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文献检索

2024-05-21

化学文献检索(精选十篇)

化学文献检索 篇1

针对化学文献检索课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人结合自己在化学化工文献检索课中的教学实践, 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科研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建议。

一、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文献检索课程不同于其他化学课, 它讲授的主要是如何利用网络获取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 包括数据库、搜索引擎、网络电子期刊、全文图书等, 授课内容应随数据库、搜索引擎、网站更新而必须及时进行调整。因此, 任课教师在备课上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和相当多的时间。在教学内容上, 紧跟网络化学与化工信息的发展, 适时调整相关教学内容。对教材要尽量选择最新版本, 或根据本校的网络资源自己编写教材,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既保证了教材的适用性, 也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虽然化学文献检索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具有比较高的稳定性, 但随着当代科技更新速度的加快, 原来作为课程基本内容的教材慢慢失去其原来的地位, 而被新的, 更重要的、迁移范围更广的原理所代替。因此我们要精选教学内容, 不断取舍, 使之符合科学发展的水平。

二、实行双语教学

由于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 各种大型数据库在网络上大量涌现, 检索手段不断更新, 并且世界上大多数化学与化工学科数据库为英文数据库, 如美国化学文摘 (CA) 、Elsevier、Springer、W illey、W eb of Science、Engineering V illage、R SC、A CS、Science、N ature等。要在浩瀚的英文化学与化工信息海洋中快速而准确地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加以利用, 就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单语教学 (用中文) 显然不能满足此要求。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更为快捷地捕捉、吸纳、消化当今世界各个学科中最前沿的知识成果, 更好地参与创造和分享世界最新的文明和文化成果。在文献检索课教学中, 要求学生跟随课程进度, 围绕其选题, 步步深入地检索各类工具。学生首先需要将课题准确翻译为英文, 通过手册了解课题中涉及化学品的物化性质, 然后分析课题, 手动检索CA, 阅读文摘, 了解课题的基本概况, 最后上机查阅中外文文献数据库, 得到全文。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创建精品课程

现代教学中, 教师的信息素养不仅体现在思想观念的更新上, 也体现在能将教学信息与教育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运用。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教学的保障。目前, 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工作一般由各高等院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承担, 教师的专业背景、年龄结构等都比较复杂。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虽然有广博的信息理论基础和检索知识, 但文献的专业性不强, 无法做到有针对性、目的性指导。由此, 对于像化学与化工这类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 文献检索课程必须由本专业教师来担任, 并且要由科研经验非常强的教师来承担。因此, 承担化学与化工文献检索课程的老师应该同时具备以下几点要求。

1. 科研经验丰富。

丰富的科研经历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令上课不再枯燥乏味。科研的进展是建立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的, 只有具有非常好的文献检索能力, 才能跟上该学科, 该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沿, 才能不断创新, 走在学科的前面。教师把在科研及科技服务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带到了课堂, 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提高了课程质量。科研经历丰富, 科研能力强的教师, 上课时能理论联系实际, 把课讲得比较直观, 学生上课时兴趣浓厚, 教学质量明显更好。

2. 英语水平高。

化学与化工方面的文献大多数都是英文文献, 该学科研究前沿和高水平的研究论文一般都以英文发表, 并且高档次数据库多为英文, 所以任课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双语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 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对本课程有非常深入的理解, 否则容易变成英语形式的照本宣科。其次, 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 特别是英语口语水平。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教师必须能够使用英语与学生顺利地进行双向交流。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 同时具备较高专业素质与外语能力的教师十分缺乏, 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严重制约着双语教学的开展。因此高等院校真正符合化学与化工文献检索课双语教学要求的师资是十分有限的, 要在大范围内开展化学与化工文献检索课的双语教学比较困难。要解决化学与化工文献检索课双语教学教师队伍缺乏的难题, 根本的办法是加强双语教学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培养和引进双语教学的人才。一方面, 学校应该对那些具备一定外语素质的中青年教师, 有针对性地加以培训, 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教师进修或到国外学习, 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逐步积累经验。另一方面, 适当引进有国外生活、工作经历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进行化学与化工文献检索课的双语教学工作。

3. 计算机应用能力强。

目前, 文献检索绝大部分实行了互联网检索或光盘检索, 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熟悉各种检索软件的应用, 精通PPT课件的制作。文献检索课不仅是能力课、方法课, 同时也是紧密联系教学科研的实践课, 作为授课教师, 要想上好每一堂课, 必须首先开展图书情报科学研究, 有扎实的文献检索基本功, 能够了解相关专业国内外的近期进展, 能够将授课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学科研究密切联系起来, 只有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深切感受到文献检索的确能够在他们的学习、课外科研中发挥作用, 学生听起来才有兴趣, 教学效果才会比较理想。

综上所述,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我们应不断调整教学模式, 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 提高化学与化工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质量, 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质的人才。

摘要:从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标入手, 分析新时期文献检索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师资情况等方面提出了深化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化学文献检索课,师资建设,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唐淑娟, 祝国红.高校文献检索课双语教学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9, (12) :166-168.

[2]秦勇, 纪俊玲, 黎珊.化学化工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探索《[J].广州化工, 2009, 37 (7) :215-217.

化学文献检索综述论文 篇2

双水相萃取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生:李鸣昊 年级: 2012级 学号:201207547 指导老师:杨西

摘 要 双水相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生物分离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因其与传统的液液萃取方法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故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专家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应用,并对双水相萃取技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简单论述。关键词 双水相体系 萃取技术 分离技术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分离技术在生命科学、天然药物提纯及各类抗生素药物生产等方面应用的需求和发展,一种新型的液液分离技术—双水相萃取技术应运而生。双水相萃取技术又称水溶液两相分配技术,是利用组分在两水相间分配的差异而进行组分的分离提纯的技术。由于双水相萃取分离过程具有条件温和、可调节因素多、易于放大、可连续操作且不存在有机溶剂残留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生物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在1956年,瑞典的Albertsson首次运用了双水相萃取技术来提取生物物质,开始对ATPS(双水相系统)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测定了许多ATPS的相图,考察了蛋白质、核酸、病毒、细胞及细胞颗粒在ATPS中的分配行为,为发展双水相萃取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双水相萃取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工和食品工业等领域,是一项拥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分离技术。本文将就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情况作一简述。2 双水相萃取原理

双水相萃取与水—有机相萃取的原理相似,都是依据物质在两相间的选择性分配。当萃取体系的性质不同时,物质进入双水相体系后,由于表面性质、电荷作用和各种力(如憎水键、氢键和离子键等)的存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其在上、下相中的浓度不同。溶质(包括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稀有金属以及贵金属的络合物、中草药成分等)在双水相体系中服从Nernst[ 1]分配定律:K= C上/ C下(其中K为分配系数,C上和C下分别为被分离物质在上、下相的浓度)系统固定时,分配系数为一常数,与溶质的浓度无关。当目标物质进入双水相体系后,在上相和下相间进行选择性分配,这种分配关系与常规的萃取分配关系相比,表现出更大或更小的分配系数。如各种类型的细胞粒子、噬菌体的分配系数都大于100或者小于0101,因此为物质分离提供了可能。水溶性两相的形成条件和定量关系常用相图来表示,以PEG/ Dextran体系的相图为例(图1[2 ]),这两种聚合物都能与水无限混合,当它们的组成在图1曲线的上方时(用M点表示)体系就会分成两相,分别有不同的组成和密度,轻相(或称上相)组成用T点表示,重相(或称下相)组成用B表示。C为临界点,曲线TCB称为结线,直线TMB称为系线。结线上方是两相区,下方是单相区。所有组成在系统上的点,分成两相后,其上下相组成分别为T 和B。M点时两相T和B的量之间的关系服从杠杆定律,即T和B相重量之比等于系线上MB与MT的线段长度之比。

图1 PEG/ Dextran体系的相图 双水相萃取体系的特点

[2] 双水相萃取成为新兴生物技术产业研究的热点,主要是该技术对于生物物质的分离和纯化表现出特有的优点和独有的技术优势。双水相体系萃取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双水相系统之间的传质和平衡过程速度快,回收效率高,相对于某些分离过程来说,能耗小,速度快。如选择适当体系,回收率可达80%,倍数可达2~20倍;

(2)系统含水量多达75%~90%,两相界面张力极低(10~10 N·m-1),有助于保持生物活性和强化相际间的质量传递,但也有系统易乳化的问题,值得注意。(3)分相时间短(特别是聚合物/盐系统),自然分相时间一般只有5~15min。(4)双水相分配技术易于连续化操作。若系统物性研究透彻,可运用化学工程中的萃

-4取原理进行放大,但要加强萃取设备方面的研究。

(5)目标产物的分配系数一般大于3,大多数情况下,目标产物有较高的收率。(6)大量杂质能够与所有固体物质一起去掉,与其它常用固液分离方法相比,双水相分配技术可省去1~2个分离步骤,使整个分离过程更经济。

(7)易于放大,各种参数可以按比例放大而产物收率并不降低。Albertson证明了分配系数仅与分离体积有关,这是其他过程无法比拟的,这一点对于工业应用有位有利;(8)设备投资费用少,操作简单,不存在有机溶剂残留问题。(9)操作条件温和,整个操作过程在常温常压下进行;(10)亲和双水相萃取技术可以提高分配系数和萃取的专一性。

由于双水相萃取具有上述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工等领域的产品分离和提取。双水相萃取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

物质在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系数不是一个确定的量,它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表2)。对于某一物质,只要选择合适的双水相体系,控制一定的条件,就可以得到合适的(较大的)分配系数,从而达到分离纯化之目的,包括直接从细胞破碎匀浆液中萃取蛋白质而无须将细胞碎片分离,改变体系的pH值和电解质浓度可进行反萃取。

表2 影响生物物质分配的主要因素

4.4.1 聚合物及分子量的影响

不同聚合物的水相系统显示出不同的疏水性,水溶液中聚合物的疏水性按下列次序递增:葡萄糖硫酸盐< 甲基葡萄糖< 葡萄糖< 羟丙基葡聚糖< 甲基纤维素< 聚乙烯醇< 聚乙二醇< 聚丙三醇,这种疏水性的差异对目的产物与相的相互作用是重要的。同一聚合物的疏水性随分子量增加而增加,其大小的选择依赖于萃取过程的目的和方向,若想在上相获得较高的蛋白质收率,对于PEG聚合物,应降低它的平均分子量,相反,若想在下相获得较高的蛋白质收率,则平均分子量应增加。4.4.2 PH值的影响

体系的pH值对被萃取物的分配有很大影响,这是由于体系的pH值变化能明显的改变两相的电位差,如体系pH 值与蛋白质的等电点相差越大,则蛋白质在两相中分配越不均匀。4.4.3 温度的影响

分配系数对温度的变化不敏感,这是由于成相聚合物对蛋白质有稳定化作用,所以室温操作活性收率依然很高,而且室温时粘度较冷却时(4 ℃)低,有助于相的分离并节省了能源开支。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应用进展 5.1 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液液萃取分离,由于使用了有机溶剂,通常会使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等)失活。而双水相技术作为一种生化分离技术,由于其条件温和,易操作,可调节因素多,目前已成功应用于生命科学中蛋白质、生物酶、细胞器、氨基酸、抗生素以及生物小分子等的分离纯化。双水相萃取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国内外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多丰富的成果。如Miyuki通过PEG/ K3PO4双水相体系,用两步法对葡糖淀粉酶进行了萃取纯化。用第一步萃取后含有酶的下相和PEG组成双水相作为第二步萃取体系,称作两步法。葡糖淀粉酶的最佳分配条件是PEG4000(第一步)、PEG 1500(第二步),pH=7,纯化系数提高了3倍。张志娟等用PEG/磷酸盐双水相体系萃取青霉TS67胞外活性蛋白,研究了PEG的浓度、磷酸盐的浓度对蛋白的分配特性的影响。周念波等采用PEG-(NH4)2SO4双水相体系直接从Bacillus sp.LS发酵液上清液中分离壳聚糖酶,确定了室温下双水相萃取最佳条件为:PEG 600 20%、(NH4)2SO4 20%、NaCl 0.1%、pH值6.0,在此条件下壳聚糖酶分配系数达5.91,萃取率达88.7%。

4.2 在天然药物提取与分离中的应用

双水相萃取技术在天然药物提取与分离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在这方面的许多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国内。如朱自强等用8%的PEG 2000与20%的(NH4)2SO4组成的双水相系统提

[5]

[4][3][3]取青霉素G,分配系数高达58.39,浓缩倍数为3.53,回收率为93.67%。霍清分别研究了葛根素在PEG/(NH4)2SO4双水相体系与丙酮/K2HPO4双水相体中的分配特性,实验确定了PEG/(NH4)2SO4双水相最佳体系:PEG 1500质量分数20%,(NH4)2SO4质量分数16%,最大的分配系数可达148.2,最大收率99.09%;丙酮/ K2HPO4双水相最佳体系为:丙酮:水=8:2,K2HPO4质量为1.5g,最大的分配系数可达36.7,最大收率99.55%。刑健敏等研究了聚乙二醇/盐双水相体系中烟碱的分配行为,确定了当含盐量25%、pH=9为体系的最佳分离萃取条件,回收率为96.7%,纯度为99.87%。4.3 在金属分离及络合物中的应用

双水相还可用于稀有金属/贵金属分离,传统的溶剂萃取方法存在着溶剂污染环境,对人体有害,运行成本高,工艺复杂等缺点。双水相技术萃取技术引入到该领域,无疑是金属分离的一种新技术。据报道,在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体系中,实现了从大量基体金属如Fe2+、Ca2+、Mg2+、Mn2+、Al3+、Pb2+和Zn2+中分离Pd(Ⅱ),萃取率可达99.2%。在溴化十六烷基吡啶一双水相体系中,实现了能够使Bi(Ⅲ)与Mn(Ⅱ)、Fe(Ⅲ)、Co(Ⅱ)、Ni(Ⅱ)、Zn(Ⅱ)、Al(Ⅲ)等常见离子完全分离;在丙醇-硫酸铵-碘化钾双水相体系中,实现了Au(Ⅲ)的分离,获得了最佳萃取条件:HCl浓度0.6mol/L,(NH4)2SO4用量6.0g,KI浓度0.1mol/L,在最佳萃取条件下,体系对Au的平均萃取率为98.6%5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局限和展望

目前,双水相萃取技术已被研究用于众多生物产品的分离提纯,并显示出众多其他分离技术不具备的优点,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生物分离技术。但是,要将这一技术开发应用到大规模生产过程,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在理论上,由于双水相体系中组分间的作用非常复杂,目前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和预测物质在双水相体系中的相行为和被分配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行为。研究基本上还是通过实验进行,且研究的结果还只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大部分情况下不能外延,而且研究总结的成果缺乏对过程规律的认识。实践方面,双水相体系分离的成本、效率、操作条件等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如双水相体系中经常使用的聚合物/聚合物构成的[10]

[9]

[8][7]

[6]

。双水相体系,虽具有良好的分离性能,但用于构造双水相体系的成相聚合物的价格都过于昂贵,对于一般的生物产品来说,分离成本过高,在经济角度是不合理的;又如双水相体系界面张力较小,虽有利于提高传质效率,但是较小的界面张力易导致乳化现象的产生,使相分离时间延长,降低分离效率。

为了让双水相体系萃取技术走向成熟化,工业化,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观察和研究:继续研发利用廉价的无机盐等代替常用的昂贵的葡聚糖;利用廉价易得的原料如变性淀粉PPT、糊精、麦芽糖糊精、乙基羟乙基纤维素等取代葡聚糖;用分子量较小的乙醇、异丙醇、丙酮、四氢呋喃等替代聚乙二醇;研究如何通过改变双水相体系的组成,操作条件,来节约双水相体系分离所需的时间,提高双水相体系的分离效率等等。今后,随着对双水相体系研究的深入,以及其他双水相体系的不断开发,例如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其形成机理,热力学模型、动力学模型以及工艺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最终会被突破和解决,其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宽,双水相萃取将会成为一种优良的分离技术。

参考文献

化学文献检索 篇3

摘 要:概括介绍了STN数据库系统,提出利用该系统进行化学化工查新检索的优越性,给出检索实例,指出STN系统是化学化工查新检索工作的重要数据库。

关键词:STN;数据库;化学化工;查新检索

1 STN数据库系统介绍

STN数据库系统,由美国化学学会隶属的化学文摘社CAS与德国卡尔斯鲁厄数学、物理、能源专业信息中心FIZ以及日本科技情报中心JAICI共建的国际信息联机系统,是世界上最先实现图形检索的系统,在检索化学物质方面,至今没有其他数据库可与之相提并论。STN拥有250多个数据库,涵盖了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商业、化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健康与安全、材料学、医学以及纳米科技等领域,包括已发表的研究论文、期刊文献、专利、结构、序列、性质及其他数据。另外,STN 中的数据库由科学家们进行编辑与维护,每天或每周都会有数据库的更新。同时,STN能同时检索CAplus、INPADOCDB和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DWPI)数据库,研发人员能够一次性确定专利性、技术先进性、侵权问题以及专利法律状态等信息,节约宝贵的研发时间。

1.1 STN多种数据库

STN有着三个不同功能的搜索界面,Express、STN on the Web、STN Easy,每一个都可便捷的对STN数据库进行访问。

1.1.1 STN Easy可进行人性化检索,用户可以通过Web方式对数据库进行检索,无需专业检索技巧,也不用输入专业检索指令,上手快,检索略精准,适合普通用户检索。它的数据库含量较STN少,但也涵盖化工、能源、医药、食品和农业等领域。

1.1.2 STN on the Web可對多个数据库同时进行检索,多个词典的提供和选择能够使使用者清晰的辨明自己的相关术语.缩短时间的同时还能提高广泛的检索度。

以上两个搜索界面可分析、可视化及专利评估的工具STN AnaVistTM与STN ViewerTM,可以进行分析和拥有视像化性能的STN AnaVist软件能够在STN Express或STN on the Web的配合下进行答案集中.如此就能轻松的做到查看文件中不同相关内容之间的关联度,很适合竞争情报工作的科研人事。

1.1.3 STN这一网页适合与专业人员检索,需要一定的检索指令和检索技巧,通过培训也很容易掌握。根据需要随时练级更改检索词和检索策略,灵活方便,特别适合从事联机检索的专业人员使用。

2 STN在化学化工查新检索实例

2.1 有关新产品研发的查新课题一直是一个难题。一般从专业性数据库和综合性数据库中,很难得到介绍产品具体结构和参数的文献。我们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利用搜索引擎网站得到最新的相关产品的详细信息,但其真实性有待考证。因此高质量高标准的检索分析工具对于查新员至关重要。与其它基于商业网站的数据库相比,CAS的STN数据库是最大、最有深度的化学及相关信息数据库。

例如,我们在做“百草枯水溶性颗粒剂技术开发”课题查新时,由于该项目属于产品研发,通过分别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发现内容多为功能介绍,比较足、粗略,查到的相关产品结构和技术参数介绍,很零散,很难直观的区分其相关性和相关参数。而该课题查新点是要对产品的具体性能指标和工艺改进做出对比。利用STN检索,先通过REGISTRY找到化学物质的登记号,再精准的对工艺、各项参数逐一比对,检索得到诸多国内外文献在一起比对,减少查新人员繁杂的比对工作,做到事半功倍。

2.2 New STN在化学化工查新检索中的应用。在新物质查新中STN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早期新物质查新要靠手工检索,费时

费力,查新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查新结果也很难得以保障。通过New STN的结构式检索简单、快捷、清晰、精准地得到结果。

例如,我们新物质查新上的课题“苯环上带有一个C4H9的取代基, 分子式满足C4H9或C18H37即可,通过简单的New STN系统,输入画好的结构式,得出结论。

物质CAS RN:1342797-46-9,符合这个结构式。

总之,STN数据库系统内容丰富,给化学化工专业检索员带来了诸多便捷,但在化学化工领域查新检索工作中,对检索者素质要求也很高,这需要化学化工科技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多学习、多磨练、多总结,以不断提高对STN系统的利用率和使用水平,更好地为更多的化学化工科研成果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亚秋.国际联机检索系统Dialog和STN的数据库比较[J].情报杂志,2000,19(3):28-29.

[2]罗利华.化工课题科技查新工作中数据库系统与网络资源的选择与利用[J].科技与经济,2006,19(6):53-54.

化学文献检索 篇4

关键词:问题解决,中学化学

一、引言

问题解决是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问题解决及其思维训练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现代认知心理学甚至将其作为重要的领域和研究方向。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既是新课改理念所大力倡导的内容,又是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国外在各个学科领域中对应用问题解决教学及思维训练策略的研究起步相对比我国要早;而国内在众多学科教学领域中,数学、物理等领域内的问题解决研究相对化学学科比较早,而化学领域内的研究相对比较晚,且研究成果少。然而随着近几年新课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议题大力倡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基础上,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者关注化学问题解决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中的重要性。

在化学领域中,问题解决是重要且无可代替的策略之一。笔者认为,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原因:首先,无论是从事化学合成、光谱学、分析、研究化合物的特性或者是理论研究的化学家们唯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解决人类生存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这一过程本身就是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其次,显而易见,个体如果在化学学科取得好成绩或者在化学领域取得成功,就一定会在此过程中运用到他的问题解决技能,或者至少他会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研究表明,培养中等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将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业成绩。因此,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提高问题解决的技能。

随着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深入,加强化学问题解决及其思维训练的研究,对于教师而言,笔者认为这不仅有利于避免传统教学中的“题海战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而且对于学生而言,它还有利于个体身心的可持续发展,符合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及情感价值观和态度的熏陶。本研究将会对国内外有关化学问题解决研究文献和资料进行总结和归纳,包括问题解决的概念界定、化学实验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以及可能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有帮助的策略的研究,以了解目前化学问题解决研究的概况。

二、问题与问题解决

1.问题与问题解决的界定。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是人类最高级、最典型的智力活动,长期以来一直是心理学家很感兴趣的一个研究课题。人们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可以说,人的一切活动都可归根于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五十年代的认知心理学,现代认知心理学将问题解决看作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一个从已知状态到目标状态的“探求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一系列指向目标的认知成分的操作。Smith等人在其关于化学问题解决的文献中对这一个概念做出了基本的术语界定:问题和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先从这两个术语的操作定义来进行理解,Hayes对“问题”这一术语进行了界定:“无论在什么时候,你目前的状态和你所要到达的状态之间总会出现一定的差距,而你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跨越这一差距时,你就产生了问题。”Wheatley对问题解决做出了如下圆满的定义:“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你解决它就是问题解决。”从上述操作性定义可以看出,这些定义隐含了存在于两个相似概念:常规问题和新问题之间的基本差异。我们通常会遭遇这样的情境:怎么样才能减少目前状态和我想要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差距,然而一旦找到了解决方法后,我们就会变得非常的自信。当这一目标达到时,我们就不再认为这是个问题了,而只是个常规操练。笔者认为,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教学的过程使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国内,孙同明对化学实验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做出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其研究中也对问题解决做出了界定,他认为广义的问题解决应该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遇到新情境、新问题而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从而引起寻求处理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法的心理活动并进而采取的实际行动。所以,他也认为问题解决是一种心理活动,同时还包含了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既要动脑又要动手的化学实验问题解决正符合这一特点。

2.问题解决的模式。如上所述,理解“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你解决它”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当你面对一个问题时,你首先可以描述出基本的步骤和解决的策略——所采用的和建立的问题解决模式。理论上,当一个好的问题解决模式对解决问题可行时,我们就应该试着建立一个以这种模型为基础的指导策略来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然而实际上,比较国内外的各种理论研究发现,问题解决教学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关于问题解决过程的心理模式,美国心理学家E.Thormdike最早提出了试误说,然后又有顿悟说、信息加工理论模式以及John Dewey、Lee&Fensham等人的阶段论。如Lee&Fensham在对33个12年级的学生关于问题解决的实验报告成绩进行分析时,提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7个显著的思维过程:①通读原题,找出问题,包括简化问题,运用化学符号、示意图等表征方式;②分析问题,把问题转换成自己所能理解的文字;③确立第一目标和第二目标;④精选出重要的信息;⑤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⑥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以此来实验设立的目标;⑦反思解决问题的路径。另外,现代认知心理学也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从认知的层次上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描述,强调了问题解决各阶段的动态联系,诸如问题解决的心理模式,包括自我监控、元认知;表征问题,等等。由于笔者对心理学知识了解的局限性,这类心理模式本研究将不做深层次的探讨。

以上所提到的这些问题解决模式都有其优势,然而问题解决过程的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过程,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那么,在化学学科的问题解决中,具体到化学实验问题解决,其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各阶段有何特点,这也是本研究要讨论的问题之一。

当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时,通常先要根据已经给定的条件把问题的各个状态在头脑中表示出来,然后要考虑采取什么步骤可以尽快达到目标状态,也就是认知心理学所说的表征和搜索,搜索实际上就是学生要采取的问题解决策略。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以化学学科的实验教学为例,学生解决化学实验问题时的表征方式、表征程度以及所采取的解决策略将会影响实验问题的解决。国内,孙同明在其研究中对高中生化学实验问题解决的心理模式做出了图1所示的结构图和化学实验问题解决教学的实施程序图2:

三、化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

国内外已有的研究都认为问题解决具有多种功能,如教学功能、培养功能、发展功能以及控制功能等。根据笔者阅读相关文献总结得出: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普遍认为问题解决教学可以帮助实现理科教学的认知、技能和情感领域的目标,具体表现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懂得如何鉴别问题,提出问题,找到最优的解决途径。要成功地解决化学问题,笔者认为至少需要扎实的化学知识基础、问题解决的有关策略、良好的心理因素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笔者试图根据国内外对化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研讨化学问题解决的诸种方法和策略,以此对将来的化学教学予以启迪。

国外,Friedel,Gabel&Semuel等人在对大一新生在解决化学问题中运用类比策略的研究中发现,新手常以两个问题的表面特征为基础进行类比,而专家则能从隐含着的深层结构上的相似性出发来考虑问题的解决。可见,找到问题的深层关系的相似性是运用类比策略的关键。因此,笔者认为提高学生转换问题的能力,找出新旧问题的深层联系将会对学生问题解决技能的提高有所帮助,但前提是新问题与原型之间是有可类比点的。Asieba&Egbugara在Ashmore,Frazer&Casey等人对化学问题策略研究(将化学问题解决过程分为4个阶段:明确问题,选择适当的信息,组合零散的信息,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高中生问题解决的探究策略。研究表明,探究策略注重以证据为基础,因此利用它所获得的结论正确程度是较高的。同时通过探究策略,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和问题解决策略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另外,学生通过课堂合作学习,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也有助于提高个体问题解决的能力。在我国,合作学习也已经成为化学新课程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国内,吴鑫德、唐琳等人采用当代认知心理学研究思维的常用方法——口语报告法,对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思维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分析与研究。在该研究中被试是27名高中生,材料为自编的6个化学问题。经过“专家”与“新手”思维过程的分析和比较发现,高中生成功解决化学问题主要有8种思维策略。由此归纳、总结出高中生成功解决化学问题的8种有效思维策略,它们分别是:①读题审题策略,②综合分析策略,③双向推理策略,④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策略,⑤化繁为简策略,⑥巧设速解策略,⑦模糊思维策略,⑧总结反思策略。其中“策略①~策略④”为信息加工与模式识别策略;策略⑤~策略⑦是学科思维策略;策略⑧为元认知策略。根据他们的研究,笔者总结认为,有意识地对高中生进行这些策略的训练,可显著地提高高中生的化学问题解决能力,尤其是对暂时学习落后的学生特别有效。

四、结语

如果学生不具有应用信息和技能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那就不能说他们学到了什么有用的内容。将课堂上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需解决的问题中是教师们梦寐以求的教学效果。国内的诸多研究都一致认同在化学教学中应用“问题解决”教学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创新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日常教学中,在教授问题解决技能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为学生提供能吸引其兴趣,并能使其参与其中的问题。教师应深入地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因材施教,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宋乃庆.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68-120.

[2]吴鑫德,张庆林,陈向阳[J].心理科学,2004,(5):1049-1051.

[3]梁宁建,俞海运等.中学生问题解决策略的基本特征研究[J].心理科学,2002,(1).

[4]孙同明.高中生解决化学实验问题心理机制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5]J.K.Gilbert et al.(eds.), Chemical Education:Towards Research -based Practice,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2:235-266.

[6]颜立成,王祖浩.化学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策略[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3).

[7]吴鑫德,唐琳等.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思维策略分析[J].化学教育,2008,(2):24-27.

化学文献检索 篇5

学生姓名:学号:成 绩_____________

院(系):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专业:

检索课题:中学化学教学的思维训练

一、课题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过程中新概念的不断提出,新知识的不断涌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深入,都应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落实和巩固。旧知识是新知识学习的台阶,联系的桥梁。例如用激趣设疑导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对于被提问的学生的错误回答,教师应找出错误的症结所在,给予明确的分析思路。否则,学生只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原有知识得不到升华,记忆痕迹未得到加深,新知识也就得不到巩固。

二、选择检索工具

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

三、确定检索方法和途径

通过关键字检索主题,寻找与主题相关的题目

四、检索结果

一)全文数据库检索

1.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CJFD),万方数据资源的中文全文数据库,SpringerLink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进行全文检索

数据库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CJFD)

检索策略:通过在中国期刊中检索关键字来确认与课题相关的题目

检索字段: 化学教学

主题、检索式: 中学化学思维训练

检索时间限制、检中条数:2005年5月22日至2013年5月22日 共有记录1064条

结果:

①题名:化学教学思维训练与创新培养

作者:陈鹏飞

单位:安徽宿州工业学校

刊名:科技创新导报

②题名: 论化学教学中有序思维训练

作者:刘刚

单位:湖南省邵阳市一中化学组

刊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③题名:化学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

作者:朱杰荣

单位: 泰州实验学校

刊名: 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

数据库2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检索策略: 通过在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关键字来确认与课题相关的题目

检索字段: 化学教学

主题、检索式:化学教学 思维训练

检索时间限制、检中条数:2011年至2014年10篇

结果:

①题名: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聂小慧

单位:河南省沈丘一高

刊名:科教导刊

②题名: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叶兵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第一中学

刊名:读写算:教育教学

③题名: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强化学生思维训练

作者: 刘金成单位:西宁市沈那中学

刊名: 新课程(中学版)

数据库3 :SpringerLink期刊全文数据库

检索策略: 通过在SpringerLink中检索关键字来确认与课题相关的题目

检索字段: The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主题、检索式:The middle school chemistrythinking training

检索时间限制、检中条数:2000年至2014789条

结果:

①题名:Teaching Analytical Chemistry and the Training of Analytical Chemists

作者: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Plenum Publishers

刊名: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②题名: Basic training and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of the modern chemic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

作者:SP MAIK NaukaInterperiodica

刊名:Russian journal of General Chemistry

二)特种文献检索

1.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WF-CDDBF),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中国

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学位论文检索

数据库1: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WF-CDDBF)

检索策略: 通过在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关键字来确认与课题相关的题目

检索字段: 化学教学

主题、检索式:中学化学思维训练

检索时间限制: 2000-2014

检中条数: 785条

结果:

①题名: 基于三维目标的化学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黄梅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导师: 宋乃庆孔凡哲

学科专业名称: 课程与教学论

学位: 2009

②题名:结构主义视角下的化学概念教学研究

作者:靳莹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导师: 周志华

学科专业名称:课程与教学论

学位: 200

5③题名: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组合”研究

作者: 孟立春

学位授予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导师:郑长龙

学科专业名称:课程与教学论

学位:2011

数据库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检索策略:

检索字段:

主题、检索式:

检中条数: 450条

结果:

①题名: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作者:朱凤利

学位授予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导师:王秀红

学科专业名称:教育

学位: 200

2②题名:高中化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

作者:杨玲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导师:周青

学科专业名称:课程与教学论

学位:2007

③题名:类比思维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李伟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导师:周仕东

学科专业名称:课程与教学论

学位:2009

2.任选一个中国专利数据库,选择下列主题中的一个,检索出它的相关专利,摘录其专利名称、专利号、发明人、专利权人、申请日期和公告号。

主题:

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学化学教学的思维训练

检索字段:

主题: 化学教学思维

结果:

①专利名称:化学教学用实验台

专利号:CN201220077829.8

发明人:张贤凤

专利权人:张贤凤

申请日期:2012-03-05

公告号:CN202460680U

②专利名称:化学实验教学装置

专利号:CN201120363893.8

发明人: 秦立强;徐加英

专利权人: 秦立强;徐加英

申请日期:2011-09-26

公告号: CN202253620U

③专利名称:化学实验电解池教学装置

专利号:CN201320136551.1

发明人:田智

专利权人:田智

申请日期:2013-03-25

公告号:CN203204911U

五、检索结果的分析与综合。

(根据获得的文献,经分析整理,写一篇该领域的综述。简述:该课题的概况;国内外已有哪些相关研究以及研究水平;目前的研究中尚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及研究动向)。

1、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及研究水平:

目前国内的水平理论研究已经形成,理论研究水平有相当的水平。国外的研究起步早,已经很成熟。已经投入了人力物力,且有了良好的收益。

2、目前的研究中待解决问题有及研究动向:

目前国内的水平理论研究已经形成,具体的实践还有欠缺。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地区的教育不平衡,教师与学生都参差不齐,解决不发达的师资配置。

六、简要谈谈你本次文献检索后的收获(包括检索策略的拟定修正调整过程,检索的经过,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收获等)和对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1、收获:本次检索课收益颇多,学会了文献的检索与利用。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在此感谢老师与同学对我的帮助。

化学文献检索 篇6

关键词:化学学科 电子期刊 SCI 引文分析 文献保障 馆藏建设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2-0108-04

Research on the Literature Condition of E-Journals Guaranteeing Academic Users in Chemistry Subject

——A Case Study at the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study concentrates on the SCI theses affiliated to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and published during 2006-2010 in chemistry subject.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and base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and optimizing the digital resources in chemistry subject, based on the gathering and statistical analyzing of the published articles and citations information, the literature guarantee condition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ng academic chemical users is discussed from three aspects: the citations time, the citation frequency and the cited e-journal databases

Keywords Chemistry subject; E-journal; SCI; Citation analysis; Literature guarantee;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近年来,随着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资源较之传统文献资源以其特有的便捷性和高效性而越来越得到高校科研人员的青睐,高校科研对于各种学术数字资源的需求也是越来越明显。在数字化网络化的大背景下,为了保障科研所需的文献资源,各高校图书馆纷纷结合学校学科和科研的特色着重开展学术数字资源馆藏的建设,文献资源购置的经费也逐渐向电子资源采购进行倾斜,目前许多馆用于此方面的经费已超过了总文献采购经费的一半以上。但是,当前许多高校图书馆却面临着电子资源购置经费不足与电子资源价格昂贵并不断上涨之间的矛盾。那么,目前所订购的数字资源是否物有所值,是否能够保障本校相关学科科研的基本需求就是图书馆需要思考和评价的问题。

本文将着重对上海师范大学化学学科用户近五年(2006—2010年)发表的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收录的论文进行定量分析。由于期刊是引文中最重要的文献类型,通常能够达到引文总数的九成左右,因此,本文将主要对引文中的期刊这一类型进行重点考察,以期了解发表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分布概况,并结合馆藏电子期刊的现有状况,掌握我校化学学科科研电子文献的保障情况,为我馆合理配置采购经费的比例和数字资源馆藏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2 文献综述

1927年,Gross[1]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利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论文中的引文数据作为评价指标,获取有价值的化学期刊列表;C H.Brown[2]对化学、生理学和数学三个学科的论文引文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A M.Gooden[3]对俄亥俄州大学化学系的博士论文进行了引文分析;2004年,P M.David[4]通过对康奈尔大学IP地址用户使用美国化学学会(ACS)期刊的数据的研究,认为在众多学科中,化学科研人员更加青睐传统意义上同行评审的期刊文献。

国内通过引文分析方法研究化学学科馆藏的活动开展相对较晚。2003年,马建华[5]对北京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的博士论文进行了引文计量分析,获得了最有影响力的外文期刊列表;葛巧珍等[6]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对该校1999-2007年间的SCI收录的论文进行引文分析,研究了理工类期刊的馆藏保障率;徐志玮等[7]以中山大学化学学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04-2009年间的SCI收录论文的引文数据的分析,阐述了用户对于相关学术期刊的需求状况,为数字馆藏资源建设提出了意见。

3 数据的采集与整理

本文的数据从《科学引文索引》(SCI)中检索提取,应用的检索词为“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和“Chem”,时间范围为:2006—2010。

得到的总体情况为:2006-2010年上海师范大学化学学科论文被SCI收录共计415篇,刊载在139种期刊上,其中中文期刊17种,外文期刊122种。对415篇论文的参考文献进行查重整理,共生成12923条,这其中包括了期刊、图书、标准、专利等多种文献类型。通过Google和Calis外文期刊网[8]等检索途径进一步针对电子期刊数据进行筛选和整理,剔除其中非期刊类型的文献,统计得出期刊引用数量共计11996条。

4 数据的分析

4.1 发表论文的期刊数据分析

对刊载这415篇论文的期刊进行分析,细化至每一年的数据,统计得到表1。

可以看到,我校化学学科在2006-2010年间在SCI源刊上的发文数逐年递增,2010年比2006年的篇数足足翻了一番,而且,刊发在外文SCI源刊上的论文也是呈逐年递增的态势,外文刊上发文总量占到了总发文量的74.2%。415篇论文的期刊引用量共计为11996条,每篇平均期刊引文为29。

刊载415篇论文的期刊中,17种中文期刊均为国内较顶级的化学类期刊,电子版均有馆藏,保障率为100%,其中发文量最大的为《化学学报》(21篇),其次为《有机化学》(18篇)。其余122种外文期刊也均为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期刊,《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2010 IF= 4.520)发文量为13篇,《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10 IF=2.134)和《Journal of Catalysis》(2010 IF=5.415)均发有12篇。以上三种期刊在ACS(美国化学学会)和Elsevier库中均可全文保障。经核对统计,发表的308篇外文中有263篇能够全文保障,保障率为85.4%。

4.2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统计分析

引文,即参考文献,是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参考过的主要文献目录,是论文作者参阅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反映,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引文分析法是一种科学、可靠而简单的定量分析方法[9]。

4.2.1 引文统计的总体情况

经整理统计,2006-2010年期间SCI收录的我校化学学科415篇论文引用期刊文献共计11996条,出自1130种期刊,其中123种中文期刊,1007种外文期刊。1130种中外文期刊中,通过与我馆电子期刊资源的考察和比对,有666种期刊我馆的相关电子期刊库中可全文保障,被引数共达到10446次,占总数的87.1%;174种期刊我馆数据库中有摘要等相关信息,但不提供全文,被引数为633次,占总数的5.3%;290种期刊我馆数据库中则未藏有,被引数为917次,占了7.6%的比例。因此,从被引总次数的分析上来看,我馆的电子期刊全文馆藏能够基本满足我校化学学科科研的需求。

从电子期刊出版方来看,被引用我馆的外文期刊资源所在数据库主要集中在ACS(美国化学学会)、Elsevier、wiley、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Springerlink、Nature以及Science等库;中文的期刊文献在中国期刊网(CNKI)、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字化期刊中所藏。

4.2.2 引文的年代分析

引文的时效性往往对论文的质量起到很大的作用,它反映了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和动态。本文对11996条的引文的发表时间进行了统计(图1),结果显示:最早引文时间为1843年,其次为1897年,但是,引用2001—2010年间期刊论文的总数为7461条,占总引文量的62.2%;1991—2000年间的期刊引文数为3258条,占总引文量的27.2%;引用1971—1990年间期刊论文为1074条,占总引文量的9.0%。可见,1991—2010年二十年间期刊引文量为10719,占总引文量的89.4%。

目前,国际上收录期刊比较权威、引用量较大的化学类期刊库有ACS(美国化学学会)、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Wiley、Elsevier、Springerlink等,中文刊则在中国期刊网、维普、万方等库中基本有藏。从期刊库收录论文的年代来看,以上各库都比较注重论文的时效性和连贯性,近20年的期刊论文都重点收藏,我馆目前基本上也已订购上述各库的全文使用权限。但是也要看到,年代较久远的一些期刊由于停刊或其他原因而没有电子版,对于这部分期刊文献的需求需要纸本期刊或其他途径进行获取保障。

4.2.3 引用期刊的频次分析

对1130种被引期刊进行统计整理,结果显示:被引期刊的被引次数相差很大,被引次数最多的是《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五年间被引用了774次,被引期刊次数前40位的均为外文期刊,中文期刊被引次数最多的是《化学学报》(41位),被引用55次,但是,499种期刊五年里仅被引用过1次。期刊引用次数统计情况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到,被引次数5次及以上的期刊共计320种,共被引次数10677次,所以,大量的期刊引用集中在了较少量的期刊上。通过对这320种期刊与我馆电子期刊馆藏的重点考察和比对,248种(77%)电子期刊我馆已全文订购。但是,通过分析,笔者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1)有些期刊订购收录的年代存在不全的情况,如《Nature》。目前我馆订购《Nature》的主站点上收录的是1869—1986年和2006至今的数据,Calis站点提供的是1997年至今的数据。因此两者在数据上有一定的重复,同时在收录年代上也缺少1986—1996年的全文数据。(2)有些引用次数比较多的期刊我馆没有收藏。《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被引94次)、《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被引59次)及《Chemistry Letters》(被引42次)三刊我馆均没有全文订购。由于篇幅有限,表3列出了被引次数排序前20位的期刊,以期为我馆化学学科电子期刊资源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4.2.4 被引外文期刊所在期刊数据库的分布和保障情况分析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外文高质量期刊是化学科研人员最重要的引文来源,并且,被引中文期刊的电子馆藏相对比较集中,在中国期刊网、维普和万方等库中有收藏,因此,本文将重点对所引的1007种外文期刊所在的数据库分布情况进行重点分析和探讨。

据统计,1007种被引外文期刊中,我馆各数据库中藏有719种(包括可全文和有文摘等信息的电子馆藏),外文馆藏期刊总引量为10675次。按照期刊所在数据库被引总数进行统计排序,被引量前五位的数据库依次为: Elsevier、ACS、Wiley、RSC和Springerlink,这五个库的被引总次数占到了外文总引量的86.4%。表4和图2为馆藏各数据库的期刊被引量情况。

因此,做好Elsevier化学专辑、ACS、wiley化学专辑、RSC和Springerlink化学专辑的电子资源建设是提供化学科研电子文献资源保障的重中之重。

从我馆目前的情况来看,引进的外文期刊数据库基本上能够满足化学学科的科研电子文献需求。我馆订购了ACS全部期刊的全文使用权限;RSC提供了主站点和Calis站点访问全文使用权限,两个站点可以一起配合使用;Elsevier和Wiley中的化学专辑我馆均已订购,但是在本文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与化学学科交叉或相关的基础跨学科期刊却没有订购,可能会影响读者的全文使用;Springerlink中的化学类期刊也基本都能够全文使用,但由于数据库商的原因,有个别期刊在国内无法全文下载使用。此外,Nature、Science、AIP、APS和IOP等库我馆基本上已全部或部分全文订购。

5 结语

通过针对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化学学科电子期刊馆藏对我校化学科研保障状况的研究,可以看出近年来我馆对于化学学科电子期刊库的建设是卓有成效的,分析表明目前我馆订购的化学学科中外文期刊库的质量比较高,基本上能够保障我校化学学科科研的文献需求。

化学科研工作者越来越注重对于外文高质量化学期刊的关注和引用,这就需要图书馆更加注重对于读者用户文献需求的持续追踪,对于引用量较多、学术价值比较高的数据库或电子期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论证、评价和订购,争取在购置经费有限的前提下,真正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在日常的数据库管理和建设中,图书馆要持续做好数据库的读者培训工作,指导用户充分利用购置的数据库电子资源,同时还要加强文献传递服务,拓宽获取文献的渠道,以最大程度保障读者的文献需求。

参考文献:

[1]Gross P L K,E M Gross.College Libraries and Chemical Education[J].Science,1927,(66):386-389.

[2]C H Brown. Scientific Serials:Characteristics and lists of most cited publications in Mathematics,Chemistry,Geology,Physiology,Botany,Zoology,and Entomology[D]. ACRL

onograph,no.16,Chicago: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1956.

[3]A M.Gooden.Citation Analysis of Chemistry Doctoral Dissertations:An Ohio State University Case Study[J].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ianship,2001,(32).

[4]Philip M.David.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of Chemists:A Transaction Log Analysis of Referral URL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te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55(4):326-332.

[5]马建华.引文分析在图书馆文献采集中的作用——北京大学有机化学专业博士论文的文献计量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3).

[6]葛巧珍,杨美珍.基于科研成果调查的外文期刊馆藏建设探析——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J].图书馆建设,2009,(8).

[7]徐志玮,郑建瑜.高校化学学科用户对纸本/电子期刊需求研究——以中山大学化学学科用户为例[J].图书情报知识,2010,(4).

[8]CALES外文期刊网[EB/OL].[2011-10-20].http://ccc.calis.edu.cn/journal.php.

[9]Stephen E. Woberley. Journal Rankings from Citation Studies: a Comparison of National and Local Data From Social Work[J].Library Quarterly,1982,52(4):348-359.

化学文献检索 篇7

新课改的大背景下, 课程标准明确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提出了要求, 要求学生形成有关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 这是创新之处, 也是课改重点。在高中化学课程中, 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改变了传统的以物质结构为基础、以元素周期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在内容选择上充分反映了现代化学发展和应用的趋势, 突出“物质”“结构”和“反应”三大核心主题, 引领学生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其中, “类观念”的引入有利于学生对物质世界形成有序认识、形成化学思维方法, 还有利于把知识理论化、类化、有序化, 便于学生掌握事物的精髓。

为了探寻化学教师PCK发展的有效策略, 贯彻新课标对观念的要求, 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文对PCK和类观念两个基本理论进行梳理, 以期为类观念促进PCK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PCK的提出及内涵发展

舒尔曼于1986年提出学科教学知识 (PCK) , 使教师知识的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他将其定义为“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

人们对舒尔曼的说法一直都有争执, 对于PCK的内涵有了更多的提法, 如K.F.Cochran等学者对PCK进行了修正, 提出学科教学认知 (PCKg) , Mishra等学者提出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TPCK) 的概念, 将技术补充到PCK中, C. Ang eli等人则在TPCK基础上提出了ICT—TPCK, 指出它由TPCK中的3种知识再加两种新的知识构成, 即学科知识、教学知识、技术知识, 关于学生的知识和关于学习环境的知识。

此外, 还有很多种研究, 针对国内笔者比较认同的是梁永平教授的观点, 他基于化学学科把PCK分为四个维度, 即基于化学科学理解的化学学科知识、关于学生理解化学的知识、关于化学课程的知识、化学特定课题的教学策略及表征的知识。

二、类观念

类观念作为中学化学的核心观念, 其形成过程需要深层研究, 以便指导教学,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类思维。类思维是指人们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 借助于类概念不断反思、设计、实现和评价自身类本质的程式和方法。其中, 类思维的关键就是类观念。

2.化学中类思维的演化。物质分类思想是化学学科的核心思想, 门捷列夫的周期律和周期表就是运用了分类思想。化学中无处不存在分类思想, 例如, 按元素种类可以把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对物质的转化进行分类, 会有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

艾里克森提出了以“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 强调观念形成的重要性, 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合类思维和观念教学, 毕华林教授对分类观做了深入研究, 认为分类观是方法类的基本观念, 指出应包含四点:分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是认识事物的手段;分类依据标准不同, 分类结果不同, 通过分类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同类事物的本质;对化学物质可从多角度分类;对化学反应可从得失电子、元素组成等角度分类。

梁永平教授首先提出化学“类观念”这一概念, 指出类观念内涵有两条思维主线, 一条是类别思维方式, 主要以元素观为基本, 物质按元素组成进行分类, 组成相似的物质性质相似;还有一条是氧化还原思维方式, 运用核心元素法进行分类。他对各“类”物质的性质研究都模型化, 指出类观念形成的基础是理解, 标志是表现出迁移性学习指导。

三、类观念的建构及其对PCK发展的影响

教师需在教学实践中建构类观念, 比如,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中渗透, 将其显性化, 或让学生探究、归纳总结规律, 并让学生迁移性进行推导, 使学生从中体会、建构类观念, 加深印象, 提升应用能力等。

类观念的建构可以促进PCK的发展,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1.将各种知识归类组合, 建构知识类体系, 指导教学实践。

2.反思课堂, 不断改进类化, 有利于教师迅速提升能力。

3.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 吸取他人经验, 指导自身的类观念建构完善。

4.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使教师建构类观念, 习得类化知识的思维与能力, 从而提升教学能力, 促进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杨薇, 郭玉英.PCK对美国科学教师教育的影响及启示.当代教师教育, 2008, 1 (3) :6-10.

[2]谢赛, 胡惠闵.PCK及其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影响.教育科学, 2010, 26 (5) :55-58.

[3]梁永平.论化学教师的PCK结构及其建构.课程·教材·教法, 2012 (6) .

[4]毕华林, 卢巍.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及其教学价值.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1 (6) :3-6.

[5]梁永平.论中学生化学元素观的建构.化学教育, 2007 (11) :10-15.

化学文献检索 篇8

一、红河流域地方民族文献的特征

1. 典型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红河流域的十多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生活习俗、生产方式及其文化传承, 每一少数民族都比较集中在一定的地区内依照本民族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去创造自己的一切。因此, 任何一种形式的文化传承、文献记录的内容和形式都带有极强的地域性和明显的民族性。

2. 内容的多样性。

首先是载体的种类多, 是指其载体不局限于印刷型的文献, 还包括非印刷型的文献, 如彝族、白族、回族、傣族、哈尼族等民族的神话史诗、木刻、碑文和壁画, 现代文献领域中的机读型的缩微品、胶卷、磁带、光盘, 网上信息等;其次是民族文献反映的内容丰富, 红河民族走廊地处云南两大地貌类型的中间地带, 千百年来各民族用他们的言传身教、神话史诗、木刻、碑文和壁画忠实记录着居住地的自然地理景象、生产与经济状况、民族的形成发展与政治的沿革、人口变迁、人物史实以及与其他民族相处、与其他民族矛盾和问题的协调、民族文化教育 (包括语言、风俗、宗教礼仪、文物、诗文戏曲等) 的方式方法和传承模式等, 还涉及社会各阶层、自然科学、综合性学科的各个领域等;再次是文种的多样性, 红河民族走廊各民族文献表达语言种类繁多, 基本上是一个民族有一种以上自己的语言或文字 (支系和方言的原因) 。

3. 原始性和广泛性。

原始性主要是指红河民族走廊各民族用最为原始的“口碑文献”记载着本民族古往今来的全貌, 包括历史发展及各发展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 例如哈尼族、拉祜族、布依族等都只有“口碑文献”, 也正因为这些口承形式保留的文献年代久远、事物变迁、残缺, 所记载内容能辨识的人员很有限, 以至于那些在田野调查、考古研究中所获得的材料都需要通晓民族语言文字的专门人员去反复辨别、考证、研究才能获得相对可靠的、翔实的材料。广泛性是指红河民族走廊大部分民族都经历了远古频繁迁徙的历程, 其文献的记录也跨越了从古至今的年代, 其中既有与多个民族的共生交流、更有本民族生产、生活的各种文献资料, 涉及的范围广泛, 内容丰富, 传递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4. 系统性和连续性。

红河民族走廊地方民族文献的重要价值不仅仅在于个别的珍稀版本, 而更多地体现为文献内容的群体优势, 即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因为, 它是对红河流域各民族事物在时空方面的连续记录, 共同反映出红河流域各民族事物的全面发展历史, 是承前启后不可缺少也是不可替换的文化记录。所以, 红河流域地方民族文献就是一个红河民族走廊各民族史实锻造的完整链条, 就如千年不断的红河水系。如果我们能循其本身固有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进行不断地访求, 就能不断发现各民族的闪光点, 吸取各民族的精华, 并把它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 建设成更为系统、完整的地方民族文献库, 就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民族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红河流域地方民族文献开发的文化意义

红河流域本身就是以一种线状的水源连接而形成的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特定空间, 这个特定的空间记录着众多民族的千年发展史实和文化积淀, 开发其地方民族文献、关注其文化意义对云南乃至全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都具有极强的代表性。

1. 为研究民族族源提供可靠的线索。

红河民族走廊族类众多, 每一个民族的内部记载一般都有各民族的产生、繁衍、迁徙、发展等方面的记录, 真实反映了各个民族成败兴衰、分化融合的历史。如远古的《哈尼阿培聪坡坡》、《普嘎纳嘎》、《阿波仰者》、《族源歌》等, 使人们对红河民族走廊哈尼族少数民族的形成及概念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为研究和考证哈尼族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2. 为民族和睦提供宝贵的史料。

民族和宗教问题是世界上最敏感的问题, 如果民族研究落后于反华势力, 就会影响到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红河民族走廊各民族的民族个性具有极强的代表性, 研究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自然崇拜, 最重要、最宝贵的还是依靠少数民族文献和地方文献。红河流域地处山高谷深的立体地貌环境, 各民族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 即使到了近、现代其劳动生产力水平还是相对低下, 生产工具比较落后, 缺乏生活的基本物质保障, 对整个自然界缺乏科学的认识, 自然崇拜和宗教信仰成为他们最为重要的精神寄托, 大量宣扬宗教内容的经文和民族宗教文献覆盖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但涉及他们的生产、生活更包含了各民族的政治、历史、地理、天文、历法等方面的资料。

3. 为繁荣我国文学艺术研究提供了特色性的精神食粮。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 中国文学艺术也就自然包含了中华民族各民族的艺术精华。千百年以来, 红河民族走廊各少数民族留下了大量、不同内容的宝贵民族文学、艺术文献, 这些文献从不同角度再现了各地方少数民族当时的现实生活。现存于红河民族走廊的各民族优秀文学类文献有:各民族的创世史诗、迁徙史诗、叙事长诗、祭祀歌、劳动歌、爱情歌、生活习俗歌等。这些民族古籍内容极为丰富, 涉及民族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天文、历法、地理、医药、美术、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是红河民族走廊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各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古籍历史上一直由各民族的艺人、祭司、毕摩等掌管传袭, 散落民间, 仅查清的彝族文献古籍就有500余部尚存民间;古建筑壁画艺术类有:元江它克的新石器时代崖画, 巍宝山文昌宫文龙亭桥墩壁画, 被誉为“西南敦煌”的剑川石宝山石窟, 永镇山川、屹立千年的崇圣寺三塔,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大理古城, 颂扬民族千年亲和的“德化碑”, 茶马古道上最后的集市“寺登街”以及分布在苍山之麓河海之滨的南诏太和城遗址等。

4. 为红河流域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世纪90年代, 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 全球经济发展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即以知识为核心生产要素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背景下, 文化产业在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蓬勃兴起。最近几年来, 随着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的发展, 国内外文化产业方兴未艾, 热闹非凡。红河流域的大理、楚雄、玉溪、红河各自拥有着个性色彩十分鲜明的民族文化资源, 不同的地区都在自己的特色性文化产品的开发与经营方面的各种特色, 部分文化产业的经营与开发已经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效, 少部分甚至已经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效应。但是, 从资源的开发规模、综合效应和资源利用方面, 各地区并没有把自己所拥有的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挖掘, 未形成规模性效应。其主要原因还是各地民族文化资源的拥有和存量情况的清理和开发工作不完整, 因此, 加强红河流域地方民族文献开发、整理, 必将为红河流域民族文化走廊的文化产业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开发红河流域各民族千百年来在特定生产、生活环境中所创造的丰富的地方民族文献, 不仅能为研究红河民族走廊各少数民族族属问题和多民族的和谐共处提供可靠的证据和宝贵的研究资料, 还能为繁荣我国文学艺术研究和红河流域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特色性的精神援助。因此,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对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地方文献进行搜集、整理, 使其完整地流传下来, 惠及我们的子孙后代, 惠及整个人类。

摘要:红河流域是以红河水源连接而成的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特定空间, 这个特定的空间记录着众多民族的千年发展史实和民族文化积淀, 是构成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红河流域,地方民族文献,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郑晓云.红河流域少数民族的水文化与农业文明[J].云南社会科学, 2004, (6) .

[2]石惠侠.地方文献征集若干问题的讨论[J].图书馆学研究, 1998, (6) .

[3]金沛霖.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0 (8) .

[4]白云鹏.楚雄民族文化资源的抢救、保护问题刍议[J].创造, 2001 (7) .

[5]王正林.关于文化产业与大理州经济发展的思考[J].民族文化论坛, 2007 (4) .

[6]杨绍军.抗战时期学者对红河流域的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 2006 (6) .

[7]张洁.民族文化建设与楚雄州的民俗旅游[J].楚雄师专学报, 2000 (4) .

化学文献检索 篇9

《化学文摘》 (美国) 创办于1907年, 被公认为美国化学会成立100多年来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六大检索工具之一, 其学科范围包括化学工业、生物、医学、药学、轻工、冶金、天体、物理等80个类目, 与生物医学相关的约30个, 不仅收藏信息量大、收录范围广、索引完备、检索途径多, 而且对文献的报道十分迅速, 同时还是世界公认的最有代表性的和权威性的化学文献数据库。

《黑龙江畜牧兽医》凭借自身的学术价值、行业影响力, 早在2006年就被《化学文摘》收录, 一直为其遴选刊源。在中国知网数字出版平台里可以查到《黑龙江畜牧兽医》连续六次入选 (1992, 1996, 2000, 2004, 2008, 2011年) “中文核心期刊”, 被《化学文摘》 (美国) 收录和中国知网独家收录, 是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和CAJ-CD规范获奖期刊。欢迎作者踊跃投稿。

化学文献检索 篇10

《化学文摘》( 美国) 创办于1907年,被公认为美国化学会成立100多年来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六大检索工具之一,其学科范围包括化学工业、生物、医学、药学、轻工、冶金、天体、物理等80个类目,与生物医学相关的约30个,不仅收藏信息量大、收录范围广、索引完备、检索途径多,而且对文献的报道十分迅速,同时还是世界公认的最有代表性的和权威性的化学文献数据库。

《黑龙江畜牧兽医》凭借自身的学术价值、行业影响力,早在2006年就被《化学文摘》收录,一直为其遴选刊源。在中国知网数字出版平台里可以查到《黑龙江畜牧兽医》连续六次入选( 1992,1996,2000,2004,2008,2011年) “中文核心期刊”,被《化学文摘》( 美国) 收录和中国知网独家收录,是中国期刊方阵" 双百期刊" 和CAJ - CD规范获奖期刊。欢迎作者踊跃投稿。

上一篇:官本位下一篇:空间对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