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铭记历史的作文

2024-05-15

关于铭记历史的作文(精选8篇)

篇1:关于铭记历史的作文

唐太宗曾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引子

在这本《世界上最难忘的历史》里,我纵情历史长河,抚今追昔,与英雄谈笑风生。从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巾帼不让须眉的武则天……到屹立千年的金字塔、惊心动魄的二次世界大战、伟大的数学泰斗阿基米德……我不禁为人类多少年来的文明历史而感到骄傲,有时也为某些人或事为耻.

看完这本书,我想得最多得是荣与辱.荣——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很重要的词。世界上,那些难忘得历史当中,有数不胜数的荣,为我们的历史添上了许多光辉灿烂的一页,让后人引以为豪。但是其中也不缺乏一些耻辱,那些永远无法被岁月沧桑所抹煞的耻辱。

不谈世界,单谈中国。想必,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谁也不会忘记那八年的耻辱吧!在八年里,无数爱国青年和进步人士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身体筑成血肉长城,终于获得了胜利;也是在这八年里,却也有大批的中国人甘当敌人的马前卒,成了屠杀同胞的侩子手,这是我们永久的耻辱。曾看到网上有一个日本留学生,他说我们中国人太小气,太记仇了,那么多年前的事,到现在很耿耿于怀。对于这样的说法,我完全否认。我们中国人,记得并不事他国的仇,我们记得只是自己当年受的耻辱而已!我们只有记住自己的耻,才能不再受如此这般的耻。就像在网上一个中国大学生说的:我们可以原谅,但永远不会忘记。

从世界到国家,再从国家到个人,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发人深省的荣与辱,但无论是荣还是耻,我们都应该铭记心中!因为荣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耻更是我们前进的压力!

历史是什么?正如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类现在所做的一切,没有一件是古人没有做过的。所以历史是我们档案,我们的记忆,更是我们镜子。知道了历史的真相,明晰了历史的荣辱,能使我们能更清醒地认识自我,让历史的光荣代代演绎,让历史的耻辱永远成为历史,我想这正是我学习这本书的心得。

篇2:关于铭记历史的作文

郭帆

谈起记忆,你会想起什么呢?

记忆的回声里荡漾着一片欢笑。可能你和我一样,有过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关于幼时奶奶家旁边的池塘,伴随整个夏天的蝉鸣,空气中阵阵的鸟语花香。就连我最喜爱的诗人都这样写到记忆,她说:“断续的曲子,最美或最温柔的夜,带着一天的星,记忆的梗上,谁不有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野荷的香馥,每一瓣,静处的月明。”

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总是平静而舒展,我们过着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日子,我们有没有想过,头顶上这片平和的蓝天,脚下坚实的土地,是他们几代人用刚健的血肉之躯铸就的。

生于和平,我很幸运,我们生活的中国,在风风雨雨中摇曳了千年。时间可以消逝,但记忆不会风化,历史不应被遗忘。那段记忆,有关国家的伤痛。今天,我就带你们回去看看,回去看看。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故学史,以治今。

穿越历史时光的漫长隧道

我看到——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日军在司令官松井石根的指挥下,在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

14日,日军大部队涌入城内,并在各码头车站对难民进行疯狂射击,枪杀数万人。

15日,中国平民和已解除的军人9000余人被日军屠杀。

16日,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

17日,日军将中国军民和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烧死。

18日,日军将难民及俘虏5.7万余人先用机枪扫射,再在堆积如山的尸体上浇洒煤油纵火焚烧。

在这短短的六周时间内,这座六朝故都,就有30万以上的中华儿女被残杀。鲜血染红了扬子江,尸体布满了石头城。那个黑暗而寒冷的冬天,古城南京,血流成河,白骨累累,遭遇了一场空前浩劫。30多万中华同胞丧命于日本法西斯的屠刀之下。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惨痛的一页,也是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章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久痛苦的记忆。81年,仇恨不曾生长,时间可以消逝,但记忆不会风化,历史应被铭记,耻辱更不容漫长的痛楚所尘封。生于和平,我们仍不能忘记历史。铭记是为了不忘,反思是为了清醒,奋然前行,才是铭记历史的真谛。

回望历史,让我们反思,让我们铭记国耻

放眼远望,让我们畅想,让我们继续开创

历史给我们血的教训,痛定思痛,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警告自己: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作为新世纪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潮流之先行者,时代之最强者,我们应肩负起民族的振兴和老一辈的重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做一个求知上进,追求真理的人,做一个有为的人,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现在的我们,即便未曾经历过那段惨痛的血泪史,也应深深铭记这段耻辱的岁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拥有的不仅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悠久的历史与文明,我们更拥有一群有志气的热血国民。

篇3:关于铭记历史的作文

当前, 在我国国力日益强盛、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 应当让国耻教育进教材、入课堂, 用国耻激发国荣, 用国耻促进和强化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使学生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为了使历史的耻辱不再重现, 为了让民族的耻辱不被忘记, 更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自尊不再被蹂躏, 仅让学生知道“地大物博”、“四大发明”、“盛唐文化”、“盛世治世”是不够的, 应当把国耻教育渗透到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在中学历史课教学中进行国耻教育意义重大, 也很有迫切性。就中国近现代历史来看, 有活生生的历史事件。在割地方面, 有英国割占香港岛、九龙司等地方, 俄国割占我国西北、东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日本割占台湾、澎湖列岛等。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的80年间, 列强共侵占中国领土约174万平方公里。在赔款方面, 仅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次赔款就达白银7.17亿两。在侵略者烧杀抢掠方面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八国联军洗劫京津, 日本侵略者制造旅顺大屠杀、济南惨案、南京大屠杀等。

国耻教育不是单纯展示历史悲剧, 而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因此, 教师应引导学生着眼现实, 展望未来。笔者认为, 新形势下在中学历史课中进行国耻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把国耻教育与改革意识结合起来

100多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 中华民族由此蒙受了巨大耻辱。回顾近代初期, 中日两国的处境是相近的, 都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 都出现了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不从鸦片战争的失败中汲取教训, 更不去了解世界形势, 寻求革新的良策, 却采取了因循守旧、盲目排外的策略。相反, 日本从中国鸦片战争的失败中汲取教训, 认为要挽救民族危机, 改变落后状况, 实现民族振兴, 必须用武力推翻幕府统治, 进行社会改革。后来,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民族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终成亚洲强国。

事实告诉我们, 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故步自封、墨守成规, 不向他人学习, 不善于借鉴他国先进经验, 注定要被动、挨打。因此, 国耻教育要在分析历史事件的基础上, 向学生灌输改革意识。

2. 把国耻教育与稳定意识结合起来

回顾中国近代史, 国家所蒙受的耻辱与社会动荡不安不无关系。社会稳定, 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政权稳固, 外敌就难进犯。一旦社会动乱、政权无序, 外敌便会趁乱而入。如近代的日本侵华战争, 日本为什么敢侵略有着广阔土地和众多人口的中国?答案其实很简单:日本侵略者看到了中国虽大却是一盘散沙, 以及统治者的互相攻伐倾轧, 社会矛盾突出, 危机四伏, 根本没有合力和团结心。甲午战争时日本是这样看待中国的, 到20世纪30年代发动侵华战争时, 同样也是看到了这一点。因此, 国耻教育应把国家的安定团结作为强盛之本的思想传输给学生。

3. 把国耻教育与发展意识结合起来

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 稳定是基础, 最重要的是发展。邓小平同志就曾说过, 发展才是硬道理。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故步自封或是发展迟缓, 就会被他国抛在后面, 就要遭受其他国家的欺侮。近代屈辱史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落后就要挨打。所以, 进行国耻教育, 应当告诉学生:加快发展是避免落后挨打的当务之急。

篇4:历史的铭记

……

我向那里望去。远远地,我先看到了那一排排漂亮错落有致的新房、看到了高大雄伟的多功能厅、看到了由低往高的入口处那有着浓郁斯里兰卡民族特色的美丽雕塑和刻有“中斯友谊村”几个大字的新村纪念碑。纪念碑上“中斯友谊村”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中国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的。纪念碑后面刻有用中文、英文和斯里兰卡文字写成的碑文。碑文分别由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和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江亦曼题写。碑文记录了2004年底印度洋大海啸给斯里兰卡人民造成的灾难,记录了中国人民与斯里兰卡人民的友情,记录了中斯友谊村的建设过程。我们继续往前走,走进新村,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体育场草坪上踢球的一群男孩儿。他们追逐着、奔跑着,铺一地欢快与活力。我听到了笑声,追寻着这欢快的笑声,我又看到儿童乐园荡秋千、打滑梯、坐转椅的儿童和站在一旁年轻的斯里兰卡妇女。

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斯里兰卡少女随着欢快的乐曲翩翩起舞,迎接中国朋友的到来。友谊村所有房间的跟前、通往各排新房的路上和村外道路那边的小山上也都站满了欢迎的人群。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升起来了,升旗的是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孙国祥;斯里兰卡的国旗升起来了,升旗的是斯里兰卡城市建设与发展部部长;中华慈善总会的会旗升起来了,升旗的是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中国红十字会的会旗升起来了,升旗的是中国红十字会部长蓝军。

人们昂起头,仰望高高升起的四面旗帜。中斯友谊村里到处都有中国和斯里兰卡的国旗,到处都有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红十字会的会旗。它们都在同一个蓝天下轻轻地飘扬着。

升旗仪式后,中斯双方领导又庄重地为中斯友谊纪念碑揭幕。当范宝俊会长与斯里兰卡城市建设与发展部长在纪念碑前紧紧握手时,不同肤色的人们不禁共同欢呼起来。

真好啊,中斯友谊村!真好啊,这里的一切!我一直想拍一张这里的全景照片,我想那一定是一副非常壮观的美丽图画,但只有到马路对面的那座山上才能拍到这样的图片,可我实在没有这样的时间,我不能错过记录中斯友谊村一村竣工典礼重要细节的机会。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孙国祥和斯里兰卡的几位部长是乘直升飞机到现场的。孙大使说从飞机上看这里真漂亮。我特别注意到孙大使这句话,想象着从天空鸟瞰中斯友谊村的情景,想象着绿色地毯上镶嵌着一串串红色宝石的迷人景象。

我不禁想起一年前我来这里所看到的一切,那时这里的山包上还是一片片杂乱的灌木丛。中华慈善总会的同志、中国中水电集团负责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在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曹安胜秘书和当地负责灾后重建官员的引导下,在杂草灌木中踏出一条条小路,规划着灾民新村的建设。忽然,我看到很远的树丛中有人影在晃动,我用长焦镜头观看,看到几个不同年龄不同着装的斯里兰卡灾民正微笑着向我们招手。

我又看到他们美丽的微笑,又看到他们正朝我们招手。不过不是在草丛中,而是在他们漂亮的新房前面。范会长一行同样灿烂地微笑着把手举向他们,高兴地走进了他们的新家。

那一家家的都很漂亮,全新的家具全新的摆设全新的面貌。每一家房厅的明显位置都摆放着一台大电视机,每一家卧室里都有同样舒适的床铺,这也是中国百姓捐赠的。每一家里都有方便、设备齐全的厨房和干净的卫生间。范会长一行与新房的主人亲切交谈,新房的主人则以斯里兰卡最甜美微笑回答,他们都请范会长转达他们对中国人民的无限感激对中国政府无限敬仰的感情。我特别注意到,许多新房里都摆放着他们逝去亲人的照片。照片显然都被精心装饰过,照片上那些在海啸中不幸遇难的大人、孩子正微笑着注视着这里发生的一切……

范会长一行又来到了新村的幼儿园,看望在这里的小朋友。这里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玩具齐全的游戏厅。新村的孩子们在这里幸福、愉快、活泼地享受着童年的生活。海啸留给他们那可怕的记忆,早已被幸福愉快的感受淹没了。

范会长已经从幼儿园出来了,几个孩子依旧跟在范会长身边,把小手伸向范会长。范会长高兴地与他们一一握手。斯里兰卡一群可爱的孩子和来自中国的代表,包括无数少年儿童在内的中国百姓的代表用微笑传递着忘年的友情。我的相机没有错过这个珍贵的时刻。

斯里兰卡人民大都信奉佛教。中国的建设者尊重斯里兰卡人民的信仰习惯,在友谊村的最高处修建了庙堂。范会长一行和斯里兰卡的政府部长一起走进庙堂,斯里兰卡佛教高僧为这些贵客作了高规格的法事,祝福人间和睦、天下太平、生活安定幸福。

就在中斯友谊村铺满喜庆的道路上,在灾民新房的旁边,中华慈善总会范宝俊汗津津的手与斯里兰卡城市发展部部长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部长一双映着太阳光亮、折射着灾民笑靥的眼睛一直望着中国人民、中国慈善组织的代表,脸上、眼里满是和善后友情的范宝俊会长。

“斯里兰卡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友好、心胸比印度洋还要宽阔的中国人民。”

“中国人民中国政府说话是算数的”

部长这样说,部长还说了很多。他的每一句话都浸满了对中国人民的感激之情,浸漫了对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以及中国水电集团的敬仰之意。

范会长微笑着望着部长,兴奋地转达着中国人民对斯里兰卡人民的深情厚谊,热情地介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与成就。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孙国祥就站在他们中间,中国红十字会的代表蓝军、中国民间捐赠者的代表民营企业家中华慈善总会荣誉副会长赵治辉等中国慈善代表团的成员就站在范会长的旁边。

范会长一行走入正在建设的工地深入考察,并走到承建中斯友谊村的中国水电集团的职工和斯里兰卡职工中间,向他们表示亲切慰问和诚挚的感谢。中水电在斯里兰卡建设工地的职工、工程技术人员一年多来与斯里兰卡工人并肩工作,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精益求精,高质量地完成着建设任务。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孙国祥多次高度赞扬他们的工作,赞扬他们不仅为斯里兰卡灾后重建树立的样板,而且很好地增进了中国与斯里兰卡的友谊,每日都在为中斯友谊添砖加瓦。

中国——斯里兰友谊村竣工典礼是在友谊村的多功能厅举行的。近千名灾民和斯里兰卡政府多位部长、斯里兰卡南方省、加勒市的领导、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由中华慈善总会与中国红十字会组成的代表团等出席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典礼。

典礼开始时,斯里兰卡政府部长与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领导共同点燃了斯里兰卡象征光明、吉祥、幸福金黄色的雄鸡灯。范宝俊会长和蓝军部长还按亮了会场内的两窜中国特色的红灯笼。

竣工典礼的仪式上,斯里兰卡两位政府部长、斯里兰卡南方省加勒市的领导分别讲话,高度赞扬中国与斯里兰卡两国的友谊,高度赞扬中国人民对斯里兰卡人民的深厚感情,高度赞扬了中斯友谊村的建成。在热烈的掌声中,范宝俊会长讲话,他在回顾了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在中国百姓中发动了旨在援助海啸灾民的大型募捐活动后,说:“今天,中斯友谊村一村和三村终于竣工了。看到这二百套错落有致色彩鲜艳的住宅、崭新的幼儿园、商店、诊所和会堂、以及悦目的体育场和壮观的庙宇,我想,我们向斯里兰卡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也向中国的捐赠者做了好的交代。中国和斯里兰卡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友谊,当年,周恩来总理关照下由中国政府援建的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中心,已成为科伦坡的标志性建筑;今天,温家宝总理指导下由中国民间援建的中斯友谊村,将又是两国人民友谊的新象征。中斯友谊村,在这个由爱心浇注的新家园,我们带来中国人民的祝福:让幸福和安宁、和平与进步永远降临在美丽的斯里兰卡土地上,愿中斯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

在庄严的历史时刻,在全场与会者热切的目光下,斯里兰卡两位部长、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孙国箱、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郑重地签署了中国民间捐赠者向斯里兰卡海啸灾民捐赠中斯友谊村的文件。

篇5:关于铭记历史的作文

一、征文主题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二、征文对象 全体学生

三、内容及形式

征文内容:讴歌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英勇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缅怀和颂扬抗战先烈不畏外敌入侵,团结一致、不屈不挠、坚韧不拔、前仆后继、百折不回的崇高民族精神,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抒发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征文形式:分为高中组和初中组。由各年级语文备课组落实此项工作,文章体裁不限,高中组字数800字以上,初中组字数600字以上。

演讲形式:由各年级语文备课组落实此项工作,每班推荐1-2名学生参与演讲比赛。各年级先在组内预选,然后推荐3名学生参与全校演讲比赛。比赛分为高中组和初中组。

举行时间: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同时进行,定于10月中下旬。

四、评选与奖励

学校将组织语文组的老师对征文作品和演讲比赛进行评选。届时将评出高中组和初中组一等奖各1名,二等奖各2名,三等奖各3名及优秀奖和优秀组织奖若干名,优秀作品将辑录发表在学校文学社刊物《心雅》和校报上,并颁发奖状。

五、相关要求

1、各年级语文备课组要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并深刻理解和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组织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加。

2、征文可自行命题,但所写文章必须为未发表或为本次活动所撰写的专稿(严禁抄袭,一旦发现通报批评并取消其参赛资格。

篇6:铭记历史的作文

在一九三七年那个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爆发了,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空前的灾难——日本侵华。飞机在空中咆哮,投下罪恶的子弹,整个东北死的死,伤的伤,那些来不及躲藏而跳窗、翻墙的人无一幸免,一片繁荣的都市变成了废墟,日本人烧杀抢掠,中华随时会被吞并。

就在这时中国儿女站了出来,爹娘叫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这句话震奋了无数人,从长城到庙儿岭,这是光明战胜邪恶,进步战胜被动的战役,打击了在华日军的志气,民族英雄数不胜数,如王二小、赵一曼、杨靖宇……他们抛头颅,撒热血,染红了东北大地,最终日本无条件投降了!人们喜气洋洋,纷纷庆贺。

就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复兴了,从贫困的泥潭中走了出来,随着习近平主席的改革,中国的社会好了起来,中国人民铭记二十四个字,发扬社会主议核心价值观深刻的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国家生存主义思想,对弱的国家不侵略,不抢夺,走向世界和平的道路,中国也在各个学历资深的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下社会走向繁荣,我们小学生也要好好学习。邓爷爷曾说过:“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我觉得不止计算机,所有的东西都要从娃娃抓起,这样才能做全方面全能的人。

篇7:铭记历史展望未来的话题作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畏强暴,血战到底。这是爱国的情怀、民族的气节、英雄的气概。面对占有绝对优势装备的日寇,曾经一盘散沙、长期处于内战状态下的中国人清醒地意识到,如果没有全国全民族的大团结,不可能取得对日斗争的胜利。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强力推动下,国共两党走向合作,共赴抗日战争的最前线。

人民战争更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发明。唤醒群众千百万,“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是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特质和本领。残暴的日本法西斯终于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国共两党共同打响了抗日救亡的宣传战、动员战,把工作做到学校、工厂、农村,做到海内外,唤醒了全国各族人民,激发了他们的抗日激情和斗志,吸引了各民族、各党派、各团体及宗教人士,共同投入到抗日战争的.伟大斗争中来。

当胸佩勋章的抗战老兵与少年们一起自拍“往日少年与今日少年的合影”,当孩子们与钟爱的偶像一起读烈士遗书,听王二小、左权、赵一曼的故事,看飞虎队的老照片,诵读“诚实善良、勇敢自信、自立自强”的誓言,对于英雄的仰慕,会成为一道强烈的精神之光,照亮他们对于历史与未来、使命与责任的感悟和认知。

篇8:关于铭记历史的作文

展览首次公布了赴俄罗斯国家影像档案馆征集到的1945年8月苏联红军解放旅大时的影片,内容反映了苏联红军进驻旅大,市民夹道欢迎的场景;接收驻旅大日军投降的场面;释放旅顺大狱政治犯的影像;全市人民集会庆祝解放的情景等。

本次展览从谢海多年珍藏的上千件藏品中精选166件,包括斯大林亲笔签发的苏联红军战士的嘉奖令;苏联红军进驻旅大,在旅顺口升起的苏联海军军旗;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旗帜;斯大林铁质雕像;苏联红军老战士安德烈挂满军功章的军服;苏联红军不同军种的军服、佩刀、钢盔以及水壶、餐具、熨斗等军用物品;中苏友好协会的会员证、杂志、书刊等;苏联红军的老照片等。并展出原中苏友好协会成员亚历山大·伊万诺夫维奇·柯瓦利捐赠的有关苏联红军在旅大的老照片20余张。同时还精选9件馆藏档案珍品进行展出,如周恩来总理签发的接收大连财产联系委员会中方代表全权证书、中苏合营企业移交清单及交接证书等。

声像档案记录(沈阳)中日经济合作会议情况

5月31日至6月2日,2010年(沈

阳)中日经济合作会议在沈阳万鑫酒店召开。为记录和反映沈阳与日本之间的经贸往来与交流合作,确保全市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档案齐全完整,沈阳市档案局派员对会议进行全程跟踪拍摄,用声像档案记录下会议有关情况。中日经济合作会议是由日中经济协会、日本东北地区七县政府、日本东北经济联合会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共同主办,以促进日本和我国东北地区经济交流与合作为目的的高层次经济会议。截至今年,该会议已成功举办十届,沈阳市承办了两届。2010年(沈阳)中日经济合作会议是今年沈阳市一项重大对外经贸活动。对此,市档案局领导高度重视,派出4名同志对会议进行全程跟踪拍摄,为沈阳与日本的交流与合作留存第一手档案资料。(沈阳市档案局)设》、《档案统计》等课程。(鞍山档案信息网)

石首籍在外华人为档案馆捐赠名人档案

近日,石首籍留美奥克拉荷马大学教授、生物科学家刘绍荣在市外侨办主任付静波的陪同下来到市档案馆,将自己在异国他乡获得的国际奖品和证书等相关资料捐赠给市档案馆,这是石首市档案馆对在外成功人士征求建立名人档案库的又一举措。刘绍荣,石首市南口镇人,早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后到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就读硕士,1995年在美国德州理工大学攻读化学系博士,是2000年湖北省邀请的全球100位湖北籍科学家之一,2006年获世界“纳蓝奖”。

(湖北省石首市档案局方红艳)

南宁市青秀区免费

发放档案装具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和农村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标准,规范社区、村档案管理,日前,南宁市青秀区档案局统一购置了一批档案专用盒和防霉杀虫药,免费发放至所辖的58个社区和46个村,共计发放档案盒4050个、防霉杀虫药1410袋。

上一篇:坚持的感觉真好作文600字下一篇:教师节推文的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