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哪一天阳历

2024-05-12

春分是哪一天阳历(共13篇)

篇1:春分是哪一天阳历

从上图日历可以看出,今年春分时间为(阳历)3月20日12时30分08秒,农历(阴历)20、二月十二,星期日。干支为:丙申猴年 辛卯月 辛丑日。

春分基本信息

中文名:春分

外文名:VernalEquinox;SpringEquinox

属性:二十四节气之第四

节气时间:3月20日或21日

别名: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季节:春季

太阳位置:黄经0°和15°度之间

代表寓意:昼夜长短几乎相等

气候特点:春旱、沙尘、倒春寒、低温阴雨

前一节气:惊蛰

后一节气:清明

风俗活动:竖蛋、春祭等

风俗食物:吃春菜

养生: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农事活动:作物及时灌溉与播种

三候:元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春分三侯

玄(元)鸟至:燕来也。

雷乃发声: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

始电:电者阳之光,阳气微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其光乃发,故开始闪电。

春分计算

[Y*D+C]-L

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20.646取整数减闰年数。21世纪春分的C值=20.646。

举例说明:2092年春分日期=[92×0.2422+20.646]-[92/4]=42-23=19,3月19日是春分。

例外:2084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篇2:春分是哪一天阳历

春分的计算方法

[Y*D+C]-L

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20.646取整数减闰年数,21世纪春分的C值=20.646。

举例说明:2092年春分日期=[92×0.2422+20.646]-[92/4]=42-23=19,3月19日是春分。

例外:2084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春分预示春耕大忙

北方春季少雨的地区要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注意防御晚霜冻害;南方仍需继续搞好排涝防渍工作。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区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经开始,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要注意在冷空气来临时浸种催芽,冷空气结束时抢晴播种。群众经验说:“冷尾暖头,下秧不愁。”要根据天气情况,争取播后有3—5个晴天,以保一播全苗。春茶已开始抽芽,应及时追施速效肥料,防治病虫害,力争茶叶丰产优质。

篇3:改天是哪一天

下班赶去见面的地方,老远就看见她跟我招手,那一刻,我的内心,既欣喜又兴奋。欣喜的不单是见到她,更多的是打心眼里高兴这样的见面方式,随性而为,想到就约,约到就见。

不禁想起昨晚临睡前,三岁多的女儿一本正经地问我:“妈妈,改天是哪一天呢?”被她这么一问,我突然内疚起来。在此之前,我经常跟她说:“你乖乖听话,妈妈改天就带你去海边玩”,“你乖乖看书,妈妈改天带你去儿童乐园玩……”由于忙碌,这种“改天”的计划便一再搁浅。

仔细一想,其实不仅对孩子,我们大人之间,喜欢用“改天”这个词的也不在少数。和朋友联系,喜欢说“改天我们见面吃饭啊”,给老家的父母打电话,喜欢说“改天回去看你啊”,讨论一些问题,喜欢说“今天就到这里,改天再说”……类似这种,总离不开“改天”两个字。这种看似无所谓的态度,其实正透着漫不经心的敷衍。

印象很深的是香港电影《秋天的童话》。出演文艺女青年的钟楚红为了小开男朋友到纽约求学,投靠周润发饰演的远房亲戚。爱情开始的时候,红姑缺一个书架。发哥说:“我帮你打一个。”红姑说:“好啊,改天麻烦你。”发哥说:“今天就今天,明天就明天,改天是哪天?”于是立刻做了一个书架。于是,爱情从此萌发。而爱情结束的时候,红姑要从唐人街搬去长岛,发哥一脸惊愕,全部家当买的礼物在手里越捏越紧。红姑说:“你来长岛看我啊。”发哥勉强笑:“好,改天啊。”红姑说:“好啊,改天。”请脑补一下当时分手的凄凉场面。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后,我都很想哭。“改天,改天是哪天?改天是多久?”这样的“改天”,是一种无奈的放手,更是一种对未来不确定性。

读大学时,和几个好朋友计划去北京玩玩。计划的时候,兴奋无比,小到坐哪一班火车,大到去哪些景点,都一一做了计划。可是,每次都未能成行。毕业两年后,我一个人去北京旅游。虽然还是充满憧憬,但是,却少了那种结伴而行的新鲜和兴奋。

选自《羊城晚报》

篇4:春分是哪一天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那20的春风具体是哪一天呢?

通过上面的日历表可以看出年春分是:3月20日 农历 二月十二

气象定义

春分通常特指太阳视黄经位于0°的时刻,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公历约为3月20~21日期间)。

在时间段上也指太阳位于黄经0°和15°之间的位置,即从春分日起至清明日前的时段,公历则大约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间。

计算

[Y*D+C]-L

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20.646取整数减闰年数,21世纪春分的C值=20.646。

举例说明:2092年春分日期=[92×0.2422+20.646]-[92/4]=42-23=19,3月19日是春分。

例外:2084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趣味民俗

竖蛋

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竖蛋的奥秘

春分这一天为什么鸡蛋容易竖起来?虽然说法颇多,但其中的科学道理真不少。首先,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其次,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间,不冷不热,花红草绿,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利索,易于竖蛋成功。更重要的是,鸡蛋的表面高低不平,有许多突起的“小山”。“山”高0.03毫米左右,山峰之间的距离在0.5~0.8毫米之间。根据三点构成一个三角形和决定一个平面的道理,只要找到三个“小山”和由这三个“小山”构成的三角形,并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那么这个鸡蛋就能竖立起来了。此外,最好要选择生下后4~5天的鸡蛋,这是因为此时鸡蛋的蛋黄素带松弛,蛋黄下沉,鸡蛋重心下降,有利于鸡蛋的竖立。

竖立鸡蛋不仅有许多科学道理,而且还包含很多丰富深邃的哲学思想。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哥伦布横渡茫茫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有人对其发现不以为然,甚至讥其为“纯属偶然”。在一次庆功大会上,哥伦布提议宴会上的先生女士小姐尝试一下,能不能把桌上的鸡蛋竖立起来,结果没有一个成功。哥伦布说,看我表演。他把鸡蛋磕下去,鸡蛋壳破了,蛋也就竖立起来了。然后他说,这就是我的发现,的确十分容易,但是,为什么你们不会?

鸡蛋匀称光滑的曲线是它难以竖立起来的`原因,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曾经废寝忘食两年多,天天练画蛋曲线,这为他后来成功地塑造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民间把脸庞称为“脸蛋”,并以蛋形作为脸庞美丽与否的标准,充分说明了我国人民高超的美学鉴赏水平和蛋形的美学属性。可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找不到蛋形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就连数学家也只能凭借直尺和圆规来近似作出蛋曲线。难怪画了成千上万个蛋圆的画家也说,没有两个是一模一样的。直到现代,数学家才找到下列蛋曲线的数学方程:x^2/a^2 + y^2/(ky+b)^2 = 1,其中|k|>1,终于解开了蛋曲线作图这个困惑几代人的难题。今天,造型为蛋形的汽车、飞艇、桥梁、隧道、体育馆、音乐厅和其他建筑物,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它们完善地实现了科学与文化、科学与艺术、科学与美学的结合。

右图所示蛋球体(立体蛋圆)即为计算机绘制,具体方程式为( x^2 + z^2 ) / 16 + y^2 / (0.2y + 5)^2 = 1

吃春菜

岭南风俗

昔日四邑(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送春牛

春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春祭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拜神

春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春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祭日

在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

日坛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又叫朝日坛,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亲自祭祀,其余的年岁由官员代祭。

古代帝王的祭日场所大多设在京郊。北京在元朝时就建有日坛,北京的这座日坛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它被正方形的外墙围护,每次祭祀之前皇帝要来到北坛门内的具服殿休息,然后更衣到朝日坛行祭礼。朝日坛在整个建筑的南部,坐东朝西,这是因为太阳从东方升起,人要站在西方向东方行礼的缘故。坛为圆形,坛台1层,直径33.3米,周围砌有矮形围墙,东南北各有棂星门1座。西边为正门,有3座棂星门,以示区别。墙内正中用白石砌成一座方台,叫做拜神坛,高1.89米,周围64米。明朝建成时,坛面用红色琉璃砖砌成,以象征大明神太阳,这本是一种非常富有浪漫色彩的布置,但到清代却改用方砖铺墁,使日坛逊色不少。

篇5:春分是哪一天?几点春分?

2016年春分时间:3月20日 12:30:08,农历 2016年二月(小)十二

2017年春分时间:3月20日 18:28:35,农历 2017年二月(大)廿三

2018年春分时间:3月21日 00:15:24,农历 2018年二月(大)初五

2019年春分时间:3月21日 05:58:20,农历 2019年二月(小)十五

2020年春分时间:3月20日 11:49:29,农历 2020年二月(大)廿七

2021年春分时间:3月20日 17:37:19,农历 2021年二月(大)初八

2022年春分时间:3月20日 23:33:15,农历 2022年二月(小)十八

2023年春分时间:3月21日 05:24:14,农历 2023年二月(小)初一

2024年春分时间:3月20日 11:06:12,农历 2024年二月(大)十一

2025年春分时间:3月20日 17:01:14,农历 2025年二月(小)廿一

2026年春分时间:3月20日 22:45:42,农历 2026年二月(小)初二

2027年春分时间:3月21日 04:24:24,农历 2027年二月(大)十四

2028年春分时间:3月20日 10:16:49,农历 2028年二月(大)廿五

2029年春分时间:3月20日 16:01:37,农历 2029年二月(大)初六

2030年春分时间:3月20日 21:51:43,农历 2030年二月(大)十七

2031年春分时间:3月21日 03:40:34,农历 2031年二月(大)廿九

2032年春分时间:3月20日 09:21:29,农历 2032年二月(小)初九

2033年春分时间:3月20日 15:22:17,农历 2033年二月(大)二十

2034年春分时间:3月20日 21:17:01,农历 2034年二月(大)初一

春分时,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春分特点

“风雷送暖季中春,桃柳着妆日焕新。 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左河水)。

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

春分时,从理论上说,全球昼夜等长(参见晨昏蒙影)。春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春分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春分之后,北极附近开始极昼,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结束,极夜开始,范围渐大。

春分物候

玄鸟至:玄鸟,燕也,高诱曰:“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也。”

雷乃发声:阴阳相薄为雷,至此,四阳渐盛,犹有阴焉,则相薄乃发声矣;乃者,《韵会》曰:“象气出之难也。”注疏曰:“发,犹出也。”

始电:电,阳光也;四阳盛长,值气泄时而光生焉。故《历解》曰:“凡声,阳也;光,亦阳也。《易》曰:“雷电合而章。”《公羊传》又曰:“电者,雷光。”是也,徐氏曰:“雷阳,电阴。”非也。盖盛夏无雷之时,电亦有之,可见矣。

篇6:出伏是哪一天

按规定,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的第3个“庚日”为入伏,并作为“头伏”的第1天,第4个“庚日”定为“中伏”第一天;从“立秋”开始算起的第1个“庚日”为“末伏”的始日,第2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三伏天具体时间一览:

2014初伏时间:2014.7.18庚寅

2014中伏时间:2014.7.28庚子

2014末伏时间:2014.8.17庚申

20哪天出伏:2014年出伏是哪一天

据悉2014年7月18日入伏,8月17日出伏,三伏天时间为7月18日至8月17日。

出伏后怎么养生

睡觉早一点 防秋乏

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懒洋洋的,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出伏之后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渐弱,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

小编建议大家,要减缓“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另外,还要加强锻炼,如早晚跑步、打拳、做操、爬山等。

通风勤一点 少发霉

出伏以后,气温逐渐降下来,而且出伏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霉菌生活力很强,一般温度在25℃~30℃、湿度在80%以上,并有充足的氧气,便会生长繁殖。

三伏天的时候空调大开,通风次数少,病菌容易聚集室内。出伏以后要注意勤通风,选个晴朗的日子,把衣物从箱中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有条件的可以用电熨斗熨一下,以减少衣物上的水分。衣物挂起来要保持一定的间隔,以保证良好的通风。服装店里挂着很多衣服不发霉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有私家车的话,注意闻闻车里有没有发霉的气味。

篇7:冬至是哪一天

冬至的习俗与养生

“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天道

“冬至”也称为“至节”,因为它是不仅是“阴极之至”,也是“阳气始至”,同时也是“日行南至”的节日。冬至日的关键在于一个阴阳消长的微妙节点。自古便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不断生长的阴气终于达到顶峰,阳气也终于停止了销蚀,就要回升了。冬至节则是那个阴阳交割的临界点。这也是冬至成为历法上重要节气的原因之一。这便是天地间“冬至一阳生”的微妙,同时,也验证了“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天道。

冬至过后,新年就在眼前了。民间又以冬至日到来之先后,及当天天气的好坏,推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纵观冬至节的流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本来,在漫漫的岁月流转中,岁时节日但凡失去原有的作用后,大多走向式微、消失的命运,比如寒食节、上巳节。而周代的岁首冬至节,早在汉代就已经明确与元旦分离,为何这份“冬节大如年”的情愫却蔓延至今呢?随着时代的变革,在诸多因素下,冬至节习俗同大多数传统佳节一样迅速地萎缩、变异和淡化了。大多数人心中,对冬至里日头状况的关心还不及一盘饺子,似乎在大多数人心里都有着这样的公式:冬至=饺子。至于那些“干净冬至邋遢年”、“晴到冬至落到年”的有趣古谚,又有几人还记得呢?

传统冬至节主要活动习俗大致可以分为祭、衣、食、礼、娱五类。

祭天迎日、缅怀祖德——冬至之祭

1官方活动:郊祀祭天

在古时,天子祭天几乎是冬至最重大的保留节目了,若要类比,似乎有点类似于当今央视的春节晚会——不同的是,当时只用折腾天子及其臣下百十人,而如今的春晚,那架势,连持续了三千年的祭天活动恐怕都要望尘。也许浮躁的我们今天很难体会:隆重不等于闹腾。所以,那在寒冷的黑夜里,在静谧的星空下的所谓盛大,看起来竟如此难以置信。那些场景,也几乎不能再还原在人心里了,只有故纸堆里那些平淡的,重复的字语发出幽幽的暗光。

2民间风俗:迎日祭祖

虽然祭天的性质至高无上,除了天子之外的其他人都没有这种资格,但出于对于天的敬畏和崇拜,民间在冬至时还有一种不算正规的.“迎日”的风俗,也算是一种特殊的非正规祀天方式吧。迎日活动中需要的物件是一种叫做日晷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个简易的日影仪。人们常常通过观察日影来预测来岁的丰饶,这就有点仪式性和趣味性了。

除了祭天迎日,冬至节也是先民感怀祖德、祭祀祖先的日子。在传统生活中,祭这个字是渗入在日用常行的,节日里祭祖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中国的祭传统讲“敬如在”,比如,在时节转换的日子里祭祖,就好像祖先也和我们一起过节。一般来说,虽然不是正式家祭,但应该给祖先的灵位前祭献供品和香火,酹酒一盏而后全家在一起分胙、同庆。

新装雍容,衣饰应景——冬至之衣

冬至节的风俗很多,以往,大家津津乐道多以食俗、娱俗为主,而有关衣俗的记载要相对少得多,或寥寥数语,或语焉不详。这对于衣冠上国的传统,很有些名不符实的尴尬。

魏晋六朝以前的华夏民族有着后世难以理解的深沉。周代的时候,昏礼、祭礼等都会用凝重而神奇的玄、c色,而不是后世的大红大黄。先秦到汉代,服饰中五行思想尤为深重,按照四个季节,天子的祭服也因此而变得多彩时尚起来,按一年四季分别穿青、黄、白、黑。冬至这天,自然是黑色的祭服。唐代人文大盛,喜庆欢乐的气氛影响下,激发了大众在生活情趣上的创作潜能。

后来,冬至穿新衣的习俗也固定下来了,官家给吏员赐新衣冠,如今天过年时单位给发的年货这类性质。

葭灰土炭,图歌消寒——冬至之娱

1冬至悬土炭

先民也很善于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冬至悬土炭”习俗。就是说,在冬至前三日,悬土、炭于天平木杆两端,让两边轻重刚好平衡。到了冬至日,阳气至,炭那边就会重,而夏至日阴气至,则土重。很明显,这个简单的小实验的原理在于吸水与否,

2葭灰占律

这又是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要牵扯到音乐知识。古人在冬至之日还常用葭莩之灰来占卜气候,依据的就是华夏音乐理论中的“十二律”。古人烧苇膜成灰,置于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气候。某一节候到,某律管中葭灰即飞出,示该节候已到。按照古人的经验,冬至日里,葭灰当从应钟律管中飞出。所谓十二律,就是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半音。如果假设黄钟是现在钢琴上的“C”音,其他各律则依次向上升半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南吕、夷则、无射、应钟。

3九九消寒歌

九九歌是一种节令民间歌谣。古时,冬季来临时,小孩子们常会吟唱这样的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这便是几乎流传于我国各地的最为脍炙人口的九九歌。

九九歌也叫九九词,全称是“九九消寒歌”。按照我国传统的历法计算,从冬至次日开始数起,每九天为一个时段,这个时段便是与夏季的“伏”相对的“九”;共有九个时段,第一个九天叫一九,其后依次称二九、三九、...九九,合称“九九”,与“三伏”相对。整个冬季中,这九九八十一天气候较冷,此期过后,天气回暖,大地将春。九九消寒歌全国大部分地都有流传,尤以北方为多。北方冬季严寒,所以九九消寒歌不仅名实相符,并且也有实际存在的意义。由于各地气候寒暖不一,人们创作时着眼点各有差异,所以各地的九九歌也就有些区别。

4九九消寒图

冬至民间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消寒图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以卜来年丰欠。

消寒图的形式很多。简单的是画纵横九栏格子,每格中间再画钱形,共得八十一钱,每天涂一钱,涂法是“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民间歌谣谓:“上阴下晴雪当中,左风右雨要分清,九九八十一全点尽,春回大地草青青。”或者选择九个九画的字联成一句,放在格中,也是日涂一笔。一般选用的九画字联句有“庭(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除以上的两种以外,更有一种”雅图“,是画素梅一枝,梅花瓣共计八十一,每天染一瓣,都染完以后,则九九尽,春天临。更有韵致的是,妇女晓妆染梅。由梅而杏、由冬而春,季节的变换又与佳人晓妆的胭脂联系,真让人叫绝。

画消寒图这种风俗,虽然简单,但如果巧心酝酿则别有韵致,常被寄予了各种各样的感情在其中。

盛情敬师,赠袜履长——冬至之礼

冬至节的风格质朴温暖,礼俗也相应,主要有拜师和赠鞋袜等。

冬至这天是学生向老师表达敬意的日子,据说,此日,小学童着新衣,携酒脯,各赴业拜师,宴请教书先生。先生要带领学生拜孔子牌位,然后学生再拜先生。这就是冬至的尊师风俗。至今民间仍有冬至节请教师吃饭的习俗。晋西北习惯用炖羊肉招待教师,其情盛浓。全真道至今仍保持这样的习俗,只在每年的冬至日开门收徒,拜表上疏。

赠鞋袜的习俗则是因为这天日影最长,所以古俗以鞋袜献给尊长庆贺冬至,表示足履最长之日影祝祷长寿。曹植的《冬至献袜履表》有”亚岁迎样,履长纳庆“的句子。

静心宁神,食疗养生——冬至之养

俗话说,”今冬进补,明春打虎“。冬至有进补的习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着分明的四季,从而形成了”春生,夏荣,秋收,冬藏“的天人合一的道教养生理论,同时也是中医学的基础观念。在寒冷的冬天,人体的生理功能处于抑制、减低状态,传统认为,在冬令进补,有利于把精华物质储存在体内,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来春就可以少生病或不生病。

因此,冬至节是一个食俗非常丰富多彩的节日,节日食俗的关键词为”进补“二字。经过数千年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冬至节令食文化。冬至日正值隆冬,食物多倾向于口味浓郁、营养丰富的种类,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

值得一提的是馄饨。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故民间有吃馄饨的习俗。后世只流传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里其中《易经》对冬至也有阐述,就是复卦,《易经》说”复者,冬至之卦,阳起初九,万物所始,吉凶之先,故曰见天地之心。“

与此对应在道家内丹修炼学里被尊为”万古丹经之王“的《周易参同契》则借《易》以明丹道,把复卦作为炼丹的始基:

”天符有进退,屈伸以应时。故易统天心,复卦建始萌,长子继父体,因母立兆基。消息应钟律,升降据斗枢。“

”朔旦为复,阳气始通。出入无疾,立表微刚。黄钟建子,兆乃滋亨。......终坤始复,如循连环。“

另外,《正统道藏·正一部》玄和子《十二月卦金诀》亦云:”复卦初爻起一阳,子时符节转天罡;高奇妙手修金鼎,清净斋心奉玉皇。白虎未能全制伏,青龙从此渐翱翔。神仙自古皆同秘,谁道还丹别有方。“

据此,复卦初爻在道教修炼中被视为”一点真阳",复卦所在子时为一阳发生之兆,正是炼丹起火之时。

篇8:小年是哪一天

在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1月20日,星期五),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1月21日,星期六)。

此外,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

篇9:立夏是哪一天

立夏是哪一天:5月5日 农历 三月廿九 立夏

2016立夏具体时间几点几分:5月5日9时42分,太阳到达黄经45度,立夏。

二十四节气-----立夏的由来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的由来

按照气候学的标准,5天平均气温达到22℃才算夏季开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立夏时节的候温同气候学标准大致接近,而这一地区正是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由此看来,二十四节气把立夏节这天作为夏季的开始还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立夏分为三候。“初候蝼蝈鸣”,蝼蝈一也叫蛤蟆,是蛙的一种。这时节蛙类动物开始在田间、塘畔鸣叫觅食了。“二候蚯蚓出”,由于地下温度持续升高,蚯蚓由地下爬到地面呼吸新鲜空气了。“三候王瓜生”,王瓜也叫土瓜,这时已开始长大成熟了。清乾隆《新郑一县志》载:“四月,王瓜初生摘售,以相送一谓之进鲜”。从这三候的描述中我们已看到了夏天的景色。

立夏

蛙类动物一般活动在有水的地方,尤以水稻田旁、池塘边较为多见。蛙既可食用水中的小生物,又可在稻禾下乘凉,抬头还可以吞食飞行于田间的昆虫,食饱后蛙鼓鸣叫,和着树上昆虫、鸟雀的奏鸣;田间湿润的土地上还时有蚯蚓爬过,野草中已见到野生的王瓜长大成熟,可以采摘食用了。如果说春是生的季节,那么夏就是长的季节,大地上的动植物都进入了旺盛生长期,全国各地区气温大幅度提高,雨水也明显增多了,南方的早稻已经分蘖,油菜已经结子,将要成熟了。北方地区的冬小麦也正在扬花灌浆。春播作物大豆、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等已相继出苗。农作物生长渐旺,田间管理日益繁忙。“立夏三朝遍地锄”,这时锄地既可给土地松土防止水分蒸发,又可以锄掉田中杂草,因此有农谚说“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 了”。

“立夏种棉花,有柴没疙瘩”,这时已过了种棉的季节。正值棉花小苗期,这时应查苗、补苗、中耕定苗,并要注意及时浇水灌溉。对于小麦这种主要粮食作物,此时应特别注意田间管理,尤其是注意防止“麦秀寒”的发生。从种植上可以“立夏前后种地瓜”“立夏种稻点芝麻”,因为“到了立夏乱种田”这时节种植了农作物都会生长,应及时播种宜种农作物。

立夏

立夏还是一个传统的岁时礼俗节日,周代在立夏这一天,天子要率三公九卿和众大夫,到城南郊外迎夏。并举行祭祀先帝祝融的仪式。汉代也沿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载:“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旗服饰皆赤。”歌《朱明》,舞《云翅之舞》。到宋代,礼仪更趋繁琐。至明代始有“尝新风俗”。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载“立夏取平时曝晒之米粉春芽,并用糖面煎作各色果叠,相互馈送”。并用柳枝穿果叠作小儿食品,江浙一带还有立夏吃花饭的习俗,也有叫“吃补食”的。民间习俗还有“立夏吃蛋,石头都踩烂”,说立夏时吃鸡蛋鸭蛋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耐暑。有的立夏食笋,有的立夏喝酒,都是赶在节日这天,名曰“立夏见三新”,南方地区旧时逢立夏日,各家蒸新茶,并配以各种水果,馈赠亲戚邻居。

古人认为,立夏三个月(孟夏、仲夏、季夏)为农事繁忙的季节,故此时节又被称做“三夏”。这时草木繁茂,生长旺盛,夏令季节病较多,往往有身倦肢软、食少微热的现象,有时还会暑热伤气。这种情况往往是因劳动强度大、气温偏高、休息不足所致,因此应该注意调整饮食,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劳动时一间,适时补充水分,保证睡眠,适应夏天“长养”的要求,保护身心健康。

立夏

篇10:小满是哪一天

小满时间:5月21日 16:44:45,农历20四月(小)初四。

小满时间:205月20日 22:36:26,农历年四月(小)十四。

距下个小满到来还有 14天0小时58分46秒

小满是什么意思

小满英文翻译:Lesser Fullness of Grain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小满时,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小满三侯

苦菜秀:苦菜已经枝叶繁茂。

靡草死: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

麦秋至:百谷成熟之期。

小满介绍

篇11:雨水是哪一天

雨水节气怎么养生

春天由于天气多变,因此在饮食和养生方面很讲究,谷雨到时,已是暮春,我们该如何健康饮食、吃适合这一季节的食物呢?暮春气候复杂,不过绝大多数地区都多大风天气,此时人体就容易流失水分,抵抗力就会随之下降,容易诱发、加重感冒与很多慢性病。这个时候,“补”水就显得特别重要。一夜春眠之后,人体内水分消耗较多,晨起喝水不仅可补充因身体代谢失去的水分、洗涤已排空的肠胃,还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喝水量以250毫升为宜。

雨水节气期间天气情况

按照二十四节气,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处在暮春时节的谷雨,意味着春将尽,夏将至,冷空气大举南侵的情况比较少了,但影响北方的冷空气活动并不消停。4月底到5月初,气温毕竟要比3月份高得多,土壤干燥、疏松;空气层不稳定,上层风动量下传,锋面气旋活跃,共同引发的大风、沙尘天气比较常见。

雨水节气谚语

“雨水”雨增温度升,华北大地渐解冻。

抓紧划锄冬小麦,化一层来锄一层。

大麦葵花和蓖麻,顶凌播种产量丰。

黄河来水快蓄灌,莫待断流浇不成,

河水井水双配套,水到用时有保证。

春田肥料早运上,耙耢保墒不容停。

大搞棉花营养钵,适时早播还省种。

地瓜育苗早打谱,抓紧盘炕和挖坑。

果园认真来管理,剪枝刮皮把土松。

牛驴骡马要加料,春耕春种如虎猛。

养鱼宜用废弃地,烧完砖瓦挖鱼坑,

结合积肥整鱼塘,塘深地壮鱼粮增,

篇12:秋分是哪一天

209月23日 16:20:31,农历 年八月十一 星期三

秋分时节的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二候蛰虫坯户;

三候水始涸。

解释: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秋分由来

秋分(autumnal equinox),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

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 秋分“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二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篇13:秋分是哪一天

在古代的时候有着“春祭日,秋祭月”的说法,据史料记载在古代的帝王有春天祭太阳,秋天祭月的礼制。其中最早的时候是在秋分节气这天祭拜月亮,也被称之为“祭月节”。但是秋分节气这天不一定能看到月亮,而祭拜月亮怎么能少了月亮呢?于是后来就“祭月节”提前到了中秋节,这个也就是中秋节被称之为“祭月节”的原因。目前国内不少地区还保留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在秋分节气依然有三候,其中“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意思是说到了秋分节气的时候,不再会像之前一样出现雷雨天气了,这个期间秋意渐浓了,气温也会逐渐下降了。而五天以后因为天气逐渐变冷了,一些蛰居的小虫子就要开始进入到洞穴里面,并且用泥土把自己封藏起来,以此来抵御寒气的侵袭。等到十天以后,在北方地区降水会明显减少,还有可能出现秋旱。总之,秋分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能够感到浓浓的秋意,秋高气爽的天气也来临了。

至于秋分到底“分”的是什么,这个是有两层含义的,其中秋分中的“分”也是“半”的意思,也就是一分为二的含义。而这个分的第一层含义就是指昼夜平分,和春分是一样的。因为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将会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一样长的,也就是白天和黑夜的时间都是12个小时。等到秋分节气以后,随着太阳直射点逐渐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在北半球就开始出现昼短夜长,一天之内白昼的时间开始短于黑夜;而在南半球则正好相反,白天的时间长于黑夜。

第二层含义,那就是把秋季一分为二了。因为古人把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称为四季的划分,也就是立秋到了秋天就到了。而每个节气之间是15天的时间,一个季节有6个节气,秋分节气正好是秋季的第4个节气,秋分日这天刚好把秋季平分了。

到了秋分节气的时候,秋忙也就拉开了序幕。正所谓“夏忙半个月,秋忙四十天”,这个期间农民都是比较忙碌的,不仅秋收的作物开始丰收了,而且还要忙着播种。像华北地区还有着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在这个期间不仅要忙着播种小麦,还有大蒜、油菜等作物。在你的家乡,秋分节气种植小麦、大蒜了吗?

秋分是几月几日

阳历时刻:209月22日21:30:32,星期二

阴历日期:二〇二〇年八月初六,星期二

开始时刻:年9月22日21:30:32,星期二

结束时刻:2020年10月8日03:55,星期四

秋分节气是什么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日中白昼短于黑夜;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即一日中白昼长于黑夜。故秋分也称降分。

而在南北两极,秋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

秋分三侯

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蛰虫坯户:一些春分出土活动的小虫,在秋分过后也会陆陆续续回到土里,准备过冬。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春分是哪一天阳历】相关文章:

清明节和阳历05-14

二十四节气阳历范文06-09

春分日范文05-15

春分传说范文05-15

春分谚语范文05-16

春分习俗范文05-16

春分节气范文05-16

春分模板范文05-16

春分初中作文05-11

春分农事谚语05-28

上一篇:语文作业改革下一篇:小班优秀游戏设计《蝴蝶找花》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