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浪闻四年级作文

2024-04-28

柳浪闻四年级作文(共5篇)

篇1:柳浪闻四年级作文

今天清明节的天气真好。哎,一路上,花港观鱼,太子湾,净寺——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爸爸骑着电瓶车带着我总算好不容易到了柳浪闻莺!

我在门口买了一个冰淇淋。进门的那条宽阔笔直,铺有卵石的大道依然没变,可是一股浓郁的绿气从不远处的对面扑面而来,那是一个被水围着的突出的“小岛”。岛上树木郁郁葱葱,桃花在水边“轻歌曼舞”。沉静的水底憩息着她们的倒影。

今年春天,我在所有的地方看到的桃花都没有这里的美丽。这里的桃花身姿舒秀,有红的,有白的,还有红白同株的。红的鲜艳如同燃烧的火焰,白的娇嫩如同新玉。她们或者从绿树丛中露出甜甜的笑脸,或者在小桥流水处一枝独秀,或者在草地边像个迎宾的少女。

撑着树木美丽的草地更像是柳浪闻莺的主角。草地宽广,令人心旷神怡。草面非常整齐绵密,像新织的地毯,在阳光下青翠欲滴。但是,有些草地上满是人,有坐着吃东西的,有打闹嬉戏的,毫不在意脚下的小草。草地边上的护栏绳子和那块写着“小草依依,踏之何忍”的标识只能无奈地看着他们。我讨厌他们,他们给这么美丽的风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我们来到湖边,夕阳下的西湖真像一首诗!金黄的烟霭,金黄的归舟,金黄的湖面。轻波粼粼,梳洗着湖底疲倦的落日。

“你知道这里为什么叫柳浪闻莺吗?”爸爸问我,“你看湖边长长的一排柳树,那些枝条被风吹起,柔软的舞动着多么像一片绿色的波浪?”!“那闻莺呢?”我问爸爸,“那大概是很久以前的事,后来据说听不到莺声了,因为这里的环境曾被人为破坏。现在这里又找回了美丽,下次早上人少的时候我们再来看看,一定能听到她的歌声。”爸爸说完,领着我走进了公园中央的.高大的樟树林,很像是娇莺恰恰的根据地!

我们的好奇心被一座桥下用石头衔接的河边小路吸引了,从这低下的弯弯曲曲的人工河边上来的时候,发现进门的那条大通道已近在咫尺,原来正是这条河把对着大门的那块绿打造成了一个小岛的模样!“不早了,我们早点回家,下次再来吧”,爸爸对兴犹未尽的我说。

出门的时候,我正好吃完了那个冰淇淋。再见,春天最美的柳浪闻莺!

篇2:柳浪闻四年级作文

五一到了,奶奶让我去她家摘樱桃。我太高兴了,缠着爸爸马上走。父亲纠结到无计可施,终于答应了我的要求。我迫不及待地想马上飞到我奶奶家。

过了一会儿,我们来到奶奶家。我连房子都没进,就直接走到樱桃树下。我抬头一看,樱桃树上长满了樱桃,亮如水晶,有红有橙,有白有红。我没有时间细看。我走到樱桃树前,摘了很多,用水清洗,然后扔进嘴里。突然,一股又香又酸的味道钻进了我的心里。显然,这些樱桃还没熟。我看到爸爸妈妈摘的又大又红,味道好甜。我很不服气。我只想爬到树上再摘一次。父亲拦住我说:“红樱桃熟了”。我又爬上了树,按照父亲的话摘下了红色的大苹果。过了一会儿,我摘了满满一篮子樱桃,用水洗净,放进嘴里。它们是甜的,一点也不酸。我很快把它们给了我的祖父和祖母,他们都说:“尚文太可爱了!”我爷爷奶奶吃了我摘的樱桃,说很甜。我心想:明年摘樱桃吃。

篇3:起始年级作文教学初探

一、在活动中指导写作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开展丰富多彩活动的同时, 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把所感兴趣的事物与有关写作知识联系起来。记得在一次扳手劲比赛中, 热闹的场面令学生欢欣鼓舞, 情绪高涨, 我趁着孩子们浓厚的兴致, 便对他们适时引导:看看比赛双方的表情怎样, 动作如何?猜猜他们会怎么想?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先说后写, 这样就能把他们的所见, 所想, 所感写得真实具体了。

二、加强片段练习, 逐步提高作文能力

进行片段练习, 对初学写作的孩子们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因为片段练习要求单一, 学生易掌握, 与整篇作文比较来讲, 难度相对小一些。在写《我的同伴》时, 我要求学生先进行外貌描写的片段练习, 当外貌描写比较具体熟练时, 再训练写同伴的性格特点, 这项训练达到要求时, 再回过头来写《我的同伴》就容易多了。

三、在课文中学习写作

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很好的习作例文。因此在教学中, 要随时随地向学生渗透写作知识, 让学生把“园中之竹”变成“心中之竹”。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时, 首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春天的杨梅树, 杨梅果的形、色、味。然后抓住重点词句,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后布置学生仿照这种写法, 完成习作《我爱家乡的核桃》, 学生积极性高, 写出的作文具体生动, 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四、老师写好“下水文”

下水文是根据学生作文的命题或要求亲自动笔写成并用于指导学生的文章, 也就是教师写的范文。“下水文”能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和兴趣, 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还能从感性方面为学生提供遣词造句、掌握中心、布局谋篇的例范。但写下水文, 并不是每次都要写整篇文章, 可以是某一片段, 应根据作文的重点和难点来确定。这样既起到示范作用, 又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篇4:八年级作文训练安排

八年级第一学期9次作文指导依次为:记叙生活,感悟生活;先叙后议,即事明理;情随物迁,辞以情发;生发感悟,以小见大;开一朵诗歌之花;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当一回戏剧作者;学写小说鉴赏;感悟人生,议论精当(期末作文复习)。

八年级第二学期9次作文指导依次为:运用典型情节表现人物;在具体情境中表现人物;敢于议论,善于议论;合理想象,改写散曲;我也要写小说;内容真实,形象鲜明;说明和描写共舞;读感结合,阐发议论;感悟深刻,篇末点睛(期末作文复习)。

下面是八年级上学期《作文学本》第一课主要内容简介。该课的学习目标为围绕中心,记叙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有一定的生活感悟,能揭示生活的意蕴。该课共5个环节。

1. 实例导入

两篇《邻里情》(内容略),哪篇写得更精彩?

比较:同是写邻里情,第二篇明显好于第一篇。第二篇不仅叙述清晰,而且字里行间情感真挚,结尾不仅表达了对原有邻里之情的怀念,还写出了对现行邻里关系的思考,有独到而深刻的感悟,如“我还是怀念原来的邻里之情,怀念那种真诚,那种朴实,多么希望有一天早上一开门就能听到声亲切的问候”,点明了中心,突出了文章主旨。

2. 方法例谈

名作赏析:哦,冬夜的灯(内容略)。

赏析:本文记叙了在一个风雪冬夜里,农户们为医生出诊指路点亮一盏盏灯光,那灯光恰如荒凉、偏僻小镇上人与人之间温暖、真诚、淳朴的友情,深深打动了寒夜里出诊的医生。本文叙事清晰,善于运用独特的感悟、议论表达主旨,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结尾处引用阿瑟·查普曼的诗句,以“握手”与“笑容”两个意象,简洁、有力地传达出了西部地区人们的善良与淳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支持与关爱,也与第一段中“这里有的是温暖、友谊和乐观”相照应。结尾意味深长,含蓄隽永。

他山之石:作家乔叶的感悟片段(内容略)。

赏析:本文是作家乔叶看到母亲把“我”的被子晒在阳光里,而把自己的被子吹在冷风里后的感悟。语段中作者把母亲给你的感觉与朋友、爱人、事业进行对比,结合母亲给“我”晒被子的阳光地带,抒发自己对母爱的感受。

要点品悟:无论是灯光还是阳光,都是生活中的一种表象。我们去理解生活,感悟生活,就是通过解构这种生活表象,去力求发现生活中最本质、最真实的东西,那些最有生命力的内容。

3. 片段仿写

仿照“他山之石”,回忆生活中让你感动的事情,写一段你的感悟。

方法指导:要通过一件事来表达自己对人间有爱的感受和理解,需注意以下两点:1.记叙的要素应清晰;2.感悟的语言要突出主旨。

4. 范文引路

范文:母爱的力量(内容略)。

赏析:这是一篇学生作文,文章记叙了一个母亲用爱心和智慧帮助儿子摆脱网吧诱惑的故事。母亲让儿子亲身体验卖菜的辛劳,知道钱来之不易,应当懂得珍惜。全文语言朴实,叙事清晰,结尾注重感悟,如“母爱是一片冬日里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母爱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母爱就像孩子同恶魔斗争的武器,尖锐无比……”于抒情中议论,赞美母爱的力量,读来令人动容。

5. 篇章训练

参考题目:这是爱的奉献。

篇5:浅析三年级作文教学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促使他们自发自觉地经常练笔, 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1. 故事式导入

三年级学生对故事最感兴趣, 一上作文课, 我就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听到的大概内容写下来, 接着由老师讲个小故事, 学生听得专心, 笑得开心, 然后让几个同学复述, 最后再分头写作, 这样大家都感到较顺手。批改时, 只要故事较完整, 错别字不多就批“优”等, 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2. 活动式导入

根据三年级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 老师先选大家都能做的小制作、小实验、游戏或课外活动, 让大家参与, 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讨论, 最后有重点地写下来, 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也有话可写, 效果较好。

3. 情境式导入

就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发挥想象, 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作文前运用录音、录像、投影等手段创设情境, 为学生提供形、声、色的感官和新颖的直观形象, 如:播放一些动画片, 成语故事或活动开展的录像等, 引导学生听、看、说、议、写、想,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讲评时, 可以把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好文录音下来, 这样不仅对学生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而且充分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二、鼓励学生自己积累语言

人常说“厚积薄发”, 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 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 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 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 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开学初, 班上成立了“图书角”, 全班选出两名同学担任图书管理员, 学生利用中午、课间、自习时间借阅图书。到后来, 这已不能满足许多学生阅读需求, 各小组成立了自己的图书角, 由组长负责借阅, 学生把自己家的图书拿来, 互相传阅, 可供阅读得书籍一下子多起来了。我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竞赛、朗读比赛、成语接龙、讲故事比赛和语文知识竞赛等有趣有益的活动, 开展“读书会”, 交流读书的方法及体会。因为学生读的多了, 写作水平无形中得到提高。

1. 引导学生说真话, 写真情

尽量避免让学生去刻意模仿、套用某种格式, 这样做的结果, 将直接导致作文教学陷入死胡同, 到头来学生没有自己的话可说、可写。要相信只有写出真情实感, 才是好作文。

2. 给学生抒发情感的机会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创造和谐、融洽的氛围, 让学生畅所欲言, 说自己的真实想法, 写自己的真实感受。

3. 引导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感受

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 有话可说”, 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刚开始, 可能有许多学生不知写什么, 怎样写。教师在命题和选材上都要尽量贴近小学生熟悉的生活, 要写他们熟识的、易于理解的和他们感兴趣的真人真事, 写他们观察到的实景实物, 才能写得真实、具体、生动, 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另外也不能“老调重弹”, 今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 明天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时间一长, 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 无形中削弱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三、指导作文, 切忌泛泛而谈

1. 写前指导要说写结合, 先说后写

每一次作文指导, 教师先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冲动, 当学生看到写作题目及要求后, 或展开想象, 或马上联想自己的生活经验, 或引用别人出色的材料, 有一种急于表达的渴望。这时, 教师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 每一个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 倾听别人的说法, 发表自己的观点, 从而, 相互之间受到启发, 为动笔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不能对学生进行过多限制, 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 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 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 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 缺乏活力。

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 选择合适的题目, 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 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 有话可写。即使学生在选题上稍有出入, 也不能一步封杀, 扼杀学生的仅有的一点写作兴趣。

3.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 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 多鼓励, 多表扬, 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柳浪闻四年级作文】相关文章:

上一篇:高血糖的护理下一篇:给基金的融资计划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