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大班语言教案

2024-05-06

喜欢大班语言教案(精选9篇)

篇1:喜欢大班语言教案

目标:

1、了解自己的特点和长处,感受自己的与众不同。

2、学会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优点,增强自信心。

准备:

教师用具:青蛙图片、录音、故事课件。

幼儿用具:幼儿对自己特别之处和本领的记录表

重点:了解自己的特点,感受与别人的不同之处

难点:学会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优点

过程:

一、介绍我自己(关注价值:通过互相交流等方式大胆的介绍自己的特别之处,感受自己的与众不同。)

1、大班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幼儿园请来了很多客人老师,老师呀也请来了一位特别的朋友,请你们猜猜它是谁?(播放声音:“呱呱呱”并出示青蛙图片。)

2、你们知道青蛙朋友今天来干什么吗?青蛙说:“我想和大班的孩子们做朋友!”(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句大胆向青蛙介绍自己特别的地方)

3、请你们也帮青蛙找找它身上特别的地方?

小结: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特别的地方,青蛙也有自己的特别之处……

二、欣赏故事“我,喜欢我自己”(关注价值: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幼儿思考和讨论,通过故事欣赏和交流,知道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特别的本领,学会欣赏自己,树立自信。)

1、青蛙听了朋友的话也觉得自己是最漂亮最能干的,可是有一天,青蛙突然很伤心,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听了故事,你觉得小青蛙为什么难受,还哭了呢?(因为他说自己不会爬树也不会飞。)

3、小松鼠不会飞,为什么他不像青蛙那样难受呢?

(小松鼠虽然不会飞,但是他发现了自己会爬树的本领,而青蛙却没发现。)

4、那青蛙有什么大本领呢?你能安慰安慰他吗?

小结:其实,我们不用羡慕别人,因为我们大家都有自己的本领。

5、青蛙听了你们的话,他说:对啊,我就是青蛙,会做青蛙做的事,大班的朋友喜欢我,我也喜欢我自己。”青蛙回到池塘边又呱呱呱地大声唱呱呱呱地唱歌。

三、介绍自己的本领(关注价值:通过交流和记录自己的大本领,激发孩子对自己和同伴的认可。)

1、青蛙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本领,所以它很高兴,很喜欢自己。(教案 ) 大班的朋友们,你们发现自己的大本领了吗?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本领并展示,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优点。

小结:大班的朋友都有自己的大本领,真了不起。老师真喜欢你们,你们喜欢自己吗?那就让我们学学小青蛙,一起大声说:“我,喜欢我自己。”

自己是最漂亮最能干的,可是有一天,青蛙突然很伤心,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听了故事,你觉得小青蛙为什么难受,还哭了呢?(因为他说自己不会爬树也不会飞。)

3、小松鼠不会飞,为什么他不像青蛙那样难受呢?

(小松鼠虽然不会飞,但是他发现了自己会爬树的本领,而青蛙却没发现。)

4、那青蛙有什么大本领呢?你能安慰安慰他吗?

小结:其实,我们不用羡慕别人,因为我们大家都有自己的本领。

5、青蛙听了你们的话,他说:对啊,我就是青蛙,会做青蛙做的事,大班的朋友喜欢我,我也喜欢我自己。”青蛙回到池塘边又呱呱呱地大声唱呱呱呱地唱歌。

三、介绍自己的本领(关注价值:通过交流和记录自己的大本领,激发孩子对自己和同伴的认可。)

1、青蛙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本领,所以它很高兴,很喜欢自己。大班的朋友们,你们发现自己的大本领了吗?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本领并展示,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优点。

小结:大班的朋友都有自己的大本领,真了不起。老师真喜欢你们,你们喜欢自己吗?那就让我们学学小青蛙,一起大声说:“我,喜欢我自己。”

篇2:喜欢大班语言教案

1.喜欢阅读图书,乐意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图画的理解。

2.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3.能专注地倾听故事,乐意表演故事。

4.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5.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电教课件、故事读本人手一册.头饰[青蛙、野鸭、小猪、山羊]

活动过程:

一、感知活动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大眼睛,阔嘴巴,说起话来呱呱呱,游泳捉虫人人夸。

幼:青蛙。

师:对了,是青蛙[点击青蛙的图片]

师:你们喜欢青蛙吗?

幼:喜欢

师:为什么?

幼:因为青蛙可爱

幼:因为青蛙会游泳

幼:因为青蛙会捉虫,会跳跃。

师:小朋友们都喜欢小青蛙。今天,老师就请小朋友们听一个关于青蛙的故事。有这么一只青蛙,原来也非常喜欢自己,可是发生了一些事情,让小青蛙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究竟是什么事情,我们一起听听这个故事吧。 [评析]孩子个体的、零散的经验,需要教师进行梳理,这样才能引起孩子们对这节课的兴趣。

[放录音,听故事]

二、自主阅读

师:故事真有趣。小朋友们想不想看一看究竟在小青蛙身上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们把书打开仔细的观察书中的画面,自由的说一说图上都有些什么,它们在干什么?也可以与同伴交流。

师:请小朋友们把书合上。老师发现小朋友们在看书的时候都非常认真,都在相互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评析]教师设计这一教学环节,主要的是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并理解画面,能根据画面运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大胆的描述,激活孩子的思维。

三、共同阅读。

1、[放课件,点击第一幅图]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上的青蛙在干什么呀?

幼:在看水中的倒影。

师:他喜欢自己吗?

幼:喜欢。

师:他喜欢自己的什么地方呢?[实录]

幼:喜欢自己身上漂亮的绿色。

幼:他喜欢自己会游泳。

幼:他喜欢自己会跳跃。

师:小朋友们说的可真好。一只青蛙坐在荷叶上,欣赏着自己的倒影,他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点击课件]请小朋友用欣赏的语气学一学青蛙的话。

师:青蛙很喜欢自己,看见自己的倒影都在自我欣赏,他很高兴。咦,谁听到了青蛙的话了?[边说边点击第二幅图]

幼:野鸭。

师:野鸭听到了说[点击课件]野鸭优雅地飞了几圈,落在草地上,得意地离开了。

师:当野鸭离开后青蛙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幼:我也想学飞翔。

2、师:[点击第三幅图]青蛙又是怎么想做的呢?

幼:青蛙爬上高坡。

幼:青蛙扇着手臂向前飞。

师:青蛙学会飞翔了吗?

幼:没有。

师:为什么青蛙不能象野鸭一样飞翔呢?

幼::因为青蛙没有翅膀。

师:青蛙没有学会飞翔,他又会怎么想呢?青蛙想[点击课件]

师:我想请小朋友发挥你的想象力说一说青蛙没有学会飞翔,他很伤心,他可能会怎么办呢?[实录]

幼:青蛙很伤心,可能会去找妈妈。

幼:青蛙很伤心,可能会去告诉朋友。

幼:青蛙很伤心,可能会到商店去买翅膀让自己飞。

幼:青蛙很伤心,可能会和朋友一起做翅膀。

师:青蛙到底会怎么办呢?是不是和你们说的一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下一幅图。[评析]引导孩子围绕青蛙自我意识的发展为线索,并让孩子们自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

3、[点击第4,5幅图]它来找谁了?

幼:小猪。

师:青蛙很伤心,就去问小猪,小猪是怎么说的呢?

幼:你要知道,青蛙是不会飞的。

师:当小猪说我也不会飞时是什么表情?

幼:它在笑。

师:小猪不会飞,为什么还在笑呢?

幼:因为小猪会做世界上最好吃的蛋糕。

幼:因为小猪很喜欢自己身上的粉红色。

师:小猪很自信,小猪说:[点击课件]当青蛙听了小猪的话之后[放课件的第6幅图]青蛙想:[点击课件]青蛙伤心极了,它又会去找谁呢?[放课件第7幅图]

幼:山羊。

师:青蛙又想学什么本领呢?

幼:它想去借书,让你变的聪明些。

师:[放课件第8幅图]它学得怎么样?青蛙把书打开,可是一个字也不认识,看了很久,他一点也没变聪明。青蛙想:[点击课件][放课件9幅图]青蛙把书还给山羊说了些什么呢?

幼:我不会飞,不会烤蛋糕。

幼:不认识字,什么都不会。

师:小朋友说的可真好。[放课件10幅图]小青蛙很伤心,山羊安慰它说[点击课件]

4、师:既然青蛙什么都没学会,那么他后来为什么又会那么高兴呢?请你动小脑筋想一想。[放课件11幅图][实录]

幼:因为它听了山羊的话。

幼:因为它知道自己会游泳,会跳跃。

幼:因为它知道是一只可爱的绿青蛙。

幼:因为它知道自己会捉虫。[评析]故事中的山羊循循善诱,用爱的温暖和欣赏的目光帮助青蛙恢复了自信,这一情感交流有利于拓展孩子们的生活经验。

师:小朋友们说的可真好。我们一起来看看青蛙在河边干什么?

幼:欣赏自己的倒影。

师:从倒影中,它发现了些什么呢?

幼:发现自己是一只穿花格子泳裤的绿青蛙。、

师:对了,它很自信地说[点击课件]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学学这句话。小朋友们学的可真好[点击12幅图]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上的青蛙,从它表情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呢?

幼:可以知道它很高兴。突然,青蛙感到非常愉快[点击课件]青蛙跳了一下,那是一个很大的青蛙跳,他感觉自己就在飞。

师总结:尽管青蛙没有野鸭小猪山羊那样的本领,但是他会游泳,会跳跃,会捉虫,这些都是它特别值得自豪的本领,而且青蛙还有一群和你们一样关心他的朋友,青蛙就变得快乐了,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优点,要学会欣赏自己,要对自己有信心。[评析]从这一环节中,让小朋友们根据小青蛙从欣赏自己到不喜欢自己,然后羡慕他人、模仿他人到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又重新树立自信心的经历来认识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特别之处。

四、完整欣赏: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书取下来,请你左手扶书,右手翻书,把书翻到第二页,我们一起来划指朗读故事。

[评析]教师设计这一环节,是让小朋友们学习独立阅读的方法,有浓厚的阅读兴趣。

活动反思:

在我就是喜欢我这课中,以青蛙自我意识的发展为线索,叙述了一只小青蛙从欣赏自己到不喜欢自己,然后羡慕他人、模仿他人到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又重新树立自信心的经历。让小朋友们从这个故事中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特别之处。要学会欣赏自己,对自己有信心。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情感发展。活动主要分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开始,我利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主要的是为孩子们初步了解青蛙有哪些本领作铺垫。这个环节的设计非常直接,自然而又吸引孩子们,使孩子们很快进入故事情节。因此,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性较高,注意力集中。第二个环节,我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真正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能力。第三个环节,共同理解故事内容,以青蛙自我意识的发展为线索,并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对故事的理解。同时学会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对自己有信心。第四环节,让孩子们进一步完整的欣赏故事并规范的朗读。第五环节,指导孩子们正确运用语言、动作、表情,来进行故事表演,同时也鼓励孩子们在表演中大胆创新,合理想象。

孩子们在积极参与、自由交流、共同理解故事中充分表达个人的认识,这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使孩子们感受到了爱的温暖和欣赏目光的魅力,萌发了关爱他人的情感。

总的来说,整个活动达到了教学目的,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体现了活动的主体性。

篇3:大班语言教案:谁咬了我的大饼

1.通过想象、猜测、讲述, 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2.仔细观察动物的咬痕, 学习角色间的对话。

3.体会故事角色的情感变化, 感受活动的乐趣;感受故事的有趣, 幽默的情节。

【活动准备】

PPT、电子白板、自制大饼、实物饼干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 引起幼儿欣赏兴趣

1.出示图片, 观察大饼。

师:小朋友, 这是什么?这是一块怎样的大饼?这块大大的、圆圆的大饼会是谁做的?

2.根据图片提问, 引出问题。

师:小猪做了一块很大的饼, 累得睡着了。当他醒来一看, 发现了什么?

二、观看课件, 欣赏绘本, 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1.逐页观察大书, 以“牙印”为线索, 理解故事内容。

(1) 小猪问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鸟说:不是我, 你看, 啊呜。

师:是小鸟咬的第一口大饼吗?为什么?为什么小鸟的咬痕是尖尖的呢?

(2) 小猪又去问谁啦?他会怎么问呢?小兔子会怎么回答?

2.借助图片, 通过对比动物牙印描述不同动物的牙印特征。

(1) 小猪很着急, 他找到了三个动物, 是谁? (出示图片) 想一想小猪会怎么问?小动物又会怎么回答?

(2) 幼儿相互讨论。

(3) 师:小猪问了谁?他是怎么问的?是不是狐狸咬的?为什么?

(4) 师:小猪接下来又去问谁了?鳄鱼的牙齿是什么样子的?那是它咬的吗?

(5) 师:最后小猪去问了谁?河马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学学河马的动作。大饼怎么了?为什么大饼会被咬掉一大半?

(6) 这么大的大饼, 只剩下一点点了, 小猪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它会怎么想?最后小猪饿得肚子咕咕叫, 啊呜, 它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吧唧吧唧”, 它一边嚼着大饼, 一边想:究竟是谁咬了我的大饼?

(7) 小朋友, 你们知道是谁咬了大饼吗?为什么?

三、完整倾听故事, 感受故事幽默的情节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四、活动延伸:玩游戏, 体验游戏的快乐

篇4:大班社会活动:我们喜欢的标记

大家好!我是无锡市实验幼儿园的叶岚,很高兴能通过“特级教师工作室”与大家分享和交流。

自从踏上幼教工作岗位,我就一直在无锡市实验幼儿园这块芳草地上成长,至今已近30年了。工作阅历虽然非常简单,但我园深厚的教育底蕴和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引领着我不断探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不断认识幼儿学习的本性、不断领悟幼儿教育的真谛。

学习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天然倾向,特别是在婴幼儿阶段,更是充满了学习需要和学习冲动。然而,幼儿有着自身独特的学习方式,他们是用行动来思考、靠感官来学习,他们必须通过“经历”,才能获得具有个人意义的经验和知识。经历对幼儿来说,不只是身体的参与和在场,更是心灵的参与和投入。在经历的过程中,幼儿外在的行动过程和内在的心智过程的协同和转化,造就了幼儿的发展。每一种经历都蕴含了多种学习的经验,幼儿正是通过各种经历获得了具有意义的、完整的生活和学习经验。

对于我们幼教实践者来说,认识幼儿的学习需要、认同幼儿的学习方式、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唯有如此,幼儿的学习才会主动而投入,幼儿在园的生活才会快乐而充实,幼儿生命成长的内在需求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满足。

活动背景

“我们喜欢的标记”是我园大班幼儿经历学习活动“我们的幼儿园真大”活动片段之一。在这之前幼儿已经经历了“调查幼儿园、设计标记”两个阶段的活动。第一阶段的“调查幼儿园”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调查以教师带领为主,幼儿跟随教师熟悉幼儿园的各个地方,教师只作简单介绍;第二次调查以幼儿自主调查为主,在调查的同时做好调查记录(教师预先设计好调查记录表)。第二阶段“设计标记”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活动是交流“生活中的标记”,对标记的用途有一个初步的概念;第二次活动是“设计标记”,重点讨论幼儿园需要哪些标记及设计标记的要点,初步尝试设计标记;第三次活动依然是“设计标记”,重点是讨论前一次设计标记的优点与不足,借鉴同伴及自己的已有经验,对前一次设计的标记进行调整与修改。本次活动“我们喜欢的标记”是第三阶段的活动,主要是通过自选投票的方式,对各班通过评选推荐的标记进行再次集中评选,最终确定可以悬挂在幼儿园内的标记。在此次活动之后,还有第四阶段的活动“悬挂标记”和“带弟弟妹妹参观标记”。至此,经历学习活动“我们的幼儿园真大”才告一段落。这一经历让幼儿的活动范围从班级延伸到幼儿园,使幼儿获得了探索和了解幼儿园的机会,并拥有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幼儿园管理的真实体验,为幼儿提供了更新更广的学习空间。

活动目标

1.能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标记,并积极参与统计活动。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感受作为小主人的自豪。

活动准备

待选标记布置成展板,集体统计表,小组统计表,个人选票,选票的PPT。

活动过程

一、观看标记,引出活动

1.幼儿进入布展场地后自由观看标记。

2.教师组织幼儿坐下后提问:刚才你们在看什么?这些标记都是谁设计的?

教师指导语:前段时间,我们每个大班小朋友都为幼儿园设计了标记,每个班级都进行了投票,选出了参加年级组评选的标记。今天,老师把每个班级评选出来的标记都集中展出在这儿了。现在我们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在这些标记中再选出最适合挂在幼儿园内的标记。

二、讨论标记的选择标准

1.教师提问:(1)如果让你选,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标记呢?为什么?(引导幼儿各抒己见)(2)什么样的标记能让小朋友一看就懂?

(在此之前的班级标记评选,孩子们已知道了标记应该具备的特点。因此,这一环节的提问主要是让幼儿进一步明确选择标记的标准,同时引导幼儿学着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要选择让人看得懂、醒目又美观的标记。)

三、观察、熟悉选票

1.观看PPT熟悉选票(选票上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出幼儿园的一些地点)。

教师提问:选票上的这些简笔画表示幼儿园的哪些地点?

2.了解评选记录方式。

教师指导语:老师把小朋友为每一个地点设计的标记都集中展示在展板上,因此每块展板上的标记只要从中选出一张,将它的编号记录在选票相应的地方。

3.交流要求:选完后可以和朋友一起交流,你选了哪一张,好朋友选了哪一张,为什么?

四、自由选择认为最棒的标记

1.幼儿自由在展板前填写选票。

教师指导:提醒幼儿要把每张标记都看清后再选择,如果看不懂可以相互讨论;引导幼儿在每块展板上找出一张自己最喜欢的标记,然后将标记的编号填写在选票上相应的位置。

2.选择位置就坐,与同桌的小朋友交流。

五、分组统计

1.出示小组统计表,教师提问:你们每个人都选好了自己最喜欢的标记,现在我们要小组统计了,应该怎么统计呢?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统计的方法:每组先要推选出组长负责记录,组员轮流报自己选出的编号,组长在统计表上相应的数字下面做个记号;统计的时候要统计完一块展板后再统计另一块展板。

3.每组推选小组长。

(这一环节看似只是为了选一个负责人,实质是让孩子经历学习解决分歧、统一意见的过程,点点滴滴地积累与同伴一起商量、协作的方法。在推选的过程中,有的小组意见比较一致,很快推选出小组长;有些小组却争论不休,吵了一会儿后有的孩子主动做出让步;有的小组用点兵点将的方法来确定人选;还有的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来确定人选,这些都是孩子们在经历中获得的宝贵经验。)

4.幼儿统计记录。

教师指导:用符号把票数最多的编号表示出来;两个标记的票数一样多时怎么办?

(因为有了班级统计的经验,因此孩子们很快就进入了活动状态,统计出了结果,由此说明孩子的学习需要经验的累积。)

六、汇总各组统计情况

教师指导语: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哪些标记最受小朋友的欢迎。

1.引导幼儿观察每一块展板中哪个标记得票最高,用红色笔标出。同时出示该标记,提问:为什么它的得票会最高?

2.如果两个标记得票一样,可让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再次选择。

3.引导幼儿一起欣赏选出的标记。

结束语:今天你们为幼儿园选出了这么多精彩的标记,真是幼儿园的小主人,谢谢你们!下次我们就要把这些标记挂到幼儿园各个需要的地方,还要带着中班的弟弟妹妹参观,要让所有进入幼儿园的人都能看到、看懂小主人自己设计的标记。

活动分析

活动内容尊重满足成长需求。幼儿从小班到大班要在幼儿园生活三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一生活空间的关注会从班级内延伸到班级外,常常会跑到幼儿园的各个地方去张望他们活动以外的空间有谁在、是干什么的,一旦得到答案便很满足地跑开,或神秘地告诉伙伴,或神气地告诉家长。充满童趣的行为表现的是幼儿一个成长的阶段、表达的是幼儿一种成长的需求——渴望独立探索更广阔的空间、了解幼儿园更多的人和事。面对幼儿的需求与渴望,教育应该给予积极回应,使其得到尊重和满足。我园大班幼儿的经历学习活动“我们的幼儿园真大”很好地诠释了这一教育理念,而本次活动“我们喜欢的标记”又是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生发而来的。幼儿在调查中发现幼儿园很大、有许多地方需要有标记,并萌发了自己来设计标记这一愿望,潜意识中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有责任为幼儿园做一些事情,这是他们成长的一种表现,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敏锐觉察、珍视幼儿这种发自天性自然的主动性并给予应然的引导,使应然不悖于自然并超越自然,是教育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活动过程自主自由充分经历。整个活动是从“调查幼儿园”开始,幼儿强烈地表现出想自由调查的愿望,教师尊重了幼儿的愿望,在落实安全措施的前提下让幼儿自由结伴调查记录,教师只是通过设计的调查记录表来引领幼儿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幼儿互相分享记录统计的方法、互相借用橡皮铅笔等工具、互相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随时随地形成不同的学习团体……在调查结束后的交流中,各个班级孩子都共同反映“没有老师带着真自由,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多看几次都可以,我们看到了许多原来不知道的地方……”他们表现出了自主的满足。这样的“经历”对于幼儿来说是第一次,他们真实地体验了自主自由的快乐和满足。活动在幼儿的愿望中进一步延伸:他们想为幼儿园设计小朋友看得懂的标记,于是“设计标记、选择标记、悬挂标记”这一系列的活动又在幼儿自主自由的经历过程中层层展开。

特别是在“我们喜欢的标记”这一活动中,我们采用“投票公选”的方法让幼儿自主决定。幼儿先在班内投票选出参加年级组公选的标记,然后各班再轮流无记名投票选出可以第一批悬挂在幼儿园的标记。我们发现,无论是在班内还是在年级组内,每个幼儿在选择、投票时都表现得非常自主、认真,带着些许神圣的表情履行着自己的责任,公正地投出自己的一票。在这样的经历过程中,幼儿不仅获得了能力和知识,更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

篇5:喜欢大班语言教案

⒈欣赏并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认识自我,积极评价自我。

⒉愿意展示自己的长处,树立自信心。

活动准备:

⒈活动前利用谈话和孩子讨论自己的优点并提醒家长和孩子交流他们的长处。

⒉故事图片和磁带,幼儿用书第一册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一、分段欣赏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

⒈出示青蛙图片:

提问:你喜欢青蛙吗?为什么?

⒉欣赏并理解故事前半段,知道自己不是所有事情都会。

⑴这只青蛙认为自己最能干、最漂亮,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教师讲故事前半段)

⑵提问:青蛙为什么难受?

⑶总结:原来,青蛙发现自己不是什么都会,所以他非常难过。

⒊欣赏并理解故事后半段,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骄傲。

⑴说说青蛙的本领:

提问:别人会的本领他不会,他有没有别人不会的本领?(幼儿自由讨论)

⑵欣赏故事后半段:青蛙到底有什么值得骄傲、别人不会的本领呢?听听他的朋友是怎么说的。(教师讲故事后半段)

提问:现在青蛙高兴了吗?为什么?

⑷总结:原来每个人都有值得自己骄傲的本领!

二、完整欣赏故事,再次理解故事内容。

⒈完整欣赏故事。

提问:⑴青蛙有什么本领?野鸭呢?小松鼠呢?山羊呢?

⑵青蛙为什么不高兴?山羊对他说了什么?青蛙又变得怎么样?为什么?

⑶最后青蛙是怎么对自己说的?

⑷你想对青蛙说什么?

⒉总结:是的,虽然别人的一些本领我们不会,但我们每个人也有值得自己骄傲的地方。

三、说说我喜欢自己的地方,了解自我,树立自信

⒈提问:你喜欢自己吗?你有没有值得自己骄傲的地方。

⒉小结:现在你们能不能大声地告诉老师:你喜欢你自己吗?

篇6: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喜欢》

时间是抽象的,又是每时每刻伴随在孩子的左右。《喜欢钟表的国王》这个故事让我找到了一个可以对幼儿实施时间教学的契机,让幼儿在生活中认识时间,在生活中体验时间。充分体现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纲要》精神。对于即将步入小学生活,让其认识时间的重要性及懂得遵守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选择并设计了此次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2.帮助幼儿了解时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帮助幼儿建立时间概念,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感受大胆表达、表述。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钟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活动难点:懂得时间对人类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喜欢钟表的国王》故事的PPT、钟表的图片、幼儿每人一张白纸、幼儿每人一支笔计时器、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一、首先先介绍自己,相互打招呼。

基本部分:

一、认识钟表

1.教师出示一个圆,问幼儿:“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圆的?”孩子都没有回答到点上,再次换了一个问题:“小朋友知道吗这样圆圆的东西一下子就会让我们想到了解时间?”幼儿回答“钟”,这个明确地提问,一下子就引出了今天的教学活动“钟”提问幼儿:“你们在什么地方有见到过钟的?”(幼儿回答问题时,重点关注幼儿思维的流畅性。)

2.教师提问:如果把圆变成钟表还需要添加什么呢?(幼儿回答:“数字”)有哪些数字?(幼儿回答:“1-12”)数字排列有规律吗?(幼儿回答:“有”)长针叫什么?(分针)短针叫什么?(时针)

3.认知各种名称的钟表:台钟、落地钟等。

出示各种钟表的PPT:人们很聪明,为了方便看时间,还设计了可以摆放在各个地方的钟表。(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钟的特点逐一认识,结合生活中经验,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实际生活中,钟是各种各样的,随时随地了解时间,知道时间给生活带来了方便。如挂在墙上的钟是挂钟、放在桌上的钟是台钟、放在地上的钟是落地钟,戴在手上的是手表、卡通闹钟。鼓励幼儿大胆交流,激发对钟表的兴趣。)

二、欣赏故事,熟悉故事情节

1.交代故事名称。

教师:你们喜欢钟表,有一个人也非常喜欢钟表,看看,他是谁?(引出故事名称:喜欢钟表的国王)

教师:你从哪里看出他是国王?(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人物的穿着、打扮)

2.在听故事之前请小朋友带着叶老师的问题去听,我们要听听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教师利用PPT播放故事,幼儿听及欣赏。

3.幼儿分析讨论,感受故事情境,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通过提问复述一遍故事)

(1)国王为什么肚子饿得咕咕叫,厨师还是没有送上早餐?

(2)小鸟为什么无精打采的,唱不动美妙的歌曲了?

(3)国王来到了大街上巡视,为什么没有人出来欢迎他?

(4)集市上的人为什么会打架?

(5)这个国王最后做出怎么样的决定?

国王在城堡上挂上了大大的一个钟,为什么要这么做?

教师总结:钟表和我们平时的生活是分不开的,有了钟表我们就能了解时间,能够做事。“国王下令把全国所有的钟表都送到皇宫里”,所以发生了“饿肚子”“没人欢迎国王”“打架”等事件。时间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多么重要的。

三、幼儿表达、表现

1.让幼儿知道时间和自己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师提问:你平时是怎么知道时间的?

2.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息习惯。

教师:你早上是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餐?几点吃午餐?几点午睡?晚上是几点睡觉的?

3.了解时间的重要性,感受1分钟,帮助幼儿在建立时间概念的基础上,知道要珍惜每一分钟。

教师提问:你觉得一分钟是很长呢,还是很短呢?你认为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呢?(用计时器帮助幼儿感受一分钟)

结束部分:

一、活动拓展

1.教师说规则:当叶老师还没有说开始能不能开始?幼:“...”当我说预备开始才开始。待会我的计时器响了你能不能继续画?幼儿:“不能”。因为一分钟已经到了。(不过我有小小的提醒为了节约时间你们可以把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一点,比如说可以把笔的帽子脱了,已经做好了这个动作了,所以说只要我说开始就可以开始画了,不需要再做脱帽子的这个动作了,所以说准备动作很重要。)

2.幼儿利用一分钟时间画自己喜欢的钟表。

活动总结

篇7: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喜欢》

我发现我班孩子特别喜欢看动画片,也非常喜欢里面的动画人物。常常一边看一边大声叫着,我要当谁?我要当谁?他们对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了如指掌。边看动画片边比划,有的说我要当这个,有的说我要当那个。于是,我对孩子们说你们有的想当怪兽,有的想当奥特曼。不如我们一起来和好朋友分享吧/那我们每个人都能和喜欢的动画人物一起玩耍了。为了锻炼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能用连贯、清楚的语言进行谈话活动。因此,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设计了以下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动画人物的形象特征及有关故事。

2、用连贯、清楚的语言进行谈话活动。

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动画人物的形象特征及有关故事。

难点:用连贯、清楚的语言进行谈话活动。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进行有关“我最喜欢的动画片人物”的调查与收集,内容包括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人物的形象、了解其形象及有趣的事情。

2、孙悟空图片1张、西游记动画片片段

3、动画片人物图若干、动画片的动画片段

1、创设情境,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动画城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现在呀,请大家闭上眼睛,老师要带你们去动画城看动画片了哦。(将很多的动画片画面呈现在幼儿面前)

教师:请小朋友们说说,你看到了哪些动画片?这么多的动画片,哪一个是你现在就想看的呢?

2、观看动画片,理解孙悟空的外形特征及有趣的事情

(1)教师:小朋友说了这么多,米米也有想看的动画片,我把我喜欢看的带来跟单价分享,你们看看我喜欢看什么?里面有谁?

(2)幼儿观看动画片

活动过程

教师:有没有小朋友跟米米喜欢看的动画片是一样的?(有)教师:你们最喜欢西游记里的谁?为什么?

幼儿: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教师出示“孙悟空”图片,引导幼儿讨论交流孙悟空的形象特点。教师:谁能说说孙悟空是什么样子的?

(3)引导幼儿用清楚、连贯语言有序的描述出孙悟空外形特征(外貌、服饰、武器、动作)

小结:孙悟空一身的黄毛、两块红股、火眼金睛、黄发金箍、声音响亮、身穿金甲、腾云驾雾、手举金箍棒,嘴里常说“俺老孙来也”

3、引导幼儿进一步讨论孙悟空的故事,并尝试进行表演。

教师:你们知道有关于孙悟空的故事吗?谁能来说一说?幼儿:《孙悟空打妖怪》《三打白骨精》

教师:能学一学孙悟空吗?(幼儿尝试进行表演)

小结:孙悟空会七十二变,能看穿妖魔鬼怪,他不怕困难、坚强、勇敢、善良、乐于助人,充满正义感。(帮助幼儿整理讲述思路与经验)

4、引导幼儿分组进一步谈话“我喜欢的动画人物”

教师:米米喜欢的动画人物是“孙悟空”,那你喜欢的动画人物是谁呢?

教师:米米准备了很多的动画人物的图片,你可以去跟你们组的小朋友讲一讲,说一说你喜欢的动画人物,他是哪部动画片里动画人物?他是什么样子的?你为什么喜欢他?他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声音什么样的?走路什么样子?幼儿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5、集体交流幼儿喜欢的动画人物。

教师:请小朋友推选一名讲的最生动、最有趣的幼儿来前面给大家说一说,等他说完,你们组其他人可以进行补充。

教师引导幼儿讲述,提醒幼儿一定要说完整话

小结:小朋友都能把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讲述出来,有的小朋友还学了动画里人物的走路和动作,但米米给小朋友提一点小小的建议,如果大家以后能用好听的词语来形容,那样子就更棒了!接着之前的给小朋友看一集大家喜欢看的动画片。

谈话活动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运用口头语言与他人进行谈话活动,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功能,本节课在话题的选材上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对话题特别感兴趣,

活动反思

篇8:大班社会活动:我们喜欢的标记

大家好!我是无锡市实验幼儿园的叶岚, 很高兴能通过“特级教师工作室”与大家分享和交流。

自从踏上幼教工作岗位, 我就一直在无锡市实验幼儿园这块芳草地上成长, 至今已近30年了。工作阅历虽然非常简单, 但我园深厚的教育底蕴和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引领着我不断探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不断认识幼儿学习的本性、不断领悟幼儿教育的真谛。

学习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天然倾向, 特别是在婴幼儿阶段, 更是充满了学习需要和学习冲动。然而, 幼儿有着自身独特的学习方式, 他们是用行动来思考、靠感官来学习, 他们必须通过“经历”, 才能获得具有个人意义的经验和知识。经历对幼儿来说, 不只是身体的参与和在场, 更是心灵的参与和投入。在经历的过程中, 幼儿外在的行动过程和内在的心智过程的协同和转化, 造就了幼儿的发展。每一种经历都蕴含了多种学习的经验, 幼儿正是通过各种经历获得了具有意义的、完整的生活和学习经验。

对于我们幼教实践者来说, 认识幼儿的学习需要、认同幼儿的学习方式、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唯有如此, 幼儿的学习才会主动而投入, 幼儿在园的生活才会快乐而充实, 幼儿生命成长的内在需求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满足。

活动背景

“我们喜欢的标记”是我园大班幼儿经历学习活动“我们的幼儿园真大”活动片段之一。在这之前幼儿已经经历了“调查幼儿园、设计标记”两个阶段的活动。第一阶段的“调查幼儿园”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调查以教师带领为主, 幼儿跟随教师熟悉幼儿园的各个地方, 教师只作简单介绍;第二次调查以幼儿自主调查为主, 在调查的同时做好调查记录 (教师预先设计好调查记录表) 。第二阶段“设计标记”分三次进行, 第一次活动是交流“生活中的标记”, 对标记的用途有一个初步的概念;第二次活动是“设计标记”, 重点讨论幼儿园需要哪些标记及设计标记的要点, 初步尝试设计标记;第三次活动依然是“设计标记”, 重点是讨论前一次设计标记的优点与不足, 借鉴同伴及自己的已有经验, 对前一次设计的标记进行调整与修改。本次活动“我们喜欢的标记”是第三阶段的活动, 主要是通过自选投票的方式, 对各班通过评选推荐的标记进行再次集中评选, 最终确定可以悬挂在幼儿园内的标记。在此次活动之后, 还有第四阶段的活动“悬挂标记”和“带弟弟妹妹参观标记”。至此, 经历学习活动“我们的幼儿园真大”才告一段落。这一经历让幼儿的活动范围从班级延伸到幼儿园, 使幼儿获得了探索和了解幼儿园的机会, 并拥有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幼儿园管理的真实体验, 为幼儿提供了更新更广的学习空间。

活动目标

1.能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标记, 并积极参与统计活动。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感受作为小主人的自豪。

活动准备

待选标记布置成展板, 集体统计表, 小组统计表, 个人选票, 选票的PPT。

活动过程

一、观看标记, 引出活动

1.幼儿进入布展场地后自由观看标记。

2.教师组织幼儿坐下后提问:刚才你们在看什么?这些标记都是谁设计的?

教师指导语:前段时间, 我们每个大班小朋友都为幼儿园设计了标记, 每个班级都进行了投票, 选出了参加年级组评选的标记。今天, 老师把每个班级评选出来的标记都集中展出在这儿了。现在我们有个重要的任务, 就是在这些标记中再选出最适合挂在幼儿园内的标记。

二、讨论标记的选择标准

1.教师提问: (1) 如果让你选, 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标记呢?为什么? (引导幼儿各抒己见) (2) 什么样的标记能让小朋友一看就懂?

(在此之前的班级标记评选, 孩子们已知道了标记应该具备的特点。因此, 这一环节的提问主要是让幼儿进一步明确选择标记的标准, 同时引导幼儿学着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要选择让人看得懂、醒目又美观的标记。)

三、观察、熟悉选票

1.观看PPT熟悉选票 (选票上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出幼儿园的一些地点) 。

教师提问:选票上的这些简笔画表示幼儿园的哪些地点?

2.了解评选记录方式。

教师指导语:老师把小朋友为每一个地点设计的标记都集中展示在展板上, 因此每块展板上的标记只要从中选出一张, 将它的编号记录在选票相应的地方。

3.交流要求:选完后可以和朋友一起交流, 你选了哪一张, 好朋友选了哪一张, 为什么?

四、自由选择认为最棒的标记

1.幼儿自由在展板前填写选票。

教师指导:提醒幼儿要把每张标记都看清后再选择, 如果看不懂可以相互讨论;引导幼儿在每块展板上找出一张自己最喜欢的标记, 然后将标记的编号填写在选票上相应的位置。

2.选择位置就坐, 与同桌的小朋友交流。

五、分组统计

1.出示小组统计表, 教师提问:你们每个人都选好了自己最喜欢的标记, 现在我们要小组统计了, 应该怎么统计呢?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统计的方法:每组先要推选出组长负责记录, 组员轮流报自己选出的编号, 组长在统计表上相应的数字下面做个记号;统计的时候要统计完一块展板后再统计另一块展板。

3.每组推选小组长。

(这一环节看似只是为了选一个负责人, 实质是让孩子经历学习解决分歧、统一意见的过程, 点点滴滴地积累与同伴一起商量、协作的方法。在推选的过程中, 有的小组意见比较一致, 很快推选出小组长;有些小组却争论不休, 吵了一会儿后有的孩子主动做出让步;有的小组用点兵点将的方法来确定人选;还有的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来确定人选, 这些都是孩子们在经历中获得的宝贵经验。)

4.幼儿统计记录。

教师指导:用符号把票数最多的编号表示出来;两个标记的票数一样多时怎么办?

(因为有了班级统计的经验, 因此孩子们很快就进入了活动状态, 统计出了结果, 由此说明孩子的学习需要经验的累积。)

六、汇总各组统计情况

教师指导语: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哪些标记最受小朋友的欢迎。

1.引导幼儿观察每一块展板中哪个标记得票最高, 用红色笔标出。同时出示该标记, 提问:为什么它的得票会最高?

2.如果两个标记得票一样, 可让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再次选择。

3.引导幼儿一起欣赏选出的标记。

结束语:今天你们为幼儿园选出了这么多精彩的标记, 真是幼儿园的小主人, 谢谢你们!下次我们就要把这些标记挂到幼儿园各个需要的地方, 还要带着中班的弟弟妹妹参观, 要让所有进入幼儿园的人都能看到、看懂小主人自己设计的标记。

活动分析

活动内容尊重满足成长需求。幼儿从小班到大班要在幼儿园生活三年。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对这一生活空间的关注会从班级内延伸到班级外, 常常会跑到幼儿园的各个地方去张望他们活动以外的空间有谁在、是干什么的, 一旦得到答案便很满足地跑开, 或神秘地告诉伙伴, 或神气地告诉家长。充满童趣的行为表现的是幼儿一个成长的阶段、表达的是幼儿一种成长的需求———渴望独立探索更广阔的空间、了解幼儿园更多的人和事。面对幼儿的需求与渴望, 教育应该给予积极回应, 使其得到尊重和满足。我园大班幼儿的经历学习活动“我们的幼儿园真大”很好地诠释了这一教育理念, 而本次活动“我们喜欢的标记”又是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生发而来的。幼儿在调查中发现幼儿园很大、有许多地方需要有标记, 并萌发了自己来设计标记这一愿望, 潜意识中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有责任为幼儿园做一些事情, 这是他们成长的一种表现,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敏锐觉察、珍视幼儿这种发自天性自然的主动性并给予应然的引导, 使应然不悖于自然并超越自然, 是教育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活动过程自主自由充分经历。整个活动是从“调查幼儿园”开始, 幼儿强烈地表现出想自由调查的愿望, 教师尊重了幼儿的愿望, 在落实安全措施的前提下让幼儿自由结伴调查记录, 教师只是通过设计的调查记录表来引领幼儿调查。在调查过程中, 幼儿互相分享记录统计的方法、互相借用橡皮铅笔等工具、互相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随时随地形成不同的学习团体……在调查结束后的交流中, 各个班级孩子都共同反映“没有老师带着真自由, 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想多看几次都可以, 我们看到了许多原来不知道的地方……”他们表现出了自主的满足。这样的“经历”对于幼儿来说是第一次, 他们真实地体验了自主自由的快乐和满足。活动在幼儿的愿望中进一步延伸:他们想为幼儿园设计小朋友看得懂的标记, 于是“设计标记、选择标记、悬挂标记”这一系列的活动又在幼儿自主自由的经历过程中层层展开。

特别是在“我们喜欢的标记”这一活动中, 我们采用“投票公选”的方法让幼儿自主决定。幼儿先在班内投票选出参加年级组公选的标记, 然后各班再轮流无记名投票选出可以第一批悬挂在幼儿园的标记。我们发现, 无论是在班内还是在年级组内, 每个幼儿在选择、投票时都表现得非常自主、认真, 带着些许神圣的表情履行着自己的责任, 公正地投出自己的一票。在这样的经历过程中, 幼儿不仅获得了能力和知识, 更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

篇9:大班数学活动:我们最喜欢的玩具

1.了解自己和同伴最喜欢的玩具,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记录和统计结果。

2.在活动中乐意与同伴协商合作,在交流中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纸和笔

2.玩具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吴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玩具图片,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玩具图片)

二、幼儿记录自己最喜欢的玩具

师:看一看这些玩具图片当中,你最喜欢的一种玩具是什么?

幼:我喜欢喜洋洋。

幼:我喜欢陀螺。

幼:我喜欢小汽车。

幼:我喜欢玩报纸球。

……

师:有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告诉吴老师啊,除了用说的方法告诉我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让我知道呢?

幼:画的方法。

师:噢,可以用画的方法记录下来让我看,那就请你们从托盘里拿出一张纸,把自己最喜欢的那一种玩具画下来吧!

三、幼儿小组讨论记录方法,并尝试统计

师:把你们记录好的纸都放在一起,看一看,有没有小朋友喜欢的玩具是一样的?

幼:有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

师:喜欢同样的玩具有几个人呢?

幼:2个人。

师:请小朋友学会完整地回答问题。

幼:我们组喜欢喜洋洋的有4个人,喜欢陀螺的有2个人。

幼:我们组喜欢陀螺的有3个人,喜欢报纸球的有1个人,喜欢喜洋洋的有2个人。

师:那用什么方法记录可以让别人知道你们组每种玩具有几个人喜欢?请每个组小朋友小声的商量,商量好了,一组选一名小朋友记录。(教师巡视了解每组商量、记录情况)

四、幼儿交流记录结果

师:你们都记录好了吗?

幼:记录好了。

师:我们来看一看每一组小朋友的记录,请第一组负责记录的小朋友向大家介绍下。如果他说的不完整,这组的其他小朋友可以补充。

幼:我们组把大家喜欢的玩具后面都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师:这组小朋友很聪明,记录的时候把大家喜欢的玩具后面都写上了名字,这样一看就知道是谁喜欢的?但是有几个人喜欢呢?

幼:数数。

师:哦,数一下才能知道。下面请第二组小组长来介绍一下他们组是怎么记录的。

师:第二组的小朋友的记录,你们能看明白吗?

幼:我们组把大家喜欢同样的玩具都用一种形状来表示。

师:第二组小朋友是用形状来记录的,这个方法也很好。能一下看出每种玩具有几个人喜欢吗?

幼:不能。

师:哦,也要数一下才能知道。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三组小朋友记录的。

幼:我们组有3个人喜欢喜洋洋我们就写上数字3,有2个人喜欢小汽车我们就写上数字2,只有1个人喜欢陀螺就写数字1,没有人喜欢陀螺我们写上数字0。

师:这一组的记录纸上,你们能看出来他们组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吗?他们是怎么记录的?

幼:用写数字的方法记录的。

师:这三组哪一组记录的方法,能让人一看就知道每种玩具有几个小朋友最喜欢?

幼:第三组,他们写上数字一看就很清楚。

五、集体记录统计,学习用表格记录

师:蔡老师想在你们班开一个玩具店,可她不知道每种玩具要准备多少个?想请我们的小朋友帮帮忙,你们愿意吗?

幼:愿意。

师:请大家把刚才用即时贴记录最喜欢的玩具贴在黑板上。

师:请小朋友来贴。

师: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可以怎么做?

幼:可以画上线。

师:那这些线有什么作用?

幼:可以把每样东西分开,这样看的就清楚了。

师:好的,我在每种玩具下面画上线,把每种玩具分开,外面画上边框,这样一张表格就出来了。

师:蔡老师一看就知道每种玩具要买多少个了?那我们把这张记录表送给蔡老师,请她帮我们准备玩具吧!

教学反思:

1.从生活中选择集体教学的材料。

活动前的观察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幼儿近期关心的问题,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幼儿之间的共性问题,从而确定活动的目标、内容、材料与形式,以有效提高活动效果。

2.观察了解幼儿发展的水平。

活动中的观察能够帮助教师发现一些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记录,接着进行小组内的统计,再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交流、分享各小组不同方式的统计单,最后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贴纸汇总的办法,和幼儿共同商量最后形成统计表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提高回应幼儿的质量,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当教师让幼儿记录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后,每组的幼儿在一起讨论商量,从记录的结果来看,幼儿想出了很多不同的记录方式,每组的方法都不一样。第一组幼儿记录时把大家喜欢的玩具后面都写上了名字,这样一看就知道是谁喜欢的;第二组幼儿是用形状来记录的;第三组幼儿是用数字来记录的。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了每种统计方法的好处,让孩子们在观察、比较、相互质疑的过程中主动接纳别人的经验,并鼓励幼儿运用。因此全面细致观察是顺利开展集体数学活动的基础,如果观察贯穿整个活动过程,会对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作用。

3.明确“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

教师在组织集体数学教育活动时要体现“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幼儿的新经验是在已有的经验重组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师的作用是支持、推动幼儿的新经验发生碰撞,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所以,教师在交代活动要求和对活动进行小结时尤应体现“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在“我们最喜欢的玩具”形成统计表格的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贴纸汇总的办法,和幼儿共同商量。

上一篇:2016小学数学高级教师竞聘演讲稿下一篇:2018河南公务员考试报名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