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育论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浅谈小学语文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现在教育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应确保学生自由活跃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大胆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启迪创造性想象。我们教师要做有心的引导人,使语文学科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片沃土。【关键词】求异思维;求同思维;想象力;创造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衰的动力。

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赏识教育浅谈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越来越凸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一切教学实施都要从学生出发,把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在首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赏识教育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模式。赏识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爱上语文。那么,如何进行赏识教育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关爱和尊重——赏识之灵魂

新课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及理解,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知识,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课堂也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圣殿,而是发展生命的乐园。作为课堂教学不可缺乏的一部分——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也应该体现这一理念。因此,教师应该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敏锐地捕捉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亮点,并及时地给予赏识,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田。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小男生:父母离异,寄住在外婆家里。因为生活中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双亲的呵护,他性格内向,郁郁寡欢。他每天都蜷缩在座位的一角,那胆怯的眼神似乎怕见到春天的阳光,让人瞧着好心痛!下课的时候,我只要一走进教室,总会挤点时间,温和地“赶走”他的同桌,陪他一起做作业,和他一同读课文。时间久了,其他同学也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只要一有空大家就围过来与他谈天说地。看着他又害羞又激动的样子,我总是喜欢走过去,轻轻地抚摸他的小脑袋。渐渐地,他敢于和同学们亲近了。当他第一次在课上主动地站起来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的时候,真的,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从容地、有条理地回答完问题后,我仍然激动地凝视着他,赞许地频频点头,很久都没有回过神来。他似乎也很兴奋,不时地用眼睛瞅着我,这时,我觉得自己和这个孩子的心贴得好近、好近。这次小小的成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转变,他成了一个敢于发言而且爱笑的阳光男孩。

二、运用鼓励性语言激活学生的主体性

作业是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窗口,而教师批改作业时的评语是教师对学生学習情况的认可和评价。教师在作业本上针对学生作业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写下简短的具有鼓励性的评语,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强的指导和激励作用,不但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教师是天底下最富有人情味儿的职业,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师生和谐融洽的关系。这种和谐融洽关系的建立与持续的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都知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每个学生都是希望得到老师赞美的,而这种赞美常常是通过老师的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和诚挚的情感来传递的。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真正的朋友,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自己良师益友。学生只有在富有人情味儿的教学氛围中,才愿意真正地和老师一起在教学实践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某些学生把不喜欢语文学习的原因归咎于不喜欢语文老师。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上存在的比例不小,究其原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因此,教师要用多鼓励性话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用鼓励性语言可以激活语文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活动必然充满活力,学生能积极参与,主动去学习,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三、理智处理问题,给学生改正的机会。

一节语文课上,同学们正在认真听讲,这时发现一贯不注意听讲的同学甲又在低头。以前,总会生气的说:你不听讲玩什么呢?虽然解了气,但同学甲会因为被当众批评而觉得没有面子。坐下去之后,后半节课的心情可想而知。这一次,改变了以往的做法。把孩子叫了起来,语气平和地问:老师刚才提的什么问题呀?同学甲低下了头,接着说:“看,刚才你没有听清老师讲的问题,请先坐下.一会还找你回答”。把他没听讲故意说成没有听清,使他在全班面前不感到难堪,再加上平缓的语气,所以他坐下之后心里压力不至于很大。过了一会,发现他主动举手要求回答,马上叫了他。听了他的回答,亲切地说:“看,因为你认真听讲了,这问题回答的多好呀!”在同学们羡慕的眼光下,同学甲坐下了。这之后的十几分钟里,他就在老师创造的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学习着。

四、教师要树立赏识意识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实施赏识教育,教师首先要树立赏识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其次教师要具备“三心”:爱心、宽容心与耐心。因为儿童得到人际关系中的如温暖、热爱、同情、关心、尊敬等方面的关怀对其自我概念的形成十分重要。这里包涵了教师对学生无条件的爱和对学生高度的宽容。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上课坐不住,小小年龄脾气却非常暴躁,老师说他,他会强词夺理,甚至会摔东西。一个学期下来,他就已经成为我们年段的“风云人物”。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我首先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之情。课堂上我常有意识地提问他,当他回答正确时,我及时表扬他;他的朗读不错,我就请他当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朗读训练;课下,我会走到他身边与他聊聊生活中的趣事。当然有时他控制不住自己,做些小动作,我就“睁只眼闭只眼”,不去责骂他、训斥他,因为那样做只会引起他对老师的反感,诱发逆反心理。在我耐心的教导下,他慢慢地融入了新的班集体,懂得了要尊敬老师,与每个同学也能够和谐相处了。

作者:平措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育

【摘要】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现在教育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应确保学生自由活跃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大胆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启迪创造性想象。我们教师要做有心的引导人,使语文学科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片沃土。

【关键词】求异思维;求同思维;想象力;创造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衰的动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现在教育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要培养学生初步的创造意识,要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创造储存充足的势能。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现提出以下几点以供参考。

一、保证学生自由活泼的思维空间和时间

创造性是思维的前提,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应在教学中针对这种心理特征,创设自由活泼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其空间纵横千里,乐于其中。

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自己不懂或感觉疑难的问题,与老师同学共同继续读书,思考解决问题,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胆量和自我表现的能力;另一方面激起了学生自主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广阔的思维空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创造,而在我们具体教学过程中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问题刚提到一半,另一半就“咽”了下去,这是因为学生在把文章问题整理成自己表达语言时,其思维过程逐渐清晰起来,所提的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质疑问难时间,哪怕是错误的质疑问题。通过不断质疑思考否定了原来的观点,使他们掌握的知识更牢固,又保证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这一思维空间和时间有机地配合起来,学生的创造性火花将不断迸发。

二、鼓励求异思维

在教学中,为了教学活动在40分钟顺利完成,大多数教师都采取求同思维,这同创新教育提倡的恰好相反。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求异思维,它对创造力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多角度、多元化地创造性思考问题,能使学生思维更深入,理解更透彻,运用更灵活。例如教学《邮票齿孔的故事》,学生在抓重点语句悟读、品读时,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问:“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学生在读文思考时,学生的看法可以不同,只要能讲出道理就可以,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那位不知名的先生,因为他遇事能动脑,想办法,说话彬彬有礼;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阿切尔,因为他能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并且能把自己的想法付之行动,发明了邮票打孔机,给更多人带来方便。只要学生有所感悟,感悟到的不尽相同,我依然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随着学生的思路,引导读好各部分课文,在小语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如《给予是快乐的》《桃花心木》等课都为我们提供了引导学生展开求异思维的好机会,教师切不可忽视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这样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见,教师要利用一切时机为学生铺设求异道路,引导学生多元化、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质量。

三、启迪创造性想象

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慧、愿望、追求的延伸与拓展,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思维中最活跃、最富有传奇的创造性成分,也是创造性思维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发挥他们充分的想象力。如教学《最后一头战象》一文后,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学生。这时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写一篇片断作文,此时这样的想象唤醒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光怪陆离的种种想象,使学生的文章闪耀奇异的光彩。有的想象嘎羧对养育了自己一生的亲人们的恋恋不舍;有的想象嘎羧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学生畅所欲言,非常有兴趣地、细致地进行了想象的

尝试。

又如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理解感情时,其中第三自然段,我采用“引发想象,广泛联系,读中激情,熟读成诵”的方法,刚开始,师说:“通过想象,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这奇丽的景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凭借教材的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还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好“导演”,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争先恐后“表演”。对他们定位不要过高,只要我们教师做有心人,努力钻研教材,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广阔的空间和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和开创创新领域,就会使语文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片沃土。但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需要我们教师作长远而系统的研究。

作者简介:孙国良,1974年生,男,蒙古族,内蒙古莫旗人,专科,小教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

作者:孙国良

第三篇: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浅谈

【摘 要】培养当代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塑造正确积极的审美观点、健康而又向上的审美情感是小学语文教学成功的前提,最基本的审美感受力以及初步的审美鉴赏力是构成当代的小学生在提升审美能力方面的基本要素,也是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条件之一。思想文化方面的知识和语文传统知识的修养是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语文审美教育 审美情趣 审美情感

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赞可夫说:“人具有一种能够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深刻而浓烈的需求,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就可以指望着内心里的审美情感会自觉地在我们心中形成。必须要以正确的方式来培养小学生内心潜藏的审美情感,我们教师的面前,就有了一个非常广阔的活动天地。”这句话就是说,审美的教育是要靠日常学习和培养的,需要采取一定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才能够使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观和那种高尚的审美心理。

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从小就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熏陶。通过个人的观点,对小学语文审美教育培养提出以下几点方法。

一、深刻理解教材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就是一个非常美丽的知识世界,其中就包含了很多人世间的各种各样而又千姿百态的美好事物。例如赞美祖国山川的雄伟、大海的辽阔、松柏的坚强、仙鹤的傲岸,以及赞美劳动人民的积极向上精神风貌、高尚的情操、可贵的精神品质等。教师如果能够吃透教材中最美好的核心内容,把握并能够深挖出文章中无处不在的美好的事物中所蕴含的审美特质,适时地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一定会对学生内心的美感形成一种积极的作用。在语文的教学工作中,首先要通过生字、生词句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通过对感情的理解进行审美情趣的体会。例如有位教师在教《乡村的夜晚》一文中,末句的一句“整个乡村都沉浸在一片恬静而又温暖的气氛中”。教学中在讲到“沉浸”这一词的时候。乡村不是浸在一片水里的,而是沉浸在一种恬静的气氛之中。这就是说,整个乡村在这时候其实是享受于这种非常安静而又安逸的境界之中。通过对这个词句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潜意识中,正确地理解出文章的美感含义,深刻的体会到乡村的恬静之美,这样在潜意识中就自然而然的对学生就进行了美学教育。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审美教育

利用幻灯片的放映再现形象的美感。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文句十分的优美,所描绘出的景色很唯美,但是这些内容对我们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的陌生。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演示幻灯片,将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等美景形象真实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真实的美好,从海水、 颜色、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鱼 、贝壳 、海龟、 鸟、 鸟蛋等美好景色中更加直观地感受美,而将自己置身在这美妙的景色中。不仅这样,幻灯片还能够帮助学生们理解这些陌生的词语。这时的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说:“西沙群岛真美!”表达出对祖国的河山无限的赞扬之情。《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首诗中,应该充分发挥幻灯片的作用。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去理解文章的内容。这时就应选择出复叠片,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真实的植物种子在离开妈妈时候的那一种动态美。例如课文中的第三幅图,苍耳在离开妈妈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把没有小免的苍耳妈妈和种子放在投影仪上,在最后再拉出藏在下面的小兔,让它从苍耳的附近经过,只需要轻轻地一挨,苍耳就粘到了小白兔身上,这些种子就可以带去远方了。通过运用这些实物的投影来让学生们感受,对学生进行直观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让想象力变得更加丰富,整个课堂的教学也会充满活力,这样在无形之中让学生有了见识,对美的认识会更加具有动态感和真实感。

三、带领学生进行朗诵

例如,《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这段文中,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对祖国的宝岛台湾无限热爱之情,在对学生的感知以及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之上,教师来带领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来抒发出自己的感情,从而和作者在感情上形成一种积极的交流。特别是强调用一种赞美的语气,来细细地读慢慢地诵,读好一些关键表达感情的长句以及重音,掌握好句子的抑扬顿挫感,充分地表达出对日月潭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在教学中,还要反复地强调,让学生“自己试着体会着感情多读一读”。并通过丰富而又多样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们“进行审美的诵读”——— 在读的过程中欣赏文章的美感。再例如,教学《七颗钻石》一文的时候,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通过文章的内容自己进行想象,把课文的内容拍成一部动画片的话,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让学生们充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读出文章所蕴含的美来。这样能够引导学生来感悟着去读,感悟出文中的美感,并在读的过程中欣赏文章的美。既能够落实了学生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还给了学生更多的自己欣赏和感受文章的思维空间,从而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他们怎么能够不欣赏到课文的内容的美感,体会到文字的美好,进而提高自己的审美心理。

审美能力的高低是高素质的个人不能够忽视的基础性的能力,对美感的感悟能力和培养这种能力就是重视追求“思想的解放”“人的全面性发展”的要求。加强对小学生培养审美心理的教学其实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之中一个需要积极地面对并提高的一个事实。

【参考文献】

[1]王显槐,王晓霞,攀海清.语文教育创新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培光.语感与语言能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周立群,庞车养.语文新课程教学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陈文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