死亡的藻类等沉积在池塘底部,使池底淤质越来越多,导致池底的有机物含量大大增加,增加的这些有机物会氧化分解消耗掉底层的氧气,造成底部缺氧。在缺氧情况下,厌氧菌就会大量繁殖,使有机物质发酵,产生很多还原性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又易与氧结合,从而消耗水中的氧气,直至全部被氧化后,水中溶氧才开始升高。因此,要增加底部水中的溶氧,必须降低这些耗氧的还原性物质,即人们常说的“氧债”。氧债越高,对鱼的生长威胁越大。

2.有毒物质大大增加

在淤泥较多的池塘中,厌氧菌就会大量繁殖,这些厌氧菌分解池塘底部的有机物质而产生大量有毒的中间产物,如氨、硫化氢等。这些物质大都对鱼有很大的毒害作用。

3.酸碱度失衡

在淤泥较多的池塘中,淤泥中有机物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发酵,产生各种有机酸,使底质和水质酸化。鱼对生活水域的酸、碱有一定的适应范围,过酸或过碱的水均能刺激鱼鳃和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反射性地影响鱼的呼吸运动,导致鱼摄氧能力减弱,进而造成新陈代谢下降、生长发育停滞等一系列的异常变化。

4.动物免疫力下降

养殖水体及养殖动物体内外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致病微生物,这些致病微生物中多数为条件致病菌,其致病力随着环境不良因素的增加而增强。当鱼塘底质恶化时,有害菌就会大量繁殖,在水中有害菌的数量达到一定量时,养殖动物就容易发病。

二、改造措施

面对以上危害,我们不得不对老鱼塘进行改造。现将有关改造老鱼塘的措施介绍如下:

1.寒冬晒塘

把塘水放干,利用立冬至立春这段时间日夜温差大、温度低,潜伏塘底的有害生物活动微弱,经不起冰雪严寒侵袭而死亡。同时,经冰冻曝晒,塘底土质变得疏松,与空气接触后有助于细菌活动,把有害物质转化为营养物质,为来年改善溶氧状况和改良水质创造有利条件。

2.排污清淤

将塘水排干,把池底的淤泥挖出堆放在鱼塘斜坡上,加宽培厚塘埂,或把较厚的淤泥运到农田、菜地里作肥料。通过清除淤泥、修砌塘埂等,可有效扩大鱼塘容量,增强抗旱保水能力。

3.水旱轮作

可将鱼塘的水排干,保持10厘米厚的淤泥,再种上黑麦草、蚕豆、油菜及蔬菜等,实行种养有机结合,用农作物根系来通气,吸收和转化土壤中的各种营养物质,达到改良土壤、破坏水生病菌生活环境的效果,能显著减少鱼病的发生。这种“养鱼—种农作物—养鱼”的水旱轮作方式,可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4.撒药消毒

上一篇:工资集体协商经验材料下一篇:教师后备干部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