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人何处有感范文

2022-06-08

第一篇:读美人何处有感范文

读《美人何处》有感

高中时同桌介绍的一本《人生若只如初见》让我认识了安意如,以细腻深入的古典诗词赏析独树一帜,影响广泛。她像是一个拥有避世之心的修行者,用本来看似平凡的文字拼凑出一个隐居自在的世界,给仰慕古典诗词很久但无法更深入了解的我打开了一扇门。

《美人何处》是一本品读历代佳人的倾城际遇的书。“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没人的形象在古典文学中是寄托情怀的重要载体,因为美人之美代表了人世间所有最高洁的事物,也因为美人之脆弱易损所蕴含的无常之感。

历史中,总有些女子的作用,被刻意放大。一个王朝腐朽到无可救药的时候就会安排一个掘墓人上场,让他自行了结。但是一场大戏不能只有一个男主角,一个人干活太辛苦,女人,一定要有女人来帮衬才精彩。还是遥远的伏羲女娲的蒙昧里,就已经衍生了“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曼妙。

姬宫涅和褒姒,无疑就是其中一对,或许,还是格外引人注目的一对。她不给他一个笑,却替他担了“祸水”之名。他偏给她一个玩笑,待我拱手江山讨你欢。如此为她负上亡国谥号。却各自心甘情愿。

褒只是她的出生之地,姒不过是她的姓。历史留给女人的空间总是局促,像一场腾挪不开的舞,低眉敛袖。即使是一瞬间的张扬,也往往因不可考的姓名、生卒、家乡而零落的一片清净。褒姒似乎已是女人里的幸运儿,她多多少少有姓和籍贯,甚而有段身世。

褒姒的传奇开始于周宣王时期,也就是周幽王的爹,当时有童谣:“月将升,日将没;弧箕,几亡周国。”人人虑有变,未知应在哪里。宣王闷闷不乐,回到宫中听人奏道一位前朝宫女怀孕多年产下女婴,心知有异,招来询问。老宫女说夏桀时,有龙降于王庭,自称褒城二君,桀收龙涎藏之。到了先王时不慎打翻木椟,龙的涎沫流于王庭而变玄鼋,当时还是小女孩的她踏足其上,心有所感而受孕。为怕王怪罪,女婴已丢弃。

这当然又是鬼话,是为了说明褒姒是祸国妖物而敷衍出来的履历,不足信也。唯一可以相信的是褒姒是个弃婴,后来被褒城一户姓姒的人家收养。彼时的褒城,是今日陕西汉中的一片土地,以今日汉中与西安的距离,已难衡量褒城对国都镐京的遥望。总之,就在离国都不远的地方,就在周幽王登基三年的时候,褒国战败了。十几岁的养女褒姒,被氏族首领当做赎罪的礼物,献到宫廷来。

这一年,正是公元前779年。褒姒缓缓走进周王宫的时候,距离周朝开创已有两百多年。不是周的每个君王都有周文王的仁厚、周武王的霸气,他们甚至没有了周穆王的浪漫。朝中没有了周公、召公这样的贤臣,就是有也不得重用。于是,周的衰败已慢慢铺展开来。

这就像历史的一个大转盘,夏有姒履癸,商有伊帝辛,周有姬宫涅,三个末世之君有相似的荒谬,直让人怀疑他们彼此是不是互为前世今生。你看,桀的身边有 喜(音末),纣的身边有妲己,而幽的身边,有了褒姒。而这三个女人到达各自男人身边的途径,也奇迹般地神似,都是通过战争。桀伐有施氏,得妺喜;纣征有苏氏,得妲己;幽讨有褒国,得褒姒。

他们的相遇,似乎已经暗示着结局,他们将来的离散也会因为战争。

从此周幽王爱上了这个不爱笑的美人,他只看见了她容颜姣好,身姿妖娆,却不晓得她淡漠的容颜后藏着怎样的悲苦前因。书中提及的造琼台、制美裳,鸣钟击鼓、歌舞觥筹,但永远不要过于相信文字,书中记载的可能不是真相,而是后人的铺陈。

奇怪的是褒姒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即便幽王为她废掉了家世显赫的申后和太子,立她的儿子伯服为儲也不能使她喜笑颜开。一个不爱笑的女人,往往对很多事都不会太热切,“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像是她的骨血。这一切就貌似那个叫姬宫涅的男人一厢情愿的热情罢了。

褒姒的冷在古往今来的帝妃中独树一帜,与众不同。即使是同样美艳的妺喜和妲己,或多或少在面对皇帝时都免不了笑脸相迎。而她的冷像是一堵冰墙,将幽王隔离在外,只触得到冰凉。面对忧郁冷淡的褒姒,若不考虑两人身份上的差异,姬宫涅可以看做褒姒的奴隶,再三殷勤探问,都只有一句“妾无所好。”再为为何不笑,褒姒高傲回应“妾平生不笑。”

于是这个男人不服气,他不信堂堂周幽王还有什么做不到的事,只想逗她一笑,便许下千金之诺。于是就发生了一幕空前绝后的闹剧。后世的皇帝们再怎么荒唐也没勇气去效仿。商贾的千金买笑,人们摇头却忍不住羡慕叹赏,因为它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可烽火戏诸侯却浪漫到了让人切齿。这昏聩的王似乎并没有觉得自己在浪费着国家的诚信、君王的威严。诸侯们面对这一场盛世闹剧,无言以对,可也只能顺从离去——霎时间,烟尘滚滚东驰去。

古有明训: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

战争如期爆发了,废王后的兄弟申侯引犬戎如镐京,幽王和伯服被杀。烽火台上,再没有匆匆的诸侯,也再没有褒姒绝美的一笑,只剩下真正的亡国亡城。

直到公元前771年,他们也只度过了八年光阴。八年的相伴、宠溺丝毫没有捂暖褒姒的心,连一个笑容也只是劳动千万人的烽火才出现。她为何笑?她在那漫天相连的火光中看到了什么?没有人知晓。在我看来,她的所作所为都带着自己的个性,没有人能强迫她,不笑时不论你怎么煞费苦心,要笑时,即便代价是倾国倾城。这样出奇神秘的少女依然故我,仿佛这世上能衡量的只有自己的心情。

史书上短短的记载里记不完全幽王的情愫,而褒姒的结局也不可知,生死难测。也许她的一生是世人难以想象的,她的道路从来没有天堂,只是她再难遇到像幽王这样肯为她红颜一笑而调戏天下的男人。

第二篇:读《乡关何处》有感

凡人处世,总难逃名缰利锁。雅人利欲易退,然则名心实难消磨无痕 ————题记

读《乡关何处》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此书作者是野夫,本名郑世平,1986年插班考进武汉大学中文系,1988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海南省海口市公安局政治处工作。1990年以泄露国家机密罪获刑六年。1995年减刑出狱。服刑期间,妻离子散,父亲癌症去世;出狱之后,母亲投江自杀,尸骨无存。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北京创办图书公司,成为全国民营书业十大策划人。2009年6月成为香港《亚洲周刊》封面人物并被连续报道两次,2006年获“第三代诗人回顾展”之“杰出贡献奖”,2009年获“2009当代汉语贡献奖……他有着一段传奇而坎坷的人生!(详见《是非恩仇20年》)

最初接触到野夫是因为他写的一篇散文《记忆中的花园》,当时读完后认为作者若没有亲身的经历,文章是不会写的那么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然后我就开始关注野夫了,到网上查找他的资料,了借他的生平,读他的文章,关注他的动态。再然后就成为了他的一位粉丝。近日购得《故乡何处》,断断续续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看完之后心情很低落,我一般看的书籍大都情感色彩比较浓烈,这大概与本人性格有关系。我不得不说书中写的故事真的太感染人了,是那种读完后再回味的时候依旧悲从中来。该书是野夫用他的血与泪创作而成!此书写了他的外婆、大伯、母亲、挚友等的故事。

“这是一篇萦怀于心而又一直不敢动笔的文章。是心中绷得太紧以至于怕轻轻一抚就砉然断裂的弦丝。却又恍若巨石在喉,耿耿于无数个不眠之夜,在黑暗中撕心裂肺,似乎只需默默一念,便足以砸碎我寄命尘世这一点点虚妄的自足。又是江 南飞霜的时节了,秋水生凉,寒气渐沉。整整十年了,身寄北国的我仍是不敢重回那一段冰冷的水域,不敢也不欲去想象我投江 失踪的母亲,至今仍暴尸于哪一片月光下……”这是文章开头的部分,还没有读完全书,我就感受到了野夫发自内心的悲伤、愧疚、和恨!

不知道谁说过“人最痛苦的莫过于梦醒之后无路可走。于我,则常是中宵酒醒之后,无路可走而深陷回忆,牵出无数往事的余痛”。野夫就是这样,读野夫的文章常常感到一股江湖的气息,他所结交的朋友几乎都为侠义之士,自己入狱也因为“义”。它们的身上有着魏晋时期文人的“狂”。刘镇西、郑家桥、李如波、王七婆……都是那个时代的奇才,但他们和野夫一样有着一股侠气,刘镇西在文革时候敢说“真话”,获刑7年,无所畏惧。郑家桥淡薄名利,潇洒自由,与世无争。李如波孤芳自赏,不随波逐流,坚决不与时代妥协,遗憾终身。王七婆在生意场上大起大落,妻离子散,最终寻找到灵魂寄托,安心于文学创作。

大伯与王冰松的爱情因为当年的一念之差而抱憾终身,当两个白发翩翩的老人跨越时空见面的那一刻,无语凝噎。相视一阵苦笑。无奈物是人非!

“我”的母亲在出狱不久,投江自杀。尸骨无存。多么倔强的一位老人,在经历了那么多磨难、不公、丧夫后,她已看淡了一切,她去追寻她的母亲、丈夫、国民党的父亲、祖父。也许活着对于她来说已经是这一种磨难。 野夫对于他的故乡、故人、故事是深情的,是无法割舍的。最为重要的是无论我们身处何处,对于故乡的情感永不能忘却。

因为魂牵梦绕的故乡里,有故“人”还有故“事”!

第三篇:读《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有感

—新地小学杨圆圆

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我认为从四方面去做,肯定会向好的情况转变 :

1.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平等信任,后进学生更需要教师给予他们纯真的爱。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同样,信任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尊重学生就是不仅要看到学生的主动性,也要承认学生身上客观存在的被动性,即惰性,但教师不能因此歧视学生。

2.努力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

在工作中,用看、聊、访的方法去了解学生。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我在上课中,用一些幽默的话去讲解难理解的数学概念。一边参与活动一边像朋友一样和学生一起探讨活动乐趣,把自己“下放”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分析数学中遇到的难题。听他们议论,注意观察分析,始终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与学生沟通心灵,处处体察他们的情绪脉搏。经过我辅导的黄婷婷同学,在期末数学考试中,考得了95分的好成绩。现在学生们把教师当作他们的大朋友,有了高兴的事就忍不住要告诉教师,有了小烦恼也会第一个向教师倾诉。

3.要做学生的指引者、帮助者、而不是包办者

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索。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指引,但教师的指引作用决不是包办代替。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要求学生那个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历史观。有正确的信念就会自然的感染和激励学生树立这种信念,从而使学生把这种信念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和力量。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人格的化身,是榜样是楷模。只有当自己的严格要求,才能是学生信服。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

总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身和心去影响学生。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在良好的气氛、情绪和心境下,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较高,感受性较灵敏,反应能力较强,思维较活跃,更易于理解知识。

第四篇:看《美人心计》有感

连续几天的熬根受夜,终于把《美人心计》看完。

每回看完一部小说或者电视剧我都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难受的是看的过程,入迷之后心情就会情不自禁地跟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而同步。但是,却是很享受看完一整部故事之后的那种畅快淋漓。

受改篇后的历史剧总会是会赢得很多影迷的青睐,因为在陈述整个故事的时候有历史做背景会让人感觉故事发生更加的真实。

对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我并不是十分的通晓,但是我却一直都为汉代的吕后应该是历史上最历害的三个女人之一。其余两人是武则天和慈禧(此乃个人拙见)。

而《美人心计》所述的内容就是在吕后成为最有权力的皇后之后,发生在大汉宫廷之中的为争夺权力而骨肉相残的故事。当然,也是历代帝王之家常发生的事。故事情节确实有些引人入胜,看完之后,对那个时代也有了自己的认识。但是毕竟不是真实的历史,所以,发生在故事中的一切,只能当成茶余饭后的闲扯,在现实的生活中,可能很难有那样的例子。

《美人心计》中对爱情的诠释,我认为可以用唯美来形容。要美人不要江山,或者说要江山更要美人,历来都是编剧对故事大做文章的题材。

《美人心计》似乎也不例外。虽然有些失真,但做为电视剧这样一种形式表现出来,我还是觉得赏心悦目。

刘盈和杜云汐之间的爱情,可能只会出现在虚拟的故事中,崇高自由的刘盈并不知道杜云汐还活着,抛弃皇位,比之那些要美人不要江山的皇帝来,境界似乎更高一筹。当他知道杜云汐成为了皇后,却不顾危险,重返皇宫,干愿做杜云汐的哥哥,为他化解了不少的危难,最后为了她,用生命捍卫他的承诺。对于杜云汐,他没有奢求任何的回报,他们之间的种种,说不清也道不明。但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如此近距离的相处,如此的深情,他们却没有发生过性关系,这样的感情,可能只会出现在小说或电视中吧。

雪鸢和周亚夫之间的爱情就显得有些扑逆迷离了,两位都是武将,却在情感方面着手得如此的细腻。雪鸢这个人物的塑造我个人觉得非常的成功,她的光茫,我觉得不应该是在爱情方面,应该是对窦漪房的忠心。一个细作随着另一个细作的背叛而跟着背叛,更应该更能突出她的忠义。

而窦漪房和刘恒之间的爱情,感觉有些平淡如水,但往往真挚的感情都是在平淡中体现出来的。本来是吕后派来的一个细作,却在不知不觉中爱了刘恒。只能用自己的智慧,在吕后和刘恒之间周旋。其实,没有一个是很笨的。很多的事情,只是不说开而已,在心里,早就有了答案。而刘恒和窦漪房的约定,发生任何事得都不要问对方原因。这样的爱情既使不会惊心动魄,仍然可以刻骨铭心。刘恒的死的确很感人,这样的结局让他们之间的感情显得更加美丽。

我一直怀疑,世上真会有像聂慎儿这样的女人吗?坏得有些莫名奇妙,吕禄如此对她,她居然还会想着杀他。不知道吕禄临死时她是否真的醒悟?而以后发生的种种,已让我感觉她真的无可救药了。而最终被她的姐姐所杀,到也是情理之中了。

张太后是一个最情得同情的人,从小就当了皇后,却不懂这是为什么。也许在没有嫁给周亚夫之前,可能一直都是清白之身吧。二十几岁的女人,遇到一个像男人的男人,芳心动漾,倒也是合情合理,所以,张太后想和周亚夫私奔,虽然有违宫规,但让人觉得可以原谅。

刘启有三个女人,前两个我觉得就是在为第三个作铺垫,或者可以说,在为第三个作衬托。因为刘启的王志儿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结下情种。而进宫成为美人,最终成为皇后早在孩提时已埋下伏笔。而其间的种种误会与纠缠就无多大可看之处了。

薄太后一直都看不惯窦皇后,但在临终时却成够和窦皇后共舞,最终说出也她的想法,不是不知道你是好人,只是你得到了皇帝全部的爱,恨你,只是出于一个女人的忌妒。这样一想,好像倒是合情合理了。

奇怪的是,在汉朝,难道皇帝的寿命老是敌不上皇后吗?在这个剧中,无论是吕后,还是薄太后,到后来的窦漪房,都是成为了太后,或者太皇太后,而皇帝老是短命。

林心如比较适合演年轻人,演老年时总觉得看上去很别扭。王丽坤其实应该算是上面最漂亮的主角了,虽然此剧美女云集,但美得能让人印象深刻的,倒也没有几个。

此剧看完了,但是觉得该剧有好多的迷一直都未解开,像王志儿其实就是聂慎儿的女儿,但在整个故事结束时,这个答案也从未揭晓。而周亚夫和雪鸢,可能到最后,周亚夫也未必知道当初在悬崖边上刺他一剑的女人就是雪鸢吧!

看完之后,会发现剧中的那些情感在现实生活中或许根本就不存在。所以,这些只能当成茶余饭后的闲扯。

第五篇:读名人传有感 读名人传有感

内容摘要:读名人传有感 读名人传有感: 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名人传》,这本书主要写了三个人物: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

读名人传有感 读名人传有感: 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名人传》,这本书主要写了三个人物: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

米开朗琪罗传主要写了:米开朗琪罗出生于加森汀省的卡普雷塞镇,后来米开朗琪罗开始学习绘画和雕塑,一生雕塑了许多作品,并且大量创作了作品。1536年米开朗琪罗回到了罗马西斯廷教堂,用了六年的时间创作了伟大的教堂壁画《末日的审判》。米开朗琪罗三次被命为大教堂建筑总监,1556年9月,米开朗琪罗又出逃了,1556年10月又被召回,大约在下午5点,正是日落时分,米开朗琪罗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他终于休息了。

列夫托尔斯泰传主要写了:列夫?托尔斯泰出生于图拉省的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1849年11月在图拉省办公厅挂名任职。1850年开始构思《茨生活的故事》。1851年3月写作了《昨天的故事》这本书,之后,列夫?托尔斯泰又写了许多作品。1910年10月,列夫托尔斯泰彻底摆脱了老爷式的生活,10月31日在出走的途中患了肺炎,在阿斯塔波车站停留。在11月7日列夫托尔斯泰去逝了,11月9日被安葬在雅斯纳雅波良纳。

这就是我在读《名人传》后所写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