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茂珲精神学习体会

2024-04-14

孙茂珲精神学习体会(共3篇)

篇1:孙茂珲精神学习体会

做孙茂珲那样的“普通人”

自学习孙茂珲同志的事迹以来,他的精神一直在我脑海里浮现。感人的事迹,让人感动的同时,也会有些许的遗憾,如此优秀上进的年轻人就这样离开了大家。他是普通人中的大英雄,作为一名消防战士,肩负的责任可想而知!

作为建设消防事业的一份子,更要向孙茂珲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无畏的精神。

首先,要学习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学习“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精神。在工作中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充分体现出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同时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时刻为自己充电,在工作中展现自我价值。

其次,要学习他爱民为民、竭诚奉献的崇高品质,学习救人民群众于苦难之中,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作为一名消防文职的我来说,更要学习他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思想,协助大队领导为人民群众做贡献,把人民群众的困难放在首位,服务于人民。

再次,要学习他热爱生活,从生活中提升自我素养,全面发展自我特长的生活价值观。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多方面发展的人才,不能局限于本职工作的学习,我们应该学习他在工作之余,多多锻炼自我各方面的才能,为消防事业做宣传。

最后,要学习他为自己定制远大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在做任何事情上都应该这样,有目标就有奋斗的劲头,学习更多的知识来提升自我。每个人都有追求的欲望,就如马斯洛理论上所说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努力学习,学有所用,为消防事业做贡献的同时也体现出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英雄已逝,我们会有不舍,不舍的是这样一位年轻又如此坚守自己工作职责的英勇战士被无情的火灾夺取了生命。但是他的革命精神永存,我们会学习他的精神,让自己的生命发光、发热,活的有价值!

篇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乐学精神

一、创造应用机会, 产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对于学习数学很可能会感到枯燥无味, 教师如果从多方面启发, 并通过演算题目, 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枝术、经济建设及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学生可以直接应用的数学知识、技能, 尽可能地创造实地应用机会, 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需要, 从而产生学习兴趣。例如一年级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以后, 我就组织学生进行“开办小商店”的游戏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带一些练习本、铅笔、卷笔刀、橡皮及玩具等, 标上价格, 做为商店里的货物。由四个小组各派一名学生做营业员, 其他组员做顾客, 老师发给做顾客的学生一些钱 (一张二角, 二张一角, 二个五分, 共五角钱) 然后分四个商店进行买卖活动。在活动中, 人人争取做优秀营业员或文明顾客, 秩序井然, 个个都购到了自己喜爱的物品, 而营业员的帐目清清楚楚, 分文不差。活动结束后, 我就让学生回忆买卖货物的经过, 编出应用题。这样, 把儿童组织到游戏中来, 承担一定的任务, 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同时感到自己知识还不够, 还需要努力地学习, 通过这样的活动, 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用结合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提起数学, 学生常会联想到艰苦的思索、繁难的演算、复杂的逻辑推理, 因此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枯燥的、艰苦的劳动。其实。数学教材有它自己的特点, 蕴含着丰富可激发学习兴趣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接近和深挖事物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实质, 这一过程本身乃是兴趣的主要源泉。”教师应挖掘这些因素, 充分发挥教材中内在的替力作用,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 我事先做好一些露出三角形一个角的教具, 让学生观察、判断整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当露出一个直角时, 学生说是直角三角形, 当露出一个钝角时, 学生说是钝角三角形;当露出一个锐角时, 学生也自然说是锐角三角形, 这时拿出来的却不是锐角三角形, 这样就产生悬念?为什么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却不能确定是什么三角形呢?当学生积极探究这一问题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 我就接着说,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此时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产生内在“自我需要”。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这样为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 我们只有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级, 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 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 高兴的事。因此, 这就要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精心设计教法,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造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乐趣中学到知识, 在乐趣中掌握知识,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篇3: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一、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培养创新精神

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认为,安全、自由的集体气氛是儿童创造力得以表现的必要条件。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有利于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我在课间活动时看到六年级同学都在互相填写留言本,就抓住这个吸引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时机点,创设一个紧切实际的任务情境,结合毕业生自身情感需求,选择了一个源于生活和符合个体需要的任务,在六年级设计了这样一节信息技术活动课:《制作毕业纪念册》,共分为3课时组织开展教学活动。首先,询问大家,在小学六年生活中有哪些难忘的事和人,你想和他们说些什么?有的学生谈了想记录下来的人和事,还有的学生说已经在做毕业留言本了。在谈话中进入主题《制作毕业纪念册》。随后,我播放了在网络上搜集的一些优秀的留言本、毕业纪念册,通过展示,更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随后师生共同在课堂上探讨设计方案,如毕业纪念册应该有哪些内容?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素材?你准备选择哪种应用软件去完成自己的毕业纪念册,等等。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整个课堂气氛热情、活跃。然后就自由组合开始分成若干小组,分工合作,搜集素材,设计制作《毕业纪念册》。同学们在课后按照分工,积极搜集素材,拿到课堂上各显神通,分工协作,运用自己小组拿手的应用软件制作出的毕业纪念册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在这种学习方式之下,学生设计出了很多我上课之前未曾想到的方案,而且详细地说明了信息的来源、对信息的分析及对信息的处理,有的甚至还有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以往对学生的评价也往往是以老师的一句话定型,而这节课采用了过程评价这—开放式的课堂评价方式。每个小组都将自己设计的作品展示出来,任由同学评说,自己随时修改、补充,而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不当裁判,仅仅作为一名组织者来发挥作用,这样一来,学生在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便敢放胆直言,无所顾忌。学生边说边做,将各种操作技能技巧大胆地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对信息的检索、查询、处理、加工、分析、整理的过程一览无余,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各种有特色的方案不断呈现。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这样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原则,教师、学生相互交流融为一体,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小组,在后面的合作学习中能相互帮助,融洽相处,畅所欲言,其创造潜能在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得以发展。

二、引导小组分工,培养协作意识

合作学习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地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在分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习小组成员搭配,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接受新知识快,有的接受新知识慢,为了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动性,教师就要根据平时上课时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调配,指定小组长,充分发挥组长和小助手的作用。只有注意了学生之间的互相协助,才能保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新知识,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情。向学生灌输这样的理念: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如在上述活动中,我就非常注意学生的小组分工调配。由于制作毕业纪念册任务比较特殊,考虑到情感需要,我先让同学们自由组合小组,然后在他们自由组合的基础上,根据各小组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配。如郭胜小组,我观察到他们这组的男生虽然动手能力和软件应用、信息处理能力都很强,但存在一个普遍毛病,就是比较毛躁,做事缺乏耐心。于是我就通过征求他们的意见,把一位他们都很信任的女同学调换到这组,并且引导他们选她做小组长,把这一组的一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比较强的同学调到一个动手能力薄弱一点的小组,适当平均各组的综合实力。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作用,又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协作活动的过程中各尽其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培养创新精神

现代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主要形式之一,但不是每堂课、每个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有些比较简单,并且没有什么思考空间的知识点完全不必“合作学习”。学习内容必须采用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也应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采用合作学习,来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一般我们常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或难点内容开展合作学习。

如以往我在教授《资源管理器》这课的内容时,把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作为一个任务,说“今天我们的任务是为文件更改名字”等,上述的方法却导致学生学习困难,长久必会厌倦,因为那些电脑的技能离学生太“远”了。因此,我在参考了其他同行的先进经验后,对这课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改进,在课前,我所谓的作业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每个小组中的每位同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完成的一项或几项,对他们来说没有负担,有的只是从中获得了更多的乐趣。在课堂上,那些技能学生都已经掌握了,他们只要把之前学习的知识再结合自己小组的素材灵活运用技能就可以了,没有教师的规矩、要求,有的是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有很多突破书本的新思路、新想法,培养了创新精神。

四、掌握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培养创新精神

1. 在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尚未得出结论之前进行合作学习。

在学生已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我在教学“大眼睛”里的漂亮世界图片的格式时问:我们这个软件很强大,可以支持很多常用的图片格式,那么常用的图片格式有哪些呢?并在资料库里组织了各种资料和图片。通过阅读、查阅,学生感到了“大眼睛”带来的乐趣,饶有兴趣地欣赏着丰富的图片。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在总结刚才获得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很容易得出结论:BMP、JPEG、GIF……学生的兴趣被高度激发,纷纷抢着参与讨论回答。

2. 在一个问题有多种答案时进行合作学习。

在一个问题有多种答案时进行合作学习,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我在教学“精彩收集我最行”一课时,教完背景设置后,提问:“除了这种设置方法外,你还能找出哪几种方法?看哪个小组找出的设置背景方法又多又好。”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方案,积极尝试。各小组多的找出五六种,少的也说出两三种。

教师把握时机开展学生合作学习,使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合作,训练了思维的敏捷性和敢于尝试的勇气,培养了创新精神。

上一篇:什么洗面奶好 教你挑选最适合自己肤质的下一篇:最伤感说说短语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