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保医生论文范文

2022-05-11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儿保医生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目的:探究在儿童保健预防接种工作展开过程中,健康教育措施的应用方式以及其所产生的干预效用。

第一篇:儿保医生论文范文

卓越医生培养视角下的全科医生再认识

摘 要:卓越醫生教育培养计划要培养出3种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不同需要、不同层次的医学人才,全科医生培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生对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认知不全面、态度不正确的现象比较普遍,主动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一名全科医生的就业意向较低。建议拓宽医学生视野,积极宣传医改政策和社会对全科医生的迫切需求;加强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转变医学生就业观点,树立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信念,深化到基层服务的奉献意识。

关键词:全科医生 卓越医生 医学生

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顺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培养大批实用型全科医生已刻不容缓。如何在卓越医生培养的大背景下,借助这一平台,加快全科医生培养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医学院校对其教育的重视程度、改变医学生对全科医生存在的狭隘偏见等成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课题。

1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解读

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加快推进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教育部、卫生部印发教高[2012]7号文件《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1],决定共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1.1 “卓越医生培养”的目标任务

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探索建立“5+3”(5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加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大批高水平医师;适应国家医学创新和国际竞争对高水平医学人才的要求,深化长学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培养一批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适应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深化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大批农村基层实用型全科医生。由此可见卓越医生教育要培养出3种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不同需要、不同层次的医学人才,全科医生培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1.2 卓越医生培养中“全科医生”的建设内容

培养计划明确指出围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要求,探索“3+2”(3年医学专科教育加2年毕业后全科医生培训)的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加强医学生服务基层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教育,增强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自觉性、坚定性。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六位一体的服务要求,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实施早临床、多临床教学计划,增加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习、实践,提高医学生对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等疾病的诊疗能力和基本卫生服务能力,培养大批面向乡村、服务基层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全科医生。

2 我国全科医学与全科医生的发展

18世纪全能实用型医生伴随欧洲向北美大陆的移民潮应运而生,19世纪初《柳叶刀》首次将此类医生命名为“通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即为全科医生的前身。1910—1930年Abraham Flexner的教育改革开启了意义深远的医学专科化进程。20世纪以来现代医学迅猛发展,专科医疗服务发展至空前鼎盛时期,通科医疗则趋于没落。然而,医学的科学化和专科化冲击了医学的人性化,针对过度专科化的弊端,人们呼唤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和全科医生的回归。全科医生地位的再次崛起,是21世纪医学进入“以人为本”时代的标志。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全科医学的概念,1993年11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的诞生。199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做出了“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的重要决策,将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培养纳入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重点范畴之内,再一次被提升到基层卫生服务建设发展的前沿。2000年2月,卫生部下发《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对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目标、基本原则、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等内容加以全面地明确和规范,正式启动了全科医学教育。2006年2月《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指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加强高等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教育,积极为社区培训全科医师。2006年6月,人事部、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5个部门联合颁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要健全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在社区建立一支以全科医学为主体的人才队伍;鼓励有条件的医学院校成立全科医学/家庭医学系,将该类学科纳入学校重点建设学科整体规划之中;加强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将医学生的全科医学知识教育与技能培养作为一项基本任务,在向医学类专业开设全科医学概论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将全科医学基本理论教育和技能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之中。

2010年9月,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颁发《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明确到2020年,通过各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逐步形成一支数量适宜、质量较高、结构合理、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基层医疗队伍。2011年7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统一规范了全科医生培养的“5+3”模式,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2012年7月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制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3],其中明确提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目标是“为基层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开展工作,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

至此,我国有关全科医生的指导性文件的发布告一段落,全科医生施展医疗服务的舞台要比卓越医生培养计划中“全科医生”更为宽广,在我国广阔的城市和农村,都将迫切需要全科医生的服务。

3 全科医生的“5+3”培养模式

2012年11月,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125所的名单公布,笔者所在校进入试点高校名单之列,承担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共两项。笔者所在校及时修订了2012版医学生培养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5+3”模式,于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给临床专业学生新开设《全科医学概论》课程。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明确了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加3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的“5+3”培养模式,包括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的方式、时间、内容及各项具体要求。《标准》明确,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年限为3年(实际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其中临床科室轮转培训时间为27个月,在国家认定的培养基地内接受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全科医生基层实践培训为6个月,主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完成,接受全科医疗服务、预防保健与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等技能训练。同时,临床科室轮转培训和基层实践培训穿插进行、有机衔接,使培训对象在培训期间始终着重强化以全科医生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临床能力培训和基层实践训练。

《全科医学概论》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系统阐述全科医学的产生背景、发展趋势、基本概念以及基本原则、独特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问题为导向、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健康评价与健康管理;重点人群的全科医疗服务等有关内容,共18学时。通过教学,可使医学生对全科医学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和认知,为医学生毕业后接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将来成为全科医生奠定理论基础;促使全科医学的基本技能能够落实在实际应用之中,使医学生了解全科医学的应用价值,进而树立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信念。

4 医学生对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认知与态度

为了解医学生对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认知与态度,以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实施现场调查,医学生自主无记名填写。该次调查分别随机选择即将接受《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学习的学生(称之为未学组)和已经结束该课程学习的学生(称之为已学组)各60名,两组学生的基础和临床主要课程均已经结束学习,具有较好的可比性。数据的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由SPSS 19.0统计软件包完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1 医学生对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认知

如表1所示,根据文献查阅并结合医学生知识背景,该研究共选择9道题目对学生进行调查,其中7道题的选项在未学组和已学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给医学生适时开设《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具有重要性。然而,调查结果同时表明,是否开设该课程并没有改变临床医学生对“5+3”规范化培训的态度,临床科室轮转培训多数学生认同接受,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培训则持消极态度。

4.2 医学生就业意向调查

如表2所示,调查内容包括2道题目,一道题是毕业后就业方式;一道题是如果毕业后你选择当一名医生,你理想的就业单位。医学生选择愿意去一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学组仅占3.33%,已学组占18.33%,但总体而言2道题目选项在两组医学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5 转变醫学生对全科医生认识的建议

5.1 拓宽医学生视野,紧跟时代发展方向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机遇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的需求在不断提高;然而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重大民生问题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要解决这一核心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大对社区医疗的硬件投资,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另一方面是要培养能在社区服务的真正合格的全科医学人才[4]。调查问卷第8和9题均体现了“时代发展对全科医生的迫切需要”知识点,医学生学好知识练好技能的同时,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死读书,应及时了解社会发展、公共卫生变化趋势,与时俱进,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与“以为人民服务为荣”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不断奋斗前行的动力。

5.2 加强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树立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信念

到2020年,通过各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全科医生的宏伟目标已经确立,然而目前国内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仅为0.81[5],中国全科医生供给严重不足,缺口18万[6]。努力改善基层医疗人才队伍素质、保证基层医疗人才输送是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首要任务。立足医学院校的社会使命和办学定位,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中培养具有扎实医学基础、深厚人文底蕴、高尚职业道德、全面医学理论和牢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医学人才[7],全面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必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只有医学院校重视全科医学教育,实施早期接触实践课程,全面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才能给医学生树立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使命感和崇高信念,彻底转变部分学生“全科医生低一级,专科医生高一级”的错误认识。

5.3 转变医学生就业观点,深化到基层服务的奉献意识

该研究对医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就业选择去一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比例仅为10.8%,去三级或二级医院仍为首选,是否学习《全科医学概论》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这与刘军安等[9]研究结果一致。医学生对就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一名全科医生的兴趣缺乏。但是就国家的整体需要而言,充实基层医疗人员势在必行,三级或二级医院人员饱和必将增加医学生就业市场压力,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如何提升对全科医生的职业认同感,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全科医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转变医学生就业观点,需要政府的投入全方位吸引医学人才去基层服务,也需要全科医学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14/201404/xxgk_166950.html,20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EB/OL].http://www.moh.gov.cn/wsb/pM30115/200804/18540.shtml,199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印发《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的通知[EB/OL].http://www.moh.gov.cn/zwgkzt/pkjjy1/201207/55508.shtml,2012.

[4] 钟南山.发展全科医学 培养全科医生时不我待[J].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09,8(10):682.

[5]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EB/OL].http://www.nhfpc.gov.cn/htmlfiles/zwgkzt/ptjnj/year2013/index2013.html,2013.

[6] 陆宇.中国全科医生缺口18万受阻基层医疗回归“大锅饭”[N].21世纪经济报道,2015-09-08.

[7] 尹凯,谢娟,李熠,等.基于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3):442-443,496.

[8] 谢娟,职心乐,张欣,等.预防医学早期接触专业实践课程的实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5(8):127-128.

[9] 刘军安,孙婷,刘欢,等.部属院校临床专业大学生对全科医学认知及基层就业意愿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10):4-5,8.

作者:李泽筠 常文娟 职心乐 谢娟

第二篇:健康教育在儿保预防接种工作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究在儿童保健预防接种工作展开过程中,健康教育措施的应用方式以及其所产生的干预效用。方法:本次研究的时间区间范围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通过区间法完成在本院接受儿童保健预防接种儿童样本共124例,根据其是否接受健康教育对其进行分组,共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一组和二组,一组儿童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并未接受健康教育,二组儿童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健康教育,完成两组样本疫苗接种资料的收录工作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二组儿童家属对于预防接种工作的认知度得分显著高于一组儿童家属,二组儿童的接种及时率显著高于一组,接种后,二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出现率显著低于一组儿童,两组儿童相关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本次研究在数据学范畴内具有分析意义。结论:在儿童保障预防接种工作展开过程中对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展开进一步应用,儿童群体的接種及时率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健康教育措施同时也能够提升儿童家属对于预防接种工作的认知度,减少接种后儿童群体不良反应的出现率,建议预防接种工作中对健康教育模式展开进一步应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儿保预防接种;应用方式;应用意义

引言:

近些年来,国民对于医疗卫生的重视度正在不断提升,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在国民中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在实际的预防接种工作展开过程中,由于大量儿童家属对于预防接种工作的认知度并不高,儿童预防接种的及时性较低,在接种后,儿童群体并发症的出现率也较高,为改善这一问题,在预防接种工作展开过程中,医疗部门就需要提升儿童家属对于预防接种的认知度,确保其能够及时接受预防接种,提升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本次研究将以在本院接受预防接种的124例儿童样本作为研究基础,对健康教育措施在儿保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应用方式以及其所产生的应用意义做出进一步分析,为儿保预防接种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式

1.1样本资料

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终止时间为2020年1月,采取区间法完成在我院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样本收录工作,共收录样本142例,以其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是否接受健康教育为依据对其进行分组,共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一组和二组,一组样本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医护工作人员并未对其进行健康宣讲,二组样本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医护人员则对其普及了相应的预防接种措施。一组71例样本中,男性儿童的样本量为39例,女性儿童样本量为32例,样本的年龄数值区间为1-9岁,样本年龄平均数值为(5.6±2.4)岁。二组71例样本中,男性儿童样本量为38例,女性儿童样本量为33例,样本的年龄数值区间为2-9岁,样本的年龄数值平均值为(5.2±2.8)岁。纳入标准:样本符合预防接种标准;样本家属对于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排除标准:样本存在器质性重症疾病;样本存在恶性肿瘤疾病;样本存在免疫系统疾病;样本存在神经系统障碍疾病。

1.2干预措施

一组样本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并未接受健康教育,接种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引导儿童完成预防接种。二组样本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接受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在预防接种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分析预防接种儿童的资料,对首次办理预防接种的儿童群体展开预防前健康宣讲,通过电话随访,短信等方式对儿童家属展开预防接种基本知识的讲解,提醒其按时前来接受预防接种。如儿童直接前来接种,则医护人员需要采取面对面方式给予儿童家属健康宣讲,询问接种前儿童的状态,确保儿童的状态能够满足预防接种的需求后方可为其展开接种。为进一步提升儿童家属对于预防接种的认知度,医疗部门可定期与幼儿园,社区中心等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展开预防接种健康知识讲座,提升儿童家属对于预防接种的认知度。其次是接种中健康宣讲,通常情况下,预防接种现场的人员密集程度较高,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尽量采取简单易懂的方式对儿童家长展开预防接种教育,为其发放疫苗接种健康宣讲手册,同时引导儿童家属完成接种资料的填写登记工作,为接种后随访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是接种后的健康宣讲工作,在疫苗接种完成后,医护人员需要指导儿童家属带领儿童在观察室休息,提升儿童的饮水量,减少儿童的跑动行为,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对儿童家长展开预防接种后注意事项健康宣讲,告知儿童家长关注儿童的状态,如儿童出现异常表现,则需要立刻联系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对应处理。

1.3观察指标

完成两组儿童家属预防接种认知度,儿童接种及时性,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出现率等指标的收录工作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2.1预防接种认知度调查结果

二组儿童家属对于预防接种工作的认知度显著高于一组儿童家族,具体数据见表一。

2.2儿童接种效果

二组儿童的接种及时率显著高于一组儿童,接种后,二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出现率显著低于一组儿童。具体数据见表二。

3讨论

本次研究以在本院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样本作为依据,对预防接种工作中健康教育措施的应用方式以及其产生的应用意义展开了分析,相对于未接受健康宣讲的群体,接受健康宣讲儿童群体的接种效果显著优于前者。在儿保预防接种工作展开过程中,对健康教育措施做出进一步应用,儿保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提升,有利于儿保预防保障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焦世静.观察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及预防接种中的效果[J].健康之友 2020(6) 63-64.

[2]依志生.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 017(005):60-61.

[3]涂帆.社区开展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v.36;No.811(13):182-183.

作者:韦益 刘贤刚

第三篇:乡村医生在家庭医生制服务中的现状与建议

摘 要 目的:通过对上海远郊地区乡村医生的现状调查,分析目前家庭医生制服务中乡村医生队伍的发展状况,为乡村医生队伍管理和建设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结合奉城镇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办公室汇总的相关资料,调查2014年度社区内全部乡村医生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退休年龄、收入和保障、培训、科研课题、论文撰写、工作范围等基本情况。结果:乡村医生队伍人员结构老化,学历职称和专业能力低,在岗教育培训薄弱,职称晋升空间小,科研课题设计能力差,服务人口多且内容宽泛。讨论:加强乡村医生的人才储备、建立保障体系;根据乡村医生的特点,制定系统培养计划;应充分利用乡村医生目前的资源优势,将其纳入全科医生服务团队进行管理,在家庭医生制服务中发挥应有的功能。

关键词 乡村医生 家庭医生制 现状 对策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ural doctors in the family doctor system service in Shanghai outer suburbs area and the counter-measure

HUANG Ying, HONG Chunmei

(Fengche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2014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ural doctors in Shanghai outer suburbs area, to analyz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rural doctor team in the family doctor system service to provide the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for their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Methods: The age, gender, education, academic title, retirement age, income and insurance, training, research project, writing, work scope and other basic situation of all the rural doctors in the community in 2014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combining with the summarized relevant information in the Fengcheng Town Village Health Organizations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fice. Results: The personnel structure of the rural doctor team was aging, th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cademic titles and professional capacity were low and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weak, and the academic promotion space was small and the design ability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poor and the population and contents served were more and broad. Conclusion: The talent reserve of the rural doctor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b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ral doctors, a system of the training plan will be made. The present resource of the rural doctors should be made full use of an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 service team management to let them play the role in the family doctor system service.

KEY WORD rural doctor; family doctor system;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其中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和发展问题备受关注。乡村医生队伍是我国卫生技术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职责是向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目前的乡村医生承担了40%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2011年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陈竺表示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看,乡村医生队伍将长期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洪庙社区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属上海远郊地区。占地面积20.05 km2,有7个村委2个居委。另加奉城镇2个行政村(奉城镇2个行政村归属洪庙社区管辖),服务总人口28 282人,其中户籍人口16 242人,平均1名乡村医生服务2 356名居民。调查对象为上海市远郊洪庙社区管辖的9个自然行政村及2个居委所有在编在岗的乡村医生12名。

1.2 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的办法,自行设计调查表,于2015年5月调查包括乡村医生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退休年龄、收入和保障、培训、科研课题、论文撰写、工作范围等在内的基本情况;乡村医生的基本信息经过与奉城镇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办公室采集汇总的资料相比较,确保真实有效;查阅相关工作台账,明确乡村医生在家庭医生制服务中的功能;在镇派出所收集社区服务面积和服务人口。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双人平行录入,对12名乡村医生的基本数据情况进行汇总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2.1 乡村医生信息2.1.1 人员结构

洪庙社区乡村医生共12名,3个村卫生室各配备2名乡村医生,6个村卫生室各配备1名乡村医生,2个居委无乡村医生。男性6名,女性6名。乡村医生年龄最小30岁,最大64岁,平均年龄53.7岁,退休年龄65岁,人员结构老化,出现了乡村医生工作年限延长,甚至延至65岁退休的现象。

2.1.2 乡村医生学历及职称情况

受调查乡村医生的学历为:初中学历6名,高中学历3名,中专学历3名;11名乡村医生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一名无职称。

2.1.3 收入保障情况

在工资待遇方面,乡村医生的2014年度平均收入为53 130元。

从2010年开始,所有乡村医生享受上海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乡村医生的薪酬保障体系方面正在逐步完善。

2.1.4 继续教育培训

乡村医生每月参加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办公室组织的业务学习,1年内参加1次区级专业知识培训,但没有乡村医生参加过市级培训。

2.1.5 职称晋升情况

在2014年度乡村医生无职称晋升情况,追溯到前几年也无职称晋升人员。原因主要是乡村医生目前的实际医疗技能和理论考试水准离通过职业医师考试还有一段距离。

2.2 乡村医生在家庭医生制服务中发挥的功能

目前乡村医生分管村内居民的出生和死亡管理、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工作;对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精神病、残疾人及结核病患者开展随访工作,开展计划生育和儿童保健、计划免疫等服务项目。

12名乡村医生从2008年开始全部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充当家庭医生助手的职责,协助完成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更新工作,包括村民的死亡、迁入迁出、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新患者、核实村民通信方式、地址等;协助家庭医生承担高血压管理患者中2、3层患者的随访管理工作;在家庭医生开展驻村集中式服务中帮助联络村民、指挥现场等工作。今后,乡村医生还可以协助家庭医生在健康教育、健康咨询、慢性病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

2.3 乡村医生其他工作内容

根据工作台账调查内容,乡村医生还负责村卫生室的消毒工作,药品管理,重要事项报告等工作。

3 讨论

3.1 加强乡村医生人才储备

乡村医生目前面临人员结构老化,青黄不接的问题,乡村医生已延长至65岁退休,所以人才储备是目前形势下的第一要务。建议加大乡村医生的学校招生,高等医学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针对农村卫生事业的特点,开设农村医学相关专业,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为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定向培养人才[2];鼓励社会招生,把符合条件的社会人员通过专业培训培养成乡村医生;吸纳医疗机构退休的医务人员短期驻村,填补短板,同时发挥一定传、帮、带、教功能。目前上海市第一批历届高中生通过3年专业培养,现已走向乡村医生岗位。但是因为人员数量较少,仍然不能填补目前乡村医生大量的职位空缺。

3.2 建立薪酬保障体系,提高乡村医生待遇

根据乡村医生的职称,学历,工作年龄,工作量的考核,有梯度的制定绩效工资,薪酬水平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工作量逐渐向家庭医生的标准靠拢。为乡村医生提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使其退休后无后顾之忧,安心留在乡村医生岗位工作。

目前,上海市政府在薪酬保障体系方面为乡村医生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提供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乡村医生的薪酬也由原来的上海市最低保障工资调整至目前的人均53 130元/年,提升幅度较大。

3.3 根据乡村医生的特点,制定培养计划

乡村医生学历低、职称低、培训少,专业技能水平低下,但其承担的服务功能宽泛,两者之间存在矛盾。需要建立适合他们的培训平台,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充分利用市、区、镇级的教育培训平台,按学分制鼓励和促进乡村医生的在岗理论和技能培训;作为家庭医生制服务团队的一员,充分融入家庭医生团队工作中,让家庭医生在工作中自然发挥传、帮、带、教的作用;建议其每周一次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部门和公共卫生部门学习理论内容、医疗技能等相关知识,同家庭医生一起参加中心的各项理论和技能考试。学习时间以3年为一期,期满由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办公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业务部门和家庭医生三者共同进行考核。乡村医生应参加家庭医生的科研课题,提高其专业能力,为职称晋升铺路,同时鼓励有资格的乡村医生积极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3]。大力开展对于乡村医生队伍的继续教育以及相关技能、素质的培训,建立系统的乡村医生岗位培训制度和学习培训激励机制[4]。

3.4 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功能,纳入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在家庭医生制服务中发挥功能

奉贤区属上海远郊地区,全科医生人数较其他区、县少,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奉贤区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有12名全科医生,而我中心全科医生目前只有8名,远低于城乡结合部及市中心的平均水平。而远郊的服务地域广,人员分散,社区居民的卫生保健知识薄弱,需要大量的人力去完成家庭医生制服务中的一系列工作。

应充分利用现有乡村医生的资源,通过多种途径提升乡村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称晋升能力;作为家庭医生的助手,将乡村医生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进行管理,制定个性化的绩效考核指标[5],由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办公室进行监督管理。充分挖掘乡村医生在家庭医生制中的人力资源作用,也实现其个人的职业理想。在广泛推广家庭医生制服务的背景下,我国家庭医生严重匮乏的问题将愈加明显[6]。随着村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卫生服务的压力也将不断提升。而对于乡村医生队伍的合理运用则能很好的缓解这一矛盾[7]。

在完善乡村医生薪酬,养老、医疗保障体系、有规划的培养乡村医生执业能力继续教育体系、在带有激励机制的乡村医生考核体系的基础上,使乡村医生在家庭医生制服务中能够得心应手地发挥能力;今后,随着乡村医生个人技能的提升和政策的改善,他们可以进一步协助家庭医生在健康教育、健康咨询、慢性病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与家庭医生一起从三级预防体系多方面着手做一名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者。从而让乡村医生在工作中寻求到职业成就感。

2015年3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乡村医生的功能任务,加强乡村医生的管理,优化乡村医生学历结构,提升乡村医生岗位吸引力,转变乡村医生服务模式,保障乡村医生合理收入。从各个层面保障乡村医生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建春, 孙馨, 田疆. 陈竺: 乡村医生队伍将长期为农民群众服务[J]. 中国卫生人才, 2011(2): 10-11.

[2] 齐慧颖, 李瑞锋. 我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现状调查[J]. 医学与社会, 2015, 28(6): 33-35.

[3] 王玉, 王晓燕, 韩优莉, 等. 乡村医生执业资质转化难的原因及对策[J]. 医学与社会, 2013, 26(4): 7-10.

[4] 李珑, 王晓燕, 王辰, 等. 北京市乡村医生收入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医学与社会, 2013, 26(1): 5-7.

[5] 凤玉英, 田霞, 田秀红, 等. 上海某镇转型中乡村医生管理模式研究[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1, 6(2): 114-117.

[6] 马金姝. 我国社区首诊的研究现状[J]. 预防医学论坛, 2010, 16(2): 151-154.

[7] 徐亚明, 张振法. 家庭医生制服务背景下乡村医生的作用分析[J]. 当代医学, 2015, 21(19): 158-159.

作者:黄英 洪春梅

上一篇:党的建设论文范文下一篇:洽谈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