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汇报十九大学习

2024-05-05

思想汇报十九大学习(通用8篇)

篇1:思想汇报十九大学习

不忘初心,服务人民,牢记使命,继续前行

学习十九大心得体会 月18日至10月24日,举世瞩目的我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我认真的、再三的拜读了习总书记的工作报告,深刻地感受到,这是一个凝聚党心民心,具有卓越的政治高度的好报告,是一个闪耀理论光辉,具有超凡的思想深度的好报告,是一个彰显人民立场,具有暖人心的使命温度的好报告,是一个展现中国共产党强大基因,具有历史性的担当力度的好报告。这对我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起到引领性作用,现分学习内容和领悟两部分将本人学习的心得向组织汇报。

(一)对十九大“一个主题、两个心、八个新”精神实质的学习和理解

一个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主题最关键的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两个心: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去年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总书记的核心地位,这次大会进一步明确了习近平同志为全党的核心、人民的领袖、军队的统帅,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党章,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体现了全党意志、人民呼声。二是以人民为中心,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报告提出的新判断、新时代、新使命、新思想等,充分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处处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这个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八个新”,就是新成就、新判断、新时代、新使命、新思想、新方略、新目标、新任务。每个“新”都有丰富的内涵。一是新成就。报告从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民主法制建设、思想文化建设、人民生活、生态文明建设、强军兴军、港澳台工作、全方位外交布局、全面从严治党等十个方面总结了五年来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判断世情国情党情,准确把握世界和国内发展大势,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和方针政策,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过去五年,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令人倍感鼓舞。

(二)对照本人本岗位,认真学习、领悟精神;不忘初心、服务人民;牢记使命、继续前行

十九大的精神内容和战略部署还很多很多有待学习领悟,本人需要继续挤出时间去学习,除了要参加党组织开展的各项学习活动外,还必须每个星期抽取两小时时间进行学习,学习内容包括十九大系列内容、习总书记的其他重要讲话、专家学者的解读材料,以及本公司结合十九大要求所开展的各项专业工作安排部署,充分理解其科学内蕴,做到思想上先靠拢、专业上紧贴近、行动上快跟上、效果上立体现。

不忘初心,指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指的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终身的初心、指的是为党的革命事业添砖加瓦的初心、指的是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的初心。回到本岗本工作,具体说来就是在公司总体战略的指引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努力学习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物联网等知识,为公司构建敏捷、集约的新一代网络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公司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稳定高速的网络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国家智能化、智慧化提供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提供信息利器贡献自己的力量。

牢记使命,要求本人应该牢记网络质量高于一切的使命,并将其注入到本人的每项日常工作中。力争做好每一次网络规划、网络建设、网络维护、网络优化,直至每一项维护作业计划,为集团公司做好网络守护者的角色,力争用最少的投资、最优的方案、最快的建设、最优的施工、最细的维护,输出最稳的网络、最优的体验、最好的服务、最高的回报!

以上是本人对十九大的心得体会,请党组织指正并帮助提高!

篇2:思想汇报十九大学习

敬爱的党组织:

不知不觉已经进入四季度,这个季度党和人民最大的盛会莫过于10月18日召开的党的第十九次人民代表大会,近期在村委会的组织的号召下,全单位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习十九大精神,下面我将本人今年的思想汇报如下:

一、思想上,牢记使命保本色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作为一名村委会工作人员,我一直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一年来,我一直勤恳地在学习,全面掌握了基层民政工作应当具备的理论知识,将理论联系实际,积累了丰富了工作经验,对于一些重大难题的问题处理能力也明显上升。在与历届的优秀党员的交往中,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与他们的差距不仅仅是在工作成绩上,更是在于言行上,折服于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气度的同时,我也想要成为像他们一样优秀的人。此后的时间里,在党组织的帮助下,我逐步改变刚进入单位时的无所适从的态度,树立了自己的榜样标杆,针对同志们向我提出的工作成绩还有待加强的意见,我一直在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

二、工作上,创新发展勇争先

我们要经的起考验。作为一名村委会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低保、低收入、社会救助等工作,在工作上我要经得起考验,在村委会岗位工作上,我的工作成绩虽然不错,但是较我巅峰状态有所退步,以后我会继续努力,努力提高工作成绩;这个季度,面临年末,我们基层工作者任务和责任较重,另外我确定了业务拓展目标,所以及时调整学习和工作时间安排非常重要,因此我会戒骄戒躁,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情,认真完成交给我的工作任务。工作之余,我认真学习了业务知识,发挥特色,创新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力求创新,让学习更加深刻,具有实践意义,努力做一名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我国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学习业务知识之余,我热心参加各项课外活动,坚持跑步,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强健了自己的体魄。

三、生活上,服务他人做贡献

“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要坚定信念、不忘初心,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工作,矢志不渝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着这一使命为我们打下了一片美好的江山。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 产党是带领全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掌舵人。我们要用实际的行动为单位的财务工作作出自己的贡献。任何个人的奋斗,都与社会的兴衰息息相关,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社会的命运维系在一起,我们的人生才能折射出真正的华彩。今天,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更应该肩负起历史责任,永远跟党走,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座右铭,在自己的工作中,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帮助事,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够做一名心怀理想、助人为乐,敢于担当责任,做忠于党、忠于祖国的合格工作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地说出这句话时,我的内心无比激动。作为青年一代,能够看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的台阶,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站在世界地图前开的党代会”、“全中国都处在十九大时间”、“每个人都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的大会”……这些与会代表所说的感悟,也正是我充满自信的内心表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共产党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昂扬的斗志,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创造新辉煌。我作为一名财务工作者,也应当满怀信心,为祖国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我们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使之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作者,但是我也会一直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奋力谱写无愧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此致

篇3:思想汇报十九大学习

一、丰富国家发展目标

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从党的十三大一直延续到十六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 总体布局拓展为“四位一体”, 并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都已经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国家发展目标。中共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 总体布局又拓展为“五位一体”。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权益, 并且将生态文明作为一个单独的标题进行详细讲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 讲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由此, 提出了“美丽中国”的目标。

关于文化建设, 讲到文化建设应该是“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由此,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关于经济建设, 提出了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目标, 即“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些新的发展目标, 不仅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国家发展的新期待, 更体现了执政党的雄心壮志、与时俱进。

关于居民收入增长, 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十六大提出, 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提出, 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两次大会均未对居民收入增长提出具体量化目标。十八大针对居民收入增长不仅提出了量化目标, 而且还是倍增目标, 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也进一步反映了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思想。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最早是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 此后,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以及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都作了重申。而且, 目标所包含的内容, 在我们过去10年的改革发展中, 中国共产党不断的进行明确。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表上的重要时间节点和目标, 这是深刻理解中国是否有改革时间表、路线图的重要基础。因此, 中共十八大报告对于这个发展目标给予了更为深刻、全面的阐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 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而且讲到, 要建成小康社会, 必须坚持改革和发展, “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 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从“建设”到“建成”, 这一字之变, 是个质的飞跃, 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 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 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

三、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 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 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三次与时俱进, 第一次是将邓小平理论列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二次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三次是将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 因而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亮点和历史贡献。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是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的新的科学回答, 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 在十八大报告中, 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四个自觉”, 即: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这就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具体的努力方向。

四、政治改革要坚持制度建设导向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这段讲话, 极具强针对性, 把政治体制改革置于改革发展的全局当中来思考, 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对于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报告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单独作为一个小标题来论述。论述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构件加以展开, 并由此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制度改革和改革措施。报告中说,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 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许多改革措施或提法富有创新, 如: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 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 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 等等。

五、提出党建的新格局

关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十八大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新格局。胡锦涛强调, 全党必须牢记, 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 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 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段话明确阐述了党的建设的新格局。这个新格局不仅指出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之根本, 也指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合法依据;不仅强调了今后党的建设的主线, 还强调了党的建设的五大新部署, 即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不仅指明今后党的建设要增强“四自能力”, 还要把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步入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历史起点的重要时刻, 在经济高速增长、物质不断丰富的同时, 如何看待取得的成就以及面对的挑战, 成为执政党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正如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而作为执政党, 必须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作为执政党, 要“坚定理想信念, 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同时, 党员、干部要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六、变革创新是报告的主旋律

十八大报告以变革创新作为主旋律。报告由十二个部分组成, 内容尽管不同, 但是以变革创新作为主线将其联系在一起, 为我们呈现了在过去的10年, 过去的5年以及未来的8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人民从事的各项事业, 取得的各种成就以及进行的各类探索创新。“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要求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 把握时代发展要求, 顺应人民共同愿望, 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 永葆党的生机活力, 永葆国家发展动力”, 以此不断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反复出现了50多个“创新”, 并把创新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比如, 创新型国家、社会管理创新、党建改革创新、科技创新、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等等。并要求将“创新驱动”作为新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动力, 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中央对创新发展这一理念的高度重视。

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和创新, 这是我国过去取得辉煌成就的成功经验, 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摸索前进中得到的普遍共识。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 是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创新, 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七、构建新理念

执政党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是观念认识的多元化。那么, 如何在多元的社会里构建新的共识, 搭建新的观念沟通平台, 就需要不断地提出新的理念来整合和引领各种不同的观念。

在讲到共产党执政的目的时, 更加注重执政为民的理念。“人民”两个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出现了145次, “群众”一词出现了38次。这充分体现出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关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提出“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以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都体现了党十分注重民主法治理念。关于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 提出了公平正义的理念, 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 必须坚持和平发展,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关于生态文明建设, 提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关于社会建设, 要树立“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理念。在讲到国际关系的时候, 提出要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 等等。

八、高扬团结的旗帜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临近结束时, 站在国家发展和世界和平的高度, 呼吁“团结就是大局, 团结就是力量。全党同志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 用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 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 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 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 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

十八大报告宣示了中国必须“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要什么状态、建什么社会”这些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福祉的重大问题, 绘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蓝图, 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但是,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 要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蓝图, 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尤其是在国外敌对力量依然存在、国内社会关系依然复杂、党内腐败问题尤为严峻、改革发展任务愈发艰巨的条件下, 强调团结更为必要。因此, 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团结”, 体现了党中央的高度政治清醒, 同时也是在告诫和警醒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爱护“团结”、倍加增进“团结”,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营造稳定和谐、团结奋斗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篇4:思想汇报十九大学习

关键词:十七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职能,是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显得尤为重要。

2007年1月,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了“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大学生们”的讲话。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在北京隆重召开,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十七大上再次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优化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呈现出无法适应社会和大学生实际需要,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不喜欢甚至抵触的现象,究其原因,各种各样的因素都有,但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人文关怀。

1 人文关怀缺失现象严重

1.1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之在没有束缚、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即在心理自由的状态下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形成思想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的认知能力。

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较多的实施“单边政策”,往往不重视师生的双边活动,不认为思想教育是互动的过程,思想的交流,而是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权威,很少照顾到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一味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轻视或完全忽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在接受过程中的感受,使高校思想教育过程中的“双边关系”成为教育者的“独打”。这必然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命令主义注入,导致学生积极性严重挫伤,造成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从而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1.2缺乏针对性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存在着不同层次、不同指向、不同强度的需要、兴趣和爱好,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区别对待。而在现实中,高校教育者往往只从自身情况出发对学生讲大道理,唱高调,进行抽象空洞的说教,对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讲不清,甚至避而不谈,某些涉及阴暗面的东西,也不能从理性的高度进行科学透彻的分析不能真心实意地去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深层次问题,忽略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人要求,不能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

1.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僵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灌输式”教育方法。当然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决定了必须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党的方针政策,但不等说就要采取“灌输式”或“填入式”的方法,必须把灌输的任务和方法加以区别,为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恰恰不能采取“灌输”的方法。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多以“我讲你听”, “你令我行”的行为模式,不把受教育者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而把受教育者看作接受器, 用“注入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培养教育学生,其后果是“鸭子”不但没肥,反而失去应有的灵性。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从约束性出发,更多的诉诸规章制度及行政管理手段强调说教管理及无条件的服从,而不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关心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的需要,严重忽视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1.4心理障碍、心理疾病频繁出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大学生普遍承受着各种心理压力,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疏导,大学生心理障碍、心理疾病频繁出现,并呈不断增长趋势。据2001年,我国卫生部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大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在15%-25%之间。

2加强人文关怀的措施

2.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和老师同是高校的主体,在双主体的相互关系中,学生又居于中心地位,教师是服务者,教师的工作是为了让学生成长和成才。学生是能动性的主体,所有的外部因素都要通过学生的选择和内化才能起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必须绝对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教育学生的自尊心,遵循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尊重学生在整个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主动性的发挥,给他们以平等自由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充分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激励和自我完善,从而学会对自我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以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地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如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辩论、演讲、情景模拟等活动;利用课余和寒暑假进行社会调查,实践,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参与义务劳动,参与校内外的志愿者活动,参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参加系、班级组织的各项主题活动等,促使学生主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促进学生自身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2.2加强针对性教育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身心发育的差异,尤其是自身主观努力程度不同,学生在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方面必然存在着一些差异,并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人,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转变为“大众教育”,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差异性更为明显,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抓住学生思想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因人而异,开展针对性教育。

2.3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在传统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普遍采取“单向灌输”的办法,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教育者总是一厢情愿地向学生灌输各种思想道德修养。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合时宜。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思维方式,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做到真正理解大学生、关怀大学生,而决不能成为异于大学生需要之外的单向灌输。因为只有充满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对流、心理上的交融,才能真正为大学生所接受,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的,真正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变主要是指从听话方式向对话方式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种单纯的知识交流,而是师生之间思想理论的交流,更需要互动,对话教育方式是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的过程,是一个两者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过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教育方式应注意几点:首先,要真正理解学生,理解就是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进行换位思考,因为理解是进一步交流的基础。其次,教育者要投入情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他的全部情感融入其中,以期走近学生、关心学生、全面理解学生。再次,要求对话内容必须与现实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脱离现实生活的对话是没有教育效果的。最后,对话的实质应是师生双方精神、心灵上的交流,通过对话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共识,促进双方在思想上、认知上向更高层次的变化。

24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新形势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高校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心理潜能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消除学生心理疾病。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结合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心理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其次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和心理咨询网站建设,以“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为载体,通过个别心理辅导和整体心理教育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再次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学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构建学校、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的能力,制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刚走向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5-8

[2] 曹迎确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价值的核心地位[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10):219-221

篇5:十九大修改党章学习思想汇报

10月24日,在全国8900多万党员的关注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并一致通过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党章修正案充分吸纳了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全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标志着我们党越来越成熟,标志着党的旗帜写进了崭新的时代内容,标志着党员干部有了更好的正己明镜。此次党章修改,不仅符合时代要求,顺应党心民心,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必将为全党在新的历史起点统一思想行动提供强大动力。

新党章增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并且把这个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同作为我们共产党的行动指南来指导中国共产党今后各个方面的工作。新党章确认了新时代我们党的政治理想和战略安排,与时俱进地完善了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和基本规范,适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反映了全党意志和全国人民意愿,表明了我们党的政治担当和强烈的使命意识。这样的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新党章经十九大审议通过后,对统一全党思想,统一全党意志,进而统一全党的步调,激励全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将起到重大的历史性的推动作用。要成为一名新时代合格的共产党员,首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到入心入脑、知行合一,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实干。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领袖权威,切实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履行新使命、展现新作为,认真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检视自己,查摆问题,改进不足,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以为人民谋幸福的实际行动坚决落实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

篇6:学习十九大精神汇报材料

2017年12月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XX乡党委、政府对XX一行来我乡督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表示热烈欢迎,下面,就XX乡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乡上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保证学习落实,组织干部及时收看了电视实况,特别是自全县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包村单位包户干部进千村入万户宣讲十九大精神动员会议以来,我乡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学习不断深化,力求学深学透、融会贯通。紧密联系乡镇工作实际和干部个人思想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正确处理工学矛盾,做到学习和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

成立了以乡党委主要负责人为组长、以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以党政班子成员和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保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详尽的学习计划,完善了领导包村干部包社宣讲十九大精神活动责任制,落实了责任,并与党员冬训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注重发挥了“五个带头”作用,即领导带头抓认识、带头抓学习、带头写笔记、带头写心得、带头做交流。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全体干部包社抓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XX月X日,组织乡村社三级干部和双联单位责任人到XX社参加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千村宣讲活动及党员工作动员大会。会后组织干部到村社,根据包村包社责任,分社对党的十九大报告进行了宣讲,共组织干部进村进社宣讲十九大精神共X场次。组织全乡双联干部到联系户宣传十九大精神XX人次。共粘贴宣传喷绘XX处,各社张帖小标语XX多张,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三、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学习宣传。

根据县上级部门要求,邀请县委党校的老师到乡上对乡村社三级干部进行了十九大的专题辅导。按学习计划表共组织干部集中学习X场次,要求毎位干部写笔记不少于XX字,组织领导干部撰写关于XX乡发展和如何抓好自己分管工作的心得X篇不少于XX字,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在深刻领会报告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撰写心得体会X篇不少于X字,组织乡干部召开心得交流会X次,交流心得X篇。充分利用冬季农闲和外出务工党员返乡的有利时机,组织村两委班子及农村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同时组织党员开展对村两委班子的民主测评活动,对乡班子和村班子提意见建议,结合正在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组织群众学习十九大精神,帮助联系户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为明年的生产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乡镇干部在学习中做到了四个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读原文与学辅导材料相结合;撰写学习心得与交流讨论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四、学以致用,抓好当前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加大对惠民政策的落实力度。

在惠民政策落实过程中,坚持做到“三个到位”。即政策宣传到位、对象确认到位、资金发放到位。为XX户条件困难的五保户发放了补助费XXXX元,为X户困难优抚对象向县民政局申请补助,为XXX户困难群众申领了救济补助资金XX万元。

二、抓好了年终村班子的考核,制定了明年工作的打算。对全乡X个村的班子进行了年终考核,评选出XX个优秀班子,结合党员冬训工作,征求意见建议XX条,选出优秀党员XX名,矛盾纠纷调处先进个人XX人,计划明年的会上进行表彰奖励,根据分社宣讲十九大精神和党员冬训中党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围绕落实十九大精神,立足一个“早”字,科学谋划第二年的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制定出了第二年的工作计划。

三、认真做好了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及安全生产的检查工作。

制定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今冬明春维护社会稳定及安全生产工作方案,要求各村严防冬季火灾发生,两节期间发生酒后打架、冬季农闲时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赌博、偷盗事件发生,做好各种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全乡稳定安定,为全乡人民群众过一个祥和、安宁、和谐的佳节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努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针对我乡年青干部多,宗旨观念淡薄,服务群众意识不强等问题,通过十九大精神的学习,积极教育他们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增强发展自信,遵守机关各项制度,努力培养他们勤奋刻苦、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敢为人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

篇7:学习十九大报告自我思想剖析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总书记十九大23句话中的一句。身为教师,我深知我们身上担负着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使命,教书育人,传道受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十九大刚刚结束之际,我们更应积极响应十九大之精神,听党话、跟党走,岗位建功,教育为民。

十八大带着丰硕的成果完成了上一阶段的使命,作为享受祖国发展、社会进步的见证者,我为我们取得的不菲成就感到骄傲,更知道十九大代表着什么:这预示着一个全新阶段的开始,我们的国家进入战略发展机遇期,准备迎接时代对中国的拷问。是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祖国发展插上了腾飞的双翅。这时,作为一名普通党员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教育工作必须适应新时代、谋划新思路,开启新征程;党员是党的细胞,是党组织联系群众的纽带。党员队伍状况,直接决定着党的威信、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这一新形势下,我们每一位党员都肩负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努力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必须全面提升党员的自身素质。

我们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党员则是这个肌体中的一个细胞,在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大力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1、必须提高党员自我的政治素质。提高共产党员的政治素质主要是加强理论修养,最根本的一条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修养。加强理论修养,必须在学习理论上下功夫,努力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并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实践。只有加强了理论修养,我们党才能够在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前,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处乱不惊,沉着冷静地应付各种挑战,善抓机遇,加快自身发展,也能对我们自身改革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做到驾驭全局,保持发展的稳定和健康。同时还能保持共产党人的品格与气节。

2、爱岗敬业 真抓实干 做讲奉献的模范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把无私奉献作为自己的工作出发点,把做好本职工作作为崇高的人生追求,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要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只有保持良好精神状态,才能使上下从思想上、行动上统一起来,积极主动地实践共同价值观,为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多做贡献。

要始终坚持立足岗位、奉献的理念。讲奉献,不仅仅表现于在国家和人民需要自己的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还更多地表现为脚踏实地做好各项基础工作。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本职岗位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只有在大力发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我们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要突出艰苦奋斗,做到勤俭治理。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在任何时候,党员干部都没有理由贪图享乐,必须付出更多、担当更多、奉献更多。要正确看待利益,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真正做到淡泊名利、克己奉公、勤俭治企。

3、必须提高党员自我的道德素质。提高党员的道德素质就是要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按照党性原则进行自我培养和锻炼的过程,是共产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提高道德素质的主要途径。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的世界观应是科学的世界观,我们的人生观应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我们的价值观应是为国家,为人民多做贡献的价值观。我们每一位党员都要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甘于清贫,肯为人民群众谋福利,而不是贪图安乐,不思进取。要向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等优秀党员干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遵守纪律 落实任务 做讲纪律的模范

严明的纪律是执行方针政策、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只有在各项工作中坚持讲纪律,才能不断提升队伍素质,才能在发展之路上稳健前行。

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既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认真贯彻执行的前提条件。讲纪律就是要坚决与党中央在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做到思想端正、办事规范、情趣健康,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

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民主与集中、集中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带头发扬民主,善于倾听意见,顾大局、识大体。

5、必须提高党员自我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新世纪共产党员的必备素质。从我党成立以来,不论环境多么恶劣,条件如何艰苦,但从来没有放松提高党员的科学文化知识。尤其在现阶段,我们必须自觉地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有知识、懂业务,会管理的“内行”,要时时刻刻讲学习,要联系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学,联系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学习,还要坚持不懈地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历史知识和其他各方面的知识。我们的党员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强知识修养、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永无止境。我们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勇于做学习的 模范,争做学习型党员。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及历史使命、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的政治宣言,是一份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的报告,是一份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拥护、为民造福、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报告。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人民利益高于天。如习近平所强调,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展望未来,我们更有理由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与探索,让马克思主义不断展现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让中国崩溃论一崩到底;我们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改革,让世人惊叹于中国效率和中国力量;中华文化正以崭新的面貌吸引着全球的目光,“新四大发明”已在惊艳世界。

篇8:思想汇报十九大学习

一、教学目标的虚化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确定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行为与习惯,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等多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这是彰显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 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然而, 有的教师由于对多维目标的设计缺乏理论指导, 在实践层面便出现了教学目标的虚化, 具体有两种表现:其一, 知识、能力目标缺失或变得模糊。知识能力目标是多维目标的基础性目标, 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故而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不能虚化。其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游离。德育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但不意味这种教育可以“独立”和“直接”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要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融为一体, 绝不可“架空”和游离。

二、教学设计的偏颇

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设计的弹性化和优质化的设计范式仍未建立。从操作层面看, 教学设计常常呈现两种偏失:一种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意识淡漠, 没有全面、深入地运筹策划, 写在教案本上的只是几条筋, 显得十分粗放;另一种是未能妥善处理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辩证关系, 具体表现为教学设计的刚性、死板, 教学过程谋划得过于繁琐、细微, 尚未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预留生成空间, 这就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对预设外的生成意义的封杀。

三、教材使用的迷失

使用新教材是新课程实施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不少教师还是按照以往学科知识教学的模式来处理德育新教材, 把教材当作“圣经”, 把教材中知识点的传授当作教学的目的。由于指导思想的偏离, 教师在教材使用中出现了迷失。诸如拘泥教材预设的话题, 对教材中范例的价值挖掘不深, 对教材中的“留白”弃之不用, 不能吃准教材的结构, 捕捉不到教材中的活性因子, 不善于利用教材隐含的意义空间, 随意对教材内容重组, 或者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不作为等。

四、课堂教学的迷误

德育课程实施以来, 课堂教学渐渐变得鲜活、灵动起来, 这是主导方面。但同时, 许多矫枉过正的因素, 许多浅表、浮躁的作法, 许多形式主义的东西也随之“热闹”起来。诸如:为了情境而设置情境;活动教学缺乏内在的价值蕴含, 只是看重活动的表面热闹和活动形式的花哨;对话没有凝神聆听, 没有多元交流, 没有质疑反馈, 没有激情驳辨, 没有会心微笑, 没有心灵碰撞, 没有意义建构, 师生的话语权极不对称, 如此对话教学只不过是一问一答, 一问齐答的零假话, 毫无意义生成和生命润泽的假对话;不少课堂上看不到教学方式的变革, 学生的探究能力、批判精神、创造性、责任感与合作态度被边缘化。教师仍习惯于沿袭讲授式模式, 可谓是“涛声依旧”。

五、课堂内外的疏离

德育学科课程的实施不能只限定在课堂时空, 而要走出课堂, 融入学生的全部生活, 全方位、全天候地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然而, 德育课程实施的现状还尚未建立课内外衔接的教育教学机制。不少教师只管课堂教学, 下课铃响了, 如同标上了休止符, “教学进行曲”就戛然而止。教师没有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 没有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道德经验, 没有针对日常生活中的道德问题, 进行具体的指导, 没有在课堂之外的校园、家庭、社会为学生营造致知笃行的平台和实践性作业。由于课堂内外的疏离, 造成了德育课程不能追随和引领学生的生活。

六、社会实践活动的空白

德育教学需要学校课堂和社会课堂的协同。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结合相关课程内容, 有计划地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围墙, 走进社会大课堂, 有目的地开展参观、调查、访问, 或借助社会实践基地, 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对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毅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多种素质的历练, 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然而, 不少学校的领导和德育教师, 却“怕”字当头, 消除不了安全问题的阴影, 开辟社会课堂也就成了教学的盲区。结果学生学了六年德育课程, 却未能经受一次社会实践的洗礼, 这无疑是德育教学最具要害性的缺失。

七、教师引导作用的缺位

德育新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做人, 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打下基础, 这就决定了教师应发挥对学生的引领作用。然而在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强调独特见解, 却忽视对共同见解的尊重;只关照个人体验, 却对偏离普遍价值、主流价值的言说、观点不置一词, 听之任之。如此,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 课堂上展现的往往只是肤浅的、表层的, 甚至是错误的言说, 失去的却是教师的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 实在令人惋惜。

八、农村德育课程改革的“短板”

我国广大农村、牧区、林区、渔区, 由于教学条件差, 教学资源严重匮乏, 德育师资稀缺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德育课程成了“鸡肋”。农村德育课程改革的这种“短板”, 最根本的表现就是对于农村孩子真实的生活以及他们的体验、向往和追求, 没有高度关注, 只注意关心城里孩子的生活, 所学内容完全是城市化的东西。真正关乎他们生命成长, 属于农村、牧区、林区、渔区孩子的生活却受到了冷落和禁锢。如学习《交通安全》, 仅仅是“红绿灯”、“交通安全标志”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远离城市立体交通网络的农村、牧区、林区、渔区孩子真实生活中的出行安全问题 (如农村孩子暴雨后涉小溪、过小河;渔区孩子在湖汊港湾的安全行船;林区孩子出行如何有意识地设定参照标志等) , 统统被“淡化”掉了, 成了教学的“盲区”。由于德育教材、德育教学的城市化倾向, 本应是回归生活的德育新课程, 在广大农村、牧区、林区、渔区的实施, 则反其道远离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农村如何有效地实施德育课程教学, 几乎成了一道难于破解的难题。

九、教学评价的滞后

小学德育课程教学评价是在生活德育、主体德育、实践德育理论指导下, 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 通过对课堂生活中师生活动的观察和信息搜集, 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 对教师、学生教与学的过程和结果作出的价值判断。按照教学原理和《课程标准》的精神, 教学与评价不可分离。“如果教学和评价紧密相连, 学生将会学得更多”, 评价“乃是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然而, 自德育新课程实施以来, 教学评价却严重滞后, 成为制约德育课程深入推进的“瓶颈”。尽管《课程标准》 (实验稿) 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具有可行性的“评价建议”, 但德育课改的十年间, 却未能探索出整体性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新路, 从实践层面看, 也没有突破对学生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评价这道难关。德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诸多不足, 尽管原因复杂, 但如下因素至关重要:

1. 教材因素。

德育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实验教材, 具有首创性, 但还不那么完善、完美, 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各种版本教材在兼顾城乡上失衡, 即关注城市多, 对表现农村生活则不足。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一方面是城市和农村的现实差异, 从客观上决定了教材处理这一问题的难度;另一方面教材编写者都是在城市生活的人, 思考问题所依据的时空背景自然是城市的生活。上述主客观因素造成了教材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生活的弱化 (针对农村孩子的社会化以及日后进入城市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让他们提前了解城市的方方面面是完全必要的, 然而弱化农村内容确是一个缺失) , 这样, 既为城市学生全面认识“三农”问题带来了困难, 同时又使农村教师在利用教材资源时感到无所适从。

2. 教师因素。

新教改的进程表明, 这是制约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首先,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全新的综合性课程, 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在知识结构上, 要求从原来只会处理单学科知识, 发展到要学会进行跨学科知识加工。教师专业素养的应然要求与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实然现状的矛盾, 是造成教师不能顺利驾驭新课程的原因。其次, 德育学科课程教师多为兼任, 他们将主要精力用到了语文、数学和班务管理上。因工作量大, 负担过重, 很少能分出精力钻研德育学科教学业务。据一份调查报告指出:“68%的教师上课前不作任何准备, 即使准备, 大多数教师也只是在课前把教材看一下, 或者让学生开展一点调查或是收集有关资料。”如此, 又怎么能胜任教学?那就更谈不上教学创新了!

3. 教研因素。

各级教研部门缺乏对德育课程实施的跟进研究, 对德育教师的教学实践指导不力。如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 教师尚不能理解其精髓。新课程须得采用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如对话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移情习染法、美文欣赏法等, 许多教师既不能了解其要义, 更不能驾轻就熟地操作。对此, 教师并不心甘情愿, 而是想尽早改变这种尴尬和无奈。教师盼望得到德育专家和各级教研员的引领, 盼望获得面对面被指导的机会, 盼望看到更多既有理论价值, 又有普适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德育课程研究成果。从教师的期盼和呼声中, 可以看出教研工作的差距和滞后。

4. 管理因素。

一是任教人员的结构失衡。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专职教师, 只占任教该学科教师总数的3.6%, 96.4%为兼职教师, 一般都教语文、数学, 或者当班主任。值得注意的是, 在庞大的兼职教师队伍中, 担任校长、书记、政教主任的行政人员占71.1%。新课程教师的结构失衡, 限制了教研活动的开展, 影响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二是淡化职前培训。大多数教师在任教前没有参加职前培训。对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标准、教材体系等基本情况了解甚少。三是组织教师日常研修工作没有跟上。一般学校都不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研组, 学校未开展德育学科课程的专题培训和专题研修, 即使稍微重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一些学校, 一学期也只是组织一、两次观摩课活动, 将其视为“感受式培训”。由于本学科教师研修的组织、督导、评价工作没有真正纳入学校议事日程, 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 处在“有‘坎’过不去, 有‘难’排不掉”的尴尬境地。

以上对德育课程十年课改的成就与问题作了“一分为二”的分析。成就巨大是课程发展景观中的主导方面;而发现问题及其认定解决的路径, 则是德育课程后续发展的新的生长点。发展无疑是各门课程的永恒主题, 对于德育课程而言, 最具决定意义的是要总结鲜活的实验经验, 进一步坚持并发展生活德育理论。

品德新课程的实施, 之所以能受到儿童喜爱, 取得多方面可喜成绩, 实现富有历史意义的超越, 其因在于课程理论基石的改变:即用生活德育论取代知识性德育。德育课程的实施, 提升了学生的生活质量, 从而使德育教学摆脱了“灌输”的顽疾!今后要推进和深化新课程实施, 就必须坚守生活德育论的路径不动摇。当然, 我们也应注意, 生活化德育理论本身还存在不足, 还需要进一步论证与完善。朱小蔓教授等人认为:在坚持生活德育论的同时, 尚须注意“道德在其超越层面所具有的崇高、理想性乃至神圣性”, 要坚持“德育的价值立场”, 关注学习过程“学生主体性生命的存在样态”, 让他们“具有深刻自觉性和反省性”。通过师生间不断地对话、交流和价值引导, 促使学生养成优良的德性, 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 (编辑:杨民)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确定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行为与习惯,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等多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这是彰显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 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

德育新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做人, 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打下基础。然而在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强调独特见解, 却忽视对共同见解的尊重;只关照个人体验, 却对偏离普遍价值、主流价值的言说、观点不置一词, 听之任之。

上一篇:傅雷论张爱玲之我见文学论文下一篇:住房出租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