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要不要随大流

2022-06-23

第一篇:辩论要不要随大流

作文要不要教

“课程标准”中关于“作文要求”的解读

一、作文要不要教?

《语文课程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如在第二学段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第三学段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等,这相对于过去大纲仅“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写出来”,“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等提法,更加突出了:重在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

更多专家发表文章,指出:过去,传统的写作指导,存在一个误区,把注意力集中在“怎么写”上,着重讲写作知识、表现技巧,着眼于“导流”,而忽视“开源”,以为作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写作方法,重复不停地讲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记叙、说明和议论。一句话,只重文章形式的训练,把它看成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唯一途径。学生只好硬着头皮去做“无米之炊”,也就会出现“凑、抄、套”、“假、大、空”的情况。

那么,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提倡作文个性化,就是让学生写放胆文,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要加以限制,自由发挥。教师的指导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害怕作文。于是产生了“作文到底要不要教?”的疑问。

对课程标准和专家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并不是不要指导,而是如何指导得更巧,如何指导得不留痕迹。对传统的作文教学不能一概而论,全盘否定。专家所批评的应该是那种机械的作文指导,把学生规定得死死的,非让学生那么写不可。那是不行的。但不能因为有人作文指导不得法,就全部否定作文指导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认为,强调作文个性化,强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绝不是放任自流,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教师不要教了。一次作文教学,教师必须认真备课,认真指导,认真批改,认真讲评。备课时教学目的的确定、写作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评价方式的选择等等,都要一一考虑周全,并写出较为详尽的教案。我想“作文要不要教?”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必须在思想上正确认识这一问题。

二、作文怎么教?

作文教学是个复杂的研究领域,虽然说“文无定法”“教无定法”,但是我认为作文教学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的作文指导就是要遵循学生作文学习的规律,将学生引入作文学习的大门。作文指导课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规律,在遵循学生作文学习的规律的前题下,方法可千变万化。

(一)阅读与习作的关系

在这里,我们来解读一下杜甫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大概如果有家长请教我们怎样教孩子写好作文,大家会说:“让孩子多多读课外书。”是的,许多知名的作家都这样说:“怎样写文章,没人教我。我是从前人的书中悟出写作方法的。”——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然而,事物偏偏有它的另一面。如果我们注意观察会发现,很多人爱读书,读报、读杂志。可写起东西来还挺犯难。

要想学好作文,必须读大量的书,这是人所共识的,这是读写规律,是被事实证实了的。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关键在这个“破”字。 我想,这里的“破”是不是有这样两层意思:

①从表面上看,一本书经过反复精读,新书变成旧书了——读破了。

②从本质上说,“破”字指的是把书的思想、内容、结构、语言和写法等读通读懂了,即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融会贯通,消化吸收了。这样的精读,才读得有滋有味,才大有收益。

我们了解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把握住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不但有助于我们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搞好语文教学。

据说,人有三种:一种对人严,对己松;一种对人松,对己严;还有一种就是对人严,对己也严。我想,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也应做第三种:对学生严,对自己也严。“吾日三省吾身”,我想作为语文教师也应“日三省”之,曾子是讲修身,我们讲学习,力争作到读、思、写。

读——阅读,对语文教师来说太重要了,读语文教育类书籍和(几本)杂志要成为家常便饭,它会使我们大开眼界,教育理念不断更新。

思——思考,可以消化知识,使你今天从各方面获取的知识升华为智慧。思考会使人不甘于平庸,可以孕育教科研的新话题,还可以带来不期而至的灵感。 写——写作。如果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的语文教师,你应该对过去充满感恩和敬意,对未来满怀憧憬和抱负,同时你也必然有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怎样才能有这样的精神世界,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语文教师呢?——靠的是“读书”和“写作”。自己要写,也鼓励学生写,老师和学生一起写。要达到师生共同乐此不疲的境界,不管是作文,还是作文教学,就入门了。

(二)作文怎么教的第二方面内容是“走好三步”

第一步:全在不经意之中入门

新课标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

二、三学段称为“习作”,到第四学段称为“写作”。目的是降低难度。

我在《新拼图作文》这本书的序言里,注意到贾志敏老师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作文,是一种游戏。他说:

我们都会说话,而作文就是用笔说话;

孩子都喜欢游戏,而作文就是一种游戏,一种高尚的智力游戏。

每个孩子认字以后,都应该会写作文,而且都有可能写出好作文来。

作文并不神秘,更不可怕。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用不着掩饰,更不必矫揉造作,装腔作势。

游戏有趣,孩子们才喜欢玩。游戏有规则,孩子们才能玩。

我们分析他这段话的意思,绝不是讲老师要创设一个情境,带领学生做个游戏,然后把游戏的过程写下来。那就太狭隘了。我觉得那是一种境界,就是不要把作文当“作文”,或者是说把“写作文”,当成“玩作文”,当成师生在共同玩一个游戏。

这使我想起新课标中对低年级的写作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怎样才能对“写话”有兴趣,迈出写的第一步呢?我们可以不必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想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告诉他们“我们都会说话,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是“我手写我口”,消除写作的神秘感。但终究是要让学生写,学生会有兴趣吗? 下面,我就给大家叙述一位教研员的听课手记,从中来感受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作文教学的艺术。

暑假,我听说在上海郊区的一个少年宫,贾志敏老师要给小朋友上一次作文训练课。

我当然不会放过学习机会,于是就跟着一起去了。在路上,我问贾老师上什么课。贾老师说他也不知道,我说:您没备课?贾老师说:没见到学生,也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备什么课?我心里暗暗觉得贾老师是不是有点不负责任。

进了礼堂,大概一百多名学生,早已黑压压地坐好,等在那里了。只见贾老师三句两句和学生聊天,都从哪儿来的?几年级(2-5都有,中年级多)的?就大体了解了学生的程度。

然后,他说:我们今天学习《怎样写出一篇好文章》,你们能做笔记吗?然后一句一句地读,每句话读两遍,让学生记下来。(我想:贾老师肯定在磨蹭时间,权宜之计,乘学生写字之机思考下面该干什么)写后,他请三位同学上台来读自己写的。评谁写得全,听得准,读得好。

接着,他又说:请你们听个故事(120字的一段话),我说两遍,听完了再写。尽管相比刚才有些难度,我觉得还是听写,没教作文。(心说:这贾老师,可真有他的„„)于是,也没做笔记。但怕贾老师看见我不认真听讲,所以,等贾老师说完两遍之后,就漫不经心地和学生一起写了起来。这一写,没想到还真有点难度,有一两处怎么也记不起原话是怎么说的了。结果,贾老师再请三名学生到台上读文,竟有学生比我写得好。

同样的讲评过后,贾老师说:下面,请你记下结巴讲的故事。结巴讲故事?(贾老师说,要学生先听结巴说话,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他要表达的意思写出来。)

这下,我突然顿悟:贾老师实际上一走进礼堂就是在教作文,他听、说、读、写四管齐下,从句到段到篇,层层深入,做得那么轻松、自然、没有痕迹,于不经意之中在训练学生写作。

为了记全贾老师训练的层次,我飞快地回忆刚才的教学环节,想把笔记补上,贾老师却在这时开始了他的结巴讲故事:(他用上海话讲,学得惟妙惟肖,俨然是个表演艺术家,学生听起来亲切、好玩。)

“妈妈回来了,捎回„„三„„三块蛋糕。真„„真„„好吃。第一块,好„„好香,第二块,好„„好甜„„第三块„„唉?„„妈„„妈„„妈妈怎么不吃?妈„„妈妈说„„说“没有嘴巴„„怎么吃?”„„妈„„妈„„没有嘴巴?„„妈„„妈„„真好,省„„省着„„给„„给„„我吃。我„„把„„把„„第三块„„蛋„„蛋糕„„给妈妈吃。妈„„妈妈„„笑了。”

学生边听边哈哈大笑,笑得前仰后合,听过之后,连说“我知道结巴要说什么了”。这时,老师让学生把结巴要说的意思写下来。写后又请了三个小朋友读自己的文章,进行评析:第一个小朋友只原文照录,还是读不懂;第二个小朋友比结巴强一点,基本写出了意思,但语言不连贯;第三个小朋友加上自己的语言,表达得有条理,读得也好,让人一听,不但意思清楚,而且明白。

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知道了文章要怎样写,而且在不经意中,这些学习任务和要求都变成了学生自己要写、想写、觉得写出来好玩。(可能有的回家还给家长讲)这不是游戏吗?真的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呀!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全身心放松的心理状态,积极地参与“游戏”,因此也就没有了对作文的恐惧感。

“作文,是一种游戏”,让学生在不经意之中得到写作的训练,这实在是作文教学的一种境界。这种理念可以指导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努力做到“教育无痕”。

第二步:要重视造句和写段的练习。 我们知道造句是用书面语言写一句话,作文是用书面语言写一篇话。所以,造句是为写作文打基础的。(我们要这样从作文的角度来认真辅导学生造句。)

从学生日常学习中的造句来看,主要问题:

(1) 照搬(抄、套)

(2) 太简单

举例:这里我们来看一位老师是怎样训练学生造句的:

选择词语造句:陈设、普通、浏览、简朴

生1:陈设——周总理办公室的陈设极其简单。

师点评:这个造句不能通过。(必须这样要求学生)

一是“要自己造”。造句造句,学会了词语的意思之后,要自己独立用它写出一句话才行。这位同学的句子:周总理办公室的陈设极其简单。句子是对的,没有错。但这个内容,课文里有了,不是自己造出来的。生活中可写的材料很多、很多,要善于发现,选择一些新颖的材料来写。(看来造句也要教学生选材,鼓励写别人想不到、没写过的事物来写。)

二是句子不好,太短。随着年级的升高,或同一班级,针对学习水平、程度不同的学生,不能只会说“哪里哪里的陈设很简单”这样的短句。在《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中写总理办公室陈设简单时作者是怎么写的?——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写得多具体啊!

后来该生在老师的要求下,重新造了这个句子:

生1:周力住在高明小区,他家客厅很大,陈设很华丽。房顶有一盏百合花吊灯,光线迷人,沙发是雪白的,上面还有一层毛绒绒的座垫,水晶般的酒柜里各种名酒发出耀眼的光。

师:这样一改,内容就具体了,而且是自己“造”出来的。

写段的练习

观察一处(个)景、物后,抓住它的特点,如多、美、香„„围绕这一特点写具体。如:

天气热。(表现天气热这一特点,不许写出“热”字,要通过别的事物来写。如开始有困难,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词选择使用,比如:太阳、树叶、知了、人、动物、人的语言„„写几句话,连成通顺、连贯的一段话。)冷、热闹、美„„这些内容都可以练。

除此之处,教师应该注意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第

二、三学段的阅读教学要有较强的练笔意识和机动灵活的练笔策略,要重视引导学生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可以学文章写法之类宏观的,更多的是微观的。如写读了课文的感受、启示,续编故事,扩写、改写,把课文中概略的内容写具体,为写景的课文拟游人须知、写导游词、编广告语,为写人记事的课文增加细节描写等等。此类练笔费时不多,但可以收到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和灵活练习书面表达的双重效果,也会有效地改变阅读课上不动笔的习惯。

第三步:写好一篇习作。

通顺、具体是最最主要的要求。在此前提之下,也可教一些篇章知识:

1、 让学生知道新颖的魅力

有句俗话说: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意思是要创新求异,不落俗套。

写作文也是一样。有些习作,人云亦云,说别人说过的话,写别人写过的事,这样的作文,读了之后总使人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缺乏继续读下去的耐心,这是写作文最忌讳的。写文章,自己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做到我手写我心,以自己的观察角度,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文章就会有新意,有魅力。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作文别具一格,独树一帜呢?除了上面谈到的材料新颖之外,选择一个新颖的表达角度,也是十分重要的。

写作的训练,要从始至终教育孩子有独特的观察、表达的视角,写出自己的个性,“人无我有,人有我奇”。

2、要认清作文指导的任务,在此基础上设计指导教学

研究成果认为,作文指导的任务大体上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二是开拓学生的作文思路,三是打开学生话语的闸门。

这一认识的思想基础是:小学生的年龄虽小,但是他们同样有着丰富的生活,丰富的情感,有自己独特的人生阅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想,并且有着强烈的与别人分享、向别人述说的愿望。他们的喜怒哀乐、一歌一哭都是作文的好素材,他们的看法、意见、理想、梦境都是习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头源水。当他们有了表达需要的时候,他们就会有自己相应的语言和自然的文章结构了。

有了以上的认识,也就不难设计我们的作文指导课了。

3、周密谋划,做好充分的授课准备

前面我们已经将过,作文还得教,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一样,教师要做精心准备,周密谋划。首先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某一个年段的学生,在作文方面的要求要熟记于心。另外,对某个版本的教材,一学期乃至一学年的作文训练安排以及要达到一个什么训练目的也要十分明了,课程标准是统一的,而各个版本教材的训练安排和目的是有差异的。这样我们在作全学期乃至全学年的作文教学安排时,就不致于存在盲目性。一学期乃至一学年一定要有完整的作文训练安排,切不可想到哪做到哪,无计划无长远安排,使作文教学陷入随意性。当然在作学期教学计划时,我们可以留有空间,可结合重大事件及社会状况作些微调,兼顾到作文教学安排的灵活性。

做好学期作文教学安排是作文教学准备的第一步。

下面重点从微观方面谈谈对每节作文指导课,备课的想法。

(1)要备审题。审题是学生作文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好了,后面的活动就好进行了,不同的作文题有不同的审题方法,可用找主干,找题眼等方法区别对待,审题要解决使用文体、写作的手法、写作的人称、人称的数量等大的问题。通过备审题把审题的方法和技巧告诉学生,提高学生作文的审题能力。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虽然没有提供作文题目,也存在一个需要审题的问题,话题作文的审题重在审清提供的引语、材料以及要求,还需要注意的是话题作文的话题,不是题目,一般需要自拟文题。

(2)要备材料。材料是作文的依据,不可缺少。作文的材料一般有三类。第一类是指定性的材料,即由教师预先规定好,具体写什么,哪几个材料一定要用上,这一般适宜小学中年级,这样给学生的要求较具体,学生好掌握,第二类是半指定性材料,即老师规定一个可写的范围,让学生自己去在这个范围内选择材料,备课时,老师可准备三五个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第三类是非指定性材料,即完全放开让学生从自已的生活中自由选材,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熟悉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动态,以引导学生拓开思路,学会选择合适的材料。

(3)要备思路。仅有材料没有一条清晰的思路,仍不能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备思路一般可采用列提纲的方式,这样便于指导时板书。不过思路不宜限制过死,只要点拨一下就行了,否则会束缚学生自己的写作思路。同一个题目,教师还可以提供几个思路来启发学生。 (4)要备方法。文无定法,作文指导的方法应灵活多样,要做到因题而异,因人而异,这样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路,指导的方法要靠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这也是教师的基本素养,对于新教师来说,指导的方法要准备充分,做到有备无患。

(5)要备口述。这个“口述”是指学生的发言,俗话说“先说后写,动笔不难”。作文的内容可让学生先说说,在说的过程中发现不足或缺陷,教师做到有针对性地指导,同时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备口述不是把学生要说的话备好,而是要做好准备,启发学生从哪些方面口述,运用哪些方法启发。

(6)要备注意点。作文指导后,向学生提出一些应注意的事项,如书写问题、格式问题、标点问题、修改问题等。注意点明确了,学生写作文也就更规范更认真了。

(7)还有备讲评课的问题。

三、作文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作文指导一定要坚持整体推进,从内容入手,在作中指导,顺着学生的内容、思路去指导,切记用形式、方法框死学生表达的内容,进行僵化的文体训练,鼓励自由表达,不拘形式,不宜大讲写法。

2、作文讲评课的重点在于过程, 应当“精讲多练”. 作文课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得到训练的过程, 那么作文讲评课的过程是学生认识能力得以不断提高的过程, 也是学生写作能力得以提高的过程。

对于作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来讲, 讲评课的作用不亚于作文指导课, 甚至胜于指导课. 因而,我们要注意讲评课中看学生写作发展的状况,重点研究怎样修改, 而不是看结果改成什么样。讲评例文的活动要“精”” 尽量少占时间, 学生自己练习修改文章的时间要多, 让学生自己反复阅读自己的作文, 反复琢磨哪些节段需要增补或删节内容, 反复推敲哪些似乎写得不顺的句子, 仔细修改。 随着时间的推移, 积累的丰厚, 学生的认识必会有提高。

3、当前,有些教师比较热衷于让学生互批互改。学生作文写成后, 在小组内传阅, 互相审批串改, 或由某些优秀学生给差生批改。这种做法对学生交流写作经验互相取长补短有一定的作用。但是, 这种做法也使那些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丧失了修改自己作文的机会, 延缓了”自能作文”的进度。我的意见是, 文章可以互批,因为旁观者清嘛。 但是修改的工作还是让本人去做, 因为只有他才知道那些真实的素材, 只有他才清楚怎样改符合真实的动机. 所以”互批互改”变为”互批自改”, 可能更恰当一些。

4、我们要加强自身的语文修养

作文教学要靠的是教师深厚的作文教学基本功,这种基本功有很大一部分是作文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 因而, 教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站在理论的制高点上分析, 指导学生作文, 例如:当发现学生作文内容不具体的问题后, 教师要心中有数, 要知道从哪些方面去补写才会具体,是缺少语言,还是动作?是需要补写心理活动,还是环境描写? 遇到这些问题,教师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时的你,就像乐队演奏时的指挥家,你的指挥棒指向小提琴,小提琴就演奏;指向圆号,圆号就演奏;指向钢琴,钢琴就演奏。这样,在你的指挥棒的指挥下就会奏出和谐而又优美的乐章。

以上是关于作文教学的一点看法和建议,谨供大家参考。谢谢!

第二篇:要不要扶老人

社会道德

《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其实将该指南归因于扶老人反被诬告事件,只是个不太美丽的误会。因为该指南指导的是正确救助跌倒老人的医学急救技术,而非如何防止救助老人却被诬告为肇事者。而正是因为老人身体情况的特殊性,对老人跌倒时的救助方法就尤为重要,一旦方法不当很可能救人变伤人,好事变坏事,所以出台这样一个扶老人技术指南为救人者提供技术指导确实有其必要性。“要不要扶老人”是个道德问题、法律问题,但“怎么去扶老人”却是个技术问题。卫生部的“跌倒指南”起码默认了一个前提 就是“你要去扶老人”,然后才教你如何做到更科学、更合理,免得好心办坏事。有人说,卫生部这个“指南”提出了一个“很坏”的原则,就是“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这是给不扶老人者提供冠冕堂皇的“特许借口”。对这样简单明了的技术指南如此吹毛求疵、故意歪曲,让笔者怀疑其理解水平、助人诚意。这样的指责对卫生部来说其实并无道理,卫生部从自身职责和专业的角度,对老人跌倒后的救助发布专门的干预技术指南,无论如何也应该是尽职尽责的表现 至少,对于频繁发生的老人跌倒事件,卫生部没有坐视不管而是积极介入,应该得到舆论的肯定,而不是冷嘲热讽。网友应该追问的是司法部门,是否也该像卫生部门学习学习,通过发布对相关案件的判决阐释以及相关司法指南的方式来进行普法教育,从司法层面托起社会的道德底线。事实告诉我们,如何扶起跌倒老人,不仅医疗视角上要防止不帮倒忙,法律视角上更需规避惹祸上身。倘若司法部门也能仿效卫生部门,给扶起跌倒老人开出一个干预司法技术指南,告诉人们该怎样做才能既做了好事又不至于惹麻烦,惹祸的担忧和冷漠的借口就将不复存在。对于少数那些确属“为老不尊”的人来说,这事实上也是一个有力的警告:扶起跌倒老人的干预技术传授越多,敲诈诬赖的成功可能性就越小,而且还要因此承担法律的责任和名誉的损失。

老人跌倒无人敢扶、无人愿扶,绝不只是一个纯粹的道德滑坡问题,还是一个法律问题与技术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该以积极的作为来充分遏制社会道德的滑坡。

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则告诉我们一个很浅显的道理,那就是有奖有罚,奖罚分明,放在社会道德层面上,即扬善与惩恶,缺一不可。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积极弘扬,以便让更多的人传承与发扬,反之,对各种形式的“恶”自然也不能仅仅谴责了事,在“扬善”的同时必须“惩恶”,惟有如此,“善”才能越来越多,“恶”才会越来越少。在各种老人跌倒的事件中,虽然不排除个别老人年老眼花,无法准确辨认出肇事者,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存在想找个人负责的心态,这才导致“好人反遭讹”的事件层出不穷。对于这样的老人,我们不能以怜悯、同情心放之任之,因为无论在法律面前还是道德层面都应该人人平等,只有“恶”得到惩处,“善”才能发扬光大。

从这个角度说,治疗“扶老恐惧症”的关键在于,一方面对扶老人的行为需要大力提倡,一方面对扶老人反被诬陷的现象必须严惩。遗憾的是,在各种铺天盖地的“扶老”事件中,似乎还没有任何一起“恶”受到惩处。所以,“扬善”与“惩恶”需并驾齐驱,这需要政府、司法、行政等方面形成合力,社会的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首先当然是司法部门,因为一系列“彭宇案”,都与未能说服公众的司法判决有关。面对种种指责和怨愤,司法部门应该站出来进行解释,消除舆论的误读和公众的误解,而不能任由那种“以后绝不再扶老人”的负面情绪蔓延。

然后是宣传教育部门,面对公众“不敢再扶老人”的情绪,应有正确的引导。比如告诉公众,无论如何“救助摔倒的老人”都是应该的,即使判决不公,那也只是小概率事件。真正的道德信仰者,扶老人是良心促使自己做出的选择,而不会为别人设置什么义务。

第三篇:饭时要不要请吃饭

我觉得这样的问题其实也不难你首先把客户搞定开了个单再去吃饭 没什么大不了的就算这次没开成 请对方吃饭也正常因为毕竟是做生意的人家也挨不了那个面子当然会有下次可能更好的单给你做所以我觉得吃饭没什么

我就没有这么想,说实话我就经常踩着点去人家厂里去的,不是我故意的,有时候是因为我只有那点时间过去。我从没有想过要人家请我吃饭,我也怕叫人家请,我巴不得赶紧谈完赶紧走,也许是我的经历还不够把,说实话我有天上午去人家厂里去买车床,都快1点了,我定金都交了,人家也没有说请我吃饭啊,提都没有提吃饭的事情,这个我自己也没有想过,因为我自己都是经常忘记吃饭的。

联系过两次了,不知你对他的印象怎样?是适合你产品的客户群吗?既然中午来,先不忙吃饭,坐下来详谈,看看他对于你们产品的认可度、结款方式等,然后以此判断他是骗子还是真正的客户,再决定是否请他吃饭不迟!

通常比较正规的企业,往往只接受工作餐,也有的会主动提出用工作餐,旁敲侧击一下哦。 当得知客户来时,首先做为公司的接待人准备各项事宜、耐心等待客户的到来。

等客户到来时,大家都是报着来谈合作的相关事宜,所以第一时间双方都应该进入状态谈论工作,而不是一见面就邀请对方先吃饭,这样最起码让对方觉得你是个办事效率高、做事稳重的人。

经过一时间的谈话之后,相信你也对这客户有所了解了,然后在决定要不要请对方吃饭。 我认为,客人正是快吃饭的时候来的,首先就应该邀请客人去吃饭。如果客人自己要求先谈工作那就另当别论了。在我们这里有句俗语<茶酒饭是用来陪客的>.不管他有没有做生意的诚意,吃顿饭真的无所谓。而且有很多生意就是在饭桌上谈成的啊。在吃饭时既可直接了解客人,也可让客人了解你。还有一点,人怕对面嘛,面对面跟客人谈生意比在电话里或者QQ上都会有一定的优势的。

建议先了解一下客户背景再决定。从对方的谈吐和着装,还要看面相

看他有没有诚意,如果有也先工作然后再请吃饭,你可以先试探一下的。

1是真的就管饭,2假的就堆词了, 或者推迟点时间再见面。

你先问清楚他们吃饭没有,要不要一起吃先,吃个饭能花多少钱?请他一两次也无妨啊,如果经常就不必了。再说请他吃饭倒也不用一定要到哪种饭店酒店的,你可以假装糊涂,如果自己正在吃中,那就不妨直接给他加个座而已。争取到一个新客户,值得。

所谓客户是衣食父母,吃一顿,如果能建立起一定的关系,何乐而不为?当然也看公司的规模了,我们公司是愁人家不吃呢,呵呵。

如果你自己吃过了就不用了,反之邀请客人一起吃个饭很正常。

不管怎样出于礼节性都要留的,客户早上出发经过一路车程可不就到中午了吗,况且新客户也不一定留下的。

饭桌上很能看出来一些人的 品行,素养,吃相最能泄漏一个人的秘密。再说,很多生意都是饭桌上成交的。看你们饭前沟通的情况。午饭可繁可简。热情随和表现出来,或者可以直接带他去你家里吃饭都没问题。即使谈不成业务,交个朋友也不错啊!所谓吃人家的嘴短,这次合作不成功,并不代表将来也没有合作的机会!

到时候可以随机应变,第一次不必要去高档的地方去吃饭,一般的也可以啊,我曾经就带我的一个客户去吃了一晚面啊。

若你的产品很好销,不差这一个客人,可以给他另外安排时间,就说现在有事,看不到!!若是重要的客户或是产品现在销路差,那请吃饭也没什么,只要生意能做成,多的都回来了!!

1、如果觉得有继续沟通的必要,是潜在客户就可以请吃

2、如觉得没有必要,可以找借口,如已和客户约好吃饭等。或让下属在低级别饭店请他吃饭。 有些大公司都规定业务员不能蹭饭的,小公司的,他摆明了要吃就不得不请啦

3、如果是外国客户就没必要了,外国客户千里迢迢赶来不是为吃饭,是为产品,同时西方文化中不主张请客户吃饭,如果是华人可以根据客户的背景来抉择。

耳听八方,眼观四方,用的智慧来判断需不需要吧,有的客户来一次就会搞定生意的,当然要请。

不管如何,礼貌性都还是要问下吃饭了没,要不要一起吃之类的,没有的话就一起吃了,可以在公司里面吃啊,不一定要吃好的。

关键是区别对待:谈得好,必留。谈的一般,看人,如果是可交之人,留;否则就不留。谈的不好,一定不留。得看是什么样的客户啦~如果对方真的没什么诚意想做生意的那种那就去那种比较小的地方或是公司食堂吃好了,就说今天比较忙,没时间出去了!如果对方有诚意想做生意,那就请一顿好了,这样也可以是客户对你有好感~

只是不要请的太好就行了。尽可能的简而不贵。可去那种商务套餐类比较便宜的地方。不失面子。也让人感觉良好。太好的地方去吃反而会让人怕怕的。因为生意人都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第一次生不成人情在。希望以后有的是机会;最起码他可以了解我们是怎么样的;比如我们的的工作环境等„了解公司的情况!现在都是网络生意;客户先这样入手也是对的;我觉得应该!

有些客人的行程安排是很紧的,一天要看很多的供应商,所以即使他午饭时间过来也无可厚非。再者,饭桌上也能加强彼此的熟悉程度。

这也得看他是近是远。有些早上出发到中午正好到你厂的也有。如果他真是骗吃骗喝的。那就装作他吃过了。然后自己有点事离开一下(吃饭去了),叫同事招呼他一下。自己吃过饭。闪亮蹬场。嘿 嘿嘿嘿 老子来了。哈哈„„让你骗吃喝。这是极端的啦。呵不推荐此法。

还有一种好点的。带他到比较经济的店里去。就算是来吃饭的。也花不了多少钱。双保险。 呵呵,或许是碰巧遇上饭点也不奇怪嘛,被向着消极的方向去想,就算不做生意,初次见面去吃个饭交个朋友也很正常吧。 (*^__^*) .

确实吃个饭能花多少钱。去个一般的酒店100块钱2个人够吃吧,生意谈成呢固然好,不然就当跟自己补一补如果是大客户,资金雄厚,以后对企业有帮助或者说是有业务上的来往,那小小的花费不算什么,如果说是很一般的,那就不用请了。不用请吃饭。可以先谈完生意,再喝喝茶水,真有诚意的话,也不是冲你的一餐饭去的

如果生意谈得成功率高吃顿饭有什么问题。也玝人家也是下班寸间才有空呢。如果一点成功率都没有的诒你可以告诉对方你这个时间没空。约其它寸间。但千万要注册顾客是否真的有意吃你一顿。太小气太多疑也会失败的。吃饭的时间。我们安排工作餐。因为做生意时间是最宝贵的。饭点的时间出于礼节。我们不能把客人饿着。

看对方实际情况,有没有诚意,有没有实力,到了饭点,就算很不情愿,不管怎么样都要主动表示一下,客人有等级,饭局也有等级。但是吃饭前必须要先好好谈谈,晚一点吃饭没关系,多了解一些产品知识,不能白吃嘛。

请客户吃饭是应该的,最起码礼貌上应该这样。但也要根据情况来定,毕竟公司目的是业务洽谈。

我觉得可以请吃工作餐,在食堂吃。同进让客户感受下公司的气氛。再不然可以请客户吃当地的小吃,不一定要贵,但一定最好有点特色。

其实这种事情是最简单处理的,一般情况下,咱们做销售的中午的工作餐都是盒饭居多,如果他是中午来无论是不是骗子 你都应该热情的请他和你一起享用工作餐,而且这个很合理。 当然请客户吃,不就一顿饭嘛,即使不能做成生意也可以做朋友啊

人家大老远地赶来,不说是生意上的事,就算是陌生人也请吃一顿,也可以啊,生意谈成更好,谈不成生意也能做个朋友,撞上饭点,是很正常的

客户就是上帝!不要以为这是老掉牙的说法!

如果所有客户都踩着饭点来难到就不接待了吗?

我们没必要抱怨客户是否为一餐饭而来!既然踩着饭点来的话,那就请吃饭吧!你可以与行政打招呼中午午餐要款待客户,安排行政餐!如请客户在外面吃饭,公司也可报销!

其实中国的很多商业,政治活动都是在饭桌上建立的,不要以为就是吃吃喝喝!其实在吃喝之中就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了解。知道客户的性格,习惯等!这样一个饭局让你生意成交,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对日后扩充你的业务也有很大的帮助!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我们不能对请不请吃饭衡量来衡量去!不防想想,如果我们不请,找借口推了。客户会怎么想?他会觉得你小气!即使生意会和你做,但是生意上一旦有不符合要求的而又可以商量问

题,他会态度很坚决,不会让步!或许你请吃饭了,而且有好的接待了!那么很多问题就可以在友好中解决!

还有最简单的一句话,比如远道而来的客户不至于大老远开车或坐车来曾饭吃吧?不会专程蹭饭而来的。特别是机械设备营销,对远道而来的客户(不管是潜在客户还是新客户)都很在意客户是否用过餐,这样做至少洽谈的第一步是你占先(赢)。

我不管你这想法是否对,就事论事。

我认为不管生意能否成功,都 要礼节的问他吃饭没。他吃不吃是,客户也会跟据当时情况来决定的。并不是你请他,他就一定吃。常言吃人口软。客户不可能不知道这道理。

买卖不成,仁义在。说白了不就吃个饭,人匀就难道还要用显微镜来看一下吗?

这种人我真的没少遇到,他跟你无论能不能谈成,都要想方吃你的饭!后来我发现他们出差的报销费用是按天算的,省下就是他自己的。

诚然,也有部分客户正在货比三家,甚至货比N家的过程中,正好赶上饭点时间, 请吃饭生意就洽谈成功的也有不少例子,请吃占先机嘛!

别太抠了,业务不成仁义在,我也是业务人员,也遇到这样的事,即便不成事后还得感谢人家的招待,有好事会想到他的,效益可不是一顿两顿能计算的

来者是客,到点吃饭很正常,无非就是招待的规格,最不济客饭总是要的。如果你们企业连客饭都不舍的,那肯定是生存不长的。作为业务员的你也是如此。

不管他是成心捏好时间还是碰巧这个时候!正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一顿饭可没有不请的理由!他算好时间来的--——说明他想给你个机会。要是真的碰巧的话!那可以说是天赐良机了!要抓住别让它跑了!

其实很多时候你要请别人吃饭,没一个好的借口还不好请呢!别人省的避嫌!

所以快挑个实惠得体一点饭店吧!!!

我觉得请吃饭没什么.如果对方没诚意和你做生意的话,饭还不想和你吃呢

还是请吧,买卖不成诚意在不是?呵呵兴许他是向楼上说的只有那个时候才有时间,又或者他不会吃呢?我就遇到过这样的客户,也是在那个点来,我们一两个经理就等他了也没吃饭,结果谈完了说要吃饭的时候就说了句:“我是来谈生意的,不是来吃饭的哦”,就走了。 如果是我,我会请客户吃饭,不过,只是普通的,边吃边聊。

有以后当然好,要没有以后,就算交了个朋友。起码多了一次和客户的接触。

我是做业务的,而且也经常去一些供应商那里联系一些产品和物料,当然也有一些只电话联系过的,现在的供应商和我们对客户是一样的,只要能登公司的门,最起码是想了解你的产品或者你的公司,如果刚好是吃饭的时候,不妨一起吃饭,彼此沟通一下双方公司的产品以及到访的目的,就算不能成交,也可以做朋友,也许有一天还会介绍别的客户给你也不一定。吃顿饭没什么问题,我们也要吃的,找家中档的,或实惠的饭馆吃,

不过他来的时候,先谈谈生意,有没有诚意,聊开了就感觉到了,有的话,先把生意定下来再吃饭了

吃饭也没什么呀,如果就你和客户两个人,你说图方便就吃个快餐也可以,两个人几十元就好了,如果吃好一点也才一百多就已经差不多了。其实就是看你自己如何应变啦。又不是什么政府高官来考察蹭饭,难道还要请他吃鱼翅鲍鱼吗

踩着饭点来了就一块吃顿饭没什么,不要想的太复杂,这样可以在吃饭的时候聊聊自己公司的产品什么的,加深客户对公司产品的了解,也可以拉紧彼此间的距离,也许生意在吃饭中间就谈成了

是啊,做业务,遇到吃饭的事是难免的啊,不要计较的那么多,有付出总有回报的,你请他吃个小饭,搞不好人家送你个大单,人这东西讲的就一个情字,有谁喜欢喝茶,随时来我们公司,我请喝上等茶

第四篇:到底要不要请律师?

——王荣利

(王荣利律师著作:《总裁的陷阱》、《律师写给总裁的忠告》《找个好律师》)

现在,我国颁布的法律越来越多,无论个人、企业还是机关单位等等,做什么事都讲究要依法办事,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多。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大家都知道法律的重要,也都希望能够得到必要的法律帮助,但在到底要不要聘请律师的问题上,却还存在着许多的疑问。

在刑事辩护问题上,绝大多数人都基本上能够认识到律师的作用,也愿意聘请律师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务。当事人涉嫌犯罪之后,往往会被限制人身自由,犯罪嫌疑人与其家属无法得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这种情况下,除司法机关办案人员之外,法律规定只有律师才有权会见犯罪嫌疑人,为犯罪嫌疑人提供必要的法律帮助。“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犯罪嫌疑人的权利,这一点也已经深入民心。因此,在刑事案件中,聘请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进行辩护,这也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常识,不存在要不要请律师的问题,而是聘请哪个律师的问题。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经济方面,是犯罪嫌疑人是否能够聘请得起律师的问题。有的犯罪嫌疑人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收入非常有限,他们知道应该聘请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进行辩护,但确实又支付不出律师费来,所以有的犯罪嫌疑人只好选择放弃。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一条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这一规定说明,被告人获得辩护,既是被告人的权利,也是人民法院的义务。为此,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了三种由人民法院指定律师辩护的情况:

1、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2、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3、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在民事诉讼中,请律师代理诉讼基本上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由于涉及到律师费的问题,所以许多人不得不有其他的考虑。目前我国这种司法制度,往往法院的诉讼费是得到保障的,无论哪方得到胜诉,原告都得预交诉讼费。如果被告败诉,即使得不到执行,最后也是原告预交的诉讼费不退,改为被告欠原告的。而对于律师费,委托人无论胜诉败诉,都要委托人支付。这多少有点不大合理。这种规定实际上加大了胜诉一方的成本,而减轻了败诉一方的责任,不利于鼓励和提倡人们诚实信用,遵纪守法。

律师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归纳起来可以说有两点:一是提供必要的法律专业服务,二是代为跑腿办事。一方面是智力活,一方面是体力活。

那么民事诉讼到底是否要请律师代理呢?如果不考虑律师费的问题,那么当然有律师代理比较好。如果考虑到律师费的问题,那么有以下几种建议可供参考:

1、如果当事人确实经济比较困难,律师费难以承受,而自己又有一些必要的诉讼常识,同时也有足够的时间奔波于法院之间的话,那么可以考虑不请律师,就当用自己的辛苦赚回原本可能支付的律师费。

2、如果自己有点基本的法律常识,对自己的诉讼也有一些最基本的判断,但没有时间或者不愿意奔波于法院间,同时又对律师费比较计较的话,那么可以考虑聘请一些资历比较浅、收费比较低一些的律师,至少也要支付点车马费给律师,自己只在开庭或者调解等活动时参与,共同处理好诉讼。

3、如果案件复杂、疑难并且涉及诉讼标的金额巨大,那就有必要请律师参与,有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聘请多名律师共同研究和协商。这样的案件,律师的一点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案件败诉,律师的一个观点或者一个主意也可能使案件转危为安。在这样的案件中,律师跑腿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所以收取的律师费高点,也应该可以理解和接受。

正常运作的企业,最好在企业运作正常的时候就聘请律师担任常年法律顾问,让律师在预防纠纷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虽然要支付一些常年法律顾问的费用,但如果律师能够使得企业的生命周期更长一些,企业的法律纠纷更少一些,那么这都是非常值得的。不要在企业正常运作的时候忽视企业法律顾问的作用,更不要等到企业陷入诉讼、纠纷不断的时候才不得不聘请律师。这个时候由于企业可能已经陷入困境,就是请了律师打赢了官司也未必能够救活企业,而且在这个时候需要支付的律师费、诉讼费等还将是一笔不菲的负担,可能会令企业感到雪上加霜。

中国的企业家们还没有接受把律师费当做企业必要的成本和投资的观念,大多数都还只看做是费用支出,这是未必正确的。据一家境外大型律师事务所——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发布的一份报告称,《财富》100强企业支出的总法律风险费用占企业总收入的1%,而中国100强企业在法律风险防范及相关行动上的平均花费仅占企业总收入的0.02%。这说明中国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防范法律风险认识相对滞后,对法律风险预防投入的资源更少。与相似风险级别的国外竞争对手相比,中国企业实际上面临着遭受更大损失的风险。

企业在法律问题上不出事就没事,但一出事就必定是大事。近年来频频发生的企业家身陷牢狱之灾的事实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企业家应当把聘请律师的费用当做购买法律保险一样来对待,不要等企业已经行将破产了,或者企业家已经被捕失去自由了,才想起律师。这个时候,就是花费再多的律师费,也不会达到预防发生法律纠纷、避免法律陷阱那样的效果了。

实行依法治国,国家机关应聘请律师担任常年法律顾问,协助国家机关及其领导正确地执行法律,依法办事。然而,由于“官本位”的思维定势和领导习惯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在律师担任国家党政机关常年法律顾问方面远没有像律师担任企业常年法律顾问那么普遍和普及。

《中国共产党章程》序言中明确提到:“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但遗憾的是我国律师业恢复至今二十多年来,我们还没有听过到哪一级哪一个党委聘请过律师担任常年法律顾问。对于律师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件特别遗憾的事情。

虽然有过不少的不同级别的人民政府聘请律师担任常年法律顾问,但事实上政府并没有放下架子以平等民事主体的身份与律师或者律师事务所签订平等的聘用合同,大多情况下都是律师免费提供服务。这种免费服务,对于政府来说似乎是施舍给律师才接受的服务。而对于某些律师来说,则把这个当做免费的广告或者宣传。这使得政府法律顾问变了质,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许多政府内部设置专门的法制机构,作为政府的法律顾问工作机构,有一些受过法律专业教育或取得司法考试资格的机关干部从事专职的法律事务工作。这种方式其实很难达政府法律顾问应有的效果。首先在身份上,这些人仍属于机关工作人员,是政府领导人的下级。作为下级工作人员,服从上级的意识很难克服,因此比较难以独立表达法律意见。其次从专业上来看,这些人员缺乏与其他各行各业打交道的经验,也缺乏律师所具备的服务意识,更缺乏其他更多更为复杂的法律体验,因此他们无论在服务意识上,还是在专业能力上,和一些优秀律师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和欠缺。最后,这样的方式,还难免增加了政府机构,增加了公务员队伍,也增加了财政的负担。所以笔者认为,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更不值得推广。各地政府应支付费用聘请本地最为优秀的律师担任政府常年法律顾问,独立地为政府和政府领导人提供法律服务,这种做法应该成为政府聘请常年法律顾问的正常方式。这既是政府对律师工作的支持,同时也表明了政府对依法治国的真正重视。

在我国,公民个人聘请律师担任常年法律顾问还远远没有普及开来。许多人原意与律师“交朋友”,遇到法律事务时免费咨询律师“朋友”。这种重人情而忽视律师职业特点的方式,对于律师来说是极不公平的。人情可以说是另一种债。许多人在不影响自己的职业或者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可以大方地“送人情”,对其个人生活并无影响,而律师如果拿法律服务“送人情”,就是拿自己的饭碗“送人情”,这样的人情负担实在是太重了,律师也是送不起的。再者,俗话说“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对于当事人来说,如果是免费的咨询,律师在法律上是没有义务对其解答承担责任的,所以有时难免也就心不在焉,敷衍了事。这对当事人来说也未必完全是好事。

所以我们应大力推广公民个人付费聘请律师担任常年法律顾问。大家要把聘请律师担任常年法律顾问当做一种必要的个人或者家庭消费来看待,而不要仅仅把律师当做提供无偿服务的“朋友”来对待。

许多人经常错误地认为,我不打官司,我没有必要聘请律师。或者认为我不犯罪,也没有必要聘请律师。这样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聘请律师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不打官司,不触犯刑法,懂得自己的权利,也明白自己的义务,然后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现在反腐败,许多机关提出家庭反腐、配偶反腐、孩子反腐、台历反腐、参观监狱反腐等等奇思妙想。让笔者来看,这些所有的方式恐怕都不及让领导干部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更为合适。

据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党委常委、政府常务副主席刘知炳,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其受贿金额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以收“红包”的方式收取的。在他的意识里,收取“红包”不是受贿,所以才敢肆无忌惮的收取“红包”。原沈阳市市长慕绥新,因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慕绥新受贿和来源不明的财产也有相当大的部分是收受“红包”而来的。慕绥新案发后自己说:“从一开始,我就把别人送来的钱物当作是一种礼尚往来和人情交往,认为不是什么坏事。所以从来就没有任何警惕。随着送礼花样的翻新,我收受得也就自然了。逢年过节送点土特产,送点烟酒茶,认为很正常,可以理解,再以后从送东西到送金钱就没有不合适、不妥当的感觉了。我非常习惯地收敛钱财是从1998年开始的。当时我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权钱交易,还以为是送钱者答谢我给他们做了‘好事’。对别人送来的钱财,我越收越多,越收越厉害。私心和贪欲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麻木不仁了。”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像刘知炳、慕绥新这样的高官,可能在其他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但在法律方面,其无知的程度实在令人吃惊。假如他们都有律师作为常年法律顾问在身边给予一些适当的提醒,那么我想他们完全可能不至于腐败到如此严重的程度。据报道,深圳市检察机关在搜查原深圳市民政局局长黄亦辉家的时候,除搜查出高达几千万元的现金、存折之外,“搜查人员还意外发现几张剪报,均是关于胡长清、赵玉存等贪官受审的报道。”由此说明,许多高官,哪怕是贪官,也都需要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服务。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章程序言中也提到“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宪法和党章的这些内容,都明确了我国必须走“依法治国”的道路。要实行依法治国,作为领导干部首先要知法守法,依法办事。作为普通百姓,也要知法守法,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而要做到这些,对于哪些没有受到过专业法律教育并熟悉法律规定的人来说,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助就都成为必要。

对于所有与法律有关的人来说,到底要不要请律师,我觉得这不应该成为问题。至于是否能够请到合适的律师,那则是另外的问题了,后文专门再叙。

第五篇:面试时要不要自私一点

在经过一轮复一轮的筛选后,5个来自不同地方的应聘者终于从数百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进入最后一轮面试的佼佼者。这5个人彼此各有所长,势均力敌,谁都有可能被聘用,同时谁也都有可能被淘汰。

正在这时,有一个青年男子急急忙忙地赶来了。他说,自己也是前来参加面试的,只是由于太过粗心,忘记带钢笔了,询问大家是否有笔,想借来填写个人简历表。

几个人面面相觑,谁也没有拿出钢笔。少了个竞争对手,自己不就加大了成功的可能吗?

就在这时,应聘者小黄站了起来,对这位陌生的男子礼貌地说:“对不起,刚才我的笔没墨水了。我掺了点自来水,还勉强可以写,不过字迹可能会淡一些。”这位陌生的男子紧紧握住小黄的手,当即表示他被录用了,原来他就是公司的人事经理。

这位姓杨的人事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本来,他们能过五关斩六将走到这一步,非常难能可贵。作为一家追求上进的公司,不愿意失去任何一个人才。但是很遗憾,是私心打败了他们自己。

上一篇:板类零件毕业设计下一篇:本命佛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