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土地整治规范

2022-07-03

第一篇:湖北土地整治规范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选址办法

发布时间:2011-04-12 10:14:26 第一条 为规范土地整治项目选址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意见》(鄂发〔2011〕7号、《湖北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湖北省土地整治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湖北省辖区内的土地整治项目。

第三条 项目选址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湖北省湿地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第四条 项目选址必须符合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的要求,并与湖北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湖北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2011-2015年)、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相关基础设施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协调。 第五条 项目应避免选择在地质灾害频发区和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质裂缝等地质灾害隐患区域。

第六条 所选择的项目没有土地权属争议。存在土地权属争议的,不得纳入土地整治项目区范围。

企业或个人以营利为目的、已租赁经营的土地,不得申报国家和省级投资土地整治项目。

第七条

所选择的项目不得与国土部门已立项的土地整治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已有项目重叠。

第八条 项目选址的原则

(一)按流域治理的原则。项目选址应尊重自然规律,以流域和水系为基础,按灌区进行治理。在一个流域或水系中,项目选址原则上应按照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进行。

(二)集中连片的原则。项目选址坚持相对集中,连片推进,做到建成一片、收益一片、发展一片。

(三)维护权益的原则。尊重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利,保持项目区土地权属的完整性,做好土地权属调整工作。

(四)综合效益原则。项目选址应充分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力争使综合效益最大化。 (五) 遵循民意,以人为本的原则。项目区选址要充分符合当地群众意愿,合法有偿。

(六)公正与公开原则。项目选址应保证决策公正性,提高工作透明度,保护人民群众和土地权利人的知情权。将土地整治项目选址结果进行公开公示,并以召开村民大会等形式进行。

第九条 项目选址的基本条件

(一)自然条件。主要考虑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土壤、气候等因素。项目区应满足:坡度在25度以下,地质条件稳定,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

(二)资源条件。主要考虑农业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因素。项目区应满足:水资源有保障,农业气候资源丰富,适宜农作物生长,耕地数量较多、集中程度较大的地方。

(三)生态环境条件。项目区应具备农业生产活动承载力,适宜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条件。

(四)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区应具备项目实施所必须的主干道路、主干排灌渠系、堤坝、电力等配套基础设施;或已拟定相关道路、水利、电力工程、村庄改造等方案,有关措施与资金已经落实,拟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或上述几项建设正在实施。 需要地方资金投入以配套相关基础设施的项目,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提请县级人民政府提供配套资金承诺函,明确资金来源渠道及所投资的工程建设内容。

(五)社会经济条件。地方政府重视、支持项目建设,群众拥护;涉及居民点搬迁和坟墓迁移的,农村经济组织或农户应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第十条 项目建设规模的控制指标

(一)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省级投资土地整治项目。丘陵山区333.33~1000公顷(5000~15000亩),项目相对集中连片,单片面积一般不少于333.33公顷(5000亩);平原地区666.67~2000公顷(10000~30000亩),项目相对集中连片,单片面积一般不少于666.67公顷(10000亩)。

(三)省级投资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占补项目的建设规模不少于200公顷(3000亩),单片面积一般不少于20公顷(300亩)(建议这个面积适当放宽,可以减少些)。

第十条 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的新增耕地率不低于3%,省级投资低丘岗地改造项目的新增耕地率不低于30%。(此条建议删除)

第十一条 项目选址应充分征求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与公众的意见,并提供书面材料。

(一)涉及土地开发的,须地方人民政府出具有效批准文件;

(二)禁止毁林开荒、毁园开荒、填埋大面积坑塘水面。开垦废弃园地、废弃林地、废弃水面的,须出具相关部门的意见;

(三)涉及居民点搬迁的,须当地政府出具搬迁方案和搬迁承诺函,以及搬迁户的明确意见;

(四)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对土地权属的确认意见,以及群众对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的意见;

(五)涉及坟地搬迁的,搬迁户同意搬迁的确认意见。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土地权属调整管理办法

附件12.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土地权属调整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土地整治项目土地权属调整管理,规范土地权属调整行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3〕287号)、《农村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操作手册》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湖北省辖区内土地整治项目的土地权属调整管理工作。

第三条 土地整治项目土地权属调整管理(以下简称“权属调整管理”),是指土地整治过程中涉及到的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调整以及在其上设定的他项权利的调整、确认以及变更登记的行为。

土地所有权调整包括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之间的所有权调整、集体土地与集体土地之间的所有权调整。土地使用权调整包括土地使用权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调整、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使用权的调整。土地他项权利调整包括土地整治过程中因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调整而产生的他项权利的调整。

第四条 权属调整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土地权属现状调查;

(二)土地权属现状调整意愿调查;

(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四)地籍测量;

(五)土地质量评价;

(六)权属调整方案编制;

(七)方案公告和异议处理;

(八)分配土地;

(九)地籍档案整理。

第五条 权属调整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一)公开、公平、自愿的原则;

(二)参与土地整治各方原有位置基本不变的原则;

(三)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原则。

第六条 权属调整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土地权属现状确认应该与土地登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变更调查、整治土地面积、地类、地力等级、耕作状况、耕地质量及整治潜力等相结合;

(二)土地权属调整应该注重对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和竣工验收三个阶段土地权属调整工作的管理,确保权属调整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三)土地权属调整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到公告、检查和指导到位,确保土地权属调整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土地权属调整方式

第七条 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之间土地所有权调整方式

(一)为使整治后的田块连片规则,应在原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之间边界不规则处,按等量或等价、并使调整范围尽可能小的原则,经双方协商后进行土地所有权调整。

(二)土地整治过程中,新建主干道路、主干沟渠建设用地应通过土地征收的方式将集体土地调整为国有土地。

第八条 集体土地与集体土地之间土地所有权调整方式

(一)村界两侧,可按等量或等价原则进行调整;若土地质量相同,也可按等量原则调整村与村之间的土地所有权。

(二)相邻村之间的插花地可按等量原则进行调整。

(三)不相邻村之间的插花地按等量原则通过各自相邻的村依次调整。

(四)土地整治过程中,整治区内部分建筑物,包括农民住宅,按村镇规划及土地整治规划要求进行迁并,地上建筑物要进行补偿,补偿费计入土地整治费用,土地整治过程中的青苗等地上附着物的补偿费也计入土地整治总费用。

第九条 土地使用权或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方式

(一)在经济欠发达、土地流转集中很难实现的地区,土地整治应在稳定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按等质等量模式调整土地使用权或土地承包经营权。

(二)在经济较发达、土地流转较普遍的地区,土地整治后可按土地整治前评估地价或土地质量评估结果折股,按股份制模式调整土地使用权或土地承包经营权。

(三)在经济发达、大部分农业劳动力已稳定地转入

二、三产业,并获得可靠的经济收入的地区,可按租赁模式调整土地使用权或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租赁费用于养老保险或分配给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出让者。

(四)根据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意愿,可按前述三种模式的不同组合方式调整土地使用权或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十条 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使用权调整方式

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的所有权归当地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或由村集体统一经营使用;或由村集体租给种田大户,租金归村集体所有,用于村民养老保险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的分配,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第十一条 土地他项权利调整方式

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或承包经营权的调整,应予以变更登记;因权力灭失的,应予以注销登记。

第三章 土地权属调整管理的工作内容及程序

第十二条 土地权属调整管理工作应贯穿土地整治全过程。

第十三条 项目选址阶段的工作内容及程序

(一)查清项目区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

(二)将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标绘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

(三)编制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报告。

第十四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内容及程序

(一)成立土地权属调整管理协调小组,成员应包括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项目所涉乡(镇)、村负责人以及有关工作人员;

(二)确定土地权属调整范围;

(三)初步编制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四)广泛征求意见。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应征得项目所在地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五)公告。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应当在土地整治项目所在地乡(镇)、村进行公告,公告期为15天;

(六)异议处理。对土地权属调整方案有异议的土地所有权人和土地使用权人,应于公告期内书面提出,经协商不能解决的,争议由当地人民政府调处。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有异议的,应在公告期内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争议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乡镇人民政府调处;

(七)签订相关协议;

(八)制定《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九)报批。《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应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五条 项目规划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及程序

(一)冻结土地权利变更登记,停止变更土地利用现状;

(二)实地复核《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报告》有关内容,对权属状况发生变化的地块,应及时进行变更登记。

第十六条 项目实施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及程序

(一)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核实项目区地类、面积、界址、土地权属及补偿方案等,保证地类、面积准确,界址清楚,土地权属合法,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和补偿方案等无争议,为施工创造条件;

(二)冻结土地权利变更登记,停止变更土地利用现状。

第十七条 工程施工阶段的工作内容及程序

(一)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认真检查核实公告内容执行情况;

(二)因规划设计变更,造成土地权属重新调整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对原土地权属调整方案补充、说明,并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八条 项目竣工阶段的工作内容及程序

(一)项目竣工后,应按照批准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公平、合理地分配土地权益,并确定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

(二)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时进行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变更登记;

(三)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建立新的地籍档案,并妥善保管有关土地登记资料。

第四章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湖北省耕地保护与土地整治新形势

湖北省土地整治相关政策讲义

各位领导、同志们:

欢迎大家前来参加这个培训会!按照会议安排,讲解湖北省土地整治相关政策,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会后可以继续探讨。下面,我按照土地整治的定义与分类、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的辩证关系、我省土地整治基本情况、土地整治相关政策等四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 土地整治的定义与分类

1、土地整治的定义:土地整治系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

2、土地整治的意义: 土地整治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坚守耕地红线,缓解用地矛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的必然选择,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推手,是保护生态环境,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3、土地整治的基本内涵:包含了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三项内容。

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土地复垦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和自然灾害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恢复利用的活动;

土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活动。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土地整治的五项主要任务:一是统筹推进土地整治;二是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三是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四是有序开展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五是加快土地复垦。

4、土地整治的发展历程:1999年实施的《土地管理法》,提出了“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后来陆续出现了很多概念,如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土地整理复垦、土地整治、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土地整治、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甚至不同的概念在中央文件里同时出现,造成了概念和理解上的混乱。新一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首先在概念上进行统一,即选择了“土地整治”这一术语。 从土地开发整理到土地整治,不仅仅是概念上的变更,其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范围上,已由相对孤立的、分散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向集中连片的综合整治转变,从农村延伸到城镇;

在内涵上,已由增加耕地数量为主向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并重转变;

在目标上,已由单纯的补充耕地向建设性保护耕地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转变;

在手段上,已由以项目为载体向以项目、工程为载体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等政策的运用转变;

从内容上,已由以农用地整理为主,转向农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开发与土地复垦等综合整治活动。

5、土地整治的要求:《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作出了明确要求: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以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以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

其中,尤其强调要始终把维护农民权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依法推动。要依法维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依法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整治腾出的农村建设用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在优先满足农村各种发展建设用地后,经批

准将节约的指标少量调剂给城镇使用的,其土地增值收益必须及时全部返还农村,切实做到农民自愿、农民参与、农民满意。

当前,我省土地整治投诉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尊重农民意愿不够,政府行政干预。各地要高度重视项目论证、征求意见、公告公示环节,尽量符合农民意愿,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与监督权。

6、土地整治的分类: 按土地性质分为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按资金来源分为耕地开垦费项目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项目。

耕地开垦费项目主要目的为增加耕地面积,储备补充耕地指标。分为省级投资土地开发复垦项目、地方占补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项目主要目的为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同时,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分为国家投资和省级投资项目。

各地在实施项目使用资金时,注重分清项目资金使用性质,切不可把新增费和耕地开垦费混合一起使用。

当前我省正在实施的土地整治的类型: (1)高产农田建设(2)南水北调汉江沿线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3)土地整理“兴地灭螺”工程(4)丹江口库区“移土培肥”及“坡改梯”工程(5)高产农田建设示范工程(6)低丘岗地改造(7)仙洪新农村建设实验区土地整理项目(8)灾毁耕地复垦项目(9)占补平衡复垦开发项目。

7、土地整治的工作流程:项目选址--项目测绘--可行性研究--立项--规划施工设计与预算编制--招投标--实施--验收。

二、 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的辩证关系

1、耕地保护的定义:就是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消除危害耕地及其环境的因素,稳定和扩大耕地面积,维持和提高耕地的物质生产能力,预防和治理耕地的环境污染,保证土地的永续和合理利用,保持和提高土地生产率。用一句话概括:即是国家采取行政、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实施的综合性保护。

2、耕地保护的意义:耕地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耕地保护的目标: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4、耕地保护的内容:土地用途管制、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保护、土地整理复垦开发。(4个类型)

5、耕地保护的措施: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

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的辩证关系是:土地整治是耕地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耕地保护的重要手段,是以建设促保护的重要举措,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三、 我省土地整治基本情况

依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我省耕地面积为7984万亩,划定的基本农田面积为5970万亩,人均耕地仅1.33亩,低于全国1.52亩的人均水平。在我省耕地中,优质高产稳产耕地占30%,中低产田占70%左右,在25°以上需要退耕地还林的耕地349.02万亩。国务院颁布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0—2015年)》,要求我省在“十二五”期间,要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213万亩,省委省政府确定了2015年建成2213万亩,力争建设2500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目标。

近几年来,我省土地整治迅速发展、内涵不断丰富,从2001年至2014年,国家和省级投入资金共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908个,建设规模3101万亩(含今年下达的计划460万亩),其中,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1618个,建设规模2788万亩,低丘岗地改造项目290个,建设规模313万亩。围绕中央和省农村工作的中心,按照“突出重点,培植亮点,集中连片,整乡整村推进”的思路,我省土地整治工作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找准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以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为支点,整体推进全省土地整治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综合效益,得到了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的充分肯定,去年在咸宁召开的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现场会上,主要做法作为经验在全国推广。

但是,一些地方重项目争取、轻项目实施、监管不力、违规使用资金、工程质量不高、验收把关不严等现象依然存在。仅项目实施进度而言,2001年至2014年,全省仅验收项目752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604个,低丘岗地改造项目

148个),占39.4%,验收规模1130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971.35万亩,低丘岗地改造项目158.58万亩),占36.4%,严重滞后。在土地整治工程建设中,挂靠借用资质投标、违规出借资质、围标、串标、非法转包等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干扰了国土整治工程建设市场秩序,给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侵害了项目区群众的切身利益,并诱发腐败问题。如省委巡视组就发现鄂州市等地土地整理项目存在突出问题,王国生省长、甘荣坤副省长在《巡视情况专报》上都作出了重要批示。

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举一反三,在全省范围内深入查找,研究措施,完善制度,认真进行整改,防止类似问题发生。

各地要进一步加大项目的实施推进力度,特别是高产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南水北调汉江沿线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丹江口库区“移土培肥”及“坡改梯”工程等3个国家级重大工程项目,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快项目的验收步伐。

按照绩效考核、“三农”工作考核、土地整治考核的原则,运用竞争性分配机制,部分县(市、区)2010年之前的项目至今没有验收, 2015年暂缓安排项目。

四、关于土地整治相关政策

(一)关于占补平衡。近两年来,国家不断强化耕地占补平衡和土地整理复垦监管,从今年开始,国家土地管理政策有两个明显变化:一是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减少,二是耕地占补要

求更高。从今年4月1日起,为保证做到“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开始执行“占水田补水田,占水浇地补水浇地,占旱地补旱地”的更为严格的占补政策,对各级政府都是一个严峻考验。耕地占补做不好直接影响建设用地报批工作,耕地占补不落实,各类建设项目就落不了地。近期,我们对全省耕地占补指标库进行了自查清理,发现存在很多问题,如全省清查项目6330个,核实存在坐标不准、占补平衡指标不实等问题的疑问项目就有6289个,占99.3%,主要原因是重复报备、坐标备案错误、部分备案信息错误。如果不整改到位,对全省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用地会带来较大影响。对此,各地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高度重视,加快进度,对备案信息进一步核实清理。在9月15日前,认真核实整改项目存在的各类问题。这项工作不仅影响到市(州)和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科学发展绩效考核、 “三农”工作考核,同时直接影响到各地的用地报批。

2、视条件进行水田、水浇地改造,储备耕地占补各项指标。

3、加大耕地补充开发力度。充分利用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和土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运用“对调整为园地的耕地,耕作层未被破坏的,按可调整地类进行管理”的试点政策,加大耕地补充开发力度。切实加强土地复垦工作,强化预存复垦经费征缴,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复垦到位,加大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和自然

灾害损毁土地的复垦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4、促进占补指标优化配置,提高占补指标使用效率。复垦后的耕地纳入耕地占补指标库,在市域内通过调剂、交易等方式,实行指标有偿使用。

(二)关于下放权限

省厅按照“坚持把权力放下去,把服务和监管抓起来”的工作思路, 下放部分审批权,创新项目管理程序,严格项目全过程监管,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整治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效率和建设效益。

一是下放项目立项审批权限。在《关于进一步明确土地整治项目职责优化项目管理程序的通知》的基础上,重新明确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职责。

省厅负责全省土地整治项目年度建设计划指标分配。每年第三季度编制下一年度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计划,下发至市(州)国土资源局。

省厅安排的项目年度建设计划指标是依据国务院颁布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0—2020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当年“三农”工作部署和落实“一元多层次”重点区域土地整治政策性支持的要求,结合绩效考核、“三农”工作考核、土地整治考核、竞争性分配工作,在省财政估算下一年度收取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以及中央拨付资金的基础上,提出预算报省人大批准后,在不突破资金总规模的前提下,估算出的建设规模,形成计划指标。

今年的低丘岗地改造项目计划25万亩,由于受后备资源、新增耕地率、涉林审批等条件限制,在安排新建项目时,计划指标不分配到具体市州,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向省厅申报,省厅按申报时序审查立项,直到计划用完为止,以后不再安排低丘岗地改造项目。

市(州)国土资源局负责计划分解和立项审批。根据下达的年度建设计划指标,分解至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分解指标时不得突破下达的控制规模。组织现场踏勘、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评审和立项审查,每年六月底之前完成项目立项审批。逾期不报或没有下达立项批复的视为自动放弃。省厅对不能在当年6月底完成立项审批备案的,收回当年及以前的计划指标调剂使用。

市州在分解计划指标时,分解时首先落实“一元多层次”重点区域及戴帽项目,优先满足21个“四化同步”示范乡镇、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

强调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评审。专家、预算编制、财评 县(市、区)国土资源局负责立项申报和项目实施。 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省农垦局、沙洋监狱管理局的土地整治项目由省厅批准立项。

国家投资项目由市(州)国土资源局完成相关前期工作后,报省厅下达立项批复。

省级投资占补平衡项目由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在每年6月底之前申报下一年度计划,由市(州)国土资源局汇总上报

省厅,经批复同意后,按审批要求执行。

二是下放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变更审批权。省级投资的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变更审批权下放至市(州)国土资源局,项目规划设计变更严禁突破原批准的建设总规模和预算总投资。如发现有超建设规范审批或未经批准擅自变更情形的,对变更批复及变更工程作无效认定,并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收回其变更审批权。国家投资的土地整治项目以及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省农垦局、沙洋监狱管理局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由省厅批准。

三是试点下放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权。先行在荆州、荆门、黄冈、咸宁、孝感、随州等六市开展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审批试点。上述试点市国土资源局参照《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负责本辖区土地整治项目工程验收。省厅适时组织抽查,发现对不符合验收条件的项目下达验收批复的,作无效认定,限期整改合格后再安排财政决算评审。

市国土资源局项目竣工验收审批试点限于省级投资或地方自行投资的土地整治项目。

国家投资项目以及其他未涉及本次试点的市(州)仍按现行的土地整治项目竣工管理办法执行。

(三)关于土地整治建设方式创新试点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大力倡导创新土地整治实施模式,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依据土地整治规划开展土地整治。为此,我厅进一步强化“三农”服务意识,改进机制,统筹规划,整合资源,联动推进,创新建设方式,加强监督检查,在土地

整治实施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一是大力推进土地整治项目“明标明投、摇号中标”。为有效解决招投标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重点解决部分代理公司职业操守较差,泄漏招投标信息,伙同部分地方人员操控招投标,投标单位围标、串标、违法竞标,打招呼、捞好处等突出问题,上半年,我厅赴荆州、荆门、咸宁、仙桃等地调研,深入了解各地“明标明投、摇号中标”的方法,进一步优化措施,大力推进,提高公开度和透明度。从我省“明标明投、摇号中标”情况看,大体有以下几个模式:

1、咸宁模式。解释咸宁模式

优点:一是借用资质投标、违规出借资质、围标、串标的概率减少;二是缩小了范围,报名单位较少,摇号操作方便。

缺点:一是在机选摇号投标资格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人为操控的可能性;二是短信通知报名资格的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三是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报名、银行汇款过程中依然存在泄漏信息的可能性;四是容易流标;五是增加了外地单位转包的可能性。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基本上还是本地人借资或转包实施项目。这种模式如果环节中出了问题还是较大的问题,只不过发生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银行的可能性较大,发生在国土部门的可能性较小。因此,这种模式还不够成熟,不宜推广。

2、荆州模式。解释荆州模式。自由报名,二次摇号。

3、荆门模式。解释荆门模式。自由报名,一次摇号。 荆州模式和荆门模式已运用3—4年,从投诉举报情况看,

效果较好。建议标段多的用二次摇号,标段少的用一次摇号。

至于这种模式依然存在借用资质投标、违规出借资质、转包等问题,但实际上可以在中标单位实施过程中是可以发现的,如果各级国土部门敢于硬碰硬、不怕阻力和麻烦、加强从业机构的考核考评、加大查处力度、开展优质工程评比,是可以克服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

投标保证金是“不超过项目平均标段施工费的2%”; 投标单位必须和省厅备案的名称一致;

投标项目经理必须是和省厅备案的人员一致的二级建造师或一级建造师;

不支持各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向投标单位收取所谓的“信息入网费”,省招投标管理局早已发文明令禁止。

二是开展农业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自建试点。在项目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的前提下,通过邀标的方式,邀请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项目规划设计,承担项目施工,促进土地整治项目更加贴近农业、农村、农民,进一步防范廉政风险。

在《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建工作试点的通知》中,指导思想是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方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村民生为重点,以土地整治项目为平台,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引进、培育、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

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切实提高农业发展水平,让农民从中得到更多实惠,实现土地整治工程效益的最大化。基本原则之一是以人为本,保障权益。结合实际,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建立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使项目区农民通过产业化经营真正得到实惠。

1.实施主体。必须是经市(州)以上有关部门认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企业有符合土地整治相关建设资质,企业可参与自建,不需在省厅备案,同企业自己选择的两家在省厅备案的单位一起,实施邀标程序;如企业没有符合土地整治相关建设资质,由企业自己选择三家在省厅备案的单位,实施邀标程序。强调农业产业化,是提高粮食产能的企业。强调市(州)以上有关部门认定。强调龙头,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强调带动作用。强调必须让项目区农民受益,而不是单纯支持企业。

2.申报规模。合理安排,原则上每个县(市、区)每年可以安排一个试点项目。是一个项目,不是一个项目中的几个标段。

3.“先流转、后实施”。项目区内土地承包经营权先行流转面积应不低于项目规模的70%;

4.县级人民政府的请示和专题会议纪要; 5.市州国土资源局关于试点项目的相关意见;

6.实施主体应出具承担不低于试点项目资金15%比例的自行投入承诺。强调自行投入是土地整治的配套投入,不是其他

投入。

实施程序仍按照现行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办法及规定执行。招标可以采取邀标的方式,但招标程序一定要实施,不能直接指定。

三是开展“农民自建、以奖代补”试点。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开展土地整治的积极性, 建立多方投入的土地整治建设新机制,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先行在恩施市、竹山县、英山县开展试点。在《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农民自建以奖代补工作试点的通知》中, 总体要求是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方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村民生为重点,以土地整治项目为平台,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开展土地整治的积极性, 建立多方投入的土地整治建设新机制,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切实提高农业发展水平,让农民从中得到更多实惠,实现土地整治工程效益的最大化。基本原则是政府引导,部门督导,乡镇主体,以人为本,保障权益,量力而行,农民施工、民办公助、先建后补。政府积极支持,采取政策引导、机制激励、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和动员农民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推进项目建设的合力。

结合实际,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充分结合当地农民自身经济情况量力而行,选择实施条件相对成熟,

群众积极性较高和有示范效应的地区先行试点。切不可搞摊派,增加农民负担,强行推进。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使项目区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包括联户)自筹资金,农民以投工投劳、以物折资等方式,自发开展耕地整治工作,完成耕地整治及配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证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验收合格后,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给予适当资金。

各地国土资源局要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支持。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要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要以试点项目为平台,加大资金整合力度,聚合相关部门资金,集中投入到项目区,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和放大效应。

项目区必须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专项规划,且不在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范围内。同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便于大规模整理的零星地块,可采取“小田改大田”的方式,完成耕地平整及相应配套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达到耕地连片,便于规模农业生产。

实施主体应按照项目规划设计、预算批复和施工合同约定内容实施项目建设,严禁擅自变更项目建设位置、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确需变更规划设计的,按照管理权限进行报批。

要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使用规定,严禁扩大项目资金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将项目资金用于项目规定支出以外的其他支出,严禁截留、挤占或挪用项目资金,确保资金安全、

高效运行。

各地开展农民自建以奖代补工作试点时,可先选择省国土资源厅已经下达计划的项目开展试点,将试点方案报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年底前将总结报告报省厅。

四是开展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共管共建试点。以政府为主导,以土地整治项目为核心,将财政、发改、林业、农业、水利、交通运输、供电、环保、移民等部门的涉农项目进行整合,采取统一规划、集中申报、捆绑建设、联合管理,推行整合项目建设、整合资金投入、整合人员管理,变项目实施责任单位由原来的职能部门到现在的县、乡两级政府的项目建设模式。国土资源局要注意从总体规划中将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剥离出来,便于投资评审、验收、决算。

各地要高度注意,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是在项目区内进行整合,是“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是“各计其功”,不是把土地整治资金挪作他用,要向当地领导解释清楚。

各位领导、同志们,下一步我们将从健全长效机制着手,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土地整治建设机制和模式,完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相关制度,落实廉政建设各项措施,严格土地整治工作考核,开展土地整治优质工程评比,促进土地整治项目质量整体提高,打造土地整治阳光工程。

今天的讲解到此结束,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四篇:9.《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施工招投标管理办法》

附件9.

湖北省土地整治

项目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规范土地整治项目施工招投标活动,保证项目建设工程的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湖北省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施工项目招投标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鄂土资发〔2009〕68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招投标工作的通知》(鄂土资发〔2008〕62号)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湖北省辖区内从事的土地整治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施工招投标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项目施工招投标范围主要包括土地平整、田间道路、灌溉与排水、其他工程等。可以组织项目区农民群众完成的简单、零星工程不在招投标范围之列。

招标人不得将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

第四条 项目施工招投标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在平等的条件下,各投标人之间就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合理造价和企业信誉等开展竞争。 第五条 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项目招投标活动进行指导、协调和行业监管,对过程中的违法违纪活动进行监督执法。

第六条 项目施工招投标按分级管理原则进入各级综合招投标中心操作。预算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原则上要进入湖北省综合招投标中心开标和评标。

第七条 招标人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限制或者排斥本地区、本系统以外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参加投标,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涉项目施工招投标活动。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或提出与招标项目实际要求不符的过高的资质等级要求及其他要求。

第二章

第八条 项目施工招投标工作由项目承担单位(或委托法人)组织(以下简称“招标人”)。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后,招标人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招投标方案,并报市(州)国土资源局审批。项目预算批复下达后,招标人应在市(州)国土资源局的监督指导下,按照批准的招投标方案组织项目招投标,并将招投标结果报省国土整治局备案。

招投标方案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工期、投资规模、建设规模、招标方式、公告日期、划分标段的方式和数量、标段金额、开标日期、组织形式、计划开工日期、项目工程筹建情况等。

第九条 具备下列条件项目才能进行招标:

(一)招标人已经依法成立;

(二)项目投资计划与支出预算已经下达;

(三)土地整治权属调整方案无争议,已经得到项目所在地县(市)人民政府批准;招投标方案已通过市(州)国土资源局审核;

(四)具有招标所需且满足工程量清单计价要求的施工设计图纸及技术资料。

第十条 项目施工应当实行公开招标,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可进行邀请招标:

(一)受自然地域环境限制的;

(二)项目技术复杂或有特殊要求,潜在投标人数量达不到公开招标规定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不宜公开招标的。

第十一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招标人,经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可自行办理招标事宜,但必须进入综合招投标中心进行运作。

(一)有组织编制招标文件和资格预审文件的能力;

(二)具有与招标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工程技术、概预算、财务和工程管理等方面专业技术力量;

(三)有组织开标、评标、确定中标人的能力;

(四)熟悉和掌握招标投标法及有关法规规章的。

第十二条 不具备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或因其他原因不能自行组织招标的招标人,可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事宜。

项目招投标代理机构由市(州)国土资源局统一组织,按照《湖北省招标代理机构遴选实施办法(试行)》(鄂招投标管委会〔2010〕2号)规定的方式,从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库中选取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强制为招标人指定代理机构。 第十三条 招标人选择招标代理机构,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依法设立的中介组织;

(二)与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没有行政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

(三)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和开展施工招标代理业务所需设施及办公条件;

(四)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

(五)具备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相应专业力量;

(六)已在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的。

第十四条 采用代理招标的,招标人应与招标代理机构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招标代理机构在合同委托的范围内办理招标事宜,对提供的项目招标方案、招标文件、工程标底等方面的科学性、准确性负责,并不得向外泄露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信息。

招标人应向招标代理机构提供招标所需的有关资料并支付委托代理费,委托代理费的支付方式及金额由双方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协商确定。

第十五条 项目招标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组建招标工作机构;

(二)办理委托招标手续(采用委托招标的);

(三)编制招标文件;

(四)发布招标公告或发出投标邀请书;

(五)对投标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采取资格预审的);

(六)向具备资格条件的投标人发放招标文件;

(七)勘察现场;

(八)招标文件的澄清、修改、答疑;

(九)编制标底(设有标底的);

(十)接收投标文件;

(十一)开标;

(十二)评标;

(十三)公告;

(十四)中标;

(十五)发放中标通知书;(十六)签订合同。

第十六条 招标文件应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编制。招标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投标邀请书;

(二)投标人须知;

(三)资格审查办法;

(四)拟签订合同主要条款;

(五)投标文件格式及附录;

(六)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应当提供工程量清单;

(七)技术条款;

(八)施工设计图纸;

(九)评标标准和方法;

(十)投标保证金的要求;

(十一)要求投标人提交的其他投标辅助材料等。

无论是自行招标,还是委托代理招标,编制的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都应符合土地整治的相关规定、规范和规程。

第十七条 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应当在国家、省人民政府指定的媒介和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网站上发布招标公告。

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应当向3个以上(含3个)具备承担项目施工能力、资信良好的法人或组织发出投标邀请书。

第十八条 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至少应载明下列内容:

(一)招标人的名称和地址;

(二)招标项目的名称、地点、内容、规模、工期、资金来源等;

(三)获取招标文件和资格预审文件的地点和时间;

(四)对投标人的资质等级和专业技术方面的要求。

招标公告、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须先报送项目建设地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并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招标人应当按照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规定的时间、地点发售招标文件和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和资格预审文件发售时间不得少于3个工作日。招标文件和资格预审文件发售后,不予退还。

招标文件和资格预审文件售价应按成本价收取,每份资格预审文件售价不得高于200元(含200元),每份招标文件售价不得高于500元(含500元)。如有图纸及配套资料可另收成本费;不得强制参加部分标段的投标人购买全套招标文件;任何单位、机构不得另行收取报名费、入网费、咨询信息费等国家、省关于招投标收费规定之外的其他费用,不得私下订立协议收费分成。

任何人不得向他人透露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以及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投标的其他信息。

第二十条 项目施工招标原则上采取资格后审的方式。采用资格预审方式时,须报市(州)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采用资格预审时,资格预审合格的方可参加投标。进行资格预审的,一般不再进行资格后审,但招标文件另有规定的除外。

经资格后审不合格的投标人的投标应作废标处理。 第二十一条 土地整治项目施工投标人资格条件包括基本条件和可选条件。基本条件中涉及投标人资质类别和资质等级的要求,按照国家对施工企业资质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可选条件可根据招标工程的实际确定。

第二十二条 土地整治项目施工投标人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投标人委托代理人必须是拟派的注册建造师(或项目经理);

(二)投标人须提供有效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银行基本账户证明;拟派项目负责人、注册建造师(或项目经理)的资格证书、身份证、社会保险证明、劳动用工合同等有效证明文件;需查验原件的,投标人必须如实提供原件。

第二十三条 审查投标人资格时,应对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要求的投标人资质、信誉、业绩等证明文件的原件与其复印件的一致性进行审查(以下简称原件审查)。

第二十四条 资格审查时,投标人投标资格和违纪违规记录,应在“湖北省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发布平台”和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网站查询。

第二十五条 资格审查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 接收投标人递交的资格、信誉、业绩、能力等证明文件的原件及其复印件;

(二)进行原件审查,并填写《投标人资格及信誉、业绩、能力证明文件原件审查表》(以下简称《原件审查表》);

(三) 对照资格审查标准逐项审查投标人的资格条件;

(四)确定符合资格审查条件的投标人;

(五) 提交《资格审查报告》。

第二十六条 采用资格后审方式的按以下要求进行:

(一)评标委员会负责资格后审工作,其成员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招投标活动中防治围标串标的通知》(鄂政发〔2008〕64号)第四条第

(三)款的规定组成。

(二) 资格后审为合格制审查,凡不满足招标文件规定的资格条件的投标人,将被视为资格后审不合格。

(三)资格后审应与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结合使用,可只对经评审的最低投标报价起,由低到高的7名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不足7人时,则按本条所述次序增至7人或对全部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

(四)资格后审与其他评标办法(非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结合使用时,评标委员会应在详细评审前先进行资格审查。

(五)采用资格后审方式的,资格审查情况只在评标报告中说明,不另写资格审查报告。

第二十七条 采用资格预审方式的按以下要求进行:

(一)资格审查工作由资格审查委员会负责;

(二)资格审查委员会由招标人代表及各级政府依法建立的综合性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的专家组成,人数为5人及以上单数,其中招标人代表不得超过1人。主任委员由资格审查委员会全体成员在随机抽取的专家中推荐;

(三)资格预审的资格审查办法分为合格制和有限数量制;

(四)采用合格制时,审查标准为资格预审文件中规定的投标人资格条件,凡符合审查标准的投标人均视为合格;

(五)采用有限数量制时,通过资格预审的投标人数量应在资格预审文件中载明,可用综合评估法或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确定合格投标人。

综合评估法是对符合资格预审文件要求的投标人再按已确定的评审打分标准进行量化评分,按投标人最终得分由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合格投标人。

第二十八条 招标人在对投标申请人资格进行审查时,要重点考察投标申请人承担过的同类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工期和合同履约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社会信誉、市场行为、经营管理水平、质量保证体系等。

第二十九条 资格预审后,招标人应将资格预审结果告知所有投标申请人,并向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发出资格预审合格通知书,告知获取招标文件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过多时,可以采取摇号、抽签等方式确定入围投标人。每个标段入围投标人原则上按照7~11家的数量确定。

第三十条 招标人应当合理划分标段,确定工期。对工程技术上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单位工程不得分割标段。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标段或工期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

每个标段招标金额应在300万元以上。标段金额达不到300万的应报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 第三十一条 招标人可采取摇号、抽签等方式确定入围投标人的投标标段。

第三十二条 招标人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可以安排投标人勘察现场。其费用由招标人和投标人各自承担。

投标人经过招标人的允许,可为勘察目的进入项目工程现场。投标人应对勘察现场过程中发生的人员死亡、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以及任何其他损失、损害和产生的费用承担责任。

第三十三条 招标人应向投标人如实提供有关现场资料和数据。向投标人介绍项目现场的有关情况,包括:地理位臵和地形、地貌,地质、土质、地下水位、水文,气候条件,交通、供水、污水排放、生活用电、通信,工程的位臵或布臵情况等。招标人对投标人依此而做出的推论、理解和结论概不负责。

第三十四条 招标人对已发出的招标文件确需进行澄清或者修改的,应当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至少15日前,书面通知所有获取招标文件的单位。投标人在领取招标文件、施工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及勘察现场后有疑问的,应以书面形式提出,招标人应于投标截止时间至少15日前,以书面形式解答,并同时送达所有获取招标文件的单位。提交投标文件截止前15日内,投标人提出疑问的,招标人不再进行任何形式解答。

不论招标人以书面形式向投标人发出的任何资料文件,还是投标人以书面形式提出的问题,均应签收确认。

第三十五条 澄清、修改、答疑等补充文件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与招标文件具有同等效力。当招标文件与修改补充通知、澄清、答疑纪要的内容相矛盾时,以最后发出的书面通知(纪要)或修改文件为准。

任何口头上的修改、澄清、答疑一律视为无效。 第三十六条 为了使投标人在编写投标文件时,充分响应招标文件的澄清、修改以及答疑纪要的内容,确需延长投标截止时间的,招标人可根据情况适当延长,具体时间应当在书面通知中明确。

第三章 投

第三十七条 投标人领取招标文件、施工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后,应仔细阅读“投标须知”。投标人应根据施工设计图纸核对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内容和工程量,如发现有误,应以书面形式向招标人提出,招标人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回复所有招标人。

第三十八条 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编制投标文件,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做出响应。投标文件由商务标、技术标、综合标三部分组成。

商务标包括:投标函及其附录,法定代表人资格证明书,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投标报价汇总表,工程量清单报价表(工程量清单采用综合单价时)或工程量清单报价汇总及取费表(工程量清单采用工料单价时),设备清单,现场因素、施工技术措施及赶工措施费用报价表,投标保证金或投标保函,招标文件要求提交的其他资料。

技术标主要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招标文件要求提交的其他资料。

综合标主要包括:项目经理资质证书、拟投入项目管理人员、近二年来从事土地整治项目施工的业绩和获得的各种荣誉(提供证书复印件,必要时验证原件)、对招标文件中合同主要条款内容的确认和响应、招标文件规定提交的其他资料。

第三十九条 投标人依据招标文件和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要求,并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包括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法、技术措施、主要机械设备及专业人员构成、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工期进度安排及保证措施、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施工平面布臵图等。

第四十条 投标人应根据招标文件的规定编制投标文件和计算投标预算价、投标报价。

第四十一条 投标人参加项目工程投标,应持有企业资质证书和项目经理(注册建造师)资质证书,每个投标人在同一个项目中,只能参加一个标段的投标。原则上一个项目经理只能负责一个标段的工程管理,不得同时兼管多个标段。中标人的项目经理资质证书必须押在招标人处,工程结束时返还。项目经理资质证书不准转借、出让。

工程实施中,因特殊原因需要更换项目经理的,施工单位须提出符合工程等级资质的项目经理人选,并征得招标人的同意后,报原招投标批准机构备案。

第四十二条 招标人应要求投标人提交投标保证金。投标保证金按每个标段60~80万元的标准收取,统一交纳到综合招投标中心专用账户,且必须从投标人的银行基本账户划转,不得以投标人分公司、办事处或其他机构的名义交纳投标保证金。退还时也必须通过投标人的银行基本账户转入。

第四十三条 投标人应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截止时间前,将投标文件密封送达指定地点。招标人收到投标文件后,应向投标人出具签收凭证,并妥善保存投标文件。在开标前,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开启投标文件。投标文件在规定的截止时间后送达的无效,招标人应当拒收。投标人少于3个的,招标人应当依法重新招标。

第四十四条 投标人在招标文件规定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可以补充、修改或者撤回已提交的投标文件。补充、修改的内容为投标文件的组成部分,但所提交的补充、修改的内容必须按招标文件的规定进行密封。在招标文件规定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后送达的补充或者修改的内容无效。

第四十五条 项目工程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投标。工程量清单及其计价格式采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统一格式,应随招标文件发至投标人。投标人的工程量清单报价表应按招标文件的规定提供。

第四十六条 投标人应按照招标文件、施工设计图纸、《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及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人工、材料、机械市场价格信息,并考虑风险因素,进行自主报价。投标人不得以低于其企业成本的投标报价竞标。

当《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时,可以采用其他行业的预算定额作为补充。

第四章

第四十七条 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开标时间和地点公开进行。

参加开标的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应带本人身份证,委托代理人应带参加开标会议的授权委托书。投标人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的委托代理人未按时参加开标会议,作为弃权处理。

第四十八条 开标由招标人或其委托招标代理机构的法人代表主持,开标过程应当记录,并存档备查。

开标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主持人宣布开标会议开始;

(二)宣读开标、评标纪律等有关事项;

(三)宣读投标人法定代表人资格证明或授权委托书;

(四)介绍参加开标会议的单位和人员名单;

(五)宣布监标、唱标、记录人员名单;

(六)重申评标原则、评标办法;

(七)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由投标人或者其推选的代表,也可以由招标人委托的公证机构进行检查,并宣读检查结果;

(八)宣读投标人投标报价、工期、质量、主要材料用量、投标保证金或者投标保函、优惠条件等,宣布评标期间的有关事项;

(九)宣布开标会结束,转入评标阶段;

(十)宣布评审结果;

(十一)公证机关宣布公证结果(如有公证)。

第四十九条 在开标时,投标文件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作为无效投标文件:

(一)投标文件未按规定密封的;

(二)投标文件中的投标函未加盖投标人及法定代表人印章的,或者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没有合法、有效的委托书及委托代理人印章的;

(三)投标文件的关键内容字迹模糊、无法辨认的;

(四)投标人未按规定提供投标保函或者投标保证金的;

(五)不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标准的;

(六)组成联合体投标的,投标文件未附联合体各方共同投标协议的;

(七)招标文件另有规定的。

第五章

第五十条 各地应吸纳土地、农业、水利、交通、林业、环保、财政、审计、工程造价等相关行业的专家,建立市(州)级土地整治行业评委专家库,土地整治行业评委专家库可纳入综合性评标专家库统一管理。

第五十一条 入选评委专家库的专家,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一)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满5年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同等专业水平;

(二)熟悉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并具有与招标项目相关的实践经验;

(三)能够认真、公正、诚实、廉洁地履行职责;

(四)身体健康,能够承担评标工作。

评委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对入库专家进行有关法律和业务培训。评委专家因身体健康、工作态度、业务能力、遵纪守法情况等原因不能胜任评标工作的,停止担任评委专家。

第五十二条 评标由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随机从土地整治行业评委专家库抽取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5人以上单数,其中相关行业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鼓励采用异地抽取评委和异地评标的方式。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必须保密。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员不得进入评标委员会。已经进入的,一经发现,应当立即更换。评标委员会应设负责人,评标委员会负责人由评标委员会成员推举产生。评标委员会负责人负责编写评标报告。

未建立土地整治行业评委专家库的,评标专家应从各级政府依法建立的综合性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

第五十三条 与评标委员会组建工作有关的下列文件、资料应归入该项目的招标档案:

(一)确定参加抽取评标专家的代表的书面文件;

(二)招标人确定作为评标委员会成员代表的书面文件;

(三)招标人或者招标代理机构确定拟抽取专家的人数和专业要求的文件;

(四)产生评标专家过程的书面记录(评标专家抽取表)和招标人直接确定评标专家的书面文件。

第五十四条 评委享有下列权利:

(一)依法接受招标人的聘请,担任评标委员会成员;

(二)阅读、研究招标文件及相关技术资料,了解熟悉与招标项目相关的重要信息和数据;

(三)依法对投标文件进行独立评审,提出评审意见,不受任何单位或个人干预;

(四)对投标文件中存有疑义的问题,向投标人提出澄清要求;

(五)对评标过程中的违法、违规或不正当行为,向有关行政监管部门举报;

(六)按照有关规定,接受参加评标活动的劳务报酬;

(七)对评标专家的管理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

(八)以书面方式辞去评标专家资格;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五十五条 评委负有下列的义务:

(一)按时参加评标工作,不迟到、不早退,不得委托他人评标,依法接受招标投标有关行政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二)遵守评标工作纪律,不得私下接触投标人,不得收受他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不得透露对投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中标候选人的推荐情况以及与评标有关的其他情况;

(三)依据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系统地评审和比较,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遵守职业道德,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责任;

(四)在评标过程中不得与其他评委会商,或将自己的意图强加于其他评委;

(五)参与起草书面评标报告;

(六)参加招标投标管理机构组织的业务和法律知识培训;

(七)工作单位、职称和通讯方式等个人信息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告知评标专家库组建部门;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五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评标委员会成员:

(一)投标人主要负责人的近亲属;

(二)项目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督部门的人员;

(三)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或经济利益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评审的。

前款所称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或经济利益关系一般是指拟担任评委的人员在投标单位任职、兼职或持有股份,或者拟担任评委人员的近亲属与投标单位之间存在上述关系。

第五十七条 评标实行记名制。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按照要求在需要有评委个人签字的评标资料(评标表格)和评标报告上签字,并对其负责。

第五十八条 招标人及招投标管理机构应当建立评标专家个人信用档案和考评制度,详细记载评标专家评标的具体情况。每次评标结束后,对评标专家的工作态度、业务能力、遵纪守法情况做出记录,进入评标专家个人信用档案。

第五十九条 评标委员会可以用书面形式要求投标人对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的内容作必要的澄清或者说明。投标人应当在评标结束前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澄清或者说明,其澄清或者说明不得超出投标文件的范围或者改变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第六十条 评标可以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估法或者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评标方法。

采用最低投标价法的,应在能够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的投标人中,评审出投标价格最低的投标人,但投标价格低于其企业成本的除外。评标委员会应通过分析、评审,计算投标人商务报价中低于企业成本部分总和,与其所报利润总额进行比较,判定其商务报价是否低于企业成本。

采用综合评估法的,应当对投标文件提出的工程质量、施工工期、投标价格、施工组织设计或者施工方案、投标人及项目经理业绩等,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要求和评价标准进行评审和比较。

第六十一条 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当向招标人提出书面评标报告,阐明评标委员会对各投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意见,并按照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评标方法,按得分高低顺序,推荐前3名中标候选人并进行公示,时间不得少于3个工作日。原则上按得分顺序由高到低确定中标人。也可以采取其他公正合理方式确定中标人。

当确定的中标候选人放弃中标或者因被检举,经调查核实有违法行为不能履行合同的,招标人可以按照得分顺序由高到低确定中标人。

第六十二条 评标委员会经评审,认为所有投标文件都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可以否决所有投标,招标人应当依法重新招标。

第六十三条 招标人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评标在严格保密、公平、公正的情况下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影响评标工作。

第六章

第六十四条 招标人应当在投标有效期截止时限3日内确定中标候选人。不能在投标有效期结束日3日内完成评标和定标的,招标人应当通知所有投标人延长投标有效期。拒绝延长投标有效期的投标人有权收回投标保证金。同意延长投标有效期的投标人应当相应延长其投标担保的有效期,但不得修改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因延长投标有效期造成投标人损失的,招标人应当给予补偿,但因不可抗力需延长投标有效期的除外。投标有效期应当在招标文件中载明。投标有效期从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日起计算。

第六十五条 招标人应当自确定中标人之日起15日内,向市(州)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施工招标投标情况的书面报告。书面报告包括:

(一)施工招标投标的基本情况,包括施工招标范围、施工招标方式、资格审查、开标评标过程和确定中标人的方式及理由等。

(二)相关的文件资料,包括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投标报名表、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评标委员会的评标报告、中标人的投标文件。委托工程招标代理的,还应当附工程施工招标代理委托合同。 第六十六条 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订立书面合同后15日内,招标人应将合同报市(州)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中标人不与招标人订立合同的,投标保证金不予退还并取消其中标资格,给招标人造成损失超过投标保证金数额的,应当对超过部分予以赔偿。招标人迟迟不确定中标人或者无正当理由不与中标人签订合同,造成中标人损失的,应当赔偿其损失。

第六十七条 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保证金的,中标人应当提交。提交的履约保证金不少于合同金额的10%。

第七章

其他规定

第六十八条 招标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湖北省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湖北省招标投标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一)对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不招标,将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的;

(二)应公开招标的项目不按规定进入综合招投标中心招标投标或者不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招标投标程序进行规范运作的;

(三)按规定需要履行招标项目审批、备案手续不履行的;

(四)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应当发布招标公告而不发布的;

(五)提供虚假的招标公告、证明材料,或者招标公告含有欺诈内容的;

(六)违反规定自行组织招标、委托没有招标代理资格或者超出代理范围的机构代理招标的;

(七)在设定投标报名条件或对投标人进行资格预审的过程中,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对潜在投标人实行差别待遇或歧视待遇的;

(八)在确定中标人之前,违反有关规定与投标人就标的价格、技术参数、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协商谈判的;

(九)在评标委员会依法推荐的中标候选人以外确定中标人,或者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在所有投标被评标委员会否决后自行确定中标人的;

(十)不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合同的,或者与中标人另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协议的;

(十一)影响招标投标活动正常进行的其他行为。

第六十九条 投标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由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招投标管理办公室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外,省国土资源厅还将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列入黑名单的方式进行处理。限期整改的单位,一年内不得参与土地整治项目的招标投标;被列入黑名单的单位,二年内不得参与土地整治项目的招标投标。

(一)提供虚假身份证、资质文件或其他资料参与投标的;

(二)围标、相互串通投标,排斥其他投标人公平竞争,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以及他人合法权益的;

(三)以他人名义投标、允许他人以自己的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

(四)向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评标委员会成员或者其他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工作人员行贿的;

(五)将中标项目转让给他人,或者违反规定将中标项目分拆后转让给他人的;

(六)无正当理由不与招标人签订合同的;

(七)不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与招标人订立合同,或者另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协议的;

(八)未经招标人同意,擅自改变项目经理、工程技术负责人或者五大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施工员、预算员)的;

(九)影响招标投标活动正常进行的其他行为。

第七十条 招标代理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省国土资源厅将取消其备案资格,且两年内不得重新申请备案:

(一)未取得招标代理资格或者超越代理资格承接招标代理业务的;

(二)策划或唆使按规定应进行招标的项目规避招标的;

(三)违反招标程序和工作规范,导致不公平竞争或者损害招标人投标人合法权益的;

(四)故意刁难、拒绝招标投标申报,影响招标投标活动正常进行的;

(五)拒绝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或者在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时提供虚假情况的;

(六)影响招标投标活动正常进行的其他行为。

第七十一条 参与招标投标工作的专家评委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将其剔除评委库,并建议其主管单位依据违法、违规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一)在评标过程中擅离职守,影响评标程序正常进行的;

(二)相互串通或者与招标人、投标人串通,评审结果显失公正公平的;

(三)影响招标投标活动正常进行的其他行为。

第七十二条 招标投标行政主管部门、行政监督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建议其主管部门给予相应处罚:

(一)利用职权插手、干预和操纵招标投标活动的;

(二)向招标人推荐投标队伍或向中标人推荐分包队伍的;

(三)与招标人、投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以及参与招标投标工作的专家评委串通的;

(四)指定招标代理机构或者造价咨询单位的;

(五)无正当理由超过法定办事时限,影响招标投标活动正常进行的;

(六)不按有关规定审核、监督招标投标活动,或者对有关招标投标的投诉不按规定处理的;

(七)招标投标监督管理中的其他失职渎职行为。

第七十三条 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招标服务机构、招标投标监管机构的工作人员、参与招标投标工作的专家评委,违反招标投标法律法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八章

第七十四条 本办法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第七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土地整治相关标准规范

TD/T1037-2013 《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TD/T1038-2013 《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报告编制规程》TD/T1039-2013 《土地整治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TD/T1040-2013 《土地整治项目制图规范》

《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土地整治工程质量评定规程》、

《土地整治项目制图标准》、

《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

上一篇:高中作文逻辑思维下一篇:环保调查问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