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复市场预测

2022-07-17

第一篇:土壤修复市场预测

未来5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竞争格局的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未来5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竞争格局的分析

土壤治理修复是世界性的难题,妥善解决不可一蹴而就。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土壤防治以预防为主,不会有“大治理、大修复”的行业格局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受益于土壤修复的巨大空间与政策红利,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土壤修复行业,中投顾问发布的《2018-2022年中国土壤修复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5月拥有土壤相关业务的企业达到2600多家,是环保行业最受瞩目的领域之一。

图表 土壤修复相关企业数量

数据来源:中国环联研究院

随着进入土壤修复市场的企业不断增加,原有格局逐渐被打破,后来者在修复市场渐次占找到了自己的席位。

根据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发布的三批《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修复从业单位推荐名录》来看,目前市场上在土壤修复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调查评估企业有37家、修复方案设计有25家、修复工程实施有17家、修复项目监理有13家、修复验收有4家、分析检测有7家。其中部分企业为综合性土壤修复行业服务供应商。

截止至目前为止,可以说中国土壤修复行业的市场格局基本初步形成,以高能时代为主的修复企业分食长三角、湖南、湖北、吉林等地的中小型项目;博世科在其本土西南市场占领了一席之地,永清环保占据了西北重金属污染治理市场,中科鼎实则在北京、上海的重大修复项目中屡屡现身,而北京建工修复凭借地理优势和国企背景,则主要聚焦于北京地区的大型项目,近几年开始向南拓展,在江苏、湖北、广西等地进行布局。

结合目前已公开的项目中标及企业专利情况而言,在土壤修复工程实施方面实力相对较强的企业有69家。这些企业基本分散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湖南、浙江等19个省市,其中以北京最为集中,有17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家实力相对较强的修复企业驻扎在北京,其中不乏科研背景较强的中科鼎实,国企背景的金隅红树林等企业,对北京市场的分食不可小觑。

土壤修复技术是修复行业以工程为主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梳理这69家主要企业的核心技术可以发现,这69家企业涉及近70种修复技术,但主要集中在固化/稳定化技术、气相抽提法、热力学修复、热解析、化学淋洗、化学氧化-还原、植物、微生物修复等几项修复技术。

其中28家企业具有固化/稳定化技术,18家企业拥有气相抽提法修复技术,16家企业利用植物修复法。 根据江苏省(宜兴)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及土盟对公开招投标项目的统计调查发现,2008-2016年,我国177个土壤修复项目中,土壤修复以污染介质治理技术为主,其中固化/稳定化技术占了主导地位,这也可以看出企业在技术上的倾向性。

我国在固化稳定化修复工程方面虽然应用广泛,但是仍然面临自主知识产权的固化稳定化修复材料和装备缺乏的挑战,目前以国外修复材料和装备为主,技术工艺以异位稳定化处理为主,原位技术工艺缺乏,而原位修复技术才是未来修复领域倡导的方向。

图表 我国部分修复企业修复专利累计申请量

数据来源:中国环联研究院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页

第二篇:前瞻产业研究院:土壤修复行业政策分析及市场规模预测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起步较晚,2014年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总超标率为16.1%。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将近1/5的耕地被污染。

我国工业和农业的粗犷式发展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虽然我国工业和农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并没有及时重视其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和治理,从而使得土壤污染日益严重。

随着土壤污染事件频发,土壤污染防治政策出台频率加快。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起步较早,但是并未得到足够额重视,发展和完善进度缓慢,但是近期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毒地”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关注,国家相继出台了相关防治政策。其中,“土十条”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全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的纲领性文件。

土壤污染治理相关政策汇总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4年以来,政府频繁发布和土壤防治相关的技术导则、行动计划,显示出对土壤防治问题的日益关注。同年,国家在浙江台州、湖北大冶、湖南石门、广东韶关、广西环江和贵州铜仁等地启动了典型区域土壤污染综合治理项目。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土壤修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2014年土壤修复工程项目数量和投资金额同比上涨42.8%和13.3%; 根据《2015中国土壤修复发展白皮书》,2015年全国土壤修复工程项目超过100个,合同签约额达到21.28亿元,比2014年的12.74亿元增长67%。

前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产值尚不及环保产业总产值的1-2%。而这一指标在发达国家的土壤修复产业中已经达到30%以上。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约462亿元,预期随着国家宏观和行业政策对土壤修复重视度提高,以及相对完善的土壤修复管理体系构建,未来将会产生更多的土壤修复项目,市场需求将扩张,土壤修复规模将迎来巨大的提升空间。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我国土壤修复领域市场规模预测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企业在选择研究咨询机构时一定要谨慎,千万不要因为便宜而选择了没有实力的小公司进行咨询,不能为了省小钱而丧失投资机遇。前瞻产业研究院在报告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国际信息研究所、中国商务部研究院、清华大学图书馆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等机构的大力支持。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第三篇:土壤修复应该这样做

土壤修复工作室

土壤修复要做到三个平衡:

1、复活微生物的多样性

2、化学肥力、物理肥力、生物肥力得到平衡

3、发生聚合反应修复土壤结构预防土传病害

土壤酸化和碳元素缺乏是目前作物亚健康的主要因素

1.土壤酸化造成根腐病,根部腐烂致使作物没法吸收营养是造成弱树病树的主要原因。 2.植物干体的35%是碳元素,碳元素严重缺乏已经成为当前作物亚健康的第一大病症 3.土壤酸化和碳缺乏是造成微生态环境破坏,生物菌群多样性遭到破坏。

酸性土壤形成的原因

1)长期应用化学肥料:酸根与氢结合成酸 2)土壤有机质过低:有机肥质量差施用少 3)盲目购买使用强酸性肥料:如使用 4)工厂下脚料生产的有机肥 5)含有大量硫酸铵的化学肥料 6)施肥养分不均衡 肥料利用率大大降低

酸化对土壤的影响

1)使土壤养分的有效性降低,造成缺素。 2)不利于土壤良性发育,破坏结构,板结

3)不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4)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生长受到限制 5)易产生各种有毒害的物质,重金属超标 6)土壤酸化造成的土壤板结

忽略了给土壤补充水溶有机碳,是经典的土壤肥料理论一大缺失

碳对植物,既是营养物质,又是能源物质。植物出现“碳饥饿”,就是缺碳,用化学植物营养学的观点,叫做碳“短板”,这仅仅是影响植物的营养积累,而从能源物质的角度看,缺碳还造成植物能量透支,消耗营养积累,造成植物处于“亚健康”。 根据“触发能”和“能源物质”的综合作用,EC对植物的作用的“量级”,非N、P、K等矿物质营养可比。如果按市面上每吨化肥价位,一个百分点营养约为60元,那么每吨有机碳肥中一个百分点EC的价位就应是60元的数倍

有机营养的“双核”和土壤板结问题

水溶有机碳是有机肥力的精华,也是土壤微生物的能源。微生物另一主要能源是氮。微生物繁殖最佳C/N值是25左右,土壤板结最根本的原因,是土壤C/N值太低,导致微生物生存障碍、生物多样性出了问题。当耕地有机质含量下降到1%(水溶有机碳含量仅为0.01%),我们的学者们还在人云亦云地谴责化肥,说“由于长期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这不是文不对题吗?

功能微生物(B)一旦与土壤中水溶有机碳(C)结合,两者合成的作用远远超过单独使用微生物(B)或单独使用水溶有机碳(C)。这个B也包括土著微生物。B与C两种因素相加,使土壤物理肥力、化学肥力、生物肥力都得到提升并连环叠加、互相促进,使土壤小生态和综合肥力都发生急剧变化 。

从这个意义上说,功能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营养肥料的另一个“核”。C和B“双核”结合发生的“聚合反应”使土壤疏松,微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大部分土传病害也不会发生。 忽视土壤微生物在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方面的重要作用,是传统植物营养学另一个重大缺陷。

化学肥料是营养之父,碳元素是营养之母

碳元素是营养元素同时也是能量元素 打通补充碳元素的第二条通道

碳饥饿是造成黄叶、小叶、早期落叶的主要原因

第四篇:土壤污染修复资料总结

土壤污染修复

第一章土壤及其基本性质

1.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具有不断地、同时地为植物生长提供并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2. 土壤环境:是指岩石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的侵蚀和风化作用,以及地貌、气候等诸多因素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土壤生态环境。

3. 土壤污染:是指人为活动将对人类本身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施加到土壤中,致使某种有害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土壤原有含量,而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4.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

过量施用化肥; 农药; 重金属元素; 污水灌溉; 酸沉降;固体废物; 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

5土壤污染的特点

① 隐蔽性和潜伏性②累积性和地域性; ③.不可逆性和长期性④难治理性和后果严重性. 6. 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

7.土壤自净作用:是指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过土壤的自净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数量、浓度或形态发生变化,活性、毒性降低,甚至消失的过程

8. 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至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单位环境中,土壤所能容纳的最大负荷量为土壤环境容量)

9.土壤污染的量度指标

①土壤背景值;②植物中污染物质的含量;③生物指标

10.土壤环境污染物分类:

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固体废弃物

按照污染物污染途径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水质污染型;大气污染型;固体废弃物污染型;农业污染型;综合污染型

第二章土壤重金属污染专题

1.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五毒元素)

2.影响生物迁移的因素

a.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总量和赋存形态b.土壤环境状况 c.不同植物种类 d.伴随离子

3.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1.形态多变2.金属有机态的毒性大于金属无机态

3.价态不同毒性不同

4.金属羰基化合物常剧毒5.迁移转化形式多样

6.重金属的物理化学行为多具有可逆性 7.产生毒性效应的浓度范围低 8.微生物不能降解重金属 9.生物对重金属摄取具有累积性 10.重金属对人体的毒害具有积累性

4影响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的因素:

① 土壤Eh:

当水田灌满水时,Eh下降,导致土壤环境中的S以S2-形式存在,从而与水溶性Cd生成CdS沉淀,降低土壤溶液中水溶性镉的含量。当水稻田排水晒田(烤田)时, Eh升高,非水溶性CdS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S2-被氧化成单质硫,从而CdS的溶解度增加,可给态Cd2+浓度增加。

Eh升高会促使土壤可溶性Pb与高价Fe、Mn氧化物结合,降低Pb的可溶性迁移。 ② 土壤ph 土壤酸度增大不仅可增加CdCO3的溶解度,也可增加CdS的溶解度,使水溶态的Cd含量增加。

对铅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影响也很大,一般随pH降低,土壤环境中可溶性铅的含量增加,铅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和生物毒性增大。

随着pH值的升高和Eh值的下降,可显著提高土壤中砷的溶解性。因为pH值的升高,土壤胶体上正电荷减少,对砷的吸附量降低,可溶解性砷的含量增加。同时,随着Eh值的下降,砷酸还原为亚砷酸

锌的迁移性取决于土壤的pH值和Eh值

5.影响Cr对植物毒性的因素:

(1)Cr的化学形态;(2)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 (3)土壤氧化还原电位;(4)土壤pH值;(5)植物种类。

6. 防治土壤铜害的主要措施:

①向土壤大量施用绿肥或有机肥;②施用石灰降低土壤酸度; ③施用铁剂(如Fe-EDTA),或叶面喷施铁剂。

7. 锌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施用石灰调节土壤pH在5.5-7.0范围内,使锌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②使土壤呈还原态,形成ZnS沉淀;③施用磷肥

8.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的基本原则,并根据原则拟定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

技术对策。

基本原则:一是“防”,尽可能地防止重金属进入土壤环境造成污染; 二是“治”,对已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改造、治理,以消除污染或调控限制其危害。(1)切断污染源;(2)提高土壤环境容量;(3)控制或切断重金属进入食物链;(4)避免二次污染;

9.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调控与防治措施:

(1)发展清洁工艺;(2)严格执行污水和污泥施用标准;(3)提高土壤的缓冲性和自净能力;(4)加强土壤水分管理;(5)施用改良剂;(6)客土、换土法和水洗法;(7)利用植物吸收去除重金属;(8)电化法;(9)加强土壤环境及其生物产品的监测;

第三章:土壤环境的有机污染

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在环境中持久存在,能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有机污染物。

2. 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半衰期较短,生物蓄积能力较小的容易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3点污染源:指集中在一点或当作一点的小范围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 4.面污染源:指在一个大面积范围内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

5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后,可能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③ 土壤颗粒的吸附—解析;②挥发和随土壤颗粒进入大气;

③ 滤至地下水或随地表径流迁移至地表水;④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或被降解;⑤生物或非生物降解。

6.土壤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主要包括吸附、解吸、挥发、淋滤、降解、残留、生物富集等。

7、土壤胶体吸附有机污染物的机理

(1)化学吸附;(2)物理吸附; (3)离子交换具体讲主要包括:离子交换、氢键、电荷转移、范德华力、配位体交换、疏水键的形成等。

8.代谢—有机物在生物体内经过酶类及其他物质的作用,发生变化,进而消化和排泄的过程。

9.降解—有机物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化学、生物、光照、酸碱等)而逐渐分解,转变为无毒物质的过程。可分为非生物降解和生物降解。

10.生物降解—在生物酶的作用下,有机物在生物体内的降解,尤以微生物降解为主。 11.非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受光、热及化学因子作用引起的降解。 12.降解类型:(非生物降解)光化学降解、化学讲解;(生物降解)微生物降解

化学降解:可分为催化反应和非催化反应。非催化反应包括水解、氧化还原、异构化、离子化作用等。

微生物降解:脱卤作用、氧化作用、还原作用、脱烷基作用、水解作用、环破裂作用 13. 共代谢:是指微生物只能使有机物发生转化,而不能利用它们作为碳源和能源维持生长,必须补充其他可以利用的基质,微生物才能生长。

14.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相对移动过程,可分为机械性、物理—化学性和生物迁移。

15.吸收—外源物质经各种途径透过有机体的生物膜而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三种途径。

16.扩散:指有机分子的随机运动,是由高浓度梯度向低浓度梯度的纯运动。 17质流:指分布在空气、水和土壤中的有机物在外力作用下所发生的移动。 18.挥发:指有机污染物穿透过土壤而逸向空间的移动。

19.残留—因使用有机污染物(农药)而残留于人类食品或动物饲料中的有机污染物(农药)母体化合物,还包括在毒理学上有意义的降解产物。 20积累—有机污染物的持久性,可认为该化合物保持其分子完整性,以及通过在环境中运输和分配,维持其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的能力。 21.半衰期—进入土壤的有机污染物(农药)因降解等原因含量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22.残留期—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农药)因降解等原因含量减少75%-100%所需要的时间。

23.农药污染土壤的途径:

☆将农药直接施入土壤或以拌种、浸种、毒谷的形式施入土壤;

☆向作物喷洒农药时,农药直接落到地面或附着在作物上,经风吹雨淋落入土壤中; ☆大气中悬浮的农药颗粒或以气态形式存在的农药,经雨水溶解和淋失,最后落到地面; ☆死亡动植物残体或灌溉水将农药带入土壤。 24. 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 (1)扩散;(2)质流;(3)挥发 进入土壤环境中的农药可通过挥发、扩散而迁移入大气,引起大气污染;或随水迁移、扩散和淋溶而进入水体,引起水体污染;也可通过作物的吸收,导致对农作物的污染,再通过食物链浓缩,进而导致对动物和人体的危害。 25. 土壤环境化学农药污染的防治:

☆加强管理☆大力开发高效、低毒、安全性农药☆采用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病虫害

☆改进农药制剂的剂型及喷洒技术☆其他治理方法

(1)增加土壤中有机、无机胶体的含量,以增加土壤的环境容量;或施入吸附剂以增加土壤对农药的吸附,减轻农药对作物的危害。

(2)调节土壤水分、pH值、Eh值,以增加农药的降解速度。

(3)某些金属离子或其与某些螯合剂相螯合时,具有催化作用,可采取施加该类催化剂的方法,以提高土壤的催化化学降解作用。

(4)选育活性较高的能够分解某种农药的土壤微生物或土壤动物,以增加土壤的生物降解作用。

第四章:化学肥料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1.目前我国化肥施用中存在如下问题:

①肥料利用率低:尿素N利用率为20%-40%,碳铵利用率仅15%-30%,普钙中磷利用率也仅为15%-30%;②肥料养分比例不平衡:我国N、P、K施用比例严重失衡,P、K普遍短缺,N相对过剩;③肥料分布和施用流向不合理:存在东南高西北低趋势。

2. 化肥施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1)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①化肥中的重金属元素污染;②肥料中的放射性元素污染; ③肥料中的氟污染;④化肥的有机副成分污染 (2)施用化肥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①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②促进土壤酸化;③土壤中营养成分比例失调; ④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⑤造成土壤硝酸盐污染;

3.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4. 化肥污染的控制措施和防治对策:

加强对化肥的监督管理,从化肥的质量上扼制污染;经济合理施肥,严防过量施肥; 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推行施肥新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 优化肥料品种结构,研制新型无污染化肥;加强水肥管理,实施控水灌溉; 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5. 论土壤污染与生命的关系。(论述题)

第五章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原理

1.土壤污染修复:指通过无聊、化学、生物、生态学原理、并采用人工调控措施,使土壤污染物浓(活)度降低,实现污染无害化和稳定化,以达到人们期望的解毒效果的技术措施。

2.土壤污染修复需要坚持的原则: ①确保土壤的生物活性不受损坏

②确保土壤正常组分、结构和性状的稳定性

③对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必须采取非食源性生物修复 3.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比较

4.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分类:

原位:污染土壤气体提取法(;井中汽提法;生物通气;空气搅动法;原位冲洗、淋洗; 加热方法;处理墙方法;原位稳定—固化方法;电动力学方法;原位微生物修复方法;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方法

异位:气提法;泥浆反应器修复;土壤耕作法;土壤堆腐;焚烧法;客土法;预制床;

淋洗/萃取;淋洗-生物反应器联合修复。 5按照技术类别分类 (1)物理化学修复

加热方法;稳定固化法;淋洗;萃取;电动力学等。 (2)生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生物通气、泥浆反应器、预制床等。 植物修复;湿地修复;菌根修复等。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菌根菌剂联合修复等。 (3)物理化学-生物联合修复 淋洗-反应器联合修复等。 6电动力学修复的优点:

☆适用于任何地点;☆可在不挖掘条件下处理土壤; ☆最适合黏质土;☆对饱和和不饱和土壤都潜在有效;

☆可处理有机无机污染物;☆可从非均质的介质中除去污染物; ☆费用效益比较好

缺点:☆污染物的溶解度高度依赖于土壤pH值; ☆要添加增强溶液;

☆当高压电使用到土壤时,由于温度的升高,过程的效率降低; ☆如果土壤含碳酸盐、岩石、石砾时。去除效率会显著下降。

7.土壤淋洗技术:是在淋洗剂(水或酸或碱溶液、螯合剂、还原剂、络合剂以及表面活性剂溶液)的作用下,将土壤污染物从土壤颗粒去除的一种修复技术。 8.农业改良措施

(1).中性化技术:利用中性化材料(如石灰、钙镁磷肥)提高酸性土壤pH以降低重金属的移动性和有效性的技术。

(2)有机改良物料:有机物料可通过与重金属的配合作用而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也可通过改变土壤的其他化学条件(pH、Eh、微生物活性等)而改变土壤重金属形态和生物有效性。

(3)无机改良物料:降低土壤重金属有效性,抑制作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常用的无机改良剂有沸石、海泡石、赤泥磷肥、膨润土

(4)氧化还原技术:土壤环境氧化还原状态的控制,一般可以通过水分管理来实现,如镉污染土壤可以采用淹水栽种水稻的方式抑制其有效性

9. 植物修复技术:指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对土壤污染物的吸收、挥发、转化、降解、固定作用而去除土壤中污染物的修复技术。

10. 超富集植物:是指能超量积累1种或同时积累几种重金属元素的植物。 11.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选择的原则: 1.耕地资源保护原则; 2.可行性原则

修复技术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方面的可行性,即成本不能太高. 二是效用方面的可行性,即修复后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见效快. 3.因地制宜原则

第十章

1.植物修复技术:植物提取修复技术;植物稳定修复技术;植物挥发修复技术 根际过滤修复技术

2. 植物提取修复的机制:

(1)超积累植物对根际土壤重金属的活化

植物对根际土壤重金属的活化方式包括:金属-螯合分子分泌进入根际,螯合、溶解金属。

(2)重金属由根部向地上部的转移 超积累植物根对重金属吸收、转移和积累在地上部的过程包括许多环节和调控位点:跨根细胞质膜运输;根皮层细胞中横向运输;从根系的中柱薄壁细胞转载到木质部导管;木质部长途运输;从木质部卸载到叶细胞(跨叶细胞膜运输);跨叶细胞的液泡膜运输等。

(3)地上部对重金属的积累

植物地上部分对重金属的累积与金属络合物和液泡的隔离作用有关。

3.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法:利用超累积植物及其根际周围土壤微生物的联合作用,共同对土壤重金属元素进行转化、吸收和累积,达到修复的目的。

4. 农业工程改土修复技术:包括换土法、覆土法、深耕翻土和稀释法等。

换土法是利用清洁的土壤置换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并将污染土壤进行异位修复或异地处理的方法。

覆土法或客土法是将清洁的土壤覆盖在污染的土壤之上,使植物的根层生长在清洁的土壤中,减少重金属污染物向植物中的迁移和转化。

深耕翻土是将深层污染程度较轻或无污染的土壤通过深翻成为表层土壤,而受到重金属污染的表层土壤进入下层,使植物根系不能达到污染区域而减少对重金属的吸收,降低污染物对植物的危害的目的。

稀释法是将清洁的土壤与污染的土壤充分混合,降低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浓度,从而减少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的目的。

第五篇: 关于推进土壤污染修复的建议

土壤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被并称为三大主要环境污染问题。一直以来,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和地域性,以及治理难、周期长等特点,已经造成对生态安全的重大威胁。近年来,河南“镉麦”事件、江西“镉大米”事件、河北无极倾倒废液事件、“XX宋家庄农药厂污染”等环境事件的出现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市区位独特,打造优良的环境质量、健康的投资环境、生态安全的小康社会,开展土壤污染的调查,修复势在必行。

一、我市土壤污染现状

我市国土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全市土地总面积###万亩,其中农用地面积##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建设用地###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未利用地###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有关数据显示,我市局部区域土壤污染状况不容忽视,尤其是在我市在重污染企业、采矿区和畜禽养殖场周边地区,镉、钒、铅等无机污染物和滴滴涕总量、苯并(a)芘和二苯并(a,h)蒽等有机污染物均存在点位超标问题,特别是我市七八十年代十五小企业大发展时期。重金属,农药对土壤污染较为严重,至今都未做有效处理。土壤污染防治形势相对较为严峻。

二、土壤污染成因分析

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超强度的开发和利用,加之历史遗留问题。造成土壤污染呈现新老污染并存,有机污染和无机污染交织的复杂局面。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任意排放。目前,全市80%的村庄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直接排放;部分生活垃圾没有进行处理直接堆放在田间地头、河道沟壑、路边两旁及村庄周围等地域,产生的渗沥液严重污染着地下水、地表水及土壤。

二是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及地膜的不可降解污染。按全市耕地面积计算,全市化肥使用量平均每公顷##公斤,有的达到了每公顷##公斤,最多达到每公顷1000公斤,远远超过发达国家设置的每公顷225公斤的安全上限。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等现象。据调查30%土壤污染原因是“农药、化肥、除草剂使用不当”,位于土壤污染原因之首。同时,地膜污染也在加剧。全市每年地膜用量超过##吨。保守计算每年大概有##吨的地膜残留在耕地。由于其难以降解,对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

三是与固体废物的监管缺失有关。工业废物、城市垃圾以及农用薄膜、地膜是土壤的固体污染物。工业固体废物运输、贮存、处理、处置不规范,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和农用塑料薄膜、地膜覆盖物广泛使用,如果在土壤中堆积存在,既 不易蒸发、挥发,也不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是一种长期滞留土壤的污染物,造成土壤质量恶化。

四是畜禽粪便的污染呈现加剧趋势。我市是养殖业大市,养殖业已经成为农村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也是面源污染的又一个重要的污染源。据统计,市每年畜禽粪便产生总量约##万吨左右,综合利用率仅在30%-40%,每年排放量约达##万吨,大部分畜禽粪便基本未经有效处理排放到环境之中,直接危害着土壤的环境安全。

三、开展土壤污染修复的建议

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污染状况。充分利用环保、国土和农牧等部门的已有成果,尽快组织开展全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农用地和重点工业企业用地为重点,摸清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土壤污染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和人群健康的风险,为我市深入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夯实基础。

实施土壤治理修复,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制定全市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以污染场地为重点,按照“边调查、边治理” 的原则,结合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和发展布局调整,确定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重点任务、重点工程项目、责任单位和实施计划,组织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逐步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体系。鼓励土壤污染第三方治理,探索建立政府出政策、社会出资金、企业出技术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市场化机制。 完善土壤治理体系,建立土 壤修复长效机制。将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政府对辖区内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负总责,明确工作任务,落实部门分工,严格目标考核;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损害、谁赔偿” 的原则,落实企业治理土壤污染的主体责任;加大宣传力度,接受社会监督,逐步建立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公众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建立土壤污染责任终身追究机制,对于因违规审批、违规建设项目等原因造成土壤严重污染的,依法追究责任。

上一篇:图书馆管理员总结下一篇:提升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