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周县全国“两会”信访工作汇报

2024-04-19

曲周县全国“两会”信访工作汇报(精选7篇)

篇1:曲周县全国“两会”信访工作汇报

曲周县

全国“两会”期间信访工作的情况汇报

(2012年3月14日)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落实省委“六个以”,按照市委“五个延伸”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八三”工作法,以群众工作为统揽,建立健全各项信访工作制度,一大批信访突出问题得到有效处理。特别是今年以来,整治力度不断加大,措施再强化,收到明显效果。截止目前,我县未发生进京赴省到市上访现象,为圆满实现全国“两会”期间进京赴省“零上访”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工作中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接访,做好信访维稳工作

今年1—3月份,我县连续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和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全县信访稳定工作,林元达书记亲自听取信访维稳工作汇报,并多次调度县级领导分包信访案件化解进展情况,对全国“两会”期间各乡镇及县直各单位信访工作责任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进行了再分解,重点问题进行再交办。为强化对信访工作的组织,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任命县人大副主任段利勇同志兼任县联席会议召集人、群工部第一副部长,协助县委常委,群工部长麻增礼同志抓好群众和信访工作。

同时,为进一步加强信访队伍建设,从全县选调了10名精干年轻人员,充实到群工部(信访局)工作,增强了信访干部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全员接访制度,最大限度-1-

把信访群众吸附在县内,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县级党政领导实行AB角方式,每个工作日保证有一名县级领导干部全天侯在联合接访中心接待来访群众,接访安排在县电视台对外公示。今年以来共安排县级党政领导接访日 42个,接待群众294批1150人次;其中,林元达书记分别在 1 月4日和 2 月 2 日在县联合接访中心公开接访,接待群众 23 批78人次;石磊县长分别在1月5日和3月 5 日在县联合接访中心公开接访,接待群众45 批 119 人次。

二、细化措施,强化隐患排查,从源头杜绝信访问题

通过充分发挥群众工作站室、警务室的作用,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按照“便民服务、解决诉求、代办事项、调解矛盾”的建设原则和“建好样板、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的建设思路,狠抓“一站一室”建设,目前,全县建成群众工作站10个,群众工作室342个,社区、企业群众工作站583家;今年1月份,全县342个警务室全部建成投用,实现了“一个全覆盖”(全县农村警务室覆盖率达到100%)和“六个全统一”(统一用房标准、外观标识、制度台账、办公用品、器械装备、考评管理)。我们采用平常时期每月集中排查,特殊时期一天一排查的方式,深入细致,全面彻底的开展排查工作,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努力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并建立台账,登记在册,每月25日前报送县信访局。同时,明确包案县级包案领导、责任单位,限期化解,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解决在基层,掌握引发上访的不稳定因素,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目前,1—2月份,共对全县群体性事件隐

患、集体访和重要个体问题苗头排查17件,其中化解1件。

三、集中处理,强化案件调度,解决信访突出事项

我们对今年的信访工作,以坚定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理旧案、清重案、防新案”。对目前现存的信访积案、旧案、重案235个,全部拉出单子、列出台账,逐一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实行县级领导包案,对难度大的信访积案和特殊疑难信访问题交由主要领导亲自处理,坚持一个案子、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签订责任状,开展集中攻坚活动,确保3月底前全部化解到位,做到“清仓见底”。

市交办县、区(市)231个集中化解信访案件中,我县有 5 件(张文菊案、孙继周案、刘志民案、孔祥亮案、王秋芹案),目前已化解 1件(张文菊案),孙继周案现已人事分离,孔祥亮案有望近期解决,刘志民案和王秋芹案已拟定初步解决意见;对市交办县、区(市)467个进京访案件中,我县有12件(张拥军案、袁国秀案、王秋芹案、孙继周案、刘志民案、郭天增案、李好春案、贾金香案、张俊学案、鲁俊曲案、常海彬案、郭金萍案),已化解2件(鲁俊曲案、李好春案),张拥军案和袁国秀案拟进入复查复核程序,郭天增案、张俊学案和郭金萍案属于涉法案件,通过政法程序已经终结,贾金香案人事已分离,常海彬案已进入法律程序。所有案件均严格规范程序,保证所有化解案件有“四书”。

按照上级要求,我县已于2011年10月29日成立复查复核委员

会,县委群工部(信访局)设置复查复核科,由3名人员组成。对“四

不欠”案件全部归入复查复核程序和依法终结。目前,已经进入复查复核和依法终结程序的信访案件 1件(乔红章案),并顺利终结。准备进入3件(安占胜案、张拥军案和袁国秀案)。

四、加大严惩,强化重点防范,确保全县信访秩序稳定

我县研究出台了《关于做好县委政府机关办公秩序维护工作的通知》和《关于维护信访秩序严厉打击非正常上访违法犯罪活动的通告》,印发各村和张贴各机关门口,并由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专门发表电视讲话,宣传有关政策、法律和法规。在全县开展“依法整治非正常上访活动”和“县委、县政府门前正常秩序集中整治活动”。针对信访人的非正常上访行为,我县公安部门严格按照“一次训诫、两次警告、三次拘留、四次劳教”的规定依法严格进行处,特别对黑恶势力借信访案件煽风点火和大规模集体上访煽动组织者,及时固定证据,严厉打击,以儆效尤。目前,已对3人进行了行政拘留,警告6人次,有效地规范了全县信访秩序。

五、增强稳控,强化值班备勤,避免人员越级上访

我们不断加强对重点人员和重点上访群体人员的稳控工作,在积极化解信访案件和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上狠下功夫,对可能进京赴省上访的苗头隐患、不稳定因素和重点人员、人群,全部纳入视线范围内,逐一成立稳控小组由包案县级领导任组长,采取死看死守、24小时监控等非常措施,牢牢将重点人员控制在县内。与此同时,“两会”期间我县成立了驻京工作组,专门安排由一名县级干部带队,56名精干人员组成的驻京信访值班队伍,划分成39个工作小组,派驻重点区

域,并明确了每一位值班人员的工作职责,制定了劝返工作具体措施,一旦发生我县群众去京上访,确保在第一时间内将人带离,2小时之内带离北京。在此基础上,县联席办分别安排在县汽车站、邯郸汽车站、火车站部署值班人员,其中:县汽车站点由县政法委牵头、信访局1人、公安局2人、司法局4人(备车辆)、交通局2人负责;市火车站点:由县公安局牵头,一名副职带3名干警值班;市汽车站点:由县交通局牵头一名副职带3名工作人员带车值班。县信访局一名副职负责市火车站、市汽车站、县汽车站点值班点协调联络工作。

做好“两会”期间信访工作,特别是控制好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的发生任务还很艰巨。为此,下一步,我县将继续完善各项措施,全面落实“八三”工作法,坚持以群众工作为统揽,切实解决了全县信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不断加大信访问题的督查办度,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切实把信访工作做好、做细、做实,确保实现“零上访”,向市委、市政府交一份满意答卷。

篇2:曲周县全国“两会”信访工作汇报

——曲周县实验小学“双爱好、双特色”工作汇报

为了贯彻落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双爱好、双特色”教育活动的指导意见》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全人教育理念,把“特色校园”与“双爱好”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寓德于体,寓德于艺,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艺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特长,都能展示自己的风采,使校园充满活力,同时通过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为孩子幸福成长、如歌人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下面就对我校 “双爱好、双特色”活动开展的具体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学校简介

实验小学创立于1987年,是曲周县一所教育教学现代化、管理特色化的龙头学校,是国家教育部认定的“全国校园足球特色校”。近年来,我校坚持走“保平安、提质量、求特色、谋发展”工作之路,以“办幸福学校、塑如歌人生”为办学目标,通过“灵魂塑造、环境熏陶、兴趣爱好培养、学科渗透、习惯奠基”等五 大举措,培养孩子自动自发主动学习意识和修身意识,促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有效促进学生管理和学校办学品位的上档升级,为孩子的终身良好发展奠定基础,开创了我校发展的新局面。

二、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把“双爱好、双特色”活动向纵深推进

1、加强组织领导。

我校在被评为邯郸市“双爱好”示范校的基础上,为确保活动上水平、提档次,创出学校特色,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把“双爱好”教育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校长是开展“双爱好”教育活动的第一责任人。成立了“双爱好”教育活动网络化管理工作小组:校长——总负责人,体卫处领导、艺术处领导——项目总负责,体艺教师——项目总辅导,特长老师——年级组项目负责人,课任教师(班主任)——项目指导,这样做到上下联动,各司其责。

2、建立服务保障体制。

(1)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

为增加并不断完善学校硬件建设,学校多方筹措体育、艺术教育经费,一是充分挖掘学校现有活动资源;二是添置用于实施“双爱好”教育活动所需器材;三是动员学生及家长自备器材。目前,我校已拥有200米塑胶田径场,标准篮球场,人造草坪足球场各一块,室外乒乓桌5张和多功能训练厅一个。另外,还开设了美术教室、舞蹈教室、音乐教室、电子琴室等多个专用教室,并投入十余万元购买体育用品及艺术相关的工具材料,基本满足了学生的活动需求。

(2)多渠道挖掘潜力,组建师资队伍

实施“双爱好”教育活动是以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 力为先导,因此组建一支数量足够且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我校全面实施“双爱好”教育活动的关键。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加大体育、艺术教育师资的建设力度:一是在校内广泛动员,深入摸底,鼓励有一技之长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二是激励教师尽快学习掌握一二项体育艺术技能,成为“双师型”教师。

县委、县政府也很重视“双爱好”工作,今年曲周县专门招聘28名足球教师充实到各学校,我校就分配了2名教师,马上又有3名教师到我校工作,他们的到来将大大促进我校“双爱好”工作的开展。

3.乘“双爱好”活动之风,走特色办学之路(1)常规体育工作

学校配备专职体育教师、足球教练,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研、科研活动。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并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授课。通过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把学生吸引到各项体育活动中,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在乐中练,在练习中乐。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几年来,我校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从未间断过。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的更换活动内容;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精心设计适合不同年龄的大课间活动,内容广、形式多深受 学生的青睐。因此,得到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

(2)抓好足球特色活动

2014年10月,经过学校足球工作小组和晨光足球俱乐部、益中体育共同协商,组建学校三、四、五、六年级校队,每班选出男队、女队各一队,每队20人,共组建32支队伍。先以点带面,然后普及到每个班级,校园足球参与人数达到1000人。今年底计划将一、二年级全部普及,真正做到学生全部参与校园足校运动。

每个班保证每周都有一节足球课,一节课采取90分钟制,为了达到良好的上课效果,我们和各个年级老师协调,将所有的课程表重新排列,做到了一个班连着上两节体育课,加上课间,也就是合在一起共90分钟。并课之后教练、队员足球训练效果明显提升。

(3)艺术工作 ①学校配备专职音乐、舞蹈、美术教师各两名;兼职教师各一名;专职舞蹈教室一名;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并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艺术课程。

②学校有舞蹈室1个,音乐教室1个,美术教室1个,电子琴30架;今年学校又对舞蹈室进行装修;购置画箱、画架、画板等绘画工具;为艺术教育工作提供充分的保证。

③我校开展的童声合唱是我校的艺术特色课程。学校大力支持,克服重重困难,为音乐教师搭建了钻研、施展的平台。学校班班有班歌,班班成立合唱队,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释放欢乐的舞台。

④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校艺术节,以文艺汇演、迎新年联欢会等形式展示班级的艺术风采和学生的艺术特长。班主任教师也能积极引导全体学生参加课外艺术活动。

⑤建设合唱、舞蹈、书画、摄影、电子琴等社团,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时间,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

⑥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书画、摄影作品评选和展出。⑦实施“校园艺术化工程”使校园艺术氛围更加浓厚。今年,学校又投入几千元购买画框对我校师生的书法、绘画、摄影作品进行装裱,并悬挂在教学楼内;购置花卉装扮校园的花坛;从而使校园环境更具艺术化。

(4)传承精粹,弘扬太极

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弘扬民族文化、打造邯郸特色为目标,把太极拳与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有机结合,育德于体,通过习练太极拳和太极推手,培养学生良好特长,进而打造民族精神,锻造坚韧毅力、坚强意志,增强抗挫折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太极拳”在我校得到普及,并有了长足的发展。我们利用体育课、大课间活动、一小时课外体育锻炼等时间进行培训,效果良好。

(5)“双爱好”活动项目异彩纷呈

几年来,我们依据学校实际及传统特色以及体、艺教师的师资情况、学生的需求,在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开设了“双爱好” 活动项目。

体育类项目:足球、太极拳、田径、排球、篮球、跳绳、啦啦操、跆拳道。

艺术类项目:合唱、舞蹈、电子琴、绘画(儿童画、水彩画、国画)、书法。

可以说,这些活动项目的开设,不仅体现了学校的办学需要,同时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三、汗水浇灌智慧花,辛劳换得硕果香

在我校师生的辛苦工作、奋力拼搏下,荣誉接踵而至。我校连续九年十次为县运会编排大型团体操,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受到社会、家长的好评,被连年授予县运会“特别贡献奖”。在市推广小学生广播操、太极拳、健身操、集体舞等活动中均起到了带头作用,多次被评为邯郸市体育、艺术工作先进学校,2002年被评为河北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2008年在市举办的集体舞比赛中获小学组“三等奖”,2009年我校编排的舞蹈《榴红似火》获市艺术汇演二等奖。2010年编排的舞蹈《三月鸢飞》获艺术节一等奖、市艺术节汇演二等奖。课本剧《邯郸学步新说》参加县全国现场会演出并获特别奖。几年来我校学生的美术作品在省、市、县举办的比赛中屡获大奖。2008、2009连续两年被邯郸市教育局授予“双爱好”工作先进学校。2011年被邯郸市授予“双爱好”示范校。2014年京、津、冀、鲁“广安杯”小学生足球联赛,二等奖。2015年邯郸市“华漫杯”足球联赛男、女第五名。石家庄市举办全国少儿足球联赛“新春杯”第八名。2016年邯郸市“市长杯”足球联赛获得亚军。西安举办的全国足球联赛“长安杯”第四名。

双爱好,发展了学生特长,提升了艺术修养,丰富了校园生 活,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创出了学校特色,为提升“学校教育”品位,打造“学校特色”品牌注入了崭新的内涵。

感谢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我校指导工作,希望您将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留给我们,相信在领导的关怀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定会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为了孩子们的如歌人生,我们一直在路上……

篇3:曲周县全国“两会”信访工作汇报

按照我市召开的全国两会期间信访稳定工作会议要求,迅速传达落实会议精神,并紧密结合本单位工作任务,认真制定工作方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汇报传达会议精神。会议结束后,参加会议的领导第一时间汇报了会议精神和我院承担的主要工作任务。要求将会议精神迅速传达到相关处室负责人,认真落实工作任务。及时组织相关处室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会议精神,认真研究承担的工作任务,共同商定工作落实措施。

二、认真应对突发事件。为落实好我部承担的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任务,结合我部工作性质,我们制定了具体的应急处置预案。预案规定,全国两会期间,做好公关工作,确保新闻宣传导向正确、口径统一、形成合力,杜绝各行其是、作风散漫、不守新闻宣传纪律的事情发生。

三、周密组织新闻宣传。紧紧围绕我市全国两会期间信访工作中心任务和具体要求,结合我市新闻宣传实际,大力宣传我市信访稳定工作的亮点和成效,为全市信访稳定工作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四、积极化解矛盾隐患。全国两会前,组织协调全市宣传文化战线各单位开展一次排查隐患、化解矛盾的活动,认

1真分析每个单位的信访形势,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潜在的矛盾隐患,研究事情起因,拿出应对措施,杜绝两会期间信访事件发生。

五、实时监控网上舆情。安排专人,全天候24小时在岗在位,实时监控网上舆情发展变化,力争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置,确保全国两会期间我辖区网上舆情平稳,网络民意可控,网络环境安全,网络形象健康良好。

篇4: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汇报

各位代表: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广泛动员和大力支持下,社会各界和全市人民积极投身文明创建与和谐创建活动,长沙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年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今年10月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以3000多字的长篇通讯《和风吹拂暖星城》宣传了长沙创建文明和谐城市工作的经验。现代表市文明委各成员单位,向各位代表汇报长沙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

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简要回顾

(一)坚持以发展固根基,创建基础不断夯实

1、经济发展又好又快。近年来,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179亿元(预计数,下同),年均增长15??2%;地方财政收入达261亿元,年均增长36??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16000元和6316元,年均增长12??1%和13??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4%。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06年长沙综合实力居全国第14位,居中部地区第1位。

2、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五年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650亿元,新增城区面积50平方公里,“十横十纵”、“六桥三环”市域路网全部贯通。建设了湘江风光带等一批精品工程,基本完成了背街小巷提质改造和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强了城市生态建设和治理,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3??6%。背街小巷改造工程被评为“中国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长沙成为中部地区首个、全国第三个国家森林城市。

3、社会建设不断加强。过去五年新增城镇就业42??4万人,年均转移农村劳动力72??5万人次,实现城镇无零就业家庭。社会保险费征缴率超过95%,解决4??9万人家庭住房困难,覆盖全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形成。连续四年实施“八件实事工程”,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市,荣获全国再就业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城市,连续四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二)坚持以教育优环境,市民素质不断提高

1、在教育内容上,坚持“三个融入”。一是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创建文明城市全过程。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开展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以及建国55周年、建军80周年、香港回归10周年和喜迎十七大等庆祝活动,组织“专家市民面对面,创新理论进社区”100场市民论坛。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开展“雷锋故乡学雷锋”活动,连续十四届评选表彰学雷锋十佳集体和十佳个人,大力开展“学道德模范,促社会和谐”活动,集中宣传袁隆平、王佳仁、陈炳哲等先进典型。2006年,成功承办第三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二是坚持把培育和谐精神融入创建文明城市全过程。大力倡导和谐理念,营造和谐氛围。以群众首创的“心灵美容室”、“民情倾诉站”、“社区半月谈”等为载体,开展“心造和谐”活动;以“感恩长沙,传递文明”为主题,开展“我感恩,我回报”、“真诚感恩、健康生活”、“和谐家园、文明主人”等系列活动。今年以来,开展各类群众性和谐创建主题活动达500多场次。三是坚持把弘扬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融入创建文明城市全过程。表彰宣传韦黎、刘国强等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广泛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建立市民广泛参与的志愿者组织,注册志愿者达19万人,涌现了“义工俱乐部”、“雷锋超市”、“志愿者联盟”、“孙建华义工工作室”、义工孟繁英等先进经验和典型人物,公益活动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今年以来,以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作为市民文明公约行动日,先后开展了干群共建日、志愿者行动日、小义工行动日、军民共建日、奥运日、无偿献血日等系列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00万,共创文明、共建和谐、人际互助、崇尚和谐成为社会道德风尚的主流。

2、在教育对象上,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抓好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教育。每年举办10场以上市委中心组扩大学习报告会,5万余人次参加集中学习;深入开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万名干部下基层,排扰解难促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等主题学教活动,大力开展“改进机关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专项工作,转变干部作风,树立良好“官德”。二是突出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阵地建设,建立了市少年宫、少儿活动中心和5个区青少年宫(少年宫)、5个区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建立了220个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室,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了全市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在全市中小学普遍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整治网吧活动,建立网吧管理长效机制,开辟青少年绿色网吧专区,不断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载体,开展“快乐教育、快乐成长”活动,首届“星城之星”评选活动参赛参评选手近10万人,举办各级评选活动300多场次。创造了“快乐大篷车”、“家长网校”、“快乐小义工”、“新概念三好学生”、“16∶00驿站”、留守儿童“山田模式”等未成年人工作新经验,分别获得全国未成年人工作创新一等奖和其他奖项,成功承办了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工作会议。三是突出抓好新市民的教育。出台《关于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教育的实施意见》,把60余万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市民素质教育之中。编写了《长沙欢迎您》、《XX市文明市民读本》等教材,开办新市民学校,开展“我是新市民,我做文明人”教育活动,创设“故乡亭”、“安居港”、“外来妹之家”、“他乡美俱乐部”等教育载体,免费开展道德、法纪、技能培训,帮助外来人员向新市民转变。

3、在教育布局上,做到“三个纳入”。一是把国民教育纳入市民素质教育体系。全面夯实基础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90%,长沙成为全国首批20个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城市之一,打造了长郡、雅礼、长沙一中等三湘名校。二是把城乡文化建设纳入市民素质教育体系。建设“一馆三中心”、杜甫江阁、滨江广场等文化设施,改造了太平街等23条历史文化街区、街巷,完善了365个社区宣传文化法制中心,广泛开展了群众文化百团汇演活动,“湘江韵律”、“激扬天心”、“牵手芙蓉”、“相约斑马湖”、“周末我登台”等群众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熏陶中提高了市民的素质。三是把城市综合管理纳入市民文明素质教育体系。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整治行动、市容环境卫生“春晖行动”、治理空气扬尘专项行动、网吧整治专项行动,用严格的管理规范人的行为,市民的文明素质、特别是市民交通行为的文明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4、在教育形式上,创新“三大载体”。一是广泛开展市民论坛活动。以社区为单位,以基层群众为主体,各街道、社区均开设市民论坛,讲心里话,议身边事,解周边难。2004年以来,以“怎样做长沙人”、“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家园”、“和谐家园,文明主人”为议题,举办论坛近1000场,吸引百万市民参与。二是扎实推进市民学校教育活动。成立市民学校总校和市民教育讲师团,兴办各类市民学校1000多所,开展“千所学校、万名教师、百万市民”素质提升大行动。组织高水平的形势政策教育报告团,全市形势报告员总人数超过1000人,每年深入街道、社区、村镇、学校宣讲1000多场次。三是大力创新市民自我教育的新载体。首创“道德银行”,道德银行储户已有10万人,储存好人好事50多万起。创办“义工俱乐部”、“零距离社区”、“母亲学堂”,开展“相互提醒、相约文明”、“小手牵大手,共走文明路”、“公德讲评台”、“公德红绿灯”、“楼栋白领联盟”等活动,“人人是文明形象,个个有创建责任”的意识普遍增强,“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逐渐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三)坚持以活动增活力,群众创建不断深入

1、以“创建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广泛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建设“十个一”的社区活动阵地,即:每个社区一所市民学校、一个社区服务中心、一个宣传文化法制中心、一个未成年人活动室、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全民健身场、一支100人以上的文艺宣传队或健身队、一支50人以上的志愿者服务队、一组高标准的宣传橱窗、一个社区警务室。大力推进“五进社区”(科教、文化、法律、卫生、环保),倡导“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社区一特色”,创建了绿色社区、文化社区、无毒社区、零家庭暴力社区、充分就业社区、平安社区、人际关系零距离社区等一大批特色社区。目前,全市有省级文明社区21个,占全省文明社区总数的27??6%;有市级以上文明社区108个,占全市社区总数的30??1%;有区级以上文明社区213个,占全市社区总数的59??3%。

2、以“倡导文明新风,共铸诚信长沙”为主题,广泛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以“创文明机关,做人民满意公务员”为主题,工商、税务等20个窗口单位和执法部门开展社会服务承诺公示和“回头看”活动,不断提升政府信用程度。商业单位广泛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优质服务在长沙”示范活动,打造诚信商业广场、诚信商业圈,建立诚信联盟,不断提高商务信用程度,五一路和黄兴路步行街被评为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开展诚信建设示范单位评选活动,出台《诚信长沙建设的决定》、《社会信用征信管理办法》,加快建立个人和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和平台,不断提升社会信用程度。目前,我市有国家级文明行业示范单位8个,省级文明窗口示范单位31个,市级文明窗口示范单位109个。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部署下,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XX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按照“严、实、快、细、恒”的要求,以治理圩镇周边和农村“脏乱差”为目标,“城乡清洁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明显成效,现作阶段汇报如下:

一、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成立领导机构,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清洁办的要求,结合我镇的实际,成立了“环卫站”。由镇党委副书记、镇人大主席梁纲同志担任组长,抽调镇建设站人员作具体负责和协助“环卫站”工作。现我镇共有城监人员8人,环卫工作人员5人。

同时,结合本镇的实际,把镇辖区内的路段划分为9个责任区,分别由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并分别由一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担任责任领导,单位主要领导任责任人,把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一级抓一级,党政、人大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完善我镇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我镇“城乡清洁工程”取得实际成效,为我镇人民提供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 今年来,我镇先后进店入户,张贴标语,出专栏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帮助干部群众提高认识,搞好“城乡清洁工程”的重大意义,增强意识,形成了“人人爱清洁,大家参与‘城乡清洁工程’”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

(三)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

多方筹集资金,争取有关部门支持。采取镇拿出一点,部门支持一点,店铺住户集一点的资金筹集渠道。在周边建有垃圾池3个,增设环保果皮桶10个,垃圾桶20个,垃圾清运用车2台。为持久地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采取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镇容镇貌得到改观

我镇采取重点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措施,以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为重点,坚持每周一组织全乡干部、职工进行集中清理的工作制度,大力整治“五乱”,有效改变了镇容镇貌和环境卫生状况。

二、我镇的工作计划

(一)、对我镇街道群众、中小学生进行一次“城乡清洁工程”宣传教育,从而提高我镇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寓教育于管理,寓管理于教育。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实行全民动员,引导我镇人民破除陋习,做文明人,做有品位的人,做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进一步完善我镇卫生清洁基础设施,结合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村屯规划,加强村屯道路建设,整治村庄环境,使“城乡清洁工程”向农村延伸。我镇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建设好垃圾中转站2个,以及准备征地建1个垃圾填埋场,确保我镇垃圾清理后能够得到处理。(三)、继续完善“城乡清洁工程”的长效机制

一要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机制,进一步深化城镇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在保证政府必要投入的基础上,鼓励和吸引多渠道资金投入,不断加强环卫设施建设。要广泛动员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投入,形成群众队伍在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方面发挥作用。

二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坚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把群众监督同行政单位的监督、新闻媒体的监督结合起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的监督网络。

篇5:两会期间安全保卫工作汇报

一、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召开“三个会议”。

一是召开全县维护稳定工作会议。2月24日全省维护稳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对全国“两会”期间维护稳定工作进行迅速部署,全县形成了领导上位保稳定、部门协调搞联动、落实措施保稳定的良好局面。2月25日,召开了由各乡镇、城关街道政法书记、县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全县维护稳定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县维护稳定工作面临的形势,对全国“两会”期间的安全保卫及维护稳定工作进行了认真安排部署。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到会并做重要讲话。会后,印发了《县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做好全国“两会”安全保卫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二是召开综治委成员会议。2月26日,由县政法委主持召开了综治委成员单位会,安排部署全国“两会”安全保卫工作。主管稳定工作的副县长向与会综治委委员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各部门要结合部门实际,立足本职,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做好全国“两会”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

三是召开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动员会。2月28日,由县综治办主持召开了全国“两会”期间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动员会,及时向铁路沿线各乡镇、各护路中队以及相关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部门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全国“两会”期间铁路护路工作的通知》、《铁路护路联防领导小组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方案》。会上,县政法委专职副书记就全国“两会”期间的铁路护路联防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并提出具体要求。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强化“三项措施”。

一是抓“严打”,确保全县有一个稳定的治安环境。为加强社会面控制,深入开展了以“两会”安全保卫工作为重点的“严打”整治斗争。公安局以深化巩固“侦破命案”工作为契机,按照“什么犯罪突出就打击什么”的原则,集中精力,集中警力开展以打击现行犯罪和突出犯罪为重点,严厉打击盗窃、抢劫、杀人等刑事犯罪活动,严防特大刑事案件的发生。同时,对铁路、公路干线沿途村镇、网吧、歌舞厅等治安复杂场所以及公共活动场所、城郊结合部、校园周边、特种行业等进行专项清理整治,并对出租房屋、流动人口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和清理,对发现不安全隐患全部整改。

二是抓防控,确保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主要是做好“三控”:

1、控人。根据平时掌握和事先摸底,我们确定了四类重点人员,实行派出所、乡、村三级监控,并逐一落实包保责任人,进行重点控制。(1)“FLG”人员。按照实现进京滋事和在当地聚众闹事、干扰破坏广播电视“三个零指标”的要求,扎实做好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第一道防线作用,对尚未转化的12名“FLG”顽固分子(原有576人)逐人落实监控责任和措施。同时,采取有效手段,防止县外“FLG”人员来我县散发“FLG”宣传品及串联活动。(2)治安危险分子。对排查出的14名治安危险分子(精神病、武疯子、铤而走险、无理取闹),落实监控责任人,不使其在“两会”期间出丑闹事。(3)上访老户。对16名上访老户落实监控责任人,采取各种积极有效措施,不使其进京上访。(4)矛盾纠纷没有解决的当事人。由包案领导负责做思想教育工作,把当事人控制在当地。同时,加强对流动人口、青少年和刑释解教人员“三个特殊群体”的管理工作。

2、控物。对全县12个涉枪单位,1个爆炸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物品生产单位,1个销售单位,233个使用点,52个爆炸物品库和1个花炮厂以及其它易引起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了普遍安全检查,并开展不间断抽查。对发现的隐患进行及时整改。二是组织涉枪涉爆单位对接触和专业人员进行一次集中教育,并逐人写出保证书。三是在“两会”期间严格爆炸物品使用、购运手续。并按照要求暂停不符合要求的爆炸物品使用点。四是由公安等有关部门负责对剧毒物品、管制刀具进行清查和收缴。

3、控路。为切实加强对进京通道的安全检查,除在巴克什营治安检查站备足警力外,还抽调21名警力充实到虎什哈、马营子、涝洼三个进京临时检查站,坚持24小时上岗值勤,对所有过往进京人员和车辆进行检查。

篇6: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工作汇报

尊敬的**部长、检查组的各位领导:

首先,感谢**部长和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区(市)县宣传部、文明办的领导长期以来对郫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代表中共郫县县委、郫县人民政府就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创建工作主要成效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认真贯彻全省总体工作取向和全市总体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试验区建设重大机遇,深入实施“三个集中”、“三化联动”战略,积极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建设,努力克服宏观经济形势与“5.12”地震灾害带来的“双重压力”,强力推进“清洁城乡大行动,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工作,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郫县正逐步建成一个“基础设施配套、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优美舒适、人民生活宽裕”的现代文明县城。

2004年以来,我县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中医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际都市农业示范区”、“中国盆景之乡”、“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四川省文明县城”、“四川省卫生城市”、“四川省平安县”等荣誉,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10年位居全省“十强县”,进入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位居中国西部百强县第八位。

——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坚持把“三个集中”和“三化联动”贯穿于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全过程,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了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2008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比上年增长30%;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7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83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6165元,比上年增收780元;城镇化率达到59%,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政务环境廉洁高效。建立健全政府部门集中办公的“一门式”政务服务中心和审批报建大厅,全县28个部门入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行政许可事项。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实行并联审批、VIP服务和星级服务,全县清理后保留的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共166项,比原来减少了215项,减少56%左右;行政事业性收费由原来的376项归并为74大项。建立惠民帮扶网站和惠民帮扶管理系统平台,率先在全市建立了延伸至镇、村(社区)的惠民超市、惠民药房(店)、惠民康复中心、惠民法律援助中心、惠民 社保和就业服务中心等。建立了政务网站,推行网上办事、审批服务,实现网上审批表格下载和导航服务。严格执行“县领导信访接待群众日制度”,开通县长电子信箱,县政府及部门负责人直接受理市民反映的问题,共受理市民咨询投诉12850件,办结率达90%,抽样满意率达95%。健全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群众对行业风气满意度达89%以上。

——法制环境公平公正。积极推进依法治县,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加强,正式试行党代会常任制。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全县法制教育的普及率达97%。实行政综合执法,形成“依法治县、依法行政”的良好执法环境。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定出台创新农村基层治理结构“1+4”文件,在安德镇泉水村、花园镇永泉村等创新探索出“三会决策、两章治村”基层治理新模式。深化党务、政务、村务和财务公开,增强了行政运行的透明度和社会监督的实效性。较早建立了110报警服务系统,社区民警值班制度,建成“天网”监控系统。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扫除黄赌毒和除黑打恶工作力度,一些治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人居环境日益改善。坚持“经营城市”的理念,先后启动旧城改造、新城区开发、镇村道路改造和新居工程、农村新型社区及农村发展环境建设,累计拆迁改造旧城区85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城市道路38公里、农村等级道路42公里、镇村道路129公里,县城片区城市骨架扩展到20平方公里,郫筒、红光和犀浦城市片区建成区面积由6平方公里拓展到18平方公里,实现了镇镇通等级路、村村通水泥(柏油)路和县域全境公交化。建成了21个涉农部门和镇级信息服务中心、165个村级信息服务站,新建25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全免费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成了14个镇公立卫生院和165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改造建设,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0%,空气污染指数为100%,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城市地表 水质达标率为100%。今年以来,我县新签约各类项目386个,续建项目420个,总投资规模874亿。2008年,全县14个村被成都市正式命名为2008年“文明生态村”;友爱镇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人文环境健康向上。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群众,广泛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精心组织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开办“新市民素质学校”,举办“社区论坛”等活动,形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牢固树立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理念,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镇村。截至2008年底,全面完成14个镇、139个村(社区)综合文化站(室)建设,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拥有各类图书 15万册以上,电脑400余台全部接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成功举办“中国(成都)国际望丛古蜀文化节”、《同一首歌〃走进成都新农村》等重大文化活动,推动了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乡村文化的蓬勃发展。县域共入驻高校20余所,整合高校资源,深入开展“大学生进农家”活动,创新推出“乡村辩论赛”、“乡村坝坝晚会”等特色文化项目。2007年,“大学生进农家”成果荣获“中国十大政府创新典型”。建立人才引进和奖励政策,组织开展年度“建设郫县杰出贡献奖”、“建设郫县杰出人才奖”评选活动,为吸引人才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市场环境规范守信。加快诚信政府建设加快,成立诚信政府建设领导机构、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等,开展全社会“共铸诚信”活动。坚持政务公开,形成社会对政府部门承诺的监督网络,政府公开、公平、公正地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坚持市民代表旁听县政府常务会制度,坚持每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公开征集制度,做到件件有交代,事事有回音。大力推进企业和窗口行业诚信建设,积极开展“诚信企业”、“文明示范窗口”和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等评选表彰活动。一批“最佳诚信企业、最佳文明示范窗口、最佳文明家庭”等受到表彰。

——创建活动扎实有效。深入开展“清洁城乡大行动,创建全国文明县城”活动,文明单位、文明镇村、文明社区建设向广度深度扩展,逐步形成文明创建常态化、规范化、5 制度化。特别是在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工作中,县四大班子领导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18名县级领导亲自靠前指挥,全力攻坚破难,深入各自承包的片区走街串巷,明查暗访,督查整改,回访抓落实,以普通市民身份带头参加“大清扫、大清理、大整治”活动。县级各部门层层落实责任,像抓工业集中发展一样抓文明创建,像抓城市开发经营一样抓文明创建,像打抗震救灾硬仗一样,团结和带领干部群众全力打好“清洁城乡大行动,创建全国文明县城”攻坚战,更进一步地推动了城市脱胎换骨的大变化、大发展。

二、创建工作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创新机制,提供创建工作保障。郫县作为成都市唯一推荐参加首批全国文明县城的评选,既是压力也是机遇。县委、县政府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清洁城乡大行动,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工作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县委、县政府定期听取县文明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专题研究部署阶段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县文明委每年召开全委会,学习传达中央、省市委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指示精神,加强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研究制定年度计划,部署有关工作,并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效,作为考核、任用领导干部的基本依据。特别是2008年中央文明委明确提出评选表彰首批全国文明县城后,我县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 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领导为副组长,53个县级部门、14个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并从全县抽调53名业务骨干组成创建办公室,下设8个专项工作组。先后制定创建领导小组会议制度、督查工作例会制度、每周议题专报制度、奖惩问责等10项工作制度,出台创建工作各类政策法规文件18份,整治工作方案21个,召开专题协调会议27次。各镇和县级各部门按照工作职能,设立相先后制定创建领导小组会议制度、督查工作例会制度、每周议题专报制度、奖惩问责等10项工作制度,出台创建工作各类政策法规文件18份,整治工作方案21个,召开专题协调会议27次。县创建办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将创建各项指标细化分解到各镇和县级部门,23名县领导分别任9个社区及20个驻县单位家属区院落的责任人;由125个县级部门分别负责45条街道(巷)、358个居民院落的具体整改工作,形成全覆盖无缝隙管理格局。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组织发动全民参与。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作为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增强城市“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一项重大“民心”工程。先后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动员大会、万人誓师大会,县委、县政府的坚强决心赢得了全县人民的积极支持和热情参与,促进了创建工作上档次、出精品、见成效。县创建办牵头制作宣传广告5000余平方米,各类 7 宣传生活用品4万余件,印发宣传资料10万余份,大型宣传展板300余个,并协调移动公司向全县市民发送宣传短信90余万条。县创建办还编印创建工作简报36期,各部门积极撰写创建工作信息200多篇。县电视台、《新郫县》内刊社和郫县公众信息网分别开设“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专栏,对创建工作进行动态报道。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中央精神文明报、四川日报、成都日报、成都电视台等7家中央、省、市级主流媒体对我县“真创真干”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集中采访宣传报道。结合实际,广泛开展文明“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系列活动,组建10余支创建工作宣传队伍,深入社区开展文明知识巡回展、文明知识有奖问答、超市有奖购物活动、中小学生“一带六”等活动,并组建流动文明劝导队,对市民不文明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劝导,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参与创建、支持创建的浓厚。

(三)狠抓硬件,加大投入,不断提升城市品质。2004年以来,我县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硬实力为目标,积极创新投融资方式,组建国投、西汇、港通等融资公司,多渠道投入建设资金70多亿元,大力推进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建设,增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承载基础。2008年,我县以开展“清洁城乡大行动,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为契机,加速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投资4亿多元,完成了旧城区一环路、东福路等中小街道和安靖、犀浦、唐昌等镇街道改造建设工程,累计改造建成20米以上的城市道路31公里,修复城区60条街道受 损人行道花岗石、彩砖15100余处,整治破损路面、绿化带28000平方米。县政府投资6000万元完成城区所有外墙立面的修补、粉饰,新增节点景观绿地4500平方米,新建18个公厕全新改建成星级厕所。为突出“聚”和“集”的效应,在城市片区和城镇中心区域统一规划了31个总计320万平方米的农民集中安置社区(农村新型社区)及其配套的经营性、服务性项目建设,已建成西汇锦苑等210万平方米的新居工程和农村新型社区。

(四)严管重罚,综合治理,全面改善城乡环境。县委、县政府按照“严管重罚、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从严整治“临街摊点乱摆、橱窗广告乱贴、车辆乱停乱放、见红绿灯乱闯、生活垃圾乱倒、口痰随意乱吐、工地粉尘乱扬、公共绿地乱踏、走廊杂物乱放、晾台衣物乱晒”十乱现象,加大对背街小巷和城效结合部的整治和改造力度,规范设置道路的标志、标线,新建改造一批农贸市场、停车场所、垃圾中转站等,彻底解决市场设施差、市民停车难等公共设施滞后的老大难问题。结合实际,对城区机动车在禁停道路、禁停区域停车,超范围、不在指定划线范围内停放、车辆闯红灯和摩托车、自行车占用人行道停放等现象实行严厉处罚,有效遏制了交通违法和市民不文明现象的发生。通过集中整治,郫县城市道路两侧建筑物外立面干干净净、清清爽爽,除门头店招外,没有杂乱无章的户外广告;沿街店家玻璃橱窗上没有广告招贴,商品摆放整齐有序,没有倚门出摊现象,大街小巷没有流动摊点、占道经营,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辆停 放整齐,城市道路、沿街立面和居民院落原有的非法小广告(牛皮癣)等有损城市容貌的问题得到了彻底根治。今年以来,整治改造道路35条,清运建渣5000余吨、历史垃圾3000余吨,清理纠正出摊占道、乱堆乱放20700户(次),拆除不规范户外广告牌、灯箱880个,开展专项联合执法21次,下达督办通知书288份,依法取缔临时占道农贸市场3个,新建临时停车场6个,对城区407家餐饮店、907家各类占道经营单位进行了全面清理整治。

(五)强化管理,严格问责,提升城市管理质量和水平。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过去抓创建工作习惯于搞临时突击的作风转向治“标”和治“本”,从突击转入攻坚,从攻坚转入常态,强化日常管理和问题管理,形成严格规范、有章可循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涉及城市建设管理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们按照“建管分开、市场运作”的思路,科学确定县、镇、街道(社区)三级管理职责与职权,健全完善公正、公平的可操作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开放作业市场,走市场化管理的新路子,引进专业清洁保洁公司授权负责辖区内的市容、环卫、绿化、道路保洁。探索郫筒镇社区、居委会划分和调整,建立“政府花钱买机制,百姓出钱买服务”的管理体制,将城市管理和执法机构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实行社区、居委会、“三无院落”环卫管理市场化、专业化运作。结合实际,制定《郫县爱国卫生管理实施细则》、《郫县居民院落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办法》、《郫县星级居民院落评定办法及测评标准》、《郫县 居院落爱国卫生协管员制度》等规范性制度。在严格管理和监督的基础上,县统计局参照成都市“清洁城市大行动”测评打分办法,每月对全县14个镇的街道和居民院落进行暗访测评,并将测评数据、测评分数、测评排名及相关责任单位向全县进行了通报。同时,制定出台《郫县“清洁城乡大行动”测评考核问责暂行办法》,对创建工作行动迟缓、措施不力、影响全局的及时通报批评,对履行职责不力,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追究责任。郫县通过深入思想发动,下达“攻坚令”,定下“硬标准”,掀起“问责”风暴等措施和手段,干部队伍精神面貌、工作作风明显改观,执行力大大增强,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

以上是我县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的主要成效和做法。近几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不懈、系统筹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牢固树立精神文明建设总抓手的理念,全力推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党的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取得的。在创建全国文明县城活动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争创全国文明县城,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五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只有“硬实力”和“软实力”两者互为依托、相得益彰,城市才能既创造物质文明又创造精神文明,形成科学发展的持续动力。争创全国文明县城,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人民 群众生活质量,增强市民文明素质,改善城乡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作为创建活动的目标。争创全国文明县城,就是要坚持求真务实、真干真创的精神,全面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建设城市、管理城市、发展城市的能力。

篇7:曲周县全国“两会”信访工作汇报

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建设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乡)检查组的各位领导、专家到我乡检查指导工作,在此,我代表香乐乡政府向各位领导及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就我乡建设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如下:

香乐乡位于县城部,面积781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总人口43.5万。其中城区人口24.3万,农村人口19.2万。在沈阳建设老工业基地与向南部发展的政策激励下,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社会事业发展中,我们特别注重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多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大胆创新,不断加大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力度,全面优化医疗卫生环境,加大投入,改善就医环境,全面发展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苏家屯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1家,其中区级医疗机构3家(区中心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婴医院),中心卫生院5家,乡镇卫生院8家,社会办医46家,厂企卫生所30 家,全区共有中医医疗机构 9 家。村卫生室191家,乡村医生220名,全部能够运用中西两法治疗常见病。全区卫生系统职工2162人,医药人员787人,中医药人员264人,占全区医药人员的33.5%。其中乡镇卫生院医药人员169人,中医药人员27人,占乡镇医药人员的16%。

我区的中医药工作,近几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苏家屯区中医院被确定为“全国中医血栓病医疗中心”、“辽宁省血栓病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自2003年10月,我区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建设单位”以来,我们牢牢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卫生厅、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把建设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作为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大力度,总体部署,统筹安排,使我区的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果。目前,已形成以区中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中医服务网络,使中医对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具体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中医药工作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中医药认识普遍增强,发展中医事业不仅充分体现全区人民意愿和要求,同时对于促进我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创建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层层建立组织机构,为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提供组织保证。乡政府成立了由主管乡长任组长,卫生院院长任副组长,财政局、人事局、发展计划局“一把手”为成员的建设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职责和责任。卫生局组建了由卫生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的中医工作领导小组,卫生局专门成立中医管理科,有专人负责中医工作。各乡镇按照区政府的要求分别成立了农村中医工作领导小

组。2002年以来,围绕创建工作,区中医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了会议,认真总结了每个阶段工作进展情况,研究部署下段工作任务,由区卫生局中医管理科负责督办落实。二是统筹规划,把中医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为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提供政策保证。区政府在制定《苏家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把中医工作纳入其中。为加快中医事业发展,区政府还先后出台了《苏家屯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医工作振兴全区中医事业的决定》、《苏家屯区创建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三是统一认识,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区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完善医疗设施建设,推进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创建工作”,为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同时,先后召开了区建设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领导小组会议和各医疗卫生机构有关领导、医务科长、中医管理科人员、乡镇政府负责卫生工作副镇长等人参加的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动员大会及具体工作培训会,对各部门所承担的责任、任务做了具体部署,区政府与乡镇政府签订公共卫生责任状,将中医工作纳入责任状管理之中,做到责任落实、任务落实,从而确保创建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顺利进行。四是引导扶持到位,促进中医事业发展。区政府坚持中医优先的原则,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向中医倾斜的优惠政策。(1)在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干保医疗、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中,中医院和综合医院一样作为定点机构,并将中药及中医院自制制剂纳入医保用药目录;(2)加强中医专业人才培养,为老中医配备在职学徒人员,对已到退休年龄、社会影响较大的招聘至原单位继续工作;(3)在职称晋升中,给予中医卫生技术人员一定的倾斜政策;(4)中医院同综合医院同样承担社区服务任务。五是加大投入,不断增强中医事业发展的活力。发展中医事业,资金是保障。区政府根据财政状况,逐年加大中医事业费和专项经费补助的投入,近三年来,全区累计投入中医事业费及专项经费158万元,使中医基础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六是加强宣传,营造建设氛围。首先,组织学习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建设有关材料,使各级领导提高对中医工作的认识。其次是开展科普宣传,发放科普宣传单,定期到各镇、村宣传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大作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知识的认识。

二、突出重点,全面落实,讲求实效,推动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一)突出区、乡、村三级中医网络建设,加强中医资源优化。

1、上建中心。把苏家屯区中医院建成全区中医、教学、科研和技术指导中心。2003年,中医院扩建了急诊绿色通道,于2004年投入使用。目前,区中医院的中医资源雄厚,现有业务用房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床位200张,床位使用率为120%;全院有中医药人员213人,占全院医药人员67.6%,中医药人员职称结构合理。中医门诊有一级临床科室13个,二级科室7个,其中血栓病科在全区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拥有先进的中药制剂室,生产中医重点专科特色制剂9个品种,并全部达到国家药检标准。2002年以来,深入基层指导中医药工作18次,培训人员达978人次。区中医院在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过程中,起到了龙头作用。

2、中联网络。全区乡镇卫生院13所(其中有一所中西医结合医院),均注重中医工作的开展,成立中医指导科,专人负责中医工作。全区乡镇卫生院共有中医药人员27人,占医药人员16 %。他们定期有计划地到区中医院等上级中医院学习、进修或培训,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农民对中医药的需求。同时,利用每月乡医

例会传授中医理论及防病治病知识,并定期深入到村卫生室指导乡村医生开展中医药工作,起到了中联网络的作用。

3、下打基础。全区有农村卫生室191个,共有乡村医生220名。卫生局每年举办中医药知识培训班,加强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的培训,提高乡村医生运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水平,全区乡村医生均可用中西医两法防治疾病。定期开展科普宣传和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宣传,提高了广大农村防病治病的意识。

目前,全区农村中医工作形成了“上建中心、中联网络、下打基础”的格局。为争创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奠定中医资源基础。

(二)加强中医药人员培训,积极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加快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创建步伐。

一是强化中医药人才培训,提高中医队伍整体素质。三年来,区中医院共有40余名中医药骨干到上级医院学习进修,大多数都成为血栓病科等中医院重点科室的中坚力量。与辽宁中医学院联合,承办研究生课程班,培养15名硕士生,提高了中医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各乡镇卫生院有计划地强化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对农村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我们采取集中培训与下乡指导相结合,区卫生局编写了《农村常见病中医治疗手册》、《针灸基础知识培训教材》、《中草药基本知识》、《农村适宜技术推广手册》等教材,每年举办一次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班,累计培训乡村医生近600人次,覆盖率达100%;为规范医疗文件书写,对全区乡村医生进行了中医、西医门诊病历、处方及消毒隔离、预防感染培训,提高了乡村医生的医疗文件书写水平以及对消毒隔离、预防感染的认识程度。通过培训与指导相结合,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农村中医药知识培训与督导体系,提高了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中医药知识水平。同时,以抓中医先进区建设为主线,开展适宜技术推广及科普宣传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提高农民自我保健意识和防病治病意识,全面带动农村卫生工作健康发展。

二是积极开展中医药科研、学术活动。积极开展以“三贴近”和“出人才、出论文、出专利”为原则的科技兴院活动,区中医院2004年完成了国家“十五”重点攻关课题《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研究》60例临床观察;与辽宁中医学院合作,参与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彭氏眼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研究》已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课题验收。2004年又申报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2项,申请专利两项。到2005年末,全区共开展学术交流与业务讲座12次。通过开展中医学术交流、业务讲座活动,促进了我区中医科研与学术交流的积极性,对中医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三是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引进先进医疗技术和医疗项目。结合“科技兴国”战略及卫生行业“科技兴医”的要求,确立中医事业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观念,立足继承,重在创新,卫生局制定了《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发展规划》、《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实施方案》,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初步形成院有专科、科有专方、方有专人,人有专长的专科(专病)发展格局。在具体工作上,我们坚持了对各医疗机构专科发展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定期督促检查,帮助掌握方向。目前,中医院血栓病科为全国重点专科,成为中医院的拳头项目。同时每年有针对性的选派年轻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带回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项目,填补我区医疗空白,近年来,我们先后引进了新项目18项。

四是开展城区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农村卫生院工作。根据区政府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的需要,本着“重点突出、合理配对、定点帮扶、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工作,选派有经验的中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提高农村卫生院解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和急诊急救能力。

五是坚持目标管理,实行质量控制。自2002年起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全区农村中医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及其检查、考核标准与办法,对区属医疗机构实行每半年检查一次,年终全面检查评比(包括乡镇政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同时对各医疗机构的中医药工作实行质量监督,突出中医病志、处方书写质量管理和中医药疗效、技术操作规程等质量控制,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促进创建工作稳步发展。

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坚持经常性的检查指导是保证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的根本措施。三年来,我们在开展创建工作中,一是确定创建工作任务。根据全区工作任务进展情况,由区中医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工作计划,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主管区长与乡镇长签订责任状。二是建立分级检查评比制度,每年定期检查。卫生局每半年对各医疗单位的中医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在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指导意见。对乡镇政府中医工作年终考核一次,并把考核结果列入目标责任制中。三是加强对个体中医医疗机构管理。加强个体医疗机构、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质量考核,开展质量千分考核活动,奖优罚劣,提高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业务水平,维护了中医市场秩序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四)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全力加强中医现代化建设。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更能发挥其优势,在中医事业发展中,将传统的中医医学与现代的医学相结合,中西医结合防病治病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如中医院在中风病、脱疽病的治疗、针灸康复诊室、中药制剂等中医传统治疗项目上有优势外,还建立了内、外、五官、急诊科、ICU等科室,引进心脑血管介入技术,配备了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定位诊断、治疗的数字血管剪影成像系统(DSA成像系统)等现代大型仪器设备,固定资产达到8千多万元。极大地增强了中医院的综合服务功能,在医疗活动中,坚持了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作用。

三、加强中医工作内涵建设,各项工作共同提高

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建设工作开展三年来,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经过广大中医医务工作者的务实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对中医药认识有所提高

通过开展创建工作,提高了对中医工作的认识,把中医工作的发展与西医的发展放在了同等位置,特别是在2003年“非典”期间,中医药参与防治取得良好的效果,更好地突出了中医药的作用。人们在中医药防病治病方面也有了新的认识,各乡镇卫生院能运用中医药解决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参与治疗率达35%以上,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能中会西人员达100%。

(二)中医药科技含量得到了提高

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始终坚持走“科技兴医、科技兴院”的道路,在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鼓励加强对中医疑难病的研究,发掘推广和应用独特的中医药技术,在科研立项上中医优先,对于获奖成果给予政策,使成果转化应用于临床产生经济效益。近年来,全区共有中医药专利发明(成果)5项,国家级、省级论文70余篇,有国家级课题5项,部级课题1项,省级2项,国家十五攻

关项目2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3项,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2项,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1项。

(三)中医事业整体水平大幅提高

在建设中医工作先进区过程中,我们注重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强服务功能和综合能力,在中医医疗技术普及、全面推广上做了大量工作,使全区中医医疗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中医医疗队伍逐渐扩大。

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上有了新的突破,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上有2项国家专利,在康复治疗上有国家级专利1项。有重点专科特色制剂9种,并全部达到国家药检标准,在治疗多种疾病上均取得了显著疗效。

中医院是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是全国中医血栓病医疗中心,设有床位200张,院内设备雄厚,科系齐全,人才济济,在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创建过程中充分发挥了龙头作用。

(四)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坚持经常性的检查指导是保证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的根本措施。通过层层签订公共卫生责任状,建立分级检查评比制度,开展质量千分考核活动等,使我区中医医疗机构管理步入了正规化、科学化轨道。由于管理到位,各医疗机构中医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新发展,一年一个新变化。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发展中医事业,保证人民身体健康,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几年来,我区的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领导与专家的要求,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次来我区检查指导工作,为我区提高中医工作先进水平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将虚心听取各位领导与专家的意见,认真抓好整改,为推动我区农村中医事业再上新台阶,为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曲周县全国“两会”信访工作汇报】相关文章:

曲周县农业调研报告08-23

曲周县就业再就业资金绩效评价报告05-01

曲周文化概况及其特点04-08

上一篇:一丛花令张先阅读答案翻译赏析下一篇:教奶奶打手机叙事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