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年式教学团队事迹

2024-05-16

黄大年式教学团队事迹(精选8篇)

篇1:黄大年式教学团队事迹

我在团队中的位置

2017年9月15日,科学的星空一颗璀璨的明星悄然陨落,他造出了震惊世界的“天眼”,但却永远闭上了双眼。他就是南仁东老先生,当我们缅怀南老的时候,该向他学习什么呢?学习南老那种敢于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精神。南老看着国外射电望远镜的发展就跟同事说:“咱们也建一个吧。”就这样一个大胆的想法,南老那种敢想敢干、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启了我们聆听宇宙声音的大门。但是南老又脚踏实地的付出行动与努力。为“天眼”事业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学习南老锲而不舍,执着追求的精神。南老用23年时间,只做一件事:建造中国人自己的“天眼”——500米口径球面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天眼”的选址南老花了十一年的时间他走遍了贵州上百个窝凼。而在立项成功之后,为筹措资金,南老又逢人就推销中国的大望远镜项目,希望让全世界都支持我们。生命最后的20几年,南老一心只做了这一件起初很多人都觉得“难度太大、不太靠谱”的事儿。南老的纯粹,南老的坚持,令人敬仰,更需要学习。学习南老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精神。2016年9月25日,FAST完工并正式启用,预计在未来10-20年时间里,它将一直保持世界领先的水平。南老和他的团队一步步开拓创新所取得的成就让中国不断攀向世界天文科研的高峰。学习南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在国外一天的工资等于国内一年,却毅然决然放弃回国,FAST 评审会的钱从来不拿,大学科普讲座尽量拒绝酬劳,多年来在贵州支持了上百个希望工程;“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 „„如此种种善良质朴、艰苦奋斗的行为表现,淡泊名利的精神情怀,正是中国科研工作者的传统精神体现

而同样为科学献身的黄大年先生的的家国情怀更值得我们去思索。2010年的那个冬日,他推动祖国的进步与强大,顶着纷飞的雪花,义无反顾地从英国归来的时候,震动海外。有外国媒体报道说:“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7年中,他将一个又一个高端科技项目推向世界最前沿,直但却在58岁的黄金年龄戛然而止。“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深刻阐明黄大年精神的丰富内涵,激励全体中华儿女,高扬爱国主义精神旗帜,凝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有多少人能舍弃个人利益而为国家利益鞠躬尽瘁?当代的国人如果人人都有这样的一种民族自觉,有这样一种担当,那么彼时的中国定当是一番新的面貌。尤其是年轻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应当有像黄大年先生这种敢为科研献身的精神,在信仰缺失的当代,很多人都活的太精明了,就缺少那么一点儿“傻气”,那么一点儿敢为人先的“疯劲儿”。当今社会上很多人都计较的太多了,金钱、名利、地位,说白了还是没有超脱“小我”的局限。一个人只有格局到了一定层次,眼界和胸怀才会不同,就像黄先生这样超脱了世俗的种种束缚,专心投身科研。巨星的陨落让人扼腕,但他身后留给我们青年人的是无尽的财富。当代国人应学习他这种精神,专注、严谨、不求回报,吾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

我们作为中科院的一名普通党员硕士生,和二位相比或许显得渺小了,但是我依然要向二位学习。身处于科研团队中,就需要把南仁东、黄大年的精神体现在日常的科研工作中,在团队中找的自己的位置,尽我所能完成自己的工作。胸怀家国,要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最高追求。在设立科研目标的时候要仰望星空,要高瞻远瞩,但是具体操作时要脚踏实地,每天前进一小步,慢慢地积累自己的成就。我们需要一种锲而不舍,执着追求的精神,对自己所设立的目标要迎难过而上,切记不可遇到困难就放弃目标,改道易辙,工作条件或许不尽人意,但我们不应该踯躅不前,应该深信不疑,一以贯之,困难那总是暂时的,最终定会成功。我们要对自己的事业表现出心中最炽热、最真挚的情感力量,用最质朴、最深沉的行动表达我们的热爱。在科研团队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2:黄大年式教学团队事迹

师”党日活动心得体会

在本次党日活动中,大家再次集中学习了总书记关于学习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批示,深入了解了黄大年同志的主要生平事迹。通过学习,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我深受教育和鼓舞。随后,支部全体党员更是舍弃了休息时间全心投入教研室教学档案整理工作,以迎接本科教学评估检查。

透过文字,我看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报国心切、矢志不渝的当代中国科学家的形象。我要从5方面认真学习黄大年精神一是政治品格,二是赤子情怀,三是敬业风范,四是创新精神,五是高尚情操。

黄大年这样说过“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在祖国需要的时候黄大年听到了祖国对他的召唤。黄大年回来了,就这样怀着一颗赤子的爱国之心毅然决然回到了祖国。七年里他兢兢业业、只争朝夕、刻苦钻研,带领科研团队勇于创新、顽强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活着,工作着,人是快乐的。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爱国誓言。

黄大年教授在科学研究方面有两个突出点,一是研究内容着眼于国家需要,着眼于世界前沿,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另外是他做科研的忘我精神和全身心投入。我们知道,所有成功的科学家一定具有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其实只要我们全心全意投入到有意义的科研工作中,就一定会出有意义的成果,如果大家一起努力,就一定会把教研室乃至学校的科研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黄大年短暂而精彩的一生启示我们,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个体奋斗的价值才能得到升华,人生才能具有超越小我、成就大我的非凡意义。

黄大年同志的事迹为我指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1.我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做一个既有爱国之心又有报国本领的高校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兼顾做好科研工作,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的高等教育和科研事业添砖加瓦。

2.学习黄大年无私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以黄大年为楷模,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3:黄大年式教学团队事迹

一、高职学生学情分析

对高职生学情分析的目的, 是为了了解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准备情况。学习准备, 是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学习心理素质和知智能结构发展水平, 对新的知识的适应程度。分析学情, 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初始知智能, 指学生从事课程内容时, 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和智能的基础, 以及对有关学习内容的认知与态度;另一方面为一般特征, 指影响高职生的心理特点。

1. 初始知智能和素质

初始知智能和素质, 是指学生从事特定课程学习前, 已经具有的有关知识、技能、认知和素质的基础。

关于这方面的分析, 实际上就是了解高职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学习准备包括学习者在从事新课学习时, 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素质 (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 发展水平对新学习的适应程度。

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生源基本上是文理兼招的学生, 理科的学生在高中阶段都学习了物理知识, 而文课生仅在高一时学了一点力学知识, 物理学知识比较差, 在学习有关电学和机械学的知识时比较吃力。学生的学习能力相互间存在较大差异。

2. 学习者的一般特征

学习者的一般特征, 是指学习者学习有关学科或专业课程内容的心理特点和社会特点。

(1) 学习者不同时期的认知特征及其适用范围。从年龄特征来看, 高职生之间的认知特征方面的成熟度是有差异的, 在学习新知识时, 有的学生甚至表现出童稚的特点。大学阶段正处于结构运演时期, 为了发展智力, 关键要重视专业知识结构。要求高职生能主动对所学专业有完整的理解, 同时也应注重相关专业知识结构的构建, 以形成多元化的知智能结构。

(2) 个性差异分析。形成个性差异的因素有多种, 最主要的是先天因素 (遗传因素) 和后天因素 (学习因素) 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成功及学习活动有重要影响的个性特征有:动机与兴趣、情感与意向意志、性格与气质等。具体的, 则有求知欲望、成就动机、学习热情以及“三感” (荣誉感、义务感、责任感) 、“三心” (自信心、自尊心、好胜心) 、“三性” (独立性、坚持性、自制性) 。这些特征都属于非智力因素, 决定着大学生的心态和学习的成就。

(3) 智力与认知方式的分析。智力是学习成功的利剑。人与人之间在认知方式上是不同的;同时智力也是有差异的。教学设计应当考虑这个问题。

(1) 智力差异。智力是一个人能够智慧地思考、能够为其认知目标而行动和有效地适应环境等诸种能力和综合。通常所谓的聪明不聪明, 指的就是智力水平的高低。

(2) 认知方式差异。认知方式又称为学习风格或认知风格, 是指学生所养成的或喜爱的加工信息方式。

(3) 认知结构的差异。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其新知识学习影响很大。良好的认知结构具有3个特征:适合同化新知;原有观念稳定性好, 原有观念的抽象和概括水平高, 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保持和迁移;新旧观念的可辨析性强, 有助于防止新旧知识之间的干扰, 有助于新知识的保持和迁移。

每一个高职生的知识都是以其独特的方式组织的, 因而他们的认知结构是不同的或者是不完全相同的。

二、联动式团队案例教学法

由高职生的学情分析可以看出, 一个班的学生的智力有高有低, 个性差异多种多样, 认知方式也不同, 最佳的教学方法是小班化教学, 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 给予单独指导, 但是在目前招生规模扩大, 师资力量有限, 只能进行大班教学的情况下,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的教学方法就要针对怎样提高高职学生的求知欲望、成就动机、学习热情以及“三感”、“三心”、“三性”进行改革,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以达到课程要求的技能水平。联动式团队案例教学法的主要步骤有:划分学习小组———公布联动式团队案例教学法的成绩考核方法———介绍案例的要求———给出需要测试的题目———小组分析案例———测试题目考核和对各组进行评价———对案例进行整体综合讲解———学期未根据各次测试成绩和期未考试成绩给出综合评价成绩。

1. 划分学习小组

划分学习小组主要采取带动性搭配方式, 在分组前对本班的前期理论与实训成绩进行分析, 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 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差异的情况, 进行搭配分组, 将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搭配组成小组, 并让学生自己推选小组组长, 形成互帮互学的和谐氛围和驱动位差。一个班最好分为四个或六个组, 既便于比较竞争, 又便于一个组包括各个层次的学生, 并能在一次课完成对各组的测试。

2. 制定联动式团队案例教学法的考核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 每次测试时, 随机在小组中抽取一人做为代表, 针对测试题目进行解答和讲解, 引进竞争机制, 对同一个问题由两个小组在黑板上同时解答, 分别进行讲解, 根据讲解情况并进行比较当场给出成绩, 形成对比和竞争。这一成绩做为小组每一个人的成绩, 成绩在九十分以上时, 组长加五分, 成绩低于七十分时, 组长扣五分, 形成联动式团队, 一荣具荣、一损具损, 做到学习好的学生要帮助学习差的学生, 学习差的学生在全组的压力下,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 组长起到监督作用。

3. 介绍案例的要求

案例选择是否恰当, 直接影响案例教学质量和效果。案例选择时除了要考虑到课程与案例的相关性, 还要考虑其典型性和可信性。另外, 过于难理解或过于短小、主题陈旧、过于暴露的案例都无法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介绍案例的要求时, 要给出分析案例的技术要求。例如, 我们在机电控制与PLC技术课程中, 对铣床控制电路进行案例教学, 在介绍其技术要求时, 给出其主轴要求达到怎样的控制要求, 冷却泵的控制要求, X轴、Y轴的控制要求, 液压系统的控制要求, 并给出机床的控制电路图。因为在实际工作中, 在检修机床时, 首先拿到的是技术说明书和图纸, 在检修前一定要将技术说明书的要求阅读明白, 为分析机床电路打下基础。

4. 给出需要测试的题目

为每组提出测试问题, 做到引而不发, 最大限度地剌激学生的兴趣, 促使他们积极开动脑筋, 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给出测试问题时一般为每两组一个问题, 要相对简单的问题和复杂问题交替出, 相对简单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完成, 而复杂的问题留在课后由小组同学查阅资料、讨论学习共同完成。

5. 小组分析案例

讨论分为课内讨论和课外讨论。对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在课内组织讨论, 课内分析讨论过程中, 教师必须积极进行引导和点拨, 教师要指导全班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案例, 并保证讨论不偏离主要方向及教学目标, 回答学生知识方面的问题, 并维持课堂秩序, 解决突发问题, 要注意控制好时间, 确保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 达到预期效果。课外讨论, 一般给学生的讨论时间为2~6天, 由组长负责小组在课外进行讨论学习。在实践中, 学生主动利用网络和到图书馆查阅各种相关的资料, 主动学习相关知识, 将讨论得到的正确知识要求小组每一人必须掌握, 学习好的学生主动帮助学习基础差的学生, 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主动向学习好的学生进行请教, 使学生能在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 学生借助各种方法, 互帮互学,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

6. 测试题目考核和对各组进行评价

布置的测试题一定要及时进行测试, 课堂讨论的测试题当堂测试, 课后布置的测试题一般在下次课时进行测试。测试时, 当被抽查的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时, 要及时鼓励其他学生主动补充答案, 并对主动的学生奖励成绩, 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学习, 最后对所给出的测试案例进行总结和整体说明。然后由全班其它学生给出小组的测试建议成绩, 教师给出初始成绩, 由小组进行申述, 教师最后进行综合给出最终成绩。

7. 对案例进行整体综合讲解

在对学生各小组进行测试完成后, 要及时进行案例整体综合讲解, 讲解时要注重案例的整体分析思路, 对有多种分析思路的要进行说明, 引导学生灵活地解决各种问题。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 例如, 在分析铣床的主轴故障时, 要让学生对有可能影响主轴故障的条件全都考虑到, 以便于对铣床主轴的排故。要注重讲解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 使学生在掌握了知识点后, 可以将相应的方法应用于其它设备的分析中, 使所学知识具有迁移性。

8. 学期末根据各次测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给出综合评价成绩

各案例测试的成绩要在课程总评成绩中占有重要地位,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期末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总的掌握程度的考查, 在期末考试中也要注重增加适当的案例分析题, 平时的案例测试成绩占40%, 期未考试占60%, 做到小组配合分析讨论与个人案例分析相结合。

教师完成课程后要进行归档和总结, 如在教学中, 哪些情况是在意料之中, 是按计划进行的, 还有什么是当初没有考虑到的, 有什么特殊情况出现, 教学前的设计还有什么地方有待改善, 整体的教学效果如何等, 便于下次教学时, 使该课程的教学更加完善。教师进行相应的总结并将相关资料归档以备下次使用。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 高职院校的教学、教育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即要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 通过改革教学方法, 变革教学过程, 实现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联动式团队案例”教学法是在新的教育改革时期, 面对人才培养过程的复杂性和艰难性而提出的。社会对人才需求标准在不断提高, 用人单位需要的往往是具有专业技能和良好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包括环境团队合作精神、应变能力、对抗竞争心理等等。“联动式团队案例”教学法就是一个基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形成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与互动是高职教学的必然要求。只学不问、被动学习、枯燥乏味、缺乏参与, 是“填鸭”式教学的主要特征, 造成“教”与“学”脱离, 课堂气氛郁闷, 难以培养出“鲜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联动式团队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结合课程教学开展“生师”互动、“生生”互动以及“个体与团体”的互动。这种参与和互动, 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探寻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健全独立而完善的人格。

参考文献

[1]俞国方, 娄美珍.“团队积分”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评论, 2006, (1) .

[2]张秀丽.“团队式”案例教学在实践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 2011, (4) .

[3]孙悟湖, 孙立侠.《宗教学导论》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初探——以引导“乐学”和培养创造性为目标[J].民族教育研究, 2009, (6) .

[4]刘鹏远, 骆升平.创意团队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1, (4) .

篇4:黄大年式教学团队事迹

【关键词】汽车技能人才 培养 团队式模块教学

面对生源质量不断下降、招生方式的不断多元化,高职院校汽车技术类专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或者简单的“理论+实践”的统一化培养模式,依据汽车发展的新趋势,结合我国“十三五”重点支持的汽车技术产业方向,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通过打破传统的理论章节授课,摒弃传统的按照课本内容循环渐进的教学方法,以汽车独立电控系统为单元,划分模块典型任务,围绕某一具体电控系统的故障,展开该电控系统结构、电路、电控部件的学习,将综合技术知识强的汽车整体理论分解成具体模块电控任务,使学生通过局部电控系统模块化学习,最终掌握汽车专业所有相关知识以及实训技能,使学生真正能够解决实际维修和售后服务的基本问题,提高学生上岗后的初步服务能力。

一、具体内容

打破原有汽检专业按教材课程授课的模式,不设置专门课程和教材。以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为平台,典型任务为目标,按照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体系进行授课,拆解成数个控制系统模块单元,例如电控喷油系统、电控点火系统、车身稳定系统等;多名老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根据不同电控系统进行结构、电路、电控、故障诊断等方面的讲解,集中突破具体电控系统的所有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校内实验、实习以及校外企业实践学习,都要配合现阶段主要讲解的电控系统课程单元进行学习和训练。例如:讲述发动机电控系统中ECU控制点火系统时,相关构造知识、电器电路知识以及该系统常见的简单故障等都要同步讲解,相关课程实验、实训和校外企业实习都围绕电控系统所有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展开,使学生以电控系统为单元进行学习。

问题关键在于相同的时间周期内各个老师要围绕汽车某电控系统相关知识和技能展开教学设计、课程讲解,通过各个电控系统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汽车整个汽车知识系统,能够综合分析和解决汽车售后中的维修保养问题。

二、具体步骤

首先,以汽车专业核心知识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为模块平台,将其划分为数个教学模块系统,如发动机电控喷油、电控点火以及汽车电控悬架系统等控制系统。以每个控制系统模块学习任务为向导,划分该系统下的专业知识,如构造、电路、控制系统、维修保养等,分别由不同的老师有侧重地进行讲解,完成相关部分的授课任务。并且,几个老师共同配合按照各自的讲课侧重点,同时推进,相互配合,使学生在集中一段时间内重点突破某一个控制系统的所有相关知识、技能和售后维修保养的相关知识。

其次,围绕汽车具体电控系统模块进行课程实验、实训以及校外品牌实车实习,深入实践和提高动手能力。

最后,通过各个电控系统模块的学习和实训,掌握汽车专业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真正实现高水平技能人才的培养。

三、重要作用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和自动智能技术推动着汽车性能更加优越、更加便捷,对汽车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超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汽车电子未来将引领汽车的发展方向,成为汽车技术变革和技术进步的主要推手。电子电控系统将成为汽车应用人才培养和学习的核心内容,以汽车电控系统为核心,划分学习模块,将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其重要作用有:

(一)在新技术和新的售后模式下,有利于开拓新的专业发展方向。在汽车电子控制、智能自动化、绿色环保为主题的汽车发展新方向下,不断调整专业培养方式,改革教学与实践模式,培养具有品牌特色的、能够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人才。

(二)通过以汽车电控系统为主线、实际应用技能为核心的相互关联的“电控系统+具体单元化实践技能”的模块化教学,培养能够真正解决汽车售后服务实际问题的高级汽车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面对高职学生生源质量不断下降,改变课本传统章节授课的逻辑顺序,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单元性和集中性,有利于提高其对某个系统的理解和深入学习。通过模块化的学习、具体实践、故障排查,将整车技术与维修技能按电控系统分模块教学,使学生集中精力各个击破,局部中透露着整体,整体中去分析局部,使学生从局部学习串联整个汽车知识技能体系,从而达到能够分析和处理所有汽车售后维修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自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高职汽车专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使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和特色化被逐渐弱化,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在下降。新的团队式以汽车电控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推动学生培养的特色化和多元化,形成具有培养特色和模式创新的汽车售后服务专业,能够适应未来以汽车电子为主要方向的汽车发展趋势。

汽车的更新换代、技术的创新和开发主要取决于电子技术的进步和发展[1]。汽车电子电控设备占汽车总成本在不断提高,有些豪华车已超过总成本的50%[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成为我国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汽车电子电控的故障诊断和维修将成为汽车售后服务技术维修的主要方面,通过此教学模式改革,可以更好地明确汽车电控系统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更好地把握未来汽车维修的发展方向,注重培养学生实用的技能,为汽车售后服务岗位培养出适应汽车技术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景柱.中国汽车电子产业自主创新的发展思路[J].金融经济(下半月),2008(20).

篇5:黄大年式教学团队事迹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 是学生掌握软件开发过程和主流的软件开发方法的重要途径。同时, 由于该课程偏重于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学的讲解, 抽象概念和理论较多, 对于项目经验缺乏、系统知识零散的学生而言, 学习难度相对较大, 不易抓住重点, 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和怠慢情绪。因此, 从2012年开始, 我们在《软件工程》的教学过程中, 引入了项目式的教学方式, 并结合Sakai平台作为教学手段, 提出了基于Sakai平台的项目驱动教学改革探索。由于软件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方法类课程, 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于软件开发过程的认识和软件开发方法的掌握, 强调学生对于分析、设计、编码实现、测试软件以及撰写配套文档的理解和实战能力。同时, 由于现在软件的普遍复杂性, 软件开发主要以团队开发为主, 而不再是个体单打独斗的时代。因此, 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 以团队方式组织开发, 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加强团队协同的体验, 是《软件工程》课程改革必须重视和优先解决的问题。但是, 考虑到软件工程本身的理论深度和丰富内容, 课堂的理论教学量也不能放弃。如何在理论教学的同时, 强化团队项目开发体验与实践, 是《软件工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方向。Sakai是一项致力于为高等教育机构设计、构建和开展新型协作与学校环境 (CLE) 的合作型开源软件开发项目, 其目标是开发一个开放性资源的合作与学习环境平台, 适合于各级学校使用的基于网络的基础性系统架构, 与各高校已有的各种工具模块和组件整合为一体, 形成一套适用于泛在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学的新一代网上课程教学、管理平台。Sakai协作和学习环境是一个支持教学、学习和学术协作的灵活的、企业级的应用, 它支持全部和部分在线学习。目前, 世界上有350多个教育机构采用Sakai作为在线教学平台, 其中包括耶鲁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Sakai服务的用户数量超过20万, 并且其应用范围和参与的人数还在不断扩大。Sakai项目近年来在我国迅速推广, 国内学者研究将Sakai作为智能协作平台、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系统、混合学习模式下学习平台、制作网络课程的平台等, 复旦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重庆大学等都进行了功能模块研发及应用实验。重庆大学于2012年开始在大学本科教学中试用Sakai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软件工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第一时间成为了Sakai平台试点的首选课程之一。经过近2年的课程改革与实践体验, 通过Sakai平台可以更好地解决《软件工程》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相融合的集成过程, 更为《软件工程》的团队体验式项目开发提供了有效手段和方法。

二、项目团队开发体验式复合教学模式

复合教学模式是以科学的教学理论为指导, 依托分组教学、研讨、协作、活动参与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 并融合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而形成的综合性、立体性的教学模式。结合《软件工程》的课程特点, 提出“项目团队开发体验式复合教学模式”, 以项目为主体, 以项目团队为组织形式, 进行软件项目分析、设计、实现和管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激励学生自我认识,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 营造交叉讨论的氛围, 鼓励学生主动表达各自的观点和思想, 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分析、评价等活动, 将软件工程的分析、设计、实现、管理等知识点融合到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其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学生分组。

根据学生个人能力的不同, 结合男、女生组合搭配的考虑, 在进行学生分组时, 教师会提出相关建议, 以鼓励学生组织的团队具有较强的分析、设计、开发能力, 同时也具备良好的协同配合能力和外部沟通能力。建议一:学生分组时应考虑到软件项目可开发涉及的系统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环节, 而不能简单理解为“程序开发=编程”, 不要只追求开发能力强, 而应该更广泛地组织团队成员。建议二:建议男、女生组合搭配, 提高项目团队的配合沟通能力。建议三:项目组长不一定必须是开发能力最强的学生, 而应该是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凝聚力, 与项目团队成员之间关系密切并能够保持与成员间良好沟通, 具备管理能力的同学。建议四:项目团队人员应限制到4~5人, 不允许有2人或以下的开发团队, 适当允许2~3组的团队成员为5~6人, 以确保教学班的每个同学都能够进入到一个开发团队中。

2. 项目确定。

最初的项目确定, 采取各项目团队自主设置题目的方式, 但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有:学生设置的题目过于零散, 多数偏向简单化, 不利于应用和展现软件开发的过程和方法;题目过多, 不利于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千奇百怪的诸多题目, 让教师很难在课堂上结合软件工程的方法对所有项目进行指导;学生自主选择的题目可能涉及多种编程语言, 不易在学校提供的实验环境中实现。因此, 后期及时对各项目团队的开发题目进行了控制, 指定了诸如“校园餐饮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学生选课系统”、“学生考勤管理系统”等贴近学生生活, 能够日常感知并对其有所体会和想法的题目, 更好地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项目开发中。

3. 团队管理跟踪。

传统的《软件工程》课程项目的团队管理, 主要是以书面报告的方式进行跟踪。但一学期的《软件工程》课程, 能够让各开发团队提交书面报告的次数毕竟很少, 这样并不能够紧密跟踪了解各软件开发团队的项目进展, 也无法确保每个团队成员的参与程度。而Sakai平台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Sakai平台提供了分组功能, 允许学生进行分组, 并以分组方式提交作业、参与讨论等。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账号登陆Sakai系统, 而系统会记录每个学生在平台中的操作, 发表的贴子, 提交的作业等。《软件工程》课程教师为每个分组提供了“讨论区”, 各个项目团队可以针对自己项目的每个阶段内容分别建立“讨论版面”, 提交讨论主题, 并用项目成员各自的账号展开讨论。教师可以浏览讨论区, 了解每个项目团队的讨论主题以及每个项目成员的参与情况, 对每个项目成员的参与程度和承担的工作量有直观的量化了解。

4. 过程管理。

由于项目开发题目都是以学生在学校环境中能够感知和体会到的内容为主, 因此, 学生应能够从用户的角度和开发人员的角度对项目进行需求分析和设计, 并提交相关文档。而教师以需求方与技术顾问的双重身份参与其中。作为需求方, 教师针对演练项目提供大致的功能需求, 鼓励学生通过分析问题、调查研究、分析需求和管理需求等活动, 学习软件需求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技术顾问, 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手段的建议,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项目开发以迭代方式进行, 使用敏捷开发方法, 可以确保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可运行的系统, 并不断演化完善。这样, 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软件工程》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Sakai平台提供的“作业”和“资源”模块, 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进行过程管理。教师可以以“作业”方式要求各项目团队提交里程碑文档或阶段性文档, 在“作业”中设置“作业截止时间”和“最晚提交时间”, 可以限制项目团队的进度安排, 增加项目团队的时间紧迫感和对于项目进度的现实体会。同时, 由于允许“反复提交”, 可以比较项目团队对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案版本, 掌握他们对于项目开发问题的认知过程, 为课堂教学内容调整提供依据和参考。

5. 项目验收。

在完成演练项目的开发任务后, 由教师组织项目验收讨论会, 要求每个小组演示项目成果, 从系统背景、团队介绍、采用的技术、系统优势及存在问题等方面汇报, 演示系统的各项功能, 回答教师和同学的提问, 以团队的形式提交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设计文档、项目代码、软件测试文档、软件过程管理文档、每周工作报告以及任务跟踪表等材料。

6. 成果考核。

由于项目开发以团队方式进行, 因此, 成果考核以及成绩核定, 也同样以团队方式进行。项目成果的评定成绩和等级决定了该项目团队所有成员的成绩和等级上限。然后由项目组组长依据该项目成果成绩, 以及项目团队各成员在该项目开发中发挥的作用和参与的工作量以及效果给出推荐成绩, 并最终由教师根据各个成员在sakai上体现出的项目参与度进行综合评价和最终评分。

随着国内软件产业的发展, 软件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在不断提升, 这也使得高校不断地尝试和探索进行各种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从而真正培养出具有实践开发能力的软件人才。笔者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而提出的软件工程课程体验实践复合教学模式方案, 以Sakai开放性资源的合作与学习环境平台为依托, 通过团队项目开发方式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软件工程实践能力。该方案从2012年提出并开始实施, 并对2010级和201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的尝试,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江丽君, 谢新就, 腾艳杨.开源Sakai的特色及应用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 2011, (10) :10-13.

[2]Sakai Project.[DB/OL].http://www.sakaiproject.org.

[3]张丹, 王建华.基于Sakai的智能协作教学平台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04) :75-76.

[4]张屹, 许哲, 张帆, 等.基于Sakai平台的村镇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应用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 2010, (05) :51-55.

[5]苟超群, 刁永锋, 周茂丽.Sakai平台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 2010, (08) :73-76.

[6]梁明, 赵蔚, 刘红霞.Sakai平台上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课程创建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 2010, (04) :95-98.

[7]江兴军.运用“体验式学习”方法解决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14) .

篇6:黄大年式教学团队事迹

【关键词】教学团队 运行机制 相互衬托 共同提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047-01

高职院校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要有专业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和协同发展的教学团队。由于教学团队处于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实践者,教学团队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教学团队的发展在整个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发展、技能培养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1]。实现教师之间的知识融合、优势互补、相互借鉴和共同提高,激发提升教师工作效能,成为当前教学团队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3]。

因此,在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涵发展的过程中,提出构建 “成长-发展-反哺”式教学团队良性运行机制,利用知识融合、优势互补、相互衬托、相互借鉴、共同提升的原则,形成梯队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从而提高整个教学团队的良性发展。

一、“成长、发展、反哺”式教学团队各层次职能分析

“成长、发展、反哺”式教学团队是以学校、企业为载体,以学校高级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为主体,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企业骨干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建设起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同构建一个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培养技能人才的团队。该团队下,每个层次都发挥各自的作用。

(一)“反哺”阶段

高级教师是一批具有行业背景、专业实践能力强、教学业绩突出的群体作为专业带头人,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经过企业多年的实践经验,从各专业对口大型企业中聘请掌握最前沿技术与关键技术、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相关专业顶尖人才作为外聘专业带头人,通过校企结合的“双带头人制”和以老带新的“导师制”,来促进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提高教学团队的综合职教能力,对教学团队的发展提供一个良性的“反哺”作用。

(二)“发展”阶段

实施“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工程”。要求专业骨干教师与校外合作企业建立长期联系机制,骨干教师结对一名企业高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应用技术研究、参与课题等发展。在高级教师、企业兼职高技术人员带领下,通过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加快了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对教学团队起到“发展”的作用,同时也对于“成长”阶段教师起到引领作用。

(三)“成长”阶段

从高校和企业引进了学历层次高、技术拔尖的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要紧紧围绕高级教师、企业兼职高技术人员、中青年骨干教师、企业骨干技术人员的发展方向,并通过自我学习、提高、完善,提高自己在专业、教学、管理等各方面能力,在团队中处于“成长”阶段,处于团队发展过程中的追赶发展阶段。

二、“成长-发展-反哺”式教学团队的构建

“成长-发展-反哺”式教学团队的构建需要依据知识融合、优势互补、相互衬托、相互借鉴、共同提升的原则,形成梯队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从而提高整个教学团队的良性发展。

(一)双学科带头人制度,为教学团队提供反哺式支撑

构建校内学科带头人与校外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相结合的双学科带头人制度,促进”反哺”阶段学科带头人的理论、技能的融合,有效的为整个团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为教学团队提供反哺式人才。

(二)多渠道培养制度,为教学团队提供发展式人才支撑

致力于长效机制的建立,通过相应的平台,在教学能力、人才培养能力、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技术研发和技能水平提升等方面建立相应的长效培养机制,有效实施“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工程”。在反哺式人才支撑下,不断融合当前的相关经验、技能水平、研发水平等,为整个团队发展提供发展式人才,处于整个团队发展中的中间力量,有效带动后续处于“成长”阶段教师的发展。

(三) 一专多能式培养制度,为团队发展提供后续成长支撑

需要立足于当前专业技能水平和理论水平的基础上,紧跟当前”发展”阶段教师的步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培养,打造多种能力不断提升的局面,为后续的团队发展和个人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积累、经验积累,从而为整个团队的发展提供成长支撑。

三、“成长、发展、反哺”式教学团队主要实施途径

(一)积极实行集团化办学水平建设,实现校企联合

集团化办学是吸纳了学校、行业、企业、协会在内的组织体系[4]。以理事会和联席会的组织方式,定期沟通,共同决策,共同研究学校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人才培养形式,同时为学校教师团队发展的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使专业带头人、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技术人员建立长期互学、互促、互提高的机制。

(二)推行教师顶岗实践,增强实践能力

完善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管理和考核制度,提高教师参加顶岗实践的实效。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和教师实际情况,按照团队内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有计划分期分批组织专业教师到工厂、企业进行相应岗位的顶岗实践[5]。同时,对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实施程序、过程检查和结果考核要进一步规范,使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落到实处,进一步促进教学团队中处于“成长”阶段、“发展”阶段、“反哺”阶段教师的针对性实践提升。

(三)提升技术研发与服务,提高科研能力

组建由企业技术骨干与院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研发及服务团队,进行技术开发[6]。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引进承接科技项目,合作研发新产品,提高团队对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建立健全院校与企业“共研、共享、共赢”机制,促进整个教学团队的发展,使整个团队在技术研发与服务方面能够有效的进行融合,提高整个“成长-发展-反哺”式教学团队的整体科研水平。

(四)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理论、技能水平,提升综合能力

针对整个“成长-发展-反哺”式教学团队内各个教师发展所处的不同层次,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师培训,提高整体的理论、技能水平,促进各个层次教师又快又好的发展,为人才培养工作、专业及课程体系建设工作提供发展支撑。

四、总结

“成长-发展-反哺”式教学团队良性运行机制的构建为团队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支撑,达到校企双赢,从而带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社会服务能力、人才培养等方面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完善现代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光寒.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4):82-83.

[2]邵建东.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误区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3,(4):99-101.

[3]王红玫,王志蔚.高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五个关键因素[J].职业教育研究,2011,(7):61-62.

[4]胡柏翠.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成人教育,2013,33(2):50-52.

[5]顾京,陈桂梅.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8):66-67.

篇7:黄大年式教学团队事迹

关键词:高级英语,团队合作,课外阅读

一、高级英语教学内容删减现存问题

高级英语课一直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必修课。该课程对学生阅读理解、文体赏析、文化鉴赏等高级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文章篇幅长、难度大、词汇量大、主题思想深刻等原因, 每一课都要耗费较多课时才能将其深度展开。但由于学时有限, 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

删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保持数量不变只进行篇章内删减, 即只在课上处理重点段落, 其他段落完全忽略。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学生接触题材的丰富性、全面性, 但却影响了文章的完整性, 并导致学生只对零碎的片段有孤立的理解。这不利于学生体会文章的整体美感,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流畅的逻辑赏析能力。如果用“见木见林”来比喻完整有效的阅读过程, 这种方式会导致学生“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另一种是整篇删除, 把余出的课时分配给其他文章。这样做好处在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较为全面、透彻的学习一篇文章, 以从容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被删减的文章往往被完全忽略, 导致学生阅读量不够。

为了综合两种方式, 取长补短, 笔者尝试了一种折中的方式对高级英语教学进行了改革并将其命名为团队合作式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二、团队合作式课外阅读教学模式在高级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1、定义

这一模式的关键在于课外阅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首先, 在处理教学内容删减问题上, 笔者尝试了折中的办法, 即篇章内“轻度”删减结合整幅篇章“形式化”删减的模式。所谓篇章内轻度删减是指在不影响文章整体性赏析理解的前提下, 忽略语意较为简单的段落或语句—不是只字不提, 而是由学生来进行总结概括。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概括和表达能力, 又能在不影响整体性的基础上节省教学时间。所谓整幅篇章形式化删减, 是指并非实质性地整篇删除文章, 而是将其作为课外阅读的任务让学生自学后在课堂上分配一定的课时进行讲解。

第二, 团队式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这一概念是由美国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提出并实施的, 主要提倡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交流、互相指导、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并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笔者之所以用“团队”而非“小组”合作学习, 是为了体现所尝试的教学模式比普通意义的小组更为复杂, 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层次更多、步骤更多。团队一词体现着学习任务更像是一个需要设计和验收的项目或工程。

总而言之, 团队合作式课外阅读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详略得当、删讲兼顾的一种教学模式。

2、实际应用

(1) 学时分配

以《现代大学英语》5、6册为例。该书每册12个单元。按照17教学周每周4课时来计算, 每单元只能分配5-6学时, 这是非常紧张和仓促的。新的教学模式是精讲7个单元, 每篇文章分配8-9学时, 余下5个单元每单元2学时进行处理。

(2) 团队合作步骤与任务

步骤1:组团队。分组前教师简要介绍课外阅读5个单元的主题, 课下学生以兴趣为依据选择自己的团队来负责其中1个单元, 同时要注意各组人数相当, 并自行选出队长。

步骤2:碰头会。首先, 教师与队长开会确立队长职责、团队学习目标、主要进程以及展示时间。然后, 队长与队员开会传达精神、分配任务。

步骤3:合作学习。团队合作学习由学生在课外完成。学生以学习精讲课文时的侧重点、思路、技巧等为指导来研究和学习课外阅读的篇章。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意识地将课上所学应用到自主学习过程中去。要保证至少3次组内交流:一次统一理解文章主题、框架与脉络;一次彼此交流讲解学习所得, 讨论遇到的问题并商讨出结果;一次设计课上展示的形式与重点内容。此外, 各团队可以随机开会沟通。学生随时遇到问题都可以征求教师的意见, 教师承担顾问的角色且注意不要直接给出答案, 而是线索, 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机会。

步骤4:成果展示。在课上2个学时内, 某一团队将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给同学。要求其他学生提前预习, 并带着自己的问题和理解来上课。负责展示的团队可以以讲课、汇报、讨论、答疑等形式进行。2节课完全由学生来掌控。教师是听众, 是出现错误时给予纠正的把关者, 是发表观点的参与者, 绝不再是灌输知识的填鸭者。这充分实践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步骤5:成果评价。其他学生课上以团队为单位坐在一起, 并持有两份评价表 (见下表1:成果汇报评价表) , 在展示结束后对汇报组进行评价并给与改进意见。平均分要记入记分册, 作为期末总评成绩的一项。

步骤6:评价反馈。教师将分数及意见统计结果反馈给学生, 并从教师的角度对展示团队进行总结与评价, 以便学生课下反思。

三、结论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尝试, 课外阅读不再沦为形式。通过访谈, 笔者了解到,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一起研究并找到答案的痛苦与快乐。所有学生都感到即使准备的再充分, 也很难把自己所想的成功的传达给同学, 并体会到老师授课时的难度。这些体会让他们更重视预习、更尊重教师的付出、也对高级英语课文的学习有了更大的兴趣。当然, 遇到一些问题, 例如个别学生会开小差, 有些学生在未预习的情况下难以跟上展示团队的思路等等, 但这些问题同样激励着各个团队思考如何改进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Edge, J.Cooperative Developmen.ELT Journal, 1992.46:62-70.[1]Edge, J.Cooperative Developmen.ELT Journal, 1992.46:62-70.

篇8:黄大年式教学团队事迹

摘 要: 银行家算法要解决的通常是并发多进程、多种类资源环境下的死锁避免问题,所处环境有随机性、动态性的特点,算法采用的数据结构多且复杂,这些因素易让学生潜意识地产生畏难意识,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基于PBL给出一种团队教学模式。银行家算法的实际教学显示,这种教学模式挖掘学生的潜力,提升教学内容的可理解性。

关键词: PBL 团队式教学模式 死锁避免 主动学习

一方面,进程的同步与互斥是多进程并发执行的基石,位于执行的核心位置,是操作系统课程教学重点。另一方面,由于是多进程并发执行,进程对资源的要求是动态的,难以预知,要避免死锁发生,进程的同步与互斥必须提升到能反映这种动态性,内容自然成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的难点。如果是单一资源的互斥或多个资源一次性分配互斥,采用PV原语利用信号量能可靠实现,如果是多进程多资源的异步多次分配,光依靠PV原语和信号量已无法确保死锁不发生,此时,就需要专门死锁避免算法。银行家算法就是这样一种算法。

银行家算法面对的是多进程多资源的异步分配,算法实现涉及一系列向量和矩阵数据结构,抽象且复杂,有相当的教学难度。为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总结长期教学实践,下文给出一种基于PBL(Problem-Based Learning)[1]团队式教学模式。

1.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团队式教学

PBL即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模式,是基于现实世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2]。与传统教师主讲的教学方式不同,在PBL学习模式中,学生的行为不再是被动听课,而是主动沿着问题展开学习; 问题,或者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任务,是学习者的起点、思路和前进方向; PBL学习模式给出真实性任务,并给出有意义、逻辑性强的一组问题,让学生融入问题形成的学习氛围中,自主探究或通过合作解答这些问题,揭示并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潜移默化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

当前世界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团队协作”能促进发展,进而取得突破,甚至创造奇迹,科研如此,教学也如此。通过一般性分析可发现,团队至少能给参与者带来四方面好处,一是营造氛围,二是自省,三是互醒,四是成就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有着强烈的从众心理,大家在做什么,个体就认为自己也应该做什么,大家穿什么,人就认为自己也该穿什么,等等,这种心理带来的结果就是:团队能营造氛围。个体在团队中看到别人的情况,比较自己的状态,在比较中会发现自己的问题,此为自省。团队集众人之力,完成事情的效率肯定高于个体,能做的事情的范畴非个体可比,这种超越个体的收获足以带来更强的成就感,高成就感反过来使团体更加高效。

2.PBL团队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银行家算法教学中引入PBL团队教学模式有三个基本步骤,一是分析算法面对的环境,提出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二是将学生分成适当规模的团队,并让团队如同电脑一般运行起来;三是反馈,即用银行家算法理论知识反过来验证团队探讨的问题。

第一步工作在备课时完成。银行家算法要做的工作是针对多个进程需求多种资源、每种资源的数目不一定为一的情形,判定每一步资源分配的安全性,为化抽象为具体,不妨引入实例[3]。设有三个进程,分别是P1、P2、P3,另有两类互斥资源,分别记为A、B,对应的初始资源数目记为向量形式Avail0=(10,9), 三个进程初始时未分配资源,它们的资源需求向量分别是P1■=(11,2)、P2■=(7,6)、P3■=(7,5),小团队组长问:当前状态安不安全?很直观的,有同学发现P1进程的资源得不到满足,没有安全路径,不安全。组长改一下,写成P1■=(9,2)、P2■=(7,6)、P3■=(7,5),再问安不安全,同学讨论一番,找到了数条安全路径,答安全。运行开始,P3提出资源请求P3■=(2,4),问:P3的请求是不是合理?答:小于P3资源最大需求,合理。问:当前资源能不能满足P3的请求?答:小于现有资源数量,能满足。问:能不能进行分配?讨论后答:分配后存在安全路径,处于安全状态,能分配。第一次分配后的资源需求向量变为P1■=(9,2)、P2■=(7,6)、P3■=(5,1),三个进程得到资源的向量变为P1■=(0,0)、P2■=(0,0)、P3■=(2,4),剩余资源数Avail■=(8,5)。接下来,P1提出请求P1■=(4,2),做合理性检查,过;做能否满足检查,也过;做安全性检查,发现一旦实施分配,剩余资源给三个进程中的任何一个都没法执行完,不存在安全路径,不安全,阻塞P1进程……就这样不断重复,三项检查通过时分配,不过时阻塞,直到完毕。

第二步工作是分组工作,为节省课时,可在课前由班干部预安排。根据设计的实例规模,每组六人,其中三人代表三个进程,两人代表两类资源,一人任组长,控制全程运行。课前需准备铅笔和纸,以便以变化数据形式显示执行过程。协调六人动作,如同软件测试中的模拟执行一样,让三个进程动起来。

第三步是反馈,在分组执行完成后进行,是理论上的反馈,相当于略详细些的课后总结。具体内容主要是根据刚才动态演示的过程,对比银行家算法的各项数据结构,加以映射比较,达到深化之效,比如:可利用资源向量,即最初始的资源向量;最大需求矩阵,即将每个进程的初始资源需求拼成一个矩阵;分配矩阵,即将每个进程得到的资源向量拼成一个矩阵;需求矩阵,即最大需求矩阵减去分配矩阵。在明确这些数据结构后,进一步对进行安全检测的临时数据结构加以归纳。

3.结语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降低银行家算法的教学复杂度,基于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模式(PBL),给出了一种团队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下,每个同学都相当于一个计算机组件,每个问题相当于一条机器指令,整个学习过程在严密逻辑中、在同学们的主动参与下步步向前推进。从本质上说,这种团队教学模式并不仅限于银行家算法教学,在操作系统的其他知识环节如PV原语、请求页式调度算法中,都有这种PBL团队教学模式的用武之地。更一般的,这种教学模式甚至不局限于操作系统这门课程,在未来教研工作中我们将证实这一点。

参考文献:

[1]Howard S Barrows.How to design a problem-based curriculum for the preclinical years[M].New York: Springer Pub Co,1985.

[2]陈庆章,古辉,王子仁,等.PBL理论探讨及教师角色认识[J].计算机教育,2011(9):103-107.

[3]岳溥庥.实例教学法在操作系统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94:173-174.

上一篇:构建平安和谐社区汇报下一篇:“自强励志之星”候选人事迹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