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X+1.5

2024-05-20

1.5+X+1.5(精选十篇)

1.5+X+1.5 篇1

顶岗实习的模式是组织实施顶岗实习教学的依据, 为确保顶岗实习工作的有序开展, 高职院校应结合学校和企业生产的特点, 组织研究制定具有规范意义和可操作性强的“顶岗实习模式”, 以保证工作与学习的真正结合。

1 顶岗实习的现行模式

根据教育部《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中的精神, 我国高职院校开始在教学中推行顶岗实习的模式, 但各个学校采用的模式有所不同, 据课题组调研得知, 目前, 各高职院校现行的模式大体有以下三种:

1.1“411”模式

也称“顶岗同步实习”教学模式, 即在校学习四学期, 到对口岗位同步实习1学期, 回校学习1学期。这种实习一般是在的同时, 也同时接受单位就业的试用。

1.2“2+1”模式

即学生在校学习2年, 第3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 带薪实习3-6个月, 然后由学校统一安排就业。“2+1”教育模式对学生的挑战性更大, 学生在进入企业前锻炼时间更长, 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

1.3

“1+1+1”模式 (为了适应当前企业对人才技能要求提高的现状, 有的职业院校实行“1+1+1”模式, 学生踏入学校第1年在校学习基础知识, 第2年开始在校内实习, 最后一年就真枪实干, 真正工作并拿企业工资。但其大学仍然要三年后才能毕业。

在顶岗实习的模式上, 各高职院校及研究者们都没有给出明确的框架, 前面所提及的“411式”、“2+1”模式的、“1+1+1”模式, 究竟哪一种模式更好, 更有利于顶岗实习的开展和实施, 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而各高职院也均无固有的模式。

2 高职土建类专业顶岗实习“1.5+X+Y”模式的实践

2.1 探索符合专业实际的顶岗实习“l.5+X+Y”模式

我国高职院校顶岗实习通常采用“2+1”模式, 把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但在北方, 特别是东北地区, 第三学年跨秋、冬、春、夏四个季节, 而冬季长达近6个月, 多数工程不能施工, 而5~10月才是东北地区的黄金施工季节, 所以对以野外施工作业为主的交通土建类专业, 把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五、第六学期不符合北方地区施工企业生产实际。

因此,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系根据北方季节特点, 在4月至10月的黄金施工季节, 安排各专业学生到生产现场参加近6个月的顶岗实习, 让学生在近半年的生产岗位实习中, 按照校企确定的实习大纲, 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接受实际工作锻炼,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做中学, 学中做, 培养学生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 通过实际工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在学校难于培养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习与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等关键能力。学生实习结束后, 在有了一定工作经历基础上, 第五学期中旬再回到学校进行专业拓展 (职业岗位课) 的学习, 第六学期根据企业需要进行毕业顶岗实习或毕业设计, 从而完成工学交替, 即“l.5+X+Y”模式, 如图1所示。目前, 铁道工程系五个专业, 即铁道工程技术专业、高速铁道技术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城轨工程专业均采用“l.5+X+Y”顶岗实习模式。

2.2 顶岗实习的组织及实施

为拉近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与企业需求的距离, 根据本专业及企业施工生产的特点, 校企合作工作组共同制定了顶岗实习管理文件和技术文件, 明确校企间的职责, 确保顶岗实习教学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

2.2.1 前期的准备工作

铁道工程系在前期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 包括与同类院校交流, 获取经验;与施工单位联络, 了解岗位需求;对学生进行实习前的思想教育和岗位适应性教育;为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 同时尽力为学生争取合法的权益, 如安全、劳动条件、生活条件、劳动报酬等, 与企业签订相关的协议等。

2.2.2 规范管理、完善制度, 确保顶岗学习的质量

(1) 严密组织

为保证顶岗实习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必须严密组织, 严格把关。

首先, 在顶岗实习开始前, 制定了顶岗实习各项制度, 包括: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安全纪律承诺书、顶岗实习协议、顶岗实习成绩考核条例和实习生请假制度、专业指导教师顶岗实习巡回指导制度等规章制度等。

其次, 为保障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效果, 系专门成立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两个机构。领导小组由系主任、系书记担任正副组长, 成员包括教研室主任、办公室主任、系团委书记 (兼政治辅导员) , 负责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校企协调工作。指导小组由教研室主任、指导教师 (包括企业兼职教师) 、班主任、政治辅导员组成, 负责顶岗实习任务书的下达、实习内容的落实、实习指导及检查、学生实习成绩的考核鉴定等。

第三, 系部领导和教师不定期到施工工地看望和指导学生, 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同时班主任通过电话和网络与学生和实习单位取得联系, 传递教学信息和管理信息, 及时了解实习情况;最后, 在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后, 学生要写出顶岗实习总结。

(2) 量化考核

为保证顶岗实习质量, 对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了严格的考评, 考评的项目包括实践能力、实习纪律、实习态度等。由学校和企业共同作出评价。将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获取相应学分和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对于实习成绩不及格者, 利用假期时间安排学生重修或参加毕业总补考。

(3) 严格纪律

原则上不允许请假, 如遇特殊情况, 须征得企业同意, 并向系部指导老师请假。严禁私自换岗、缺岗和擅自离职现象。

2.3 顶岗实习的成效

经过近半年扎实、深入的体验式学习, 学生对已学知识、方法得到理解和运用, 实现了从一般知识、技能的掌握到综合岗位技能的提高, 同时通过顶岗实习, 学生初步实现了由学生身份到“准职业人”的转变, 提高了学生毕业后适应岗位工作的能力, 使学生上岗就能顶岗成为可能, 拉近教学与就业岗位的距离。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现行的顶岗实习模式的分析, 创造性地提出了高职土建类专业顶岗实习“1.5+X+Y”模式的构建, 阐述了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应用, 该模式经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较高的就业率。

关键词:高职土建类专业,顶岗实习模式,“1.5+X+Y”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强.建工专业顶岗实习步骤与做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8) .

[2]谭正清.建筑工程专业顶岗实习实践初探[J].科技资讯, 2009 (12) .

试题答案1.5 篇2

一、填空题

1、上岗前健康检查、在岗期间定期健康检查、离岗时健康检查、离岗后医学随访检查

2、省3、5、54、粉尘、放射性物质

5、职业禁忌证

6、生产性粉尘、毒物、物理因素、放射

7、警示标识、中文警示说明设备性能、安全操作、应急救援措施

8、法定代表人

9、职业病防治、职业病危害

10、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

11、健康检查、医学观察

12、劳动保障部门

13、A B C D评估报告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单选题

(一)C(二)A(三)A

(四)B

(五)C

(六)C

(七)B

(八)B

(九)A(十)C

(十一)A(十二)B

(十三)A

四、多选题

(一)ABCD(二)ABD

(三)ABCD

(四)ABCD

(五)AB(六)AB

(七)BCDE(八)BCE

(九)BCD

(十)BDE

五、简答题

1、职业禁忌证: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2、接触矽尘作业人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项目

(1)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也可有喘息、咯血等症状

(2)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a.必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心电图、肺功能

b.选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的内容

-劳动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文化程度、嗜好等一般概况;-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相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

4、用人单位定期对在岗期间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的内容: 包括:职业卫生法律、犯规、规章、操作规程、所在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及其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应急救援知识、劳动者所享有的职业卫生权利等内容。

5、用人单位应当采取那些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1)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5)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第1.5代”移民 篇3

The term 1.5 generation or 1.5G refers to people who immigrate to a new country at a young age. They earn the label the “1.5 generation” because they bring with them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ir home country but continue their assimilation and socialization in the new country. Their identity is thus a combination of new and old culture and tradition.

“第1.5代”(1.5 generation或 1.5G)指年幼时就移民到另一个国家的人。之所以被称为“第1.5代”是因为他们身上带有来自祖国的一些特点,而又要在一个新的国家被同化和社会化。因此,他们的身份特征是新旧两种文化和传统的一个组合体。

Depending on the age of immigration, the community into which they settle, extent of education in their native country, and other factors, 1.5 generation individuals will identify with their countries of origin to varying degrees. However, their identification will be affected by their experiences growing up in the new country. 1.5G individuals are often bilingual and find it easier to be assimilated into the local culture and society than people who immigrated as adults.

1.5+X+1.5 篇4

1“1.5+1.5”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科学、有效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的重要保障, 因此, 我们面向青海省、市、州、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对我院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及各级医院卫生服务站对护理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需求进行了广泛调研后, 明确了我院护理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依次为临床护理 (94%) 、社区护理 (3%) 和其他 (3%) , 并且认为护理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大。各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疗大环境的变化而提高。因此, 经与护理专家反复论证后, 我们构建了以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为目标, 以技术应用为主线, 适应护理行业发展, 体现现代护理理念, 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校院合作、分段实施、双证并举”的“1.5+1.5”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为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第1~3学期, 学生在校内主要学习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充分利用仿真护理实训基地进行课间实训, 假期进行与护理专业工作有关的社会实践, 形成初步的职业认知。学期末安排教学见习, 强化学习常用的护理技术。第二阶段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第4学期, 学生在教学基地上课, 学习专业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 通过“教室进医院, 课堂进病房”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医院教, 学生在岗位上学, 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第5~6学期, 学生在临床、社区实习,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习结束返回学校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培训, 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 实现“双证”就业的目的。

2 构建“1.5+1.5”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培养过程、培养方式的总体设计, 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等的基本依据。我们按照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为实现教学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在原有“2+1”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2.1 改革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落脚点, 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难点之一。为使专业知识衔接合理、体现专业特色、强化动手能力和最终实现专业知识、能力的有效迁移, 我们首先确立了与目前我国综合性医院分科相一致的学科性课程体系, 并且明确了各门课程必须选用权威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教材。

2.2 调整专业基础课课时

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 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经与各课程负责人反复讨论后调整了部分专业基础课课时, 如生理学由原来的72学时压缩为60学时, 病理学由原来的80学时压缩为54学时, 而健康评估则由原来的70学时增加为80学时。

2.3 调整专业基础课开课时间

如生理学由原来的第二学期前9周授课调整为第一学期的后10周授课、健康评估由原来的第三学期前9周授课调整为第二学期的后10周授课、基础护理学由原来的第三学期授课调整为第二、三两学期授课, 实现了各课程学习内容间的有序衔接, 解决了部分专业基础课之间以及与临床护理课程同时开课, 学生不具备护理评估的基本知识、能力和基本护理知识、技能, 严重影响临床护理课程教与学的问题。

2.4 增加选修课程

结合近年来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和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家委员会对已毕业学生工作能力、素质的反馈及建议, 我们增加了中医护理和护理文件书写等选修课程。

2.5 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强调对人整体的护理, 人文知识始终是整体护理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灵魂。患者是最需要人文关怀的人群, 而护理是最能体现人文关怀的职业。近几年, 随着我国医疗环境的变化, 社会各界对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呼声越来越高, 因此, 加强护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是目前护理教育的迫切任务。在本次培养方案中, 我们将心理学基础调整为护理心理学, 并增加了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和护士人文修养课程, 以期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

2.6 修订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也就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 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1]。因此, 我们在实施培养方案前, 科学地分析了人体解剖学、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8门专业核心课程的任务和目标后, 按照规范的格式和要求修订了课程标准, 以指导教学实施过程。

2.7 优化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各种技术的深度融合, 医疗护理技术也日新月异, 但教材知识的更新常常落后于临床, 教师必须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掌握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能, 并融入教学中。

2.7.1 重组临床护理课教学内容

为培养学生严谨的护理程序思维能力, 以使学生适应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护理自学本科考试和全国高职护理技能大赛不断改革的情况, 我系各临床护理课程组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增补, 即以护理程序为板块, 将每种疾病的病因和病机、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纳入护理评估, 加强对疾病首优护理诊断的训练;将治疗纳入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中, 增加了常用药物及其不良反应的护理知识。

2.7.2 优化实训项目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临床护理技术无论是操作项目、操作用物还是操作标准, 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护理实践教学需不断改进、更新, 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的护理技能适应临床护理岗位需求。因此, 我们在护理专家的指导下, 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 淘汰了陈旧内容, 删除了重复内容, 增设了以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手段为主的实训项目[2]。如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增加了毛细血管法血糖检测护理技术、中段尿标本采集护理技术、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护理技术、干粉吸入器使用护理技术等, 并制订了相应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 以实现护理教学与临床护理的无缝对接。

2.8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具体执行者, 因此, 要想培养高端技能实用型护理人才,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关键环节。一方面, 通过兄弟院校、临床一线、各种教师教学能力培训项目、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等多种途径对学校专业教师进行培训, 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 由护理系和合作医院护理部主管领导对每门临床护理课程选拔出1~2名临床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基本护理技能和专科护理技能过硬、具有一定授课能力的高年资临床护理工作者, 让其参加省教育厅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取得教师资格证, 并跟着学校临床护理课程授课教师听课至少一学期后, 再让其教授临床护理课程, 同时, 鼓励其参加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外出培训项目。开始授课后, 医院授课教师与护理系各临床护理课程负责人结成对子, 随时就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和技巧、教案书写等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交流, 并且定期组织教研活动, 探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使教师和学生达到“双赢”。

2.9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条件是培养高端技能实用型护理人才的有力保障, 因此, 我们本着“校内基地临床化, 校外基地教学化”的理念, 按照行业标准进一步加强了实训基地建设。

2.9.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为进一步加大护理技能实训的力度, 提高护理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 我院在占地面积约1 000多平方米、设备总值近400万元的省级护理实训基地的基础上, 依托青海省高等学校重点院校建设项目中的重点专业建设, 投入了近2 000万元引进基础护理和各临床护理课程以及技能实训项目所需要的先进仪器设备, 并扩大了实训基地面积, 完善了管理制度, 使护理实训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

2.9.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我院按“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 从教学实习医院中选择了利于教学与管理的青海省中医院作为实施“1.5+1.5”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单位, 建成了能充分满足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教学需要的标准化示教室、模拟实训室, 并制订了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和运行机制, 使实训基地管理和教学人员明确了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 明确了在教学工作、临床实训实习、带教教师培养、学生思想教育、基地组织机构设施、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职责, 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实习质量的监控, 提高了临床带教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

2.10 改进教学方法

护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由于护理实践本身的复杂性和社会性, 决定了护理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实践, 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在校内, 教师大量采用图文并茂的PPT课件、教学模型、教学视频、情景模拟、案例讨论和技术练习等学生参与程度高且乐于接受的直观性教学方法, 结合临床见习和各种社会实践, 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在临床教学基地, 每天上午安排4学时的理论学习, 下午4~5名学生为一组, 根据教学内容, 由带教教师通过床旁教学、护理查房等现场教学方式对各临床护理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学生进行3学时的循环学习, 以促进学生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改进后的教学方法完全改变了以往在学校学完所有课程后再进入临床实习的教学模式, 凸显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特色。

2.11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的评价要有一整套衡量的标准。对教师的教, 通过教案检查、交叉听课、教学观摩、学生评价等方式以客观评价量表进行考核;对学生的学, 则通过小组评价、带教教师评价、管理教师评价、期末考核、护理部评价等多层次的客观评价量表进行考核。

2.12 制订相应的保障措施

为使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在医院标准化教室举行了由合作双方业务主管领导、实验班学生和全体教师参加的开班仪式, 并签署了合作协议, 明确了合作双方在学生教育教学、师资培养、实训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等方面的责任与义务, 以期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 并推广应用, 促进护理教学和临床护理的共同发展。

目前, 该项目实施处于第二阶段的前“0.5”阶段, 即第4学期, 所有临床护理课程的授课均在医院进行, 学期尚未结束, 尚无完整、客观的数据资料体现改革的成效。但从学生对每天下午临床教学的期待和大多数学生反馈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显著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可以体现出: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摘要:如何培养社会和临床需要的护理人才是当前护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以紧密结合临床为切入点, 构建“校院合作、分段实施、双证并举”的“1.5+1.5”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使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1.5+1.5”,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臧伟红, 毛玉霞.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J].护理研究, 2012 (12) :1141.

1.5工作总结 篇5

一、本周工作重点 检查发电车间煤气安全管理

二、煤气安全管理制度检查 发电车间:

一)煤气安全基础工作检查:

1、发电车间共有便携式煤气报警仪11个;便携式氧气报警仪1个;固定式报警仪探头17个;呼吸器9套;苏生仪1套。

2、共有排水器18个,上次清理、维修时间为2012年12月10日。

3、共有泄爆膜16块,更换周期为12个月,上次更换日期为2012年11月。

4、共有眼睛阀18个;伸缩节81个。

5、共有烟气氧含量在线监测仪12套,检测周期为3个月,上次检测时间为2012年11月26。

6、煤气上岗人员46人,复证日期为2013年9月。二)110t锅炉煤气管理工作检查:

1、当班共有11人,学员6人。

2、共有便携式煤气报警器2个;固定式报警仪7路;呼吸器3套。

3、煤气设施日常点检记录,岗位“一班三查”检查表,呼吸器检查记录齐全。4、12月31日10点12分,烟气氧含量在线分析仪显示烟道(低过后)为3.4%,烟道(排烟处)为4.7%,控制范围为3%—5%。

5、共有泄爆膜8块,排水器10个,眼睛阀8个。三)检查发现问题:

从零维到1.5维 篇6

确实如此吗?

不一定。

量子点是物理学中的热门研究对象,它就是一个零维半导体结构。它可以是从纳米到微米级别的任何物体,虽然其物理尺度不为零,但因为其内部的电子非常致密,以至于它们没有自由的维度。

被这样束缚住的电子的运行方式非常特殊,具有一些极为有用的特性。首先,因为被束缚在量子点中的电子不能移动,所以输入量子点的任何能量都没法扰动其中的电子,只能以光的形式释放,因此,量子点有望被制造成高效能、低功率的光源。因为量子点足够小,所以可以作为荧光标志来标识抗体之类的生物分子,追踪它们在活体中的生化过程。

由于一个固定在量子点上的受激电子可以精确地产生一个光子,因此,信息能够在光子和电子之间可靠地来回传递,这使得量子点成为第一代量子计算机上用于控制和储存数据的合适介质。量子计算机的功能惊人地强大,如果我们能建造一台足够大的量子计算机,肯定会改变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这是荷兰代尔夫特大学的考思霍文的研究领域。

考思霍文说:“量子点的应用还很遥远。几年后我们会可能研发出基于量子点工作原理的样机,至于商业应用,至少还得10年左右。”

一维的物理学看起来有点熟悉了。

一维只是一条直线,经典的物理学定律如牛顿运动定律在一维环境中非常可靠。在量子物理中,古老的一维世界才拥有更多的生机。瑞士日内瓦大学的一维材料专家蒂埃里·贾玛奇说:“在一维世界,你能得到在其他任何维数中都没有的新奇效应。”

比如电子的行为,正常情况下它们竭尽全力避开同类,但当困在只能来回移动的一维通道时,它们开始相互作用,整体像一个电子般移动。在适当条件下,电子的特性有所改变:一个被困住的电子能够表现得像两个粒子,一个具有它的电荷,另一个具有它的自旋。这类现象在一维世界中非常常见。

电子的这些特性不只是理论上的。当电子元件越来越小时,一维物理学效应就越来越重要。我们可以按照需要将一维的碳纳米管制造成导体或者半导体,这将是未来数代计算机芯片制造工业的热门领域。

我们生活在三维世界中,其边界是二维的面,而二维面的边界是一维的线。这是一个舒适的、容易理解的、整数维的世界。

数学家芒德布罗在他1982年出版的《自然的分形几何》中指出:云不是球状的,山峰也不是圆锥状的,海岸线也不是圆的。真实世界的维数实际上并非干净整齐的整数维。

假如你想画出雪花的详细轮廓,就要把雪花尽可能地放大,此时,你会发现自己面对着一个非常复杂的形状,你描绘得越接近真实,画的线就越长。你画的仍然是一条线,但它比直线多了很多褶皱。

一条线,不管它有多少道弯,都还是个一维的物体吧?事实并非如此。

欢迎来到分形维度——介于我们熟悉的一维、二维和三维世界之间的不规则维度。分形维与我们平时熟悉的左右、前后和上下这些维度不同,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在更微小的尺度观察和测量一个复杂物体的细节时,分形维度可以帮我们描述这个物体额外占了多少空间。

不仅雪花,很多自然物体的形状都是分形的:河网、分支闪电、云团、花椰菜……你甚至可以声称自己生活在分形景观中,这多少取决于你在世界上所处的地点。例如,采用不同的测量单位,英国那崎岖不平的海岸线的长度呈现剧烈的变化,据计算,其分形维数是1.25左右。而南非光滑的海岸线仅仅比直线粗糙一点,其分形维数为1.02。

山河智能首日签单1.5亿元 篇7

从现场可以看到,山河智能展台前热闹非凡,系列新品的全球首发,精彩纷呈的答谢晚宴,一波波签约热浪将冬日的寒冷彻底除去。通过统计,山河智能首日斩获订单1.5亿元。

“全球首发”、“国内首家”“全球领先”等字眼在山河智能此次展会上出现频次非常高,这也充分的展示了公司先导式创新的强大竞争优势。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也是一次先导式创新成果展。

周生贤:中国1.5亿亩耕地被污染 篇8

这是中国官方启动全国土壤污染调查数年后, 首次对外透露受污染耕地的面积。多位关注中国土壤污染的业内专家表示, 此数据小于业内普遍的预估, 并且污染面积的具体分布仍然没有对外披露。不过,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认为, “就算只有1.5亿亩耕地被污, 那也是相当可怕的数字了, 应引起中国高层政府足够的警醒和重视。”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主任陈同斌, 对广为流传的中国五分之一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的说法持有异议。他根据多年在部分省市的大面积调查估算, 重金属污染占10%左右的可能性较大。其中, 受镉污染和砷污染的比例最大, 约分别占受污染耕地的40%左右。他说, 中国的重金属污染在北方只是零星的分布, 而在南方则显得较密集, 在湖南、江西、云南、广西等省区的部分地方, 则出现一些连片的分布。

1.5+X+1.5 篇9

形状是物体所有属性中最重要的属性。“大千世界, 色形而已”, 我们要认识世界, 就必须分辨物体的形状。许多心理学家相信, 对形的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这些原始特征包括点、线条、角度、朝向和运动等[1]。

形状偏好研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国内外对形状偏好的现象研究甚少。幼儿图形认知的发展在整个3岁以前都比较弱, 有研究表明很小的婴儿能够区分不同的形状[2], 对不同形状的物体或图画注意时间不同, 说明他们对不同的形状产生了偏好。对幼儿期形状知觉发展的研究, 往往是通过让幼儿用眼或手辨别不同几何图形进行的。

形状知觉是指对物体的形状进行辨别的能力。心理学家们用视觉偏爱法, 即测试婴儿更喜欢看什么的方法进行了各种实验。如范兹[3] (Fantz) 在婴儿形状知觉研究方面作出了不少贡献。他专门设计了“注视箱”, 让婴儿躺在小床上, 眼睛可以看到挂在头顶上方的物体。观察者通过小屋顶部的窥测孔, 记录婴儿注视不同物体所花的时间。把这些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可以看到, 婴儿对形状的偏爱有这样一些特征, 就是:动态的东西>静止的东西、有闪亮的光>无变化的光、曲线>直线、有花样的>一色、复杂花样>单纯花样、脸>不是脸的东西、彩色>单色;立体>平面、新奇>见惯的东西, 也就是说婴儿更偏好于看新奇、复杂的东西 (>:代表更偏爱前者) 。然而, 值得注意的是, 不同发展阶段的婴儿, 对这些形状的视觉偏爱是不同的。例如, 格林伯格 (Greenberg, 1972) 等对6周的新生儿和11周的新生儿的视觉偏爱进行比较实验, 结果发现:出生6周的新生儿对不同复杂程度的形状注视时间不同, 对中等程度复杂的形状注视时间最长, 而出生11周的新生儿对最为复杂的形状最感兴趣。这就说明了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来说, 最合适的视觉刺激程度是不尽相同的[4]。

然而1.5岁—3岁幼儿的形状偏好又会是怎样的呢, 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因此, 针对此问题, 我们试图找出该年龄阶段的幼儿偏好哪些图形, 其中存在哪些规律。

本实验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对偶比较法对1.5岁—3岁幼儿进行形状偏好的研究, 以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 幼儿形状偏好的结果如何; (2) 对幼儿形状偏好的年龄、性别进行差异研究。

2. 实验程序

2.1 实验材料

实验采用6个图形, 花形、五角星形、心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每个图形都以红色呈现, 大小均相等, 六种图形两两组合, 共15组。每种组合的两个图形打印在一张白色纸上。为了平衡两种组合左右前后呈现顺序, 分别装订为甲乙两组图片册, 每组图片15张。呈现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的顺序为:三角形和正方形、五角星形和圆形、五角星形和三角形、心形和梅花形、正方形和心形、梅花形和圆形、三角形和圆形、梅花形和正方形、心形和五角星形、心形和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五角星形和梅花形、三角形和梅花形、五角星形和正方形、圆形和心形;乙组的顺序为:心形和圆形、正方形和五角星形、梅花形和三角形、梅花形和五角星形、圆形和正方形、三角形和心形、五角星形和心形、正方形和梅花形、圆形和三角形、圆形和梅花形、心形和正方形、梅花形和心形、三角形和五角星形、圆形和五角星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2 被试

随机挑选29名1.5岁—3岁之间的幼儿进行实验, 其中1.5岁—1岁12个月10人, 男生4人, 女生6人;2岁—2.5岁被试9人, 男生5人, 女生4人;2.6岁—3岁被试10人, 男生5人, 女生5人。

2.3 实验变量

实验的自变量是性别 (男、女) 和年龄 (1.5岁—2岁、2岁—2.5岁、2.5岁—3岁) , 因变量是被试对某种形状的选择次数。

2.4 实验任务

被试对同时呈现的同种颜色的两种图形进行选择, 告诉主试更喜欢哪个图形, 并用手指出来。每个被试共完成甲组或者乙组的15次判断。

2.5 实验步骤

实验是主试与被试单独进行的。主试向被试交待实验任务, 并进行演示。正式实验开始后, 主试打开甲组或乙组图片册的第一页, 被试按照实验任务做出反应, 主试记录结果, 依次翻阅图片册, 直到15张图片做完为止。一半被试做甲组图册, 另一半被试做乙组图册。

3. 结果与分析

本实验采用spss16.0统计数据。

3.1 形状偏好

表1中是29名1.5岁—3岁幼儿一般形状偏好测验顺序, 由于本实验人数的限制形状偏好程度以选取的次数表示。例如, 正方形选取次数59, 即表示正方形与其他五种形状进行两两比较中, 一共被选取了59次。其余依此类推。

从表1可以看出, 1.5岁—3岁幼儿最喜欢的是花形, 依次是星形、圆形、心形、三角形和正方形。这和我们的推测不谋而合, 我们推测, 低年龄阶段的幼儿在直线和曲线的比较中, 更偏好于曲线。从表中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曲线形的形状包括花形、圆形和心形分别排在了第一位、第三位和第四位;我们还推测, 低年龄阶段的幼儿在简单和复杂形状中, 会偏好于复杂的形状, 从表中得出, 排在前2位的花形和五角星形相比于其他四个形状而言, 都属于比较复杂的。

上述结果与20世纪60年代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5]。范茨 (R.Fantz) 在20世纪60年代的研究表明, 出生不到2天至6个月的婴儿都能够辨别视觉图案。当婴儿发展时, 他们越来越偏爱复杂的刺激。但是复杂性并不是决定婴儿偏爱的视觉刺激类型的唯一因素。婴儿偏爱: (1) 弯曲的线段超过直线; (2) 不规则图案超过规则图案; (3) 同心圆超过非同心圆刺激; (4) 对称性图案超过非对称图案。

3.2 形状偏好的性别差异比较

经独立样本T检验, t (27) =-3.390, p=0.002<0.05, 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说明1.5岁—3岁男女幼儿在形状偏好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由表2、表3可以看出, 男生最喜欢的形状是星形, 女生最喜欢的形状是花形, 说明女生和男生都喜欢相比而言复杂一些的图形, 女生更偏好于柔和的曲线形, 而男生更喜欢有棱角的直线形。所以, 男生喜欢的图形排在前两位的是复杂的星形和有棱角的三角形, 排在第三位的是复杂的花形, 排在第四位的是简单的圆形, 排在第五位的是中规中矩的正方形, 而排在最后一位的是偏向于女性特质的心形;女生喜欢的图形排在前两位的是复杂的花形和简单的圆形, 排在第三位的是复杂的星形, 排在第四位的是偏向女性特质的心形, 排在最后两位的是正方形和三角形, 说明女生不喜欢有棱角的简单的直线形状。

3.3 形状偏好的年龄差异比较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 F (2, 26) =0.23, p>0.05, 差异不显著。这一结果说明三个年龄阶段幼儿在形状偏好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年龄儿童的形状偏好具有一致性。

1.5岁—3岁幼儿各年龄的形状偏好顺序按照从最喜欢到不喜欢排列依次为, 1.5岁—2岁:花形、星形、圆形、心形、正方形和三角形;2岁—2.5岁:花形、星形、圆形、心形、正方形和三角形;2.5岁—3岁:花形、星形、圆形、三角形、心形和正方形。

以往研究表明[6], 物体轮廓的对比度是引起婴儿视觉偏好的有效刺激。出生一周的新生儿对三角形的一个角很“重视”, 很少对整体加以审视。婴儿在出生后很短时间内至少已辨认出形状的一个方面。但由于他们没有细看三角形的边线, 无疑没有感知到整个图形, 而只是注意到了外形的一个显著特征。这是儿童形状知觉的一个重要特性。有人报告, 这一知觉特性甚至持续到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但也有一些研究有不同的结论[7], 研究者 (Haith, 1977) 发现, 0—2个月的婴儿还没有形成图像整体知觉, 他们的视线只是沿着明暗对比边缘巡视。2—3个月的婴儿开始注意图像模式的内部结构, 这意味着图像识别的开端, 婴儿对对象的统一的整体知觉特征的知觉在3个月时就已经出现了。

对轮廓对比度的敏感性还进一步表现在对刺激物复杂性的视觉偏好上。婴儿随着年龄的增长, 对刺激物复杂性的偏好也随之增加。所谓刺激物的复杂性, 也就是轮廓线的复杂性。有更多的研究者认为不同年龄的儿童可能有一个与其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输入刺激和相应的处理信息的最佳水平[8]。从我们本次的实验研究结果来看, 1.5岁—3岁儿童的图形偏好没有差异, 可能是因为他们都处于对图形发展相同的处理信息的水平上。

4. 结论

4.1 1.5岁—3岁幼儿形状偏好顺序依次为:花形、星形、圆形、心形、三角形、正方形。

4.2男生和女生对形状偏好有显著差异, 男生对形状偏好的顺序依次为:星形、三角形、花形、圆形、正方形、心形;女生对形状偏好的顺序依次为:花形、圆形、星形、心形、正方形、三角形。

4.3 1.5岁—3岁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形状偏好没有显著性差异。前两个年龄阶段幼儿形状偏好顺序依次为:花形、星形、圆形、心形、正方形、三角形;后一个年龄阶段幼儿形状偏好顺序依次为:花形、星形、圆形、三角形、心形、正方形。

摘要:本实验采用对偶比较法, 对1.5岁—3岁幼儿进行形状偏好研究, 结果表明:在1.5岁—3岁的年龄段中, 幼儿形状偏好顺序依次为:花形、星形、圆形、心形、三角形、正方形;男女幼儿的形状偏好有显著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形状偏好没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1.5岁—3岁幼儿,形状偏好,对偶比较法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3.

[2]柳泉.幼儿图形认知的发展与教育[J].家庭教育, 2004, (10) :42-44.

[3]幼儿心理学 (幼儿园老师进修教材) [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

[4]周念丽, 张春霞.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1999.8, 第1版.

[5][7]周宗奎.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9.6.

1.5+X+1.5 篇10

关键词:合作办学,项目,人才

黑龙江杜长征杨柏青

经济全球化导致了世界市场的全球化和产业发展的国际化, 促使中国经济发展必须打破国内市场竞争的局限走向国际市场。这种发展趋势给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中外合作办学已成雨后竹笋、星火燎原之势。在此背景下, 中国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与韩国大邱工业大学开展了“2+1.5”联合办学。

一、中韩“2+1.5”联合办学项目启动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中国高等教育也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同时也面临着与国际接轨带来的压力。一方面, 教育作为一项服务性产业, 需要以合作办学的方式开放教育市场, 即教育市场国际化, 尤其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来说, 将面临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涌入所带来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 国际化职业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加, 中国高等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 要求具有越来越多的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 符合国外企业的用工要求, 即对高职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第三, 韩系车市场占有率增加, 国内的韩资企业及汽车后服务市场对职业人才需求增加, 韩国对国外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第四, 在韩期间的学习费用每年折合人民币2.8万左右, 在国际上相对较低, 更能满足我院大部分学生的经济承受力, 如果学生语言过关后, 通过勤工俭学、获取奖学金等途径补偿学费支出, 将具有长期合作的可行性。

二、中韩“2+1.5”联合办学项目进展情况

第一阶段, 互派考察和草签意向性合作协议, 并成立了合作委员会。2005年, 两校法人分别带队赴合作学校进行考察和洽谈, 增进了解, 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合作专业, 并成立了由双方法人、国际合作部门负责人及专业负责人构成的合作办学委员会。

第二阶段, 双方立项申报审批和签定正式合作协议。双方分别在本国申报立项, 通过审批后, 并于2006年签定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2+1.5”联合培养协议。

第三阶段, 双方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 成立教学管理委员会。双方协商最终通过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成立由国际合作部负责人、专业负责人等组成的教学管理委员会, 确定教学实施的相关文件, 为联合培养招生工作确定原则和标准并正式启动项目。

第四阶段, 项目实施。2007年正式招生, 中方的教学正式启动。

第五阶段, 补充项目, 实施师资互派。为了拓展合作领域, 提升合作层次, 2007年补充签定了教师互派协议, 目前, 双方互派管理人员、师资超前培训交流已达30多人次。

三、中韩“2+1.5”联合办学取得的成效

1. 强化了国际化高职人才培养的理念

通过此次合作项目的实施, 专业教师普遍树立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意识, 并带动汽车专业群各专业的改革, 为今后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2. 开发了中外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项目启动前期的调研, 对国内及韩国汽车专业人才的人才规格、定位、需求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 并在双方论证基地由我方汽车专业为主开发了中韩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2+1.5”联合培养方案。

3. 培养国内外急需专业人才, 拓展了毕业生的就业空间

联合培养的学生既可满足国内汽车后服务企业的用人需求, 同时还可以走出国门到韩国就业, 大大的提升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空间, 缓解目前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另外, 提升了就业层次。

4. 促进了专业建设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培养国际化职业人才是高职院校、特别是示范性高职学院面临的重要问题。要解决此问题, 与发达国家的知名高职学院联合办学, 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在进行合作办学的过程中, 可以学习先进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 并引进了相关先进教学资源。如由韩方资助整车实物等教具建设实训室, 引入其赠送的较为前沿教材与资料等, 通过有借鉴的吸收为我所用, 促进了专业的整体建设水平。

5. 培养和锻炼了专业教师队伍

联合培养及教师互派机制的建立, 使教师的交流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双方规定每年互派教师不少于2人, 同时, 定期协调联合培养情况, 不定期进行专题交流等。目前, 我方已经派出长期培训教师2人次, 短期交流9人次。

四、中韩“2+1.5”联合办学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1. 语言关

进入韩方学习必须首先通过韩语三级考试, 方可转入一年半的专业学习, 否则将增加语言学习时间和学生的经济负担。但韩语是小语种, 高水平的语言教师较为紧缺, 致使学生三级过级率达不到理想目标。

2. 择业关

目前, 学生对所谓国际化高职人才的定位认识不足, 就业的选择往往局限于本地区的中心城市。因此, 需要加强宣传和引导, 使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方可过择业关。

3. 双向培养的衔接及外方学习期的管理

我国高职院校与国外实施合作办学的学院为数不多, 而且都刚刚起步。我院也刚刚实施二年, 对双方教学的衔接及外方学习期的管理亦无经验, 因此, 应该加强与韩方的沟通与协调, 双方共同参与对方的教学过程, 实施全程合作。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1.5+X+1.5】相关文章:

上一篇:透镜体模型下一篇:五统一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