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逆行者

2024-05-02

疫情逆行者(共10篇)

篇1:疫情逆行者

自本轮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们身边涌现了众多奋斗在一线的“防疫拍档”他们是守望相助的亲人,也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他们奔走在大街小巷,以实际行动在抗疫一线散发自己的力量!

“无疫情”父母的守望相助

他是石板派出所的一名警务辅助人员——吴波;

她是石板镇人民政府党建办的工作人员——刘静;

他在卡点坚守疫情防控,她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他在通宵达旦的搜索数据,她在爬坡上坎防疫宣传......

两人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家住石板却不能回,在此次疫情期间两人均有十多天没回家,家中的1岁小宝宝由父母照看。

夫妻二人为数不多的相逢便是在抗疫的第一线,穿着防护服,相互招手示意,便是彼此间最默契的问候。

“吴波,走!追视频去。”身为石板派出所刑侦组的辅警吴波主动请缨的加入到了工作强度最大的视频调查组,积极参与到视频追踪的工作中。从11月6日开始吴波在电脑前调取上百个现场监控机位,查阅监控视频时长达1000余小时。经常从早上9点追踪视频一直到凌晨2点多才结束,有时候半夜追加任务,马上爬起来又开始继续干!无论你任何时候走进视频调查组的办公室,一定能看到因为长时间的追踪视频和熬夜,眼球皆是布满血丝的吴波。

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行动,疫情面前没有局外人,每个人都是责任人,正如吴波这个小家庭一样,有趣的是,他俩1岁的宝宝就取名为吴易擎,寓意“无疫情”。小宝贝虽不能和父母一样奋战在抗疫一线,但也用另外的方式向这个世界传递着正能量!

“医警小家”的携手逆行

他是高新区公安分局走马派出所民警吕志强,他的妻子丁玲是合川区盐井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作为医警之家,平日里,他们是相亲相爱的夫妻,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他们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医警”人员作为防疫主力军,他们日夜奋斗在防疫一线,他们携手逆行,舍小家为大家,齐心协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媳妇,我去隔离点了,你要注意防护,我们一起战斗!”

这是在接到要去值守隔离点的通知后,吕志强马上向妻子丁玲发去信息。随后立即带上换洗衣物赶到隔离点,到岗后他第一时间对隔离点岗位工作职责、隔离点设施环境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迅速投入到安保工作中。在隔离点的一个月以来,他冲锋在前,尽心尽力做好一线防控的“战斗员”。并在开展勤务期间,与现场工作人员同心协力、团结协作、严格履行24小时管控措施,全力做好安保工作,以一项项细致入微的忘我工作,筑牢隔离防控的安全屏障。

丁玲,合川区盐井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自本次疫情爆发以来,她第一时间向组织提出加入集中核酸采样团队的申请,也承担了区域核酸采集多项任务,白天她出现在核酸采样点,晚上又开始入户进行单独采样,完成一天的采样工作后常常被累到胳膊都抬不起来,但是想到同样在一线战斗的丈夫,丁玲无数次鼓励自己“加油!吕志强和你一起在战斗!”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他们因“疫”而战,为爱同行,他们有着相同的使命——用忠诚与担当践行着自己的初心。

抗疫战场上的“双警夫妻兵”

易小波是曾家派出所综合服务大厅的一名窗口民警,她的工作职责主要是为群众办理户籍、身份证、居住证等窗口相关业务。近期前来办证大厅办证的人少了很多,往常一天可以办理200多人次的户籍业务,现在现场办理人数下降到了两位数。

看到其他战友们都每日辛苦在一线岗位抗击疫情,易小波也想为曾家镇的疫情防控尽一份力。所领导商议后,决定抽出一半的窗口警力,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参与执勤。

早上9点,易小波一丝不苟地戴上了N95防护口罩,防护隔离面罩,橡胶手套,戴上单警装备,来到执勤点,立即和社区干部、志愿者、物业工作人员一起投入到忙碌的服务楼栋居民中去。

民警张强是易小波的爱人,就职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公安分局110快速接处警队。打响“疫情歼灭战”以来这对警察夫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各自坚守,各自努力。

“你好,我们是沙坪坝区公安分局110快速接处警队的民警,请问是您拨打的报警电话吗?有什么可以帮您?”刚刚爬了七楼的民警张强戴着防护口罩微微喘着气,敲开了7楼住户的房门。没有安装电梯的老式住宅楼,只有爬上去才可以找到报警人。询问清楚警情,解决好群众诉求,再下楼,上警车,继续上路处理下一个110指令。

“你经常去高风险区执勤也要特别注意,回到单位要洗手消毒。”

“知道啦,还是这么啰嗦!”嘴上说着啰嗦,放下电话的易小波嘴角却露出一丝微笑,夫妻同心,互相为对方牵挂,但职责所在,义不容辞!

一个家庭、不一种职业、同一种奉献;

一场战疫、不一个阵地、同一种坚守;

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夫妻档”,他们默默坚守岗位,和战友们一起,和各行各业的大家一起,为守护这一域平安冲锋在抗疫第一线!

篇2:疫情逆行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府君山村驻村工作干部徐全国同志,今年58岁的老党员,以服从疫情防控第一线为己任,每天往返村60多公里,1月26日(正月初二)上午就驱车入村和村干部召开会议布置村级疫情防控措施,制定包保人员名单,落实责任到户到人安排,和村干部一道走家串户调查询问摸底从武汉、从外地返乡回村人员情况,高度负责,做到不漏不掉,查清了府君山村28人从武汉返乡和18人从外地返乡的农户全部情况。每天组织村医务人员,逐一上门测量体温,了解每个返乡农户身体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及时准确上报,目前,府君山村无疫情发生,为该村进一步强化防控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他急村民所急。在调查摸底走访登记时,发现村民缺少防疫口罩,徐全国同志二话没说,千方百计想办法,通过人际圈组织了300个防疫口罩无偿送到村里并一户一户送到村民手中。

村民吴福全,家里一下子从苏州回来儿子媳妇孙子6人,为了他们全家安全,徐全国和村干部、村卫生医生主动上门,每天检测体温,送去防护口罩,宣传防疫知识,要求他们出门戴口罩,不出村不出门、不聚餐、勤洗手、勤通风。吴福全说:“扶贫干部真是好样的,为了我全家平安,操了不少心,我们一定听政府的要求,共同抗击打赢疫情阻击战”。

困难吓不倒共产党员。桥头村驻村第一书记国土规划分局杨青松,临危不惧,夜以继日,坚守在村,发挥了党员勇于担当的先锋模范作用。桥头村地理特殊,距城镇市区较近。光化大道、西大公路贯穿此村,交通四通八达,住户750户,人口2891人,查清从武汉返村人员61人,从外地返村人员151人,人员流动量大,防疫防控任务艰巨,压力重大。他带领分局其他3名队员,不分日夜,坚守在疫情交通防控岗位上,截止2月5日,该村已出现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病例3例,疑似病例3例。本村九组农户匡力强,一家13人,被交叉感染确诊2人,疑似1人,所接触人员无法确定。杨青松同志在这重大关头、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冒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多次上门做家人思想工作,劝导此家所有人接受政府组织的隔离措施,为疫情传播把握了关口。

截止2月6日,分局4名驻村队员奋战了整整12天,走访农户1100户,3815人,发放宣传疫情知识材料500余份,张帖宣传标语8处,主动解决村民困难和要求7个,排查风险村民户251户。送去村民防护口罩共600个,一箱消毒液、12套防护服装,防控物资价值达10000余元,为农村疫情防控作出了贡献。

篇3:“逆行者”陈坤

模样俊秀,演技似模似样,观众缘也颇佳,春风得意马蹄疾时刻,他却从喧嚣里把自己拔出来,移植到更安静的环境。

“小鲜肉”进化论:从玉面小生幻化成“摸金校尉”

一向以“高冷”示人的陈坤,近来在《寻龙诀》的宣传现场却卖萌搞怪不停歇。这颠覆了大家对陈坤性子较冷的一贯认知。

少了冷魅,多了粗犷,少了温良,多了野性。从玉面小生,幻化成鬓须爬满面庞的“摸金校尉”,陈坤坦言,胡八一是他演过最难的一个角色。

这次伴随陈坤回归大众视线的新角色胡八一,是《鬼吹灯》的男主角,生于1950年建军节,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因怒杀战俘被遣送复员。与王凯旋和大金牙结识后,开始摸金校尉的探墓生涯。

挑战畅销书中的经典角色,陈坤直言“很难演”,每个书迷心中对于这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想象,饰演起来具有极大的挑战。“塑造角色的过程也非常艰难,这是个接近现实的角色,演现实题材的角色对我来说一直是个怕点。”

顶着压力,陈坤开始了艰难体能训练。“乌尔善就直接给了我一堆功课,有100张碟,全是同类型或者是可能跟这个电影有关系的,你要一个一个看。完了以后又给我寄了一箱书来,风水、易经八卦、紫微斗数、梅花易数什么的。”

准备是一方面,现实也正如陈坤所料。陈坤回忆道:“第一场戏是水戏,我们去了现场心里就咯噔一下,因为北京11月份都零下十几摄氏度了,在大棚里搭了个巨大的水池,本来是七八天的戏,结果拍了二十多天。”

“拍《寻龙诀》的时候,我特别焦急。怎么就没劲儿了?”抛开胡八一这个角色自带的硬朗沧桑和丰富故事不说,陈坤所说的“劲儿”包含体能、心境、角色理解,还有诠释手段,也是作为演员来说最重要的创作基础。“现实来讲,出现危机感是正常的。有时候我挺期待我的恐慌感到来,每次恐慌感到来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会进步了。”

的确,陈坤的付出换来了丰厚的回报。《寻龙诀》自首映开始一路口碑良好,这部3年磨一剑的探墓商业片被诸多影迷视为中国类型探索集大成的代表作。有影评人表示,“《寻龙诀》中的胡八一让你不敢与陈坤相认,沧桑与青涩早已不见,陈坤变成进击的鲜肉。”也有影评人称赞:“坤哥绝对百变主,任何角色都深入人心。跨越少年与中年胡八一的演绎,毫无违和感。”

倔强男神养成记:一直在物质匮乏与精神孤独中咬牙成长

陈坤的文章《一个贫穷而美貌的男人,在这世上可能遭遇什么》在微信圈里被疯狂转载。这个童年时父母离异,一直在物质匮乏与精神孤独中咬牙成长的倔强男星的確是娱乐圈一个特别的存在。

陈坤小时候家住在重庆江北区,爸爸、妈妈,还有两个弟弟,五口人挤在一个十三平方米的房子里,上厕所要跑到外面的公厕,冬天的夜晚寒冷无比,陈坤至今还记得那种牙齿打颤的冷。

初中毕业,他白天在职业高中念书,晚上去夜总会当服务员补贴家用。直到碰上了重庆歌剧院的一位好老师,对方乐意教这个帅小伙子唱歌,甚至不收学费。这次幸运不久又带来了下一个奇迹:他凭借歌技考入东方歌舞团,从此来到北京。

另外一个奇迹则是已在太多明星身上发生过的“陪考定律”。在东方歌舞团时,本来已感受到命运的泽被、几乎要安于现状的陈坤陪一名跳舞的同事去考北京电影学院,然后意外地,他考上了,对方却落了榜。陈坤至今还记得拿到录取通知书时的心情,不是开心,而是“学费8000元”几个字带来的巨大冲击:他考上的表演系96级是电影学院公私并轨的第一届。他花了一个暑假的时间凑够了这笔学费,继而才开始了他和赵薇、黄晓明们同班的大学生涯。

他大概是全班唯一一个每晚还要去夜总会唱歌,借此来养活自己,甚至养活全家的学生。表演系早上要出晨功,夜夜晚归的陈坤从来都睡不够。整个大学期间,他看上去都是一副营养不良、奄奄一息的样子。他不爱说话,也没什么朋友,整个人拧巴着,努力让自己看上去“孤僻、高傲”。

陈坤的第一部大荧幕之作是大三接演的《国歌》,吴子牛导演的国庆50周年献礼片,他演聂耳。大四拍《像雾像雨又像风》时,赵宝刚给了一个几乎量身定做的角色——出身卑微、倔强、桀骜的小修表匠陈子坤。但陈坤真正迎来“走红”是2003年。那年非典,人们似乎都无事可做,陈坤、董洁和刘亦菲主演的《金粉世家》适时地吸引了眼球。一夜之间,饰演纨绔子弟金燕西的陈坤红到了一线。

2012年,陈坤的第二部电影《画皮2》最终票房突破7亿,超过《让子弹飞》,成为当时票房最高的国产电影。那也是陈坤集中爆发的丰收年:2月,他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独唱《好久没回家》,成为首个登上春晚舞台的内地男演员;3月,由他主演的新片《钱学森》公映,获得上海影评人最佳男主角奖;4月,陈坤蜡像在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揭幕,此前入驻该馆的另一位内地男演员是葛优;11月,陈坤凭借个人随笔《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跻身中国作家富豪榜,也是首个上榜的演员。

一匹小马的野心行走:拉得住心里面的那根缰绳,尊重每一个活在角色的身体里的机会

模样俊秀,演技似模似样,观众缘也颇佳,春风得意马蹄疾时刻,应该借股东风来把自己这把柴禾烧得更旺才是,可身处高山之巅的陈坤,没有一览众山小的得意,只觉得害怕,害怕来得汹涌的名利会将自己奴役,“我要停下来,看看自己以后会不会后悔。”

于是他停下来,去修行,去尝试写作,去做行走的力量。从喧嚣里把自己拔出来,移植到更安静的环境里,他像一个苦心孤诣的园丁,只是观察对象是自己。

都说陈坤骄傲,但他的傲气里,始终保留着敏锐的知觉,他要求自己成为有价值的、独特的那一个,也要求自己不被价值与独特的社会含义所捆绑,“这一生自己爽够再说。”

所以,当十三岁的儿子,偷偷开了淘宝店卖鞋之后,他也给予很独特的父亲视角:“你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这事儿太没有创造性了,你去做一件有创造性的事儿给我看。”

他开始做“行走的力量”时,并不被看好,无论是他还是它。作为艺人,参与慈善,最简单的方式不过振臂一呼,愿意身体力行成立一个慈善基金会,交由专人打理就是用心。可投入大量的时间,参与这些实实在在耗费体能与时间的活动,去呼吁一个目标过于抽象的“关注心灵的力量”的慈善,大家都觉得何必。

在《突然就走到了西藏》的开篇里,陈坤介绍:在上万名大学生里,经过各种选拔和培训,最后挑选了10名,我带他们一起走进西藏,感受在行走中获得内心力量。我的发心很简单,行走可以在每个人心里播下正面的种子,这颗种子在未来会发芽开花结果。所以,我没有什么顾虑,我只是在做一件自己想做的、有意义的事,不需要回报,也不需要赞扬。

高原之上、山巅之间,他一走就是五年。“你打算做多少年?”有记者问他。“能做多久做多久呗。”他说。

自然是一个壮美又残酷的所在,它对每个生物公平的袒露自身,又毫不公平的对待每个微小生命,不以你的聪慧与美丽为意。与她相处相斗,人的社会属性毫无作用,你只能依赖于自身来自于动物本能的警醒与周全。在旅途中,陈坤时常睡不着,有时一夜只能合眼两三个小时。但从前塞满杂事的皮囊也因此还原清空,让自然的归自然。

经过这几年的沉淀,他很满意自己当下的状态,拉得住心里面的那根缰绳,无论是对名利的渴望,还是对未来的惶惑。他渴望着遇见那个让他火花迸发的角色,又不愿意仅仅靠着热爱作为动力,他努力从顺利而至的惰性中跳出来,学习尊重这个职业,尊重每一个活在角色的身体里的机会。

篇4:疫情最美逆行者作文

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的肺炎,起初为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这种病毒之前从未在人体中被发现,它具备人传染人的能力,因此做好自我保护工作非常重要,远离那些有呼吸道症状的感染人群。但是,有一群人他们不惧怕新型冠状病毒,他们不畏被感染的风险,顶风而上,他们就是伟大的“逆行者”

他们主动请缨战斗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最前线,他们在春节期间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守护中华儿女冒着生命危险逆流而上,望着他们义无反顾的背影,向他们致敬,愿他们早日打赢这场战役,平安的回到家人身边。

在这新春佳节之际,他们分别家人,披上铠甲,以义无反顾的决心和战无不胜的信心迎险而上,他们是最美逆行者,最伟大的背影,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疫情而平安归来!

为“最美逆行者”点赞

近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武汉聚焦了全国人民担忧的目光。提到疫情人们又不禁生出“敬而远之”的胆怯,远离危险是人之常情,更是为人的本能。但是每次危险来临之际,偏偏就有一些人“违心逆行”,向“战场”的中心奔去。正是有了这些“逆行者”,才更让我们有了直面危险的勇气和众志成城的毅力。

29岁的医生吴小艳,在已经开启回家旅程后,听到号召毫不犹豫的逆行回武汉;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不顾耄耋之年义无反顾的奔赴防疫最前线......疫情面前,逆行回去参加战斗的绝对不止这两个人,以身犯险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人还有很多。为了能让这个春节,有更多的人可以健康安心的过年,他们放弃了团圆,严整以待、不顾自身安危。是他们给了武汉希望,给了国人信心,赞!

为了赢取防疫控疫的胜利,“逆行者们”在全国各地忙碌着。在全国都在奔赴回家的路上,武汉外地务工人员自觉的退了自己回家的车票、飞机票,只为阻止疫情蔓延的可能。在人们都远离公众场所的节点,铁路工作人员逆向而行,扎根人潮涌动之中,只为保障人们的回家旅途顺畅。这样的人群数之不尽。有人说他们是为了家人,有人说他们是为了工作,这样轻飘飘的话语不足以表达其背后的坚守和奉献。他们是职责所在,更彰显了大爱和担当。

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逆行者”注定是孤单的,社会更有责任为他们提供最有效的帮助,最大限度的关爱。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在我们为“逆行者”点赞的同时,也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外出戴口罩,注意饮食勤洗手,有身体不适的情况及时就医诊治,同时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我们做好自己,就是对“逆行者”的最大支持。

篇5:疫情中最美逆行者作文

下面我来讲讲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和它市怎么传播的。

它为什么叫“新型冠状病毒”呢?因为它像帝王的皇冠。医生们还没有查出它叫什么名字。所以叫它“新型冠状病毒”。

它市怎么传播的呢?它是人传人的。假如一个人得了新型冠状病毒,他去了人多的地方打了一个喷嚏,它的病毒就会散发在它周围的人了。其实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说了。

自从有了这个病毒,各地的白衣天使们都来到武汉。现在他们还在手术室、治疗室和护理室忙着,因为缺少医疗防护物资,所以白衣天使们一般开始工作后都不喝水和上厕所。

在白衣天使们摘下口罩的时候,会看见他们的脸上印痕市那么的多,有些护士还专门把自己的一头长发剪成了短发。

篇6:抗击疫情感谢逆行者作文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大爱无边》。

对医护人员来说,今年的除夕夜,注定不平凡。一场新型病毒性肺炎的疫情防控战打响了。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战役中,是“白衣天使”冲在了最前面。除夕之夜,团圆之时,他们舍弃了和家人团聚时光,没有丰盛的年夜饭,看不了春晚,都坚守在各自的岗位。

为了健康,大家不在远行、聚会,宅在家中。然而,有这样一群逆行者们 ,他们和温馨的的年挥手告别,背起行囊,戴上护目镜,身穿防护服,坚定地投入到一个无声的战场,到患者需要的地方去。

他们,穿着防护服不能上厕所,不能留长发。剪掉了一辈子的长发,不敢多吃,不敢多喝水,还要冒着被传染的风险,受了常人无法言语的苦。我想,如果这次疫情,放过了人类,那么请人类,今后放过野生动物。如果这次疫情,医护人员击败,那么请社会,今后善待医护人员!因为危难之时,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大家的命。他们不是不怕,也不是想要做英雄,只是使命在前,不能退缩。

防控疫情,从我做起!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室内通风、室外少聚集;打喷嚏捂口鼻,喷嚏后慎揉眼;远离野生动物,食物煮熟再吃;注意个人卫生;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最后,致敬我们身边最美的“逆行者”!因为有你们,我们的城市才会更美好!逆行奔波在所有困难面前,让我们携手,一定要相信明天会更好的!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篇7:网络社交逆行者

几秒之后,有人回了他一条:“是不是又犯病了?”

“我其实好了。”杨青铜下意识地回了一句。他心想:“谁有病还不一定呢。”一天打开社交软件几十次,他受够了那种“强迫症+神经质”的感觉。

当大量用户涌入网络社交平台,并使之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杨青铜想做一个逆行者。而想做逆行者的不止他一人。

“逃离”或“回归”

“为什么最近没有更新朋友圈?”

“因为最近生活太丰富。”

李晓峰是东北师范大学大二的学生,卸载微信近两个月。

她介绍了她的变化——她曾想把和母亲相关的回忆都写下来,落笔不到两行却怎么也写不下去了。但自从卸载微信后,她爱上了写作,表达欲在回归,有时一整个下午坐在桌前不动弹,一直写到晚上不得不睡觉。她的“触觉”也开始变得敏锐,身边小事、课堂上的点滴收获,都能引发她的思考。不到两个月,那本两厘米厚的16开日记本已经被用去了三分之一。

李晓峰曾疯狂地热爱网络社交平台。直到某一天,她情绪低落,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想得到朋友的安慰。但从中午发完一直“刷”到晚上,都没得到任何回复。

“其实并没有那么多人关心你身上发生了什么。”这让她警醒,自己的生活好像已被强大的“魔鬼”牵着走。那天之后,她卸载了微信。

高中生丁丁的“逃离”缘于一次偶发事件。

一个月前的一天,她的手机通讯录突然出了问题,联系人全部消失,几经尝试不知问题在哪里。她一度担心会因此失去与朋友的联系。但实际上,需要联系的人很快就能找到,而丢掉的,本来就是再也不会联系的联系人。

她随后进行了一个两星期无网络社交实验,期间把手机里的社交软件都放到一个文件夹中,关掉消息通知,不打开文件夹,没想到竟也能坚持下来。高中生的社交生活并不丰富,丁丁说,自己和爷爷奶奶的沟通已经明显改善,她以前觉得和长辈没什么话说,但现在有不少话聊。

我真的需要它吗

“过多的信息刺激不是好事。”钟春玖也不用微信。他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是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虽已被身边人说过多次,但他更擅长用自己熟悉的知识体系为自己“辩护”:

人对刺激的反应有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做出反应的连续过程。虽然人的认知过程还存在未知领域,但就目前所知,信息的刺激输入过多或不足,都会影响人的神经兴奋水平。

钟春玖曾对朋友宣布,自己若无法取得一个研究成果的临床批文,就决不使用微信。几个月前,他已取得批文,但依然没有使用微信。

英国牛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曾指出,每个人最紧密的交际圈子其实只有三五个人,次紧密交际圈子是12人到15人,再次是50人,个人能支配的、最多的稳定社交人数不过是150人左右。

现在,有的微信群已有好几百人,从联系人的数量来讲,已经超过了能稳定联系人数的上限。这些社交,你真的需要吗?

选择的权利

要做逆行者并不容易。尤其是作为社会的一员,如果希望维持基本的社交,就不得不使用大多数人习惯的方式。

李晓峰刚开始远离社交软件时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常常是,微信、QQ早上刚刚装上,晚上又卸载,过了几天要收信息,又不得不重新装上。这样的循环戏码,反复上演过多次。因为人不可能完全脱离环境。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刘康德最近也遇到了难处——他去进行个税申报,必须填手机号,可他不用手机。

64岁的他不用手机,也不用电脑。文章都是手写后,请年轻的老师帮他录入。他的办公桌上,除了几本书和一个布袋,別无他物。

刘康德不是逆行者,而是坚守者。“我现在的感觉是落后就要挨打,好像处于改朝换代时期的人,前朝的痕迹还没有完全去掉,新的东西却不断地加在身上。还好我是在哲学学院,有这样一个‘纵容我’的空间。”刘康德1977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留校,从事中国哲学教学与研究至今。“搞哲学的,能更客观地看待自然和人为的关系。”

刘康德曾经也是时代浪潮的追随者,1991年,他是上海最早一批排队花几千块钱装电话的人,21世纪初手机刚开始普及的时候,他也买过手机。

“但我感到它(手机)不是必需品。和别人有约,我都是事先讲好时间、地点,这么多年,我没有一次爽约。不像有手机的人,觉得不要紧,‘我们到时候联系’,我看地铁上面,人们一直问‘你在哪里、我在哪里’,乱得不得了。看起来自由,其实反而不自由。”

但今年他去报税时遇到难处了,以往自己去填单子即可,可今年开始网上报税,要他留下手机号;去银行买理财产品,也需要提供手机号,因为“国家有规定”。“现在把所有人都纳入到(用手机的)行列里面去,我感到这是痛苦的。这种感觉就是你想选择传统自然的生活方式,但这个环境让你无法选择。”

“科技先进了,但是人本身的一套生活方式不能也跟着彻底改变。机器跟人的关系,实际上是哲学问题。机器最终还是为人服务的。”

“是我使用它, 不是它掌控我”

事实上,更多逆行者始终强调的是,不是绝对不使用社交工具,而是“我使用它,不是它掌控我”。

为了方便联系“女神”(喜欢的女生),杨青铜还是装上了微信。他采用了一个中和的处理方式,安装微信保证必要的联系,但不开通数据流量。每天晚上回寝室之后用Wi-Fi联网,花10分钟到半小时的时间处理网络上的信息,不影响自己的生活状态。

李晓峰后来也“被迫”重装了微信,因为学校和班里有消息都用微信通知。

事实上,在卸载微信的一段时间里,她与一位朋友分道扬镳。因为在那位朋友看来,李晓峰不用社交软件,是对友谊的一种“抛弃”。

但这次重装微信,李晓峰的朋友圈依然被设置为关闭状态。她觉得这也是一种成长,让她更加认清了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友谊。“对朋友重不重视,并不一定要通过那几个‘赞’或者几句评论表现出来,那些不过是徒增虚荣心。”

现在的她不会刻意去仇视微信,而是把微信看作普通的通讯软件。她说,现在她是掌控“魔鬼”的人。

(摘自《读者(海外版)》)

篇8:致敬疫情逆行者满分作文

在今年的春节,本应该是阖家欢乐的日子,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突发他们不得不重这岗位,继续工作。即使有的医生或护土已经回到了家里,接到通知也二话不说赶到医院。这次的工作与往常截然不同:穿着防护衣,戴着护目镜,吃不了几口饭,喝不了几口水,患者人数大大增多。但他们也毫无怨言,并且细心诊治每位患者。

李文亮医生,他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并且也还是这场战争的“吹哨人”。李文亮医生忘我地工作,因接触的患者很多,再加上过度疲劳,不慎感染上了肺炎,由于没有进行及时的诊治,不久就去世了。这让我们感到十分心痛和婉惜。

钟南山院土,带领着他的团队在武汉严重疫区——金银潭医院来做实地考察,为的就是能让每一位感染上新型冠状病毒性肺发的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李兰娟院士带着她的团队来到重症监护室里探望每一位患者。当她拿掉护目镜,脸上又多了几处压痕。他们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篇9:疫情期间最美逆行者作文

1月24日,我市出现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时,刘运磊第一时间主动请战,要求进入确诊病人的隔离病房,进行中医会诊,辨证施治。但由于当时防护服紧缺而没能成行。防护物资到位后,经市卫健委协调,刘运磊赶赴二院进行中医会诊。1月31日,在做了详细的准备后,刘运磊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开始询问患者情况、号脉、看舌苔,并不时比对着检查报告,最后写下中药处方。从隔离病房出来后,他和其他的医护人员都出了一身汗,他们互相打趣说,今天真是大汗淋漓,像刚吃完火锅。一上午滴水未进的刘运磊在匆匆扒拉两口饭后又和同事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2月4日下午,刘运磊收到这次会诊的患者的同学发来的反馈:“刘主任,他说他好多了,感觉吃了中药后不怎么咳嗽了,身体比以前轻松多了……”

刘运磊:“医生救人,职责所在,不要这么说,傻孩子。”

患者同学:“我知道,可是你们又不是超人,也不是蜘蛛侠,你们也是普通人啊。”

“穿上白大褂,我们就满血复活啦,真的谢谢你们,请相信中医的力量!我们都在守护他呢,你同学一定会好好地!”

简单的对话,却彰显出了医者父母心的高尚情怀。

篇10:疫情逆行者

大爱与小爱逆行,冬日与春日交肩

你所有的答案或许都是在放下与拿起之间反复煎熬的结果,但是,当危情到来之时,你的答案就只有责任与大爱上的果断。致敬所有在荆楚大疫奔赴一线的逆行者,感谢你们,踏雪前行,我们在樱花盛放之时,等你们回家……

生死无畏,不计报酬。这是我在2020年开篇看到的最有力量的话。“舍生而取义者也”刻印在民族血脉之中。原来,书中写的那些感人至深的场景,在生活中真真的呈现出来的时候,展现的不是尴尬的违和感,而是真真切切的感动。因为,这些场景真的会震撼人心。李文亮等医生,在他们眼里没有委屈,有的是“我是医生,病好后,我还要奔赴一线,与同事一起并肩作战”的笃定信念;护理人员,在他们眼里不是没有家庭,只是他们知道“孩子,记住了,我是共产党员,什么都不能怕”,其实,他们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这是一种爱,生死无畏,不计报酬的爱,是山河在我心中的大爱。国士,不再是古文里的一二稀有之人,今天,你们所有奔赴一线的白衣天使,以祖国山河无恙为愿,以国泰民安盛世为酬,以生死不畏为德,你们就是国士,这时我们所有中国人的骄傲,你们能抛家舍业,能不顾儿女情长,能不畏生死,你们,能为了大爱能够舍下所有的小爱,你们让大爱与小爱逆行,你们就是最美的逆行者。

荆楚大疫,愿山河无恙。庚子年初,荆楚大疫,但有国士无数,奔赴前线,天地四方,皆聚力而援,一时之间,荆楚樱花纷纷,暖阳高照。此为天耀中华。国民皆祈愿国泰民安,山河无恙。待这场战役结束之后,我们再尽看美好,那时的中国,依旧是我们最温暖的家。

面对疫情,无数人挺身而出,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奋战在一线,还有其他各行各业的人在为打赢这场战役奉献。作为大学生,我们无法到一线参与抗疫,但是可以通过自身的行动,少出门,戴口罩,减少病毒传播。除此之外,我也要向所有为此努力的人致敬,他们都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但他们将自己的安全置之度外,使他们成为了最闪光的英雄。感谢这些最可爱的人,我们一定能赢!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国各地纷纷打响阻击“战疫”。而在此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严峻斗争中,有这么一群人,因为职责,因为担当,义无反顾的成为“逆行者”。

他们或为人子为人女、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夫为人妻,身份各有不同,但目标只有一个。他们用最执着的坚守、最无悔的信念,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感人事迹......在这场战役里,医护人员是最勇敢的逆行者。他们从各个地方集结起来奔赴疫情一线。身临一线,他们也会担心!然而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他们挺身而出,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他们冲锋在前。

一个个坚毅的背影,活跃在抗疫一线,用生命构筑“护城河”,守护着每一个人的健康与安全。战斗在前线的医护人员、运输物资的司机、暖心的帅气大叔……正是这些平凡的「小人物」,让我们相信,危机困苦之时,也是最朴素的善良闪闪发光之时。

灾难,一直以来都是民族的试金石。老百姓们能有多坚强、多团结;医护人员们能有多勇敢、多努力;国家和政府能有多靠谱、多有力。小小的直播间里,不仅有5000万网友的“监工”;也有全世界人民的注视和祝福。

我们深爱着脚下的土地,也有理由相信:没有过不去的冬天,而春天正在来的路上。

紧张的疫情带来了恐惧、担忧和焦虑,但我们也从不缺少感动、温暖和爱。

我曾经看到过一副漫画,画上漫天大火,所有人都在往同一个方向逃跑,而与他们逆着方向行走的,是一身橘红色制服的消防队员。

而随着这次新冠肺炎的暴发,一大批白衣逆行者再次出现。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心怀大家,心怀祖国的人,往往都是逆流而上的。

黄维医生驾车18小时赶到一线,李文亮医生身患重病依然有助力一线的愿望,“身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不是战争年代,在白衣天使的身上却还体现着军人的血性。

医者仁心,白衣天使们都有自己的家庭,他们为人父母,为人儿女,却更是祖国的儿女,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如此高尚的品格令人动容。一位怀胎三月的医生依旧要坚持工作,所有医护人员在物资不足的情况下坚持奋斗。脸上和身上的勒痕,都无法遮挡他们的美丽。

无论是消防员橘色的背影,还是医护人员白色的背影,他们都是我们的守护者,他们美丽的背影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希望,让我们能安然地享受自己的生活。祝愿白衣天使们,灾难归来后依旧明媚。

但愿这场灾难早早地过去,待到樱花烂漫时,武汉还能一片春色盎然,也但愿世界各地都能开出那希望的花朵。

2月10日晚播出的《老师请回答 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课》第三期节目“疫情当前 谁在逆行”,医护人员和教育工作者为我们上了一堂特殊的主题班会。围绕着“逆行者”这个感人至深、充满爱国情怀的主题,节目向我们展现了各行各业“逆行者们”携手并进、共克时艰的情景,医护人员全力以赴挽救患者生命、交警坚守阵地、建设者争分夺秒、志愿者挺身而出、快递员奔波不停、车间工人加紧生产…… “在大家都期待超级英雄的降临时,是一个又一个普通人把自己的所能拼凑起来,然后才有了划破黑夜的光亮。”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没有奋战在一线的逆行者,哪有我们的平安?让我们向他们致敬!感谢他们舍身忘死的救助和守护!

这堂课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的蒙曼教授说:“‘逆行者’的‘逆’是逆私情,‘行’是行公益,在疫情来临之时,每一个克己自制的人都是‘逆行者’。”目前,疫情仍然严峻。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保护好自己,照顾好身边的人,给湖北同胞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不信谣、不传谣。坚定信心、众志成城,奋勇抗疫。心怀感恩,致敬奋战在疫情前线的“逆行者们”;携手同行,期待春暖花开时!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在观看了老师请回答节目后,再回忆前几天铺天盖地的对食野味者的谩骂声,每天都在公布增加的确诊人数信息,对抗击一线的医护人员的加油声,我感受到了一个多样化的社会面貌,黑暗与光明的拉锯,自私与无私的抗衡,消极与积极的抗争。在微博看到一句话:“都知道,带来病毒的不是蝙蝠。”是某些人贪婪的欲望,图一时之快,却不知可能会摧毁整个生态的伦理平衡。然而,造成疫情大规模扩散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影响。面对大规模疫情扩散的而产生的防御体系 真的健全了吗?如果实在看的眼花缭乱,不如关了网络,看点书,静下心来给大脑补充一点精神食粮,也比无端的心理紧张和 心慌要好得多。但也不意味着对此就漠不关心了,只是关心的方式不一样,我们好好呆在家自我隔离,不惹事,默默祈福就是最好的关心。坚信祖国,经历了那么多血雨腥风,已经变得无坚不摧。地震,特大洪水,台风我们都战胜了,这次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呢?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只有相信,才会无惧。只有无惧,才可无敌。

2020.2.10号晚上19汉教一班的大家进行了一场特别的班会。我们集体在家里观看了北京卫视的同上一堂课,本应该十天后就在校园见面的大家,因为疫情延迟开学。这次特别的班会让全国各地的我们再一次凝聚在一起,同学们更是积极的写下了自己的观后感。有的同学看了之后感慨万千开始反思,有的同学与家人一起观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逆行者的意义是什么:逆私情,行公益

私情是地坛医院平均年龄26岁的护士们的孩子,是开车18小时到武汉支援的黄维医生的妻子,是父母都在医院工作孩子只能通过家里摄像头和父母说话,哭泣都没人陪伴的无助。

可医护人员们,放下自己的小家,舍身为大家。如果可以,他们也不想成为伟人。他们或许就是我们生活中擦肩而过的普通人,可疫情面前,他们逆行而上。

‘虽千万人吾往矣’

他们 是最美的背影

作为当代年轻人,在感动之余,我们还要学会思考,引以为戒。希望未来,再也不会有人吃野味。

我期待着 我们春天的相逢

所谓“逆行者”便是逆私情、行公益者。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我被一种冲锋在前、患难与共的巨大力量鼓舞着。此刻,内心只有满满的对伟大的逆行者们的致敬。医者仁心,坚守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留下自己的孩子,去照顾患者,去点亮一盏灯。他们何尝不知这条路的艰难险阻,但是疫情面前,没有你我,只有人民的安危,国家的利益。蹲守一线的记着者们,不知倦怠的工人们,乃至每一个居家隔离的人,都是逆行者。他们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的脊梁是什么样的。他们的行为为我们树立了精神的榜样,他们的意志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去思索在未来,当我们长大之时,又该如何挑起重担,实现自己的梦想进而实现中国梦。真的很感动,中国有这样的榜样,让我们都感到安心,感到自豪。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没有一座山峰不可跨越。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会无坚不摧,最终取得胜利。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但平凡之人做的平凡的努力,给予他人平凡的善意,多少能让这山变轻一点。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在这次疫情中,我们能看到的是医护人员的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感动之余更应该反思,反思整个疫情过程中作为普通百姓所犯的错误,思考是什么让他们不得不去牺牲,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我们去学习去汲取知识的目的。在家中我们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无聊也可以变得有聊,电影、书籍,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才能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老师请回答 观后感——大美逆行者

这个寒假是我有记忆以来最特殊的一个寒假。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新年也变得陌生。今天应学校号召,我们全家人在电视机前观看了节目“老师请回答”。“逆行者”作为节目的主题,也在这个与众不同的寒冬里带来了别样的滋味。

我们都知道,配合疫情,全国各地的人民都在家中封闭了二十天上下的时间。网络上流行的段子也常常是由于娱乐的匮乏产生的自娱自乐的情绪。我们自豪于愿意配合疫情防控做出一定牺牲的人民,但是却因为这些人是大多数,而或多或少地忽略了那些逆行的保护者。

更多的时候,我们把逆行者们的光环归咎于他们的职业要求,而忽略了职业之下也是一个个与我们平等的人。人就有私情,而他们不过是牺牲了私情而成全了大美,含泪逆行。逆行,是抛下自己的孩子去照顾患病的别人的孩子;逆行,是患了胃癌治好了仍然甘愿冲锋在抗疫一线;逆行,是身患渐冻症仍然在最危险的医院战疫……

是这一道道逆行的身影,撑起对抗灾难的堡垒。是这一道道逆行的身影,割舍了小家的责任,而选择背负大家的责任。如此割舍,如此奉献,大美逆行,令人感佩!

一些人为满足口舌之欲,铤而走险,祸国殃民。而另一些人为了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去承担救赎与拯救的责任。新时代的大学生,历经如此国难更应该思考,我们究竟要做出怎样的选择?是庸庸碌碌,汲汲营营,苟且于虚无的个人欲望,还是填充自我,完善人格,背负起对个人国家、时代社会的责任?

大美逆行,今日是他人为我,明日是否能有我们年轻一代为他人的身影?让我们一同期待,一同守望。

诚如蒙教授所言最美逆行者们逆私情,行公益,济天下。他们与病魔抢时间,冲锋在前线。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抵御病毒的长城。

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让我们目露敬佩心生感动,让疫区人民感到暖心,更为大中小学生做了楷模。他们用行动诠释内心的信仰与情怀。今日他们冲锋在前的身影,就是他日我们毫不犹豫的动力。

上了这样别开生面的一课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逆行者,多么贴切的描述啊。在肆虐的疫情面前,在全国人民惴惴不安的时刻,是一位又一位可敬的逆行者们,孑然向前,留给世界的却只是背影。在这一课中,蒙曼老师对逆行的理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逆行便是:逆私情,行公益。每一位挺身而出的医护人员都是与病毒抗争的英雄。但他们不只是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更是子女或父母。当他们在与死神进行殊死搏斗的时候,他们的家人又何尝不为其揪心担忧呢?病毒突如其来,但他们展现的医者仁心,仁者爱人的优秀品格让我们为之动容。作为一名大学生,在这紧急的关头我该做些什么,怎么成为在疫情面前的逆行者?我深深的思索着。在接下来的节目中,我找到了答案。逆行者,可以是医护人员教育工作者也可以是在家中自我隔离的人。我们应遵守自己的承诺,不外出不乱跑,这也是在为抗击疫情做出的小小贡献。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寒冬终将过去,春天也将来临。

提及这场与病毒的战争,有太多太多暖心的人和事:

有疑似感染医生奔跑为物资车引路

有企业临时加开生产线转做口罩

有爱心人士从土耳其背回口罩留名“中国人”

这么多暖心的人和事,给有点灰暗的2020年加上了几抹绚丽的色彩,也让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动力去战胜疫情,迎接春天。所以无论身处何地,或是陷入何种境地,都千万不要放弃,再坚持一下,和你一起并肩奋斗的,是十四亿的全国人民

说到医护人员,大家在脑海浮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他们是手术战场上的战士,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是勇敢向病痛发起挑战的“逆行者”。

今晚,我收看了《老师请回答》这一档节目,整个节目看下来,我有很大的感触。这不禁让我想起一句话:“你所得到的安稳生活,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这次疫情来势汹汹,无数个医护人员战斗在第一线,他们用尽自己的力量,换取我们普通群众的健康平安。

他们有的人是父母贴心的小棉袄,却要离开父母的怀抱奔向第一线;有的人是家庭的支柱,却要离开家庭赴往没有硝烟的战场;有的人初为人父,还没来得及享受温馨就要独自前往疫情严重的地方。他们舍弃自己的小家庭,刻不容缓的奔向了前线,尽自己所能保家卫国。是因为这些逆行者的挺身而出、负重前行,才让我们有一个安稳的环境。

我要向每一位战役先锋致敬,这种愿意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去拯救别人生命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希望这场战“疫”能快点结束,冬将尽,春可期,山河无恙,世间皆安。愿疫情早点结束 祝春天和好消息如约而至。

在中国身后,蹒跚学步

——观《老师请回答:疫情之下的逆行者》有感

2020年的冬天,无形的硝烟和镰刀侵蚀着人类,贪婪的病痛和死亡吸吮着鲜血。

一场意料之外的疫情,让这个春节变得与众不同。喜庆的氛围一扫而光,人们守在家中提心吊胆,看着每日递增的确诊人数,百感交集。

2020年的冬天,坚强的白衣和群众抚摸着伤痛,无畏的春风和雨水带走了不堪。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许是一种冲动,但有时,是另一种果敢。正是这种果敢,造就了四川省唯一一个个人医疗队。

身有不适坚持工作,也许是一种固执,但有时,是另一种执着。正是这种执着,让钟南山以及成千上万的医疗工作者,给国人安慰,予国人安心。与日递增的治愈人数,是他们用血汗浇灌出的成果。

他们是疫情之下的逆行者,逆私情,行公益。他们放下各自的小家,在大家都在后退之时,定着滚滚江水,向前奋进。只为大家而行,只为大义而生。他们无名可沽,无誉可钓,支撑他们夜以继日地拼搏的,或许是那曾经的誓言年复一年灌注出的心中大爱,或许是那从未改变过的热忱的初心。

孩子总是看着大人的背影在成长。如今,第一批00后已步入二十,我们已在祖**亲的身后学步了二十年。现在的我们,应当有理念,有梦想,懂得生命的坚强,拥有美好的渴望。

我们,就是祖国未来的栋梁。

我们,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你我亦凡人

——观《老师请回答》有感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斗争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逆私情,行公益”“虽千万人吾往矣”;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用生命筑起了一道道防疫战线;他们也是你我一般的血肉之躯,是父母、是子女,是芸芸众生中的每一个普通人,但在疫情面前,他们挺身而出,义无反顾。他们,是无数驰援一线的医护人员,是生产线上争分夺秒的流水工人,是临时组建的年轻志愿者队伍,是不远万里戴月披星的物流师傅,是坚守关卡细密排查的人民警察,也是夜以继日抢建新院的建筑工人。他们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最美的逆行者。

节目同我们分享了无数义无反顾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故事,有一人一车由川入汉的影像医师黄维,也有再次带队出征的第一批医疗组组长马靖,他们中很多都同样为人父母,同样也有炽热的牵挂,同样心存不安与忧虑,但职责所系、使命所托,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就怎样”,这些坚强善良的人们,是我们祖国的脊梁。

普天之下少有豪杰,芸芸众生皆有热血。

我从不认为这世上真的存在超级英雄,能够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反而是那些平凡又不平凡的广大人民,有一分热,便发一点光,长夜漫漫,是他们掌灯,让萤火汇聚,群星闪耀,光明长存,照亮我们脚下的土地。

如同蒙曼老师所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疫情期间时刻做好防护工作,密切关注时事新闻,为奋战在一线的逆行者们,尽我们所能所能的力量。保持清醒与理智,为永垂不朽的爱与希望燃烧火焰,为守护正义与真理的事业奉献一生。

我们在冰雪中守望春光,期盼在山花烂漫时再次相逢。

2020年的年初注定不平凡,我们正一起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无声的战场里面,弥漫着危险的硝烟,这时候更需要我们的团结,我们的坚守,我们的奉献。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也没有人天生就应该站上前线,生病了去看医生,可连医生也会生病。

那些奋战在大街小巷的身影,那些舍小家护万家的逆行者,每一个人,都是这平凡生活里的伟大英雄,英雄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

众志成城,共战疫情,共待黎明。祝愿每一个逆行者都能平安归来!

春节如期而至,而让人揪心的是,新型冠状病毒也在这个春节肆虐猖獗。家家户户都紧闭大门,避之不及,一家人一起吃团圆饭,而另一群人却举着“武汉加油,别怕,我们来了”的旗帜,毅然赶赴武汉。正是这一群群“逆行者”,给了心急如焚的武汉人民一剂镇定剂,给了全国民众温暖与感动。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女护士为了穿上防护服,纷纷将自己的头发剪去;一个医生已经当了母亲,怀孕三个月了但还一直坚持在前线一个小伙子跑进派出所,扔下几箱口罩就跑出去了,值班的两位警察追出去,小伙子挥挥手没有停下脚步,两位警察对着他的背景立正敬礼!;一封封“请战书”,可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是一封封雪白的“遗嘱”。他们也是凡人,也会惧怕,所以他们需要加油,所以他们在防护服后留下名字;他们也有亲人,所以奔赴前线时,也会不舍别离;他们也有梦想、人生还长,所以决定穿上白大褂时也会泪水盈眶。

2020年的冬天,他们温暖所有人,是这个冬季最明艳的花火。

疫情当前,谁在逆行?

相信经历过这个春节的大家,都不难给出答案。医疗卫生,政府、警卫方面等等的千千万万,都是逆行者。国难当头,虽千万人吾往矣!

期盼着2020的春节到来,家人团圆,亲友聚会,聊聊天,增进彼此感情;出门叫上三五好友相聚,品尽美食,想想就觉得快乐无限。本应欢喜的日子,却因某些人猎奇或是盲目取道而食用野味的荒谬行径,变得苦涩难耐。生活水平日渐改善,吃好穿好再也不是梦,某些人不懂得知足与珍惜,终究酿成大错。全国人民为此买单,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多少家庭春节不能相聚,不能心安。为此国家紧急动员,宣传与救济并进,疫情渐渐得以控制,关键时刻不退缩,各地医护人员相继驰援武汉,共克时艰。人民响应,众志成城,全民战疫!疫情虽严重,但举全国之力,未来拥有着无限的希望。真心祈福,天佑中华!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这些日子蜗居家中思考又思考,此刻在家片刻的宁静美好,不过是那些奋斗在新冠病毒救治前线的人们换来的。也正是如此,应把每日打卡、测体温、消毒、通风、不出门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都做好,不辜负他们,不为社会添乱,乖乖家里蹲。03年还是个娃娃,对于“非典”已无太多印象,但是现在,身为大学生,拥有独立的思考以及较为成熟的三观的我们,面对疫情,不能恐慌,不能信谣,携手全国人民,发声援助,青年一代担起的责任,展现自身的爱国担当。在家里的日子,也不要盲目慌乱且无头绪,老师说的很对,大学生朋友在此时最应做的事情并不是盲目的去学习,一味的看书,而是沉下心来思考,透过层层现象剖析本质,坚定自己的初心,这也是做人应该学会的最基本技能之一吧。不畏浮云遮望眼,拥护党,跟随党,相信人民政府,坚信中国,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天佑中华!

一月份突然爆发的疫情,让这个春节注定是不一样的。在这样一个特殊而又困难的时期,每个人都在担心着,担心这一场疫情,担心着武汉,担心着国家。在这样一个时期,每一个人都在为疫情的控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或大或小,总是一份力。而那些勇敢挺身在一线,逆着人流行走前进的人们,更是值得敬仰。将病毒阻挡在一线的,是一群群白衣天使,他们不顾自身的危险,不顾家人,勇敢的挺身而出,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奉献出自己的力量,甚至是生命。逆行者,便是他们

当我在网络上看到医生护士们为了病人们整日辛苦工作,脸上因为穿戴防护服和口罩而留下了一条条印记,休息时间不足而累倒时,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他们是勇敢的逆行者,正如节目中所说的“逆私情,行公益”一样,一名名医生舍弃了自己的利益和私情,为整个国家社会做贡献,他们永远是抗击疫情这场战斗中最美的人。坚持才是胜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一名名逆行者和全国人民的努力下,胜利的曙光一定会出现,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论中国》

在万家灯火的除夕夜,桌上的饺子还冒着腾腾热气,他们告别家人,登上前往武汉的飞机;在短暂的休息时间,他们的脸上是被防护服、口罩压出的深深印记;在春运的高峰时期,他们来往于一列列车厢之间,保障旅客们的安全;在凛冽的寒风中,他们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把一份份热饭菜送到医护人员手中;在建筑工地上,他们穿着被泥浆浸染的衣服,彻夜施工,为的是按时把成果交到国家和人民手上……

他们当中,有医生、护士,有外卖小哥、建筑工人,有铁路工作者,还有千千万万的普通人。

他们是,“逆行者”。

他们用行动诠释了“逆行”的意义——不求回报,无私奉献,默默无闻……“若有战,召必回。”当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打响之时,他们便是冲在最前方最勇敢的人。

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中国的骄傲,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力量。在最危险的地方,他们与时间赛跑;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看到了希望。

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

冬季的黑夜尽管漫长,但永远遮挡不住黎明的曙光。

“在你心里,逆行者是什么样的一个形象?”

在我看来,处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背景之下,医务工作者就是当之无愧的逆行者。在最近的新闻中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投身于治疗疫情的一线。医务工作者都是人,普普通通的人,是父母的孩子,是孩子的父母,是家人的支柱,是这个社会上最小的个体。但疫情当前,他们却成为了人群中的逆行者。

什么叫逆行?这个词首先从交通规则中来,随着社会发展慢慢衍生出了新的意义。而对于当下来说,逆行就是逆私情 行公益。电视节目中提到了逆行者的典型,有放下家中儿女父母的医务工作者,有千里驰援的医务工作者,有刚从胃癌病魔中挣脱就上前线的医务工作者。鲁迅先生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先生的这席话,无疑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真相:中国的脊梁,是那些本身散发着光芒的中国人。疫情当前,患难之中可见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作为一个学生,更应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关心社会,锻造自己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成为推动社会前进发展的一份子是我们学生的责任和担当。

这样的节目让我深思,究竟要成为怎样的一个人?答案无疑是中国的脊梁!成为一个有初心,有梦想,有责任,有担当的中国的脊梁。

疫情当前,人们的心情往往都不太淡定。大家在家里关注有关疫情的确诊人数、实时状况时偶尔会对前线有所评论,无论积极消极。但是,是那些冲在一线的人,他们的承担与付出,才使得我们后方有相对的安全。看到那些医护人员脸上的口罩勒痕时,看到他们累得躺在地上休息时,看到他们的伴侣为他们送行时,我的心真的好疼!因为我想起自己对于不能出门有诸多抱怨,对必须带口罩心怀不满,才发现自己真的很自私!

上一篇:关于生命宝贵的名言下一篇:最美教师点赞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