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2022-09-09

第一篇: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土地勘测队工作职责

1.为全县各镇使用土地单位提供用地红线图、平面布置图,填写土地勘测定界报告书。

2.对所需出让土地进行规划、测量及协调工作,制作出让宗地位置图、平面布置图。

3.为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补测工作,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基本农田保护区图等图件的制作。

4.为土地复垦开发制作土地现状图、复垦开发规划图等。

5.进行用地单位地籍测绘(含改制企业),制作宗地图。

6.参与土地变更调查的修补测工作。

7.为需转让、抵押、评估等单位进行土地测绘。

8.进行用地单位(含土地受让者)的实施放线工作。

9.图纸琼晒工作。

10.负责全县测量标志的管理和维护。

11.承办省、市测绘部门及县局领导交办的其他测绘任务。

第二篇: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勘测设计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管理,保证勘测设计质量,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根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范围内各级财政投资和社会融资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下简称项目)。

第三条 设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项目的勘测设计管理工作,并对勘测设计活动进行监督。设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委托省国土资源厅公布的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项目的测量、设计。测量、设计规模达到公开招标额度的,应组织公开招标。

第四条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勘测设计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目的,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切实保护耕地,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第五条 从事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勘测设计活动,应坚持先勘测、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

第六条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勘测设计单位必须依法进行勘测设计活动,严格执行土地开发整理技术标准,并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勘测设计的质量负责。

第二章 项目测绘及工程地质勘探

第七条 项目通过前期审核(省级财政资金的项目为立项批复,下同)后,建设单位应组织对项目区的地形地貌进行测绘。同时,项目区外与项目相关的必要的水系、道路及重要参照物必须进行测绘,以反映与区内的相互关系。

第八条 项目区测绘成果必须能满足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量计算、施工放样、拆迁及青苗补偿统计等要求。

第九条 项目的测绘应委托具有测绘资质的单位承担。测绘承担单位应依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测绘技术规程》等相关规定,编写技术设计书,依法进行测绘。

第十条 土地开发整理测绘统一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 第十一条 项目测绘必须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测量方法进行实地数据采集及成图。

第十二条

地表岩石分布较广、软地基等工程地质较复杂的项目以及需修建山塘水库的项目,应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等相关技术规程对项目工程地质状况进行勘探评估。

第十三条

以采用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的项目,应进行项目区和周边水文地质勘查,或提供已有水文地质勘查成果资料作为规划设计的依据。

第十四条

项目涉及拦河坝、农用桥、护堤、护岸、挡墙等建筑物的,项目业主应负责提供地质勘查资料或地质情况说明,设计单位应到现场对地质资料进行核实。

第十五条

项目经实地测量坡度超过有关规定的,测量单位应告知项目业主,并剔除出项目区。经工程地质勘探评估后,工程地质条件不符合要求的,或土地开发整理成本过高的,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主管部门应申请改点或终止项目实施。

第十六条

项目测量成果由设区市复核,确保质量,同时报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备案予以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整改。

第三章 项目初步设计

第十七条

项目初步设计是指项目在通过前期审核和实测地形图基础上,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对土地开发整理区的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其他工程等进行设计,并编制投资预算。

第十八条 项目通过立项审核后,项目业主应委托省国土资源厅公布的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初步设计。

第十九条

项目设计方案应依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财建〔2005〕169号)、《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等国家和省有关土地开发整理的规定及标准进行编制。

第二十条

项目初步设计应进行驻点踏勘,尽可能与项目区地形测绘同步进行。设计人员要与测绘人员进行项目区地形、地物情况的交接,并按省厅要求对项目区土壤、水文地质、基础设施等情况进行调查,填写《现场调查表》,使项目初步设计更加切合实际,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第二十一条

初步设计应充分征求当地农业技术人员、村民与村委会的意见,讨论成果应形成会议纪要,并作为设计文本的附件。

第二十二条

设计单位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应提交以下设计成果:

(一)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二)项目现状图;

(三)项目总体规划图;

(四)项目单体工程设计图册;

(五)项目投资预算书;

(六)土壤调查报告;

(七)现场调查表及方案讨论会议纪要;

(八)项目区及基础设施相关照片或影视资料;

(九)省国土资源厅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四章 设计审查

第二十三条

省级立项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由省国土资源组织评审;市级立项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及村庄旧宅基地复垦项目由设区市组织评审。

第二十四条

设计单位在项目评审之前必须提交按规定的深度和数量提交初步设计报告,设计单位必须提供相关的设计资料后方可上会审查。

第二十五条

项目评审会设计单位应汇报以下主要内容:

(一)介绍项目区规模、地类等情况,并用CAD程序演示;

(二)结合照片或影视资料分片介绍项目区基本情况、现场调查情况及地材情况,说明项目区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群众的要求、地材情况对结构设计的影响等;

(三)结合照片介绍项目区原有设施现状,在规划图上的位置,及利用和改造的措施;

(四)介绍总平面布置思路和工程设计、预算。 第二十六条

项目设计评审会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和项目业主根据《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审查要点》及有关文件规定,对设计的方案和预算方面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并形成会议纪要。

第二十七条

设计评审会后,设计单位应根据会议纪要和专家意见,对设计进行补充修改完善,并按纪要规定的时限内报送复审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复审,审核设计对评审会议纪要的落实情况,确定设计方案和投资预算。

第二十八条

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设计、预算经专家评审后,由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批复。

第五章 项目施工图设计

第二十九条 施工图设计是项目工程招投标和施工组织的主要依据。项目初步设计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应尽快组织设计单位编制项目施工图设计。

第三十条 项目施工图设计的原则:

(一)应依据项目初步设计批准文件的要求进行。

(二)应坚持在工程内容不减少、施工质量不降低、预算投资不突破的前提下,对项目初步设计进行完善和优化。

(三)设计深度应满足工程招投标和工程施工的要求。

第三十一条 项目施工图设计应报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准机关备案。

第三十二条 项目初步设计达到工程招标和施工组织所要求的设计深度的,可直接采用初步设计作为施工图设计。

第三十三条 在工程开工前,设计单位应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说明工程设计意图,解释工程设计文件;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单位应派有关技术人员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设计问题。

第六章 项目设计变更

第三十四条 项目初步设计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批复文件组织施工图设计和工程施工,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按规定报批,原则上一个项目变更不得超过一次。

第三十五条 项目设计变更的原则:

(一)保证工程质量,保证建筑物安全,保证工程效能正常发挥,确保工程如期完工。

(二)设计变更的方案不得降低原设计标准,不得减少批复的项目规模。

(三)属财政全额投资的项目,设计变更的方案原则不得增加项目投资。

第三十六条 项目设计变更分为技术性小变更和重大设计变更。

(一)技术性设计变更包括下列情形:

(1)灌排沟渠、泵站、桥梁、涵洞、堤岸、道路等工程的基础地质情况以及实地地形与原勘测成果不符,根据现场实际地形地质情况,修改建筑物的基础处理设计或小距离地移动位置。或者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作相应调整,整个建筑物的功能不受损,设计标准不降低。

(2)由于市场行情变化,设备、原材料采购不到,需要采用其他设备、原材料进行替代,根据新设备、新材料的工程技术参数对建筑物的原设计重新复核、修改。

修改后建筑物的功能及设计标准不降低。

(3)由于施工季节、工期变化,按照原施工组织设计不能按时完工或保证工程质量,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以确保按质按时完成工程建筑。

(4)施工期间土地权属调整有困难或为满足当地群众的合理要求,适当移动路、沟、渠的位置,不破坏田块、路、沟、渠原设计的完整性、合理性。

技术性小变更应控制在项目工程施工费3%以内。

(二)重大设计变更包括下列情形:

(1)项目建设范围有较大变更;项目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发生变化。

(2)项目区主要取水方式、灌溉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3)设计标准降低。包括以下情形:降低防洪堤的堤顶高程、减少断面尺寸降低安全标准;减少引灌渠的引水流量,减少断面尺寸,降低灌溉标准;改用次等级的建筑材料等。

(4)因不可抗力的因素,如强台风、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项目无法按原设计方案实施,需修改设计方案的。

重大设计变更应控制在项目工程施工费3%-15%以内,超过15%的原则上不予变更。

第三十七条 项目设计变更一般由项目业主、施工单位或涉及土地权属单位提出,并由设计单位编制设计变更方案。省、市国土资源局在接到变更申请后,应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涉及土地权属单位对设计变更方案进行论证,取得一致意见。

第三十八条 技术性设计变更由设计单位批准,并报原初步设计批准机关备案。

重大设计变更须逐级上报原初步设计批准机关审批。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

设区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推荐具备资质的单位参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测量、设计,省厅将在各设区市国土资源局推荐及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定期公布更新机构名单。

第四十条

各设区市国土资源局应选择效率高、质量优良的相应机构承担业务;各设区市国土资源局在选择机构时,应要求其提交承诺函,并加强监督检查,同时将检查情况及时报告省厅。

第四十一条

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应配合设区市国土资源局加强对项目测量、设计业务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测量与设计成果质量。

第四十二条

省国土资源厅建立机构淘汰机制和不良行为的通报制度,会同设区市国土资源局不定期对机构的工作质量进行抽查。发现测量、设计单位存在以下问题的,第一次予以通报,第二次将不允许其从事我省土地开发整理相关业务。

(一)弄虚作假:包括未如实反映项目现状、未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编造水文数据、不如实反映项目区土壤情况、坡度情况等;

(二)工作马虎、质量低劣:包括测量或设计出现重大差错、因测量或设计原因造成重大设计变更、重复出现同类设计差错等;

(三)时间拖延、进度缓慢:包括因测量、设计单位原因未按省厅要求时间提交成果等;

(四)转包和非法分包等不良行为的。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第三篇: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现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几点不足 我国现行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

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三个层次组成,形成了

全国、省、市、县、乡五级土地利用。它的主要特点是层次

性强,结构严谨,赋有明显的行政色彩,非常便于实施与落

实。但由于受到整个国家经济体制的影响,再加上其规划本

身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难免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

在各级规划的职责分工不够明确,规划体系不够灵活,规划 协调与衔接性差等。

(一)各级规划分工不够明确

我国现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为国家、省、市(地)、

县(市)、乡五级,从国家的角度看,国家级的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越细,规划的适用性越低。县、乡一级的规划应当是 具体落实的规划,县级土地利用规划主要应注重用途的分区,

而乡级规划应注重落实。事实上,在我们审批用地时,主要

依靠的是县乡级规划。其实,对于面广量大的用地项目,全

国和省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只能实现数量控制,而不能在

图上进行具体控制。目前,在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明显

存在宏观过细、中观流于形式、微观过粗的现象,各级规划

的核心职责分工及编制内容不够明确,不利于规划的实施。

(二)规划的协调与衔接性较差 在我国规划体系中,客观上存在着既相互依赖又各有侧

重的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两大系列。国土规划、区域规划、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同属于不同地域层次的综合性的空 间规划系列,在不同地域层次的空间规划之间,也有一个需

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互反复协调与衔接的问题。当前,

核心问题是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与衔接明显不 够,尤其是两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和

总体规划的图件比例尺、图件现实性与用地规模指标及用地 界线等,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矛盾较大。同时,土地利用规划

体系内部协调性也较差,各级总体规划与其相应的专项规划

之间的定位、定量、定性、定序四个方面的协调明显不够,

尤其是总体规划与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之间的协调,在许多方面图、数与实地相矛盾,不便于规划 的实施。

(三)规划体系不够灵活

主要表现在土地和规划的种类较多,全国规划体系千篇

一律,规划形式死板,不便于规划操作,各级政府没有一定

范围内灵活编制和实施规划的自主权,规划编制不能做到因

地制宜。同时,存在重复性规划的现象,规划问的宏观、中

观、微观衔接性较差。

二、国内外规划体系的借鉴与启示

(一)国外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借鉴与启示

1、美国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美国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分为三大类和六个层次。三大类是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用 地增长管理规划,用地增长管理规划主要是对建设用地加强

管理,控制市区规划的一种方法。六个层次的规划是国家级、

区域级、州级、地区级、县级和市镇级。美国的全国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目前还没有搞出来,联邦土地管

理局曾想编制,

但由于各州的意见不一致,至今尚未成功。国家级的专项规

划已搞了一些,如全国自然保护区规划等;区域级是跨州的

土地利用规划,在美国开展较早,其规划的范围可大可小;

州级规划主要是控制州内土地利用。各州的做法不尽相同,

不少州是州、县同步进行,但有些州是先搞县、市规划,然 后综合成州级规划;地区级是按自然界限规定范围,一般包 括几个县,县级规划是美国土地规范中一个重要的层次。其

注重资源经济情况的分析和用地分区的划定,大部分县已进 行了规划;市(镇)级规划的内容比较具体,属城市规划,

并有相应比例尺的规划图。

2、德国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德国从联邦议院到乡政府,

从大城市到乡村,都已形成了规划体系。按照城市的作用和

影响,将整个国家分成不同层次的规划区,不同层次规划区

的规划有不同的规划内容和粗细不同的规划方案,并将全国

划拨为若干个高级规划中心、中级规划中心、低级规划中心

和小的规划中心。整个规划分为四个层次,国家级从宏观管

理上对全国进行区域性规划,属框架性、原则性规划;州级

根据国家级规划的精神和本州的情况,制定本州的规划,属 结构性规划;地区级规划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市镇村规划则

比较具体,包括土地和计划(F 规划)、地区详细营建计划(B

规划)。根据规划方面的法律条款规定,低层次规划必须服

从高层次的规划,同级、同层次的专业规划必须服从整体的 区域规划和发展规划,各级政府都设有专管规划的机构和人 员。

3、日本国土地的利用规划体系。日本的国土规划体系分

为四级,全国综合开发规划,三大都市、七大地区和特殊地

区(岛屿、山村、欠发达地区等)等区域规划,都道府县规

划、市村町规划。国家根据《国土综合开发法》(1950 年) 及其相应配套法规,相当集权地制定全国综合开发规划(第5

次)、大地区和特殊地区规划;都道府县规划即土地利用基

本规划,将地域划分城市、农业、森林、自然公园、自然保

护等五种,它落实全国综合开发规划精神,听取市村町的建

设要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市村町根据地方自治法制定规

划并听取都道府县的建议。规划内容比较具体,属实施性详 细规划,在市城町下面还专门设有城市规划与农村土地利用

规划,且各市村町的情况差别也较大。

(二)国内相关规划体系的借鉴与启示

1、国土规划体系的借鉴。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存在不

同的国土规划体系,从规划行政区域范围的角度来看,通常

划分为全国、省级、县(市)级三个层次;从规范详细程度

的角度来看,可将规划分为国土总体规划、国土专项规划和 国土详细规划。国土总体规划是一种纲要性或政策性规划, 主要解决跨部门、跨行业的国土资源配置问题,专项规划是

在总体规划的框架控制下,针对某一专门问题而进行的规划;

详细规划又称国土规划设计,是国土规范的深入和细化,对

建设项目做出具体的安排,要求将各规划项

目布局到大比例

尺地图上。从国土详细规划的作用来看,又有控制性和开发

性之分,前者控制国土资源的使用条件、方式等,后者针对

某区域进行开发设计。根据国土规划体系改革的方向,国土

规范的法定层次由全国、省级、县级三层次组成,在法定层 次之外,辅之以跨省的大区域重点地区规划、省(区、市)

内跨地区规划,简单示意为:全国(必须)-大区或重点地区

规划(视需要)-省级(必须)-省内跨地区规划(视需要)- 县级(必须)。

2、区域规划体系的借鉴。区域规划是在一个地区内对整

个国民经济建设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

同属于国土开发利用和建设为中心的,从战略高度进行的地 域性综合规划,在区域层次上有相当的规划复合性,除了全

国一级的国土规划外,以省、地(市)、县为主的区域性田

地规划亦可以叫做区域规划。因此,区域规划是国土规划的

重要类型,是区域性国土规划的同义词,其性质、内容和方

法与国土规划基本相似。它与国土规划的关系是局部和整体 的关系,各种不同类型的区域规划都是国土规划的组成部分, 在国外,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这两个概念也可相互通用。

3、城市规划体系的借鉴。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 详细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是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

规模和空间发展的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

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 指导城市合理发展。详细规划主要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详

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

直接对建设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详细规划分为控制

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在编制总体规划前可以编制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大、中城市可以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 制分区规划。设市城市应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政府所

在地的镇应当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三、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优化与完善的路径探究

(一)明确界定各级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目标职责

国家级规划的核心目标职责是确保我国的用地安全或粮

食安全,实现全国性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省级规划核心目

标职责是在国家级规划指导下,确保国民经济建设的用地需

求,尤其是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用地,有条件地实现全省耕地 总量动态平衡。国家及省级规划以政策精神的文本形式为主, 以图件为辅。县级规划核心目标职责是划定用地管制区和耕 地保护区,制定用地管理制和耕地保护的政策,并标定在规 划图件上。县级规划以文本和图件结合为主;乡级规划核心

目标职责是具体落实职能规划的指标,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详 细设计,做好图件上的定位控制和定量控制,乡级规划以图 件为核心。

(二)重点开展县、乡两级土地利用规划工作

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重点,应该加强县、乡级

规划的研究力度,注重县、乡级规划的人才和技术设备的投

入,逐步实现县、乡级规划的一体化进程(包括编制与实施)。

县级规划作为总量控制的最基层,其规划内容要具体体现定

位、定量、定性、定序的要求,核心内容是合理控制城镇建

设用地规模和切实保护耕地,要求乡(镇)级规划在县级总

量控制和分区控制下对具体地块的用途进行编定,为土地管 理提供直接依据。

(三)注重规划之间的衔接与协调,提高规划的质量

从目前来看,将国土规范、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与土地

利用规划等整合为一体是不现实的。因此,当务之急是做好

各种规划之间的协调工作,重点是做好县、乡两级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工作。首先应注重图件比例

尺的协调,这是“两规划”衔接与协调的基础。在有条件的

地方可实测较大比例尺的土地和现状图,保持图件的现实性, 只有这样,用地范围和用地界线才能协调好。其次应注重用 地发展方向、用地规模及用地性质等实质性内容的衔接与协

调,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同时编制“两规”。再次要注重“两

规”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衔接,既定序与定位的衔接,修正“两

规”编制的不同点,修正“两规”的城镇用地规模界线。同 时,还要注重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内部的协调,即各级总体规

划与其相应的专项规划之间的协调,当前重点是做好总体规

划与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则及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协调,包括

定位、定量、定性、定序四个方面的协调。 参考文献:

1、王万茂.土地利用规划学[M].中国大地出

版社,1996.

2 、吴次芳. 国土规划的理论与方法[M]. 科学出版 社,2003.

3、国家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M].中国国家建设 部,1991.

4、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M].中国建设工业出版 社,1991.

5、王静.日本、韩国土地规划制度比较与借鉴[J].中国

土地科学,2001(3).

6、安萍莉,张凤荣.土地和总体规划的理论体系研究[J].

资源科学,2000(3).

7、但承龙,王群.西方国家与中国土地利用规划比较[J].

中国土地科学,2002(1).

(作者单位:李伟,贵阳市土地开发中心;姚岚,四川

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__

第四篇:国土资源勘测规划评估中心工作职责

1.承担地籍测量工作。

2.负责新增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各类地形图测绘工作。

3.承办新增建设用地、地价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承办城镇基准地价测评、地质灾害评估。

第五篇:广东省水利电力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开展“创先争优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方案

根据中共广东省水利厅直属机关党委文件《关于印发省水利厅直属机关“创先争优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方案的通知》(粤水机党[2011]6号文)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创先争优促发展”活动实施方案。

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坚持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突出科学发展主题,以服务广东水利发展大局,做强做大设计院,争取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设幸福设计院为核心任务,以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推进我院实现 “产业多元化、市场国际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现代化”为主要内容,以创先争优为抓手,以纪念建党9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我院党的建设,充分调动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全力推进我院“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为构建和谐设计院、幸福设计院提供强大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主要任务

1、做好我院“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工作。认真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厅党组和院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上来,提高执行力,推动“十二五”规划的实施,通过控制职工规模,降低运营成本,积极走出省门、走出国门,力争

年产值超10亿元,争当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2、建设幸福设计院,推动幸福广东建设。把为广大职工谋幸福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提高干部职工的幸福指数作为一切工作的目标参数,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建设幸福设计院和幸福广东的重头戏,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效能,以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指引,推进小型病险水库和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等一大批水利重点项目和民生水利建设,实现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使科学发展的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福祉,推动幸福设计院和幸福广东建设。

3、把创先争优促发展活动引向深入。结合本部门的实际,特别是围绕实施院“十二五”规划,引导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落实行动,通过争当杰出员工、优秀项目及专业负责人,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提合理化建议、党员评先等多种形式,推动党员干部履行职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以党建带群建,形成党群共建促发展的生动局面。

4、推动党建工作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执行力,充分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职工、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党建工作创新,以党建工作的卓越成效,迎接建党90周年。

三、主要举措

1、“给力设计院”行动。抓好三项能力。

学习能力。结合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支部学习为重点,通过开展专题学习、专家辅导、学习论坛、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充分认识广东水利和我院“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任务和举措,结合本部门本支部的工作职能展开讨论,明确方向,谋划对策、提出举措。

调研能力。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围绕广东“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主题,抓住我院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开展专题调研、考察学习、座谈讨论等途径,开展“我为‘十二五’献一策”等活动,通过调查研究,为实施“十二五”凝智聚力。

执行能力。着眼于破解我院科学发展难题,把做强做大设计院的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着力点,分解为攻坚克难的若干项目,通过组建党员突击队等形式,开展岗位培训、技能培训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带头承担急难险重的工程项目,提高执行力,在攻坚克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真诚服务”行动。

服务好业主,出精品工程。通过创新设计理念,在确保工程安全下,按照"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理念进行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全面提升我院勘测设计水平,不断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设计的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的科技进步,争取成为精品优质工程,服务好业主。

服务好职工,创先进文化。充分运用创先争优活动、劳动竞赛、工人先锋号、巾帼文明岗、杰出员工、优秀项目及专业负责人等载体,推动党组织作风转变,能力提升,增强动力,形成合

力。在广大党员中广泛开展“彰显党员风采,争当先进模范”活动,通过突出党员形象,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推进服务创新、提升职能部门的服务能力和形象,健全监督制度,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效率,创造和谐的企业文化,建设幸福设计院。

服务好社会,建文明单位。一方面,坚决按照厅党组的部署落实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部署,加大帮扶力度,创新扶贫方式,确保人力物力到位,工作举措到位,做到“输血”“造血”并举,近期效果与长效机制俱佳,争当扶贫“双到”工作的排头兵。另一方面,着眼于建设幸福广东这一目标,立足我院的职能和实际,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我院在技术、科技、人才优势,努力解决民生水利建设过程中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幸福广东建设做出贡献。

3、“精彩献给党”行动。

开展创新活动,以党建创新成果向党献礼。以迎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办好党建网络专栏和学习园地,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创新党内民主途径,积极探索建立党员关怀、帮扶机制,努力解决党员在思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优异的党建创新成果向建党90周年献礼。

开展评选表彰活动,以先进典型向党献礼。“七一”前夕,组织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参加厅直属机关党委的评选表彰活动,评选表彰一批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加大宣传力度,在全院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

开展纪念庆祝活动,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向党献礼。以“迎接建党90周年”为主题,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诗歌朗诵比赛、理论研讨会、征文、参观考察和创先争优成果展等多种形式,建设职工之家,展示党组织和党员的生机活力,营造浓厚喜庆氛围。

4、“创先争优大家评”行动。按照省委和厅党组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在做好公开承诺,明确“五带头”“五个好”具体标准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党务公开、党组织生活会、调研座谈会、情况通报会等方式,结合“七一”评先、年终考核、党员党性分析评议等,切实做好自我讲评、群众评议、领导点评工作;在评议的基础上,明确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明确整改措施,承诺整改、落实整改、督促整改。

四、组织保障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创先争优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是我院党委今年主抓的一项重要活动。通过成立院“创先争优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切实负责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各党支部要把“创先争优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作为今年党建工作的主线,作为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举措,按照院党委的部署,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推动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2、切实加强督促检查。通过召开座谈会、经常性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掌握各党支部的活动开展情况,及时通报活动情况,总结交流经验,研究解决问题,对工作不得力的,及时提出批评,限期整改。

3、切实加强宣传推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利用宣传载体,及时总结经验,利用院内网络、学习园地,宣传长廊,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加大对主题实践活动的宣传推动,广泛宣传

主题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对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各党支部要及时总结在活动中好的做法和经验报领导小组

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通过宣传栏、局域网等形式宣传典型,形成“创先争优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一○年四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