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善”

2022-09-12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可见, 学好语文, 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更是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 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善”。

一、善“形”

“亲其师, 信其道”, 学生要学好语文, 得认可语文教师, 而教师的形象气质又是学生“亲其师”的首要因素。如果一位语文教师的外在形象不好, 会影响学生的认可度的。那么, 在外在形貌无法更改的情况下, 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注重形象, 让自己的“形”更“善”呢?

首先, 要衣着得体而端庄。语文老师的“体”是什么呢?肯定不是像王熙凤一身珠光宝气, 显得太俗气。一身名牌就能给人有内涵的感觉?也不是追求洋气和新潮, 一身妖娆, 拒人千里之外能让学生亲近你?其他高大上的职业打扮可行吗?模特、空姐、高管等的职业装能在三尺讲台传道授业?显然不行。教师的职业穿着虽不是以前的长衫马褂那样一身迂腐, 但也不能太过随意, 而且每一个学科的教师穿着打扮都应有相对的统一标准, 比如外语老师的新潮洋气, 理科老师的严谨质朴, 音乐美术老师的前卫和随性。而语文老师应该是典雅而稳重, 具有书卷气才对, 让人一看就是满腹经纶。试问这样的语文老师谁不喜欢呢?

其次, 要常修边幅。任何一个人不修边幅都是令人讨厌的。尤其是作为教育工作者, 事关对学生未来审美尚美的言传身教,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些老师不注重修边幅, 是因为对教师职业理解不深或者是对教育事业的感情不深导致的。一个不爱个人卫生、头发蓬乱、胡子拉碴的人会受人敬仰?当然, 常修边幅也不是浓妆艳抹, 像患有洁癖一样, 而是应该稍加修饰, 女老师应该略施淡妆。而语文教师的边幅和其他职业和其他学科的教师应该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清新淡雅、略带书卷气应该是最不能少的。

二、善“心”

言为心声, 行为心表。要做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 必须要有一颗优秀语文教师的“心”, 修好“心”是前提。

首先, 要有渊博的语文素养之“心”。语文教师, 自身的听说读写能力应该是达到从业的标准的, 但还必须广泛的阅读, 超强的记忆。只有在饱读经书的情况下才能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课堂语言表达能力, 只有在记忆了大量的优秀文化知识和诗词曲赋的情况下才能提升内在的职业素养。现在的很多语文教师特别是刚毕业的新教师不重视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记忆, 实际上是放弃了成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的基础。

其次, 要有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之“心”。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只有渊博的知识是远远步够的, 如果缺乏教学艺术, 也难以传道授业, 不能胜任语文教学的。除了提升课堂驾驭能力之外, 还必须让学生感受乃至感悟语文教学的美。让学生由衷地喜欢语文, 喜欢语文课, 才称得上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

最后, 要有语文教师独特的人格之“心”。“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所谓大师, 无论是社会科学或是自然科学的大师, 除了其卓越的成绩贡献之外, 无一不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让人高山仰止的是二者的有机结合。而独特的人格魅力无不植根于传统文化对他们的熏陶。试想, 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的语文教师, 如果没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如何去感染自己的学生, 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大师呢?因而, 作为语文教师与其他教师的职业要求根本的不同就有一点, 那就是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 语文教师要以儒家的思想, 来涵养自己, 不仅要具有“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的责任感, 还要有“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语文教师同时也需要有道家的飘逸与灵动。在这样一个喧嚣、浮躁、功利的时代, 语文教师要想守住自己的操守, 让自己淡定、从容、宠辱不惊, 需要以道家的思想来润泽自己。在对待个人的名利上有“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 故无尤”的思想, 使自己具有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形之委蛇与心之逍遥的人生境界, 让自身能够超越生命困境, 实现心灵的自由。语文教师只有从这些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之后, 才能活得清醒、坚实和底蕴十足, 富有激情, 充满书卷气息, 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教育教学发展动力。也只有努力学习我们的先贤们的高尚品格, 才能让自己卓尔不群, 不受世俗的浸染,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具有饱满而独特的人格魅力, 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而终身受益, 这样才对得起语文教师这个称号。

三、善“言”

教学是一门艺术, 而语言艺术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师更要凸显语言艺术的魅力。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而言, 善“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 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

首先, 善于用文学的语言解读文本。《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好的内容需要有好的形式, 优秀文化的教学需要优秀的语言来承担。对文本的解读其实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 如果教师在再创作的过程中, 语言缺乏艺术魅力, 干瘪乏味, 如何能准确的解读文本, 让学生感受到优秀文化的艺术魅力呢?

其次, 善于用高超的语言艺术驾驭课堂。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需要富有文学性, 这不仅体现在文本的解读上, 也同样需要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之中。语文课堂的起承转合需要有文采, 课堂生成问题需要有文采, 课堂的调控也需要有文采。一句话, 语文的课堂语言必须是充满艺术气息的, 必须是幽默风趣、抑扬顿挫富有情感的, 必须是充满诗情画意富有灵动的色彩的。只有这样, 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四、善“行”

古人云:“身教重于言传。”“行为知之始。”教师的“行”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当教师的“行”与其自身的“言”不一致时, 教师的引导作用就大打折扣了, 不仅严重影响“传道授业”, 还会有损教师的形象。甚而模仿教师的一些不良之“行”。因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语文教育需要的是情感和心灵参与, 语文教师应该是“举着旗子”, 而不“挥舞着鞭子”。语文教师应该怎样使自己的“行”更“善”呢?

首先, 语文教师应该有“好读书”之“行”。一个爱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一个民族爱读书, 首先得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 作为传承国学的语文教师, 更应该是读书的模范!因为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功首要的是广泛的积累, 需要广泛的阅读, 博览古今, 天文地理历史政治都应有所了解, 这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前提, 特别是积累记诵大量优秀的诗词曲赋, 而要做到这些, 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怎么可能做得到呢?况且, 如果老师具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自然对学生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

其次, 语文老师应该有“好口才”之“行”。关于这一点, 前文已有阐释, 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 语文老师应该有“善写”之“行”。一方面语文老师应该有一笔好字。人常言, “字是开门锤”, 看一个人是否有文化, 字写得好不好是一个关键。书法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 语文老师有传承的义务和责任。但时下由于网络的兴起, 人们对书法的重视程度大大下降, 如果语文老师不担负起这个责任, 那将愧对我们的祖先。因而, 语文老师一定要花大力气在练字上下功夫。不说是人人都是书法家, 至少也不应让学生感受到字太差, 写不写好无所谓吧!另一方面语文老师应该会写一手好文章。语言是重要的交流工具, 除了会说, 会写同样非常重要, 哪行哪业对于会写之人不是亲睐有加?语文老师更应该会写一手好文章。只有这样, 才可能教学生写出好文章, 才能给学生树立榜样的作用。

只有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 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只有我们的语文老师各方面都美好了, 才有可能塑造学生的美好。当然, 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只有以上四“善”还远远不够, 还需要很多方面的“善”。这四个方面只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基本条件, 广大语文教师在新时期的要求下还任重道远。

摘要:学好语文, 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更是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需要。语文教师应具备这样几个“善”:“形善”, 衣着得体而端庄, 具有语文教师的“范”;“心善”, 有渊博的语文素养, 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 独特的人格魅力;“言善”, 善于用文学的语言解读文本, 用高超的语言艺术驾驭课堂;“行善”, 有“好读书”之“行”, 有“好口才”之“行”, 有“善写”之“行”。只有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 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只有我们的语文老师各方面都美好了, 才有可能塑造学生的美好。

关键词:语文教师,素养,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