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

2024-04-18

鸟瞰(精选11篇)

篇1:鸟瞰

鸟瞰拼音

【注音】: niao kan

鸟瞰解释

【意思】:(1)从高处往下看。(2)事物的概括描写:世界大势~。

篇2:鸟瞰

鸟瞰niǎo kàn[释义]

①(动)从高处往下看。~大地。(作谓语)

②(动)事物的概括描写。

篇3:鸟瞰云海奇景万千

当飞机穿云拨雾冲上蓝天之后,同机的人大多开始闭目养神休息,而我却愿在此时倚窗鸟瞰,欣赏机外云海的千变万化。

飘渺的云朵像一个魔术师,变幻出各异的姿态,装点着整个天空。

有时如雪山,银装素裹;有时像棉花,絮团锦簇;有时如画状,玉树琼山;有时像玉盘,冰清玉洁。有时恍若垂纱幔卷,如入超凡境地;有时,像一匹脱缰的白马,无忧无虑地在天空遨游;有时,又如一只灵巧的玉兔,悠闲自得地在云里穿行。有时,云蒸霞蔚,烟波浩渺;有时,瑰丽多彩,分外妖娆;有时,黑云压境,凝聚成雨;有时,天朗气清,碧洗苍穹……

在雨后斜阳的照射下,云海更是充满诗情画意,偶尔还可在疏密有间的云层中隐见地面的城市,颇有海市蜃楼之感。我不禁遐想,若能生出翅膀,飞出机舱,探觅云海,定会邂逅个缥缈的仙境。

此刻,我的脑海里涌出许多文人墨客对云的千姿百态的描写。李白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脍炙人口的佳句,用云海天山的苍茫景象,描绘了边塞的无限风光;杜甫有“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的感言,从野外路暗灯明的直白描写,反衬了黑云密布;岑参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诗词,倾吐了满腹的苦衷,道出了内心的忧伤和离愁;而屈原在《云中君》里所写的“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则是通过祭祀云神,抒发了云游世界的想象力,让人增添几许梦幻……

篇4:鸟瞰火星山河

图中是环形山中央的蜂窝状沙丘,沙丘的形状表明那里的风向变幻无常。2004 年,勇气号火星探测器造访了“坚忍”环形山。“坚忍”只有一个足球场大小,20 米深,它的名字来源于一艘在南极失事的探险船只。

沙丘间的蓝色并不是湖水,事实上它也不是蓝色的。这只是人工调出的颜色,根据不同波长下拍摄的照片叠加而成,以便分辨出单调的赤红色背后隐藏着的细节。

“凤凰号”和它的前辈们

2008 年11 月2 日,人们最后一次接收到“凤凰号”火星探测器的信号。它于2007 年8 月升空,经过近7 亿千米的飞行,于2008 年5 月登陆火星。它发现了火星上存在水的更多证据:它在土壤里找到了水分,还有只能在水下才能生成的石灰岩和粘土矿,它也在火星上观测到了降雪,证实了人类未来在火星上定居可以得到水分的保障。但是“凤凰号”为期5 个月的任务已经结束,太阳能电池板已经不能继续提供电力。火星北半球进入秋天,而“凤凰号”所在的北极地区已经开始进入长达大半个地球年的极夜。但是南半球的春天却在同时来临,“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在阳光下复活。这对双胞胎火星车自从2004 年1 月着陆,已经在火星上工作了接近5 年,分别行走了7.5 千米和12 千米。在之前的两个月里它们的太阳能电池被沙尘暴遮蔽,如今又能继续行走,对岩石进行考察和分析,寻找火星上是否存在过生命的痕迹。

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

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它是2006 年进入火星轨道上的一颗人造卫星。和着陆火星的探测器不同,它从空中带给人们关于火星地貌的全面认识。它携带了一台0.5 米口径的反射式望远镜,至今一共拍摄了7000 多张火星地表的照片。它拍摄一幅数码影像最大有28GB,分辨率高达0.3 米,比google earth 上看到的地球高清晰度影像还要精细,甚至能看清“凤凰号”如何翻越环形山。和它比起来,最早进入火星轨道的“水手9 号”的分辨率只有1000 米到100 米。本文中的大部分图片就是MRO 在最近一年里拍摄的,地质学家通过这些照片了解到,火星今天的面貌是由哪些动力塑造而成。MRO 还能通过红外线来监测火星的大气温度、压力以及水蒸气和沙尘的含量,以便气候学家们分析,火星上为什么会有长达数月的沙尘暴。

失水的火星

人类先后发射了38 枚火星探测器,大约有一半完成了任务,让人们初步了解这颗行星的地质史。人们从河道与海洋沉积物中推断出,火星上曾经有过河流和广阔的海洋,也经历过冰川覆盖的冰河期,但是水分在几十亿年里由于未知的原因逐渐散失,只剩下无尽的风沙,气温从未超过0 摄氏度。科学家们根据环形山的同心圆形状,推测火星地表下仍然埋藏着冰层,它在陨石撞击时会融化,把冲击波记录下来。

篇5:鸟瞰的意思和造句

【解释】意思是从高处往下看

【出处】语出韩北屏 《非洲夜会·撒哈拉的落日》:“从飞机上鸟瞰这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近义词】俯瞰、俯视

篇6:观《鸟瞰中国》心得体会

小时候不喜欢回老家过年 因为没电视看 没电脑玩近些年无所谓了 因为有了电脑可以下很多电影看 还可以借点小说瞧瞧 无非就是晚上活动少些 睡早些 但无论如何 老爸都是要坚持回家过年的 以前以为是因为回家有牌玩 直到看到节目里对春节的介绍 我才突然意识到 老爸只是想回家和爷爷奶奶一起吃顿年夜饭吧 所以以后无论如何 春节是一定要回家的中国还是有很多很多好地方的 以前不了解 认为旅游无法就是和好友一起玩 但我想我极喜欢恒山的悬空寺 上海人造沙滩里的模拟海浪 所以有机会 我还是想去看看的 不只是为了到达未曾去过的地方 更多的是因为 你见过之后 真的喜欢上了那的景色

观《鸟瞰中国》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二】

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孕育了世界上最多元的文化之一。通过这趟非凡的空中之旅,展现了的古老传统工程技术,农业环境以及自然奇观,是如何造就了这个伟大的国度,又是如何继续塑造现代化中国的。经过几个世纪的韬光养晦,中国如今正才华丽绽放。今天,我观看了纪录片《鸟瞰中国》。

我观看了两集《鸟瞰中国》。前一级讲述古代的辉煌,第二集则让我们看到了当今世界的精彩。

从万里长城、悬空寺、乐山大佛、少林寺等景观到从古代传下来的训鹰驯马雕多种种技艺,在第一集中总能找到。看了第一集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哇中国古代也是这么辉煌,我迫不及待又点开了第二集。

:中国,在21世纪之初,正在进行一场全新的大变革。这趟非凡的空中之旅,呈现出一个正经历巨变的中国,在中国 数百万人为了追求新的生活,涌入正以惊人速度建设起来的大城市。一项又一项的工程奇迹在中华大地上变为现实,交通运输系统的迅速发展,满足了近2亿人的出行需求。这个国家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中国,一个有着传统文化也有现代化科技的国家。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历史发展的一个小部分。最良好的祝愿中国,我们伟大的土地!

观《鸟瞰中国》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三】

从2013年6月开始,到2015年1月结束,整个拍摄过程持续了一年半时间。从中国北疆的齐齐哈尔到西南的西双版纳,从遥远的新疆阿勒泰到辽阔的渤海湾,到处都留下了摄制组的足迹。2014年的除夕之夜,五洲传播中心的制片人李培和摄制组还在冰天雪地中赶路,就是为了用摄像机记录百姓们吃年夜饭的温情场景。还有一次,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里,“五洲”年轻的制片人张天竹与摄制组成员顶着7级大风一起爬上陡峭的岩壁,就为拍摄秃鹫翱翔天空的场景。为了拍摄初春的第一次凌汛,摄制组坐着破冰船出海,为了拍摄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摄制组千里迢迢赶往位于贵州崇山峻岭中的一个小山坳。

《鸟瞰中国》凭借全新的观察视野,第一次从空中展示了中国幅员辽阔和多姿多彩的地貌。通过震撼人心的视角与色彩鲜明的影像,使中国的自然风物得以全景呈现,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欣赏东方最伟大国家富饶与美丽的绝妙视角。

《鸟瞰中国》使得观众得以欣赏古老中国辉煌灿烂的历史文明,中国瑰丽多姿的自然风光、现代大都市蔚为壮观的建设成就和中国人民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走近了文化深厚、风景秀丽、快速发展的美丽中国。

《鸟瞰中国》纪录片非常震撼,无论是音乐配置,场面设计,历史题材构思以及对现今中国社会发展全面探索都是首屈一指的力作

观《鸟瞰中国》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四】

整体来说是一部很不错的纪录片,从中国人民的传统信仰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到城市的发展到工业进步到面临的挑战,涵盖的面还是比较全面,当然挖掘的就不能太深入了,但画面美丽至极。看起来不能不感叹中国之美,不能不为中国的发展而自豪。

毕竟是国外人拍的,若是中国人自己来拍,肯定会更加的令人惊叹。在偌大的中国,选取这些素材,应该不是最为典型的,不过作为一个外国短片也不能要求得太多。

.S.片中场景:

第一集:中华崛起

1.西双版纳 傣族 4月

赛龙舟:两千年传统 容纳上百人的龙舟

泼水节:九百多年传统 节日主题 超级水战 容纳十万人的广场 洗净过去悲伤迎接美好未来

放飞孔明灯:澜沧江 驱鬼祈福

2.河南 嵩山 少林寺 宗教 功夫

3.四川 乐山大佛 一千两百年历史 71米 唐代 保护水手和旅行中

4.湖南 张家界 天门山 通往天堂的大山 通天大道 十公里 九十九道弯 户外电梯 100层 330米

横跨7千米索道 一千九百九步阶梯 天门洞

5.长城

6.山西 恒山 一千五百年 悬空寺 峡谷75米之上 保护人们通行河流时平安

7.吐鲁番 地下水系统 坎儿井运河系统 葡萄

8.云南 梯田

9.福建 霞浦县 海带

10.新疆 清河县 哈萨克人 训鹰 金雕 捕猎

11.云南 三江并流 傈僳族 索道

12.新疆 昭苏县 哈萨克人 牧马 五千五百年前 天马节

13.哈尔滨 松花江 冰块 十七世纪传统 冰雪节

第二集:继往开来

1.上海 高楼大厦

2.清明节 扫墓 拥挤 交通混乱

3.春节 2亿人的迁徙

4.高铁

5.城市 海滨度假日 人造沙滩 容纳1万人 室内游泳池 造浪机

6.观影 电影市场

7.浙江 中国坞 二十五万平方千米外景地

8.浙江丽水 超高压电缆网

9.液态天然气运输 轮船 三个足球场

10.新疆 风力发电站

11.南海 海南 渔场养殖

12.青藏高原 太阳能

13.深圳 电动公交

14.太空探索 空间站 郭守敬望远镜 贵州 夜空天眼 直径500米

观《鸟瞰中国》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五】

刚看的时候觉得格局很大,外国人的视角很新鲜,2集很快看完了觉得内容浅尝辄止。

第一集的几个景点,发现都和佛教有关:

西双版纳是傣族人的自治州,他们的泼水节相当于我们的春节,是最最重要的节日。拨水节源于婆罗门教,后被佛教吸收。

少林寺,是位于嵩山少室山的茂密丛林里的寺庙,所以叫做少林寺。

僧人在战争时期需要保护自己,所以就将武术和佛教结合起来,有了少林武术。

四川的三江汇流之处经常有船难,为了保护水手和旅行者,就修建了高71米的弥勒佛坐像,就是所谓的乐山大佛。

篇7:浩辰CAD教程之鸟瞰视图

鸟瞰视图命令是“dsviewer”,要激活此命令,我们可以依次点击【菜单栏视图】―【鸟瞰视图】或是在命令行中输入“dsviewer”并回车,软件会弹出鸟瞰视图窗口。

视图打开后会显示整个图形,并用一个粗线矩形标记当前视图。该粗线矩形即为视图框,我们可以移动视图的位置或者改变视图框的大小来动态更改图形中的视图(如图1),

鸟瞰视图的小窗口可以任意移动到大窗口的任意位置,也能够调整小窗口的大小,但是太大的话会影响绘图视野,所以使用默认的大小就行了。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上面三个放大镜按钮的作用:

放大:以当前视图框为中心放大两倍来增大“鸟瞰视图”窗口中的图形显示比例。

缩小:以当前视图框为中心缩小两倍来减小“鸟瞰视图”窗口中的图形显示比例。

全局:在“鸟瞰视图”窗口中显示整个图形和当前视图。

篇8:鸟瞰世界评估发展之大观

翻阅历史的档案,尽管我们可以看到19世纪法国人的评估报告,尽管我们也可以找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的评估报告,但真正政府部门开展评估还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特别是起源于肯尼迪和约翰逊总统时代。当时他们投入大量资金制定消除贫困计划,还有教育改革计划以及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计划等,这诸多的计划引起国内纳税人的质疑,为检验这些计划的效果,为提高这些计划的水平,大规模的评估活动从此拉开了序幕,由此掀起了世界评估发展的第一次高潮。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到美国联邦政府对这些经费的使用情况或者滥用的情况,可以了解到这些经费都在干什么项目,这些项目提供了什么服务。这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而计划、规划与预算体系为这种新理念的典型代表,新理念旨在提升未来各项工作的成效。在此阶段,应用社会科学尤其是调查研究与大型统计分析的手段逐渐兴起。在60~80年代评估在这20年中取得了相当显著的发展。美国在60年代成为评估领域的开拓者,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受影响最深的是加拿大、瑞典、德国和英国,这些国家与美国接触日益频繁,既有学术界也有政府部门,他们接受了美国的评估文化,成为第一批开展评估的先驱国家。以瑞典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瑞典各个层次的教育系统中,德语的主导地位被英语取代,英语成为第一外语。20世纪60年代末期,瑞典大学中的大多数社会科学教科书甚至最基础的教材都是美国的。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向瑞典公共管理领域的学者发放大量的奖学金。很多瑞典年轻的社会学者都花费一定的时间到美国的大学去学习,为瑞典形成评估的传统打下了基础。在第一批开展评估的国家中,社会科学等学科受到美国同行的影响较大,同时这些国家的政府开始招聘具有社会科学背景的公务员,这样就可以在政府中创造出更倾向评估的政治与行政管理文化。第一批开展评估的先驱国家似乎都有这样的特点:在行政管理方面都具有权威并熟悉社会科学,评估文化的传播与公务员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培训程度密切相关;这些国家重视教育计划与社会福利计划的评估,并推广到其他公共领域,例如,评估推广到环境、心理健康、国防、住房、都市发展领域;评估文化带动了基础性建设,例如评估研讨会、评估机构、评估读物、评估培训机构、评估咨询公司等。评估开始有了自己的知识领域。

评估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评估是与现代福利社会的发展相联系的。在20世纪60年代或70年代少数几个国家大力发展福利社会,产生了评估的需求,形成了评估文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OECD组织成员国也步入经济与福利社会发展的全盛时期。经济发展了,各种问题也出来了,在其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新问题,由此产生了评估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评估在丹麦、荷兰、挪威、法国和瑞士逐渐开展起来,形成了世界评估的第二次高潮,这几个国家被称为第二批开展评估的国家。在这一阶段评估已经成为新颖时尚的工具,评估的应用解决了政府部门面对信息涌起的困惑。评估被看作是科学的工具,这种工具有助于科学地制定公共政策,中止公共经费开支的不合理增长,这可以说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发生的第二次评估浪潮的原因。当然,新的管理理念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各国政府部门忙于适应盛行的时代潮流也是一个原因。由于合理的管理制度正在逐渐成为流行的趋势,评估在公共机构部门中已经成为新潮的中心,因此许多机构都参与了评估的活动,其中不少部门参加评估只是因为评估很流行,只是因为评估已成为一种时尚。对于第一批评估的先驱国家来说,评估是与实施计划相联系的,对于第二批评估国家来说,评估是与削减预算经费相联系的。比较典型的是荷兰,荷兰的评估是在节约经费压缩开支的需求下发展起来的。荷兰主导评估者并不是制定计划的管理者,而是财政部。荷兰的评估刊物《政策分析》在20世纪80年代享有盛誉。法国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受到美国“公共计划预算体系”的影响曾经搞过评估,但失败了。直到20世纪80年代法国政府才逐渐地建立了评估文化。法国政府搞评估的目的是将预算资源达到“最优化”。瑞士是典型的联邦主义国家,权力极端的下放,对于评估公共政策与计划的需求好象没有集权制国家那样迫切,然而,尽管有这些不利的条件,瑞士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已经开展了评估的工作。挪威所说的评估实际上是“应用社会科学”。在挪威,“评估”一词至今都很少使用。在挪威当谈起公共部门的评估发展史时往往都用“应用研究”或“研究与开发”这些词,而不用“评估”这种术语。从这两批开展评估的国家来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才有了开展评估的需求,才有了开展评估的实力。

最先开展评估的国家为评估的推广打下了基础。有了这个基础,评估方才开始向世界扩散,这样在世界评估发展史上出现了3个极其影响全球评估方向的国际组织或机构:欧盟、世界银行和OECD开发援助评估委员会。

评估发展的第3次高潮是在20世纪90年代,而推动这次浪潮的正是欧盟。尽管欧盟不是一个“国家”,但从1957年的罗马协议至今的五十年里,欧盟以特别政府的身份参与各项协议的制定,奠定了其自主权的基础。欧盟规定一个国家必须开展评估才能成为欧盟的一个成员国。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是强力推广评估的时代,那推行者就是欧盟。欧盟把其成员国都卷进了第三次评估的浪潮。欧盟的评估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特别突出的是3个领域开展的评估,这三大领域是:开发援助、科技政策,以及发展基金。80年代初期,欧盟开始对研究技术开发计划进行评估。该计划开始时是作为协调各成员国科技领域研究活动的一个工具,但是很快该计划就变成了纯粹的欧盟计划。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多年框架计划,4~5年为一周期。如今,系统评估该框架计划已经成为欧洲科技政策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执行罗马协议,缩小地区间的差异,解决各地区面临的棘手的失业问题,欧盟制定了人所共知的欧洲社会经济凝聚力政策。其具体的实施都是通过四项欧盟结构基金(即地区发展基金、社会保障基金、农业指导基金和渔业装备基金)来落实的。1988年欧盟委员会对基金额度进行大幅度增长,并规定凡要申请基金项目,申请国必须先要进行前评估,迫使各成员国投入到评估中去。并且也规定还要进行后评估,旨在评价欧盟凝聚力政策的影响与效果。这一决定导致欧盟范围内的联合评估的出台,即各国和各地区政府与欧盟委员会的联合评估。但由于各成员国评估的经验不足,实施的情况并不太理想,许多情况都是走过场。1993年,欧盟委员会对评估重新做出规定,该规定强调突出了这样的思想:要想获得欧盟的资助经费,必须进行评估。该规定极大地强化了评估的必备条件。评估尽量避免由本国政府的评估机构评估本国的项目,而是委托外部评估人员进行评估,不论他们是私营企业的咨询人员还是学术界专家,以此保证评估的独立性,不受当地政府的干扰。这样做促进了评估市场的快速发展,评估人员的大量涌现。在欧盟的评估中,评估的成本还是相当低的。一般来说,欧盟委员会采取了这样的原则:评估的成本应该包括在计划的预算中,其指导原则是计划预算经费的0.5%作为评估经费。

开发援助始于20世纪50年代,即政府将纳税人的钱作为援助经费提供给不发达国家。援助经费实际上是由受援机构或受援政府支配,出资国政府并不能进行直接监督,而纳税人想了解援助经费的使用情况,因此产生了评估的需求。可以说开发援助机构长期以来一直具有评估的传统。开发援助评估可分为几个阶段:“初期发展”阶段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为“重大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为“成熟”阶段。

“初期发展”阶段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末期,当时是在美国的一些机构中发展起来,这些机构是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署和其他一些联合国的主要机构。到20世纪60年代末与70年代,评估逐渐成为设在美国的重大国际机构的一项正常的工作。与此同时,欧洲有些出资国已经开始建立评估机构。第二个阶段,“重大发展”阶段,评估在开发援助机构中已经制度化,不仅仅在美国,在欧洲也如此。一个个的评估机构建立起来,评估成为开发援助机构的日常程序。由于发生了1979年石油危机,政府与公众想了解开发援助经费使用成效的兴趣越来越强烈,这样评估的意义越来越突出。1980年援助开发援助委员会成立了评估专家工作组,其主要任务是评估援助经费的成效问题,为出资国机构提供信息与经验,制定评估方法、评估技术标准,协调联合评估等项工作。当前,评估专家工作组包括欧盟委员会和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双边出资机构的评估单位的代表。另外,联合国开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地区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拉丁美洲开发银行)也作为观察员参加工作组每年组织的两次年会。第三阶段,即“成熟”阶段,其成熟的标志是评估专家工作组提出了开发援助委员会的评估原则。评估机构的评估工作更加专业化,他们更加注重援助项目的长期影响。如今,开发援助机构仍旧是政府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

世界银行是一个全球性的开发机构,现在已经成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与技术援助的最大的机构。当然必须通过评估程序这种开发援助才能进行,因此世界银行的评估具有特殊的意义。世界银行不仅仅对当前的评估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而且也对未来全球评估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它对世界上15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评估产生影响,对这些地区的政策、计划与项目的评估会涉及到这些发展中国家居住的占世界85%的人口。1970年,世界银行成立了一个评估小组。尽管其评估的职能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但目前通用的许多的基本原则都是在那个时期制定的。1975年,在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下,评估管理成为独立的业务,成立了执行评估部。当前执行评估部的工作覆盖了所有主要的经济领域(包括农业、能源、财政、运输、供水和都市发展)。除项目层次的评估外,执行评估部还致力于其他类型的评估活动,如程序与影响评估、国家计划评价、全球或地区政策总结检查。在每一笔贷款支付完毕后,世界银行要对该资助项目进行评估。当前执行评估部已经对4800个开发项目进行了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项目的设计、实施的特点、汲取的经验教训。执行评估部对地方部门所有的评估报告进行评估,评估他们的质量并做出报告,收集评估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汲取关键信息并提出对以后项目有用的建议意见,并选择部分项目由执行评估部的员工进行审计。自1989年以来,执行评估部开始对项目持续发展的问题进行评估,执行评估部将持续发展定义为项目结束后能够继续保持其成果并不断发展。世界银行业务人员1/5的时间是用于监督动态的贷款业务,并评估贷款业务的发展成果。执行评估部也将一些业务委托给世界银行学院,世界银行学院负责为决策者和银行员工进行培训,同时也负责对受援国机构的评估人员进行培训。

纵览世界评估发展之大观,我们看到了世界评估发展的趋势。可以说世界各国分为三批先后开展评估:20世纪60、70年代为第一批,20世纪80年代为第二批,20世纪90年代为第三批。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都是90年代才开展评估的。第一、二批开展评估的国家可以说是来自国内的压力,而第三批开展评估的国家可以说是来自外部的压力。或来自欧盟的压力,或来自世界银行的压力。我们可以发现评估只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产物。评估的出现首先要有一个民主的社会制度,另外还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因为许多的评估都是与经济相联系的,评估是为了提高工作成效与经济效益。纵观过去10年中评估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巨大的变化。至少评估已经成为一种职业。现在世界各地已经有了评估报刊、专业机构、因特网交流组等。所有这些信息资源和专业网络意味着各国专业的和官方的评估人才在评估的领域将会进行更多的交流,比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同行们更多地了解各种各样的评估问题。其中最明显的趋势是评估协会的兴起。最初只有美国评估协会和加拿大评估协会。如今涌现出欧洲评估协会、澳大利亚评估协会以及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个国家的评估协会。评估国际化的加剧是当前评估发展的趋势。

当然评估界也有令人关注的问题。已经建立几十年评估文化的国家将来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些国家的评估文化将会更加向前发展?还是趋于稳定?还是走向衰退?那些以强制方式采纳评估文化的国家他们将会继续发展?或者说他们将要为评估未来的发展制造内部压力促进评估机制的形成?世界各国的评估界人士正拭目以待。

摘要:评估在上世纪下半叶的几十年中,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在欧洲。本文介绍了评估的兴起,评估的各个发展阶段,评估的发展状况,涉及到21个国家评估的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其中包括中国。

关键词:评估兴起,评估趋势,评估概况

参考文献

篇9:鸟瞰北京今昔

昔日北京鸟瞰

雨果选择巴黎圣母院的高耸入云的钟塔作为鸟瞰巴黎的地点,我们则选择景山的万春亭来鸟瞰古都北京,时间在20世纪上半叶——因为这一时期从景山拍摄的一些珍贵照片足以见证这座古都的无限风光。自乾隆十六年(1751年)景山万春亭落成之日起,至今已260余年,登临斯亭,四方环顾,可以欣赏到古都北京最完美的画卷。把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经典名句略加改动,借以描绘鸟瞰北京之意境:“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帝京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立足万春亭,无论何人,其目光首先定会被南面紫禁城宫殿成百上千重的屋顶牢牢抓住,再难移开:由万春亭南望,由近及远,满眼尽是金色的屋宇,托起这片金色屋顶的是一段段红色的宫墙,二者相互交织,构成紫禁城无边无际的宫殿的海洋,像是一曲由金色、红色编成的交响乐。当然,整个场面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位居紫禁城中央的一串高高在上的殿宇,它们的位置、体量和造型都使它们凌驾于东西两侧建筑群之上,成为紫禁城的一条“脊梁”,伸向远方。由近而远可以依次辨认出紫禁城北门“神武门”、乾清宫、保和殿、太和殿、紫禁城南门“午门”,并一直向南延伸到内城正门“正阳门”,壮伟非凡。这条中轴线上还有与乾清宫共同组成“后三宫”建筑群的乾清门、交泰殿和坤宁宫,与太和殿、保和殿共同组成“前三殿”的中和殿,还有太和门、端门、天安门、中华门(明代称“大明门”,清代称“大清门”)等重要建筑物,只不过由于屋顶较矮,在万春亭的高度无法看到——然而正是由于这样高低错落的巧妙安排,才构成人们由南向北朝觐紫禁城宫殿时所感受到的跌宕起伏的空间序列。最后,让我们把眼光放到环绕紫禁城一周的青砖城墙上,宫墙高约8米,周长近3500米,四角各伫立着一座婷婷玉立的角楼——它们绝对是紫禁城中造型最优美、灵秀的建筑,给这座庄严的宫阙勾上了一道妙不可言的轮廓。并且整座宫殿被一带宽阔清澈的护城河(俗称“筒子河”)包围着,河水中遍植莲蕖,河边种有柏树和柳树,它们与护城河水一同映衬着高高的宫墙和婀娜的角楼,实在是风光无限。

由万春亭南面所见京城最壮丽的景象转向东面,会感到极其强烈的对比:宏伟的宫殿被朴素的民居所代替,金光闪闪的黄琉璃瓦屋顶换成了一片灰色屋顶的海洋。这些低矮的民居与其背景里巍然屹立的城墙、城楼形成鲜明的对照。大片大片的灰瓦民居之中,间或可以看见一座座规模稍大的建筑群落,屋顶有时施以绿色(极少数也用黄色、黑色)琉璃瓦,这些大型建筑多半为王府、庙宇、衙署或者仓厂一类。北京东城(当然也包括西城、北城及南面的外城)这千万屋宇以其灰瓦、灰墙的素朴外貌环绕、拱卫着金红二色的紫禁城,这是鸟瞰北京的一个最为强烈的意象——其象征意义再明显不过,即通过城市的规划设计烘托皇权的至高无上。

景山北望又是一幅截然不同的图景。最先打动观者的当属迎面矗立的钟鼓楼。南面的鼓楼有着墩实的城台与台上宽阔的楼阁,由于孤立市井之中,使它比京城各门城楼显得更加挺拔端丽,其红色的城台也比城楼的灰色墩台更加耀眼。鼓楼背后与之对峙的钟楼更是京城所有城楼中独一无二的“孤例”——全部由砖石砌筑,比例瘦高,与宽阔的鼓楼形成造型上的绝妙对比。钟鼓二楼南北对望,相映成趣,雄踞四周民宅之上若双峰对峙,成为老北京的经典画面,加之晨钟暮鼓,更显意味悠长。东西巡视一番,我们会发现除去这中轴线上的两座楼阁以外,北城墙上安定、德胜两座城门稳稳地分立东西,使北城的整体意象显得格外安定平和。遥望安定门迤东一带,楼阙林立,规制宏伟,黄色琉璃瓦顶凌驾四周民宅之上,一如宫殿——这里由西向东依次分布着国子监、孔庙、雍和宫三组大型殿宇,为北城最壮丽之所在。

景山西面景色与南、东、北三面大异其趣,后三者皆以城市景观为主,西面则远有西山群峰为屏,近有北海琼华岛耸峙,环岛四面,西苑三海与什刹海南北蜿蜒伸展,山明水秀,与南、北、东三面所见的壮丽都城气象形成强烈对比,使人宛然置身于山水之间。试想若无这西面的湖光山色,北京作为帝京,壮则壮矣,毕竟缺少几分灵秀;有了西面山川,古都北京终于达到中国古人历来追求的“壮美”与“优美”并举的境界!矗立于北海中央的“琼华岛”是古都北京“出生”的地方:此处山水原为金中都东北的离宫“大宁宫”,元代即以此地为中心营造国都——元大都,明北京又在元大都基础上建成。岛上有大量奇石为金人从北宋汴梁的皇家苑囿“艮岳”掠来——因而这岛屿同时还存留了北宋汴梁的“血脉”。清顺治八年(1651年)在琼华岛之山巅建造了白塔,塔顶比景山万春亭还要稍高一点,为全北京城的最高点。由景山观之,白塔侧影尤为妩媚动人,朝晖夕阴,各具佳致。景山西望除去湖光山色,也不乏市井繁华。西四牌楼与阜成门大街一带,为西城寺观最盛处,由西四牌楼而西,分别有广济寺、历代帝王庙、白塔寺——其中白塔寺的高大白塔为西城最引人注目的标志:这座白塔建于元代,可谓北海白塔的“先祖”,为元大都难得的遗物。由西城墙向外,整个北京西山延亘百里,如天然图画,成为景山西面这幅园林画卷的绝佳背景。

对古都北京作四面观,可谓各具气象:南面以宫阙坛庙胜,东面以街衢民居胜,北面以楼阁寺观见长,西面则以山色湖光见长,最富于诗情画意……

nlc202309030323

今日北京鸟瞰

今天,万春亭南望,紫禁城依旧,然而右手边突兀地闯入眼帘的如外星来客般的国家大剧院打破了景山南望壮丽辉煌的气度。而左手边王府井大街两侧的高楼大厦——从1970年代“崛起”的北京饭店东楼到上世纪末建造的东方广场等庞然大物破坏了紫禁城东侧的天际线,这些高楼大厦即便在太和殿前的台基上也清晰可见。破坏了古都北京规划设计中突出中轴线建筑群的原始意图。

万春亭东望可能是变化最剧烈的场景:原来掩映在一片绿树海洋中的四合院民居的灰瓦顶被参差不齐的现代楼群所取代——这些新建的建筑群无论在体量、色彩、材质还是造型上都没有丝毫统一性可言,更不必说与古都北京古建筑群的内在关联。画面的背景是东二环的摩登楼宇,特别是CBD核心区不断崛起的摩天大楼,其中CCTV大楼(民间俗称“大裤衩”)和国贸三期可谓“独领风骚”,成为时下许多影视作品中新北京的象征……在整个北京东城新建筑群中,唯一默默伫立并试图与古都风韵相辉映的建筑是万春亭正东面的中国美术馆,它的层层叠叠的中式屋宇保留了中国古建筑的神韵。

万春亭北望的景况与南望类似,钟鼓楼依旧巍然屹立,成为画面的焦点,然而皇城北门地安门以及北城墙的安定门、德胜门已不复存在,仅存的德胜门箭楼被淹没在北二环的高楼大厦间,唯有十分仔细寻觅才能发现。北城的胡同-四合院体系是古都北京保留最完好的,尽管如此,不时从灰瓦绿树间冒出的现代单元楼乃至高层塔楼还是不断打破着老城区的宁静,令画面呈现支离破碎之感。而二环路以北缺乏规划设计引导的高楼大厦同样构成参差不齐的混乱天际线——其中奥林匹克公园西侧的一座名曰“盘古大关”的摩天大楼屋顶轮廓线似乎有意在挑衅钟鼓楼的古朴庄严。

万春亭西望的现状更是令人无限感慨:除北海白塔俏丽山巅依旧为醒目的地标之外,西面原有的山明水秀大打折扣——西山的轮廓为西二环金融街的高楼大厦所阻断,西直门、阜成门无存,妙应寺白塔同样淹没在现代建筑群中,需努力搜寻才能觅得,景山脚下的大高玄殿则被改建得面目全非,所幸北海与什刹海的水色还多少保留了一点西城的园林气息。

与上世纪50年代之前立足万春亭,饱览四面风光,清晰地体会古都北京规划建设的整体美感不同,如今四望,虽然古都北京之“遗韵”尚存,然而已然呈现新旧混杂的城市形态。

中国古人对于古都北京的规划设计追求的是城市、建筑与山水、园林的“整体和谐”,并最终产生了一座富有整体美的“无比杰作”(梁思成语),其神韵令今人亦心向往之。

篇10:鸟瞰

美国《国家地理》今年来中国拍了部《鸟瞰中国》纪录片,摄制组航拍了大半个华夏大地,镜头美到不行!拍摄调色配乐满分!

这部纪录片分上下两集,上集看自然风光,下集看城市人文。网友看过之后纷纷表示:再次爱上了这片土地!

第一集:源远流长

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孕育了世界上最多元的文化之一。节目中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通过这趟非凡的空中之旅,为您展现古老传统、工程技术、农业文明以及自然奇观,是如何造就了这个伟大国度。又是如何继续塑造现代化中国的。经过几个世纪的韬光养晦,如今的中国正在华丽绽放。

第二集:继往开来

中国,在21世纪之初正在进行一场全新的大变革,数百万人为了追求新的生活涌入正以惊人速度建设起来的大城市,一项又一项的工程奇迹在中华大地上变为现实。交通运输系统迅速发展,满足了近2亿人的出行需求;遥远的太空也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这个国家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经过几个世纪的韬光养晦,中国如今正在华丽绽放。本期节目将为您呈现一个正经历巨变的中国。

纪录片《鸟瞰中国》观后感悟收获范例五篇【二】

美国《国家地理》今年来中国拍了部《鸟瞰中国》纪录片,摄制组航拍了大半个华夏大地,镜头美到不行!拍摄调色配乐满分!

这部纪录片分上下两集,上集看自然风光,下集看城市人文。网友看过之后纷纷表示:再次爱上了这片土地!

第一集:源远流长

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孕育了世界上最多元的文化之一。节目中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通过这趟非凡的空中之旅,为您展现古老传统、工程技术、农业文明以及自然奇观,是如何造就了这个伟大国度。又是如何继续塑造现代化中国的。经过几个世纪的韬光养晦,如今的中国正在华丽绽放。

第二集:继往开来

中国,在21世纪之初正在进行一场全新的大变革,数百万人为了追求新的生活涌入正以惊人速度建设起来的大城市,一项又一项的工程奇迹在中华大地上变为现实。交通运输系统迅速发展,满足了近2亿人的出行需求;遥远的太空也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这个国家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经过几个世纪的韬光养晦,中国如今正在华丽绽放。本期节目将为您呈现一个正经历巨变的中国。

纪录片《鸟瞰中国》观后感悟收获范例五篇【三】

二月,初春的风吹过中国的每一片土地。吹过常年下雪的哈尔滨,吹过阳光明媚的拉萨,吹过荒凉的戈壁,也吹过温暖的海滩……这样寂静的夜晚,在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上闪烁着无数星光与梦想。

《鸟瞰中国》。它用直接简练的语言和色彩鲜明的图像,展现着中国人民争取生存的尊严的努力。

在西南边陲的苗族村寨,金腰燕和人们和睦地生活在同一屋檐下。老爷爷站在窗前,静静地守候着绿色的稻田。稻田里播种着苗族人绿色的希望,而金腰燕赠予他们祝福。一九四九年至今,六十年过去了,他们开始通过电视看新闻、使用手机互相联络,然而大山和稻田让他们仍保有最质朴的梦想——让稻田覆盖大山,然后与老黄牛一起度过平淡的生活。照片中,孩子们光着脚在稻田里奔跑,他们继承着父辈的愿望并健康成长着。孩子们看不见远方的高楼,他们能看见的只是头顶上星光闪烁的夜空,但他们这样热切地盼望着这片土地的明天会更好。

而在中国的另一隅——东北,一年中这里有八个月都在下雪,人们在常青树和深谷间坚强地求得生存。在这部纪录片中,作者这样称赞这里的人们——“勇敢的战士”。很多时候,看着这些戴着大盖帽身着军大衣的人们,我不解他们为何执着地坚守这里。然而在他们的朗笑中,我开始明白:坚守源于热爱。这是属于他们的梦想。而正是这样的执着追求,他们在东北这片寒冷荒凉的土地上建起了新中国的第一批工业基地。下雪的季节里,北方的天空总是少一些星星,但这里的人们用火取暖,它类似于星光,燃烧希望。

作者眼中的北方是寂静的,而中国的海岸则是喧嚣的。片中曾这样说道:“今日中国的东部沿海,拥有七亿人口,他们勇进世界上最耀眼的先进城市。”大概光是上海的灯光,便可以明亮这个星球。在高楼之间,闪烁着红黄蓝绿的彩灯,彩灯下是人们匆忙的脚步。而在这些匆忙的脚步中,我仿佛看见他们追逐人生的痕迹。在白天,他们迫近现实的关卡,而当夜幕降临,他们对着霓虹数愿望。每一盏灯都藏着一个梦想,每一种色彩都是一种心境。

从极北的赫哲人的生活到桂林的船上人家,从中华民族标志性建筑到西南边陲的苗族村寨。作者用文字与镜头,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土上不同人的生活状态。然而,这些人们又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执著地追逐梦想。

鸟瞰中国使我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或朴素宁静,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或匆忙华丽,在都市中匆忙的生活,但他们从未放弃过他们的梦想,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不放弃我们的梦想,终有一天,我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纪录片《鸟瞰中国》观后感悟收获范例五篇【四】

美国《国家地理》今年来中国拍了部《鸟瞰中国》纪录片,摄制组航拍了大半个华夏大地,镜头美到不行!拍摄调色配乐满分!

这部纪录片分上下两集,上集看自然风光,下集看城市人文。网友看过之后纷纷表示:再次爱上了这片土地!

第一集:源远流长

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孕育了世界上最多元的文化之一。节目中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通过这趟非凡的空中之旅,为您展现古老传统、工程技术、农业文明以及自然奇观,是如何造就了这个伟大国度。又是如何继续塑造现代化中国的。经过几个世纪的韬光养晦,如今的中国正在华丽绽放。

第二集:继往开来

中国,在21世纪之初正在进行一场全新的大变革,数百万人为了追求新的生活涌入正以惊人速度建设起来的大城市,一项又一项的工程奇迹在中华大地上变为现实。交通运输系统迅速发展,满足了近2亿人的出行需求;遥远的太空也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这个国家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经过几个世纪的韬光养晦,中国如今正在华丽绽放。本期节目将为您呈现一个正经历巨变的中国。

纪录片《鸟瞰中国》观后感悟收获范例五篇【五】

从2013年6月开始,到2015年1月结束,整个拍摄过程持续了一年半时间。从中国北疆的齐齐哈尔到西南的西双版纳,从遥远的新疆阿勒泰到辽阔的渤海湾,到处都留下了摄制组的足迹。2014年的除夕之夜,五洲传播中心的制片人李培和摄制组还在冰天雪地中赶路,就是为了用摄像机记录百姓们吃年夜饭的温情场景。还有一次,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里,“五洲”年轻的制片人张天竹与摄制组成员顶着7级大风一起爬上陡峭的岩壁,就为拍摄秃鹫翱翔天空的场景。为了拍摄初春的第一次凌汛,摄制组坐着破冰船出海,为了拍摄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摄制组千里迢迢赶往位于贵州崇山峻岭中的一个小山坳。

《鸟瞰中国》凭借全新的观察视野,第一次从空中展示了中国幅员辽阔和多姿多彩的地貌。通过震撼人心的视角与色彩鲜明的影像,使中国的自然风物得以全景呈现,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欣赏东方最伟大国家富饶与美丽的绝妙视角。

《鸟瞰中国》使得观众得以欣赏古老中国辉煌灿烂的历史文明,中国瑰丽多姿的自然风光、现代大都市蔚为壮观的建设成就和中国人民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走近了文化深厚、风景秀丽、快速发展的美丽中国。

篇11:鸟瞰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还原论这一思维方法的缺陷是()A.认识整体必须认识部分,用部分说明整体、用低层次说明高层次 B.对于复杂系统的认识,它认为是各物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C.运用分析的方法,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来认识事物 D.不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系统的整体涌现的性质

【解析】 A、C两项属于还原论的优点,B项不符合还原论观点,D项符合题意。【答案】 D 2.与简单性观点相对应的思维方法是()A.复杂性思维方法 C.非线性思维方法

B.还原论 D.发散思维

【解析】 复杂性思维方法又称为非线性思维方法,它是与复杂性观点相对应的思维方法,故A、C两项不符合题意,与简单性观点相对应的思维方法是还原论,故本题答案为B项。

【答案】 B 3.贝塔朗菲说:“我们被迫在一切知识领域中运用‘整体’或‘系统’概念来处理复杂性问题。”从根本上讲,这是因为()A.世界是复杂的 B.世界是简单的

C.仅用分析还原的方法不能很好地理解系统的整体涌现的性质 D.未来的科学将主要处理简单性问题

【解析】 客观决定主观,正因为世界是复杂的,与复杂性观点相对应的思维方法是复杂性思维方法,又称为非线性思维方法。B项错误,与简单性观点相对应的思维方法是还原论。C项是还原论的局限性,是运用非线性思维的原因,但非根本原因。D项说法本身错误,未来的科学将主要处理复杂性问题。

【答案】 A 4.与复杂性观点相对应的思维方法是复杂性思维方法,又称为非线性思维方法。它是()①以多变的方向、非均匀的分布、可变的速度为特点 ②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料性 ③是简单性科学的思维方式 ④适宜于解决复杂的问题

A.① C.③④

B.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 ①②④从思维方式特点、解决对象等方面阐述了非线性思维,故正确答案为D项。③说法错误。简单性科学的思维方式是还原论。

【答案】 D 5.在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过程中,运用的思维方法主要是()①分析与分解 ②综合与整合 ③还原论 ④非线性思维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②④

【解析】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主要是分析、分解在起作用,是运用还原论的方法;在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过程中,主要是综合、整合在起作用,是运用非线性思维的方法。②④符合题意,应入选。①③不合题意,应排除。

【答案】 D 6.在当代社会,思维探索呈现出多路化的趋势。其中,哲学方面对思维探索的成果主要有()①思维是物质运动的最高级形态 ②思维是人脑的机能

③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思维是一种在大脑皮层的生理活动基础上产生的心理活动 ⑤语言是思维存在和运动所依存的载体 ⑥思维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能动的反映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⑥

【解析】 本题要求回答哲学在思维研究中的成果,①②③⑥符合这一要求。④属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⑤属于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答案】 D 7.青年学生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中,做到求真务实,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就必须()①树立爱岗敬业的献身精神 ②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④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培养技能

A.①②③④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求真务实的精神是一种敬业献身的精神。科学的事业是人类进步的事业,只有为了人民根本利益而创新的事业才是具有最高价值的工作,①②符合题意。求真务实的精神是科学的精神,因此需要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自觉地培养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以求真务实精神为向导、以科学思维方法为工具的思维品格,故③④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8.我们应该怎样辩证地看待线性思维方法与非线性思维方法?

【答案】 世界既受客观规律的支配,也受偶然因素的重要影响。自然界是如此,社会历史领域更是如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线性思维方法与非线性思维方法。从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看,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主要是分析、分解在起作用,是运用还原论的方法。在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过程中,主要是综合、整合在起作用,是运用非线性思维的方法。复杂性思维或非线性思维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的当代形式,是对辩证思维方法的丰富和发展。

9.亚里士多德非常尊敬他的老师柏拉图,但是,他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他超越了柏拉图的学说,在逻辑学、哲学、生物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建树。

爱因斯坦很敬重牛顿,但对牛顿力学理论感到不满。他在自述中写道:“你所发现的道路,在你那个时代,是一位具有最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所能发现的唯一道路。我们现在知道,如果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各种关系,那就必须用另外一些离直接经验领域较远的概念代替这些概念。”

(1)亚里士多德和爱因斯坦在思维创新中反映了一种什么精神?(2)请简要说明上述精神对思维创新的意义。(3)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在科学思维方面有哪些启示。

【解析】 本题考查求真务实的含义、作用及要求。本题设问较为明确,只要能够理解求真务实的含义即可答出第(1)问,其余两问根据教材知识不难回答。

【答案】(1)二人不唯书、不唯上,以事实为依据,以实践为检验标准,脚踏实地,不断创新进取,这是一种求真务实的精神。

(2)①求真务实的精神是科学的精神。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有利于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克服困难和挫折,推动社会历史不断向前发展。②求真务实的精神是一种敬业献身的精神。我们只有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求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之真,务维护、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实,才能保证我们创新活动的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鸟瞰】相关文章:

上一篇:打败天下无敌笔小学生作文下一篇:中秋佳节灯谜以及答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