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英语复习教案

2024-05-18

九年级上学期英语复习教案(共9篇)

篇1:九年级上学期英语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走近庄子,了解《庄子》及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2、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寓言所阐明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读”为主线,按“通读——朗诵——诵读”层进式推进课堂流程,在教学中“以生为本”,充分体现自主性原则,让学生自行预习,自行搜索资料、自行朗读、自行体验揣摩,自行质疑讨论,师生平等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的练习,理解课文内容。

2、进行文言文基础知识学习和积累。

3、学习寓言所阐明的道理和其中所折射出的庄子的道家思想。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形态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当时诸侯争霸,战事频繁,政局动荡。生逢乱世的先贤圣哲们,或是奔走呼吁宣扬自己的治国策略;或是著书立说表达自己的处世哲学,于是给后世传下了蔚为大观的先秦诸子散文。虽然历经了两千多年的斗转星移,但是先秦诸子散文绝对是中国文学熠熠生辉,光照千秋的的璀灿恒星。而传承中华文明,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已经陆续学习了诸子散文中的代表作品如《论语》、《墨子》、《孟子》,今天就让我们再走近庄子,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他睿智机敏、诙谐幽默的大家风范吧!

二、介绍作家、作品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三、通读课文,掌握基础

1、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相 鵷 夫 醴泉 鸱 ‘吓!’

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或谓惠子曰

②夫鵷 发于南海

③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④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四、朗读课文,翻译全文。

1、翻译要求:

(1)、借助工具书及课释,同桌合作,共同翻译全文。

(2)、不但要会翻译句子,还要会解释句中的疑难字词。

(3)、翻译过程中注意省略内容的恰当补充。

2、进行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五、诵读课文,品味探究

1、故事中的鹓、鸱、腐鼠各比喻什么?

“鹓”比喻志向高洁之士;

“鸱” 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腐鼠”比喻功名利禄。

2、《惠子相梁》的寓意是什么?

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淡薄功名利禄的态度。

六、拓展延伸: 走近庄子 净化心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复习教案

篇2:九年级上学期英语复习教案

1、掌握《诗经》的基本情况。

2、分析《关雎》的内涵。

3、掌握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4、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一.教学重难点

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体会诗中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参考资料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 入【5分钟】

有一条河,缓缓流淌了三千年,河畔的每一株草,每一缕清风,每一丝香甜,都被完整的珍藏。岁月的风尘无法将之淹灭,时光的足音无法将之覆盖,所有的细节汇聚成一个个富有灵性的文字,轻轻跳跃??这条河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诗经》 !

《诗经》是我国诗歌文学的鼻祖,孔子论诗,必从《诗经》开始,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能让人“温柔敦厚”。 今天咱们要学习的《关雎》是“风”之始,也是《诗经》第一篇。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让我们带着仰慕之情去聆听那经历了三千年之久却依然鲜活美好的吟唱!

二.深入学习【90分钟】

(一)、走近《关雎》——仰视:关于《诗经》(30分钟)

1、《诗经》的基本情况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个世纪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包括赋、比、兴。

《诗经》的形成与修订,是周王朝经过诸侯各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乐师整理,编纂而形成;汉代学者认为经过孔子删订而成(如司马迁就采取这种说法)

2、《诗经》的影响

民歌中表现出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它推动诗人、作家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的疾苦,而不是把文学作为流连光景、消遣闲情的东西。

如:唐朝的古文运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

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二)、走进《关雎》——透视(50分钟)

1.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几幅画面。

(1)、配乐读,体会诗歌音韵美感。

(2)、同学全体朗读,用声音传递出诗歌的美感和韵味。

关雎和鸣图——以物喻人,烘托气氛。

少女采荇图——窈窕淑女,一见倾心。

长夜难眠图——求之不得,辗转反侧。

尽兴狂欢图——求之既得,琴瑟和谐。

2.解读诗歌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殷切的追求。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3. 品味,欣赏诗歌,赏析美点。

(1)、语言美

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大多数句子相同,少数字词不同,重复歌咏。这样反复咏唱,增强了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余味悠长的感觉。

(2)、人物美。

采荇菜的少女勤劳能干,心灵手巧;文中的“君子”——年轻人对爱情非常执著,他爱慕、追求美丽的采荇女,求之不得时,日思夜想,辗转难眠,可见,他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

(3)、情感美

君子初见淑女时,心中充满着喜悦和爱慕之情,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以看出来;君子追求淑女时,特别是“求之不得”时,内心一定是焦虑、苦闷、失望的,从“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可以看出来;情极生幻,睡梦中、向往中,出现了和淑女相亲相爱的愉悦情景,此时此刻,君子的内心一定会满溢着陶醉和

幸福之情,“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可以为证。因此,这首诗抒发的情感是生动细腻、健康明朗、质朴直率的。

(4)、意境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写了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碧水悠悠的河流,芳草萋萋的河洲,还有参差的荇菜,美丽的采荇女,多情的君子,有景物,有人物,有故事,有画面,有情感,交织融合,意境优美。

听着大家深情的朗诵,我们仿佛又听到了雎鸠鸟在沙洲鸣叫,我们仿佛又看见了采荇女在河边忙碌,我们仿佛又感受到了男主人公无尽的思念??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情景或一处细节,将其改写成一段优美的散文或几行意韵悠远的小诗,拟个题目,甚至可以配上曲子!

(三)、走进历史——回顾:鉴赏评析(10分钟)

1、后妃之德

《毛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2、孔子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快乐却不是没有节制,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

我们又似乎梦回了三千年前的那一条河,那一片洲,依然是河水清清,草色油油。三千年的文化,三千年的文明,《关雎》只是其中一扇小窗口,还有许多扇窗等着我们去开启,我们当寤寐求之,我们当琴瑟友之!虔诚的破译祖先文字的原码,执著的探寻民族文化的源头,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我们当永不止步!

三、总结【3分钟】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孔子也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吟诵这优美文字,传唱这古老歌谣,我相信我们都可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篇3:浅谈如何进行九年级英语复习

第一轮复习:对课文基础知识的复习阶段

重点是以课本为纲领, 按照教材顺序, 归纳语言点, 讲透语言点的运用。对各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 注重基础词汇、词组、常用句型和课本对话等知识的复习。这个阶段要多做配套练习题, 多反思自己的错误, 比如自己错得多的是哪个知识点、哪一类型的题。在每次从七年级接新班级的时候我都会让他们准备一个“错题本”, 认真记录自己做错的题目、错的原因、正确答案及相关知识, 记录的时候写得整洁详细一点, 每天拿出来看看, 做到温故而知新。这样学生们可以在复习的过程中, 只要翻阅“错题本”就可以节约大量的宝贵时间集中精力在这些曾经出错的知识点上进行重点复习回顾, 从而提高复习效果。在复习过程中, 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 扎扎实实做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和基础知识的过关。

第二轮复习:对考点进行专项训练的复习阶段

在学生第一轮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的基础上, 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消化。从近年的中考题型来看, 注重的是考查听、读、写的能力, 我重点谈下面几点:

1.听力测试题型。语言学认为听、说、读、写是四项语言技能。听力测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即使在今年也不例外的占有25分的比例。而九年级学生想在中招考试英语上取得理想成绩, 听力绝对影响着英语成绩的好坏, 作为农村的毕业生, 在最后的复习阶段, 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时间上都不可以忽视复习阶段听力的冲刺提高, 在复习的过程中有必要进行适量的听力强化练习。在这方面我们英语组九年级的老师们共同收集了搜集了一些听力训练题。然后拿到课堂上给学生进行训练, 坚持每周不间断地练习。每天进行必要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但在训练的同时如果能够掌握一些听力方面的技巧会更好的, 总结起来就是以下几句话:稳定情绪, 集中精力;审清题意, 预测内容;捕捉信息, 做好速记;抓住重点, 果断答题;分析推理, 优化信息。

2.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是检查考生英语基础及阅读能力的命题形式, 通常而论, 阅读理解题的分值基本上是40分, 占到卷面的三分之一, 所以阅读理解题是我们中考题中不容有失的得分项目, 它有如下特点:1阅读材料丰富多彩, 趣味性、科学性、生活性溶于一体, 既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又增长知识开阔视野。2.阅读材料后的题目设计具有多样性。3.题材多样, 包括社会、经济、体育、故事和文章的逻辑推理等;体裁也是力避单一化, 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4.考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 应该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解读阅读理解解题方法, 这些技巧得益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平时每天坚持阅读。那么, 如何做阅读理解题呢?

1) .浏览问题, 明确要求;

2) .速读全文, 了解大意;

3) .通篇寻读, 猎取信息;

4) .认真复查, 避免失误。

3.书面表达题型。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对于四项语言技能的要求的水准是不一样的, 比较之下, 写作的要求, 是最低的。但经过3年学习之后, 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本书面表达能力依旧非常差。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因为教师在初中三年的时间内忽视了系统的写作练习而导致的结果。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查是英语试卷中的重中之中的大题, 是试卷的压轴题, 更是拉大考生分数的关键性题目。此题型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和学生应用所学英语语言知识进行文字表达能力, 即考察学生的书面交际能力。要想在最后短短的时间内大幅度提高英语作文的成绩是有点困难的, 如果能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对提高作文的写作能力或者写比较优秀的作文有一定的必要性。写完以后要认真细致地把文章从头到尾浏览一遍, 要点是否全部写出, 是否有用词、语法、行文的错误, 动词时态运用是否准确。还要提醒学生在誊写作文时一定要书写规范, 标点符号完全正确。做到干净整洁, 行文流畅, 使判卷老师在阅读文章时不至于产生厌烦的情绪, 更不会因为书写潦草而丢失卷面分。

第三轮复习:对考前指导与综合性训练的复习

篇4: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

1.美洲是一块古老的大陆,长期以来与世隔绝,把它与世界联系起来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哥伦布远航B.麦哲伦环球航行

C.达·伽马远航D.迪亚士远航

2.有关《人权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其颁布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C.具有反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性

D.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3.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达到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完成了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4.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它是用机器生产系统地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工业革命开始于下列哪个图示的发明()

5.新航路开辟后,在连续300多年的“三角贸易”中,遭受灾难最深重的地区是()

A.欧洲B.亚洲C.美洲D.非洲

6.下列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由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B.这次改革废除了俄国的农奴制度

C.在改革中,农奴获得解放的时候可以无偿地获得一块土地

D.它加快了俄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

7.1931年,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病重期间,几十名记者为他守夜,每隔一小时就对外发布一次消息:“灯还亮着。”这位科学家是()

A.瓦特B.法拉第C.爱迪生D.爱因斯坦

8.下列史实不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的是()

A.“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

B.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中国爆发五四爱国运动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9.深受启蒙思想影响而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有()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②美国独立战争③法国大革命④日本明治维新

A.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在中考历史备考专题复习中,如果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概括,那么你认为下面各项中不准确的是()

A.从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制

B.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

C.从专制主义到政治民主

D.从封建神学到科学理性

11.下表反映的是1928—1937年某国工业生产总值的排位情况。据此判断,该国是()

1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得以确立,主要是依据()

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

C.《四国条约》D.《五国海军条约》

13.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曾这样说过:“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或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他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冷战”局面开始形成

B.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D.经济危机破坏严重

14.下列哪些事件使第二次世界大战逐步扩大()

①德国突袭波兰②苏德战争爆发③太平洋战争爆发④诺曼底登陆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5.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不同的是()

A.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B.建立了区域合作

C.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

D.美国的经济援助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席卷非洲,其中有一年就出现了17个独立国家,被称为“非洲独立年”,这一年是()

A.1952年B.1959年C.1960年D.1990年

17.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与美国军备竞赛的拖累

C.东欧剧变的影响

D.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18.右侧漫画反映的是二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下列各项与这一政策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组织的建立

D.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19.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演变过程,这三种格局的相同点有()

①合作与对抗并存②大国作用举足轻重③带有大国强权色彩④在世界大战后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14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各成员领导人围绕“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主题深入交换意见,共商区域经济合作大计,达成广泛共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面对新形势,亚太经济体应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共建()endprint

A.平等、包容、协作、互信的亚太伙伴关系

B.互利、安全、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

C.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

D.民主、互谅、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60分)

21.(12分)2015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散去,但它留给世界的伤痛和教训永远存在。让我们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吧!

(1)材料一反映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什么特点?(2分)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材料二面对法西斯的肆虐,世界人民走向了联合,1942年1月1日建立了共同抗敌的组织。此后,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反法西斯战争开始向反法西斯一方转折直至走向胜利。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2)材料二中共同抗敌的组织指什么?(1分)请举出各国通力合作的典型事例。(两例即可,2分)二战的转折点是什么?(1分)材料二认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1分)

材料三(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的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

材料四二战后初期的西欧,经济凋敝,困难重重。英国有一半以上的工业瘫痪,法国居民每天仅配给200克面包,联邦德国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只能买一条香烟。

(3)根据材料三、四归纳战争有何危害?(2分)为此,你有何感想?(1分)

22.(14分)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对世界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让我们沿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轨迹,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全球化是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把分散割据的世界连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大市场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初始阶段,即16世纪前后“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1)“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其中发现美洲的欧洲航海家是谁?(1分)

材料二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使整个世界日益紧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拼盘。

(2)列举三次科技革命中,促进“地球村”形成的成果各一例。(3分)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纪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3)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的原因有哪些?(2分)材料二、三中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相同因素是什么?(1分)

(4)材料四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什么问题?(2分)

材料五

(5)材料五中的四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请你说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是怎样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2分)

23.(16分)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是人类一直以来共同追寻的目标。历史上合作事例有很多,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有关“合作”主题的探究任务。

【正面印证】

(1)在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挑战的时候,国家间的合作能够化解危机和灾难。请以二战中的典型史实加以说明。(要从史实及其作用两方面作答,2分)

(2)战后的西欧在政治、经济上密切合作,促进欧洲一体化的措施是什么?(2分)产生了什么作用?(2分)

(3)1991年,我国加入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此后一直积极参与该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在2001年和2014年两次成功举办该组织会议。中国积极参与和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对中国和世界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4分)

【反面对比】

(4)写出图一示意的两个组织名称。(2分)两个示意图反映的信息分别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2分)

【感悟启示】

(5)通过以上探究,你有何感想和启示?(2分)

24.(18分)九年级(1)班开展了以“大国的崛起”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小明同学选取了以下素材对美国和日本进行了综合比较探究,请你一起参与进来。

【美国崛起】

材料一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材料二南北战争后的30年对美国来说,是勇于创新的时代,也是开始腾飞的时代。……美国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到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已跃居世界首位。

材料三1930年的美国,经济萧条冷落,失业人数猛增:1930年达420万;1931年攀升近一倍;到1933年,竟然有1500万~1700万工人失业。还有很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穷人的生活更加拮据。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1)“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分别指美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2分)它们分别在美国历史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

(2)材料二表明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已跃居世界首位的原因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的现象是有什么原因造成的?(1分)面对危机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它对美国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日本腾飞】

材料四“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今天,这个岛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endprint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五

材料六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日本大量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同时,每年将全部财政的20%以上投入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日本产品的竞争力。……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4)材料四中的“岛国”指的是哪个国家?(1分)“弃旧图新”指该国实行了什么措施?(1分)该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

(5)材料五和材料六说明了什么?(1分)

【综合探究】

(6)通过以上探究,你发现美日崛起的原因有何相同之处?(2分)这对我国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2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A2.B3.C4.B5.D6.C7.C8.A9.C10.A11.C12.A13.D14.D15.B16.C17.A18.D19.A20.C

二、21.(1)范围广、破坏性大。(2分)影响: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分)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1分)事例:诺曼底登陆,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美国向日本投掷了两颗原子弹等。(2分)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1分)原因: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1分)

(3)战争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严重的经济困难,人民生活的困苦。(2分)感想:战争危害巨大;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等等。(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分)

22.(1)新航路的开辟。(1分)哥伦布。(1分)

(2)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车、汽船。(任举一例即可,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电报、电话。(任举一例即可,1分)第三次科技革命:移动电话、电子计算机、国际互联网。(任举一例即可,1分)

(3)生产力的推动,科技革命的推动,跨国公司的推动。(2分)相同因素: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1分)

(4)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严重,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2分)

(5)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国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2分)应对: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2分)

23.(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壮大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奠定了打败法西斯国家的基础。(或苏、美、英召开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会议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使德国东西受到夹击。)(2分)

(2)成立了欧共体,后来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盟。(2分)作用:促进了欧共体(欧盟)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的多极化发展。(2分)

(3)对中国: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扩大了中国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影响力,促进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等。对世界: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等。(4分)

(4)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2分)图一后果: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图二:德、意、日三国轴心军事同盟形成,法西斯不断侵略扩张,二战的阴云逼近各国人民。(2分)

(5)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反之阻碍各自发展,给人类带来灾难,影响社会进步和发展;国家间要加强合作,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学生要树立正当的合作意识,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正当合作;等等。(2分)

24.(1)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美国内战)。(2分)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2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1分)

(3)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发生。(1分)措施:实施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分)意义: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得到改善、巩固和发展。(2分)

(4)日本。(1分)实行了明治维新。(1分)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2分)

(5)说明了日本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科技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日本的腾飞。(1分)

篇5:九年级上学期英语复习教案

1.向……学习

2.过着艰苦的生活

3.详细地

4.给……支持;

5.赡着……,

6.给……赞助

7.在……帮助下

8.到国外学习

9.把……分成……

10.对……感到满意

11.取得进步

12.幸亏;多亏……;由于

13.起草;拟订……

14.去过……(地方)

15.去了……(地方)

16.挨饿

17.社会活动

Unit 1 Topic 2

1.迷路;丢失

2.收到……的来信

3.生活(居住)条件

4.至少

5.发生

6.独生子女政策

7.医疗保险

8.五分之一

9.由于;因为

10.不到;少于

11.几个;数个,好几个

12.…和…都

13.尽管;既使

14.不仅……而且

15.三分之一

16.购物中心

17.成千上万的

18.成百万上千万的

Unit 1 Topic 3

1.选定;决定

2.提供给某人……

3.习惯于某事/物;

4.习惯于做某事;

5.过去常常做某事;

6.被用于做某事

7.水污染;空气污染

8.成功地做成做某事

9.童工

10.一个社会及各项目

11.国内外

12.被用于做某事

13.你觉得……怎么样?

14.死于

15.实际上

16.花费……在……上

17.遵守交通规则

18.对……友好

19.以便

20.如此……以便

Unit 2 Topic 1

1.化工厂

2.设法完成(困难的事)

努力完成

3.西山

4.把……倒进……

5.写信给

6.保护环境

7.对……大喊(大叫)

8.如此吵闹

9.对……有害

10.例如

Unit 2 Topic 2

1.结果

2.踩踏;践踏

3.关心

4.在公众场合

5.下决心;倾注

6.灭绝

7.砍倒

8.阻…做某事

9.阻…做某事

10.阻…做某事

11.切断

12.有…危险

13.大量;许多

14.或者…或者…;

15.要么…要么…;

16.做某事有危险

17.温室效应

Unit 2 Topic 3

1.相当

2.把……丢掉;抛弃

3.不但…而且…

4.应该做某事

5.应该

6.关掉

7.而不是;相反

8.占据;占领

9.对付;处置;处理

10.太……而不能

11.进行短距离旅行

12.宁愿…不而愿…

13.说起容易做起难

14.可以被回收

15.让人惋惜的是

Unit 3 Topic 1

1.为……作为准备

2.迫不及待做某事

3.后来;以后

4.与……相似

5.做某事有困难

6.做某事毫不费力

7.偶尔;有时;间或

8.也;还

9.遍及全世界

10.成百万上千万的

11.练习做某事

12.将来有一天/

13.将来某一天

14.出差;做生意

Unit 3 Topic 2

1.对……问好

2.顺便说;顺便问一下

3.依…而定;视…而定

4.不同于…;与…不同

5.在某人去…的路上

6.为某人送行

7.为…感到担忧

8.书面英语;写作英语

9.英语口语

10.至于

11.亲自

12.达到目的;办到;成功地做成某事

13.表达自己的意思

14.看见某人在做某事

15.看见某人做了某事

16.前往某地

17.离开……去

18.强迫某人做某事

19.被迫做某事

20.不知道

Unit 3 Topic 3

1.旅行(途)愉快

2.属于困境中

3.在公众场合;当众

4.有时;有时候

5.放弃

6.时代英语报

7.深呼吸

8.做听力练习

9.想做某事

10.放弃做某事

11.一些建议

12.害怕做某事

Unit 4 Topic 1

1.围绕……转

2.把……送入

3.飞到

4.将来有一天

5.进行体检

6.禁不住做某事(忍不住做某事)

7.在太空

8.睡袋

9.轮流做某事

10.无疑地

11.做室验

12.将来某一天

13.(过去)有一天

14.制定一个庞大的计划

15.载人宇宙飞船

16.取得很大的进步

Unit 4 Topic 2

1.由……制成(看得出原材料)

2.由……制成(看不出原材料)

3.被用于做某事

4.在某人的一生中

5.作为…而出名

6.只要

7.对…作出贡献

8.对…作出巨大贡献

9.允许某人做某事

10.允许做某事

11.被允许做某事/获准做某事

12.在某地制造

13.被用作…(工具)

14.实现;成为现实

Unit 4 Topic 3

1. 在将来

2.能够…

3.发射

4.为了…

5.亲眼

6.在…上登陆

7.参加

8.积极参加

9.成长;长大

10.在舞台上

11.比起…更喜欢…

12.把某人看作…

13.更糟糕的是

14.值得做某事

15.相隔

16.和…一样

be busy doing sth.

be worth doing sth.

instead of doing sth.

can’t help doing sth.

take (a) pride in doing sth.

take (an) interest in doing sth.

be proud of

take care of= look after

take good care of = look after well

篇6:九年级上学期英语复习教案

Language focus: beat, goal, by the time, realize, check-out

Teaching Objectives:

1. Understand the dialogues.

2. Learn some useful expressions.

Properties: Recorder, Overhead Projector

Teaching Procedures:

I. Showing the teaching aims

II. Revision

Check the homework

Revise the names of different sports.

III. Leading in

Just now we have revised some names of sports. Can you tell me what sports do you like best?

Which do you prefer, football or basketball? Why? Can you tell some football or basketball super stars in the world?

Show them some pictures about football stars. And ask: Do you know the football star? Which team is he from?

Then say today there is a football match, Did Jim watch the football match? Did Li Lei watch it? Play the tape for the students to find the answer, then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whole class.

IV. Presentation

Let the students go through the questions of Exercise 1 in the workbook, read the dialogue on P76. Answer these questions, then check the answer.

V. Practice

Play the tape for the students to listen to and repeat, then go through the dialogue. Explain some language points: 1. win - won - won/ winner, 2. beat somebody 3 .win the game/ match 4. think of

Let the students practise the dialogue, then act out the dialogue, then do Exercise 3 in the workbook. The answers are: saw, already, win, team, stronger, beat, thank, told, place, important.

VI. Teaching grammar

Draw this line on the blackboard:

now before last Sunday before last Sunday

having a lesson has (never)seen watched a match had (never)seen

Ask the students some questions:

1.What are you doing now? (having a lesson)

2. What did you do last Sunday? (watched a match)

3. Was it a good match? (Yes, a very good one)

4. Had you ever seen a good match before?

No, I had never seen such a good match before.

Yes, I had seen many like that one.

Explain: The Past Perfect Tense shows an action happening before a certain time in the past. Give the students more examples:

A: Li Lei said he had seen it.

B: The train had already left when I got to the station.

C: She had finished her homework by the end of last year.

D: They had never seen such beautiful places before they came to China.

VII. Homework

1.Write down the sentences from Wb Lesson61, Ex. 2 in the exercise book.

2. Make up four sentences using when, before, after, by. . .

篇7:九年级上学期英语复习教案

Language Focus:

Words: chance, coral, reef, sound, Inner Mongolia, brochure, pool, outdoor

Phrases: coral reef, think about, go on holiday

Sentences: You’d better call the hotel by the number on the brochure.

That sounds really cool!

Teaching Objectives

1. Finish the drills in the lesson

2. Learn the dialogue and read it fluently,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should be right.

Master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bove.

Properties: Recorder; Overhead Projector; pictures

Teaching Procedures:

1. Organization of the class

We’re going to talk about Joy’s holiday in Hainan

Ⅱ. Revision

1. Revise some useful expressions of Unit 5. Get the students to make sentences with them.

2. Play “What did he ask?” in groups of three. Make sure the students can use the Object Clause correctly.

3. Ask one student to introduce something about Hainan.

Ⅲ. Listen

Part 1. Listening cassette. Play the tape twice for the students to listen and do Exercise 1 in the workbook. Play the tape again for the students to check the answers. Then check with the whole class. See if th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Ⅳ. Read and act

Part 2. Speech Cassette. Books closed, play the tape. Ask:

How did Joy think about his trip to Hainan? (wonderful)

How did Lily feel when she heard about the scuba diving? (really cool)

Get the students to find the answer to questions, then check with the class. Play the tape again. Get the students to listen and repeat. They should match their intonation with the dialogue on the tape.

Books open. Practice the dialogue in pairs. Get some pairs to act out the dialogue, without looking at the books if possible.

Ⅴ. Practice

Have the students work in pairs.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make up their own dialogues.

Ⅵ. Ask and answer

Part 3. Work in pairs. Give the students a few minutes to prepare their dialogues. Ask four pairs to share their dialogues with the whole class.

Ⅶ. Presentation

Ask one student to act as a traveler, the teacher acts as a waiter at the travel office. Precent a dialogue like this:

T: May I help you?

S: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I can book a room?

T: Oh, the Sunshine Hotel.

S: Do you know how much it costs?

T: 200 yuan a day.

S: How many restaurants do the Sunshine Hotel have?

T: Two.

Have the students practice this dialogue in pairs, then make the students make up their own dialogues, ask some of them to share their dialogues with the class.

Ⅷ. Look, speak and say

Tell the students that they’re traveling on Inner Mongolia. Ask them to read the three brochures.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their stay at one of the hotels in Inner Mongolia. They can choose any hotel.

Ⅸ. Workbook

For Exercise 2. Get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words.

For Exercise 3. Have the students discuss what they need during the traveling.

For Exercise 4. Get the students to read to read in pairs. Then make up similar dialogues. It can be done after class.

Do Exercise 5 as homework.

Ⅹ. Homework

A. Finish all the exercises in the workbook

B. Write a story about their stay in a hotel

篇8:九年级英语中考复习之我见

一、复习前的准备工作

1.分析学生学情, 做好思想工作

随着新课的结束, 九年级学生将面临各门功课的复习, 此时, 学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想方设法要进入自己理想学校的学生, 一类是觉得自己没什么希望, 具有自暴自弃想法的学生。我们教师首先要确定好这些学生名单, 然后分别找其谈话。对于压力过大的学生, 我们要帮其解压, 做好疏导和调节工作;对于自暴自弃的学生, 我们要倾注更多的关爱和耐心, 可以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曲折故事和例子, 经常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来表扬和鼓励等, 扭转他们的思想, 使其进入复习的正常轨道。

2.研读中考有关材料, 正确把握中考动向

每年中考前, 各市教研室都会下发当年中考的考试说明, 我们拿到手后应仔细研读, 把握好考纲的精神和动向, 这样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 不会偏离中考轨道, 也不会让学生走冤枉路。

3. 发挥备课组优势, 制定周详复习计划

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 所以应充分发挥备课组这个集体的优势, 把大家召集在一起, 根据考纲的要求, 各成员将复习的计划列出, 然后由备课组长进行整合和筛选, 通过大家的一致认可后制定出一份周详的复习计划, 然后大家再进行分工合作, 根据中考的不同题型做好不同的复习课件并出好专项练习, 为复习做好准备。

二、复习中的指导工作

1.充分利用早读课、辅导课抓词汇默写, 夯实基础

很多学生学不好英语最关键的原因是词汇掌握得不够、不牢靠。我们可以利用早读或辅导课的时间进行词汇过关。当然在布置任务时我们应当把四会单词作为重点来抓, 默写时既要重基础也要作相关拓展, 如单词的词性、名词的单复数、动词各种形式的变化等, 复习单词时不可像新授课那样单一, 而应综合化、全面化。

2.课本复习以教材内在联系为主线, 综合归类

课本是学生掌握基本信息、基本词汇和常用句型的载体, 所以复习时我们首先要帮学生过课本上的知识。对课本复习我们不能按部就班, 因为我们时间很有限, 不可能在短短的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复习完六册书, 所以我们可以将这六册书按照教材内在联系归在一起复习。认真研究六册教材, 我们可以发现教材的内在联系为:7A——人与人的关系; 7B——人与环境的关系;8A——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8B——人与社会的关系;9A——人与人的关系; 9B——人与社会 (未来世界、文化、伟人) 的关系。我们教师可以根据这个信息将课本内容进行整合, 然后细心周详备好课本复习课, 最好能做课件来上, 因为这样做不仅可以扩大课堂的容量, 同时还能达到视听结合的效果。

3.用好《中考复习指导》, 搞好专项复习

在复习课本的同时我们还要兼顾《中考复习指导》这本练习册, 因为其中有专项复习题, 课本复习中我们可以训练词汇句型, 专项复习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运用课本上的知识来做题, 同时起到巩固课本知识的作用。

4.精选综合模拟卷, 指导应试技巧

我们的复习应该是由点到面的复习, 点就是各种题型的专项训练, 面就是各种题型的综合训练。复习到一定程度后我们要给学生做综合模拟卷。模拟训练是一种综合性的测试, 它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避免学生重复机械做题, 我们应精选模拟卷, 同时我们还要适时地对学生指导应试技巧, 主要是针对英语考卷上的不同题型进行不同的指导, 这样既省时, 又高效。

三、复习后的反馈工作

1.学生交互批改, 教师及时纠错

复习时教师有很多工作要做, 如果再忙于学生大量练习的批改, 必然会顾此失彼, 那么怎样能让学生所做的练习得到及时的反馈呢?我觉得还是利用好学生。我们现在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可以在课堂上先批阅各小组中做得最快的那位学生的练习, 然后再让这样的一些学生当助手传好接力棒, 而且这样做既激发学生的热情, 又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 教师可以在学生批改作业的时候进行巡视, 发现个别问题个别解决, 共性问题全班解决, 这样就让复习得到了及时反馈。

2.建立错题集, 滚动再训练, 吸取教训

在前面所做工作的基础上, 我觉得课后不要再给学生印发大容量的练习卷了, 因为学生中考有六门功课, 如果每个老师课后都发一张试卷, 学生会没有消化知识的时间, 反而搞得学生筋疲力尽。我认为应让学生建立一本错题集, 把自己当堂课做错的题目在老师讲解后重新写下来, 再做, 并且写上为什么要用这个答案的简明理由, 或在题目上圈圈画画, 让自己加深对自己曾做错题目的印象, 这样就充分给了学生消化知识的时间。这样滚动训练后, 他们就吸取了教训, 一般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篇9:九年级上学期思想品德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14年11月22日清晨,几位晨练的社区居民愉快地谈论着:

建筑工人张龙:“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有了好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建造高楼大厦,把我区的建筑业做大、做强。这是我的责任!”

数学教师凌风:“素质教育要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要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合作,提高其素质和能力。这是我的职责!”

中学生童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体育锻炼,将来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

以上社区居民的对话告诉我们()

A.有的人承担责任,有的人不承担责任

B.每个人承担的责任都是相等的

C.每个人的角色不同,所承担的责任不同

D.人们的身份都是不同的,但责任相同

2.中学生玲玲在微博中写道:个人与集体是一对孪生子,相辅相成,互成因果。集体是个人的联合体,个人共同携手组成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容纳了个人的所有能力。下面同学的观点与玲玲的观点不一致的是()

A.陶陶:我生活在班集体中,我离不开班集体,班集体需要我

B.丽丽:为了班集体的荣誉,每次发现我们班的卫生区有纸片,我都会自觉地捡起,然后丢到其他班级的卫生区中

C.琳琳:班集体是我成长的园地,在班集体中我获得了知识,增长了才干

D.刚刚:运动会上,我虽然扭伤了脚,但为了班集体的荣誉,我仍然坚持跑到了终点

3.右图漫画《拆》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

A.平时要注意从点滴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B.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以个人利益为重

C.关爱个人就是关爱集体

D.集体是个大家庭,损失一点利益没关系

4.2014年8月20日,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根本任务,制定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材料中提到的“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根本任务”分别是()

A.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成为中等发达国家

B.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5.2014年6月3日,习近平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科技成就,大幅度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高速铁路等一大批重大工程建设成功,大幅度提升了中国的基础工业、制造业、新兴产业等领域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农业科技、人口健康、资源环境、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工程科技发展,大幅度提高了13亿多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使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国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A.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确定

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大力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D.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6.2014年11月27日,山东省某企业举办人才招聘会。会上,该企业董事长说:我省是一个人口大省,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给我省经济社会带来了沉重压力,我们企业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工人素质低,高新技术人才短缺。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变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从国家的角度上,必须实施()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

C.人人均可成才战略

D.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7.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

A.创造和创新力的竞争B.领土主权的竞争

C.教育和人才的竞争D.拥有人口数量的竞争

8.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国际经济基础合作新空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我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必须走向世界③中国经济发展“一枝独秀”,正在改变着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发展趋势④当今世界日渐成为一个“地球村”,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9.2014年“十一”长假期间,某报通过两家知名网站对4177人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79.8%的人表示自己“愿意参与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这说明()

A.网络媒体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唯一途径

B.我国公民积极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行使监督权

C.我国公民都能实事求是地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

D.我国公民都能自觉地履行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义务

10.2014年3月5日至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等七个草案。这表明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

C.最高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

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该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endprint

①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②中国共产党的意志决定的③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④全体人民的意志决定的

A.①④B.①③C.①②D.②③

1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A.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B.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13.右图“富”字的拼写完成说明了()

①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②我国的分配制度鼓励收入两极分化③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实现共同富裕④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14.下面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阐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

B.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

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D.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5.一次主题班会上,中学生敏敏说:“社会在发展,学习无止境,那种一次‘充电、终身‘放电的状况已一去不复返。”这告诉我们()

A.要有创新精神B.应发挥个人智慧

C.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D.要具有开放的胸怀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价值判断(下列各题的叙述中,都包含一定的价值标准或者是行为选择,请予以判断,在括号内写明“正确”或“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6.看着西藏、新疆地区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相关新闻报道,中学生婷婷说:“维护民族团结,我们青少年应结合实际,从自身做起。”(5分)

判断:()理由:

17.有的同学认为,现阶段中央“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就是要把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5分)

判断:()理由:

18.2014年11月,一次以“理想”为主题的“口头作文大赛”中,中学生亮亮说:“我的个人理想与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5分)

判断:()理由:

三、情景分析(13分)

19.陶笛,一名九年级女学生,学习刻苦努力。进入初中以来,陶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校和家长对她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2014年5月临近中考的前一个月,陶笛开始紧张不安、心烦意乱,晚上经常失眠,学习效率明显下降,考试成绩也一次不如一次。老师和家长给予了她关心和安慰,但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愈演愈烈……

分析上面情景,回答问题:

(1)在陶笛同学身上表现出的是什么现象?(1分)

(2)看着陶笛的状态一天天下滑,朋友桑刚说:“陶笛得了这种病,没救了!”你认为呢?(7分)

(3)在你的身上发生过这种现象吗?当时你是怎样做的?(5分)

四、材料分析(13分)

20.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青岛第一希望中学为了进一步落实习总书记“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讲话精神,准备组织系列活动。诚邀你参与:

活动一:形式选择

(1)筹备组打算向全校师生征集两种活动形式。你能帮助他们选择两种最佳的活动形式吗?(2分)

活动形式一:

活动形式二:

活动二:理由阐释

(2)活动中,部分同学认为,现在是和平年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没有必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6分)

活动三:建言献策

(3)活动接近尾声时,活动组委会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征集两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措施(或建议)的通知。你能完成这一任务吗?(2分)

措施一:

措施二:

活动四:身体力行

(4)通过参与本次活动,你认为我们中学生应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做点什么?(3分)

五、生活实践(14分)

21.“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了引导毕业班学生了解国家召开的重大会议,深刻学习、领会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某校毕业班思想品德学科王老师,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的会议精神”为主题,分组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写一写】

第一组同学准备围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这一会议精神对我国依法治国的地位进行概括。

(1)请帮助第一组同学概括一下。(4分)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基本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说一说】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第二组同学准备用自己学过的思想品德观点证实这一会议精神。endprint

(2)请围绕这一会议精神反映的主题,帮助第二组同学说出三个观点加以证实。(6分)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份规划执政党依法治国路线图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做一做】

为了积极响应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会议精神,第三组同学结合“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中国,从我做起”这一主题向全班同学发出了呼吁……

(3)请帮助第三组同学设计呼吁的主要内容。(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C2.B3.A4.C5.B6.D7.C8.D9.B10.A11.B12.A13.B14.D15.C

二、16.判断:(正确)(1分)理由: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1分)自觉履行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3分)

17.判断:(错误)(1分)理由: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2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2分)

18.判断:(错误)(1分)理由:为了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当代青年要把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将个人理想的实现融入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去。(简要概括“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言之有理亦可。4分)

三、19.(1)学习压力大,出现考试焦虑。(1分)

(2)桑刚的说法是不正确的。(1分)学习生活中总会有压力和焦虑存在,感受到压力和焦虑是正常的。(1分)由于学习压力和焦虑而出现一些生理、心理反应,是大家经常会遇到的。(1分)学习压力和焦虑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1分)适度的学习压力和焦虑体现了我们对考试积极认真的态度,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1分)过度的学习压力和焦虑则会干扰我们的学习,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1分)不过,学习压力和焦虑并不是不可调节的,只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就会完全可以使自己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变压力为动力,从容地面对升学考试。(1分)

(3)①有过,如感到紧张、头脑空白、记忆卡壳、难以思考等。(1分)②A.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1分)B.树立正确的考试观;(1分)C.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1分)D.增强自身实力。(1分)

四、20.(1)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辩论会、手抄报等。(其他形式也可;每写出一种活动形式得1分,满分2分)

(2)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1分)②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2分)③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1分)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继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团结一致,不畏艰难,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不断夺取新的胜利,把现代化建设的美好蓝图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风采。所以,我不赞同这些同学的观点。(2分)

(3)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④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只要能写出两条即可得2分)

(4)①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民族精神教育,感悟伟大的民族精神。②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③争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只要能写出一条且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

五、21.(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4分)

(2)观点举例: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③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或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实现共同富裕)。⑤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⑥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该问开放性较强,只要写出能体现“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主题的任意三个观点即可;若写出其他观点,只要符合题意、体现主题亦可;每写出一个体现主题的观点得2分,满分6分)

上一篇:质监局三新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下一篇:第10周二年级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