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何园导游词

2024-05-15

扬州何园导游词(共8篇)

篇1:扬州何园导游词

穿过山庄圆洞门是牡丹厅,翻开导游词,原来是此厅嵌有“凤穿牡丹”砖雕,而船厅的别致处在台阶前,以卵石,瓦片铺成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西园的水心亭则是中国仅有的水中戏亭,是很多电视剧的拍摄主场地.穿过园中假山,来到了住宅区,这里有扬州市保存最好的清楠木厅,玉绣楼则是具有异国风格的双层楼房.何园之所以出名便在于它的中西结合.住宅的侧面有一片石山房.从没听过这个名字,只在导游词里见说是石涛叠石造园的唯一遗迹.进入山房,并未觉得有何特色,恰好几个游人跟着讲解员在走,便也随着听了起来,这一听居然欣赏到了一个绝色景致,人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在这里却于白天也赏到了月亮!原来在假山上开有一圆洞,洞后有一没有门板的门,光线透过圆洞便在水中形成了一轮明月.水边的廊壁上挂有一面镜子,山石上的迎春花摄入镜里,这便是“镜花水月”了.游罢暗叹不虚此行.

何园有冠盖中国造园艺术的四个“天下第一”,其中特色建筑之冠――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誉的1500米复道回廊,构成园林建筑四通八达之利与回环变化之美,在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被业内专家称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片石山房“天下第一山”,是画坛巨匠石涛和尚叠石的“人间孤本.”。

“牡丹厅”因东墙歇山尖有《凤吹牡丹》砖雕山花而得名。这幅《凤吹牡丹》图是至今扬州保存最完整的砖雕之一。

“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建园主人何芷刀一身与船紧密相连,此厅是其形象化的标志性建筑。其“窗开四面、地铺波纹”的构建手法使人赞为绝妙。厅似船形,四周以鹅卵石、瓦片铺地,花纹作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

假山贴墙而筑,参差蜿蜒,妙趣横生;水绕山行,疏林横空,暗香浮动,假山小亭翼然,背依粉墙,旁依绿水,沿石级过小亭可登串楼。

水心亭(有人称戏台),是为了巧用水面和环园回廊的回声,增强其音响的共鸣效果而建的,以供园主人观赏戏曲和歌舞之用。《红楼梦》等影片的拍摄,都曾把何园的水心亭作为场景。 它被视为中国戏亭的范例,也被专家认为扬州园林中“小方壶”,所谓小方壶,即“海中仙山”。

玉绣楼,是两栋前后并列的住宅楼的统称。它是园主人阖家居住的处所,位于园区的中心。玉绣之名,来自庭院中的两株广玉兰树和一株绣球树。20世纪40年代初,名园曾经沦落成为驻军营盘,其中一株广玉兰树横遭砍伐。如今幸存的这棵广玉兰树已经有1的树龄

玉绣楼的主题建筑是前后两座砖木结构二层楼,既采用中国传统式的串楼理念,又融入西方的建筑手法,如采用法式的百叶门窗、日本式的拉门、法式的壁炉、铁艺的床等等,此外,在体现住宅建筑功能和人性化需要方面,也有一些值得称道的细节,如地面设通风孔、地下建近两米高的透气层等等,可见当时园主人“与年俱进”的思想!

玉绣楼是何家小姐的闺房,有小姐的卧室、书房和琴房。

清代楠木大厅名为“煦春堂”。挂在楠木柱上的楹联,上联是:“莫教春秋佳日过”。下联是:“最难风雨故人来”。大堂正中有个条案,上面放着有一件类似袈裟的钟乳石,象征者佛祖,主人希望佛祖能够终身保佑他们全家幸福安康。袈裟两旁有个花瓶和一架屏风,象征着平平安安。

一进片石山房就会看见石涛和尚堆的一座小假山,那就是“滴水喷瀑”。整个假山贴在墙上,山顶凹处与屋檐相连,下面与内池相接,下雨时雨水从屋檐顺假山流入池内。

沿着石径向前走,就来到了园子的娱乐厅。西边有一个半壁书房那就是“书”,再书房东边一点点有一口与内池相接的小方井,当水涨时风把水吹打在井里的石头上就会发出“叮咚”的声音人们称它为“琴”,一眼就会看出来那是用老槐树根制成的棋盘。那画在哪儿呢?原来就在棋的后面,那是一幅天然的竹石图。

“片石山房”又名“双槐园”。因园内有两棵槐树而得名。是石涛和尚唯一一座亲手堆制假山的园林。曾多次出售,可是再低的价钱也没有人来买。原因就出在园内的两棵槐树。古人认为“槐”这个字不吉利,因为棺材是木头做的,人走近木就变成鬼了。但最后还是何芷刀看中了其中的假山的艺术价值,就买了下来。

这里能看见在全国都罕见的景象——日月同辉。可以在白天看到月亮,而且只要沿池边由西向东走动,就可以看见月亮由缺而圆的变化过程。走在假山桥上,向对面望,就会发现一面镜子,镜子里又映出一个园林,那就是“镜中天,水中月”。

个 园

出得园来已经四点多了 ,于是又游个园.个园和瘦西湖是此行扬州的主要景点.只因爱那亭亭的翠竹和想一睹四季假山的真面目.进了大门,满眼郁郁葱葱的竹林顿使人忘却凡尘,有飘然脱离俗世之感. 这里大约就是万竹园吧,园内又有一池,池中红鲤翔游,两个老者在水边的古厅上闲坐赏鱼,乐而忘忧.穿过重重竹林,到了园林的主体部分:四季假山.明知这里就是了,而我围着这里转了几圈也没分辨出哪是哪季.正徘徊着,有讲解员领两位客人来介绍夏山,夏和秋与我所想的一样,而冬和春则是跟着讲解员走了一遍才恍然大悟的.随后又深深折服于造园者的情趣和匠心.时天已渐晚,游人返归,工作人员也都收拾着准备下班了,便匆匆别过

个园由清代嘉庆年间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旧址上扩建而成。以竹石取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此外,它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

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远观舒卷流畅,巧如云、如奇峰;近视则玲珑剔透,似峰峦、似洞穴。山上古柏,枝叶葱郁,颇具苍翠之感;山下有池塘;深入山腹,碧绿的池水将整座山体衬映得格外灵秀。北阴处有一涓细流直落池塘,叮咚作响,池中游鱼嬉戏穿梭于睡莲之间,静中有动,极富情趣。池塘右侧有一曲桥直达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颇具寒意,即使炎热的夏天,人们步入洞中,顿觉清爽。盘旋石阶而上,登至山顶,一株紫藤迎面而立,游人悠游其间忘却了无尽的烦忧。

篇2:扬州何园导游词

园分三部分,南部为住宅部分,前后三进,第一进为楠木大厅,二、三进为二层楼房,每进皆为七开间。楠木厅为主人会客之用,此厅极富层次,顶部为单檐歇山,中间三间略高,两旁两间略低,形成中高边低的两个层次。而从下部看,中间三间向前伸出两米,旁边两间自然置于后部,立面上又形成中前边后的两个层次。厅内厅外装饰极其富丽,外檐柱之间镶嵌大型木雕月牙门九个,雕刻冰纹如意图案,雀替是牡丹花的花篮,屋内窗隔全部使用梅花,冰纹镶嵌而成。

除楠木厅外,后面两进皆为双层楼房,屋宇宽敞,规模宏大,每进之间皆列小院,小院中略置花台,配以树木,以少量山石花草点景,显得幽静又富有生气。总之南部建筑总体布局严整,基本是多进四合院式建筑,是研究清代扬州大型民宅的活标本。

园的北部即为花园,分东西两部分。一入东部,即感到构园者身手不凡,构园强调有山有水,园以山奇,山因水活,可此处一无山二无水,但是当你进园时,先见辅景,南面是一畦牡丹芍药圃,北面湖石贴壁山林,那山林皆为太湖石堆就,紧贴着墙壁,又高过墙头,山林延北壁逶迤西去,折向东壁,再西折向北,直通回廊复道,共有60余米,好似一石头的屏嶂,不仅将墙外诸多低矮民宅遮掩,而贴壁山林本身时起时伏,在东北接踵处的峰巅,有一山亭点缀其间,假山的窦穴、曲洞、石室、山房皆能上下沟通,给人以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的深远意境。此园中多处使用此种包镶之法,不仅用材节省,而且廓大了空间,使虚实结合,景有尽而意无穷,实为构园者处理特定地形的生花妙笔。

水的安排更为奇巧,何园为旱园,旱园水做常法都是挖一水塘,点缀些山石,沾点水气而已。而何园构园者从一开始就另辟蹊径,在进园处贴壁山林前,是一湾曲水,池旁湖石或如峭壁凌空,或如矶石俯瞰,池内碧水中游鱼怡然,山上葛藤倒悬,更有山色楼台倩影映水,你会不自觉地叹道:“活了!”更有趣者,前园的牡丹厅房安排船厅,看着这船形的厅堂,人们仿佛已到湖边,再看厅下,以鹅卵石和小瓦铺成的水的波浪纹,起伏有致,似见波光粼粼,似听裂岸涛声,此时你抬头看那楹联,“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大概你顿时会忘却这是一个旱园,而会疑为在湖滨漫步,舫内荡桨。定会惊叹构园者能在东园的山水楼阁中,居然使之无水而有水意,无山都有山情。

篇3:扬州何园导游词

关键词:园林,复道回廊,串联,形式

坐落于扬州徐凝门大街的何园原名寄啸山庄, 在清光绪年间 (光绪九年) , 由湖北汉黄道台、江汉关监督、曾任清政府驻法国公使的何芷■在双槐园 (乾隆年间所造) 旧址上改建而成的。原名“寄啸”二字取意于陶渊明的诗句“依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 以表达园主人对晚清政府的不满, 不愿与那些苟且偷安的人共处, 却又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而寄情于自己园林的山水一吐胸中块垒。今称之为何园, 是根据主人的姓氏而简称为之。

何园占地面积14 000 m2, 分为花园、住宅、祠堂及“片石山房”四部分。占地面积虽然有限, 但其中蕴藏了四个“天下第一”, 而其中有机分隔花园空间并串联全园的就是何园的“天下第一廊”——复道回廊。复道回廊分为上下两层, 总长约1 500 m, 它错综复杂的立体式交通模式和华美的建筑形式语言使其成为何园诸多建筑中独具特色的一座, 在江南园林中十分罕见, 甚至博得了“天下第一”“中国立交桥的雏形”“江南园林的孤例”的美誉。

1 复道回廊的布局与路线引导、串联

穿过何园入口空间 (何园入口原位园南) 即可由一组临水设亭的贴壁假山引导游人通过正对入口处的牡丹厅到达东花园之内。东园为“旱园水做”, 经由桴海轩 (下文称四面船厅) 可到达公子读书楼, 由石台阶而上到达读书楼二层, 便也登上复道回廊的一角。廊道一层双面廊的隔墙上镶有书法碑帖与刻石, 黑色的质地与白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形成了一道韵律感丰富的墙体, 同时也嵌有巨幅花窗, 便于人们游览观赏, 增加游赏兴致;廊道二层则更为丰富, 它既有双面廊通透的特性, 又兼具单面阻隔视线的效果。读书楼以南及通向蝴蝶厅的一段皆为单面廊, 两个单面廊墙面的夹击形成了一层的天井, 其走势继续往北则一条去往蝴蝶厅, 一条通往读书楼。而此两段廊道相交的一处则是双面廊结构, 这一交点形成的平台为“半月台”, 是园主人中秋赏月之处 (见图1) 。西园水面以南的双层廊道则往南去往住宅建筑玉秀楼。

1.1 复道回廊的概念与形式分析

就其形式上看何园的复道回廊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廊道形式。它是一个包含着“复道”“复廊”和“回廊”的结合体。

复道是通道的一种, 是指阁楼间上下两层的通道。复道亦有作楼宇间架空的通道之说, 如唐朝杜甫的《夔州歌》中有:“枫林橘树丹青合, 复道重楼锦绣悬。”唐朝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述道:“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可见, 复道作为连接楼宇的通道, 还可以架空的形式出现。

“回廊”是围合庭院的廊。在何园中, “回”字不但表现为围合空间, 更是起到了串联不同建筑的作用。

“复廊”是双面廊的变形, 是在双面廊的中间设了一道墙, 形成两侧都是单面廊的形式, 隔墙上多开有各式漏窗, 以保证视线的通透性。在古典园林中经常用来划分和联系空间的作用。

1.2 划分空间所形成的对比关系分析

东西花园之间强调分隔与对比, 意境水居和真实水意之间的分隔对比;以建筑为中心的人工美和以水、石、影为中心的自然美之间的分隔对比;读书声与丝竹声的分隔对比都要通过廊道来体现, 故而会有一层复廊形式的出现。而二层廊道综合了双层廊、双面空廊、双层单面廊、建筑回廊的形式, 成为一个综合体串联起全园的所有建筑。

站在双面廊上更能体会作为廊道划分空间的作用以及何园设计之精粹。站在廊上向东俯瞰东花园, 精美的铺装立刻展现于眼前, 更能知晓东花园“旱园水做”的妙思。东园无水, 何来水做之说。因为东园铺地材料以鹅卵石、瓦片为主, 形成水波状花纹, 以此象征一派波光粼粼的水居意境, 船厅桴海轩建于台上, 位于东园的中心, 对联“月作主人梅作客, 花为四壁船为家”更增加了这种意境, 整个设计寓意海中之舟, 东面又设有贴壁假山, 俨然一幅山水意境, 北侧则为读书楼。联想读书、海、舟, 不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隐喻, 可见园作者的精巧用心。

转身观西园水面开阔, 水域占有较大面积, 建筑皆依水而建, “天下第一亭”就是那点于水面之上的水中戏厅——“水心厅”。静静观赏西园, 回廊二层成为视线的引导。由交点分出的单面廊的一段由此与建筑融合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直至蝴蝶厅, 南面则为分隔花园与住宅部的分割, 通过隔墙上那形式多样的镂空花窗, 隐隐约约可见住宅部分的细小局部:砖结构的楼墙、开敞的阳台、细致的欧式栏杆、刷着朱漆的廊柱栏杆与百叶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站在廊上之人怎能不被一阵阵的探求欲望所催促, 行走其间, 每一扇窗透露出不同的景致, 步移景异, 更使游人加紧脚步穿过那回廊而得以一窥其全貌 (见图2) 。

2 复道回廊的建筑形式语言分析

2.1 廊与花窗

廊与花窗的组合绝不是巧合。住宅部分的玉秀楼属于私人空间, 在何园中, 只属于“家人”的范畴。何家为名门, 受封建社会诸多规矩的影响在所难免。男子可以信步漫游于全园, 而女子则必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活动空间局限在南部的住宅部分, 回廊在此必须起到“隔离”“回避”“拒绝”的作用, 理应设一道实墙, 而什锦空窗为何存在 (见图3) 。何园面积总共14 000 m2, 整体精致小巧, 实墙分割了空间, 却也阻隔视线, 小空间必然变得更加窄小, 压抑、郁闷的心情则会随之产生。通过这些尺度大、做工精的空窗望向住宅, 打通了刻板的分割, 通过视线的穿透感受到空间的无限延伸, 何园还小么。再者不得不说西园的作用。上文提过, 西园设有水上戏亭, 可见主要是作为宴客、听戏之用, 这些深居于大宅深处的女眷们虽被限制行动空间, 却没有被规定兴趣爱好。

仅在墙上开窗难于丰富园景。复道回廊上上下两排的什锦空窗在尺度上做了变化。不同于一般中国古典园林中小巧的花窗, 它们均有着1.8 m的宽度和水磨方砖的镶边, 沿河廊道走势横向展开, 花样之多令人惊叹。莲花、菱花、梅花、如意、海棠、剑环等窗式, 古朴、大方、简洁, 尺度统一而造型更是无一重复, 玉秀楼与草木交相辉映的图画通过这形式各异的取景框一一呈现于行人眼前 (见图4) 。同理, 在玉秀楼望向西园, 亦能观赏到一幅幅美景。

2.2 廊与廊柱、栏杆

廊柱是廊道的支撑, 对单层结构的廊道来说, 它支撑顶, 对于复道结构的廊道, 就是支撑着二层廊道的结构。廊柱以其均匀的间隔形成韵律感, 它构成了一个相对于廊墙的虚的建筑界面, 它与廊墙一样具有划分与界定空间的作用, 但是更具有通透感、节奏感。两个廊柱之间也成为了一个框景的“框”, 增加游园乐趣。

栏杆在何园之所以特别, 是因为它不完全是中国式。前文说过, 园主人何芷舠曾任清政府驻法国公使, 园主人的这种特别经历, 使得何园不乏一丝丝欧洲风的气息, 如水心厅的铸铁构件、玉秀楼建筑样式与内部装修, 而复道回廊的栏杆也是一例。古典园林中, 廊道栏杆基本是木或砖的材质, 厚实、稳重。何园复道回廊不但有木栏杆, 部分还使用了铸铁栏杆, 如在读书楼出来至半月台处以及西园水面以南假山处开始至玉秀楼一段皆为铸铁栏杆 (见图5) 。它们由园主人购自法国, 相对于木结构轻薄、细腻、骨架轻盈、易于造型, 泛着不同于朱漆的独特色泽, 时至今日, 经过历史的洗礼, 难掩锈迹却依然透着悠悠的蓝绿光泽。与古典园林的诸多要素不仅没有冲突感与不和谐, 相反更衬托出复道回廊轻巧、灵活, 别具一番独特的风味。

3结语

廊之本身也是极具美感、婉转隽秀的建筑艺术。人穿行于复道回廊之间, 通过廊柱构成的“取景框”欣赏一幅幅园林美景, 随着复道回廊的走势逐步升高, 人行其间有随势凌空的感觉, 渐行渐高终到达最高处, 得以一览全园胜景之时, 所引起的感叹、赞美之情则会令人久久难以忘怀。当人们由下而上欣赏建筑美时, 复道回廊本身随势而高的形体、白墙黛瓦的美丽妆容、穿行于建筑与植物之中的轻盈体态以及镂窗的等间距布置, 无不充满节奏感与美感。

参考文献

篇4:扬州何园导游词

从西园看复道回廊是最佳角度,何园复道回廊全长1500米,它腾挪、缠绕于园中建筑之间,复道凌空,内外分流,回廊曲折,高低错落,构成了园林内部的四通八达与回环变化之美,把廊道建筑的功能和魅力,发挥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复道回廊是何园特色建筑之冠,在江南园林中绝无仅有,它造就了何园独一无二的串楼景观,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誉,建筑专家更把它看作是立交桥的雏形。晴明天气,日出月落,复道两边的透空雕花栏杆交错投影,流光溢彩。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雨雪霏霏,借助这条廊道,人们就可以无忧无虑徜徉园内,悠闲自在流连美景。

神话传说里有海上仙山名叫方壶的记载,扬州园林中喜欢借用这个典故,在园中挖池为海,筑亭当山,虚拟海上伸山的意境。与众不同的是,经据专家考证,西园水心亭壶上春秋同时还是一座水心戏台,主人把戏亭建在水里,在上面演戏拍曲,轻歌曼舞,可以巧妙借助水面与走廊的回声和光影,增强音响与视觉效果。

水池北面是汇胜楼。楼上供来收藏古今典籍、名家字画,楼下蝴蝶厅是主人的宴客场所,厅内墙上装饰有宋苏东坡竹石图、明唐寅花鸟图、清刘墉书法和郑板桥竹石图等木刻壁画。体现了主人的雅好和品位。

池西桂花厅坐落在山石桂树丛中。厅上有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手书 “桂花飘香”匾额,何园一万多平米的园区中有地植、盆栽桂花七八十棵,其中仅百年以上的老桂就有十余株。中秋到何园赏桂、赏月,是扬州二分明月节的重头戏,届时何园夜游,浴桂香,赏明月,啜芳茗,观看水心戏台地方传统曲艺表演,品尝精致可口的维扬风味小吃,尽情感受城市山林的良辰美景,又是别一种风味。

西园建筑景观到桂花厅为止,接下来过渡到山水景观,水池南面这座湖石假山,是何园的制高点,望去悬崖峭壁,奇峰飞谷,呈千丘壑万千之势;山上古树名木,苍翠蓊郁,有拔地参天之姿。古人叠石掇山讲究人性化,所谓“七分主人三分叠”,西园湖山的立意布局,俨然就是一幅唐代大诗人王摩诘的诗意图:“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它所传递出的那种山林深深深几许的幽渺意境,与园主何芷s避祸归隐,寄啸山水的心境十分切合,不知大家在参观中是否留意,东南两侧楼廊的上下廊壁间各有一排什锦花窗,在此提醒大家,品味花窗和花窗赏景,也是何园的又一特色。花窗在中国园林艺术中扮演着极其独特而重要的角色。如果把成功的园林比作一手好诗,花窗就是它的锦词佳句。何园花窗不但数量多,而且制作精,样式美。它们集中分布在花园与住宅之间的廊壁上,组成一条条优雅别致的花窗带,不但自己成为赏心悦目的景观,而且实现了不同空间相互借景,人们透过花窗,就像在观看一幅幅流动的.框画,移步换景,迷离多变,十分赏心悦目。

篇5:扬州何园导游词讲解

一进片石山房就会看见石涛和尚堆的一座小假山,那就是“滴水喷瀑”。整个假山贴在墙上,山顶凹处与屋檐相连,下面与内池相接,下雨时雨水从屋檐顺假山流入池内。

沿着石径向前走,就来到了园子的娱乐厅。西边有一个半壁书房那就是“书”,再书房东边一点点有一口与内池相接的小方井,当水涨时风把水吹打在井里的石头上就会发出“叮咚”的声音人们称它为“琴”,一眼就会看出来那是用老槐树根制成的棋盘。那画在哪儿呢?原来就在棋的后面,那是一幅天然的竹石图。

“片石山房”又名“双槐园”。因园内有两棵槐树而得名。是石涛和尚唯一一座亲手堆制假山的园林。曾多次出售,可是再低的价钱也没有人来买。原因就出在园内的两棵槐树。古人认为“槐”这个字不吉利,因为棺材是木头做的,人走近木就变成鬼了。但最后还是何芷刀看中了其中的假山的艺术价值,就买了下来。

篇6:扬州何园玉绣楼导游词

下面我们登上一段小山道,去看一看读书楼。读书楼是何家大公子何声灏读书的地方。里面有当时大公子乡试试卷的复印件,以及当年考上全国第九名的喜报。何家先后出现祖孙两翰林,兄弟两博士,父女两画家,姐弟两院士,他们的故事分别陈列在玉绣楼的史料陈列馆里,大家到时再去参观浏览。

出了读书楼,我们现在走的是何园的复道回廊。说到廊,大家都知道最有名的是全长700多米的颐和园长廊,而何园的复道回廊总长度是它的两倍,达到1500余米。跟颐和园的湖廊不同,何园是楼廊,楼廊之妙,不在于长,而在于曲。复道回廊犹如彩虹飞落,环绕何家五大楼宇,使园与宅、中与西、闹与静融为一个整体。因此何园复道回廊坐享“第下第一廊”的美誉。

篇7:扬州何园的作文

踏上梅花路,两旁广玉兰青灰色的叶片在阳光中银铃般纷飞,声姿悦人,斑驳的树影洒落一地,缭乱的起舞。缠绵在树梢被纷纷扰扰的抛下恰落在那古宅青石板上,凹凼里叩响弦音,点暖了有些清冷的院子。驻足凝视,假山河水间升腾起点点香魂,荡涤去粉墙黛瓦的浮尘。

毫无疑问,何园足以成为一种淡泊而安定的生活。它平静的令人心动,却又大气不敢喘。我对如此富有灵性的宅院有不可抗拒的幻想,我以为住在古朴园林里的人们一定是和睦相爱的,木门里有硕壮的柱子,玲珑剔透的雕花窗户,高高的顶梁,虽然传统,但经历风吹雨打依旧温和可人,是那么令人怀想。

从玉绣楼与水心亭的灵巧精致到片古山房与复道回廊的匠心独运,这“晚清第一名园”已然成了美好与艺术的象征,那影壁前的层层翠竹,在何园圣人的精心布置下,随意几点,如寥寥几笔,在白墙灰瓦下,在透花廊壁后,描出几抹赏心悦目的绿晕。十步一景,百步一变,曲曲折折的复道回廊,像是何园人慎密的情愫,不知会通向何处,走出复道回廊,穿 过一个月芽形的门洞,那堆叠的假山令人豁然开朗,这就是石涛留在人间唯一的作品“片石山房”,清亮的河水映奇形怪状的假山石,水波中荡漾着一轮圆月的倩影,招摇着游人好奇的心思,佛家所云“镜花水月”之景便就以如此真实美妙的手笔为我们铺开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仿佛置身梦中。

回眸一望 ,还是那依附着千年绿苔的石壁,还是朱漆犹存的.斑驳栅栏,墙边古装的女子枕着宁静的阳光,槐树下老叟的絮语装订了再版的《诗经》……喧嚣暂时远离,云翳漂流,迟滞此方天地。

何园也是才子的圣地,美女的天天堂。黄宾虹风流倜偿画技惊人,何祚斋,才华横溢,何祚娴知书达理,巧笑嫣然……尽管才子来来往往,何园还是寂然的,他们的身影在何园精巧的建筑中,若隐若现,像一幅空蒙的山水画,载满了世间的平静与祥和。

现在的何园总是沉浸在细雨之中,是一种有别于北京故宫、别于巍巍长城的独特。

现在的何园总是沐浴在阳光之中,无商场沉浮的杀伐,无世事变迁的悲凉,更无勾心斗角的阴暗,没有悲欢的姿态,没有迷途的苦恼。

篇8:何园导游词

(第1段)

〔何园概说〕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是扬州何园的“小翰林”,今天,我带大家参观何园!

我们现在将要参观的这座园林,位于扬州古运河畔的徐凝门街77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建造于1883年,也就是清光绪九年,是扬州大型私家园林中最后问世的一件压轴之作。因为建筑手法独特多样,艺术风格上南北兼容、中西合璧,成为扬州园林的经典代表,被誉为中国晚清第一名园。

其实,何园最早不叫何园,而叫寄啸山庄,因为园主人姓何,人们都习惯叫它何园。何氏家族和中国近代史上几个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关系十分密切:与北洋大臣李鸿章、光绪皇帝老师孙家鼐(nai)是同乡加儿女亲家,进退与共;与光绪皇帝另一位更有名气的老师翁同龢(he)以及清廷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也有姻亲关系。何园主人何芷舠少年得志,官运亨通,暗地里也捎带着经营盐业,拥有巨额财富。何芷舠四十九岁那年,从湖北汉黄德道台任上辞官归隐扬州,投入巨资良材,打造了这座宅园一体、居游合一的大型私家园林。

何园占地面积14000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建筑部分占全园面积的50%。这样的建筑密度,对于园林来说是太大了,但人们置身园中,不但没有拥挤感,反觉得处处收放有度,疏密有致,小中见大,层次分明。这种效果,靠的正是造园者在建筑布局上的匠心独运,平中造奇。

何园整体区划上包含住宅、后花园和小花园几大部分,是私家园林的完整形态,它的各个部分既独立成章,又环环相扣、互相渗透,组成一个内外有别、居游两便、天人合一、中西合璧的人居空间,中国私家园林的审美需求和实用功能在这里达到了完美结合。

长期以来,我国现、当代一批著名的古建园林专家都对何园备加推崇,称赞它独特的造园手法,是“江南园林中的孤例”。国内影视界也把何园当作拍摄取景的天然基地,《红楼梦》、《青青河边草》、《还珠格格》续集、《上错花轿嫁对郎》、《苍天有泪》等近百部影视剧,都在这里摄取了大量亭园风光的美妙镜头。

通过以上简介,相信大家对何园已经有了初步印象,下面,就让我们一道来细细品赏这座中国名园的江南孤例。

〔东园概说-贴壁山-牡丹厅-桴海轩-翰林公子读书楼〕

历史上何园的正门是开在花园巷的南门,现在作为主要入口的东门,是园林对外开放时兴建的。进门后首先参观的是何家后花园的东园部分。迎面月洞门上镌刻的 “寄啸山庄”门额,是当年园主人亲自题写的园名。“寄啸”两个字,分别取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句子:“依南窗以寄敖,登东皋以舒啸。”表达的是诗人寄情山水田园、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的志节情怀。何园主人与陶渊明有着辞官归隐的相似经历,寓意不言自明。

扬州无山,但园林中不可无山,所以扬州园林中常常采用平地叠石的手段来 造山,“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的说法就是这样来的。东园最壮丽的景观,是右边一座长达60多米的贴壁山,它就象嵌在墙上一样,沿着墙面走向一路攀缘,状若游龙腾蛟,搅动万千气象,把原本封闭压抑的高墙深院,变成了一座抱拥天地自然山川的“城市山林”。东园贴壁山是江南园林中享有盛名的登 1

楼贴壁山,也叫扬派贴壁山。贴壁山的山腰里,藏着一条高低盘旋、曲折迂回的石阶小路,一直通往翰林公子读书楼。通过它,我们可以真切领悟扬州叠石艺术的精髓。

转过玲珑剔透的石屏风,首先敞开山门迎客的是牡丹厅。它的特色和名称,来自东墙歇山顶尖上的一幅砖雕山花。山花题材取自传统的《凤吹牡丹》,乍看上去好像没有新意。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在创意、布局、章法、刀法各方面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整幅作品大拙中见大巧,细密中藏神奇,是一件精品。

牡丹厅周围有牡丹池。牡丹是何园园花,园子里见缝插针广植牡丹、芍药,品种繁多,每年4·18日至5·18日,是一年一度的“扬州‘烟花三月’旅游节”,何园“游名园,赏名花”主题游园活动也缤纷开幕,届时一片姹红嫣紫摇曳春光,把何园妆扮成了一个雍容华贵五彩世界。

牡丹厅北的一座厅堂,在构造装饰上比牡丹厅更精致、更华丽,它就是东园建筑群中最具创意的构撰—— 桴海轩,也叫船厅。因为厅的造型像一艘船,厅周围的地上用鹅卵石、瓦片铺成波光粼粼的水面,厅正前方一条方石板甬道像是登船的跳板,厅檐下低低的台阶好比船上的甲板,厅两旁廊柱上悬挂着 “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的楹联,厅西侧廊壁间镶嵌着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苏东坡手书《海市帖》刻石„„每一个细节都和船有关,和水有关,造园艺术中的旱园水做法,在这里被运用得炉火纯青。

不过最有意思还不是船厅的建筑,而是藏在建筑景观背后的故事。这座名为桴海轩的船厅,就是主人身世的象征,它与园主一生的命运和追求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关联。

何家祖籍安徽望江,是个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地方,这里的出生的何芷舠从小就和船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名叫“芷舠”,含义是一只盛着香草船;二十岁步入仕途,当的是盐官、粮官直到江汉关监督,始终在和形形色色的运输船只、船务打交道„„身为江汉关监督,何芷舠在处理洋务的过程中经常被卷进华夷尖锐冲突的旋涡,多次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而努力着。面对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他担心长此下去,自己的爱国抱负不得施展,连身家性命也难以保全。再三权衡利弊,他选择了急流勇退,把自己的人生之舟停泊到了绿杨城郭的古运河边上。

船厅为什么又叫桴海轩呢?两千多年前,孔子乘坐着牛车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主张时说过:“道不行,吾将乘桴桴于海。”意思是说,如果人们都不接受我的主张,我就乘船到海外去。这船厅不正是何芷舠心目中的“桴海轩”么?

让人不能不感叹的是,十八年后,已经七十多岁高龄的园主人又作出了一个和当出辞官归隐同样惊人决断:抛弃何园,起锚扬帆,载着全家驰向十里洋场的上海去弄潮。何芷舠这只神奇的小船开走了,一去不复返。却把他的化身桴海轩留守在故家的宅园。向后人讲述着主人的心情和主人的故事。

船厅后面的西北角上这座不起眼的小楼,曾经是何园最风光的建筑。当年何家大公子何声灏在这里三更灯火五更鸡发愤攻读,从江南乡试中脱颖而出之后,又一举闯过会试、殿试、朝考大关,步祖父何俊的后尘,被皇帝钦点翰林,成就了一门祖孙两翰林的巨大荣耀。也给何园留下了一座“翰林公子读书楼”。读书楼里简朴清寒的陈设、威严肃穆的家训和工工整整的试卷、热烈醒目的捷

报陈列在一起,相映成趣,对人们讲解着“学而优则仕”的古老真理。读书楼东接贴壁山的嵯峨登道,南临“桴海轩”的万倾涛波,不知是有心设计,还是无意巧合,它的环境景观正是一幅著名的古代治学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翰林公子读书楼是何园文脉的象征。何氏家族从何芷舠父亲这辈起通过科举作了大官,也留下了厚学重教、诗礼传家的门风。先后出现了祖孙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画家、姐弟院士„„他们的故事,分别陈列在玉绣楼何氏家族史料陈列馆里。

好,我的讲解到这里介绍,现在请我的同学接着讲解。

第2段

〔西园概说-复道回廊-壶上春秋-汇胜楼-桂花厅-湖山-花窗〕

尊敬的何园客人、嘉宾,大家好,我是何园小翰林。现在我为大家讲解。

花园,是私家园林的华彩乐章,对于前来欣赏何园这部乐章的观众来说,东园只不过是序曲,西园才是高潮。西园是何园精心打造的山水空间。这里层楼幽谷,廊道迂回,山环水绕,古木参天,月白风清,鸟语花香,交织成天人合一的立体画卷,来到这里,让人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种幻觉,好像误入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神仙洞府。

从西园看复道回廊是最佳角度,何园复道回廊全长1500米,它腾挪、缠绕于园中建筑之间,复道凌空,内外分流,回廊曲折,高低错落,构成了园林内部的四通八达与回环变化之美,把廊道建筑的功能和魅力,发挥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复道回廊是何园特色建筑之冠,在江南园林中绝无仅有,它造就了何园独一无二的串楼景观,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誉,建筑专家更把它看作是立交桥的雏形。晴明天气,日出月落,复道两边的透空雕花栏杆交错投影,流光溢彩。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雨雪霏霏,借助这条廊道,人们就可以无忧无虑徜徉园内,悠闲自在流连美景。

神话传说里有海上仙山名叫方壶的记载,扬州园林中喜欢借用这个典故,在园中挖池为海,筑亭当山,虚拟海上伸山的意境。与众不同的是,经据专家考证,西园水心亭壶上春秋同时还是一座水心戏台,主人把戏亭建在水里,在上面演戏拍曲,轻歌曼舞,可以巧妙借助水面与走廊的回声和光影,增强音响与视觉效果。

水池北面是汇胜楼。楼上供来收藏古今典籍、名家字画,楼下蝴蝶厅是主人的宴客场所,厅内墙上装饰有宋苏东坡竹石图、明唐寅花鸟图、清刘墉书法和郑板桥竹石图等木刻壁画。体现了主人的雅好和品位。

池西桂花厅坐落在山石桂树丛中。厅上有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手书 “桂花飘香”匾额,何园一万多平米的园区中有地植、盆栽桂花七八十棵,其中仅百年以上的老桂就有十余株。中秋到何园赏桂、赏月,是扬州二分明月节的重头戏,届时何园夜游,浴桂香,赏明月,啜芳茗,观看水心戏台地方传统曲艺表演,品尝精致可口的维扬风味小吃,尽情感受城市山林的良辰美景,又是别一种风味。

西园建筑景观到桂花厅为止,接下来过渡到山水景观,水池南面这座湖石假山,是何园的制高点,望去悬崖峭壁,奇峰飞谷,呈千丘壑万千之势;山上古树名木,苍翠蓊郁,有拔地参天之姿。古人叠石掇山讲究人性化,所谓“七分主人三分叠”,西园湖山的立意布局,俨然就是一幅唐代大诗人王摩诘的诗意图:“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它所传递出的那种山林深深深几许的幽渺意境,与园主何芷舠避祸归隐,寄啸山水的心境十分切合,不知大家在参观中是否留意,东南两侧楼廊的上下廊壁间各有一排什锦花窗,在此提醒大家,品味花窗和花窗赏景,也是何园的又一特色。花窗在中国园林艺术中扮演着极其独特而重要的角色。如果把成功的园林比作一手好诗,花窗就是它的锦词佳句。何园花窗不但数量多,而且制作精,样式美。它们集中分布在花园与住宅之间的廊壁上,组成一条条优雅别致的花窗带,不但自己成为赏心悦目的景观,而且实现了不同空间相互借景,人们透过花窗,就像在观看一幅幅流动的框画,移步换景,迷离多变,十分赏心悦目。

好,我的讲解到这里介绍,现在请我的同学接着讲解。

第3段

〔园居概说-怡萱楼-玉绣楼建筑-家族史料馆-老爷书房、卧室-小姐闺房-骑马楼-与归堂〕

尊敬的何园客人、嘉宾,大家好,我是何园小翰林。现在我为大家讲解。从复道曲折南行,就进入了何园的住宅区――园居部分。何园建筑在继承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精华的同时,汲取西洋建筑要素,构造了一个东方传统精神与西方生活观念交相杂糅的园居系统。主要表现在建筑布局上追求变化,不拘一格,没有采用传统中轴线式的横路纵进、前堂后屋形式,而是因地赋形,自成面目。走进玉绣楼、怡萱楼、骑马楼三位一体的园居空间,这里所具有的变化、活力以及浓郁的时代气息,是人们在纯粹旧式园林中找不到的。

转过西园湖山,先到怡萱楼,也叫赏月楼。这里是当年园主人专门为吃斋念佛喜欢独处的母亲专门建造的居所。围绕着奉亲的主题,楼前地面,用鹅卵石子铺设着福禄寿喜图,从法国进口的铸铁栏杆上镌着“益寿延年”字样。目前这里已经辟为陈列室,展示何氏家族的世系谱牒和近代有功名祖先的礼服容像。复道回廊在怡萱楼再次分流,一是与院中假山石阶组成回环盘旋的上下通道,一是入怡萱楼通往玉绣楼。

主人居住的玉绣楼,是两栋前后并列的住宅楼的统称,玉绣之名,来自庭院中栽种的广玉兰和绣球树。玉绣楼的主体建筑采用中国传统串楼理念,四周用回廊围成院落。楼内设计采用一梯一户带有拉门隔断的独立套间,与中国住宅传统的厅厢结构完全不同,房间里点缀的吊灯、壁炉等装饰细节和楼外立面的雕饰,也都处处洋溢着欧式风情。所以,从前何家人称呼它为“洋房”。

何园的精彩,包含着景观与人文两个方面的内容。来到玉绣楼何氏家族史料陈列室,可以帮助我们真切具体地感知一个近代大家族的兴衰历史和家族人物们缤纷曲折的命运故事。在北楼展馆里,有何园主人何芷舠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有何家大少爷何声灏发奋读书成就了祖孙翰林的砺志路程;有二少爷何仲吕继承父亲兴教办学遗志,扶持两个儿子――世桢、世枚两位美国密昔根大学的洋博士兄弟在上海创办持志大学的轰轰烈烈的历史;还有三少爷何声润捐助“鸿船”救生义渡的慈善故事。在南楼展馆里,有王承书、何祚庥这一对表姐弟中科院院士为祖国科学事业和民族精神的重建而作出的业绩和贡献,有国画大师黄宾虹与何家四代人结下的长达60年的书画情缘。

而主人的品味从他考究的房间布局就能体味一番。一进入就让人感觉到了浓郁的欧式风情,在我们右手边是法式壁炉,现在何园打造精致园林,利用科技手法,再现主人当时的寒冬取暖的场景,效果非常逼真,床头柜前还有能为酷暑带来凉爽的电风扇,冬暖夏凉,生活品质非常高。这也与园主人的身份非常贴切,作为海关关长,经常与洋人打交道,视野开拓。现在房间里摆设的家具80%都是原件,也都是由何家后人在2002年回何园团聚时捐赠的。

紧邻卧房的就是园主人的书房,玉绣楼在整体建造上都是一致的,中间有推拉门,相当于现在的套房,有西式的留声机,壁炉上一圈烫金边的瓷砖,就是当年从国外进口,至今100多年,颜色未褪,而眼前这烛屏风就是根据何家后人捐的照片,我们后期仿制的,点上蜡烛后,两边透光,非常的唯美。墙上那幅江汉揽胜图,就是园主人当年任职的地方,园主人当年就经常在这件屋里追忆往事。

看过老爷房间,现在我们再参观一下何家小姐闺房。这位小姐是园主人的曾孙女,何祚娴,今年百岁高寿,目前在上海,2002年,何园举办了“敞开何家门,迎接何家人”的活动,她也来到了何园,整个房间的摆设都是根据她的回忆来布置的,请看,墙上有她年轻时的油画像,端庄典雅,大家闺秀的风范,而衣架上的旗袍和手提包也是她年轻时穿过用过的,都是她捐赠过来的,所以玉绣楼无论是从外型建造和内部格局上,都非常的欧式化,是一座实至名归的洋房。

何家对教育的重视非比一般,不分男女,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小姐闺房旁边的这间,就是专门供小姐看书、练琴、下棋、画画的地方。可以看出,小姐才艺是相当广泛的,很早就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出玉绣南楼沿复道回廊向东入骑马楼,骑马楼是何园的客舍。当年,国画大师黄宾虹就住在这里。度过了让他一生念念不忘的一段客居时光。骑马楼从外面看上去四平八稳,仿佛一览无余,走进去才发现它的右边楼里藏着三进院落。厅堂栉比,门扉交错,廊道迂回,犹如迷宫。

坐落在全园最南面的与归堂。是我们要参观的住宅部分的最后一个建筑,如果我们从花园巷18号的正门入园。它就是迎宾第一厅。与归堂是何园的主堂正厅,也是园主人对外交往的正式场所。“与归”二字,典出范仲淹《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体现的是何园主人要以先辈隐者为范、以归隐之举为荣、欣然加入归隐行列、不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的思想意愿和价值取向。一座住宅的厅堂,就是这个家庭的脸面。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家庭所拥有的实力及其社会地位。何氏家族与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几大家族人物有着纵横交错的姻亲关系,何园自然少不了“贵人轩”的出入往来。与归堂也是目前扬州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楠木大厅,它在中国传统厅堂构造的形式上融入了西方建筑理念和表现手法,高大庄重的梁柱构架,配上四围通透装饰华丽的玻璃墙面,一扫中式厅堂的封闭、古板和沉闷,扬溢着开放、敞亮和明快的气息。

好,我的讲解到这里介绍,现在请我的同学接着讲解。

第4段

〔片石山房概说-祠堂-建筑-人间孤本-镜花水月〕

尊敬的何园客人、嘉宾,大家好,我是何园小翰林。现在我为大家讲解。

何园有大花园、小花园的之说。小花园,指的是片石山房。就在南大门东侧这座小小的青砖门楼里,收藏着一段悠久的历史和一院别有味道的风景。

何谓片石山房?让我们先来听听石涛和尚的故事,石涛和尚俗名朱若极,是明朝皇室的后人。刚满10岁时就遭到国破家亡之痛,明亡后,躲灾避祸,隐姓埋名,出家为僧。他钟情山水,师法自然,从事作画写生,一生遍访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领悟了大自然的一切生动之态,开创了中国画坛绘事的一代风尚。石涛和尚不仅是中国画坛的一代宗师,也还是一位叠石造园的高手。他在四十一岁时结束云游生涯,侨居扬州,创作了叠石杰作片石山房。它也是石涛大师留在人间的唯一叠石作品,所以称为孤本。清光绪九年,何芷舠从吴姓人家手里买下片石山房,把它变成了何园的一部分。

入片石山房,过“注雨观瀑”门景,东行有水榭三间静卧波上,开轩待客。这里别出心裁地设有迷一样的琴、棋、书、画四景,十分耐人玩味。水榭东面是有着400多年历史的 “天任馆”,也是扬州现存最早的明代楠木厅,堪称何园最老的建筑。天任馆西山墙有不系舟半亭,上面置石桌椅,供游人赏院景、观游鱼,体验水动船行的意趣。厅东面墙上,镌有“片石山房”横排石刻一幅,字体飞动,古色古香。

何家祠堂是何园新增景点,07年5月1日才对外开放,祠堂是代表家族文化的传承,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现在我们参观的是享堂部分,这是作为何家的议事厅,墙上也陈列着何家的家训,在当年,何家会定期每月初一让子孙在这学习家规,治家非常严谨,隔壁就是寝堂部分,这是供奉祖先排位的地方,但据何家后人回忆,何家只有容像,所以我们眼前所看的都是何家的祖先容像,这位就是何俊,园主人的父亲,当年政绩突出,朝廷赏他正一品封典,还追封祖上三代都为一品光禄大夫,旁边这位就是园主人的老母亲。这位就是园主人何芷舠,身上所穿的就是官服,冬季场合上所穿的礼服,端罩,旁边就是他的夫人,孙太夫人,而随着寝堂的修复,在室内还发现一口井,一般都是在室外,用来饮用和浇灌植被的,后人产生了疑惑,众说纷纭,后来经过资料考证,井水冬暖夏凉,可以调节温度,相当于空调的作用,早在安徽皖南居民两侧就出现室内打井的情况;此外,跟风水也很有关系,祠堂内有井,也为祈望家族兴旺。再有这是提醒后人必须饮水思源,不能忘本,而随着何氏家祠的开放,何园也成为中国保存最好,最完整,最有古典气息的大型私家园林。

湖山西段那座奇崛兀立的石峰,就是大师的人间孤本,它并非自然而超脱自然,出自人工却巧夺天工,峰高 9.5米,作傲视群雄状,在江南园林中前无古人。所以被人们称誉为冠盖园林叠石的“天下第一山”。人间孤本的腹内,藏有石室两间,上有凌空栈道,下临瀑布深潭,人们从这座屹立不倒400年的人间孤本上,感受和领略着石涛大师博大精深的艺术造诣和山水情怀。

游片石山房,还有一处景观不可忽略,这便是镜花水月。

您是否留意到片石山房西边廊壁间嵌有一面大方玻璃镜?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这面镜子都能将园中景色收入自己的怀抱。与镜子遥遥相对,东北湖山脚下的水潭中,则藏有一轮白日明月,它跟随着观赏者人行步移,从满月到月牙,依次变幻出盈虚百态。别有一番味道、一番风景。

上一篇:大班春风语言活动方案下一篇:高考地理考试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