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论文

2022-05-12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初中作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作文教学应该从学生作文现象入手,有针对性地不断训练“美”的眼睛,洞悉身边的人、事、物,解决好“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让学生真情流露,挥笔成文。

第一篇:初中作文教学论文

初中作文教学浅谈

摘要: 文章怎样写,没有固定的法则,可贵之处在于不效法别人的老路走,有自己的创新。任何一种作文教学方法,只要能切实提高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水平,减轻农村中学教师与学生的负担,就是可取的。文章就此问题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 农村中学 初中作文教学 教学方法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同时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作文教学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甚至终生受用,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和学生对生活认识感悟的思想提升上下工夫。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因而教学应当尽量还原生活,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中学作文教学就承担着这一重要的使命。就是说通过作文教学,既要为学生打好“求知”的基础,又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一、让学生就范文中学“仿”写,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能降低学习的难度,又可收到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在仿写中掌握各种写作方法和技巧。

“仿”不能机械地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但它确实存在。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创新思维。例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仿写《从教室到西边》。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能力便在随之发展。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世上无难事,作文也是这样。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说:“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一开始不要怕写不好,只要勤练笔,就能熟能生巧。世上哪一个作家、诗人都不是一开始就是作家、诗人。有的投稿几十次,甚至几百次才能发表。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是从一人多高的草稿上站起来的。有经验的老师通过办手抄报,编印本班学生优秀习作选,在班上放大张挂学生的好文章,指导、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等形式,让学生获得较多的“发表”自己文章的机会,满足发表欲,这些不失为一种激发作文兴趣的有效办法。我不断用这些名人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长处,哪怕一点一滴也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一次作文,一个学生在题为《树根的联想》一文写道“树根弯弯,像爷爷的拐杖耸着一个美好的希望”,纵观整篇文章,错别字病句很多,想到哪,写到哪,全文紊乱,仅此一句较好,我在评讲作文时就暂避其不足,只对这一闪光的语句给予高度评价,该生深受感动,同学们也深受感染。既然能写活一句,也一定能写活全篇,从此该生便对写作有了浓厚兴趣,建立起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另外,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由范文中的人物形象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由范文的事与理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由范文的精妙构思想到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多方面受到启发,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之于笔端。

二、精心命题,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是促进知识理解的一项根本性措施[1]。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尤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写,发现问题就改,偶得佳句就用,这样,“长期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联想,妙手偶得之,一挥而就”,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动。

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在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的高低,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所以我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的美好之处。

脱离生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脱离学生生活的命题则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上,最能体现学生生活,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即使写出文章也是胡编乱造,东拼西凑的。

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像《我熟悉的一个人》这样的题目就不如把题目改为《你猜猜他是谁?》、《你看看他像谁?》,等等。

三、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

青少年学生思想解放,喜欢独立思考,勇于标新立异,但和成年人比,他们还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思想还幼稚,看问题往往较片面,没有深度。这些特点会在他们的作文中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应对他们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他们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提高辩证分析能力。通过这样辩证分析,才能去伪存真,寻找出材料所揭示的正确观点,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情,进行评论,文章必然能抓住要领,褒贬得当,不至于泛泛而谈,单薄无力。

四、创新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在作文批改中,最忌在学生盲目的状态下,教师一手草批后下发给学生,再不过问[2]。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同时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如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组内同学或同桌听,请同学打分或评级,并谈谈为什么得分又为什么扣分。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作文,欣赏他人的作文。让学生办一份文学小报,把自己的作文发在上面,之后全班进行交流,取得了充分共赏互评的效果。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荆建华,于启新.教育科学基础知识[M].河南: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

[2]张永玲.怎样提高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J].考试周刊,2012,(13).

作者:王向英

第二篇:从初中学生作文现象中构建作文教学策略

摘要:作文教学应该从学生作文现象入手,有针对性地不断训练“美”的眼睛,洞悉身边的人、事、物,解决好“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让学生真情流露,挥笔成文。

关键词:美的眼睛 训练 真情

在考试、作文教学及批改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些初中生在写作文时,仍抓耳挠腮无从下笔或下笔只是寥寥几行字,有的虽写了不少,但假、大、空,没有真情实感,和作文要求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缺乏观察的眼睛,对周边事物没留意;平时阅读少,语言积累少,形成三大难——“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假、大、空,难以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为了纠正学生在考试和作文批改中出现的上述现象,在我教学指导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主要针对其作文现象构建作文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训练学生“美”的眼睛

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曾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就像毕淑敏在其《提醒幸福》中写道的:“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振颤。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美一样,也需要我们不断加以训练:发现美,想象美,体验美。

发现美:初中生由于学习生活的时间基本上是在学校,接触最多的是书。而我们的书——语文教材,都是编辑们精挑细选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不管是在其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存在着“美”。如在语言形式上,有语音声调上的轻重缓急、平平仄仄的抑扬顿挫之美; 在其内容上,更是有包罗万象的美:山水之美的《与朱元思书》、建筑之美的《故宫博物院》、民俗之美的《安塞腰鼓》等。

想象美:文字变成形象需要想象,文章中的美更需要想象。由于初中生知识和生活经历阅历的局限性,对事物的认识比较肤浅,对美的鉴赏能力较差,所以在作文指导时,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培养学生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展现文章的美。如借助文章中有关的情景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场景合理想象。像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大漠”何以形其大?“长河”何以状其长?以及“大”与“直”、“长”与“圆”间的关系,只有充分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体会到广袤旷阔而又雄奇壮丽的塞外大自然的景色。

体验美:《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因此,既然我们知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我们训练了学生发现美、想象美的能力,并形成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后,我们就要训练学生体验美。如老舍《济南的冬天》,描述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教师在教学中不妨让学生们像老舍说的那样“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想象那“响晴”的济南的冬天。

二、解决“三大难”,让学生写起来

“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是学生作文三大难题。究其原因——

一是因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圈子小,和外界接触面窄,二是因为学生对日常现象熟视无睹,没有形成积累素材的习惯,三是没把语文当作范本,没掌握好各种文体或体裁的基本写作知识的一些方法和一些技巧,导致“不会写”或“写不好”!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一是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在參与社会实践中,感知生活,体会生活,积累写作的素材;二是指导学生发现、挖掘日常生活点滴,养成日记或记录瞬间感受体悟,为写作文积累素材;三是抓住各种文体或体裁的一些基本要素,教给学生这些文体或体裁的基本写作知识的一些方法和一些技巧。如写记叙文怎样才生动、形象;写说明文怎样说才科学、准确;写议论文怎样摆事实讲道理;以及这些文体审题、立意、文章结构思路如何安排等等,甚至老师在指导学生方法或技巧时,同学生一起写下水作文,让学生感知作文就是身边事,就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提炼。从而改变“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

三、作文贵在真情实意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曾说:“好作品不是文字本身,而是从感情开始,感情从哪里来?从感受、感觉、感动中来。当我们有真感情的时候才会有好文章。”因此,我们要写出好文章,就应该做一个有感情的人,走近生活、热爱生活、关心生活,感恩身边的人和事,或博览文章,广泛阅读,从各种文化名著、报刊杂志、电子网络等吸收素材,随时记录自己内心的感受、感知和感动,用真心去感悟人、事、物,就会产生思想的火花,写作的灵感,挥笔成文。像古人所说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阅读中“一枝一叶总关情”,去寻找“活水”,积累素材,用心、用真情去发掘、去感悟,作文时与生活中、记忆中的某些现象相碰撞,,就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9第三版

(2).陈国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提高策略》.《语文教学通讯》2018年第10期.

(3)郑雪锋《作文的真性情表达》,《教育》2015年第07期

作者:陈云霞

第三篇: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学生运用知识和驾驭语言文字能力的具体体现。如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几年来,我多方探索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及改进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浅谈几点,以求商榷,为农村作文教学改革添砖加瓦。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低效率的原因大致为:

一、初中生对各种事物现象的观察、体验不够,缺少足够的发现

不留心观察,对外界事物视而不见,头脑里就不会留有深刻的观察印迹,自然没有写作素材;不留心体验生活,对各种事物缺少感动和感受,不认真思考问题就不会对生活有所顿悟和想象。没有感动、感受和发现就不会产生文章的灵魂——思想感情,也就不会产生写作的欲望,就会感到没话说、没写头,最终写不出高质量的作文。

二、初中生阅历浅,生活面窄,缺乏生活见解和感受

经验是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许多作家都擅长写自己熟悉的内容。而学生长期被关在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本该充满七色阳光的学生生活变得平淡、单调,从而缺乏独到的见解和感受,体验不丰富,导致作文立意不新,选材不精,平淡无奇。因此必须让学生步入社会生活,关注人生,写好人真事,客观真实地反应现实生活,使作文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三、阅读不精,语感不强,积累不够

读是写的基础,可以说写作的样本来自读,二者密不可分。写作的语言、材料、思想也有一部分来自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都强调了读的重要性。可惜现在的学生在学校被题海战术搞得昏天黑地,没时间去读课外读物,从而导致阅读量少,词汇积累少,语感不强。作文时词汇贫乏,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缺乏写作个性。

四、写作训练不足,并且随意盲目,缺乏训练的系统性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只练不学不行,只学不练更不行。欧阳修说:“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有人做过实验认为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应有30万字的写作量才算“过关”,而现在有的许多学校每两周才写一篇作文,实在是太少了,这样少的训练量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作文教学命题、指导、批评、讲评等环节教学法陈旧,激发不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目前,学校作文训练基本上是按照命题、指导、评讲这一过程组织实施的。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易行,但如果一成不变,长此以往也难免单调乏味,作文教学的活力将受到扼杀。因此必须对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大胆地改革创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命题要避免单一机械,要做到多种形式相结合;作文指导要改变教师单一指导,实行师生共同探讨,让学生积极参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结构思路等讨论;作文实践要打破“当堂作文”的旧模式,采用“得法于课内,活学于课外”的新模式,也可以运用当堂作文和课后作文相结合的训练方法。

为有效改善初中生遇到的以上作文窘境,我着力做好了以下几方面:

(一)引导初中生多读书打好写作基础

阅读课文及其他优秀作品,提高写作能力。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用的课文大都是名家名篇,所以教师一定要多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怎样观察生活、选材确定中心、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从中学习一些写作知识、修辞方法。全面理解课文内容只是教学当中的第一步,更重要的一步就是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即写作能力的训练。语言文字训练首先是阅读训练,要让学生人人都能把文章读得的正确、流畅,乃至熟读成诵。在阅读中,要遵循作者的思路。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教师要潜心备课,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脉络、作者的思路,从而确定引导的方向。这样学生在作文下笔时,才能感到游刃有余。

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单凭阅读课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一些文学作品,从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使范文起到榜样作用。除此之外,初中生还要利用业余时间读报,看新闻,观察社会,参与社会生活。

(二)多写勤练

多写勤练是提高初中生作文能力的关键。初中生按课程标准安排,每单元写一篇作文,每个学期至多也不过七、八篇文章,仅靠有限的几篇作文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小练笔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熟能生巧”,写作也是这样,只要细心观察,勤于动脑动手,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不失时机地用笔表达出来,日积月累,定能摸索出一些写作技巧。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我们可以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练笔机会,如升国旗活动、捐款活动、值日活动、联欢会、演讲会、歌咏比赛、爬山、参观、小组活动、实验活动等等,这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要及时引导学生随时注意观察,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对人外貌、心理活动、各种活动场面、环境、各种声音的描写,及时捕捉到最新最美的闪光点,并及时地动笔记下来,养成良好的练笔习惯。这样持之以恒,必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要对初中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能力培养,注重多读勤练,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把学生从模式作文的樊笼里解放出来,让他们真正从应试教学的窠臼里走出来。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新的突破,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若 曦)

作者:宋电民

上一篇:铁道桥梁工程论文下一篇:评建筑工程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