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英语论文范文

2022-05-10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法律英语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法律英语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英语,本文从词汇、语法和文化三个方面对法律英语的翻译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法律翻译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法律;英语;翻译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涉外经济纠纷时常发生,对应的涉外法务活动也空前频繁。而涉外法务要求相关人员具有相当好的法律英语水平。

第一篇:法律英语论文范文

法律英语中模糊词语及其翻译

【摘要】法律英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主要探讨了法律英语中存在的模糊性现象,并针对模糊性词语提出模糊性直译、模糊性意译、省译法、增词法四种翻译方法,以期能提高法律英语的翻译水平。

【关键词】法律英语;词汇模糊性;翻译方法

一、前言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用来指导人们的行为规范,通常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行政条例等,具有强制性、规范性、概括性和普遍性。这些法律形式以法律文书的形式固定下来,这种专门用于法律中的语言就是我们常说的法律语言。法律英语作为英语的一个分支,在当今翻译领域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为了体现法律的权威性和规范性,法律英语在翻译时要求更加严谨、准确。此外,法律英语中还存在一定比例的模糊性用语,虽然数量有限,但其发挥的作用却不容忽视。翻译时如果处理不当,必定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与误解。因此,在进行这类翻译的时候,必须字斟句酌。

二、法律语言的特点及其模糊性

法律英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形式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在措辞上,法律英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法律英语有其专门的法律术语,包括排他性专门术语和专门法律术语,排他性术语排斥与法律概念无任何联系的一般涵义,保留特定的法律涵义,例如:alibi是一个法律专门术语,译为“不在犯罪现场”,而该词在法律文本中意思是借口、托辞;日常生活中,box表示“盒子,箱子”,现在已成为法律概念的专门术语,表示证人席、陪审席。Parole一般情况译为“俘虏”,在法律文本中是假释的意思;exhibit(原意是“展览”)在法律中意思为证据;(2)法律行话:任何建立在独特知识和技能之上的行业或者职业发展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话语体系即行话。行话确保行业内部交流的准确性,对于外行人而言,这种符号足以激发他们对于这个行业的好奇、尊重甚至敬畏感,如,burden of proof举证责任,negotiable instrument流通票据,reasonable doubt合理怀疑等;(3)普通词汇表达的法律涵义,比如,consideration通常指“考虑”、“体贴”,在法律英语却是“对价”、“约因”的意思;majority在法律英语中的含义是“法定年龄”,而不是“大多數”;(4)古旧词汇的使用:使用现在已经很少使用的古旧词汇,因为古旧英语词语可充分体现法律英语严谨和严肃的文体特征。如herein(在……中),hereby(据此),whereby(凭……);(5)外来词的使用:经常使用外来词和短语,这主要指拉丁语和法语的大量引入。拉丁语在法律语言中处于权威性的地位,如ad litem(为了诉讼),per se(自身,本身),pro tem(临时、暂时)。拉丁词语具有言简意赅、约定俗成、表达更标准的特点;(6)近义词并用:英美法律文件中经常一个句子中出现几个近义词并列的情况,如,fair and reasonable(公平合理),terms and conditions(条款和条件);(7)模糊词语:法律语言的模糊性是指法律某些条文或是法律表述中大量存在的不能准确表述其语义的一种特性,一般用于法律中所涉及事实的特质、程度、数量等无法明确表示的情况。]例如:proper,reasonable,more than,serious等。这些词汇在法律用语中并不能表达出确切的涵义,其适合程度及合理性都无从界定,然而这与法律语言要求的准确性并不冲突。模糊性法律语言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原因:语言是法律的载体,也是法律交流的媒介,语言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思想却是无限的。由此有限的语言无法表述出人类无限的思想;语言本身具有多义性,同一个词语用在不同的语境中会展现不同的涵义;使用模糊性法律用语有时是出于立法的需要:立法者对某一问题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对某种情况的列举没有穷尽;某事物刚刚产生处于不确定的发展阶段;立法者目前未能找到具体的语言来替代。

模糊性来源于模糊理论(fuzzy logic)。这一理论是由美国加州大学的札德(L.A.Zadeh)教授创立的。1965年,他发表了一篇名为《模糊集合》的文章,标志着模糊学理论的诞生。]这一理论突破了19世纪末笛卡尔(Descartes)的经典集合理论。模糊理论以模糊集合(fuzzy set)作为基础,接受模糊理论现象存在的客观事实,用来处理概念不确定的事物。后来这一理论逐渐应用于语言学领域中。伍铁平发表在《外国语》1979年第4期的论文《模糊语言初探》是国内最早运用模糊理论对语言模糊性进行研究的论文,也标志着这一理论开始渗透到中国。其《模糊语言学》和王逢鑫的《英语模糊语法》可以说是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两位作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高度概括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对以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模糊语言在法律文本中主要有以下四个作用:(1)法律语言中使用模糊性术语是为了使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充分,涵盖面更加广泛,相比而言,准确性的法律用语所表达的涵义只有确切的几种意思;(2)我国当前的法律体系还不是很完善,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这一点来钻法律的空子,模糊性法律用语使法律在表述上更加严密,最大限度地打击犯罪,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3)模糊性法律用语的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灵活性,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不存在绝对性的事物,当然语言也不例外,使用模糊性法律用语可以使执法者有更大的自由空间与回旋余地;(4)模糊性法律用语所表达的意思更委婉,译者出于礼貌,避免给人一种生硬的感觉,不至于使双方不至于产生太尴尬的局面。

三、模糊性法律用语的翻译方法

译者在进行法律翻译的时候,如果无法找到目的语中的对应解释,在不影响法律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的情况下,可以选用模糊性的词语进行翻译。在我们遇到法律英语中的模糊性用语时可采用以下翻译方法:

1.模糊性直译

模糊性直译是指用一种语言的模糊性词语去翻译另一种语言的模糊性词语的方法。也就是我们翻译一般性的文章时所采用的直译方法。例如:

(1)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Lawmaking shall be based on actual circumstances,and shall,in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manner,prescribe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citizens,legal persons and other organizations,and the powers and duties of state organs.

(2)We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in order to form a more perfect Union,establish justice,insure domestic tranquility,provide for the common defense,promote the general welfare,and secure the blessings of liberty to ourselves and our posterity,do ordain and establish this Constitution for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我们合众国人民,为建立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的国防,促进公共福利,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的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

以上两个例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条和《美国宪法》中的序言部分,第一个例句中“科学合理”一词是模糊性用语,在翻译时可采用直接的方法。第二个例句中的perfect,common和general的翻译也是采用了模糊性直译的方法。译为:“完善的”、“共同的”和“公共的”。

2.模糊性意译

有些情况下,一种语言中所表达的模糊性概念在另一种语言中用另一种非对等的模糊概念来翻译,即我们常说的意译法。虽然这两种概念不同,但是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并不影响意思的表达。例如:

(1)有期徒刑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条、第六十九条规定外,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A term of fixed-term imprisonment shall be not less than six months but not more than 15 years,except as stipulated in Articles 50 and 69 of this Law.

(2)The Senate of the United States shall be composed of two Senators from each state,chosen by the legislature thereof,for six years;and each Senator shall have one vote.Immediately after they shall be assembled in consequence of the first election,they shall be divided as equally as may be into three classes.The seats of the Senators of the first class shall be vacated at the expiration of the second year,of the second class at the expiration of the fourth year,and the third class at the expiration of the sixth year,so that…

合众国的参议院由每州的州议会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之,参议员的任期为六年,每名参议员有一票表决权。参议员于第一次选举后举行会议之时,应当立即尽量均等地分成三组。第一组参议员的任期,到第二年年终时届满,第二组到第四年年终时届满,第三组到第六年年终时届满,俾使……

以上两个例子分别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第四十五条和《美国宪法》第三款,第一个例句中“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在翻译时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译为:not be less than 6 months and not more than 15 years.

第二个例句中的“The seats”字面意思是“座位”,在这里可以运用模糊性意译的方法,译为“任期”,该句可译为:

3.省译法

法律英语中存在大量的近义词合用的情况。这种现象给翻译工作者带来了很多困惑。只需一个词就能表达出的词语却连用几个近义词,这看上去很是令人费解,貌似多此一举。事实恰恰相反,这种用法实际上是法律英语的一大特点,近义词连用是为了突出各个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或是起到强调的作用。例如:

(1)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目的予以解释。

In case of any dispute between the parties concer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ntract term,the true meaning thereof shall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used in the contract,the relevant provisions and the purpose of the contract,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usage and the principle of good faith.

(2)The migration or importation of such persons as any of the states now existing shall think proper to admit,shall not be prohibited by the Congress prior to the year one thousand eight hundred and eight,but a tax or duty may be imposed on such importation,not exceeding ten dollars for each person.

(3)對于现有任何一州所认为的应准其移民或入境的人,在1808年以前,国会不得加以禁止,但可以对入境者课税,惟以每人不超过十美元为限。

以上两个例子均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第一百二十五条和《美国宪法》第九条,第一个例句中“诚实信用原则”按字面意思应译为“the principle of honesty and good faith”,但这种译法显得累赘,这里按省译法只去“诚实”和“信用”其中的一个意思即可;第二个例句中,该句中的tax和duty是近义词,根据牛津现代英汉双解词典的解释,tax指(国家向个人、财产或营业公司强制征收的)税,税款;duty指税,尤指(进出口货物)关税。翻译时可译为“税”。

4.增词法

增词法就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模糊性词语来使译文更加通顺明确的翻译方法。例如:

(1)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

This law is formulated and enacted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lawfu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parties to contracts,safeguard the socio-economic order and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drive.

(2)Every bill which shall have passed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and the Senate,shall,before it become a law,be presented to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if he approve he shall sign it,but if not he shall return it,with his objections to that House in which it shall have originated,who shall enter the objections at large on their journal,and proceed to reconsider it.If after such reconsideration two thirds of that House shall agree to pass the bill,it shall be sent,together with the objections,to the other House,by which it shall likewise be reconsidered,and if approved by two thirds of that House,it shall become a law.

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送合众国总统;总统如批准,便须签署,如不批准,即应连同他的异议把它退还给原来提出该案的议院,该议院应将异议详细记入议事记录,然后进行复议。倘若在复议之后,该议院议员的三分之二仍然同意通过该法案,该院即应将该法案連同异议书送交另一院,由其同样予以复议,若此另一院亦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该法案,该法案即成为法律。

这两个例子均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章第一条和《美国宪法》第一章第七条,在翻译时为使表达更加明确可采用增词法,第一个例句中的formulated and enacted就是为了使译文表达的意思更加明确而增加的词。第二个例句原文中的划线部分if approved by two-thirds of that House属于模糊性用法,其完整形式应是if the bill is approved by two thirds of that House,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为避免歧义,将省略的“the bill”翻译出来,应译为“若此另一院亦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该法案”,这样意思在表示上更加明确。

四、结语

法律英语中模糊性用语是客观存在的,在进行翻译时要对这类用法给予足够的重视,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逐步完善法律英语翻译技巧,体现出法律用语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尽管目前我国的法律翻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只要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并且掌握完备的法律知识,我们的法律翻译工作定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肖云枢.法律英语模糊词语的运用与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1.

[2]许志珊.法律英语中的模糊词语及其翻译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2009.

[3]法律英语证书全国统一考试委员会编.法律英语翻译教程[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4]魏晓璞.法律英语的模糊现象及其翻译[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

作者简介:

董梅(1983-),女,河北秦皇岛人,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学。

赵玉闪(1963-),河北衡水人,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翻译学。

陈劲帆(1987-),女,四川乐山人,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学。

作者:董梅 赵玉闪 陈劲帆

第二篇:探析法律英语特点及翻译

摘要:法律英语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英语,本文从词汇、语法和文化三个方面对法律英语的翻译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法律翻译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法律;英语;翻译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涉外经济纠纷时常发生,对应的涉外法务活动也空前频繁。而涉外法务要求相关人员具有相当好的法律英语水平。然而,由于法律英语的专业性及其自身的特点,在日常的法律英语翻译中常出现歧义。因此,如何依托法律英语文化、借助语法结构、把握词汇特点实现法律英语翻译,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1、词汇特点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

一般而言法律英语词汇对翻译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普通词汇拥有的不同意义,来自古语词汇的影响以及专业性强的法律术语。

(1)不同意义的常用词

法律英语翻译与一般英语翻译的区别在于,形式和发音相同的词汇,却有着在普通英语中完全不同的含义。常用词汇在用于法律领域时,往往会失去一般人理解的通常含义,而采用与其原意相差甚远的一个含义,很多时候只有律师和法官才能看懂。例如,award,通常含义为"授予,奖励",但在法律领域译为"法庭宣判",condemn意为"谴责",但在法律领域被译为"定罪"等。所以,法律英语翻译过程中,应该通过对全文的理解去审视单个词汇的准确含义。

(2)旧体词汇

旧体词汇也称中古词汇,这些词汇的产生和使用一般认为在1100年到1500年,在现代英语中已很少使用了,但是在法律文件中却随处可见旧体词汇。虽然英国和美国提倡使用简明法律语言,但是为了保持法律文书的正式性和严谨性,适当的使用古语词还是必不可少的。旧体词语通常是由介词加前缀和后缀构成,最典型的就是由here-和there-构成的词汇,如thereof(因此),hereunder(在?以下) ,hereafter(此后将来),therein(在那里)等等。它们的使用,可以是法律语言变得更为直观和精炼。

(3)法律英语中专业术语

词汇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是法律英语的使用标准,所以法律英语一般使用被赋予专门法律意义的专业术语,和其它行业中的术语一样,法律英语中的专业术语实际上就是法律相关工作者使用的行话和套话。由于法律专业术语的专业性,导致一般人在刚接触法律英语时是较难准确翻译和理解的。这一类的术语有很多,例如:will(遗嘱),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包括但不限于),recidivism(累犯)等。

(4)法律英语中严的书面语

在国外,法律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地位及意志,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意识。因此法律英语几乎不会使用比喻、夸张或是模棱两可的语气修饰方法,而是使用被赋予专门法律意义的书面语,如"制定法律"一次中的"制定",就不使用口语化的"make",而应该用正式的formulate或promulgate来表示。如下句:

All recommendations are formulated b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taking into account extraordinary circumstances.

(所有的建议都由欧洲委员会制定,要考虑要不同寻常的环境因素)。

所以,在法律英语翻译中,不能为了追求语言的华丽而丧失用词的严谨和规范性。2、语法

语法分析在法律翻译中起着相当的作用,正确利用语法知识进行结构分析,可以使得译文更为准确简洁。对语句中的修饰关系、限定关系的分析是进行翻译的基础,对长句的语法分析则有利于对原文含义的准确领会和理解。

(1)注意词的搭配

由于语言的差异,我们在翻译时不仅要理解语句表面的含义,还应进行客观的分析,准确翻译出其内在的含义。有些词汇的组合本身就是一种特定的含义。

例如语句"In order to protect their health in the interest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被译为 "为保护其健康以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中的"modernization"应该译为"现代化建设",而不是单一的译为"现代化",在英文中,该单词的后面是不要加上 "construction",加了会更为费解。

(2)长句的语法分析

由于受传统的习惯影响,法律英语的句子往往都是复杂冗长的语句,在对该类语句进行翻译时,首先应该找出句中的最简主语、谓语和宾语,先对句子的主要含义有个大概把握。在找出它们的同时,句子也被自然的拆分开来,接着就对各部分进行翻译,然后再研究各部分的逻辑关系,进行完整准确的翻译。

例如: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mvement in terms of legal and regulatory frameworks to govern areas such as crimes in cyberspace and Interact relat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该语句真正的主语是"legal and regulatory"(法律和监管条例),"is"是谓语,"room"是宾语。简单译为:法律和监管条例有余地。句子的后面是由"such as"引导的状语以及过去分词定语等。于是整个句子的逻辑关系也就出来了。3、法律文化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

现代法律体系中包含了大量的外来用语,融入了大量西方的法学思想。进行法律英语翻译已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转换的问题,除了考虑词汇和语法的因素外,还需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对其的重要影响。国内很多法律英文翻译中问题出得最多的,就是无法结合法律文化背景,还原作者本来真实的意图和想法。

如attorney 在英语中既可以指"律师,代理人",也可以指"检察官",这是和英美检法一体的历史有关。而在涉外合同中的blaektea直译为"黑茶"、goldensugar为"金糖",为了符合中国人的文化习惯应该分别被译为"红茶" 和"赤砂糖"。译者只有对相关的西方法律文化的背景进行充分的学习和理解,并融入其文化氛围当中,才能准确的进行翻译。4、结论

从上述的分析不难看出法律英语具有的特殊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与国外的合作日益频繁,对法律英语的学习和翻译变得尤为重要。要提高法律英语翻译能力,需要不断的摸索和积累,需要进行长期的实践才能实现。

作者:吴贺男 杨艾艾

第三篇:法律英语教学模式比较研究

摘 要:我国现有法律英语本科复合型法律人才三种教学模式除存在学时得不到保证、师资力量有限和教材陈旧落后的问题外,最主要的问题是没统一的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要求标准。实践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达到教学要求标准的基本途径是修订和完善现行教学大纲,或者制定新的统一的《高校法学英语专业教学大纲》。

关键词: 法律英语;模式;教学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法律英语课程自上世纪80年代初在大学作为专门课程开设以来,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特色课程。我国加入WTO后,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法律英语”的学科地位更显重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法院、海关、涉外律师业,尤其是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发展后,对法律英语人才的需求人数越来越多,对法律英语人才的业务素质也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国际投资贸易、知识产权、金融、证券、电子商务等领域急需一批既懂英语又懂法律的实用专业人才,而我国现阶段这类优秀人才并不多见。尽管很多高校法学院系相继开设了法律英语课程,部分院校甚至设置了法律英语专业,以提高法律专业学生或英语专业学生将来从事涉外法律事务相关的工作语言能力,但实际上,这些法律英语教学较缺乏应用性和针对性[1],与快速发展的经济态势和法制社会趋势相距甚远,同时也给我国高校的法律英语教学与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法律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分类科目课程之一,具备ESP的一般特征[2]。即:课程设置是为满足学习者的目标需要;学习重点在于学习与该专业相适应的语言运用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材料的真实性,即材料来于法学和法律方面的真实语言,因而法律英语是法学与英语语言学间的交叉复合。也就是说,对法律英语的教学研究既可以按法学的教学模式引入,也可以按语言学的教学模式引入。一方面,按照法律的观点、方法以及法律规范、法律文书的特殊需要来研究英语在法学理论及实践中的运用;另一方面,运用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法律科学和法律实践中的英语语言的特征。毫无疑问,法律英语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客观存在,不可避免,那么比较不同的法律英语教学模式就尤为必要和迫切。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法律英语是一种工具性语言(instrumental language)。本文讨论的法律英语主要指以英语为母语的习惯法(common law)国家的法学研究人员、法官、律师和其他司法工作者在以法律为职业和以法学研究为目的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法律习惯语言[3]。美国法律语言研究权威梅林可夫(Mellinkoff)认为“法律英语”指the English language of law[4]。法律英语既有英语的共性,但又有法律的个性。若不学习一定的法律基础课, 难以学好法律英语。首先,英美法形成于中世纪前, 所用词汇较生僻,中古词汇较多;同时,法律本属于上层建筑,而英美法从产生到形成时期英国的统治者均是讲法语的诺曼人,而且还是深受拉丁语影响的罗马人的后裔,因此法律英语中存在大量借用法语、古希腊语和古拉丁语中的专用词汇[5];其次,法律文体和句子结构都有别于普通英语。

本文探讨的法律英语教学培养模式是指法学与英语语言学的复合模式。探讨的方法是依据现有的教学大纲、教学要求和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定量定性分析,制定出切合实际模式标准,使法律英语进行正常教学的最基本条件——授课时数、教学管理、教材、教师、教学考核得到保障,使培养的人才能用流利的英文交流法律思想,正确撰写法律文书,熟练地进行法律诉讼。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的方式调查了一些大学法律英语教学的实际状况,包括教师的背景、能力、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效果以及用人单位对法学人才的要求等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把高校法律英语教学分为2个层次和3种教学模式。2个教学层次,即: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层次;3种教学模式,即:“法学专业(汉语讲授)+法律英语阅读课程”模式,“英语专业+法学课程(汉语讲授)”模式和“法学专业+英文教材(英语讲授)+基础英语课程”模式。我们通过比较三种教学模式,找出其中的共核,即基本词量,最低阅读量,最低教学时数等。这样将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法律英语教学大纲,并确定新的法学英语教材的指导原则。

三、现有教学要求

我国司法部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重点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外向型法律人才”的办学理念。这里的“复合型”和“外向型”显然强调学科的交叉性及法律英语素质的提高。2001年新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已将原有的教学大纲中的“专业阅读”教学要求修改为“专业英语”[6]。大纲规定“专业(法律)英语为必修课,教学时数不少于100学时,正式肯定了专业(法律)英语的特色地位和重要性。2004年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则将专业英语的要求分设在5项技能的“更高要求”中[7]。如:“能基本听懂外国专家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能阅读所学专业的综述性文件”,“能撰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2000年新修改的《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同样明确规定了复合型英语教学所占教学时数比例[8]。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形式规定其课时应占总课时(2 200学时)的20%。这是英语专业第一次明确规定复合型课程教学要求。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印发的4号文件中专门辟出第8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教学”来阐述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并明确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校技术领域的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的5%-10%”。[10]这也是教育部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要求加强专业英语教学尤其是法律英语教学。同时也表明无论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还是国家司法部办学理念、国家教育部的文件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专业(法学)与外语(英语)的复合教学与人才培养。但四者都没有根据大学的实际状况明确规定法律英语教学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具体模式要求,而这些正是本文试图求证的中心内容。

四、教学研究现状

全国现在已有500多所大专院校开设了法律专业课程。开设法律英语课程的院校在80所左右,另有10所院校的英语专业开设了法律课程。法律英语教学不仅仅只是本科教育,多数重点大学的法律院系的法学硕士生都开设有法律英语课程,广州外语外贸大学现在招收法律英语方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法律英语课程各校的设置结构不一。中山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在本科高年级阶段或研究生中开设“法律英语”阅读课程,并在此教学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法学专业(汉语讲授)+法律英语阅读课程”模式。20世纪90年代初期司法部原五所部属院校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学院(现为华东政法大学)、中南政法学院(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学院(现为西北政法大学)相继成立了英语系(法律英语系),开始在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开设部分法律课程,形成了“英语专业+法学课程(汉语讲授)”模式。与此同时,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贸易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先后成立了以加强英语为突出特色、以“法学专业+英文教材(英语讲授)+基础英语课程”为教学模式的法律院系,尤其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律系,80%的法律课程是英语教材,英语讲授。这三种模式都各有优势,又都各有不足,主要原因是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检验标准,教学时数又难以保障,各校依各自不同的具体情况而定。

“法律英语”在近20年的发展中,出版了十多种不同版本的法律英语教材和相当数量的英汉普及读物。其中一些有影响的教材和著作反映了这一发展的过程。1985年2月法律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国政法大学罗典荣、苏绍亨编写的《法学英语读本》。1985年11月广东出版社又出版了由中国政法大学朱奇武编著的《政法英语》。进入1990年代后,法律英语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宁波大学法律系罗俊明发起组织编写了由全国23所政法院系参加编写的《法学英语》教科书,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于1994年6月出版发行。1994年,司法部属五所政法院校编写了《法律英语教程》;法律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国金融学院陈庆柏主编的《涉外经济法律英语》;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林小龙主编的《外国商法英语》;1996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何家弘编著的《法律英语实用教程――美国法律制度要览》。1997年1月“法律英语”被列入“上海市九十年代紧缺人才培训工程系列教材”的编写计划。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董世忠、赵建主编的《法学英语》。1997年7月“法律英语”被列为“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沙丽金和林萍主编的《法律英语》。自2000年开始至今,多家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版的部门法教科书和英文原版教材。

法律英语教材尽管版本很多,但也存在一些明显不足。首先是没有层次之分,无论是法学专业本科生教材,英语专业本科生教材,还是硕士研究生教材,其内容和体例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其次是教材体例单一,所有的法律英语教材都是阅读理解型的基本知识介绍,“课本——生词——注解——练习”一贯制;最后是没有类别之分。法律英语教材至少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法律英语语言技能类,如:法律英语听说、口译、笔译、阅读理解和写作等;第二类是法律英语语言理论类,如:法律英语语言学和法律英语词汇学等;第三类是法律知识类,如民法学、刑法学和国际法学等。

法律英语教学中师资力量是关键因素。现在已开设法律英语的50多所院校都缺少法律英语教师,更何况还有几百所法律院校没有开设法律英语课程。教师紧缺的原因至少有两个:一是大多数法律专业教师,尤其是35岁以上的教师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限,不能用英文讲授课程;二是大多数英语教师没有受过法律专业知识教育。尽管他们口语能力强,但不能讲授法律课程。

五、教学模式比较

目前我国高校法律英语的教学已经自然形成了几种不同的模式。现在逐一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找出共同点,形成基本教学目标。

1“法学专业(汉语讲授)+法律英语阅读课程”模式

这一教学培养模式主要运用在法学专业本科教育中,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法律英语”课程主要在第5-6学期开设,课型为任意选修课,每周2学时,总学时在68-72学时之间。教师主要是具有法学学历的英语教师,懂法学知识的英语教师,或英文基础较好的法学教师。教学内容为法律英文阅读理解。教学要求的依据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的“专业英语”教学要求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从教学实际来看,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大纲规定教学时数不少于100学时,每周2学时,而同时又规定了听、说、读、写、译的相应要求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在100学时内无法达到大纲规定的阅读量要求,更何况还有听说读写译的要求。该大纲规定总阅读量为25万词,领会式掌握1 000-15 00词,复用式掌握300-500词。以《新编法学英语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出版)为例,每个单元(包括补充阅读)平均以8 000词计算,把两册教材上完才16万词的阅读量,而该教材所标注的生词(有些不是完全意义的法律词汇)不足600词。即便是用其它版本教材按三个学期计算,每学期8-9单元,总阅读量也才20万词左右。

这一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学时数量相对不足,教材浅而易学,选课学生不多,教学易于管理。但学生的法律英语读阅量有限,掌握的词汇有限,听、说、写、译得不到相应的提高。即便是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法学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也难以用法律英语交流。法律英语不同于基础英语。即便是有6 000-7 000基础英语词量的学生在遇到法律文件时,往往还是读而不懂,英文法律文书写作常常不规范。一般认为法律复用词汇量在1 000个以上,才可达到这一目标。改进的办法是部分法学专业课采用英文教材用英语讲授,相应增加学时量和阅读量。法学专业有十四门主干核心课程。如果10%-20%的法学课程(教育规定10%)即2-3门课程改用英文上,阅读量和词汇量都会相应增加。因为一般专业教材在25万词左右,3门课就是75万词的阅读量,复用词量将超出1 000个。每门专业课程按50个学时计算,学时量就增加了150个学时,总学时量就达到了250个学时。如果将5-7学期法律英语课程改为听、说、写、译为主,学生的法律英语综合素质将会大大提高。

2“英语专业+法学课程(汉语讲授)”模式

采用这种教学培养模式的主要是原司法部属的五所高校所成立的英语系(法律英语系)。课程设置的依据是《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规定专业英语课程要求。这些法学院校利用本校的学术资源优势开设了法律英语专业,学生毕业时颁发文学学士文凭;因此,学生以学习英语语言技能和英语文化知识为主。这一培养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学生都要求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甚至要求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课程设置中都有“法律英语阅读”课程和用汉语讲授的法律课程。法律课程一般开设4-6门,如:民法概论、刑法概论、经济法概论、国际经济法概论等。

这一教学培养模式的特点是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技能的较强,英语文化素质较高,但其掌握的法学适应相对有限。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停留在单一的法律英语阅读层面,而没有在听说、口译、口语以及综合阅读中渗透。法律英语课程名称或为“法律英语高级阅读”,或为“案例选读”,大多第4-7学期开设,每周3-4学时不等,总学时在108-154之间。如果同样以每单元8 000英文单词量来计算,总阅读量在216 000-30 400之间。这一指标只是达到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对法学本科生的法律英语教学要求,并没有体现(也不能体现)英语专业学生法律英语语言技能高于法学本科生的明显优势,而法学专业知识又明显弱于法学专业本科生。英语专业学生的法律课程是法学专业老师用汉语讲授的,课时量也很有限。一般情况下,每门法学课程的课时量在36-54学时之间。这明显低于法学专业的课时量,所学法学课程门类总量也相当于法学专业学生的四分之一左右。所培养的毕业生,英语和法学知识都有明显优势的仍是少数。

制约这种教学培养模式的关键因素是《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核定了英语专业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总量标准,专业英语的规定学时量有限。如果增加法学课程门数,则达不到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毕业标准。因此,首先要修订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将英语专业分为语言文学类专业模块和复合英语专业模块。在复合英语专业模块中删除高年级阶段的部分英语专业课程。将1-2年级基础阶段的阅读课程改为初级专业英语(法律英语)阅读。从第一学期开始在听、说、口译、写作课中,渗透专业英语(法律英语)内容。这样一来法学专业课程将达到8-10门。如果有4-5门法学专业知识课程改用英文讲授,则法律英语的总课时数将达到720学时(法学专业知识课200学时+初级法律英语阅读144学时+高级法律英语阅读150学时+法律英语听力72学时+法律英语口译72学时+法律英语写作36学时)。总阅读量将远远高出150万词(法学专业知识课125万字+高级法律英语阅读课25万词+初级法律英语阅读25万字。领会式词汇在4 500词量左右。复用式词汇在1 500词量左右。这样的阅读量和词量,使一般的法律英语专业学生既提高了法学专业知识又提高了法律英语语言技能。他们都能胜任法律英语的实际与运用。在没有修订大纲的前提下,可将1-2年级阶段的阅读课改为初级法律英语阅读,将3门法学专业课改用英文讲授。阅读总量可达到120词。领会式词汇达到4 000词量,复用式词汇达到1 300词。

3“法学专业+英文教材(英语讲授)+基础英语课程”模式

以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对外贸易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为代表的法学院系的教学培养模式是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必须达到英语专业四级要求的同时,开始使用英文原版法学教材,用英文讲授法律课程,学生毕业授予法学学士文凭。法学专业的大部分课程是英文教材,英文讲授,尤其是北京外国语大学80%的法学课程是按照这一模式进行教学。这就是说至少有10门以上的法学专业课程是用英文讲授的。以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毕业生不仅基础英语、基本技能达到了英语专业的四级水平,而且法律英语的阅读量至少在250万词以上,那么法律英语领会式词量在9 000词以上,复用式词汇在3 200词以上。

这一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在学习法律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语言基本技能。学生不仅达到英语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而且具有扎实的法学知识。法律英语阅读量大,法律英语词汇量大。但法学专业知识课程是否学得深入,是否严格按照法学专业的课程标准开课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与此同时,这一教学培养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法学专业知识扎实,而且英文表达流利,能与学生交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何平衡知识重点与语言重点仍值得进一步研究。因而,一般的法律院系难以实施和推广这种模式。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我国现有法律英语复合型法律人才教学与培养模式的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三种的教学模式都在朝复合型专业(法律英语)目标努力,但复合程度都不一样,各有特色,仍然不能满足我国加入WTO后对法学复合型专业实用人才的需求。在探讨所有的原因过程中,除了学时得不到保证、师资力量有限、教材陈旧落后外,最主要的是没有一个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要求标准。

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在有师资保证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各自的教学时数,授课门数,法学与基础英语的课程比例后,形成共核,达成相近一致的教学要求标准是可能的。法学英语的教学总时数在350-400学时之间,法律英语阅读总量才能达到300万词-360万词,领会式词汇在3 600-4 500词之间,复用式词汇在1 200-1 500词之间。法学专业学生的基础英语必须达到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要求,或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要求。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达到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要求。复合型专业毕业生的英语词汇总量应在8 000词以上。

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是首先要修订现有教学大纲。在法学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30%-40%的课程,即4-5门专业课必须用英文原版教材,用英文讲授。

修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将“专业英语”设专项教学要求,教学时数增加到150学时,并进一步细化法律英语听、说、写、译的的课型要求,因为仅“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还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修订《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进一步强化专业英语的课程比例,将英语专业教学要求分为语言理论型和专业英语型两个教学培养模块,专业英语型模块不开设语言学理论和文学课程。

实现这一教学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是复合型专业素质的教师。即便是北外、上外、广外、人大、中政大、北大、清华、复旦这样的名牌大学都感师资紧缺,其它一般院校更是极其缺少。弥补的办法是鼓励英语教师报考法学专业,然后教授法律英语,或提倡法学专业青年教师进修英语课程,或暂时聘任外籍教师讲授法律英语课程。广东省的做法是要求高校目前35岁以下的非英语专业的青年教师通过自学、培训、进修攻读学位来提高英语水平,到2010年基本达到全用英语进行部分专业课授课。重庆大学已经开始了对其他专业教师进行英语培训。许多法律院系也把眼光瞄准了英语教师。

实现这一教学培养模式的基本保证是更新法律英语教材。法律英语教材应分为语言技能类和法学知识类。语言技能类的法律英语教材,不仅仅是“阅读理解”教材,而应该渗透听说写译内容,或分别编写听说、写作、翻译教材。法学专业知识类教材,不应该是盲目引进,而应该是有选择地引进,加注中文章节介绍,或国内学者根据国内教学体系自编英文法学教材。在执行了英语教学培养模式的目标后,如何检验实现了这一课程标准则要通过制定全国统一的法律英语水平考试来衡量,才有具体的数据指标。

总之,实践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达到教学要求标准的基本途径是:修订和完善现行教学大纲,制定新的统一标准。如果同时修订三个教学大纲确有困难,则可另行制定一个《高校法学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明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供各校参照执行。这样更容易操作和实施。

参考文献:

[1]韩满玲. 法律英语教学亟待走入正轨[N].法制日报.2004-03-04(6)

[2]Alison Riley. English for Law[M]. England: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18

[3]陈庆柏. 涉外经济法律英语[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711

[4]Mellinkoff.Language of the law [M].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63:11

[5]李剑波.论法律英语的词汇特征[J]. 中国科技翻译,2003(2):16

[6]《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8

[7]《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4-5

[8]《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5.

[9]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教高[2001]04号文

本文责任编辑:熊德米

作者:种 夏 李剑波

上一篇:工程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初级会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