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励志爱情片《乱青春》

2024-05-21

青春励志爱情片《乱青春》(通用9篇)

篇1:青春励志爱情片《乱青春》

中学女生小步(李律 饰)与安琪(姚安琪 饰),曾经是形影不离的一对儿,这两个全校唯二吸烟的女生,她们的关系像烟草一样飘忽沉溺,时常在秘密基地的秋千上互诉幻想,直到某天,两人争吵后不再往来。

小步从自行车上摔下,因此结识了后来的男友——练习拳击的case。他们经常与小步的朋友阿咪(廖千慧 饰)结伴游玩,小步并不知道,在一个枯燥的夏日午后,case曾经对跳舞机上的阿咪一见钟情……小步虽然和安琪不再联系,可是关乎后者的记忆时常使她的情绪深陷其中,从过去到现在,这四个年轻人的命运之结从没有分开过,一直以晦暗的方式缠绕在他们的周围。

篇2:青春励志爱情片《乱青春》

2. 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是对于某个人,你是他的整个世界。

3.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值得你为他哭,唯一值得你为他哭的人却永远不会让你哭!

4. 有一种默契叫做心照不宣;有一种感觉叫做妙不可言;有一种幸福叫做有你相伴;有一种思念叫做望眼欲穿。

5. 爱情这东西啊,是你想要的时候偏逃走,不想要的时候又纠缠不过来,想放放不开,想抓抓不牢,忘又忘不掉,恨又恨不了的一种轮回中冥冥跟随你的灵感世界!

6. 爱情不只是月夜里并肩散步,爱情更是风雨中的携手同行。

7. 如果你真的深爱一个人,那么就算换了时空,变了容颜,你也能从千百万人中认出那个熟悉的灵魂,然后再次地爱上他。

8. 爱情不是强扭的,幸福不是天赐的。幸福的爱情需要用心去培育。

9. 爱情如酒,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才知情深。其实,再浓的酒都有水份,再深的爱都有保留。喝下不全是酒,得到的也许还有遗憾。酒容易醉,爱容易心碎。

篇3:青春励志爱情片《乱青春》

一、爱情是一场青春的旅行

青春是场无悔的旅行,因为在青春里我们才会热血到无悔的去做一件事,去爱一个人,像女主人公郑微一样。上大学时的郑微是快乐的,她的青春是美好的,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但是,当为了前程而不顾郑微的感受、而不愿犯那“一厘米”的错误的陈孝正一声不吭的选择出国留学时,当郑微继邻家哥哥林静转身离开奔赴资本主义的怀抱再次被如痴如梦般爱慕了4年的男友抛弃时,当郑微发觉自己又是最后一个被告知心爱的人要离自己而去时,郑微那颗幼小的、脆弱的心灵再次被敲打着。他们的结果是如此的不完美,他们的爱情和大多数大学情侣一样,因为前程而各奔东西。郑微如此地爱着陈孝正却换来他冷漠的一句 “你别等,因为我未必会等”。

而我们成熟后世俗后,做某事爱某人都会考虑得失,都会算计利益,做不到无悔,就不能全身心去投入,片中郑微也在涉世中逐渐成熟。毕业后,郑微学着在职场里摸爬滚打, 慢慢的蜕变着,慢慢的理解着,但是唯一可以肯定没变的是她还依然爱着陈孝正。四年后,陈孝正回来了,他也发现自己依然爱着郑微,想要郑微继续等他三年,想要挽回那段自己背叛的爱情,哀求郑微别和林静结婚,表达自己愿意放弃一切重新和郑微再开始。可是郑微没有回头,她认为陈孝正的爱里太自私了,他不可能为了爱情而放弃已经得到的一切。明明相爱的两个人却没能在一起,她没有再给陈孝正一个机会。而选择了林静。陈孝正与郑微的爱情就像那句话所说:“当你喜欢上我的时候,我不喜欢你,当你爱上我的时候, 我喜欢上你,当你离开我的时候,我却爱上了你,拥有的时候不知道珍惜,失去了才懂得它的价值,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站着原地等你到永远,当她退出时并不是因为不爱了, 而是爱不起了。那份青春里对执著爱情的无悔,那份释然与坚持着实是用一生来怀念的。

二、爱情是一场无悔的成长

《致青春》讲述了好几个爱情故事。对于女主人公郑微而言,林静之于她、陈孝正之于她、许开阳之于她;对于阮莞而言,赵世永之于她、老张之于她。影片试图解读,或留给观众思索:什么才是真实的爱,正确的爱,幸福的爱。

林静之于郑微而言,是最初的爱慕,是自己年少时的悸动。郑微看来自己选择林静就如阮阮觉得有时我们只是需要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只是想要在孤单的时候有人可以陪伴。林静和陈孝正同样为了前程而不择手段过,同样利用了她人的感情,踩着他人的肩膀上位。但郑微在抉择的一刻, 放着明明深爱的陈孝正而选择了林静,即使选择林静的时候会心痛却依旧还要坚持。这正如作者所言当我们年少时都会爱着陈孝正,但我们最终选择都是林静。

许开阳之于郑微而言,是蓝颜知己。“你喜欢我,我喜欢他,就凭这一点,你就永远输了”。许开阳一追就是四年, 纵使自己心爱的女孩已经和自己同一屋檐下的室友卿卿我我,花前月下,依然没有改变。他对爱情的坚守,他的执念, 令人欣赏。你喜欢他,你不喜欢我,没关系,我喜欢你就行了。 颠颠撞撞,最后他和曾毓走在了一起。这一切都验证了一个真理:恋爱是和相爱的人,结婚是和合适的人。

阮莞的爱情里面是唯美的细微写照,她爱得深沉,受伤或甜蜜都依旧沉稳大气,面对小男友的意外出轨,百般抚慰与宽恕的同时,她还能相当冷静的把麻烦处理妥当。在爱的世界里,当初的相爱必也纯真,但老天的安排却是冥冥注定。 人与人是相互感召与影响的。若不是男友懦弱,阮莞亦无须坚强。若不是阮莞无私包容,男友亦不会不懂珍惜。这就是这个世界矛盾统一的地方。相生相克,此消彼长。不是世故无常,而是我们开慧太晚。

黎维娟的爱情是可悲的,这不是真正的爱情。无惊无喜, 尘埃落定。从她甘当“负心人”赶走为见她而来城市打工的初恋爱人,到日后嫁给离异富豪,她爱的是体面与物质,不是心上的人与情。她的爱情看似平稳,却没有味道可言,这是一种可实现的“爱情”,却不是一种可保鲜的爱情。诚然, 我们不能简单地评判她的对与错。

三、爱情是一场躲不过的劫数

他们在爱情这场劫数里,经历了悲与喜。老张是个生活中的小人物,无钱无权无背景,但有才华有理想有情义。 面对生活之窘,他嬉笑洒脱,面对真心之爱,他隐忍执著。 他对阮莞的爱,就像镜头里三次出现的满天星花束。满天星不算是花,只是花的配角与点缀。也许作为一个穷学生, 他当时也只能买得起这个点缀的花一次次的向心仪的女人表达爱意。第一束是表达,第二束被退回,第三束却是在阮莞的墓前,传递着恒久不变的真爱。正如郑微看到墓前那束满天星时所说:阮阮,我可以放心了。原来有人一直真心的爱着你!

爱的真实,在于不为物欲,只求本心。老张爱得无他, 就是阮莞这个人。至真至纯。至善至清。爱的正确,在于不求占有,只愿她好。阮莞活着时,根本不知道老张的爱;阮莞死了,老张的爱情却还在。张爱玲说,“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 老张从没有得到过阮莞, 但老张是幸福的。因为,他的爱情之花,卑微的执著,永恒鲜美的开在心里。

施洁不顾一切地爱着林静,有时候甚至根本不管别人的感受去爱。她的爱是卑微的,是痛苦的。她强加进入别人的生活,到最后已致以死相逼都无法得到别人的怜悯时,只有施洁知道自己内心的无助,把自己弄得十分狼狈让男人心软的女人是可悲的。

爱情,永远是青春最美好的话题。那些爱情纯粹无瑕, 只因为我喜欢你而开始,只因为我不喜欢你而结束。青春里的爱情,留给我们的是足够一生去品味的落寞狂欢。

参考文献

[1]左平熙·婚嫁的”经济学[J].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第108页

[2]蒋正明·对爱情美的伦理探讨[J].太原:山西出版社,1998.第62页

篇4:青春励志爱情片《乱青春》

从我自己的观影趣味来讲,《小时代》是一个平庸的作品,但是《小时代》在年轻观众中的成功有着非凡的意义。《小时代》是氢气球一样可以飞天的电影,或者说是做梦的电影,它对高消费生活方式的标榜,迎合不是观众生活的真实,而是他们梦想的真实,他们就喜欢过这样的生活,以往不太好意思显露出来,现在理直气壮承认这一点,所以会在年轻人中有一些比较热烈的呼应。我个人感觉,《小时代》这样的作品还不够多,中国电影应该迎来梦想飞天、群魔乱舞的时代,应该有各种不同丰富的趣味尝试和探索。

——索亚斌(电影学者)

我们讨论的这些电影都有关于个体新的表述。以前我们那些宏大的主旋律叙事,所有的主题都归结为一个词:奉献。人要奉献,奉献给国家,奉献给事业,奉献给大众,奉献给劳苦人民。然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以个体的出发来寻找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这批片子他们特别尊重每个个人的权利,争取爱的权利,甚至像《小时代》争取财富的权利,争取炫耀的权利,争取自己成为被人关注的权利,所有这些电影都是从个人出发表达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身份、苦闷、丢失。

——尹鸿(电影学者)

更轻盈、更柔软的电影

第四代导演丁荫楠最近谈及他对当下年轻导演的看法:“感受很深的就是很有活力,很有想象力,很多新的电影手法,是我们那时候没有的。我们那时候拍电影不太想观众,我小时候看电影,那是党给我们的任务,我们完成国家给我们的任务就行了,没有票房压力。现在是以票房论英雄的时代,这些年轻导演的票房都打败了美国大片,这是可喜可贺,后生可畏。”

曾经的中国影坛,基本就是张艺谋、陈凯歌这样的大导演“说了算”的。像当年《英雄》、《无极》这样的影片,无论有多少质疑,全国观众依旧挤破头去看。而从去年开始,一些中小成本的电影突然成为票房大户,郭敬明、赵薇、徐峥等“华丽转身”的新晋导演纷纷跻身最卖座导演俱乐部,而薛晓路、金依萌等年轻导演的作品票房也轻松达到一个高度。

2013年4月26日,赵薇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一个月后,《致青春》以7.26亿票房的成绩收官,赵薇也以自己的导演研究生毕业作品荣登华语票房最高的女导演宝座。当曾经火爆全亚洲的“小燕子”转身执起导筒时,自然而然地,许多新人导演无法奢望的资源,都会向其聚集。关锦鹏导演做监制;李樯任编剧;窦鹏配乐;王菲演唱主题曲;韩红、杨澜、佟丽娅等客串,如此大牌的陣容,在开拍之初就为电影赢得了关注度,加之赵薇本人的票房号召力与首次做导演的神秘感,影片的票房成功,似乎只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了。

而当我们撇开赵薇导演之前的荣耀履历,单纯来看电影,我们发现《致青春》的成功依然是立足于电影本身的。《致青春》并非模式化的类型片,而是具有个人化的视角,赵薇用一种非常坦诚的态度与银幕对面的观众交流,从而打动人。电影让人看到青春的痛和美,看到生活的沉淀,所以引起集体性的共鸣。

虽没有赵薇的强大个人号召力,有扎实编剧功底的薛晓路和金依萌都通过讲述一个好故事,赢得了市场的尊重。2013年年初,一部《北京遇上西雅图》一反国产爱情片“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常态,在同档期电影中成本最低,却一周票房登顶,两周蝉联冠军,最终力败同期的《生化危机5》、《魔境仙踪》,斩获5.19亿票房。该片导演薛晓路其实是编剧出身,这只是她执导的第二部电影——上一部则是李连杰和文章主演的文艺片《海洋天堂》,而《北京遇上西雅图》的成功则恰恰要归功于薛晓路十多年的编剧生涯。作为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编写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浮华背后》等的金牌编剧,薛晓路长期关注生活真实,扎根于现实主义题材,并且拥有强大的理论研究背景。而《北京遇上西雅图》正是其观察中国爱情片缺失,研究好莱坞爱情片模式的结果,更是在“海外生子”、“郭美美”事件下催生的现实故事。

另外一位集编导一体的女导演金依萌也凭借《一夜惊喜》,在《非常完美》之后再次获得市场认可。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MFA(master of fine arts)的商业电影学习背景,对金依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金依萌很清楚,现阶段的自己是要拍商业电影的,她最喜欢的电影是《天使爱美丽》,最喜欢的导演是吕克·贝松,“一个非常商业,同时又非常有艺术味道的导演”。在浪漫爱情片获得成功之外,金依萌有着更多的野心,“先做匠人,再做大师”。

至于今年暑假引发全民争论的现象级电影《小时代1、2》,豆瓣4.8、时光网3.6的低分,网友华丽丽的神吐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其影片质量。然而《小时代》系列票房的巨大成功确是不容忽视的事实,而这一成功则来源于对影片观众的精准定位,只要将《小时代》书粉,杨幂、柯震东等明星粉丝这一大批90后群体吸引进影院,电影票房大获成功自然不是问题。

从集体话语向个体话语转身

从更深层次看,我们不难发现当下电影的关注点正从集体话语向个体话语转身,在《小时代》里,对个人的表述已从往昔“天空飞翔的大雁”变为了“小小星辰”——《小时代》里有一句台词:“我们活在浩瀚的宇宙里,满天飘浮的宇宙尘埃和星河的光尘,我们是比那些还要渺小的存在。”

今年大批青春、爱情片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规模不大,题材和视觉都较为令人愉悦,注重时尚感的营造,表达方式较为活泼,有一些轻喜剧的元素,更贴近当下年轻人的审美需求——为他们造梦,表达他们的情感,而创作者本身也较为年轻。

与《一九四二》、《白鹿原》等重大题材电影相比,这些电影更轻盈、更柔软了,也少一些学院派的居高临下,更接地气,更重视类型片的叙事规则。

对于青年导演来讲,青春和爱情确实是更容易入手的电影类型,这是资本选择的结果,而青年导演身上也体现了商业的自觉。一方面,年轻的创作者本身对于青春和爱情有较多的感悟,容易将普适性的价值观和当下热点、时尚相结合,与年轻的观众群体取得共鸣。另一方面,从投资上来讲,青春、爱情题材是相对安全的,无须过高的制作投入,也更容易避免在审查上触礁。

nlc202309041506

比起武打、怪兽、科幻类型的电影,女性观众是这批青春、爱情电影更主要的受众,而在女性观众主导消费市场的情况下,其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这是中国电影市场商业形态发展的重要过程。

八一电影制片厂研究员林天强在研究和统计后敏锐地指出,“21岁的女性”对国内当下的票房市场最具号召力,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换血中的市场已整体趋向年轻化。

今年,一大批电影的卖座不是由于导演品牌所带来,但经过一部电影的成功,他们正在积累自己的品牌。但年轻的导演们才刚刚出发,还在起步阶段,一部作品有成功有不足,不要轻易的捧杀或者棒杀。他们更需要理性的扶持。

新锐导演语录

2013年,《影视圈》杂志采访了多位获得票房成功的新锐导演,在对谈中,留下了一段段对电影的思考。

金依萌:

#如果说《非常完美》是送给十几岁到二十岁女孩的礼物,《一夜惊喜》则是送给25到30岁的女孩。在这几年里,我的心态也成长了。

#电影就是妥协和遗憾的艺术,聪明者选择哪些是可以要的,哪些是不能要的,而这种选择就是专业性的需求。

#中国的类型电影已经一点点在起步了,相信再过十年十五年就会成熟了,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不做商业片和类型片都活不下去了,这是一个开始注重观众感受的新的电影时代的来临。

#关于女导演:女人有女人的优势,就是撒娇让别人给你干活。

#来影院吃着爆米花总比买碟在家看强,重要的是吸引你来,坐下去,别离开就是成功。

薛晓路:

#真实的残酷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我是不是要在每个电影都以这种方式去体现,作品才称得上深刻?

#我们没有谁有权力批评谁,这也是我对剧本中人物的态度。我们没有必要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责别人的人生。

#中国目前的喜剧大部分都是喜剧演员在演,但是好的喜剧我觉得不全靠表演,不全靠耍贫的台词,是靠设计产生喜剧情境那种幽默。

#遇上大卡司,剧本是基础,同时这也是我的幸运。

#我永远不会做自传型导演,就像我不会向微博嘟囔个人生活。我怕自己的人生因为要写东西过得像电视剧一样。我有什么了不起的人生,值当人家去看?我对生活的情感体验会以某种方式在我的作品中体现,但情节不会搬到电影里去。

郭敬明:

#青春会有伤痛、彷徨、迷失,但是对我来说,我的青春更多的是热血和梦想。

#《小时代》聚焦的是当下的青春,你正在经历的青春,你正在拥有的青春,是2013年的青春。

#我想在小说里面最大程度地还原这个时代的样子,上海本来就是充斥着奢侈品的地方,其实你避不开的。这个世界有美好的地方,也有丑恶的地方,所以作家就这么真实地去还原就好了。

#这是第一次电影为当下的年轻人去服务的,不管是消费的目标、构成还是类型和影像风格。

#電影最重要是想清楚是拍给谁看的。如果你是拍给年轻人看的就不要指望九十岁的老人拄着拐杖进你的电影院。如果你是拍给家庭妇女看的,就不要指望着男大老板们进去看得哭哭啼啼。

篇5:爱情青春励志名言

2、女人的一生就是一部爱情的历史。——华·欧文

3、爱情就像财富,有赖于命运之轮,它始终处于剧烈的上下颠簸之中。——范布勒

4、快乐没有本来就是坏的,但是有些快乐的产生者却带来了比快乐大许多倍的烦扰。——伊壁鸠鲁

5、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爱因斯坦

6、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口泉眼,不断喷涌出生命、活力、爱情。如果不为它挖沟疏导,它就会把周围的土地变成沼泽。——马克·拉瑟福德

7、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徐特立

8、爱情是心中的暴君;它使理智不明,判断不清;它不听劝告,径直朝痴狂的方向奔去。——约·福特

9、严肃的人的幸福,并不在于风流、娱乐与欢笑这种种轻佻的伴侣,而在于坚忍与刚毅。——西塞罗

10、爱情对于男人不过是身外之物,对于女人却是整个生命。——乔·拜伦 三联阅读3lian.com/zl/请保留

11、首先是最崇高的思想,其次才是金钱;光有金钱而没有最崇高的思想的社会是会崩溃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12、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马克·吐温

13、人真正的完美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是什么。——王尔德

14、如果痛苦换来的是结识真理、坚持真理,就应自觉的欣然承受,那时,也只有那时,痛苦才将化为幸福。——张志新

15、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或是唯一该脸红的动物。——马克·吐温

16、谦卑并不意味着多顾他人少顾自己,也不意味着承认自己是个无能之辈,而是意味着从根本上把自己置之度外。——威廉·特姆坡

17、爱情是耗尽锐气的激情,爱情是置意志于一炬的火焰,爱情是把人骗入泥潭的诱饵,爱情将剧毒抹在命运之神的箭上。——梅斯菲尔德

18、穿掘着灵魂的深处,使人受了精神底苦刑而得到创伤,又即从这得伤和养伤和愈合中,得到苦的涤除,而上了苏生的路。——鲁迅

19、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20、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并不是一种痛苦,而是快乐,不是悲剧的,而只是戏剧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21、离别使爱情热烈,相逢则使它牢固。——托·富勒

22、爱情是耗尽锐气的激情,爱情是置意志于一炬的火焰,爱情是把人骗入泥潭的诱饵,爱情将剧毒抹在命运之神的箭上。——梅斯菲尔德

23、爱情是心中的暴君;它使理智不明,判断不清;它不听劝告,径直朝痴狂的方向奔去。——约·福特

24、离别使爱情热烈,相逢则使它牢固。——托·富勒

25、短暂的离别会促进爱情,长久的分离却会将它扼杀。——夏尔·德·圣埃弗雷芒

26、爱情是一首美好的歌,但它不容易谱写成功。

27、爱情是个变幻莫测的家伙,它渴望得到一切,却几乎对一切都感到不满。——马德莱娜·德·斯居代里

28、爱情就像财富,有赖于命运之轮,它始终处于剧烈的上下颠簸之中。——范布勒

29、一旦爱情得到了满足,他人魅力也就荡然无存了。——高乃依

30、女人的一生就是一部爱情的历史。——华·欧文

31、爱情对于男人不过是身外之物,对于女人却是整个生命。——乔·拜伦

篇6:青春爱情励志语录

2) 无法厮守终生的爱情,不过是人在长途旅程中,来去匆匆的转机站,无论停留多久,始终要离去坐另一班机。

3) 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浪漫而温馨。埋藏着多少迷人的故事,牵动了多少痴情不改的心。爱情带给我们快乐和痛苦,爱情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时常让我们抑郁寡欢。爱情让我们幸福万分,也让我们难过伤心,有时我们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4) 为爱而活着的人是最幸福的人,为情而活着的人是最不幸的人,为爱情活着的人是最让人羡慕的人。

5) 不管失败多少次,都要面对生活,充满希望。

6) 人的潜能是一座无法估量的丰富的矿藏,只等着我们去挖掘。

7) 要成功,不要与马赛跑,要骑在马上,马上成功。

8) 实现梦想往往是一个艰苦的坚持的过程,而不是一步到位,立竿见影。那些成就卓越的人,几乎都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顽强的毅力。

9) 用心观察成功者,别老是关注失败者。

10) 磨练,使人难以忍受,使人步履维艰,但它能使强者站得更挺,走得更稳,产生更强的斗志。

11) 要跟成功者有同样的结果,就必须采取同样的行动。

12) 人生,最宝贵的莫过于光阴;人生,最璀璨的莫过于事业;人生,最快乐的莫过于奋斗。

13) 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不断地重复做。

14) 伟大的成就,来自为远大的目标所花费的巨大心思和付诸的最大努力。

篇7:青春爱情励志美文

青春爱情励志美文:幸福拐了一个弯

那个傍晚,几乎毁了她一生的幸福。

她没有任何预感。灶里的火刚停,看了看墙上的表,男人往常都是在这个时候迈进家门,一边嚷嚷着饿死了,一边跟她盘算着一天的收成。

男人好手艺,几家建筑工地抢着要。工资翻着番儿地往上涨。男人有一天喝醉了酒,满脸深情地对她说,地里的活太重,你还是别干了,我养得起你。

她就听男人的,安安稳稳地呆在家里相夫教子。

日子像慢火熬粥,熬着熬着,就有了绵长的滋味,馥郁的浓香。

桌上的电话响了,很急促的铃声。她的心突然跳得厉害,拿话筒的手有些颤抖。

电话是男人的一个工友打来的,他,出事了。

出租车上,她的语气里带着哀求,能再快一点吗?司机师傅不言语,脚下加大了油门,车子风驰电掣般疾驶在去往医院的路上。

男人被送往了手术室。医生说,做最坏的打算,或者,成为植物人。

夜,不合时宜地降临了,她的心陷在黑暗之中,透不出一丝光亮。

八楼的家属等候区内,她坐立不安。医院,是这座小城最高的建筑,八楼的窗口,可以俯瞰整座城市的夜色。每一盏桔黄色的灯光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正在上演吧,为什么属于她的那个故事,就已经破碎,不完整了呢?

时间一分一秒地消逝,窗外的灯光渐渐暗了下去,喧嚷了一天的城市,沉沉入睡。

手术室的门开了,她看到,早晨离家时那个生龙活虎的男人,僵直地躺在担架车里,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血迹斑斑。

手术还算顺利,至于能否度过危险期,医生不敢贸然做出决断,只是淡淡地说,看他的造化吧。

这一夜,很漫长。她拉着他的手,哭着,笑着,她紧紧地盯着监护仪上不断跳跃的数字,微弱而杂乱的气息告诉她,她的男人正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她要拽住他,死命地拽住他,不让他向那个危险的深渊坠去。

曙光还是来了。男人的呼吸慢慢平稳,医生说,有好转的迹象。那缕破晓的曙光,印上了窗子,也给了她重生的希望。

男人奇迹般地苏醒了。苏醒过来的男人意识有些混沌,茫然的眼神在每一张围过来的脸孔上逗留,移开。看到她时,男人眼睛亮了一下,嘴唇动了动,似乎是想笑,却因为嘴里插着的管子,露出一副痛苦的表情。她知道男人已经认出了她,他一定是在冲她笑,那是她一生见过最灿烂的笑容。

男人出院的时候,还像个躺在床上的大婴儿,有时,会很依赖她;有时,又会冲她乱发脾气。她说,不怕,只要人还在。语气里,从未有过的坚定。医院里的账单,她小心翼翼地折了又折,藏进贴身的衣兜里,骗床上的男人说,幸亏前些年瞒着他入了份保险,几乎没花着自家的钱。她的衣兜还装着另外一张纸,密密麻麻地,全是她欠下的债。

天气晴好的时候,她会把男人推到院子里晒晒太阳。她要回了转让出去的几亩农田,又在附近的村子里,找了一份缝纫的活儿,无论多忙,她都要回家看男人一两次,陪他说会儿话,或者是倒上一杯热水,放在他的手边。

男人能说几个字的短语了,有一天,她正在为他擦脸,听到男人歉疚地说,是我拖累你了。她怔了怔,很大声地冲着男人喊道,你这是干什么,我养得起你。说完,觉着有些耳熟,这不是之前男人对她说过的话吗?

前半生,男人为她开疆拓域;后半生,她要为这个男人撑起一片天。

她觉得,幸福只是拐了一个弯,幸好,又被她追上了。

青春爱情励志美文:为曾经深爱过的你

前言——为曾经深爱过的你,涅槃重生,不仅仅需要善良就可,更需要勇气。

也许某一个瞬间,某一个声音会让你忙碌的心停下来。于是,刹那间,思念击中了我。我开始一段想念。

是该说:这个世界太小,让你我相遇,还是该说:这个世界太大,让我们在一个转身后再也不相见。

曾经我以为,你就是我一辈子的陪伴。但是现在,我却不会再有走近你的一天。也许偶然的遇见,我也会想仓皇的逃走。

但是请你记得,我曾经爱过你,那么单纯毫无杂念的爱着你。

爱情里,总是不是遇见的太早就是遇见的太晚。

我以为,我们是一个例外。我们会一起走过青春、走过甜蜜伴随着争吵、走过平淡,然后简单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我以为我们只是暂时的分别。我以为我们只是任性的小孩子闹一闹而已。我以为等你安排好你的生活后。我们还会牵起彼此的手。

但是,一切都只是我以为而已。

现在的我,再也不能再走近你的世界。我从未后悔过我们在那段单纯的时光里相爱。我想那是上天对我最大的眷顾。

只是,我偶尔会想起你说:如果我们30岁再相爱就好了,那时候我们就什么都有了。只是我偶尔会想象:如果30岁的我们再相恋,会是什么心境?

我一直在等待,一直在逃避,一直用另一颗关着的心记录从痛苦的遗忘到淡然的面对的日子。

我路过我们一起走过的路,我去过我们一起去过的地方,我坐过我们一起坐过的公车。只是,你是否还会记得我们当时的感动与甜蜜?

我就像一只鸵鸟一样,把头深深的埋进虚无缥缈的沙漠里,不愿抬起头来面对。

但是当他说你你说流水已经无情的时候。当他说:结局就是这样了,你还想要知道是什么原因呢?你找一个自己觉得可以接受可以放下的原因不就可以了吗?

原来,我不是不相信你,我只是不相信自己而已。

我知道,我虚拟的世界已经被打破了。我明白,我不能再去关注你那已经黑了的头像。不能再任性的坐着公交车去找你。不能再主动去跟你聊天、跟你信息、跟你电话。我不能再去做自己太多想做的事情。

这些,都无关于气度与心胸,无关于任何人和任何事。

只是我怕我会走不出我太久的习惯,只是怕我会打扰你奋进、追梦、平静的生活。

只是现在闭上眼睛,都还能够想起你。想起关于你的一切。想起你的温柔、你的沉思、你的幽默、你的阳光。一些和你相似的人或者事,我都会想起你。

但是关于对你的爱,我正在努力的学着慢慢遗忘。我不知道是不是坚持了太久的东西,放手的时候是不是都会太不习惯。但是我不会再纵容我自己,我会学着习惯生活和脑海中都不再有你的日子。

我一直没告诉你,如果我输给了你的梦想,我臣服。我一直没告诉你,你欠我一个答案。即使答案是:我不爱你了。我一直没告诉你,我记性很好,我记得你说的:我当你的男朋友,不会再让你有机会找下一个。

那么,这样的结束,会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我记得我在你面前说过:我很潇洒,不会被你羁绊。只是,这次,遇见的是你,我发现我不潇洒了。

所以我得逃到一座没有你的城市。让记载我们的太多东西渐行渐远,渐渐淡忘。东西可以,人又何尝不可?感情,又何尝不能?

所有我开始试着告诉自己:青春的日子里,谁都会有一个忘不掉的人。

告诉自己记忆总会败给时间,理想总会输给现实这些道理。告诉自己说过的话,许过的诺言,都会在时光的流转中烟消云散这些现实。

告诉自己一件事情不能释怀,那就请让我把它交给时间。不能忘记你,也让我把你交给时间。

谁又还会承认,谁为谁伤心过,谁为谁痛苦过,谁为谁彻夜不眠过?

即使记得,即使偶尔想起,我也只会微微一笑,云淡风轻。

这些日子以来,你一直是我心中隐隐的奢望。

我放肆的一个人哭,一个人笑,喝醉后呼喊着你的名字,玩着吸几次烟,一个人去一个地方,一个人去看电影。

也曾在生日的时候等着你的短信,然后流泪着睡去。

我开始不敢想象我会怎样过着没有你的日子。

但是现在,我发现我和他们一起上课、和他们一起努力找工作、和他们互相鼓励、和他们一起毕业狂欢、和他们一起弄毕业设计。

我自然的毫无拘谨的放肆的去要求他们的爱,在不懂的时候随时随地的call他们的电话去问所有可以问问题可以帮忙的人。我受着他们很多人的关心。

我发现,我就这么坦然的过着自己的生活,发自内心的笑着我的笑,然后可以淡然的看着你的追求。

我惊喜的发现,一个人的日子,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写字、一个人听音乐、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感伤、一个人去索要关爱。然后我将一个人去工作,一个人去面对我生活的欢乐和忧愁。像以前从没有过你那样纯净的笑着去走向以后的日子。

我一直害怕用曾经去形容我们的相爱。只是,也请你记得,我曾经爱过你。曾经有一个如此美好的女孩纯净的爱着阳光优秀的你。

我一直在等着你身边出现一个她。让她见证我们的过往,我们的远离。我知道,我那时候心中仍然会很难过很难过、很失落很失落。

但是,我会告诉自己:你只是曾经爱过我而已。

在青春渐行渐远,现实越来越贴近生活的日子里,我会给我的思念画上一个成熟的句号。

从此,我的世界不再有你。

纯净的就如我曾经的世界里——只有你。

青春爱情励志美文:微笑向晚 携手共阑珊

轻轻浅浅的日子,散发着恬淡的香,那是时光沉淀的馨香。一直认为,最长久的幸福,是来自平淡的日子;来自宁静的心境;来自平凡日子里点点滴滴滴的感悟。繁华落尽终究是平淡,生活的美,不在于绚丽,而在于平和;爱情的美,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平凡的相守,温暖的陪伴。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不知在哪里看到这句话,不由得心生感动,想来这一生,总会有那么一个人,牵着你的手,将爱融入生命,倾一世温柔,与你一起待霜染白发,陪你看细水长流。多少人间烟火,在细细碎碎的时光里静静流淌;多少沧桑坎坷,在身手相牵的岁月中远去,任容颜在日复一日的平淡中慢慢变老,花虽落,风住尘香;水长流,云淡过往,惟不变的是彼此旧时的欢颜。

我不知道这一生会遇到多少人,也不知道会有多少倾心的相遇,或许这世上有很多人都可以惊艳你的时光,但能够愿意留在你身边直到慢慢温柔了你的岁月,陪你哭,陪你笑,陪你等待,陪你花开,一生也许只有那么一个。惊鸿一瞥是生命的美妙,细水长流才是最真的幸福。佛说前生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我真心想知道,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了你,牵手一生一世,又是怎样的一种修行呢?

或许我不是最优秀的,但一定是最懂你,心疼你的。累的时候,我的肩膀可以让你依靠;寒冷的日子,我的怀抱就是你的温暖;伤心的时候可以安慰你;寂寞的时候可以陪伴你;快乐的时候可以与你一起分享;风风雨雨我们一起走过;红尘纷扰我们一起面对,任岁月平淡了流年,任时光抹去了激情,我的爱,将一直都在。

张爱玲说:我一直在寻找那种感觉,那种在寒冷日子里,牵起一双温暖的手,踏实向前走的感觉。一生一世的牵手,多么温暖,从青春年少到步履蹒跚;从红颜到白发,在彼此默默注视中慢慢变老,还有什么比镌刻着岁月冷暖的这份情更珍贵呢?

篇8:青春励志爱情片《乱青春》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思想, 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有一天能雄鹰展翅实现自己的梦想, 摆脱贫穷的烙印, 寻找幸福。但是现实与想象往往是背道而驰的, 当你梦想走进大城市闯荡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时, 现实却把你美好的想象击得粉碎。

石小猛, 就代表着这一类人的形象。从农村出来, 渴望依靠着自己的奋斗来改变命运。当他和他的丫头站在楼顶上俯瞰北京的时候, 他伸长了双臂, 一副野心勃勃的模样。那时的他还很天真。他坚信, 只要他肯拼命, 必然会给生活带来回报。然而, 一切都不是这样。当这个涉世未深、质朴勤奋的小伙子初次来到首都北京时, 他比谁都拼命。虽然与清华失之交臂, 但是他仍旧充满信心地为38平米的房子坚持奋斗, 为他的爱情而充满了憧憬。然而, 富家子弟疯子程锋的生活与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和爱情买卖, 也让他看到了金钱在这个社会中所向披靡的能力。北京, 这个繁华而充满了诱惑的地方, 金钱权位、成功辉煌, 充斥着每个角落。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则成为了铺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当他的老板胡荣强, 强行扣留他的8万血汗钱的时候, 当疯子的父亲以金钱为筹码, 希望他出卖爱情的时候, 石小猛觉悟了。他发现, 凭借一个人势单力薄的力量, 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尊严的尽失和爱情的遗失。于是, 在这种情况下, 一个阴狠、毒辣的拉斯蒂涅式的复仇者形象诞生。

小猛的蜕变, 反映了浮华社会中人心的浮躁和堕落。小猛说过, “什么都会变。唯一不会变的仍旧是变。”依靠爱情的理想, 却如吴狄一般被抛弃的下场;依靠金钱的权势, 却可以为所欲为地实现自己的梦想。想要有所作为, 出人头地, 却抵不住现实冷酷的力量。敏锐、孤独和倔强的草根阶层, 却时时感觉到自己是生活的可怜虫。居无定所, 最基本的生存保障都无处寻找。小猛抱过希望, 可是却深感绝望。当交易甚至渗透到爱情的时候, 他彻底对这个现象绝望了。与其坐以待毙, 等着被欺负和剥削, 倒不如绝地反击。从某种程度上讲, 青春尽管被腐蚀了, 但是依旧是充满了蓬勃力量的草莽英雄。小猛, 一个拉斯蒂涅式的人, 开始向社会宣战了, 结果却彻底被染黑了。“吾行其远矣, 孑然失其侣”。

二、凤凰涅槃式的重生——新人形象的拯救与希望

在市场经济的时代, 当金钱和物欲席卷了每个人的视觉和心理世界的时候, 痛苦和打击, 也使得更多的人在这种翻转中不断异化, 成为了迥然不同的人。有的人, 诸如石小猛, 迅速成长为拉斯蒂涅式的人物, 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争夺和抢占的市场中去;有的人, 则用爱的品格去包容、体谅, 然后提升和净化这个世界的内蕴。后者才是我们所要说的“新人”形象。

《北京爱情故事》中就塑造了一个“新人”形象——林夏。这个像夏天一样火热的女孩, 率真、豁达, 让人心疼又让人感动。她痴痴地爱着, 甚至不求回报。她的那句:“我爱你, 但与你没关系”, 显示了她对爱的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与参悟。

与代表着夏天的林夏相对应, 电视剧同时也塑造了代表“春、冬、秋”的三个女性:代表着春天的杨紫曦, 代表着冬天的沈冰, 和代表着秋天的伍媚。他们对于爱情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对于朝气蓬勃, 同时又欲求无限的杨紫曦来说, 爱情的春天就意味着物质的富有和金钱对梦想的满足;而对纯洁透明、坚守如一的沈冰来说, 爱情不能有任何杂质, 超越一切, 也凌驾于一切;然而, 对于风情万种、韵味无穷的伍媚来说, 爱情中有着秋天的沧桑, 也饱含着现实的果实。于是她的爱情观, 既有感情的苦涩和真挚, 又必须要有物质现实的基础。在她们当中, 林夏看似是在爱情上最为惨败的一个。她痴痴地爱着疯子, 可是疯子却不爱她。为了疯子, 她尝试过自杀、追踪, 甚至看到他和其他女人在一起她也不在意。她的那句:“我爱你, 但与你没关系”, 听起来让人心酸, 然而又无可奈何。林夏的爱, 已经消失了一种单纯的占有欲, 而只是一个爱的倾向性和付出性。她爱着, 就只是为了爱的事实。哪怕她最好的朋友隐瞒了她, 他最爱的人不断地伤害她, 她都执着地去坚守着这份爱。

生命只有在阻力面前, 才能迸发出更大的力量。神圣的不是物, 不是金钱和权位, 而是生命和一切促进生命成长的事物。当林夏爬上石头, 看到海边初生的太阳时, 她的生命重新又复活了。她的爱, 从往昔的“小我”中跳跃出来, 升腾成为更为伟大和壮观的爱。就在那一刻, 她超越了生命的界限, 超越了爱的界限, 甚至超越了人类生存的悲剧性界限。她用最自由的方式去爱疯子, 放弃了自我的痴迷和执着。她不再去控制和抢占, 而是赋予生命以新的意义。这时的林夏, 就是真正的“新人”形象。她摒弃了所有的社会异化因素, 甚至超越了苦难的因素。她笑着面对着生活, 用爱和悲悯去体谅生活。她的爱, 是一种爱的能力的提升, 也是宽恕精神和拯救精神的呈现。

三、人生暖性的光芒——傻瓜吉姆佩尔式的守望与坚持

如果局限于表现商场的残忍和人性的异化, 那么这部电视剧在价值观念和理想层面上就会有所欠缺, 和其他的商战片没有什么区别。然而, 真正感彻人心的是, 它不仅有石小猛的堕落, 有吴魏的死拼, 有程峰家族的利益纷争, 它还有的是温情的坚守和诗意理想的栖居。这才真正阐释了幸福的含义。

吴狄和伍媚讨论过幸福的问题。伍媚所认为的幸福, 就是“幸福以快乐为基准, 爱情以互惠为原则。”然而吴狄并不赞同, 他认为:“幸福就是和自己的爱人、亲人和朋友, 一起过日子。”吴狄的幸福观很简单。它缺少你争我夺的壮阔和激烈, 有的却是浓厚醇香、温情诗意的人生。

与其他电视剧不同的是, 吴狄的坚守, 并不受到推崇和保护, 反而生存在一个悖论和嘲讽的环境中。在吴狄的周围, 哥哥的权力欲, 兄弟的利益欲和女朋友的情欲, 都构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网。这个网将他紧紧地包围, 无处突破。他的坚持, 逐渐变得可笑。他的哥哥吴魏讽刺他是一个懦夫, 软弱无能, 只知道爱情;他的女友认为他在做梦, 劝他不要做傻事, 放弃幼稚的想法;就连一直欣赏他的伍媚, 到后来都慨叹他的傻和不应该。人性的欲望深谷和见利忘义, 大行其道。吴狄在现实的波涛中翻滚和历练, 却依旧坚守着梦想和价值的力量。

于是, 他始终不肯接受哥哥的赠与, 坚持以自己的能力去养活自己;杨紫曦的背叛, 虽然让他看清现实, 但是他并没有像石小猛那样选择报复和妥协, 而是坚持用真心对待爱, 用等待来换取纯粹;而至于兄弟之间的利益纷争, 他看在眼里, 痛在心上。他不断地劝小猛回头, 而且在疯子准备为父亲的事业努力一把的时候, 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工作, 去跟疯子一起进行这场本来就没有多少胜算的斗争。伍媚当时就劝他, 到底值得不值得。他很坚定:“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孰轻孰重是不同的”。他始终认为, 情意的价值高于金钱。

“事能知足心常泰, 人到无求品自高。”在金钱、权利和情感纠结的世界, 欲望主宰和奴役着一切, 心灵的宁静就尤显难能可贵。

《北京爱情故事》中有一首有名的插曲, 名叫《滴答滴》。它不仅是一首关于青春爱情的歌曲, 更是一首关于时光的歌曲。一切在时光中诞生, 一切又被时光湮没。所拥有的爱恨情仇, 所失去的悲欢离合, 都在滴答滴的旋律中徜徉和翻腾。

青春, 就在不经意的瞬间, 伴随着满目疮痍的伤痕, 已经草草地收场。然而, 它曾经炫目的那一刻, 却再次闪耀出了生命中的刻骨铭心和人性里的纯粹认真。如果说, 成长是最美丽的疼痛;那么, 青春, 则是最灿烂的涅槃与辉煌。

摘要: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思想, 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有一天能雄鹰展翅实现自己的梦想, 摆脱贫穷的烙印, 寻找幸福。但是现实与想象往往是背道而驰的, 当你梦想走进大城市闯荡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时, 现实却把你美好的想象击得粉碎。本文浅析了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

篇9:青春励志爱情片《乱青春》

【关键词】 管虎;青春片;改革开放史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看过管虎的《头发乱了》的观众,几乎都一致认为这是让人感觉青春迷茫的“艺术电影”。有的说觉得因为“离89年太近了,年轻人很颓废很虚无,很渺茫,叛逆,音乐很吵,很烦人,这正是当时年轻人内心的的反照吧”[1]。有的说,这个散落着“像鸡毛一样飞的头发”的影片让人“退场的第一感觉就是:茫”。[2]这样的评论不禁让人想到同期的一部青春电影《周末情人》。在百度百科上,对导演和影片分别作了如下介绍:

比起其他第六代导演,管虎算是比较幸运的……在他的同学还在给别的导演当副导的时候,管虎就凭借《头发乱了》在中外电影节上初露锋芒。《头发乱了》带有明显的青春期反叛色彩,看得出是导演厚积薄发的结果。一般在导演的首部电影中,自传的色彩相当浓厚。这里的“自传”并不是简单地理解为作者在电影中对自己生活的简单复制,而是说作者通过对身边环境的观察和体验,把自己或者身边的人经历的生活溶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头发乱了》就明显带有这种印记。它通过五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变化轨迹。[3]

管虎,北京人,1969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92年影片《头发乱了》获得第一届大学生电影节艺术创新奖,在国外也获得不少荣誉。但因为它“充满了急切的宣泄与叛逆之情,体现出个人与体制的对立和困惑,也体现出个人对主流社会的茫然和疏离”,因此“曾连续三年在国内被禁播(1992年创作,1995年解禁)”。(1)然而,通过对影片的细致分析,我们发现,它和同时期第六代导演制作的独立影片的“青春迷茫反叛”主题其实只是形似,而内涵截然不同。

这种不同体现在它充溢的力比多欲望与作为那个时代精神的“解放”的某种共通性上(这个“解放”并非“性解放”);体现在它反映的青年的生存意义与社会境况体现出的(社会主义时代)传统与后革命时代的某种连续与紧张关系上,最后反映了它的主题:这代青年将何往?未来将如何?它面向未来敞开了各种可能性,虽然似乎前途未卜,但其基调乐观向上。实际上,它正是以这群青年人的精神状态和遭遇,对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做了某种民族志的隐喻。

一、“欲望”与“解放”

人群驱散

只有我一人还在高声喊

泪水流干

天空从此不再湛蓝

跟我来

让我的旗帜飞起来

——超载乐队 高旗 《陈胜吴广》

影片以一系列对旧日时光快速的蒙太奇闪换、接着一个身背吉他的青年女孩叶彤(孔琳饰演)向我们走来拉开序幕,接着女孩的画外音告诉了我们这群孩子的来历:“我们五个是把小,都住在这个胡同里。”他们从小在这里嬉戏打闹。后来叶彤因父亲受到冲击去了广州,在那里生活了十几年后,此时正值80年代末。她考取了北京的医学院,回到阔别十几年的北京。故事就此展开。

叶彤迅速陷入一场与两个男人的感情纠葛。她认识了摇滚歌手彭威,被他的洒脱和率性所吸引,并在朋友的帮助下给乐队寻找排练场所。医学院的压抑生活使她向往彭威那种似乎自由自在放荡不羁的生活,在音乐中寻找慰藉。在一场大火烧毁了排练场所后,她心力憔悴,投入了彭威的怀抱,但后来她发现彭威一直与一女子同居,自此叶彤脸上再没有了笑容。后来彭威解散了乐队,只身去了南方。

如果说彭威似乎是个无道德准则的边缘人,那么叶彤的小时伙伴、子承父业当了警察的郑卫东则是“根正苗红”的正统形象。是他和另一位伙伴、当了个体户的迟萱用口哨迎接了叶的到来。他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感,默默守护在叶的周围,监护着她的安全。在看到叶和彭威的暧昧关系后,出于嫉妒,也出于对叶的担心,他告诉后者彭威曾经让一个女孩怀孕,而女孩却因世俗歧视和难产致死。在一次与彭威的激烈冲突后,他向叶彤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叶彤虽心已有意,却还模棱两可。当遇到另一小时伙伴,而今却当了在逃犯的雷兵时,因为担心雷兵对叶不利,卫东对他穷追不舍,雷兵失手刺伤卫东,自己也不慎摔死。叶彤拉着卫东跑出医院,在叶家老屋,对彼此早有情意的两人共浴爱河。

这群年轻人中,彭威对叶彤处处表露着欲望;卫东对叶彤压抑着欲望,雷兵借对叶彤表达对卫东的不满发泄着自己的嫉妒;而叶彤自身的欲望也对两人若隐若现。这些欲望是纯粹生理冲动,还是被赋予精神内涵?

如果从历史背景上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有股性解放的潮流,甚至达到伤害社会风气、引起刑事介入的程度(如当时杭州大学的聚众淫乱事件)。而在大学校园里,性的交流虽未必普遍,但被看作是对于禁欲年代的反动。与当时社会的人性解放话语一致,这种行为被认为值得肯定。然而,影片中的欲望却不可简单当作这种时代症状的书写,这是因为这些年轻人有着情感的基础(他们从小是“把小”,或者是精神上有相通共鸣),而且借着叶彤的画外音,对她在医学院所见到的周围滥交的现象表达了不满。

影片中潜伏的欲望(或者说是年轻人的激情)确实无处不在,但是它是被认作某种不安于现状、渴望人的精神和能量的“解放”的内在冲动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就是影片里让我们觉得有种说不清道不明、却充溢着这个时代特有的青春的激情和冲动的精神现象学的隐含内涵。这既体现在那个时代常有的广场晚会上的集体舞、个体朗诵(主题还是对时代、青春、祖国的歌颂)、也显现在常被人提到的贯穿全片的非常强烈的作为影像符号的摇滚乐。

nlc202309081005

19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摇滚乐如火如荼地在中国大地蔓延的黄金年代。当时的很多青年人都对这种天生具平民色彩和反叛精神的音乐形式抱有极大的热情。影片里包含了四段三首摇滚乐,它们均由其时甚火的超载乐队演唱。第一首《陈胜吴广》由彭威演唱,飞扬的头发的人物近镜头特写,以及充满暴烈意象的歌词“呼喊你快给我站起来/抓紧这刀你的生命仍在/鲜血溅在我身上/分不清什么是仇恨与死亡/踏着我超度去天堂”,反映了彭威的青春利比多肆意发泄的状态。而“人群驱散/只有我一人还在高声喊/泪水流干/天空从此不再湛蓝/跟我来/让我的旗帜飞起来”既有80年代末事件的时代印记,也充满了那个时代个人主义高扬的个体英雄情绪。

然而,影片的众多评论者有意无意忽略的是,摇滚乐作为一个包含无政府主义的生理非理性宣泄的形式,在影片里并非作为一个纯粹正面的符号。彭威作为它的人格化象征符号,其自身不但被卫东瞧不起和提防,而且也被群众冷落;自己也因私欲膨胀,害了一个姑娘,对自己自暴自弃:他对叶彤说:“卫东是对的。你不知道我有多坏。”虽然他对音乐的热爱值得肯定,但这未必不是躲避现实的一个方式:当仓库因意外烧毁(这象征着他们唯一的精神领地消失了,逃避社会的避难所也毁了;这似乎隐喻着混乱的青春只能自毁)必须直面现实,他背起吉他,一个人到了南方。如果我们记得女主人公曾说因为觉得“在广州呆着特没劲”而来到北京,以及当她在发现彭威为单纯满足自己性欲而和女人媾和,同时看到在他房间里的香港歌星郭富城的音乐磁带,不屑地说:“你也听这个”,彭威只好掩饰说:“是她听的”并且随手抛掉这盘磁带的时候,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的主人公还是精神贵族;在他们眼里,港澳和北京比起来,还是只有金钱与粗俗欲望的没有文化的地方。而他们都在寻找的(包括不幸走上邪路而死的雷兵)都是某种生存的(形而上)意义。那么,这是何种意义?

二、生存意义与社会境况:传统与后革命时代

你曾是我唯一的爱

失去后才知悲哀

推开窗明天会怎样

我的心跳如同以往

渴望着热血(如同以往一样)沸腾

——超载乐队《梦缠绕的时候》

这群男女,无论他们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或者无从选择,随遇而择),都是在原来的权威意识形态已经失去主宰情形下,探寻自己的生存价值。我们不但看到在医学院的叶彤因为看到如僵尸般活着的无知觉的患者,而拔去他的呼吸管,要对他实施“安乐死”(在被人发现后,仍然显得无动于衷)——这带有那个时代的“文化热”中,青年们囫囵吞枣地阅读萨特的《存在与虚无》、海德格尔的人生哲学的影子;也看到卫东的姐姐、在外企上班的卫萍结婚不久即离婚(既说明她婚姻不幸福,也作为那个时代开始的常见的现象,表明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追求而非凑合着过的心态),而且勇敢地保留了孩子做单身母亲,并且在不得意时主动辞去外企公司工作,当了个体户。

在这种对于“意义”的追逐中,卫东继承了他勤于职守的人民警察的父亲的担子,他正统、正派的形象也意味着他大体继承了那套传统意识形态,并且不徇私情,抓捕雷兵;“小时候没出息极了,一碰就哭”的迟萱作为改革初期刚成长的小商贩,勇敢投入商海,担当风险,还“发了点小财”(虽然仍会因为所租的仓库借给哥们彭威被烧而哭泣);而彭威作为一个“流浪歌手”,也有他的生存之“道”——他的意义也许在于浪迹四方寻找真爱,这使得他对叶彤的情感看起来不那么龌龊肮脏;至于当上了小混混的雷兵,小时候却是想当解放军的。他是如何堕落的?这一群把小是如何开始分化、从一个同质的群体走上各自无可返回的不归路的?

导致这群人分离的,首先是由于叶彤父亲受冲击,他们不得不由京城前往南方,这象征着从意识形态高度统一的中心离散到(既是地缘政治意义上又是意识形态意义上的)边缘/边陲。从此,他们的命运岔开发展,十几年后的重聚,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初步分化:小商贩、小混混、外企员工、个体户和国家体制内的职员。这时的社会,除了在校园里唱歌跳舞慷慨激昂地诵诗的象牙塔中人以外,是一直喊累的卫萍——这给我们带来了侧面的信息:西化/资本主义化初期:白领阶层也是受剥削的打工者。社会的意识形态分化加剧,摇滚乐抒发着青年的不满:热情无处发泄;这导致了性的享乐性放纵。这是一个大一统的意识已经裂解的后革命时代,高压体制的终结、自由化的开启既有解放性意义,又带来了众多社会问题和精神问题。

这群孩子不是孤立于世界上的,父子一代关系若隐若现却横贯始终:原来机警干练的老革命卫东父亲已经被禁锢在轮椅上不能自由运动——这象征着他的年老体衰,有心无力;他看似是老懵懂,耳聋眼花,其实却是故意装糊涂,实则却默默地关注、祝福着年轻一代的探索(每当他听到关键词——比如当卫东对叶彤说“别让我担心”——时,他总是侧头问:“什么”;也知道年轻一代故意糊弄他,自嘲地说:“老了,就遭人烦了”)。而在此前文艺作品里被漫画化的“老左”——作为上一辈的文联老头、居委会大妈虽然行动仍然古板,但并非不可理喻地固执,而是对年轻人的摇滚试验的音乐效果起初厌烦、继而逐渐产生了兴趣(特别在叶彤演唱带有抒情性质的《红风筝》表达青春向往的时候)。我们尤其注意到的是,影片中有一幕年轻人百无聊赖中观看录像的片段,录像中播放的不是此时流行的港台声色警匪片,却是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面。此时,卫萍、彭威都看得入神。而在影片中不经意掠过的房内摆设的呈现中,我们更看到一两次挂着周总理标准像的镜头闪过。尤其在卫东和叶彤做爱之时,镜头也闪过房内的毛主席像。

这一切都不经意地表明,这些年轻人还是红旗下的一代。他们反叛僵化的体制,可谓青春冒险与欲望伸张,但并不与传统意识形态决裂,即使是被认为极度反叛的摇滚乐歌手亦如此——其实我们可以从这个音乐“运动”的偶像和领袖崔健本人身上得到印证。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理解镶嵌在影片中的潜文本——摇滚歌词“你曾是我唯一的爱/失去后才知悲哀/推开窗明天会怎样/我的心跳如同以往/渴望着热血沸扬”。失去的爱是对领袖的怀念,对逝去的年代的革命意识形态的致敬。虽然不知“推开窗明天会怎样”,不变的是热血和理想主义——“我的心跳如同以往/渴望着热血沸扬。”因此,这种理想主义在面对现代化/传统关系的价值判断:比如广东与北京;彭威去的深圳与电影结尾面临拆迁的北京时,精神上优越的一方一目了然。这是个后革命的世俗化时代,但还不是后社会主义时代;世俗化此时还不意味着金钱至上,而是在精神上要求更大的发展(追求更多的空间、可能和机会)。

nlc202309081005

如何把这些众多的个别母题——诸如欲望、父子一代关系、生存意义、现代化/传统关系、后革命世俗社会的呈现——连接起来?谁是影片的主人公?在这群人物最值得分析的,当然是卫东和叶彤两位。卫东把对叶彤的爱慕埋在心底;对她的音乐追求虽不完全理解,但报以宽容和支持。在仓库起火之时,是他跑进火屋去抢了最后一把吉他——叶彤的精神依托;他最后勇斗歹徒负伤,坐在轮椅上送别远去的叶彤——这似乎使他也像其父亲一样失去行动能力。但他的康复无疑义,观众也对他的未来——包括和叶彤的重新团圆——报以期待。

而最值得注意的还是叶彤。影片经常似乎从她的遭遇与角度来叙事,包括她的画外音、她的视角。整个故事就是她几个月的回归北京后的遭遇。她厌倦资本主义下的广州的无聊(同质化下的生活)而回到文化底蕴深厚、作为政治的首都;另一方面,作为有血有肉有欲望的(不像卫东那样,她毕竟随父亲去了南方生活了十多年,与卫东的传统有一定距离)人,她不抗拒更随意的生活,热衷于体验新异;虽然如此,她仍然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传统:对感情认真,对卫东付出了感情和身体;她最后的选择是退学(与体制告别),去向远方未定的路途(这与彭威相似)。后面有儿时同伴的祝福。

作为这些男人欲求的对象,叶彤是欲望的化身?纯洁的化身?还是活力的象征?无论如何,影片显然围绕着她的遭遇,以她为主人公来展开故事。因为作为影片里唯一的女性,所有男性欲望的对象,她其实既是象征着改革开放时代的一代“新人”,也象征着这些青年人追求的对象。

三、青年何往:未知未来?

我想和那孩子一起放风筝

摇动手中缠绕的线绳

顺着夏日无奈的晚风

看着风筝高高地上升

穿越我心中的彩虹

——《红风筝》

卫东与叶彤的结合可以读作是他们的成人礼。那么,电影里结束之时,是否他们已经长大成人?正当此刻临近片尾之时,郑伯伯的去世暗示着旧日传统关系在慢慢消失,与传统的联系在断裂。青年人只有以美好的童年记忆为精神寄托,在青春迷惘中寻觅。就此而言,他们虽然生理上已经成年,但心理上还未完全成熟。这并非他们的过错:他们还未到而立之年,改革的年代才过去十年。前途还有不同的可能。

然而此时,我们已经看到了不知不觉间的阶层分化,这使得昔日“把小”可以出现生死对立(由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不足——就业的压力——雷兵不但无法实现当解放军的梦想,而且不能找到正当职业,人民内部矛盾可以演变成敌我矛盾),人们的思想也难以统一,生活方式更趋向多元,同质的群体出现异路歧途;此外,在继续前行的路途上,到底要继承什么样的传统也不甚确定:摇滚歌曲纵贯始终,而片尾一群小学生唱着少先队队歌走过街道,并向着银幕方向挥手致意。由此似乎只留下不断前进的热情,如同片中摇滚曲所唱:“推开窗,明天会怎样?”

这是盲目的一代吗?然而,虽然“头发乱了”:不再循规蹈矩,敢于冒险体验,寻求欲望的正当(与不正当)的满足,反叛的热情仍然需要寻找归宿。两位令观众认可的“新人”的结合虽然灵肉合一,也还并没有导致精神上的完全同一:作为改革时代新人的叶彤,仍然在寻找精神(与物质)上更高的异地。

管虎谈到,在拍《头发乱了》时,他和他的主人公们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已经麻木到无法意识他生存的“危机时”,他们“感到害怕”,于是他和他们并肩寻找,并肩“怀恋过去或沉醉未来”,在这样的生命状态里,“有一丝理想和温情,还有一丝伤感,但我们无法做出结论。” 而评论者谈到“影片中体制与个人的对立,体现出一种对主流社会语境的茫然和疏离。与同期第六代作品相比,其情绪的迷茫错失如出一辙,而摇滚乐带来的情绪宣泄则更为简单直接。对于一部试图寻找精神出口的处女作来讲,其中充满急切的宣泄与叛逆之情。”[4]无法有既定的答案并非坏事,“摸着石头过河”在这段时期有它的历史合理性。这些青年人的火热生活、其欲望的活力也值得赞赏,这是一个自我“启蒙”的时刻:

“启蒙”的最终含义——它既是成长,也是认识;既是外在的,也是内在的。如果谁在这样的精神强度中度过青春成长期,那么他就可以说,最贫瘠、最痛苦、最暧昧、最渺茫、最无助的时刻,也正是“成长的辉煌时辰”。这种“不知道何去何从,可是心里充满光明”的状态对应着一种超越的人生态度。[5]

张旭东在论王安忆的《启蒙时代》时说,这本小说“通过对文革一代的集体成长史中的精神张力和矛盾的‘虚构’,将我们当今所处时代自身的过渡性质、不确定性和矛盾再现出来”。这个电影亦是如此:通过这群把小的成长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变化轨迹。叶彤的回归之旅提前结束,终归再度离去;可这也可看作再度出发,虽然所去之地未知。从世俗角度推想,她很可能是返回广州;而这意味着从异质之地再度跋涉:从旧日传统与温情中汲取力量,再回到异化的世界摸索:一个非异化的世界只能从异化世界中走出。张旭东的话再次给我们作了注脚:

在此,精神既作为现实的对立面寻求对现实的克服和超越,又同时在这种克服和超越过程寻找和界定自身的现实性,寻求被现实所克服和超越,寻求在对现实的感悟和把握中超越自身。这种辩证法的自身的否定和再否定过程,构成了那种从光明进入昏暗,再过渡到更高一层的光明的‘启蒙’。[5]

这正像叶彤(和彭威所唱的)歌词里“穿越我心中的彩虹”所暗示的,要达到梦想的所在,在跋涉和奋斗里,要克服异己感,也要战胜自我。

同时,这群还年轻的一代在奋斗时刻,已经关注到了下一代:“走出你的家门看那红风筝/轻轻飘在落日的上空/跟着疲惫回家的人群/寻找昨日走过的脚步/看大地上孩子的笑容。”的确,他们的奋斗是为了自己,但何尝不也是为了下一代获得更好的生活?影片结尾,不仅有萍姐的孩子出世,还有唱着“少先队队歌”的一群孩子走过;尽管青年何往,未来未知,但影片的氛围透露出,这还是洋溢着青春活力和激情的少年中国。

结 语

卫东的扮演者十多年后评价,当时不管他的表演也好,还是管虎的导演也好,“都是很青涩的。但那时的感情是很真挚的,而且有太多现在看来依然可取的地方。现在回忆起当时的状态,依然能感觉到管虎的激情,我们整体的状态也充满了激情,那是一个急于表达的年代”[6]。正是时代让不满25岁的导演当时碰上了这样的素材和创作激情。它以80年代一代“非主流”的年青人的青春成长史,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精神冲动作了既是写实、又是某种象征性的隐喻;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个断代性的心灵史,也是一个阶段性的民族志。

参考文献:

[1]网名“dreamer”.其实这不是一部很浅的电影[EB/OL].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235853/.

[2]网名“泥巴”.像鸡毛一样飞的头发[EB/OL].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160892/.

[3]百度百科.头发乱了[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885218.htm.

[4]费墨.个性与体制的共谋[J].新电影,2004(5).

[5]张旭东.“启蒙”的精神现象学——谈谈王安忆《启蒙时代》里的虚无与实在[J].开放时代,2008(3).

[6]樊丽欣.张嘉译3第六代导演管虎[N].河北青年报,2007-6-13.

上一篇:幼师对毕业幼儿美好的寄语下一篇:绩效面谈与绩效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