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联换届领导讲话稿

2024-05-10

残联换届领导讲话稿(精选6篇)

篇1:残联换届领导讲话稿

在***市*****区残疾人联合会第*****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区残疾人联合会主席

各位代表、同志们:

*****区残疾人联合会今天召开第*****次代表大会,这是我区广大残疾人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也是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根据组织安排,并受各位代表的信任,本人很荣幸担任区残联第***届主席团主席。在此,感谢各位代表的信任。我有信心与同志们一道,齐心协力,不懈努力,促进全区残疾人工作再创新的辉煌。

****区残联第****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区的残疾人事业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过去的五年,我区的残疾人事业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取得较快发展。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风尚在全区已逐渐形成,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各界、残疾人组织为残疾人做了大量的实事,特别是在推进以康复、教育、就业保障、文化体育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这些在***届主席团工作报告中都作了全面的回顾,全区广大残疾人和各位代表对此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应该说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们的残疾人事业仍然相对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离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和广大残疾人的愿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解决。因此,在加快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我们着力在以下几方面去努力突破。

第一,以就业保障为主线,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劳动和社会保障机制。

作为社会生活中最弱势群体,残疾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变革中,往往很难适应变化,他们始终是社会生活中最困难的群体。因此,安排残疾人就业,是经济改革中保护弱势群体的根本性措施之一,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是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以社会保障为中心,逐步形成残疾人应保尽保机制,积极开辟残疾人就业门路,创造就业岗位,特别是对有劳动能力而就业困难的残疾人,要结合他们生理特点,开发适应他们的工作岗位和非正规就业岗位,按照工作报告中确定的今后五年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率保持在****%以上,以确保残疾人基本生活。

第二.以换届选举为契机,加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

残联是广大残疾人利益的代表,对于建立一支热忱为残疾人事业服务,恪守“人道、廉洁”原则,并能熟练运用社会化工作方式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是新形势下发展残疾人事业的紧迫任务,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今天的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区残联领导班子和去年全区镇、街道残联换届所产生的领导成员,为我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我们要看到当前残联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因此,必须注意吸收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实干精神的优秀残疾人骨干进入领导班子,从而增强残联的代表性。当前,我们要重视加强对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培训教育,进一步提高整体工作水平。要完善优秀残疾人人才库建设,使残疾人事业后继有人,拥有坚强的后盾。要进一步发挥残疾人专门协会的作用和全区村、居委残协的作用,努力培养一支优秀的协会骨干队伍,使协会紧密联系残疾人、关心残疾人生活疾苦、了解残疾人呼声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其教育引导作用。

第三,以宣传工作为抓手,切实改善残疾人的社会生活环境。

要加大我区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力度,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广泛向社会进行宣传,争取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大力弘扬人道主义,宣传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尚,培育有利于残疾人事业持续发展的舆论环境。同时运用政府门户网站信息互动,发挥媒介和网络的作用,及时传递残疾人事业动态,增进社会与残疾人之间的沟通,加大我区残疾人事业的宣传覆盖面。要抓住****市创建全国残疾人示范城市的机遇,扎实残疾人工作,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多的条件。

第四,以实现小康为目标,努力履行残疾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事实证明,没有残疾人的小康不能说是全面的小康。如何帮助残疾人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奔向小康,是各级政府和残疾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今后五年残疾人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要实现我区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残联组织和残疾人工作者重任在肩。我们的残联组织要始终成为协助政府努力推进残疾人工作的代言人,发扬“团结、实干、开拓、高效”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不断提高残疾人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做到联系工作实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切实为残疾人多办实事。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为残疾人提供生产、生活服务,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条件。区、镇两级政府要将残疾人扶贫纳入扶贫计划,统一部署,同步实施。残疾人工作者肩负着“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想残疾人所想,急残疾人所急

篇2:残联换届领导讲话稿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大会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下,在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镇残疾人联合会第×次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镇党委、政府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到会的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镇广大残疾人朋友、残疾人家属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向为我镇残疾人事业作出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困难群体,残疾人事业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新形势新任务为残疾人工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我相信,在新形势下召开的××镇残疾人联合会第×次代表大会,必将对××残疾人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推动着我镇残疾人事业取得新的发展。在此,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改善他们的状况,促进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共同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残疾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强化残疾人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把残疾人事业发展纳入党委政府工作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筹安排,狠抓落实。要积极探索和建立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真正

1把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政策落到实处。

残疾人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做好残疾人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我们每个人都要把做好残疾人工作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齐心协力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突出重点,帮助残疾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发展残疾人事业,切实尊重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给他们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让他们共享社会物质文化发展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努力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各企业,要不断壮大自身力量,为发展残疾人事业积累资金,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条件;广大残疾人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发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努力成为学有所长、业有所专的有用之才,在逆境中奋起,在奋斗中成长,努力开拓人生的新境界。

三、发挥组织优势,努力搞好服务。

镇党委、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残疾人工作,镇残联要明确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性,真正发挥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纽带作用。要以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为己任,按照《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和《残疾人保障法》的要求,认真履行好“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密切联系残疾人,积极协助党委政府,依靠全社会力量,真心实意为残疾人谋利益,切实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各村各单位要认真落实好扶持残疾人的各项政策,听意见、办实事,做

残疾人的知心朋友,为残疾人排忧解难。镇残联和各村残协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更好地发挥残联的组织作用,努力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水平。各位残疾人工作者也要紧跟形势,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努力提升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发展残疾人事业是我们神圣而光荣的使命,推进残疾人事业的不断发展是我们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七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为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篇3:残联换届领导讲话稿

一、调研相关情况

课题组从2012年5月开始, 采用问卷调查法、电话调查法、座谈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河北省换届后领导干部的思想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发放问卷50份, 回收有效问卷38份, 电话访谈30人, 座谈两次, 整理分析文献资料10余份。调研对象为县处级和乡科级领导干部, 男女比例约为3:1, 年龄在31岁以上, 大部分集中在41~50岁之间, 第一学历以本科为主。调查对象有中共党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充分保证了调研的客观真实。

二、换届后领导干部思想状况

(一) 整体稳定, 积极向上。

1.对换届的认识。

从调研对象来看, 对本次换届的认识是积极向上的。就调查结果来看, 大多数干部对换届过程认为公平或者比较公平;就干部选拔重用标准的认识来看, 大部分都能正确看待提拔重用的标准, 认为“工作业绩好”、“群众认可”是关键;绝大部分调查对象对换届结果都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对现任职务、岗位的评价, 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很适应或比较适应现在的岗位;对工作生活现状的评价, 大部分被调查者能够“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游刃有余”或“能够较好完成工作任务”。从这些评价和感受来看, 这次换届无疑是成功的, 领导干部的思想状况是基本稳定的。

2.对社会问题的认识。

受调查的领导干部基本都能坚持正确地看待当前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

3.对作风形象的认识。

领导干部的个人形象和生活作风不仅关系到个人发展, 更关系到党的形象, 影响干群关系。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 调研对象基本都能时刻注重工作作风和个人形象塑造, 能够做到洁身自好, 自省自律。

4.对新领导班子的认识。

从调研来看, 换届后, 新领导班子构成比较合理, 干劲十足, 基本能够团结协作, 奋发有为。

5.对学习态度的认识。

从调研结果来看, 领导干部及领导班子对政治理论学习大多比较重视, 认为很有必要。领导干部多通过上网和读书看报形式学习。

(二) 存在一些问题, 不容忽视。

通过调研, 课题组也发现了一些突出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个别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意识淡化。

在思想政治建设上, 个别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落后, 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存在认识不到位、理解不深刻、落实不彻底的问题, 还存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 满足现状、不思进取, 自以为是、盲目乐观的问题, 不能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观点来对待发展, 不能用实践的、群众的观点来看待政绩。

2.乡镇级政府思想政治建设的方法仍需与时俱进。

换届后, 乡镇级领导干部内部运行的相关民主集中制度、工作规则、会议制度等还处在逐步探索规范的阶段, 在增强班子的整体合力、提高领导工作效率上还有待加强。由于党政职责分工不够明确, 以党代政现象有时依然存在。乡镇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相对比较薄弱, 老办法不管用, 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适应新形势的思想政治建设的好方法。

3.换届落选, 造成思想消极。

在换届中, 有些比较优秀的领导干部, 由于职数的限制没能入选, 导致心理失衡, 感到伤了面子、丢了前途, 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安于现状, 到了新岗位上也不安心, 甚至出现消极工作、精神懈怠的情况。同时一些工作时间较长、年龄稍大的领导干部感到进步无望, 产生忧虑思想。

4.一定范围内存在工作压力过大, 造成心理忧虑。

从调研结果来看, 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是换届后的领导干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小的压力。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反应, 作为一种正常反应, 必须要客观认识。换届后的领导干部, 工作内容发生了新变化, 工作职责有了新要求, 任务更重, 责任更大, 难免会受到各方面关注, 与之俱来的必然会是诸多压力汇集, 因此这一普遍性问题的出现很客观也很自然。

5.作风不实, 工作低效的现象仍然存在。

换届后, 有的新提拔的领导干部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 作风浮飘、好大喜功, 不安心本职工作, 热衷于做表面文章, 搞形式主义, 严重脱离实际, 缺乏政策和项目的连续性, 导致工作低效。有的领导干部缺乏改革创新意识, 怕出乱子、怕担风险, 存在畏难思想, 生怕出现失误影响自己的前途, 在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

6. 干部选拔机制中存在一定的弊端。

虽然调研对象对当前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总体评价很高, 认为还比较符合客观实际。但也反映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比如基层领导干部指数少, 竞争压力大;干部考核中依然存在简单化和一刀切的问题等。这些问题需要上级部门能进一步探讨合理的解决办法。

三、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思想的措施

(一) 加强教育培训, 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着眼于换届后各级领导班子思想观念、思维层次、能力素养等方面的实际状况, 大力推进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 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群众观;着力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 使其确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干事创业的思想;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积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端正从政心态, 做到谦虚谨慎, 能学人之优, 能容人之短, 努力用自己高尚的人格、谦逊的态度、优秀的业绩去赢得别人的信任, 脚踏实地不浮漂, 埋头苦干不张扬, 做到心态平衡,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常怀明礼修身的律己之心, 理智看待“进退留转”, 以平常心对待荣与辱、名与利。

(二) 开展谈心谈话活动, 掌握并引导干部思想动态。

换届后, 针对“个别职务得到升迁的干部手舞足蹈、得意忘形, 职务没有升迁的干部情绪低落、垂头丧气”两种极端现象, 组织人事部门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建立一级抓一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通过开展“领导走基层、干部谈心声”活动, 及时了解各级干部的思想状况, 掌握思想动态。突出重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对提拔和交流的干部进行激励性谈话, 要求他们切实负起责任, 尽快熟悉和进入角色, 对思想有情绪的干部逐一进行谈话, 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名誉、权力、地位和个人得失, 自觉服从组织安排。通过谈心谈话活动, 彻底使落选改非干部减轻“心理负担”, 消除思想顾虑。

(三) 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增强干部任用的公信力。

进一步完善以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为主体的综合考核评价机制, 科学量化考核指标, 形成包含经济、社会、文化与党的建设和谐发展以及群众的公认度等全面科学的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用好的制度、好的作风选人。要建立经常性考核机制, 对考核中形成的各种数据、材料要及时分类整理, 建立干部考核档案, 使那些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敢想敢干、政绩突出而又不事张扬的干部能脱颖而出。在甑选领导干部的过程中, 要全面掌握情况。对干部的考察了解, 要多渠道、多途径、全方位。不仅要听汇报, 还要看实绩;不仅要尊重领导意图, 还要充分考虑上上下下的意见;不仅要看领导印象, 还要看群众满意度;不仅看工作实绩, 还要看德行操守;不仅看工作八小时内表现, 还要了解八小时外的动向;不仅要看资历, 还要看能力, 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在决定干部提拔使用时, 坚持做到讲台阶不唯台阶、讲学历不唯学历、讲经历不唯经历, 讲年龄不唯年龄, 不要因为设立的年龄、学历、级别等门槛过高而将一些特别优秀的人才拒之门外。不能因为搞一刀切, 而让一些确有能力的干部高高挂起, 浪费人才资源。

(四) 建立和完善干部考核进退机制, 增强干部的危机感和效能意识。

要注重对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结果的分析运用, 实行末位淘汰制和“能下”制。对考核结果反映出来的“不作为”、“不称职”、“不胜任”、“不适应”的“四不”干部坚决进行调整, 彻底打破一些领导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求稳怕乱”的思想。不断完善干部“能下”机制,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退出机制。重点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量化考核形式, 准确鉴别干部优劣, 切实加大治懒治庸力度, 对表现平平、实绩不明显或大错不犯、小错不少的干部及时作出降级、免级、改任非领导职务等组织处理。坚持治庸问责, 树立“慢作为是不称职、不作为就是失职”的理念, 以此强化领导干部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效能意识, 促进干部作风大转变。

(五)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和活力。

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对主要领导权力进行科学合理分解, 防止主要领导由于权力过重出现“专断”、“独断”现象。在班子内充分发扬民主, 不断完善民主生活会、党委议事决策规则等制度。坚持主要领导末位发言制度。集体讨论时, 主要领导不先发表任何意见, 待经过充分讨论后, 再进行集中, 最后由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建立严格的执行责任体系, 依据职责分工, 明确责任人, 不断完善主体清晰、责任明确、权责统一的执行责任体系, 督促领导干部恪尽职守, 尽职尽责, 高水平完成工作任务。

(六) 建立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建设长效机制, 作为衡量和使用干部的依据。

一是建立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创新机制。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 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抓载体, 树典型, 求新、求活、求实。要建立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联系点, 经常深入基层调研, 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 倾听群众呼声, 关心群众疾苦。二是建立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考评机制。每年由县级党委对乡镇级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提出新要求, 召开思想政治建设经验交流会, 推动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并把思想政治建设的好坏作为乡镇领导干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重点完善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考核机制、反馈机制、评价机制, 把思想政治建设的成效与经济工作的成果有机结合, 作为衡量和使用干部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换届后思想政治建设风向标[R].新华网, 2012

[2].万军, 刘君栩, 杨丽华.当前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状况问卷调查[J].科学社会主义, 2006

篇4:越共换届领导人有多难选?

越南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从1月20日至28日在河内召开,大会将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和总书记。据环球时报报道,彭博社援引越南匿名官员的话称,对中国略显强硬的现总理阮晋勇正与倾向于对中国采取和解立场、有意谋求连任的阮富仲争夺越共总书记的位置。

越共纷繁复杂的“四驾马车”

越共作为越南唯一的执政党,其中央领导机构政治局是国家权力核心。在政治局成员中——目前的越共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共有16名委员,包括国家主要机构和党内主要部门的负责人——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政府总理和国会主席组成的“四驾马车”分别掌握主要的国家权力。

在这现有的“四驾马车”结构里,根据越南的法规,总理有相当大的权限,可批准省级人民议会选出人民委员会成员,可自行罢免或革除人委会主席和副主席;省级人委会主席的指令,总理可停止执行或将其废除。

尽管越南宪法规定国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且越南国会近年在监督和选举改革方面亦有不少上佳表现,但实际上它仍是越共和政府决策的事后承认机构,所以国会主席一职还是较虚。

越南国家主席相当于国家元首,宪法赋予国家主席多项通过国会才能实现的行政权力,如向国会建议选举或罢免副主席、总理、两院院长等,但最终人选须得到由党领导的国会“程序”上认可,而真正的人选决定由党的高层做出,所以,国家主席的权力,多具象征性。

国家主席还是“越南所有武装力量总指挥”及“国防安全会议主席”,是名义上的人民军最高统帅,但人民军的最高决策机构实际是越共中央军事党委,即中央军委,一向由总书记兼任军委主席,总书记才是军队实质上最高统帅。

根据越共党章,党代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原则上每五年召开一次,由党代会选出中执委,中执委选出中央政治局,并从中选出总书记。2001年九大修改党章,明确规定总书记任期不得超两届,算是对第一把手的限权。

有一点可以确定,越南的最高权力实际上在党的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总书记是有影响的人物,但在目前的权力分配关系和资历大致平辈的政治局架构下,决无也不可能有“独裁权”。

得票多不一定当选

“最强势总书记”黎笋去世后,越共元老长征临时接任。经过几个月的过渡,1986年12月越共召开六大,阮文灵当选总书记,长征带头和几位元老退出越共中央政治局。自此,越南结束了领导人终身制,开始了按届轮换。

根据越共党章,越共中央委员会选举政治局委员,在政治局中选举产生总书记。据媒体观察,拥戴“弱势总书记”在越共已是不成文的惯例。据越南媒体报道,越共十一大时的政治局委员得票排名,张晋创(现国家主席)、冯光清(现国防部长)、阮晋勇(现政府总理)位居前三。阮富仲在16名委员中得票第八,却当上了总书记。这说明,总书记的产生并不完全由中央委员会的选票决定。

此外,在越共中央委员的选举中,年龄限制也常常被打破。1991年,越共七大规定,超过70岁的中央领导人都要退位,第一次当选中央委员的年龄必须在60岁以下,第二次当选中央委员则必须在65岁以下。然而,前任总书记农德孟在2006年获得连任时已经66岁,而阮富仲是在67岁时当选总书记。如今,阮富仲已经超过70岁,按规定应该退位,但仍在争取十二大获得连任,而与他竞争总书记的阮晋勇,今年也已经66岁。不过,对于总书记以外的职位的年龄限制,越共却是按规定严格执行。但这一次会不会再破规矩,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漫长的十二大人事安排

越共十一大之前,十届十四次、十五次会议对越共十一大进行了前期人事安排。而据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所长于向东在《近期越共十二大准备工作的若干动向》一文中的梳理,越共十二大的人事安排,从十一届九中全会就已开始。2014年5月的越共十一届九中全会,依据《党章》和在过去颁布的党内选举规定的基础上,讨论并通过了新的《党内选举规则》,引发外界的不少议论和猜测。该规则一方面强调了差额选举,另一方面还取消了十大十一大中央委员候选人除组织提名外还可以由代表提名和个人自荐的做法,规定所有中央委员候选人必须由中央政治局批准,以避免中央对候选人提名的失控。

2015年1月,越共召开十一届十中全会,阮富仲主持会议,并在开、闭幕式上发表讲话。会议重点研究了召开越共十二大的准备工作,包括各文件草案的审议和涉及人事工作的相关事项。

2015 年5 月初,越共十一届十一中全会,仍在着重研究十二大人事安排的工作方向和原则,也包括十二大代表名额的数量和分配等具体问题。中央委员会的组成人员还要符合年龄规定、身体健康。阮富仲谈到新的中央委员会应由三个年龄段人员组成,50 岁以下、50岁至60 岁、61 岁以上。也就是说,并未重申65岁的年龄上限。

在十二中全会和十三中全会上,越共中央委员会终于对越共十二大的人事工作各项重要内容作出决定,并且在十三中全会上确定了越共十二大的具体的会期。据报道,越共十一届十三中全会讨论并表决通过越共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和连任越共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提名名单,投票表决通过越共十二届中央政治局、秘书处、中央纪检委员会人事提名。包括正式和候补委员在内的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也将提出满足年龄限制等条件的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政府总理和国会主席等四名主要领导人的推荐名单。

2016年1月13日,越共十一届十四中全会闭幕。据越南媒体报道,会议以“民主和坦率的方式进行”,高票通过越共第十二届任期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提名人选名单,并表决通过了属“特别情况”参选连任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的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在内的提名人选名单。何为“特别情况”?或许要等到越共十二大闭幕才会揭晓。

篇5:残联换届领导讲话稿

齐满镇党委书记:施俊宏

(2007年11月20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齐满镇残疾人联合会换届选举大会在县残联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隆重召开了!这次会议是我镇残疾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标志着我镇残疾人事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在此,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专程来指导大会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长期以来,齐满镇残联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对残疾人事业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全镇工作大局,狠抓残联履行“代表、服务、管理”的各项职能,促进了残疾人事业的稳步推进,全镇残疾人生产、生活待遇得到进一步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各项工作正朝着规范化的轨道前进。在此,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残联和长期关心、支持齐满镇残疾人事业的各部门、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我就进一步做好今后我镇残疾人各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是要充分认识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残疾人事业是民心工程、暖心工程、爱心工程。残疾人是社会生活中特别困难的群体,做好残疾人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我们所面临的残疾人工作任务将会十分繁重,尤其是贫困残疾人脱贫工作。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各分管领导要经常过问残疾人工作,协调解决残疾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以实际行动重视支持残疾人工作。各村、站(所)和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与协调,把残疾人事业特别是贫困救助工作纳入工作规划,摆上议事日程,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我镇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是要发挥好职能作用,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残疾人联合会作为残疾人代表组织,是党委、政府与残疾人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镇残联要当好参谋和助手,广泛听取残疾人的意见、建议,努力为我镇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新一届的残联班子产生后,大家要尽快找准残联工作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好“代表、服务、管理”的各项职能,努力帮助残疾人解决困难,多办实事好事。要加强对残疾人的康复服务,要重视残疾人的教育与培训,从根本上提高残疾人的整体素质。要广开就业门路,多渠道、多形式安置残疾人就业。要积极开展残疾人的文体活动,使残疾人的各项文化艺术活动融入社会公众文化。

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扶弱济困、扶残助疾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发扬社会主义人道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要继续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工作,大力倡导和弘扬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献爱心活动,尊重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价格尊严,关心和帮助残疾人克服困难。宣传、推广在“三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的扶残助残典型和生残志坚、立志成才的先进事迹典型,努力营造关心、尊重、理解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同志们,残疾人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残疾人工作光荣而艰巨。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努力把我镇的残疾人事业推上一个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篇6:残联换届领导讲话稿

【残联发言稿范文】

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升残联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五”期间,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立足创新,安全可靠、惠民服务的原则,建立适应新时期残疾人工作需要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形成科学顺畅的工作机制,完善残联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建立广泛共享机制,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残联信息化建设要主动迎接挑战,积极抓住机遇,实现“三个转变”,强化“三种能力”,完善“三个体系”,抓好重点工程,实现残疾人信息化建设工作整体推进、快速发展。

(一)实现三个转变。

第一,实现从残联系统业务与信息化脱节分离向业务和信息化有机融合转变。信息化建设是融信息技术和残疾人业务发展于一体的系统建设。信息化工作要根据信息化的要求,结合残疾人工作自身特点,对业务工作进行流程再造、监督管理和决策支持。业务和信息化的有机统一,是信息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各级残联要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残联业务的融合,着力保障信息化工作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以业务推动信息化发展,以信息化促进业务提升,加快实现残联系统业务信息化。

第二,实现从局部建设向整体规划转变。在信息化建设初期,相关部门为了满足某项重大项目和某个领域业务的需要,开发建设了独立的系统或数据库。这对业务工作开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形成了各业务板块自成系统、各自为战的局面。随着残疾人工作管理方式走向精细化,对残联业务应用的一体化、全局化及为残疾人服务的公开化、社会化要求越来越高。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在统一规划的原则下更好地兼顾和统筹残联管理核心业务,向整体推进和业务协同转变。要围绕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涉及残联主要业务领域,适应“两个体系”建设要求的综合业务系统,推动残联业务流程标准的建立。

第三,实现从数据重复采集、信息资源分散使用向信息一源多用、数据共享利用转变。信息化发展初期,由于缺乏统一的系统规范和数据标准,信息资源的部门分割、地域分割与业务分割,既造成了重复建设和数据重复采集,也阻碍了信息化发展和业务应用水平的提升,信息资源的作用和效能也得不到充分发挥。随着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信息化建设必须实行全国“一盘棋”、全省“一个平台”的全面整体发展战略。要遵循统一的残疾人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按照“一数一源,一源多用,数据共享、公开服务”的原则,建设中央、省两级残疾人数据资源中心和交换平台,形成统一管理、分布存储、合作共建、资源共享的工作布局。对残联系统内部来说,要继续推进各项业务工作的信息整合,扩展数据采集渠道,提升自动采集能力,保障数据完整性和时效性;要提高数据存储和处理水平,强化分析查询能力,提升数据准确性和可用性,深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形成整体优势。从外部来说,要继续推进与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卫生、扶贫等部门间的残疾人基础信息和业务信息共享,按照职责明确、流程规范、功能完备、业务协同的要求,组织制定相关标准,加快建立和完善共享机制,充分扩大信息交换范围。对社会公众,要最大程度地开放公共信息,促进信息系统效能的最大化。

(二)强化“三种能力”。

一是强化信息化统筹规划的能力。在整体规划中,要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局,确保残疾人工作信息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推动信息化建设有序发展;在系统建设中,既要兼顾各地不同的需求,又要统筹规划。要加快理顺已建应用、待建系统的关系,统一业务流程、数据规范和接口标准,做好有机衔接。新建系统一定要在统一的规划下进行,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应用系统的建设要有利于深化残联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优化组织机构,避免简单地在原有体制和业务流程基础上建设应用系统。

二是强化信息化工作管理能力。要科学把握行业战略目标和发展趋势,加强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和合作,避免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无序和盲目建设的现象。要对残联业务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针对有关技术问题开展深入讨论、研究,制定短、中、长期业务信息化基本建设方案。要高度重视业务信息化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监督和管理工作,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领导决策和项目具体执行工作,做好项目招投标、设备采购、质量管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验收监督以及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工作。要与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密切合作,形成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和监督的项目管理流程和制度。

三是强化资源开发利用服务的能力。要建设残疾人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互通平台,形成统一管理、分布储存、合作共建、资源共享的工作布局。要深入调研、明确需求、优化功能,提高业务应用系统建设质量,提升系统应用效率和运维保障能力。要完善残联系统网站建设,要让网站从“名片型”向“服务型”网站转变,努力提高网站信息时效性,切实加强网上办事、网上互动的能力。要深入挖掘基层残疾人服务需求,充分发挥残疾人信息资源库作用,借鉴信息社会先进的网上服务理念与模式,积极开拓创新,尝试开展有特色、受欢迎的网上便民服务。要加强残疾人网上信息无障碍服务,在做好残联系统网站无障碍建设的同时,积极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开展网站无障碍建设和公共资源及设施的无障碍信息服务。

(三)完善“三个体系”。

一是完善业务应用信息体系。逐步实施残联管理业务的信息化工程,促进信息化与残联管理核心业务的融合,推进各业务应用板块的优化和协同,提高残联管理效能。

二是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加强标准规范的先导和基础地位,按照急用先行、全面推进的原则,逐步建立与完善。

三是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研究建立适用有效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建设网络信任体系。

(四)抓好重点工程。

要夯实残联信息化建设基础,建设全国残疾人人口综合数据库,建立中国残联和省级残联两级动态、实时的数据采集、交换和管理机制,强化残疾人事业统计平台建设,提高残疾人事业统计工作能力和数据质量,为政府相关部门和残联业务工作提供服务,实现与国家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要加大残联系统网上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加强残联门户网站和中国残疾人服务网建设,加大政务信息管理与服务,拓展面向广大残疾人的网上信息服务模式,提高残联网上信息服务综合能力。要推进信息无障碍技术发展和标准、产品的研究与制定。

【残联发言稿范文】

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残联要高度重视,强化保障措施,扎实加以推进。

(一)加强组织保障。

信息化建设是残疾人事业的基础工程。各级残联的主要负责同志和各业务部门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工作机构的建设仍然是现阶段首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全国有22个省成立了信息中心或内设了信息化工作机构,其中部分省市的信息中心有机构、有编制、有规划、有工作经费,各项信息化工作已全面铺开,真正起到了信息化对业务工作的保驾护航作用。但是,全国仍有三分之一的省份信息化工作分散在其他业务部门,有的省甚至将信息化工作放在直属单位代管,信息化工作缺少稳定的运维经费,靠办公经费或挤占业务经费过日子。在人员管理方面,长期借调或使用临时聘用人员,没有解决编制、待遇等业务骨干切身问题,使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影响了全省的信息化工作进程。进一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走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十二五”时期残疾人工作模式的一个重要转变和提升。各级残联要重视信息化工作,积极组建信息化工作机构,明确职能、配备人员、落实经费,切实履行职责,保证信息化建设发挥整体效应,有效提高各级残联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

(二)健全工作机制。

目前,残疾人事业业务格局已经形成,走上轨道。相对于其他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工作机制仍有待完善。一些地方残联信息化工作缺少强有力的行政驱动,沟通协调不到位,业务需求缺少深入的挖掘,有些信息系统脱离了业务工作实际。各级残联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管理机制建设,强化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管理与组织协调,相关业务部门在业务流程中要进一步明确对信息化的需求,信息中心在具体实施中要加强对业务需求的准确把握和前瞻设计,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优势互补的工作模式,使信息化真正成为残疾人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业务工作的助推器。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要建设一支既懂得信息技术又懂得业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一是要加大各级残联信息化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特别是在省级残联,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将信息化工作完全委托社会承办,缺少业务与信息化的沟通,这样的信息化工程很可能成为无法应用的项目。二是要做好残联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普及培训。目前中国残联部署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在全国各级残联的用户已达1万多人,网络化的业务管理平台将成为全体残疾人工作者的业务工作平台,各级残联要切实有效地加大计算机应用的培训,提高每个残疾人工作者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四)加强信息安全意识。

随着信息网络的广泛渗透和深度应用,信息泄漏、信息窃取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各省普遍建立信息网络和业务系统后,这些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存储、传输和处理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涉及残疾人个人隐私、残疾人事业宏观决策、残疾人事业业务发展等重要信息,其中很多是敏感信息,甚至是国家机密。各级残联要在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和应对能力,做到技术上有措施,管理上有手段,做好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备案工作,确保残疾人事业各种关键信息不发生网络失泄密问题,确保残疾人事业信息化的稳步发展。

同志们,“十二五”期间,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和困难并立。各级残联要切实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加快推进,扎扎实实做好残联的信息化工作,为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残联发言稿范文】

这次会议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调查与监测各项准备工作稳步推进,调查与监测各项筹备工作进入关键时期,按照全国监测办公室工作部署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国务院批转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进一步落实民政部、卫生部、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残联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全国监测办公室主任工作会议提出的具体工作要求,全面部署新一轮调查与监测工作。

刚才,新宪书记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高度,对做好本次调查监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民政部、卫生部、统计局的领导也就加强领导和部门协作,提出了很重要的意见。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认真研究落实。

下面,我代表全国监测办公室,再讲两点意见:

一、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调查与监测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今年以来,全国监测办和各省(区、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国办19号文件精神,积极筹备并推进各项调查与监测准备工作,成效明显。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了全国及地方监测办公室。2011年5月27日成立了由民政部、卫生部、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残联4个部门组成的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办公室,我兼任办公室主任,民政部、卫生部、国家统计局、中国残联等部门的负责同志担任副主任。2011年8月26日,全国监测办召开了主任工作会议,会议研究并确认了新一轮监测的总体工作安排,强调了新一轮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对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按照4部门下发的《通知》要求,陆续成立了监测办公室并开展各项调查监测的准备工作。

二是完成了新一轮监测方案和调查监测问卷等主要技术文件的制定。在中国残联研究室的牵头组织下,来自统计、医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研究制定了新一轮调查监测方案。通过两次小规模试点的检验,并征求了地方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又经相关专家组的反复论证修改,调查监测方案上报国家统计通过后,已于5月27日印发各地。调查监测表格,各种工作细则和技术方案已经确定,培训教材也已编制完毕。

三是各地调查监测准备工作基本到位,组织机构、人员、经费、办公条件已基本落实。目前,各省(区、市)都已成立了由主管领导任主任的监测办公室,有的省还成立了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办公室都配备了专门工作人员。各地监测办成立后,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基本落实了工作经费。

四是调查监测样本核实工作已经完成。按照《2011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方案》要求,全国监测办下发监测小区名录,各地已陆续按要求组织力量核实并上报。

五是进行了两次小规模试点,达到了预期效果。7-8月间,全国监测办先后在北京、吉林组织了两次小规模试点。通过试点,不仅对调查监测方案、表格、残疾评定等技术性文件进行了应用性检验,发现了存在问题,进行了修改完善,还进一步理顺了思路,摸清了难点,掌握了组织调查监测的相关规律,培训了部分省级骨干,锻炼了工作队伍。

六是《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实施手册已编制完成。《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已于今年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分类分级国家标准是目前我国界定残疾人残疾分类分级的最新国家标准。分类分级国家标准颁布后,中国残联积极组织专家编写了实施手册,实施手册将首次应用于今年新一轮调查与监测的残疾筛查和评定工作中。同时,我们将在卫生部的支持和指导下,以监测样本筛查和评定为起点,做好医师抽调、培训、残疾检查与评定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评定专家委员会。以国家标准起草专家为主体,将新一轮残疾人状况监测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医师列入《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评定专家数据库。

七是物资准备工作进展顺利。目前,调查监测表格、工作手册都已定稿,将按计划印刷,分批分发给各地。残疾筛查、诊断的工具、量表已选定。部分残疾评定工具将由全国监测办陆续分发各省。

二、加强领导,抓住重点,扎实推进,全面做好调查监测的各项工作

今年的新一轮调查与监测工作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样本的调整补充,二是入户监测。监测样本的调整补充,工作模式和程序都与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大体相同,是一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型残疾人口抽样调查。因此,今年的监测工作一方面头绪多、任务重、时间紧,另一方面又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强、要求高、工作难度大的残疾人口抽样调查工作。以这次工作会议及培训会为标志,工作重心将下移到地方,各地的压力加大,任务更重。大家一定要按新宪书记和民政部、卫生部、统计局领导讲话要求,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调查监测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加强协调配合,加大工作力度,确保高质量完成这次调查监测各项任务。

按照工作部署,本次调查监测将分三个阶段进行:2011年11月1日以前为准备阶段;2011年月11月1日至30日为现场调查与监测阶段;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为数据处理、公布报告和总结表彰阶段。当前,特别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四部门文件和全国监测办工作会议精神。今年5月27日,民政部、卫生部、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残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的通知》(残联〔2011〕93号)。《通知》的下发,充分体现了中央各部委对新一轮调查与监测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通知》既明确了工作任务,又提出了各部门的职责;既有工作的要求,又有对工作的政策支持。8月26日召开的全国监测办主任工作会议,充分阐述了新一轮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调查监测工作的整体工作安排,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的具体要求和全国监测办会议精神,残联主要领导要了解、过问,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扎扎实实全面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二是要进一步落实好本地经费保障。经费的保障是做好新一轮调查与监测工作的关键。财政部对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调查与监测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及时核批中央本级监测调查经费,国家级师资培训、监测调查用表、培训教材、工作手册的印制和部分残疾评定工具费用都由中央财政拨付。各省残联要按照工作任务和《通知》精神,继续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安排好调查各个环节所必需的资金,以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各省还要积极指导、督促监测县(市、区)做好经费的申请工作。对被监测的贫困县,省级财政要给予适当经费补贴,确保调查顺利进行。绝不能因为个别地区的经费问题而影响数据的科学性和全国调查监测工作的整体进程。数据的科学性是决定这次调查监测成效的关键所在,如果由于经费不落实,出现了虚报、假报、编报的现象,就会影响全局。

三是要认真做好调查监测骨干和残疾评定医师的培训工作。各地要严格按照全国监测办的各项培训条件和要求,高质量完成调查监测骨干和残疾评定医师的培训工作。确保作风实,业务熟的人员承担监测调查任务。培训人员是调查监测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质量考核办法,严把培训的质量关。通过培训,使所有调查监测员、医师,按照全国的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调查监测技能并能熟练运用。一定要保持人员的稳定,经过培训的调查队人员完成整个调查监测工作前不得更换,确保每一个参与调查监测的人员都能胜任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四是加强被监测县(市、区)调查监测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全国监测办是这次调查监测的总指挥部,各省(区、市)监测办是分指挥部,各个被确定县(市、区)的监测办就是前线的作战部,大量繁重的具体工作需要这734个区县的作战部去落实。我们要切实加强被监测县(市、区)调查监测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强化督促检查,层层抓好落实。在组织上,被确定的县(市、区)监测办的主任必须由县(市、区)残联的一把手担任,统计、民政、卫生及残联的相关负责人为副主任,同时要求被确定乡镇(街道)的负责人作为县监测办的成员,确保组织得力、上下协调、共同配合,顺利完成调查监测任务。

五是要做好各项表格、工具及其他物资的准备和管理工作。调查监测所用的所有表格、教材均由全国监测办统一印制、下发。目前,表格、教材、部分残疾评定工具正在下发各省的过程中。全国监测办同时下发《关于订制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残疾评定工具的通知》和《关于下发新一轮监测表格及培训教材的通知》。各省要按照两个《通知》的要求,做好接收、保管、分发工作。新一轮监测涉及的表格和残疾评定工具种类繁多,表格和工具出现任何疏漏都将难以弥补,都可能影响现场调查监测工作的开展。各地要高度重视,安排专门场所,指定专人负责,均要有明确的接收、发放清单和落实措施,确保现场调查监测前准确无误发放到位。

六是要做好摸底、编制住户底册的工作。对监测小区进行摸底,编制住户底册,是现场调查监测前的重要性基础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全国监测的统一要求,认真做好摸底工作,杜绝走过场的现象,调查监测员必须逐户摸清核实有关情况。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对监测小区的地域范围、地形环境、户数人口数、疑似残疾人数、0至6岁儿童数等情况有清楚、准确的了解,为现场调查监测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是要高度负责,尽心尽力,确保高质量完成现场调查监测任务。调查监测员战斗在现场调查的第一线,直接决定着监测调查的质量和成败。现场调查监测前,所有调查监测员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监测调查技能。现场调查监测中,要继续发扬“真实的了解、真挚的关爱”的“二抽”精神,做好现场调查监测工作。调查监测员们要认真领会调查监测方案的各项要求,把握方法,力求调查监测工作科学规范。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走过场,不虚报、不瞒报,老老实实地按照真实、客观的数据和群众的真实意愿填写好每一张表格,确保调查监测数据的质量。医务人员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科学、严谨、准确进行残疾鉴定。调查开始后,各调查队严格按照调查监测方案统一的规定、流程、方法和标准,进行入户登记、残疾筛查和残疾评定,严把调查质量关。

八是加强宣传引导,为成功调查监测营造有利的环境氛围。各地监测办要积极主动与宣传部门沟通,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宣传好调查监测的意义和作用,争取配合支持。在做好调查监测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把这次现场调查监测作为下基层、送温暖,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作为察民情,知民忧,解民困的过程,作为宣传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讲解“十二五”纲要、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过程。调查监测期间,调查监测员们要将发现的群众实际困难反映到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处理;医务人员要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健康咨询,对确诊的残疾人进行必要的医疗康复指导;调查监测员要通过现场调查,做到调查一区、温暖一片。

同志们,开展好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调查与监测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具体行动,是推动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和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定信心、努力工作,高质量地完成新一轮监测工作。

【残联发言稿范文】

这次会议是在国务院批转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和第四次全国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成功召开之后,中国残联重点业务领域召开的第一个全国性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残疾人事业会议精神,对“十二五”残疾人教育就业扶贫和社会保障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同时也是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一次会议。下面,我讲三个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

第一,认真总结“十一五”残疾人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领域的主要经验。

残疾人教就工作是各级残联组织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的主要渠道和平台,担负着联系残疾人,服务残疾人,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责任,是残联组织参与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也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主要力量和重要内容。五年来,教就系统按照中国残联的统一部署,迎难而上,努力拼搏,着力推动残疾人基本状况不断改善,残疾人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特殊教育得到空前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残疾人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在各级残联出色完成“十一五”各项教就工作任务目标的同时,也创造了许多宝贵的工作经验。

一是坚持基本方向,不断开拓创新。长期以来,教就系统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动党委、政府将残疾人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残疾人基本民生的保障与改善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的同时,积极发挥优势,创新工作模式,探索形成了夯基础、建制度、树品牌、强服务、促提高的工作思路,不断促进残疾人特殊教育发展,努力增加城乡残疾人收入,着力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条件,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使广大残疾人享受到更多的实惠,也为残疾人整体状况的改善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是坚持统筹大局,科学推进工作。过去五年,教就工作按照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四项业务统筹安排的思路,坚持均衡发展,全面推进,并自觉将各项工作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残疾人事业的大局,实现主动融入、服务大局、借力造势、推进工作。中国残联分别加入国务院就业部际联席会议、发展家庭服务业部际联席会议,国务院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国务院工作领导机构,通过调研、督导、情况报告、简报、会议发言等多种形式,争取残联在相关决策工作中的话语权,既服务了大局,密切了联系,又促进了工作,还进一步加深了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对残疾人的了解,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各地残联也按照中国残联的要求,积极加入,发挥作用,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坚持立足当前,夯实长效机制。“十一五”时期,国家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也全面启动。教就工作不失时机地推动政策制度突破,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在国务院重大政策和规划研究制定过程中,从源头提前介入,及时反映残疾人基本情况和需求,争取在国家的相关文件中作出有利于促进残疾人平等发展的政策规定。如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农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明确规定重度残疾人参保缴费由政府代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发展残疾人居家服务,要求各级残联发挥自身优势,做好家庭服务从业人员权益维护工作,未来十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五处体现了对农村残疾人的帮扶和残疾人的全面发展。中国残联直接参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衔接试点的指导意见的制定工作,把农村残疾人列入两项制度衔接覆盖重点群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残疾人教育作出专章规划,在国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宏观政策背景下,及时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关于优先解决城乡低收入残疾人保障性住房的通知。这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规定,既为广大残疾人谋取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做好今后五年的各项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四是坚持特惠品牌,打造民生亮点。这几年,残疾人扶贫基地落地生根,就业服务形成规范,托养服务有声有色,社保帮扶广泛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和服务活动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实施就业援助活动的规定动作,阳光助学项目、阳光家园计划、阳光安居工程一系列“阳光”品牌深入人心,既为残疾人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也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成为残疾人民生工作的一个突出亮点。

过去五年是国家在教就工作层面出台政策最密集,研究频率最高的五年,也是残疾人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教就工作除了以上四个坚持外,在具体工作层面上,还体现出抓根本制度、抓顶层设计、抓政策衔接、抓工作载体等突出特点,实践中,一些地方还发扬靠上去、挂上去、贴上去的“三上去”精神,既折射出大家对工作的主动性和敏锐性,也反映出我们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些经验是各级残联在教就工作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一定要一以贯之继续坚持,并在总结中不断发现问题,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推动各项工作在新的五年迈出新的步伐。

第二、充分认识“十二五”教就工作的艰巨性和做好工作的有利条件。

“十一五”时期,残疾人教就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工作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面临许多新的课题,残疾人教就工作依然十分艰巨。

一是残疾人对提高生活水平和改善发展条件有了新期待。广大残疾人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对提高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愿望明显增强,以前靠家庭和个人承担的基于残疾影响产生的困难和问题更多地希望通过公共服务给予解决,残疾人全面发展的追求和愿望也日益强烈。党和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在残疾人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关系残疾人切身利益的领域,我们所能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仍然不够,距离两个体系建设的目标仍有不少差距。这是我们要面对的首要压力,也是“十二五”要重点解决的最大难点。

二是“十二五”国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战略部署对我们提出了新挑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突出强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确定为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并特别强调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后五年,国家必然在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出台更多的政策措施,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十二五”末20%以上家庭住房将由保障性住房解决,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3年,五年城镇要新增就业4500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000万人,全社会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明年就要实现全覆盖,国家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规划对我们改善残疾人生活发展状况也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要求,“十二五”残疾人事业也是要通过两个体系的建设、通过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高,来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最主要的还是要做好康复、教育、就业、扶贫和社会保障这几项核心工作。而如何将国家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对残疾人谋福利的制度安排上,如何再将政策制度转化为绝大多数残疾人看得见、摸得着、有深切感受的实实在在利益则是我们下一步要面临的重要考验。

三是各级党委政府对残联组织发挥作用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发展残疾人事业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发展教育、促进就业、保障住房、扶贫开发、改善民生等具体工作中,更加强调残疾人权益的保障,更加强调发挥残联组织密切联系残疾人、掌握残疾人情况、了解残疾人需求的作用,要求为政策的决策和贯彻提供科学依据。过去我们粗犷式、笼统化的工作模式和工作作风已经难以适应精细化、具体化的现实工作要求。目前,除二次抽样调查、每年的状况监测及个别地区如安徽开展了残疾人状况普查外,绝大多数地方对残疾人准确情况还不掌握,难以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摸清残疾人底数,掌握准确数据,核准翔实情况,科学分析需求已经成为各级残联组织加强和完善自身建设的当务之急。

四是我们干部队伍的能力水平亟待有新提高。“十二五”是我们着力建设两个体系,推进残疾人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阶段,又是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提出的二十项具体工作目标中有一半主要由教就部门承担,十项主要助残服务项目中教就部门占据了五项,十项主要能力建设项目中占据了三项,执行评估指标体系中占据了绝对多数的指标。具体量化指标上,教育就业领域要新增100万城镇残疾人就业,要为100万农村残疾人提供实用技术培训,扶持100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为200万残疾人开展托养服务,而且许多指标不只是简单的数据要求,像就业、托养、培训等任务还要求实现实名制统计,动态化管理。同时,还明确提出建立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护理补贴制度等制度性建设要求。能不能适应新要求、新变化,能不能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已经成为当下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的紧迫课题。

面对“十二五”教就工作实现跨越发展的艰巨挑战,我们也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成为我们推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时强调,我们一定要在“十二五”时期把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框架建成,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目标全部都要实现。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做好残疾人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专门安排一节,将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给予突出强调,要求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为残疾人生活和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性保障。毫无疑问,中央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更加关注残疾人问题,必定把残疾人事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都将对残疾人教就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二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在把解决残疾人问题放在什么位置,解决残疾人什么问题的两个层面上形成高度的一致和统一,成为推动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的动力源泉。发展特殊教育、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生活已经成为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优先战略和重点安排,《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2011-2015年)》专门安排一章,对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标准范围、指导方针、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要政策、重大工程和实施机制等进行统筹规划。相关部门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在规划今后五年发展的目标任务中,也重点考虑残疾人的需求,对直接关系广大残疾人切身利益的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等工作必将创造积极有利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三是经过五个五年纲要的实施,各级残联组织无论是在组织功能、队伍结构,还是在业务发展上都已基本成熟,而且锻炼出一支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素质过硬,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这些都有利于我们推进教就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各级残联教就部门要有打硬仗的思想准备,要勇于迎接挑战,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研究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努力推动残疾人教就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第三,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十二五”残疾人教育就业扶贫和社会保障工作。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生之依,残联教就工作都是直接关系残疾人基本民生,都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和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主要手段。回良玉副总理多次强调,教育是一个人特别是残疾人改变自身命运的根本途径,就业是残疾人最大的民生,农村残疾人贫困问题更为突出,最需要扶持;农村残疾人发展能力问题更为突出,最需要提高。大家务必要提高认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十二五”残疾人教就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做好工作安排。长期以来,残联组织量化指标最多,任务最重的部门,主要集中在教就和康复两个领域,其他工作虽然都很重要,但这两块是作为指标性的,是与残疾人民生关系最密切的,也是最能体现广大残疾人权益保护和实现的程度。随着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教就工作无论内涵还是外延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各级残联组织,特别是各级残联领导班子必须切实增强对做好残疾人教就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有一个重新学习和再认识的过程。同时,对教就工作的同志要做到三条:一是要关心培养。教就工作政策性、连续性强,业务面宽,工作要求高,如果没有长期的培养和发展,难以保证队伍的相对稳定和持续性,我们的工作也肯定干不好。二是要严格要求。很多教就干部工作时间长了后,容易产生满足感,觉得什么都可以应付,往往形成经验主义,教条主义,这与新形势的要求也是不相适应的。三是要细化考核。要将教就工作各项任务目标细化为具体的考核衡量指标,明确考核任务、落实考核责任,要动真碰硬,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使考核成为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的动力,通过不同阶段任务目标的不断完成推动“十二五”任务目标的实现。

二是善于研究分析,找准难点所在,提出办法途径。当前,教就工作领域面临着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十二五”时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仍将不断需要我们去面对和解决,比如说除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之外,我们还能不能创新出更多的就业形式,残疾人受教育水平能不能有一个质的提高。又比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规范管理和使用、盲人就业渠道的拓宽、残疾人提前退休和提前享受社保,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衡量指数之间的对比关系等,都需要大家深入调查研究。不仅要摸清与残疾人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息息相关的各种底数,还要掌握城乡残疾人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下综合状况、生存环境、发展条件及基本需求和愿望诉求的深刻变化,深入认识和分析与我们工作相关的社会建设、城乡结构、利益关系、市场发展等方面情况的发展趋势,学习领会和运用国家在推进社会事业建设领域方针政策和制度安排。做到早认识、早研究、早动手,努力在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上做好积极应对。

三是创新社会管理,调整工作定位,拓展服务领域。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点。作为参与国家社会管理与服务的重要力量,我们贯彻落实中央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决策部署的各项措施,必须调整、完善和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定位,努力向枢纽型公共服务组织去靠近和深化,把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在各个业务领域形成一套科学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将我们承担政府赋予我们的行政职责和任务,转化为对残疾人广泛提供的有效公共服务上来,将各级残联组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转化成对残疾人的具体服务和福祉,转化为对残疾人基本民生的保障和改善方面。

四是掌握基础数据,规范统计口径,完善统计体系。教就部门的各项数据直接反映着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对业务工作的开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我们的一些统计指标已经没有太多的应用价值,而能客观反映残疾人真实状况的一些数据反而没有开展统计。同时,在一些重要数据上还经常出现统计口径的不一致,容易造成情况反映失真和缺乏科学合理的印象。针对“十二五”任务目标,大家务必将我们的统计指标进行认真梳理,对哪些要保留,哪些要放弃,哪些需要增加都要进行深入研究,将那些能直接反映残疾人生活状况、符合我们决策需求的项目确定为我们的基础数据指标范围,通过掌握基础数据,完善业务统计体系,准确反映情况,考核检验成效,指导工作开展。

五是理顺体制机制,增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教就部门和职业培训中心、就业指导中心以及托养服务中心等相关直属事业单位,严格讲都属于一个业务领域的工作。如果能都建立强有力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我们的工作就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但在一些地方这些关系还没有理顺,个别地方完全将教就部门和这些中心割裂开来,长期条块分割,不能形成有机整体,难以形成合力,导致政出多门、各自为战,不仅造成了下面工作的无所适从,还造成了不必要的内耗。对此,各级残联党组、理事会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抓紧理顺关系,有效集约力量,使残疾人教就工作在党组、理事会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工作的整体合力,推动“十二五”残疾人教育、就业、扶贫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残联发言稿范文】

这是一次“三位一体”的会议,一是按照6月9日第四次全国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要求,抓紧部署“十二五”残疾人教就工作各项任务,二是贯彻落实6月20日国务院新农保总结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部署工作会议精神,对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三是对“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进行专题培训。新宪书记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过去五年残疾人教就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进一步做好“十二五”教就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这再次表明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对教就工作的高度重视。张新龙主任也就“十二五”时期教就工作的主要任务目标作了全面部署。大家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精简高效,既是一次落实责任、明确任务的会议,也是一次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的会议,对做好当前及“十二五”时期残疾人教育、就业、扶贫和社会保障等工作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作为会议总结,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十一五”残疾人教就工作取得的成就

新宪书记的讲话对过去五年残疾人教就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概括出“四个坚持”,即坚持基本方向,不断开拓创新;坚持统筹大局,科学推进工作;坚持立足当前,夯实长效机制;坚持特惠品牌,打造民生亮点。新宪书记将这“四个坚持”在工作层面上的延伸进一步总结为抓根本制度、抓顶层设计、抓政策衔接和抓工作载体。这“四个坚持”和“四个抓”是对“十一五”教就工作高度的概况、全面的总结、充分的肯定和殷切的希望。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认真学习,巩固并继续贯彻落实到工作实践之中。学习领会新宪书记讲话精神,全面总结“十一五”时期残疾人教就工作,以下具体业务成就值得回顾:

一是残疾人就业工作进入依法推进的新阶段。“十一五”期间,中共中央颁发7号文件,全国人大修订了《残疾人保障法》,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残疾人就业条例》,一些地方已制定出台了实施办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对促进和保护残疾人就业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和要求;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和残疾人集中就业制度得到调整和规范;制定实施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办法,成功举办首届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考试;通过加入政府就业部际联席会议,有效推动残疾人就业援助和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对持续改善和促进残疾人就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经过努力,依法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个体就业和自主创业及辅助性就业等多形式、多层次就业格局基本形成。

二是特殊教育迎来历史性新机遇。国务院办公厅批转八部门《关于加快特殊教育发展的意见》,召开第四次全国特殊教育会议,对特殊教育发展进一步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国家《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不仅对特殊教育专设一章,还突出强调促进教育公平和维护残疾人受教育权利,这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十一五”期间中国残联还会同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推动实施中西部特殊教育基础建设工程,计划投入54亿,改扩建一千多所特殊教育学校;汉语盲文手语研究和规范首次纳入《国家语言文字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国家通用盲文、手语的研究与规范成为今后五年国家语言文字研究的重大课题;通过社会化方式,实施“通向明天”等一系列扶残助学活动,资助贫困残疾儿童、奖励特殊教育教师,配备教学设备设施,有效地促进了特殊教育的发展。

三是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出现加快推进的新局面。“十一五”期间,康复扶贫贷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残疾人贷款困难的瓶颈得到一定的缓解;在开展农村残疾人扶贫十年计划总结和验收的基础上,推动国家在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中突出解决农村残疾人扶贫问题,把解决残疾人贫困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残疾人扶贫两项制度衔接全面推进,残疾人扶贫基地快速发展,多形式帮助残疾人脱贫实践广泛开展;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被纳入政府保障性住房政策。五年间,共帮助618万农村残疾人解决温饱,完成46万户残疾人危房改造,对制定实施新十年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是残疾人社会保障进入制度性保障的新时期。五年来,各级残联组织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顺应国家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大局,着力改善残疾人基本生活,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推动国家在开展新农合、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中,充分考虑残疾人特殊困难,确立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的优惠帮扶机制;农村以最低生活保障、新农合、新农保、保障性住房和救济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四保一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保障城乡残疾人基本生活普惠加特惠的原则普遍得到贯彻,残疾人专项补助开始实施,城乡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等福利性制度得到有益探索。“十一五”末,已初步搭建起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支撑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框架。

五是残疾人托养服务实现财政支持的新突破。2007年广州全国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会议全面启动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2009年中央财政开始投入6亿专项资金,实施残疾人托养服务“阳光家园计划”项目,推动各地残疾人托养服务政府补贴机制的逐步形成;残疾人托养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开始纳入各级人民政府规划;以居家托养为基础,日间照料为主体,机构托养为骨干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框架初具雏形。残疾人托养服务财政补贴和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制度的建立和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框架的初步搭建,为“十二五”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矿山企业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2018年邮政工会工作计划与2018年部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