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

2022-08-31

第一篇: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

做好新时期“三农”新闻宣传工作的思

“>做好新时期“三农”新闻宣传工作的思考2007-02-10 16:49:10

提要:所谓“三农”,基调是农业,基地是农村,核心是农民。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三农”,把更多的版面和时段让给“三农”,应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和各种新闻媒体亟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课题。

当前,“三农”新闻宣传面临政治机遇、社会发展机遇、“三农”发展机遇、新闻改革机遇。把“三农”新闻宣传推进到一个新水平、新境界,不仅可以促进新闻媒体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也是新闻媒体运用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契机。

做好“三农”新闻宣传,应该以提高

认识为着眼点和突破口,以强化为农服务为着力点,以维护农民权益、增进农民福祉为落脚点。工作中需要注意和把握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有对农民的深厚感情;二是要更多地关注农民的实践和创造;三是要辩证地看待“三农”的现实问题;四是要有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的精神。

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党和政府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政策,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长期不懈的努力,也需要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力量给予强力的推动。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把农民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保护好,形成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社会环境,新闻媒体应该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

近两年,我国新闻媒体加强了“三农”方面的宣传报道,为在全社会形成重农、支农、护农的氛围做出了贡献。但是总起来看,现在的“三农”宣传还没有形成新的突破,与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

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三农”,把更多的版面和时段让给“三农”,应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和各种新闻媒体亟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课题。

“三农”新闻宣传面临新的历史性机遇

新闻是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媒体既记录历史的发展进程,也对历史发展进程产生影响,不同的时代为新闻媒体提供着不同的宣传报道机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三农”新闻宣传经历过几次比较大的机遇期,一是土地改革以及其后的人民公社、大跃进时期,再有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发展时期。可以说,当前,“三农”新闻宣传又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期,这是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关系大变革大融合的历史时期。抓住这一重要的机遇期,加大“三农”新闻宣传力度,提高“三

农”新闻宣传质量,开拓“三农”新闻宣传领域,创新“三农”新闻宣传方法,把“三农”新闻宣传推进到一个新水平、新境界,不仅可以促进新闻媒体更好实现自身发展,也是新闻媒体运用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契机。

政治机遇。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出了一系列关于“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

从调整农业结构、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到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以及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和年内逐步取消农业税等等,力度空前。这为我们新闻媒体加强“三农”宣传提供了政治保证和政策环境。“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各地区各部门迎难而上,积极探索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和

路径,如户籍制度改革、把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等等方面的尝试,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这为新闻媒体的“三农”宣传提供了很大的报道空间。

社会发展机遇。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已经达到新的水平,人民生活基本达到了小康。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史通常将工业化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即依靠农业积累建立工业化基础的初级阶段,工农业协调发展的中期阶段,以及工业支持农业发展的实现阶段。一般而言,工业化中期阶段就是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换过渡,工农、城乡关系开始改善的阶段。有关专家对我国人均或、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等四项工业化发展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可以判断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没有广大农村和亿农民的小康是不可能的。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和基本国力达到一定程度,

使“三农”问题的解决成为了现实的可能。这使得新闻媒体所报道和反映的关于“三农”的意见和呼声不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是有了最终落脚点。

“三农”发展机遇。自从年代初期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建立以后,我国“三农”工作主要是围绕着调节“三农”内部关系来进行的,包括完善家庭承包与集体经济双层经营体制、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实行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以及村民委员会直选等等,真正触及“三农”外部大的发展环境的举措很少。应该说,现在,我国“三农”工作已经处在攻坚阶段,很多长期困扰“三农”问题解决的深层次矛盾正在破解当中,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正在逐步改变,坚冰正在打破,道路曲折漫长。在这种除旧布新的时代,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碰撞,会涌现许许多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人物。社会生活如此富于变化,人民群众的创造丰富

多彩,为新闻宣传提供了大展身手的天地,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报道题材。

新闻改革机遇。当前,我国新闻媒体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服务大局的同时,普遍加大了新闻改革的力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各种新闻媒体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仅是新闻工作自身特性的基本要求,也是体现新闻媒体社会价值和赢得受众市场所必需。我国是个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农村市场不仅是经济上需要大力开拓的市场,也是新闻产品需要占领的大市场。随着农村人口文化知识水平的逐步提高,对新闻产品的需求将同步增长,农村新闻市场展现越来越广阔的前景。而且,有.亿农民已经走进城市,在城市生活的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到处可见农民的身影。关注农业、农村,满足在乡农民和离乡农民对新闻产品的需求,将是新闻媒体扩大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重要途

径。不可否认,在当前的新闻媒体市场竞争中,存在着一种都市化的浮躁现象,一些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热衷于追逐明星、炒作新闻,为了追求卖点,大家互相转抄转载,甚至不惜夸大新闻事实。这是对社会的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最终也有损于媒体产业的健康发展。真正有社会责任感、有市场远见的新闻媒体,不妨加大“三农”报道力度,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三农”领域,把自己的媒体推向更有潜力更值得开拓的市场,把大量有力度、有深度、可读性强的“三农”新闻推向全社会。

“三农”新闻宣传的着眼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三农”工作千头万绪,“三农”宣传究竟该从哪里着手,怎样才能做好、做新、做出成效?笔者以为,当前,做好“三农”宣传,应该以提高认识为着眼点和突破口,以强化为农服务为着力点,以维护农民权益、增进农民福祉为落脚点。

提高对“三农”工作的认识,一方面

是我们新闻工作者要提高认识,另一方面是通过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各界人士的认识。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要推动全社会关注“三农”,我们新闻工作者本身首先要关注“三农”。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提高对“三农”工作的认识,主要应该包括对“三农”工作在全党全国工作中重要性的认识,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以及解决“三农”问题需要从“三农”内部和“三农”外部同时想办法的认识。提高全社会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包括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现状的认识,对农民是具有平等权利的国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和兄弟姐妹的认识等等。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整体面貌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但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缓慢、粮食总产量连年下降、农民就业门路不多、农村基础设施陈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

滞后、农民权益屡遭侵犯等问题有待彻底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既有多年积累的老问题,也有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矛盾,解决起来难度很大,需要长期努力、多种措施并举。我们必须对此有充分的认识。

解决“三农”问题,要靠政策、靠科技,也要靠信息。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的作用更加明显。家庭承包经营制实行以来,如何实现农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瞬息万变的国内国际大市场的衔接,一直是个问题。在农民不知道种什么的同时,市民也不知道吃什么,因为农产品市场空前活跃,人们要吃得有滋有味且有益健康,各种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转基因食品等等,名目繁多,难以搞清。人们特别需要有关的知识和信息。传播信息是新闻媒体最主要的功能,新闻媒体为“三农”服务,主要应该包括政策信息服务、经济科技信息服务、社会文化信息服务和健康生活服务等等。政策和科技,本身也是信

息,也需要通过媒体传播到农村和农民中去。同时,新闻媒体也要把“三农”方面的信息传递到全社会,以引起决策者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促进有关问题的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说,后一种服务对“三农”工作更加重要。因为,更仔细地看,“三农”新闻宣传实际上有两个层次,即“三农”内部层次和“三农”外部层次。在“三农”内部层次,新闻宣传主要解决信息服务问题;外部主要解决为“三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问题。现在大家已经认识到,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主要在“三农”以外,大的宏观环境的改观,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

维护农民权益、增进农民福祉是“三农”工作的落脚点,也是“三农”新闻宣传的落脚点。我国农民人数众多,居住分散,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组织化程度又很低,所以他们的正当权益最容易受到侵害。新闻媒体的力量来自它的社会性和公益性,维护社会公正是新闻媒体的天职。为农民说话,维护农民权益,

呼吁全社会平等、公正对待农民,新闻媒体义不容辞。农民权益包括经济权益、民主权利和政治权利。农民的经济权益最主要的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财产权以及合法劳动获得报酬的权益;农民的民主权利主要是在农村社区内部的选举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农民的政治权利主要是农民的国民待遇以及这个群体在国家决策中所处的位势。

以往,我们关注的多是农民的经济权益和民主权利,对农民的政治权利关注不够。经济权益要靠政治权利来保障,维护农民权益权利是现阶段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三农”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而维护农民政治权利则是维护农民所有权益权利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

需要注重和把握好的几个问题一是要有对农民的深厚感情。人们常说,要带着感情才能做好“三农”工作,做好“三农”宣传工作,同样需要带着感情。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一个对农民的命运视而不见毫不关

心的人,能够写出有感染力、能产生巨大社会反响的新闻作品来。农民工工资和待遇问题,经过众多新闻媒体的持续关注和大量报道,引起了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普通公众的关注,终于在××年的春节前,带来兑现农民工工资、改善农民工待遇的热潮,并带来一系列建立保障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讨论。这是新闻媒体在推动“三农”问题解决当中的成功之举,体现出新闻媒体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巨大力量,而媒体的力量是以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广泛的人文关怀为前提的。

二是要更多地关注农民的实践和创造。很多新闻工作者一直非常关注我国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变化和农民的创造,写出了不少有价值有分量的新闻作品。但是客观地说,以往的新闻报道,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变化宣传较多,对农民的创造关注不够。而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要靠农民在实践中的创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等

都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方方面面,农民都在进行着新的创造,关键是要发现它,挖掘它。新闻工作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它的实践性,农民是实践的主体,农民群众丰富多彩的实践是“三农”新闻的不竭源泉。到农村去,到农民中去,与农民和农村干部交朋友,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什么事情使他们高兴、什么事情让他们发愁。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更多新闻线索,才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三是要辩证地看待“三农”的现实问题。“三农”问题既有历史上累积形成的矛盾,也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既有政策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基层干部工作上的原因。既有“三农”内部的因素,也有“三农”外部的因素。“三农”问题牵涉面很广,往往同一件事情,站在不同角度看,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发展农业生产与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农村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社会事业、保护农村干部积极性和维护农民群众权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与安排城市下岗工人再就业等等,都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利益冲撞。所以,“三农”宣传在强调一个问题时,要考虑另一面的问题,要照顾到前后左右。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客观全面辩证地看待现实中的问题,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把握好新闻报道的“度”。

四是要有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的精神。“三农”宣传面广线长,难度较大。在大农业领域、宏观层次上,有农业、林业、水利甚至包括气象、电力、机械、金融、保险等等;中观层次上,有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资、贮藏、运输业等等;微观层次上,有粮食、棉花、油料、肉蛋奶鱼以及瓜果蔬菜茶叶等等。在农村领域,除了农业、乡镇企业等经济内容,也有乡村政治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等社会内容。在农民

领域,内容则更宽泛了,在当今的中国,农民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身份。所谓“三农”,基调是农业,基地是农村,核心是农民。把中国的“三农”问题弄通吃透非常不容易,有很多“三农”战线上的干部、专家,穷其毕生精力致力于研究或解决其中的一两个问题。搞“三农”报道,要比从事其它方面的报道复杂得多、费心费力得多。况且农村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差,农民的文化水平和表达能力不高,到农村采访避免不了吃苦受累。所以,搞“三农”宣传没有点吃亏吃苦的准备,没有点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是不行的。

只要我们真正提高了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勇于为“三农”说话,加强为“三农”服务,带着感情去从事“三农”新闻宣传工作,关注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创造,辩证地看待“三农”问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三农”宣传工作,我们的“三农”宣传就能迈上一个新台阶,开创出新局面。为了能够让亿

万农民更加富裕、更有尊严地生活,为了小康社会在我国的全面实现,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值得去做,应该努力去做。

第二篇:新时期三农问题研究

一、什么是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最早由经济管理学博士温铁军于1996年正式提出。我党于2003年正式将“三农问题”引入正式工作报告,并随之迅速成为中国政府需要解决的头号问题,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在解决“三农问题”上,也有众多的方法,文章从产业经济管理的角度探讨其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影响及作用。

农民:是指中国共产党政府自20世纪50年代,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后,与城市居民形成对称的二元国民的弱势群体。

农业:是指以土地、水面、草场、山林为主要生产资料的产业群的总称。与其它产业的区别有两点:一是其生产过程受自然资源制约,具有天然的弱质性。二是产业链条中断,农业只指其中间的生产环节,产前、产后环节则不属农业范畴。它是

二、三次产业的基础产业,居民生存的原产业,农民的主产业。

农村:是指人口集居的城市的城区以外的广大国土地域。即人口集居远低于城镇的乡村,国土承载的公共产品价值量极低的地域。

二、三农现状

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尤其从07年中央一号文件,农业税、特产税的减免可谓大快农民心,在“三农”问题上取得了突破。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农村问题: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我国农地制度的产权模糊造成了“交易成本”过高,从而阻碍了农村经济资源的优化组合,造成了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化的制度障碍之一。因此,农地制度创新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由之路。

我国产业的发展历程说明了社会政策造成农村社会整体的弱质性,学者从中归结出三农问题的根源,主要表现撒在产业的天然弱质性、生产资料的弱质性、劳动主体的弱质性及农业组织上的弱质性。 对当前我国“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和现状进行详细的剖析,主要表现为三大难题:一是城乡差距大,城市发展快,农村发展滞后;二是农民负担沉重,收入增加缓慢,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存在明显差别,且贫困人口过多,生产生活仍十分困难。三是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也存在着与城市的差距,农村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劳动个体素质欠缺,尚未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要改善农村目前的局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缩短城乡之间存在的差距,千方百计地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确保农民增收。就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结合产业经济管理的科学手段,制定高效的政策,缓解农村发展的资源、市场、体制三大制约,本着这一目的,对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 件。

三、十八大关于“三农”问题的论述

总书记十八大以来关于“三农”问题的系列重要讲话,对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三农”重要论述精神,要特别注重运用论述中体现出来的科学的思维方法,从战略层面、底线把握、系统角度、创新要求等方面来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三农”问题,增强“三农”工作本领,推动“三农”事业科学发展。

(一)、用战略思维把握国情大势

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有战略思维,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从定国安邦的高度认识粮食安全问题。总书记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放松。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们自己的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并明确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认识农民增收问题。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民增收问题是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难点问题,也是关键性的战略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民增收是全面小康的基础,没有农民增收的实现,中国梦也是不完整、不稳固的。

当前,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还面临着种种挑战,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难度大,工资性收入增长困难多,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长难。这就要求我们继续把“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加”置于“三农”中心工作进行战略定位,推动形成更加有利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不断巩固和完善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从建设美丽中国的高度认识农业资源和环境问题。总书记强调,即使将来城镇化水平到了70%,还会有四五亿人生活在农村。搞新农村建设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近些年农业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趋紧、投入品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剧等挑战依旧严峻。在某种意义上,资源消耗型、增长粗放型的发展方式透支了明天的农业发展能力。

(二)、用底线思维观察事物变化

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着眼保护生产发展的基础,要求把住十八亿亩耕地这条底线。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

耕地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

着眼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要求把住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这条底线。总书记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家庭经营关键是要有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承包地不断调来调去,就很难让农民爱惜土地、养护土地。只有农民有了长期自主经营的土地,才能有稳定的经营预期和长远的经营打算,才能放心地在土地上谋发展、增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农业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土地不仅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要通过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让农民对长久承包经营土地心里有底,吃上“定心丸”。

着眼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消费更高水平需求,要求把住农产品质量安全这条底线。让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质量是有保障的,但由于农业生产方式仍较粗放,市场秩序尚不规范,道德诚信有待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为此,要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从源头上“产”的安全;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从环节上“管”住安全,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三)、用系统思维审视整体布局

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深入分析系统中的薄弱环节,才能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真正掌握系统性和全局性,落实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四化同步”中,农业现代化是相对薄弱的环节。总书记指出,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我们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两个方面要同步发展。千万不要让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掉了队,否则很难支持全面小康这一片天。

“四化”是一个整体系统,“四化同步”在本质上要求“四化”互动。工业化是动力,信息化是灵魂,城镇化是引领,农业现代化是基础。要充分发挥工业化的支持反哺作用,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要发挥城镇化的辐射带动功能,优化发展布局。要发挥信息化的引领提升效应,提高发展质量。

在城乡一体化格局中,农村发展是相对脆弱的板块。总书记指出,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城乡分割、城乡失衡是最大的社会结构性矛盾。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农民是素质和地位相对弱势的群体。总书记强调,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当前,在推进“四化同步”、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农民处于弱势地位。

一是土地城镇化超前,人口城镇化滞后,新生代农民工处于城乡夹缝的困境。对此,总书记强调,要更多关心关爱农民工,特别是不能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二是留乡务农的农民总量仍有富余,高素质劳动者短缺的矛盾凸显。对此,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培养一大批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业营销人才、农业经营人才等新型职业农民。

(四)、 用创新思维引领实践探索 总书记要求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将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更加自觉地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大创新驱动力度上来,不断为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关于“三农”理论创新。总书记对“三农”问题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三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例,农村土地从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承包权“两权分离”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的探索是“三农”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各地的实践创新。

关于农业科技创新。总书记强调,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矛盾和问题是科技创新的导向。要适时调整农业技术进步路线,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关于制度创新。总书记多次提到“三农”工作相关制度创新,涉及到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农业科技、农村社会管理、城乡发展一体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谁来种地”等方面。比如,在谈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时,总书记要求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农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真正实现优质优价,以绿色安全来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关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总书记提出,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乡镇工作牵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的两头,一头是建设好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一头是加快农民有序进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因此,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关键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加强基层干部培养,培养一支熟悉农业、熟悉农情、懂得农村、懂得农民的干部队伍。

四、涉及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些切入点

1把邓小平思想理论与中国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

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指导,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以要以邓小平理论为行动纲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新世纪,“三农”问题仍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邓小平同志的以农村改革为起点,农业发展为中心,农民富裕为目的的“三农”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题报告,明确提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它地区,其它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共同富裕的道路至此正式提出,也使“三农”问题提到了改革的首要位置。

2.要重视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大幅度提升农民的自身素质。 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抓住2007年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机遇,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使之与发展农村高中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及全社会高等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层次丰富、全面覆盖的农村教育网络。

要调整公共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逐步增加中小学公共教育经费尤其是在农村的经费支出比重。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失学不辍学,决不产生新的文盲、半文盲。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培养新型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应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要把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作为一件大事、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多组织高级农业技术人员下乡活动,讲授先进农业知识,技术,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培训效果。

3、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首先发展现代农业

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农业科技创新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着有效供给与需求不足和推广乏力的问题。在分析农业科技成果创新与转化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该从完善农业技术创新制度、推动土地规模经营、改革推广机制、降低风险、增加投入和增加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等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的能力,促进新农村建设。

(2)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抓项目促发展,发挥生态资源优势,高效利用农业资源,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当地优势产业,扩大优质农产品养殖,加强农产品对外贸易磋商,提高我国农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农村

4.建立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要,实施一批基础性环境建设工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生态农业、生态友好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产业.。

5.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创新制度。在农村,国家出台的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不是每一条每款都是完全适合各地的,他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践出一套适用发展的新机制,同时对许多大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比如,位于北京的最北部山区延庆县,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取得新进展: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通过发展民俗旅游业、便民服务业,搭建公共就业平台,强化就业政策扶持,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和转移就业;通过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确保农村“4050”就业困难人员增收,抓好万人生态就业工程,在建设和谐新农村方面成为全国农村学习的典范。

6、鼓励企业家加入解决三农问题

企业带动是运转农产品产业链的关键,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就要有企业的组织和带动。“公司+农户”中的各种经济合作形式或者组织形式在引导农民走向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农业提效益等产生了良好的效果,龙泉文昌鸡养殖基地的建立並向产业链方向发展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企业在其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7、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的实践经验 ①各国把合作金融作为农业金融制度的基础,国外财政对农村金融的扶植政策值得我们借鉴。美国、德国、日本和法国等许多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合作金融的参加者多是社会中低收入阶层和贫困阶层,是市场竞争中的弱者。针对这一特点,各国政府制定了一整套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的政策和措施,对公营的农村金融机构进行直接管理和监督,并通过政府的银行、私人银行、农村信贷协会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非正式金融组织,贯彻农村金融政策,保障农业信贷资金的投入

②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税收、补贴、担保基金、信贷政策和利率等手段进行调控,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农业信贷的资金总量,把分散的利益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主体,即区域主体的自治,并支持农业开发项目和农业现代化,才会更好的完成新农村建设。通常采取的方法有税收优惠、利差补贴、提供低息和无息贷款资金、提供担保等等

③从发达国家发展的轨迹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在解决“三农”问题中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工业化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推动了农业的进步和现代化。一般来说,实现工业化较早,土地资源丰富而劳动力又相对缺乏的国家,农业现代化的起步往往从生产工具和技术改革上入手,走资本集约或技术集约道路。所以工业化后期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有利于工业反哺农业能力的提高和相关保护政策的实施。 其次,伴随着工业化出现的是城市化,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日益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也日益成为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转移的中心,城市化将走上前台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整个国家的范围内,高效农业与现代工业分别在更能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区域内重新整合、分布和集中,劳动区域分工与产业布局逐步趋向合理。

五、解决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着力点

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跳出“三农”抓“三农”,同时要立足“三农”抓“三农”,其根本路径就是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

第一,要把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有机整体置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予以通盘考虑、协同推进。

第二,要把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作为推进“三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举措。

深入研究“三农”问题,便不能不触及农村土地制度这一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土地产权关系界限模糊。二是土地作为一种基本的生产要素没能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功能。三是土地有偿流转受到诸多限制。

现有土地制度无论从产权界定还是从流转经营上都存在不容回避的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却不能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大的空间,解决不好农民进一步致富问题,从而制约了整个“三农”问题的解决,如何对现有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明确土地集体所有权的产权实现形式,赋予农民作为产权主体的应有权利。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制度是与我国人多地少,农村人口比重大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一种现实可行的制度安排,实行土地私有化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探讨集体所有权的产权实现形式,农民作为集体成员如何实现其相应的权益。近年来有些地方探讨实行的“土地股份制”不失为一种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形式下实现农民土地权益分享的有益尝试。

其次,进一步放宽农民承包土地的经营流转权,促进土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承认土地承包权带来的土地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是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的基础。因此,应完善有关法规和政策,确定承包期限内允许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通过转包、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等方式,促进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动。特别鼓励农民把土地租给企业主,由企业主租赁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产业化运作,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农民也由此变为“地主”,既可以继续留在土地上给企业主打工,成为企业员工,也可以进入城镇从事新的工作,变农民为城镇居民,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对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理的土地使用价格,将改变乡镇企业低成本甚至无成本使用农村土地的状况,促进乡镇企业向城镇合理聚集。出让土地经营权获得综合收益如果大于农民的耕作收益,也将对农民出让承包地产生压力和动力,从而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集中和土地规模经营的形成。

要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建立农民生活保障机制结合起来。对我国广大农村而言,土地仍然是最大的生存保障。如果相应的生活保障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农村土地流转便很难得以顺利推进。因此,在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征地制度改革方面,应把农民的生活保障考虑进来,探索一种土地使用权流转与农民社会保障有机结合的机制,以消除农民后顾之忧,促进土地流转。

总结:

要把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作为推进“三化”、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三农”问题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长期束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层次问题在新阶段的集中反映。解决“三农”问题要靠“三化”,而推进“三化”进程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需要在发展实践中逐步探索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运作机制。

六、关于“三农”问题的典型例题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引自《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材料二 (新政)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引自《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材料三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引自《列宁选集》卷四材料四 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余粮的自由也就自然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

——引自《列宁选集》卷四材料五 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讲:中国的主体,十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引自《邓小平文选》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2)结合材料二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3)材料三中列宁的初衷与现实为什么会发生矛盾?(4)材料一和材料四相比,在农业政策上有何异同之处?(5)通过分析材料五,你是如何理解不同制度的国家的经济政策的?答案:(1)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提高农产品价格,国家补贴遵守减缩任务的农户,限定一定范围的农产品生产,重税惩罚超额产品。目的在于使生产消费趋于平衡,维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 2)新政的实质在于以国有化形式尽量避免资产阶级自由企业制度的竞争,以政府的力量全面干预调节经济生活,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 3)列宁的初衷是以上层建筑的力量来改造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中的分配和生产问题,忽视了当时落后的生产力状况和本身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经济困难、农民不满、富农叛乱等现实表明必须实行新的政策以解决矛盾。

(4)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产品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调动积极性,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前者与后者相比,它们在历史条件、目的、具体措施和结果方面迥然不同。

(5)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通过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国民经济是积极的,符合实际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干预方式甚至采取一些貌似过激的措施遏制危机,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也是值得称道的。这说明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没有固定不变的经济模式。发展经济,加快发展需要改革。

2、(15分)小岗村、华西村、浙江慈溪是中国农村改革不同时期的典型代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一、(小岗村)全村适龄儿童还没有全部入学,上中学的很少。„„一位30多岁的妇女说:"念上个一两年,也和没念差不多,庄稼人靠劳动吃饭,读不读书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小岗村)同时也出现了与它们经济发展和不适应、很不相称的事情:一是他们在村头盖了个牌楼,花了不少钱。„„二是盖了气派的村公所办公楼。„„农村改革已经快20年了,小岗村至今也不过是停留在兢兢业业地把他们的那几亩地种好的水平上。因此生产结构不合理,多种经营部发展。粮食生产是大幅度增产了,但比较利益低、卖粮难、农民收入低、经济不发达。--摘自《万里与小岗村--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20周年而作》材料

二、198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把全国的乡镇企业发展推向高潮。华西村办起了年产30万吨线材厂、30万吨轧钢厂、毛纺厂等20多个大中型企业。年产值一年翻一番,1992年为5.16亿元,1993年超过11亿元。

--摘自周大鸣《农民企业家的文化社会学分析》材料

三、浙江省慈溪市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创造性地探索并完善了"公司+科技+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运用订单、合约、参股合作等多种形式,联合当地10多个镇和周边10余个县的2万多农户,建立了总面积20余万亩次的紧密型、半紧密型和松散型蔬菜基地,„„较好的解决了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使每亩土地的产值和利润比传统单一结构增长2-4倍,基本实现了"投资少、见效快、覆盖广、两头富"的初始目标,成功地将千百万农户与千百万消费者进行了高效有序的链接。

--据人民网2006年12月25日回答:⑴依据材料,概括小岗村、华西村、浙江慈溪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6分)小岗村:单一经营,发展速度缓慢。(2分)华西村:重视发展乡镇企业。(2分)浙江慈溪:发展现代农业。(2分)⑵依据材料,分析小岗村、华西村、浙江慈溪经济发展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9分)启示:要重视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要讲求实际,不搞形式主义;要面向市场,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重视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每点2分,最高不超过8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我国现在已取消农业税,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而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中国和前苏联的工业化的资金支持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靠对外掠夺,农业的高积累支持工业发展更是不可避免。结合史实说明前苏联在建国初期,中国在过渡时期,农村经济是如何服从工业化发展需要的。在这期间前苏联出现了哪些问题?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答案:(1)苏联在建国初期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国在过渡时期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强调重工业的发展,忽视农业的发展。(2)问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经济的破坏性特别大,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过分重视重工业发展,忽视了农业的发展;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操之过急。(3)启示:农业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农业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业的发展必须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等。

4、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人类跨入新世纪之初,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时,一项重大而深远的战略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神州大地稳步推进。建设新农村,对中国农民而言是一种福音,对中国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中国农业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的理想是什么?(2分)政治上摆脱压迫奴役,经济上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分)材料二 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2)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5分)新乐园:人民公社。(1分)原因:社会主义总路线指出,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和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迅速发展。(4分)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一种经济体制?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雇了农村生产力,(2分)使农民逐步富裕起来。(1分)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到1958年10月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由于在合作化运动的后期已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所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右图反映1958年河北怀来人民公社社员吃"大锅饭"的情景。材料二 1970年,韩国发起了"新村运动"。"新村运动"的初期,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上,地方政府把近20种乡村公共事业的建设项目交给农民自主开发,如修建桥梁、村级公路等。1971年,韩国全国80%以上的农舍都是茅草屋。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政府采取了"政府出大头、地方出中头、农民出小头"的建房政策,即中央政府出建房资金的55%,地方政府出30%,每家农户出15%的方式,国家向农户贷款帮助建房。"新村运动"开始后,政府为提高农民收入,在全国推广水稻高产品种,使韩国稻米产量大幅提高,农民收入也随之攀升。韩国在大力推进"新村运动"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伦理道德水平,培养勤勉、自助协作精神。材料三 在圈地运动开始的最初时期,失地进城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英国统治阶级通过"血腥立法",加以严惩。

--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材料四 二战以后,为安置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事业,拉长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采取措施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鼓励劳动力由农业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

--《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后果如何?(5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韩国"新村运动"建设的重点工作有哪些?(4分)(3)依据材料

三、四,比较英、日两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同特点。(4分)(4)上述材料对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有何启示?(2分)答案要点:(1)特点:由许多农业合作社联合组成;全国农户普遍参加;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刮起共产风);集体生活(吃食堂)(4分)后果:挫伤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是造成严重经济困难的因素之一。(1分)(2)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收入;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4分)(3)英国主要通过暴力和强制方式,日本采取温和的政策引导;(2分)

英国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城市,日本则注重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2分)(4)从实际出发,农村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科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安置劳动力。(2分,答到两点即可)

6、假如你是一个导游员,陪同一个外国旅游团到安徽凤阳农村考察,外国友人请你介绍1953-1956年、1958-1964年、1966-1976年、1978年以来凤阳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并简要分析1978年以来发生变化的原因,你准备怎样介绍呢? 参考答案:①1953-1956年,广大农民积极参加农业合作社,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②1958-1964年,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各地纷纷组建人民公社,浮夸风泛滥,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③1966-1976年,是十年"文革"时期,农村经济遭严重破坏,农民四处逃荒要饭。

④1978年至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大为改善,农村经济走向繁荣。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和政府总结了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7、根据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分析这两次会议的正确决策在贯彻过程中的不同结果及其主要原因。 (1)"八大"背景:①借鉴苏联教训,总结了"十大关系",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②三大改造完成,国家经济结构和国内主要矛盾已发生根本变化。③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已颁布,社会主义制度已建立,全国人民面临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总任务。(2)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①长期的"左"的错误和十年浩劫,全国经济陷入困境,必须尽快改革。②文革虽已结束,但"左"的思想政策仍在继续推行,必须拨乱反正。③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长期以来"左"倾思想禁锢开始被冲破。(3)不同结果:"八大"的正确决策很快被从理论上修改,"左"倾错误随之迅猛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决策得以全面落实,并形成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4)主要原因:①五六十年代,中共党内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十分严重,毛泽东的"阶级斗争"理论能够推行;八九十年代,中共吸取教训,纠正错误,重新确立正确思想路线。②新中国几十年的建设经验和教训,提高了全国人民辨别是非的能力。③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开阔了党和人民的眼界,坚定了以济建设为中心的信念。

第三篇:×县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情况的汇报

去年以来,随着中央*号文件颁布实施,“三农”工作所处的位置更加突出,各地工作措施更加务实,“三农”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已经到来。最近,党中央又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抓好各项工作,为在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作为农业大县的灌云县,我们倍感欢欣鼓舞,信心百倍,我们将从强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突出以民为本理

念、落实统筹发展的各项措施三个方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三农”工作全面快速发展。

一、强化可持续发展观念,壮大优势产业提升农业效益

农业生产与自然关系最密切,而自然赋予了不同地区相异的农业生产条件。强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就是要顺应本地特有的条件,通过对本地特有资源利用的循环化、最优化,壮大优势产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之路。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通过建设基地、壮大龙头、创新机制,扩大特色特品,延伸加工链条,培育特色高效产业,努力提升农业效益。

一建设基地,培育特色产品。围绕特有的传统优势,建好粮棉基地。灌云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县棉花种植**强县,农民群众有传统的种植习惯,有比较丰富种植经验,我们将进一步巩固传统粮棉种植优势,突出优质高效、无公害的要求,着力扩大五彩稻米、无公害优质稻米种植,力争两年内,五彩稻米种植由****亩扩大到*****亩,无公害稻米种植由*万亩扩大到**万亩;力争两年内将高品质棉种植由**万亩扩大到**万亩。围绕已有规模基地扩大蔬菜种植。重点围绕伊芦万亩浅水藕、小伊百万平方米食用菌、沂北万亩苔蒜、西部万亩设施蔬菜等一批规模大、流通渠道畅、效益好的基地抓好扩面,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面积、产量再翻番。围绕***沿线和沂河淌沿线,抓好畜禽养殖。突出***国道便捷的交通优势和国内三个大型种畜隔离场之一的东辛种畜隔离场,加快建设宁海、板浦两个千头奶牛养殖小区,力争两年内两个养殖小区内拥有进口优质奶牛千头以上;沿***线大力扩大绿壳蛋鸡饲养,力争两年内绿壳蛋鸡饲养由**万只达到**万只,建成特禽养殖小区**个以上。充分利用百里沂河淌丰富的水草资源,大力发展养鹅业,力争通过两年努力,使沂河淌沿线万只鹅场由**个发展到**个,千只鹅场由***个发展到****个,鹅饲养量达***万只以上。

二壮大龙头,拉长产业链条。龙头企业,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增效的“主车间”,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我们将重点抓好“五个壮大”,拉长五条产业链。一是壮大润生集团、华丰纺织等龙头,拉长棉花产业链。以润生集团、华丰纺织为重点,加快涉棉产品的系列开发、精深加工,逐步形成棉花种植、包衣制种、轧花、榨油、纺纱、织布、针织、服装、卫生材料为一体的综合利用加工生产链,提升棉花产业。二是壮大兴云鹅业、绿灌禽业等龙头,拉长畜禽加工产业链。以兴云鹅业公司为重点,抓住“花果山”风鹅获得全国第一块风鹅绿色标志牌,并被指定为人民大会堂专用食品的契机,加大营销力度,提高“花果山”牌风鹅在各大城市市场占有率。以维维双宝乳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牛奶产业。以绿灌禽业、苏食肉联厂为重点,扩大畜禽加工,大力发展三禽、生猪、波尔山羊,做大畜禽产业。三是壮大欣森木业、博爱木业、宝林木业、新高潮申隆木业等龙头,拉长林木产业链。以欣森木业、博爱木业、宝林木业公司、新高潮申隆木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林木产业,鼓励农民进行四旁植树,支持龙头企业承包河堤马道植树,大力扩大岗岭荒山植树。四是壮大新大地、三星冷冻等龙头,拉长蔬菜加工产业链。以新大地公司为重点,以绿色产品为方向,大力发展冷冻保鲜、腌制即食、脱水烘干等深度加工,努力扩大蔬菜、食用菌深度加工,出口销售。五是壮大汪醋、奇泉酱油、苏鲁粉丝等龙头,拉长粮食加工产业链。以汪醋、奇泉酱油、苏鲁粉丝以及众多粮食加工企业为重点,搞好转化增值,提高粮食加工销售档次。

三创新机制,组建合作组织。灵活的机制能使各种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在实践中,我们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经纪人主体作用,发展壮大各种类型合作经济组织。要积极鼓励兴云鹅业为主体的金云鹅业合作社,进一步扩大鹅苗统一供应的比例,扩大保护价收购和免费防疫的范围,要督促县农村合作社积极扩大对养鹅户的信贷授信额度。要大力支持以绿灌禽业为主体的绿壳蛋鸡合作社,进一步扩大规模,以统一提供种禽、防疫、饲料,并按保护价回收绿壳鸡蛋等优惠条件,减少入社养殖户风险,提高养殖效益,扩大合作社规模。要积极帮助以龙苴镇周朝青、陡沟乡养猪大王夏绍军等种养大户、经纪人为主体的各类合伙型合作组织,进一步发挥大户的牵头作用,对种禽种苗、防疫、饲料等实行捆绑采购,对成品畜禽实行统一销售,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各种合作组织,将优惠政策向大户倾斜,将种养向小区集中,将防疫向全程延伸,将种养加向标准化推进,全面扩大全县种养加规模,加

第四篇:新时期做好招商工作

浅谈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面对当前招商引资工作信息难找、项目难招、客商难交、外资难谈的状况,应着重从“抓优势、抓干劲、抓策略、抓重点”等方面去着手。

着力打造三个优势增强对外招商的竞争力

一是打造环境优势。环境是客商的第一印象,是决定招商成败的关键所在,抓招商首先要抓环境,抓环境就是抓竞争力。一要把招商政策做优。客商选择一个地方投资,就是要看这个地方是否有利可图,是否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当前,应树立“舍小利、图长远”的观念,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只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给予客商优惠,尽可能让利于客商,才会有更大的竞争力。二要把服务客商做好。服务是软环境。在同等条件下,能否捷足先登,关键在于跟踪服务是否到位,是否让客商满意,是否让客商感到“温馨”。具体应做到三个“致力”:致力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能;致力帮助客商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破解难题;致力为客商服务细致周到,让客商满意。三要把城镇功能做强。城镇是一个地方的重要标志,也是客商投资择地的重要因素。通过加大城镇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城镇功能,着力提升城镇品位,塑造城镇整洁优美形象,增强城镇的魅力。二是打造项目优势。有好的项目才有吸引力,才有竞争力,才能对客

商产生“磁场”效应。抓好招商首先必须蓄积项目,做到有项目可招,有项目可选。应立足实际情况,结合产业转移特点,通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精心制作、包装项目,建立丰富的招商项目库,着力形成“引进一批、做大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三是打造平台优势。抓好园区平台建设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要素。要围绕打造一流园区目标,认真做好园区建设的“三篇文章”。一要做大规模,提高园区承载能力。积极搞好园区发展规划,每年制定预期建设目标,并加以实现,使园区逐步向外延伸,不断做大规模。二要备足用地,破解工业用地难题。用地是企业建设的基本要素,也是园区发展的一个难点。要认真做好园区征地和报批工作,储备工业用地,着力破解园区用地难题。三要强化配套,提升园区承载水平。适应工业发展需要,着力抓好园区水、电、路、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园区基础条件。

突出三个抓手提高对外招商的实效

一是坚持真抓实干,保持抓招商的饱满干劲。有干劲才能出成效。我区通过开展“招商引资百日大会战”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招商氛围,形成了一系列有利于促进招商引资的机制体制,必须通过充分发挥这些机制体制作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抓招商,确保招商引资持续升温。一要加强奖惩措

施。调动全区各单位领导及干部和全民招商的积极性,进一步形成“人人思招商、个个谋招商”的局面;二要勤抓工作调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度,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给后进单位施加压力,形成你追我赶、你攀我比的生动局面。三要狠抓作风建设。以扎实开展“机关效能-项目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切实转变干部作风,破除一些不利于招商的思想和行为,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和水平。二是坚持真情待商,充分发挥以商招商的作用。实践证明,在各类招商方式中,以商招商的效果最好、成本最低。客商是最好的宣传员,是我们可以借助的强大招商力量。所谓真情招商,就是要对客商讲真话、办真事、用真情,与客商诚挚交流,密切联系,借助他们现身说法,帮助招商,通过他们介绍客商来投资。同时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出击,适时举办产业招商推介会,广泛接触客商,邀请客商前来投资考察。三是坚持讲究策略,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抓招商引资不能盲目从之,要讲究方法策略,增强实效,着重抓好三个方面,首先,强化培训增强招商本领。其次,发挥人脉关系资源作用抓准信息。再次,善于揣摩客商心理找准关键点。第四,强化服务加快项目推进。

紧扣三个重点找准对外招商的着力点

一是瞄准重大项目。有大项目才有发展后劲,才有更大的带动力。应突出招大引强,把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高科技含量、名牌企业、创税能力高的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和重点,提高项目引进的质量。二是围绕重点产业。紧紧围绕园区形成的有色金属、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服饰织造等产业及具备的特色农业等开展招商,提升产业的配套能力,增强已引进企业的根植性。三是突出重点区域。无可置疑,产业转移的重点源头在发达地区。在招商引资区域选择上,应突出在产业转移重点源头区域开展招商,比如浙江、广东、福建、上海、江苏的苏锡常等省市及港、澳、台地区,认真研究不同地方民营经济流动特点,找准方式,进行基地化招商,掌握招商引资的主动权。

第五篇:新时期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座谈会发言材料

尊敬的刘书记、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我是福海县齐干吉迭乡乡党委书记张建江,齐干吉迭乡也是闻名遐迩的阿勒泰大尾羊的故乡,全乡共有人口5138人,其中哈萨克族占全乡总人口的83%,2011人均纯收入6420元。下面我结合自身实际就如何做好群众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是要“沉得下去”。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就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基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首先要‚沉下去‛把心留在基层,才能更好的服务群众。近年来,我们通过推行‚干部准军事化管理‛,不但把部队‚敢打敢拼、守纪律‛的优良作风,融入到了基层干部队伍中,同时,也切实转变了基层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做到了白天干工作、晚上理思路,天天吃住在乡里,真正实现了把时间留给基层,把精力投入基层。

二是要“狠抓队伍”。基层工作落实的好坏、群众满不满意关键在干部,同时,干部又是党委、政府与群众的承接点和各项政策的执行者,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我乡通过全面实施班子任期“双向承诺”,干部准军事化管理,不作为村干部问责,机关效能建设等举措,有效强化了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服务群众的意识,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面对2010年的特大洪灾、雪灾,涌现出了‚为打通‘生命通道’6

天6夜不下一线‛ 优秀共产党员郭辉和好支书吐得别克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为全乡工作的落实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三是要“真抓实干”。老百姓想的是致富,盼的是服务,做好群众工作就要‚集中力量,改善民生‛。民生工作是执政之本,我乡高度重视,近年来,已完成标准化牧民定居910户,定居率达70%以上;完成黑龙江援建灾后重建及贫困小区试点项目,有效改善了受灾和贫困群众的住房条件。将安全饮用水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全乡安全饮用水覆盖率由过去的10%提高到70%,力争到今年底达到90%。加大科教文卫投入力度,乡村‚双语幼儿园‛基本实现全覆盖,学龄前儿童入托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建立标准化村级卫生室,设立村级医务人员工作津贴和大病救助基金,农合、农保参保率分别达到98%、90%以上,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做到‚小病不出村‛。作为地区新农村建设示范乡,相继投入资金250万元,安装路灯80盏,护栏2000米,铺设人行道3000米,新建6000平方米文化广场一个,乡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观,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通过一系列民生工程的落实,真正让老百姓在得到实惠的同时感恩党、感恩祖国,老百姓的心气更顺了。2月5日,我乡顺利完成了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百分之百实现了一次选举成功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两委‛交叉任职率达90℅,4名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1名任正职,为我乡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四是要“畅通渠道”。信访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社会在发展,群众的思想在变化、要求在提高,历史遗留问题在发酵,新时期的信访工作复杂而艰巨。近年来,面对新问题,我乡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自觉地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畅通群众信访诉求渠道。同时,结合‚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落实,加大矛盾隐患排查力度,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实现了无越级上访案件发生。

五是要“与时俱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群众利益诉求不断提高,利益矛盾日渐突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我们基层干部仅有热情和干劲远远不够,还必须要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锤炼适应‚变化变革‛的本领,培养‚勇于担当‛的品质,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确保群众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上一篇:学生学习承诺保证书下一篇:学生违纪行为训练班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