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民经典诗句

2022-07-26

第一篇:一心为民经典诗句

扎根基层 一心为民

连福镇党委书记 李克虎

今天,聆听了李天福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作为一名的乡镇干部很受感动,李天福同志参加工作37年来,始终工作在乡镇,常年坚持走村入户,扎实为民办事,以实际行动带动农民致富,努力完成好组织上交给自己的每一项工作任务。

1、学习他扎根基层,淡泊名利。要扎根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要千方百计帮扶困难群众,为人民谋福利办实事,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要严于律己,淡泊名利,远离诱惑,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2、学习他一心为民,秉公执法。要坚持工作在一线,为群众排忧解难,不求回报,一心为民,干一行、爱一行、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群众满意不满意当做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是非面前敢于坚持原则,做到实事求是,不徇私情,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来维护群众的利益,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3、学习他坚定信念,牢记宗旨。要对党忠诚,理想坚定,要牢记宗旨,恪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充分认识向李天福同志学习的重要意义,不断引深学习活动,务求学习实效,带领全镇干部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实现连福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 晋中市纪委监察局关于向李天福同志学习的决定

李天福,男,汉族,1956年7月出生于榆次区张庆乡张庆村,1975年2月参加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张庆乡党委办主任、企业办主任、综合办主任,现任张庆乡党委委员、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先后被评为山西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个人、晋中市优秀共产党员,系晋中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榆次区首届“十佳先进模范”人物,2010年被榆次区劳动竞赛委员会记个人一等功。

李天福同志参加工作37年来,始终扎根在基层,战斗在一线,任劳任怨,勤奋工作,用满腔的热情和全部的真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树立了基层纪检干部的良好形象。他是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优秀代表,是践行“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先进典型,为党旗增添了光彩。 为弘扬新风正气,讴歌时代精神,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和全市纪检监察干部全心全意为党工作,为民服务,市纪委监察局决定,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广泛开展向李天福同志学习的活动。

第二篇:公正司法 一心为民

情为民所系

宋鱼水出生在美丽的胶东农村,故乡人民的勤劳朴实、正直善良、自尊自强,以及爱憎分明、坚韧不拔等优秀品质,对她最初的人格形成产生过深刻影响。她从小就有着浓郁的“百姓情结”,对百姓的爱发自内心。

1989年,宋鱼水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海淀法院,4年后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并开始独立办案。她办的第一个案子很不起眼, 是一个只有几百块钱的小案。原告是位民工,衣服破旧得看不出颜色,尽管屋里有暖气,还是不停地发抖。他状告一家饭馆的老板欠钱不还,还数次粗暴地把他赶了出来。这是他起早贪黑给这家饭馆送菜一年的全部所得,患重病的妻子和上学的孩子,都眼巴巴地盼着这点钱。

为了办好这个案子,宋鱼水亲自找到这家饭馆了解情况。老板也喊冤枉,说这家饭馆因为经营不善多次倒手,买民工蔬菜的老板早就没了踪影。宋鱼水认真听完后说:“你说你冤,这位送菜的农民也就更冤了。这账虽不是你欠的,但你承租了这个店,你就应该先还上。关于这一点,法律上是有明确规定的。”当被告表示听从调解之时,宋鱼水也充分考虑到被告的合法权益,提醒他可以依法向过去的承租人追偿。

案子圆满了结。那位农民拿着自己的血汗钱含泪而去,被告也为宋法官的真诚之心深深感动。宋鱼水对这件事感触颇深,她在文章中写道:“虽然每个人的文化层次、生活背景不一样,但是人们本性中追求平等和正义的要求是一样的;小额案件与标的重大的案件相比,似乎不值一提,但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也应该是一个不分贫富贵贱,一样充满关爱的社会;自己一生中可能会审理几千件案子,而许多当事人一辈子可能就进一次法院,如果就是这惟一一次与法律的接触让他们受到不公正对待,让他们得到一个自己想不明白的结果,在他们心中会留下深深的伤痕。伤害了一个当事人,就多了一个不相信法律的人。而维护了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会增加一分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对社会的信心。”

这就是宋鱼水思想认识的高度。她把一案一事与法律和整个社会联系在一起。

有位大学教师,牵头把几位同事凑起来的60余万元借给某市政府驻京办事处,本以为能得到可观的回报,可没想到几年过去,连本金都收不回来,每次催要,办事处都以种种理由推延。恰逢学校集资建宿舍楼,几位同事都急着用钱,这位教师在再次催要无果的情况下,把办事处告上了法庭。

案子到了宋鱼水手里,宋鱼水决定先做被告代理人的工作,详细介绍老师们等房多年的迫切心情,并委婉地提出,政府作为民事诉讼的一方,更应该表现出高姿态,给人民群众树立诚实信用、崇尚法律的榜样。

入情入理的分析说服了这位代理人,公正亲和的法官形象也更让代理人内心折服。他当天就向市政府报告并制定了还款计划,第二天便急忙赶回北京与大学老师达成协议,承诺本金与约定利息一次偿还! 老师拿到钱,万分感叹地说:“只有人民的政府人民的官,才能让人民打赢官司,一名好法官就是老百姓头上的一片青天!”

利为民所谋

宋鱼水常说:“法官仅仅做到公正还不够,不能一判了之,还必须将法律规定、法律标准向当事人“释明”,将法理及时传达给当事人,这样才能赢得他们的理解和遵从,尤其是当人们法律素养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就更有为其辨法析理的必要。

1997年,北京市政府决定淘汰所有“面的”。一时间,几乎所有出租公司都向司机提出解除合同、收回车辆进行更新的要求。出租车是这些司机主要的生活来源,因此,他们纷纷提出补偿,一些司机还为此上访、静坐、围堵交通或到法院告状。

身处矛盾中心,宋鱼水始终注意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考虑案件的处理。她迅速了解案件背景,分析矛盾性质、特点,及时传唤双方,明确告知出租公司:第一,用司机的钱买车再租给他们,这种行为政策不允许;第二,司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公司应该考虑他们的利益。同时,宋鱼水也给司机们讲解车辆更新的社会意义,要求他们顾全大局,相信法律,不要做出事与愿违甚至违法的事。

宋鱼水的调解,让案情开始沿着良性方向发展。最后,多数司机与公司达成了协议,那些观望的公司和司机,也都依照法院裁判的原则,自行解决了纠纷。出租公司很快恢复了经营,司机们也心服口服。

学会倾听,让当事人把话讲完,是宋鱼水判案的第二大特色。

有一起出版合同纠纷案,原告是老作家,由于对相关法律了解不够,庭审中尽管情绪激动又妙语连珠,却一直不能准确地讲出法律上争议的焦点;反复十来遍就同一个问题进行论述,旁听席开始有人打起瞌睡。

担任审判长的宋鱼水却一直没有打断老作家的陈述,直到中午12点多,庭审辩论才结束。当原、被告双方的情绪终于缓和下来,当事人均表示没有新的说明了,宋鱼水才向他们说明出版合同方面的法律规定,指出双方在合同履行中的不当之处。

老作家一言不发,仔细听完宋鱼水的讲解,突然出人意料地站起来,心悦诚服地说:“法官,我接受被告的方案。”随后他对宋鱼水解释道:“你是第一个完完整整听完我讲话的人,你对我的尊重让我信任你,我尊重法庭的意见。”

就这样,原、被告双方当场达成调解。

真诚调解,建设性结案,是宋鱼水判案的第三大特色。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宋鱼水审理过一起技术秘密侵权案。在铁的事实面前,被告感到非常的绝望。因为,这种案子一旦判决,被告公司投入的大量资金将血本无归。

宋鱼水想,如果原告许可被告使用这项技术秘密,被告就能转入合法运营,同时,原告也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补偿,如此一来,双损就变成了双赢。经多次调节,双方终于达成协议。并且,原、被告都跳出官司,开始考虑双方今后的更大发展。

换位思考,理解当事人苦衷,是宋鱼水判案的第四大特色。

语言亲和内敛,折射法律的公正与威严,是宋鱼水判案的第五大特色。

宋鱼水是一位性情温和的女子,说话轻声细语,神态和善安详。但这不妨碍她成为最优秀的法官和最威严的审判长。因为,她的威慑力从来都不是靠洪亮的声音、严厉的表情或刻薄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透彻分析、准确判断和充分说理来显现。换言之,她是用公正和善意的力量让人心服口服。

人格魅力光彩照人

在知识产权庭,宋鱼水实行的是人文化管理,民主氛围和学术氛围浓厚。在同事眼里,工作中她是经验丰富、领导有方的庭长;日常生活中她则像自己的亲人,热心、细心、知心,让人时常为之感动。一次,庭里一位年轻女同志出国学习归来,当时已是腊月二十九。因为她家在外地,想回去已经来不及了;她也不敢奢望有人接、帮助拿拿沉重的行李――毕竟大家都忙着过大年啊!孤单和委屈盘桓心头。

就在她推着行李车,刚从机场出口向左转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喊:“小马、小马,看这儿!”她扭头一看,发现宋庭长正从人群中往前挤,手里捧着一束洁白的百合花。“庭长您好忙,怎么会来,还买花给我?您怎么知道我喜欢这种花啊?”

宋鱼水的爱人笑着说:“是我们家这位问了一圈才知道你喜欢百合。还说你一个人在北京,没人接心里该难受了。我还是第一次发现她这么浪漫呢!”这位年轻的同事轻轻地叫了一声“宋姐”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面对工作,宋鱼水奉献已成为习惯。身为母亲,宋鱼水更有九曲柔肠。刚独立办案那年初,工作特别忙,爱人又在远郊县工作,她只好狠着心,把不满周岁的儿子送回山东老家。年底,她又承担起全庭到外地送达和调查的任务,全国各地四处奔波。一回到北京,她把手头的工作一交代清楚,就迫不及待地往山东老家赶。然而,当她蹲在儿子面前,满怀欣喜地伸出双臂,轻声叫着儿子时,儿子却紧紧抱住姥姥,用眼睛的余光偷偷打量她。“儿子不认识我了?”宋鱼水愣在了那里,泪水滚滚而下。

做称职的法官,还是做合格的母亲?宋鱼水的选择令人有些意外――她选择了二者同在。假期一满,宋鱼水毅然把孩子带回了北京,她决心在干好工作的同时,还要让孩子拥有完整的母爱。自然,这会让自己更累和付出更多。但她无悔。

宋鱼水性情温和,甚至看上去有点弱不禁风。但在原则问题上和面临威胁之时,她却呈现出了斩钉截铁、大气磅礴的一面。

宋鱼水法官用自己人格的力量,折射出法律的神圣和尊严!

与法律一起成长

中关村是中国的硅谷,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必然涌现众多疑难、新鲜、重大案件,单靠以往的经验已不能适应时代和工作的要求。宋鱼水勤于在学习中思索,在实践中总结,每每遇到此类案件,几乎每次都能拿出颇有创意的可行办法。

美国著名大法官卡多佐说:法律是生长的。

宋鱼水十分欣赏这句话。法律是生长的,法官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成长。

宋鱼水审理过一起经销权纠纷案件。一家公司在经销各种品牌的啤酒时,把大量过期啤酒的生产日期涂改后倾销,引起了消费者的愤慨。这家公司经销的各类啤酒销量一落千丈,其中有一个品牌的啤酒损失最为惨重。无辜受到牵连的总经销商,为此单方终止了这家公司的经销权。这家公司随即把总经销商告上了法院,诉称:总经销商单方终止合同履行属违约行为,应该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

由于当时就经销合同我国尚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如何对案件进行裁断,无疑是作为法官的宋鱼水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宋鱼水没有机械地引述法律原则,而是充分发挥庭审功能,把握案件争议焦点,并在庭审后查阅大量资料,参考国外相同的案例,和同事们开展研讨。在对案件事实、法理依据都有了明确了解后,在长达6000余字的判决书中,宋鱼水开创性地将丧失商业信誉作为解除经销权的法定事由,用法律原则作为裁判的依据,并将证据质证与认证等写入判决,对判决书体例进行了创新。该案的审理得到了旁听的北京市各委办局的60多位领导的好评。后来,这份判理充分,逻辑性强的判决书,被许多法院作为范例,并被评为北京市法院民商事审判优秀裁判文书一等奖。

本案双方当事人对法院的判决都心悦诚服,没有上诉。

2002年,某著名学者诉一家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侵权案。可当时,对数字图书侵不侵权,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更没有审判实践。因此,对这起案件的审理,不仅影响到双方当事人的实际利益,而且事关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宋鱼水和她的同事们,知道这起案件的分量。他们把探索法律前沿问题和园区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融合在一起,查资料、搞论证、找依据。他们认为,这个公司不属于公益性的,其行为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数字使用方式会给著作权人带来更大的损害和影响。因而判决:构成侵权。这个案例当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著作权侵权案件之首,上了《最高法院公报》。

像这样“全国首例”、“全国第一起”的案例,宋鱼水和她的同事们办理了多起。骄人业绩的取得,无疑是与宋鱼水和法官同事们的求知探索精神分不开的。

甘化我身守正义,毕生护法为人民。

在宋鱼水十多年的审判生涯中,她以对党对国家无比的忠诚和执著坚韧的开拓精神,孜孜追求着一条缜密的法律思维和深厚的人文关怀完美结合的司法之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法治之路;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优秀法官的丰富内涵。胡锦涛总书记高度赞扬宋鱼水:“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希望全体司法工作者向她学习。

第三篇:一心为民全心服务

----记社学乡党委书记杨光坤

杨光坤,男,侗族,197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2005年12月任天柱县石洞镇人民政府镇长,2011年8月任社学乡党委书记。自任党委书记以来,杨光坤同志锐意进取,科学施政,精心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让基层党组织强起来。

抓班子,带队伍,提高履行党委书记职责

杨光坤十分重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他认为党组织就是群众最大、最好的“靠山”,为民服务永远是立党的宗旨,而勤政、廉政是党组织高效执政的前提。

是舵手,就要把好舵;是旗帜,就要树起来。无论是任乡长还是任乡党委书记,他均能发挥班子成员和主要负责人的作用,积极与其他成员通气、交换意见,在牵涉全局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能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发挥集体智慧优势,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自觉维护班子的团结和威信。积极支持和鼓励分管领导独立行使职权,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与班子成员之间推心置腹、坦诚相见。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查找和纠正干部“虚、浮、懒”的不良作风,积极倡导干部深入农村察民情、体民意,要求乡党员干部的形象在基层一线树立,工作在基层一线创业。作为党建工作直接责任人,杨光坤坚持把党的先进性建设落在行动上。在村级换届中,严格按照“两推一选”要求,配强配齐村级班子成员,把党性强、作风好、有科学文化知

识的一户一技能的致富带头人,充实到村级班子中来。2011年,全乡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6名,发展党员14名,其中35岁以下的6名;女党员2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到70%,党组织的力量不断强大,服务素质不断提高。

重实绩,善谋划,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

杨光坤同志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努力做到情为民系、心为民想、身为民行、责为民负、权为民谋,一心一意当好公仆,以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在石洞工作期间,他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完成了摆洞、屯集、高渺、空中、宰位、金凤等村组人饮安全项目建设,解决了2450余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大力实施烟水配套、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7000余人的饮水安全和5000亩田土的灌溉问题。新建和改扩建红坪、黄桥、大坪、高屯、槐寨、屯集、客寨、谢寨、高坪、冲敏、茂老、高旦、步甲、宰位、下腾、柳寨等16个村级活动室,实现了村村有专门办公用房目标。建设完成黄桥小学、谢寨村、石洞村等3个农民体育健身场所项目。全力推动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以烤烟、油茶为主的种植业,按照“调整、提高、规范”的要求,种植烤烟2096亩,收购级内烟叶4915担,农民直接收入385.46万元。通过发展烤烟产业,带动了当地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150人,用工收入达47.25万元。

2011年调任社学乡党委书记后,全乡实现农业生产总值6890万元,同比增长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完成

招商引资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想民生,动真情,努力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杨光坤同志在石洞工作期间,该镇地处天柱边远,俗有“天柱的西藏”之称。2009年以前,石洞是全县没有道水泥路的乡镇之一。“要想富、先修路”,杨光坤同志时刻把修路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首要任务,为了早日实现通水泥路目标,他积极跑资金,要项目,亲自带领干部深入村组,挨家挨户做宣传发动工作,目前,不光实现了通乡油路,而且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由于地处高寒,就有群众饮水难问题。杨光坤亲自带领干部多次到石洞冲敏村的深山老林、溶洞和沟坎寻找水源,曾几次受伤,以实际行动感化了群众。2010年7月,石洞镇遭遇大旱灾,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陷入困境中。在抗旱工作中,他起早贪黑,哪里有旱情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共向上争取抗旱资金50000元,在乡财力特别困难的情况下,特安排了抗旱救灾专项资金30000元,解决了石洞镇8个村民组200余户人畜引水困难。

稳源头,重化解,着力打造和谐平安环境

新的时期,群众利益诉求不断变化,面对新的形势,作为党委第一责任人,杨光坤同志始终把政法综治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在重大节日期间,他亲自主持召开信访联席会议,对全乡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分析研判,对排查出来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进行登记造册备案,并及时化解。建立健全了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严

格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在处理钡盐公司、金山煤矿开采等群体性信访事件中,杨光坤同志都是亲临一线化解,主动深入群众家中做好思想工作,防止事态扩大,确保了社会治安稳定。三年来,杨光坤同志先后在石洞和社学亲自调处各类信访件和矛盾纠纷213起,成功调处和化解208起,成功率为达98%。在重大节日期间,成功实现了“六零”目标。

杨光坤同志无论是在何种境况之中,都能表现出靠前指挥、沉着坚定、临危不惧、艰苦奋战的大智大勇精神。他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公仆精神,充分体现了新时期一名基层共产党员所具有的良好品质,他不愧是一位杰出的乡镇党委书记。

第四篇:一心为民的“女村官”

——记咸阳市秦都区双照办消渡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常亚琼

常亚琼,女,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咸阳市秦都区双照办消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她是一位朴实无华,极其平民化的“女村官”。在她带领下,消渡村党员干部,发扬勇于吃苦、勤劳创业精神,把一个穷得叮当响的消渡村建设成为秦都区新农村示范村。

率先垂范 用榜样的力量凝聚班子

2005年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由于常亚琼淳朴善良、敢作敢为的性格,赢得了群众信赖,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当选后,为了修好村东头1.2公里的主干渠,常亚琼狠心抛下年幼的孩子,东跑西颠筹资金;挨家挨户说服动员群众上工地;让丈夫开着自家拖拉机在工地上义务拉土。一月后,当第一股渠水流进干涸已久的麦田时,村里沸腾了,可常亚琼却瘦了、黑了。

“不说别的,就冲她一心为公的精神,我们就服她”采访时村里原来的老书记这样对我们说。

1 2008年换届,常亚琼连任村委会主任,又高票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成为秦都区唯一“一肩挑”的“女村官”。

平日里常亚琼很节俭,但对村里的残疾人、五保户、低保户和困难群众那怕到亲戚家借钱也要尽力帮助;村里有一个抗战时期的老干部、老党员晚年丧妻丧子,老人都没有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了,常亚琼通过村里筹资,自己垫资、募捐、争取政府帮扶等多种途径解决老人生活问题,并亲力亲为照顾老人起居。老人逢人就说“常书记是咱的亲人啊!”。

常亚琼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她只是用自己的一身正气昭示着一名党的基层干部应有的觉悟;他只是用自己舍己为公的行动彰显着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作为。其它村换界后经常出现的新老班子不团结问题,消渡村没有,常亚琼把新老干部和群众紧紧团结在一起,凝聚着合力、共谋着发展。

勇于开拓 以科学的举措带领队伍

常亚琼团结和带领消渡村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富民兴村”目标,大力发扬勇于吃苦、勤劳创业精神,确

2 保建好建强村级党组织。面对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实际,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务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以创建“五个好”党支部为目标,抓班子、带队伍、强产业、促发展;创造性地建立了党员互评、群众测评、支部考评,定格次、定奖惩意见、定帮扶措施 “三评三定”党员民评制度。制定党员培训计划,在坚持政策理论学习基础上加大党员技能培训力度,增强党员干部的致富和带富能力。在党员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每个党员负责帮扶10到15户群众,并让致富能力强的党员现身说法为大家介绍经验,帮助大家理清致富思路,定准致富措施,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全村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她以村里致富有门路、挣钱有本事的年轻人为重点,积极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2008年担任书记以来,已发展党员和预备党员10名,全村党建工作一直走在全区的前列,她连续3年被评为全区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消渡村顺利迈进了一类村级党组织行列。

善谋发展 以创新的思路富民强村

消渡村经济状况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村级经济基

3 础比较薄弱;二是村民发展经济门路少。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思路决定出路,于是常亚琼带领村委会一班人,先后深入泾阳、杨凌等地学习取经,回来后,组织村干部谈感受、议思路、定措施,在多方考察后,结合消渡村实际,她确立了“夯实基础、大兴产业、内建基地、外联市场”的发展思路。

消渡村有一条2.5公里的出村路,一直是常亚琼的一块心病,由于年久失修,雨雪天就变成了泥塘。“我一定要为乡亲们打通这条致富的希望之路!”常亚琼暗下决心。于是她将家里仅有的几万块钱全部拿了出来。面对此情景,村民们纷纷响应;她又跑到区上争取了2万多元的资金支持。那段时间的常亚琼,整日里在工地、乡上、区上来回跑,没睡过一个好觉,没吃过一顿安生饭。终于,通村路竣工了,那天全村父老乡亲敲锣打鼓,将一面写着“为官一任,造福村民”的锦旗送到了常亚琼面前。那一刻,常亚琼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有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消渡村有1500亩苹果园,面积大但品质低。常亚琼通过请专家、技术人员培训,率先在全区引导村民发展有机苹果,并通过了杨凌专家认证,使得果价从原来的每斤0.8元增加到了1.8元。随后她又在村里率先发展无

4 公害豇豆100多亩,亩收入过万元。为了保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10年她又组织栽植高产核桃600多亩。此外,常亚琼积极组织对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瓦工、家政、编织培训,使400多人实现了持证外出务工,200多名老人、妇女走上手工编织致富道路。

在她的引导和组织下,村民积极响应号召,在双照办率先成立了“果业协会”、“劳务输出协会”和“专业养殖协会”,群众发展生产更有信心、更有“底气”了。这个“女村官”任职仅五年时间,消渡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两番,达到了11500元,由一个穷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2008年,常亚琼被评为秦都区优秀共产党员、郭孝义式勤廉村干部;2009年,光荣当选咸阳市人大代表;同年作为咸阳市学习实践活动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在咸阳市各县区作了巡回事迹报告;以她为原型的电视剧《女村官》先后在省市电视台播放;2010年,先后被评为咸阳市劳模、咸阳市“三八红旗手”、陕西省“三八红旗手”;2011年又被评为陕西省第九届“三秦巾帼十杰”提名奖。消渡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首批陕西省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

5 这位朴实的“女村官”一路走来,尝尽了酸甜苦辣,却无怨无悔,更赢得了一路掌声。如今,面对荣誉她一笑而过,因为她深知这些荣誉的背后是更多的责任与义务,需要她更加倍的努力,在这片深爱着的土地上,她将带领乡亲们走上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好的新生活。(秦都区委组织部基层办:郑联盟)

第五篇:一心为民的“小巷总理”

四年前,朱镕基总理在视察大连时,曾亲切地称居委干部为“小巷总理”,于是这一美称便传开了。各位领导、来宾,妇女姐妹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的,就是一位广受社区居民尊敬的“小巷总理”的故事,她与大国总理一样“大事小事事事关心”,串百家门、知百家情、牵百家手,用一颗全心全意付出的心赢得了居民广泛的认同,她,就是虞波社区的书记兼主任方华。

2000年1月,在我市首次招考社区干部时,30岁的方华从250名余报考人员中脱颖而出,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选拔到河东居委会主任的工作岗位上。居委干部,曾经在我们大多数人的概念中,就是发发老鼠药、管管一些家长里短、婆婆妈妈的小事,工作简单又轻松,当时,方华对她即将上任的岗位也是抱有着这样的看法,并且还怀有着那么一点点的“私心”,便是能够照顾到家庭和年幼的儿子。而当方华上任后,才知道此时的居委干部已经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社区干部有了明显的改变,居委干部再也不只是发老鼠药,居委干部要管的事情可多了,大到社区建设,小到婆媳拌嘴,都属于她们的工作范畴,民事调解、计划生育、环境整治、房产过户、人口普查、救济慰问、证照办理等等一大摞,城市的社会化进程催生了一个全新的概念——社区工作,这个工作不仅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更是政府联系居民的一根根敏感的“末梢神经”, 社区工作需要知识型的人才,社区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都是方华事前根本没有想到的。

当时的河东居委办公条件非常落后,办公用房就是位于金山新村东区偏远角落的两间低矮车库,几张破旧的写字台几把摇摆的椅子,便是这个办公室里的全部陈设。面对眼前简陋的一切,想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方华顿生一种失落感。但方华是属于那种豁达开朗的女性,她凡事都愿意朝好的方向着想,很快,便调整心态投入工作。方华是这么认为的,虽然当的是个比芝麻绿豆还要小很多的官,但既然干了,那就得把工作做好。

女性细腻、柔和的情感在方华身上有着深刻地体现,在面对老小区卫生脏、乱、差这一老大难问题上,她没有亲临现场监督保洁人员这边要清理那边要打扫,指责批评对工作的不负责,她注重的是与物业管理人员情感的交流,以沟通、理解、相互督促来共同提高。当小区卫生有了明显改观、居民对这个新上任的居委干部赞不绝口时,方华却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小区实施物业规范管理,这对其他新建小区来说已有成功的先例,但对于像金山新村这样的老小区来说,实施起来的难度很大,首先居民这一关就难过,他们对封闭式管理的意思吃不透,这方面的意识也不强,这不,一听说小区要把本来开着的门关起来,许多居民便跳出来了:“人家是大开方便之门,你们竟然要关起门来,我们不同意!”“我们当初为了进出方便,挑这套靠近出口的房子额外还多付了钱,你现在说关就关,这不是摆明了给我们添麻烦嘛!”居民提出了各种异议,阻止方华封闭式管理措施的实施。

为了取得居民们的支持,方华通过党员会、组长会、骨干会等各种会议,向居民代表贯输新型管理理念,同时又利用晚上的时间挨家挨户地上门做工作,200余户居民她每一户都跑到了。看着方华疲惫不堪的面容,听着她已变嘶哑的嗓音,居民们终于理解了书记的苦心,原先反对最激烈的居民这回心悦诚服地说:“她如此受累为了什么?图个什么?还不是为了大伙儿共同的生活环境更加整洁有序嘛!”

封闭式管理一段时间实施下来,居们们都明显感受到了变化:小区变得更加整洁干净了,车辆失窃的事情少了,小摊小贩随意穿行叫卖的身影不见了,所有居民一致认可:小区管理的质量比以前大大提高了!这个书记真行!

2002年4月份,随着城镇行政区域的调整和城市社区化进程的推进,原先的河东居委与乌山居委合并成为新的金东社区,方华担任书记兼主任。

楼高了,人多了,面广了,事杂了,一个小社区俨然就是一个大社会。政府转变职能,重心逐渐下移,工作开进社区。原先是为了照顾到家庭和儿子才选择这份职业的方华,却开

始面临着繁多的社区事务。“上头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啥事都得亲力亲为地去干。

“群众的事总得要有人理,总得要有人办,我不能愧对居民对我的信任„„”方华经常这样说。小事操心,难事挂心,大事尽心,她以自己柔弱的双肩撑起社区工作的一片蓝天。

社区里的一位夫妇由于丈夫出轨,婚姻面临解体,跑到社区来盖章准备去街道办理离婚,方华通过与双方的交谈,认为他们感情尚未破裂,丈夫对儿子和妻子仍然充满爱意,并且在言语中流露出悔意,便多次做双方工作,帮助他们挽救婚姻。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方华真是多管闲事,这本该不属你管事,人家要离婚你就给盖个章就行了,但方华觉得自己有责任让社区内的每一户家庭都和和睦睦地生活,有责任倡导让人与人之间都充满宽容、理解和关怀。在她的努力掇合下,丈夫向妻子作出深刻的检讨,夫妻双方破镜从圆。

婆媳关系、邻里关系、父子关系,谁家有了纠纷,方华知道了总是会主动上门调解。社区哪里需要她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忙碌的身影,居民们由衷地说,方书记就是操持社区这个大家庭的主心骨!

社区主任官虽小,但方华却干得很认真,她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有些事情她认为不能做的,任凭你怎么软磨硬泡,她都不会松口。就比如有些为了自己的利益想让社区出具一些假证明或盖个公章,方华对此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准则,情况属实的可以出具证明、盖章,情况不属实的任凭你托人求情也好、威胁辱骂也好,别想从社区里开出口子!方华这一强硬的态度使得没少得罪人,没少受过委屈。但她说,受点委屈怕啥,这个党性原则可一定得把住!

俗话说:“家有老,是一宝。”方华特别注重社区社老年工作,逢年过节走访、慰问,为老人们送温暖送爱心。社区没有多少钱,买不起贵重的礼物,方华便“巧用钱、用好钱”,冬天来临时,她便到商都批发一批围巾和手套给老人们送去,像这些连儿女们都想不到的细心事方华却总能够想到。社区对老年人的关怀和呵护,也调动起老年人为社区工作奉献余热的热情,他们便或打电话或找上门来毛遂自荐:“我会写毛笔字,有什么需要我帮忙尽管说。”“我是一名退休老师,有什么事能用得上我的,请一定通知我。”

爱和付出总是双方面的,方华捧出自己一颗真诚地去对待别人,也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很多人都没有忘记这样一幕,2003年9月,方华即将调到虞波社区任职,走的那天,社区里的老人们都过来送她,这个拉着方华的手不肯放,那个扯扯方华的衣角舍不得她。当时,好多人都流泪了,包括方华自己。几年相处下来,大家已经结下了深刻的感情,这种感情毫不亚于父女之情、母女之情,直到今天,方华在虞波社区里工作已近一年半,都经常有原先社区里的老人前来看望她,有时候这个前脚刚走,那个后脚又来了。

“群众选我当书记,我就得管理群众的事,就得时时刻刻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 方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对于社区工作她永远都全身心地付出,忘我地工作,她心里眼里关注的都是大伙的事,可唯独对自己健康自己的家里事永远都想不到。

去年10月,正逢全市上下开展打狗集中运动,医生警告方华的子宫积瘤再也不能拖了,必须立刻进行手术。当她把社区内的一切事务都安排好妥当后,去医院作了手术。虽然是小手术,但按理也该休养几天调理调理,然而手术后第二天,方华就上班了,她心里实在放心不下她的工作。那天刚好在围堵一条群众举报的恶狗,等她忙好了回到家里时已经是深夜了。第二天,方华便起不来床了。丈夫和母亲都严厉地责备方华:“你怎么只顾工作,连自己的命都不要了!”

在母亲的看管下,方华算是在床上躺了几天,但心却始终系着社区,那只放在床头的手机便成了她与社区联系的唯一工具,有时一个上午就有几十个电话。母亲心疼女儿,趁她好不容易睡着的时候悄悄地把手机给关了„„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身为党支部书记的方华,深知责任重大。她深深感到,新的形势对社区党建工作的要求更为迫切,要不断探索社区党建新思路,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以党员的表率行为带动全体居民,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为此,党支部

在社区党员中开展了“党员驿站”、“党员联系户”、“党员心连心互助基金”、“楼群党小组”等等活动,并结合社区实际,将各项指标责任上墙,制定短期、长期计划,谁负责、什么时间完成、达到什么目标,一一记录在案。

几分付出几分收获。2002年,方华被评为市优秀党员、200

3、2004又连续两年被评为市先进生产工作者,虞波计区先后获得省文明社区、省百佳社区的称号。很多人羡慕方华,因为无论在哪,她永远都那么出色,可是每次从领导手中接过一份荣誉,方华心头对家庭的歉意便会增加一份,她的内心中怀有对儿子、对丈夫深深的内疚。

2003年,公公因病过世,丈夫打电话给方华时,她正在主持召开社区党员会议,听到这个消息后轻轻说了一句:“我知道了,会尽快赶回来。”便挂断了电话。会议开完刚准备起身,却又临时冒出些事需要马上处理。等方华赶到家里已经很晚了,丈夫脸上明显露出不悦。

去年六月底,7岁的儿子发高烧住进医院,住院整整三天了,方华却因为工作忙没有露过一下脸,都是丈夫和母亲在照顾,护士便以为这是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安慰方华的母亲:“外婆,你可一定要挺住啊,孩子已经够可怜了,可不能没有你啊!”当方华从母亲口中得知这一件事时,顿时泪流满面。

是的,作为妻子和母亲,她觉得自己亏欠这个家庭实在太多了。丈夫的肝和胆都不太好,如果换作别人的妻子,肯定会经常煲一些鸡汤、鳖汤给丈夫滋补滋补,可是方华却从来都没有时间去这样做,相反家里的大小事务几乎都是丈夫一个人在操持。今年春节,方华一直忙于慰问老人和困难户,直到年三十才休息,过年的年货一点都没有置办,丈夫没有责备她,只说了一句话:“你一个小小的社区干部,难道真的那么忙吗?”临近中午,夫妻俩一起上了趟超市,简单地置办了一点年货,做了几个菜,算是过好了年。

方华,这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抹亮着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打点着社区工作崭新的每一天。她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丰功伟绩,她只有爱心、热心和执著的追求、甘于奉献的精神。她,用赤诚的心浇铸着一种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辛劳和汗水诠释着一种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