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备课研究

2022-09-11

要上好语文课, 就要备好课。这是我们熟知的事, 怎样备好一堂语文课呢?我想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研读教材——备课上课的根本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 领悟教材是备课的前提。要让学生读难读的字音, 教师得自己读准;要求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首先教师得自己读懂;要让学生读出感情, 教师得自己读出感情;要求学生写出具体真实有感情得文章, 教师得自己写出具体真实有感情得文章, 凡是要求或期望学生做到的, 教师自己首先应做到。教师还应读出编者的意图, 读出教材前后的联系, 读出自己得见解, 读出自己得思考。只有这样, 研读教材得根本目的, 才能把教材变成学材, 才能把教材变成学本, 目标才能实现。

语文教材要做到“三读”:一要读“单元导语”。单元导语是整个单元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训练项目得总提示。通过读“单元导语”, 整体把握和设计单元课程导向, 在课例教学时, 才能做到前后照应、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二要读“课例” (连接语) 。课例包括预习 (连接语文里的阅读提示) 课文, 课后思考练习题。通过预习 (连接语) 和课后思考练习, 可以把握本课教学目标、重难点。特别要认真读课文, 不但要默读, 更要养成反复朗读、诵读的习惯, 每读一遍都可能由新感受。通过反复朗读。深入体会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悟, 找到上课的感受。课文内容烂熟于心, 教学时才能真正做到得心应手, 信手拈来。三要读插图。小学语文教材几乎每课有插图, 这些色彩鲜明, 生动有趣的插图, 与优美的语言文字互相辉映, 成为了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通过读图看图, 要寻找图文的最佳结合点, 让学生从中获得感悟认识, 帮助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

二、准备资料——跳出课本教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叶老说,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通过教材这个桥梁和载体, 来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教师准备与教材相关的课外资料目的有两个:一是帮助师生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达成本课教学目标;二是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开拓学生视野, 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师生课前资料的准备, 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与课文背景相关的文字、图片、实物、与多媒体等资料;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已学课文或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材料;文体相类似, 内容相关的拓展性阅读材料。特别是需要学生收集准备的资料, 如实践性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学生预习课文之前, 有时甚至要提前几个星期就要设计布置, 这叫备课前的备课。课前资料准备充分, 教师驾驭课堂和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如, 一位老师在上《为人民服务》一文时, 课内引入王愿坚的《灯光》片段让学生阅读谈体会, 进一步感受到了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死, 死得比泰山还要重的真实感受。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各学段的课外阅读目标, 如何选择适合各学段课堂内外师生所需要的相应资料, 特别是课外阅读材料, 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不断反思——提升教师水平的法宝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教师是课堂学习的倡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这些新的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 促使了教师课堂行为的改变, 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课堂不再是教师预设程式教案的演练, 许多新的知识和思想在师生的思维碰撞的火花中不断创新。“水尝无华, 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 相击而发灵光。”教案中出现了许多不确定的环节, 许多课堂上的精彩场面是教师课前无法预设的。同此, 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写课堂实录式的教案是不值得的。

教师上课应该像画家作画, 既胸有成竹, 又超乎其外, 让语文课堂成有灵性的艺术殿堂。教师应向艺术家学习, 艺术家喜欢欣赏自己的作品, 而我们上完课后确很少去理性地回味、反思、总结。新时期的教师应做反思形的教师, 把写教学反思 (教学后记) 作为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一个个的片段入手不断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总结成败得失, 并用来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 才能不断地向着教学艺术的巅峰迈进。

学海无涯, 备课也无涯。让我们在备课的海洋里扬起理想的风帆前进!前进!奋勇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