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大代表选举办法

2024-04-30

县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精选6篇)

篇1:县人大代表选举办法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在XX乡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XX乡人民代表大会主席1人;选举XX乡人民政府乡长1人,副乡长4人,人大主席团成员5人。选举工作由大会主席团主持。

三、乡人大主席和乡长候选人数一般应多1人,进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1人,经反复酝酿后,没有提出新的候选人的情况下,也可以等额选举。副乡长的候选人数应比应选人数多1人至3人,(具体办法在乡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选举办法中可以定1人、2人或3人)进行差额选举。论文联盟编辑。

四、选举乡 领导 人员的候选人人选,由大会主席团或者代表10人以上联合提名。代表10人以上联合提名,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并有提名者本人的签名,并向大会主席团介绍被提名人情况。

五、主席团或代表10人以上联合提名的候选人,均不得超过应选名额,如果提名的候选人数符合选举办法规定的差额数,由主席团提交代表酝酿、讨论后,进行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数超过选举办法规定的差额数,由主席团将全部候选人名单提交全体代表酝酿、讨论后进行预选,根据在预选中得票多少的顺序,按照选举办法规定的差额数,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进行选举。

预选办法,可由大会主席团决定。

六、本次会议的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

选票由大会统一印刷。

七、选举时,须有全体代表的过半数出席,选举有效。代表对确定的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本乡行政区域内其他任何代表或选民,也可以弃权。另选乡人民代表论文联盟整理大会主席、主席团成员,必须是本届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代表如果不会填写选票,可以委托其他代表填写。但缺席代表不能委托他人写票、投票。

八、选举所投的选票,等于或少于投票人数的有效;多于投票人的无效,应重新进行选举。

九、每张选票所选人数,与应选名额相符或少于应选名额的有效,多于应选名额的为废票,所划符合和字迹难以辨认的,该候选人的这张票作废。

十、候选人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候选人名额超过应选名额时,以得票多的当选。如遇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就票数相等的候选人再次投票,以得票多的当选。

十一、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当选人数少于应选名额时,不足的名额另行选举。另行选举时,可以根据在第一次投票时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候选人,也可以依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另行提名,确定候选人。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根据多数代表的意见决定,对不足的名额另行选举,可以在本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进行,也可以在下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进行。

另行选举时,仍按本办法确定的差额数,进行差额选举。

十二、本次会议进行选举,可一次进行投票。

十三、选举大会设监票员2人,计票员4人,由大会主席团在不是候选人的本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提名,提请大会通过,并在大会主席团的 领导 下,分别进行发票、计票和监督工作。

十四、选举计票完毕,经监票员确认有效后,由计票员向大会执行主席 报告 计票结果,再由大会执行主席向大会宣布选举结果。大会执行主席、监票员、计票员在选举记录上签字。

十五、本选举办法,经XX乡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后施行。第四十条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候选人,按选区提名产生。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

第四十一条各方面提名推荐的代表候选人名单,均应报给选举委员会,由选举委员会汇总,并按姓名笔画顺序排列,在选举日的十五日以前按选区为单位公布。

第四十二条正式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三分之一至一倍。

选区对公布的代表候选人,交该选区的选民小组讨论、协商,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如果所提候选人的人数超过上款规定的最高差额比例,由选举委员会交该选区的选民小组讨论、协商,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对正式代表候选人不能形成较为一致意见的,进行预选,根据预选时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应当在选举日的五日以前公布。

第四十三条正式代表候选人确定以后,选举委员会应当向选民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政党、人民团体和选民可以在选民小组会议上介绍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情况。选举委员会可以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但是,在选举日必须停止对代表候选人的介绍。

第七章选举代表

第四十四条各选区应当召开选举大会或设立投票站、流动票箱进行选举。选民根据选举委员会的规定,凭身份证或者选民证领取选票。

选举工作由选举委员会指派的选举工作领导小组、选举办事处主持。各选区由选民推选出监票和计票人员,负责选举的监票和计票工作。

正式代表候选人,不得担任本选区投票选举的工作人员。

第四十五条选票上代表候选人的名次,按姓名笔画顺序排列。

第四十六条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选民要亲自参加选举大会或者到投票站投票。对确因病残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参加选举大会或者到投票站投票的选民,可利用流动票箱投票选举。对因事外出不能回原选区参加选举的,经选举委员会认可,可以书面委托有选举权的亲属或者其他选民在原选区代为投票。但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三人。选民如果是文盲或者因残疾不能写选票的,可以委托他信任的选民,按照本人意愿代写选票。

第四十七条在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时,始得当选。获得过半数选票的代表候选人人数超过应选代表名额时,以得票多的当选。如遇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当就票数相等的候选人再次投票,以得票多的当选。

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当选代表的人数少于应选代表的名额时,不足的名额另行选举。另行选举时,根据在第一次投票时得票多少的顺序,按照本细则第四十二条规定的差额比例,确定候选人名单。如果只选一人,候选人应为二人。

依照前款规定另行选举时,代表候选人以得票多的当选,但是得票数不得少于选票的三分之一。另行选举仍有不足的名额,可暂作缺额处理。

第四十八条投票结束后,由监票、计票人员将投票人数和票数加以核对。确定投票有效后,按选区进行计票,填写选举结果记录单,由监票人员签名,连同选票一并送交选举委员会或者选举委员会指定的派出机构,由选举委员会依法确定当选的代表是否有效,并向选民公布。当选的代表,由选举委员会颁发当选证书。

第四十九条选举代表的选票要由本级主持选举工作机构或者指定部门封存,待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一个月以后销毁。

篇2:县人大代表选举办法

根据《选举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选区实际,制定本选举办法。按照市、镇两级选举委员会的安排,本选区应选市人大代表_____名,镇人大代表____名。人大代表候选人应比应选代表名额多1人,实行差额选举。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选民如果是文盲或者因残疾不能写票的,可以委托自己信任的人代写,代写者必须按委托人的意愿填写。选举时选民应亲自到大会会场或投票站投票。因故不能到选举大会会场或投票站投票的选民,可在流动票箱参选。流动票箱必须有两人以上负责,并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投票。选民在选举期间外出或因故不能参加投票的,可以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家庭成员间接受委托票的可以采取口头申请的方式,其他选民间接受委托票的,凭《授权委托书》或其他有效依据领取选票。但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投票不得超过三张。选民对代表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任何选民,也可以弃权。弃权的不得另选他人。选民写票时,对候选人赞成的,就在其候选人姓名下面的空格内划“Ο”;不同意某一候选人时,就在这个候选人姓名上面的空格里划“×”。如另选他人,就在不赞成的某一候选人姓名上面的空格内划“×”,在后面的空格内写上另选人的姓名,并在另选人姓名下面的空格内划“Ο”。在候选人姓名上面的空格内既不划“Ο”,又不划“×”的视为弃权。写票一律用钢笔或圆珠笔,字迹要清楚,符号要准确。对选票上字迹、符号书写不清,无法辨认的视为废票。

选举设总监票人一名、监票员_____名,总计票人一名、计票员_____名,唱票员_____名。代表候选人不得担任总监票人、监票员,总计票人、计票员和唱票员。投票张数等于或少于投票人数的,选举有效;多于投票人数的无效,应重新进行选举。每一张选票所选人数,等于或少于应选代表人数的有效,多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作废。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时,始得当选。获得过半数选票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超过应选代表名额时,以得票多的当选。如遇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当就票数相等的候选人再次投票,以得票多的当选。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当选代表人数少于应选代表的名额时,对不足的名额,应在没有当选的代表候选人中另行选举,以得票多的当选,但得票数不得少于选票的三分之一。投票结束后,本选区主会场票箱、投票站票箱及流动票箱的选票统一计票,由计票工作人员清点选票,作出记录,并由总监票人签字后,报选区选举领导小组审核。

篇3:建国以来人大代表选举的发展特点

一是选举权利扩大化。1953年选举法规定剥夺地主阶级、反革命分子、其他被剥夺政治权利者和精神病患者的选举权;1979年选举法则规定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者外, 其他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同时规定把直接选举范围由1953年的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扩大到县、自治县一级, 使民主范围前进了一大步;1982年则扩大了归侨代表的选举权;1986年又扩大了旅居国外的中国公民的选举权;1995年选举法提出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 以体现选举权的男女平等原则。

二是选举机构常设化。我国的选举工作都是由选举委员会组织。1953年, 选举委员会受同级人民政府领导和上级选举委员会领导。1979年以后, 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地方人大常委会, 主持同级的全国人大代表与地方人大代表的选举。1986年, 将“乡、民族乡、镇的选举委员会受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的领导”修改为“乡、民族乡、镇的选举委员会受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选举委员会的领导。”1995年乡、民族乡、镇的选举委员会受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选举机构逐步走向常设化和专门化。

三是代表提名多样化。1953年选举法规定主要是政党、团体提名候选人, 1979年则规定任何选民或者代表, 有三人以上附议, 也可推荐代表候选人。1986年将联名推荐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增至十人以上, 使得代表候选人提名更加严肃认真、科学规范。2004年选举法规定代表候选人如人数超过最高差额比例, 可通过预选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 完善了选举程序。

四是代表比例平等化。根据1979年选举法, 地方人大与全国人大代表名额中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与城市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分别是五比一与八比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乡人口比例也发生很大变化, 1995年选举法规定比例统一改为“四比一”。2010年选举法规定实行城乡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并于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时首次实施, 体现了代表比例平等化。

五是选举程序规范化。1979年选举法规定实行差额选举, 投票方式上实行无记名投票方式, 计票方式上实行相对多数制;1986年选举法规定选区全体选民过半数参加投票, 代表候选人获得参选票数过半始得当选 (“两个过半”的计票方式) 。同时, 选民登记上“一次登记确认, 长期有效”, 方便了选民的选举, 提高了选举的效率。1995年选举法规定间接选举中, 如果所提候选人的人数超过最高差额比例, 就要进行预选;同时设立流动票箱, 以方便老弱病残选民的选举, 体现了选举的人性化;2004年选举法增加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与回答选民问题, 罢免县级人大代表的人数从三十人提高到五十人, 增加了罢免的严肃性, 维护了人大代表的合法权益。选举程序不断规范, 选举制度不断完善。

六是选举制度完整化。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选举实践的不断发展, 人大代表选举也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如1979年增加选区划分一章, 增设对代表的监督、罢免和补选一章。1982年选举法还对代表资格中止的条件作出了具体规定。1986年选举法还明确规定罢免代表的具体程序,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 并同时规定了辞职和补选的程序方式。1995年新选举法还对于地方人大代表的辞职、罢免, 以及公告条件与方式做出了具体规定。2004年对破坏选举的制裁上, 新法对贿选作为单独的一款加以规定, 解决了实践中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条件下不断出现的贿选问题;同时, 在行政处分和刑事处分制裁措施的基础上, 增加了治安管理处罚措施, 完善了选举制裁的内容。这些都表明我国选举制度正在不断完善, 结构上趋于完整。

七是制度改革渐进化。综观建国六十四年选举制度的不断发展, 选举制度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不断实现的, 这充分表明了选举制度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 不仅要服从服务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 还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总目标。社会主义制度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一定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样才能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选举制度的不断创新,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在制度创新中不断得到自我完善和发展。

摘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因此人大代表的选举对人大行使国家权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人大代表选举的发展特点, 主要表现在选举权利扩大化, 选举机构常设化, 代表提名多样化, 代表比例平等化, 选举程序规范化, 选举制度完整化, 制度改革渐进化七方面, 深刻体现了建国以来人大代表选举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候选人提名

参考文献

[1]蔡定剑.一个人大研究者的探索[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篇4:县人大代表选举办法

1.妇女代表比例偏低,真正一线工人农民代表和专业领域代表难保证

首先是妇女代表比例偏低。按规定,妇女代表的比例一般要达到22%,但从面上了解的情况看,妇女代表比例偏低是一个突出问题。从表一中可以看出,我们调研的四个市(县)中仅有B市的妇女代表比例相对较高,其余三市(县)妇女代表比例偏低,尤其是C市只有4.6%。女性代表资源本来就相对缺乏,加上代表竞争越来越激烈和传统思想的影响,当女性候选人和男性候选人一起竞争时,弱势的女性大多处于下风。各地普遍反映,尽管做足了工作,推荐初步候选人、确定正式候选人时千方百计地保证女性候选人比例,但最后落选的往往是女性(如表一)。

其次是“老板代表”过多,真正基层工人、农民代表非常少。浙江省民营企业多,一些企业家在经济实力增强以后,对政治地位和政治利益的诉求也随之增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争当人大代表。从换届选举代表构成情况统计报表的数据看,工人农民代表比非国有企业负责人代表(老板代表)所占比例大(如表二)。

但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工人、农民代表背后的真实身份是企业总经理、董事长等。由于工人、农民代表名额多,有些老板采取“迂回”、“曲线”的方式,在农村的以农民身份参选,在城镇的则以工人身份参选。这种老板“假借”工人农民身份当选人大代表挤占基层工人农民代表名额的现象,目前已经比较突出,经济发达地区尤其严重,真正一线工人农民代表不到5%,而老板身份的代表占到50%以上。金华某市两级人大代表中,就有将近80%的代表是老板,真正的农民代表只有十三四个,而一线工人代表空缺,有人戏称人代会变成了企业家俱乐部或商会。

第三是专业领域代表少。从我们调研情况看,A市、B市、C市、D县市(县)级代表中教科文卫体专业人士和经济、法律专业人员代表总量非常少,占四市(县)代表比例分别为3.39%、6.2%、2.7%、8.6%。有的地方科技、体育、文学艺术以及律师、金融行业代表几乎是空白。

单纯从统计表上看,代表结构比例基本符合要求,但隐含着结构不合理的缺陷,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有的代表比例结构划分不科学,明显滞后于现实情况而导致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已使社会的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不再是简单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将人大代表划分为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等几大类的方式已不能反映现阶段社会各阶层的构成变化状态。一是难以界定代表准确身份。由于划分过于宽泛,代表身份越来越模糊,只要是大专以上学历的都可以划分为知识分子;只要是农村户口的都可以划分为农民;只要是在工厂上班的都可以划分为工人。这样造成具有多重身份的情况较多,比如农民企业家,可以划归农民,也可以划归工人,受过高等教育的还可以划归知识分子。二是一些新兴阶层、行业没有或很少有代言人。如外来务工人员,日趋发达的第三产业中从事金融、计算机服务等人员在代表身份划分中无法体现。三是统计随意性较大,给老板当选代表有空可钻。具有交叉身份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机动地划分为其中的某一种身份。如前所述,企业家可以“多样身份”参选,挤占其他代表名额。这种划分方法的选举结果,事实上已经影响了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人民代表大会吸收民意、广纳民言、集中民智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2.当选代表条件难操作,一些代表的素质不甚理想

代表素质难以保证和提高是人大代表选举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由于法律没有明确代表的具体资格条件,使一些明显不具备代表素质的人钻法律漏洞当选。这次调研中发现,被判处缓刑的、因赌博嫖娼犯罪的、因经济原因服过刑的等等,有若干名被选为人大代表。由于法无明文规定,即使选举文件中规定了“不宜”[1]、“不适合”当代表的情况,选民依然提名推荐,或者干脆以另选他人的方式投票选举此类人员。另一方面,部分代表素质存在欠缺也与硬套代表比例结构密切相关。一些地方为完成代表比例结构,工作简单、粗糙,不强调代表素质,导致一部分选出来的代表素质不能满足代表履职的需要。

3.优化结构和提高素质的应对之策

——逐步完善代表结构划分标准。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有关课题研究中,设想将人大代表划分为9个类别,即农业从业人员、矿业和制造业从业人员、商业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自由职业者、解放军和武警、个体经营者以及其他[2]。如何科学地设定代表结构及比例,更好地体现现阶段社会阶层、利益格局多样化的特点,是完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重要内容。

——科学划分选区。由于代表候选人分布不均匀,可能会出现条件、素质强的候选人集中在一个选区的情况,这样既浪费有限的代表资源,又容易导致素质强的一部分候选人落选。比如将教育界的人员划分为一个大选区,既能保证相应的比例结构,又能择优而选。又比如上文提到C市,妇女代表仅有12名,而该市某个街道就产生了6名妇女代表,其街道人大工委主任介绍主要是划分好选区起了关键作用,在妇女就业相对多的地区或行业单独划分选区或将两名具有候选资格的女性划分在一个“两选一”的选区,就是比较有效的做法。为此,要科学合理地划分选区,可采用混合划分法、单独划分等多种形式,把选区划分与实现代表结构合理和提高素质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

——明确代表资格要件。我国宪法和选举法对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没有做资格条件的区分,具有选举权的同时也有被选举权。从理论上讲,这种制度设计有利于实现公民被选举权的普遍性[3]。但是选举的目的在于选优。法律虽规定即使犯罪但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也可参选,这只是合法性的要求,标准较低。代表先进性,是一个标准较高的要求。因此,要求代表候选人的资格条件高于一般选民的资格条件是必要的。基层人大同志普遍反映,尽管有的选举文件规定了代表素质条件,但由于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缺乏法律依据,还是难以得到选民的支持。

选举法可以授权省级人大常委会在选举法实施细则中明确代表的基本资格要件,同时赋予选举委员会审核代表资格要件的职责,便于基层人大在组织选举中加以把握,也使选民明确推荐代表候选人和选举代表的标准。比如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应当如何理解?如何才能认定为具有代表履职能力?总之,鉴于代表的先进性考虑,思想品德、守法情况、联系选民程度、基本能力和参与决策的水平都应纳入基本要件,可以采取定性和列举的形式加以规定。

——充分掌握代表资源。在选举前,相关选举工作机构就应深入农村、厂矿企业、社区进行调查摸底,按照代表资格要件,摸排代表候选人资源情况,广泛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公认政治素质好、能热心为民办事、社会活动能力强的人员信息,特别要注意掌握一线工人、农民、妇女以及有关专业领域人员代表资源,在此基础上拟定组织提名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总体方案,增强代表候选人提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提高正式代表候选人素质。差额选举,就本质来说,是一种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机制。因此,可采用足额提名法,提高差额数,按照选举法规定初步候选人可以多于应选人数一倍的最高幅度提名,使酝酿、协商正式候选人时可以有比较大的选择余地。在确定正式候选人前,要对初步候选人的素质进行考核、审查,避免正式候选人确定后发现素质存在欠缺带来被动的情况。

(二)保障外来人口的选举权尤其是被选举权的问题

1.外来人口选举平等权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流动性日渐增大,目前,浙江省流动人口已超过1400万,外来人口约有1200万。法律虽然对流动人口如何参选作了规定,但在实际中外来人口选举权利尤其是被选举权的行使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选举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两者应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统一体。但实践中,由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实现的具体条件不同,一些外来人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存在分离倾向,被选举权难以实现。一是法律虽然规定流动人口可以在居住地参选,但符合法律规定的居住一年以上等参选条件的并不多,如浙江省某市外来人口有20万,但参选的只有1万人。不符合参选条件的流动人口,费时花钱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选举不够现实,很多都以委托投票的形式参加户籍地的选举,委托的亦只是“投票权”,因为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工作和生活,不可能被户籍所在地选为当地的人大代表。这种制度设计使得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口被选举权“架空”,无法实现。二是流动人口在取得户籍地的证明后,可以参加现居住地的选举,但现居住地的人大代表名额是按照当地的户籍人口来确定的,不可能为外来人口当选增加代表名额,现居住地一般也不愿意拿出当地的名额来让外来人口当选,这种情况下,外来人员就鲜能当选,“当选权”也难以实现。如表三所示,几个地方外来人口有一定的参选数量,但仅有B市一位外来企业主当选市人大代表。因此,“外来选民”无论是通过委托投票的方式参加户籍地的选举,还是取得户籍地资格证明在现居住地参加选举,他们所实现的往往只是“选举权”,而“被选举权”很多情况下落空的。

从表三中可以看出,外来人口在浙江省有的地方已占到当地人口总数的35%到50%,面对如此庞大的人群,其代言人少之又少。这种被选举权的缺失直接带来的不利影响:一是利益诉求不能充分表达,外来人员的基本权利和切身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外来人口缺乏政治话语权,处于政治边缘化地带,参与制度规则制定的机会就大大减少,政治上的“公民身份”就会弱化,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4]。特别是影响到经济利益的实现,在养老、医疗、就业、子女教育和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无法充分享受公共资源。二是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容易引发社会的不和谐。没有合法的、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就连自己的劳动所得受到损害时也感到诉求无门,他们就会对当地归属感不强,很难融合到主流社会,个别甚至会诉诸非法、非正常化的过激手段,对社会产生仇视、报复、对抗心理,这样必然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和谐社会在于共建共享,外来人口在为当地社会建设作贡献的同时,理应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2.外来人口选举权利的救济

——适时修改法律,使代表名额分配体现选举权平等性。从短时期来看,基于户籍制度未作根本改革,要求代表名额按照居住人口来确定的条件还不具备。要完善相关法律,当地户籍人口的代表名额仍沿用原来的规定,而外来人口集中的地方可以适当增加若干代表名额,且名额实行专用。至于具体增加多少名额,可由省级人大常委会按照各地外来人口数量等实际情况作出原则规定。长远来看,应当积极推动户籍制度改革,使公民的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与户籍脱离,尊重流动人口意愿,凡是符合条件的,由其决定在哪里参选,并为流动人口的参选提供必要保障。

——完善外来人口当选代表的技术手段。外来人员在当地社会基础薄弱。建议在外来人口相对集中地单独划分选区,其他分散的外来务工人员按就近原则到单独划分的选区参选;同时也尊重外来人员意愿,可以选择和当地人一起划分混合选区参选。为了保证选举的成功率,相关工作机构要提前介入,深入外来人口集中的单位和居住区,及早调查了解可作为代表候选人的人员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宣传、引导,积极做好外来人口代表候选人提名推荐和酝酿协商工作,保证外来人员代表选好选足。

——增强外来人口代表履职稳定性。针对外来人口流动性大,影响代表工作的连续性等问题,要加强对外来人员当选代表的管理工作。如外来人员代表候选人要先作出履职承诺,保证当选后一届内不随意流动;当地政府对当选代表在劳动就业、生产生活、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关照,使他们能安心在当地工作,减少流动性;完善代表辞职和补选制度,外来代表离开当地应当提出辞职,当地人大应当建立一种程序合法而又相对简单的外来人口人大代表的补选程序。

——树立外来人口平等享有选举权利的观念。保障外来人口的选举权利,不仅有利于外来务工者维护自身的权益,也是一条当地政府和部门听取外来务工人员意见与建议的良好途径[5]。应当更新观念,增强包容意识,消除各种各样的社会偏见,为外来人口政治参与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建立选民登记信息网络。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政府上网工程已经延伸到乡镇基层,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居民身份证管理为基础的选民登记信息网络,使选民登记机构仅凭身份证号码就可查询公民的基本情况,不仅可以使选民信息资源共享,免去提供书面选民资格证明的繁琐程序,降低选举成本和提高运行效率,还增加了选民资格的公开透明度。同时,规定法院刑事审判中凡涉及剥夺政治权利的生效法律文书,必须同时报送选民登记管理机构,为选民资格的审核提供及时信息[6],解决异地选民资格审查的困难,以信息化手段和技术支持保障流动人口选举权利的实现。

(三)界定、防范和应对贿选的问题

1.传统意义上的贿选拉票行为呈现新的演变特点

——争当代表越来越激烈,引发贿选的潜在因素增多。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人大作用的发挥,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逐渐增强,不少选民特别是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居)委员会主任、个私企业老板当选人大代表的期望很高。但是,由于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的负面影响,人大代表选举竞争不同程度地受到经济利益驱动,一些贿选行为时有发生,变相拉票等行为也一定程度存在。虽然公开查处的贿选案件不多,但是引发贿选的因素在增多,潜在的贿选问题大量存在,并且有逐渐发展的趋势。

——贿选表现手段越来越隐蔽、形式趋于多样化。由于选举法第五十二条明确规定以金钱或财物贿赂选民是违法行为,因此,直接采取金钱和实物贿赂选民并不多见,而是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多样化了。一是事前承诺事后兑现的较多。为躲避选举委员会在选举期间设置的防线,也为了规避法律条款,“私下承诺”、“事前承诺”,等到选上后再来兑现钱物,“秋后结账”的做法已呈现出一种趋势。据基层人大同志介绍,有的人即使不当选也兑现,为的是下次选举包括村委会选举能够继续得到支持。二是候选人“收买”候选人。为防止两败俱伤,有的地方出现候选人之间私下协商,由其中一人出资“收买”另一名代表候选人,要其退出选举。三是以“误工补贴”的形式要求员工积极参加选举。企业老板想当代表,就鼓励企业员工参选,并且付给员工一定数额的“误工补贴”费。误工补贴一般都数目可观,员工拿了所谓的误工补贴,当然就投老板的票。一些企业老板之间关系比较好,甲企业老板想当选,就鼓动乙企业老板帮忙,由乙企业老板付给员工误工补贴,再由甲企业老板暗地“买单”,来达到当选的目的。四是为争取更多的选票,在外来员工参选上做文章。一些企业老板为了让外来员工能在本地投票,增加自己的得票率,给员工放假,让其回乡办理户籍证明资料,并支付车旅费、误工费等,以此达到获得高票的目的。这种情形不仅侵害了流动人口的选举权利,同时也造成了选举的不公正,应引起高度重视。

——贿选认定难、举证难、查处难。对于解决贿选问题,归纳基层人大同志的意见,主要存在“三难”。其一,认定难,我国法律没有设定贿选罪,刑法第二百五十六条规定贿选是破坏选举的主要手段之一,情节严重的构成破坏选举罪。选举法第五十二条只规定金钱实物形式是贿选,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操作。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司法部门对贿选的既遂与未遂也理解不一,有承诺说、谋取利益和贿赂取得说等几种[7]。即只要行贿者表示了承诺就可以定;只有行贿者获取了利益,当上了人大代表才可认定;只要受贿人已经收取了贿赂,即可认定。究竟以哪一种方式作为认定标准,没有定论。基层人大在认定是否是贿选时也感到无所适从。其二,举证难,既然收了钱、拿了东西,一般不会承认;证据链不完整,向选民拉票贿选,更多的是通过中间人进行的,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形”;还有就是竞争落选的一方举报,这种情况不在少数,但大多查无实据。其三,查处难,由于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对贿选判定和掌握较难。

2.遏制和预防贿选的思路与对策

——创设公平竞争的平台。公平、透明的竞争有助于人们选举权的充分行使,保证候选人有平等的竞争机会,既增强选举的透明度,在一定程度上消弭候选人的贿选动机,又有利于选民对今后当选代表的监督。相反,宣传自我的平台如果缺失,候选人往往会寻求非法的途径[8]。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组织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目前,有的地方对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还存在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如认为同一个选区内的选民对代表候选人都认识,图省事、嫌麻烦,不愿搞见面活动。这种看法存在片面性,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不仅仅是停留在知人、知名和知情的层面上,选民对候选人的政治态度、价值取向、参政意识、个人气质、与选民联系的程序以及当选后的设想都应当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于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不仅要成为公平正当竞争的机制,还要进一步丰富其形式和内容,候选人可以发表演讲,回答选民提问,承诺当选后如何履职等,从而让选民手里的选票更具选择性和针对性。此外,应当建立候选人承诺制。既然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平台,也要对候选人提出“诚信”要求。有些地方反映,实行候选人承诺制是防范贿选行为的有效措施[9]。可以强化候选人的自我约束,自觉接受选民的监督。

——端正选风并从源头上遏制贿选。针对目前贿选取证难、查处难的特点,加强预防贿选机制是关键之举。关键在于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及早制订预案,密切关注选举动向,畅通选举信息,营造坚决遏制和严厉打击干扰破坏选举活动的高压态势。如在进行试点时,一旦发现苗头,有关部门就应迅速介入,立即调查处理,把贿选动向消灭在萌芽状态,使其产生良好的警示作用。要高度重视一些地方可能发生的非法竞选活动,对一些脱离选举组织自行张贴传单、印制宣传品或到处游说等行为,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和制止,防止其演变成贿选行为,确保选举活动依法有序进行。

——引导选民珍惜民主权利。部分选民对眼前直接经济利益的取得更甚于对政治权利、民主权利的关注,一定程度上对贿选现象起到了助长的作用。所以,要通过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使其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投好神圣的一票。

——完善选举法律监督制度。“选举监督为完整的选举制度所必需”[10]。我国在建国初期也设置选举法庭,来专门审理选举违法案件。目前,我国选举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贿赂选民或者代表,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可以界定为贿选。由于该规定过于笼统,应有相应的司法解释。特别是对拉票、贿选的形式、情节、数量要有具体界定,便于基层人大和司法机关操作执行。

注释:

[1]浙江省永康市《永康市市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中规定了四个“不宜”提名和确定为代表候选人的情况:一是近五年内受到过刑事处罚的;二是近五年内受到撤职以上党纪、政纪处分的;三是因违法违纪正在受政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立案审理未结案的;四是受身体条件限制难以履行代表职责的。其他部分市(县)也有类似的“四个不宜”、“五个不合适”的规定。

[2]尹中卿、施祖军:《如何完善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http://service.china.cn,2004年3月25日。

[3]王学军:《如何提高人大代表素质》,载《人大研究》2003年第1期。

[4]王小丹:《保护流动人口的选举权》,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第11期。

[5]《七名外来务工者当选义乌市大陈镇人大代表》,载《人民日报》2001年12月14日第2版。

[6]周海燕:《谈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的选民登记问题》,载《人大研究》2004年第7期。

[7]李伯钧:《关于贿选的思考》,载《法学杂志》2002年第9期。

[8]王晓敏:《从“贿选”事件频发看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载《理论探讨》2002年第5期。

[9]浙江省某市一街道16名市人大代表候选人选举前在《选举承诺书》上签名,并张贴公布,向全体选民公开承诺不采取任何违反选举纪律和违反选举法的行为。据当地人大同志反映,该街道换届选举工作开展顺利,风清气正。

[10]王雅琴著:《选举及其相关权利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4页。

篇5:县镇人大代表选举办法

(年 月 日####镇选举委员会通过)第一条 根据选举法和《云南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结合本镇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镇第##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 名,本选区应选县人大代表 名,正式代表候选人名额比应选代表名额多 人,实行差额选举。

第三条 本选区分别设有投票站、流动票箱和召开选举大会进行投票选举。选举工作由镇选举委员会派人主持。投票站、流动票箱应有监票人1人和2人以上非候选人及其直系亲属的选举工作人员负责。

第四条 选民凭选民证或身份证领取选票。选民在选举期间外出或因故不能参加投票的,经选区领导小组同意,可以委托其他非正式代表候选人的选民代为投票,但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3人。第五条 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不能填写选票的选民,可以委托自己信任的非正式代表候选人代为填写,受委托的人应当按照选举人的意思填写选票。

第六条 选举######县和#####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时进行、分别计票。

选民对于确定的候选人,可以表示赞成,可以表示反对,可以另选他人,也可以弃权。凡赞成的,在候选人姓名后符号栏内画“O”;反对的,在候选人姓名后符号栏内画“×”;弃权的,不画任何符号。另选他人的,在“另选人”栏内写上另选人的姓名,并在姓名后的符号栏内画“O”。

第七条 选举时,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以及选举收回的选票数等于或少于发出的选票数,选举有效;参加选民未过半数,或收回的选票数多于发出的选票数,选举无效,应重新选举。

每张选票上所选的人数,等于或少于应选人数的为有效票;多于应选人数的为无效票。

第八条 候选人获得参选选民过半数的赞成票始得当选。获得半数赞成票的候选人人数超过应选人数时,以得票多的当选。如果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当就票数相等的人再次投票,以得票多的当选。

获得过半数赞成票的当选人数少于应选名额时,不足的名额另行选举。另行选举时,根据第一次投票时得票多少的顺序,依照本选举办法规定的差额比例确定候选人,以得票多的当选,但得票数不得少于收回选票数的三分之一。

第九条 选区设总监票人 名、监票人 名、计票人 名。总监票人、监票人、计票人由各选民小组推选,报选区领导小组审定,选民鼓掌通过。代表候选人及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总监票人、监票人、计票人。

在选区领导小组领导下,总监票人、监票人、计票人负责对发票、投票、计票工作进行监督。

第十条 投票结束后,选举大会的票箱,当场开箱计票;投票站的票箱和流动票箱,应在监票人监督下统一开箱计票。计票结果应当张榜公布。

第十一条 选举结束,选区张榜公布选举结果,同时报选举委员会核查,确认选举结果是否有效。选举委员会核查确认后报本级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本级人大常委会确认当选代表资格有效后,予以公告。

篇6: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办法

一、根据选举法和省选举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结合本镇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二、本次选举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四屯镇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采用设立投票站或召开选举大会的形式进行。

三、本次选举由选举委员会派员主持。代表候选人及其直系亲属不得主持本次选举,也不得担任选举工作人员。

四、本选区应选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为

名;应选四屯镇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为 名。按照等额选举的要求,本选区的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正式代表候选人为 名;四屯镇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正式代表候选人为 名。

五、本次选举设总监票、总计票各一人,监票、计票各 人。

六、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选民凭选民证在投票站或选举大会现场领取选票。

选民因故不能参加投票选举的,经选举委员会或者选举委员会授权的选区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接受委托的选民凭经选举委员会或者选举委员会授权的的选区选举工作小组签署的“同意委托投票”的委托书领取选票,但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三人。

七、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选民对于选票上所列的代表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选民,也可以投弃权票。

选民对某个候选人投赞成票,就在这个候选人姓名上面的方格内画“O”;如果投反对票,就在这个候选人姓名上面的方格内画一个“×”;如果另选其他选民,应在对某个候选人投反对票以后,在“另选人姓名”栏的空格内填上自己要选的人的姓名,并在这个人姓名上面的方格内画一个“O”,弃权的不作任何符号。

选民本人不能填写选票的,可以委托除代表候选人之外的选民代写,代写人不得违背委托人的意志。

八、选票要用钢笔或中性笔填写。符号要正确,字迹要清楚。书写模糊的选票,可以辨认的部分有效,无法辨认的部分无效。

每张选票所选人数,多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作废,等于或少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有效。

九、选票写好后,由选民在投票点按照规定的票箱进行投票。投票结束后,应将本选区所有投票点的票箱和流动票箱集中一起,由选举工作人员在监票人员的监督下清点选票,并将清点结果报告选举执行主席。所投的票数,多于投票人数的选举无效,等于或少于投票人数的有效。

十、选举时,选区全体选民(含委托投票人数)的50%参加投票(选举县级人大代表指大选区全体选民的50%参加投票),选举有效。

十一、选民投票结束后,在监票人员的监督下,由计票人员集中统一进行计票。

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三分之二的选票时,始得当选;获得过三分之二选票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超过应选代表名额时,以得票多的当选;如遇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当就票数相等的候选人再次投票,以得票多的当选。获得过三分之二选票的当选代表的人数少于应选代表名额时,不足的名额另行选举。另行选举时,根据在第一次投票时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候选人名单。

依照前款规定另行选举时,代表候选人以得票多的当选,但得票数不得少于选票的三分之二。

十二、计票结束后,其计票结果,由选举主持人、总监票人和监票人签字后,报四屯镇选举委员会审核后依法向本选区选民公布。

十三、本选区的选举结果经四屯镇选举委员会确认有效后,分别依法张榜公布当选的周至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和四屯镇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十四、本选举办法经四屯镇选举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十五、选举过程中遇有本办法未作规定的事项,由镇选举委员会依法决定。

上一篇:英语两种书信体格式下一篇:刀削面_初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