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重点内容总结

2022-12-12

叹岁月流逝太快,转眼间便到了年底,一年的辛苦工作中,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难忘时刻,也在不断的工作积累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为了记录这一年的工作成长,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工原理重点内容总结》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化工原理重点内容总结

化工基础重点内容总结(最终版)

(核心部分) 化学反应过程1.化工生产过程前处理过程 (辅助部分) 物理处理过程后处理过程

2. 单元操作概念:不同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所共有的基本的物理操作过程称为单元操作。

3. 单元操作的特点:①都是纯物理性操作,只改变物料的状态或物理性质,并不改变物料的化学性质;②都是化

工生产过程中共有的操作。③其遵循的原理是相同的,进行操作的设备也是相似的、通用的。

4. 单位制: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再加上一些辅助单位及有关的规则,即可构成一种单位制。

5. 流体:液体和气体称统为流体。特征:(1)具有流动性,即抗剪和抗张的能力很小;(2)无固定的形状,随容

器的形状而变化;(3)在外力作用下其内部发生相对运动。

6. 以绝对零压作起点计算的压强,

7. 当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时,所用的测压仪表称为压强表(压力表)。压强表上所测得的压强称为表压强。

8.

9. 流体在重力与压力的作用下,达到平衡,便成静止状态,如果这个平衡被打破,流体便产生流动。由于重力就

是地心引力,可以看作是不变的,起变化的是压力,所以实质上这里讨论的是静止流体内部压强的变化规律。描述这一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就称为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10. 连续性方程物理意义:连续性方程反映了定态流动过程中,流量一定时,管路各截面上流速的变化规律。

11. 理想流体柏氏方程的物理意义:理想流体柏氏方程反映了理想流体定态流动过程中,各种机械能之间相互转换

的数量关系。

12. 流体还有一种抗拒内在的向前运动的特性,这种特性就是流体的粘性。粘性是流动性的反面。粘度是流体抗拒

流动的一种性质,是流体分子间相互吸引而产生的阻碍分子间相对运动能力的量度,即流体流动的内部阻力。粘度总是与速度梯度相联系,只有在运动时才会显现出来,所以在分析静止流体的规律时,并没有提及这一性质。

13. 滞流:管内流体质点作有规则的平行流动,质点之间互不碰撞,互不干扰混杂,这种流动型态称为滞流或层流。

湍流:流体质点除了沿管道向前运动外,还存在不规则的径向运动,质点间相互碰撞,相互混杂,产生漩涡,质点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随时发生变化,这种流动型态称为湍流或紊流。

14.Re反应了流体流动时的湍动程度,雷诺准数值越大,湍动程度也越大,因此可用雷诺准数来判断流体的流动

型态。用雷诺准数判断流体的流动型态,由于实验条件不同,各种文献数值也不同,当流体在圆管内流动时,目前比较公认的判别依据是:当Re≤2000时,为滞流;当Re≥4000 时,为湍流;当2000 < Re <4000 时为过渡流。

15. 离心泵启动前要做两项准备工作:要“灌泵”,即先要向泵壳及吸入管内灌满被输送的液体,俗称“灌泵”。以

防止“气缚现象”的发生;要先将出口阀门关上,启动电机后再将出口阀门打开。这样是为了使泵在最小功率下启动,以确保电机安全。

16. “气缚现象”由于空气的密度远比液体的密度小,产生的离心力就小的多,那么贮槽液面上方与泵吸入口处的

压差不够大,不足以将贮槽内的液体吸入泵内

17. 由于冲击作用使泵体震动并产生噪音,且叶轮局部处在巨大冲击力的反复作用下,使材料表面疲劳,从开始点蚀到形成裂缝,使叶轮或泵体受到破坏,这种现象叫做泵的气蚀现象。为了避免气蚀现象的发生,离心泵的安装高度必须低于允许吸上真空高度。

18. 在纯导热过程中,在传热方向上介质质点宏观上不发生或无明显的相对位移,这是导热的特点。对流传热特点:

靠近壁面附近的流体层中依靠传导方式传热(传热边界层),而在流体主体中则依靠对流方式传热。固体壁面上是传导传热。辐射传热的特点是:不仅有能量的传递,而且还有能量形式的转换。

19. 质的导热能力就越强。

20. 传热分系数(物理意义)表示在单位温差下,由对流传热产生的热通量,亦即,当流体与壁面间的温差为1K

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传热面积所传递的热量。

21.

1、逆流操作的优越性:1) 当两种流体的进出口温度都已确定时,Δtm逆>Δtm并,因此单位时间内传递相同

的热量时,A逆

22. 并流操作的优越性:(1)并流操作易控制出口温度,所以对于某些热敏性物料的加热,可控制其出口温度,从

而避免出口温度过高而影响产品的质量;(2)当加热高粘度的物料时,采用并流操作,可使物料迅速升温,从而降低物料粘度,提高对流传热分系数。

23. 强化传热的途经:增大传热面积A增大传热平均温差Δtm增大总传热系数K

24. 吸收概念: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液体中溶解度的不同将气体混合物加以分离的单元操作,称为气体的

吸收,简称吸收。吸收的依据—溶解度不同

25. 双膜理论的基本论点

(1)在任何情况下,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之间始终存在一稳定的相界面,在相界面两侧分别存在一个呈滞流流动的有效气膜(气膜)和有效液膜(液膜),吸收质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这两个有效膜层;(2)在相界面上,气液两相始终处于平衡,即界面上不存在吸收阻力;(3)在两个有效膜层以外的气液两相主体中,由于流体充分湍动,物质浓度均匀,也不存在吸收阻力,吸收过程的全部阻力都集中于两个有效膜层中;(4)气膜推动力为吸收质在气相主体的分压p与相界面处的平衡分压pi之差,即(p-pi);液膜推动力为吸收质在相界面处的平衡浓度Ci与液相主体浓度C之差,即(Ci-C)。

26. 理想溶液是指液体内部同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异分子间的作用力相等的溶液。

27. 组分ii分在气相中的分压pi与其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xi的比值。

28.

29. 物理意义:相对挥发度a的大小,可以用来判断混合液能否用一般的蒸馏方法分离,以及分离的难易程度。 (1)

若相对挥发度 a=1,表示组分A与组分B的挥发度相同,则两者不能用一般的蒸馏方法分离,可以采取特殊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2)若相对挥发度 a>1,表示组分A较组分B容易挥发,则两者能用一般的蒸馏方法分离,而且值越大,两者越易分离;对于理想溶液,相对挥发度随温度及总压的升高而略有减小

30. 理论板是指:不论进入该板的气、液两相的组成与温度如何,离开该板的气、液两相既达相平衡,又达热平衡,

且塔板上的液相组成也可认为是均匀的,理论板的效率规定为 100%。

31. 物料一次加入塔釜进行蒸馏,塔顶蒸气冷凝后全部回流至塔内,塔顶和塔底不出任何产品,物料在塔内循环,这种操作称为全回流。

32. 恒沸精馏时,低沸点恒沸物从塔顶蒸出,另一组分从塔底排出。 萃取精馏时,与萃取剂分子间作用力强的组分

与萃取剂一起从塔底排出而不消耗气化热,而另一组分,因具有较大的挥发度从塔顶以纯态蒸出。

33. 空混:流体在反应器内流动,不论其因何种原因而产生的流体粒子在反应器内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而造成的物料微

元之间的混合,称为空间混合,简称空混。空混会使得反应器内浓度、温度均匀。

34. 返混是指时间顺序上的颠倒。即在反应器中,具有不同停留时间的物料微元之间相对顺序发生变化而造成的混

合。返混只存在于连续操作的反应器中,降低反应速率;降低了反应转化率,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35. 间歇理想混合流动模型,混合特点空混:∞返混:0

特点:①间歇操作,全部物料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相同,并可以人为地加以控制; ②各参数(C,r等)在任何空间均一,但随时间变化,故为不稳定过程。

36. 连续理想混合流动模型混合情况空混: ∞返混 : ∞

特点:①器内以及出口物料的组成和温度等参数均匀一致,且不随时间、空间而变化;②各物料微元在器内的停留时间不尽相同,存在停留时间分布。

37. 连续理想排挤流动模型混合情况空混:轴向:0径向:∞返混:0

特点:连续操作,稳定流动,各物料微元进入反应器后沿流动方向齐头并进,轴向上物料完全不混合,径向上空间完全混合。①在与流动方向相垂直的任一截面上各点,物料的流速、浓度、温度及停留时间等完全相同,且都不随时间而变化;② 物料的浓度、反应速率等各参数沿流动方向(沿管长)递变;

38. 固体燃料气化法:吹风阶段产生的煤气称为空气煤气(以空气为气化剂制得的煤气),其主要成分为:N

2、CO、

CO2。制气阶段获得的煤气称为水煤气(以水蒸气为气化剂制得的煤气),其主要成分是:CO和H2。

39. 原料气的净化:原料气的脱硫,一氧化碳的变换,变换气中二氧化碳的脱除——脱碳,原料气的精制

40. 要提高平衡氨含量,可采取降低操作温度、提高反应压力、维持氢氮比接近于3以及降低惰性气体含量等措施。

41. 由于氨合成是放热的,可逆的和体积缩小的反应,而且转化率低,为了提高原料利用率,必须采用循环流程。

42. 反应初期, 远离平衡, 故反应初期控制较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尽快生成氨;反应后期,已接近平衡,这时平衡为主

要问题,降低温度可提高平衡氨含量,总结果可提高产量。因此氨的合成采用先高温,后低温操作。

43. 用低于98.3%的硫酸或水来吸收SO3 时,就会吸收不完全,酸越稀,水蒸气分压越高,吸收进行得越不完全。

1atm=1.0133*105Pa=101.33kPa=760mmHg=10.33mH2O= 10330kgf/m2=1.033kgf/cm2=1.033at

1at=1 kgf/cm2 =9.81×104Pa=98.1kPa=735.6mmHg=10mH2O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内容总结、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3、“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4、“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

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

5、人工智能的出现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改变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肯定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丰富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内容

6、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7、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ä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这一著名论断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8、“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部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适合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D.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9、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10、正确理解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A.劳动二重性学说

B.资本有机构成学说

C.剩余价值学说

D.平均利润学说

11、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人民当家作主

1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周期性

D.资本主义生产的周期性

13、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是 (

) A.所有国家

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C.发展中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14、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 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

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和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15分)

1、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辨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2、“物质的两种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3、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A.真理原则

B.价值原则

C.效率原则

D.公平原则

4、马克思主义“是任何决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行动的指南

B.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各国的具体时间相结合 C.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是对现存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

5、“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表明(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表现

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利润率的提高

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比例的降低

D.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7、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C.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8、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A.促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

B.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9、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A.现阶段我党的低级纲领

B.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D.通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

10、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的根据是(

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

D.要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有什么意义?

剩余价值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特殊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例如资本循环周转规律,社会再生产规律,积累规律等。这些规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受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制约,具有了特殊的表现形式。如果撇开制度因素,则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4、简述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

5、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各个垄断组织通过竞争发展壮大起来。

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5%

1-5 AABBD

6-10 CBCCA

11-15 CBBAC

二、多项选择题:15%

1.CD

2.AB

3.AB

4.ABCD

5.ACD

6.AC

7. ABC

8.ABCD

9. ABCD

10. ABCD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卷B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哲学是(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这是一种(

) 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4、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只有这样才能不迷失方向,坚定信心。这在哲学上坚持了(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运动发展的观点

C.“重点论”的观点

D.“两点论”的观点

5、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

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7、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8、“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决定观点 C.历史宿命论观点

D.历史循环论观点

9、资本主义垄断阶段 (

A、垄断完全排除了竞争

B、垄断和竞争并存

C、只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没有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D、只有垄断企业和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没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10、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1、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是(

) A. 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 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 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D. 降低劳动力价值

12、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资本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B、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C、资本价值转移的不同方式

D、资本价值周转的不同方式

13、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是(

A. 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 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C. 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D. 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新价值

14、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

A、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B、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C、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同时实现

D、缓和与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15、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第一国际的成立

D、巴黎公社的诞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说法中,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要求的有(

) A.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 A、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C、它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D、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4、下列说法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的有( ) A.真理是一个过程 B.真理是全面的

C.真理是具体的 D.真理是客观的

5、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正确方法有( ) A、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彻底改变基本经济制度 D、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6、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在(

A. 贸易全球化

B. 金融全球化 C. 企业经营全球化

D. 生产全球化

7、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

)

A、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B、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C、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8、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有(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C、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制度 D、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文明和精神文明

9、商品是(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C、具有价值而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D、交换价值的和价值的统一体 10. 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有(

A. 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细节描绘,而不是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 B. 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C. 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D. 对未来社会可以天马行空,任意幻想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简述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分) 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2分)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2分)

2、简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2分)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共性统摄着个性;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2分)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2分)

3、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以及保持资本循环连续性的基本条件。

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 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1.5分) 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1.5分)

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1.5分)

保持资本循环连续性的基本条件: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和时间上继起。(1.5分)

4、简述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1)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1分) (2)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2分)

(3)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1分)

(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1分) (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1分)

5、什么是“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两者有何关系?

(1)“两个必然”是指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决不会” 是指“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2分) (2)“两个必然”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两个决不会” 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2分) (3)应该看到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但也应看到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里,不可避免地会加剧它的基本矛盾,最终将导致它的灭亡。(2分)

五、材料分析题(20分){同上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参考B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CDDCC 6—10 DBABC 11—15 CBCBB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D

3、ABCD

4、ABCD

5、ABD

6、ABCD

7、ABC

8、ABD 9 、AB

10、B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C卷 一 单选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

1、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

) A、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

B、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

2、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A、运动的绝对性

B、发展的规律性

C、客观实在性

D、本质的可知性 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5、“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观点是(

A、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正确观点

B、行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C、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D、夸大了客观条件的作用的错误观点

6、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

)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7、“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表明(

) A、个别完全包含在一般之中

B、个别先于一般而存在 C、没有一般就没有个别

D、个别与一般的辩证统一

8、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的( )

A. 发展过程及状态

B. 发展的总趋势

C. 发展的内在动力

D. 发展的前进性运动

9、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A、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D、客体的选择和重构

10、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表明(

A.它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B.它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C.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各要素中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D.离开科学技术就没有生产力

12、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 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

B、生产工具的水平 C、劳动对象的质量

D、运输设备的状况

13. 在简单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 A. 商品价格与价值经常保持一致

B. 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 商品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D. 商品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14、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剩余价值的产生问题

B、资本运动的形式问题 C、资本积累的实质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5.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的标准是(

A.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

B.人们的宗教信仰状况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二 多选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下列哲学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B.“心外无理”

C.命中注定

D.法轮功宣扬的"渡人上天堂"的理论

2、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联系的特点包括(

) A、联系具有客观性

B、联系具有普遍性

C 联系具有多样性

D 联系具有整体性

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它与社会存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诸形式具有历史继承性

C、各种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

D、它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5.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有( ) A. 它的价值不由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 它的价值由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 C. 在生产中随着它的使用价值的耗费,其价值也会丧失 D. 在生产中它的使用价值会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的 6.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循环形式是( ) A. 货币资本循环

B. 流动资本循环

C. 生产资本循环

D. 商品资本循环 7. 就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有使用价值就一定有价值 B. 有价值就必须有使用价值 C. 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 D.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8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关键因素有( ) A. 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B.流通时间的长短; C. 资本周转的时间; D.流动资本的速度; 9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

A 贸易全球化

B 生产全球化

C 企业经营全球化

D 金融全球化 10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A 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

B 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

C 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

D 世界历史的走向不同. 四 简答题 (每小题6分,共30分)

1 辨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答: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辨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集成,即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2.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答:(1)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中的中断。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2)二者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 3 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答: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社会主义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 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二, 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是造成社会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5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答:

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一切冲突的萌芽”。

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本身。

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 ,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两大阶

C卷答案

一 单选

BCCDA CDCCC CBBDC 二 多选

ACD CD ABC ABCD BD ACD BCD AC ABCD AB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D卷

一、单项选择题(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

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这是一种(

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 ) A.时间的有限性 B.时间的客观性 C.时间的不可逆性 D.时间的相对性

3.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一种( ) A.唯条件论观点 B.外因论观点

C.形而上学不变论观点 D.唯物辩证法观点

4.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

A.朴素辩证法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5.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客观性

6.温家宝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7.“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说明(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8.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

) 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C.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

D.人的价值表现了人的能力的大小

9.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C.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10.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生产关系

B.家庭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11.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 A.人口过多和资源匮乏的矛盾 B.先进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C.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2.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是( ) A.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

C.价值

D、价格

13.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该商品的价值量(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时而成正比,时而成反比

D.无直接关系 1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 A.人民当家作主

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人民参与国家管理

15.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

)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

B.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

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其内容有思维和存在( )

A.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B.谁是本质谁是现象的问题 C.谁是必然的谁是偶然的问题 D.谁是真实的谁是虚假的问题 E.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3.下列说法中,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要求的有(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E.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4.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E.祸福相因,有无相生

5.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

) A、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和客体

B、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C、实践主体根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 D、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 E、把实践上升到理论

6.下列观点属于抽象人性论的有(

) A.人性本善 B.人性本恶 C.人生而自由 D.人的本性是天赋的

E.人性善恶取决于社会环境

7.深圳青年歌手丛飞在8年时间内,捐资上百万资助很多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而自己却身患癌症,负债17万元。有人这样评价他:“丛飞能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丛飞的行为表明

A.人的价值不包含个人的价值选择和目标设计等主观方面

B.个人的价值大小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

C.个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 D.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个人价值的牺牲为代价 E.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8.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

) 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

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

E.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资本主义生产( ) A.一方面是劳动过程

B.一方面是价值形成过程

C.一方面是价值增殖过程

D.一方面是生产资料价值转移过程 E.一方面是劳动力价值转移过程 10.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 ) A.价值补偿

B.无形补偿

C.有形补偿

D.实物补偿

E.劳务补偿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5题)

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分)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2分)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2分)

2、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1)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一下方面:第

一、成功的实践必然以真理和价值统一为前提(1分);第

二、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1分);第

三、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1分)

(2)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1分)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分)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3、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1)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它既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2分)

(2)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树立全球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克服急功近利的行为。(2分)

(3)要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2分)

4、 简述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价值规律是指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3分)

(2)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1分)第

二、自发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1分)第三;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分)

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只需答出三个方面的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

(1)在所有制上,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

(2)在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上,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用、职工持股等制度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

(3)在社会阶层、阶级结构上,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

(4)在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上,资产阶级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不断增强,经济危机的危害程度减轻,长度缩短,阶段差别减小,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

(5)在政治制度上,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D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DCDAC、DACDA、DBAAC

二、 AE、CDE、BCD、ABD、BCD、ABCD、BCE、ADE、AC、A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题E卷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哲学是(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3、时间和空间是 (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4、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5、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观精神的产物

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7、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生物学、道德、宗教

B.逻辑学、哲学、道德

C.法律思想、艺术、语言学

D.政治思想、哲学、宗教

8、某资本家工厂共有资本200万元,其中一次生产耗费不变资本100万元,购买劳动力部分为80万元,生产出商品价值300万元。该资本的剩余价值率是:(

) A.300% B.200% C.150% D.100%

9、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10、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 发达的生产力

B. 生产资料公有制 C. 按劳分配原则

D. 共同富裕 11.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到高依次更替的规律

1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根本原因是(

A.预付可变资本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D.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了

13、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是(

A.购买、生产和销售

B.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C.循环、周转和社会资的补充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部分

14、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A.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提高 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

15、消灭剥削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是(

A. 生产资料公有制

B. 生产力一定高度的发展 C. 按劳分配原则

D. 实行计划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3、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B.形成新的价值

C.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D.创造出剩余价值

4、空想社会主义萌生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之际,并随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在19世纪初达到以了顶峰。当时,欧洲有三个最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是(

) A.莫尔

B. 圣西门

C.傅立叶

D.欧文

5、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

B. 立场不同

C.空想社会主义仅仅是从正义、平等的愿望和道德出发,引出社会主义的结论

D.科学社会主义是从物质生产活动的规律出发,寻找到社会主义必然实现的客观根据

6、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使用价值的存在要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C.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D.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基础

7、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产生的途径包括(

A.国家和私人资本共同投资于一个新的企业

B.国家财政拨款新建的企业

C.国家向私人出售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股份

D.两个以上的垄断企业的联合

8、战后以来,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秩序产生较大影响的国际经济组织主要有(

) A.海牙国际法院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银行

D.世界贸易组织

9、下列各项属于改革的社会作用的有(

A.改革可以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B.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

C.改革可以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

D.改革可以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10、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

A.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

B.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因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 同时期所起的作用不同 C.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结果

D.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整个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无数资本家为不断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

四、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准备。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先导,没有量变就谈不上质变。量变是潜在的质变,在给定的外部条件下,量的变化突破了度,就要发生质变。(2分)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分)

第三,量变与质变的相互渗透。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有新量的特征。(2分)

2、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1.5分)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1.5分) (3)实践使 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1.5分)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5分)

3、简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对立统一体,两者的相互关系是既相统一,又相矛盾。 (1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性。(2分)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二者的统一性,集中表现在二者统一于商品价值之中。

(2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2分)这种矛盾表现在: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排斥的。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是为了获取商品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为了获取商品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为了占有商品的价值,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将它让渡给消费者。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的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商品二因素是互相排斥和矛盾的。

(3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解决。(2分)这个矛盾只有通过市场交换,使生产者实现了价值,消费者获得了使用价值,才能得到解决。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哪些具体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要的形式则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1 )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2分)

这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国有经济可以通过国家利用财政收入投资建立起来,也可以通过国有化方式,将一些私人企业变成国有企业。

(2 )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2分)

国家和私人资本共同投资于一个新的企业;国家通过出售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股份,从而形成国家和私人资本共有的企业;国家收购一部分原私有企业的股份而形成国有资本与私有资本相结合的企业。

(3 )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2分)

这就是资产阶级国家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通过种种方式来促进和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与调节。

5、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分)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2分)

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2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题答案E卷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5 ADCAB

6-10 DDCDB

11-15 BBBCB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ABCD

2.AB

3.ABCD

4. BCD

5.CD 6. ACD

7.ABC

8.BCD

9.BCD

10.AB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F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

)

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

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2.“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 A. 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大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4.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5.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现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6.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D.分工协作关系

7.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D)

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C.非决定沦的观点

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8.、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

A.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9.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

)

A.人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C.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

D.人的价值表现了人的能力的大小

10、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11、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A、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提高

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

12、“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表明(

)。

A、只要物有使用价值也就有价值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不可分离的

D、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13.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A. 社会劳动为尺度

B. 私人劳动为尺度 C. 简单劳动为尺度

D. 抽象劳动为尺度 14.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A. 剩余价值

B. 资本积累 C. 资本集中

D.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15. 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是(

A. 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 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C. 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D. 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新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至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 (

)

A.世界统一于存在

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E.物是感觉的复合

2.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尽而已。” 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

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3.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E.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4.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E.意识建构认识对象

5.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6.下列说法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的有( ) A.真理是一个过程 B.真理是全面的

C.真理是具体的 D.真理是客观的 7.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

)

A、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B、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C、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8.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有(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C、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制度 D、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文明和精神文明 9.商品是(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C、具有价值而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D、交换价值的和价值的统一体

10. 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有(

A. 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细节描绘,而不是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 B. 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C. 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D. 对未来社会可以天马行空,任意幻想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简述实践的特征。

(1)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2分) (2)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能动性;(2分) (3)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2分)

2、简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2分)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共性统摄着个性;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2分)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2分)

3、简述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分),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2分),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2分)。

4、简述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第一,生产所有制的变化;(2分) 第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1分) 第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1分)

第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1分) 第五,政治制度的变化。(1分)

5、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分)

第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2分)

第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2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参考答案F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5 CDDBA

6—10 BDDCB

11—15 CBAAC

二、多项选择题

1、CD

2、BDE

3、DE

4、BE

5、ABD

6、CD

7、BCD

8、ABD 9 、AB

10、BC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G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2.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的哲学派别是(

) 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

)。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

B.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4.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

)。

A.客观存在的

B.人的意识创造的

C.由理念或客观精神创造的

D.由客观物质和主观精神两个本原构成的 5.下列论断或寓言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是(

)。

A.刻舟求剑

B.过犹不及

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这在哲学上属于(

)。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把握事物的度 C.了解事物的量 D.认识事物的本质 7.真理是(

)。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对人们有用的认识

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D.为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思想 8.做任何事情都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A.实践是正确认识的来源

B.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C.实践经验是唯一可靠的

D.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

9.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存在(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10.生产力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11.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

)。

A.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

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规律 12.人民群众的主体是(

)。

A.每个时代的进步阶级

B.体力劳动者

C.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劳动群众

D.被剥削阶级 13.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是 (

) A.所有国家

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C.发展中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14.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 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 15.从历史观上看,人类解放就是(

)。 A.实现绝对自由

B.摆脱一切规律的制约

C.不受任何束缚

D.摆脱盲目必然性的奴役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辨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

)。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

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E.批判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3.辩证的否定是(

)。

A.事物联系环节和发展环节的统一

B.由事物内部矛盾决定的自我否定 C.主观任意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E.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

4.认识过程中存在的两个飞跃是(

)。

A.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错误认识到正确认识的飞跃 C.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飞跃

D.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E.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5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A.真理原则

B.价值原则

C.效率原则

D.公平原则 6“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表明(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表现

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7.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

A.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B.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E.商品的社会属性

8.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9.垄断条件下的竞争有( )。

A.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B.垄断组织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C.占统治地位的自由竟争 D.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E.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10、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的根据是(

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

D.要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第三,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分) 第四,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分) 第五,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2分)

2、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1.5分)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1.5分)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1.5分)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5分)

3、简述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第一,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2分)

第二,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决定着商品的使用价值;(2分

第三,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决定着商品的使用价值。(2分)

4、简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第一,生产的全球化;(1.5分) 第二,贸易的全球化;(1.5分) 第

三、金融的全球化;(1.5分) 第四,企业经营的全球化。(1.5分)

5、简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社会主义一定要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1分)

第二,消灭剥削制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1分)

第三,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1分)

第四,实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 第五,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分) 第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G卷

一、单项选择题:15%

1-5 ACCCA

6-10 BCCBC

11-15 CCBAD

二、多项选择题:15%

1.CD

2.ABDE

3.ABD

4.AE

5.AB

6.AD

7. ABCD

8.ABCDE

9. ABDE

10. ABCD

第三篇:西大化院化工原理认识实习实习内容

概况:原料、产品、生产规模 工艺流程:图、说明 单元操作:原理、设备操作条件、影响因素、能量利用情况 典型设备:结构图、说明、简单核算 体会、意见

(原料、燃料、水电、汽)供需情况、经济核算、节能措施 (原料、产品)物性、分析方法、贮运

三废治理及利用

主要设备:结构、材料、防腐保温措施、安装检修方法 仪表控制装置和使用情况

管路、阀门配置

紧急事故处理

开停车程序

安全措施

(采暖、通风、照明)要求、通讯联络方法、信号装置 生产技术管理、岗位职责、规章制度

技术革新、发明创造

建筑特点

第四篇:结构设计原理重点复习内容

1.复合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同时受压或一拉一压的情况)P8-9

2.什么叫混凝土的徐变?影响徐变有哪些主要原因?

答: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混凝土的变形将随时间而增加,亦即在应力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应变随时间继续增长,这种现象称为混凝土的徐变。 主要影响因素:

(1)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大小;

(2)加荷时混凝土的龄期;

(3)混凝土的组成成分和配合比;

(4)养护及使用条件下的温度与湿度。

3.钢筋和混泥土两者能共同工作的基础条件是什么?

答:(1)混泥土和钢筋之间有着良好的粘结力,使两者能可靠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在荷载作用下能够很好地共同变形,完成其结构功能。

(2)钢筋和混泥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也较为接近,温度变化时,不致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而破坏两者之间的粘结。

(3)包围在钢筋外面的混泥土,起着保护钢筋免遭锈蚀的作用,保证了钢筋与混泥土的共同作用。

4. 什么叫极限状态?它包括的内容有哪些?我国《公路桥规》规定了哪两类结构的极限状态?P25-26

答: ①极限状态

当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而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时,此特定状态成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②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我国《公路桥规》采用的是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①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以塑性理论为基础,设计的原则是作用效应最不利组合(基本组合)的设计值必须小于或等于结构抗力设计值,即0SdR。 ②正常使用状态是以结构弹性理论或弹塑性理论为基础,采用作用(或荷载)的短期效应组合、长期效应组合或短期效应组合并考虑长期效应组合的影响,对构建的抗裂、裂缝宽度和挠度进行验算,并使各项计算值不超过《公路桥规》规定的各相应限值。设计表达式为SC1.5. 什么叫钢筋混凝土少筋梁、适筋梁和超筋梁?各自有什么样的破坏形态? 答:实际配筋率小于最小配筋率的梁称为少筋梁;大于最小配筋率且小于最大配

筋率的梁称为适筋梁;大于最大配筋率的梁称为超筋梁。

少筋梁的受拉区混凝土开裂后,受拉钢筋达到屈服点,并迅速经历整个流幅而进入强化阶段,梁仅出现一条集中裂缝,不仅宽度较大,而且沿梁高延伸很高,此时受压区混凝土还未压坏,而裂缝宽度已经很宽,挠度过大,钢筋甚至被拉断。适筋梁受拉区钢筋首先达到屈服,其应力保持不变而应变显著增大,直到受压区边缘混凝土的应变达到极限压应变时,受压区出现纵向水平裂缝,随之因混凝土压碎而破坏。

超筋梁的破坏是受压区混凝土被压坏,而受拉区钢筋应力尚未达到屈服强度。破坏前的挠度及截面曲率曲线没有明显的转折点,受拉区的裂缝开展不宽,破坏突然,没有明显预兆。

少筋梁和超筋梁的破坏都很突然,没有明显预兆,故称为脆性破坏。

P43-49 看看书理解P47页上图重点掌握 要会画

P142的M-N图会画,并文字说明

6.公式(3-13),(3-14),(3-15)的适用条件(X>=ρmin; X<=ρmin , X<=ξb h0 P54-55不满足说明什么问题(不满足说明该梁不处于适筋梁情况出现了超筋或少筋的情况,公式不能用于计算),怎么处理?(可采取提高混凝土级别,修改截面尺寸,或改为双筋截面等措施)

7.斜拉破坏:在荷载作用下,梁的剪跨段产生由梁底竖向裂缝沿主压应力轨迹线轨迹向上延伸发展而成的斜裂缝。其中一条主要斜裂缝(又称临界斜裂缝)很快形成。并迅速延伸展至荷载垫板边缘而使梁体混凝土裂通,梁被撕裂成两部分而丧失承载力,同时沿纵向钢筋往往伴随产生水平撕裂裂缝,这种破坏称为斜拉破坏。这种破坏发生突然,荷载等于或略高于主要斜裂缝出现的荷载,破坏面较整齐,无混凝土压碎现象,这种破坏往往发生于剪跨比较大(m>3)时。

8剪压破坏:随着荷载的增大,梁的剪弯区段内陆续出现几条斜裂缝,其中一条发展成为临界斜裂缝,临界斜裂缝出现后,梁承受的荷载还能继续增加,而斜裂缝伸展至荷载垫板下,直到斜裂缝顶端(剪压区)的混凝土在正压力sigema X、剪应力tao及荷载引起的竖向局部压应力sigema Y的共同作用下被压酥而破坏。破坏处可见到很多平行的斜向短裂缝和混凝土碎渣。这种破坏称为剪压破坏,多见于剪跨比为1至3的情况中。

9.斜压破坏:

10.P84页公式使用条件(上限值和下限值掌握)

11. 钢筋混凝土适筋梁正截面受力全过程可划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受力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第Ⅰ阶段:混凝土全截面工作,混凝土的压应力和拉应力基本上都呈三角形分布。

第Ⅰ阶段末:混凝土受压区的应力基本上仍是三角形分布。但由于受拉区混凝土塑性变形的发展,拉应变增长较快,根据混凝土受拉时的应力—应变图曲线,拉区混凝土的应力图形为曲线形。这时,受拉边缘混凝土的拉应变临近极限拉应变,拉应力达到混凝土抗拉强度,表示裂缝即将出现,梁截面上作用的弯矩用Mcr表示。

第Ⅱ阶段:荷载作用弯矩到达Mcr后,在梁混凝土抗拉强度最弱截面上出现了第一批裂缝。这时,在有裂缝的截面上,拉区混凝土退出工作,把它原承担的拉力传递给钢筋,发生了明显的应力重分布,钢筋的拉应力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加;混凝土的压应力不再是三角形分布,而是形成微曲的曲线形,中和轴位置向上移动。

第Ⅱ阶段末:钢筋拉应变达到屈服值时的应变值,表示钢筋应力达到其屈服强度,第Ⅱ阶段结束。

第Ⅲ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钢筋的拉应变增加的很快,但钢筋的拉应力一般仍维持在屈服强度不变。这时,裂缝急剧开展,中和轴继续上升,混凝土受压区不断缩小,压应力也不断增大,压应力图成为明显的丰满曲线形。

第Ⅲ阶段末:这时,截面受压上边缘的混凝土压应变达到其极限压应变值,压应力图呈明显曲线形,并且最大压应力已不在上边缘而是在距上边缘稍下处,这都是混凝土受压时的应力—应变图所决定的在第Ⅲ阶段末,压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耗尽,在临界裂缝两侧的一定区段内,压区混凝土出现纵向水平裂缝,随即混凝土被压碎,梁破坏,在这个阶段,纵向钢筋的拉应力仍维持在屈服强度。

12.大小偏心破坏定义,特点,判别,最小配筋率

13.计算图式简化为矩形的原则(两点,压应力的合力C大小不变,压应力的合力位置Yc不变。

14.腹筋及其设置弯矩包络图和抵抗弯矩图的关系 P88-89 及S>H。/2的原因P90

15.引起钢筋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作用效应,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钢筋锈蚀。

减小裂缝宽度的措施有哪些?裂缝宽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减小裂缝宽度的措施:

1)选择较细直径的钢筋及变形钢筋;

2)增大钢筋截面面积,从而增大截面配筋率;

3)采用改变截面形式及尺寸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影响因素:

1)土强度等级2)保护层厚度3)钢筋应力4)直径d5)钢筋配筋率6)外形7)作用的性质8)受力性质

16.什么是预应力损失?,预应力损失主要有哪些?引起各项预应力损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减少各项预应力损失?

答:预应力损失: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随着张拉,锚固过程和时间推移而降低的现象。(1)预应力筋与管道壁间摩擦引起的应力损失,只要由管道的弯曲和管道位置偏差引起的。措施:a 采用两端张拉,以减少si塔角值及管道长度X值 b 采用超张拉法 (2)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主要由锚具受到巨大的压力引起的。措施;a 采用超张拉 b 注意选用∑△L值小的锚具对短小构件尤为重要 (3)钢筋与台座间的温差引起的应力损失,主要由温度变化引起的。采用二次升温的养护方法减少预应力损失 (4)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主要由预应力产生压缩变形引起的。采用超张拉法减少预应力损失

(6)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应力损失。 采用超张拉法减少预应力损失。

17.受压钢筋的作用?

答:可以提高截面的延性并可减少长期荷载作用下受弯构件的变形。

18.影响抗剪强度的因素?(剪跨比、混凝土强度,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和箍筋数量及强度等)

19.截面的延性是指:结构、构件或截面从开始屈服至达到最大承载力或达到以后而承载力还没有显著下降期间得变形能力。

反映结构后期变形的能力。延性差的结构,后期变形能力小,会突然破坏,必须避免

20.钢筋柱中各钢筋的作用:1.协助混凝土承受压力,可减少构件截面尺寸;2.承受可能存在的不大的弯矩;3.防止构件的突然脆性破坏。

普通箍筋的作用:是防止纵向钢筋局部压屈,并于纵向钢筋形成钢筋骨架,便于施工。

螺旋钢筋的作用:是使截面中间部分(核心)混凝土称为约束混凝土,从而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和延性。

第五篇: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重点

一、企业安全文化概述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员工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安全行为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的奋斗目标和企业安全进取精神;保护职工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舒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和条件;防灾避难应急的安全设备和措施等企业安全减灾工程技术能力;安全的价值观、安全的审美观、安全的心理素质和企业的安全风貌、习俗等种种企业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之总和。由此可见,企业安全文化包含了企业安全物质文化和企业安全精神文化两个方面。

2008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通过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AQ/T9005-2008),新的标准已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对安全文化的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确立了企业组织在建设良好安全文化方面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旨在帮助企业组织发展优秀的强势安全文化,实现卓越安全绩效的目标。该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从此有章可循,显示出了对安全文化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化工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家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化工企业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危化品安全事故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其毒物泄露,爆炸等事故屡见不鲜:2007年7月26日沈阳市东陵区的一石油化学供销仓库发生丙烯酸乙酯泄漏,造成

第 1 页 共 9 页 附件在校37名学生中毒。2007年3月3日临汾市洪洞县广胜寺镇柴村一民营化工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4死1伤。2006年11月4日辽宁省营口市的世界最大的三聚氯氰生产企业德固赛三征(营口)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发生氯气泄漏,近百人中毒。

化工企业事故的频发使人们深刻的认识到安全问题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从根本上看是人素质的问题。调查发现,广大职工在安全管理上是被动的,要把职工这种被动的安全管理变为主动的自我安全管理,把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使职工做每一项工作时都能有意识地、主动地进行自我安全管理,倡导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一)化工企业安全物质文化

企业安全物质文化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保护职工身心健康与安全的工具、设施、材料、工艺、仪器仪表、护品护具等安全器物。一般也称企业生产的硬件,是安全文化的表层部分,它是形成精神文化的条件。从安全物质文化中往往能体现出组织或企业领导的安全认识和态度,反映出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和哲学,折射出安全行为文化的成效。

在化工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全过程中,化工企业安全物质文化主要可以从以下7个方面考虑。

①安全帽、防毒器具、防静电服等劳动防护用品

劳动防护用品,是指由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的个人防护装备。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保障劳动者安全和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化工企

第 2 页 共 9 页 业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止中毒,灼烫,碰撞、坠落等事故的发生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职工必须佩带劳动防护用品。

②各类超限自动保护、压力表、安全阀、呼吸阀等安全设备装置 超限自动保护装置用于化工企业主要是为了防止密闭容器压力突然身高、温度过高或者其他方式的过载,引起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导致设备破坏,甚至伤害事故的发生,主要用于反应釜、储罐、锅炉,物料输送管道等。

③有害气体报警仪、可燃气体检测器等各种预警预报装置 车间、库房以及厂房的隐蔽角落是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经常出没的地方。为了实现在线监测,有害气体报警仪、可燃气体检测器等各种预警预报装置实时监控系统是比不可少的条件,同时也要加大巡查力度。

④各类安全画报、安全标志、标语

在作业场所周围通过设列安全专栏和宣传橱窗,张贴安全画报,设计安全刊物和安全宣传板报,建立图文并茂的安全文化长廊,通过视觉影响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悬挂安全标语、安全警示牌、够引起人员工对不安全状态的注意,提高警觉。

⑤消防设施

大多数化工企业由于其高风险,比较重视消防、安全设施投入也较多,基本建立了消防安全网络,但消防设施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一是管理不到位,二是维护保养工作没有做足。

⑥企业的布局、总平面布置

企业的生产从厂址选择,总平面布置,厂房的耐火等级、结构、防火间距、安全疏散、采光设计,厂房内外设备、管道的布局以及厂

第 3 页 共 9 页 址对周边最近环境敏感点(集中居住区、学校、医院、风景名胜区、饮用水保护区等)的危害程度都与安全十分相关。

⑦物料的危险程度

生产中的原料、中间产品、副产品、最终产品、以及事故反应产品在不同的状态下分别具有相对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险危害特性。

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危险物质分析时要考虑:是否剧毒物质;是否易燃物质;是否不稳定、震敏性、或自燃性物质;是否监控物质。以及危险物料可能导致的危险性:急性中毒,火灾,爆炸,化学性灼伤及腐蚀等。

(二)化工企业安全精神文化

企业安全精神文化是指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思想、意识、观念等安全意识形态和安全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和安全制度,一般也称企业生产的软件,是安全文化的内层部分,安全精神的物化会变成强大的安全生产动力。化工企业的安全精神文化可以分为化工企业安全制度文化、化工企业安全行为文化、化工企业安全观念文化。

1、化工企业安全制度文化

安全制度文化包括建立安全组织机构、开展安全评价、落实国家颁布的安全法律法规、条例,以及企业为了安全生产而形成的安全奖惩、安全培训等各种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防范措施等。

①危险化学品国家相关法律条例的落实程度

针对实际情况,化工企业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安全生产,例如: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

第 4 页 共 9 页 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各项规章制度应落实到实处。

②岗位和工艺的安全操作规程合理性与执行力

复杂的生产过程,厂区内部管线的纵横交错,在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时,应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同时又要兼顾到生产的经济行、方便性、可行性,做到科学合理的规划。

③安全检查制度

企业领导层定期的对厂区、资料、事故隐患等实行全方位检查,并且加以整改,形成制度,如周检表、月检表的运用,以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班组同时也应开展自查活动,职工工作在一线现场,对安全更有发言权,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主人翁精神,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为自己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做出应有的贡献。

④事故调查处理管理制度

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将危险化学品事故分为: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事故调查处理管理制度分为现场紧急处置和事故后调查处置,因此,事故调查处理也应该按照《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执行。形成模板,做到有章可询。

⑤安全奖惩制度

目前,部分化工企业的安全奖惩制度中惩罚严重,奖励程度不够。鉴于化工企业事故的频繁和严重性,应将奖励与惩罚并重。可设立安全季度奖,对提出安全合理化建议或举报重大安全隐患的员工进

第 5 页 共 9 页 行奖励,对安全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或奖励。值得注意的是,奖励制度执行要严格,并且做到公平公正。

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针对不同的教育培训对象和目的,开展安全文化教育培训工作,如为强化安全责任意识而开展的安全责任教育,为提高员工安全操作技能和水平,提升员工安全素质而开展的安全知识培训和安全技能培训,例如为加强员工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而开展的安全应急教育培训等。

2、化工企业安全行为文化

化工企业安全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中产生的安全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

①应急技能演练

对可能出现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进行有效的车间岗位应急处置、个人救生等应急技能训练。通过现场模拟方式,按应急预案进行。达到对可能发生的险情做到正确的判断、处置、求生的目的。

②安全知识竟赛

学习危化品相关管理基础知识,进行案例分析,熟练掌握生产工艺,企业内部进行安全知识竞赛,使职工对安全知识进行重温,对新工人进行安全知识强化教育。

③安全标准化岗位和班组建设

第 6 页 共 9 页 企业生产最终落实到基层班组,因此进行班组、岗位进行安全标准化作业建设(防火、防电、防毒、防尘)是企业生产经济、安全的保障。通过定标准、定项目、定内容、硬件建设方式,在硬件建设上做到达标合格,提高硬件的本质安全化水平。

3、化工企业安全观念文化

安全观念文化:主要是指安全思想意识、安全理念、安全价值标准,在安全生产上,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它的外在表现形式体现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宗旨、方针、目标、体制等方面。它包括:预防为主的观念、安全第一的观点、安全就是效益的观点、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观点、风险最小化的观点等,同时还有自我保护的意识、防患未然的意识等。化工企业安全观念文化是企业员工在外部客观世界和自身内心世界对安全的认识能力与辨识结果的综合体现,是员工长期实践形成的心理思维的产物,是一种无形的、深层次安全思想与意识的反映。

综合定义,化工企业安全观念文化反应方面如下: ①化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宣传的效果; ②化工企业安全形象; ③企业安全文化的认知程度; ④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态度;

⑤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的落实情况。

三、化工企业安全建设的方法

化工企业安全建设的方法集中表现为通过宣传和教育,传手和示范,学习和理解,道德和行为,理论和实践等活动方式展开,以下简要的列举几个方法:

第 7 页 共 9 页

1、企业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人为本是基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和方法论。企业要以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人机和谐并重的安全文化理念,改善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注重树立以安全生产为荣,以事故为耻的安全荣辱观;注重人文关怀和心里疏导,以安全文化为基点,配备完善的防护设施,杜绝煤气中毒、煤尘、碱尘、矿尘等职业病。定期对职工进行针对不同工作环境的有针对性的体检,积极为职工在工作中营造乐观、和谐的安全环境,使他们有归属感、安全感。

2、工作外的安全和工作安全同样重要。

杜邦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推出了工作外安全方案。杜邦公司同样做好员工八小时工作以外的安全教育、培训、应急预案等,全方位地关心员工的安全,已满足对职工安全意识的需要。比如对员工进行旅游安全教育、运动安全教育等。杜邦公司的这一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3、加强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建设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加强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建设,可以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要优化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努力形成为企业服务,对家庭负责的良好安全职业道德风尚。

4、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

江苏辉丰股份有限公司近年采用EHS管理体系是对员工的责任关怀的体现,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体现。EHS管理体系是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两体系的整合。化工企业一般

第 8 页 共 9 页 多多少少涉及重氮化、酰化、胺化、硝化、醚化、氧化等高危工艺,生产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废气甚至有毒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液、废渣.直接影响着环境以及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EHS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有效保障生产环境的清洁和保障人员的健康、安全。

总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一定要结合本企业的特点,从企业的安全人生观有针对性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时间活动,提高企业安全文化素质。

第 9 页 共 9 页

上一篇:化工年度安全培训总结下一篇:化工企业安全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