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编写大纲

2024-05-21

报告编写大纲(精选10篇)

篇1:报告编写大纲

报告编写要求

1.清洁生产总其审计报告(1)目的

对企业清洁生产审计过程做阶段总结,汇总预测评估、评估和备选方案的产生以及筛选结果,总结评估已实施的清洁生产无费、低费方案所取得的实际成效,使下一阶段的工作目的更明确、针对性更强。(2)时间

在备选方案的产生与筛选工作完成之后,部分无、低费方案已实施的情况下编写。(3)内容

中期审计报告的内容应按照《手册》和本教材的前四章工作程序和要求编写,主要内容包括:

① 筹划和组织:组建审计小组、制定审计工作大纲 ② 预评估:确定审计重点、设置预防污染目标 ③ 评估:建立物料平衡、分析废物产生原因

④ 备选方案的产生和筛选:研制中高费用清洁生产备选方案、已实施的无、低费方案效果评价

2.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报告(最终)

(1)目的

总结企业清洁生产审计过程,汇总分析各项调查、实测结果,寻找废物产生原因和清洁生产机会,评估清洁生产方案,制定重大中、高费用方案和持续清洁生产计划。(2)时间

在可行性分析工作全部完成之后进行。(3)内容

①筹划和组织:组建审计小组、制定审计工作大纲 ②预评估:确定审计重点、设置预防污染目标 ③评估:建立物料平衡、分析废物产生原因 ④备选方案的产生和筛选:研制中高费用清洁生产备选方案、已实施的无、低费方案效果评价

⑤ 可行性分析:技术评估、环境评估、经济评估 ⑥ 方案实施:编制方案实施计划 ⑦ 持续清洁生产:制定清洁生产计划 3.企业清洁生产工作总结(1)目的

总结回顾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的成果,积累经验,吸取教训(2)时间

在某些重大的中、高费用清洁生产方案完成实施之后(3)内容

①简述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计过程(清洁生产的七个步骤)

②总结低、无费预防污染方案的实施情况,实施方案的个数、名称、低费方案的投资,方案实施后所获得的经济、环境、神会效益,并与之前情况比较

③详细叙述中、高费预防污染方案的实施情况,方案名称、简单描述实际投资、实施后所获得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

④总结归纳实行过程中的经验、体会,发现并找出影响清洁生产实施的各种障碍,包括组织机构的、思想的、日常操作规程的、管理制度的等各方面的障碍

⑤向企业高层领导或主管部门提出适于清洁生实施的合理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如,组织机构的调整、人员的调配、日常操作规程的修改和补充、各种制度的健全、职工的再教育等)⑥提出持续生产的机会和计划

篇2:报告编写大纲

编写大纲

第一章 概况

1.1 任务来源及目的任务

1.2 调查工作执行的技术标准

1.3 以往水文地质工作程度

简要评述调查区以往水文地质工作程度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本次调查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达到本次工作目的应开展的工作。

1.4 本次工作评述

简述本次调查工作的过程,包括工作部署及进程,投入的主要工作量、设备及人员情况,完成的工作量、取得的成果及其质量评述。

第二章 自然地理概况

2.1 地理位置

简述工作区位置、地理坐标、范围面积、行政关系、交通条件等。附交通位置图。

2.2 地形地貌

简述工作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及特征、相对高差、绝对高度、代表性地点等。

2.3 水文

简述工作区的水系分布、水文特征。河流应指出其所属水系,水位、流量、水质等变化情况。湖库应指出分布位置、范围和面积等。

2.4 气象

根据工作区或邻近气象站资料,简述工作区的气候类型、所属气候区、降水量、蒸发量、气温等多年平均值和最高、最低值等。

本章应重点阐述上述因素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地质概况

3.1 地层

简述工作区地层顺序、出露情况、岩性、产状、埋藏条件、岩层厚度、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

3.2 构造

按照《中国大地构造纲要》,简述工作区地质构造隶属关系,主要构造类型、特征、分布及其与地下水赋存和运动关系。

第四章 水文地质条件

4.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一般可按岩层的时代,由老至新分别描述含水层及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埋藏深度及分布特征,含水层类型、富水性、水位、水量,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含水层与含水层之间、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构造破碎带的导水性,地下水的运动方向,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

4.2 工作区水文地质条件

1)叙述工作区含水层与含水岩系的岩性、厚度、埋藏条件及分

布,渗透性和富水性、水量、水位、水质等,裂隙岩溶发育程度及其规律,含水层之间及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隔水层的分布、厚度和隔水性能等。

2)叙述工作区地下水类型、补径排条件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3)叙述工作区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污染现状及其变化规律。

4)叙述工作区主要地质构造带、裂隙带的含水性和导水性以及对地下水的影响。

5)简述工作区地下水资源分布情况。

第五章 工作质量评述

5.1 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5.2 工作中执行的质量标准

5.3 工作成果及质量评价

5.4 本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式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6.1 主要结论

重点概述工作区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分布情况等。

6.2 建议

1)提出工作区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布点建议;

2)提出工作区地下水环境保护建议。

附图:工作区区域水文地质图工作区综合水文地质图(包含综合地层柱状图、水文地质剖面图、图式图例、责任签)水文地质调查线路图(每一天工作走过路线)水文地质调查实际材料图水文地质调查手图

附件:

调查工作中的各种调查表格(如井泉调查统计表等)

篇3:报告编写大纲

日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2367号) 》发布。公告中明确, 根据《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的规定,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编写规则》 (TZ 1—2016) 经专家审定通过, 现予发布, 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编写规则》 (TZ 1—2011) 同时废止。

据了解, 新版《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编写规则》 (TZ 1—2016) 由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提出, 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技术归口, 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江苏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四川省农业机械鉴定站起草。根据2015年农业部发布的《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办法》, 农机推广鉴定内容由原来的8个方面调整为3个方面, 即:安全性评价、适用性评价、可靠性评价。由于产品一致性与获证产品安全性、适用性、可靠性直接相关, 且《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办法》规定了有效期内监督检查和有效期满续展要对产品一致性进行检查, 因此, 一致性检查也是推广鉴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版《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编写规则》中除了对原有TZ 1—2011的编辑性修改外, 在主要技术上修改了10条内容, 删除了技术要求与性能试验、使用说明书审查、“三包”凭证审查、生产条件审查及用户调查条款;增加了一致性检查的内容;修改了申请方需补充提供的文件资料;修改了安全性评价的有关内容;修改了适用性评价的有关内容;修改了可靠性评价的有关内容;修改了综合判定的有关内容;增加了产品变更的要求;增加了有效期满续展的要求;删除了附录D。

篇4:报告编写大纲

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数量的显著增多,报告质量问题更为凸显。尽管已有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制订的G3等国际性报告编制指南,但因其与我国基本国情和企业发展阶段有较大差异,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编写高质量报告时仍然存在巨大的挑战。对此,社科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于2009年推出我国第一本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手册《指南1.0》,并于2011年修订发布了《指南2.0》。同时,为促进指南的应用,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发布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标准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白皮书2011》,形成了涵盖标准、应用、评级、改进的完整闭环。

“指南编写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启动会上,国资委研究局局长、社科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彭华岗指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占全球的近20%,中国要努力在全球社会责任领域赢得话语权,《指南3.0》编写工作应以此为目标,增强指导性,实现较前两版更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他强调,只有行业协会、企业积极参与到指南编写中,才能使其更好地反映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际。

据悉,此次《指南3.0》将依据“广泛开放、深度合作、简便实用、国际视野”的原则进行编写,充分重视行业、企业专业人员的参与。编写过程中,将成立由各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建立起频繁沟通机制;设立“分行业专家工作组”,召开分行业专家意见会;走访调研行业协会、代表性企业,听取专业意见。在完成指南编写的同时,还将建立专题网站,促进交流与宣传;完善报告编写自动化系统,帮助企业降低报告编写的成本。

会上,来自中国轻工业协会、中国黄金协会的代表表示,《指南2.0》在指导行业企业编写社会责任报告方面已发挥出实质性作用,深化了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认识。寄望《指南3.0》更为注重行业间的差异,细化行业指标,更好地指导企业包括编写报告在内的社会责任实践。

作为专家代表出席会议的本刊副社长殷格非在发言中指出,随着中国报告数量的快速增加,《指南3.0》将发挥更大的推动力。同时,在促进全球意义上的指南的形成中,中国将起到更多的作用。

“期待责任天空升起一颗中国星。”中铝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赵秀富郑重道出的感言,赢得了在座企业代表的共鸣。南方电网、中石化、广百集团等多家企业均表示将积极支持指南编写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共同推动中国CSR标准的深化。

启动会当天,社科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还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共同发布了《特种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这意味着《指南2.0》覆盖的行业增加至47个。据悉,截至2011年年底,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明确标注参照了《指南2.0》的企业达60余家,涵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篇5:报告编写大纲

报告分类

•**县(市)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报告

•**县(市)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报告

•**县(市)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专题利用报告

工作报告编写提纲

一、目的意义

二、工作组织

三、主要工作成果

四、主要作法与经验

五、资金使用情况

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建议

七、大事记

1、目的意义

简述测土配方施肥与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对准确掌握耕地生产能力、因地制宜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指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科学合理施肥、粮食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以及工作目标和预期成果。

2、工作组织

主要指为保障测土配方施肥与地力评价工作成立的领导小组、技术组和专家顾问组,以及省地县及技术依托单位的工作关系、分工,严格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要求,开展相关工作的组织措施。

3、主要工作成果

主要包括:

•列举成果,有多少,就列多少 •突出区域特色

•县域范围内的耕地资源情况、空间分布、障碍因素、利用改良方向 •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填充的历史空白等等

4、主要作法与经验

•主要做法:

为完成工作任务所采取的工作措施与技术措施。

•经验:

着重分析职责分工、组织管理、新技术应用、资金落实与使用的经验与教训。

5、资金使用情况

•严格按照测土配方施肥资金管理办法以及项目实施合同执行。

•对照合同规定,着重分析资金使用构成(主要包括物质准备及资料收集费、野外调查交通差旅补助费、会议及技术培训费、资料汇总及编印费、专家咨询及活动费、技术指导与组织管理费、图件数字化及制作费、耕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项目验收及专家评审费等)比例。地方配套资金。

6、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建议

主要指工作组织、技术路线、资金落实等方面的问题。

技术报告主要内容 技术报告是项目县(市、区、旗、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技术水平的具体体现,也是项目验收的主要依据,是指导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主要依据。在撰写技术报告之前,必须全面系统地对原始数据资料和野外调查、田间肥效试验及分析化验数据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和统计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掌握基本情况,摸索基本规律,提炼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以下7个方面的内容编写。在编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技术问题,这 些技术问题是采取什么方法解决的。

一、前 言

主要说明立项背景、目的意义、主要成果及预期目标。

二、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

(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包括四周抵界,最新的到乡(镇)和村(居委会)的行政区划。

(2)自然与农村经济概况。

包括土地资源概况、自然气候与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农村经济 概况。

(3)农业生产概况。

主要阐述当地农业发展简历、农业发展现状(包括农作物种植

面积、总产量、总产值及在大农业中所占比重、人均占有情况与其对 应的农业生产水平和主要生产问题。

(4)耕地改良利用与生产现状。

包括:①当地主要的耕地改良模式及效果。主要总结第二次土壤 普查以来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生态环境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 基地建设等工程项目实施和各生物、农艺、化学措施改良中低产田的 情况;②耕地利用程度与耕作制度。主要指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的播 种面积、耕地复种指数、可利用面积和实际利用面积与原因、主要耕 作制度(即耕地最佳种植模式);③不同耕地类型投入产出情况。分 水田、旱地、菜地、果园,分别阐述以肥料施用为主的投入产出 情况。

(5)耕地保养管理的简要回顾。

简要回顾第一、二次土壤普查对耕地质量的评述,近年来通过国 家重大项目(包括生态环境建设、商品粮棉油糖基地建设、农业综 合开发等)实施以及重大自然灾害对耕地质量的影响,以及加强耕 地保养管理的政策法规与技术措施。

三、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路线

以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修订稿》,重点阐明以下内容。

(一)资料准备

一是图件资料(比例尺1:50 000)。包括地形图(采用中国人 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测绘的地形图)、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图(最新的土壤图、土壤养分图等)、土地利用现状图、农田水利分区 图、行政区划图及其他相关图件。二是数据及文本资料。包括第二次 土壤普查成果资料、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统计资料、近三年种植面 积、粮食单产与总产、肥料使用等统计资料、历年土壤、植株测试 资料。

(二)技术准备

一是确定耕地地力评价因子。根据耕地地力评价因子总集(见 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修订稿》附表),集中专家 智慧,通过专家技术组会议商议,选取耕地地力评价因子。选取的因 子应对耕地地力有较大的影响,在评价区域内的变异较大,在时间序 列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子之间独立性较强。二是确定评价单元。用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为1:50 000)、土壤图(比例尺为1: 50 000)叠加形成的图斑作为评价单元。评价区域内的耕地面积要与 政府发布的耕地面积一致。

(三)耕地地力评价

这是技术路线的重点和核心,必须依次着重阐述以下4个技术 环节。

一是评价单元赋值。根据各评价因子的空间分布图或属性数据

库,将各评价因子数据赋值给评价单元。对点位分布图,采用插值(或赋值)的 方法将其转换为栅格图,再与评价单元图叠加,通过加权统计给评价 单元赋值;对矢量分布图(如土壤质地分布图),将其直接与评价单 元图叠加,通过加权统计、属性提取给评价单元赋值;对线形图(如等高线图),使用数字高程模型,形成坡度图、坡向图等,再与 评价单元图叠加,通过加权统计给评价单元赋值。

二是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采用特尔斐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 的方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

三是确定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度。对定性数据采用特尔斐法直接给 出相应的隶属度;对定量数据采用特尔斐法与隶属函数法结合的方法 确定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将各评价因子的值代入隶属函数,计算 相应的隶属度。

四是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采用累加法计算每个评价单元的综 合地力指数。IFI=∑(Fi×Ci)式中:IFI——耕地地力综合指数(Integrated。Fertility Index);

Fi——第i个评价因子的隶属度;

Ci——第i个评价因子的组合权重。

四、耕地土壤、立地条件与农田基础设施

①耕地土壤类型及面积(数据需统计到乡镇和土种)。包括耕地 土壤分类和耕地土壤面积调整。

②耕地立地条件状况(数据需统计到乡镇和土种)。包括地貌类 型、地形部位、坡度、坡向、成土母质、土壤侵蚀类型、土壤侵蚀程 度、林地覆盖率、地面破碎情况和地表岩石露头状况等。每一项都要 分别统计,并加以说明。

③农田基础设施状况。包括土地平整程度与梯田化水平、排涝排 潜能力、灌溉水类型、灌溉方法与保证率、机耕水平、林网建设水平和菜地设施等。

以上内容涉及的现状、分布、变化情况、特点与原因分析等要尽 量多用图表反映。

五、耕地土壤属性

总的要求是分类进行统计,并分区域(或乡镇)进行横向比较,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进行纵向比较。具体内容包括:土壤有机质及氮磷 钾和中、微量元素养分状况、土壤质地、剖面构型、障碍层次、容 重、土壤pH值等。

六、耕地地力

先概述耕地地力等级划分的基本情况及分布特点,然后根据农业 部耕地地力分级标准,按10级逐一进行详细描述,要分别阐述地形 部位、障碍层状况、土壤质地、有机质、有效磷、缓效钾、排涝能 力、灌溉保证率、剖面构型、耕层厚度等耕地地力评价指标在每一级 耕地中分别占多少权重及区域分布特点。

七、对策与建议

包括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耕地污染防治、耕地资源合 理配置与种植业结构调整、作物平衡施肥与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耕地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对策与建议。编写技术报告的建议

1、应先拟定较详细的提纲,具体到章、节及主要内容。

2、落实责任分工,评价部分由技术依托单位完成。

3、处理好项目出书与地力评价技术报告关系,不要写成测土配方报告。

4、不给项目县提供范本。严禁照搬照抄现象。

5、处理好技术报告与专题报告的关系。把有共性的如对策与建议、土壤改良、资源合理配置纳入技术报告。

耕地土壤部分

•本次评价耕地土壤资料主要来源于第二次土壤普查,为保护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本章节内容力求齐全,要求对土类、亚类、土属、土种进行叙述,对有变化的土壤进行补充说明(如盐化潮土)。

•内容包括土壤类型主要特征、分布、面积及主要生产性能等。•面积要统计到乡镇,分布要具体到主要区域。

耕地地力评价部分

•耕地地力调查方法与内容,应写实际做法,不能照搬规范上的原则内容。•评价指标体系要经反复研讨、并经评价结果进行检验。

•要对地力等级归入全国耕地地力等级体系,要对归入方法进行探讨,并要进行说明。

耕地土壤属性部分

•土壤属性的评价是耕地地力调查的核心,也是本项目最重要的评价内容,它不仅对当前的农业生产、管理和规划起着指导性作用,而且也是土肥事业历史传承的精华。

•内容要除常规的养分、中微量元素外,还应有土壤物理性状,包括质地、构型、障碍层次、容重等等。

•养分要分析不同级别的所占比例,按土壤类型、质地类型、利用类型等分析养分状况。

注意补充耕地土壤属性部分存在问题(05年项目县)

•较多的县(市)在项目总结中重视不够,表现在对数据的评价篇幅太少,有的甚至忽略。•如有的评价某个属性所用文字不过200字,往往列出表格,几行文字,解释或说明含量范围、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即结束。

•缺不同含量分组及其所占比例分析、属性测定值的成因分析、参数间相互关系,如有机质和有效磷与有效锌的关系、有机质和有效氮的关系、交换性钙和镁的比例、pH与有效铁、锰等的关系等。

•养分数据的分析年限不能过长。•部分养分数据异常。

耕地地力分析部分编写建议:

1、以乡镇为基本单位,对不同乡镇的等级情况进行统计,指出主要分布区域。•

2、按照利用方式进行分类,如菜地、水浇地、水田和旱地的级别情况。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养分状况。

3、叙述不同级别耕地的特征,提出存在问题及培肥、改良利用措施,也为后面章节中的中低产田改良利用作铺垫。

专题报告编写提纲

除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修订稿》规定的耕

•地地力评价与改良利用报告、耕地地力评价与平衡施肥报告和耕地地 •力评价与种植业布局报告之外,还可以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优势 •作物布局和耕地质量建设的热点、难点,撰写一些能体现地方特色、•服务当地农业的专题报告。专题报告内容应至少包含以下6个方面。

一、概况(问题的提出)

•重点阐述拟定专题研究的背景与必要性。•

二、调查方法

•主要阐述专题调查研究的组织形式、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

三、调查结果

•根据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化验结果逐一陈述。•

四、原因分析

要对照有关评判标准与农业生产要求,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 •析,分析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

五、目标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耕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国民经 •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确定近期、中期与远景发展目标。•

六、对策与建议

根据调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和发展目标,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与技 •术措施。•

专题报告的建议与存在问题

•专题要写与地力评价内容相关的内容。

•专题要对当地农业生产有指导意义。•要写当地有特色专题。

•存在问题:专题报告过多,缺乏对当地生产、土壤、特产的针对性强的专题。许多不是本次调查的专题,如病虫害防治、新农村建设,试验也不宜作为专题。

报告附件的建议

•为方便乡镇使用,报告后附可分乡镇的养分、地力等级等统计表格。•附的照片要有说明,人物照片不宜过多。

•插图比例尺要准确,应在1:5万比例尺的基础上简化缩编,否则不清晰。尽量附彩图。

封面设计(例)

耕地质量评价

Quality Evalu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 黑龙江省双城市耕地地力

 调查与质量评价

项目主持单位:黑龙江省土肥管理站

项目完成单位:双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技术依托单位: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黑龙江极象动漫影视技术有限公司 

二00九年十月

标准格式与要求

 第一章××××××××××  第一节××××××××× 

一、×××××××××× 

(一)××××××××  1 ××××××××

(1)××××××

(二)文中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或分章)编号。如图1,表1,附注:1,文献(1),公式(1)。图序及图名置于表的上方;公式编号用括弧括起来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作图时注意度量单位使用,反映实际的视觉差异;表格用三线表)

(三)文中所用单位注意前后一致,一律采用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应采用国际通用符号。(四)一律用A4打印纸装订。

篇6:报告编写大纲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格式要求

1.封面

封面左上角:项目类别和项目编号,左侧对齐、4号宋体、加粗。项目类别:中低产田改造、生态综合治理(小流域治理)、中型灌区改造

项目编号:按计划报表的要求和规则编号。

封面中部:省份、年份和项目名称等。分三行排列,居中、2号黑体。

第一行:XX省XX年

第二行:项目名称(临沂市X X县[区]xx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小流域治理)项目

第三行: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封面底部:项目申报单位、项目建设地点(具体到乡镇)及可研报告编制时间(具体到月)。居中、3号宋体、加粗。

1.4 封面颜色:绿色

2.目录

目录:居中、3号黑体。

章、节、小节及页码:与目录空两行、分散对齐;章,黑体、小3号;节、小节及页码,4号或小4号仿宋。

3.正文

页眉:各章标题名,居外侧、5号宋体、加粗。

各章标题:居中、小2号黑体。

各节标题:小3号、黑体。

各小节标题:小3号仿宋、加粗。

正文:小3号仿宋、1.5倍行距。

图、表:正文中的图、表,以章为单元编排,如表5-4为第五章第四表;图、表须有标题,标题居中、4号宋体加粗;图、表中的文字一般采用小4号宋体(内容较多时,可采用5号宋体)。

4.附表

标题:居中、4号黑体。

表中文字:小4号或5号宋体。

5.英文、罗马字符

一般采用Time New Roman正体。

6.页面排版要求

纸张规格:A4。

页面设置:上空2.5cm、下空2.5cm、左空3.0cm、右空2.5cm。页码:底部、居中。

7.打印及装订要求

双面打印;按封面、首页、目录、正文、附表、附图、附件的顺序左侧胶订;书脊加印省份、年份和项目名称。

可行性研究报告首页格式

山东省xx年临沂市X X县[区]xx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小流域治理)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项目执行单位名称项目负责人:姓名职称、职务项目性质:(新建、改建、扩建)

项目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公章)(注:应附资质证书)

篇7:报告编写大纲

王增红 编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教学院

二〇一〇年五月

1设计目的熟悉农业区划、农业水利综合设计的程序及方法,强化学生从事综合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增强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解决在各类工程建设中有关规划设计方面的问题。为学生今后从事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奠定技术基础。学会农业水利综合设计阶段所需的基本资料的调查、收集和处理方法,熟悉土地平整、灌溉排水、道路和农田防护等工程的基本过程,掌握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评价方法。2设计任务

⑴《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⑵《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⑶《陕西省灌溉区方田建设技术规程》DB61/T46-93

⑷《井灌规划技术规程》SL256-2000

⑸《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手册》及标准规范

根据以上所提供的规范或规程,结合项目区所提供的资料,主要完成区内土地平整与整理、田间水利工程、道路及电路配套,并相应在区域内布设防护林网。按步骤写出综合设计报告,并绘制相关图纸,提交整个项目区的综合设计报告。

1项目概况

1.1地理位置

1.2地形地貌

1.3水文气象

1.4水资源

1.5土壤及作物种植情况 2工程规划

2.1工程概况

2.2工程等级与设计标准

2.3工程布局

2.4规划设计依据和原则 3水量平衡分析计算

3.1作物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

3.2水量平衡分析

4灌溉渠系设计

4.1渠系规划布置原则

4.2渠系规划步骤

4.3渠系布置

4.4渠道设计参数的确定

4.5渠道设计流量的确定

4.6渠道水力计算

4.7渠道横断面结构

4.8渠道纵断面结构

4.9渠系建筑物

4.10田间工程设计

4.11灌溉渠道防洪规划 5施工组织设计

5.1施工组织

5.2工程施工质量技术要求

5.3施工进度

5.4施工条件

篇8:报告编写大纲

一、两个突出问题及其成因

1. 教学大纲质量参差不齐。

尽管教学大纲的评价标准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但从编写教学大纲的目的来看, 对其进行一定的规范是很有必要的。通过网络搜集和对一些高校的实际走访发现, 各高校不同学科的教学大纲编写质量良莠不齐, 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当前高校教学大纲在编写格式上还存在不尽人意之处。尽管教学大纲的格式未必要绝对统一, 但从指导教学的角度考察, 教学大纲的某些因素是必须体现的, 比如教学目标和任务、学科衔接、适用年级和专业、教学内容和重点、课时分配等。而现实情况是, 个别学校的某些学科教学大纲中并没有完全体现必备的要素, 有些要素只用简单的几句原则性的话进行描述, 形式主义特征突出。

(2) 教学大纲的专业特色基本不能得到很好体现。同一门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应该是存在差异的, 特别是一些体系复杂内容较多的课程更是如此, 比如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和法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经济法》课程, 前者应以了解具体法律规范为主, 而后者则应侧重法理的介绍。但当前不少高校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时, 并未对不同专业进行仔细区分, 好几个专业使用同一个教学大纲的现象较为普遍。

(3) 高校课程教学大纲的另一普遍问题是重内容而轻方法。与一些发达国家高等教学情况相比, 教学大纲不体现教学方法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在高等教育过程中, 我国高校依然普遍从规范性纲领性文件的角度理解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的地位, 重视学习内容而忽视学习的程序和方法。比如澳大利亚的大学教学大纲中就明确了学生课前准备与课堂参与的要素, 对教师辅导和答疑的时间和方式也进行了仔细说明。

2. 教学大纲的应用效果不佳。

目前, 在不少高等院校, 课程教学大纲的应用性不足是另一个突出问题, 没有起到所谓积极的指导教学的作用。这种现象的产生, 除了教师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外, 各高校在教学管理中、在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激励制度设计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导致教学大纲更多流于形式, 产生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1) 教学大纲与学生学习脱节。我国高校教学大纲一般只是作为一个教学文件存放在教学管理部门。在澳大利亚的大学, 教学大纲是为学生准备的, 就像企业在出售产品时必须为客户提供产品说明书一样, 不是为应对学校上级管理部门检查之用。在我国一些高校, 学生在学习期间, 不能或没有看到过所修学科教学大纲的现象并不少见, 这不仅使得学生的学习缺乏全局性, 而且针对性也较差, 影响了学习效果。

(2) 教学大纲与教师教学脱节。这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 教师在教学大纲编写中投入的精力十分有限。在不少教师看来, 教学大纲仅仅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存档文件而已, 因此, 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去制定教学大纲。其二, 教学大纲编写的动态性较差, 很难根据教学中反映的实际问题进行改进。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 一个普遍性存在的问题是, 教学大纲的一劳永逸性。许多教师在第一次任课时制定的教学大纲在多年的教学中再也不会进行任何的修改, 即便是实际教学内容已经发生了改变。其三, 相当数量的教师并未按照大纲要求授完或授好教学内容, 要么随意改变教学内容, 要么改变教学进度。

3.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简析。

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 之所以会出现教学大纲质量及其应用效果不尽人意的问题, 首先无疑在于教学大纲本身评价标准很难确定。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涉及到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国家的教学理念, 我国近年来所倡导的素质教育还未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到很好的贯彻, 这为教学大纲的评价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究竟什么样的教学大纲才是好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应该多长时间修改一次?不同学科教学大纲是否存在可比性?诸如此类的问题, 我们通常很难制定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

尽管教学大纲的评价标准很难确定, 但笔者以为, 教学大纲未能有效纳入教师教学考核体系也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美国等发达国家, 教学大纲通常都是教师教学效能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我国课程教学大纲在高校未能起到令人满意的作用, 这固然有教师自身主观方面的原因, 但教学管理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同样不可忽视, 未能使教学大纲制定工作与教师教学工作更好联系起来, 特别是大纲管理与教师教学考核脱钩, 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教学大纲编制和应用均流于形式。

二、关于高校教学大纲的几点思考

1. 教学大纲是否应该规定统一的格式和要求。

在我国, 中小学教育以及中等职业教育大多数课程的教学大纲都由教育部统一制定, 这种规范式的教学大纲制定模式对于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都提出了统一的要求, 甚至对教学方法和学时安排也提出了建议。从全民素质提高的角度来看, 基础教育的规范化要求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但对于高等教育来说, 其专业性明显增强, 不同学科对于具体课程的需求呈现差异化特征, 统一的教学大纲反而会约束高等院校的教学, 因此, 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并未给予规范。

以上观点在理论界和实践中基本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但不同的认识仍然存在。事实上, 高等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完全由高校自主制定的确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比如由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限制导致的教学内容的不完整, 再比如同一专业全国性统一考试 (考研、资格证书考试等) 对不同学校的大学生带来了复习难度的差别等。问题是, 与统一教学大纲相比较, 自主制定教学大纲带来的问题究竟孰大孰小?笔者以为, 由各高校自行制定教学大纲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带来的好处都是主要的, 是应该继续坚持的基本思路。但为解决上述存在的相关问题, 教育部门有必要出台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总体空间以及不同专业做出选择的基本依据, 供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参考。

2. 教学大纲如何体现教师教学方法的独特性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 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 对于学生来说, 在其一生的求学过程中, 遇到的教师教学模式越多样, 不仅其学习效果往往越好, 而且其人生财富的积累越厚重。因此, 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应该是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中应该倡导的一个重要原则, 即高校应该鼓励教师创新并应用各自独特的教学方法。那么, 教师独特的教学方法如何在教学大纲中体现呢?笔者以为, 这实质上是一个激励机制设置的问题, 通过有效的激励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方法改进的动力。比如学校可以设立优秀教学大纲建设项目, 立项标准既要体现出新旧大纲的明显差别性和创新性, 又要专家评审组认可的合理性。

3. 教学大纲如何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

教学大纲是教学过程的指导性文件, 提高教学大纲的应用效果应该成为当前高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首先, 针对当前教学大纲管理疏松的问题, 各高校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出台一些硬性规定加以改善, 比如学校可规定教师在每学期第一次上课时, 必须把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向学生做详细介绍, 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 如遇到新的问题需要修改大纲, 需要及时向学生进行说明。其次, 为确保师生间沟通渠道的畅通, 学生有权向老师索取或在校园网络中公开所有所修课程的教学大纲, 并有权对自己认为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对于学生提出的所有修改建议, 任课教师应予以足够重视, 并在一定期限内给予答复。最后, 教学大纲的应用情况应该尽快列入教师教学工作考核体系, 以此激发教师对教学大纲编写和使用的重视。

三、如何将教学大纲有效纳入教师教学工作绩效考核体系

1. 教学大纲评价主体的确定。

高校教学大纲的评价由“谁来组织、谁来参与”实际上是有关评价主体的确定问题。由于高等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大纲由各高校自行制定, 因此, 教学大纲的管理主体自然也就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体, 这包括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 (如教务处或教学委员会) 和各系部主任, 有时候还可聘请校外专家小组来参与评价, 这实际上也是美国不少高校常见的做法。

除了学校教学管理部门, 对于教学大纲的评价, 学生的参与同样是很有必要的。当前各高校都制定了自己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 其中学生评教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但学生评教的项目中基本很少看到教学大纲。同事能否参与教学大纲的评价需要谨慎考虑, 在国外这种评价并没有被广泛采纳, 但同事之间的交流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却很有必要, 这样可以供其他评价主体作参考。

2. 教学大纲评价标准的建立。

(1) 教学大纲应该有学校统一的基本要求, 这个要求由教学管理部门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来制定。所谓统一要求并非所有课程教学大纲在写作方式上都一定要毫无差别, 而是提出一些思想性和原则性的要求, 比如教学大纲的编写不得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相违背, 大纲内部不能出现自相矛盾的内容和观点等。此外, 在编写格式上可根据高校自身情况作一些模块要求 (或者不作要求) , 固定模块涉及到的指标包括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核心内容 (注意不是所有内容) , 只有以上要素都具备的教学大纲才能被确定为合格大纲;弹性模块涉及到的指标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进度、考核方法、教材和参考书目等。

(2) 教学大纲编写应该体现不同专业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前文已经提到, 同一门课程对不同专业学生讲授的侧重点甚至授课方式都应该有所区别, 其中涉及到的指标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课时和教学形式的确定, 并由相应专业的负责人或负责组讨论审核。

(3) 教学大纲编写应该具有动态性, 教师应该不断汲取前期教学的经验教训, 并根据社会变化对专业培养提出的要求对教学大纲进行必要的修改。其中课程讲解内容和要求变动需要慎重对待, 而只要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则可以随时变动。

(4) 大纲编写是应提倡独特性, 从而体现教师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师可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对课程的理解, 设计自己认为合理的讲解顺序、讲授方法, 但任何形式的教学大纲最终都是为了指导和服务教学工作的效果, 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是否持续实施, 应由听过课的学生予以评判。

摘要:当前高等院校教学大纲普遍存在着质量参差不齐和应用效果不佳两个突出问题, 这一方面在于教学大纲本身评价标准很难确定, 另一方面也与教学大纲没有纳入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有关。因此, 通过有效地选择教学大纲评价主体, 合理制定教学大纲评价标准, 将教学大纲的原则性统一和教师教学的动态性有机结合起来, 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望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校,教学大纲,解决思路,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夏明会.教学大纲对比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5

[2].李长华.美国高校教师教学效能的评价标准及方法[J].世界教育信息, 2005 (6)

[3].许晓宁, 徐开金.试析教学大纲文本的“适应性”[J].高教论坛, 2008 (12)

篇9:报告编写大纲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技术总监,负责监督GRI报告框架的发展,与外部利益相关方沟通,协调他们与GRI及GRI技术咨询委员会的关系。美国纽约人,会说法语和汉语。

由于银行追求短期利润目标,缺乏透明度,几乎在世界范围内导致了金融体系的崩溃。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国家政府都在着手解决如何让全球银行业提高透明度和稳定性。

尽管目前各国政府及商业领袖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银行和金融工具上,但另外一个迫在眉睫的危机却也不容忽视——可持续性。

毕竟,以金钱为目标过度利用资源的资本主义模式只能保证短期的经济增长。长期而言,提升环境及社会绩效将对世界范围内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意义重大。如果我们不朝着可持续性方向努力,并致力于构筑一个更为强大、可持续的经济,整个世界经济可能不过就是一个巨大的庞兹骗局。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就如同银行业要减少盲目下注一样,一个最重要的增强世界范围内各产业经济及社会绩效的办法就是增加透明度,并且改进政策以确保企业为世界经济添砖加瓦,而不是挖墙脚。

增加透明度的途径之一,就是让企业更好地编写可持续性报告,比如计算出企业资源的总耗用量,并对企业如何与社区及不同利益相关方互动进行评估。

在编写财务报告的同时,很多企业也已经开始公布其提高管理可持续性的相应措施。非营利的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编制了世界上最广为采用的可持续性报告体系,目前全球《财富》250强企业中有80%都采用了这个报告体系。每年有超过1000家的企业发布GRI报告,包括很多中国的成长型全球性集团公司,比如中国移动和国家电网。企业可以利用G3指标对企业自身的行为进行审计,利用相关可持续性指标来评估企业所处位置,与其他企业合作,共同进步并互相学习。

过去我们一直鼓励企业自愿发布可持续性报告,但直到目前GRI才开始第一次迈出较大的步伐,要求政府加强在这方面对企业的要求和支持力度。我们要求政府开始行动,让发布可持续性报告成为企业的一项义务,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正与政府积极配合使之变为可能。

今年春天,GRI发表了《阿姆斯特丹透明度与报告宣言》,呼吁政府拟定政策,要求公司公布环境、社会及治理相关信息。

宣言指出,如果有一个以尽职调查及经济社会绩效公开报告为基础的全球透明度及问责体系,造成目前这次经济危机的根本性原因将有所缓解。宣言要求政府负起领导责任,制定政策要求公司对环境及社会治理进行报告,或公开对未能达到要求的行为进行解释。通过以上方式,宣言希望能重建一个充满活力与弹性的经济体系。

目前一些政府,如瑞典、挪威和丹麦,已经采取了直接立法的手段,要求编制可持续性报告。近期,丹麦政府要求所有丹麦企业发布可持续性报告,对未能发布的原因必须进行解释。瑞典从今年起要求所有国企发布以GRI为基础的可持续性报告,挪威也于近期发布了面对所有企业的类似的立法计划。

然而,北欧各国政府的行动并不能拯救整个世界。亚洲的可持续性问题也一样迫切和重要。在亚洲,提升可持续性对企业和国家应对未来都至关重要。

在中国,几个事例表明有必要在要求企业采取可持续性活动上引入政府权力。以“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为例。2006年,中国的1000家污染最严重的企业都与当地政府签署了公约,而当地政府又与中央政府签署了公约。由政府提供能力建设,企业为能源目标负责。中国已经制定在2010年前达到每单位GDP减少20%能源消耗的目标,该计划是中国所做出的努力的一部分。

篇10:报告编写大纲

前言

简述规划的编制背景、目的意义、规划编制任务及主要工作过程、规划总体思路、规划主要成果【包括全县总人口(其中解决农饮不安全人口)、自来水普及率、规划自来水工程总规模及数量(其中10000(m3/d)及以上供水规模和个数,10000~5000(m3/d)供水规模和个数、5000~1000(m3/d)供水规模和个数、1000~200(m3/d)供水规模和个数、200(m3/d)以下供水规模和个数)、主要建设项目内容、工程总投资等。】项目实施后效果等。

1.1 自然地理概况

概述

简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河流水系分布、水文气象特征(如气温、降水、蒸发)、水文地质等。

1.2 社会经济概况

简述行政区划及乡镇村数量、人口(其中农饮不安全人口)、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如地区生产总值、工农业及第三产业产值、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等)。

1.3 水资源及开发利用

简述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包括水资源总量及其中的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要求反映现状地表水、地下水供水量及各行业用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水污染现状等)及存在主要问题。

XXXXXXXX咨询有限公司 1

XXX县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报告

2.1 农村自来水基本情况

农村自来水现状

简述本县自来水供给基本情况{包括自来水供水总规模与能力、供水范围与分布、供水人口(其中农饮不安全人口)、自来水普及率、供水设施完好率、管网漏损率、供水保障程度与水源保护等}。

2.2 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与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简述全县现有自来水工程建设情况,包括自来水工程建设规模(反映已建、在建的取水工程与净水水厂数量、输配水管网长度、管材与管径等)、供水设施状况(取水、净水、输配水管网等运用状况)、供水水源类型、水量、水质、水压等情况。

简述现行管理体制、工程建设管理和工程运行管理等。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3 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农村自来水工程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为主的事业,是一项重大民生工 程。从推行城乡一体化供水是农村供水新形势、新要求、跨越式发展的需 要;是实现民生水利、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需要;是以人为本、实行统一规 划制度的需要;是整合优化供水资源、资金整合平台的需要;是农村供水基 础设施长期运行、长效管理服务的需要;是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保障供 水安全的需要等方面分析简述必要性。

XXXXXXXX咨询有限公司 2

XXX县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报告

3.1 规划编制依据

规划知道思想与目标任务

简述规划的编制依据。

3.2 规划编制范围与水平年

说明规划的范围、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

3.3 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简述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3.4 规划目标与任务

简述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XXXXXXXX咨询有限公司 3

XXX县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报告

4.1 规划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与工程规模

根据当地城镇规划、区内水资源条件、经济发展布局、人口分布、水源分布、地形条件等综合情况,合理划分供水工程;处理好需求与可能、当前与发展、近期与长远等关系,要有全面性、科学性、前瞻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简述全县自来水工程规划总体格局情况,现有水源与新建水源供水能力主要指标等。

4.2 自来水工程水量供需分析

4.2.1 基本资料

(1)阐述本县主要水文、气象概况,包括降水、蒸发、气温(平均、极值值)、日照时间、无霜期长、风速(平均、最大、历年最大均值)及大风对应的风向;

(2)全县雨量站分布、降水量的区域分布(主要区分平原与山区的异)、年际分布(主要统计依据站的情况)、年内分配(依据站实测资料的值、典型年分配);(3)区域内的水文测站分布情况(所在水系、控制面积、设站年限、主要观测内容、实测径流资料系列年限);在各站中选择本次水文分析计算依据站(依据站的选择,主要依据本次规划所涉及的水源条件);(4)统计分析所选水文代表站的实测径流资料,并选择设计典型年,主要统计成果(包括多年平均流量、各主要频率年均流量、径流深、典型年的年内水量分配等),如果本区域没有合适的水文测站可选,可在相邻区域选取并叙述。4.2.2 需水量预测

阐述规划汇总结果,简要说明规划水平年自来水规划范围内的主要用水户名称及规模:居民(县城居民、县镇居民、经济较发达区域农村居民、经济落后区域农村居民等)及人数、企业(主要是在本次规划供水区的规模较大的企业)、集中的工业园区(名称及规模)、与本次自来水规划共水源的灌溉面积及灌溉定额。

XXXXXXXX咨询有限公司 4

XXX县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报告

对应上述各类用水户,参照大纲内容,分别说明其用水定额的取值情况。对供水水源兼有灌溉任务,灌溉用水量采用《灌溉工程规划》有关成果,并说明其年内用水分配情况(如果灌溉用水量比重较大,需列表说明)。

叙述规模以上供水工程,分别说明上述用户用水量的计算结果、总用水量计算结果、制水与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损耗及供水工程总取水量。4.2.3 供水量预测

(1)总体描述自来水规划工程相关水源现状基本情况:总座数、蓄引提分类统计情况、地表与地下分类统计情况、总体水质情况、现有供水工程总规模、分析现状供水规模与规划需水规模的供需缺口等;

(2)对主要的供水水源工程进行逐座描述:所在水系、集雨面积、多年平均来水量、设计保证率条件下来水量、来水量年内分配情况、水质情况、现状供水对象及规模等。

(3)新建水源基本情况、可供水量。对于规模较大(如200m3/d以上)的新建水源工程进行重点描述。4.2.4 供需水量平衡计算

根据《大纲》“7.2.4.3供水工程水量供需平衡分析”的要求,本次规划水量供需平衡分析,必须对县城供水工程、包含有乡镇所在地的供水工程、典型规划设计工程、设计日供水量200 m3以上的供水工程,按逐座、典型年逐时段进行详细计算,并对平衡计算过程的有关主要指标进行说明。

4.3 工程总体规模

简述本县自来水规划工程规模及分析论证的主要成果。要求反映至2020年全县人口(其中县城区人口、县城区以外的农村人口)、自来水规划覆盖总人口(县城区人口、县城区以外的农村人口其中解决农饮不安全人口、企事业人口、学校人口)、规划自来水工程总规模及数量{其中10000m3/d及以上供水规模和个数及日供水量与用水人口,10000~5000m3/d供水规模和个数及日供水量与用水人口、5000~1000m3/d供水规模和个数及日供水量与用水人口,1000~200m3/dXXXXXXXX咨询有限公司 5

XXX县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报告

供水规模和个数及日供水量与用水人口,200m3/d以下供水规模和个数及日供水量与用水人口等 }。

反映全县至2020年自来水供水需水量XX亿m3,其中现有水源工程可供水量XX亿m3,需新建水源供水能力为XX亿m3。

XXXXXXXX咨询有限公司 6

XXX县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报告

5.1 设计标准

自来水工程规划

根据自来水规划工程规模,按《乡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范》(CJJ123-2008)等有关规定确定。见工作大纲7.3.1章节。

5.2 工程总体布置原则及建设规模与内容

阐述工程总体布置原则、详述各供水工程范围、不同工程工艺流程的类型形式、建设规模、建设内容等。

5.3 典型工程规划设计

本节仅反映典型工程简况与成果等内容、详细典型工程规划设计作为本报告附件。

5.4 主要工程量

简述本县自来水工程规划主要工程量成果。

XXXXXXXX咨询有限公司 7

XXX县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报告

6.1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与水土保持

6.1.1 环境现状

简述工程所在地的环境现状,包括自然环境(如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与植被等情况)、环境质量状况,主要反映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状况。说明工程建设是否涉及其他需特殊保护环境敏感区(如自热保护区、风景名胜、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古迹等)和社会关注区(如文物区、疗养区、医院等)。6.1.2 环境影响分析

在分析环境现状的基础上,简述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方面(包括水文情势、水质、地貌景观、生物结构等)、社会环境方面(包括乡村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卫生、人群健康)等环境影响分析。6.1.3 环境保护措施

根据环境影响分析,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利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要求或建议。

6.1.4 初步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初步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结论中明确是否存在环境制约因素。

6.2 水土保持

6.2.1 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说明项目及周边区域水土流失类型,以及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成果。根据最新侵蚀资料,介绍当地水土流失强度。

XXXXXXXX咨询有限公司 8

XXX县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报告

6.2.2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分析内容包括:工程建设对原地貌、土地、植被的扰动和损坏情况,以及弃土弃渣量,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等。6.2.3 水土保持措施

结合工程实际和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重点工程的水土流失特点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治重点和要求,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临时措施和永久措施相结合的原则,提出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6.2.4 水土保持结论

根据分析预测结果,提出水土保持评价结论,结论应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的相关要求,明确是否存在限制性的制约因素。

XXXXXXXX咨询有限公司 9

XXX县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报告

7.1 水源地概况

自来水水源地保护

简述当地自来水水源地个数,类型,分布,供水能力等情况,根据《江西省地表水(地下水)水功能区划》,列表说明当地水源地所处的水功能区划情况。

7.2 各类水源地评价

根据水质监测资料,对各类型的水源地(河道、湖泊、水库和地下水等)进行分析评价,分析污染超标的水源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7.3 水源地保护与预防措施

7.3.1 水源地保护与预防措施

水源地保护工程措施主要针对水滴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开展隔离防护工程,污染源综合整治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对已经受到较严重污染的水源地采取全面的保护和治理措施;对其他的水源地,根据需要,主要采取隔离防护等基本的保护工程措施。

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江西省生活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办法》等相关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根据不同的水源地保护区,提出污染预防措施或建议、要求。7.3.2 水源地监测计划

依据《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9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48-93)等规范要求,提出监测计划,包括站点设置,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等内容。水源地监测站点的设置应符合《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98)水质站点布设的要求;监测项目地表水水源地监测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增加有毒有机物项目监测;湖库型水源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富营养化监测;地下水水源地监测执行地下水质XXXXXXXX咨询有限公司 10

XXX县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报告

量标准》(GB/T1448-93);监测频次每月监测一次。实现实时监测、控制水源地水质、水量安全。7.3.3 水源保护安全预案

简要提出水源地保护安全应急预案,包括工程措施预案(主要指应急水源和备用水源工程)和非工程措施预案(自来水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组织体系主要由应急领导机构、组织指挥与职责、综合协调机构、专业指挥机构,应急支持保障部门、专家咨询机构、应急救援队伍等内容)。

XXXXXXXX咨询有限公司 11

XXX县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报告

8.1 管理范围

工程管理

简述县区域内自来水工程管理范围、确定原则等。

8.2 管理机构

简述县域内自来水工程管理责任主体或单位、机构设置和人员岗位等。

8.3 管理设施

简述县域内自来水工程管理设施(生产用房、管理设施及信息化系统等)。

8.4 管理办法

简述县域内自来水工程管理已实施及拟定的管理制度与办法等。

8.5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简述县域内自来水工程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包括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政府引导、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用水户参与等方面,以及水价与水费计收管理等)。各地可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适宜的工程管理模式和建议。

XXXXXXXX咨询有限公司 12

XXX县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报告

9.1 编制依据

投资估算

简述投资估算的依据和原则等。

9.2 投资估算

简述投资估算方法及主要成果。

9.3 资金筹措

根据项目投资规模、当地财力和国家现行投资政策,以及当地群众的筹资能力,提出资金筹措初步意见。主要包括:资金整合平台、资金筹措原则、资金筹措方式(包括中央、省、市、县),以及积极争取和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自来水工程建设的政策和措施。

XXXXXXXX咨询有限公司 13

XXX县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报告 经济评价

10.1 国民经济评价

简述国民经济评价的依据和方法。

简述运行费用的估算方法,反映工程费用(包括投资、年运行费、流动资金等)、效益计算(分析影子水价,计算供水总效益)等运行费用成果。

简述经济效益的估算方法,反映经济效益估算主要成果,定性分析自来水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简述国民经济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及主要指标成果。

10.2 财务分析

简述本县重点自来水工工程成本水价的核定方法和成果,包括财务费用(投资、利息、年运行费、税金、流动资金等)、效益分析(供水水价,供水总效益)等;分析工程假设可行性,预算工程对建设投资的还贷能力(按贷款额50%和70%两个比例分别预算)。分析项目运行的收益来源。提出维持项目基本运行的建议措施。

10.3 结论

简述经济评价、财务评价的主要结论。

XXXXXXXX咨询有限公司 14

XXX县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报告 分期实施意见

11.1 实施安排原则

简述项目的分期实施安排原则(见工作大纲7.9章节)。

11.2 劳动安全

根据实施安排的原则,提出自来水工程建设的分期实施意见,按自来水工程建设内容安排分年度投资(用工程分年度投资列表列出),并反映2011~2015年2016~2020年两个规划阶段实施成果。

XXXXXXXX咨询有限公司 15

XXX县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报告 实施保障措施

12.1 编制说明

着重反映规划实施的组织保障、政策制定、资金保障、技术与质量保障等方面的措施。

附件:典型工程规划设计

典型工程规划设计按大纲7.3.2.2章节要求详细叙述。

XXXXXXXX咨询有限公司 16

目 录: 前言 1 1 概述........................................................................................................................................1

1.1 自然地理概况..................................................................................................................1 1.2 社会经济概况..................................................................................................................1 1.3 水资源及开发利用..........................................................................................................1 2 农村自来水现状....................................................................................................................2

2.1 农村自来水基本情况......................................................................................................2 2.2 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与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2 2.3 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 3 规划知道思想与目标任务....................................................................................................3

3.1 规划编制依据..................................................................................................................3 3.2 规划编制范围与水平年..................................................................................................3 3.3 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3 3.4 规划目标与任务..............................................................................................................3 4 总体布局与工程规模............................................................................................................4

4.1 规划总体布局..................................................................................................................4 4.2 自来水工程水量供需分析..............................................................................................4 4.3 工程总体规模..................................................................................................................5 5 自来水工程规划....................................................................................................................7

5.1 设计标准.........................................................................................................................7 5.2 工程总体布置原则及建设规模与内容..........................................................................7 5.3 典型工程规划设计..........................................................................................................7 5.4 主要工程量.....................................................................................................................7 6 环境影响评价与水土保持....................................................................................................8

6.1 环境影响评价..................................................................................................................8 6.2 水土保持.........................................................................................................................8 7 自来水水源地保护..............................................................................................................10 7.1 水源地概况...................................................................................................................10 7.2 各类水源地评价............................................................................................................10 7.3 水源地保护与预防措施................................................................................................10 8 工程管理..............................................................................................................................12 8.1 管理范围.......................................................................................................................12 8.2 管理机构.......................................................................................................................12 8.3 管理设施.......................................................................................................................12 8.4 管理办法.......................................................................................................................12 8.5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12 9 投资估算..............................................................................................................................13 9.1 编制依据.......................................................................................................................13 9.2 投资估算.......................................................................................................................13 9.3 资金筹措.......................................................................................................................13 10 经济评价..............................................................................................................................14 10.1 国民经济评价................................................................................................................14

上一篇:盐城市新版劳动合同下一篇:幼儿园教师量化工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