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朱峰慰老校友讲座有感

2024-04-26

听朱峰慰老校友讲座有感(通用4篇)

篇1:听朱峰慰老校友讲座有感

听朱峰慰老校友讲座有感

一堂讲座下来,令我记忆犹深的一句话:“宁愿做99%的人踩在脚下,也不愿做1%的人把别人踩在脚下”。这道出了一个做人的智慧。

这次讲座由我校83届毕业生朱峰慰所讲,他所在的8110班曾在铁道部组织的统考中以四门第一,一门第二的优异成绩在铁道独占鳌头。朱峰慰毕业后被分配到咸宁车务段工作,现任武汉铁路局收入稽查处处长。

一个个具体的事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智慧,觉悟成就人生的道理。他教导我们把智慧运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要学会俯视,懂得付出,诚实守信,积极进取,努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在谈及觉悟时,他要求当代大学生坚持“自省”,在喧闹的社会生活中静心思考,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常怀感恩之心,去洗涤心中的杂念,找回最真实的自我。

朱峰慰老校友讲的非常精彩,听着听着心中便有了些许压抑感。身为一位大学生,我感觉自己所懂得的知识太少太少,总会人云亦云地去看青春偶像剧,在课堂上睡大觉,感觉自己的大学生活单调又迷茫。

我也知道这并不是我想要追求的大学生活,和我的一些上本科的好朋友比起来,我落后了好多,不仅在学业上落后而且在道德修养上夜=也渐渐不及她们了。

无聊的时候我曾试图想一口气看完一部(寒)韩剧,登着QQ找别人聊天或进别人的空间逛逛以示我没忘记他们。可是又感到无聊时,心里真的是一片空虚,觉得自己整天碌碌无为。

其实很多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曾激起我奋起的勇气,但一直都没有实施。我想,我已是一名大学生了,不应该每天生活在一些虚拟的空间里,而应该多接触社会,多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看看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确实,智慧,觉悟成就人生。然而一个人才能有智慧和觉悟呢?智慧是一个人在其有一定的知识文化和涵养的前提下所沉淀的,觉悟是一个人在经历了成功或失败或是曲折后认识到自己所作所为的对与错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是否坚持自己一贯的作风。

总之,听完这个讲座后我有两个体会,一是一段的学习,二是在学的过程中感悟自己的作风是否对。只有做到学与思并重,我们才会不断地接近成功,接近自己的理想。

不管你是苍鹰还是蜗牛,想要到达金字塔的顶端是必须要付出汗水和代价的,苍鹰到达金字塔的顶端,可以凭借其强劲有力的翅膀,但在高空它又有被雷电击伤的风险,蜗牛一次又一次地往塔顶爬,也有无数次滚落在地,但惟有不放弃,坚持不懈才能到达塔顶。

人生的起点可能不同,有富,有贵,但其终点我们是可以选择的,我们应该通过去努力去为自己的未来打拼,用自己的智慧,觉悟,坚持不懈,成就人生!

电子电气工程系

供电1204潘姣

篇2:听朱峰慰老校友讲座有感

关键词:科学唱法,美声唱法,气息

男高音歌唱家程志在北京音乐厅连续开了两场音乐会, 一场是中国歌剧, 艺术歌曲和民歌, 一场是外国的。这个岁数的人, 声音还那么年轻, 气还那么足、情还那么润, 引得同行和声乐爱好者奇怪, 他以前在合唱队, 有一阵高音没有改唱中音了。他能出现这样的光彩, 且数年不衰, 用的是什么招儿?有一次, 他应中央音乐学院环球音像出版社之邀来中央音乐学院讲座, 三百多座位的小礼堂, 有一百多人站着听。

一、什么是科学唱法

程志语出惊人, “别人说我是唱美声的, 可我认为就没有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 只有一个科学唱法。我们虽然听出三类歌曲不同的味道, 那是根据不同歌曲的风格调整自己的共鸣、位置、气息而出的效果。这三种唱法我都能唱。我的学生这三种唱法也唱。”程志还真的当场唱了西北民歌《走上高山望平川》和《篱笆墙的影子》。程志的学生分别唱了《在那遥远的地方》、《今夜星光灿烂》、《松花江上》、《忠诚的爱》等中外三种类型的歌。

程志还说, “科学的唱法就是自然的唱法, 所以学习唱歌, 先把自己的本声开发出来, 然后根据作品的内容找风格。如同地下石油, 得先开采出来, 再根据用途炼成汽油、煤油、柴油和沥青。”程志继承了他的导师沈湘的学说。沈湘认为嗓音条件, 就是每个人作为唱歌这个乐器的厚底, 要想成为发声优美的乐器, 就要制造, 这个过程是一辈子。但往哪个方向造, 学间可大了, 如果依着你听着好, 如帕瓦洛蒂, 但你不是那嗓, 这个乐器就自毁了。所以, 一个合格的声乐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嗓音条件。程志展开导师这一观点“你学别人, 到你这一定是毛病。”我想也是, 马国光的鼻音、李双江的颤音、施鸿鄂的抬上唇, 楼乾贵的靠前、刘秉义的喉音, 在他们身上, 本着他们的条件已成特点, 可你要摸仿他们, 肯定是个筛子, 好的全漏了, 剩下的全是放大的毛病。在探讨唱中国歌的咬字是否归韵时, 程志说“唱歌就像说话, 我们说话归韵, 字正腔圆, 是指你一出口, 就咬准了字, 一次到位, 不要归韵。这样听歌人听着才清楚, 自己也舒服。”有人提问像说话一样唱歌没有感情怎么办?程志说, “人们说话的语调最能传达感情, 唱不出感情, 那是还没有像说话那么唱, 那你一定要想想怎么说这句话, 先小声, 找着了, 再放大。”程志自己又做示范, 最后他幽默地一笑, “歌唱得美不美, 要先看你说得好不好。”

二、听了程志老师的讲座感触

1、轻声练习的重要性 (口腔的体操, 每天不断地练习)

(1) 作用:可以避免80%喉部的毛病 (喉部肌肉帮助用力、舌跟僵硬) 。 (2) 什么样的轻声是准确的?带有呼吸支持的轻声, 用“u”的母音练习很容易避免喉咙的憋紧和挤卡 (舌部放平、舌尖慢慢下压底部去抵、有向前用力的感觉、微闭口形、微笑的感觉) , 音量大小以自己的耳朵刚刚听到的音色是最好的。 (3) 忌讳:上高处出现假声, 要在自然声区中练习。

2、呼吸的支持、位置的摆放

(1) 声音要放射出来, 要摆在硬口盖上的某个部位 (才有反射、共鸣) 。 (2) 歌唱时用自己的腹部, 声音在微笑状态时, 硬口盖、前腭已经积极起来了, 发出的声音就具有金属声。学习声乐不是用嗓子, 而是用脑子。

3、舌头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1) 舌头牵扯整个喉部的关系 (舌头最好是放平后向前伸展) , 舌部向前伸展时喉咙才能打开 (舌部向前, 舌尖向前推, 舌中成桥状) 。原来都是撑喉咙, 不是打开。用上呼吸后舌头伸出来与放进去声音都是一样的。 (2) 唱歌时尽量避开舌跟的用力, 舌部总是很自然地摆放。你不去找共鸣会来找你, 你去找共鸣会没有共鸣。把器官形成 (摆好) 以后共鸣就会自己出现。把声音用气送到嘴皮上。

呼吸的要领:吸气时象闻一朵花, 歌唱时要像在不断的吸气, 像咳嗽爆发的延长。唱的时候小腹是向里, 把小腹捏住一样、提升。

几种唱法的问题:只存在科学的发声法, 语言决定了发声 (不存在民族唱法只有美声, 只有民歌) 。

换声区:不必要去换声, 好的歌唱家给人的感觉是没有方法的, 声音是天生的一样。建立好自己的中声区基础, 呼吸一定搭住、放好, 放在声穴的地方, 口里不再给加任何压力, 气息流畅地在腹部生根、不动了。

要找适合自己最好的母音去训练:“u”母音能让喉咙不加很多的力量, 能让位置容易高。喉咙开得比较大时用“i”、“e”。

高音低音的平衡问题, 歌唱的位置是说话:摆在正确位置时既高也能低。一首完美的歌基本在同一个位置上来唱的, 像说话似的。由风格、感情决定歌唱的位置, 技巧好能使声音控制成各种风格样式。在探讨唱中国歌的咬字是否归韵时, 程志说:“唱歌就像说话, 我们说话归韵吗?所谓字正腔圆, 是你一出口, 就咬住了字, 一次到位, 不要归韵。这样唱歌人听着才清楚, 自己也舒服。”

三、结语

科学的唱法就是自然的唱法, 自然的唱法就是科学的唱法, 所以学习唱歌, 先把自己的本声开发出来, 然后根据作品的内容找风格, 只有这样才是科学之路。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

[2]李晋玮, 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3.

篇3:网上校友汇:在微信上听讲座

一个偶然的想法,让他找到了一个巨大的事业空间。

没有围墙的大学

肖逸群考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时只有17岁,一个来自乡下的少年,年龄比其他同学都要小,学习成绩一般,社交能力也不是很强,也没有什么出众的特长,那时候他感觉到十分自卑。

好在校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讲座和社团,渐渐地打开了他的视野。尤其是各种师长达人讲座上的现身说法,让他对大学生活有了渐渐明晰的规划。原来,大学是没有围墙的,只要你善于利用各种资源,无论你是在什么样的起点,上的是什么大学,你都可以利用这四年的时间充实自己、改变自己,最后收获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于是从大一开始,他就开始了各种各样的折腾。肖逸群先后加入校志愿服务队、校学生会以及合唱团,在社团会中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团队伙伴们的认可中树立起自己的自信心。在大二加入校团委后,他学会了制作视频、海报等各种宣传推广的技能。肖逸群说:“别小看这些技能,其实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兴趣只是暂时的,坚持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些准备,也没有后来的收获。”

2010年学校安排元旦晚会,视频制作的任务就落到了肖逸群身上。为了做出更好的特效,肖逸群和团队伙伴们看了央视和各种卫视晚会节目的视频,借鉴这些节目的一些特技手法。不懂的,就在网上向业内的一些专家请教。经过半个月的筹备,他们的背景视频在晚会上播放后,大气的风格、精美的配乐和动画吸引了全校师生的一致赞誉。

这次任务的圆满完成让肖逸群自信心大增,而且之后校内外很多重大活动的视频和海报包装,大都由他们包揽了。大三时,肖逸群萌生了组建团队创业的想法,成立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多媒体制作中心,在能力范围内承接部分校园内部活动的宣传包装项目。

除此之外,他还与同伴们建立了“贸牌”(MEMO团队),开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园文化纪念品。

一个创业团队从无到有的过程,不但让肖逸群感受到了创造、团队建设及协作的重要性,而且提高了他的抗压性,在日后求职工作时作用明显。毕业后他顺利进入中国进出口银行这家大型国企,从事着“高大上”的工作。工作后,肖逸群并没有断绝和母校的联系,2012年毕业后,他被作为贸大“青春榜样”“创业牛人”请回母校,向更年轻的学弟学妹们讲授自己大学四年走过来的经历和经验。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肖逸群百感交集,他对学弟学妹说,我刚进大学,就是被一些讲座渐渐改变的。

从校友汇到思享空间

当时,微信作为一种新社交媒体渐渐火爆,很多老师和学弟学妹们都加了肖逸群的微信,2014年,肖逸群就领头做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校友汇微信群,给已经毕业的校友们写信,诚挚地邀请他们加入到他建好的微信群。在校友汇微信群里,肖逸群不断地推送关于对外经贸大学的最新消息,为毕业校友提供与母校连接的纽带;努力与已经毕业的校友沟通,为在校学生提供宝贵的求职经验和资源;主动跟学校官方校友会沟通,赢得学校的信任和支持。为了增强校友汇的凝聚力,肖逸群还贴钱组织一些线下的联谊活动。

为了维护校友汇微信群,肖逸群牺牲了很多周末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校友汇很快成为贸大校友最为活跃的线上交流阵地,建群的半年时间内,加入的校友就达到了2万人。

2014年年底的一天,对外经贸大学毕业的一位师姐在校友汇里联系肖逸群,问他能不能帮助在母校组织一场讲座,她刚刚出了一本新书,想回母校做一次推广。仗义的肖逸群一口答应了。可当他回学校联系讲座事宜时,还是碰到了一些难题。他找母校的老师帮忙希望能够借到教室,老师也为难地说:“要在平时肯定没问题,但现在正是临近期末考试的时间,教室都被自习赶考的同学们占满了,实在紧张啊。而且这时候开讲座,同学没都在忙复习,去听的人也不会太多,效果也不好啊!”

肖逸群一听确实如此,没有帮成师姐的忙,他有些沮丧地打开手机,准备把学校反馈回来的情况告诉她。刚打开微信,很多条群友的消息就蜂拥而来。滴滴滴的刷新声突然提醒了肖逸群,既然举办线下的讲座既不好找场地,听讲座又受到时间、地域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效果也不是很好,那如果把讲座搬到人气非常旺盛的微信上去呢?这些问题不就都解决了吗?微信讲座不仅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而且讲座的内容还能留存下来,既然讲座的内容是一样的,对年轻人来说,他们也愿意尝试这种便利的交流沟通方式。

肖逸群越想越兴奋,他做校友汇已经积累了17个在校大学生的群,每个群有150人,这2550人可是一个庞大的受众群啊!另外他还有很多毕业校友和专家的优质资源,起步的讲师团也有了。

肖逸群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点子变为实践行动,他把微信在线讲座的平台取名叫“思享空间”,邀请各路达人在上面分享职业、爱好、成长和学习的各种经验,让年轻的学子们通过这样的平台,也像他大学时代经历过的一样,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让大学生活没有围墙。

在校友汇群里找了两个学术“大牛”,自费请他们给群里的同学讲讲期末考试的复习策略。然后肖逸群把这个讲座的消息发在17个大学生群里,邀请他们加入思享空间的微信上课群,虽然这次讲座只是文字直播的,但第一场讲座还是有了200多个听众,要在线下,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组织起这么大规模的讲座的。

把讲座搬到微信上去

初试告捷,肖逸群更坚定了把讲座搬到微信上去的信心。他把思享空间定位为正能量的青年分享社群,以线上讲座为切入点,为青年人打造绝佳的学习、成长、社交平台。除了部分专业的技能讲座,大部分讲座分享都是免费的。

在公司里,肖逸群依然是那个勤勤恳恳上完8小时班的好青年,回到家后,他就开始筹划思享空间的未来,在学生群中调研大家听讲座的需求。有的同学提出希望听一些90后红人分享的讲座,例如2014年参加《奇葩说》,因其出色的辩才、犀利的反击、鬼马的语言,深受观众的喜爱,被称为“神一样的队友”“金句女魔头”的马薇薇在大学生中的人气很高,肖逸群通过几个月的微信沟通,终于在2015年9月5日邀请到了马薇薇主持她的专场讲座,既分享她的大学期间的奇葩经历,也设置了“大学生是在接受教育还是在接受摧残”的辩题讨论,让听讲座的人和女王一起舌战群儒!这样的讲座人气非常火爆。有的同学提出文字直播太单调了,肖逸群就不断地进行产品升级,使讲座的交流方式从最单调的文字直播到语音、视频、图片以及红点直播。

2015年初,校友汇里的一些校友听说肖逸群创办思享空间微信讲座的尝试后,都非常支持,肖逸群很快有了三个合伙人和60多人的团队,并且拿到了校友投资人的第一笔种子基金。

当思享空间听课的粉丝达到22万人时,肖逸群决定把早已写好的辞职书交上去。在他就职的那家国企部门里,条件非常优越,在北京二环里有宽敞明亮的免费办公房间,已经有三年没有人辞职过了。所以肖逸群的离开,让同事们非常诧异,很多人在走廊问他:“这是为什么呀?”肖逸群笑而不语,因为他找到了可以投入激情的事业,虽然辞职后的办公地方只是望京SOHO“3Q空间”的一个工位,虽然现在经常凌晨两三点睡,第二天早上七点起,几乎时时刻刻都在和团队们谈论思享空间的运营问题,但肖逸群始终是快乐的。

他觉得这个事业值得一拼。“互联网+创业”的速度确实是惊人的,从2015年1月至今,思享空间举办了180场讲座,创建微信群500余个,开设的频道细分到创业、求职、留学、考研、旅行、美丽、考证、理财、外语、香港等10个子频道,每个频道的粉丝都超过10万。有了巨大的粉丝群,植入广告的收入也是可观的。如今,经过7次产品改版升级和200多场讲座的积累,思享空间平均每天一场讲座,每场讲座有400~4000人报名,曾创下9000人在19个群同步收听的纪录。如果发生在线下,这将是一个“万人体育场的规模”。

篇4:听朱峰慰老校友讲座有感

对于乌兰托噶的作品, 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应该是那首《父亲的草原, 母亲的河》, 其浓厚的思乡情怀, 让所有听过此曲的人都为之动容, 甚至潸然泪下。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蒙古族女诗人席慕容, 其蒙古族名为穆伦·席连勃, 在蒙语中的意思是“浩荡大江河”。讲座就是从倾听这首歌开始的。

余音过后, 乌兰托噶为我们讲述了席慕容这首散文诗的由来:席慕容与其父亲在德国时路过一片漂亮的青草地, 父亲说虽然这片草地很清香, 但是终究没有家乡的草原味道更好, 因为草原上的草多种多样, 每个时间段会有不同的草枯黄, 不同的草冒出嫩芽, 伴着不知名的花香, 散发着草原特有的味道;在上学的时候, 学校离家很远, 草原又宽广无边, 孩子们经常会找不到回家的路, 当他们问路的时候就会问两条河流交汇的地方在哪里, 因为他们居住的蒙古包就驻扎在那……1989年9月, 席慕容前往其父亲的家乡, 第一次踏上了父亲心心念念的这片草原, 并作了这篇散文, 而散文的第一句就是“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 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深刻的表现了草原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怀念。第二段中的“如今终于见到这辽阔大地, 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 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 保佑漂泊的孩子 , 找到回家的路”也正是席慕容对第一眼见到这片草原的真实表达。当她慢慢地融入草原, 与牧民交流时, 她无比激动, 终于呐喊到“我也是草原的孩子啊, 心里有一首歌, 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 母亲的河”。从那时起, 她便开始了长达17年的追寻游牧文化的历程。而这首散文诗也毫无疑问的为乌兰托噶所用, 并成就了这首情真意切的经典民歌。

乌兰托噶自小就受到家庭中浓厚的音乐氛围的熏陶, 8岁就写出了自己的第一个作品。2000年他受邀为鄂尔多斯婚礼作品的中间部分插入一个表现爱情的旋律, 于是那首悠扬婉转的《天边》就诞生了。这首歌我在大学的时候经常听, 但是从没像今天这样坐下来静静听一次, 其音乐让人听的过程中倍感放松, 听后总是觉得意犹未尽。歌曲音乐制作中包含各种乐器, 多种和谐交叉的演奏就像是乌兰托噶老师描绘情景一样:他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合奏, 有拉四胡的, 有吹笛子的, 有弹琵琶的。乌兰托噶家可称为音乐世家, 乌兰托噶的姥爷是一位音乐家, 精通四胡、三弦、笛子等乐器的演奏, 尤其是四胡;父亲虽然中年才接过姥爷手中的四胡, 却也演奏的颇有韵味;舅舅是内蒙古自治区有名的四大民间艺人之一;哥哥姐姐们也都是学过或从事音乐艺术的人。大家聚在一起时, 有拉中提琴的、弹琵琶的、拉四胡的、吹笛子的……真是令人羡慕的一家。

乌兰托噶老师对我们说“动机是点亮作品的火把”, 《天边》这部作品的动机就是duo re mi这样一组简单的上行音阶, 也正是这简单的音阶进行, 塑造了这部深入人心的作品, 把草原的完美, 河流的完美, 树干甚至树叶的完美都表现的淋漓尽致。谱例如下:

“模仿是创作的第一步, 而创作绝不是模仿。”这是托噶老师的创作心得。乌兰托嘎从哈尔滨毕业后, 曾在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工作11年。那段时间他总是在工作之余, 聆听内蒙古各个地域的音乐, 还经常到牧民中找寻歌唱草原的声音。但他的创作绝不雷同, 多年的音乐创作让他找到了自己的风格, 并形成了不小的影响力。每一次到民间采风, 乌兰托嘎都会得到许许多多的收获。而当他听到别人唱到他的作品时他总是很平静, 他说“我就像一个饭店的厨师, 炒出菜来给人们品尝”, “作品就像孩子, 创作出来就长腿自己走了, 喜欢它的人都可以唱”。他还鼓励我们说“每个人都是一座金矿, 要努力的开发自己”。

乌兰托嘎对草原有着极为浓厚的情感, 他也始终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创作。感恩草原, 感恩母亲, 感念这里美丽的自然, 感念这里的朝露晚霞, 河流森林, 一草一木……随着社会的发展, 蒙汉交流越来越频繁, 蒙古族人民不断被汉化, 人们不禁担心起未来蒙古族音乐的发展, 乌兰托噶告诉我们, 当他在巴盟采风时, 听说一个喇嘛创作过很多民歌, 而在青海, 他也看到一位蒙古族牧民在写歌, 写完就唱, 而且一唱就是十几段。他说那时候他就知道, 只要有游牧生态, 就有草原音乐在。

乌兰托嘎, 在蒙语中的意思是“红色的旗帜”, 这个名字已经赫然成为草原文化的一面旗帜。现如今不仅是在呼伦贝尔, 甚至在哈尔滨, 在北京, 在无数个大小不一的城市, 随处都可以听到乌兰托嘎的音乐。他的音乐总是能够让人陷入无限的沉寂, 那舒缓深情的旋律会与头顶的蓝天白云和谐的融合在一起。而他总是会让我想起那片难忘的草原, 那段平淡无奇但却永生难忘的大学时光……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听朱峰慰老校友讲座有感】相关文章:

上一篇:周练五历史试题下一篇:销售业务部2011年度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