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与思想政治

2024-05-04

移动互联网与思想政治(精选十篇)

移动互联网与思想政治 篇1

一、概念解析

移动互联网, 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 继承了移动通信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 是整合二者优势的“升级版本”。 即通信运营商提供无线接入, 互联网企业提供各种成熟的应用, 如搜索、资讯、沟通、娱乐、导航、电子商务等, 可同时提供话音、传真、数据、图像、多媒体等高品质服务。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便携终端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载体, 具备体积小巧、携带方便、使用私密、安全轻便的特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是教育者通过一系列活动对被教育者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 将思想、政治、道德等内化为被教育者的内在素质, 期望产生积极意义的活动。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 坚定理想信念, 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 (2) 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3) 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 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4) 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5) 立足学生全面发展,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实效性, “实”此处应指真实、客观, “效”此处应指成果、功用。 “性”此处应指某方面的表现。 “实效性”即指真实客观的成果、功用方面的表现情况。 一方面表示活动结果与预期目标的贴合程度, 贴合程度越高, 实效性越强。 另一方面表示活动投入与效果产出的协调程度。 投入与产出比越小, 活动实效性越强。

二、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负面影响

(一) 移动互联网冲击教师地位

就实效性而言, 教育者拥有绝对的权威无疑拥有绝对的实效性。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 教育者凭借多年的知识积累, 不仅拥有丰富的人文知识、社会阅历, 而且拥有实用的教育技能技巧, 在知识贫瘠、见识浅薄而又渴望充实提高的被教育者面前, 无疑就是久旱的及时雨、黑夜里的指路明灯。 教育者被尊称为师父, 言行举止都是被教育者效仿的对象。 在被教育者面前, 教育者拥有引经据典、纵横捭阖的能力, 拥有收放自如、侃侃而谈的信心, 拥有感染力感召力极强的人格魅力。 观点哪怕即使有瑕疵有偏颇, 也不会轻易引起被教育者质疑挑战, 具有绝对的权威优势。 然而,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对教育者地位产生了巨大冲击。 首先, 被教育者知识信息获取突破了教育者的影响范围。 包罗万象的移动互联网资源能够解决被教育者各方面的知识需求。 在知识面的广度上, 个体教育者与资源丰富的移动互联网相较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 个体教育者不再是知识的制高点, 网络资讯、网络课程、网上课堂的飞速发展, 被教育者能够接触到全国的、世界的专业领域内的精英, 接受更新颖、更有深度、更精彩的观点见解。 个体教育者的学习对象同时也是被教育者的学习对象, 教育者传业授道解惑的能力受质疑。 再次, 移动互联网对教育者开展教育活动提出新要求。 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性、便捷性、趣味性, 使得高校学生不满足于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然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受年龄、精力、工作、家庭等因素影响, 在对移动互联网的接受和应用方面, 明显滞后于大学生群体。 普遍存在着对移动互联网负面影响认识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移动互联网结合度不高、 运用移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欠缺等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备受影响。

(二) 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

首先, 多元思想、多样价值观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 是一个水滴石穿、日久生效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告诉我们, 世界总是在变化的, 并且要达到质变必须先进行一段时间的量变, 只有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才会发生质变。 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与应用, 不同阶级文化、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地域文化的共生共存, 尤其是东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形成了多元思想与多样价值观并存的现象。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猎取信息的新鲜感, 容易被动地接受外界的信息, 不仅对大学生思想量变积累过程产生干扰, 而且易在多元思想和多样价值的环境下迷失自我。 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指出, 世界已经离开了依靠暴力和金钱控制的时代, 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手里。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移动互联网基础优势, 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 掌握着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 通过大量不实、歪曲、丑化报道, 篡改事实真相, 以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 移动互联网时代, 各种“有图有真相的真相”未必就是真实客观的真相。 然而, 古语讲三人成虎, 众口铄金, 即便是阅历丰富的人也会被忽悠, 更何况缺乏理性判断能力、涉世未深的学生。 同时, 在传统文化中, 有一些应当摒弃而未被摒弃的糟粕借助移动互联网有死灰复燃趋势, 比如宗法观念、官本位思想、特权思想等消极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三) 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行为的负面影响

首先, 移动互联网信息浩如烟海、瞬息万变、接踵而至的各种信息使大学生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发展变化。 对于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 似乎只有不断进入网页、刷新、查看, 才能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 这使得大学生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不少时候一些大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明辨是非, 去伪存真, 只是一味地接受、储存、转发, 不仅影响学业, 而且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其次, 移动互联网资源的娱乐性、 便利性使一些大学生对其产生深深依赖。 移动互联网让大学生找到消费娱乐的天堂, 改变社会大众传统的生活方式。 一些大学生不分白昼、足不出户地在网络世界购物、娱乐、消磨时光, 成为“宅男”“宅女”, 他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一旦离开了手机就会觉得全身不自在, 无法专心致志地学习, 遇到问题不愿意动脑、动手解决, 而是一味依靠网络, 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 最终阻碍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影响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再次, 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与隐秘性助长了人性心理的阴暗面。 移动互联网超越了时空的界限, 打破了传统群体聚集、面对面的交流方式, 形成了一个虚拟的空间。 在虚拟、隐匿性的网络环境里, 一些大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 包括不负责任的言论, 导致一些大学生诚信意识、责任意识逐渐降低。

三、移动互联网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创新策略与措施

(一) 以 “互联网+”思维改造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

移动互联网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不能回避、不能拒绝, 只能接受、融入。 一是加强对其移动互联网技术技能的培训考核。 一方面可以促使其掌握了解移动互联网, 提高其应对移动互联网的挑战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其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信息资源, 拓展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保持知识高度与新颖, 以知识获取魅力, 获取权威, 进而赢得影响力。 二是积极构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型师生关系。 “高高在上”的师者已不符合时代要求, 具有亲和力、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更深得大学生的喜爱, 言行举止更易为大学生接受。 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放下姿态, 放低身段, 摈弃传统的师生关系, 以新心态走近大学生;要学会用大学生熟悉的网络语言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 以新语态与大学生交流, 努力打造一支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教育工作者队伍。

(二)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移动互联网时代, 大学生思想行为有其自身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分析研究移动互联网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 创新教育方式方法,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是教学内容要紧贴移动互联网热点、焦点, 以理论解释社会热点问题和现象, 让空洞的理论多些“地气”, 便于大学生理解接受; 以真实鲜活的热点焦点案例去求证理论, 在边剖边析中推进学生思想认知的提高, 在真谛呼之欲出的那一刻, 求知者就会有种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的通透感觉, 期望的思想种子更易在学生心灵深处生根发芽。 二是针对疑难、有争议的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的放矢地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讨论、辨析。 一则在光明正大的辨析中激浊扬清, 最大限度地挤压歪风邪气的生存空间, 二则以学生感召学生, 发挥榜样的力量, 进一步凝聚共识, 收获“填鸭式”教育无法取得的效果。

(三) 占领移动互联网舆论高地

一要建好“微阵地”, 充分运用好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建设一批主题鲜明、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对大学生有吸引力的网络论坛、网络群、网络社区。利用这些“微阵地”, 有针对性进行思想引导, 用主流文化稀释网络不良文化, 用网络正能量驱散网络负能量。 二要培养“微领袖”, 扶持政治立场坚定、有一定影响力号召力的优秀大学生担任各类微博、论坛、虚拟社区的“版主”、“博主”, 让他们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喉舌”, 成为正面信息的“舆论先锋”、流言和虚假信息的“粉碎者”[2]。 三要开展网络“微活动”, 组织大学生自拍社会主流价值观微电影, “晒” 在朋友圈, 供受众评论、转发, 传递正能量, 助力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 强化移动互联网监管

一要以“技术”手段净化网络环境。从接入源头抓起, 协助配合通信运营商严格落实办卡实名制, 并对学生SIM卡、校园周边WIFI接入热点进行接入权限管理, 屏蔽敏感、色情、暴力、迷信等有毒有害信息, 建立起网络信息污染的“防火墙”, 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撑起一把保护伞。二要完善舆情信息收集制度。高校要设立专门的部门, 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答疑团队, 特别关注那些网络热点舆情信息, 在深入细致调查研究, 准确把握舆情信息动态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做好解读引导工作, 将不良网络舆情信息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消灭在萌芽状态。三要畅通网络舆情信息反馈渠道。高校可以在校园论坛建立专门的信息反馈专栏, 筹建24小时在线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堂, 从而对一些突发性的网络舆情进行及时反馈, 这样可以有效疏导网络负面情绪, 化解某些大学生中存在的疑惑和矛盾, 防止负面舆论向谣言和事实背面转化, 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3]。

(五) 端正大学生移动互联网态度

要让大学生明白移动互联网是平台、是工具、是外在辅助, 大学生应该趋利避害、借力借势提升发展自我, 而不能深陷其中影响学业。 此外, 不少“热点论坛”与“意见领袖”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水军”操纵, 甚至本身就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其言其行目的就是蛊惑人心, 制造事端。 身处鱼龙混杂、纷繁复杂的移动互联网之中, 要教育大学生对网上信息有怀疑求证的态度, 不能跟风盲从, 丧失自我判断力。 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网络风险防范意识, 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Z].2015-01-19.

[2]朱千波.探索“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新途径[N], 新华日报, 2015-04-17 (第5版) .

课题:移动互联网与内容营销 篇2

——记于2014年6月23日星期一 漂流大神原话记录:

首先 移动互联网的概念 相对来说 我个人意见 其实对于落地经营的商家最有价值 原因是 很简单 店是定的 人就是动的,所以才要讲移动互联;如果反过来是淘宝店 店本身就是网上的 人移动还是在家里宅 其实意义不是很大

那么 另一个最近很红 可能都红到过气的概念 就是内容营销 用北京海淀土肥圆的理解来看就是相对传统广告把浓妆艳抹地脸给你看 内容营销指得是 将内在表现给你

举个例子 如果营销是相亲 传统广告就是一张写真照片 内容营销就是把QQ空间和日记给你看 让你感觉到这是一个多么贤良淑德秀外慧中的女纸

是不是真的把从三岁到二十七岁的日记给你看了 其实不重要 重要的是 一种坦诚相见放下防备 让你走到我内心深处去体验和观察的态度

不能把消费者当傻子 但是如果你把他们都当和你智力相当 你也错了 因为世界太大时间太短 匆匆人生有几个人逗比会把一款产品研究到底 即便有 相信我 他们的人际关系也不会太好

真正别人追捧的所谓达人 其实也多半是抬轿子吹号子的 我有个同学 兽药博士 我们都不

和他吃饭的 不能问 忍不住问一句 这一桌饭就别吃了

那为什么 要把移动互联网和内容营销联系在一起 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形成 真正为移动营销奠定了内容传输的环境

举个例子 我们现在正在一个鸟不拉屎的省份 推进一个移动互联网内容营销现代化传媒富媒体3D立体传播整合营销的方案

简单说 就是个地铁站的广告牌子中装上WIFI

你到西直门了 西直门的一块地铁灯箱 提示你请链接“WIFI--嘉茂影城,免费拿优惠,玩友谊,看大片” 玩游戏

你连上一看 需要用微信号订阅嘉茂影城的订阅号

订阅上 1 游戏-特2的一个游戏 但是有积分,积分连续在榜首1周的时间,送一张特价电影票 2 电影预告片+优惠券 超快速 几秒钟就下载一个1080的2分钟预告片

整套系统和外网唯一的通信就是订阅微信号

电影预告片是存在内网服务器上的 随便下 速度快

这就是 移动互联网和内容营销的结合点 当然本地内网WiFi不算事严格意义上的移动互联网

技术上提供了短时间内传输大文件的可能 人在一些场所 总是闲得厉害的 无论是玩游戏的驱动 还是拿优惠券或者看预告片的驱动 都让一个原本很传统的平面灯箱 成了一个数据营销平台

我不敢说 无聊看了预告片的人有多少会去旁边看电影 但是在成本没有增加多少的前提下,一天向外发放了几万次电影预告片 吸收了数千微信粉丝

相信所有做广告的人 都能够感知到其中的销售价值

传统媒体 因为媒体和受众 永远是一击即离的关系 所以我们要 露 亮 透

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 一个对你有喜好的消费者 可能一整天都泡在你的微信号 QQ空间 微官网上

所以说 内容营销的春天刚刚到来 等3G4G50G的费用更低 那才是真正爆发的时候 到时候 你是做西餐的 你和旁边的火葬场不对是电影院合作 传输厨师烹饪的视频找个西欧的男子 一水法国厨师制服 做饭那叫一个细致 切个胡萝卜跟捏费列罗似的内容 就是把里子给别人看 人的潜意识 相对会认为你是真的 起码比面子真

你是城管 你拍一个微乳雄壮的海报 敬礼 誓死保卫人民不受小商小贩毒害

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 篇3

【关键词】学生;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中国分类号】G611

随着智能移手机的迅速发展与普及,校园移动互联网容入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极大地改变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冲击着传统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移动互联网这一新的环境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

所谓“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就思想政治教育学来说,它是一门新兴的事物,其范畴体系应该且必然要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和学科理论的丰富而不断完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创造或提升一些新的重要范畴,有学者认为,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个重要范筹。相对于采用传统媒体、报告会、上课、谈话等形式,通过诸如灌输式、访谈及传帮带等手段来教育、引导和帮助教育对象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智能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发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现,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标志。它是根据传播学原理和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利用移动互联网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新型教育方式主要是采用手机微信、网上咨询、电子网校、思想专线、两课论坛、热点探讨和疑难解答等形式,通过平等、开放、互动及个性化的信息传播和思想交流来培育、塑造和武装教育对象。有研究者指出,关于“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应当有两种理解:一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思想教育,即在移动互联网化的环境下,传统的思想教育从理念到内容、手段、机制与组织方法如何发展、创新;二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思想教育,就是把移动互联网作为思想教育的新阵地、新工具、新方法。用以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前者是对移动互联网思想教育的广义理解,是关于思想教育全面体系的构建问题,后者是对移动互联网思想教育的狭义理解,是关于思想教育局部体系的构建问题。两种理解虽有所不同,但其共同点是强调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其研究对象是人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依然是“人”.而移动互联网是其在新时期的实施手段和方法的一种发展,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结合下,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发生的相对于现实社会的另一块阵地。所以我们认为“所谓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阶级、政党、社会团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通过现代传媒——移动互联网对其受众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

二、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界定

目前,对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界定,也还处于起步階段。所查阅到的文献中,很少有人对此进行明确界定,大部分文献都是直接谈具体的方法。但是都认识到了, “建立在移动互联网平台基础上,为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而采用的各种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我认为,对学生移动互联网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界定离不开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内涵的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主体在认识和影响教育对象思想和行为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手段、工具、程序等的总和,是教育者实现特定的教育目的必需的中介要素。由此,学生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教育主体利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认识和影响学生思想和行为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手段、工具、程序等的总和,是教育主体实现学生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中介要素。

三、关于学生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总体来看,目前教育方法还显得比较滞后和乏力,对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认识水平不高,工作力度不大,解决深层次问题的能力不强,大多处于被动应付、单兵作战、单点突破的状态,缺乏系统性和有效性。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学校对学生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技术平台建设不够重视;其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满足不了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用的要求;最后,保障学生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运行的制度还不完善。

四、关于学生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运用的对策和途径

要有效运用学生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需要一系列的条件,而在目前的研究中,没有专门针对学生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效实施的研究。但是,对做好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和途径的研究比较丰富,从这些对策和途径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关于有效运用学生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关于做好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研究的成果很多,几乎每篇关于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章对此都有涉及。在这些对策和途径中,学者们对有些观点已经达成共识,比如: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占领移动互联网阵地;建立健全移动互联网法规,加强监管;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加强学生自律教育,提高自身免疫力;建立一支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除此之外,可以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建设和开发支撑学生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的信息技术平台,包括校园网的建没、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和数据库的开发;二是提升教育主体有效运用学生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素质和能力;三是建立和完善保障学生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运行的基本制度。

综上所述,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普及速度非常快,它大大改变了信息传播的传统模式、人与人的交流方式,也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已经显得落后而低效,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时代的呼唤。重视并对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展开多维度的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并将极大拓展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

参考文献:

[1]宋元林.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构建[J].思

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2).

[2]王凤莉.主题网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完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移动互联网与思想政治 篇4

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对培养大学生科学思想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大学生中可能存在的道德观、价值观被扭曲, 社会主义信念、理念选择性模糊, 缺乏时代发展责任感等问题, 具有改进和再改造的积极作用。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载体, 承载着传播现代化的社会文化和信息交流的双重使命,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具有积极意义。针对大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课堂上使用手机以及高校辅导员思想教育的主导地位被削弱等情况, 将大学生思想教育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相结合, 依托移动互联网平台积极探索和创新相应的方法并对其加以合理运用, 将会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方式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 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有利于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学生思想教育模式。移动互联网切实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家庭和学校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同时异地或异时异地的沟通, 及时交流学生的思想动态, 有助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结合的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想教育模式, 为共同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形成合力。

第二, 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有利于高校辅导员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成功的思想教育不仅是师生间思想的互动和交流, 更应该是情感的交融和契合, 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沟通就可以打破时空限制, 避免面对面交流的尴尬, 师生之间可以敞开心扉, 有利于教师有效答疑解惑。移动互联网的虚拟性、隐蔽性可以打消学生倾诉过程中存在的顾虑, 他们可以针对热点问题、敏感问题畅所欲言, 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

第三, 利用移动互联网可以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社会化程度, 帮助大学生将其思想延伸出校园接受磨练, 更加直观地认识社会百态, 满足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社会化需要。

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探究大学生思想教育现状, 能够促进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间的交流, 在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同时也便于高校辅导员正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为进一步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促进大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的形成。

基于移动互联网视角研究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 高校辅导员可以拓展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渠道和手段,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促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供帮助。尤其对于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和现实表现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引导, 将其伤害减到最小。辅导员和学生也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了解目前社会上最新的热点问题, 尤其是大学生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辅导员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谈话引导, 让学生能够更加信任辅导员, 便于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在现有的移动互联网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论证认为, 移动互联网能够承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拓展思想教育的途径, 可以成为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 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方法、新途径。

摘要:本文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本质入手, 系统阐述了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优势, 通过对移动互联网的探索, 找出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手段、新方法, 让移动互联网成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教育,辅导员

参考文献

[1]张颜.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新校园 (上旬) , 2015, (3) .

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测与处置机制 篇5

第一条 为净化公共互联网网络环境,保护用户权益,维护网络安全,有效防范和处置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制定本机制。

第二条 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是指运行于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具有移动通信功能的移动终端之上,存在窃听用户通话、窃取用户信息、破坏用户数据、擅自使用付费业务、发送垃圾信息、推送广告或欺诈信息、影响移动终端运行、危害互联网网络安全等恶意行为的计算机程序。

第三条 本机制适用于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及其传播服务器、控制服务器的监测和处置。

第四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组织、监督全国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的监测和处置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保障局负责具体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以下简称通信管理局)指导、组织、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的监测和处置工作。

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以下简称CNCERT)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负责对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样本进行认定命名,对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进行监测、分析、通报,协调处置传播服务器、控制服务器和攻击源。

移动通信运营企业负责报送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疑似样本,对CNCERT认定通报的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进行监测、处置和反馈,为本单位所服务的用户提供信息提示和查杀技术咨询。

互联网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注册服务机构负责对CNCERT通报的由自身管理的恶意域名进行处置。

第五条 移动通信运营企业、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IDC服务提供商、互联网域名注册管理机构、互联网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在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托管服务、域名注册解析等服务时,应在与用户签订的服务协议、合同中约定用户承担的网络安全保障责任。

第六条 移动通信运营企业、CNCERT应不断提高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的样本捕获和监测处置能力,建设完善相关技术平台。移动通信运营企业应具备覆盖本企业网内的监测处置能力,CNCERT应具备跨不同企业移动互联网的监测能力。

第七条 CNCERT、移动通信运营企业、互联网域名注册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处置机制,加强协同配合,共同做好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的监测和处置工作。

第八条 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共四级。

特别重大事件:单个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造成用户通信费用损失累计超过一千万元人民币,或24小时内受感染用户规模超过十万个手机号码,对社会造成特别重大影响。

重大事件:单个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造成用户通信费用损失累计超过五百万元人民币,或24小时内受感染用户规模超过五万个手机号码,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

较大事件:单个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造成用户通信费用损失累计超过一百万元人民币,或24小时内受感染用户规模超过一万个手机号码,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

一般事件:发生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事件,对社会造成一定影响,但未造成上述后果。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对分级规范进行修订。

第九条 样本捕获与认定命名

(一)移动通信运营企业自主捕获或从其他渠道获得疑似恶意程序样本,应于发现后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命名建议,在3个工作日内将样本和分析结果报送CNCERT(报送格式见附件一)。

(二)CNCERT汇总自主捕获、移动通信运营企业报送和从其他渠道收集的疑似恶意程序样本,依据《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描述格式》进行分析、认定和命名,将认定结果和处置建议在5个工作日内反馈各样本报送单位和相关通信管理局(反馈格式见附件二)。

第十条 事件监测和通报

(一)CNCERT、移动通信运营企业负责对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进行监测。

(二)移动通信运营企业按照本机制第八条规定,对监测到的事件进行分级。特别重大、重大事件应在发现后2小时内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时抄报相关通信管理局和CNCERT;较大事件应在发现后4小时内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时抄报相关通信管理局和CNCERT;一般事件应按约定电子接口方式报CNCERT汇总(较大以上事件报送格式见附件三)。

(三)CNCERT汇总自主监测、移动通信运营企业报送和从其他渠道收集的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事件,对事件情况开展综合分析、分级。特别重大、重大事件应在发现后2小时内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时抄报相关通信管理局;较大事件应在发现后4小时内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时抄报相关通信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认为必要时,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进行研判。事件情况及研判结果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直接或委托CNCERT通报相关单位。一般事件由CNCERT每月汇总,按照互联网网络安全信息通报办法规定通报监测情况(较大以上事件通报格式见附件四)。

第十一条 事件处置和反馈

CNCERT、移动通信运营企业、互联网域名注册管理和服务机构应按如下要求进行处置:

(一)移动通信运营企业通过自有的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测处置平台采取处置措施。对于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事件,向本单位所服务的用户提供信息提示和查杀技术咨询。

(二)互联网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注册服务机构对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控制服务器和传播服务器使用的恶意域名进行处置。

(三)CNCERT对境外注册的恶意域名进行协调处置。

(四)反馈事件的处置情况。特别重大、重大事件的处置情况应在接到事件通报后2小时内向CNCERT反馈;较大事件的处置情况应在接到事件通报后4小时内向CNCERT反馈;一般事件的处置情况应按月度汇总后以电子表格形式向CNCERT反馈(较大以上事件反馈格式见附件五)。

(五)CNCERT验证处置情况。特别重大、重大事件应在接到处置单位反馈后2小时内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通信管理局和处置单位反馈验证结果;较大事件应在接到处置单位反馈后4小时内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通信管理局和处置单位反馈验证结果;一般事件无需验证。

第十二条 CNCERT、移动通信运营企业、互联网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注册服务机构应留存所监测和处置的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相关数据或资料以备查验。数据或资料保存时间为60天。

第十三条 CNCERT、移动通信运营企业、互联网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注册服务机构应保护用户正当权益,加强用户信息保护,规范处置流程,建立用户投诉机制,妥善解决用户争议。

第十四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会商制度,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研讨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相关问题及应对策略。

第十五条 较大以上事件通报和反馈应按照统一表格以书面方式报送,紧急情况下,可以先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联系,后补书面材料。

第十六条 对于国家举办重要活动等特殊时期,对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测和处置工作另有要求的,从其规定。

第十七条 相关单位应将本单位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测和处置工作主管领导和责任部门负责人、联系人、联系方式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抄送CNCERT。以上信息发生变更,应在3个工作日内报送变更情况。

第十八条 对于涉嫌制作、传播恶意程序或利用恶意程序牟利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及其他合作伙伴等,移动通信运营企业应依据双方签订的合同,对其进行处理,并报当地通信管理局依法处罚。对于涉嫌犯罪的事件,应报请公安机关依法调查处理。

第十九条 各单位开展信息报送应遵循及时、客观、准确、完整的原则,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定期对各单位信息报送情况进行通报。

第二十条 各通信管理局应依据本机制落实本行政区域内相关工作。

第二十一条 本机制自2012年1月1日起执行。

附件一:移动互联网疑似恶意程序样本报送表 附件二: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样本认定信息表

移动互联网与思想政治 篇6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移动互联网;影响;利用

移动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产物,其能有效保证信息交流与传播的共享性、互动性、时效性、开放性与丰富性,给大学生思想交流、知识学习和休闲娱乐提供了良好平台,全方位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方式、道德规范和思想观念。一般而言,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移动互联网的介入丰富了教育的方式,打破了教育的时空限制,进一步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体系与理论[1]。但是移动互联网作为一把“双刃剑”,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需要高校工作者与学生对其进行正确看待,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一、移动互联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利用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媒体和信息传播载体,其被大学生普遍追捧和认可,涉及到多媒体空间平台、流媒体、即时通信工具和微博等多种媒介。移动互联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利用,其主要可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微博。微博主要是以用户关系信息的获取、传播和分享为基础的平台,用户能够借助相关的客户端构建个人社区,并通过140字左右文字对信息进行更新,实现信息的即时分享。相较于传统的博客而言,微博在“转发”、“评论”和“关注”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不同,被广大学生所接受与认可,成为大学生的“舆论圈”、“交际圈”和“信息圈”。二是博客。博客主要是以网络为载体,能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排列,快速简易发布个人思想内容,学生能够利用博客发布个人的思想、心情与生活[2]。三是即时通信。即时通信指的是个对互联网消息进行即时接收与发送的业务,具有UC、MSN、QQ和手机短信等形式。目前几乎所有大学生都拥有自己的QQ账号,并将其作为与别人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分析

(一)消极影响

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对于移动互联网而言,其具有无屏障性的特点,将其应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发表言论与观点、参与网络互动等将会更加便捷及自由,这种自由与无限延伸的网络能够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此外,部分格调低下的彩铃、贴图与短信等信息以及消极落后的思想文化,将会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降低学生的责任意识与道德意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不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影响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素质。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受精力限制和年龄差异等方面的影响,其对新事物的接受与应用明显滞后于大学生群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难以有效运用前沿知识,缺乏较强的新媒体意识,无法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全面认识和理解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媒体信息监管能力不强,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最后影响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与人际关系。部分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手机上,或者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导致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时间减少,与同学、朋友和家人的关系疏远,出现人际关系交往异化情况[3]。由于移动互联网具有较强的隐秘性与便捷性,学生能够在互联网上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甚至包括不负责任的言论,这样使得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降低,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积极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移动互联网的积极影响,其可从以下几点加以考虑:一是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能否与大学生的性格偏好和群体特征进行有效结合。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具有强大的功能,如传播速度低、声情融汇、图文并茂等,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多样化选择与个性化需求,感染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确保教育内容的趣味性与生动,充分调动学生获取信息的参与性与自觉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与吸引力。

二是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移动互联网具有较强的交互性,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客体与主体的互动和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4]。思政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者在网络上进行交流互动时,不会受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实现点对点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消除学生的心理隔阂,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主导者与主体之间的信任,便于个体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三是丰富拓展了教育的空间。由于移动互联网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具有资讯五屏障、空间无屏障和时间无屏障等特点,能够对电脑终端设备、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加以突破。将移动互联网应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使传统封闭狭窄的教育空间变得更加开放性与全社会性,保证教育渠道的普及化、生活化与多样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且多样的教育资源。

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为高校教育的发展增添了一定的生机与活力,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模式、工作手段、工作载体和育人环境。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正确认识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消极影响与积极影响,将网络教育的优势加以充分发挥,探索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育的新方法与新途径,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建.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J]. 天中学刊,2011,02:58-60.

[2]谢鑫建,王金凤. 移动互联网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和对策[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7:46-47.

[3]董文波. 大学生移动互联网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J]. 金融理论与教学,2014,01:100-101.

移动互联网与思想政治 篇7

随着信息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继“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提出,高职院校的信息发展也有过去的“数字校园”逐渐过渡到了“智慧校园”,一种崭新的校园管理模式应运而出,促进了教学、学习、生活和校园资源系统等各种校园因素有机整合,实现校园智能化管理、提供更简单、便携的个性服务。

在过去要想访问传统的信息系统,必须开启个人电脑连接网络或者到附近的网吧上网登录信息系统查询信息,也就是说必须拥有个人电脑和互联网才能够登录信息系统。而通常情况下,学生和老师随时随地打开电脑上网查询信息。在遇到紧急通知情况下,必须要采用“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层层的方式通知当事人,这就摒弃了传统的信息系统容易造成信息延迟,信息落漏等功能性的弊端。

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智慧校园”除了拥有了传统的数字校园“信息共享”“高效率”“管理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特点,还拥有“个性服务”“智能化”“成本低”“操作简单”等特点。以移动通信、物联网、4G手机为基础的智慧校园凭借各种应用服务系统充分对教学、科研、技能、生活和校园资源系统的整合利用,充分体现高效、互动、共享、节能的学习和生活校园环境。

2 主要技术(The main technology)

随着“智能”电子产品的普及、物联网技术、Android开发技术以及校园无线网络的发展,几乎所有的学生和老师拥有了Android系统的智能终端,为“移动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2.1 智能手机

目前,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统称为移动互联网技术,标志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高度融合。智能手机价格也从以前的高端到现在的平民化,功能也堪比电脑,人们以更简单、方便、以操作的方式上网、聊天、视频、购物等,手机彻底改变的人们生活方式,移动办公、移动视频等等应运而生,手机应用越来越大众化。

学生通过手机上网查询竞赛、学术讲座、职业技能考试培训、兼职信息、课程表查询以及校园文体活动等;老师可以通过手机查询科研信息、课程表、手机办公等。总之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拥有一部手机万事无忧。

截至2014年12月底,据统计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新增网民3117万人包括利用手机上网的人数为4.2亿,占到总网民数的74.2%。据统计,日照职业技术学院100%的学生通过手机这种便携式的设备上网,查询信息[1]。

2.2 Android开发技术

Android是一种基于Linux系统的开源操作系统,支持手机应用软件开发[2]。体系结构由内到外四层构成分别是:Linux Kernel(Linux内核层)、Library(函数库)和Android Runtime(Android运行时库)、Application Framework(应用软件架构)、Application(应用程序)。

2.3 SQLite轻型数据库

基于占用内存资源少的特点,SQLite目前被广泛应用到嵌入式产品开发中,在运行软件只需要几百千兆的内存,提高软件运行速度[3]。

3 移动智慧校园的体系结构 ( Mobile wisdom campus architecture)

3.1 移动智慧校园总体结构

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Android智能终端连接校园服务器。智慧校园软件设计分服务器和客户端APP两部分,Web服务器端应用程序采用通过JAVA、Servlet技术,客户端APP采用Android和Java技术。移动智慧校园物理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3.2 移动智慧校园应用(APP)业务体系结构

移动智慧校园应用业务系统在不同的学校拥有不同的名字,譬如: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名称为“掌上日职”。主要包括:无忧课程表、成绩查询、校园二手交易,校园电影院售票,掌上图书馆,校园美食、校园信息通,掌上办公系统,选课系统和实训管理系统等模块,系统结构图如图2所示,系统文档结构图如图3所示。

建立统一数据,实现数据共享。智慧校园业务应用中的各个子系统建设时,首先做好数据的建设,例如学生基本信息,教师基本信息等。共享数据,保障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减少数据冗余,提高系统维护性是建立统一数据的最终目标。

4 部分功能模块代码介绍及主要界面(Part of the function module code is introduced and the main interface)

4.1 无忧课程表

通过无忧课程表,学生和老师可以随意添加、修改自己的课程表,简单方便操作,其界面如图4和图5所示。

4.2成绩查询

在大多数院校已经开发了一系列信息系系统,譬如大多数学校已经开发了教务管理系统。在智慧校园开发时直接利用就可,部分主要代码如下:

5 结论(Conclusion)

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优势,开发适用院校发展的移动办公平台,提高办学效率,方便教师、学生工作、生活和学习的高效、简便、易操作等需求,丰富校园生活,提高校园建设高标准要求。

摘要:随着移动通讯技术快速发展以及物美价廉的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智慧校园”使得学生和老师上网、学习、工作、查询信息等日常生活不在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摒弃了传统上网弊端。“移动智慧校园”整合了学校已经有的信息办公系统又做了二次开发,主要采用了Android和JAVA技术开发。

iPad与移动互联网 篇8

有使用者买到ipad几天后发现:只用Safari浏览了Facebook,读取朋友的动态,用Coogle进行了几次搜索,在到iPad版文章查看了WiKi的词条,通过RSS阅读器NewsRack阅读最新的新闻。就把AT&T每月250MB流量套餐全部用完。

苹果平板电脑iPad在美国开售以来,这款产品将给已经繁忙的AT&T的3G网络带来进一步的压力。数百万苹果iPhone手机用户消耗了大量互联网流量,用户一直抱怨AT&T的3G网络频繁出现通话掉线,以及反应网速太慢等等的问题。

目前,网络通信无缝融合的时代已经到来,因为iPad没有通信功能,所以不能看作是网络通信融合时代的经典产品。在目前消费电子领域,手机更易于随身携带,一直以来iPhone用户体验十分不错,苹果不断推出iPhone的升级版,所以iPad的推出市场后果难以预料。当然,凭借苹果强大的品牌号召力,iPad找到一定数量消费者是有可能的,但相较于iPhone,其影响有所不及。

移动互联网使用的终端越广泛流行,运营商的网络问题也会随之进一步恶化。目前支持3G功能的iPad消耗的网络流量等于iPhone网络流量的三分之二。预计今年支持3G功能的iPad销量将达270万部,那么它所占用的网络资源相当于170万部iPhone手机。这样iPad肯定会对AT&T网络造成很大的压力。

现在随着以在线视频、电子商务网站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企业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被放大。在网购用户和在线视频用户高速增长的状况下,很多网站运营商会发现,在一些重点互联网覆盖区域,找到足够的机柜托管资源将会变得很困难。

这种状况下,“云计算”数据中心的不断完善提上日程,它能满足对互联网客户的需求,能提供一流技术,随时随地给予安全、自主、灵活与高效的技术支持。

其实iPad、云计算给人们带来的不止是高科技,伴随而来的还有高能耗、高费电甚至是严重的污染。在云计算领域,简单基本的做法是将计算需求转移到不同的地点。将数据发送到云上的企业用户减少了他们的温室气体排放,但是排放净值并没有减少。

移动互联网:机遇与威胁并存 篇9

财报发布:喜忧参半

就在近期,世界多家著名的科技公司纷纷公布了他们在2014年第四季度的财报。因为传统互联网的一些工作习惯和盈利模式在移动互联网中都会被打破。所以当我们纵观这些科技大佬们的财报时,会发现一个共通的现象,就是在移动端业务上的财务数据都有着或好或坏引人注目的表现。这其中数据最为显眼的公司有Apple、Facebook以及Google。

首先从Apple和Facebook看起。从Apple创始人Steve Jobs发布第一款i Phone智能手机以来,Apple总是引领着当代智能移动设备的革新。在2015年1月28日,A p p l e公布了其最新一个季度的财报,其在这季度的净营业收入为745.9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75.94亿美元增了30%,净利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80.2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在移动互联网的战局中,Apple的最大优势便是i Phone以及其独有的操作系统i OS。作为实现移动互联网的移动终端,i Phone在全球市场的销售表现持续走强,再加上i OS系统用户具有高忠诚度特点,苹果便有着在对客户进行移动端服务渗透时的先天优势。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强势发展,也在帮助Apple旗下的移动设备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相比于Apple在硬件上的强势,Facebook则在移动端内容上下猛药。同样是在1月28日,Facebook也公布了其最新一季度的财报。在这一季度,Facebook营收同比增长49%,达到了38.5亿美元,并且由于其在移动端的成功布局,广告业务营收同比上升53%,达到35.9亿美元,在这35.9亿美元中,来自移动端的广告收入更是占了70%。除了广告业务以外,移动应用程序广受欢迎也是Facebook业绩飘红的一大原因。应用程序分析公司App Annie在其发布的分析报告中指出,2014年最受欢迎的前四款应用程序均为Facebook旗下产品。随着近些年Facebook对于Instagram、Whats App等公司的高价收购,移动互联网已经逐步成为Facebook在今后的主战场。

相较于Apple在移动硬件销量上的节节开花和Facebook在移动互联网内容方向上的顺风顺水相比,Google可谓是处在转型所带来的阵痛期。在刚刚公布的财报中,由于Google的四季度营收和利润均未达到市场对其的预期,Google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下跌了2.5%。其实Google所拥有的移动互联网资源并不差,甚至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比如说Android系统,现如今,Android系统几乎覆盖了除Apple产品外的绝大部分智能移动设备,但Google如今还没有找到一条最适合的途径来实现通过Android系统获得丰厚的利润。长久以来,基于传统互联网模式下的广告运营一直是Google的核心业务。季报中显示,Google的广告点击量同比上升了14%,但点击量的提升并没有给其带来收入上同比例的增长。报表显示,Google以及其下属网站上投放广告的成本同比和环比都下降了8%,这说明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大行其道,广告商们已经开始对传统的互联网广告投放方式与其能产生的价值产生了怀疑。Google首席商务官Omid Kordestani更是不愿意透露Google有多少收入是来自移动端。与Google形成鲜明对比的正是Facebook,Facebook凭借其拥有高依赖度的皇冠产品Facebook和Instagram等,在2014全年移动端收入了74.3亿元广告费,相较于2013年移动端广告收入上升了136%,并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Facebook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上的成功是值得Google学习的。为了遏制广告收入的持续走低,Google已经针对移动端推出了名为Store Visits的广告统计软件,Google希望此款软件可以帮助广告主衡量线上广告点击到底有多少转化为实体消费,从而用数据告诉广告商,Google移动端依然高效。

Google四季度财报数据不尽如人意。

移动互联网可以属于任何人

让我们先 将视线离 开Google、Facebook这样的大公司,来看看在近些年借助移动互联网东风快速成长起来的创业公司。以Uber为例,Uber是一家总部设于美国加州旧金山市的科技公司,其主营业务就是我们国内现在最流行的专车业务。成立于2 0 0 9年的U b e r是专车业务的鼻祖,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其现阶段的服务已覆盖了全球约49个国家,将近229座城市。在最新一轮估值中,Uber的市值已经达到了400亿美金。现在Uber引领的专车业务模式已经受到了来自中国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的青睐,BAT也已经在中国掀起了继去年打车软件补贴战之后的第二场厮杀。

移动互联 网现在看 似已经是一片红海,但其实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经济模式只是处于转型初期。我们现在谈到的移动互联网多为基于移动设备而展开的,这其中又以智能手机为使用最广泛的移动终端。自第一代i Phone的发布到现在,也只过去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在这数年间,互联网企业商 业模式的 转变似乎 并没有跟上智能设备在消费市场上普及的步伐。从而导致了服务滞后于硬件的情况。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给了创业公司更多地机会和更大的空间去发展移动互联网相关业务。通过Google、Facebook还有Uber这老中青三家科技企业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中的表现可以佐证,无论是底蕴多么深厚的公司,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商业模式,都会面临被市场抛弃的威胁。相反,即使是创业公司,如果能够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也可以快速地获得成功。

移动互联网与思想政治 篇10

2013年8月17日, 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 部署未来8年宽带发展目标及路径, 意味着“宽带战略”从部门行动上升为国家战略, 宽带网络首次成为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伴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 移动互联网在我国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云计算、大数据等相关技术的成熟商用, 进一步推波助澜, 催生了移动信息化应用的持续增长。

移动信息化, 是指在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构成的综合通信平台基础上, 通过移动终端、手机、个人计算机等多平台的信息交互沟通, 实现管理、业务以及服务的移动化、信息化、电子化和网络化, 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适时可得、电子互动的全方位管理与服务。

移动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使其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渗透融合, BYOD、即时通讯、移动BI等移动新技术新应用在公共事业、政务办公、管理服务、企业运营、生产制造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成为支撑转型升级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手段。

二、移动信息化行业发展情况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 移动应用在工作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相比个人大众化应用的快速涌现, 企业移动应用发展却相对滞后。据权威市场调研, 有82.8%的企业近三年内没有移动化规划, 这个比例着实让人意外, 为何这么多企业处在观望当中, 这可能跟移动信息化的整个环境发展不完备有关, 主要表现为:

现有的大型软件公司还未推出与企业信息化相结合的成功案例;

由于各行业特性不一样, 所以企业移动信息化存在多样性需求;

市场上此类成熟产品和方案还不完善, 没有相关专业机构提供咨询;

缺少安全标准和行业政策支持, 所以更多企业专注于先完成内部业务系统的调整。

研究认为企业一方面暂且没有找到实践移动信息化与提高企业自身业务价值的结合点, 还没有发现移动信息化带来的有利因素对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另外一方面部分企业认为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针对发展移动信息化当前来自具体业务需求方面的推动力还不足, 暂时还不需要针对移动信息化展开具体的实践活动。

现阶段实践移动信息化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金融、政府、能源、制造、医疗卫生等五大行业当中。80.2%的金融行业都已部署移动信息化, 在五大行业中发展最快;而51.3%的政府行业, 43.4%的能源行业也已开始部署。制造行业在生产和物流的沟通协作需求压力下, 有41%制造业已开始部署。医疗行业则由于行业背景的关系, 在五大行业中近展缓慢仅占31.3%, 如图1所示。

不过可以预见中国移动信息化未来前景广阔, 这也是IT巨头纷纷布局该领域的原因, 三年内中国移动信息化市场将迎来井喷。

三、企业移动信息化发展的四个阶段

1.基于企业内部业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1.0时代。主要解决企业生产和管理流程的信息化, 主要产品形式以传统ERP、CRM等内部应用系统为主。在这个阶段, 基本上所有的信息化需求或解决方案, 都是基于企业内部的, 包括CRM、ERP、OA等一系列的基础应用, 处于企业信息化底层应用飞速发展的建设时期。

2.初步面向客户的企业互联网信息化建设的2.0时代。当传统企业开始触网以后, 企业信息化系统开始从内部向外部延伸, 企业更关注的是业务变革类、风险管理类和集团管控类的信息化应用和解决方案。由于互联网业务的爆发, 传统企业往往率先从营销端开始触网, 这段时期的主要业务形式包括电子商务, 在线营销等市场应用。

3.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企业移动信息化建设的3.0时代。随着移动信息化技术生产力成熟度逐渐提升, 以云计算为核心的IT消费化业务, 像移动OA, 移动ERP在广泛的应用和普及过程中。随着BYOD, 人们会更多强调信息安全, 会从电子商务考虑到移动电商, 移动电商对原本PC端的电子商务也形成了很好的闭环支持。会提到基于移动终端的用户行为分析和精准营销, 这也是对PC端的在线营销的优化和补充。这个阶段的主要产品形式以移动ERP、移动电商、移动支付、应用及数据安全等为主。

4.面向流程的移动信息化建设4.0时代。主要目标让移动信息化服务于业务流程优化, 需要对已有内部系统进行基于移动云平台架构的调整和改造, 通过资源重组和数据共享, 提供平台级服务。随着非结构化大数据的分析预测及可视化交互等技术的逐步成熟, 移动BI、移动社交类CRM的应用, 将会逐步在市场上普及。

四、新华社移动信息化发展所处的阶段及目标

随着新兴媒体迅猛发展, 新华社作为国际全媒体通讯社, 必须积极应对传媒行业的调整和变革, 抢占移动互联时代发展先机,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而以BYOD为代表的业务移动化浪潮, 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大众行为习惯发生的重要变化之一。传统通讯社向新媒体领域拓展, 也必须遵从受众对资讯接收和传播方式的变化。

1.新华社发展移动信息化的尝试

移动互联网领域发展迅速并存在较大机遇, 新华社在移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在移动阅读领域部署各色终端产品

伴随着新闻移动阅读潮流, 我社各部门、单位和分社从2010年开始陆续推出各自新闻客户端。业务种类涵盖即时新闻、信息服务、3G手机报、大客户信息专供及数字杂志等多种产品形态。

其中由国内部管理的“新华社新闻”、新媒体中心和浙江分社共同开发的“中国网事”, 国际部的“新华国际”等客户端下载量居前, 并在内容建设、技术研发、品牌运营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面向移动进行后端业务平台建设

在新闻采集方面, 通过在全球部署采集节点, 构建了一个新闻采集云。使支持智能客户端、网页、短信彩信、邮件、微信等多种发稿渠道, 支持台式机、笔记本、浏览器、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接入终端, 满足记者在各种环境下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卫星网等多种方式采写新闻的要求。

打造成熟的新媒体移动发布平台, 推进集成服务移动发布系统建设。该系统是为新华社总社、国内、外分社等业务部门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发布平台, 支持i Phone、i Pad、Android等多种移动终端, 支持面向中低端手机的Wap网站的发布。可与编辑加工平台对接, 支持文字、图片、视频、多媒体稿、图表等多种业务形态的发布。

★为推进移动化提前规划基础平台建设

搭建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的新媒体业务平台。为了顺应终端移动化、服务泛在化的发展趋势, 采用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技术理念, 实现资源整合共享, 为新媒体提供内容服务, 为新业务提供快速部署支撑, 为核心业务提供统一运维保障。一是建设“IT云平台”, 整合现有IT资源, 统一提供IT技术平台, 实现快速应用部署, 提高运维效率和能力。二是建设“媒体云平台”, 将各类数据资源和业务能力服务化, 不断整合行业资源和服务, 逐步实现新媒体、全媒体的个性化服务云平台。建设下一代通信网络, 进一步拓展网络传输带宽和扩大网络覆盖范围, 为新华社快速采集、发布各类多媒体新闻产品提供技术支撑。综合利用多种传输技术手段, 进一步加强网络传输可靠性和信息安全性, 优化现有传输方式, 提升传输效率, 进一步向业务融合通信、网络融合通信发展, 为新华社构建先进强大的现代传播体系, 提供对内通信服务和对外发布服务, 满足新华社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战略转型和全媒体业态发展的需要。

2.新华社发展移动信息化面临的挑战

第一, 移动设备的多样性挑战

面对当前移动终端多样性 (如智能手机、PDA、平板电脑) 、移动操作系统平台多样性 (如Android, i OS, Windows Phone等) 、操作系统版本多样性等问题, 企业应用如何快速适配, 持续更新和集中管理。

第二, 人员的技能

传统信息化系统研发和运维人员, 如何学习和更新知识技能, 调整步调, 适应移动应用的敏捷开发和快速迭代工作。

第三, 系统维护方面

如何保证单个应用功能高内聚的前提下, 实现对操作系统的低耦合, 减少平台升级对企业应用的影响。

第四, 移动安全

移动安全对企业移动信息化的影响最重要。企业希望通过移动信息化提升业务效率, 带来更多业务发展空间, 但也不希望移动智能终端的接入给业务系统带来安全隐患, 甚至造成重大损失。

第五, 运营管理

如何持续提供服务和满足不同角色的业务需求。移动化加速企业流程重组, 企业必需在以往线性流程中, 纳入来自用户、员工与合作伙伴的意见, 完善互动反馈机制, 形成多元的新型互动模式, 以便及时优化现有应用或规划新应用。

第六, 应用设计及平台集成

由于移动终端与传统PC终端的巨大差异, 使得要将传统业务整体移植到移动端十分困难。必须针对移动端特点, 结合移动设备自身特性, 进行应用设计和定制开发, 同时需要对后台进行整合, 把支撑移动业务的信息化系统和传统的IT系统结合起来。

3.移动信息化发展目标

现阶段新华社移动信息化的主要应用方向集中在移动采集、移动发布等工作流程两端的业务, 其他诸如移动CRM、移动差旅、移动OA等业务系统所占比例极低。移动信息化在企业内部还没有得到普及, 特别是没有触及企业的核心业务。所以, 当前新华社的移动信息化还处于初级阶段, 推进移动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华社移动信息化初期目标是以用户服务为中心, 通过对传统生产、传播方式进行流程再造, 在有效推进基础平台建设的同时, 结合移动互联网特点, 不断进行业务模式创新, 最终实现新媒体业务转型升级。

五、具体实施建议

一是须进一步秉承“技术先行”的理念, 通过云平台、内外网融合、非涉密信息系统安全等重点项目建设, 整合资源, 提供服务, 以技术平台的强大集成服务力带动业务拓展。

一个让用户爱不释手的移动应用必然依托于后端强大的服务能力。随着移动APP持续变轻, 移动与云计算将结合发展, 优秀的移动应用将更加依赖于云计算。据统计, 对于后端服务类型, 云存储、地理位置信息服务、大数据、云端计算、统计五大类后端服务工具是移动开发的“刚性需求”, 云计算让移动应用的用户黏性大增。在未来, 云计算最大的消费者将是移动应用开发者和用户。为了存储和处理数据, 在服务端必须有强大的技术支撑能力。

二是须立足于自身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选准业务发展重点, 有所为有所不为。

集中优势内容和技术资源, 以建设面向集成服务的移动发布平台和面向BYOD需求的移动信息化业务平台为有力抓手, 结合已有的移动终端建设成果, 满足信息发布及移动办公类需求。通过规划和建设B2C统一移动发布数据服务平台, 从后端数据服务层面上对众多的B2C应用的数据访问逻辑、访问接口等进行统一设计和实现。在保证多个应用之间相对隔离的前提下, 通过使用统一的用户管理组件、产品管理组件、栏目管理组件、互动组件、内容发布组件、多媒体数据服务组件等来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提高应用上线速度。

通过采用移动发布中间件技术, 面向社内移动编签、移动OA、流程审批、协同互动等各类移动办公需求进行统一实现。在不影响原采、编、OA等业务系统逻辑的前提下, 从中间件层, 实现数据映射、逻辑映射以及服务映射, 满足快速的系统部署和灵活的功能调整需求。

三是产品策划须在现有格局下寻找新突破, 尽可能从行业细分领域、交叉领域着手, 实现新闻信息集成服务和差异化发展。

新华社可对现有移动阅读类产品进行适度整合, 关停一些影响力小、下载量少、内容更新不及时的客户端。将现有精品客户端以板块或栏目形式统一整合到社一级客户端中。充分吸收经验特色, 实行统一运营管理和栏目差异化发展。将社一级客户端打造成新闻信息集成报道聚合平台, 吸引各类媒体入驻, 构建各具特色、精准定位的新闻客户端集群。将部门或分社建设的新闻客户端作为二级客户端, 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力。

四须更加注重细节, 把细节做到极致, 实现移动用户规模及质量的稳健增长。

在加强新华社新闻终端产品内容建设的同时, 创新利用各种渠道和社会营销方式, 加强对终端产品的包装推广。通过高端收费服务、广告合作、预装分成、增值服务等多种方式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和分发渠道, 实现用户规模的稳步增长。通过移动数字版权等技术, 及时发现并主动采取措施, 应对市场上违规使用我社产品内容的侵权行为, 维护合法用户权益和我社品牌形象, 保证信息服务质量。

五加大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力度, 为我新媒体产品的发展提供技术引领。

推进内部技术研发并加快外部技术引进, 为我社新闻客户端等移动新媒体的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在现有人才队伍基础上, 充分发掘我社人力资源潜能, 结合业务发展需要培养更多更专业的新媒体编辑、设计、技术和经营人才。

六、结语

上一篇:认证证书下一篇:多层分布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