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品的市场需求分析

2022-08-27

第一篇:甜品的市场需求分析

我国戒烟行业的市场供给与需求现状分析

摘要:现在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不管男士女士都喜欢用吸烟来缓解压力,但是这样不仅对缓解压力没有什么作用,反而给身体造成了危害,身心健康都受到了影响。所以现在戒烟行业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关键词:吸烟的危害;戒烟市场;供给;需求

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现在吸烟的人数不断增加,给身体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这就促成了戒烟市场的发展,并且社会对其需求越来越大。 1吸烟对身体危害与戒烟的重要意义

在最新的调查研究中表明:

(1)吸烟会使肺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使人的肺活量下降在全球因吸烟而死亡的人中,75%的死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2)吸烟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脑血管疾病。(3)导致肺癌(研究表明在肺癌病人中,90%的病人有过吸烟史),同时还是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等恶性肿瘤的诱发因。(4)长期吸烟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导致大脑结构的改变。(5)长期吸烟还会损害人的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加速遗传基因的改变。(6)吸烟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更是极大的,极易引起多种严重的并发症。(7)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造成女性吸烟者的人数都在不断攀升,但是吸烟会加剧皱纹的出现,使人过早的衰老,老年痴呆也会提前发生。

吸烟的危害还有很多,不只是这些,吸烟不仅给自己的身心造成了危害,同时还给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等等造成危害。 二手烟比一手烟危害更大。据说有国外研究证明:一个家庭内,丈夫吸烟,妻子不吸烟,妻子得肺癌的机会比丈夫还要高1-3倍。所以不抽烟者比抽烟者受害更甚。还有比这更严重的事情。路透社2012年2月9日报道了一则令人震撼的新闻:美国发生第一起因吸入二手烟直接导致死亡的案例,密歇根州一名19岁的少女,在一家酒吧工作时,因吸入过量二手烟而死于急性哮喘病。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长期吸烟的人,在其周围不吸烟的人在有烟雾的房间里1小时,就等于吸了一支烟。全球的禁烟呼声越来越高涨,戒烟行业发展的机会也越来越大,看来,只有希望享有吸烟自由的烟民们,自觉地尊重不吸烟者拒绝被动吸烟的自由,为被动吸烟受害者呼吁,这也是建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内容,所以戒烟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烟民自己来说不仅有个良好的身体,同时对被动吸烟者也是一种负责的态度。

吸烟剩下的烟头表面温度有200度~300度,中心温度达700度,可以引燃纸张,棉花、麻绳、布匹、橡胶、化学纤维、木刨花,木屑等易燃物品。在日本家庭火灾中吸烟引起的占26%,美国家庭占29.1%。1993年,在我国长春华亿大酒店,装修工人在闷顶内安装吊灯时吸烟,没有及时熄灭烟头,引起大火,直接损失143万元。1996年,在广东四会银苑酒店,也是因装修工人遗留烟头,引起大火,损失250万元。

这就是血换来的事实,吸烟危害的不仅仅是人民的身体,它所引起的间接影响也是难以估计的。所以,戒烟是为现在健康生活打基础,有一个好的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也是为国家财产及他人人身安全着想,同时也代表着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这也导致戒烟行业在社会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戒烟行业发展越来越好。 2戒烟行业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现状

2.1戒烟行业的在全国供给主体、地区现状

1993年至2003年中国的吸烟和戒烟趋势:在1993年至2003年期间,中国15岁以上的男性吸烟者人数下降了60%-49%,女性吸烟者人数下降了5%-3.2%。这一下降趋势在城市地区尤为明显。但是,重度吸烟者(每天吸烟20支以上)人数总体来说大幅度增加了,男性重度吸烟者人数翻了一番。此外,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也减小了约3年。2003年,据报告称7.9%的吸烟者有戒烟的意向,而6%的曾经吸烟者已戒烟。在所有的曾经吸烟者中,40.6%戒烟是因为疾病,26.9%是为了预防疾病,而10.9%则是因为经济原因。

戒烟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并且戒烟市场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国戒烟市场的购买主体数量大,购买欲望在不断的加强,但是购买力相对低(因为部分戒烟产品价格相对昂贵,对于一些生活水平低的群体来说购买很难)。戒烟市场有很多国外的,国内的品牌。 现在的戒烟市场大,衍生出的戒烟产品五花八门,主要包括的戒烟产品有:药物戒烟、医疗机器戒烟方法、食品戒烟、排毒戒烟精油、超声雾化电子烟等香烟替代品。

戒烟市场的扩大,相关系列的戒烟产品也在不断的增加,同时也反映了戒烟者的需求越来越大。戒烟行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原料供给的状况,而且戒烟同行业的竞争也是越来越大,这样相互竞争的局面,不仅会提高戒烟的科技水平的提高,戒烟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戒烟行业的创新能力。

戒烟产品的品种繁多,戒烟者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选择购买,可以通过电视购物,电话预定,同时现在网购戒烟产品也是一种流行选择,途径不在是单一的,而是朝着方便、完事的售后服务发展。 由于目前重视戒烟的群体在不断的扩大,戒烟行业的产品销售量也是在不断增加。一些健康、绿色、高科技、安全的戒烟产品的销售量处于领先状态,现在的戒烟群众,不再在乎钱。更关注身体的健康,因为一个好的身体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政府对戒烟行业的政策也是越来越好。在今年的“两会”上,来自港澳地区的梁华等委员分别提交提案,呼吁我国要加大民族知识产权产品扶持力度,有效控烟、戒烟,营造和谐健康社会生存环境。2005年10月13日,中国政府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在启动仪式上表示,中国政府将做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的认识,并进一步完善烟草控制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控制烟草的有害影响。

政府加大对烟草的控制力,能够有效控制烟草行业的发展,人们对烟草的危害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样就会选择去戒烟,甚至不吸烟。这就给戒烟行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戒烟行业的领导者应该要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这样有利于戒烟行业的发展。

2.2戒烟行业在不同群体、地区的需求

目前,在二线城市里人民生活安逸,不用忙碌快节奏的生活,很少承受各种压力,所以一般人民都注重养生。但是在北京、上海等等这些一线城市,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各种消费都很多,为生机发愁,难免借助于吸烟缓解压力,在这样的大城市也是戒烟行业发展的地方,上班族也就成了戒烟行业的服务的对象,但是他们一般都忙着还房贷,或者车贷,房租等等,所以,戒烟行业也要注意不提供的产品价格不是很高,真正做到物美价廉,在大城市中有自己的固定的市场和消费人群,这样有利于戒烟行业的发展和生存。在我国一些乡村、县城中,吸烟人群也是居多的。人民对吸烟意识淡薄,所以在我国小城市、乡村等地区是戒烟行业发展的良好区域,但是一些戒烟行业提供的服务比较昂贵,部分人的生活水平还是比较低,所以很难承受高额的价格,这就会导致戒烟产品的销售量停滞。戒烟行业应该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不断确定自己的消费人群,真正做到产品物美价廉,切实让每个烟民摆脱吸烟的困扰。

在我国一些中学、大学学生吸烟人数也是在不断攀升,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小学校园内,“烟气”腾腾,据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的调查,某县10多所学校,吸过烟的学生比例竟高达33%,对此不能掉以轻心。所以学生这一广泛的群体对戒烟行业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戒烟不仅有利于学生身体、精神和智力处于正常状态,有利于工作和学习;对一般的家庭来说,戒烟可节省开支,戒烟既能保护自己身体健康,延长寿命,又不污染空气危害他人健康。学生一族对戒烟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结语:随着我们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民对健康的、高水准的生活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拥有一个良好素质的身体,是现在每个人的需求。这是为戒烟行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现在人们对戒烟的需求越来越大,戒烟行业要抓住这个机会,供给分配合理,调整行业内的科技水平,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帮助烟民戒烟,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N·格里高利·曼昆,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2.新竹医院,烟害防治,2010,12,29 3.成功大学卫生保健组,烟害,2010,12,29

第二篇:保险司法鉴定的市场需求及可行性分析

——广西诚信达保险公估有限公司徐管康提供

从目前我区保险市场尤其是保险中介市场上保险公估机构所发挥的作用看,保险公估机构只是保险行业内部批准设立的专业鉴定机构,它不为广大公众认知和主动利用保险公估为自己维权、护利,只有国家司法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司法鉴定机构方能更显其公正之效。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保险公估机构

保险公估是从中立的角度专门研究和处理保险事故中相关各方的经济利益问题的机构。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行业,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随着WTO的加入和改革开放进入我国。保险公估机构在国外被称为保险公估行或者保险理算局等。按照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001年颁布的《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第二条的解释:“保险公估机构是指依照《保险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本规定,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接受保险当事人委托,专门从事保险标的的评估、勘验、鉴定、估损、理算等业务的单位”。保险公估是保险当事人中的“第三者”,保险市场上的“裁判人”。它凭借熟悉保险业务、保单条款和评估专业的技术优势,能够客观、公正、独立地对保险事故进行评估与鉴定,有效维护保险当事人利益,加快保险赔偿速度。从2001年底广州、大连、北京等保险公估公司的相继开业,至今全国的保险公估机构已达280家。保险公估机构的出现打破了保险公司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局面,促进了保险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在保险理赔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许多的理赔大案、要案、疑案、难案都是通过公估机构处理结案的。

二、保险司法鉴定机构

保险司法鉴定是指保险案件在诉讼过程中,保险公估机构对案件中有关保险方面的专门性问题依法进行鉴定。 依法成立的保险司法鉴定机构在诉讼过程中接受司法机关的指派或聘请,运用自身掌握的有关的保险知识及其他相关的金融、机械、建筑、桥梁、机动车、电力、船舶等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就诉讼中涉及的专门性问题做出科学的判断和结论。保险仲裁、保险调解、保险公证工作中需要就科技、专门性问题作出鉴别、判断的,如委托法定鉴定机构、鉴定人出具鉴定意见,也应当适用司法鉴定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规范,所以,保险公估司法鉴定不仅仅是技术活动,还因其服务于保险诉讼活动而有超出一般技术活动的法律要求。保险公估司法鉴定机构的管理机关为国家司法行政机关,业务的委托、受理、实施都必须按照法定的司法鉴定程序进行。保险公估司法鉴定结论是法定的证据形式,是诉讼证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公估司法鉴定机构对其鉴定行为和鉴定结论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三、保险公估与保险司法鉴定的区别与联系

保险公估机构是根据中国保监会颁布的《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专门从事保险标的的评估、勘验、鉴定、估损、理算等工作。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必须取得《保险公估人员资格证书》并持有《保险公估人员执业证书》才能执业。

保险司法鉴定是保险公估机构根据司法部颁布的《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对司法机关、仲裁机构和其他组织或当事人委托的有关保险事务提供有偿的司法鉴定活动。同时,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必须在取得《保险司法鉴定人执业证》后方可具备司法鉴定人身份。

2 保险公估机构是保险行业内的评估与鉴定机构,不同于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因此保险公估机构的《保险公估报告》“只作为保险公司理赔参考之用,不得作为其他用途”。一旦发生诉讼或仲裁,其出具的《保险公估报告》不能作为法定证据,而只能作为一般参考。但只要保险公估机构依法取得《司法鉴定许可证》,就有了保险司法鉴定资格,《保险公估报告》也就可视情况需要以《保险司法鉴定书》的形式出现,不仅具有权威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司法效力,实现《保险公估报告》到《保险司法鉴定书》的无缝对接。

四、保险司法鉴定的现状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规定,国务院对所属各部门的行政许可共保留了500项,其中司法鉴定工作保留了2项: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审批和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人执业核准,其主管部门为司法部、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司法部颁布的《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司法鉴定是指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依法对诉讼或仲裁案件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鉴别并作出结论的活动。司法部规定的司法鉴定种类有16种,如建筑工程司法鉴定,司法会计鉴定,资产评估司法鉴定,痕迹司法鉴定,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等,但并没有保险司法鉴定。

在此种情况下,发生诉讼或仲裁的保险事故的司法评估与鉴定就处在了真空状态。但国内保险市场在飞速的发展,保险纠纷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在这些纠纷中,不少纠纷诉诸法院,需要对保险标的的损失进行司法勘验、评估等工作。因此,保险公估机构进入司法鉴定领域已是必然之势。

河南省2005年通过《河南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规定:“依照法律、 3 法规或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的行业鉴定机构面向社会服务的,由行业主管部门推荐,经省司法行政部门登记,颁发司法鉴定许可证,可以从事相关的司法鉴定活动”。因此,河南省司法厅根据郑州神舟保险公估有限公司的申请和河南保监局的推荐,为支持河南保险公估业的发展,经过认真研究,特在司法部规定的16种司法鉴定的基础上,增加了“保险公估司法鉴定”。据了解,除河南省外,我国的许多省份如辽宁、贵州、重庆、山西、安徽、广东等都依据司法部的有关法规和规定,对保险公估司法鉴定采取了准入制度,取得司法鉴定资格的保险公估机构具有了准法律地位。但是,目前广西尚未有一家保险公估机构取得保险公估鉴定资格。

五、保险司法鉴定的市场需求

由于保险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社会公众保险知识缺乏、保险公司规范经营水平不高等原因, 当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的惜赔、无理拒赔,被保险人的欺诈、虚报或与保险公司雇员、代理人串谋骗保事件时有发生,带来了保险业经营的混乱,造成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矛盾与冲突,保险合同纠纷也迅速增加,有关保险的诉讼也在逐年上升,在诉讼过程中,对《保险司法鉴定》的需求正日趋增加。具体表现在:

(一)被保险人的需求

1、投保时产生问题的需求。保险公司销售人员在销售产品的时候往往不向被保险人做真实的信息披露,条款解释隐晦不清,故意规避敏感问题,恶意承揽签单,出险时导致纷争产生。

2、理赔时产生问题的需求。多数保险公司普遍存在的重视业务发展、忽视客户服务的倾向。保险公司各级机构的工作重点在抢占市场、做大业务规模、超额完成展业任务上,理赔工作流于形式,拖赔、惜赔等情况严 4 重,滋生许多纠纷。另外,在有业务就有一切的指导思想下,部分核保人员缺乏责任心,缺少科学的核保技术,引发了许多理赔纠纷问题。再有,保险公司理赔专业人才缺乏,业务水平良莠不齐,且大多数不具备专业的理赔知识和能力,办事效率低下,每当出现复杂赔案时,往往判断错误引起矛盾。

(二)保险人的需求

从保险人方面,由于客户缺乏必要的保险知识,也滋生纠纷。 1. 客户认为发生事故应该马上理赔,对所需提供详尽的单证、材料不与配合,反告保险人拖赔。

2.有些客户认为发生事故保险公司就要对损失进行全额赔付。其实,如果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不属于合同约定的责任范围,或是在缺少必要的索赔单证等情形下,保险公司做出拒赔决定,客户就不能纠缠不清,一味要求保险公司赔付。

3.客户投保环节不谨慎,签约时草率,对条款理解不透彻,为日后理赔埋下隐患;对理赔程序及事项事先不太明了,或存在误解,也极容易在出险理赔时产生争议,引发赔偿纠纷。

4、赔案中并存着诸多的道德风险,骗赔情况日趋严重。使得保险公司在处理赔案时不得不小心谨慎,客观上造成理赔时间较长让被保险人误认为惜赔而打官司。

(三)弥补法规空白的需求

由于目前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很健全,保险理赔所涉及的很多机构、部门,如法院、公安、医药、卫生等部门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保险专业义务和专业责任,为保险理赔提供证据和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理 5 赔调查取证的难度,拖延了理赔时间而产生纠纷,保险司法鉴定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这方面的空白。

(四)保险纠纷审判的需求

由于保险业的发展,保险纠纷案件占商事案件的比重日趋增大,而保险实务具有很强的程序性和专业性,对于一些具体问题,即使法律作了相关规定,但在保险实务中却错综复杂。审判人员对保险实务接触不多,缺乏相关保险专业知识,因此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对于较复杂的实务性较强的保险纠纷案件,需要保险司法鉴定的介入。

六、建立保险司法鉴定的法律依据

1、《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均有相关规定——为查明案情,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需要鉴定的,应当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鉴定结论经法庭审查属实后作为定案的依据。

2、《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的登记、名册编制和公告。侦查机关设立的鉴定机构,不得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鉴定机构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不受地域范围的限制。

3、《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依照《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规定,国务院对所属各部门的行政许可保留500项,其中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人执业核准和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审批的主管部门为:司法部、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

4、《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人应取得由省级司法行政部门颁发的司法部监制的《司法鉴定人执业证》,在从事鉴定活动时有权

6 了解、查阅与鉴定事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询问当事人、证人等,履行依法回避、保守秘密隐私、出庭作证等法定义务。

5、《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机构由省级司法行政部门颁发《司法鉴定许可证》,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必须统一编入名册并公告。在诉讼活动中需要鉴定的,司法机关和公民、组织应当委托列入名册的司法鉴定机构及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

6、《河南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 ——依照法律、法规或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的行业鉴定机构,由行业主管部门推荐,经省司法行政部门登记,颁发《司法鉴定许可证》,具有行业鉴定资格的执业人员,经省司法行政部门登记,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

七、建立保险司法鉴定的可操作性

1、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司法鉴定活动已从执法机关、审判机关分离出来,执法机关“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独家垄断并缺乏监督的局面已经改变,传统的鉴定“权力”已经转化为鉴定“服务”。这是建立保险司法鉴定的基础前提。

2、对需要进行保险司法鉴定的保险纠纷案件,委托既有懂保险、经济、金融、法律、财会等各类相关专业知识复合型人才,又有熟悉掌握某一领域的专业技术的专家还有多种专业设备的保险公估机构,是完全可以胜任的。这是保险公估机构建立保险司法鉴定的基础性条件。

3、当事人从被动接受司法鉴定,转为主动启动司法鉴定。即从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的整个诉讼活动,当事人双方都可以启动司法鉴定,以保证鉴定的公平、公正、公开性。保险公估人本来就是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为保险合同双方提供查勘、检验、评估、理算服务的机构。保险公

7 估人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事保险公估业务,出具的公估报告能为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所接受,那么由其延续保险诉讼的司法鉴定工作,完成《保险公估报告书》到《保险公估司法鉴定书》转变是建立保险司法鉴定的根本保证。

4、探询社会上的各类评估与鉴定机构的业务范围不难发现,价格鉴证中心、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工程造价公司等,仅对本专业事务予以评估或鉴定,都不能满足保险事务的专业需求。价格鉴证中心只能对物品的价格进行鉴定和认证,会计师事务所只能对财务问题进行鉴定和认证,资产评估事务所只能对某一资产进行鉴定和认证,工程造价公司只能对工程造价进行鉴定和认证。保险事故中的出险原因、事故责任、损失程度等,只有精通保险专业且具有各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团队方能有效解决。

因此,创建保险司法鉴定机构,既有理论和法律依据,又有市场的需求,加之外省的实践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是切实可行的。

广西诚信达保险公估有限公司提供

2011-7-23 8

第三篇:市场需求分析报告

市场分析报告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策略

自从金融危机风靡全球后,各国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 因此,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各国面临和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就业也出现困难的现象,就这一困难本文分析引起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使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以及创业观。人才交流市场人头攒动,2010年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一再创造新纪录,报考公务员的超过百万的数字,北大学子卖猪肉。这些现象与数字互相阐释,共同指向一个话题——大学生就业是越来越难了。 这几年来人们普遍感到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大学生到处都有,即使是研究生毕业或者海外留学归来,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也并非易事。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

(一)、 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三碰头”,使本来就存在的就业困难更加突出。

(二)、

企业改制减少用工、采用高新技术等原因,对劳动力的需求呈下降趋势。 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民进城的门槛不断降低,进城农民工日益增多,从而给城镇就业进一步增加了压力。

(三)、

由于美国的经济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四)、

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教学质量下降,人才培养没有与社会发展需求很好的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社会脱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为了更好的化解当前就业难的形式,提出以下的方针:

1、 要转变社会观念现在中国关心的大学生就业难也是全球性问题。对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不是减少教育而是需要国家给大学生增加就业机会。同时,国家不能因为我们大学生一时的就业难,就忘记考虑实际的能力,读书越多不一定代表能力越高,但就业机会至少给了我们大学生提高能力的必要基础。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在知识经济时代,加强学习掌握技能才是硬道理。社会要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的风气。所以政府应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能以为就业难就减少对人才的培养,只有培养有知识的人才,才能够更快的改变现状,较快经济发张,促进企业发展,提高国力。

2、 个人要调整好心态。由于“精英情结”的淡化速度没有赶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速度,使人们的就业方向变得狭隘,而择业的自主性和多样化也就会大受限制。故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自己,理性的选择就业。转变自己的一些观念: (1). 大学生普遍薪资期望过高,使的一些企业和单位不敢大规模的招人,而且培育新人也将会浪费不少资源,从而抑制了企业对大学生等劳动力的需求,因此我们大学生的薪资期望不能过高,毕竟大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应当从基层做起,积累经验。再慢慢发展,提高自己的薪资值。 (2).

局部行业和局部地区人才过剩,从行业来看,大家都希望到一些国家机关、科研单位和三资企业中去,而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小型的企业就业。从地域来看,大部分大学生都愿意到大城市就业如北京、上海、深圳等,而不愿到西部等边远地区、基层发展,使的东西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故我们大学生应该积极到中、小城市发展,把学到的只是用到需要的地方去。从而即解决城镇等一些中小城市缺少人才的问题,又可以解决就业难的现状。 (3). “一次就业,一生职业”的观念仍然存在,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理想的职业固然重要,但在没有更好选择的前提下,暂时屈就也是权宜之计。我们应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积极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同时,大学生目前最重要做的是面对现实,既然现实不能骤变,我们最好的选择是先融入现实,再试图改变。再说,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3、 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促进就业的力度

面对年年攀高的大学生就业数量,我认为,政府的“一只手”要努力制定更为有效的措施,比如利用信息优势,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利用法律手段,保证各种人才就业的公平性;通过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强化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技能培训;通过宣传教育手段,引导大学生改变就业观念。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观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从开始抓起,不要认为快毕业了才建立学生的就业观,要从一开始就引导学生,指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树立目标,让学生们明白将来要做什么,要事先准备什么,提供新的行业动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而政府的“另一只手”恐怕还得多做一些综合治理的事。譬如,不要急于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不要盲目追求高学历、高学位而忽视教育层次的多元化发展;不要忽视社会结构复杂化和职业岗位技能化的发展趋势,固守高等教育“精英化”的老观念,要把学习书本的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等等。国家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政策。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加大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力度,进一步疏通与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4、高校要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脉络,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很多大学毕业生反映,现在很多企业单位都要求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动手的能力。中国的经济、社会都在快速发展,但是我们的教育基本上没有很大的变化。培养出的学生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高等院校,在注重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要加强实际应用技能的锻炼,切实做到与社会需求衔接。同时,要不断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加强高校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等。 实事求是地说,大学生找个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一个理想的工作。作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没有必要“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也没有必要患得患失、畏缩不前或自暴自弃,要有长远的眼光,多积累社会经验,客观地看待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迎难而上,做出无愧于时代的光荣抉择。

二、英语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也会加强,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英语专业仍会继续保持自己良好的就业前景。

近几年的高考招生情况可以看出,外语专业或外语院校的报考热度不减。由于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家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逐年攀升,特别是作为全世界通用的语言英语。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乐观。计算机、通讯工程、微电子等电子信息专业人才需求依旧旺盛,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的技巧训练,掌握-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能力。

四、英语专业优势

近年来,我国又掀起了一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涨的外语学习热潮,外语人才再次吸引了全社会的视线。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中,只有外语人才还是职场宠儿。

外语人才被热捧,就业形势大好。外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显然比其他专业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但由于受长期以来重文史、轻科技的外语教育的影响,外语人才难以满足当前经济科技等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在每年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中,英语类人才都处于就业率的榜首位置,是需求量很大的专业。在目前日趋激烈的就业形势面前,外语类人才仍然是各类人才中被看好的专业。特别是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的扩大,对外联系越来越紧密,外语的需求量很大。而其中最通用的就是英语。目前对外交流的主要语种就是英语。各种对外和外事活动都需要英语。

英语高端人才严重缺乏。我国仍然缺乏高端英语专业人才。其中,同声传译人才和书面翻译人才等高端外语人才严重缺乏。全国各地人才市场频频告急,即使是北京上海这些高级人才较为集中的地区也难以幸免。来自中国翻译协会的资料显示,全国职业翻译只有4万多人,专业翻译公司3000多家,但胜任翻译工作的人才缺口却高达90%。真正有水平、受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才很少,高水平的翻译大约占总数的5%,甚至更少。能够胜任国际会议口译的专业人员就更少。 另外,同声传译员也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长期以来,国内的翻译人才,特别是高端翻译人才,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随着对外交流的深入和扩大,这种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在所有翻译当中,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仍然是目前需求大热门。据了解,同声传译一天8小时收费为6000~8000元,超出这个时间,还要额外付费。所以,称同声传译为金饭碗并不为过。

专家们预测,我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必将大大刺激市场对高端外语人才的需求,在未来几年,高端外语翻译人才将大显身手.

五、不同学历之间的就业情况

大学生就业形势好于本科,本科就业形势好于专科,这是过去几年人才市场的另一个重要现象。学历高了路高走,于是,专科毕业升本科,本科毕业升硕士,成为很多学子的选择。

就业市场上的学历效应,究竟如何?据新华网报道,人事部的统计表明,高学历人才在求职中仍具有很大的主动性。2003年一季度进入人才市场求职的个人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含硕士研究生)的占1.49,具有本科学历的占33.13,具有大专以下(含大专)学历的占58.91。但在用人单位发布的用人需求中,需要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含硕士研究生)的占3.67,需要本科以下学历(含本科)的占96.33,显示出高学历人才在求职中仍具有很大的主动性。

但拥有高学历是不是就意味着能找到好工作呢?统计数据显示,不同专业之间的求职形势差异明显。就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含硕士研究生)的人才求职者而言,机械、市场营销、建筑、通信工程等专业供不应求,供需比分别为0.37:

1、0.55:

1、0.57:

1、0.64:1计算机、财会专业供需基本持平。而文艺体育、医药、文秘、管理等专业的职位的供需比分别为8.25:

1、3.17:

1、2.83:

1、2.54:1,人才呈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现象。

另外,市场营销、建筑、财会、文秘、中介服务和外语专业中,目前对大专学历人员的需求量很大,占本专业需求总数的60以上。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管理专业、经济专业、医药卫生等专业,对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人员需求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通信工程、经济专业本科及本科以上人员的求职形势较好,医药卫生和管理专业是硕士和硕士以上学历人员供不应求,本科学历人员求职则相对困难。据上海市教委统计,有的专业,学历不同,需求相差也很大,比如,计算机和外语专业,本科生抢得厉害,但专科生就业就比较困难。

六、总结语

总之,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融入世界一体化经济,外国企业将大举进军中国市场,中国企业也将昂首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商业竞争中,除高新技术竞争外,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既懂英语又懂商务外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骤增。

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市场对国内企业的全面开放,广大的国内企业,包括中小型三资企业、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将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冲击国际市场。这类企业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占有主导地位。从广东省各大人才市场和各大报刊的招聘广告中发现,这类复合型人才正以每年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速度递增。这些企业提供的岗位群包括外销业务人员及其辅助人员如跟单、质检人员、保险人员、报关人员等,此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外还需要中低层企业管理人员、文员、外贸方面的秘书、助理等。 因此,本专业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是与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

第四篇:啤酒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1、行业增长空间仍然巨大 啤酒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2006 年,我国人均啤酒消费量虽然已接近23 升,2007 年预计会突破30 升,但消费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比如北京的人均啤酒消费量90 升,但中西部地区仅在10 升左右,8 亿多人口的农村人均连6 升不到,并且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而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是30 升(欧洲87 升_______、美国107升),欧美国家人均年消费啤酒已超过80 升。其中,啤酒消费大国的捷克、爱尔兰、德国人均消费分别已超过1

59、135 和117 升,而我国人均消费量,仅相当于捷克的1/

8、美国的1/4 和日本的40%。如果今年我国人均啤酒消费量达到预计的30 升那么将有超过1000 亿元的销售收入。面临巨大的行业增长空间,国内外各大厂商纷纷加快发展步伐,以免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2、原料涨价、资金投入增加及出口顺差导致产量加速攀升

据农业部发布的统计数据,2007 年第一季度,我国农产品贸易由上年同期逆差转变为顺差。其中,大麦进口30.9 万吨,同比下降56.4%。由于澳大利亚大麦严重减产及国际市场大麦库存的降低,年初至今,啤酒大麦价格上涨幅度已接近一倍,而货源紧张的问题也迟迟得不到解决,目前看来,寻求大麦货源的目的地,也已经从澳大利亚转向欧洲。虽然国产大麦对于进口大麦有替代作用,但品质普遍较低,对于要求品质的企业来说,并不能减少进口数量。因此,利润一再遭受压缩导致例如金威啤酒做出预亏估计。麦价上涨对于大量进口啤酒大麦的青啤和燕啤目前的影响,由于库存的原因,还不是很大,而一旦库存消耗完毕,厂商受成本上升的影响会加大。故对于啤酒这个微利行业来说,存在转嫁的需求。依赖大麦进口的啤酒企业纷纷扩大产能,加速销售,通过改换酒瓶容量等手段降低成本,以盈利来缓解原料成本价格上升的压力。但对于以国产大麦为主要原料的重啤等企业,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数据显示,啤酒的本地化消费倾向十分明显,目前,各区域前三位购买量的品牌至少有一个是地方品牌。据中国啤酒网上的"20 个城市啤酒消费前三名排行榜"显示,排名第一的绝大多数是当地品牌,这说明在许多区域强势品牌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主销的中高档产品和低端产品在一地一般不会超过三个品牌。消费的主要心态和消费分类决定了啤酒市场的基本走向。高端的相对稳定是消费者和企业共同作用的结果。中低端的市场不稳定是各地企业多年来对消费者教育和人们收入水平以及消费心态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档产品消费具有全国性特征,品牌相对稳定。中档产品和低档产品消费有着强烈的地域化特点,品牌转换速度呈加速现象。

3、啤酒行业高端产品面向全国,中低端产品地域化严重

4、中小企业抢占农村及二线城市

由于啤酒巨头在各大中城市竞争激烈,中小企业趁机抢占农村及二线城市啤酒市场。虽然各啤酒企业竞争的主要方式已经由过去主要靠价格竞争转变为品牌、服务、渠道、战略、资本等方面进行竞争,尤其是品牌的概念越来越被人所重视,但是由于成本上升压力及中低端产品的地域化特点,中小企业很容易在自己面对的市场上抢到优势控制权。然而行业竞争的趋势逐渐明朗化,这种优势很可能只是暂时的。

啤酒行业风险分析

1、产能风险

从本世纪初,国外啤酒企业对中国市场完成“跑马圈地”后,面对巨大的利润增长空间及今年原料成本压力,各啤酒企业产量激增,以薄利多销来转嫁成本上升消耗,经过30 多年的时间,我国啤酒行业产能扩张了30 多倍。由此,啤酒行业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竞争态势。目前,我国啤酒市场主要在城市,而城市市场已经处于相对饱和状态。眼下,北京每年的啤酒消费量约150 万千升,然而,燕京、青岛、华润雪花3 大品牌加在一起,每年的产量达160 万千升,供大于求。再者啤酒是高税收行业,而啤酒产品价低利薄,故此各类促销手段层出不穷,抢占终端的方式五花八门,而随着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中高档尤其是中档啤酒市场迅速发展,但是,我国大部分啤酒企业70%以上的产品是低档产品,中高档啤酒占比还比较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是造成国内啤酒企业恶性竞争、利润走低的重要原因。由于啤酒产品品种增多。部分啤酒企业在产品开发上认为越多越好,某些啤酒企业的品种甚至多达上百种。品种的过度开发,导致了诸多弊端,同质化严重。产品链过长,管理难度增大。以上种种,使啤酒企业风险倍增,一旦产能严重过剩或产品结构失调至一定程度,将会导致企业亏损。

2、扩张风险

目前国内啤酒行业第一集团企业,如华润、青啤、燕京、金星等,为扩大销量提前抢占市场制高点,纷纷把目光瞄准国内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例如西部,由此开始大规模扩张。扩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并购或建厂。由于雄厚的财力支持,第一集团企业大多采用并购的方式进行扩张,因为并购之后的整合花费他们完全能够承担,以此方式有利于他们牢牢掌握当地销售网络,尽快树立品牌影响,并享受当地的优惠政策。而第二集团企业如重啤、金威等,在向西部跃进的过程中,则以新建厂地更为合适,但是立足之后,就得面对资金压力,销量压力,产能风险。同时战线拉的过长,很容易导致“后方空虚”,失去在自己原本拥有的本地优势,且以上三个环节,任何一环发生问题,都容易导致企业亏损。

3、国际化风险

总体而言,中国的啤酒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还较低,国际化能否实现赢利,考验着中国啤酒企业经营者的信心。在大多数时候,国际化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赢利,对于整体实力不够强的中国啤酒企业来说,能否对海外市场形成规模持久的支持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当企业的本土盈利能力足够强时,才能规避这一风险。而且,中国啤酒企业同时面临两大品牌瓶颈,一是企业品牌瓶颈,一个是国家品牌瓶颈。中国啤酒品牌从全球来看,大多数属于“国内品牌”,还没有上升到“全球品牌”的高度,影响力基本上局限于国内市场,对海外市场没有多大影响力。近年来,中国出口到海外的啤酒产品大多数定位于中低端产品,这样的产品结构更加强化了他国消费者对中国啤酒品

牌形象的档次印象,这样的情况对产品在海外打开销路并且站稳脚跟十分不利。另外,同为亏损情况也不相同,一种是经营性亏损,即经营不善造成企业亏损;一种是战略性亏损,即亏损在预期之中,战略经营者已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为亏损准备了代价。在上世纪90 年代中期,百威公司收购原中德武汉长江啤酒有限公司成立百威(武汉)国际有限公司后,连续几年企业经营陷于亏损,但百威公司仍然信心百倍,为什么?答案很简单:中国是一个大市场,对这个市场的任何投资和努力都是值得的。因此,承受数年亏损而痴心不改,表现出百威公司作为国际化公司的远见性。现在,百威(武汉)国际有限公司已成为百威啤酒在中国市场的桥头堡,其巨大的赢利水平令人瞩目。如果以同样的道理看待中国的一些啤酒企业,我们同样认为今天的亏损,并不能成为我们否定它国际化的理由。

首先:我们与终端客户的联系,我们每天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终端客户身上,当我们进一家店时,我们要沟通客情,察看青岛、崂山库存,青岛、崂山摆放是否到位,生动化有没有做好。我们要把终端客户详细掌握在自己手中,维护好与他们的客情,让终端客户感受到青岛啤酒公司的零距离服务。因为终端客户的支持度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啤酒销量。

其次:我们与经销商的联系,如何提高经销商的工作积极性?如何让经销商更好的配合我们的工作?如何让经销商与终端客户更好的合作?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我们应该按时的拜访经销商,如何帮助经销商更快的把产品销售出去?如何维护市场价格等等,都是我们需要经常做的。

再次,经销商与终端客户的关系融合度也会间接影响啤酒的销售量。如果经销商不好好配合我们的工作,比如给终端客户送货不及时,送货时态度不好或价格混乱都会直接影响终端客户的卖酒积极性。

所以在我们把生动化、促销计划做好的同时,把自己、经销商、终端客户三者之间的关系维护好协调好也是相当重要的!

第五篇:美国灯具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根据Freedonia新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今后美国市场对照明灯具的需求将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2年,美国灯具市场的销售总值将达到216亿美元。

2002-2007年间,美国灯具需求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也是3%,但这一时期的增长主要是由于物价上涨,预计2007至2012年,对灯具的需求将明显增大。首先美国建筑市场前景被看好,尤其是住房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将大大地增加灯具的需求量;美国制造业市场对灯具的需求也将增大,这是因为美国汽车的产量将会增加。从全国市场来看,对新型灯具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如高强度气体放电灯(HID)灯具和发光二极管(LED),因为这些产品比传统的白炽灯照明系统要更节能。

住宅市场的增长前景被看好。2002年至2007年,照明灯具需求的增加得益于2001年以后大量住房的建成,随着2005年住房需求的饱和,以及抵押贷款市场的信贷危机,房屋的落成量锐减,从而导致住宅照明灯具的需求量也相应萎缩。预计2007年至2012年间,房地产市场将重新回暖,对灯具的需求也会大大增加。

在汽车市场上,预计对OEM灯具的需求将高于以往的需求量。预计2007—2012年美国汽车业将复苏,汽车产量将重攀历史高点;这也得益于先进照明设备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包括前大灯使用HID和LED光源。

能效高的光源与灯具将占有先机。到2012年,预计增长最快的照明产品是先进的高能效产品。伴随着不断攀升的能源成本和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企业和家庭对照明的能效要求也将会越来越高。因此,对使用高效光源的灯具需求(如荧光灯,卤素灯和HID灯)将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上一篇:脱贫攻坚的心得体会下一篇:图书馆安全工作计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