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水

2024-04-30

小农水(精选十篇)

小农水 篇1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产权制度

一、引言

小型农田水利 (又称“小农水”) 工程是指国家、集体投资修建的国有、集体农村小型水利工程, 包括小二型水库、塘坝、小型饮水工程、小泵站、小型灌区和大中型灌区支渠取水口以下的渠道及配套建筑物等。“小农水”工程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 它的修建, 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 原属于国家、集体所有的“小农水”工程的管理与农户分散经营的模式不相适应, 这加大了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难度, 制约了农田水利设施的效益发挥, 使得农田水利设施遭受破坏的问题更加突出。为此, 河南、江西、江苏、辽宁等省份对“小农水”工程采取了诸如承包、租赁、拍卖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的改革, 这些改革盘活了存量资产, 拓宽了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渠道, 搞活经营权, 吸引了民间资本加入新建工程行列, 增加“小农水”数量, 提高了用水效率, 农民用水纠纷也相应减少, 工程完好率得到大大提高等等。但“小农水”工程在改革进程中存在着方方面面的诸多制约因素, 因此, 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可行性条件, 精心设计改革的具体条款, 尽可能降低经营风险, 激发农户的积极性, 更好地将工程管理权力和职责转移到经营户手中。

二、“小农水”工程产权改革中的问题

1、产权改革不彻底, 涉及面不大。

根据调查资料表明, 尽管很多“小农水”工程都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 但大多数工程产权改革是不彻底的、是浅层次, 实质是经营权利置换管理责任, 多数都是经营 (盈利) 权利置换日常简单的管理责任, 产权承接人基本上都是兼业的 (从事多种经营) , 只承担日常简单的管理看护, 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劳动的建设、维修等责任仍然留给了政府。另外, 改革仅限于机井、土元井等单个中小型水利设施, 而一些水库、塘坝、小流域等涉及较少, “小农水”工程改革的范围较窄。

2、水利系统内部关系未理顺, 工程的作用难以发挥。

通过产权改革, 农民成为水利设施的“法人”或经营者, 被赋予了独立的法律地位, 农民成为法定的水利主体。产权改革之后, 小型水利设施的产权性质发生了变化, 在制度层面分割了大中小水利设施之间的联系, 导致水利系统性的瓦解。大中小型水利设施之间切断了联系, 农田水利趋于分散性和小型化, 村组集体无权调配全村的水资源进行抗旱, 也无法组织全村组统一进行水利建设;水源没有保证了, 抗灾能力下降, 农业生产缺乏稳定性。

3、改革进度不平衡。

有些地方的“小农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已在较大范围内全面推开, 采取了诸如承包、租赁、拍卖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运作模式, 这些改革盘活了存量资产, 拓宽了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渠道, 提高工程的使用效率。而有些地方不具备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条件, 如水利设施破坏严重, 水资源严重污染, 各种改革配套机制不健全, 经营者无利可图, 致使“小农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还处于举步不前阶段。

4、产权改革导致国家利益与农民利益错位。

站在国家的角度, 水利具有战略性, 关涉到粮食生产安全, 关涉国计民生, 是政治问题, 而非单纯的经济问题。而从个体农民来看, 水利是家庭经济问题, 是投入与收益的计算问题, 投入水利的积极性来自于成本收益的理性计算。通过“产权改制”将农民变成水利建设和管理的主体, 农民考虑是否进行水利投入时, 当然不是站在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角度, 而是站在是否合算的角度。以农民作为水利主体来解决水利问题, 会产生与国家战略利益相背离的情况, 因为当水利投入不合算时, 水利设施自然就会被废弃。将水利交给个体农民, 就消解了其战略性。实质上是将国家战略问题变成一家一户的农民生产问题。这也违背了改革的初衷。

5、国有及集体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调查表明, 许多地方为了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小农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任务, 在条件不具备或无人经营的情况下, 部分工程没有进行产权界定, 低价、甚至无偿转让给经营者, 或者承包费定的很低, 或者就没有规定承包费, 合同、协议等文书也不规范, 致使国有及集体资产流失状况严重。

三、“小农水”工程产权改革问题因素分析

1、小农水”工程产权改革相应政策不到位。

市场机制要求“小农水”工程的产权是明确、安全、可转移和可实行的, 这种有保证的产权可以让产权所有者放心地持续投资。但是, “小农水”工程产权改革正处于探索阶段, 涉及深度较浅, 加上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大部分干部群众对产权改革认识不够, 观念也未完全改变。在突破长期的水利管理机制的思想上, 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普遍存在怕风险、怕投资、怕政策变化等思想障碍。

2、工程本身特性的影响。

“小农水”工程具有区域自然垄断和准公共物品的特性, 所提供的服务共享程度较高, 排他成本较高, 许多“小农水”工程从水源到配水处, 除了地下输水管, 基本是敞开式的, 而且输水线路很长, 经营者不可能整天值守。即使能做到这样, 由于农业的弱质性, 付出的成本也可能远远大于收益, 经营者的权益严重受损。同时, “小农水”的资产专用性较强, 目前一般只是在遭遇干旱季节使用率较高, 遇到风调雨顺时期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农民没有或很少接受灌溉服务, 仍然需要付出与其他年份相同的费用, 承包经营者的积极性不高。

3、社会因素影响。

“小农水”市场化经营在农村这个讲究人际关系的环境里可能会受到较大阻碍。由于村庄作为用水者出生、成长和生存的场所, 村庄里的关系是一种亲情与乡情的混合感情, 这种复杂的感情还会带到水费的收取上来。收取过程让经营者难堪而难以承受, 感觉“为了一点小钱而丢了面子不值得”, 最后放弃工程的经营。另外, 由于工程产权涉及到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政府和用水者很少愿意让工程的经营者永久性持有产权。工程产权虽然明确但是不能正常流转, 即不可轻易转移或继承从而缺乏安全性。

4、工程技术管理缺乏。

“小农水”工程产权改革后, 政府缺乏对工程的管理, 特别是水利技术人员不到位, 造成工程安全运行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工程必要的除险加固、维修改造、工程续建和安全防汛等工作没有合理规划, 日常检查几乎没有进行, 工程的利用率低下, 经营者的经济效益无法保证, 积极性大打折扣。

5、监督机制不到位。

对工程产权制度过程、结果和后续管理的监督机制不到位, 合同、协议等文书的执行得不到有效保证。“小农水”工程的承包、租赁所得绝大部分用于与水无关的其他开支, 无法实现“以水养水”的良性循环。

四、推进“小农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机制的对策

1、做好“小农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前的宣传工作。

把“小农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着力点放在统一和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上, 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小农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法规, 营造气氛, 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 “小农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2、健全“小农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机制保障。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 凡是改革相对成功的“小农水”工程, 大都有一套相适应的配套机制来保障, 如激励机制需求, 即对于工程的管理者和经营者, 明确“小农水”工程的所有权及其主体, 为产权所有者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收益预期, 来激发人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激励所有者经济行为的发生, 使工程高效运行。为保证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化, 还需构建监督机制, “小农水”工程的经营和管理要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 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小农水”工程的经营和管理进行调控和监督, 使其在法制化轨道上运行, 保障工程经营的规范化, 提高服务质量。还应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使产权所有者和经转让后的财产持有者权益都得到保护, 有利于使经济行为长期化, 产权流转机制运行顺畅, 可以促进资源正常流动, 也有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3、做好以点带面工作。

抓好典型, 发挥典型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选择一些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好、条件优越的工程, 按照先小后大、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的办法制定试点方案, 取得成功后, 及时总结经验, 进而推广普及。

4、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

政府应组织水利、财政、农业、计划等相关部门人员, 进行深入调研, 结合实际情况, 制定相关改革方案和一系列配套措施, 规范产权制度改革行为。同时, 主管部门要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 定期对合同双方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防止粗放管理和掠夺性经营等短期行为的发生, 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进程, 确保改革进程和效果。

5、确保群众自愿, 民主决策。

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是一场革命, 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难度较大。所以, 必须以稳定为前提, 以发展为目的, 坚持群众路线, 尊重群众意愿对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应采取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做好资产评估, 根据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规模、现状和效益等情况, 在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 合理确定租赁费、承包费、拍卖底价, 面向社会公开竞价出让。

6、处理好所有权、经营权与管理权的关系。

对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可以采取一次性拍卖工程所有权的办法, 使购买人拥有资产的所有权和收益权, 实现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的有机统一。同时, 协调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既要大胆探索又要谨慎稳妥地处理好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关系, 实现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统一。

五、结语

“小农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是提高效率, 促进设施良性运作的有效途径, 但产权制度改革并不是一件孤立的事件, 这不仅与农田水利设施相关, 还应根据“小农水”工程的特点, 因地制宜, 科学制定操作程序, 扬长避短, 使“小农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健康稳步运行。

参考文献

[1]蒋明建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探讨[J].农村经济, 2007.7.

[2]田圃德, 范静波.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创新的制度需求[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7.3.

[3]周晓平.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原理和制约性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 2009.6.

小农水建设方案 篇2

项目区基本情况

1.1

自然概况 1.1.1 地理位置及范围

调兵山市(县级市)是在铁法煤田建设初具规模的基础上,于1982年9月建立起来的新兴煤炭工业城市。它地处辽河平原北部,距铁岭市区35公里,西距沈阳市法库县5公里,位于铁岭、法库两县之间,地理位置在东经120°21′31″-123°41′52″、北纬42°20′31″-42°33′19″,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煤炭资源丰富。区域面积263平方公里,南北长23.7公里,东西宽20.6公里。

全市耕地面积19.1万亩,其中:中低产田10万亩。项目区所在地兀术街街道施荒地村位于调兵山市区东南,该村有户数713户,人口2100人,土地面积6500亩,耕地面积5800亩,水田3000亩。

1.1.2 水文气象

1、水文:本地属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积温2977—3300℃,年平均温度6.7℃,年平均降雨量619.5毫米,日照超过2600小时,无霜期150天,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根据季节分配为:冬季23.7毫米,春季为91.5毫米,夏季为388.4毫米,秋季为115.9毫米。在月分配上以7月份降水量为最多,平均值为176.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8.9%。生长季节(4-9月份)降水总量为543.2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8.9%。

2、气温:多年平均气温为6.7℃,相对湿度62%。7月气温为最高 月份,平均气温为23.8℃;1月份气温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为零下18.3℃,气温年较差为37.1℃。无霜期为160天左右,初霜9月30日,终霜5月2日,封冻层厚度为1.2米左右。

3、日照、光辐射及蒸发量:多年平均日照为2,787.6小时,年较差649.1小时,生长季节(4-9)日照为1,511.3小时,占全年日照总时数的54.2%,可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光辐射多年平均值为136千卡每平方厘米。陆面蒸发量为455毫米,水面蒸发量1,915毫米。

4、季风:我是大风日较多,6级以上年平均出现67.8次,8级以上平均出现37.8次,其中以春季西南大风居多。

1.1.3 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为丘陵地区,土壤属棕土壤。调兵山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部有绵亘起伏的喇嘛山脉贯穿南北,南部有孤山子等山地和丘陵,形成了西高、东低的低山~兵陵~平原的地貌类型,大致分为西部石质低山丘陵和东部土质平原区。根据1983年铁法市土壤普查资料统计,我市土壤分4个土类、16个土属、31个土种。其中:以棕壤土类为主,面积为189,150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8.7%,分布在中南部的平原地区;次之为草旬土类,面积为117,762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6.6%,分布在西部山区谷地和东部冲积平原地区;沼泽土和水稻土类面积为15,274亩,分布在王河沿岸的低洼易涝地区,PH值为6.5~7.5,呈微碱性反应。全市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为1.97%,含氮量为0.128%,速效磷7.76ppm。

1.1.4自然灾害 1980年以来,调兵山市遭受较大洪涝灾害两次,分别是1985年和1994年,项目区所在地受洪涝灾害影响小;调兵山市主要自然灾害为旱灾,1990年以来旱灾发生频繁,项目区受干旱影响大,农业生产损失较重。

1.2 社会经济状况 1.2.1人口、劳力

调兵山市现有3个镇,2个街道,辖8个工人居住区,34个行政村。现有人口25万人,其中城镇和非农人口18.9万人,占75.6%,非农业人口占相当大的比重;农业人口6.1万人,占24.4%,农村劳动力1.7万人,农业劳动力0.9万人。

1.2.2 土地利用现状

调兵山市区域总面积39.3万亩,其中耕地19.1万亩,占50.7%,有林地及果树5.8万亩,占14.8%,牧草地1.5万亩,占4.3%,城镇村及工矿、交通用地8.5万亩,占21.5%,水域面积21.万亩,占5.3%,未利用地1.35万亩,占3.4%。

1.2.3 农业生产水平

项目区的老水田属于90年代开发建设的水田灌区,灌溉设施落后。水田灌溉以一家一户的小井为单位,提水效率低下仅为70﹪,项目区老水田输水渠道均为土渠,灌溉水跑冒滴漏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为65﹪,渠系水利用率低,不仅浪费宝贵的水资源,而且浪费了人力、物力、电力,造成单位成本非常高。

1.2.4 地方经济与农民收入 全市2007年经济指标为:地区国内生产总值22亿元,其中第产业增加值2.4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01亿元,工业增加值5.8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1.9亿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9890元,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4601元;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36万亩,粮食作物产量8.15万吨。

1.2.5农业水利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农业科技力量较为雄厚,项目区所在乡镇现有初级以上农业科技人员15人,其中农业9人,畜牧业4人,其他2人。成立了以镇农业技术服务站为中心的镇村两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共有农业技术服务站点 3处。

调兵山市水利科技力量较为雄厚,水利局成立了规划设计室,现有工程师10名,助工3名。近几年,为农业开发部门进行了大量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节水灌溉的技术服务上,基本形成了以水利站为中心的镇村两级水利服务网,水利局每年都要定期举行培训班,对镇村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等先进水利技术。

1.3 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1.3.1 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项目区所在地现有机电井65眼,排水站5处,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境内属辽河水系的王河、新开河,防洪设计标准达20年一遇,防洪有保障。

1.3.2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项目区农业机械水平较高,现有农业机械设施15台,水稻牧草收割机2台,打捆机3台,可以满足水稻收割的需要。

1.3.3 交通与电力

境内有沈环线公路通过,铁煤集团的企业铁路线贯穿南北,交通十分方便,东北电网供电,电力资源充裕。第二章

项目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

2.1项目区的基本情况

项目区位于调兵山东南的兀术街街道施荒地村,该村总人口0.21万人,农业劳动力0.07万人,总耕地面积0.58万亩。正常年景粮食产量266万公斤,其中水稻产量为360万公斤。

项目区原有水田灌溉为井渠结合灌区,今年该村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经过净化的中水作为水田灌溉水源,该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2.7万吨,分配给水田用水量日供水可达到0.7万吨,灌溉水保证率可达到90%,可完全满足灌溉需要。项目区的渠系工程由11条支渠、1条排水干沟组成。支渠总长10.2公里,排水干沟总长2公里,渠系内现有配套建筑物14座。灌区的绝大部分渠系工程及建筑物均为临时工程,工程标准低、质量差,工程不配套,整个渠系工程均为土渠。为此实施混凝土防渗衬砌十分必要。

2.2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2.2.1.干支渠淤积渗漏严重,输水困难。

项目区的灌溉渠系工程经过多年运行,干支渠渠道的淤积情况较为严重,造成整个渠系输水能力降低,同时由于95%以上的干支渠没有采取任何防渗工程措施,渗漏水现象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偏低,造成用水定额偏高,水资源浪费严重。

2.2.2灌区渠系建筑物老化失修,不配套,影响工程效益发挥 目前渠系骨干建筑物存在的主要问题:

1、渠系工程建筑物破坏严重。由于绝大部分建筑物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民兵在会战时建设的,标 6 准底,质量差,加之二十多年的运行,其完好率目前仅为50%左右。

2、工程不配套。由于项目区多年来以各乡镇村屯自己开发为主,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工程建筑物不配套,造成灌排不畅,调配水困难,水量浪费严重。

2.3项目区现行工程管理体制

调兵山市2009年中央财政农田水利工程计划改造水田灌溉面积0.3万亩,位于调兵山东南的兀术街街道施荒地村,改造前为井渠结合灌区。由于目前我市农村实行的农业生产方式均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项目区内每个农户水田面积少则几亩,多则几十亩。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为便于灌区改造后的运行管理和维护,项目建后管理适宜采用农业合作社管理模式,以地块为单元,由项目所在村委会组织农户实行联户对渠道、水源井等灌溉设施进行统一管理、维护,从而达到工程设施长效运行,保证工程最大限度发挥效益。

2.3.1具体管护模式:

在项目实施后,由项目所在村委会组成项目区管护领导小组,成员3~5名,组长由村委会主任担任,主要负责组织农户实行联户或单户管护灌溉设施。在项目区管护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下,以项目区地块为单元,实行联户或单户管理。水利部门实行行业技术指导和监督。

2.3.2项目管护责任

调兵山市水田末级渠系改造项目实施建成后,将本着“谁受益、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在水利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健全推行由村委会具体组织,实行联户或单户管理的方式管理。及时明确产权,办理固定 7 资产交接手续,建立健全管护制度,落实项目管护责任,落实到户到人,实行制度上墙,责任到人。

2.4 工程供水水源状况

项目区水资源总量7304万立方米,地表水4484万立方米,地下水2820万立方米,可供水量4514万立方米,可供开采的地下水2256万立方米,地表水2558万立方米。项目区为第四纪地质层覆盖,其岩性多为石英岩,长石次之,地层厚度多在8-35米之间,从上到下一般为粘土、砂土、细砂、中砂及部分砂砾层,地下水埋深在7-15米之间,为第四纪潜水,渗透系数6-29米/日,地下水为河流及降水补给,地下水水质较好,没有污染。

工程供水水源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作为水田灌溉水源,该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2.7万吨,分配给水田用水量日供水可达到1.7万吨。水田泡田定额每亩80立方米核算,3000亩水田泡田期间用水量为24万立方米,泡田期间可供水量(按15天计算)为25.5万立方米,供水量大于泡田期需水量,同时该项目原有小井16眼,也可作为补充灌溉水源,故工程供水水源可完全满足灌溉需要。

工程水源水质也满足灌溉需要。经检测,该水源水质符合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环保局1992年发布的国家标准C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满足水田灌溉用水要求。

第三章

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及布局

3.1建设范围、布局 3.1.1建设范围

2009调兵山市中央财政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落实在调兵山东南的兀术街街道施荒地村,工程建设范围为占地面积0.3万亩,水田地块南北长1500米,东西长1150米。

3.1.2建设布局

水源布置:为充分利用当地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水水源,规划建设取水涵闸1座,闸门为木板闸门。

灌溉渠系布置:根据本次改造项目的规模、面积,渠系共控制灌溉面积3000亩,属于小型灌区。故本次规划设计渠系布置形式采用斗、农渠两级固定渠道布置。

斗渠道随地势布置,共2条长2.7公里,布置在地势较高的地块南侧。比降采用自然比降为3‰,采用半填半挖渠道。斗渠与农渠交汇处设斗门20座。

农渠为直接向格田输放水的田间末级渠道,垂直于斗渠布置,间距为100米,双向输水。农渠共计布设18条,长7.2公里。农渠上每间隔50米设防水斗门1座,共计288个。

为方便机耕作业,需在田间布设作业路,作业路与斗渠交叉处设置过路桥涵20座。

田间工程布置:田间工程采用格田形式,格田长度为60米,宽度 9 为50米,格田面积控制在4.5亩左右,以利于田间管理和农业生产。

排水系统布置:由于项目区属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田间排水农沟采取与农渠相间布设,农沟间距为100米,排水支沟利用原有路边沟汇流到自然排水沟道。

3.2 建设标准、规模

田间渠系及配套桥涵设施等主体工程按10年使用年限标准设计,执行现行国家标准。渠道设计标准10年,过水涵按10年设计标准。

投资300.21万元,改造水田0.3万亩,实现节水灌溉,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3建设内容、工程量

3.3.1建设内容:项目需建设取水涵闸1座,修建混凝土防渗斗渠2条2.7公里,农渠18条7.2公里,建设4米宽过路桥涵20座,修放水斗门308个。

3.3.2工程量:项目改造计划动用土方119350立米,其中,开挖土方23241,回填土方10324立米,土地平整土方53550立米,排水沟道清淤22500立方米,作业路整修土方9735立方米,碎石2201立米,建筑沙3726立米,混凝土2652立米,混凝土管直径500毫米60节、直径300毫米308节,木材(模板及伸缩缝)129立米,钢材1.66吨。

3.4工程设计 3.4.1设计依据

该项目区属老水田区,田间输水均为土渠,布置现状不符合工程规划原则,需重新布设灌溉渠系。水源井设计标准10年,渠道设计标准 10 10年,过水涵、按10年设计标准。工程设计依据采用国家现行规范:

1、<最新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手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社)

2、<水工建筑物>(中国水利水电出社)

3、<小型水利工程设计>(大连市水利科学技术情报站、庄河县水利规划队)

4、<农田水利学>(第二版、水利电力出版社)3.4.2 渠道的布置原则

干渠应布置在灌区的较高地带,便于自流控制较大的灌溉面积,其他各级渠道应布置在各自控制范围内的较高地带。力求使工程量和工程费用最小,渠线尽可能短直,以减少占地和工程量。农渠的布置要满足机耕要求,上下级渠道尽可能垂直,间距要利于机耕要求。

渠系布置与土地利用(如耕作区、林带、道路规划)密切配合,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方便农业生产、工程施工和耕作运输。

3.4.3渠道断面设计

3.4.3.1设计流量推求,(参见《农田水利学》P104)(1)、计算农渠的设计流量

设计灌水模数(即灌水率)推求:以泡田期为例,水稻泡田定额100 m3/亩,泡田期灌水时间T取12天。设计灌水模数q设

q设=ai*mi/8.64T=1×100/8.64×15=0.8m3/s万亩。斗渠的田间净流量为:Q斗田净=0.3×0.8=0.24m3/s 农渠的田间净流量为:Q农田净=0.24/27=0.01 m3/s 取田间水利用系数nf=0.95,则农渠的净流量为

Q农净=0.01/0.95=0.014m3/s 灌区土壤属中粘壤土,从表4—1中可查出相应的土壤透水性参数:A=1.9,m=0.4。据此可计算农渠每公里输水损失系数:Ó=1.9/100×0.0140.4=1.9/100×0.18=0.11 农渠的毛流量或设计流量为: Q农毛=Q农净(1+Ó农L农)

=0.014×(1+0.11×0.3)=0.015 m3/s(2)计算斗渠的设计流量。因斗渠内同时工作的农渠有18条,所以斗渠的净流量等于18条农渠的毛流量之和。

Q斗净=18×0.015=0.36 m3/s 斗渠的工作L斗=1.35公里 斗渠的每公里输水损失的系数为:

Q斗=A/100Qm斗净=1.9/100×0.360.4=1.9/100×0.66=0.013 则斗渠的毛流量或设计流量为:

Q斗毛=Q斗净(1+Ó斗L斗)=0.36×(1+0.044×1.35)=0.37m3/s 3.4.3.2断面设计

斗渠需要清淤、整形、衬砌2700米,其水力计算按《水力学》明渠均匀流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Q=ACRIm

=A/100Q农农净

A=(b+mh)h

χ=b+2hR=A/X 1m C=(1/n)R1/6 式中:

Q——流量(m3/s);

C——谢才系数(m1/2/s);

A——过水断面面积(m2);

b——渠道底宽(m);

m——边坡系数,m=1;

h——水深(m);

χ——湿周(m);

R——水力半径(m);

i——渠道比降,i=3/1000;

n——渠道糙率,n=0.017;

经计算:斗渠选择断面尺寸为: 底宽0.4米,深0.6米,边坡为1:1。渠道比降3/1000,过流能力为0.56米3/秒,满足灌溉要求。

渠道衬砌为砼衬砌,混凝土标号为C20,混凝土厚度为10cm,下设砂石垫层10cm,每间隔1.5m设1道伸缩缝,伸缩缝为2cm厚木板。

农渠设计需要清淤、整形、衬砌18条,共7200米,修建防水斗门308座。其水力计算按《水力学》明渠均匀流计算,公式同上。

经计算:农渠选择断面尺寸为: 底宽0.3米,深0.4米,边坡为1:1。渠道比降1/1000,过流能力为0.18米3/秒,满足灌溉要求。

渠道衬砌为砼衬砌,混凝土标号为C20,混凝土厚度为10cm,下设砂石垫层10cm,每间隔1.5m设1道伸缩缝,伸缩缝为2cm厚木板。

3.4.4过路涵设计

为满足项目区交通要求,修建过路涵20座,按《水力学》计算,涵管过流按最大过流,按有压流公式计算涵管管径。其计算公式为:

Q=μcω

2gZ

式中:Q——涵管过流流量(m3/s);

μc——流量系数;

ω——涵管断面面积(m2);

Ζ——上下游水位差(m);

通过计算选择涵管管径为D500亳米,长6米(3节管)。选择断面满足过水要求。

设计结构参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典型设计》,过路涵设计尺寸见过路涵设计图。

3.4.5 进水口进水闸设计 3.4.5.1总体布置

灌溉进水闸全长21.5m,闸门高1.2m,闸底板高程为78.00m,由进口段、闸室及消力池三部分组成。

1、进口段

进口段包括铺盖、边墙。

上游铺盖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厚0.4m,铺盖长一般采用上、下游最大水位差的3~5倍,铺盖长取9m,顺水流方向底板宽度4m~1.5m渐变。

边墙为砌石挡土墙,顶宽为0.4m,顶高程为80.90m~78.50m 14 渐变。

2、闸室段

底板兼有防渗作用,底板长取6m。底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厚0.7m,宽2.7m,两边下设齿墙,齿墙深1.5m。闸门距闸底板上游侧2.43m,闸门高1.5m,宽1.7m。采用插入式木闸门,闸门净宽1.5m,单孔闸门。

3、消力池

消能采用消力池,池深0.5m,池长6.5m,消力池底板厚0.5m。消力池段翼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底板连成一体。

3.4.5.2进水闸过流能力验算

进水闸为平底宽顶堰,非淹没出流。过堰流量按非淹没出流的 宽顶堰流量公式计算,公式如下:

Q=εmB2gH03/2`

式中:Q—流量,m3/s;

B—溢流堰净宽,B=1.5m;

ε—侧面收缩系数,计算得0.95; m—流量系数,p=0,m=0.385;

H0—包括行近流速的堰上水头,H0≈H=1.4m。Qmax=0.95×0.385×1.5×4.427×1.43/2=4.02 m3/s 即进水闸最大过流量为4.02 m3/s,满足灌溉要求。

第四章

工程管理

4.1 组织机构

为加强2009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将建立项目领导小组。在调兵山市项目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调兵山市水利局具体组织实施,在项目区成立项目乡镇领导小组,负责落实、协调具体实施工作。

4.2 建设管理、运行维护

执行上级制定的开发计划,认真安排任务目标,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组织项目实施,严格实行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制度,并做好监督检查工作。项目计划确定后,调兵山市水利局为项目法人,并成立工程建设总指挥,由调兵山主管农业副市长担任。指挥部成员有:调兵山市水利局、财政局、兀术街街道等单位。建立项目法人负责制,实行施工招标制,工程监理制,质量监督制和施工合同等四制。改造项目由工程指挥部负责实施,各单位要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严格要求质量,严格验收,使改造工程达到标准高、效益好、形象美、质量精。

项目建成验收合格后,及时明确产权,办理固定资产交接手续,健全管护制度,落实项目管护责任,积极探索农业合作社管理模式,使得项目走上经营式开发、滚动式发展的路子,更好地发挥国家投资的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改革原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探索“责、权、利”明晰的灌区管理体制,具体管护模式:在项目实施后,由项目 16 所在村委会组成项目区管护领导小组,成员3~5名,组长由村委会主任担任,主要负责组织农户实行联户或单户管护灌溉设施。在项目区管护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下,以项目区地块为单元,实行联户或单户管理。水利部门实行行业技术指导和监督。

第五章

工程预算及筹资方案

5.1工程费用预算 5.1.1主要工程量

项目动用土方119350立米,其中,开挖土方23241,回填土方10324立米,土地平整土方53550立米,排水沟道清淤22500立方米,作业路整修土方9735立方米,砂石垫层3726立方米,混凝土浇筑2652立方米,模板3113平方米,伸缩缝1566平方米,砼管368节。

5.1.2人工及主要材料量

人工8278工日。水泥796吨,河石2201立方米,粗砂3726立方米,木材129立方米。

5.1.3工程总预算投资

工程总投资300.21万元,其中建筑工程265万元,临时工程8.42万元,独立费用26.79万元。

5.1.4工程预算编制依据

5.1.4.1根据辽宁省辽发改发[2005]1114号文件《辽宁省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进行编制。

5.1.4.2定额采用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辽宁省水利厅文件辽发改发[2007]71号文件颁发的《辽宁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个别单价参考有关预算定额分析,设备安装费采用设备费用15%。

5.1.4.3根据《辽宁省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制定人工预算单价,引水工程及河道工程,人工预算单价为技工35.02元/工日,机上人工35.02元/工日,普工19.93元/工日。

5.1.4.4材料预算单价:为控制由于主要材料预算价格上涨而影响工程投资的合理性,采用主要材料限价进入工程单价的办法。材料预算单价低于或等于材料限价时,按材料限价进入工程单价;材料预算体格高于限价时,按材料限价进入工程单价,超过限价部分列入相应单价之中。主要材料价格和运费价格以当地市场价格计算,加计2%的采购及保管费。

5.1.4.5取费标准

1、其它直接费:建筑工程按基本直接费5.3%计取(其中冬雨季施工增加费为3%、夜间施工增加费为0.5%、小型设施摊销费0.8%、其他1.0%)。

2、间接费:

(1)土方开工程按直接费的5%计取;

(2)石方工程按直接费的7%计取;

(3)砌石工程按直接费的5%计取;(4)模板工程按直接费的8%计取;(5)混凝土工程按直接费的6%计取;(6)钢筋加工安装工程按直接费的4.5%计取;

3、计划利润

按直接工程费和间接费两项之和的7%计取;

4、材料限价价差

材料限价价差=(材料预算价格-材料限价)×额材料用量。

5、税金 税金=(直接工程费+间接费+计划利润+材料限价价差)×3.22%。

6、建设管理费为0.5%。

5.4.6工程勘测设计费执行计价格[2002]10号文件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收费标准计取。

5.1.4.6 工程预算表

表1:

2009年调兵山市中央财政农田水利工程总预算表 表2:

永久工程预算表 表3:

建筑工程预算表 表4:

施工临时工程预算表 表5:

独立费用预算表 表6:

建筑工程单价汇总表 表7:

施工机械台班费汇总表 表8:

主要材料预算价格计算表 表9:

次要材料预算价格汇总表表 表10: 主要材料及劳动力表 5.2筹资方案

工程建设资金本着国家补助和地方自筹相结合的筹集原则筹集资金。根据工程预算,工程计划投资300.21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150万元,主要用于渠道混凝土衬砌工程,地方自筹资金150.21万元主要用于取水口修建和土方工程。

第六章

预期效益

6.1 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发挥明显的经济效益,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项目的实施平均每亩水田将比改造前增产水稻140公斤,年可增产粮食42万公斤。按照近几年水稻每公斤1.8元预算,平均每亩水田增加收入252元,项目区0.3万亩水田年可增加农民收入75.6万元。通过净态分析4年内可收回全部投资。

项目可改善灌溉面积0.3万亩,项目的实施可使施荒地村222户870人受益,人均可增加纯收入869元。

6.2 社会效益

项目的社会效益十分明显,项目区通过渠系改造,使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升,种植结构得到调整,同时可以节水节电节能,节约部分农村劳力,保持社会安定,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6.3 生态环境效益

浅议小农水工程的施工管理 篇3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问题;措施

一直以来,水利建设都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更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命脉。而加大对小农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的小农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充分做好施工管理工作,加强对施工各阶段的质量监管,从而避免质量问题的产生,充分保障小农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本文就对小农水工程的施工管理进行了初探分析,同时总结了相关有效的解决措施。

1、小农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不规范

在实际的小农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如果施工管理工作不到位,就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更是会对水利工程基础设施使用性能造成较大的损坏。当前,在我国大部分的水利工程施工中,仍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弊端,部分施工单位中的施工管理体系不完善,再加之施工队伍技能水平较低,施工管理人员监督力度不够等等,致使工程建设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施工单位在对小农水工程进行施工时,必须加强做好施工全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以此来不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其次,由于资金投入较少,导致施工管理工作中没有充足的活动经费,即使当小农水利工程建设以后,也只能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很难对其进行后期良好的养护与管理,这就势必会出现质量问题,大大降低了水利系统的运行效率,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使得整个水利工程建设中,只有部分工程能够完成,而剩余的工程项目因为缺少资金支持,很难保证在预期时间内完成,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极大的制约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2 工程投入不足

一般情况下,在对水利工程进行大规模的修建过程中,通常都需要利用到大量的人力来进行小农水利工程的施工作业。直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农业人员往往会将发展眼光集中到经营方面,只是单方面的注重自己的经济利益,并不会对水利工程建设太过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想要调出大量的劳动力已经是一件非常苦难的事情。尤其是在农村实施生产责任指以后,大多数的农民的个人意识较强,甚至还会存在着错误的思想观念,普遍认为国家不出资投入水利工程建设,自己也可以不用去做,对国家产生了一种依赖性。无论是建站,还是打井等工程,都要上级领导进行拨款,才会实施,这种只用不管的思想认知已经成为小农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建议措施

2.1 建立和完善施工管理机制

为了确保小农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促使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建立严格的竞争立项工作机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各施工单位在申报前,就可以高度重视施工方案的编制和施工规范的问题,为后续小农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必须充分保障评审流程的公平、公正性,以此来选择出优秀、合理的原则,加大对传统工作方式的转变,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与改革,使其充分满足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其次,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在实际的绩效考核工作中,切实以人们的根本利益而出发,认真听从群众的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当地政府和水利管理部门也必须积极参与到其中,并对小农水利工程提供充足的资金投入,让有限的资金发挥自身的规模效益。最后,在小农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相关部门一定要充分做好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提高灌溉保证率,还可以避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促使小农水利工程项目效益得到最大化的展现。

2.2 引导群众筹资筹劳,完善投融资机制

现如今,随着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有效的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人口生活水平也取得了明显的提升。但是,由于旱涝现象的频繁发生,也让农民们对于水利工程的减灾效益有了更深入的认知。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农村地区都在积极的开展一系列活动进行水利工程资金的筹备,这种筹资方式也充分带动了广大农民的热情。另外,我国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小农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正确引导农民群众进行小农水利工程的资金筹备与人员配置。其次,还通过利用国家相关优惠政策来大力发展民营性的水利工程,采取了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对小农水利工程建设进行扶持,同时将各项管理职责范围进行明确的划分,由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进行管理,制定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从而充分保障农民的个人利益。

2.3 开展小农水利工程普查,做好科学规划

农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应在政府部分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间的大力配合并具有一定的技术力量的基础上,才能够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税务部门应对小农水利工程定期开展普查活动,仔细检查水利工程的使用现状、配套设施、工程管理和效益等,完成对辖区内水利工程的经营状态、管理形式、产权归属和设施完好程度等调查清楚。在尊重农民意见和了解小农水利工程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小农水利工程建设。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挥过程中,小农水利工程建设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小农水利工程建设不但可以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而且还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只有加强工程管理,将经营权和使用权彻底落实,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发挥工程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涂品,丁超,杨坤等.浅谈农村小农水建设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 (7):165-166.

[2]高才.浅析水利工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建议[J].农民致富之友,2013 (15):128.

小农水 篇4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1.1 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偏低

设计工作多由县 (区) 级以上相应单位负责, 基层水利人员从思想上有了靠山并产生了惰性, 致使整体技术水平徘徊不前, 有的还出现下降趋势。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 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 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 难于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1.2 技术资质不具备、多种职能融一身

基层水利部门管理范围窄、级别低、直接面向农村, 其职能不单纯是行政管理, 技术服务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兼有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监督等多种职能, 但一般不具备相应资质。

1.3 设计施工不规范因陋就简意识浓

小型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 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 但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掌握就付诸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多以民办公助为主, 建设资金较为紧张, 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

1.4 监控措施不完善检测手段太落后

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小型水利工程投资小, 缺少相应的仪器设备, 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只能停留在目测上, 凭直观印象下结论。更缺乏监测人才, 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2 小农水工程相关问题的对策

2.1 开发人力资源培养行家手

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 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 不断提高整体素质, 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对基层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 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 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 并能统揽全局, 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 加强对乡村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 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2.2 加强质量教育建立保证体系

“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要加强对全体水利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 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 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我们在小型工程立项时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方案讨论, 及时弥补设计中的不足, 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俗话说“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质量管理决不能因小而不为。如果因陋就简, 虽然一次投入较少, 但将来的运行费用高, 使用寿命短, 结果并不节省投资, 反而有可能劳民伤财。

2.3 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

为了提高质量检测水平, 需购置必要的检验、测试仪器和设备, 对工程所用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样检查。首先, 严把材料、设备的进货关。批量购置的材料、设备等, 要根据国家、部颁技术标准先检测后使用, 不合格的不使用。其次, 加强施工质量监测。对重点工序和部位, 设置质量监控重点;对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 严格监控施工质量;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做到“腿勤、手勤、眼勤、嘴勤”。

2.4 建立完备的质量控制体系

健全“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在施工过程中, 能够严格按照审批的设计方案和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 强化项目管理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纷繁复杂的质量缺陷问题, 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起到未雨绸缪的效果。项目承接方可以建立不同的质量控制小组, 对于不同的质量问题分而治之。

3 结论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控制是一个复杂管理过程, 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通过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管理控制方法与手段, 达到监督工程的实施和质量的保证。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控制方法, 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运作规范, 审核、评价, 验收体系, 确保“小农水”建设的顺利实施, 造福百姓。

摘要:水利工程质量的优劣一方面关系到工程使用, 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安定, 另一方面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 分析了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探讨了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水利工程,小农水,施工,常见质量控制问题,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王连凤, 张晓滨.刍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9, 37 (2) .[1]王连凤, 张晓滨.刍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9, 37 (2) .

小农水设计总结报告 篇5

礼县苗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设计工作总结报告

1工程概况

苗河水库灌区分布在礼县城关、石桥两镇,引水渠道渠首距水库约25km。灌区始建于五十年代,设计灌溉面积2.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保灌1.2万亩,有主要干渠2条,全长35.2km,分别以建设年代命名为“五四渠”、“六六渠”。其中五四渠全长20.3km,设计引水流量2.0立米/秒,控制灌溉面积1.5万亩,有渠系建筑物177座,其中斗门78座、涵洞38座、跌水3座、渡槽6座、进水闸1座、冲砂闸4座,桥涵47座,有支、斗渠78条,全长35.6km;六六渠全长14.9Km,设计引水流量1.5立米/秒,控制灌溉面积0.5万亩,有渠系建筑物95座,其中斗门40座,排洪涵洞17座,跌水3座、进水闸、冲砂闸各1座,渡槽1座、倒虹吸1座,桥涵31座,有支、斗渠40条,全长21.8km。

灌区始建于五十年代,建设年代久远,老化失修严重,渠道大部分段落沿高山坡脚和村庄布设,且渠底纵坡严重失调,山洪泥石流和废料垃圾经常填塞渠道,加上渠首无引水建筑物,其它建筑物或配套不全,或老化失修,引水灌溉十分困难。

灌区自建成以来,对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因年久失修,原衬砌的砼渠道近70%的脱落,渠系建筑物大部分破损,完好率不到30%,部分渠段塌垮,渗漏严重,带病运行多年,加之田间工程配套差,斗支渠多为土渠,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到0.35,工程灌溉效益逐年缩减,已远不能达到设计效益,急需对灌区进行维修配套和末级渠系的节水改造。

受礼县水利局委托,我院根据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关于印发2009 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立项指南的通知》精神,并结合礼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于2009年7月完成了《礼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方案》,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对《礼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方案》进行了审查并批复:同意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2009年项目在城关镇杨磨、后牌、小北、土山、南关、新关、石碑等8村及石桥镇的汉阳、石桥、高寺、斩龙、瑶峪等5村共2镇13村实施。主要建设内容:衬砌渠道92.3km,其中衬砌斗渠20.3km,衬砌农渠72km;整治毛渠97.5km。平田整地5100亩,配套田间渠系建筑物1030座;发展管灌面积2000亩,管网埋设27.91km,改造机电泵站7座。批复工程总投资1601.0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补助800万元(其中管理费5.6万元),省财政补助160万元,市级财政补助80.145万元,县财政配套80.145万元,投劳折资480.87万元。

2 工程施工设计

鉴于苗河灌区主干渠年久失修,严重老化,灌溉功能逐年减弱,为了抢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建设机遇,充分发挥灌区的效益,礼县县委、政府要求在工程建设中对主干渠同时进行节水改造。我院结合灌区实际,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对干渠进行了勘测设计,调整了苗河灌区节水改造建设内容,编制了苗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方案。方案计划从五四渠进水口起,至高寺退水闸止,涉及城关镇北关、小北、后牌、新关、南关、土山、石碑和石桥镇汉阳、石桥2镇9个行政村。确定衬砌五四干渠8.956km;新建、改造维修干渠各类建筑物119座;配套衬砌斗渠28条21.94 km, 农渠129条26.79km;新建斗、农渠建筑物238座。具体建设内容为: 2.1 五四渠渠道工程

1、进水口至5#涵洞(桩号0-050-1+570)段中620m用砼衬砌,渠口宽4m,坡比1:1,深度1.5m,渠底采用U型断面,U型断面上口宽1.0m,R=0.71m。渠道两侧边壁采用C15砼预制块衬砌,预制块厚0.08m,长、宽均为0.49m。渠底采用C15砼现浇,渠顶采用厚0.1m、宽0.3m现浇C15砼封顶。沿渠每10m设三毡四油伸缩缝一道。具体见干渠断面图(1/2)。2、5#涵洞至9#涵洞(桩号1+570-2+170)段600m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涵管衬砌,涵管内径1.2m,沿渠每50m设检查段3m,检查段采用矩形渠道,渠道宽1.2m,深2.0m,沉砂池 低于砼涵管底0.5m,M7.5浆砌石渠结构,渠顶采用C20钢筋砼盖板。

3、能干退水闸至12#涵洞(桩号6+300-6+714)段414m处于居民密集、山洪频繁发生地段。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涵管衬砌,涵管内径1.0m。具体见干渠断面图(2/2)及干渠检查井设计图。4、12号涵洞至石桥电站尾水渠口(桩号6+714-13+600)段6886m采用现浇混凝土衬砌,渠口宽3.6m,坡比1:1.25,深度1.4m,渠底采用U型断面,U型段口宽0.6m,R=0.56m。沿渠每10m设三毡四油伸缩缝一道。

5、石桥电站尾水渠口至谷峪涵洞(桩号13+600-14+930)段1330m位于石桥镇中心,居民密集,垃圾废料经常倒入渠道造成渠道淤塞,对该段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涵管衬砌,涵管内径1.0m,沿渠每50m设检查段3m。

6、谷峪涵洞至高寺退水闸(桩号14+930-15+276)段346m采用现浇混凝土衬砌,渠口宽3.6m,深1.4m。

7、干渠在小水电公司门口分为主干渠和南关渠道,其中的880m在应急维修工程建设中已经衬砌,其余220m用M7.5浆砌石衬砌,钢筋混凝土预制盖板覆盖,结构与检查井相同。2.2 五四渠建筑物

工程规划维修、重建干渠渠系建筑物128座,其中: 1、改造原干渠1#进水闸,更换闸门、启闭机一套(5T),更换钢门一合,钢窗二合,内外墙抹面,外墙粉刷。

2、在干渠桩号0+450处新建1#退水冲砂闸,安装2T启闭机、钢闸门一套,引、退水1.0m涵管总长18m,砼闸墩、顶板。具体见退水冲砂闸设计图。

3改造原五四渠2#进水冲砂闸闸房:内外墙抹面,外墙粉刷,C20钢筋砼加固房顶。原闸房规格:高3m,宽3m,长6m半弧型。

4、在5#涵洞(即1#公路桥)出口建1#干渠节制闸,安装2T启闭机、闸板一套,采用C20钢筋砼闸墩、顶板,M7.5浆砌石基础。重建3#斗门。

5、原干渠15#斗门(在原小水电公司门口)控制面积位于礼县西车站后面,因城市扩建农田全部占用,本次设计将不考虑配套工程。

6、在能干退水渠上新建11#斗门。

7、重建能干村过路桥(中心桩号6+450),浆砌石桥墩,1.0m涵管桥体,桥长12米。

8、在第三人民医院旁边(桩号6+984)重建12#斗门。

9、在土山加油站(桩号7+998)对面重建5#退水闸冲砂闸,安装2T闸板、启闭机一套,C20钢筋砼顶板、闸墩,M7.5浆砌石基础。在退水渠上新建13#斗门。

10、在黄金冶炼厂侧(2#渡槽出口,桩号8+380)处建14#斗门。

11、在石碑砖厂以上(桩号8+720处)建15#斗门。

12、在3#渡槽(原亚麻厂门口、桩号9+173)新建16#斗门。

13、在石碑17#涵洞进口(桩号9+515处)重建6#退水冲砂闸,安装2T闸板、启闭机一套,C20钢筋砼顶板、闸墩,M7.5浆砌石基础。安退水涵管15m。

14、在石碑上庄头(桩号9+581处)建17#斗门,在干渠上建4#节制闸。

15、在石碑村中心(桩号9+721处)新建18#斗门。

16、在石碑村下游(桩号10+503处)重建19#斗门。

17、在北嘴上游的20#涵洞出口(桩号10+683处)重建20#斗门。

18、在北嘴下游(桩号11+440处)重建21#斗门。

19、在汉阳四组村中心(桩号11+848处)重建22#斗门。20、在汉阳26#涵洞出口(桩号12+260处)重建23#斗门。

21、在汉阳26#涵洞出口(桩号12+543处)重建24#斗门。

22、在石桥大水渠上(桩号13+108处)重建25#斗门。

23、在5#渡槽上(桩号13+452处)新建26#斗门,加固5#渡槽基础。

24、在石桥水泥厂侧(桩号13+932处)重建27#斗门。

25、重新修建在五四渠道上的谷峪公路桥涵,桥涵长16m。

26、在石桥工商所旁(桩号14+853处)建28#斗门,在干 渠上新建5#节制闸。

27、改建谷峪涵洞,涵洞设计为:M7.5浆砌石,深1.4m,宽1.2m,洞顶采用C20钢筋砼现浇,厚20cm,钢筋主筋采用φ16锰钢,付筋采用φ8圆钢。具体见桥涵断面图。

28、重建高寺公路桥,公路桥宽16m。

29、重建高寺7#退水冲砂闸

30、高寺退水闸以上有涵洞33座,计划改造维修20座,拆除重建13座;有公路桥9座,计划改造维修7座,重建2座;有过路桥26座,计划改造维修18座,改建8座,以上工程设计具体见桥涵断面设计图。有渡槽5座,全部进行维修改造;有干渠跌水1座进行维修改造。2.3 斗渠、农渠

以下工程规划设计中,斗渠编号和斗门编号相对应。工程规划衬砌斗渠28条21.94km,农渠139条26.79km。其中: 1、1#斗门配套农渠200m,用U型混凝土预制件衬砌,口宽0.5m,渠深0.5m。2、2#斗门配套斗渠60m,农渠2条共180m。用U型混凝土预制件衬砌。3、3#、4#斗门共配套斗渠360m。4、5#斗门配套斗渠90m,由于在后牌村中央,用内径30cm涵管衬砌。5、6#斗渠从公路下穿过,用内径30cm涵管衬砌20m,U型 混凝土预制件衬砌80m。6、7#斗渠在南关渠道上,与西山排洪渠汇合,利用排水渠引水灌溉,仅进行淤积清理。7、8-10#斗渠在南关渠道上,共长1300m,用U型混凝土预制件衬砌。8、11#斗渠在4#(能干)退水渠上,东西走向,全长375m。其中前段160m在田间道路下,用内径40cm涵管衬砌,后段215m段用深50cm,宽60cm矩形混凝土衬砌,厚度为15cm;在斗渠上南北走向配套农渠5条,每条530m,用U型预制构件衬砌。9、12#斗渠入口在第三人民医院后面,穿过公路后转为东西走向,全长780m,用混凝土衬砌,矩形断面,深50cm,宽60cm,衬砌好厚度15cm;沿斗渠南北走向配套农渠 8条,每条400m,公3200m。10、13#斗渠在土山加油站对面的5#退水渠上。斗渠为三岔结构,共长260m,为了不与果品厂废水汇合,北南走向段80m用φ60涵管衬砌,西东走向、东西走向平行于干渠段180m用U型混凝土预制构件衬砌;沿斗渠配套北南向农渠4条共450m,用U型混凝土预制构件衬砌。11、14#斗渠引水口在黄金冶炼厂上侧,3个分岔段共长365m,沿斗渠北南向配套农渠4条公1520m。斗渠、农渠全部用U型混凝土预制构件衬砌。12、15#斗渠穿过公路布设,共长120m,沿渠配套农渠4 条共520m,全部用U型混凝土预制构件衬砌。13、16#斗渠取水口建在原亚麻厂门口的3#渡槽上,斗渠共长400m,配套西东向、东西向各2条农渠共400m。斗渠、农渠全部用U型混凝土预制构件衬砌。

14、石碑退水冲砂渠与大沟山洪渠汇合,不便于进行配套衬砌,利用天然渠道引水,在天然退水渠上建农渠引水口5座,衬砌西东向农渠3条、东西向农渠2条,共长1120m。15、17#斗渠取水口在石碑上村头,穿过公路沿公路延伸65m后转为北南走向,斗渠全长600m,配套农渠2条共500m。斗渠、农渠全部用U型混凝土预制构件衬砌。16、18#斗渠穿过石碑村和公路,沿公路延伸50m后转为北南向,全长800m,沿渠配套西东向、东西向农渠各2条共900m。斗渠、农渠全部用U型混凝土预制构件衬砌。17、19#斗渠位于石碑下村口,从19#斗门引水后分为两条,沿公路西东方向转北南方向一条1320m,配套西东向、东西向各2条农渠共520m;北南走向一条1120m,配套西东向、东西向各2条农渠共460m,6条农渠共980m。18、20#斗渠从20#斗门引水后分为斗渠3条,东侧一条为汉阳村北嘴组灌溉引水;沿田间便道北南走向一条、沿公路转北南向一条为汉阳农场引水渠道,三条共长3300m,在三条斗渠上配套农渠14条,共1500m。19、21#斗渠在北嘴组下游,全长1100m,沿渠配置配套西 东向、东西向农渠各4条,8条共1200m。20、22#斗渠从汉阳四组的22#斗门引水,穿过村庄、公路后顺田间道路布设,全长1100m,配套农渠6条共1200m。21、23#斗渠在汉阳境内,共长1100m,配套西东向、东西向各4条农渠,共1200m。22、24#斗渠 长1100m。沿渠配套西东向、东西向农渠各6条,共900m。23、25#斗渠在石桥大水渠上,过公路后分为2条,东侧一条长800m,配套西东向、东西向农渠各3条,西侧一条长1100m,配套西东向农渠8条,共2600m。24、26#斗渠取水口在石桥5#渡槽上,长1100m,配套东西向农渠4条、西东向农渠1条。共1200m。25、27#斗渠从水泥厂背后引水,沿水泥厂、石桥商场侧布设,长1000m,配套西东向农渠2条320m。26、28#斗渠从石桥工商所后引水,并在五四渠渠梁上向谷峪河延伸引谷峪河水作为补充水源,过石桥镇后分为西东向和北南向东西向3条,共长1400m,沿渠配套农渠4条,共1100m。

27、石桥村部分农田在石桥镇改建后已无法引用五四渠水量,计划在石桥村建机井一座,配套斗渠600m,农渠3条300m。2.4 斗渠、农渠建筑物

工程规划新建斗农渠分水口138座,斗农渠过路桥、涵洞79座,斗渠跌水23座,河道进水口1处。其中: 1、2#斗渠为双岔结构,在斗门后建斗渠分水口一座。

2、在4#斗渠上建农渠分水口2座。

3、在5#斗渠上建农渠分水口3座。

4、在7-10#斗渠上各建直跌式斗渠跌水1座(共4座),在7#斗渠上建农桥3座。

5、在11#斗渠上建农渠分水口5座,农桥4座。

6、在12#斗渠上建直跌式斗渠跌水1座,农渠分水口7座,农桥8座。

7、在13#斗渠上建斗渠分水口2座,农渠分水口4座。8、14#斗渠为北南向、西东向、东西向三岔结构,在14#斗门后建陡坡式跌水1座,斗渠分水口2座,农渠分水口4座。

9、在15#斗渠上建直跌式跌水3座,斗渠分水口4座。

10、在16#斗渠取水口后面建直跌式跌水1座,建农渠分水口4座。

10、在石碑退水冲砂渠上建农渠引水口5座,引水小涵洞5座。

11、在17#斗渠上建农渠分水口2座,农桥6座。

12、在18#斗渠上建农桥5座,农渠分水口4座。

13、在19#斗渠上建直跌式跌水5座,斗渠分水口1座,农桥5座,农渠分水口8座。

14、在20#斗渠上建斗渠分水口2座,直跌式跌水2座,农渠分水口14座,农桥4座。

15、在21#斗渠上建农渠分水口8个,陡坡式跌水8座。农桥6座。

16、在22#斗门后建陡坡式跌水一座,在22#斗渠上建农渠分水口6座,农桥6座。

17、在23#斗渠上建农渠分水口8座,农桥4座。

18、在24#斗渠上建农渠分水口12座,农桥6座。

19、在25#斗渠上建直跌式跌水1座,斗渠分水口1座,农渠分水口12座,农桥8座。

20、在26#斗渠建直跌式跌水1座,农渠分水口5座,农桥4座。

21、在27#斗渠上建农渠分水口2座,农桥4座

22、在28#斗渠上建斗渠分水口2座,河道引水口1座,引用谷峪河河道水(谷峪涵洞进口),农渠分水口4座。

28、在石桥村井灌斗渠上建农渠分水口3座,农渠6座。

29、在农渠上每50米设毛渠取水口一座。

方案完成后,礼县财政局、水利局以礼财发[2009] 213号《关于上报礼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苗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的报告》上报礼县人民政府,县政府以礼政复[2010]4号文批复如下:

同意在工程建设中增加五四干渠部分建设内容后在我县城关镇杨磨、后排、小北、北关、土山、南关、新关、石碑等村及石桥镇的汉阳、石桥、高寺等2镇10村实施。主要建设内容: 衬砌五四干渠8.956km;新建、改造维修干渠各类建筑物119座;配套衬砌斗渠28条21.94 km, 农渠129条26.79km;新建斗、农渠建筑物238座。3 设计文件质量管理

设计院对设计文件质量实行二级管理,即科室管理和院部管理。

院部管理重点是对项目的总体方案,技术规范执行,投资分析进一步论证、研究,安排协调院内各专业科室之间的配合,并批准质量合格的产品出室出院。

科室管理实行项目负责制,即由项目负责人负责本项目从资料收集,规划方案设计图纸,概算编制,报告汇总,设计文件等出院全过程,统一安排项目组成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科室主任及主任工程师随时跟踪掌握项目设计的全过程,负责项目设计的外部环境,对项目组提出的方案、设计、概算、报告进行认真研究、论证,检查技术规范的执行和使用,校审所有设计文件。4 设计为工程建设服务

以设计要为国家负责,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宗旨,本设计自始至终贯彻执行以下几条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规定及法律,精心设计。2)设计方案力求先进实用,经济,讲究建筑与自然环境相 协调。

3)设计要便于施工,便于运行,便于维护。4)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

5)积极配合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设计服务工作。由室主任工程师任设计代组长,并派驻有关专业人员任设计代表,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提出的有关问题,并按规定的程序及时提交设计变更通知。5 经验与建议

通过苗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给我们以下启示,一是节水改造工程设计关系着灌区群众及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认真听取各部门意见,协调好各个部门间的利益,设计方案才能完善、合理,水利工程才能发挥好的效益。二是建设单位、管理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有着建设、施工、管理、运行方面丰富的经验;对工程建设有着深刻的认识,认真听取他们对设计的建议、将使设计更加合理。三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层出不穷,设计人员及时掌握并宣传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有利于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

建议工程竣工后,管理部门在工程运行中,就设计方面的不足之处及时反馈设计院,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吸取教训,提高设计水平。在工程运行当中管理单位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严格制定工程运行方式,确保引水安全,延长工程 使用寿命。

2)工程运行期间管理单位对每座建筑物要应定期维修,尽可能避免人为破坏。

3)加强渠道和建筑物安全监测,保证安全运行。苗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设符合设计要求。6 工程设计大事记。

2009年6月

设计人员赴礼县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2009年7月 完成了《礼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方案》,2009年10月 初设计人员赴苗河灌区进行实地勘察。2009年11月 完成了《礼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苗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方案》

2010年4月19日 设计院进行现场技术交底。

小农水 篇6

一、取得的成效

一是调动了基层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性。安徽省在重点县项目申报立项过程中,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竞争择优遴选重点县,部分重点县也通过公开竞选、竞争择优方式选定项目区,使各县乡村都能够公开公平地参与项目竞争,充分调动了县乡各级政府和村组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初步统计,2009年以来通过重点县项目实施共实现新增灌溉面积83.21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47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94万亩,项目区农田灌溉保证率普遍提高到80%以上,除涝标准基本达到5年一遇,年增加粮食生产能力39326万公斤,受益人口391万人。

三是提升了农业节水能力。据统计重点县项目实施共建设节水灌溉面积164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2.61万亩,实现新增节水能力16800万立方米。项目建成后减少了跑冒滴漏现象,提高了水的利用率,直接降低了供水成本,减轻了农民用水水费负担。

四是增加了农民收入。项目区灌溉保证率和排水标准的提高,为项目区种植结构调整、发展高效节水作物、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预计项目实施可新增经济作物产值2亿多元,项目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加约350元。

五是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工程建成后,随着防洪排涝、灌溉节水效益的发挥,项目区水多、水少、水脏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工程设施得到了配套完善,通过对灌溉渠道的硬化处理和排水沟道的清淤疏浚,减少了水土流失,净化了水质,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的水生态环境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做法和体会

安徽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体经历了民办公助—重点县专项工程建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省里及时跟踪指导,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省财政厅、水利厅建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项目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部门责任,两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各重点县高度重视小农水项目建设,加强领导,因地制宜,大力推进。总体上讲,各地积极性高、工作力度大,政策落实到位,进展较为顺利,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农田水利建设模式和制度。按照集中财力、整体推进的原则,全省项目建设主要以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配套改造为主,因地制宜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适度新建小微型水源工程。各地项目建设相对集中连片,形成规模,水源、骨干沟渠和田间工程配套建设同步推进,发挥了工程的整体效益。

一,加强组织领导是保障。领导重视、部门协调、群众参与、齐抓共管是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有力保障。为抓好项目建设,各重点县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挂帅、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计划组织和协调督查。各项目乡镇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督促项目村组落实自筹资金、筹措劳务、协调施工环境。各重点县通过层层签订工程建设责任状,实行分级管理、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切实抓好项目实施。县财政和水利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各县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发动,积极引导和动员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二,确立基本原则是前提。根据项目建设要求,确立并严格遵循四项基本原则:一是重点县遴选总体原则:即坚持突出重点、粮食优先,集中财力、整体推进,因地制宜、示范引导的原则遴选重点县。二是项目申报基本原则:省里每年印发项目立项申报指南,明确项目申报的总体原则、申报审批程序、建设范围与内容、资金补助标准及使用范围、资金整合要求等,指导各地规范申报项目。三是重点县竞争立项原则:建立竞争立项机制,省里每年组织专家对项目申报县进行综合评审,公开公平竞争择优遴选项目县。四是公告公示原则:对拟定的重点县名单,省里每年在有关网站及媒体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三,加强资金投入和管理是基础。2009—2012年,各级财政共投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资金30.55亿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投入26.97亿元,县级财政投入3.58亿元,同时不断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特别是2010年以来,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入、渠道不变、部门配合、各记其功”的原则,各重点县以规划为依据,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每年整合小农水重点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000万元以上,重点用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此同时大力推行项目公示制,要求重点县在工程建设前后,对项目工程受益范围、工程总投资、建设内容、建设时间、建设目标、管护责任人等要在项目区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严格实行项目资金县级财政报账制管理,严格按照工程定额、工程进度审核拨付资金,做到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四,强化工程建设和管理是根本。重点县工程建设,严格参照基本建设程序,全面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四制管理。严格把好三关:一是项目公示关。项目实施前,将项目建设地点、内容、规模、投资、效益等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二是施工单位选择关。要求各重点县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择优遴选工程施工企业,并严禁工程违法分包、转包。三是大宗材料设备采购关。要求各地对工程大宗材料设备,实行政府集中采购,或是在施工合同中明确大宗材料设备的品牌范围,切实把好材料入口关。此外省里每年对重点县工程建设质量及进度进行督查。各重点县也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工程质量监控,切实把好工程建设质量关。

五,搞好工程建后管护是关键。为构建小农水工程良性运行管护机制,切实保障小农水工程的功能和效益发挥,按照“建管并重”原则,规定小农水项目完工验收后,要明确管护责任主体,要按照“谁建、谁有,谁用、谁管”的原则,明晰工程所有权和管理责任。此外积极开展小农水工程管理改革创新试点,努力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2013年在全省选择260个管护组织开展试点,其中省级试点10个,市级试点39个,县级试点211个,逐年推广。争取从2013年开始,用3—5年的时间,在全省建立充满活力的小农水工程管理服务体系。

六,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是途径。在重点县建设中,安徽省始终注重发挥小农水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在集中投入、规模推进的总体安排下,注重突出核心区理念,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要求每县每年至少建设1个工程技术先进、配套设施齐全、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示范片。其中从2010年起要求凡是大中型灌区内的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申报必须与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等骨干工程相结合,从水源到地头系统规划,无缝对接,充分发挥各类水利工程的综合建设效益。目前安徽淠史杭灌区、茨淮新河灌区内各县均已实现了重点县项目与干支渠节水改造、渠首灌溉泵站改造项目等同步规划,灌区末级渠系和田间配套工程同步建设实施,既保证了项目区灌溉水源,也有效促进了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

(作者单位:安徽省财政厅农业处)

小农水 篇7

小农水 (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是将灌溉水源引至田间地头的重要人工水利设施, 是农业基础设施的基本组成部分, 面对人增、地减及水少的严峻形势, 小农水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大中型农田水利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小农水正常运行要依次经过投资建设、管理维护和灌溉使用三个环节, 投资建设是前提和基础, 灌溉使用是最终目的, 管理维护则是连接投资建设与灌溉使用的中介环节, 是投资建设环节的继续, 也是灌溉使用环节有效运行的保证。近年来, 国家高度重视小农水建设和发展, 小农水运行状况明显改善, 但小农水治理中普遍存在的“重建轻管”现象却严重制约着小农水整体运行效率的发挥, 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如何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 亟需深入研究。从已有文献资料看, 小农水治理研究多集中于投资建设[1~6]和灌溉使用方面, [7~9]管理维护方面的研究则比较薄弱。鉴于此, 本文拟运用进化博弈论方法对小农水管护场域中农民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行研究, 并从制度嵌入视角提出促进农民积极参与小农水管护的对策建议。

二、进化博弈论概述

1. 基本含义

进化博弈论 (EvolutionaryGameTheory) 是把博弈论与动态演化过程分析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理论, 其研究对象是具有有限理性且随时间变化的某一群体, 研究目的在于探索该群体演化的动态过程及如何达到稳健均衡状态 (个体在给定信息条件下通过学习、模仿等动态调整过程做出决策, 其均衡的结果有赖于博弈的历史以及博弈所处的社会环境等) 。进化博弈论把群体行为的调整过程当作为一个动态系统, 并把这一动态系统中每一个体行为及其与群体间的关系、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的形成机制都纳入到自己的模型之中, 从而为经济现象提供比传统博弈论更具说服力的解释。进化博弈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Smith和Price提出进化稳定策略 (ESS, Evolutionarily StableStrategy) 后, 该理论的应用范围开始逐渐向生态学、社会学及经济学等领域拓展, 1992年在康奈尔大学召开的进化博弈论国际学术会议极大地推动了该理论在经济学领域的广泛应用。

2. 主要特征

与传统博弈论相比, 进化博弈论具有四个方面主要的特征: (1) 强调以有限理性为研究的假设前提。进化博弈论给定行为主体的理性是有限的而非完全的。 (2) 强调时间因素的重要性。进化博弈论强调, 行为主体在演化过程中修正、改进自己的行为及模仿成功的策略等均需较长时间, 且行为主体策略的演化与初始时间状态密切相关。 (3) 强调随机 (突变) 因素的重要性。进化博弈论模型中随机或突变因素起着关键作用, 演化过程被看作是一种模仿和学习过程。 (4) 强调动态演化均衡。进化博弈中具有真正稳定性从而具有较强预测能力的均衡, 只能通过博弈方模仿、学习的调整过程达到, 是一种能够经受错误偏离的干扰、在受到少量干扰之后仍能“恢复”的稳健均衡。[10]

3. 核心范畴

其一是进化稳定策略 (ESS) 。ESS最早由Smith和Price在解释生态现象时提出, [11,12]其基本思想是:若一个群体的行为模式能有效消除其中任何小的突变群体行为的干扰, 那么该种行为模式定能获取比突变群体更高的期望得益, 随着时间的不断演化突变群体将最终消失, 因此所谓进化稳定策略是指群体所选择的能有效消除任何小的突变的策略。[13]进化稳定策略具有以下两个基本性质: (1) 若k是一个进化稳定策略, 对任意的突变策略j都有u (k, k) ≥u (k, j) , 其中, u表示不同策略组合下的得益。这一性质说明:若k为进化稳定策略, 选择突变策略j的个体则在博弈中将获取较少得益, 因而不能侵入选择进化稳定策略k的群体之中。 (2) 若k是一个进化稳定策略, k≠j满足u (k, k) =u (k, j) , 则必有u (k, j) >u (j, j) 。这一性质说明:进化稳定策略k能够侵入到选择突变策略j的群体之中, 从而使得选择突变策略j的博弈方在演化中从群体中消失。[14]

其二是复制动态方程。复制动态方程是指描述某特定策略在一个群体内被采用比例变化速度的微分方程。假设采用Y策略博弈方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为y, e为采用Y策略的期望得益, ē是所有博弈方的平均得益, dy/dt为采用Y策略博弈方所占比例随时间的变化率, 则动态微分方程F (y) =dy/dt=y (e-ē) 即为复制动态方程, 该方程也说明:群体中采用Y策略博弈方所占比例随时间的变化率 (亦即博弈方学习、模仿的速度) 通常情况下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是模仿对象 (采用Y策略的博弈方) 数量大小, 可用采用Y策略博弈方的比例y表示, 反映学习、模仿的难易程度;第二是模仿对象的成功程度, 可用模仿对象的期望得益超过平均得益的差额 (e-ē) 来表示, 反映学习、模仿行为受到的激励程度。进一步地, 令F (y) =dy/dt=0可求出复制动态方程的平衡点y* (复制动态稳定状态) 。若y*处F (y) 的导数F′ (y*) <0, 亦即复制动态方程相位图上过y*处的切线斜率为负, 那么y*即为进化稳定策略。[15]

三、自然状态下小农水管护场域中农民进化博弈的“囚徒困境”

1. 基本假设

假设Ⅰ:同一村庄内的农民是同质的因而可作为一个群体加以分析, 农民之间的博弈属对称博弈。

假设Ⅱ:农民的理性是有限的而非完全的, 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学习速度较慢、调整策略的能力较弱, 农民之间的博弈往往不是快速学习和调整而是缓慢进化过程, 在渐进的学习、模仿及策略调整过程中寻求优势策略, 实现稳健均衡, 因此, 农民间的博弈属对称性进化博弈。

假设Ⅲ:村庄内共用的小农水日常管护属于村庄公共事务, 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 每一农民都面临“参与管护”和“搭便车”的策略选择。

假设Ⅳ:任一农民选择参与管护策略的概率为x (0≤x≤1) (或选择参与管护策略的农民占村庄农民总体的比例为x) , 则选择“搭便车”策略的概率为 (1-x) (或选择“搭便车”策略的农民比例为 (1-x) ) 。为不失一般性, 进一步假设: (1) 在农民共同参与小农水管护的情况下, 农民的得益均为u。 (2) 在一个农民参与管护、一个农民“搭便车”的情况下, 参与管护农民的得益为w, “搭便车”农民的得益为v, 由于管护成本全部由参与管护的农民承担, 收益却由参与管护的农民和“搭便车”的农民共同分享, 所以有v>u>0, 同时假设w<0。 (3) 农民都不参与小农水管护的情况下, 小农水功能失效, 农民从中享受到的得益均为0。农民之间博弈的得益矩阵如表1所示, 这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博弈。

2. 自然状态下小农水管护场域中农民进化博弈分析

本文所说的自然状态是指农民策略选择行为没有受到来自外部因素 (特别是制度因素) 刺激的状态, 自然状态下小农水管护场域中农民进化博弈的结果仍然是农民均选择“搭便车”的“囚徒困境”, 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 根据上述假设分别确定农民选择不同策略的期望得益、农民群体的平均得益, 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农民选择参与管护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

确定农民选择参与管护策略的期望得益e1:

确定农民选择“搭便车”策略的期望得益e2:

确定农民群体的平均得益ē:

构造农民选择管护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

其次, 确定复制动态方程F (x) =x (1-x) [x (u-v-w) +w]的平衡点。令F (x) =0得复制动态方程的三个平衡点:x1*=0;x2*=1;x3*=w/ (v-u+w) 。显然, 复制动态方程的平衡点x1*、x2*均在x的取值范围 (0≤x≤1) 之内。就x3*=w/ (v-u+w) 而言; (1) 若 (v-u+w) >0, 由于w<0, 则有x3*=w/ (v-u+w) <0。 (2) 若 (v-u+w) =0, 则x3*=w/ (v-u+w) 无意义。 (3) 若 (v-u+w) <0, 则有 (-w) - (v-u) >0, 由于v>u, 所以- (v-u) <0, 即 (-w) - (v-u) < (-w) , 所以有 (-w) /[ (-w) - (v-u) ]>1, 亦即x3*=w/ (v-u+w) = (-w) /[ (-w) - (v-u) ]>1。综合上述三种情况可知:x3*取值范围为x3*<0或x3*>1, 即x3*=w/ (v-u+w) 不在x的取值范围 (0≤x≤1) 之内。这样, 复制动态方程的平衡点仅有两个:x1*=0;x2*=1。

最后, 确定农民博弈的进化稳定策略。根据进化稳定策略的性质及求解方法可知:使F′ (x*) <0的x*为农民博弈的进化稳定策略。

由 (4) 式F (x) =x (1-x) [x (u-v-w) +w]得:

由 (5) 式得:

由于w<0, v>u即v-u>0

所以有:

可见, x1*=0, 即农民选择“搭便车”是唯一进化稳定策略 (见图1) 。从进化博弈论视角分析所得

出的这一结论说明:尽管农民均选择参与管护策略所获得益 (u, u) 超过均选择“搭便车”策略所获得益 (0, 0) , 但在自然状态下农民进化博弈的结果依然是农民均选择“搭便车”策略的“囚徒困境”。可见, 有限理性博弈的复制动态机制是对完全理性博弈纳什均衡分析的支持。[16]小农水管护场域中农民之间博弈的“囚徒困境”在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落后农村地区普遍存在, 小农水治理中“重建轻管”、“有建无管”、“建管脱节”现象严重制约着小农水功能的正常发挥。如何化解小农水管护场域中农民之间进化博弈的“囚徒困境”?本文试图从制度层面寻求答案。

四、制度嵌入与小农水管护场域中农民进化博弈的合作均衡

1. 制度嵌入机制

简而言之, 所谓制度嵌入是指通过制度建构和实施而对主体行为选择产生影响。[17]任何有效制度安排均有惩戒和激励两种基本功能:制度的惩戒功能是指当行为主体的某种行为选择对其他行为主体和社会有害时, 有效的制度安排会使这种行为选择受到惩罚, 使行为主体的利益减少, 从而抑制行为主体继续实施这种行为;制度的激励功能是指当行为主体的某种行为选择对其他行为主体和社会有益时, 有效的制度安排会给这种行为选择以奖励性的利益回报, 使行为主体的利益增加, 从而刺激行为主体继续实施这种行为。制度能够影响行为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惩戒和激励功能的发挥改变了行为主体的利益结构。从博弈论角度看, 制度的嵌入机制亦即制度对主体行为选择的影响机制具体表现为:制度嵌入→博弈方得益 (利益结构) 改变→博弈方策略选择改变→博弈方行为改变。制度有正式及非正式之分, 制度嵌入相应地可区分为正式制度嵌入及非正式制度嵌入两类。小农水管护场域中的制度嵌入就是通过相关制度的建构和实施来改变农民选择参与管护和选择“搭便车”两种策略的得益 (利益结构) , 具体到本模型中就是改变u、v、w之间的对比关系, 进而改变农民的策略及行为选择:通过制度惩戒功能的发挥使农民选择“搭便车”策略的得益v减少, 进而抑制其“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通过制度激励功能的发挥使农民选择参与管护策略的得益u和w增加, 进而激励其参与管护的合作行为。当制度嵌入使得u>v时, 小农水管护场域中农民进化博弈的合作均衡 (农民均选择参与管护策略的状况) 就可能实现;当制度嵌入使得u>v且w>0时, 小农水管护场域中农民进化博弈的合作均衡就必然实现。

2. 制度嵌入效应

其一, 当制度嵌入使u>v时, 小农水管护场域中农民进化博弈合作均衡就可能实现。由于u>v且w<0, 所以有 (v-u+w) <0, 即x3*=w/ (v-u+w) >0;由于 (v-u+w) <0, 所以有 (-w) - (v-u) >0, 由于v<u, 所以有- (v-u) >0, 即 (-w) - (v-u) > (-w) , 所以 (-w) /[ (-w) - (v-u) ]<1, 亦即x3*=w/ (v-u+w) = (-w) /[ (-w) - (v-u) ]<1。这样x3*取值范围为0<x3*<1, 即x3*=w/ (v-u+w) 在x (0≤x≤1) 范围之内。这样, x1*=0、x2*=1、x3*=w/ (v-u+w) 均为农民进化博弈中复制动态方程的平衡点。

由 (5) 式得:

由于u>v且w<0, 所以有:

所以, 只有x1*=0、x2*=1均为农民博弈的进化稳定策略 (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当x的初始位置落在 (0, w/ (v-u+w) ) 这一区间时, 农民博弈的进化稳定策略为x1*=0, 即农民均选择“搭便车”策略;当x的初始位置落在 (w/ (v-u+w) , 1) 这一区间时, 农民博弈的进化稳定策略为x2*=1, 即农民均选择参与管护策略。这一结论说明: (1) 通过制度嵌入改变了博弈方的得益状况, 从而也改变了当初农民之间的“囚徒困境”, 当x>w/ (v-u+w) 时, 农民就会在不断的模仿、学习和调整自己策略的过程中走向共同参与管护的这一博弈合作均衡。 (2) 在农民不同策略选择的进化博弈过程中, 经济利益是农民学习及模仿行为的内在动力, 参与管护策略的得益越大 (u越大以至于u>v) , 其经济利益上的诱因就越强, 农民学习及模仿参与管护策略的速度就越快, 行为效果也就越显著。 (3) 选择参与管护策略的农民所占比例越大, 其示范效应就越强, 选择“搭便车”策略的农民向选择参与管护策略的转化就越快, 当农民群体中选择参与管护策略的农民所占比例超过w/ (v-u+w) 时, 所有农民最终都会选择参与管护策略。

其二, 当制度嵌入使u>v且w>0时, 小农水管护场域中农民进化博弈合作均衡就必然实现。在u>v且w>0的情况下: (1) 若 (v-u+w) <0, 则有x*3=w/ (v-u+w) <0。 (2) 若 (v-u+w) =0, 则有x*3=w/ (v-u+w) 无意义。 (3) 若 (v-u+w) >0, 由于u>v, 所以 (v-u) <0, 即 (v-u+w) <w, 亦即x*3=w/ (v-u+w) >1, 这样x*3取值范围为x*3<0或x*3>1, 即x*3=w/ (v-u+w) 不在x (0≤x≤1) 范围之内, 从而得到农民进化博弈中复制动态方程的平衡点仅有两个:x*1=0;x*2=1。

由 (5) 式得:

由于u>v且w>0, 所以有:

所以, x2*=1即农户均选择参与管护策略为唯一的进化稳定策略, 即小农水管护场域中农民进化博弈的合作均衡必然出现 (见图3) 。

3. 制度嵌入路径

一方面, 建构和实施以声誉机制为主要内容的非正式制度。随着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普遍实施, 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之后, 原来用于小农水建设和管护的“两工” (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 被取消, 农民不再承担对小农水进行管护的强制性义务, 因此对小农水管护场域中农民“搭便车”行为进行惩戒的制度安排只能是非正式的, 而村庄社会中能有效克服农民“搭便车”行为的重要非正式制度安排之一便是声誉机制 (当然, 声誉机制也具有提升参与管护的农民长远利益的激励功能) 。我国村庄社会是典型的“熟人或半熟人”社会, 若某一农民经常采取“搭便车”策略, 其行为将受到其他农民的集体歧视, 其声誉也将随之丧失, 进而丧失与其他农民长期合作的机会及由此产生的长远利益, 因此, 声誉机制所产生的惩戒功能是长期和巨大的, 它会促使农民为实现长远利益而自觉抑制“搭便车”的行为冲动。特别是在目前我国传统的“共同体社会”破灭、习俗型信任解体、“秩序社会”尚未孕育成熟的农村社会转型期, [18]要构建声誉机制, 就要不断培育农民的契约、诚信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社会理念及互助、互惠、互动的合作精神, 以丰富农民声誉资本的内涵;构建声誉传递系统, 使实施“搭便车”行为的农民迅速受到“声誉”惩罚;加强村庄信息化建设、拓展农民沟通渠道、扩大农民交往范围、延长农民活动半径, 以优化声誉机制的运作环境。

另一方面, 创新和完善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正式制度。我国于2008年出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并自2011年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和推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既是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的完善, 也是我国目前仅有的与小农水管护有关的国家层面的激励性正式制度安排,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然而, 该项政策更多是关于对农村公益性项目建设进行财政奖补的规定, 而对小农水等公益性项目管护如何进行财政奖补尚未做出具体规定, 这也正是目前小农水管护经费普遍短缺的重要制度性根源。因此, 要创新和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就要: (1) 进一步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从全国情况看, 虽然近年来各级财政奖补资金逐年增加, 但投入比例仍然偏低, 2008~2010年财政奖补资金占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投入资金的比例基本保持在20%的水平, [19]这样的财政奖补资金投入力度很难对农民产生有效激励。 (2) 进一步扩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补助范围。根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规定, 小农水项目管护不在财政奖补范围之内, 政策设计上存在“重建轻管”的弊端, 因此, 为更好地保障小农水的有效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同时也为了提高农民参与管护的积极性, 建议将小农水管护费用纳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 (3) 进一步强化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机制, 确保小农水管护专项资金 (本文建议各级财政增加该项资金预算) 真正用于小农水管护活动以及增加参与小农水管护农民的利益。

五、结论及启示

临邑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与管理 篇8

关键词:临邑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与管理

一、项目概况

临邑县隶属德州市, 位于鲁北平原、李家岸大型引黄灌区范围内。全县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气候适宜, 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县和山东省重要的蔬菜基地。临邑县2011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小麦产业项目区位于临南镇的于庙干沟以北、李家岸引黄总干渠以东、王书干沟以南、104国道以西的范围, 涉及28个村, 14685人, 规划面积4.86万亩。项目区位于临邑县南部, 地处临邑、济阳、齐河三县交界处, 南距济南45km, 北距临邑县城12km, 属引黄灌溉区, 引黄总干渠纵贯项目区, 是德州市和临邑县的南大门, 104国道纵贯南北, 项目区公路四通八达, 临盘采油厂三矿坐落其中, 交通便利, 位置优越, 资源丰富。项目区建设完成低压管道灌溉节水工程21处, 小型灌溉泵站21座, 共4.86万亩, 埋设PVC管道327.57km、玻璃钢管道37.42km, 疏浚排水沟144.6km, 配套建筑物78座, 其中:新建生产桥6座、涵管桥32座、维修桥梁40座, 成立5个农民用水户协会。

二、小农水建设工作经验

1) 强化组织领导。临邑县政府成立了临邑县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临政办字【2010】21号) , 全权负责项目的运行、管理与协调。项目启动前, 我县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 项目建设开工前, 我县与重点县建设各相关单位层层建立责任制, 把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 落实到具体人员, 做到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确保临邑县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按时完成。2) 严格考核, 建立奖优罚劣机制。我县将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列入年度综合考核范畴, 实行“一票否决”制。因工作不积极, 影响项目进度的, 或责任心不强, 造成工程质量低劣的, 该单位不能参与评先树优;对于工作积极主动, 对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建设作出突出贡献或成绩明显的, 给予奖励。通过落实考评, 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促进了项目实施。3) 做好舆论宣传。在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建设过程中, 我们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车、标语等多种形式, 对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县建设的政策、措施、工程施工、资金整合以及成效进行宣传和报道。一是在各级媒体发表多篇稿件。二是在当地电视台播出专题片宣传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建设情况。三是根据有关要求, 在工程项目区和相关村庄对工程内容进行公示, 共设立公示牌21个, 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4) 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为提高临邑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小麦产业项目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标准, 真正发挥工程效益,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如:地埋分体式给水栓、超声波流量监测设施、变频器恒压供水系统、土壤墒情监测设备、无人监控设备等。

三、小农水建设管理措施

1) 农民用水协会成立及运转情况。临邑县2011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小麦产业项目建设之初, 成立了临南镇才庙供水协会、临南镇马呈黄供水协会、临南镇马坡供水协会、临南镇宁寺供水协会、临南镇双庙供水协会, 并在县民政局进行注册登记。研究出台了《协会财务管理制度》、《协会灌溉管理制度》、《协会工程管理制度》、《用水组灌溉管理制度》等制度和办法, 明确协会的职责范围和各用水组职责分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邀请协会会员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 同时动员项目区受益群众积极投工投劳, 参加到工程建设中来。工程建成后, 农民用水协会负责各辖区内的水量调度、流量监测和水费的收缴;负责工程维护和管理, 保障工程安全运行;负责组织管道及设备管护;积极为用水户提供与灌溉有关的技术、咨询服务。协会管理采用用水协会+小组的管理模式, 用水协会管理灌区内泵站、管道及配套建筑物, 用水小组管理给水栓等设施。

2) 积极推行水价改革。按照财政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制度》和水利部《水利工程供水生产成本费用核算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 结合2011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小麦产业项目试运行情况, 县物价局、水务局以临价发【2011】11号文件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小麦产业项目终端水价进行了测算。工程费用由管理费、大修费用、日常维护费、提水费用、其他费用和流动资金组成。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终端水价为0.3元/m3, 低压管道灌溉工程水价0.36元/m3, 滴灌工程水价为0.628元/m3。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所涉及5个农民用水者协会, 全部执行此水价。水费的收取、管理和使用由农民用水者协会负责, 水费征收实行按方收费, 一票到户, 专项用于灌区的建设与管理, 水费节余部分, 连年结转, 连续使用, 做到水价、水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定期公示、规范使用、民主理财, 促进了用水者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3) 产权移交。临邑县在推行小型农田水利体制改革的同时制订了临邑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产权移交方案, 明确将21处低压管道灌溉工程的产权在工程完工后, 移交给临南镇才庙、马呈黄等5个灌溉供水协会, 分别签订了产权移交协议书。

四、小农水建设成效

1) 社会效益。临邑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小麦产业项目建设工程, 总投资3575.26万元, 工程受益面积4.86万亩。该项目实施后, 新增灌溉面积0.8万亩, 恢复灌溉面积1.2万亩, 改善灌溉面积2.36万亩,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86万亩, 新增节水能力840万立方米, 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768万吨, 农民人均增加165元, 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山东省临邑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小麦产业项目实施后, 可使临邑县的水资源合理配置, 有效利用, 并且可以改善农田的灌溉条件, 有利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从而带动农业种植业和耕作技术变革, 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 促进经济作物加工业的发展, 极大的解放农业生产力;另可使粮食产量、经济作物丰收有保障, 粮食满足程度、保障供应能力进一步提高, 农民人均收人增加;将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 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将有利于改善并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将有利于促进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 促进社会安定;同时, 在保障农民健康、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扫除文盲率等方面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 该项目的实施, 不仅可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而且可以促进当地社会文明建设, 促进经济发展, 保障社会稳定, 改善生态环境, 社会效益显著。

小农水 篇9

1.1 财务管理

在区财政局设立项目建设资金的专户存储, 区财政局根据开工合同及监理与甲方审定之后的动工进度表支出项目款。建设款项按照财务审计制度的规定, 项目建设资金一定要保证专款专用, 并且财政、审计部门要按时审计。

1.2“四制”管理

西吉县的小农水项目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干旱带, 县内生态移民项目建设方案与移民安置区安排项目之一。根据相关水利项目建设内容管理的要求, 在固原市西吉县内, 西吉县水务局属于工程建设部门, 承担整个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工程建设要按照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的程序管理规定, 严格实行“四制”管理, 即招标投标制管理、项目法人责任制管理、合同制管理以及建设监理制管理。

2 项目运行期的管理

2.1 运行期管理

2.1.1 管理措施。

管理模式及具体分工, 本项目管理采用参与式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也就是把专业管理当做主体, 受益户、村及乡一起加入的管理形式。

2.1.2 管理制度。

本项目借助群管管理制度和专管管理制度, 统计并上报用水户规划, 蓄水池以及以下的配水管道、维护管理等工作由群管组织负责管理, 田间蓄水池、干管道和支管道等主体工程的水量调度及运行管理由专管组织负责管理。

2.1.3 诸级组织的责任。

水利管理所责任:确立水量调度规划及项目运转规划, 定期上缴项目运转折旧费、电费及别的花费, 收取各用水协会的水费, 调节各用水协会之间的关系, 确立项目养护规划, 工程运行水费价格按照工程投资进行核算。

用水督查组责任:为了确保受益区用水户的受益均衡, 要督查管理包括管理及维修在内的主体;督查政府限价及农民用水协会价格的审核;督查水管部门是否工作服务到位。

农民用水协会监事会责任:在水价标准、运行管理、水务公开、用水制度、收费制度等方面对农民用水协会进行监督、检查, 达到对农民用水协会宏观调控的目的。

村农民用水协会责任:贯彻、落实水利部相关的大政方针政策、水利方面的法律法规等;大力推行预购水票措施和“一票、一费”制度, 处理好用水户之间的矛盾, 管好、用好水利设施, 确保项目安全运行, 全方位地引导管理主体, 制定供水规划。

2.2 运行管理措施

西吉县水务局成立由农业、林业、水利、财政等单位按分工协作组建的项目建设办公室, 全面负责项目建设, 担负全过程管理即前期准备、资金管理、资产核定、交付、项目组织实施和工程验收等, 项目建设质量监督单位是宁夏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中心。

项目构建及监管历程里, 全方位实施社会公示制、统一采购及招投标制、款项报账制、构建督查制、监管职责制等“五项”措施。在宁夏水利厅进行的技术指导下, 从而保证了示范区项目顺利实施。为了使建设管理有章可循、更加细化, 承担工程建设具体管理工作的项目办公室制定了《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和《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管理细则》。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要全面推行“五项”制度 (管理责任制、建设监理制、集中采购和招投标制、社会公示制和资金报账制) 。项目建设严格实行四项制度即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制、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制。为了使工程预期完成, 项目法人对项目应加强管理。首先工程的设计单位必须要有资质, 进行充分论证设计方案;其次工程施工单位必须要有实力, 对工程施工加强管理, 严把质量关, 决不能使用“三无”产品;最后做好竣工验收的工作整理和资料收集。

2.3 收支水费管理

水费根据按方收取的模式, 采取“终端水价制”的标准。农户统一到中心水管所缴纳水费, 水费按照两条线即缴纳、支付执行, 用水部门将水费返还, 由中心管理所依照缴纳的水费, 根据实际比例返还。用水部门根据农户所缴水费开的票据, 来拟定用水计划, 并把计划上报给中心水管所, 配水计划由中心水管所统一调配。

摘要:西吉县水务局作为葫芦河灌区小农水工程建设单位, 依法通过组建项目法人, 来组织实施这项工程。工程建设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

小农水 篇10

平昌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 系川陕革命老区县,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全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 幅员面积2229㎞2, 辖43个乡镇, 546个行政村 (居) 会, 总人口107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86.30万人, 耕地面积4.18万hm2, 有效灌面2.078万hm2, 旱涝保收面积1.446万hm2。2013年, 在实施第四批小农水重点县 (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示范) 建设过程中, 始终坚持“民办公助、先建后补”的总体思路, “三不三议三自主”群众决策机制和“三网三水三注重”的建设管理机制, 围绕全县“十二五”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 突出政府引导、群众主体、部门帮扶、社会参与, 依靠民力、集中民智、实现民利, 建成了江口片、高峰片、西兴片三大示范区“田成方、渠相通、林成网”, “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1366.67hm2。工程总投资8834.82万元, 整合项目投资4280万元, 新建渠道177.36km, 改造渠道197.32km, 改造山平塘157口, 整治泵站7处, 新建蓄水池133口, 建设高效节水灌面560hm2, 田块修筑760hm2, 地力保持240hm2, 机耕道20.10km, 田间道路30km, 测土配方866.67hm2, 防护林66.67hm2, 农技推广1066.67hm2。截至目前, 专项项目区已超额完成建设任务, 新建渠道97.47km, 改造渠道98.19km, 改造山平塘63座, 整治泵站2处, 新建蓄水池61口, 机耕道4.1km。完成投资4693.19万元。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40hm2, 恢复灌面700hm2, 改善灌溉面积973.33hm2, 新增补充灌溉面积20hm2, 新增节水灌面920hm2, 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40万㎏。

1.1 创新建管机制, 突出群众作用

项目实施坚持领导不拍板, 群众说了算, 做到规划群众做主, 建设群众参与, 成果群众享受, 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激发农民群众治水兴水的内在动力。

一是体现“三不”。即坚决不办群众不受益的事, 不办群众不参与的事, 不办群众没能力办的事。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 突出重点、尊重民意, 民办公助、整合资源, 提高质量、注重效益”的工作思路, 立足水源工程, 科学布局, 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为平台, 整合农田建设相关资金, 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坚持“村级自主申请、乡镇核实上报、县上公开比选”的竞争立项原则, 公开条件, 演讲答辩, 专家评审, 择优入围, 通过竞争将项目锁定在农户需求最迫切、最积极、最支持、效益潜力最明显的地方。

二是落实“三议”。即村“两委”提议、代表审议、村民决议, 把决策的过程作为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优化工程方案、落实后续管理的过程。工程建设内容、建设形式、受益群众投劳筹资等由村支部、村委会提议, 形成初步方案后召集村民代表审议, 最后召开村民大会集体决议。

三是突出“三自主”。即群众自主决策、自主实施、自主监管。公开比选项目村, 公开选择施工队, 公开投资投劳账, 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资金怎么筹集、谁来监督都由群众自己说了算。

1.2 强化田间工程, 突出发展基础

平昌县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 依托骨干水源工程, 构建现代水网、渠网、路网、林网建设, 以灌排工程体系为基础, 以提高水土资源配置能力和利用效率为核心, 以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为保障, 对山水林田路池园村综合治理、集中治理、规模治理、彻底治理。

一是加强田网建设。平昌县针对山丘区特点, 坚持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 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基础设施建设与中药材推广相结合, 江口镇北沙、梅垭村发展中药材基地170.67hm2, 大运村以路渠工程为骨架, 调整田型253.33hm2, 修建田间排灌渠16㎞, 新建整治耕道5㎞, 新建硬化田间作业道3.2㎞, 建设果蔬示范片200hm2。

二是加强渠网建设。该县始终把握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顶层设计的总体思路和科学内涵, 按照“库为命脉水源、塘为骨干水源、池田为补充水源”的定位, 根据山区实际和项目区特点, 合理布局水利工程, 形成“库塘池田相通、路堰渠系配套、集雨节灌互补”的综合水利体系。农田以灌区模式规划治理, 建立完善的灌排系统, 全面提高灌区灌排设施配套水平, 打造现代水网, 完善配套工程, 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调配, 坚持“以水源工程为保障, 以水网建设为重点, 以平整土地为保障, 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为依托”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据统计仅2013年, 平昌县以牛角坑水库、友谊水库、群力水库灌区为重点水源, 建设渠道110.85㎞, 构建现代渠网, 提高灌区域内供水保障能力, 实现了“多库串联、库塘串联、水系联网, 优化调度配置水资源”的水网体系, 为建设“旱能灌、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奠定了基础。

三是加强路网建设。根据山丘区地块分布特点, 深入实地开展农田现状调查, 掌握真实情况, 以灌区为单元, 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进行建设, 实行水利、农业、国土、交通等整体推进, 综合治理, 做到“路相通、渠成网、土壤肥、产量高”, 基本实现田间道路化。2013年, 全县整合水利、水保、农发、交通、国土、扶贫、林业、农业等涉农资金4280万元, 在大运、北沙、梅垭、黄柳村等修建田间耕作道20.1㎞。在大运村着力打造产村相融、生态文明的高标准农田示范片238.67hm2, 整治山平塘9口, 建设田间灌溉渠16㎞, 种植优质水果83.33hm2, 田间道路3.1㎞, 文明路5㎞, 实施风貌改造46户。

1.3 着力解决水源, 突出发展活力

一是解决生产用水水源。随着小型水源工程的修建, 打通农业灌溉“最后一公里”的瓶颈, 项目区改善了农村原有的灌溉条件, 促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优化耕作技术、耕作制度, 对推进农田灌溉现代化和管理科学化, 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大运村通过项目实施, 解决了用水困难, 引进业主赵建华发展33.33hm2福建蜜柚, 实现年产值350万元。

二是解决生活用水水源。土垭乡玉龙村地处边远山梁上, 是一个常年干旱缺水的地方, 利用2013年春35万元小农水项目投资来整治梁上塘1口, 新建15口蓄水池, 解决了该村群众饮水难的问题, 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群众一致认为小农水项目, 特别是山平塘整治项目是一项利民、惠民的政策, 对群众生活影响巨大, 为群众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实惠。

三是解决生态用水水源。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注重水系建设, 有效拦蓄洪水, 项目区内坡面水流得到有效利用, 减轻了洪灾与水土流失以及对区域生态、植被的破坏等问题, 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和供水保证率, 保障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项目区内池、塘、堰星罗棋布, 水体众多, 美化了群众的居住环境, 激发了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 项目区95%以上的农户进行了农房风貌改造和“五改三建”, 不少城郊结合部的农民利用优美的生态环境发展农家乐, 促进了观光农业发展。

1.4 坚持三个注重, 突出发展质量

一是注重实用。在项目建设中, 切实把解决群众迫切需要的问题放在首位, 坚决不搞形象工程, 面子工程, 不做表面文章。在渠道建设上, 采用预制混凝土块取代了U型渠, 达到了经久耐用;在山平塘改造中, 溢洪道按5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设计, 大坝结构按设计方案, 结构坚固, 同时充分重视新技术的运用, 对有条件的地方, 适度建设高效节水工程。

二是注重能用。我县根据项目区工程特点及病险原因, 工程技术人员集中讨论制定最优整治方案。渠道建设, 根据控制灌面和水源状况, 确定断面的尺寸。旱片死角区域, 则采用新建蓄水池, 增加水源工程, 达到工程能通用, 确保工程充分发挥效益。

三是注重够用。我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遵循“够用”的原则, 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发展可能和水量平衡分析, 科学确定工程措施和类型, 做到工程上适宜, 经济上合理, 技术上可行, 建设不重复, 工程不浪费。大运村依托牛角坑水库 (中型水库) 为灌溉水源, 建设田间灌溉渠16.4km, 打通农业灌溉的“最后一公里”。

2 加强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的对策

四川平昌县积极探索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设管护机制和模式, 值得借鉴。从全国情况看, 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已连续实施了五年, 不论从投入力度还是重点县覆盖面, 都达到了相当规模。下一步, 要继续扩大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覆盖面, 完善支持政策, 加快推进建设管护机制改革, 着力打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农田水利基础。在此, 笔者根据四川平昌县建设经验就全国小农水重点县下一步建设这几点建议。

2.1 以政府投入为主导, 建立稳定的财政支持政策

小农水设施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保障国家粮食不可或缺的支撑和保障。近年来,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就业, 大规模组织农民投工投劳建设农田水利已成为历史, 农田水利建设物化成本增加, 单位投资明显上扬。要广开思路、多措并举, 广泛筹集小农水建设资金, 通过加大公共财政投入, 研究调整水利建设基金和水利规费安排使用结构、落实好从土地出让收益提取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政策等渠道, 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支持政策体系, 统筹用于小农水建设。

2.2 以农田水利为支撑, 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我国粮食“十连增”的高起点上, 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困难很多, 特别是耕地资源、水资源的约束性明显增强。因此,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必须要走扩大内涵、挖掘潜力的路子, 也就是要在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突破、农业灌溉用水基本稳定的前提下, 提高土地产出率、水资源利用率, 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各地要通过水利设施配套完善、进行土地平整、田块规划、精耕细作、平衡施肥等措施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 改善耕地质量, 提高粮食产量。目前, 要尽快编制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 分解落实好建设目标和任务, 明确责任。要尽快研究制定统筹整合各级各类相关涉农资金, 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的政策措施和操作办法, 建立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要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吸引社会资金进行投入。

2.3 以节水灌溉为核心, 充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按照国家农业节水纲要确定的目标, 到2020年, 全国有效灌溉面积要达到0.67亿hm2, 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5, 任务十分艰巨。要加大投入, 提高补助标准, 扩大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覆盖面并以此为平台,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要进一步研究完善项目区电力配套、地膜回收、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作用、建立良性运行管护机制等政策措施, 确保“节水增粮行动”总体目标实现。要以节水增效为主要目标, 支持各地区建立产业布局与水土资源相匹配、农业用水规模与用水效率相协调的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模式, 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同步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2.4 以良性运行为目标, 进一步推进管护机制改革

目前, 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 农田水利设施“谁来建、谁来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要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 坚持政府主导, 采取政策激励、资金扶持等措施, 加快推进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机制改革, 确保农田水利设施良性运行。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 明晰产权、落实管护主体、搞活经营权, 保障收益权, 核发权属证书。推广自建自管、受益户共管、参与式管护、专业化管护、市场化管护等管护模式。完善改革配套政策措施, 建立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政策, 研究支持社会参与的优惠政策, 多渠道筹集维修养护资金。完善农村“一事一议”政策, 提高资金和劳动力的使用效率。大力扶持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 充分发挥其政策咨询、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科技推广等作用。

摘要: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已连续实施了五年, 不论从投入力度还是重点县覆盖面, 都达到了相当规模。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的发展对策关系到整个项目的使用, 为此要引起高度重视, 切实利用和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 打造一个良好的建设、运行、管理、维护环境, 为新农村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小农水,整合资源,重点建设,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峥嵘.小农水重点县坚持“三不三议三自主”机制、强化“三网三水三注重”建设[EB/OL].中国节水灌溉网, 2014-06-19.

[2]潍坊市水利局.农业要发展水利需先行[EB/OL].中国节水灌溉网, 2013-10-22.

[3]天津市水务局.以节水灌溉发展支撑现代农业建设[EB/OL].中国节水灌溉网, 2013-11-19.

[4]桂华, 组织还是合作.农田水利状况及其治理模式研究[EB/OL].中国节水灌溉网, 2013-06-23.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小农水】相关文章:

上一篇:问题分析与扩展下一篇:绿色的和谐与激情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