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优美散文

2024-04-23

滚滚长江东逝水优美散文(通用8篇)

篇1:滚滚长江东逝水优美散文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将其作为主题歌歌词。

[滚滚滚长江东逝水]

篇2:滚滚长江东逝水优美散文

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15(明朝正德六年),杨慎获殿试第一。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校杨慎被发配到云南充军。他戴着枷锁,被军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时,正好,一个渔夫和一个柴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杨慎突然很感慨,于是请军士找来纸笔,写下《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

[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篇3:滚滚长江东逝水

最正统的三国—— 《三国志》

日本著名漫画大师横山光辉于1971年创作的漫画《三国志》可谓是其代表作,从他37岁起历时15年,单行本发行了60卷约5000万本。可以说是持续多年的畅销书,受雄壮的“横山世界”影响的漫画迷不计其数。由横山光辉绘制的关羽、张飞等名将形象与日本人心目中的三国人物形象几乎可以划上等号。而剧情和任务设定,可以说是动漫里最正统的三国形象了。

最穿越的三国——《龙狼传》

天地志狼是一位普通的中学生,在毕业旅行的途中,与青梅竹马的泉真澄莫名其妙地超越时空,来到了中国战火不断的三国时代——多么熟悉的穿越剧情。由一个现代人插入历史的故事在那个时候可是新颖别致的设定,集历史、武斗、幻想等要素为一体的情节也颇为好看。然而……山原义人上个世纪就开始创作的漫画,居然到现在还在继续连载。

最“好看”的三国——《火凤燎原》

陈某是少数漫画作品能打入日本市場的华人漫画家,他的力作《火凤燎原》真是一大代表。说到三国剧情,基本上读者都了然于胸,因此怎样把既定的情节发展做得好看,于其中制造悬念,这就是《火凤燎原》的一大特色了。本作一开始即画出最终结局,之后则又从关东军结盟攻打董卓开始叙述。在三国故事上加入了不少二次创作元素,在史书和改编小说《三国演义》两大阵营中创出了第三条路线,故事未以魏国的曹操或是蜀汉的刘备为主人公,却以三国时代最后的胜利者司马懿为重心。由于在人物和故事上描写得极为细致,因此其故事中的时间发展亦较为缓慢。

最幻想的三国——《钢铁三国志》

三国的故事人人都能说上几句,因此老老实实地做成动画未必人人买账。于是充满幻想色彩的《钢铁三国志》就应运而生了,这里是与我们所熟知的实际的中国历史不同的、另一个时空下的幻想古代中国。那里,是很多英雄争夺霸权的战乱世界。而为了与“现实”的三国相区别,这里的角色都是姓名加字号——譬如诸葛亮孔明,陆逊伯言等等,听起来真是别扭啊……

最别具一格的三国——《苍天航路》

《三国演义》是以刘备为中心来写的,自然而然曹操就被描写成一个奸雄形象。事实上历史真实存在的曹孟德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和权术者,也是一个诗人和“平常人”。《苍天航路》正是以曹操为主角的一部作品,整部作品对曹操的刻画是非常成功的,既有他对恋人的喜爱,也有他对部下的疼惜,更有对世俗的不屑,也有他对敌人的残酷。一个栩栩如生的曹操就站在你面前,不再像其他作品里那样,只是一个单纯的反面暴君角色。

最恶搞的三国——《一骑当千》

《一骑当千》是一部热血格斗类漫画,故事线索与中国一千八百年前的三国时代息息相关。故事发生在现代的关东,以三国时代各方诸侯的都城命名的私立高中被斗士所支配——这还没什么,最恶搞的是里面的武将角色居然都是女性!当你看着一个个身穿水手服,起着三国名将名字战斗着的美少女们,不知道嘴角是不是会泛起一丝苦笑……

篇4:滚滚长江东逝水议论文

《三国演义》内容大至从东汉末年桃园三结义一至写到三家归晋,总共写了五个阶段: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三分天下与三家归晋。

正如《三国演义简介》中所评说的那样:“《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作品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在民间传说、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而成,其取向是现实主义的。小说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黄巾之乱开始,乱世英雄们纷纷走上历史舞台,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义,曹操也拉起了一帮队伍,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但当时他们势力都很弱小,还是小角色。

本来就腐败不堪的东汉政府,经受黄巾起义的冲击,已然到了崩塌的边缘,内乱不断,

群雄混战中,北方是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崛起,中原地区曹、刘、吕、袁术混战。官渡之战后,曹操一统北方,而孙氏集团也已经牢固控制江东;赤壁之战后,曹操败北,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

正如司马徽先生所言,卧龙凤鸠得一这个的天下,只可惜刘备与凤鸠

无缘,阿斗与卧龙无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观看秋月吹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篇5:《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读后感

这是杨慎《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

词的首两句与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似,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哀盛亡、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是不会改变的,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

下片以一个白发老人的形象,描述他任凭惊涛骇浪、是非成败,只是着意于秋月春风,着意于宁静淡泊,着意于杯酒谈笑间。而这位老者又岂是一般渔樵,他是通古晓今的高士,他的淡泊超脱襟怀,也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本词分上下两片,读后感《《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读后感400字》。上片开篇就切入历史,从大处落笔,在四、五句中即可见哲理、意境深邃;下片则具体刻画了老者形象,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全词甚为豪迈、悲壮,既表现出英雄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感和孤独感,又含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澹泊、轻视。临江豪迈的英世伟业的消逝,像滚滚长江水一样,汹涌东逝,不可抗拒。通篇赏读品味,我总觉得此词比起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更有悲壮和凄婉之情。尽管当初英雄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但曾经的铁马金戈,风云叱吒,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远去,一切的一切都已被历史长河所吞噬而不复存在!

历史给人的感受是厚重、深沉的,没有单刀直入的快意,而有历尽荣辱的沧桑。“青山依旧在”犹象对英雄的映证,又象是否定!然而,这些都不必深究,“几度夕阳红”,面对似血残阳,历史仿佛也凝固了。“依旧”和“几度”在变与不变的现实中挣扎。或许世事就是如此。

篇6:滚滚长江东逝水优美散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翻译

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到头来都是一场空。只有青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

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注释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等六种。常见者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东逝水:是江水向东流逝水而去,这里将时光比喻为江水。

淘尽:荡涤一空。

成败:成功与失败。

青山:青葱的山岭。

几度:虚指,几次、好几次之意。

渔樵:此处并非指渔翁、樵夫,

联系前后文的语境而为动词:隐居。此处作名词,指隐居不问世事的人。

渚:原意为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意为江岸边。

秋月春风: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

浊:不清澈;不干净。与“清”相对。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古今:古代和现今。

都付笑谈中:在一些古典文学及音乐作品中,也有作“尽付笑谈中”

鉴赏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读者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在这凝固地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江渚就是江湾,是风平浪静的休闲之所。一个“惯”字让人感到些许莫名的孤独与苍凉。幸亏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酒逢知己,使这份孤独与苍凉有了一份慰藉。“浊酒”似乎显现出主人与来客友谊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古往今来,世事变迁,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也算得了什么。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且谈且笑,痛快淋漓。多少无奈,尽在言外。

大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是非成败转头空”,豪迈、悲壮,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暗含着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轻视。既是消沉的又是愤慨的,只是这愤慨已经渐渐没了火气。面对似血的残阳,历史仿佛也凝固了。“青山依旧在”是不变,“几度夕阳红”是变,“古今多少事”没有一件不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从“是非成败”的纠葛中解脱出来,历尽红尘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抛开,太复杂了倒会变得简单,在时、空、人、事之间的感悟中,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历史固然是一面镜子,倘若没有丰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残酷的人生体验,那面镜子只是形同虚设,最多也只是热闹好看而已。正因为杨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才能看穿世事,把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来,令无数读者产生心有戚戚的感觉。

既然“是非成败”都如同过眼烟云,就不必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不如寄情山水,托趣渔樵,与秋月春风为伴,自在自得。作者平生抱负未展,横遭政治打击。他看透了朝廷的腐败,不愿屈从、阿附权贵,宁肯终老边荒而保持自己的节操。因此他以与知己相逢为乐事,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无论过去,当下,还是以后,追逐名利似乎总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缰利锁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难以自拔。

当然要建功立业,当然要展现英雄气概,当然要在无情的流逝中追求永恒的价值。但是既要拿得起,进得去;还要放得下,跳得出。要想看清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看清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和可能起到的作用,深度和远见都必须在生活中不断磨炼。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历史总要不断地向前推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逝者如斯,谁也留不住时光的脚步。可是人们却不甘就这样顺其自然,随波逐流。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这两句尤其经典,作都经历了70多年的人生,看穿了看透了,他就就是词中的白发渔樵,坐在历史长河边的沙滩上,看历史长河滚滚东流,此刻时间凝固了,他以旁观者的心境,看季节的变化,看时代的更迭,顿觉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你留也好,去也罢,四季照样变化,朝代照样更迭,生命照样老去。面对短短的人生,我们又何必一定要去强求什么呢?此刻的心境虽然无奈但又何等的洒脱。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人的一生,你穷也好,达也罢,你得到的、你失去的,不也就在生命消亡的同时烟消云散了吗。所以,只要有一壶浊酒,有几个知已,就应该很满足了。

词中有两个“空”将词的意境即作者的心境推向了极致,其一是“是非成败转头空”,其二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作者总结自己的一生,得出的结论就是:“是非成败于人生而言,只不过都是笑谈罢了。”

创作背景

15(明朝正德六年),杨慎获殿试第一。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熜,杨升庵被发配到云南充军。他经常四处游历,观察民风民情。每到一地都要与当地的读书人谈诗论道,留下了大量描写云南的诗篇。此词也即其中一篇。

艺术特点

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衰、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

篇7:滚滚长江东逝水优美散文

[关键词]主题曲 音乐分析 演唱提示

文学巨著《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倾注满腔心血之作,是一部集历史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经典文学瑰宝,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主题鲜明、气势磅礴、苍凉悲怆,为全剧奠定了感情基础,起到了总起概括的作用,给所有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该曲作曲家谷建芬曾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歌曲,如《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妈妈的吻》《那就是我》《绿叶对根的情意》《思念》《烛光里的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歌声与微笑》等。在接到邀请后,谷建芬以其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对原著的潜心研读,经过慎重选词和反复推敲,运用了今人所能理解的、只属于《三国演义》的音乐语言,创作出《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拜》《哭诸葛》《历史的天空》《有为歌》《仁爱长存天地间》等又一系列经典曲目,为世人重新演绎了《三国演义》,并被公认为极具特色的《三国演义》音乐。谷建芬的《三国演义》全剧音乐活生生地再现了三国“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的宏大历史场面及其典型人物形象,堪称“音乐上的《三国演义》”。笔者将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从词曲含义、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一、 曲词涵义

作品《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歌词出于当今版的《三国演义》卷首,词作者是杨慎(1488—1559):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满腹才华但不得志、仕途坎坷、孤苦终老。《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生的情感抒发,它气势磅礴、用语深刻、感慨万千,把它置于《三国演义》卷首及作为主题歌词,概括了三国风云际会、金戈铁马的英雄争霸场面,抒发了后人的感慨之情。曲名“滚滚长江东逝水”意为一切丰功伟绩都会随时间消逝,就像“滚滚长江”一样,一去不复返,即“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的总结、概括。“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不管历史如何变迁,江山怎样改朝换代,“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物是人非、怆然泪下的悲凉情绪油然而生。“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春月秋风”一句起到了过渡作用,接下来进入尾句“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深沉豪放、苍凉悲壮,却表现了词作者超脱宁静的人生境界。

全词似怀古,似物志。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语中富哲理、意境深邃。下片则具体刻画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谷建芬选此词为之谱曲,并确定该曲为主题曲,贴切地点明了《三国演义》悲壮慨叹的主题。

二、 艺术风格

该曲运用了六声羽调式,典型的中国古典音调。但不同于很多我们熟悉的羽调式歌曲,如《小河淌水》《枉凝眉》《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等抒情、凄婉或高亢的音乐旋律,《滚滚长江东逝水》用独特的旋律展现了悲凉沧桑、感慨万千的音乐情绪。

此曲用二部曲式结构,准确地表达了该“词”的内涵和层次,一感一叹、感叹结合,深沉悲凉之情随着旋律的跳进(4度,3—6)进入高潮“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气势雄浑、超脱悲壮的旋律反复一次,既展开了第二部分内容,与第一部分平衡,又尽情地抒发了无限感慨的情怀。

歌曲速度为1分钟52或58拍,缓慢的速度深沉、苍劲,充满了古朴的气息。正如曲作家谷建芬自己所说,“到90年代后,我进入《三国演义》的创作时期,在音乐中倾诉了我一生中许多的感叹。音乐一开始,走进了一种意境,悲凉了些、深沉了些、沧桑了些,我借助《三国演义》开篇那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抒发了我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是几十年来对人生的另一层次的真实感受”。第一小节7和#4的运用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无奈和感叹。前两句节奏形态相似,“水”“雄”两个尾字均为4拍,相对松散、开阔的节奏旋律,表现了一去不返的历史进程。“是非”与“成败”中前八分休止符,及后面三个倚音的出现,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之后,委婉、下行的旋律继续表达感叹的情绪——“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流动的间奏,好像是对历史的回顾,随后的两句曲作者继续使用特定的休止符和倚音表达深沉、超然的“白发渔樵”形象。切分节奏结合上行高亢的旋律,将歌曲推向高潮“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气势宏大,情绪激昂,令人震撼。

三、 音乐形态和演唱提示

在歌曲的演唱方面,我们要注意体会上述乐曲的艺术风格,表现作品悲叹而超然、大气却委婉的音乐神韵。

1.作品中4处休止虽然都是感叹的情绪。但由于感情的不同有些许变化。“是非成败”中间的休止起到了情绪的推进作用,“叹”到“转头空”的无奈情绪。而“樵”和“上”后面的4分休止,表现了静态的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这一句应当唱得有弹性、一顿一挫、有收有放,收放自如。“惯”字体现了作者历经沧桑后的豁达和顿悟之情,唱者应悉心体会内在涵义,表现出旷达超脱的感觉。

2.曲中出现的倚音具有中国古典音乐风格,但不同地方的倚音有不同内涵。“转头空”中三个倚音连续出现,应唱出“一唱三叹”的感慨之情;“笑”字上的双倚音却是表现豪放、超脱而又悲壮的大笑,这一句所有的情绪都在“笑”上表达,要强调“笑”字,其次,最后一个“中”字要作为次重音“叹”下去,结束全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创作手法采用中国古典音调方式,却用西方美声唱法来演绎,这是中国古典音调与西方美声唱法的完美结合,可说是中西方音乐完美融合的结晶。曲作家谷建芬准确的选词、独特的作曲手法,及男中音歌唱家杨洪基的出色演唱,真可谓珠联璧合,令人拍案叫绝。可以说,电视剧《三国演义》成为经典和传世之作,该曲的创作和演唱功不可没。同时,它也是中国大型历史题材作品主题曲的典范之作,值得广大业内人士学习和研究。

基金项目:衡阳师范学院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谷建芬《三国演义》音乐作品研究(08A17)”。

参考文献

篇8:滚滚长江东逝水优美散文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杨慎(1488-1559),明朝中叶杰出词人。官经筵讲官.以直谏件旨,被明世宗廷杖请戍云南永昌,年七十二,死于贬所。这首“临江仙”是杨慎为自己的《廿一史弹词》

第三段《说秦汉》写的开场词。

注释

(1)东逝水:是江水向东流逝水而去,这里将时光比喻为江水。

(2)淘尽:荡涤一空。

(3)成败:成功与失败。《战国策·秦策三》:“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於成败之事。”

(4)青山:青葱的山岭。《管子·地员》:“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

(5)几度:虚指,几次、好几次之意。

(6)渔樵:此处并非指渔翁、樵夫,联系前后文的语境而为动词:隐居。此处作名词,指隐居不问世事的人。渚(zhǔ):原意为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意为江岸边。

(7)秋月春风: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8)浊(zhuó):不清澈;不干净。与“清”相对。浊酒 :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9)古今:古代和现今。《史记·太史公自序》:“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略协古今之变。”

(10)都付笑谈中:在一些古典文学及音乐作品中,也有作“尽付笑谈中”。

参考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惯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1)词里的白发渔樵有哪些特征。寄托了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4分)

(2)有人认为“空”是本词的词眼,结合诗句说说它成立的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他远离尘嚣,看惯争斗;为人淡泊;博学旷达。(一点1分)他寄托着诗人鄙夷世俗的是非成败、淡看荣辱得失的人生理想。(意思对即可)(1分)

(2)①诗人追溯历史,认为英雄再叱咤风云,也会如浪花般随历史消失,终为一场“空”,山河依旧。(2分)②英雄长眠后,其生前的是非成败不过是人们助酒的谈资罢了,依旧一场“空”。(1分)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读者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在这凝固地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江渚就是江湾,是风平浪静的休闲之所。一个“惯”字让人感到些许莫名的孤独与苍凉。幸亏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酒逢知己,使这份孤独与苍凉有了一份慰藉。“浊酒”似乎显现出主人与来客友谊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古往今来,世事变迁,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也算得了什么。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且谈且笑,痛快淋漓。多少无奈,尽在言外。

大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是非成败转头空”,豪迈、悲壮,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暗含着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轻视。既是消沉的又是愤慨的,只是这愤慨已经渐渐没了火气。面对似血的残阳,历史仿佛也凝固了。“青山依旧在”是不变,“几度夕阳红”是变,“古今多少事”没有一件不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从“是非成败”的.纠葛中解脱出来,历尽红尘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抛开,太复杂了倒会变得简单,在时、空、人、事之间的感悟中,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历史固然是一面镜子,倘若没有丰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残酷的人生体验,那面镜子只是形同虚设,最多也只是热闹好看而已。正因为杨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才能看穿世事,把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来,令无数读者产生心有戚戚的感觉。

既然“是非成败”都如同过眼烟云,就不必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不如寄情山水,托趣渔樵,与秋月春风为伴,自在自得。作者平生抱负未展,横遭政治打击。他看透了朝廷的腐败,不愿屈从、阿附权贵,宁肯终老边荒而保持自己的节操。因此他以与知己相逢为乐事,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无论过去,当下,还是以后,追逐名利似乎总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缰利锁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难以自拔。

当然要建功立业,当然要展现英雄气概,当然要在无情的流逝中追求永恒的价值。但是既要拿得起,进得去;还要放得下,跳得出。要想看清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看清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和可能起到的作用,深度和远见都必须在生活中不断磨炼。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历史总要不断地向前推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逝者如斯,谁也留不住时光的脚步。可是人们却不甘就这样顺其自然,随波逐流。

青山不老,看尽炎凉世态;佐酒笑语,释去心头重付。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但总会在奔腾中沉淀下些许的永恒。与人生短暂虚幻相对的是超然世外的旷达和自然宇宙的永恒存在。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上一篇:TVOC污染控制研究现状下一篇:机械工程发展现状论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