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书记脱贫攻坚事迹

2022-08-05

第一篇:村书记脱贫攻坚事迹

村书记脱贫攻坚事迹材料

村书记脱贫攻坚事迹材料 根据“百千万”结对共建安排部署,市委群工部(市信访局)xxx 同志作为第五批选派干部来到洪集镇牌坊店村任第一书记。该同志自 20xx 年 3 月到村开展工作以来,以“进百家门、吃百家饭、知百家情、办百家事”为工作方法,用恒心、决心、热心和耐心为对牌坊店村的组织建设、经济发展和村级全面进步等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一年多来,该同志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发展项目 5 个、专项资金和补贴资金约 2200 万元,吸引返村青年创业 1 人、发展水产养殖投入资金达 30 万元,争取选派单位市委群工部(市信访局)向村捐赠款物折合约 5.64万元。在日常工作中,x 书记更是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工作态度来对待村里的每一项工作。

凝心聚力干事业、敬业奉献当表率 作为选派的第一书记,他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村“两委”班子的工作激情。到村任职后,为了能尽快融入工作,他一方面与村“两委”成员促膝谈心、了解村情、融洽关系;另一方面他坚持吃住在村,挨家挨户走访,与群众谈心,与老党员座谈,熟悉村情,了解民意,分析制约发展的原因,理清工作思路。经过走访,他了解到牌坊店村是 2010 年由原牌坊店村与窦老圩村合并而来,现在的村“两委”干部也都是从两个村合并而来的,日常工作看似一个村,实则是还是由原来村干部各管各的村,村支部班子凝聚力不紧、战斗力不高、创新力不强,党员、干部作用发挥不明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刘书记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狠抓村组织建设,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叫响“我是党员看我的,我是干部照我做”的口号。首先从修改和完善村级组织制度建设入手,完善各项工作、活动制度;利用“三会一课”、每季度党员“点评日”等时机,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使党员干部进一步加深对“党员身份”的理解和定位。去年还协调联系市信访局党员到村开展了 1次党建活动,邀请联合党委书记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委群工部部长(市信访局局长)许明力到村为党员上党课;结合上级开展的党员“心连心”活动、“深入开展干部思想纪律作风专项教育整顿”活动和“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引领村“两委”干部结合自身实际,自我查摆和纠正问题,大补精神之“钙”,清除作风之“垢”。积极开展党员双培双带、设岗定职、为民代理、诺廉承诺等活动,大力倡导党员干部要用自身的表率作用和清风廉明的良好形象赢得群众的赞誉。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开展和推进,使得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巩固和加强。

第二篇:xxx 村书记脱贫攻坚事迹材料

XX 同志,自 2005 年以来先后连续在 XX 县三个乡镇担任党政主要领导,是一位扎根基层近十年的“老乡镇”。

一、他是信念坚定,作风过硬,廉洁自律的“好党员” XX 同志信念坚定,党性纯洁,时刻以“焦裕禄精神”要求自己,始终自觉在第一时间和工作一线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他克己奉公,率先垂范,作风顽强,无私奉献,把组织赋予的责任看得比泰山还重,干工作从来不分“白天还是黑夜”,谋发展从来都是“文不过夜、事不过天”,每天都“来得最早、走得最晚”;他舍小家顾大家,在乡镇工作近十年来,从未因私向组织请过一天假、耍过一天公休;即使在母亲大面积脑梗塞三次病危住院和妻子肝内胆管结石切肝手术期间,他除了晚上到医院通宵照顾家人外,白天仍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他关爱干部成长,身边 18 位下级先后提拔,但他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2012 年 11 月起他挂职任市 XXXX 期间,统筹“局长助理”、“党委书记”、“XXX”三个岗位时效关系,自觉“5+2,白+黑,两边跑、三班倒”工作,虽然累了自己,但挂职工作、XX 工作、XX 工作做到了“三不误,三促进”。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从没有出现过任何违纪违规现象;他模范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率先制定和落实严格干部八小时以外管理监督、三公经费管理等正风肃纪 9 类制度。在XX 任职 4 年间,全镇干部无一人发生违纪违法问题。

是金子总会发光。2012 年,XX 同志被中共 XX 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3 年 1 月,XX 镇纪委作为全县唯一单位,被省纪委授予“XX 省先进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称号。

二、他是务实创新、敢于担当、善做善成的“好书记” 把工作当学问去研究,当事业去追求。XX 同志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自觉践行省市县发展战略,注重结合工作实际,务实创新、敢于担当,厘清工作思路。针对 XX 镇“城乡面貌落后、产业量小质弱、社会矛盾突出”问题,他充分调研并提出了“学府新城、产业新区、和谐 XX”的总体发展战略,并细化落实、一抓到底。

第三篇:村党支部书记脱贫攻坚事迹推介材料

在这里,点亮了千年不灭的圣灯,在这里绽放着父老乡亲的笑脸,在这里见证着亲民情怀,在这里经历着悄然蜕变。

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热爱这片土地,群众脱贫的事情,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一生的追求。宋埠镇谢店古村党支部书记袁建文正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努力实践自己庄严的承诺。

位于西南边陲的谢店古村,是一个隐藏在山间的传统古村落,原为谢店河村、山村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西北与红安县隔湖相望,距宋埠镇20多公里,是典型的偏远山村。

发财的第一步是修路。袁建文深知,要改变全村面貌,加快脱贫致富进程,必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通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自20年至今,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多方筹措资金,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党员群众、乡士能人齐心协力出钱出力,对全村通垸公路进行了扩建硬化,对全村桥梁、水库进行了维修加固,对各家各户公厕进行了整体重建,对全村塘堰进行了清淤驳岸。当前,谢店古村交通便利,村容整洁,与外界距离不远。

人文历史悠久的谢店古,20年迎来了全新的机遇,谢店古村被确定为市委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联系点,黄冈市政协副主席、市委书记杨遥亲自到现场,袁建文在杨遥书记的精心指导下,积极带领村民建起了一个“巢穴”,畅通了各种脱贫致富渠道,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以特色旅游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袁建文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奋发有为。他一方面结合谢店古村的产业、生态、人文、自然资源等特点,以古村落、古民居、古民俗等独特的村落文化景观为基础,积极申报创建国家4A级森林景区,努力营造生态、文化、乡土、休闲等意境,为谢店古村脱贫致富勾勒美好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引进市场主体,发展特色旅游项目。如今,谢店古村已与武汉市公馆娱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出“公司+村委会+农户”的旅游产业扶贫模式,成功地打造“农家乐”旅游子项目。

二是充分利用库区村的环境优势,建立特色产业,发展淡水鱼养殖,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养殖示范区,形成从鱼苗自养到成鱼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

当前我国水产养殖年产值已达万元以上,随着经营规模的逐年扩大,年产值正以%的速度快速增长。

在袁建文的领导下,谢店古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村民人均年收入9000多元,实现了户人的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谢店古村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森林乡村名单。今天的谢店古村,河水清澈,天光云影,游鱼细石,在广场上,人们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丰富的自然资源正被省内外游人蜂拥而至。

身为谢店古村脱贫致富的领头人、年过半百的袁建文,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在白手起家的扶贫实践中,彰显着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

第四篇:加强基层党建、促进脱贫攻坚——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雷得有,男,汉族,1960 年出生,1983 年加入中共党员,现任关山村党支部书记。

雷得有从事农村基层工作 42 年,党龄 36 年,自任职以来,以执著的信念、忘我的奉献精神,带领群众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克服重重困难,努力为关山村老百姓干实事、办好事,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守,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清水县先进基层党组织,个人先后被评为天水市科技人才奖、清水县十佳先进个人奖、清水县优秀共产党员。近年来,关山村把“抓党建、促脱贫”作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总基调,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扶志和扶智相结合的扶贫模式,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一、抓学习强素质,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

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村党支部每月召开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学党章、树信念等党内集中教育,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落到实处,增强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政治责任,全面服务脱贫攻坚的工作大局。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论述摘编、习近平总书记3月7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把学习、贯彻落实好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学习习近平重庆考察,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狠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支部一班人的初心和使命。把学习作为抓好脱贫攻坚的第一民生工程和底线任务。把学习始终贯穿到脱贫攻坚工作的实际中,助力脱贫攻坚,不断提高基层村

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二、筑牢村党支部战斗堡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村党支部书记“双述双评”制度,由村党支部书记就履职尽责和承诺兑现情况,分别向党员群众和乡镇党委述职,并接受评议。采取“党组织+”模式,加强支部班子建设,通过创办的清水县红岩农民专业合作社、隆辉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村产业发展,筑牢村党支部战斗堡垒。坚持“好人+能人”标准,让先进党员、致富能人在村两委、合作社担任职务,带头发展产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三、党社联建,发展村主导产业,带领群众增收。

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党社联建”发展模式,结合村产业优势,积极协调帮扶单位省社科院投资 42.76 万元,建设关山村黑木耳种植基地,投放 3.5 万株木耳菌棒培育、生产特色“高原木耳”,带动 95 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 2210 元。以村党支部为引领,全面开展农村“三变”改革,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市场化营销,增加农户收入,实现关山村稳步脱贫。合作社经营村流转土地种植青贮饲草玉米 132亩,年收入19.8万元,户均增收2084元。合作社社员六大产业入股县农发公司,累计 45.17 万元,互助资金 36 户 129 万元,入股宇鑫牧业。支部带动合作社经营,支部带动党员,党员带动 95 户贫困户脱贫增收。项目收益后,由合作社负责进行收益分红,促进社员增收,合作社运营增收。通过党支部民主决策机制和合作社公开民主监督机制相结合,使“党社联建”管理模式逐渐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四、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义务教育、就医保障、住房安全。这是基础,也是关键,雷得有遍访全村 167 户,谁家的孩子该上学了,谁家的老人孩子生病住院

了,谁家的房子不安全了,他都心中一本账。特别是到了每年的七八月份,他总是一遍一遍的入户落实每个学生的上学问题,初中毕业的学生是重点,一定要让初中毕业生继续上学,继续上高中、考大学。他常说,扶贫就是要输血变造血,扶志扶智相结合,特别是教育问题,虽然短期看不见经济效益,甚至要大力投入,但长期坚持,是拔掉穷根的最根本最有效办法。经过雷得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全村有几十个孩子考上大学了,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毕业参加工作了,他们是全村孩子的榜样和楷模。现在,全村人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了,截至 2019 年底,全村的孩子 100%接受义务教育。

第五篇:某村实现脱贫攻坚致富典型事迹

一、基本概况

西山后村位于文登区米山镇西部,全村263户、630人,党员35名。近年来,村党支部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村党支部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发展路径,促进资源利用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资产滚动收益最大化,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广大群众收入,努力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新路子。先后荣获“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旅游扶贫村”“山东省文明村”“山东省传统村落”“山东省森林村居”“威海市农村党建工作示范点”“威海市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村”“威海市乡村振兴示范培训基地”等荣誉称号。

二、党建引领

2014年,西山后村被确定为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村集体经济薄弱、班子软弱涣散,村集体负债30多万元。米山镇党委深刻认识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首先要打造一个坚强有力的好班子,否则村里的各项工作都难以开展,脱贫攻坚更无从谈起。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党员聚力,不断夯实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从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入手,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通过深入走访村民,了解到在外经营塑料厂的村民于建福同志能力强、素质好,是村干部的合适人选。在镇党委的动员下,于建福同志回村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在镇党委的指导帮助和全村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三、具体做法

(一)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精准“造血”

2016年上级给予米山镇西山后、南郑格、南崮头、新发庄4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每村30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西山后村党支部通过到南方考察,结合母猪河畔沙质土壤的优势,决定上红心火龙果项目。虽然有30万元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但想要成规模、见效益,这些资金远远不够。为此,镇党委牵头整合4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120万元的扶贫资金集中建设,经逐户征求贫困户意见、村级民主评议、公开公示、镇党委审核等程序形成项目方案。在建设过程中,西山后村党支部书记于建福同志拿出290万元积蓄给村集体使用。最终,成功建起了20个冬暖大棚,并由村集体牵头成立了威海市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运营。通过第三方机构评估,每个大棚包括火龙果苗、地面附着物等设施在内总价值30多万元,为每个贫困村确权一个红心火龙果大棚,然后出租给威海市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营管理,每年分别给予每个贫困村3万元的收益。

西山后村在20个冬暖大棚的基础上,规划设计了一个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1050亩的综合性园区。2016年,新建特秀山拓展训练基地,高空断桥、空中单杆、合力桥、毕业墙等多种设备齐全,聘请专业的教练进行日常管理,可同时为100余名学员提供吃、管、训、教一条龙服务。2017年,西山后村又充分利用4个村的扶贫资金,采取与2016年同样的模式,按照生态园的统一规划,4个贫困村通过公开采购的方式购买建设用沙,每村确权1.1万方,建成滑沙滑草项目。

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2018年西山后村党支部吸引客商黄来裕教授和本地行业协会入驻园区,建设占地1000平方米的“两岸一家亲凤梨馆”,设立凤梨酥加工制作等体验式工厂,并探索黑小麦、红薯等农产品初加工项目,准备打造农业种植、畜牧养殖、产品加工三位一体的产业架构,实现精准扶贫与农业休闲旅游的结合。市派第一书记孙鹏超到村任职后,积极帮助引进拓展训练项目、吸引社会参观团队,并争取派出单位帮扶资金支持生态园建设。大学生村官孙海琳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从事城市规划的经验,编制了“一中心一中轴三片区”的村庄整体规划,节省了数十万元的规划咨询费。

搞建设快,选项目难。每年西山后村都用大量的时间制定发展策略、研究产业项目。短短五年的时间,已经建成十几个项目,年收入200万元——虽然这些收入不多,却是曾经贫穷的村庄不敢想的事情,真正实现了产业“造血”。

(二)抓住监管运营,用改革“活血”

扶贫项目往往建起来快,长期管起来难,西山后村党支部通过“基地领办、集体、股份经营”的方式,壮大扶贫基地规模,同时开展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促扶贫基地规模扩大化、运营规范化、收益长效化。

一是扩大基地规模,集体发展、合作经营。按照“基地领办”的思路,推行股份制改革,通过村民购股、集体参股等方式实现了集体购股、合作社入股、生态园集资,在扩大规模的同时确保“集体发展、合作经营”。2017年在上级指导下,西山后村党支部配合镇党委开展了生态园的公司股份制改革,经过第三方机构评估后,镇、村集体投资以及外来资金全部量化确股,根据各个投资方的投资金额比重设置股份,按照股份进行分红。其中,四个省定贫困村投资额共计248万元;西山后村村民合作社投资额263万元,米山镇19个经济薄弱村补助资金入股190万元,保障扶贫资金股份占比的同时增加了村集体和群众的占股比例,进一步扩大了产业项目的受益面。

二是科学规范运营,注册公司、专业管理。为了实现扶贫项目管理科学化、收益长效化,注册成立公司、聘用专门的财务和管理人员,建立起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村党支部、村务监督委员会参与园区的整体监管和运营工作,在项目建设、人员招聘、账目管理中发挥作用。

三是确保扶贫收益,扶贫优先、长效分红。为了更好地保证扶贫项目具有稳定的收益,通过公司章程确定了扶贫村、村集体、其他入股资金的收益分配顺序,以正规化的方式优先保障了扶贫项目利润分配,确保项目收益首先用于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实现扶贫工作稳定推进。

四、取得成效

一是就地务工、拉动就业。要想让“贫困户”真正脱贫,就必须提升贫困人口的自主发展能力。在生态园的建设和运营中,西山后村党支部给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提供建筑工程、农业管理、治安管理等就业岗位,优先录用贫困户到基地务工,提供长期雇佣岗位20多个,其中贫困户2人,每人每年增收2万多元;季节性用工岗位近100个,其中贫困人口20多人,每人年增收5000元。通过雇佣村民循环务工就业这种方式,有效缓解了贫困人口务工问题,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脱贫。

二是扶贫分红,精准增收。村党支部坚持把带动群众增收、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发展方向,积极带动村民和周边村集体双增收,共享发展成果。将周边4个省定贫困村和19个经济薄弱村专项资金和补交党费补助资金入股生态园,按照出资占比进行收益分配,建立“资金整合、投资入股、分红返利”的集体经济兜底保障机制,走出了一条“基地领办、辐射发展”的新路子。基地仅2018年就为四个省定贫困村分红24.85万元,为威海科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股份分红共计26.8万元,为19个经济薄弱村分红19万元,形成了强有力的带动效应。

三是借力金融、信贷帮扶。借助文登区扶贫办推广“富民农户贷”这一政策,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申请富民生产贷800万元,在助推企业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全区160户贫困户、全镇5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有效借助金融手段,运用信贷帮扶的方式,拓宽了贫困户增收的渠道。

四是改善民生,普惠兜底。为了实现贫困村“五通十有”,西山后村党支部整合政策性扶贫资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硬化村路2.5万平方米、通水改电260户、整治连村河道,以往村庄南北互不来往的局面得到转变,更是解决了汛期的防洪压力,实现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大幅提升。在2019年,西山后村党支部新建门球场和日间照料中心,目前为49名老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缓解村内老年人餐饮、洗浴等难题,村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高。

五、经验启示

西山后村可以在短短几年内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走上致富的路子,主要得益于以下三点:一是得益于建设了一个坚强有力的支部班子,选出一个好的带头人,带领村集体及村民脱贫致富;二是得益于发改、旅游、团委等行业部门的帮助与支持,各项资金政策得以在园区汇集,项目种类、规模逐年扩增,经济效益越来越好;三是得益于建立了“四权”分置的管理模式,建立权责清晰、可持续运营的长效管理机制。下一步,西山后村还要继续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努力打造成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上一篇:超市中秋节促销方案下一篇:餐厅巾帼文明岗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