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道工程论文

2022-05-12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速铁道工程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顶岗实习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针对顶岗实习工作中存在的过程监管缺失、考核难、评价难等问题,构建了基于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的实习管理体系和质量监控指标体系。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速铁道技术专业为例,对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验证了质量监控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一篇:高速铁道工程论文

高速铁道技术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摘要】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背景下,以高速铁道技术专业,《动车组控制系统维护与检修》课程为例,介绍课程体系的开发过程,以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以企业岗位职能设计教学目标,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化教学设计过程。

【关键词】高速铁道技术 课程体系 岗位职能 项目化教学

1.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让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胜任工作岗位,需要进一步探索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是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改革是专业建设中最难突破的部分。理论研究证明,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已成为目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课程模式。本文以高速铁道技术专业,动车组控制系统维护与检修课程为例,介绍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

2.课程性质定位与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高速铁道技术(动车组方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是为高速铁路、城际客运专线、城市轨道交通等企业从事动车组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运用、检修及管理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服务。是培养动车组地勤机械师、随车机械师岗位职业技能的一门核心课程。在学习完动车组构造及检修、动车组网络技术、动车组电机电器、动车组牵引系统维护与检修课程以后学习该课程,为后续动车组制动系统维护与检修、动车组运用与管理、动车组检修专项实训、职业技能实训、顶岗实习、职业技能鉴定等课程做好充分知识准备与技能铺垫。

该课程主要讲授动车组牵引、制动控制原理,控制电路以及辅助供电电路,其突出特征是采用以动车组检修、运用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项目教学方法,通过虚实结合的实训场地,建立课堂与训练地点一体化、“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设计科学、合理的课业库,实施以过程考核为主的学习质量考核评价,做到教学内容与典型工作任务相接轨:能力培养、考核与职业技能训练、鉴定相接轨;学生素质培养评价与企业文化、职业素养要求相接轨,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动车组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控制工作原理分析及主要构成部分的工作过程的专业知识,能够描述动车组控制系统的组成、系统各主要部件的结构、作用并会分析控制电路:会按照一、二级检修作业标准对动车组控制系统主要部件进行检测和更换,查找及处理故障。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分析能力,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和安全生产的意识,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3.项目化教学设计过程

3.1 课程设计总体思路

整个设计理念要以行业需求为起点,以动车组检修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以岗位能力为目标,以校内双师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导,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的课程理念。

明确动车组随车机械师、地勤机械师岗位职业能力,进行课程设计,做到课程目标与实际的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和工作任务要求与之相对应。

3.2 课程内容来源

本课程以动车组地勤机械师和随车机械师两个岗位能力为标准,以动车组控制系统检修、维护及应急故障处理的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动车组地勤机械师和随车机械师在检修运用生产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确定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来设置本课程的教学项目。以企业岗位调研,学生信息反馈,企业标准融入,依据企业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与企业合作开发该课程的特色教材。

3.3 学习项目设计

根据高速铁道技术(动车组方向)专业岗位能力标准中关于动车组电气线路,控制电路,辅助电路,电器方面要求,结合专业教学规律,整合5个项目,17个任务,作为动车组控制系统维护与检修课程主要解决的问题,把项目任务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作为该课程的背景知识内容。主要包括动车组控制系统基础知识,动车组牵引、制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主电路、控制电路,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组成、供电方式、直交流供电回路、辅助电路,动车组空调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日常维护检修、故障处理等内容。

3.4 教学组织实施举例

3.4.1 创设情境

设置故障案例引发学习积极性,导入本次新课内容。以项目四任务二交直流供电回路分析为例。故障1:辅助电源装置ACVNl跳闸,故障代码146。故障现象:AC100 V稳压供电电路失电,导致无法进行空调控制、供水控制、收音机等。故障2:辅助电源装置ATN跳闸,故障代码148,出现这种故障的现象是由于加热器回路失电,导致无法制暖。

3.4.2 学习项目任务背景知识

带着故障案例中的疑惑学习该项目任务相关的背景知识,锻炼职业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该任务背景知识的学习,应掌握:五路电源电压制式APU内部交直流供电回路及主要构成零件:电源配线及负载:会分析辅助回路出现的故障。

3.4.3 完成任务

重新分析发生的故障原因或者处理办法,比如要考虑可能发生的故障原因:TK3变压器故障、负载设备故障、ACVN1断路器故障等。在动车组电气及控制系统实训基地处理与操作设置的故障,并完成该任务工作单。

3.4.4 学生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利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源,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可以从图书馆、网络、资源库获取学习资源;最后通过同学共同完成任务相互之间学习交流、师生之间交流、学生与企业师傅交流等多种方式提高学习、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4.小结

本课程在分析铁路行业岗位任务,岗位职业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听取铁路行业专业人士建议,从课程标准、特色教材、教学项目设计、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完善、成熟。并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效果良好,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际动手能力,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教学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张中央,高伟,等,机车电传动系统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整体设计方案[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龙德毅.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天津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研究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2):17-21.

作者简介:

李向超(1982,5-),女,汉族,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动车组控制技术、电力电子变换技术。

作者:李向超

第二篇: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质量监控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顶岗实习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针对顶岗实习工作中存在的过程监管缺失、考核难、评价难等问题,构建了基于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的实习管理体系和质量监控指标体系。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速铁道技术专业为例,对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验证了质量监控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高职;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

基金项目: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4JG-19)

作者简介:张碧,男,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系主任,副教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教学;苏昭,男,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朱永伟,男,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铁道技术专业教学;程建红,男,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教学。

顶岗实习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零距离”就业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职业院校顶岗实习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制约着学生实习的最终效果。如:实习岗位零散,学生分布在不同的企业,集中管理不便;实践教学与实习过程监管缺失,教学指导手段有限,教学任务落实难;缺乏有效沟通平台,互动不充分,信息上传下达不畅;安全责任监督难 ,实习学生动态监控缺失;动态数据采集难 ,考核评价流于形式;总结统计实效差,实践成果难以量化和标准化处理;实习过程复杂,流程数据混乱,实践教学和实习就业质量大打折扣;学校、企业和家庭三方没有有机链接和结合,校企合作层次未深入,优质资源难以互补共享。

针对上述问题,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于2013年以来结合自身办学特点,不断地致力于顶岗实习管理与质量监控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结合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2015年,与万博云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该平台的实施帮助学校及时掌握学生实习、老师管理、企业岗位需求等动态信息,搭建起了学校、企业、老师、家长与学生的协同管理和即时沟通平台,为顶岗实习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和多方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套完整的SaaS移动服务解决方案。

一、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简介

顶岗实习管理平台依托领先的云计算技术和移动互联理念,为学院的顶岗实习管理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学院可针对顶岗实习的特点进行多角色协同管理、即时通讯、互动教学、校企互动、实时监控、数据统计分析、在线考评和调查问卷等,从而使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岗前岗中岗后等实习管理工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流程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平台含移动端、PC管理,移动端主要应用条目有签到、实习计划、变更申请、周报、月报、巡访记录、附近实习和实习考评等功能。

二、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和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顶岗实习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基本思路是基于实习管理平台对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保证顶岗实习过程的顺利实施。

(一)基于平台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构建

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的开发应用,是保障顶岗实习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对不同角色设置管理权限和功能,实现多角色协同管理,从而使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岗前岗中岗后等实习管理工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学院、企业等“多方联动”机制的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1]通过构建实习管理模式,确保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实现对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合理评价和有效监控。

1.学校领导小组是顶岗实习工作的宏观控制者。学校由校企合作处、教务处、学生处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全院顶岗实习工作的宏观管理。其中,教务处负责对系部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审核,检查其执行情况并提出整改建议和意见;定期在全院范围组织实习工作研讨会,研究并解决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系部、教研室、专业指导教师(专任辅导员)实现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自上而下的组织、管理和教育等,以加强对顶岗实习全过程的纵向管理。校企合作处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引入优秀的企业参与顶岗平台管理,及时发布企业的岗位需求,为学生逐一落实实习岗位。学生处通过与教务处之间以及校企合作处与实习企业之间的密切配合,建立了双方及时互通与总体目标相一致的动态顶岗实习管理机制。[2]

2.系部管理小组是顶岗实习工作的重要组织者。系部组成了由系主任任组长的顶岗实习管理小组,负责对本系顶岗实习工作的全面管理和组织实施。制订符合系部实际的顶岗实习管理实施细则,确立管理机制、考核标准、实施流程,保证管理工作在每一个具体环节得到落实。加强对学生的岗前教育,并与顶岗实习企业共同实施顶岗实习管理,会同校企合作处做好相应的协调工作;建立专业指导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联系顶岗实习学生制度,定期到企业检查和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掌握学生的实习状态,结合实地调研和巡查的情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反馈,完善实习过程管理,保障顶岗实习工作有效推进。

3.校企“三导师”是顶岗实习工作的有力推动者。顶岗学生的实习管理,采用“三导师”制,即学校专业指导教师负责落实专业顶岗实习实施计划,对学生的周报、月报技术总结及时批阅,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实习状态,基于高速铁道技术专业特点,应定期地落实换岗制度,切实保证学生多岗位的技能训练,提升实习质量;通过多渠道、多种形式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专业上遇到的问题;同时加强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沟通与合作,积极地配合实习企业工作,不断地开展业务交流,寻求校企合作机会,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创造校企双赢的局面。专任辅导员负责顶岗学生的日常管理,督促学生在平台上按时签到,实时地掌握学生的活动状态,对于预警异常的同学,应及时联系并告知家长,确保学生的安全处于可控状态;同时,应做好学生的心灵导师,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思想上、生活上的困扰,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企业指导教师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并积极地配合学校参与平台管理,就学生实习表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定。通过学生、专业指导教师、专任辅导员和企业指导教师四方的相互沟通,使校企导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掌握了用人单位对高速铁道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并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为人才培养方式、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专业能力培养和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的紧密结合。

(二)基于平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1.顶岗实习质量监控指标体系的构建。为了客观、真实地评价顶岗实习的质量,依据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理论,结合高速铁道技术专业的实习特点,通过大量的调研和对影响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分析,构建了以过程管理质量和学生实习质量为重要指标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指标体系。[3]其中,以学生实习过程、教师指导过程、系部检查过程为具体指标的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考核比重为40%;以优秀实习生、顶岗满意度、实习质量指标和顶岗实习技能为具体指标的顶岗实习学生质量的考核比重为60%。

2.“双闭环”顶岗实习质量反馈机制的构建。为保证顶岗实习工作的实施效果,形成良好的持續改进机制,依托学院联合开发的“习讯云”顶岗实习管理平台,构建了具有特色的“双闭环”顶岗实习质量评价反馈工作机制,即形成了以实习过程管理和学生实习质量相闭合的质量监控反馈机制,促使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确保了顶岗学生的实习质量。对于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建立了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岗前岗中岗后相结合的自上而下的多级动态管理模式,即学院顶岗实习领导小组针对系部层面的实习管理过程和质量进行监督和指导;系部实习管理小组针对专业指导教师、专任辅导员的指导工作进行日常督查,并定期开展管理自评,最终完成校内指导教师的考核工作;校内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并结合学生签到次数、周、月报的完成质量对学生的实习过程的评价;针对各级的管理考核结果的反馈情况,进一步优化管理,完善顶岗实习制度。对于学生的实习质量,构建了以过程管理(企业指导导师、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周、月报评价等)和终结考核(单位、学校、家长、实习生、指导教师对实习满意度的评价)相结合的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4]形成了实习过程考核结果反馈和学生实习质量分析反馈的相统一、相促进的“双闭环”顶岗实习质量评价反馈机制,如图2所示。

三、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质量监控的实践成效

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速铁道技术专业为例,对2015和2016届毕业生进行了顶岗实习质量监控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充分的调研和持续性改进机制,该质量监控体系现已取得一定成效并于2016年在全院范围推广使用。

(一) 形成了系统化的管理体系,相关质量指标逐年递增

基于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的“双闭环”顶岗实习质量评价反馈工作机制的持续运行,现已形成了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和科学的评价机制,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实习质量,学生的顶岗实习、各方满意度等质量指标逐年提升,如表1、表2所示。

(二)强化了校企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为全面提升顶岗实习这一质量工程,以学生的顶岗实习为契机,在提升顶岗实习质量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校企深度融合。2015年,学校积极鼓励校内指导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顶岗实习指导质量与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性支持和奖励,指导教师在指导顶岗学生同时,能积极主动地寻求与企业间的技术合作机会,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解决难题,提供技术服务,使企业从中受益,专业指导教师的社会服务企业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并对认真负责、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优秀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颁发聘书,聘任为专业兼职教师,这一激励机制使校内教学与校外生产实践结合更密切,促成了校企深度融合的良好局面。同时,严格的考核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校企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 高文安,李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6-38.

[2] 祝登义,张纪生,陈蓓.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54-57.

[3] 刘影,张榕欣.校企共管共评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研究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6(3):107-109.

[4] 王元元,田永力.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实践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2):80-83.

[责任编辑 蒋云柯]

作者:张碧 苏昭 朱永伟 程建红

第三篇:高职院校高速铁道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摘 要:实训是职业教育活动的支撑点,实训条件是决定职业院校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的因素。通过分析高职院校高速铁道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为同类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高速铁道技术

一、铁路职业院校高速铁道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设备应适当超前,而经费不足成为突显矛盾

随着高速铁道技术的发展迅猛,新的技术和标准不断涌现,为了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要科学的构建实训基地,而能够支撑实训基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障就是要有先进的设备。设备分为三种:落后淘汰的、主流的和超前的。高职院校在采购设备时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资金允许的范围内购买能够支持新技术和新指标的超前设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教育经费的短缺一直是一个历史性问题,虽然近些年国家教育部逐渐的开始重视职业教育,也有专门的经费用于职业教育,但面对资金少,院校多,设备昂贵,院校为了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挪用专项设备资金等问题时,經费不足的问题时常现实出来,两者之间的矛盾也愈发突出。

(二)“双师”素质要求与实训教师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存在矛盾

学生要想获得强大的实践技能,离不开高素质实训教师的指导。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是实习基地建设的基础。目前,实训教师往往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首先,实训教师往往理论强实践弱;其次,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实训教师实践能力强而理论知识特别弱;再次,设备先培训后,实训教师对新设备很陌生;另外,忽视企业导师或兼职教师的培养;实训教师定位模糊,经常将那些专业不对口、业务能力差的教师转为实训教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理念同实践教师能力不足存在着现实的矛盾。

(三)学校需要开展合作与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存在矛盾

各高职院校都在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出路,经过大量高职院校的探索得出结论:职业教育的必经之路为校企合作。总结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大部分校企合作只停留在“广度”上,而没有“深度”的结果,也就是说校企合作无非是签订各种协议,根本落实不到具体的操作上来。企业虽然同意合作计划,但往往出于成本与利益的考虑而排斥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高速铁路系统设备一般都比较昂贵,属于国有资产,出于安全考虑,企业不可能允许大量学生进入现场学习,风险成本太高,这也是校企合作流于表面的根本原因之一。目前校企合作的基础大部分基于个人感情的维系,一旦业务主要负责人发生人事变动,则校企合作就会停止,这种断断续续的合作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加强铁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对策

(一)积极争取多元化投资

除了要争取国家教育部拨给地方专款专用的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外,还要自己想办法争取多元化投资。一般来说,这种方案都是学校提供实习场地,企业提供实训指导教师、实训项目、设备和技术支持,实现双方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和进步。另外,企业提供的资源,如设备、技术和项目都是比较贴近市场的,企业导师的实践能力又很强,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实训更有利于毕业之后直接上岗,扩大就业渠道。

前面提到了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要考虑自己的成本。从这一问题出发,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场地供企业建厂房和车间,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侦测,例如减免场地费用、水电费用、人员費用等等,条件是必须允许学生在车间进行实习,这种双赢式的方式一定能够得到企业认可。最重要的是这种方法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的生产过程平台,使得学生能够“零距离”接触行业,也有利于对于实践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

(二)大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日益受到职教界的关注。通过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达到培养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如果没有有经验的教师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就很难达到这一目标。独特的办学目标就需要有独特的教师和教学模式,而“双师型”教师正是职业院校的重要特色。

作为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要成为真正的“双师型”,要求他们不能只是纯学者型、教学型、学术型的,而是精通教学、生产、科技、管理的综合性人才。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动手操作和科技推广能力。“双师型”教师必须将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知识和能力吸收内化,并能有效地再现、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不但熟悉操作过程,而且要精通其原理,并能组织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不能仅限于基地的设备等硬件建设,与之相应的要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大功夫。

(三)合理进行实训基地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实训设备的数量和质量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选购设备,首先要考虑与现场的逼真性或近似性,使学生就业后能立即上手,实现与职业岗位的对接。一般情况下,校内的实训设备要和现场的真实设备一模一样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和现场设备的逼真性或近似性就意味着做到了适度的超前性或前瞻性。再者,技术指标是要有一定的精度要求的,但不必要求其绝对的精度,除非用于生产性技术服务。大批量的设备可以在性能指标上有所区别,分类购置、分档使用,以节省资金。购置设备时不能特意追求最低价购进,还要考虑其有一定的使用寿命,提高其“寿价比”。实训基地在硬件方面一旦建成,对实训基地的管理和使用等软环境则必须跟上,师资队伍、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必须与之配套,形成硬件和软件匹配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黄荣春.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姚丽梅,王玉生.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7).

作者简介:

张宇,男,1985.12,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科,山西人。研究方向:高速铁道技术。

作者: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