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英雄魂

2024-05-20

致敬英雄魂(精选9篇)

篇1:致敬英雄魂

严峻的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我们都是参与者。以前盼望着放假,现在却无比想开学,因为开学意味着疫情解除。一起来看看《致敬英雄奉献青春》观后感精选5篇,欢迎查阅!

《致敬英雄奉献青春》观后感1

2020年1月25日武汉封城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国家发布了一种病毒,它的名字叫:“冠状病毒”,他的样子像一个海胆,还像王冠,这种病毒的潜伏期有十五天,在这十五天内他不会像有些病毒有明显的症状,但也会传染,这个病毒的威力就在于传染!因为潜伏期都会传染,相当于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万传亿是一样的。我是在手机和电视电脑上认识的这个病毒。

冠状病毒给家人带来了好多麻烦。第一:不能串门,第二:不能买东西,第三:不能出去玩,第四:爸爸妈妈不能正常工作,我们也不能正常上课。还让整个小区,整个洛阳,整个中国的街道变得冷冷清清;没有一个人,一辆车也没有了年味儿!而且出门还要带上口罩,回家还要消毒,给我们伟大的中国带来了交通经济财富的影响!

我想对它说:“你威力如此强大,但我们中国不是吃素的,我们是不会为这点挫折而屈服的,科学家钟南山教授会研究出与病毒有关的抗体打败病毒!”

我们会坚持不出门,不聚会,勤洗手,勤喝水,听从国家安排,一起抗击疫情,好好学习,以后我要当对国家有用的人。

《致敬英雄奉献青春》观后感2

今天是大年初三,往年的这一天,我的两个姑姑,并她们的女儿、女婿、外孙来到家里拜年,满满的两桌人,欢声笑语,同聚一堂。男人们利索的甩牌声,女人们此起彼伏的谈笑声,孩子们追追打打的嬉闹声,温暖的人间烟火气,让人沉醉。

2020年的初三,是冷清的、紧张的。手机上不断刷新的疫情新闻,新增感染病例多少,新增疑似病例多少,新增死亡病例多少,钟南山院士怎么说,武汉封城情况,家里这边也要开始封路……各种各样的真真假假的信息,不停地敲打着我们敏感的神经。

中午十一点多,已经回南京超市上班的小婶在微信家人群里呼吁大家赶紧去采购,她所在的超市货物快卖空了。吃过午饭,我们一家急忙赶到超市,还好,除了人很少,东西看上去还比较齐全。爸爸买了两袋一百斤的大米,两桶五升的油并一些耐储存的蔬果。随后去了几家药店,毫无悬念,口罩、消毒液等早就卖空了。路上偶见几个行人,神态稍显严肃但不见慌乱。整个城市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虽然没有了以往的热闹,但总体上是有条不紊的,出去一趟,焦躁的心安定了不少。吃过晚饭,在门口走走消食,初三的夜晚,整个村子安静的彷佛不像是在过年,不觉有些唏嘘。

电视上、报纸上、孩子们的作文里,常常歌颂祖国繁荣富强,又恰逢刚过刚过建国七十周年,人民对祖国的自豪感尤为强烈。但是,说得多了可能会少了点深切的感受,特别是我的学生们,他们十二三岁,从小在强大祖国的怀抱下幸福成长。这次危难当前,我们才恍然察觉,以前习以为常的东西是多么难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啊。疫情当前,慌而不乱,因为我们始终坚信,只要有强大的祖国,有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就能面对一切危机;我们始终坚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会带领国民战胜一切困难!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致敬英雄奉献青春》观后感3

大爱与小爱逆行,冬日与春日交肩

你所有的答案或许都是在放下与拿起之间反复煎熬的结果,但是,当危情到来之时,你的答案就只有责任与大爱上的果断。致敬所有在荆楚大疫奔赴一线的逆行者,感谢你们,踏雪前行,我们在樱花盛放之时,等你们回家……

生死无畏,不计报酬。这是我在2020年开篇看到的最有力量的话。“舍生而取义者也”刻印在民族血脉之中。原来,书中写的那些感人至深的场景,在生活中真真的呈现出来的时候,展现的不是尴尬的违和感,而是真真切切的感动。因为,这些场景真的会震撼人心。李医生,在他们眼里没有委屈,有的是“我是医生,病好后,我还要奔赴一线,与同事一起并肩作战”的笃定信念;护理人员,在他们眼里不是没有家庭,只是他们知道“孩子,记住了,我是共产党员,什么都不能怕”,其实,他们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这是一种爱,生死无畏,不计报酬的爱,是山河在我心中的大爱。国士,不再是古文里的一二稀有之人,今天,你们所有奔赴一线的白衣天使,以祖国山河无恙为愿,以国泰民安盛世为酬,以生死不畏为德,你们就是国士,这时我们所有中国人的骄傲,你们能抛家舍业,能不顾儿女情长,能不畏生死,你们,能为了大爱能够舍下所有的小爱,你们让大爱与小爱逆行,你们就是最美的逆行者。

荆楚大疫,愿山河无恙。庚子年初,荆楚大疫,但有国士无数,奔赴前线,天地四方,皆聚力而援,一时之间,荆楚樱花纷纷,暖阳高照。此为天耀中华。国民皆祈愿国泰民安,山河无恙。待这场战役结束之后,我们再尽看美好,那时的中国,依旧是我们最温暖的家。

《致敬英雄奉献青春》观后感4

无论是武汉疫情,还是科比离世,让人感叹2020年伊始就笼罩了一层阴霾。但科比留下的曼巴精神与钟南山院士的无私奉献,都是照耀这新年的第一束阳光。

不打篮球,不看比赛,不粉科比,但当我看到科比离世的消息的时候,我知道有一群人失去信仰了。

科比对于热爱篮球的八零后、九零后,甚至零零后的球迷来说是信仰,是前进的光,是在黑暗时赋予他们前进的力量。我并不拥有对篮球的热爱,但我知道谁是科比,那个告诉世界凌晨四点洛杉矶的样子的男人。这样一位优秀的运动员,并且对我们向来友好的篮球巨星,值得我们去缅怀。而悼念科比,关心在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二者并没有冲突。是不是因为中国正处于一场与肺炎病毒的战斗中,就可以无视其他伟大的人对整个社会,整个世界的贡献了呢。科比身体力行,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着热爱他的人。是无数人前进的驱使者,是无数人的青春,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榜样。

对于我们一代而言,在此次事件发生前很少有人知道谁是钟南山院士,但武汉危机让我们对他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2003年,非典肆虐。67岁的他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2020年,武汉有事。84岁的他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几句话语轻描淡写,一张图片颇为动人,这位“过气”的老人,又成为了国人的守护神。去年8月,有一名9岁的小男孩在新加坡飞往广州的航班上突发过敏,全身红肿,情绪激动。家人六神无主,呼叫空乘人员,空乘人员也只能是尽量调低机舱内温度,并拿来冰块帮男孩冰敷,但这些都于事无补。同一航班的钟南山院士听到消息坚持跑到男孩座位旁问诊,他蹲在-个素未平生的男孩面前认真检查问询,确诊男孩没有生命危险后,才放心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他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自己的医者仁心。他不需要千言万语去进行赞美,因为国人相信,当钟南山院士带领的攻关小组踏进武汉的那一刻,已经为冠状肺炎病毒掘好了坟墓,刻好了墓碑。他所拥有的,已经超越了赞美,是国人对其无比的信赖。

迎接凌晨四点钟升起的太阳,感受危机关头雄如南山的屏障,科比的精神,钟南山的坚守,他们都他们都散发着各自的光芒,正向的影响他人,无关爱国与否,也不用比较民族大义,他们都是我们生命中伟大的一束光。

我们更要在这光芒的引导下,抵抗面前的危机,万众一心,共度难关。愿科比在天堂没有意外,祝钟南山院士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致敬英雄奉献青春》观后感5

2020年春节虽然很冷,但最美的逆行者,温暖了我们的心。

火神山和雷神山,被一群基建狂魔火速砌成。四面八方的白衣天使,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实壁垒。他们在一线,他们敢于在一线。又是什么样的信仰让他们无畏逆行?因为有一种力量,就叫爱。有一种信仰,就叫希望。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退缩,从来不是我们国人的性格。我们拥有力量,我们必定胜利!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形势刻不容缓,各地医护人员、军队医疗队纷纷放弃春节假期,主动请缨,迅速集结,驰援湖北。各大媒体记者也冲向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多方面、多角度为民众报道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进展情况。

面对疫情,医务人员、疾控工作者、媒体工作者都是勇敢的逆行者,他们或救死扶伤,或记录现场的勇士,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是真相的探寻者,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践行者。他们就是疫情面前的最美中国人!

这个寒假,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疫情过得与往年不一样。严峻的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我们都是参与者。以前盼望着放假,现在却无比想开学,因为开学意味着疫情解除。

我们虽然不能像白衣天使们那样与武汉人民一起并肩战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但我们可以用手中的笔、热腾的心,为白衣战士加油,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致敬英雄奉献青春》观后感精选5篇_《致敬英雄奉献青春》心得5篇相关文章:

1.《致敬《致敬英雄奉献青春》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英雄奉献...2.《致敬英雄奉献青春》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精选2020

3.开学第一课《致敬英雄奉献青春》观后感心得范文精选5篇

4.观看“致敬英雄奉献青春”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5.2020战疫英雄青春榜样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6.2020致敬英雄奉献青春作文

7.开学思政课《致敬奋斗的青春》观后感心得5篇最新精选

8.2020战疫英雄青春榜样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

9.2020战疫英雄青春榜样心得体会作文精选5篇

10.2020战疫英雄青春榜样观后感例文大全5篇

篇2:致敬英雄魂

九月,深秋风呼啸,寒地近霜。至萧,皆白裳。王子客人都很难过,渐渐的离开大楼以示悲伤。你大方的唱:“风萧萧,水寒,泪长,歌响,壮士去而不返!”男人哭哭啼啼,头发指冠。他手一挥,衬衫就骑走了,最后也没理。

你荆轲,征声吹夕阳,留鹰击天,山归寒雁,水枯。夕阳西下,你转身挥鞭,马蹄飞;夕阳余晖中,你叹息,说再见,腰间的匕首冰凉。勇敢、无畏、类死、侠义的英雄灵魂和苍凉的夕阳景色,描绘出最美的风景,激荡着英雄的灵魂。

初隅萧瑟寒敛,天歌孤云飞。报效国家,抵御中国游牧民族。雨下了又下,一切都结束了。胸中,惭愧,却依旧没有雪;满朝臣恨,何时出?想开长车突围,贺兰山短。没想到,秦桧嫉妒他的才华,被一个“山寨”杀了,一代英雄归于尘土。

你――岳飞。不要离开角落吹夜,从衬衫上变红。你去刑场,鸟停蹄,风不吹,草枯,水干,石头落。你突然对着天空叹了口气,说:“如果你不报道国王的天下大事,你什么时候才能不再担心?你永远不会后悔为国牺牲。不要相信小人对你的话。”毕竟河水红了,鹅在号哭,秋叶在飘落,越来越慢,寒意也在渐渐凝固。自我牺牲,野心勃勃,无所畏惧的英雄魂和深秋落叶的.风景,勾勒出最美的风景,激发英雄魂。

黄海的波涛呜咽,海潮翻滚,烟雾缭绕。敌舰正对着大海,大海拍打着沉睡的海岸,但山峰的沙滩上却没有声音。北洋兵沉入海底,主船打帅旗报民,胸怀祖国。

你――邓世昌。这一天,眼泪传遍了全世界,出现了强大的海军力量。战前,海鸥哀鸣,炮弹用尽,大海红彤彤的。致远船上,剑起,海染你血,夕阳相映成趣。家国情怀,舍生忘死,勇者豪魂,血海风光,渲染最美风光,击英雄魂。

感叹一个战场,有血有泪,无处养。英雄含笑归酒泉,严阵低吟,秋叶霜降,生死不悔。易水而歌刺秦王,抗金名望尘,北洋水师抗敌,悲情风光,英雄豪杰,构筑最美的风景!

篇3:重汽曼方代表致敬首位百万英雄

7月4日,当努林格拖着伤病的腿,出现在庆典活动上,见到这位百万英雄的时候,他向付忠艳以及他的团队表达了最诚挚的敬意,“I'm proud of you(我为你骄傲)!”

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用这么短时间,跑出百万公里?”在外界都在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的时候,努林格却并不感到意外,在他眼中,这一天迟早会到来。此刻,他比任何人都感到骄傲,因为这证明这么多年他为中国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重卡制造技术所做的努力,有了真实案例佐证。

1983年受当时奥地利斯太尔公司的委派努林格来到中国,参与中国重汽与奥地利斯太尔•戴姆勒•普赫股份公司斯太尔重型汽车项目合作,该项目基本解决了我国汽车工业“缺重”问题,同时也使我国重型汽车制造业向世界先进水平跨进了一大步,在斯太尔项目中,努林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后,他作为曼公司驻中国代表处代表,积极促成曼公司与中国重汽进一步合作,全程参与项目谈判。曼公司的技术转让,为中国重汽今后十至二十年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技术支撑。

在转换和消化曼公司技术过程中,努林格把大量精力投入到中国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上,经常加班加点和工作人员讨论技术及生产实施方案,解决各类问题,帮助中方转换和消化曼公司技术,为产品全面国产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重汽今后的发展,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提供了条件。

“中国重汽在与曼公司的合作创新过程中,不仅从曼公司那里成功得到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动机、车桥及整车技术,同时学到了产品开发思路、业务流程、管理方法以及售后服务体系的搭建,所以才会有今天百万公里的实现。”中国重汽集团党委副书记于有德指出。

这只是一个开始

此次,创造26个月,行驶百万公里无大修记录的汕德卡C7H,是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合作生产的“国产TGA”。驾驶室外形略做改动,全部采用德国MAN原配置,除车架等自制件外,全部采用原装TGA配套商。这让C7H在拥有进口车品质的同时,还具备国产高端车的亲民价格。

帮助付忠艳实现百万英雄梦的这款汕德卡C7H 6x4牵引车,采用曼技术MC11.440-40发动机,搭配超速挡为0.84的采埃孚ZF Ecosplit 16S221 OD变速箱以及MCY13Q曼技术后桥。车辆后桥速比3.36,标配倍耐力315/80R22.5轮胎,大马力小速比配置,车辆全程高速行驶,经济车速大致为70-95Km/h。车辆月出勤平均24趟/月,郑州无锡往返里程在1660~1700公里左右,专线往返全程24小时。26个月甩挂完成百万公里且无大修,成为中国重汽曼技术重卡行驶里程最高的车辆。夺得了中国重汽曼技术卡车100万公里挑战赛冠军,付忠艳也赢得了20万元现金奖励。

今天的百万公里只是一个开始。于有德透露,“今年上半年中国重汽曼技术产品订单已经突破1.6万辆,全年订单预计可达2万辆左右。截至目前,有十余辆中国重汽曼技术车,行驶里程已经超过85万公里,距离实现百万公里目标,越来越近。”

篇4:回眸英雄血 铭记烈士魂

在祭奠仪式上,原全国人大代表、澳门中华教育会原会长、濠江教工之友联谊会会长黄枫华,高度评价陈冠时烈士可歌可泣的抗日英勇事迹,他说,烈士在抗战中抛头颅、洒热血、坚贞不屈、英勇就义、不怕牺牲的精神,令后来者深受教育和感动。为此,澳门濠江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团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反对战争”为主题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澳门中联办的大力支持下,组织澳门濠江中学师生、校友代表、退休教工代表和特邀人士共101人,专程来江门外海拜祭陈冠时烈士墓。黄枫桦希望今后港澳地区有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和朋友有机会返回内地来参观学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关心了解国情,加深对祖国的认识,更加认同和热爱自己的国家,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来对国家多作出贡献。

专程从深圳市赶来参加活动的江门市原市长、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抗战老兵、陈冠时烈士生前战友曾发在接受采访时候动情地说:“我今年九十二岁高龄了,这一次是第六次上山拜祭我的战友陈冠时烈士,我希望有生之年看到陈冠时烈士墓成为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在随后举行的陈冠时烈士亲属向澳门濠江中学赠书仪式上,陈冠时烈士胞弟妹陈冠俦、陈铁、陈宜颂向澳门濠江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团赠送《抗日英烈陈冠时纪念册》,澳门濠江中学校长、全国政协委员尤端阳登台接受赠书。

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团、广州市东江纵队研究会、广州地区老游击战士联谊会港九独立大队分会等团体组织当天还分别参观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驱陈少白先生陵墓、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新会大鳌百顷桃荫别墅等多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篇5:英雄魂作文

残阳如血,如血的不仅是残阳。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许多年前那慷慨悲壮的旋律仍然回荡在你耳畔,而今,在滚滚东去的乌江边,你身披金甲,手执长矛慨然悲叹:“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想着你生死相依的虞姬,想着江东父老期盼的眼神,想着大丈夫力挽狂澜兼济天下的历史责任,你黯然泣下。可恨啊,那狡诈多端的刘邦;可叹啊,天下之大,竟容不下你一颗正直诚信的心;可悲啊,“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一世英雄西楚霸王竟落得这般耻辱境地!虽然你明白:“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虽然你知道:“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但是大丈夫要以诚走天下,以信立乾坤,于是,你慷慨悲歌:“声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于是面对滔滔的江水,面对如血的残阳,你举起了宝剑,鲜血染红了整个天空。但你苦心铸就的荣辱诚信观顷刻间化作了永恒……“来世也当称雄,归去斜阳正浓……”我又听到了那千年不变的叹歌!

篇6:英雄魂

依稀的记得,那是个寒冷的冬季——假期,年幼的我静静地坐在父亲的身旁,被电视屏幕上那牵动人心的场面所吸引。当时还太小,不懂得那样的剧集所包含的意义,只知道抬起头,用疑惑的眼神对着父亲问:“爸爸,那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啊?”当得到答复后,便又将头转回,继续看着。回想起那时的父亲,从剧集伊始到结束,未曾有过一丝丝的笑容,亦如身临其境一般。

时过境迁,我已成人。当我第二次接触“林海雪原”,我才真正体会到当年父亲心中的感受。手捧《林海雪原》,似乎这本珍藏了很久,且纸张已经泛黄的书让我变得异常的紧张沉重。开篇那惨绝人寰的杀戮场面,深深地烙印在我心里,久久不能忘怀。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国人当然会是满腔热血,投入到救国的行列当中,然而唯恐天下不乱的破坏分子,却借着这样的空隙进行着“诸侯争霸”式的阴谋,自相残杀却全然不顾无辜百姓的生命。面对着杉岚站的一具具冤魂,东北人民解放军小分队成员们的心在呐喊,他们立志要讨回这笔血债。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胫骨”。团参谋长少剑波就是强忍心中失去至亲至爱的悲痛,带领着小分队突破艰难险阻,消灭土匪武装。这场战斗中有过失败的教训,却始终没有过退缩的场景,因为这是一支顽强坚韧的小分队,他们肩挑重任,却将生死置之度外。

大智大勇的杨子荣,身高力大的刘勋苍,夜行千里的孙达得,攀

缘能手栾超家,各个身怀绝技,成为了战斗的坚强后盾。而“集体”一词则是这支队伍从未动摇过的旗帜,为了集体而战,不论枪林弹雨。

司马迁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警卫员高波,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把他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小小年纪就有如此高尚的情操和广博的胸襟,实在令人敬佩!

如今都有一句话,战争就是流血,然而,我们的土地上淌着的不是血,而是我们英雄的魂,那是所有幸免于战争的国人的骄傲!

篇7:致敬英雄魂

小学生致敬抗击疫情英雄作文1

2020年我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亲人团聚,劳累了一年的人们可以在家里舒舒服服地休息。可是前不久武汉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然爆发,打破了这一传统。

国内顶尖的医护人员都去支援武汉,钟南山院士在去武汉的地铁上,由于太累了,就在地铁的餐车上睡着了。医护人员们进医护室的时候,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等他们休息时摘下面罩,脸上都有面罩深深的印迹。“抗击病魔上前线,物资运输自己扛”,这是军人们支援武汉的口号。所谓的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和死神决斗。

那些女医护人员为防止交叉感染,剪去一头青丝,她们没有哭,反而觉得这是人生中的骄傲时刻。医护人员们晚上睡觉都是在地板上,因为病人们把床都占满了,他们的双手被消毒液、洗手液、滑石粉侵蚀着,为了病人们,他们甘愿牺牲自己,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在我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感人的逆行者。家里的菜快吃完了,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菜,戴好口罩和手套出发的时候,发现巷口被一堆土挡住了去路,一位老爷爷在旁边看视着。我和妈妈刚要跨过去,老爷爷走过来,和蔼可亲地对我们说:“出门的时候要先测体温,回来的时候还要测一下体温,以防发烧,这不仅是对你负责,更是对大家负责。”听了这句话我忽然间感动了,是啊!抗击疫情人人有责,从我做起,勤洗手,多通风,测体温,戴口罩,不给国家添乱。我和妈妈测了体温,才去超市买菜。

大街上,警察们开着警车,提醒路上的行人们:“不要多在外面逗留,尽早回家,天天测体温,时时防感染。”各个小区的门口都放着大喇叭,响亮的声音不停地回响着:“为了您和家人的安全,少出门,多居家,少说一句话,多得一份保障。”超市门口的工作人员也不断地忙碌着,给大家测体温,发手套,安排进出超市的人分开行走,人与人间距一米远。

不管任务有多难,不管病人伤的有多重,他们总会好的,因为我们有这么多最美的逆行者们,他们是抗击疫情的战士,是大家安全的保障,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一定会迎来春暖花开的美好生活!

小学生致敬抗击疫情英雄作文2

每当危难时刻,总有一群逆行者冲锋在前,用自身爱岗敬业、勇于担当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自己:武汉10万医护人员以血肉之躯,筑成守护家园钢铁长城;武汉的普通民众,不惧疫情蔓延,主动投入到防疫一线做志愿者;河南大学各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纷纷主动请缨,24小时内,52名医务人员集结完毕,赶往鄂城。他们都是最美逆袭者,在寒冷的冬夜为人们带来缕缕温暖。

最美逆行者,是人民群众心中可靠的隔离墙。

疫情肆虐,无情夺取人的生命,在病毒面前,手无寸铁的人民群众显的是那么的弱小,恐惧、担忧的心态在所难免。但是,当全国各地抽调医护人员赶往疫情重灾区武汉,越来越多穿着白色大衣、带着口罩的天使们出现,一步一步走进病患身边,与新型冠状病毒作斗争,把病人的生命从死神身边拉回来,人们的心就定了下来,仿佛有一堵防范病毒的隔离墙在守护着他们,人民群众在墙的后面,而那些白衣天使们却勇往直前的站在了最前面,是她们给了我们希望,更是给了疫情下难能可贵的安全感。她们不仅是与家方向相反的逆行者,更是舍小家,为大家,时代英雄。

最美逆行者,在各行各业上绽放出最美的韶华。

什么是最美的韶华?不懈奋斗是最美的韶华,敢于作为是最美的韶华,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勇于站出来的时候,是最美的韶华。宇宙第一医院郑大一附院的8000主动请缨的医护人员是最美逆者;送物资到武汉的司机和押运人员是最美逆行者。正在建设“武汉火神山医院”的施工人员们,也是最美逆行者,他们都在用自己行动书写着人生中最精彩的,也是最美的韶华篇章。

最美逆行者,是坚韧不拔的团结力量。

病毒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的坍塌,团结一致,我们终将战胜病毒。在全国范围进行防控疫情下,虽然要求居民尽量少出门,甚至不出门,但是城市基础性功能还需要运转,病毒不能将一座城、一群人击垮,疫情早晚都要过去,美好的生活还需继续。“最美逆行者”不仅指的是那些前往疫情区的人,更是指的是在这样严峻大背景下,依然默默的在岗位上坚守,团结一致维护基础服务功能不紊乱的人,他们是铁路职工,是警察,是环卫工,是社区服务者等等,一场疫情考验不单是医护人员,更是全国各行各业的人,这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更是彰显新时代下我们面临困难所释放出坚忍不拔的团结力量。

2002年的非典,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都没把我们打败,如今,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也不会将我们击垮,因为有最美逆行者冲锋在前,因为有你我,心心相连!

小学生致敬抗击疫情英雄作文3

在2020年的春节来临之际,一场不见硝烟,不闻炮响的战争打响了,不宣而战。“新型冠状病毒”这个令人谈虎色变的字眼,跳跃到了我们眼前,这是生命与病毒的对抗。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人群中的逆行者,他们向人们相反的地方坚定地走去,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他们的名字叫白衣天使。

我们在家也不例外。妈妈说少出门,一定要出门的话必须戴好口罩,回来一定洗手,消毒。要多喝水,多运动,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不让病毒轻易入侵。而且,我们小区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封住其它出入口,只留一个,尽职尽责的保安叔叔都会给每一个要进小区的人量体温,保洁阿姨也天天给电梯间消毒。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不给白衣天使们增加负担。

最美的逆行者,期待人间再也没有病痛与伤害,愿你们,英雄没有用武之地。作为当代少先队员的我,要向最美逆行者学习,致敬!

小学生致敬抗击疫情英雄作文4

我们在过年,他们却在过关,在这病毒肆虐的惴惴不安里,他们一路上披荆斩棘,无所畏惧。

在新型冠状病毒面前,是他们冲到了一线,是他们,不畏艰难。他们,就是来自各个省市的白衣天使,是抗病毒路上的逆行者。

八十三岁的钟南山爷爷,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十七年前,他曾坚定的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带给全世界无比的震撼。十七年来,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改,为人民的安全逆行的志,始终不变。

还有许多医生与护士,在大年三十,当我们吃着团圆饭,阖家欢乐的时候,他们却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人,踏上去武汉的战场。这些逆行者在医院战地中,为人民安全而战。

致敬逆行者,敬畏自然,守护生命。是他们用执着和坚守诠释着“爱的奉献”,诠释着“大医精诚”。我们由衷的向他们致敬。让我们众志成城一起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期待着他们早日归来阖家团圆,一起走上街头,繁花与共!

小学生致敬抗击疫情英雄作文5

2020年的春节如约而至。可是今年的新春却与往年的截然不同。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如阴云般笼罩荆楚大地,迅速蔓延至整个中国。面对严峻疫情,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中,许多英雄挺身而出,冲在战“疫”斗争最前线。

人们歌颂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我要讴歌的是和爸爸一样奋战在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

大年初一下午,爸爸接了一通电话就匆匆忙忙地出门了,天色很晚了仍没回家吃饭。我从妈妈那儿了解到:我们福清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全市各镇街、村居都要立即行动起来。爸爸先是参加紧急会议去了,接着回到村委会进行工作部署,要对外来车辆、人员采取设卡检查、登记信息、入户宣传摸排等措施。后来爸爸回来了,他叮嘱我:“接下来爸爸工作会比较忙。你要乖乖地和妈妈呆在家里。没有事情就别出门!呆在家里,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我恳求爸爸:“电视新闻报道说病毒传染性很强,出去很危险,您就不要出去了。”爸爸却语重心长地回答道:“爸爸是一名党员,面对疫情,就得迎难而上,冲锋在前。作为一名村干部,爸爸得为全村村民负责,确保大伙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守护好咱们溪头村的美好家园。”

从那天起,爸爸总是早出晚归。从爸爸和妈妈的谈话中我得知,爸爸带领其他村干部进行防控知识宣传和摸排的同时,在村的各个路口设卡,安排人员每天24小时值守,筑起防控疫情屏障。当我们在家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时,卡口上的值班人员却在冷风之中就着方便面、八宝粥,啃着干粮。当我们躺在暖和的被窝中做着甜蜜的美梦时,他们却瑟瑟发抖地在寒风中坚守岗位。

在我心中,爸爸和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是疫情面前最美的“逆行者”。他们没有隔离衣,只有一只普通的口罩;他们没有执法证,只有一张村民百姓都熟悉的面孔;他们没有想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想看好自己的村民百姓,守好自己的家园;他们没有请战书,一个通知就得马上到岗;他们告诫所有人都要居家不出门,自己却义无反顾地去排查、宣传。

篇8:致敬英雄魂

杨建一,生于1953年,湖南省新化县北渡小学(以下简称“北渡小学”)校长。2013年1月15日,杨建一为保护学生安全,与进入校园行凶的歹徒殊死搏斗,不幸以身殉职。一位普通的湖南小学校长之死,引起了全国网民的强烈关注,许多网友将“最美校长”的头衔送给了他。

【事件回放】

2013年1月15日13点50分左右,北渡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在上体育课,突然,一名身着棉睡衣的男子从校门口正对面的围墙上翻墙而入,直奔正在做游戏的孩子们。

歹徒顺手揪住一个男孩,问:“你是不是王振宇?王振宇在哪?”这名孩子吓了一大跳,顺手一指道:“我不是,王振宇在那儿!”凶手直奔王振宇,操起随身携带的剪刀状凶器,对准他的脑袋连刺六七刀。

一旁的女教师卿芳惊呼救命。正在教学楼二楼修理水龙头的该校校长杨建一听到呼救声,探头一看,当即飞奔而下。此时,正在三楼备课的几名教师也闻声赶了下来。

歹徒见状,拉开小侧门,夺路而逃。杨建一立即追了出去。

在距离校门口200多米处,杨建一追上了歹徒,两人扭打在一起。歹徒持凶器疯狂袭击杨建一,两人从一处田埂上滚落到菜地中。

“当时,我正在屋里,从门口望去,菜地里有个人在朝另一个人头部猛打。我赶紧跑过去,大喊一声,行凶男子撒腿就跑。”目击者罗松柏说。

等其他老师和方圆十几里的村民都赶到时,杨建一已经停止呼吸,人们只看到他满脸血肉模糊,蓝白相间的衬衣布满片片血斑,但沾满泥土的左手仍然紧握拳头……

2013年1月17日14点,灵车载着杨建一校长的遗体,从湖南省新化县殡仪馆内缓缓驶出,护送英雄校长灵柩回乡。举城悲痛,自发前来吊唁的群众挤满街道的两旁,挥泪送别杨校长。

……

【思索镜头】

镜头一:当歹徒翻墙而入,被女教师卿芳发现并惊呼救命时,杨建一正在教学楼二楼拐角处修理前几日被冻坏的水龙头。

点评:杨建一自2006年起担任小学校长。大家都知道,校长是学校之魂,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的集大成者。校长不但要管理学校,而且要引领教师成长;不但要衔接教育主管部门,且要和谐学校周边关系。校长工作应该是相当繁忙的。可这样的一个校长就连学校的水龙头坏了都亲自动手修理,他的尽心尽责、爱校如家由此可见一斑。这也是中国广大农村中小学那些伟大而默默无闻的教育工作者的真实镜像。

镜头二:听到学生和老师求救呼喊声,杨校长立即追了出去。他从校园内一直追到了校园外,足足追了200多米。

点评:凶手得逞后其实已经逃离,如果再追上去,任何人都知道:歹徒丧心病狂,随时可能发生危险,可杨校长没有这么认为,估计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我作为校长,作为男人,我一定要抓住他。这才会有他一路狂追,追出校门200米开外。是什么样的理念能支撑这个瘦弱的六旬老人的行动,那一定是责任,那一定是良知。在紧急关头,他一定没有太多思考的余地,这就是他的本能,一直修身养性所铸就的思想境界。

镜头三:方圆十几里的村民都赶到现场:只见他满脸血肉模糊,蓝白相间的衬衣布满片片血斑,但沾满泥土的左手仍然紧握拳头……

点评:在悲剧发生的那一刻,在那片校外的菜地里,人们已经无从知道,当时杨校长与歹徒进行了怎样的殊死搏斗。在穷凶极恶的歹徒挥舞凶器要夺路而逃时候,一定是信念在支撑拳头,一定要将歹徒法办。可杨校长一定不会想到,他就这样倒下了。

“官不在高,能做事就行;钱不要多,能糊口就行。”在杨建一校长的一本读书笔记上,他这样记录着自己的人生喜好。“教育大事,千秋伟业,来不得半点马虎。名利乃过眼云烟,但愿不愧对父老乡亲。”就是这样的豪情壮语,让杨老师践行着自己的誓言。

站在杨校长曾经生活和工作过几十年的地方。窗外就是菜地,远处可见树木、田埂,还有那淅淅沥沥的雨滴。这片他最熟悉的地方,留下了他太多的爱和奉献。可他却带着遗憾离我们远去了。听着英雄的壮举,循着英雄的足迹,让我们一起去缅怀英雄背后的故事。

一、老实温和,擎起英勇无畏

在学生、老师、家长、亲人和乡亲们眼中,杨建一是一个老实憨厚又随和的人。他喜欢读书,喜欢写字,而且写得一手好字。他从不与人争吵。在外人看来,他就是一个实诚的人;在周围人看来,他就是一个文弱书生;当然,他也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校长。可大伙都难以理解:这样一个年近六旬的瘦瘦弱弱的老教书先生,面对凶残的歹徒,哪里来的巨大勇气,去追歹徒而毫无胆怯。

“凶手好大的胆子!竟敢翻墙到学校行凶!”63岁的复员老军人曹再芳对歹徒的凶残十分气愤,对杨校长的精神又异常钦佩,“面对凶残的歹徒,杨校长一点都不退让,他实在是勇敢无畏!”

杨建一的儿子杨洪伟对父亲追凶时表现出的巨大勇气并不惊讶。杨洪伟说:“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父亲的59周岁生日,我们回来给他庆祝,在家里办了一桌家宴,中午刚吃完饭他就去了学校。因为他放心不下学校和学生,他觉得,自己不在那里的话,就没法安心。”

出事后,湖南省新化县上梅镇的老百姓们都还在激烈讨论最美校长的事迹,都被其感动。作为人之父母,一个柔弱的校长,为了百姓的子女在学校的安全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何等的勇气和意念,这是何等的爱心和奉献。

其实,无论一个人身体强壮还是羸弱,性格刚烈还是柔弱。面对危险和困难时,支撑英勇行为的一定是品质、信念和良知。

二、勤俭治校,把学校当成家

作为一所农村完小,北渡小学规模不大,只有6个班,包括学前班共310余人,在职在岗教师11人。学校的管理人员只有1名校长、1名总务主任和1名教务主任。杨建一从教30多年,在这所学校工作了20多年,他2006年开始担任校长。

杨建一老婆一直没有工作。杨建一也是在上个世纪顶替父职当了一名教师。他的大半辈子就在这所学校度过的。学校离他家里有1公里的路程。多年来,他每天早上7点前到校,巡查校园;放学后,他会巡查各班门窗是否关锁。一直等到把最后一个孩子送出学校,他才会走出校门。杨建一任校长6年多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学校安全事件。

杨校长家庭清贫。管理学校,爱护学生就成了他事业的全部,他的心思全部放在学校里,至于家里的发展和赚钱的理想,他都没有太去想,也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想。儿子今年已经28岁了,还没结婚。在去世前,他和老伴还张罗着要去集市上置办年货,好迎接儿子的女朋友来过年。

走进杨校长的办公室,办公桌座椅背后,立着一个木柜,里面除了放着各种文件材料外,放在上层最外侧的锤头、钳子、螺丝刀等工具格外引人注目。在北渡小学,杨建一是学校负责人,同时也是这所只有317名学生的小学和幼教点的维修工,日常维修都是他亲自动手。学校建成较早,维修任务较重,一年却只有10多万元的经费,杨建一能节省就节省,把钱用在学校发展上。

有时,教学楼上有点漏雨,为了节省开支,碰上晴好天气,杨校长他会花上两三天时间,而且必须在周末学生不上课的时间。一个人搭梯子一担瓦一担瓦往屋顶挑,一片瓦一片瓦地换。为此,性格温和的他也会和妻子红脸。毕竟,自己家还是老房子,也没有装修。见他连自己家的事情也没有时间管,而对学校的事情总是那么积极,妻子忍不住的时候会跟他发火。

2008年11月的一天,杨建一在一次更换学校电线时,不幸从楼梯上摔了下来,软肋严重扭伤,动弹不得,医生建议他在家休息半个月,但他第二天就来到了学校,手撑着藤椅艰难爬楼梯为学生上课,坚持了一个多月。全校教师无不为之感动,学生们感动得流泪,都争着要搀扶杨校长上下楼。

翻开杨建一的衣柜,都是一些旧衣服,唯一一件上百元的裤子还是弟媳刘科球送的。

三、爱生如子,描绘人间大爱

杨校长擒凶事件发生后,网络反响巨大,而网络上也有网友的一些疑问。“我看到网上有一些评论,说凶手都已经行凶逃走了,为什么还要去追?为什么不去找工具?”“为什么?没有为什么!我们校长来不及想这么多,他的心里只有学生,如果还有工夫去想的话,就不会发生这些不幸的事了。”北渡小学的姜老师悲愤地说。“杨校长一直爱生如子,你伤害了我的学生,我岂能让你逃走?当时,他心中只有这个信念。”对杨建一很熟悉的湖南省新化县教育局办公室干部段晓鸿如此说。

“他如果自私一点,就不会一个人追出去那么远!这么凶残的歹徒,哪个不怕啊?”家住学校附近的袁奶奶感叹说。那天,她亲眼目睹杨校长追了出来,“只几分钟的工夫,大家还来不及反应!”在乡亲们看来,杨建一的牺牲,是因为他太负责、太爱自己的学生。

在后来的追悼会现场,学生家长邹女士悲情地说,她的儿子、女儿都在这所学校读书,儿子读三年级,女儿读六年级。“杨校长真的是把学生当自己孩子一样,他来家访时常嘱咐我,好好培养两个孩子。我儿子坐的凳子,有些钉子松了,他会去换新的;教室的玻璃破了,他赶紧自己去修理,这些小事他都会照顾到。”这就是这些家长最真实的内心诉说,她们就是杨校长爱生如子最直接的见证人。

2011年上半年,五年级学生何先凡上课时突然发病,肚子疼痛难忍。杨建一知道后,立即租了一辆车送他到新化县人民医院。医生初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何先凡家境贫困,父母在外打工,闻讯赶到医院的爷爷身上只有100多元钱,而1000多元的手术费让老人家一筹莫展。杨建一二话没说就打电话给妻子,让她赶紧筹钱送到医院。后来,学生住院期间,杨建一还买了水果看望这位学生,一直没让还钱。学生的奶奶很感动,给杨建一送来10个土鸡蛋表示感谢,称杨建一是她孙子的救命恩人。

杨建一校长一直默默地关心着自己的学生。“我们读书的时候,他还不是校长,却经常资助学生,为很多学生做担保,让孩子们先上课再交学费。”已经毕业多年的27岁青年曾海辉特地请假来追悼会现场,为自己的恩师送行。

老师们纷纷表示,杨建一非常关心孩子们的成长进步,哪个学生在纪律上有不良表现,他总会耐心教育。他办公室有两本小册子,一本记载学困生情况,一本记录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引导班主任关注特殊学生的成长……他奔走呼号,为学生四处争取困难补助,自己更是经常慷慨解囊。在北渡小学,除了正常转学的学生外,近几年几乎没有因贫失学的学生,巩固率达到100%。

学生安全很重要,在杨校长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安全事故月报表。作为校长,每个月他都要对照校舍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安全、周边治安隐患等10项内容,认真检查比对,做好安全记录。2012年12月28日,他完成了生命里最后一次月度安全记录,将名字签在上面。

学生的食品安全杨校长也一直记在心上。袁奶奶在校门口开了个小卖部,杨建一校长时不时要过来“检查”一下,提醒她一定要进质量可靠的货物,确保食品安全,因为孩子们自己不懂识别。“学生安全在他眼里是揉不进一粒沙子。”袁奶奶说。

现在的北渡小学围墙约两米高,四周完好无损,围墙顶端还有防护玻璃碴儿。以前是没有这堵墙的,就是一排房子与外界隔开,但房子被鉴定为D级危房,当时的杨校长一直不放心,怕学生在这附近玩耍不安全,于是在2010年筹资新建了这面围墙,把那排危房隔离出去了,使校园成了一个完整的四合院。

四、亲民校长,学校大家庭的家长

杨建一对学生如此,对老师也一样。32岁的北渡小学的总务主任康牧荣面对媒体同志说:“我家在温塘镇,离学校远,来报到的时候,杨校长亲自帮我安排宿舍,看着他亲手帮我清理房间杂物,打扫卫生,我特别感动。”

有一年冬天一晚,一位教师发烧,杨校长知道后,马上穿衣服把他送到县人民医院,回家时已是深夜2点多了。近几年来,学校新分配进几个来自外地的青年教师,节假日吃饭不方便,杨校长就把他们请到家里吃饭。

杨建一很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在北渡小学,新来的青年教师都要在校内上一堂公开课,促进交流成长。康牧荣老师初来乍到,既不是师范类毕业生,又没有讲台经验,心里非常着急。那时的康老师对自己说:“怎么办?我真是一点儿自信都没有。”杨建一看在眼里,从外面搜集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视频,拿来陪着康牧荣老师一起看,一堂接着一堂,杨建一边看一边点评,指导康牧荣根据自己的特点设计教案、选择教学方法,告诉她怎样讲课。康牧荣根据杨建一的建议反复修改教案。后来,康老师的公开课效果很好,一下子使康老师树立了在讲台上的自信。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杨建一总不会忘记住在学校的老师,经常请他们到家里吃饭,节假日一起过节。在北渡小学,他就像大家庭的家长,很多老师如是说。

编后语:

如今,杨建一校长已离我们远去,但他高大伟岸的形象却在我们心里形成。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村地区小学校长,却给我们全社会谱写了这么一曲荡气回肠的赞歌。英雄不问出身,但凡有爱,人间真情便会处处开花。教育领域的平凡人物给我们诠释了教育工作者的人间大爱。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石,科教兴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世纪战略,而无数杨建一校长这类的教育工作者,就是这民族征程里的生力军。文章最后,我们借用杨建一校长日记里的一句话,来为这位中国最美校长勇于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做出诠释:“教育是我事业的全部,学生是我生命的全部。为了教育事业,我无怨无悔;为了孩子的成长,我在所不惜。”

篇9:英雄赛,致敬古典

我想,我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没有资格写英雄自行车赛的人了。我1983年才出生,2001年才开始骑自行车,还是个喜欢新鲜事物的潮人,我喜欢生活在2015年的自己,玩转新苹果电脑、iPhone手机、GPS、佳明手表和WiFi。只要是新的东西,我就想要,我就不问缘由的喜欢。我现在对自行车就是这种感觉。我喜欢轻质、坚硬的车架,还有好玩的轻量轮子。我的骑行由SRM功率监测器测量,有22速传动可以选择。我以前看过英雄自行车赛的照片,读过相关的文章,我有一堆的问题。下管变速挡位的容许极限?木制轮毂?羊毛短裤?新自行车的重量都是以磅计算,老爷车还是以公斤为度量单位(一磅约合0.45公斤)?好吧,让我们回忆一下古董福特T型车和小儿麻痹症,这些好像都离我们好远好远。总之,我对老式自行车或这套怀旧的说辞不感兴趣……但是现在显然这些就活生生的出现在眼前,我有个改变看法的机会。

我开始变得有一点点紧张,因为我对老式自行车和英雄自行车赛还是有点成见的,尽管不下五个人跟我说过同样的话:骑自行车参加英雄自行车赛的那一天,是他们这辈子最美好的一天。这些都是我尊敬的人,他们都很诚实,也都是像我一样喜欢现代科技的人。

第一届英雄自行车赛举办于1997年,当时这一区域大兴土木,很多古老的道路都被改造成了土路。举办比赛就是为了抗议这种无法阻挡的趋势。所谓的土路,其实也是相对的—这里的道路都很原始、结构紧密,就像人行道一样(特别是更远的南部地区);北部的路很粗糙,布满了大石头和容易被吸进轮胎缝的沙子;总之都是蛮原生态的阡陌纵横。所以,大段白石子路这样的描述看起来更精确一些—白色道路—每条路的特点都不一样,共通之处就是它们都像太阳暴晒过一样的白。更不用说星期天许多许多人会打扮成几十年前的模样,骑着它们直径20毫米的钢管战车跟这个地区尖锐的石头决斗。他们都是这路的受害者。还是要提醒一下,锡耶纳地区发生了扎胎事故,听说报废了好几百条车胎。我们还是说些老生常谈的话吧—如果有一些事情是自行车手防不胜防的,那么爆胎会是排名最靠前的一个。

当时光机驶进千禧年,不管舆论如何评价这项运动,是前景无限好也罢,是洪水猛兽也罢,英雄自行车赛一直在成长。尽管一开始成长得很慢,然而聊胜于无。本世纪初的那几年间,一度声息悄然的比赛突然间开始人气爆棚。这表现得很明显,我不愿意叫这种现象为“返璞归真”,但是人们的确渴望回归简约的生活方式,回到那自行车笨重、道路没有铺满柏油的时代。所以比赛不断成长,到了2012年,英雄自行车赛官方公布的数字是有5479名参赛选手,其中1450人来自意大利以外的33个国家和地区。要知道,这个数字其实可以更多的,但是组织者们说他们只提供5500个人的名额。

早上5点,第一批骑手从基安蒂的加约莱出发。关于英雄自行车赛的文章一般都会提及此处,加约莱可是2008年《福布斯》杂志评出的欧洲最具有田园诗情画意的居住地之一。不知道你注意过这样的现象没有,一篇文章里提到个什么事,感谢万能的谷歌,之后的每篇文章都会拾人牙慧?这里也一样。杂志里说的没错,加约莱的确是个可爱的小镇,但是它跟基安蒂地区其他的小镇没什么不同。为什么他们选了加约莱,而不是基安蒂大区的其他小镇,比如拉达甚至莱切呢?

话题扯远了,第一波选手早上5点从加约莱出发,他们所有人都至少要骑135公里(比赛分两组,低组别要完成135公里),高组别的要骑205公里—其中至少100公里都是这个地区最棒的白色石子路。我骑过一些土路,但是至少100公里的土路?我得给英雄自行车赛竖个大拇指,手动点个赞。

如果比赛是在仲夏时节举行,这个点儿我们还会有充足的阳光。但是英雄自行车赛是个10月份的经典赛事,早晨6点才日上东山,所以黎明前有一个到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是黑夜。骑手们开着车灯,这时他们从基安蒂一路下坡,往右拐骑向布罗利奥,这是一段很棒的热身爬坡路段,为一天的比赛开了个好头,土路呈之字形蜿蜒,选手们就沿着很多古代城堡的围墙骑行—整个这段路都是点着蜡烛照亮的,在暗夜中闪烁着橘黄色的光。如果英雄自行车赛只有这么一个赛段,整个赛段都这样的话,我会参加的。太美了,太特别了,太奇异了。目睹这一幕景象,堪称华丽。

随着太阳的升起,晨光照在深灰色的云上,云朵从基安蒂的上空掠过。能看到骑手的自行车和装束了,然后也能看见他们的笑脸了。他们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有80年代中期的亮色面料,也有50、60和70年代的羊毛面料,一切都把我们穿越回那个单速、20公斤重的自行车的年代,那个时代的骑手们还都打领带、穿灯笼裤呢!有些人没戴头盔,有些人戴着发罩,有些人戴着现代头盔,有些人戴着现代的奥克利眼镜,也有些人戴着第一代奥克利,有些人戴着雷朋眼镜或护目镜,有些人穿着羊毛短裤,有些人穿着现代的莱卡短裤,有些人穿着袋装的羊毛裤,那可是早期骑自行车人的大麻烦。我想,我能毫不夸张地说,在这个星期天,每一种你能想到的古典自行车装备和自行车在基安蒂的路上都出现了。

英雄自行车赛是场无比困难的骑行赛事,但是它是独一无二的。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我不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判断,但是我可以陈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我可以讲我亲身参与其中的经历—这个比赛简直赞爆了。我觉得自己真是白活了,居然错过了这么好的比赛。我觉得自己就好像过其门而不能入,不能和他们一起愉快地玩耍。我想打电话给我的所有好朋友,让他们明年都来这里。因为英雄自行车赛就是这样一个日子,可以和朋友分享,一起受苦、一起开玩笑,别人车子坏了的时候(这样的情况在所难免)帮助别人、笑对比赛的各种状况、拥抱我们已经完成的。这一天,是回顾我们这项美丽的运动历史的日子,同时,它也一点儿没有改变过。

我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那天的某时某刻,我认识到,我要的其实不是别的,就是参加英雄自行车赛。我开始筹划了—我想要什么样的古典钢架?我应该穿什么?尽管我的晕车还在作祟,我在想到找自行车和装备的时候,禁不住笑了出来—那会让我也成为这场喧嚣奇妙大秀的一员。纵有大千,白生千结,让我们忘却世间的纷扰,行如风,如君一骑绝尘,赞美那些往昔的岁月。

我都等不及了。

你的古典公路车必须符合所有这些特性才有资格参加:

公路竞赛自行车,1987年前制造钢的制车架(不能是公路越野自行车或者计时赛自行车)

变速拨杆在车架下管处(1980年前生产的副把指拨可以使用)

脚踏有踏脚套和固定带(除了Cinelli M71以外,不允许使用自锁脚踏)

刹车闸线的走线必须在手把外侧

钢制车架的新车也可以使用,但是必须装备旧式零件(传动系统、把组、脚踏等)

上一篇:读《中华美德故事精选》有感下一篇:燃气公司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