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洋相的妈妈作文

2024-04-07

出洋相的妈妈作文(精选8篇)

篇1:出洋相的妈妈作文

出洋相的妈妈作文

自打从江西搬来乐从,我和爸爸早就适应了新环境,而且多多少少还沾上了点“洋”气。可妈妈整天呆在家里,一点世面也没见过,她可是出尽了“洋相”,并且还闹了不少笑话。

记得今年国庆节的前一天夜晚,爸爸带我和妈妈去文化广场看热闹。因为助力车一次只能带一个人,所以我就让妈妈先去。没多久我和爸爸也到了广场,只见妈妈站在那儿不知所措,见到我们,立刻说到:“哟,这儿变化真大!比大墩那边好多了,弄得我都不知该怎样走了。”“是吗?谁叫你足不出户呀?”我们故意数落她。说完,我们便找了几个位子坐下观看文艺节目。不一会儿,妈妈喊着要喝水。可我们出门时急匆匆的,哪会带水瓶呀。哦!对了!上次我不是在这儿用手动饮水机喝过水吗?为啥不去那喝?说干就干!我拉起妈妈就往那跑。我做了个示范动作给妈妈看,让她学我做。她一按开关,水立刻从那细长的不锈钢管里喷出来,她见状连忙俯下身去,嘴巴一吸一吸的,活像吸面条。结果水没喝着,反而把一截上衣全弄湿了!你说“乡巴”不“乡巴”!

还有一次,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妈妈与同事约好去佛山玩。只见她迈着略带夸张的步子走了出去。到了晚上七点,也没见妈妈回来。是不是迷路了?是不是被人拐骗了?……一个个疑问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还真有点但心呢!“嘟……”老爸的手机响了,是妈妈打来的电话。这个妈妈,竟然会去不会回,真乃天下奇闻!爸爸哭笑不得,只好把路线告诉了他。

这个老妈,可真是个“乡巴佬”!

篇2:出洋相的妈妈作文

今天星期天,我去学英语。学完英语后,在回家的路上,我碰到了罗紫仪,便和她一起走回家。

走了一段路,她去开一辆自行车的锁,这时,我才知道她是骑自行车来的`。看到自行车,我手痒痒,就对她说:“我试一下吧,我带你!”看她还有点不相信,我补充了一句:“我还带过高璐呢!”(实际上根本没有带过)她这才相信了。她先坐到后面,我来带她。一开始,我没控制好,停了下来。她对我说:“你先骑,我在后面扶,到时我会轻轻跳车。”听了这句话,我紧张的心情顿时平静下来。心想反正还有人在后面扶,怕什么!于是,我顺利地骑上了车。罗紫仪悄声无息地跳上了车,我竟然没察觉到。我感到很轻,以为罗紫仪没扶我,吓了一跳。往后一看,哦,她坐在我后面呢!

骑到一半时,突然对面杀出个“程咬金”――一个大人,我吓了一跳,失去理智,手不听使唤了,脚在发抖。我连忙跳下车来,避免了与“程咬金”的亲密相撞。我当时被吓出一身冷汗。罗紫仪鼓励我继续骑,我只好骑了起来。呀!又有一个“拦路虎”――一辆小车,我又失去理智,不知如何应对。幸好后面的罗紫仪用脚死死地抵在地上,总算避免了一场灾难。从此,我吓得再也不敢骑了,就死命地让罗紫仪带我,回到家还心有余悸呢!

篇3:让作文多些“想妈妈的感觉”

第一部分:忆, 擦亮五个名字的圣洁之光。

教师请学生在最干净的一张稿纸上写下自己最爱的五个人的名字, 并让学生进行交流。学生情绪高涨, 课堂上暖意融融。

第二部分:划, 体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教师让学生在五个名字中划去一个, 并陈述理由, 且以自己的语言渲染气氛, 逐步调动学生的情感。接着, 再划去第二个, 第三个……直至最后一个。学生的情绪陷入低谷。

第三部分:写, 倾听自己最隐秘的心灵之声。

教师请学生把课堂上发生的一切都用文字记录下来, 时间为15分钟。写后, 请学生诵读自己的习作, 教师进行引领点评, 其他学生作适当修改。

第四部分:悟, 点亮习焉不察的成长之思。

教师请学生根据课堂发生的这一幕, 为自己写的文字起一个题目, 在题目中表现“爱”这一永恒的主题。

整个设计浑然天成, 课堂一起一伏, 张弛有度。教师的语言充满激情, 极富感染力, 点评引导循循善诱, 从容自如, 很好地拨动了学生的情感之弦。课堂上, 教师掌控自如, 学生回答精彩, 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般顺畅, 最后提升主题亦是水到渠成, 顺理成章。这样的课, 是一顿视觉大餐, 带给我们一种美的享受;这样的课, 亦是一顿思维大餐, 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其一:什么是作文

这堂课曾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 并展开争辩。其中一位网友这样说:“这位老师真是够‘狠’的, 为了一篇作文, 就要让六年级的孩子体会一次‘生离死别’。而且, 还是让尚且年幼、纯洁的孩子亲手用笔‘做掉’自己的亲人。结果正如教师所设想的那样, 仅用15分钟, 一篇篇感人的文章挥笔而出, 可是读着这些只能算是问号与感叹号叠加的所谓文章, 实在如鲠在喉。”我不知道别人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但于我来说, 的确如此。这样的课堂, 不缺激情, 却少了一股温情;读着澎湃, 却少了一些回味。这不禁让我想起那篇小文章《妈妈回来了》:前段时间, 妈妈去杭州学习, 去了好长时间, 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 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 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 因为妈妈回来了, 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 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 我很想她, 想妈妈的感觉, 是一种想哭的感觉。文章很简短, 很质朴, 可是那一句“想妈妈的感觉, 是一种想哭的感觉”却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们不管用多么生动的语言都不能写出小孩子内心这种最真实的感受:想哭的感觉。于是, 我就想问:究竟什么是作文?

以我肤浅的理解来说, 我认为作文就是抒写生活, 反映生活;抒写自我, 表达需要。所以,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 是生活的缩影。那么, 在小学, 我们为什么要开设作文课呢?为什么要进行作文教学呢?在我这个一线教师看来, 原因有两点:一是小学生对日常生活视而不见, 不知如何观察;二是小学生有时想写, 想要表达, 却无从着手。这样看来, 我们要教给学生有序地观察, 有序地表达。这是作文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再回过头来看王老师的这堂作文课, 是以“生命意识”立意的, 他想通过深度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沉睡的言语诉求, 从而让学生想写并乐写。这样的本意是好的, 但我认为, 难道我们教师非得通过这种逼迫的方式唤醒学生沉睡的语言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是立意新颖高超吗?并非如此。比如朱自清的《背影》, 平平实实, 却自有一番温情在;比如那个获得冰心作文一等奖的7岁小童写的“想妈妈的感觉, 是一种想哭的感觉”。最为朴实的语言, 却表达了最为真挚的情感。读着读着, 只觉得心里暖暖的, 柔柔的, 没有澎湃的激情, 却感人异常。

其二:作文课该承载什么

王老师的课无疑是精彩的, 课堂无疑是诱人的。然而,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 面对十二三岁的小学生, 我们的课堂有必要承载这样的生命之重吗?我觉得没有必要。面对这些十二三岁的孩子, 我们应更多地给予他们灿烂的阳光, 温暖的亲情, 让他们懂得生命的珍贵, 而没有必要用这样“残酷”的方式让他们经历情感的大起大落。

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 总是讲究立意, 立意高远、深刻, 分数就高。写老师, 必定要写到“兢兢业业”的园丁精神;写妈妈, 必定要写到“无私”的母爱;写山水, 必定要感叹“祖国的美丽富饶”……如此一来, 学生们的作文便多了共性, 少了个性, 因为太有“个性”的文章往往得不了高分, 立意不高的文章总是因为“没有深度”而招致“棒杀”。这是否扭曲了作文教学的本意?《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总目标中对“习作”的目标描述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如此看来, 在小学阶段, 我们更应注重引导学生“怎样写”, 而不是过多地去思考作文课该承载什么, 否则, 目标不明, 也就难免南辕北辙了。

其三:作文内容该如何选择

我们可以看到, 在王老师的课堂上, 仅从作文角度来说, 给予学生的东西的确很少, 如果作为一节思想品德教育课, 面对的若是高中、大学的学生, 我相信给予他们的东西会更多。在这节课上, 学生的确沉浸其中, 有了情感的体验, 但却没有挖掘生活的源泉。王老师让学生想想亲人的音容笑貌, 想想与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这原本可以打开学生的记忆之匣, 那些温馨的、感人的小细节原本可以进驻学生心间, 充实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体验, 可惜也只是匆匆带过。除此之外, 就是在点评作文的过程当中, 对学生进行了一些引导, “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了一些语言的运用, 整堂课中更多的是情感的渲染。然而, 我们为什么要拼命追求作文语言与情节的“生动感人”, 而忽视作为作文血肉的点滴生活呢?不一定大喜大悲才能写出好文章, 唯有对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都能予以自由、自然表达, 才是好文章。否则, 何来《背影》?何来“想妈妈的感觉”?

篇4:作文时,我们出尽洋相等

老师看完飞飞的作文后,对飞飞说:“看着你的作文,怎么老让人打瞌睡呢?”飞飞眨巴着眼睛说:“我是一边打着哈欠,一边写的呀!”

老师出了一个半命题作文,作文的题目是“我的xxx”,可以写人写物,结果有个同学的作文题目是:“我的战友雷锋。”

小学语文考卷上有一道阅读题,大意是讲一位母亲为了孩子吃尽了苦,最后去世的事。阅读后,要求学生在一年后的清明节对母亲说几句心里话。某小学生这样写道:“妈妈,清明节到了,我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大家还记得《小蝌蚪找妈妈》吗?当时老师让我们模仿它写一篇以妈妈为题的作文,有个同学是这样写的:“我的妈妈雪白的肚皮,鼓鼓的眼睛。”

有个同学写了一篇介绍老师外貌的作文。应该是“老师有一张瓜子脸”,他写成了“老师有一张爪子脸”,把那个老师气坏了。

有同学在描写运动会的热闹场面时,这样写道:“运动场上彩旗飘,老少爷们儿扔飞镖。你一镖,我一镖,肠子肚子满天飘。”哇,简直就是恐怖片!

有次作文题为“母语的魅力”,一个同学写道:“我最喜欢的就是妈妈的语言……”母语是指本民族的标准语,而这个同学仅仅将其狭义地理解为“妈妈的语言”。

篇5:我出洋相了小学作文

上课时,杨老师问:“迎’和‘追’是不是一个意思?”我马上举手说“迎’就是正走着,‘追’就是‘增’的一下。”我还打着手势呢结果,同学们都让我给惹笑了,听课的老师大笑起来。我也想笑,但是在那么多老师面前怎么能笑呢?我马上把嘴闭得紧紧的。

杨老师让我坐下。我心里真难受,但还是在想,什么叫“迎”呢?最后我想出来了,迎上去的`意思是“面对面”,“我把手举得高高的。杨老师还请我上去讲,我说:‘迎’的意思,就是面对面走过来我终于说清楚了,心里觉得非常舒服。

篇6:我出“洋相”作文

我是一个大懒虫,每逢双休日和寒暑假,必定在8--10点左右起来。这个寒假我去奶奶家

小学生作文大全

我被乒乒乓乓的电视声吵醒。睡眼朦胧的问:“几点了?”姐姐瞧也没瞧我一眼,说:“你自己没有眼睛,不会看啊?!”我听了这话,顿时火气冲天:“你才没眼睛呢!”姐姐也不甘示弱。我们相互骂起来。忽然,姐姐眼珠子一转,对我说:“没眼睛骂谁呢?”我没好气的说:“除了你还有谁啊!”姐姐大笑,说:“原来是你这个没眼睛的在骂我啊,哈哈!”我羞得满脸通红,感觉就像有人在用火烧我一样,脸觉得烫烫的。

后来我分析了一下,发觉:如果我说你字,那结果你们已经看到了;如果我说我字,那我就是自己说自己了,姐姐这是根本不让人有退路啊!经过这件事,我想:以后我说话、做事,都要经过大脑分析、思考一遍,不然,也许会出比这更大的洋相!

指导教师:马瑛

篇7:老爸出洋相

“明天讲《林中乐队》这篇课文,请大家回家认真预习一下。”又到老师布置作业的时间了。oh,我的天!又是这种低级的事——预习!要知道,我最讨厌干这种事!(因为老师规定预习要我们读5遍,不认识的字还要注音,每人还要标出一处不懂的句子!还有......)可有啥办法,师令如山,不预习就得撕书(有过先例)!我垂头丧气的回到了家。

到了家,我拿出书本,正准备做预习,老爸就凑过来问:尊敬的五好学生,有啥需要帮助的吗?我可是大名鼎鼎的聪明人物噢!”

我摇了摇头,说:“正在学习中,请勿打扰!!!”他只好自讨没趣地走开了。

预习开始了,我随便一看,就有一个我不认识的字:“鸫”。“老爸!这字念啥?”老爸闻声走来:“恩,这个字依我推断念“东”,你看,它念半边不可能念“鸟”吧!”

“哼!只会乱说!”我翘起嘴巴,拿字典查。嘿!还真的念“东”,“可是不可能不认识的字都念半边吧?你看如果这“琴”字我不认识,那我总不能念“王”或者“今”吧?”

老爸还能反驳:“这个“今”只要拖长音就能念成“琴”了,你看:今————琴”爸爸的话让我哑口无言,只好继续预习。后面的几个难字都被老爸一一答对。直到有一个字开始,他就没念对了:“吠”。他说这个字念“犬”,可查了字典,念“fei(第四声)”指动物的叫声。还有几个字,比如“槌”、“鹑”、“雉”。“这个字可以用念半边的形式!

”老爸胸有成竹地指着“槌”说道,“应该念“追”!”“哈哈!这字念“chui(第二声)!”妈妈不知什么时候到我们身后来了。“那这字念“郭”吧?”,爸爸有些防备地指着“鹑”字说道。“你又错了,念“chun(第二声)”!你吃过鹌鹑蛋吧!””这个那念“zhi(第一声)”!“不,念“zhi(第四声)”,俗称野鸡!”

“哈哈!爸爸也会出洋相,聪明人物也能错得这么多!”我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

篇8:出洋相的妈妈作文

【学生写作】

妈妈的情书

李民 (公安县实验学校“向阳”文学社)

我翻出衣柜里的皮匣子, 打开一本已发黄的日记, 扉页上写着妈妈的名字。哦!原来是妈妈初中时的日记, 我想它里面一定珍藏着什么秘密。出于好奇, 我继续往下看, 20多篇日记的结尾都被老师用红笔画下了一个“阅”字, 其中只有一篇被精批细改过:

dear teacher, I fell in love with you after you teaching me……

温馨提示:书信式的日记也按书信格式去写, 称呼顶格。开头的“d”应该为大写“D”, “teaching”错误, 应为“teach”……

当我看得入神时, 妈妈的一声咳嗽吓了我一跳。她难为情地看着我, 我也不好意思地看着她, 此时我们处境十分尴尬。

而后, 还是妈妈解了围, 她把我拉到床沿上坐下, 开始有滋有味地给我讲起了她的初恋故事。

她在初中三年级时, 更换了英语老师, 那英语老师刚师范毕业, 身材魁梧, 英俊潇洒。当他第一次走进教室时, 妈妈就对他产生了爱意。他会说一口流利而标准的英语, 很逗同学们喜爱, 妈妈更是对他痴迷有加。妈妈读初二时英语成绩不是太好, 自从他的到来妈妈才开始认真学习。妈妈经常到办公室向他请教, 他不厌其烦地辅导, 在他的帮助下妈妈进步很大。那时, 妈妈初中毕业就报考中等师范, 临近考试妈妈壮着胆子在英语日记上给他写了这封情书, 可他像批改作业一样地圈点勾画。好像是故意回避。

后来, 妈妈师范毕业, 她在街道上偶然遇到了他, 他一个劲儿地对妈妈道歉, 说那时他怕妈妈因为爱情而影响学习, 只是对求爱信做了冷处理。

再后来, 妈妈就和他结婚了。

“他究竟是谁?”我追问道。

“他就是你爸爸。”妈妈回答说。

“哦!那个英语老师就是爸爸, 原来你们还有这么浪漫的爱情故事呀!”我惊讶地说。

升格建议:

1.习作描写方法单一, 叙事直白。建议把“妈妈”叙述写情书的经过改成语言描写, 即“妈妈”的自述, 这样写来文章就显得亲切与真实。也可以恰到好处地使用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等, 还可以运用对话的方式来铺展, 要力求做到表达灵动, 语言活泼。

2.内容欠丰富, 笔触欠细腻。可把“妈妈”写情书的经过详写, 这样才能让故事详略得当, 生动感人。

3.情节欠曲折, 叙事欠精彩。题目和开头部分设下悬念, 但在文末解开悬念的语言和手法欠精妙。应该把它设计得俏皮一点, 让人有一种新奇惊讶、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样才能使情节跌宕腾挪, 玄妙撼人。

4.习作中若出现英文, 为了考虑它的通俗性, 建议在后面注上译文, 然后用括号把它括起来。

【升格作文】

妈妈的情书

李民 (公安县实验学校“向阳”文学社)

一天, 我无意中翻出自家那衣柜里的皮匣子, 打开一本已发黄的日记, 扉页上用英语写着妈妈的名字。哦!原来是妈妈初中时的英语日记, 我猜想它里面一定珍藏着不少秘密。出于好奇, 我继续往下浏览, 20多篇日记的结尾都被老师用红笔画下了一个“阅”字, 其中只有一篇被精批细改过:

dear teacher, I fell in love with you after you teaching me…… (亲爱的老师, 自从你教我之后我就爱上了你……)

批阅:书信式的日记也要按书信格式去写, 称呼顶格, 正文抬头。开头的“d”应该为大写“D”, “teaching”错误, 应为“teach”……

当我看得入神时, 一声轻微的咳嗽吓了我一大跳。妈妈难为情地看着我, 我也不好意思地看着妈妈, 弄得彼此十分尴尬。

而后, 还是妈妈解了围, 她把我拉到床沿上坐下, 一阵爽朗的笑声过后, 她开始有滋有味地给我讲起了她初恋时期的一段罗曼史:

“初中三年级时, 我们换了英语老师, 他师范毕业, 身材魁梧, 英俊潇洒。当他第一次走进教室时, 我的心就有一种慌乱之感。他会说一口流利而标准的英语, 很逗同学们喜爱, 我更是对他的课痴迷。说实在话, 我初二时英语成绩不是太好, 自从他当了我们的老师后我才开始认真学习。我经常到办公室向他请教, 他不厌其烦地教导我:‘学习英语, 首先要注意音标、单词的读音, 这是很重要的。其次要注意熟记课文中的常用表达方式。一定要记熟。另外对于一些简单的语法要弄明白并且可以灵活运用……’我在他的帮助下进步很大。那时, 初中毕业可报考中等师范, 作为成绩优秀的我就报了名。临近考试我壮着胆子在英语日记上给他写了这封情书, 可他像批改作业一样给我圈点勾画。不知他是不是故意装相躲避我的追求, 把人捉弄得很伤心很失望。”

“那后来呢?”我追问道。

妈妈笑了笑接着说:“师范毕业那个暑假, 我在街道上偶然遇到了他, 他真诚地向我道歉, 并解释说我那时还小, 不能因为爱情而影响学习, 面对一篇火辣辣的求爱信只能作如做的冷处理罢了, 他还说那是出于真心的爱。”

“那再后来呢?那位英语老师究竟是谁呀?”我打破砂锅问到底。

“再后来, 我们就结婚了。学校缺数学老师, 那个英语老师就改了行, 和我一起教起了x+y。”妈妈诡秘一笑, 朝着推门进屋的爸爸努了一下嘴。

“哦!那个英俊潇洒的英语老师就是爸爸, 原来你们还有这么浪漫的爱情故事呀!”我把爸爸拉过来, 让他再次读起妈妈的情书。

简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出洋相的妈妈作文】相关文章:

上一篇:2022年上学年化学试卷分析下一篇:辛弃疾《摸鱼儿》阅读答案及赏析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