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思路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散文思路范文

散文阅读复习思路

得法于课内

用法在课外

——散文阅读复习思路

一、课程标准对散文阅读的要求: 1.总目标中的要求: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第四学段(7~9年级)的目标要求:

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散文的特点和基本阅读思路:

九年级下册《谈谈散文》中给散文的定义是:“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描写见闻、表达感悟,是就散文的内容而言;自由灵活,是就散文的形我们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指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着感情。例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藤野先生》、莫怀戚的《散步》等。这类散文,虽然也有风物、场景的记写,但它不是纯客观的记写,而是将内情与外物融合,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或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或直抒胸臆,或触景抒情,洋溢着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景物,也赋予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例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等。

议论散文,或称哲理性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浓,但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散文。议论散文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如冰心的《谈生命》、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等。

我校对散文的复习,主要依据升学指导,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复习。 记叙散文如《美丽如初》《呵护那一点光》《坐在最后一排》等。 抒情散文如《子夜昙花》《野菊花》《闲读梧桐》《追念滕子京》等。 议论散文如《感动是一种养分》《攀登我的南山》等。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散文呢?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取材广泛,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是指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因此,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无论是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还是哲理散文,作者所抒发的感悟是贯穿始终的。

那么,如何把握这种思想感情呢?

1. 从分析材料入手。从事入手,由事悟情。如《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背影》等。(这种分析主旨的思路比较适合叙事类散文)。《美丽如初》就是通过母亲在街口等我回家,表现了深沉美好的母爱。

2.从分析形象入手。抓住形象特征,体会象征意义。如《谈生命》 《紫藤萝瀑布》(这种分析主旨的思路比较适合抒情类散文。)《子夜昙花》借昙花抒发对恩师的深切怀念和热烈赞美,表达对人生价值的感悟和理解。

3.从关键词句入手。标题中的关键字眼,文中的关键语句,如首尾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等等。《攀登我的南山》这一题目中的“南山”就是关键字眼,指追求的一种精神的高度,指远离世俗欲望的崇高的精神家园。

三、散文阅读的基本题型及应对策略: 散文阅读的基本思路:

整体感知,把握主旨——局部探究,理清思路——研读赏析,品味语言——揣摩探究,深层理解——拓展体验,感悟反思

(一)整体感知类

1.概括内容:答题要完整(即记叙要素全)、语言要简洁。 2.提炼主题:结合关键语句,加以提炼升华,考虑要全面。 以课内阅读《谈生命》为例,谈谈此类题型的答题思路:

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过程和一般规律,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独特的感悟。)

2.结合文意,概括本文的主旨。(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的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整体感知原则是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务必做到对文章内容及行文思路有整体理解。应做到“三关注”:关注标题、关注开头结尾、关注抒情议论句。力求做到概括内容完整,语言简洁;提炼主旨时要结合关键语句,挖掘深层内涵。

(二)研读赏析类 1.局部探究: 1.理解语句内容。 2.理解语段内容。 3.探究部分语段作用。

如《谈生命》中一棵小树经历了哪几种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

(破壳出土——春天繁华似锦——夏天绿叶成阴,呈现累累果实——秋天庄严灿烂,宁静怡悦——冬天归落大地

暗示了人生的诞生、成长发展、创造辉煌、生命消亡的历程。)

局部探究题的答题技巧:找准答题区位,结合语段内容,联系文章中旨,语句简洁准确 3.品味语言:

①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与作用——首先解释词语,然后写出它所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出其中蕴涵的情感或对中心的作用。如《谈生命》中根据上下文,理解“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一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形容波浪平静(波平浪静),文中指在生命行程中战胜艰难险阻后的那种愉悦从容的心态。)

②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首先点明手法名称,然后结合这一手法的运用写出它所表达的内容及好处,最后写出其中蕴含的情感或对中心的作用。如《谈生命》“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

句话的意蕴和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是什么?①因为缺少了奋斗与成长,现实中确实有的生命变成了“死湖”,变成了“空壳”所以作者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②运用了反复的手法,起到突出强调作用,强调今生今世就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阐释了生命的意义。

4.写作技法:答题思路与前面手法的答题思路一致,但一定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内容,有全局意识。如局部探究中曾提过的两道例题。

用于开头:开门见山、铺垫、引出下文 用于中间:过渡作用

承上启下 用于结尾:总结全文、卒章显志

用于全文:首尾照应、烘托渲染、联想想象、

情景交融、前后对比、叙议结合、

欲扬先抑、托物言志、以小见大

(三)体验感悟类

1.首先要注意审清题干,寻找关键信息。如《生命的暗示》第六题谈对句子的“理解与思考”。《生命的一抹》第六题“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句的感悟。《残雪断想》第五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悟”,第六题这句话“含有深刻哲理”“请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做简要评析。《鱼和树》谈谈其中“蕴涵的意思”。

2.抓取关键性词语,诠释句子内涵。

3.联系实际谈体验或感受——注意审题,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答题思路:一是先表明观点,后具体阐述,如《生命的暗示》第六题;二是先叙述事例,后写出感受或评论,如《生命的一抹》第六题。

体验感悟答题技巧

原则:紧扣文本,不可另起炉灶。

引 引原文中感触最深的人、事、物、话 议

就引用部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四步

联系熟悉的原文以外感受最深的人事物 结

重申总结自己的观点、看法

总之,散文阅读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总体原则:

1.读懂文章,确保主旨理解到位,切忌一遍读完直接作答。 2.审请题目,确保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切忌答非所问。

3.答题注意准确全面:手法明确;联系原文具体内容;联系文章中心;注意由表及里,思路清楚。 4.语言表述完整通顺,尽量不要出现病句或错别字。

第二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思路

阅读三步骤:仔细审题,寻找有效信息 (散文阅读中尤其明显)

回归文本,精读上下语段

筛选整合,尽量用原文词句回答

一、事物特点概括题型

11.根据全文,用几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古井的特点。(3分)(06年) 答:古老、清澈、冬暖夏凉、丰盈(不枯竭) 答题要点:

1.从全文中寻找相关词句 2.对字词进行比较分析,筛选掉语意重合的词句 3.如果只概括事物本身特点,一般不用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概括

4.托物言志类文章概括景物特点时,随着文本升华,可用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概括(如“二月兰”的“执着”蒲公英的“思乡”)

二、指代性题目(词的含义) 答题要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往往是有比喻义的,答出本体。

2、注意修饰词与中心语

3、注意修饰语的感情色彩,中心词的词性 (如“美丽的声音”)

三、考句子的含义及作用题 (段落作用题)

12.文章结尾说,“我的橡树,我的啄木鸟,你们现在还好吗?”这句话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具有怎样的含义和作用?(4分)

(03年)

答:第一问: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抒写,用亲切询问的语气。第二问:表达了作者亲近大自然、珍爱大自然的深切情感。

14第4段中说,“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07年)

含义:难以忘怀故园的绿,感激故园的绿给自己的精神滋养;作用:点出本文的主旨。 13. 文章写庭院的绿,可是第3段却详写了儿时捉蜜蜂的趣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写出了故乡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表达了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同时间接地写出了绿的盎然生机。点明文章中心。 答题要点:

1、“含义”往往包含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2、“作用”往往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作用,二是

结构作用。

3、内容作用往往包含:为下文作铺垫、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结构作用包含:承上启下、总结、总起、引出下文。

4、段落的“作用”也从

2、3两点考虑。

四、句子理解题(“为什么”“原因”“怎样理解”)

11.第1段中说,母亲一见木槿花,就会含着泪嘴唇哆嗦着责备自己:“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母亲为什么要反复责备自己“好糊涂”?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4分) (03年) 答:痛悔自己竞不明白廖医生的良苦用心,不知道廖医生谎称木槿花可作中药,并收购木槿花,目的是使自己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帮助,坚持为儿子治好病。

13.后来,两口古井终于见底,几乎枯竭。请简要分析其原因。(3分)

(06年) 答:毁林改地,人为地破坏生态环境;遭遇自然灾害,过度用水

12. 为什么作者觉得庭院中的绿“又是摇曳多姿,空灵深邃”的?请根据全文作简要回答。(4分)(07年) 答:油亮深浓,错落有致,生机盎然;浸润心田,令人陶醉,难以忘怀。 答题要点:

1.做到句不离段,要回归文本 2. 有时要围绕中心回答

3.从“为什么”入手,把问题分解开提问,不要遗漏答题点。(例如:为什么说蒲公英是“到城里寻找它的亲戚”?题目可以分解为:为什么蒲公英在城里有亲戚?为什么要寻找?)

五、考表达方式、写作手法、语言特点题 表达方式:记叙 议论 抒情 描写 说明

写作手法:对比 衬托 象征 (白描) 以小见大 托物言志 直抒胸臆 联想 以物喻人 先抑后扬 语言特点:有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同时还有人称的变化,例如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13.文章结尾说,母亲坟墓周围开满了“圣洁无比的木槿花”。这“圣洁无比的木槿花”有什么象征意义?请作简要回答。(2分) (04年) 答:象征人世间纯洁善良、扶弱济困的美好情感。

13. 文中把美国宇航船登月和父亲得月作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05年) 答:强调了人要有美好的精神向往,要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

六、中心理解题

14.关于这篇文章的中心,有人认为是“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有人认为是“要感恩大自然,珍爱大自然”。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请根据文章简要说明理由。(4分)

(03年)

答:应是第二种理解。文章写作者遇险获救的经历,是为下文揭示获救原因,抒发对大自然的感激、关爱之情服务的。文中虽有关于身临绝境、渴望生命,最终摆脱困境的描写,但不是文章的主旨

所在。(4分。取第二种理解的,能从上下文关系作出合理分析,给4分,分析有欠缺酌扣;取第一种理解的,若能作出有据的分析,最多给2分,若理由不充分,给一分,明显不合理不给分) 14. 关于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观点,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5分) (05年)

第一种:不该用技术去洞穿天地奥秘,扼杀人的精神生活。 第二种:与审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产生美感。 第三种:人必须与天地精神往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得分点:同意前两种,材料充足有理的给3分,同意第三种的,材料充足分析有理的给满分。 答题要点:

1、中心理解题 一般出现在题目最后,以选择的形式出现,拿到文章后先阅读文本,同时参照该题提示来对主旨理解(先做中心理解题)

2、中心的推出,要结合原文中句子与段落来进行表述,切记紧扣文本,阐述具体,不可笼统。

3、注意文本开头、结尾、标题、以及反复出现的句子,尤其是文章末尾的段落。

4、 一般回答为什么选该选项时不用排除法来做,要结合内容正面阐述。

七、赏析类题型

13.文中划线的两处环境描写,各具有什么作用?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4分)(03年) 答:①渲染了作者身处的困境和心中的绝望。 ②烘托了作者获救后万分欣喜、充满希望的心 12.以下是有关母亲的描写,根据文意,分别指出其表达作用。(4分) (04年)

①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②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

答:①得知儿子的腿能治好,心里感到宽慰;但又为贫穷无钱治病而犯愁。

②因无力支付医药费而失却了继续医治的勇气,为无力治好儿子的腿而伤感。

12.本文有关古井的描写极为细腻、生动、传神。请从下列例子中选择两例进行 具体赏析(6分) (1)清暗的水面上映着一小圈天,人趴在井沿往下看时,那一小圈天就映着人的头脸。苔藓下的水珠积聚到足够大滴,便长长的一挂“滴答”下去,水面就荡起小涟漪,那一小圈天便皱乱起来,人的头脸也一下子碎裂变形,一会儿水面平静了,头脸又完整地重现。

(2)突然觉得手心传来一丝钝痛疼,我要挣开手,手心仿佛被井沿吸住一样,好不容易才脱开,合手搓揉多次,才回暖起来。

(3)有时有妇女弯腰俯身井沿吊起水,擎起吊桶,后退一步,高高远远地把吊桶里的水向石盆倾去,水泻成一弯弧线,几吊桶后,石盆里水渐满并溅起水花。然后她就站在石盆边洗衣。 (06年)

答:.⑴用倒映天空,映照人脸,滴水起涟漪复又平静,天空人脸由模糊而清晰,写出井水的清澈和灵动。 ⑵用手觉钝痛、被粘吸、经搓揉才回暖,写出古井的阴凉。

⑶用“吊”“擎”“退”“倾”等动作和水泻呈弧线,描绘妇女汲水洗涤的优美姿态。写出了古井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1)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07年) .....(2)爬墙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泼洒下来„„窗儿在上面像眼睛一般地眨着。(4分) ........答:(1)写出了石榴花的火红,衬托出绿的深浓。(2)用眨眼喻写窗户的闪亮,衬托出绿的满而深。 答题要点:

ⅰ、分清赏析题的三种类型:人物描写赏析、环境描写赏析、景物描写赏析。

2、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细节描写,主要表现人物的性格与心理.

3、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主要体现在景物的特点与人物的情感。(不一定都有,不过为了体现思路完整性,还是全部答上去)

4、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气氛;为下文作铺垫;烘托性格;交代背景。

5、答题时要规范完整,答出表现手法、主要内容、以及表达效果三步骤。

6、赏析类题答表现手法时,句子中只要运用了修辞的,都先答修辞。

7、 要回归语段,在文中寻找相关信息。

8、景物类赏析要明确陈述的主体。(如《青青庭院》中通过石榴花的红来衬托出绿)

八、概括性题型

11.文中说,“同伴听了我的奇特经历万分惊讶。”请概括“我”的奇特经历。(不超过60个字)(4分)

(03年)

答:11.我在原始森林中迷失了方向,饥寒交迫,陷入绝境。后来意外发现橡子,靠橡子获得希望,恢复体力,走出困境。(4分。两层意思,每层两分。每层内容要点齐备,有欠缺酌扣) 答题要点:

1、 对核心事件的概括,要包含起因经过与结果。

2、 对多个事件的概括,越简洁越好

3、 注意关键修饰词

PS.白描:是文学创作中描写手法之一。也是我国文学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的描写手法。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要求作家准确的把握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

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而鲁迅的小说是白描的典范作品。

第三篇: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指导:目标与思路

高中语文辅导网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指导:目标与思路

一、阅读目标

1、掌握散文的基本知识。

2、了解散文的时代差异、文体差异、地域差异,找准阅读散文的基本方向。

3、学会寻觅散文中的“寓意物”和“动情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4、培养对散文的艺术感觉,学会分析、组合散文的意象。

5、学会品味语言,把握散文的神韵。

二、阅读思路

由于散文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在界定上牵涉了时代、地域及文体等方面的差异,所

以,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找准作品的基本方向,是阅读散文的第一步。

为了能更为准确、深入地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从文章中寻找“寓意物”及“动情

点”,应当是快速而稳妥的一种方法。

与诗歌一样,散文的意境也是由多个意象组合而成,因此,学会分析和组合散文灵动

的意象,可以由局部统观全局,从总体上把握作品。

散文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要把握散文的神韵,品味语言是尤为重要的一环。

三、了解散文的基本知识

(一)散文的内涵

散文,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是指和韵文相对而言的;凡不押韵或不重

骈偶的文章,统称散文。狭义的散文,指与小说、戏剧、诗歌并列而属文学范畴的一种体

裁。主要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等。

(二)散文的特点

1、 题材广泛,贴近现实,结构自由,手法多样。

和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在题材内容上,散文可说是最为广泛的,它几乎可以不受任何

限制地展现社会生活中一切有意义的事物。散文形散,既不像诗歌那样,要讲究语言的格

高中语文辅导网

式,又不必像小说、戏剧那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它的篇幅可长可短,形式不拘一格,抒

情、叙事、议论、描写、说理各种手法都可以自由地加以运用。

2、 情理交融、意味盎然。

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体现了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态度。与诗歌比,散

文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显得较为深沉含蓄,而且它又更多地把情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中

,转为一种情趣;理即哲理,指作家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精心的提炼后形

成的对人生经验的高度概括,也可指事理,指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生活经验的

总结。有些散文取材虽小,却需要有哲理人情,并且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事理不是凭

空而发,他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升华和结晶。情理两者

有机地交融统一,形成了散文内容的重要特点。

3、 讲究语言锤炼,注重语言美。

散文语言一般总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

实易解,决不故弄玄虚,总努力把艺术匠心藏之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

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散文语言中所

透视的情韵也十分引人注目,当作者的内情与万物,心声与天籁相谐和,交为一体时,作

者的情韵就会暗暗地透入到文字中去,精心推敲出一种带有情调气氛、呈现主体个性的字

句来。因此,在阅读散文时,要抓住这样的句子细细品味, 抓住其主要气氛和情调,散文

的基调就掌握了。

(三)散文的分类

1、叙事性散文

这是以叙述人物或事件为主的散文样式,它大都采用第一人称写法,围绕“我”的所

见所闻来叙述人物、事件、描绘景物和感受,行文中又夹带抒情和议论。

如果以更广的范围来认识叙事性散文,则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游记都可归入这一类

高中语文辅导网

2、议论性散文

主要指以说理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学性散文,杂文是它最主要的品种。

3、抒情性散文

这是一种有着浓郁的抒情格调,情辞并重、精悍隽永的散行文学作品,是最能体现文

学散文特点的一种文体。

四、阅读方法

(一)了解散文在时代、文体、地域等方面的差异,找准散文的基本方向。

不论上什么作品,都有一些共同的构成特点和规律,在欣赏的原则和方法上会有一些

共性。但是,不同时代、国家、流派、体裁的作品,由于其构成的条件和因素不尽相同,

表现风貌也不一样。因而,在赏析原则和方法上又有一定的个性,读者只有适应其特殊性

,掌握和运用一些更有应对性的赏析方法,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

1、根据时代差异、确立散文的基本范畴。

时代差异主要体现于对“散文”这一概念的界定上,由于古代对于“散文”的定义很

宽泛,因而古代的散文题材更为广泛,形式更为自由,以至作家的视野也显得更为开阔一

些。例如我国古代的游记散文,像《水经注》(郦道元),既写景又做人文考证,又如《入

蜀记》(陆游),《徐霞客游记》等,无不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乃至科学(包括得志以及

历史)考察,等等。又如我国古代的笔记体散文,像《梦溪笔谈》之类的笔记散文,品类极

为繁富,卷帙浩如烟海。记异闻秩事、记物产、记民情风俗、作考证„„不因而足,而这

些笔记散文,往往篇幅短小,文字浅近易懂,内容和笔墨都极为接近民间的需求。对待这

类散文,我们就不能仅仅立足于现代,用分析现代散文的眼光和方法去分析古代散文,而

应当依据不同特点,去把握作品。

现代散文的文体自觉,开始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运动,把“文学的散文”和“文

字的散文”区分开来,特别强调了散文的文学性。但到了30年代以后,为适应时代的需要

,这种文体不断发生裂变和分化,偏于说理的“杂文”逐步壮大,而偏于叙事的报告文学

高中语文辅导网

、史传文学也日益蔚为大观。本来文体的分化应该是现代文学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像“

杂文”、“报告文学”、“史传文学”等已渐渐形成独立的文体形态,但我们却一直把它

们囊括在“大散文”的范畴之内,这样一来,给散文的阅读和创作带来了不少弊病。散文

的范畴既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它既不同于诗歌、小说、戏剧,也有异于杂文、报告文学

、史传文学等等,作为一种独立文体,它有自己特殊的质的规定性,与其它文体在本质以

及由此而表现出的特点上,是有所差异的。

2、根据散文的记述特点,确立阅读理解的基本点

散文和小说、戏剧文学的区别,主要在于:散文写的大多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事

、景、物,比较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感受。它可以叙事和描写,也可以抒

情和议论,但在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上,比小说和戏剧文学更自由、更灵活、更

随意。

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内容很丰富:时间,前后二十年;地区,由国内到国外;

人物,“我”和藤野先生及其他几群——清国留学生、仙台医专教职工、日本的“爱国青

年”等;事件,大小十多种,作者按时间顺序,以自己思想变化为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

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来选取和安排材料。从这一点上来说,与他的小说《一件小事》就有

了很大不同,表现车夫的伟大品质,却是完全扣住情节的。

3、根据散文的风格差异,确立阅读赏析的入手点

从本质上来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外国散文与中国散文并没有什么不同。但由于各

个国家,民族美学气质的不同,其散文在情趣上会有所差异。

日本散文多恬静、舒缓、倾吐随意,不太讲究章法,却浑然天成,赤诚之心可见,岛

崎藤村的《太阳的话》,芥川龙之介的《大川的水》,东山魁夷的《听泉》都可以称作日

本散文中的精品。

阿拉伯散文比较注重哲理启示意义,像纪伯伦的作品即是很好的体现。欧美散文对人

心灵世界的表现则较为深刻,想罗曼•罗兰的《鼠笼》,萧伯纳的《贝多芬百年祭》等都是

高中语文辅导网

表现内心激情的佳作。另外,在拉丁美洲,比其他地区更强烈地出现了小说散文化和散文

小说化的倾向,因而出现了“小说散文”的概念,有时很难把散文和短篇小说区别开来。

就中国散文本身来说,也有不少由于地域的不同而产生的各种流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

是明清时以作家所居地名命名的公安派、竟陵派、桐城派等,这些流派除了带有强烈的个

人风格,也带有地域的文化底蕴的特色,因此,如果我们在阅读时了解了这些差异,那么

对于散文的大致特点也会有一些掌握。大方向有了,再来分析作品,就容易得多了。这些

差异可能仅仅上反映在细部表现上,但也是不容忽视的,了解它,并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

,可以算是阅读散文的第一步吧。

(二)找准寓意物,抓住文中的理性特征

人类的精神活动,大体分之,也许就是感情和理智两大类或两个方面,而二者在人们

的精神活动中,感情偏重某一面,或者是理智和感情合在一起。因此,在散文作品中,大

体言之,有抒情为主或说理为主者,或一篇作品中,抒情、议论及记事并出者,这是很自

然的事。

有人说,理性是散文中极为重要的因素,几乎是散文的灵魂,这是由散文一种与现实

生活极为贴近的文学形成所决定的。因此,在阅读散文时,抓住作者在文章中想要极力展

现出来的思想性,如果能在文章中准确地找出寓意物,就不难抓住作者的思想。

那么,怎样才能找出寓意物呢?其实不难。有些散文,尤其是哲理性散文,题目本身就

是寓意物,即使不直接作题目,在文章中也比较容易把握,基本上都可以一眼就看出来的

。那么又怎样将找出来的寓意物同文章的思想性联系起来呢?这似乎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

第一要做的就是反复读、琢磨、体会,尤其要注意文章中的议论性的句子,如《丑石》:

“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所以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我

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

寂寞的生存的伟大。”整篇文章的哲理性都蕴含其中,理解了这两段话,文章的理性特点

就把握了。另外,还可以从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上,体味出思想性,如《筏子》中,文

高中语文辅导网

章的前半部分,实际上由四组对比构成,作者把所要阐发的哲理巧妙地编织在四组对比之

中,以筏子之轻小,筏子负载之沉重,行驶于浊浪排空的黄河之上,居然如履平地,轻快

安详,艄公就成了这奇妙景观中的主宰,成了一个大写的人,成了人类主体精神的一种象

征。于是作者也就从艄公驾筏前进的神情动作中悟出了生活的真谛;在人类社会发展前行的

漫漫长途中,在人生不断奋斗的征程上,要让命运之舟驶抵理想的彼岸,实现成功的目标

,就得像黄河上的艄公一样,需要大胆和小心、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智、经验和判断的

高度统一。

(三)抓住“动情点”,把握作者的情感主线

散文离不开抒情。有真情实感,才有实实在在的散文,正是“取于心而注于手。”散

文的情感表现不是单一的,这是因为感情本身的多姿多彩。正因为此,散文中的感情才可

以由个性来体现共性。

只凭崇高的思想性,不看作家的情感体验和自我个性意识,是不能深入作品深层的情

感世界,领悟作品的内在意蕴的。因此,不但要阅读作品,更要阅读作家,了解作家的生

平、时代背景,以及情感历程。同写秦淮河,俞平伯与朱自清夜游的情致和心境不同,感

受和表现形式也完全不同,朱自清偏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并且文随情迁,在朦胧中显出

真切,在自然景色的描述中埋藏着起伏跌宕的情怀;俞平伯着力于风土人情的叙述,始终呈

现着一种空灵与朦胧的基调,显示着一些人生哲理。他们问作品中的秦淮河已经“自我化

”了。所以,“动情点”不同,其中所含的寓意也不一样。

所谓的“动情点”就是情感的出发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眼”。一般来说,

文眼会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的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

不宁静”,以“不宁静”的心情就是全文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之集中体现,再同作者当时所

处的时代背景相联系,认真体味,就不难把握其情感主线。可见,散文中的“情”集结于

作家本身,找出“动情点”,无疑是读懂作品、把握作品的关键一步。

(四)把握艺术感觉,分析组合灵动的意象

高中语文辅导网

诗歌讲究“意境”,散文也应有“意境”,诗歌的意境,由若干个意象共同组成,散

文亦如此,只不过散文的意象组合形式更自由,显得更灵动。

散文的“意象”,事实上就是散文中的艺术形象,组合起来便有了新的意蕴,所以,

通过分析个体的意象来分析散文,应当不失为一种简便而稳妥的办法。下面我们以几个例

子来做具体说明:

余光中《沙田山居》,取灵性就是一系列灵动的意象与作者心灵声息的艺术融合体。

文章开篇,作者就用粗线条大笔勾勒的手法描绘和展现了一幅蕴含着深情的青山碧海图:

“还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淡一袅青烟,忽焉似有,

再顾若无,那便是莽莽苍苍的大陆,那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马远夏圭的长幅横披,任风

吹,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

——这幅图景是随着人的视野的伸展而延扩的。

在这里作者并未直接抒思乡之情,只不过是随笔抒写了日月的悠闲,失控的寥旷,陶

菊的两开,中秋的月圆,但其中却分明地潜蕴流荡着客居异乡的游子的惆怅、寂寞的意绪

与情怀。情随景移,情景相生,随着意象的转换,作者事情与意绪也逐渐拓展和深化。

矛盾的《风景谈》,全文由六幅画面组成:沙漠驼铃、月夜归耕、延河夕照、石洞雨

景、桃林小憩、北国晨号,而这六幅画,又都由各自的意象组成:用驼队、驼铃、猩红大

旗来反映对“死亡世界”的冲击,这些单独的个体,组合到一起,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

遍赋予了它新的意蕴,于是“风景”亦有了全新的内涵,作者笔下的风景是容纳了人的自

然风景的“社会生活风景”。

可见,意象的组合靠的是作者有意识的,合理的剪贴,如果我们明白了作者剪贴的意

图,也就不难掌握意象是如何组合起来的,而作者剪贴的意图,我们就可以从作品的思想

性去寻找了。

(五)品味语言,从整体上把握散文特有的神韵

事实上,要做好以上的工作,对于阅读散文来说,都来不开品味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散

高中语文辅导网

文的语言,这是基础,也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的。

散文的语言,在创作过程中,常常以“用笔如舌”为理想境界,那么,在欣赏过程中

,自然要还其听觉功能,以“读”为主。如朱自清的《春》,该怎样读,而且要“读”出

语言的“味儿”?叶圣陶,夏丐尊先生《文心》中的观点,语言的“味儿”应该有好几层意

思,首先就是“语感”:每个词语于意义之外还有“情味”,这需要从字面的推敲、声音

的韵味中去细心领略,以磨练自己对于词语的“锐敏的感觉力”。如“鸟儿„„高兴起来

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这一句,用“卖弄”而不用“夸耀”

,似乎含有贬意,有点微讽的意思,但如果与前面“呼朋引伴”这个修饰语连起来品味,

你就会感到鸟儿们一个个像好胜的孩子般争先“卖弄”的天真劲儿。

另外一个层次就是:“语调。”所谓“语调”主要是音节词序,句式的选择问题。如

“一切就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如果把“欣欣然”按课本的注释换成“欢

欢喜喜地”,意思一点没变,但直观感觉中却似乎少了点神韵。“欢欢喜喜”用两个叠字

组成,就造成了一个跳跃感,本来用以表现喜悦的心情是很合适的,但在我们这个句子里

,大自然的“一切”此时此刻的“心态”却不只是喜悦,还有“刚睡醒”的几分舒畅劲儿

,又几分懒散的劲儿,就必得用“欣欣然”这样拖长的调子来表达才恰恰对劲儿。

以上所提到散文的知识以及阅读散文的几点方法,可以作为阅读散文时的一点参考,

对于散文艺术的欣赏来说,更重要的是在忘情地吟诵中,自己去“心领神会”,从整体上

把握每一篇散文特有的魂儿。陶渊明的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至解;每有意会,便欣然

忘食”,可见他算是懂得欣赏之道了。

第四篇:中考满分作文思路欣赏(片段式散文)

dúshūpòwànjuànxiàbǐrúyǒushén

————读

卷,

神————

中考满分作文思路欣赏(片段式散文)

片段式散文

1、把几个看似独立的片段组合成文,选材自由广泛。

2、几个片段可以从不同方面反映主题,内容丰富。

3、片段之间可以用小标题、序号等形式连接。过渡衔接较自由。 盐城市中考作文题:以“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为题

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如果你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大漠,我愿飞奔在漫天黄沙里;如果你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浩瀚长江,我愿遨游于猛浪湍漩中;如果你是“山重水复疑元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深山丛林,我愿跋涉在荆棘小道上。呵,语文,美丽如你,叫我爱不释手。

语文,如春风,吹拂着世界的每个角落。 春天,柳树发芽了,我兴奋地告诉妈妈:“妈,你瞧,柳树冒出新芽了。”满以为我这个“冒”字用得很妙,估摸妈妈也用不上更好的词了。“是啊,柳儿暴青了!”妈妈笑了说。好一个“暴”字,形象而贴切,那嫩嫩的小芽儿不正是一瞬间全“暴”出来了么?我问妈妈:“你是如何想到”暴青“这个词的?用的可真绝!”妈妈笑着说:“大伙不都这么说吗?这是咱农家人最本色的话。”原来,乡邻们都是一位点石成金的语言大师,他们读懂了生活,也读懂了语文,语文正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语文,如滴泉,渗透于我们的每个学科。

一段“方七百里,高万仞……”的文言文放到数学里,便成了一道复杂的几何题,让同学们绞尽脑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放到政治中,便成了华夏的传统美德,让同学们摒除一切杂念,去参省,去内敛,去领悟,去践行……瞧,语文就是这样无处不在,润物无声,从我们身边轻轻走过。

呵,语文,你如一壶香茗,让我心境澄明地品咂;你如一曲天籁,让我心如止水地聆听;你如一杯芳醇,让我不知不觉地沉醉……

不须“众里寻他千百度”你已“在灯火阑珊处”,落落大方的展露芳容。就像此刻,我自信地坐在考场上,闻着窗外阳光的气息,感受着语文的翰墨流香,轻风将我的发丝拂起,拂起我嘴角的一丝微笑,因为我知道,你正从我身边悄悄走过。 富阳中考作文题:以“乐在其中”为话题

心弦上痴情的景致

我无意从你身边流过,你无意从我身边走过,将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河水的柔波。过眼的烟云兮,永恒的梦。

——题记

抛不完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幽幽……

人去楼空空寂寂

你走了,带了那千丝万缕的情意绵绵,含着那辛酸、苦楚的泪,你没有回头。我知道,你不忍回首,“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我的心,是秋日里的一道风景——凄凉也。到今夕,惟有那空空的旧迹撩人心思。

旧日思情情切切 是因为曾经的“一起伤心同流泪”,面对着冷月才会余恨悠悠;是因为曾经的“你若烦恼我担忧”,听着宿雨却还添悲泪一痕;是曾经的“盈盈烛泪因谁泣”,你去后我才会“离未动身问归期”。我的情,是冬日里的一道风景——眷恋。

多情伴我咏黄昏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寂寞,惆怅,在雨的哀曲里,我结识了,丁香一样的你,歌兮,舞兮,别兮,悲兮。共有的多愁,共叹岁月的沧桑,chénɡ

shì

xiě

xùn

liàn

liè

————程

列————

1 dúshūpòwànjuànxiàbǐrúyǒushén

————读

卷,

神————

却已是“不语婷婷日又昏”。我憔悴,你道是“憔悴花遮憔悴人”,啊,怀念,我的诗情,是春日里一道风景——娇艳。

两行热泪肝肠裂

我喜欢你的“醒时幽怨同谁诉”,我赞叹你的“衰草寒烟无限情”。不一定离别就在风雨中,不一定落泪是悲痛。总要有“风抽芭蕉”的凄苦,总要有“雨打窗棂”的悲凉。你是船,只属于远方。

共进考场,你我共惜,听到了吗?友。

你我的友谊,是夏日里的一道风景——出泥的莲花不染尘。 眼空蓄泪泪空垂

暗洒闲抛永恒为你。

浙江中考作文题:以“乐在其中”为话题

快乐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清晨,精神百倍地走下楼梯,高高兴兴地去上学。走出楼门才发现下起了雨,又不得不上楼去拿雨伞,满肚子不高兴,边上楼边想:“今天的体育课肯定又泡汤了,今天中午肯定又回不了家了,又得吃厨上那有盐没醋的饭菜了,一会儿打不上出租,公交也肯定很挤……”

走出院门,一路上的几个情景却使我的心情渐渐舒畅起来———

镜头一

突然听见一阵哭声,循声望去,一个背着大书包的小男孩滑倒了。早点摊前一位正喝豆浆的阿姨赶紧撂下碗跑过去扶起小男孩,又蹲下身子帮他擦掉衣服上的泥水,重新为他撑好伞,一边嘱咐着,一边送他走过马路……

看到这一幕,我微微一笑,原来雨中更能见真情呀!

镜头二

公交车停站,车窗外,一位三十多岁的妈妈不得不跳下自行车,艰难地推着后座上的女儿在人群中穿行。雨披的帽沿下,雨滴顺着这位年轻***发梢一滴一滴地滑落,而她却只顾稳稳地推着车子。多么熟悉的情景!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我的妈妈骑着自行车接送了我六年,风雨中,妈妈发梢的雨滴也是这么一滴一滴滑落的吗?看着自行车后座上那个被雨衣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女孩,我笑了……

这原本恼人的雨幕竟让我感受到了拥有母爱的幸福和快乐。

镜头三

座位旁边,一位五十多岁的农民吩咐他对面的青年:“今儿赶紧往家打个电话,看咱那儿下了没有!一冬都没下了,春雨贵如油,多下几场这样的雨,省多少浇地的钱呢!”是呀,已经好久没有下雨了,风调雨顺才会有丰年,我有什么理由讨厌这场雨呢?我应该和农民们一起高兴,一起快乐呀!

走下公交车,心里已没了半点烦躁,体育课不能打篮球,却可以在室内看NBA了;中午回不了家,又可以和同学们侃明星了;打不上出租车,坐在公交上不也让我看到了这么多生活中的真实画面,体味到了幸福和快乐吗?换一种思维方式,幸福快乐原来如此简单! 无锡中考作文题:以“精彩 ”为题

精彩瞬间

生活是爱的海洋,人人都呼吸着爱,感受着爱。生活就像一片夜空,在流星的精彩瞬间,令人感受到壮丽的美;生活就像一涓细流,在穿石的精彩瞬间,令人感受到坚持的美……但人间最美的,是爱。

春天的公园里,小草在抽芽,小鸟在歌唱。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男孩蹦呀,跳呀,沉浸在无比的快乐中。一颗小石子绊倒了他,他趴在草丛中,爱的需要在他的眼眶中闪烁。母亲走过来,轻轻地抱起小男孩,用爱的眼神鼓励他,用爱的抚摸赶走痛……

这瞬间短暂,但母亲的爱却是永远的。

chénɡ

shì

xiě

xùn

liàn

liè

————程

列————

2 dúshūpòwànjuànxiàbǐrúyǒushén

————读

卷,

神————

一个黑暗的夜晚,天空没有一点光,没有一丝风。在昏暗的烛光下,隐约晃动着两个一老一少的身影。白花花的头发下,有着一张饱经沧桑的脸,皱纹如老树皮一般。这是一个卧病在床的老母亲,她噙着泪花,慢慢地张开口,一旁的儿子左手端着一碗难闻的中药,右手盛起一勺汤,用嘴轻轻地吹着,然后缓缓地移向母亲。在接触母亲干裂的嘴唇时,滚烫的泪水滴在了儿子的手上,渗进了儿子的心里……

这瞬间短暂,但儿子的爱早已升华。

喧闹的街道上,两旁的树木飞驰而过。一辆公交车载着乘客平稳地行驶,像往常一样,一切都那么平静、自然。突然,司机的心脏猛然跳动了一下,他知道,这是心脏衰竭的前兆。此时,他没有慌张,缓缓转动方向盘,将车稳稳地开到路的右边,用脚踩着刹车,用尽最后一份力气拉起手刹。车停了,他也走了,脸上浮现的,分明是一种欣慰。

这瞬间短暂,但司机的爱却铭刻在每个人的心里。 爱在生活中绽放,简单而深刻,短暂却精彩。 愿这份爱永远在你心里开花、留香。 扬州中考作文题:以“让”为话题

一种向上的姿态

“让”顾名思义,就是“退让”的意思,然而右边这个“上”却告诉我们,“让”,其实也是一种向上的姿态。

一、曲折的智慧

林语堂在《风声鹤唳》中说:“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人与之不争。”诗人流沙河还说,面对困难不要硬拼硬抢,退让几步,找出困难与困难之间的缝隙,然后迎头赶上就容易多了。

不错,“争”不如“让”,“让”不是退让,也非妥协,只是一种迈向成功的另一途径,古有退避三舍,田忌赛马,不都是退让取得成功的典范吗?他们是智慧的,这么一“让”,就让出了思考的时间,让出了回旋的余地,却在一瞬间也让出了抓住敌人劣势的机会,让出了百密一疏的破绽,立刻就看到成功的方向。

“让”,就是一种曲折的智慧,也是一种向上的智慧。有人认为他绕远路,非成功捷径,其实不然,它的目标仍是长远的,不过换了个角度。

二、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有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后来又有这样的故事,两个官宦人家挨得很近,争抢土地互不相让,其中一家多占一点地方,另一家人立刻写信给远在京城的老爷,老爷来信道,不过三尺地啊!家人一听,顿时恍悟,连忙让出三尺,那家备受感动,也让出三尺,空出的地方被人称为“六尺街”。

“让”恰恰是一种美德。古谚有云: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谦让能够让原本相距遥远的心又靠得很近很近。谦让又是一种尊重,给人以阳光般温暖,雨露般滋润。“让”的美德是上了层次的,高尚的。

三、和生命等量奇观

“让”,是一种气度。

法国的两名工人陷入困境,只留有一小块仅容一人站的地方,其中一人对另一人说:“我家里还有母亲和妻儿。”另一个人说:“好的。”然后他松开手,落叶般轻轻飘向地面。

这种“让”,在我看来,是面对生死的大无畏。他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别人,这当然不能说是向上的姿态,这样的奉献是极端的。然而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气度,在自己的位臵上让出应有的风采。这样的人生才是积极的。

我们要有向上的积极姿态,因此,“让”给了我们机会。

chénɡ

shì

xiě

xùn

liàn

liè

————程

列————

3 dúshūpòwànjuànxiàbǐrúyǒushén

————读

卷,

神————

苏州中考作文题:心中有支_____的歌

心中有支欢乐的歌

品一口香茗,采一朵野菊,听一首古曲,捧一卷诗书。看花开花落,任云卷云舒。忘却世俗,任心中那支欢乐的歌,尽情流淌。

春天,是一首生机勃勃的歌。我站在微风中,让毛毛春雨轻轻舔着我发热的脸颊,让一朵朵的杏花儿随风而逝。这是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还是僧志南的“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我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中弥漫着的爽朗笑声,难道这是晏殊的“巧笑东邻女伴”?也不知她斗草有没有赢?我看见“乱花渐欲迷人眼”,我看见“池上碧苔三四点”;我听见“上有黄鹂深树鸣”,我听见“叶底黄鹂一两声”。

夏天,是一首惬意的歌。“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我望着天上的北斗,感受着月明星稀的意境。我听见池塘的荷叶底下,不时传来一两声甚至是半声的蛙鸣。虽然没能“听取蛙声一片”,也没有早立荷上的蜻蜓,但我心足矣。

离别,不是一首悲伤的歌。再悲寂寥的秋,也有排云而上的鹤。我听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劝勉,我听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箴言,我听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肺腑之言。我提起笔,铺开一张纸。我要给我身在天涯的知己写信。

挫折,是一首明媚的歌。谁说“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就让那一盏盏的红灯来照亮你我的前程吧!难道这世上存在着没有尽头的黑夜?只要我们有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有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再远的启明星,也会有落到你面前的时候。

……

流淌吧,我心中欢乐的歌!

心中有支幸福的歌

小时候,回家的路上道出回荡着我和爸爸的幸福的歌声。 我总喜欢坐在爸爸宽厚的肩膀上,揪着爸爸的耳朵唱着儿歌。“爸爸,我今天学会了{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一首儿歌唱完了,爸爸总不忘鼓鼓掌。“爸爸,你会唱什么歌?”“爸爸会唱{西游记}里面的歌”“咯咯,爸爸肯定是里面的猪八戒,”我一边咯咯的笑着,一边揪着爸爸的大耳朵。“好咧!我们一起高老庄找妈咪啦。”爸爸向家的方向奔去,我搂着他的脖子,生怕掉下来。

回家的路上,我和爸爸唱着歌。小道上,溢满了我和爸爸的快乐,因为那首歌,叫做幸福。 小时候,我总喜欢缠着爷爷,让他抱着我坐在他的腿上,爷爷总会抱着我,开着“火车”。“轰隆隆”火车又到站了。爷爷突然一刹车,用他那硬胡子刮倒我的脸上,这时,我会痒得咯咯笑起来。“爷爷,我也想要你这样的胡子。”“好啊,你长大了会有胡子的。”“真的?”“真的。你总有一天会长大,离开这个家……”爷爷也激动地唱起来了。

小时候,坐在爷爷的腿上。爷爷总会教我唱一首经典的革命歌曲,总会用他那胡子渣来刮我的脸蛋,我幸福快乐的笑声中在一首首歌曲中流逝。

长大了,在学校里,我也同样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学校组织“红色歌曲大赛”活动,为了赢得第一,同学们和老师努力的汗水留在了操场,集体的团结,是我们感到幸福。比赛当天,当同学们穿着军装,英姿讽爽地站在舞台时,老师期待的目光,家长们的支持,是我们更加自信“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当我们一起响亮有力地唱完了这支歌后,响亮的掌声响起,大家都幸福的笑了,因为我们曾一起付出过,努力过肩并肩一起幸福追求过。

许久,我仍沉浸在那幸福的歌声里,久久不能忘怀。

一路成长,歌声相伴。歌声道出了我的幸福,我的快乐,我的成长。突然发现,幸福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心中有支幸福的歌,幸福就会从你的心底源源不断的流出来。

chénɡshìdúxiěxùnliànxìliè

————程

列————

第五篇:高考散文阅读题解题思路与得分要诀作者

高考散文阅读题解题思路与得分要诀作者:浙江省慈溪市慈吉中学 蒋云忠时间:2007-11-3 12:13:57来源:会员原创人气:570

高考散文阅读题是考生最头疼最难得分的一道高考语文试题。笔者今年参加了高考语文阅卷工作,批阅的正是第五大题-------散文阅读题,总分18分的一道题,全省考生平均得分不到8分,令阅卷者感叹不已。

其实,考生如果能认真研究往年高考试题,善于总结高考命题规律与趋势,进行科学的分类,掌握必要的解题术语,拿个百分之八九十的得分,应该是不难的。下面笔者以浙江省独立命题4年高考试题为例,谈谈大阅读题的解题要领,以期帮助考生得更多的考分。

一、准确分类,掌握试题特征。浙江省的4年高考散文阅读题,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侧重于记叙的,其一是偏向议论的。2004年刘长春的《白鹤翔集的记忆》、2007年蔡家园的《泰山之思》属于前者,2005年的李汉荣《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2006年的法国作家米•图尼埃的《平面的生活》归类于后者。当然这两类文章都是为了抒情,这是所有文章的共性。不同的类型命题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记述类文体主要是指文学作品的阅读,高考大纲要求“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议论类则包括中外实用类文本,高考大纲要求“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科学小品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理解要求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目光放远一点,从历年高考来看,故乡情怀、文化寻根、和谐共处、本真情感、人生感悟、颂扬名人等题材是散文阅读命题者所钟爱的。这些题材总体上呈现出贴近生活、关注人文、文质兼美、意蕴丰厚、思辨性强等特点。

我们必须全面掌握不同文体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指代性试题。如2004年第18题“

二、三两段写委羽洞,读后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它的4个特点”;2005年的第19题“作者认为“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的原因是;2006年的第19题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通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1)四个动作分别指(2)“秘密”是指”。2007年的第18题从本文看,泰山文化反映了怎样的“锁闭心态”,请从两个方面加以概括。这类试题在原文中不必费大力气就可以找到。这里要特别提醒考生的是,回答“什么特点”这类试题,要学会找形容词,所谓特点就是事物的性质与状态,是形容词去描绘与体现的。

作用类试题。如2004年的第20题,“简析篇末“就会跪下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及其表达上的作用。”2005年的第20题,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词的含义?文章列举这些人物有何作用?2007年的第20题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这个试题其实是要你先说表达技巧,然后说其作用。

概括赏析性试题。这是2007年的新题型,带有综合性质。是从文章结构,修辞效果,表现手法,主题体现等几个方面来评述的。表面上看起来难以下手,分值也大,细想起来也就是这么些内容。

二、掌握技巧,准确切入答题角度。如果说区分类型是阅读理解的前提性工作,掌握的是阅读方向,那么掌握技巧,准确切入答题角度是答题得分的关键。

分析四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我们发现特别重视以下角度进行命题。

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2004年的第20题和2007年的第21题的设题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从极富深意的结尾切入与设置试题。

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这个角度是年年都考的。

由上面几点,笔者认为应有两方面的知识储备:一是文章学的知识,一是修辞学的知识。文章段间关系种类有①并列、②对比、③层进、④为下文做铺垫、⑤为上文做例证、⑥承上启下、⑦前后呼应、⑧总起下文、⑨总结上文。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景物描写的作用:

1、烘托了„„的气氛。

2、衬托 / 反衬 出作者„„的心情 / 感情抒情方式及作用。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以间接含蓄的方式抒情。作用:直抒胸臆——有利于作者直接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便于读者理解。借景抒情——巧妙地利用景物的„„特征,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以间接含蓄的方式抒情——含蓄而深沉 / 隽永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修辞学中尤其要重视对比的作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生活现象、思想感情区分得更加鲜明。浙江省四年高考的所选文章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白鹤翔集的记忆》是今与昔的对比,《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是物质与精神的对比,《平面的生活》则是平面与立体的对比。从这里我我们可以得出:对比手法是文章是惯用的手法。04年的四十年前和四十年后的鹤池环境变化的对比,四十年前的“四围皆松,池水幽深,白鹤翔集”,四十年后“四周没树,鹤池没水,白鹤远离”。

三、记取术语,努力靠近参考答案。

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

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笔者认为,为了更靠近高考的参考答案,最有效的办法是熟读甚至背诵近几年的高考参考答案,在答题时再根据具体情况套用其中某些术语。当然要结合原文内容。文章虽然异彩纷呈,但欣赏的角度也就那么几个,最重要的是美是有共性的,展现美的方式也总是大同小异。向考生说个秘密,高考阅卷教师阅卷时找术语是一个任务,也是给分的一个依据。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散文思路范文】相关文章:

抒情散文思路范文06-01

保洁思路范文05-15

采购思路范文05-16

设计思路论文范文05-09

软文思路范文05-17

探索新思路范文05-21

镇工作思路范文05-22

保洁工作思路范文05-23

采购工作思路范文05-24

常规命题思路范文05-24

上一篇:森林乡镇范文下一篇:岁月流年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