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回收利用

2024-05-20

资源回收利用(精选十篇)

资源回收利用 篇1

建议认为, 再生资源回收产业的从业者往往受人歧视, 社会地位低下, 再生资源产业被视为地下经济。 对再生资源产业认识不全面, 认为这只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一种措施, 没有认识到这是“绿色文明”背景下的一种新经济形态, 是追求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多赢的经济发展模式。

再生资源产业是现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的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但甘肃省各级政府还未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网点规划设置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在房地产开发、小区建设中没有明确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布局规划, 致使在新建小区设立回收网点十分困难。

同时, 再生资源产业支持资金缺乏。 由于再生资源初级回收环节属微利经营行业, 大部分初级回收企业资产小、底子薄, 企业筹措资金困难, 加之商铺租金连续快速上涨, 造成在社区设置回收网点困难。 企业回收再生产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缺乏资金, 造成资源的回收利用生产方式粗放, 严重制约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

建议认为, 近年来, 甘肃省制订了一系列标准和鼓励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法律和政策, 但缺乏系统性与规范性, 特别是缺乏统一的再生资源分类标准、再生资源回收生产技术规范标准、再生资源回收从业人员劳动保护标准等。 再生资源产业具有公益性特点, 其发展需要政策的引导和规范, 而目前甘肃省还没有长期稳定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建议以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体系、再生资源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信息体系“四个体系”建设为重点, 进一步延伸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链条, 健全功能, 完善布局, 促进我省再生资源回收产业水平整体提升。

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在充分规范整合和利用现有再生资源回收渠道的基础上, 结合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建设, 形成以交易集散中心为核心, 以基层收购网点为基础, 点面结合, 集回收、集散、加工利用三位于一体, 流转顺畅、经营规范、绿色便捷的回收网络体系。

资源回收利用 篇2

42、回收的不是废品,而是资源。

43、回收的废物,再生的资源。

44、回收废品,利国利民。

45、回收废品,做环保达人。

46、回收废物,收获资源,保护环境,共享生活。

47、回收旧废品,服务千万家。

48、回收你的废品,环保地球家园。

49、汇聚百废,切莫浪费。

50、家有废品麻烦多,回收利你又利国。

51、节约是一种习惯,废品是一种资源。

52、节约资源,变废为宝。

53、今天的回收,是为了明天的新生。

54、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

55、垃圾要分类,资源要利用。

56、流动的当铺,当你的废品。

57、没有废品,只有放错位置的宝贝。

58、你把不要的给我,我还你真金白银。

59、你不需要的,正是我想要的——废品回收,快捷互惠。

差错引领 资源利用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差错资源;教学思考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这些自主式、开放式的探究学习方式比起以前的教学来说更容易出现差错。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如何看待“差错”,如何运用“差错”,如何把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差错”转化为教学的有效资源,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中“差错”资源的认识

(一)教学中学生对“差错”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是怎样认识“差错”的呢?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在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多数的学生认为“差错”就等于“失败”,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差错就是正确的反面,由差错给学生带来的联想就是失败等一些负面的想法,以此影响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教学中教师对“差错”的认识

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教师对于课堂中出现的“差错”应该进行辩证的理解。应主动的抛弃传统的观念,把“差错”转化成一种教学资源,把它用于开展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二、教学中“差错资源化”的运用

黑格尔说过:“错误的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

(一)导入中利用“差错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差错并不是教师教给的,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产生的。通过展示学生的错误,分析错误的观点,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改正错误,让他们在不断的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开拓思维,交流学习心得,这样使学生更加容易把学习难点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加牢固,也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学习素养。

例如:在教学《24时记时法》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

师:(播放新闻联播的音乐)这是什么音乐?

生:新闻联播。

师:几点有新闻联播看啊?

生:7点。

师:是7时吗?你确定吗?

生:当然,我每天都和爸爸妈妈一起看。

师:今天你看过了吗?

学生齐答:还没到呢!

师:为什么?

学生大声说:没到晚上7点。

一个调皮的男生跳起来说:就是19时嘛。

师:你平时都是这样说吗?比如:我16时放学。

生:不是的,下午4点放学。

我利用了孩子们都比较熟悉的新闻联播的音乐让学生猜,然后问什么时候播,学生说7时,我并没有急于强调是晚上7时,因为孩子肯定是知道的,但是让孩子自己说出来和老师主动告诉他们效果是不一样,然后通过播放新闻联播从显示屏上看到19时,和我们说的晚上7时产生冲突,为什么会有两种记时法呢?引起学生往下探究的兴趣。教师要舍得让学生出错,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老师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索中利用“差错资源”,增强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的数学学习活动本来就是一个不断猜测、探索、尝试的过程,学生在实际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历了错误那是难以避免的,其实出现错误表示学生的思维在活动。

例如:在教学《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有这样一道题:有三个学生小组一共收集了87个易拉罐,第一组收集了23个,第二组收集了31个,请问第三组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呢?

师:谁来说说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道题?

生1:87-23-31=33(个)。

生2:87-23=64(个),87-31=56(个)。

在学生列出两种答案之后,我组织学生一起去检查错误、分析错误。通过分析了解到三个小组所有的易拉罐加在一起是87,由此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现在又知道其中两组的数量,那么第三组应该有多少呢?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发现了错误,一致认同第一种解题方法是正确的。

紧接着师问: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3:87-31=56(个)56-23=33(个)

生4:23+31=54(个)87-54=33(个)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把课堂上出现的“差错”资源进行活用,不断激励学生去变换学习思路,并利用错误中所蕴含的创新潜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深入掌握和理解数学的学习规律,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创新思维。

(三)练习中利用“差错资源”,拓展学生思维

学生的学习是在不断的出错、纠错中进行的,尤其是小学生的数学学习。

例如:“小明带他的12个同学一起去公园划船,每条船最多坐3人,他们至少要租几条船?”

师: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再独立列式解答。

生1:很简单,12÷3=4(条)

生2: 12+1=13 (人)

13÷3=4(条)……1(人)

4+1=5(条)

生1在解题的时候出现了错误,没有弄清楚一共有多少人去划船,没有把小明算进去,以至于答案错误。老师就帮助学生分析:小明带他的12个同学一起去公园划船,一共是多少人划船?(13人)4条船能坐13人吗?还多1人怎么办?通过这样的分析,让做错的同学去思考并发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

总之,课堂上学生的“差错”对于教师来说是学生发展的挑战与机遇,更是对教育智慧的完美表现,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华应龙.课堂因差错而精彩[J]. 江苏教育研究,2008(10)

[2] 李建明.新课程视野下数学课堂中的“有意差错”[J].数学通报,2007(1)

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污染防治 篇4

尽管近年来国家已在政策引导、行业规划、财税政策、部门分工以及监管标准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 但是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需要引起各方高度重视。应进一步采取措施, 全面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过程中的污染防治工作。

促进再生资源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全过程的污染防治工作, 把握好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关系, 即源头减量、过程防污和最终无害3个主要环节。应采取有效措施, 从源头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的产生, 体现节能减排效果;在废物加工利用过程中, 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在废物最终处理阶段, 达到无害化安全处置要求,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大气、水、土壤的污染。

已开展的主要工作

首先是建章立制, 保障再生资源无害化处理。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国家先后制定出台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等多项部门规章, 以及一系列污染控制标准和技术规范。这些法律法规标准为规范和监督再生资源利用过程中的污染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 鼓励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集中回收处理。为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 环境保护部牵头着力抓好规划、加工利用企业环保审核以及无害处理监督管理等重点环节的工作。配合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 用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费用的补贴。基金制度自2012年实施以来, 纳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名单的企业有64家, 共上报正规企业回收拆解处理量近5 000万台, 目前已向39家拆解处理企业拨付了第一批基金补贴共6.29亿元。

基金补贴的激励作用, 使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由原先被小商贩流动回收后大范围流入非法作坊拆解, 转变为进入正规企业被规范处理, 电子废物拆解污染的局面正在扭转。环境保护部近期还将联合有关部门, 下发关于促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并淘汰落后企业的政策文件。

第三是加强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进口的环境监管。我国对进口固体废物实行分类管理。对环境风险较小、资源价值较高的进口废料, 如废旧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木材等实行进口许可管理制度;禁止进口对环境、卫生风险较大或利用价值低的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废物、废旧衣物、废轮胎、电子废物等固体废物 (俗称“洋垃圾”) 。

截至2012年, 环境保护部共向2 603家进口废物加工利用单位签发了13 566个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 进口量最大的4类废物为废纸、废塑料、废五金 (包括废五金电器、废电线电缆和废电机) 和废钢铁。

我国已发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对进口废物进行监督管理。环境保护部是牵头部门, 具体负责进口废物的审批工作;海关总署负责进口废物的查验工作;质检总局负责进口废物的检验工作;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主要参与进口废物目录的制定工作。

第四是专项整治废物加工利用集散点环境污染问题, 取得明显成效。一是针对广东汕头市贵屿镇等电子废物拆解集散地的长期环境污染痼疾, 环境保护部主管部领导亲自督办, 广东省政府组织具体落实。整改电器电子废物拆解单位3 000多家, 取缔1 700多家, 基本杜绝了非法焚烧、酸浴电路板等严重污染行为。二是环境保护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对全国48个废塑料加工利用集散地开展了污染专项整治行动, 尤其是河北、安徽等重点地区。2012年全国共取缔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废塑料非法加工利用窝点5 000余家, 限期整改近2 000余家。专项污染整治取得了良好效果, 对遏制废物加工利用集散地污染起到了震慑作用, 受到当地各界肯定及老百姓的称赞。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尽管已开展了一些工作, 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利用领域仍然存在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 需要部门联动, 制定政策, 加强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 强化环境执法监督, 继续整治污染严重的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集散点。目前, 在一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集散地, 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集散点, 小作坊遍地开花,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牟取利益。部分企业由拾荒者起家, 加工利用过程粗放, 设备陈旧, 生产工艺落后, 产生的废水、废酸、废气基本直排, 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同时, 资源综合利用整体技术水平不高, 回收组织化程度低, 加工处理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低, 造成资源浪费。

为此, 必须加强对废旧物资集散地的宏观引导, 明确地方政府责任, 形成多部门联动和政策协调机制, 解决推进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和资金问题, 疏堵结合, 规范发展, 继续强化环境执法监督, 防止这些地方成为“洋垃圾”集散地。

第二, 统筹国内国外废旧资源的综合利用管理, 逐步改变“一废两制”状况。“一废两制”是指现行管理标准和制度对国内废料和进口废料的企业实行双重管理标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我国进口废料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和完善, 构成了进口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总体来看, 目前全国2 603家依法领取废物进口许可证的企业废料品质普遍较高, 环境管理水平较高, 整个进口废料加工利用行业的环境管理规范有序。

相比而言, 国内再生资源利用行业的环保门槛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偏低, 行业小、散、乱, 尤其是废塑料、废五金、废电器等劳动密集型加工利用企业, 污染防治设施简陋, 技术水平落后, 资源化利用率和环保标准普遍低于持进口废物许可证的企业。

为此, 可借鉴对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环境标准, 加强对国内再生资源行业的环境监管, 提高环境准入门槛, 逐步与进口废物许可证加工利用企业的环境标准接轨, 解决“一废两制”问题, 提高国内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的整体环境保护水平。要与其他相关部门共同研究, 加强政策引导, 整合国家有关废旧物质的回收体系建设和循环经济、城市矿山建设等政策资源, 鼓励持有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的企业加工利用国内同类废料, 充分发挥其在行业内的优势, 提升行业整体环境管理水平。

第三, 积极推动圈区管理, 尤其在口岸地区实行优化布点, 多部门联合引导行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为改变进口废五金、电器类废物加工利用行业小、散、乱的局面, 环境保护部已会同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部门开展了进口五金类废物圈区管理工作, 引导并促进现有企业进入专门的工业园区, 实现污染集中治理。截至2012年底, 共有9家园区建成并运行。

要继续推动再生资源利用行业的圈区管理工作, 在已有的17个试点基础上, 借鉴针对进口废料加工园区的经验, 将小、散、乱的再生利用企业纳入园区统一管理。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技术水平, 促进行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实现园区内废水、废气、废渣的统一无害化处理, 提升行业整体环境保护水平, 降低二次污染。

第四, 与节能减排考核相结合, 加速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从源头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产生。实践证明, 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可有效体现节能减排效果, 如进口废料间接减少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据专家估算, 2012年进口废纸2 800多万吨, 与原木制浆比较, 废纸制浆减少COD排放约24万吨, 约占全行业COD总排放量的32%;进口废钢铁、废铜、废铝等金属共约1 400多万吨, 与开采原矿冶炼比较, 减少固体废物排放9亿多吨, 节能1300多万吨标准煤, 减少二氧化硫排放8.4万吨、氮氧化物排放1.1万吨。

资源利用新趋势 篇5

关键词:水资源;中水回用;合理利用

中图分类号:X70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3-0155-02

1中水简介

中水指各种排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其水质介于清洁水(上水)与污水(下水)之间;中水能够代替非饮用、与人体非直接接触的自来水,应用于市政杂用等领域;将污水处理为中水并加以使用的过程就是中水回用。“中水”的定义有多种解释,在污水工程方面称为“再生水”,工厂方面称为“回用水”,一般以水质作为区分的标准。其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中水处理即是采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化学方法将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使之达到一定水质要求,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城市污水经处理设施深度净化处理后的水(包括污水处理厂经二级处理再进行深化处理后的水和大型建筑物、生活社区的洗浴水、洗菜水等集中经处理后的水)统称“中水”。其水质介于自来水(上水)与排入管道内污水(下水)之间,亦故名为“中水”,中水利用也称作污水回用。

2中水回用的趋势和重要性

2.1资源短缺危机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的迅猛发展,世界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用水量剧增,加以水质不断恶化,水资源情况日趋紧张。这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水资源总量可观,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同时在时间和地区分布上很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污水排放量也逐年增加,河湖污染日趋严重,北京、天津、长春、大连、青岛、唐山和烟台等大中城市已受到水资源短缺的严重威胁。城市工业每年损失达数千亿元。随着水资源需求量的急剧增加和水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危机,因此把城市外排污水作为第二水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中水回用可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危机。

由此可见,水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寻求保护水资源和使水资源增值的有效途径,缓解水资源的紧缺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任务。美国、以色列、日本等国的中水回用已有相当的水平,厕所冲洗、园林灌溉、道路保洁、城市喷泉、冷却设备补充用水等,都大量地使用中水。尤其是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使用中水,较大的办公楼或者公寓大厦都有就地废水处理设施,主要用于厕所冲洗,东京市和福冈市都规定:新建筑面积在30 000m2以上,或可回用水量在100 m3/d以上,都必须建造中水回用设施。我国一些缺水城市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继建设了一些中水回用的示范工程,目前,北京、大连、青岛、太原、天津等缺水城市都有城市中水回用工程,主要将中水回用于工业及市政等方面。但由于起步较晚,加之对中水回用技术及其带来的效益,尤其是经济效益缺乏足够的认识,中水回用系统在我国发展缓慢。而目前国内外污水处理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各种处理技术也日趋成熟,在水资源紧缺的现实下,将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后作为再生资源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所以污水处理并不是最终目的,实现水资源在利用才是当今城市污水治理的出发点。应大力推行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提高它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城市中水回用技术就是提高处理后的水质,回供给工业和城市杂用水的方法,把经过处理的污水作为一种新的水资源,加以再利用,以缓和水危机,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我国是水资源匮乏的国家,城市污水就近可得,易于收集,易于处理,数量巨大,稳定可靠。凡是污水处理厂都可将污水再次适当处理后回用。全国污水回用率如果平均达到20%,足可以缓解一大批缺水城市的供水紧张。但目前我国还没有中水回用的专项工程,因此中水回用必将成为我国大中城市和一些缺水城市必然采取的措施,充分地发挥它的环境效益!

2.2工艺简介

2.2.1工艺类型

按处理方法,中水处理工艺一般分为3种类型。

(1)物理处理法:如膜滤法,适用于水质变化大的情况。它装置紧凑,容易操作,以及受负荷变动的影响小。

(2)物理化学法:如砂滤、活性炭吸附、浮选、混凝沉淀等,适用于污水水质变化较大的情况。特点是技术先进,结构紧凑,占地少,管理简单。

(3)生物处理法:如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等,适用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污水。具有适应水力负荷变动能力强、产生污泥量少、维护管理容易等优点。

2.2.2基本流程

单一的中水处理方法一般很难达到回用水水质的要求。通常回用技术需多种污水处理技术的合理组合起来进行深度处理,目前,主要的工艺流程有以下3种:①原水-格栅-调节池-接触氧化池-沉淀地-过滤-消毒-出水。②原水-格栅-调节池-絮凝沉淀池-超滤膜-消毒-出水。③原水-格栅-调节池-活性污泥池-超滤膜-消毒-出水。

2.2.3选择原则

中水回用流程的选择应根据进水水质以及回用要求来选择,如果是沐浴、清洁或喷洒等水质较好的杂排水为中水水源时,一般采用物理化学法为主的处理工艺流程。若主要以厨房、厕所冲洗水等含有机物为主的生活污水为水源时,一般采用生化法为主或生化、物化结合的处理工艺。

2.3分类

2.3.1处理系统分类

中水系统大致可分3类:①城市中水系统。利用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出水回用,方便高效;②小区中水系统。主要是对一些远离城市管网的生活小区内或建筑群的污水实现就近收集和处理、所生产的再生水就地利用;③建筑中水系统。主要就是一些宾馆、学校等,收集单个建筑内生活污水适当处理后回用于建筑物和小区。

2.3.2用途分类

中水因用途不同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将其处理到饮用水的标准而直接回用到日常生活中,即实现水资源直接循环利用,这种处理方式适用于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地区,但投资高,工艺复杂;另一种是将其处理到非饮用水的标准,主要用于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用于工业,如印染、造纸、钢铁、电力、冷却设备补充用水等,另一方面就是生活污水。如冲厕、园林和农田灌溉、汽车清洗、消防、道路清洁、绿化浇洒等。

通过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实行中水回用,可一定程度解决河网及流域的环境补给水源,提高当地河网的水环境容量,并可作为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和市政杂用水,这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十分有利。

3中水利用现状

3.1国外现状

中水回用技术在国外早已应用于实践。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

家都大量地使用中水。在中水利用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起大力提倡使用中水,并在上水道和下水道之间,专门设置了中水道。要求新建的政府机关、学校、企业办公楼以及会馆、公园、运动场等公共建筑物都须设置中水道。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开发了很多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在新型脱氮、脱磷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建立起了许多“水再生工厂”;美国也是世界上中水利用最早的国家之一,有300余座城市实现了污水处理后再利用;新加坡为了更好地节约水资源,目前每天至少有数千万升经过深度处理的中水已经加到饮用水管中,不是单纯作为中水利用了。1987年以色列全国已有210个市政污水回用工程,城市污水回用率达72%。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超滤技术作为中水处理的后处理技术,具有适应性强、对悬浮物、细菌和洗涤剂的去除率高,出水稳定等诸多优点。

实行中水回用可减少污水排放量,消除因污水排放而造成的对河流的污染,减少环境资源损失,有效保护水环境。只有结合当地具体情况,根据回用点的水质要求,选择处理方法才能达到经济合理的处理使用效果。

3.2国内现状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使用中水回用技术,起步较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15年~20年,主要还是用于居民冲厕、灌溉、景观用水、洗车,正在开发的工业和农业中的使用,因此更应加大研究力度,以缩短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发展水资源再生产业。北京、天津、青岛等缺水的城市都把中水回用列入城市总体规划之中。在北京,许多居住区和集中建筑均要求配套建设中水处理站或中水机房,将沐浴、盥洗、洗衣等优质杂排水收集处理后供冲厕、绿化、洗车等。目前天津市的一些小区都使用中水来替换自来水用于景观用水,以及浇灌绿地,还为此专门出台了关于住宅使用中水的规定。

4存在的问题

由于水资源危机感和节水意识不强,污水回用方面的科技投入不足等导致全国大型污水回用项目为数不多,回用率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的差距。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回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费用高,利用率低;②法规政策不完善;③设施布局不合理,输配水管道系统不健全;④施工难度大;⑤投资大,运行成本高;⑥能耗高、异味、泡沫问题难以解决。所以,中水回用技术还不健全,仍然是一个急需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5发展中水回用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消除人们对中水回用认识上的不足,提高公众对中水回用意义的理解,使公众充分意识到水资源紧缺的严峻性,认识到进行中水回用、开辟第二水源对解决当今城市用水矛盾的重要性。

(2)改革现行水价,合理制订城市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收费政策体系,确定中水水价时既要考虑低于自来水水价,以形成差价,刺激中水使用;又要考虑按质论价。根据不同的水质标准确定价格。

(3)建立完善的排水管网及泵站,确保污水处理厂的进水量;切实抓好工业废水的预处理,严格控制进水水质。

(4)在确保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的基础上。完善中水回用管网的配套建设,协调好整个城市的水资源,做到分质供水,各尽其用,使中水回用发挥最大的效益。

(5)制订合理的排污收费政策体系,配套完善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政策和激励措施,采用政府投资和社会化集资、融资办法,实行市场经济化操作,大力支持和推广中水回用。

6结束语

资源回收利用 篇6

(一)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现状。

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该行业的不断规范, 各级政府非常注重培育商贸和流通市场, 吸引了再生资源的聚集, 各地市场交易活跃。但是再生资源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税收政策调整后, 部分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由于税负加重, 行业利润减少, 选择了退出该行业, 导致部分小税源减少。

(二) 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原有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 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有很大的差距。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各种经济成份相继进入这一领域, 一方面活跃了市场经济, 方便了废旧物资回收, 增加了就业;另一方面, 从全社会看, 由于管理无序, 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再生资源回收缺乏专业化, 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

在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人员中, 外来流动人员、个体经营户占绝大多数, “散兵游勇”式的回收大军, 由于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 偷、盗公共设施等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 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的正常进行。另外, 行业管理不到位, 有些地方甚至出现部门多头管理的情况, 增加了企业负担, 降低了管理效能。

2、产业缺乏统一规划, 二次污染问题严重。

经营业户不愿意统一加工经营一些低效益再生资源, 导致其流失为垃圾, 有的行业则出现无序经营, 效益不高。个别企业虽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内部形成了小循环, 但由于缺乏统一园区聚集, 无法共享基础设施, 没有形成相互共存的产业链, 达不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部分企业或个体经营者只从经济利益出发, 能赚钱的就回收, 不赚钱的或处理不了的就抛弃, 特别是将一些有害废弃物任意处理, 对土壤、地下水、空气造成了现实与潜在的污染。

3、企业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 无行业技术标准, 产业化程度低。

废旧资源深加工不够。由于这个行业基本是以个体经营和小企业为主, 由于设备更新换代慢, 工艺流程落后, 它们没有条件和能力引进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很低, 竞争力不强。加上回收分散经营, 资源难以集中利用, 给采用高新技术带来难度, 再生资源利用的产业化程度低, 许多宝贵的资源因此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现行税收政策

(一) 增值税政策

1、再生资源回收环节。

取消“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其收购的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的废旧物资, 可按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开具的由税务机关监制的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金额, 按10%计算抵扣进项税额“的政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再生资源, 应当凭取得的增值税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的抵扣凭证抵扣进项税额。对满足一定条件的废旧物资回收企业按其销售再生资源实现的增值税一定比例实行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 (2009年为70%, 2010年为50%) 。目前, 该项政策已取消。

2、资源综合利用环节。

一是对再生水、以废旧轮胎为原料生产的胶粉、翻新轮胎、主产原料中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30%的特定建材产品、污水处理劳务等实行免征增值税政策。二是对以工业废气为原料生产的高纯度二氧化碳产品、以垃圾为燃料生产的电力或热力、以煤炭开采过程中伴生的舍弃物油母页岩为原料生产的页岩油、以废旧沥青混凝土为原料生产的再生沥青混凝土、采用旋窑法工艺生产且原料中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30%的水泥等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三是对以退役军用发射药为原料生产的涂料硝化棉粉, 以燃煤发电厂及各类工业企业产生的烟气、高硫天然气进行脱硫生产的副产品, 以废弃酒糟和酿酒底锅水为原料生产的蒸汽、活性炭、白碳黑、乳酸、乳酸钙、沼气, 以煤矸石、煤泥、石煤、油母页岩为燃料生产的电力和热力, 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 部分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等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四是对以废弃的动物油和植物油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的粘土实心砖、瓦, 一律按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不得采取简易办法征收。

(二) 企业所得税政策企业综合利用资

源, 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 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必须符合《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 (2008版) 规定的技术标准。

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现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大。从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看, 新政策只是将原分散的政策作了分类整合, 与往年相比, 影响不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 恢复了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征收增值税, 对企业和财政收入的影响较为突出。

(一) 对企业的影响一是税负增加。再生资源企业行业特殊、技术含量低、盈利能力差。近年来, 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主要依靠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带动发展。现行税收政策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销售废旧物资恢复征收增值税后, 企业的税收负担大幅增加, 虽然符合条件的企业能享受一定比例的增值税退税政策扶持, 但企业每年仍将增加增值税税负5%, 况且现在扶持政策已到期停止执行, 税负还会继续上升。另外, 企业还将增加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地方税负1%。二是业务萎缩。现行再生资源税收政策取消后, 对企业销售收入影响较大, 业务大量萎缩。分析主要原因:一是税收杠杆和市场竞争调节了行业利润, 淘汰了部分中小业户。部分企业因无法取得增值税抵扣发票而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税负增加, 再加上一些企业通过内部关联交易等不法手段抵扣进项税额, 挤压规范经营业户的生存空间, 导致部分企业利润微薄甚至亏本, 退出了该行业;二是受经济形势影响, 废旧物资价格波动较大, 一些企业在高价位收购了大量存货, 亏损严重, 无力开展新业务。

(二) 对地方财政及税源的影响恢复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征收增值税后, 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四、促进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再生资源综合、循环利用, 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节约资源, 还有利于减少污染, 促进环境保护, 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 制定并完善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规划。

应抓住国家调整再生资源政策的有利时机, 加强调查研究, 制定和完善再生资源产业、行业布局规划, 明确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工作重点, 逐步形成资源来源多元化、回收利用规范化、流通加工专业化的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模式。“借市、借资、借智”, 培育建设布局合理、集中分类、规范有序的再生资源市场和深加工基地, 条件成熟的可以建设再生资源产业园区, 并以此为中心, 形成较为完善的再生资源产业链, 加快再生资源产业的市场化、规模化和产业化进程。

(二) 加快推进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建设。

采取“政府引导, 社区协办, 市场运作”的方式, 以资本或生产为纽带, 以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手段, 建立集回收、加工、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市、县 (区) 、镇、网点四级网络体系。在规范整合利用现有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的基础上, 结合城乡建设发展规划, 形成以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 集散市场为核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把从业者组织起来, 逐步实现回收利用行业的联合, 规范行业经营行为和市场秩序, 促进我市再生资源行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三) 大力扶持再生资源行业发展。

现行再生资源税收政策对再生资源企业和税源影响较大, 应采取有效措施, 积极应对。一是加强部门协调配合, 服务企业发展。流通业等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对再生资源行业的指导和监督职责, 督促有关部门尽快理顺企业备案管理职能, 妥善解决好企业多头备案问题。税务部门要加大对废旧物资增值税发票的管理, 坚决制止企业帐外经营、利用关联企业交易逃税等违法行为, 并加大对偷逃税款的查处力度, 规范经营秩序, 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二是加大对再生资源企业的扶持力度, 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借鉴外地做法和经验, 在不违背国家有关政策的情况下, 为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支持、引导再生资源企业有序发展、做大做强。在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的同时, 下大力气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扶持有实力的再生资源企业, 争取形成几家规模较大, 技术水平较高、竞争力较强的再生资源企业和企业集团,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谢永清.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对策 (上) [J]节能与环保, 2005, (05)

资源回收利用 篇7

关键词:工业余热,能源回收,节能技术

目前,贵州省“十二五”规划建议: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而在大力发展工业的过程中,工业余热的利用状况则为其重点内容,因为随着时间推移,各种不可再生能源的严重短缺和环境负荷的不断加重,能源危机将成为贵州工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提高企业和工厂对余热资源的回收利用,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措施。

一、工业余热资源概述

余热资源属于二次能源,是一次能源或可燃物料转换后的产物,或是燃料燃烧过程中所发出的热量在完成某一工艺过程后所剩下的热量。按照温度品位,工业余热一般分为600℃以上的高温余热,300~600℃的中温余热和300℃以下的低温余热三种;按照来源,工业余热又可被分为: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气废水余热,化学反应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以及可燃废气、废料余热。工业余热资源十分丰富且广泛存在于各种生产过程中,特别在煤炭、石油、钢铁、化工、建材、机械和轻工等行业更是如此,被视为继煤、石油、天然气、水利之后的第5大常规能源。

余热回收方式各种各样,但总体分为热回收(直接利用热能)和动力回收(转变为动力或电力再用)两大类。而在回收余热时,首先应考虑到所回收余热要有用处和在经济上必须合算,如为了回收余热所耗费的设备投资甚多,而回收后的收益又不大时,就得不偿失了。

余热回收的主要原则是:一是对于高温烟气的各种热设备,其余热应优先由本设备或本系统加以利用。二是余热余能可利用来生产蒸汽或热水,以及生产动力等。三是进行企业综合热效率及经济可行性分析。四是应对必须回收余热的热源载体,制定利用具体管理标准。

二、余热利用给贵州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课题组成员对部分贵州企业的调查了解到:贵州威宁自治县西南水泥有限公司通过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充分利用窑头、窑尾排放的废气进行余热发电。该项目投运以后,每年综合利用废气发电3,600万度,节约标煤11,732吨,预计企业可实现收益1,440万元。中铝通过锅炉脱硫系统余热利用,实现节能减排和降本效果明显,仅中压锅炉每小时就节约蒸汽10吨以上,综合测算,年可节约成本1,000万元。通过改造,锅炉余热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停止了原脱硫系统循环水泵和冷却风机的运行,此项改造每年就可节约电费210万元。尤其是增强胺液吸收二氧化硫能力的技术改造,不仅可以节约胺液药剂费用,还大幅减少了加热胺液的蒸汽使用量,年可节约蒸汽费用730万元。凯里瑞安建材有限公司4.5兆瓦余热发电机组;贵州东立水泥有限公司4.5兆瓦余热发电机组;麻江明达水泥有限公司4.5兆瓦余热发电机组;锦屏和泰水泥有限公司4.5兆瓦余热发电机组;黎平华新建材有限公司4.5兆瓦余热发电机组,凯里凯荣玻璃有限公司3兆瓦余热发电机组。截至2013年,黔东南州水泥行业余热发电量24,840万千瓦时,产值1.366亿,工业增加值0.9118亿元,节约标准煤8.1万吨,每吨产品成本降低20元。凯里凯荣玻璃有限公司除满足全厂自用电外,还实现外供。2013年全州已建成冶金企业63户140台,总装机126.6万千伏安,冶金产业年生产能力达到了158万吨。

三、加强工业余热回收利用的方案措施

(一)制定法律规范。

贵州在工业余热资源的再回收、再利用、再生产方面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省份和国家,如果由这些企业和小工厂长期发展下去,必将对贵州省能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影响,所以要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贵州省工业余热资源的回收再利用,从行业规范、执行标准、责任明确等方面使余热回收利用规模化。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工业余热回收再利用,规范工业余热的回收再利用配套体系,用法律约束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的全面保护,并逐步取缔和规范不按相关规定进行经营和生产的企业和小工厂,提高回收再利用率。在实施相关政策初期,政府有关部门应给予带头回收利用余热资源的企业一些优惠政策,刺激更多制造工厂和企业主动参与到余热资源的回收和环境保护工作,实现能源节约,使生产企业最终实现长期利益最大化。

(二)相关部门加强管理监督。

建立起相关的法律规范后,环保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做好监督工作,不定期对那些生产规模较大、污染较大的工厂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如查到企业没按相关规定把余热资源回收进行再利用或钻法律的空子时,应对这些企业从严处罚,进行通报并责令其进行整改。

(三)在工厂中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政府在工厂中大力宣传,用已经成功使用了余热资源回收装置并且给企业带来了长期可观的经济效益的生产厂家例子对各行生产企业进行宣传,利用使工厂的负责人们意识到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不仅实现政府大力提倡的节能减排,而且可以通过对余热设备一次性的成本投入,给企业在生产方面带来长期可观的经济效益。若大部分的工厂都能自觉地遵守相关规范的话,那些剩余的少部分工厂也会逐渐加入进来。

(四)加强对余热回收设备的研发和投入。

除了要做到以上几点要求,政府还应该加大对余热回收设备的开发与研制,因为各种生产厂商产生的余热种类各不相同,而且各企业对回收的余热的利用途径也各不相同。因此,只有研发出各种先进的余热回收设备才能为企业在选择时提供更多便利。此外,还可尝试着在贵州举办类似工业余热回收利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展示比赛等省级大赛。通过这些比赛可以使各生产厂家获得最新的余热利用技术,从而不断缩小贵州与外省发达城市的工业发展水平。

四、结语

本项目通过对贵州省相关工厂对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状况进行分析,使大家了解贵州的工业余热利用现状及可采取的措施,为进一步合理使用工业余热、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蔡久菊.钢铁厂节能减排及余热回收利用若干技术研究与发展[A].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贵阳:中国金属学会,2008

[2]温小萍,张素梅.余热余压利用在企业节能减排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

[3]徐国群.余热回收利用现状与发展[J].世界钢铁,2009

合理利用差异资源 篇8

在班组授课制的今天, 教育者们会发现班内学生个性差异很明显。他们有的善思考, 有的善记忆;有的开朗大方, 有的怯懦内向;有的喜欢语文, 有的喜欢英语……总之, 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独特的个体。那么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个性差异呢?

一、教师要努力创设适应差异的学习环境

课堂、校园、班风……都构成了学习环境, 而教师是学习环境的操纵者。

1. 创设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这个氛围中, 能让怯懦、内向的学生除去胆怯与羞涩, 充分地动起来, 使他们无所顾虑, 大胆积极地发言, 并能让积极主动的学生的优势更加明显。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去感化学生。同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 并利用一切手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 创设积极健康的班风

俗话说:“将门出虎子。”这句话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一个充满奋发向上的班风, 势必会带动全体。即使一个不关心集体的学生在这个环境中, 耳濡目染, 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 创设教师与学生心与心交流的空间

人之相交, 贵在交心。谈心是师生之间心灵的真心碰撞, 情感的最好交流。在交谈时要注意“三适”:适时、适人、适当。适时是指交谈要选好时机, 一般来说在情绪波动时谈话效果最好。适人即学生具有鲜明的差异, 其心理、生理都有各自的特点, 因而要把握好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 使谈话富有针对性。适当即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贝蒙竭力倡导的用肯定的评语来改变学生的态度和行为, 把一些本来要批评的话化为肯定的评定语气。

二、根据差异进行教学

教是为了更好地学, 但同样的教并不能带来满意的效果, 所以合理设计你的教学很重要。

1. 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不应是外部强加的, 而是发自内心的, 是积极主动的。学生的发展, 是一个逐步走向自律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减弱了依赖性, 强化了主体性。人的发展, 更多的看重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如果我们尊重学生, 注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就会在良好的氛围中乐学、善学。

2. 教学要有一定的弹性

即考虑到学生们不同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乃至兴趣爱好等, 使教学语言做到因人制宜。例如我在讲解《我的外公》一文中的“沧海一粟”一词时, 首先针对程度较差的学生, 用浅显语言解释为“大海中的一粒小米”, 然后再引申出去, 可以引申为“知识就像无边的海洋, 我们所知道的却很少很少”。这样, 教学由浅到深, 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

期望要想得到实现, 机会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 教师要抱有积极的期望, 同时也要有合理的要求。在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创设各种机会,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满足。

1. 竞赛式活动

学生们的好胜心很强, 都想获得成功, 所以可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的小组进行竞赛, 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从而激发他们的进取之心。

2. 定期进行成功的展览

定期进行展览如作业展、小制作展、绘画展等, 让能力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满足和喜悦。实践证明, 经常得到满足感的学生, 会精神振奋、情绪乐观, 有着较强的上进心。

四、根据差异, 帮助学生长善救失

教育的成功, 不是部分人的成功, 应是所有人的成功。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要注意经常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这样, 可以让学生冷静地认识自己, 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 让前进的风帆飘扬起来。例如我班有位男生成绩不太好, 但是他劳动积极认真, 挖掘到这个闪光点以后, 我就用这个强势优点去带动他的弱势缺点, 使他全面发展。学生成长的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 要相信他们的明天会更美好。每一位学生都是块宝石, 都蕴涵着稀有元素, 需要我们去开发, 这就是我们教师的任务, 义不容辞。

五、妙用巧引差异资源, 课堂教学的致胜法宝

教师要善于挖掘资源、运用资源。首先, 注重师生互动, 鼓励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质疑。课堂的活力来自于互动,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与生, 生与生, 生与文本、教师的互动。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在互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 要适当放开手脚, 点燃火花。学生的内心深处, 都有创造性的火花在闪烁。对于学生的提问, 对于学生的奇思妙想, 作为一个教师要充分重视、充分尊重, 这样, 课堂才能高潮迭起, 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只有这样的课堂, 才会火花迸射, 情感交融。

六、根据差异, 给予评价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教师的讽刺挖苦、吹毛求疵会伤了学生的志气, 而发自内心的肯定则会让学生充满信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许多教师碍于情面, 吝惜赞美之词, 即便学生回答很完整, 也只用“对”“还不错”作为肯定。要知道, 师生的知识基础差异很大, 对学生的独特见解或精彩见解, 能给予发自内心的赞赏, 这对学生来说可能是终身难忘的鼓励。

资源回收利用 篇9

这些指标包括:到2015年, 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与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提高到40%和45%;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0%, 其中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力争超过80%;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提高到70%, 其中再生铜、铝、铅占当年总产量的比例分别达到40%、30%和70%。

《指导意见》确定了包括共伴生矿产综合开发利用、产业废物综合利用的传统重点领域以及海洋废物、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等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新兴领域在内的31项重点领域。

合理利用资源 提高有机肥料利用率 篇10

【关键词】 有机肥料 资源 利用 建议

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氨基酸、蛋白质、胡敏酸等有机养分,同时也含有氮、磷、钾等无机养分,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吉林省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进有机肥料资源利用是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是改善品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手段;是合理利用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是保护生态环境,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措施。

1.有机肥料资源现状

1.1丰富的秸秆资源 吉林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秸秆资源非常丰富,各种农作物秸秆年生产量在3736.8 万t以上,除用于造纸外,还是优质的有机肥料资源。

1.2丰富的畜禽粪便资源 吉林省具有较好的畜牧业养殖基础,畜牧业发展迅速,大中型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发展迅猛,拥有德大等大型养殖基地,全省年生产畜禽约6.27亿头(只),生产粪便14155.2万t,是优质的有机肥料来源。

1.3丰富的泥炭资源 吉林省泥炭资源储量在全国居第四位,全省储量达10亿m3。且品质较好,是生产生物有机肥和营养土的最好原料。

2.有机肥料资源利用情况

2.1农家肥 吉林省农家肥资源总量在12031.8万t左右,其中堆肥6211.3万t,沤肥987.1万t, 厩肥3543.8万t,土杂肥1289.6万t。但农家肥总用量只有 6878.7万t,有相当一部分被废弃。

2.2秸秆 吉林省秸秆资源总量3736.8万t左右,其中约327.1万t用于烧灰还田,过腹还田量约793.4万t,直接还田量约607.4万t,其他方式还田量565.7万t。其他用途和用量974.4万t,弃置乱堆量468.8万t。

2.3绿肥 吉林省绿肥播种面积较小,资源总量没有形成规模,绿肥作物主要用作牲畜饲料。

2.4养殖场有机废弃物 吉林省畜禽养殖数量约62761万头(只),有机废弃物资源总量约14155.2万t。其中传统粪便堆沤处理9107.9万t ,工厂无害化处理46.4万t ,沼气化处理20万t,闲置废弃4980.9 万t。

3.有机肥料资源利用存在问题

3.1气候特点不利于有机肥料发酵、腐熟吉林省地处东北,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暂短炎热,冬夏温差达50℃,仅仅6、7、8月份适宜微生物活动,不利于有机肥料腐熟、发酵,腐熟、发酵技术是吉林省有机肥料发展的限制因素。

3.2有机肥积造方式落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传统有机肥料积造方式已难以为继。

3.3有机肥料资源废弃情况严重 目前,相当一部分有机肥料资源被闲置废弃而没有应用,造成严重的浪费,而且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要求的村容整洁相距甚远。

3.4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政府对有机肥料资源利用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财政对推进有机肥料利用方面的资金投入仍然偏低。虽然我省目前正在实施增施有机肥和商品有机肥试点补贴项目,但规模较小,对商品有机肥的补贴标准也较低,没有充分调动起农民应用有机肥料的积极性,今后需要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4.推进有机肥料资源利用的建议

4.1推进秸秆直接或间接还田 在全面推广普及根茬直接还田的同时,大力推广地上部分秸秆直接还田。积极推广青贮饲料,发展畜牧业,实施过腹还田,因地制宜地推广作物高留茬技术,实现秸秆自然腐熟。采取传统的高温堆肥、垫圈、粉碎还田等技术,促进秸秆间接还田。

4.2推进有机肥料工厂化 新建、改建、扩建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精制有机肥料、微生物有机肥料生产企业。

4.3加大腐熟、发酵技术研究和推广 受夏季短暂、冬季漫长的自然因素影响,发酵、腐熟技术成为制约全省有机肥料发展的“瓶颈”。因此,应在菌种培育、工艺方法等方面加强研究,开发出适合我省特点的、切实可行的有机肥料工厂化生产技术,加速有机肥料工厂化生产的进程。

上一篇:保税监管下一篇:教育观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