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典藏工作探究

2022-09-10

图书馆作为社会主要的藏书机构, 采访、编目、典藏是文献资源建设的3大支柱。典藏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馆藏布局是否科学、合理、人性化, 馆藏文献是否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然而, 随着近些年电子技术的发展, 图书馆工作的重心越来越向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方向偏移。这就使原来就不是很被重视的典藏工作更加被忽视。

一、高校图书馆典藏工作现状

(一) 典藏功能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弱化。

尽管典藏工作非常重要, 但是典藏工作长期得不到重视也是不争的事实。典藏工作实际上应包含藏书的组织和管理两个方面。但是, 目前一些图书馆的典藏工作仅仅局限于纸本文献的基础组织, 即将图书资料按照已经制定好的典藏原则, 机械性地分配到各个馆藏地, 而很少关注与研究通过读者利用等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开展馆藏布局调整等藏书管理活动。笔者调查了省内几所高校图书馆, 普遍来说从事典藏工作的不超过2人, 一般都是1人, 还有的图书馆甚至不设置专人进行典藏工作, 只是由从事其他工作的馆员来兼任, 这样典藏的功能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 典藏人员专业性的匮乏。

典藏工作的不被重视直接导致典藏人力资源的匮乏。随着图书馆数字化以及网络化的不断发展, 典藏工作也由之前繁琐的手工方式向完全数字化方式发展。随之而来的也对典藏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典藏工作人员在原有的图书馆学及文献学理论基础之上, 更要具备一定相关的计算机及外语知识。应该能够熟练运用本馆的图书管理软件系统进行各类相关的管理、监测以及统计等工作。这就对典藏工作人员的专业及各项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 在许多高校图书馆, 典藏这个岗位常常被视为人人可为之的一个岗位, 而且根据笔者的调查, 该岗位的老龄化也比较严重, 还常常有其他岗位的人员兼任, 这就使得典藏越来越不专业化, 典藏的功能随之日趋弱化。

(三) 多校区带来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高校办学空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一校多区已经是普遍模式。为与此相适应, 许多高校图书馆采取了一馆多址的办馆模式。典藏地的增多使得典藏工作更具复杂性。典藏人员要在图书复本量有限的情况下, 按照各校区专业的设置和读者的分布情况来分析、判别图书的馆藏地, 科学统筹、合理分配图书, 以满足不同校区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辽宁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专业类型丰富, 各专业院系分布在南北两个校区, 两个校区的专业设置和师生人数都有很大的差别。两个校区的专业设置既有不同又有交叉和融合。蒲河校区覆盖着文史类本科生的各个院系专业, 崇山校区则覆盖着理工类的本科生以及全部的研究生。这就决定着图书在进行典藏分配的时候, 不能仅仅简单地按照文献的大类进行分配, 应该针对这种多专业, 多校区, 多馆藏地以及读者多层次化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统筹分配。

二、对于图书馆典藏工作的一点建议

提高图书的利用率是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因此典藏工作的主要原则大前提便是以此为目标来进行的。使入藏的图书得到合理的配置, 从而建立最优化的馆藏布局。而且, 典藏不仅是对新书的分配, 还要根据藏书利用的效果分析、读者需求变化和藏书利用率等统计数据, 通过调拨、剔除等手段有效地控制藏书流向和范围, 使藏书流与读者流相互沟通, 有序地结合运转。以下, 笔者结合自身实践, 针对我馆典藏活动提出几点建议。

(一) 灵活机动地运用文献典藏原则。

在大的典藏原则的前提下, 文献具体的典藏要根据各方面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典藏人员根据本馆事先制定的典藏原则对新书进行系统分配, 分配原则基于不同校区的教学专业、相关读者的需求层面等, 在这一过程中, 典藏人员的操作相对被动、机械。故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以下几方面作出调整。首先, 应该密切关注学校专业结构设置的变化, 典藏的原则相应地做出调整。其次, 可以通过分析图书的流通数据、图书阅览数据以及通过读者阅读倾向调查问卷来了解读者阅读倾向的变化, 从而对典藏的策略作出相应的调整。最后, 对于不同校区之间异地借书的数据进行统计, 在此基础之上典藏策略作出与之相适应的调整, 从而优化两个校区之间的典藏布局。

(二) 加强典藏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建设。

典藏人员如果对各个学科全部内容进行了解是不现实的事情, 一是图书馆本身具有学科背景的工作人员不说是凤毛麟角却也少之又少, 即使在对专业要求较高的学科馆员岗位也不能得到专业背景的保障, 更何况是相对次要相对不被重视的典藏岗位, 但是本人认为合格的典藏工作人员起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高度的责任心。

高度的责任心是对典藏工作人员起码的要求。虽然每个图书馆都制定了相应的典藏制度和工作细则, 但是实际工作中对于图书的分类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这就要求典藏工作人员在主观层面要细致地对每一本图书的内容属性进行详细的判断, 在此基础上再来确定图书分放何处。在确定了图书大类的基础上再细致地考察其具体的读者对象, 面向大众的还是高层次的研究层次的读者等等。

2. 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

典藏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外语、计算机以及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合格的典藏工作人员要具有相应的外语水平, 能够了解外文图书的内容, 便于在核对分配外文图书时对读者对象作出正确的判断;合格的典藏工作人员还应该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能够熟练应用本馆的图书管理软件对读者的借阅情况以及图书的流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以便对图书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与调整;此外, 典藏工作人员平时还应该注重对自身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 对各个门类的图书即便不能全部理解, 起码也应该对其描述内容有大致的定位, 以便在进行典藏分配时能做到读者对象的合理性, 尽量做到每本书有读者, 每位读者有合口味书。

(三) 加强与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

典藏工作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各方面反馈的信息, 与多方面进行沟通, 以指导和纠正自己的典藏分配工作。

首先, 典藏工作人员应加强与馆内个部门的沟通交流。加强和一线流通人员的的沟通, 了解图书的流通情况。流通人员工作在直接面对读者的第一线, 对于读者各类需求他们直观地掌握着第一手的信息。此外, 典藏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如复本量过多或不够、图书质量问题等, 应及时向采访部门或相关人员反映, 从而为典藏分配打下良好的基础。典藏人员还应该通过各类藏书统计与分析来监测各分馆的馆藏建设动态, 定期把反映馆藏数量、质量以及图书文献资源利用情况的各类统计分析数据提供给图书馆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总之, 图书馆各个部门应该建立有效的不定时的沟通机制, 改变各个部门的各自为政, 仅限于表面工作的交接, 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工作的交流沟通。

其次, 典藏人员还应该通过现代化的方式和学生多沟通, 实时沟通, 直接了解学生的借阅需求。采取的方式可以是问卷调查, 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献, 选取特定的组群对象, 学科组群对象, 了解其借阅需求。也可以通过与学科馆员的沟通, 了解各个专业读者的具体需求。

此外, 还应该与学校的教务部门保持联系, 以便熟悉不断变更着的本校各专业的学科建设与课程设置情况、科研部门的课题及项目情况。为此, 必须很好地协调与各教学单位的关系, 以便及时掌握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意向, 同时也为文献采集人员提供素材, 使他们在经费允许的范围内, 制定出能满足本校教学和科研需要的采购方针, 从而使本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图书典藏活动是图书馆业务建设的重要枢纽, 直接关系着图书馆藏书布局的科学性和资源建设与利用的有效性。图书馆应该充分认识到典藏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使其在文献典藏领域的创新发展中有所作为, 发挥好典藏活动在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使其真正成为图书馆工作的枢纽。

上一篇:浅议衔接在科技英语语篇中的应用下一篇:抢救急性酒精中毒所致代谢紊乱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