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材社会库存

2022-07-27

第一篇:中国钢材社会库存

去库存---钢厂库存高 社会库存低

013年中国钢铁行业关键词:去库存

目前,中国经济增速已进入换挡器,钢铁需求也不可避免的出现放缓。不过,由于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严重,2013年粗钢产量居高不下,供求关系的失衡,导致2013年上半年钢价持续下滑,下半年弱势震荡的格局。钢价的低迷,也使得钢贸商处于长途漫漫的“去库化”道路。

据我的钢铁网调查统计,国内重点城市钢材社会库存量自2013年3月中旬的2250.万吨,下滑至年末的1350万吨。迫于银行收缩钢贸商贷款、国内钢价萎靡不振,商家普遍采取快进快出的操作策略,在其“蓄水池”功能出现弱化的同时,也倒逼钢厂出台了“后结算”模式。

(来源:钢联资讯)

由于国内不少钢贸商因利润微薄退出以及结算模式的改变,钢厂正在提高直供比例。不过,前几年钢铁行业无序扩张结出了“恶果”,2013年钢铁行业始终处于“高产量、高成本、低效益”的态势。截止2013年12月中旬末,重点钢企库存量达到1382.22万吨,创历史次高水平,较上年同期增长27.3%。

2013年末,钢铁行业呈现“钢企库存高、社会库存低”的格局,表明贸易商为降低风险,采取快进快出的操作策略,冬储积极性相较往年明显减弱。

(来源:中钢协)

第二篇:烟草社会库存调研报告

xx市场部卷烟社会库存调研报告

一、综述

为了更好的掌握当前零售户实际经营情况,充分了解零售户对货源供应的真实需求,预测社会需求与货源投放之间的实际缺口,在接到营销中心的统一安排部署后,我xx市场部由市场部主任规划部署,市场经理具体指导,当日便安排市场部所属客户经理针对进行市场调研。

二、调研及问卷情况

根据营销中心制定的调研对象选取的精神,xx市场部以兼顾各类别,包含各商圈的原则从所辖零售户中选取5%具代表性的被调研零售户70户,其中类别分部为 xxxxxxxxx。此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回收问卷70份,有效问卷70份。

具体汇总数据见附表一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此次调研主要针对各类型零售户五类烟库存情况,实际经营中五类烟中最为紧俏的品牌规格以及对今年盈利情况满意度的了解。

1、在对五类烟的库存清点中,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除一类烟外,大多数所选零售户的

二、

三、

四、五类烟的库存均较小,类型卷烟库存低于10条的均超过所选户数的50%。

2、在对五类烟的紧俏品牌统计中,一类烟共9个偏紧规格,其中中华(硬)、芙蓉王(硬)利群(软红长嘴)、利群(长嘴)反应最多,二类烟共7个偏紧规格,其中老板利群(老板)反映最多。三类烟共计12个偏紧规格大红鹰(软蓝)

反应最多;四类烟共计9个偏紧规格,雄狮(红老板)反映最多;五类烟共计3个偏紧规格,三个规格反应户数均较少。

3、在对盈利状况的统计中,33户表示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盈利状况是否有变化,有6户表示自己盈利情况有所降低,另有31户明确表示自己盈利状况有明显提高。 四.思考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经过简单归纳,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各类型客户的一类烟库存率较多,而

二、

三、

四、五类烟的库存相对偏少。但在实际调研过程中,通过观察零售户的言语行为可以得出

二、

三、

四、五类烟的库存偏少其根本成因不同。而在调研中,多数零售户表示盈利方面,示与去年差不多甚至有所提升以及对紧俏规格的提报数量方面则可以从旁斜证了这现象。

再针对这部分数据的进行分析和思考后,xx市场得出以下结论

1、xx卷烟市场的整体消费层次日益提高,对于

一、

二、三类烟的需求日益提高,二三类烟供给不足造成卷烟库存较低。五类烟的需求开始下降,零售户进货动力降低,加之供应不足,造成了库存的已达“临界水位”。

2、现阶段

二、三类烟的供应量不足,且三类烟供需矛盾最为突出。根据统计,零售户共反应12个规格的三类烟供给严重不足。占调研得到的紧俏规格综述的35%以上。

3、现阶段供应量下多数零售户仍然表示满意自己的盈利情况说明市场整体健康,总量偏紧的供给政策对于多数零售户而言起到了保证价格促进销量的积极作用,受到了多数零售户特别是中小零售户的欢迎。

附录一:调查问卷汇总

五类烟库存情况:

一类烟(P≥180 )10条以下(19户)10-20条(18户)20条以上(33户) 二类烟(140≤P<180 )10条以下(41户)10-20条(20户)20条以上(9户) 三类烟(60≤P<140 ) 10条以下(44户)10-20条(14户)20条以上(12户)四类烟(25

紧缺卷烟品牌规格及反映户数

盈利水平:高于去年同期(31户)低于去年同期(6户)差不多(33户)

第三篇:中国石化物资储备和库存管理规定

1 管理原则和内容 1.1 管理原则

1.1.1 控制储备规模,优化库存结构,加快物资周转,保证安全、及时、经济供应。

1.1.2 储备和库存管理由企业法律、财务、生产、设备、技术、工程、物资供应等相关部门和设计单位共同参与。

1.1.3 按照“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确定积压物资及工程余料的责任主体,并落实相应责任。 1.2 管理内容

1.2.1 优化物资储备和库存。 1.2.2 处置积压物资和工程余料。 1.2.3 物资的改代利用和调度调剂。

1.2.4 考评考核企业物资储备和库存管理情况。 1.3 有关定义

1.3.1 库存物资包括常规储备物资、特殊储备物资和因各种原因形成的积压物资及工程余料。

1.3.2 常规储备物资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物资消耗和缺货风险,为保证正常生产是储备的且1年内至少周转1次的通用性物资,以及在工程建设周期内的工程项目物资。

1.3.3 特殊储备物资是指企业为保证正常生产建设所必须储备的非通用性物资和用于抢险救灾的物资。

1.3.4 积压物资是指入库3个月没有领用,并经计划提报部门确认不再使用的费储备物资;在库时间超过1年的常规储备物资;经项目管理部门确认不再使用的项目物资;主装置已报废或主设备已更新,且没有使用方向的备品备件。

1.3.5 工程余料是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施工结束后的工程剩余物资。 1.3.6 改代利用是指物资在本企业内部调度利用。 1.3.7 调度调剂是指中国石化内部企业之间的物资调拨。 2 管理模式和职责 2.1 管理模式

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中国石化物资装备部(简称物资装备部)是物资储备和库存的归口管理部门,各事业部(管理部)负责响应板块的专业指导,企业具体负责落实。 2.2 总部相关部门职责

2.2.1 物资装备部负责集中储备体系和储备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下达储备和库存管理考核指标,定期通报企业执行情况,对企业储备和库存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监管和考评。

2.2.2 集团(股份)公司财务部负责存货资金指标的下达,负责积压物资处置的审批。

2.2.3 各事业部(管理部)负责相应版块总体库存管理和控制,负责特殊储备物资目录和定额的审批、监管及报废物资的审核。

2.2.4 工程部负责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程余料的管理,落实工程余料的责任主体,并协助处理。 2.3 企业相关部门职责

2.3.1 物资供应部门负责物资储备和库存管理,制定并落实库存责任考核细则,推进代改利用和调度调剂,维护调度调剂物资信息,组织积压物资的鉴定和处置。每月5日前向物资装备部报有关报表和材料。 2.3.2 企管部门负责将物资储备和库存管理纳入企业经济责任制考核。 2.3.3 财务部门负责依据集团(股份)公司财务部下达的存货资金指标,分解物资库存金额定额。

2.3.4 生产、设备、机动、技术和工程等需求计划提报部门对计划的准确性负责,是库存资金占用的责任主体。负责编制特殊储备物资目录,并在物资库存资金定额内确定品种和数量。

2.3.5 工程项目管理单位负责落实工程余料的责任主体,并清理和处置工程余料。 3 管理流程 3.1 常规储备物资

3.1.1 新增装置常规储备物资目录由企业需求部门制定,经专业主管部门审批后由物资供应部门储备。

3.1.2 企业需求部门提出常规储备物资需求计划,物资供应部门经过平衡利库、生成采购计划后,适时适量进行采购。

3.1.3 企业要严格执行库存物资批次管理。入库后3个月未领用以及入库后6个月未领完的常规储备物资,计划提报部门要向物资供应部门说明原因及使用意见,物资供应部门负责督办。

3.1.4 企业要加强需求计划管理,提高计划的准确率和及时率。物资供应部门要定期清仓查库,定期向使用部门通报库存情况,共同研究制定优化库存结构的措施。

3.1.5 物资装备部定期考核常规储备物资规模和周转情况。 3.2 特殊储备物资

3.2.1 企业根据生产装置规模和设备运行状况编制特殊储备物资目录,经相关板块事业部(管理部)审批后报物资装备部备案。

3.2.2 企业需求部门要视装置设备请孽缘情况,提出特殊储备物资的补库需求计划,由物资供应部门依据需求计划适时适量采购并妥善保管。库存发生变动时,库存管理部门要及时向使用部门通报。

3.2.3 企业要根据生产装置及设备的改造、升级、淘汰情况,当年内履行相应审批手续后,同步调整特殊储备物资目录。 3.3 积压物资

3.3.1 企业要建立积压物资责任追究制。因需求计划不准确产生的积压物资,由计划提报和审核部门承担责任;因无计划或超计划采购产生的积压物资,由物资供应部门承担责任。

3.3.2 企业物资供应部门要在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5日前,发布上季度积压物资目录,并积极组织处置。积压物资实行中国石化内部强制调剂调度,调剂办法参照本规定3.5款执行。

3.3.3 对中国石化系统外销售的积压物资,由物资供应部门将处置方案报财务部门审核,经企业总经理办公会讨论批准后,组织审计、监查、法律、保卫等管理部门按照市场化原则对外处置。积压物资报废按照中国石化报废流程执行。 3.4 工程余料

3.4.1 项目建设单位在委托设计、施工及EPC合同中应明确形成工程余料 的责任追究条款;在物资采购合同中应明确工程余料的回购条款。

3.4.2 发展计划部门应明确项目工艺路线和规模,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变更产生的工程余料,由发展计划部门负责处理 。

3.4.3 项目建设单位要提早接入项目管理,明确生产需求,因新需求造成设计变更产生的工程余料,由项目建设单位负责处理。

3.4.4 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确定合理设计余量,推进标准化设计,避免设计错误,因设计失误产生的工程余料,由设计单位负责处理。 3.4.5 采购部门严禁超计划或无计划采购,因违反规定产生的工程余料,由采购部门负责处理。

3.4.6 正常设计余量产生的挂成余料应根据委托设计合同的约定,及时处理。 3.4.7 责任单位要积极采取代改利用、供应商回购和调度调剂等方式处置工程余料。工程余料的调剂惨遭本规定3.5款执行。

3.4.8 具备退库条件且1年内有使用方向的工程余料,按出库价格的60%办理退库手续;不具备退库条件的物资由工程管理部门办理核销(进入工程成本)后,物资供应部门组织对外销售,所得收入由财务部门冲减工程成本。 3.4.9 项目管理单位必须在项目结束后3个月内完成工程余料的清理,并分析原因、落实责任,制定处置方案。

3.4.10 项目管理单位要在项目结束后6个月内处置完工程余料,并将处置情况报物资装备部。未按时处置的工程余料,由物资装备部汇通工程部集中处理。 3.4.11 处置工程余料产生的损益计入工程成本。 3.4.12 物资装备部对工程余料的控制盒处置进行监管。 3.5 调度调剂

3.5.1 企业物资供应部门把可供调剂的物资信息及时维护到储备管理信息平台,调入企业在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网商填写调剂单并生成调剂协议,调入调出企业依据协议办理物资出入库手续。

3.5.2 调出企业负责对物资质量把关,确保调出的物资质量合格、质量证明文件和技术资料齐全;调入企业要按照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进行验收。 3.5.3 调度调剂价格。积压物资或工程余料自界定之日起,12个月内调剂价格为物资账面价值的60%;超过12个月调剂价格为物资账面价值的10%。实现内部折价调剂后,财务部门要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折价损失计入责任企业当期损益。

3.5.4 调剂物资货款结算。调入企业在验收合格后30日内全额支付货款,不采取预收、预付款方式。

3.5.5 调入企业在物资使用30日内,将物资使用方向报物资装备部。 4 考评奖励

4.1 物资装备部年初下达储备和库存管理考核指标,通过月度通报、季度屏蔽,总结的方式对企业储备和库存管理情况进行考评。 4.2 考评主要内容

4.2.1 库存资金占用责任主体调整情况。 4.2.2 物资储备和库存管理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4.2.3 改代利用和调度调剂情况。 4.2.4 工程余料的控制盒处理情况。 4.3 专项奖励

4.3.1 物资储备和库存管理纳入中国石化总经理专项奖励。

4.3.2 物资装备部分板块综合考评排名,制定储备和库存管理先进单位奖励方案满意企业改革管理部汇钱,报集团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实施。

4.3.3 储备和库存管理先进单位奖励方案实施结果禾集团公司主管领导批示一并报企业改革管理部,由企业改革管理部统一汇总后报人事部核增工资总额。

4.3.4 企业要将专项奖励用于表彰奖励在储备和库存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部门)或个人,专款专用,并将奖励分配情况及先进事迹报物资装备部备案。 有关定义

第四篇:中国经济去杠杆压力甚于去库存

李迅雷

年初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将在二季度或三季度见底回升的大有人在,其基本逻辑就是库存周期,即整个去库存和补库存的周期大约为36个月,到今年二季度或最晚到三季度,去库存过程就完成了,接下来就是补库存的上升周期。但事实上去库存过程很缓慢,至今大部分行业的库存仍在高位,中国经济似乎有点食而不化,这就需要对“库存周期”的思维逻辑进行反思。

企业应收账款与银行逾期贷款双双攀升

截至8月23日,1437家已公布中报的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整体规模达8039亿元,较去年同期5550亿元的规模激增约45%。企业应收账款的上升,既表明企业整体债务水平的提高,又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与此相对应的是,今年银行的坏账率水平也有明显上升,由于坏账率是一个非常滞后的指标,不如从银行贷款逾期规模的迅速增长去观察企业的经营状况更加直观。如招商银行中报显示,6月末的逾期贷款为18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2亿元,其中,三个月以内、三个月至一年逾期贷款分别为105亿元和27亿元,比年初增长62%和174%。

在经济增速较快阶段,增加杠杆率可以赢得更高的投资回报,一旦经济回落,则大部分行业或投资活动的盈利均值都会下移,如果资金成本率又高于投资报酬率,则投资就得不偿失,尤其是对于运用高杠杆的企业更是如此。从行业分类看,目前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概是70%,五大电力集团的负债率超过80%,铁道部的负债率超过60%,光伏制造企业负债率超过90%。从区域分类看,长三角地区企业的杠杆率水平应该是中国最高的,尤以浙江为甚,而整个东部地区企业的杠杆率水平也比中西部地区要高。根据经合组织的标准,企业负债占GDP比重超过90%就很危险,但2011年中国企业负债占GDP比重达107%,几乎是世界上是最高的。

更值得忧虑的是,不少企业获得的贷款并不是用来补充流动资金或追加实业投资,而是转去投资房地产、矿产或大宗商品,甚至去购买杠杆化的金融产品,以求获得超额投资收益。从去年温州企业主躲债事件频发到如今上海钢贸企业中资金链断裂屡见不鲜、银行贷款逾期不还等案例看,多年来一直保持最低坏账率的长三角地区,如今却成为坏账率上升最快的地区。

目前,企业负债率的上升与亏损面的扩大等负面因素已经传导到银行,与银行坏账率的上升以及逾期贷款规模的大幅增长成为因果关系。随着涉案企业与银行数量的增加,最后就会形成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三角债问题。

去杠杆不大可能导致新一轮经济危机

去杠杆与去库存相比,前者是为了控风险、度危机、求生存,而后者则是经营上的收缩,未必会酿成危机。由于这轮经济增速的回落前期是政策上主动调控的结果(故大部分学者对经济周期的判断还是从库存变化的逻辑去分析的),但随着去库存过程的不顺畅,中国经济各个层面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如应收账款的增加、产品滞销、市场利率水平居高不下、贷款延期、债务相互拖欠等,直至三角债的蔓延。

本次三角债包含了两种最为典型的风险:一是小微企业与民间高息借贷形成的资金拆借链,因产能过剩和需求下滑而已呈爆发态势,因“债”跑路、因“债”停工频现;二是国有大型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银行和供货商之间的钱款往来,因投资回报过于低下,导致支付能力和本息偿还的潜在风险,该风险还在逐步积累过程,短期引发大范围的金融恶果可能性不大。

清理三角债的过程,也就是去杠杆的过程。过去10多年来房地产、黄金、各类矿产的大幅上涨过程,其实也是政府、企业和居民不断加杠杆的过程,结果表现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上升、企业资产负债率的上升和部分个人投资者通过银行按揭贷款或民间高利贷等方式加杠杆的过程。

相比美国在次贷危机发生之后的去杠杆过程,中国目前也面临去杠杆的压力。只是中国目前的资产泡沫化程度并不高,至今房价也没有出现大幅下跌,因此,去杠杆的力度也不是很大。从总体看,三角债问题还只是局部的,主要以长三角地区为甚,而在中西部地区并不严重。另外,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1-7月全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4.6%,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虽然偏高,但也没有出现快速上升迹象。从银行的坏账率看,尽管上升较快,但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整体坏账率水平仍控制在1%以内。与上世纪90年代初及2000年初相比,无论是三角债问题还是银行坏账率水平,都是小巫见大巫。毕竟中国经济经过20多年的发展,银行和企业的规范度显著提高了,无论是商业信用体系还是市场化程度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再者,中国政府部门的总债务率约在40%左右,与其他新兴国家相比并不算高。而且,国有企业的资产加上国有土地、矿产等规模超乎想象,必要时也可以作为抵债的财政来源,这表明政府部门在避免危机方面也有充分实力。因此,这轮清理三角债和去杠杆的过程不大可能催发经济危机。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政策调控上采取维稳举措,资产泡沫刺破的可能性就降低了,大力度出台政策举措的可能性就比较小,这或许也意味着去杠杆的过程会比较缓慢。

经济回升时间或将延迟

这轮去库存过程已经接近两年,但效果并不理想。上市公司中报数据显示,1269家上市公司的期末存货金额合计是1.92万亿元,与今年初的存货金额1.79万亿相比,增长了7.5%,说明半年来上市公司的总库存不降反升。分行业来看,库存压力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等行业,汽车、家电和房地产等行业的库存也处于历史高位,而白酒等高端消费品行业或刚刚开始去库存。

为何这轮去库存过程会如此缓慢呢?首先是这轮调整是过去10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之后的必然休整,而原本这一休整应该从2008年开始,但由于为了应

对美国次贷危机而推出的4万亿投资计划,让即将着陆的经济再次起飞。因此,去库存、去产能实际上是要对过去10年不断累积的供给能力的压缩,包括对内供给能力和对外供给能力。比如,中国出口总额已经占到全球出口总额的10%以上,这基本上就是一个上限了,若要继续扩大出口,就会遭遇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的压力。又如,房价已经上涨了10多年,无论是继续平稳或下跌,用杠杆投资房地产者都需要去杠杆。再如,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亿辆,销售高增长的阶段也已经过去。这三个案例实际上是说明,中国的外需和内需实际上都已经到了一个瓶颈阶段,要进一步上升,就必须调结构和实现产业升级。

其次,中央政府以稳增长为目标,于是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有“一旦调整结束,经济将再度起飞”的预期,故在去库存和去产能方面力度不够大,存在侥幸心理,甚至还继续增加库存。

第三,中央政府实际上也认识到中国经济的症结所在,故不太可能再次推出大规模的刺激经济政策,目前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实际上也难以让经济回升。因为民间投资占比已经接近固定资产总规模的近三分之二,而民间目前面临的去杠杆压力也是最大的,故民间去杠杆的压力也是最大的。

再看货币政策的调控空间。尽管从理论上讲,目前降息和降准的空间较大,但由于利率市场化程度已经提高了不少,目前的市场利率水平仍处于偏高水平,部分也反映了去杠杆导致的资金成本上升压力,故降息的意义也不大。而降准与否又与信贷需求有关,目前新增贷款规模低于预期,故降准的必要性也比较有限,降准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则更有限。

由于基数原因,估计四季度的GDP会回升至8%左右,但这并不是经济见底回升的信号。同样,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指标,也要谨慎看待,尽管1-7月份增速依然保持在20%以上,但这恐怕不能作为观察经济是否见底回升的有效指标。比较靠谱的还是发电量指标,发电量的低增速与固定资产高增速明显不匹配,但与企业盈利水平的负增长吻合。

与去库存周期相比,去杠杆的过程才开始不久,故持续时间也会比较长,而且,去库存主要是企业行为,包含了去产能,而去杠杆的范围较广,涉及整个社会的行为,包括政府去杠杆(地方政府通过偿债来压缩投资)、银行去杠杆(去表外业务)、企业去杠杆和居民去杠杆。

因此,去库存过程不能如期完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已经遭遇了增长瓶颈,结构性问题凸显,经济增速走L型的可能性加大,靠传统刺激经济的手段已不管用,必须通过深层次的改革来解决各个层面的矛盾,以时间换空间,赢得改革红利。

第五篇:库存商品处理-库存商品出库会计分

库存商品管理规范

库存商品管理规范

1.目的

为确保公司仓库库存商品帐务清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明确商品管理责任,加强商品安全,防止商品损失,特制定如下制度:

2.库存商品管理范围:

包含存放在仓库原材料、产成品、半成品、五金材料及辅助材料、门店样品、因特殊原因经批准借出商品、返厂维修或换货商品等无实物但商品所有权属于公司的蓝字未达帐商品;已办理退厂手续并下库尚未运输的商品,顾客已

交款尚未提货或送货商品、寄放商品等有实物但所有权不属于公司的红字未达帐商品。

3.库存商品管理的要求:

库存商品是公司重要的流动资产,各部门各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守商品进销存的所有业务流程和《商品验收入库和退厂制度》、《盘点制度》等相关制度,凡涉及库存流转的所有单据必须按《商品验收入库和退厂制度》的要求签名和盖章。同时必须确保单据流和物流同步,让信息系统反映的数据真实、准确、完整,便于业务部门经营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发现信息流和物流不同步,导致盘点差错、商品短少,与供应商帐务不符,除全额赔偿损失外,根据情况,对直接经办人和直接上级给予相应处分。

凡仓库必须对所有商品建立仓库卡片帐,仓库保管员对

商品的进出认真登记,以动态地、准确地反映仓库实物的变化情况。

凡我公司作为促销送给顾客的赠

品,一律按赠品流程进行管理,仓库和门店视同商品进行保管,承担实物保管责任,不得随意发放赠品。盘点时,赠品单独编制盘点表,并在盘点表上注明“赠品”字样。对私分、瓜分赠品的人员给予开除处分。

未经领导批准,任何部门、任何人员无权私自将公司商品私自借给他单位、个人或将商品借给公司内部部门或员工使用。未经最后一道环节审批,任何部门、任何人无权私自将公司有问题商品变卖处置,否则视同挪用公司资产处理,除追究经济责任外,对直接经办人给予开除处分,直接上级承担连带管理责任。

仓库存放的商品应力求整齐、集中、分类,设置卡片帐。入库时按供应商送货单的品名、规格、型号验收实际数量,如有质量要求,应会同质检部门验收货物质量,对不合格的货物停止入库并向上级领导报告,等候上级指令处理,出库时按领料单的品名、规格、数

量准确发放货物。

仓管员必须建立仓库库存进销存明细帐,要求对所有商品入库出库的品名、型号、数量、单价及时登记明细帐,以方便查询和核对。

仓库所有的货物出入库必须有单据支持,仓管员应于当日下班前根据单据登记进销存明细帐,如特殊原因,无法完成时,将未入帐的有关单句如收货单、领料单、退料单等于次日上午下班前登记完成。

盘点前,仓库和门店要认真清理各类在途单据,确保单据流和物流同步,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4.对帐管理

帐物核对:

仓库保管员必须不定期抽查单品实物数量是否与信息系统仓库或进销存帐的帐面数量相符。同时仓库每月与财务库存帐核对是否相符。发现问题落实责任人,并提出整改措施。重大问题、异常问题以书面形式及时向领导汇报。

全面盘点:

按公司要求,仓库要每月进行全面商品盘点,盘点时采用见物盘物方式,盘点要求严格按公司盘点制度执行。

5.实物负责人交接管理

凡仓库或实物负责人离职、调动,人力资源部必须在离职、调动前一个星期通知公司财务部,由财务部和该部门负责人共同派人进行实物监盘,交接双方必须在盘点表上同时签字。盘点完毕,由财务部核对帐存实存数,如果有差错,由原实物负责人负责查找落实,如有损失,由其承担。未进行实物和帐务交接的实物负责人公司不予办理离职、调动手续。

6.商品差错和损失处理

仓库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相关程序和制度操作,如因工作不认真、不细致、不严格按程序和制度操作导致商品少收、错收、多发、重复发、错发等商品短少损失,一律由实物负责人承担,仓库直接上级负责人根据责任大小承担

连带管理责任,并按公司奖惩制度进行处罚。如违法违章,导致公司商品受损或流失,根据情节轻重,追究经济和行政责任。

上一篇:中国低碳经济论坛下一篇: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