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心理论文范文

2022-05-09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懒惰心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小学生的心理还不健全,尤其是懒惰的心理还普遍存在。这对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生懒惰心理的表现、成因及矫正措施,使他们加以克服和解决,能够健康成长。关键词:懒惰心理;表现;成因;矫正一、懒惰心理的表现1、心理惰性。

第一篇:懒惰心理论文范文

对于小学偏差生懒惰心理的分析

【摘 要】农村小学中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一些偏差学生,他们的懒惰行为表现在思想方面、行为方面。解决这些懒惰心理必须要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勇往直前,才会达到光辉的顶点,为此需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

【关键词】懒惰心理 相互依赖 良好习惯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不少农村小学中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一些偏差学生。他们的行为会引起老师的特别注意,笔者在不断的观察中发现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 懒惰的心理表现

1. 在思想方面的懒惰

通常懒惰的人会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完成。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做当天作业时,常会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可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以后,又有了新的任务,新任务和旧任务又叠加在一起,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一种思想。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同学,而更多的同学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想:反正我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能使他们的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2. 在行动方面的懒惰心理

思想上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立即做,可却迟迟不肯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如:在我校的养成教育中提出了“在操场或教学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的要求,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微小动作也懒得去做。学校每遇到大扫除,总会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或干活时拈轻怕重,更有甚者,让父母来代替打扫卫生,其懒惰程度可见一斑。

二、学生懒惰心理的成因分析

他们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懒惰心理的产生呢?

1. 依赖性太强

如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帮助,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心理的主要原因。

2. 缺少上进心理

每个人的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了上进心的学生做起事来容易满足,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常抱着一种“应付”的态度和“混得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会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如:在我校每届“六一”儿童画展中,要求班级中的每位同学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在班级内展出,就有个别同学放松自己的要求。心想:班级有这么多幅作品,也不缺我这一幅,应付过去就得了,于是懒得精心构思,懒得用心着色,草草完成了事。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3. 家庭关系的影响

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根本不在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怎么一回事。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的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地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了懒惰现象的发展。

三、改变懒惰习惯的方法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探索、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勇往直前,才会达到光辉的顶点,为此需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为改变懒惰的习惯,我们可以从以下小事做起:

1. 要逐步养成每天清早按时起床和外出锻炼的习惯,改掉恋床不起,多睡一会儿的恶习。

2. 树立起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碗、洗自己的衣物。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从而锻炼意志,磨炼耐力。

3. 制订学习计划。所有各科作业都严格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改掉“明日复明日”的懒惰思想。

4. 寻找榜样。找一个学习勤奋,做事勤劳的同学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并请这位同学多帮助和监督自己。

5. 奖励小红旗。天天坚持检查自己行为习惯,如果当天没有懒惰现象发生,就在当天的日记本上贴上一面小红旗,表明进步了。只要坚持一至两个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6. 厌恶疗法。做一个小丑放在写字台上,每当发觉自己有懒惰的心理或行为时,就在小丑的脸上画上一笔,或涂一些颜料,久而久之,再看小丑丑陋的样子,就会时刻提醒自己改掉懒惰的习惯。

总之,懒惰心理是一个人成功的大敌,战胜懒惰,战胜自我,才能不断地前进。

作者:刘旭

第二篇:引领小学生战胜懒惰心理

摘 要:小学生的心理还不健全,尤其是懒惰的心理还普遍存在。这对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生懒惰心理的表现、成因及矫正措施,使他们加以克服和解决,能够健康成长。

关键词:懒惰心理;表现;成因;矫正

一、懒惰心理的表现

1、心理惰性。懒惰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极端的懒散状态和轻微的犹豫不决。生气、羞怯、嫉妒、厌恶等都会引起懒惰,使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活动。学生一旦存在惰性心理,这种心理往往会不知不觉地逐日增加,如果任其发展,往往会导致不思进取,学业无成。

2、思维惰性。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可第二天又起床迟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课堂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研究认为,神经系统保持一定的紧张性有利于健康,因为人的大脑和其他器官一样,都“用进废退”,就像久置不用的机器会锈蚀一样,脑子也会生锈,变得思维迟钝,应激能力差。据日本的一项调查显示,多用脑的人智力水平比懒惰者要高50%。

3、行为惰性。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如:在我校的养成教育中提出了:“在操场或教学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的要求,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学校卫生值日工作,总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或干活时拈轻怕重,更有甚者,要父母代替打扫卫生,其懒惰程度可见一斑。

二、懒惰心理的成因

1、缺少上进心。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例如:在我校寒假实践活动——“今天我当家”中,要求每位同学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在班级内展出。就有个别同学放松自己的要求,想着班级有这么多幅作品,也不缺我这一幅,应付过去就得了,于是懒得精心构思,懒得用心着色,草草完成了事。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2、畏难情绪。有些学生的懒惰来自于畏难情绪,由于要做的事对他来说太难,心理紧张焦虑,于是拖着不去做。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自欺手段,把不做事归结于自己的懒惰而不必承认自己能力不足。这种懒惰表现为拖时间,不到最后期限不做。

3、家庭教育的缺失。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直接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三、矫正懒惰心理的方法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项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

1、让家庭教育发挥作用。教师在帮助学生纠正懒惰行为的时候,要主动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转变一些家长的思想,让工作更顺利的开展。家长要以身作则,凡事能在家里为孩子起到表率作用。懒惰的学生很多时候是因为没有促使他变得勤劳的原动力和外部压力。要想改掉懒惰的习惯,也不是通过一两次的思想教育能够解决的,所以要从小事做起,还要加以不断的督促,逐步让孩子体会到好习惯带来的乐趣。例如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脸、洗自己的衣物。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远足活动,从而锻炼意志,磨练耐力。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教师可以把学习任务划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细分为几个小目标,这样,大的困难得以化小,使学生能时时看到自己克服困难所取得的成就,逐渐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增强学习兴趣。

3、制定学习与生活的计划。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应该让他们自己制定计划,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说,一个人不是与生俱来的懒惰,主要是没有原则和制度要求,但是对于自己的计划,他们执行起来可能更仔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模仿学习疗法。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模型的行为反应而学得。要克服懒惰就要学会勤劳。给懒惰的孩子一个勤劳的伙伴,让他以此为榜样。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与自己的榜样互相竞争,同时家长和老师予以肯定,正面强化孩子的勤奋行为。久而久之,懒惰的孩子也能养成跟自己的榜样一样的行为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学生的懒惰行为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要鼓励这些同学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战胜懒惰,和谐而又健康地成长。

作者:傅海敏

第三篇:浅析矫正小学生懒惰心理的有效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的精神与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学校的环境和设备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学生的心理也在慢慢的变化,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成了家长的掌上明珠,对学生衣来身手,饭来张口,这些物质的充裕养成了一种好吃懒做习惯,懒惰是一种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缺少责任心,缺少时间观念的心理表现。小学生的懒惰表现尤为突出。

关键词:懒惰心理表现 ;成因;矫正

在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懒惰心理就像一道城门,打不开它,提高素质、能力又何从谈起?因此我就小学生懒惰心理的表现,成因及矫正方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懒惰心理的表现

1.思想方面的懒惰

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而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2.行动方面的懒惰

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如:在我校的养成教育中提出了:“在操场或教學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的要求,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学校每周末的大扫除,总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或干活时拈轻怕重,其懒惰程度可见一斑。

学生的这些懒惰习惯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懒惰心理的产生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点原因。主要是家庭、社会的影响比较严重。

二、懒惰心理的成因

1.家庭、社会关系的影响

从客观上说,现在的家庭基本是独生子女家长,父母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另外,很多父母都是外出打工,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缺少家庭的教育,如果在学校老师管得不够严,回家又没有父母的管教和督促,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好逸恶劳的坏习惯。

2.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例如:在我校儿童画展中,要求班级中的每位同学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在班级内展出。就有个别同学放松自己的要求,心想:班级有这么多幅作品,也不缺我这一幅,应付过去就得了,于是懒得精心构思,懒得用心着色,草草完成了事。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3.依赖性强

如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

以上的种种原因和表现,如果教师要求这些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正,养成好的习惯是很难的,必须从小事、容易的事情开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不能操之过急,以免适得其反!并且家庭和学校必须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三、矫正懒惰习惯的方法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要毁灭这些绊脚石,优化外部环境条件,才能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要从家庭环境开始,其次是学校的学习生活,老师要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熏陶,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让孩子健康成长,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项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

首先要从家庭环境开始,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必须合理安排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通过事例引导方式建议家长多听听学生的心声,正确认识和评价孩子,努力创设温馨的家庭生活环境。

1.要养成每天清早按时起床和上学的习惯,改掉恋床不起的恶习。需要家长的监督和教育。

2.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脸、洗自己的衣物。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从而锻炼意志,磨练耐力。

其次是学校的学习生活,老师要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熏陶,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班级是养成学生健全人格,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阵地,要让每个不同性格的个体能够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教师给这些学生制定学习目标、计划、等等教学目标,及时对学生通过事例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激发活力,体验成功。让学生每天进步一点,只要坚持一至两个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1)制定学习计划

所有各科作业都严格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逐步养成不完成作业不睡觉的习惯,改掉“明日复明旧”的思想。

(2)寻找榜样

找一个学习勤奋,做事勤劳的同学做为自己的榜样,并请这位同学多帮助和监督自己。

(3)激发活力,体验成功

在和这类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尽量要做到“五多五少”,具体是:多亲近,少冷面;多鼓励,少指责;多注意,少冷落;多信任,少嫌弃;多尊重,少急躁。

①多亲近,少冷面:消除学生戒备心理的唯一途径,是教师对后进生要爱得真,爱得深,将严格要求渗透在爱之中。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教师的情绪和态度,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作为现代的老师,只有废除“师道尊严”,不摆架子,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求进的欲望。

②多鼓励,少指责:平时表扬学生,我们常常用甲学生之长去比乙学生之短,即所谓横向比较。对于后进生,则宜采用纵向比较,用他的今天同他的昨天比。他已在原有基础上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一次小小的鼓励,可以成为后进生转变成长的契机。学生一旦有进步,教师应抓住机会,及时表扬其“进步点”。

③多注意,少冷落:转变懒惰心理,教师还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尊重其爱好,因势利导。由此,在工作中,不应该忘记每一个希望进步的学生,他们比优秀生更渴望老师的注意,更渴望同学们的认同,更渴望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对这些同学我们应该小心地呵护他的学习积极性,呵护他的自尊心,多注意,少冷落,这比表扬更能触及他们的心灵,可以鼓舞他们积极向上。

④多信任,少嫌弃:对学习差懒或抄作业的学生尽量发现他其他方面的特长、才能,并给他有发展特长、显露才能的机会。多信任,少嫌弃,以此促进其学习的进步。

另外,还要通过家访、电话、微信等形式,随时与家长交流孩子的种种表现,想方设法沟通家长、孩子之间的情感,在老师和学生、家长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家庭和学校必须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使小学生懒惰心理的表现彻底得到矯正,改掉不良的懒惰习惯,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好学生。

总之,懒惰是一个人成功的大敌,战胜懒惰,战胜自我,才能不断地前进。矫正小学生的懒惰心理,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心理教育系统工程。矫正小学生的懒惰心理要抱着满腔热忱、循序渐进、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需要教师在工作中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责备,把爱的甘露洒进每一个后进生的心田,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心理教育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出版社,2008

[2]海穆.基诺特著.许丽美 译·师生沟通技巧.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3

[3]殷炳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4]贾真.从小抓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12

作者:张建勋

上一篇:制种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砌体结构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