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职称论文范文

2022-05-13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会计师职称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会计人的一生就是各种学习、考证的一生,这样说毫不夸张!从入门的會计从业资格证书,到职场增值的初、中、高级职称证书,再到注册会计师、管理会计师等证书,可谓忙碌着也快乐着。对于会计职场人而言,各种证书含金量各不同,考试难度也差别很大,那么,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证书呢?通过对注会和会计职称以下方面的罗列对比,或许能让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第一篇:会计师职称论文范文

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会计职称考试框架体系设计

纪海文(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 重庆 400054)

◆基金项目:财政部会计科研课题“会计职称考试框架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5KJB041);重庆市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研究性学习和案例教学在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中的综合应用研究”

(项目编号:143093);2015年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会计专业硕士职业

胜任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yjg2015209);重庆理工大学2014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研究项目“建构主义和有效教学理论在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的综合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4YB21)

摘要: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要健全职称制度体系,完善职称评价标准,重点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能力和创新能力。当前我国的会计职称考试仍然是基于应试环境下的考试模式,因此发展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会计职称考试模式改革是当前会计领域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以及适应国家的重要方针。文章构建了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会计职称考试框架体系,提出我国会计职称考试改革的流程方案。

关键词:职业胜任能力 会计职称考试 框架体系设计

一、引言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2016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人才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同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把握职业特点,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科学评价为核心,以促进人才开发使用为目的,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职称制度,为客观科学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制度保障”。我国高级会计人才仍处于稀缺状态,为了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以及可持续发展,提高会计人才选拔效率、可信度以及促进会计人员能力自我提升,改进我国的会计职称考试框架体系势在必行。

本文通过职称考试背景以及问卷调查分析,根据不同层级的能力要素,从职业道德层面、职业知识层面、职业技能层面三个方面出发,并按照等级与具体职业进行点对点的考试测评,不仅打破现有我国偏重职业知识考核的桎梏,并充分考虑到具体职业不同等级的一些外界因素。

二、我国会计职称考试及会计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会计职称考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种考试阶段,其中,取得初级职称之前必须先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高级职称分为副高和正高。初级、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主要以应试为主,高级会计职称考试在通过考试基础上,主要通过考察综合素质、工作业绩和科研能力来评定。我国现有的会计职称考试体系格局在选拔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职称考试呈现“轻实践,重理论”现象

迄今为止,我国会计职称考试基本上表现为是一种封闭式、脱离实际操作的模式。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会计具体实践应用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会计职称考试体系设置已经严重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总体而言,我国会计职称考试教育培育出的执业人员并未达到理想标准。实践经验能力的培养需要引起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全方位关注,重视实践方向的考核是当代会计职称考试改革的一大重心。与此同时,目前会计职称考试形式没有形成一套全面考核体系,考生只需要单从参考教材、后期考题训练两个层次即可通过职称考试,单纯的应试法则只能考察会计人员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应试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却无从考究。近几年,财务舞弊案例层出不穷,舞弊案例的增加与财会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观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眼下会计职称考试只是单纯地从会计从业考试中考察应试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要素的内容,但在职称考试阶段中更多涉及到的只是执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的考核,因此会导致执业人员对职业道德观的偏差性理解。基于以上现象,当代会计职称考试体系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构建会计执业人员的全方位、多层次考核体系,完善会计职称考试的框架升级,保证会计人员的职业态度、思想高度、研究深度、知识广度,确保会计职称考试与会计职业胜任能力有机融合。

(二)我国各阶段会计人才发展不平衡

参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已于2010年步入中等收入发展行列,因此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会达到高等收入的标准。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已逐步从传统要素投入的经济模式转入人才化推动型经济模式体系,21世纪的中国人才将成为决定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会计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中重要的构成部分,据财政部数据统计我国会计人员已接近2 000万人,然而面对如此众多的会计人员队伍,但真正能称的上会计人才的所占比率较低,会计人才属于会计人员,而会计人员并不都是会计人才。所谓的会计人才是指持有国家认证的资格考试证书,并掌握相關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职业胜任能力的高素质、高标准的会计行业人员。我国会计职称人员主要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这三种称谓,各称谓的会计人员需要具备与其职称相匹配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职业胜任能力。例如,高级会计师应具备能够组织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能力;公司综合财务管理能力;对管理层决策提供对策和建议的能力等等,但是部分高级会计师并没有具备以上能力以及对企业综合管理和财务领域创新能力远不及一些中级会计师,这凸显我国部分会计专业人员名不副实。针对此类现象,会计人员自身需要从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综合培养自身人力资本价值,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所处部门,为自身创新发展设定结构框架,做到专业功底扎实、能够准确把握企业未来发展重心、培养综合协调能力、具备判断和控制企业价值风险的管理能力。同时,我国财政部通过组织会计职称考试重点考察会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是否属实,并对我国当前的持证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继续培训,确保国家会计人才队伍的壮大。

(三)我国会计人才地区供求关系不平衡

根据财政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会计有效持证人数已达到2 050万人次,同时会计人员持证人数在过去5年里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尤其是在2010—2015年持有会计方面证书的人员增长近一倍。但根据调查发现,我国会计持证人员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广东省达到我国会计人员之最,江苏、浙江等省紧随其后。而在我国西部欠发达的地区,会计人员的数量则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从宏观的地域划分来看,高达64%的会计人才集中在东部诸省,中西部地区只占据了36%,而在全国总人口方面,东部地区常住人口只占据全国45%,中西部地区常住人口高达55%,因此这体现了我国会计人才地区跨度不协调导致区域供求关系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会计人才供不应求,而中西部地区却急需会计人才的引入。同时城市和农村方面,我国城市中会计人才占总会计人才数目的88%,而农村会计人才只占据12%,因此农村会计人才引入工作仍是任重而道远。综上所述,我国会计人才总体呈现东西格局差异化、城乡格局差异化两种不良现象,财政部应着重关注此类现象,率先改革会计职称考试政策模式,统筹东西部地区、城乡地区会计人才的需求,保障全国各地区会计职业发展水平同步增长,保证国家经济统筹发展的刚性需求。

三、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会计职称考试框架体系构建

基于对我国现阶段会计职称考试及会计人才发展问题的研究,财政部当务之急是如何通过改革会计职称考试解决会计人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目前我国会计职称考试体系中应融入职业胜任能力理念,重点考察会计人员各阶段应具备的诸项能力。以下笔者将构建职业胜任能力会计职称考试考察范围图,重点剖析会计人员在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应具备知识层面、技能层面、价值观层面的胜任能力,同时根据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设计会计职称考试流程体系,明确会计职称考试各阶段应实施的细则。

(一)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会计职称考试改革要点

基于我国会计人员所处的特殊行情分析,当下我国会计职称考试框架体系的构建只能部分借鉴发达国家的模式和经验,结合职业胜任能力的考试框架,我国的会计职称考试框架需要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发展。会计职业胜任能力需要紧紧围绕“宽口径、厚基础、多综合、重能力”的培养模式。我国会计师发展主要从初级到中级、最后达到高级会计职称的过程,基于企业角度,会计人员的发展也同样是从会计员到会计主管、最后胜任财务总监的职位变迁。因此,会计职称考试与会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发展具有连续性与相关性。在设计我国会计职称考试体系框架时务必要贯穿一个基本原则,即会计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的考核方式需要与各阶段会计职业胜任能力相匹配,各种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能力需要界定相应的能力要素支持。为此,当前会计职称考试应紧密结合三大领域,进行改革,即专业知识能力、职业技能能力、人才综合价值观,基于这三大领域重点考察应试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是否符合我国会计专业人才的标准,严格控制会计人才队伍的数量,保证会计人才综合质量,实现我国会计人才发展领域崭新的战略高度。详见下表。

改革会计职称考试需以科学化分类为基础,重点对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进行评价。各层次职业考试应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准,实现国家标准、地区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三者整合,重点考察会计人才的专业性、实践性、技术性、创新性。同时促进会计职称考试与会计人才培养两者有效衔接,推动会计职称考试对会计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紧密构建会计职业技术人才与岗位需求相结合,逐渐设立与会计职称相对应的学历培养要求,加快对重点行业、核心领域知识体系考察力度,推动职称评审机制与会计职称考试继续教育接轨,完善会计人才综合知识体系的更新换代。与此同时,要重视培养会计人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模式,坚持把品德考察放在职业胜任能力的首位,重点评估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完善会计人员诚信档案评审机制和失信严惩机制,对暗箱操作、违反法律规定而获得职称的人员予以撤销职称并记录诚信档案。

(二)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会计职称考试流程设计

我国目前会计人员总体呈现数量庞大,质量相对较低的态势,而就会计职业的就业形势分析,会计人员与会计岗位总体处于供大于求的格局,因此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选择步入高标准化。我国财政部、人事部也应加快会计职称考试准入条件的改革,与现代社会市场行情相互对接,保证会计人员的综合职业胜任能力,为我国会计领域发展提供高效、稳定的质量保障。基于会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指标的确定,以下将设计具体的会计职称考试流程体系,决定会计职称考试的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的具体流程构造,明确我国会计职称考试的具体执行明细。见下图。

实施会计职称考试时,应坚持科学评价与遵循规律相整合,遵循会计人才科学化培养规律,以职业道德、综合能力、个人业绩为导向,完善并创新会计职称考试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通过设置科学、客观、公正的方式评价会计专业人才。同时针对现阶段会计职称考试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会计专业技术人才所反映的突出问题实施精准化施策,把握会计职称考试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不同特点,抓住核心重心分类评价。会计职称考试需时刻围绕以用为本的考察机制,紧扣用好人才、用活人才的思维理念,开拓创新化人才评价体制,把会计人才评价与绩效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会计专业化人才综合、全面发展,适应各行各业单位选择人才的需求。

1.设置我国会计职称考试准入门槛。改革会计职称考试体系、提高会计职业人才综合实力的前提条件是设置会计职称考试的准入门槛,通过设置准入门槛,提升会计人员准入资质,确保会计职称考试中的各阶段参试人员符合社会需求。同时,设置会计职称考试的准入门槛能够激发会计人员发展自身人力资本,增强其自身知识、技能、道德、学历等各要素的发展。财政部在组织会计职称考试之前,应对报考人员进行资质审核,通过编制三维坐标轴判断报考人员是否符合各阶段会计职称考试的需求标准。财政部应组织当地财政局配合审查工作,严格按照准入要求进行考试报名。学历方面应以国家颁发的学历证明等相关资料为准;专业知识层面需结合报考人员目前所处岗位,要求工作单位开具工作证明及岗位工作内容,在校学生应以实习单位为准;职业技能层面可设置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判别分析,了解报考人员目前职业技能所处的具体状况。三维坐标轴考察象限能够从学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三个维系综合反映报考人员的目前综合实力情况,从而决定其是否能进入晋级会计职称的资格,而设置相应的门槛也是三维坐标轴最终评判的标准。参加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人员应具备大专及以上文憑,同时应掌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IT会计等会计专业基本知识,职业技能方面应了解会计基础业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等实际操作工作。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报考人员要求应比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提升一个层次,报考人员应取得本科及以上文凭,在掌握基本的会计知识同时,还应实现审计、税务等方面知识的扩充,同时能够熟练运用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设置企业内部控制、税收筹划以及企业审计等职业技能。高级会计职称考试的报考人员需具备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文凭,同时参加高级会计职称考试的人员需能够全面研究企业财务管理和公司战略管理等方面,对企业的综合治理、制定战略决策、控制企业风险能够操作自如。该模型是从宏观的角度对会计人员所处的环境以及服务目标进行科学化、合理化、专业化定位,然后确定各阶段会计人员应满足的知识和技术职能,通过分析其所要求的职业胜任能力,进而对会计人员进行参照发展、培养实施不同的方案。因此,会计人员对于自身所达到的综合技能考核可以通过三维坐标轴进行判断,考核人员能够通过审查、测试、问卷调查等考察方式,判断会计人员的能力具备情况,继而通过绘制三维坐标轴评分法进行汇报,对于符合考试准入要求的会计人员允许进行会计职称考试。

在提升准入门槛的同时,对于中西部地区应在改革的基础上,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适当降低门槛,放宽会计职称考试政策。中西部地区会计人才相对东部地区缺口量较大,因此财政部在改革会计职称考试的同时应适当将政策向中西部及偏远地区倾斜。第一,在学历资历方面,应低于东部沿海地区一个层次。第二,在知识能力层面,知识掌握的程度也应适当放宽。第三,在技能领域对于初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可以实施免测试。

2.开设笔试、实际操作、面试三大环节。当前会计职称考试只是单方面从考察知识掌握程度判断报考人员是否符合标准,在考察会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方面仍有待欠缺。会计人才应具备会计政策的职业判断能力,在本单位组织和内部控制的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一定的政策水平。通过基于职业胜任能力会计职称考试改革可以调整会计职称考试的考察模式,设置笔试主要重点考察会计人员知识层次掌握情况,实际操作环节重点考察会计人员的技术运用能力,面试则是判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以及综合职业胜任能力。

不同的会计职称考试所设置的考试科目也大相径庭。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应重视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判定会计人员能否符合现代企业基层会计岗位的职业标准,因此笔试科目設置为初级财务会计、初级经济法、会计信息化等。在实际操作环节,初级会计考试应重点考察报考人员的会计核算能力、财务报表的编制能力、能否熟练运用会计信息系统等等。面试环节中对于初级会计考试的要求相对较低,具备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即可,以及保持客观、独立、公正、笃学的思想情操。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在笔试环节需设置中级财务会计、审计、税法等科目,在实际操作环节重点考察会计人员分析公司财务状况、能否设置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如何对相关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等等,而在面试环节则要考察其处理问题的协调能力、交际沟通能力等。高级会计职称考试是培养顶尖会计人才的关键环节,对于科目设置也需灵活多变,既要考察高级会计实务,还需重点考察财务管理、公司战略管理等科目。在实际操作和综合面试环节应贯彻两者结合的模式,通过公司案例考察会计人员战略决策、风险管理、投资决策、并购重组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在操作环节中评委应观察考生的领导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等一系列指标,综合判别考生是否具备高级会计师的职称要求,更精确地了解会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是否满足会计职称考试的标准。会计职称考试需依托真实的或模拟的实践环境,以能力发展为核心,强调发展考生在做中学的意识。

3.加强评委综合组织管理体系。财政部在组织会计职称考试实际操作和面试阶段时,应谨慎选取符合条件的专家担任会计职称考试评委,根据各省组建省级评委会,省级评委会再基于本省实际情况将评委专家调选到各地区。评委专家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领域选取,担任评委的人员应具备高级会计师职称、高校教师应达到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同时,评审专家组应按照专业化、科学化、技术化等原则,在坚持以同行专家为主体的基础上,吸收企业管理会计、审计、人力资源、税务、战略研究、心理测评等诸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组建,条件允许时可聘请一定数量的外地专家参与评审,全面构建考试、评审、考评相合、个人操作、面试答辩与业绩展现多维评价体系,提高我国会计职称考试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与此同时,评审活动应严格按照财政部、人事部所制定的规章制度,组织并完善评审组织机构和评审活动中的工作细则以及实际执行程序。相关部门应强化评审专家的职业工作责任观,强化对评审组织和评审活动中的执行情况进行全程化、有效化监管,对违反评审细则的专家予以责任追究,确保会计职称考试评审工作的客观公正。同时,评审委员会也应强化自身建设,定期组织评审成员的学习、交流、创新和培训活动,提升评审专家的综合素质能力,确保评审工作的科学化、公正化、有序化。会计职称考试应建立以专家评审为主的业内人员评价机制,注重社会评价与市场评价相结合,知识层面以同行学术评价为主,技术应用层面和价值观层面应综合社会评价与市场评价,重点考察会计人员在社会市场中所展现的综合效益。

4.制定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体系。在继续教育层面,财政部应联合地方财政局积极探索远程会计网络教育平台,帮助偏远地区的人员简化继续教育的繁琐程序,地方财政局应鼓励当地会计专业技术人员按期学习、自觉学习。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会计职称继续教育评价体系,不将学术论文作为评价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处于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的会计人员,需淡化论文考察要求,探索以项目报告、设计文件、专利成果,公司财务绩效等形式代替学术论文要求。

在继续教育中,建立“逢三必一”的模式,即满三年会计职称需要进行一次职业胜任能力的综合评价。在会计职称后期综合评价中,应着重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进行直接考评,对于会计人员的业绩水平进行科学评估。此外,评委会应推行评审和答辩结合机制、评审与考试结合机制、测试与认定结合等多层次的评价方法,对于高级会计顶尖人才实施特殊化评价模式体系。首先,通过设定适用于会计行业的业绩量化表。该表按照会计人员后期的思想政治、学历晋升、知识水平、工作能力、业绩指标等诸多要素确定一定分数及合格标准,评判会计人员后期学习和能力发展情况。其次,实施二级评审程序。通过专家评审,采取答辩、实务操作等考察方式,对会计人员后期职业胜任能力以及技能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科学的评定。最后,鼓励会计人员的“破格”晋升,在会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后期综合考评中,对表现突出和能力超群的会计人员实施破格晋升,要紧跟当前国内外会计理论的最新动态,尽可能采用案例分析与实务模拟等方法,开辟适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绿色通道,提升会计人才自我修养的水平与职业道德观。Z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Z].2016.

[2]邓传洲,赵春光等.职业会计师能力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2004,(6).

[3]刘玥,黄莉等.会计师胜任能力解构及其培养[J].会计研究,2014,(5).

[4]周宏,张巍等.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与会计人才评价研究[J].会计研究,2007,(4).

作者:王海兵

第二篇:注册会计师VS会计职称,谁更有含金量

会计人的一生就是各种学习、考证的一生,这样说毫不夸张!从入门的會计从业资格证书,到职场增值的初、中、高级职称证书,再到注册会计师、管理会计师等证书,可谓忙碌着也快乐着。对于会计职场人而言,各种证书含金量各不同,考试难度也差别很大,那么,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证书呢?通过对注会和会计职称以下方面的罗列对比,或许能让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考试难度系数

如果把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难度标注为:★★★★★

那么中级会计职称相对于注会的难度为:★★★

主考机构

中级会计职称:国家财政部、国家人社部。

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考试科目

中级会计职称:连续两年通过《中级会计实务》、《经济法》、《财务管理》三个科目的考试。

注册会计师:连续5个年度内通过七个科目的考试。专业阶段考试科目:《经济法》、《税法》、《审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综合阶段考试科目: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

报名条件

中级会计职称: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专科以上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

注册会计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适合人群

中级会计职称:想进入国企和事业单位财务岗位的会计人和持有会计从业证书想要升职加薪的会计人。

注册会计师:想在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大型企业财务部门工作的高级会计人才。

考试费用

中级会计职称:各地区标准不一。

注册会计师:各地区收费标准不一,具体按照考生所在地财政局规定。

证书作用

国企和事业单位较重视职称证书,而且职称在一定程度上和收入相关联。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是企业相关职称评定的依据。

注册会计师考试成绩合格后,具有2年以上从事独立审计业务工作实践经验的人员,可申请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有权签署审计报告。

备考复习难度

中级会计职称:两年考三科,相较于注会难度比较小。备考先从中级会计实务开始,学起来比较轻松,主要是看书加听课。

注册会计师:5年过7门,难度大,备考战线比较长,考生容易疲劳,学习没有动力。注会考试需要大家提炼考点,抓住重点,不放过细节。

拿证后可从事工作

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经理、财务助理、会计主管等职位。

注册会计师:财务主管等职位,从事审计、统计、经济等专业工作。

总结

通过对比发现,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含金量比较高,但是备考的周期比较长;中级会计职称含金量没有注会高,但是难度比较小,短期可拿证。不管证书含金量如何,关键在于大家的选择。只有将职业规划好了,才能找准考证的方向。

作者:仁和

第三篇:2008年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试题点评

一、命题形式与分值分布与往年差别不大

(一)命题形式与分值分布在命题形式和各种不同的题型所占比重方面,与去年的有关情况保持了一致,具体情形可参见表1。在命题形式与分值分布方面,需要广大考生注意的有两点,一方面,初次参加这类考试的考生务必要事先弄清楚某些题型的答题要求,这对考场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如多项选择题的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考生只有全部选对才能得分;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判断题中每小题判断正确的得1分,答题错误的扣0.5分,不答题的不得分也不扣分,本类题最低得分为零分,即答错了只扣本类题的分。另一方面,从表1反映的命题情况可知,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经济法试题》是以客观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为主的,客观题占总分值的75%。客观题相对来说难度较小,其考核的是考生对基本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般答题和应试技巧方面的因素对考试结果影响不大。主观题(简答题和综合题)是考核考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占总分值的25%,要求考生不仅要知道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而且能够运用法律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尤其对审题、答题的技巧要求比较高。一些考生对主观题的题意分析可能是正确的,但不讲究答题步骤和技巧,也往往会丢掉一些冤枉分。这启发广大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多做练习题,通过练习题掌握有关考点,而且要善于从标准答案中总结答题步骤和方法,要确保在会做的基础上将分得满。

(二)答题应注意的要点解答主观题要注意四点。一是要信心十足。每个综合题都有四、五个小问题,每个简答题一般也要提出两个或三个小问题。这些小问题基本是相互独立的,第一问即使不会答或者答错了,也不至于后面的问题也一定答不对。换句话说,一个简答题和综合题的所有小问题都答错的概率很小。二是要认真审题。审题是答题的一半,题审不对就不可能答对。尤其要注意的是,一个题一般至少要审两遍,第一遍了解题的主旨,要逐字逐句审查,同时不妨将题中的关键信息用笔做上标记。第二遍根据题后问题去题中寻找有关信息,此时第一遍审题过程中关键信息用笔做上了标记的关键信息就会非常有用。三是迅速在脑海中组织答案。构思答案时,脑子中的备选答案要周全,切忌脑海中只有“肯定”和“否定”两个答案,想一想是否有第三种可能。四是答案的设计一定要简洁、准确。结论要准确,理由要简洁,既要准确表述法律依据,又要恰当地阐述事实根据,两者不可或缺。

二、试题涉猎面宽,各章所占比重差别趋小

(一)试题的章节分布从2008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经济法》试题情况来看,考点遍及考试大纲的各个部分,充分反映了《经济法》科目点多面广的特点。具体各个章节分值的分布情况可参见表2。从表2反映的命题情况可见,首先,2008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试题涵盖了考试大纲以及辅导教材所有章节的内容。《经济法》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但决非死记硬背,而是需要通过做题、链接、比较等多种方式来实现记忆的目的,这是经济法科目与其他两个科目不同的特点。特别是非法律专业考生,平时对法律的了解和接触不多,基本上属于“空白”考生,对复习应试要注意全面复习,不要轻易放弃。

(二)试题的内容分布2008年中级经济法考试试题中,占10分以上的章节有6章,分别是第一章经济法总论、第二章公司法律制度、第三章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法律制度、第六章证券法律制度、第七章票据法律制度和第八章合同法律制度。这六章属于2008年中级经济法考试中的第一层次。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章经济法总论和第三章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法律制度所占分值比重分别是12分、18分,超过了大部分人考前的预测。第二章公司法律制度、第六章证券法律制度、第七章票据法律制度和第八章合同法律制度所占比重则在绝大部分人的掌握之中。这一特点所给考生的启发就是中级经济法总共九章内容,在考试中的分值分布有进一步均匀的趋势。除了第九章相关财政法律制度在今年的考试中所占比重明显较小以外,其他各章在今年考试中所占比重有一定的趋同势头。从中得到的启发就是在复习应试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重点,每年考试的命题都会与前一年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三、跨章、跨节关联考点综合命题趋势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关联考点的综合跨章、跨节关联考点综合命题趋势在2008年中级经济法考试试题中得到进—步加强,并且可以预见这种特点将会成为将来一段时间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科目命题的方向。例如,2008年中级经济法试题单选题第7题:甲、乙、丙、丁拟设立一普通合伙企业,四人签订的合伙协议的下列条款中,不符合合伙企业法律制度规定的是哪个选项。A选项是,甲、乙、丙、丁的出资比例为4:3:2:1;B选项是,合伙企业事务委托甲、乙两人执行;C选项是,乙、丙只以其各自的出资额为限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D选项是,对合伙企业事项作出决议实行全体合伙人一致通过的表决办法。本题解析:本题考核普通合伙企业的相关规定,在命题倾向上,不是简单把合伙企业法中某一个命题拿来考察,而是将该章关联的考点综合到一起,考察考生的综合理解和掌握情况。本题答案为c。根据有关规定,普通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组成,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因此选项C是错误的。再如,2008年中级经济法试题综合题:甲公司拟购买一台大型生产设备,于2007年6月1日与乙公司签订一份价值为80万元的生产设备买卖合同。合同约定:(1)设备直接由乙公司的特约生产服务商丙机械厂于9月1日交付给甲公司;(2)甲公司于6月10日向乙公司交付定金16万元;(3)甲公司于设备交付之日起10日内付清货款;(4)合同履行过程中,如发生合同纠纷,向某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合同签订后,丙机械厂同意履行该合同为其约定的交货义务。6月10日,甲公司向乙公司交付定金16万元。9月1日,丙机械厂未向甲公司交付设备。甲公司催告丙机械厂,限其在9月20日之前交付设备,并将履约情况告知乙公司。至9月20日,丙机械厂仍未能交付设备。因生产任务紧急,甲公司于9月30日另行购买了功能相同的替代设备,并于当天通知乙公司解除合同,要求乙公司双倍返还定金32万元,同时赔偿其他损失。乙公司以丙机械厂未能按期交付设备,致使合同不能履行,应由丙机械厂承担违约责任为由,拒绝了甲公司的要求。10月10日,甲公司就此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受理后,乙公司提交答辩状并参加了开庭审理。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和合同法、担保法、仲裁法等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1)甲公司是否有权解除合同?说明理由;(2)乙公司主张违约责任应由丙机械厂承担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说明理由;(3)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解除后,合同中的仲裁协议是否仍然有效,说明理由;(4)甲公司与乙公司约定的定金条款

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说明理由;(5)法院是否有权审理该合同纠纷,说明理由。本题分析:本题涉及第一章经济法总论中的仲裁与诉讼管辖、仲裁条款的效力等考点,还涉及第八章合同法律制度中的合同解除的原因、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定金等相关知识点,综合性很强,上典型的跨章、跨节关联考点综合命题。本题答案:(1)甲公司是否有权解除合同?有权解除合同。理由是根据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另外一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本题中,甲公司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丙机械厂仍未履行,此时甲公司可以解除合同。(2)乙公司主张违约责任应由丙机械厂承担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不符合法律规定。因为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以债权人、债务人为合同双方当事人,第三人不是合同的当事人。第三人只负担向债权人履行,不承担合同责任。本题中,甲公司和乙公司是买卖双方的基本当事人,而丙机械厂为第三人,因此是不承担买卖合同中的违约责任的。(3)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解除后,合同中的仲裁协议是否仍然有效?仲裁协议仍然有效。因为根据有关规定,仲裁协议具有独立性,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本题中,甲公司与乙公司的买卖合同虽然解除,但不影响其中的仲裁协议的效力。(4)甲公司与乙公司约定的定金条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合同法规定,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本题中,主合同标的额为80万元,其20%为16万元,约定的定金未超过该标准,因此是符合规定的。(5)法院是否有权审理该合同纠纷?法院有权审理该合同纠纷。因为根据有关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人民法院受理该起诉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本题中,甲公司提起诉讼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乙公司在首次开庭时也未提出异议,因此视为甲乙双方放弃了仲裁协议,人民法院是有权继续审理该合同纠纷的。

(二)学习过程中知识点的链接通过上述例题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考生要注意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科目的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学习过程中要善于链接、比较,形成知识体系。惟其如此,才能更加自如地应对考试中跨章、跨节关联考点综合命题的情况。中级《经济法》的内容体系可以归纳为四块内容:一是总论,包括经济法调整对象、经济法律关系、法律行为与代理、经济法的实施;二是市场主体法(企业法),主要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外商投资企业、破产;三市场行为法主要包括票据、证券、合同;四是财政法,主要包括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表现为,总论是后面经济法知识的基础,是对后面三块内容共性的抽象和概括。比如法律行为、诉讼时效等是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外商投资企业等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都涉及的内容。市场主体法所涉及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外商投资企业等市场主体是合同、票据等市场行为的实施者。财政法主要体现的是经济管理关系。鉴于此,考试中的命题就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如“公司”签订“合同”,运用“票据”付款,发生争议进行“诉讼”甚至进入“破产”程序。这样一个综合题,可能涉猎教材中四、五章内容。考生必须注意把握不同章节内容的关联性。除了自己要习惯链接、比较教材中不同章节的关联内容外,事实上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已经明示或暗示给了某些考点之间的联系和可比性,考生应当注意鉴别,多加关注。以破产法与合同法的链接点为例,2008年经济法指导教材中明示出来的链接点包括但不限于:(1)人民法院在受理破产申请后,管理人对破产申请受理前成立的债务人和债权人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有权决定解除或继续履行,并通知对方当事人。管理人自破产申请受理之日起2个月内未通知对方当事人,或自收到对方当事人催告之日起30日内未答复的,视为解除合同。管理人决定继续履行合同的,对方当事人应当履行,但对方当事人有权要求管理人提供担保,管理人不提供担保的,视为解除合同。(2)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1年内,涉及债务人财产的有关行为,管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包括: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进行交易;对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放弃债权。(3)债务人的保证人或其他连带债务人已经代替债务人清偿债务的,以其对债务人的求偿权申报债权。(4)管理人或者债务人依照破产法的规定解除合同的,对方当事人以因合同解除所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申报债权。(5)债务人是委托合同的委托人,被裁定适用《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程序,受托人不知该事实,继续处理委托事务的,受托人以由此产生的请求权申报债权。(6)在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的破产案件,中止执行程序的,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不得行使先诉抗辩权。(7)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当事人可以在买卖合同中约定,买受人未履行支付价款或其他义务时,标的物的所有权属于出卖人。(8)在融资租赁中,承租人破产的,租赁物不属于破产财产等。

(编辑 代娟)

作者:刘春霖

上一篇:管理学硕士论文范文下一篇:管理会计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