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叶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2024-05-09

彩叶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精选七篇)

彩叶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篇1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 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大众的审美水平也不断提升, 城市园林传统单一的以绿色为主色调的绿化模式, 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彩叶树种的应用, 丰富了城市色彩, 提高了视觉享受, 满足了人们对多姿多彩绿化景观的期盼。宿迁作为江苏省北部经济欠发达的地级市, 自1996年建市以来非常重视绿化工作, 大力度推进城乡绿化造林, 成为闻名全国的杨树之乡、生态城市。但是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和气候条件等因素, 彩叶树种在宿迁市应用起步较晚, 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近几年, 为了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环保城市, 在绿化的基础上追求美化、彩化的效果, 有针对性地引进了一些适生的彩叶树种, 不断丰富了宿迁城市的景观色彩。

2 常用彩叶树种及配置形式

宿迁市栽植的彩叶绿化树种主要有银杏、紫叶李、美国红枫、金叶女贞、红叶石楠、乌桕、黄栌、紫叶小檗、栾树、五角枫、火炬树、红叶臭椿等。这些树种生长表现良好, 色彩绚丽, 近年来被城镇绿化广泛地栽植和应用。如银杏树被洪泽湖西路、东外环路、运河湾生态农园十八弯大道用作行道树;栾树、乌桕、紫叶李、金叶女贞等近年来也已成为宿迁市街道、公园绿化的主栽树种;红叶石楠、红枫、紫叶小檗、金叶国槐等被大量应用于单位庭院及园林绿化。

彩叶树种的配置形式大致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两大类。规则式整齐、严谨, 是以一定的株行距, 以固定形式配置的种植方式, 其配置形式有中心植、对植、列植、几何形种植等, 像银杏、火炬树、栾树、红叶臭椿等适宜在园林中规则式配置;自然式灵活机动, 强调变化, 疏密有致, 具有活泼生动的自然风趣, 不按一定的株行距和排列式种植, 其配置形式有孤植、丛植、群植、片植等, 如紫叶李、红枫、乌桕、黄栌、红叶石楠等适宜在园林绿化中自然式配置。

3 彩叶树种的配置原则

彩叶树种的应用丰富了园林景观层次, 弥补了城市色彩单调、缺乏季相变化的缺憾, 突出了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因此彩叶树种的栽植不仅要考虑其自身的观赏特点, 还应考虑各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 相得益彰, 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1 生物多样性原则

很多城市园林都钟爱建大块草坪, 栽植雪松、香樟等大树, 植物种类单一, 绿化模式千篇一律, 根本不能形成良好的生态效应。在园林植物配置时, 应依据光照、水分、土壤等立地条件, 按照设计的景观类型, 注重物种多样化, 选择合适的彩色树种, 将不同彩色植物因地制宜地配置, 让具有不同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 使之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环境因子, 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园林生态系统, 才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

3.2 合理利用植物季相变化

在配置彩色树种时应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 使园林景观随春、夏、秋、冬四季而变换, 力争做到三季有花、季季有景、红黄交替。根据不同彩叶植物季节物候变化而产生的色彩、形态变化, 将不同花期、不同色相、不同形态的植物协调搭配, 乔灌结合, 产生多层次的景观, 以延长观赏期, 令人赏心悦目, 流连忘返。

3.3 突出主题原则

不同彩色植物的配置方式因景观主题的需要来选择, 一株特色植物孤植于一个园林的重要位置或视线聚焦点, 与周围的绿化景观产生鲜明对比, 就会取得“鹤立鸡群”的效果;将一种彩色植物集中片植, 能吸引大众眼球, 给人眼前一亮之感, 形成浓郁强烈的景观氛围。在突出主题的同时要注意与周围植物及环境的和谐统一。

4 彩叶树种选择与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4.1 适地适树, 选好树种

植物对环境有严格的选择性, 在进行植物配置过程中必须考虑当地的立地条件, 一定要选择当地适生的彩叶树种, 如紫叶李、红叶石楠、银杏、乌桕、红叶臭椿等, 在宿迁易于成活, 生长良好, 具有适应本地环境、病虫害少等特点, 能充分发挥其绿化、彩化、美化的功能。

4.2 生态优先, 兼顾经济

园林绿化建设具有美化观赏、遮阴纳凉、吸附粉尘、隔离噪音等多种生态功能。在选择彩叶树种时, 应优先考虑树种对当地生态环境是否构成影响, 绝不能头脑发热、一味求新, 要防止美国白蛾等外来生物入侵、危害, 造成无法弥补的生态和经济损失。

4.3 科学规划, 合理配置

在选择彩叶树种时, 应考虑长期与短期的景观效果, 为尽快达到良好的色彩观赏效果, 可采用速生的紫叶李、栾树、臭椿、乌桕等, 与生长较慢的银杏、五角枫、高杆石楠搭配栽植。应注重“土”、“洋”结合, 如银杏、乌桕、臭椿等乡土树种在长期种植过程中已非常适应宿迁气候、土壤条件, 成活率高, 生长旺盛, 繁殖方便, 而且能够反映地方特色。外来彩叶树种, 经过引种驯化, 适合本地栽植的也有十余种, 如红叶石楠、美国红枫、金叶女贞等, 都在宿迁市引种成功, 使城市变得五彩缤纷, 生机盎然。

宿迁是一座活力迸发的新兴城市, 是著名的“杨树之乡”、“花卉之乡”, 林木覆盖率在江苏省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由于一些客观原因, 宿迁市园林绿化建设起步较晚、档次偏低, 彩叶树种应用率不高。建议园林部门从城市环境的特殊性出发,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 不但要注重合理改善植物配置结构, 而且要注重美观协调, 有计划地引种、推广彩叶树种, 建设更加多姿多彩、璀璨亮丽的新宿迁。

参考文献

[1]潘文明.观赏树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彩叶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篇2

南京绿地中彩叶植物依据观赏期分为2类:一是“常彩”彩叶植物;二是“非常彩”色叶植物。“常彩”彩叶植物是指在生命周期或年生长周期中一直保持色彩的植物。南京园林绿地中有:金叶大花六道木、金叶亮绿忍冬、花叶燕麦草、金叶女贞、美人梅、紫叶李、金叶连翘、金叶风箱果、金叶甘薯、金叶过路黄、虎耳草、洒金千头柏、花叶玉簪、紫叶酢浆草、金边阔叶麦冬、金叶苔草、金线石菖蒲、银纹金线蒲、水果兰、金叶莸、金叶过路黄和洒金桃叶珊瑚等植物。“非常彩”彩叶植物是指在生命周期的一个时间段出现色彩变化的植物。春季出现色彩改变的植物有:花叶马兰、花叶艾、银蒿、红叶石楠、丝绵木和山麻杆等;秋季出现色彩改变的植物有:鹅掌楸、鸡爪槭、黄栌、南天竹、柿、漆树、枫香、重阳木、银杏和黄栌等;冬季植物茎干出现色彩特征的植物有:红瑞木、棣棠、山杏等植物。

2 南京园林景观中彩叶植物配置特点

2.1 遵循植物生长发展的客观性

选择彩叶植物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 根据土壤条件、环境气候、光照和水分等情况, 遵循植物生长规律和生活习性, 如喜光与喜阴植物、耐旱与喜水植物, 然后合理配置。

2.2 色彩调和与季节变化性

彩叶植物色彩丰富多种、千差万别, 给园林景观增添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往往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 彩叶植物的配置还要注意色彩的调和, 如与周围的环境颜色相协调, 烘托出色彩缤纷的园林景观, 强化彩叶植物的色彩美。又如, 利用色彩的对比和协调, 烘托出层次感和立体感。还需要注意的是, 彩叶植物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颜色, 应充分考虑彩叶植物随季节变化而变色的特征, 根据彩叶植物在不同生长周期的叶色和花期情况搭配种植, 使场地内四季有花可赏、有景可观。如春季突出桃红柳绿的生机盎然, 多使用暖色调植物;夏季要凸显清凉, 可以栽种冷色调为主的彩叶植物;秋季是丰收的季节, 可以栽种黄色为中心的彩叶植物与观果植物搭配, 这样四季分明的配置, 会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不同季节的美。

2.3 时效性和经济性

时效性主要强调在彩叶植物配置设计中, 要考虑景观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效果, 以凸显某一特定时间所需要的效果。如采取快长树和慢长树相搭配, 要想早期见效可以采取密植, 后期再进行间移, 但是间移后还要考虑以后的景观效果。其次, 园林彩叶植物的配置还要讲究经济性原则。从成本上分析, 要求减少施工与养护成本, 优先选择苗源广、繁殖容易、苗木价低、移植成活率高、养护费用较低的彩叶植物。从发展前景分析, 要需要具有一定比例的木材、药材、果品和油料等经济植物, 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3 彩叶植物在未来南京园林建设中的应用建议

2016年6月3日, 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了经国务院批准同意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南京被定位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唯一的特大城市, 地位仅次于上海。同时, 在5个都市圈的描述中, 只有南京被提及“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城市地位的升级必将带来园林建设的升级改造, 彩叶植物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面临新的要求。

3.1 彩叶植物要适应城市多样生态环境

随着彩叶植物的广泛应用, 特色园林空间中彩叶植物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选育耐性强的品种要求迫切。应用中急需耐水湿、耐干旱、耐阴、耐高温、耐低温等多类型的品种系列。目前的品种类型还有差距, 今后要加强品种培育。

3.2 植物选择范围扩大, 加强草本彩叶类植物选育

栖霞红叶、鸡鸣寺樱花等传统景点注重大面积整体效果, 未来城市园林更强调生活化, 近距欣赏, 视线更多的是俯视。彩叶植物要改变以前的观念, 重乔木、轻草本, 加强草本彩叶植物的应用, 丰富空间层次。

3.3 应用方式多样

色彩搭配应多样化, 有季节变化, 保证最佳观赏效果。目前应用现状:色彩设置粗放, 多为简单红绿、红黄的配置;色彩的丰富度不够, 多是大色块, 人性化不够, 今后应用要讲究多色搭配和季节变化。

总之, 彩叶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要结合城市发展特点, 满足城市居民的审美要求。

摘要:园林景观中栽种彩叶植物能提升整个园林的品质, 增添园林亮丽的色彩, 吸引人的眼球。本文对彩叶植物在南京园林景观的配置和应用进行分析, 旨在充分利用彩叶植物丰富多彩的叶色, 丰富城市园林景观色彩。

关键词:园林景观,彩叶植物,配置

参考文献

[1]田二强.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配置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农经, 2016 (7)

彩叶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篇3

关键词:彩叶植物,园林景观,应用研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园林景观配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植物的色彩逐渐由绿色向彩色转变,彩色植物的应用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我国彩叶植物的培育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为将彩叶植物更好的应用于园林景观配置中,本文通过对园林景观的配置原则进行论述,将彩叶植物有效的应用于园林景观配置中,促进我国园林景观事业的协调发展。

1 彩叶植物的概述

彩叶植物是指在正常的生长季节中,不受病虫害、环境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叶片呈现非绿色的植物。在自然界中,只有叶片颜色的变化稳定且有规律才可成为彩叶植物的必要条件,由于变异、人工选育等因素造成叶片颜色改变的外界因素不属于。彩叶植物例如金缕梅、红叶笕、黄金榕等,而银杏、枫叶等叶色发生变化的植物不属于彩叶植物。彩叶植物的划分可以通过色素的种类,彩叶植物的呈色和组织发育和其生长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 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配置中的应用原则

在园林景观配置中,彩叶植物色彩丰富,季节变化明显,观赏更具持久性。将彩叶植物与其他园林景观植物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绚丽的景色。在将彩叶植物应用于实际园林景观中需要遵守以下原则。

2.1 生态适应原则

将彩叶植物配置于园林景观中时,需要充分考虑其与生态环境相适应。根据彩叶植物的生长要求,依照光照、水分、土壤等条件种植相应的植物,根据地形地势等地理因素选择搭配合适的彩叶植物。喜光与喜阴、耐旱与喜水的彩叶植物科学合理的组合在一起,乔木、灌木等相互协调种植。依据生态适应原则,结合当地气候特征,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态环境。提高植物的生长周期,降低植物养护费用。

2.2 季节变化原则

合理的应用彩叶植物的季节变化规律,根据四季变化搭配出相应的园林景观,构建出绚烂的园林景色。选择不同生长周期和花期的植物,根据彩叶植物色彩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培育植物,使得园林内四季都有花可赏,延长园林观赏周期。春季注重植物叶色与开花植物的搭配,夏季注重彩色植物给人们带来的清凉感,秋季注重彩色植物与观果植物的结合,冬季则重视常色叶植物的运用。造景时充分考虑季节变化,科学的配置,让人们在城市中也能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2.3 色彩协调原则

在园林景观配置中,彩叶植物要遵循色彩协调的植物造景美学原则,利用色彩的对于与协调突出彩叶植物的美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搭配效果。彩叶植物的色彩要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存,通过对比、互补等形式突出植物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彩叶植物在实际应用时,植物色彩协调的同时也需要突出重点,注意主次的区分,借助周边景色,形成强烈的对比,例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视觉效果,引导人们的视线,达到烘托出强烈景观的氛围。通过彩叶植物的色彩协调共存,使人们感受到园林景观的独特魅力。

3 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配置中的应用前景

在实际造景过程中,彩叶植物丰富了传统绿植的表现形式,其成景速度快,观赏周期长都使得彩叶植物成为构建城市景观的重要材料,在园林景观配置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随着我国城市林业的发展,彩叶植物的应用会逐渐提升,其有效的提升了园林景观的整体品质,烘托了园林的气氛,给城市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需要设计者深入研究植物的色彩,丰富彩叶植物的专业知识,合理的进行植物造景,科学的利用其季节变化原则,构建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为彩叶植物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所以,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配置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结束语

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城市林业的不断发展,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配置中的应用作用不容忽视,其具备的易成景且观赏周期长的特性为构建和谐的景观环境创造了应用价值。在当今城市生活中,需要通过彩叶植物的视觉感受缓解人们的工作压力,丰富休闲生活,使人们身临其境的置身于大自然环境中。目前我国对彩叶植物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在进行景观配置时需要结合其生态适应、季节变化、色彩协调的应用原则,创造出优良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建波,叶红丽.浅谈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和推广[J].中国科技博览,2011(21):24-24.

屋顶花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研究 篇4

在节约环保型社会里, 屋顶花园以其能充分利用城市空间, 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 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效果等优势受到普遍关注并且得到飞速发展。屋顶花园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各种城市类建筑物、桥梁、构筑物、立交桥等的屋顶、阳台、露台以及大型假山上所进行的花草树木的种植与园林的统称。它与其他种植不同的是将植物种植于人工建筑物上。屋顶花园在现代城市中受到热捧, 这也促进了它的不断发展, 从而使屋顶花园所具有的功能也愈加丰富。

2 屋顶花园植物的选择

植物可以利用光合作用来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碳水化合物, 再进一步合成蛋白质、脂肪、多糖等各种复杂的有机物, 以为更多的动物生存提供必需品。植物是建设舒适和谐的园林生态环境所必不可少的, 屋顶花园的建设同样需要植物的存在。在大自然界中, 大部分植物是难以单独成长的, 一般都是群集而生, 但是它们的关系又不仅仅是简单地相加聚集, 而是依据一定的自然规律结合处利于个体成长与繁衍的群落。因此屋顶花园虽然是人工性的园林环境建造,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据自己的意志随心所欲地来搭配植物。人们在建造屋顶花园时, 要对植物的生态习性、立地环境、生物特性等有充分地了解, 然后再对植物进行科学合理地搭配, 以使植物的生态效益与自然景观得到充分体现。

2.1 植物的生物特性及选择原则

屋顶花园的植物生长环境与地面植物的生长环境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植物的选择上就更要考虑屋顶的特殊的生长环境。在很多屋顶花园环境的护理过程中, 通常都会发现某些植物的生长不良, 甚至出现死亡的情况。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在当初没有充分考虑到屋顶植物同屋顶环境之间关系所造成的。尤其是在温度、水分、光照、大气、风力以及土壤等。

有研究发现, 植物在不一样的栽培基质中其生长状况也不同, 在一样的基质中抗寒性与抗旱性也不同。适应性较强的植物比如佛甲草, 栽培基质对其生长的影响不大, 在一样的栽培基质中抗寒、抗旱性都比较强。因此在对屋顶花园的植物进行选择与配置时要以以往研究结论为指导, 同时结合屋顶花园的生长环境, 从生物学角度来选择植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 选择能适应种植土壤浅薄的植物。

屋顶花园的建设应考虑大负荷这一限制, 因此种植的基质越轻就越好, 同时为了防止植物根对屋顶建筑等进行侵蚀, 因此所选的植物应该有浅根性的特性。另外屋顶的生长环境比较恶劣, 种植的基质常会少肥缺水, 因此所选的植物应该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对于对栽培基质要求不高的植物, 可以采用一些普通的栽培基质, 以减少成本。

(2) 选择能够耐高低温的植物。

屋顶花园昼夜温差大, 通常会出现较极端的天气。因此在选择屋顶花园植物的时候, 要对能够既耐高温又耐低温的植物进行优先考虑。

(3) 选择耐积水或是耐旱的植物。

屋顶花园植物所需的水分基本上是靠降雨和人工浇水, 它不能像地面植物一样可以通过吸收地下水来进行水分补充。有时候短时间的强降水会冲刷栽培基质导致积水的形成。如果对屋顶花园的后期管理不到位的话, 屋顶花园的植物要么是在干旱环境下生长, 要么就是在积水中生长。因此最好是选择一些耐积水与耐旱的植物, 如桂花、佛甲草等。

(4) 选择好光或是耐阴的植物。

屋顶阳光充足, 紫外线强烈, 日照时间也明显比地面长, 因此要选择一些好光的植物。比如菊花、一串红、月季等。但是也要考虑到, 假如建筑物被其他建筑物包围, 挡住了阳光, 则要选择耐阴生的植物, 如鸢尾等。

(5) 选择可忍受、滞留、吸收有害气体与粉尘的抗污性强的植物。

进行屋顶花园植物选择时, 要选用一些既能够有绿化效果又能够改善环境的植物, 这些植物要能够忍受、滞留、吸收有害气体与粉尘的抗污性强, 具有净化空气的效果, 如茶花、女贞、大叶黄杨等等。

2.2 植物的造景效果

选择一些兼具多样性与观赏性的适合本地气候的乡土性植物, 使屋顶花园具备地域特色, 同时也要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在环境较恶劣的屋顶花园中, 如果选用乡土植物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 因为屋顶花园的面积一般较小, 因此为了能够布置地更精致, 就应该选用一些观赏价值高地植物品种, 以达到具备多样性与观赏性的双重效果, 提高屋顶花园的观赏层次;尽量多选择草坪、低矮灌木、地被植物以及攀缘植物等。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 可少量种植一些小乔木, 以形成一种层次感强烈、高低错落有致的观赏景观。屋顶花园因有负荷的限制, 因此植物不适合选择高大乔木, 而应选择矮小的灌木与攀缘植物、草本植物, 以方便植物运输、栽种与管理;屋顶花园能够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因此所选植物最好是常绿植物, 如果想使屋顶花园绚丽多彩, 使花园有季相变化, 则要适当地采用一些时令花卉与色叶树种, 使屋顶花园一年都长青, 四级都有花。

3 屋顶花园植物的配置

植物配置指各种植物如灌木、乔木、水生植物、攀援植物以及地被植物等之间的搭配关系。植物的配置要依据环境与植物的生长特性来进行设计, 同时也要强调植物与环境的契合度。

3.1 依据生态规律来配置植物

生态环境对植物的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温度、水分、大气等都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因此要根据屋顶不同的生态环境来进行植物配置。在干旱的气候中, 要配置耐旱性强的植物, 如大叶黄杨、佛甲草等;在有建筑物遮挡的隐蔽地方, 因冬天会阴冷, 则要配置耐寒性强植物, 如金叶女贞、佛甲草等;在做水景的岸边, 也可以配置一些麦冬等以配合海芋、马蹄莲等湿生植物, 达到造景的效果;在铺装地面的周围, 要考虑到辐射强、人为干扰因素大的情况, 适宜栽种一些耐旱、喜光、抵抗力强的植物, 如鸡冠花、佛甲草、百日草等。

3.2 依据艺术法则配置植物

营造视觉上的优美景观, 依据艺术法则进行植物配置, 可以构成多姿多彩的植物景观。植物配置出的尽管可以给观赏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屋顶花园的植物通常是与屋顶上的山水建筑、道路等要素来有机结合。

(1) 植物与山水结合。

通常有两种做法:一是通过植物与山石相互掩映来构成景观小品。这种结合是可大可小的, 在园林环境中叶可以灵活地摆放, 具有“袖珍山林”的情趣, 因此这在屋顶花园中也得到了广泛使用。另一种就是用植物来点缀山石, 通常用书带草、地锦等植物。在植物与山石的结合中要讲究植物的色彩、线条等。

(2) 植物与建筑物结合。

屋顶花园的植物能够掩映建筑物, 体现出空间的层次性, 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利用藤本植物还能够软化建筑物的线条、丰富建筑物立面, 赋予建筑物以生命感。

3.3 模仿自然景观来配置植物

自然群落中的生态平衡是由植物的生长环境的选择与长期演变的结果, 对于大多数植物配置来说, 不仅要考虑生态关系, 而且还要考虑观赏者的审美习惯、观赏倾向以及功能问题等。因此, 在师法自然的前提下, 应尽可能地用较低代价与较短时间来实现高效稳定的植物群落。

摘要:指出了扩大绿化面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 对屋顶花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进行了详细地探讨, 分析了城市中屋顶花园建设的意识。

关键词:屋顶花园,植物选择,配置

参考文献

[1]黄茶英.我国屋顶花园研究进展[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 (11) :57~60.

[2]黄金琦.屋顶花园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3]白钊义.浅谈屋顶绿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 (13) :121~122.

[4]林夏珍.论屋顶环境与屋顶绿化[J].浙江林学院学报, 1998 (150) :150~151.

园林地被植物的分类选择与配置 篇5

地被植物可覆盖地面, 美化园景、道路斜坡的景观, 丰富园林植物景观, 给人们提供优美舒适的环境;还具有减少灰尘与细菌传播, 净化空气, 降低气温, 改善空气湿度, 减少地面辐射等保健作用, 保持水土。

1 地被植物的特点

1) 多年生植物, 常绿或绿色期较长, 且种类繁多、品种丰富。地被植物的枝、叶、花、果富有变化, 色彩万紫千红, 季相纷繁多样。2) 具有较为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强的抗逆性, 生长速度快, 可以在阴、阳、干、湿多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 能够适应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 弥补了乔木生长缓慢、下层空隙大的不足, 在短时间内可以收到较好的观赏效果。在后期养护管理上, 地被植物较单一的大面积草坪, 病虫害少, 不易滋生杂草, 养护管理粗放, 不需要经常修剪和精心护理, 减少了人工养护的花费的精力。3) 植株相对较为低矮。在园林配置中, 植株的高矮取决于环境的需要, 可以通过修剪人为地控制株高, 也可以进行人工造型或修饰成模纹图案。具有匍匐性或良好的可塑性, 易于造型。繁殖简单, 一次种植, 多年受益。4) 具有发达的根系, 有利于保持水土以及提高根系对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 或者具有多种变态地下器官, 如球茎、地下根茎等, 以利于储藏养分, 保存营养繁殖体, 从而具有更强的自然更新能力。5) 具有较强或特殊净化空气的功能, 如有些植物吸收二氧化硫和净化空气能力较强, 有些则具有良好的隔声和降低噪声的效果。6) 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如可药用、食用或作为香料原料, 可提取芳香油等, 以利于在必要或可能的情况下, 将建植地被植物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

2 优良的地被植物应具备的条件

1) 植株低矮、耐修剪。植株高度为3 0 cm左右, 耐修剪, 萌芽、分枝力强, 枝叶稠密, 能有效体现景观效果。2) 延伸迅速。枝叶水平延伸能力强, 扩张迅速, 短期内就能覆盖地面, 自成群落, 生态保护效果好, 如美女樱、爬行卫茅等。3) 适应性强、易管理。对光照、土壤、水分适应能力强, 对环境污染及病虫害抵抗能力强, 适宜粗放管理, 如紫苏、蛇莓等。4) 绿色期长、耐观赏。绿色期长, 全年覆盖效果好, 以常绿品种最佳, 如常青藤、麦冬等。

3 地被植物的分类

地被植物的种类很多, 分布极为广泛,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 一般多按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并结合应用价值进行分类, 通常将其分为如下几类。

1) 一年生、二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取其花开鲜艳, 大片群植形成大的色块, 能渲染出热烈的节日气氛, 如红绿草、金盏菊、羽衣甘蓝等。2) 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在地被植物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低矮, 宿根性, 管理粗放, 开花见效快, 色彩万紫千红, 形态优雅多姿。重要的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有:吉祥草、石蒜、葱兰类等。3) 蕨类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 特别适合在温暖湿润处生长。在草坪植物、乔木、灌木不能生长良好的阴湿环境里, 蕨类植物是最好的选择, 常用的蕨类植物有:肾蕨、凤尾蕨、水龙骨等。4) 蔓藤类植物。蔓藤类植物具有常绿蔓生性、攀援性及耐阴性强的特点。如常春藤、油麻藤、爬行卫茅、金银花等。5) 亚灌木类。植株低矮, 分枝众多且枝叶平展, 枝叶的形状与色彩富有变化, 有的还具有鲜艳果实, 且易于修剪造型。常见的有小叶女贞、紫叶小檗、杜鹃、八角金盘等。6) 竹类。竹类中的箬竹匍匐性强、叶大、耐阴;还有鸡毛竹, 枝密叶茂、生长低矮, 用于作地被配置, 别有一番风味。

4 地被植物选择的标准

地被植物的筛选应符合以下几个标准:多年生, 植株低矮、高度不超过100cm;全部生育期在露地栽培;繁殖容易, 生长迅速, 覆盖力强, 耐修剪;花色丰富, 持续时间长或枝叶观赏性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抗性强、无毒、无异味;易于管理, 即不会泛滥成灾。

近年来, 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 一些种类的地被植物得到了有效而广泛的应用, 如红继木、金叶女贞、小叶女贞、紫叶小檗、十大功劳、美人蕉、南天竹、杜鹃、八角金盘、栀子花、鸢尾、金边吊兰、紫色鸭跖草、吉祥草、麦冬等。通过对地被植物的应用研究, 一些观花、观果及彩叶地被植物日益受到园林界的重视, 如火炬花、金娃娃萱草、蔓生紫薇、地被火棘、红果金丝桃、金叶过路黄、“金山”, 绣线菊、“金焰”, 绣线菊、“金叶”连翘、花叶扶芳藤、蔓长春等, 地被植物的应用方兴未艾, 城市园林绿地迫切需要充实和更新现有的地被植物种类。

5 地被植物的配置

城市园林绿地植物配置中, 植物群落类型多, 差异大, 地被植物的配置应根据“因地制宜, 功能为先, 高度适宜, 四季有景”的原则统筹配置。同时在城市生态景观建设中, 在城市生态景观建设中, 适于栽植地被植物的地方有:人流量较小但要达到水土保持效果的斜坡地;栽植条件差的地方, 如土壤贫瘠、沙石多、阳光被郁闭或不够充足、风力强劲、建筑物残余基础地等的场所;某些不许践踏的地方, 用地被植物可阻止人内;养护管理很不方便的地方, 如水源不足、剪草机难以进入、大树分枝很低的树下、高速公路两旁等地;不经常有人活动的地方;因造景或衬托其他景物需要的地方;杂草太猖獗的地方。

地被植物的合理推广应用不但能有效解决提高绿化覆盖率、增强生态环境和节约管理成本方面的尖锐矛盾。选用得当除可完善绿地的生态功能外, 还可丰富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 降低常规养护费用。此外, 某些地被植物的综合开发可增加经济收入。

地被植物配置的景观功能主要是使群落层次分明, 主体突出, 切忌喧宾夺主, 造成层次不清、杂乱无章的负面效果。在现代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 地被植物的配置要注意花色协调, 宜醒目, 忌杂草。如在绿茵草地上适当布置种植一些观花地被 (例如低矮的紫花地丁、开白色花的白三叶草、开黄色花的蒲公英、假花生等) , 其色彩容易协调。

从美观与适用的角度出发, 选择时应注意地被植物的高矮与附近的建筑物比例关系要相称, 矮型建筑物适于用匍匐而低矮的地被植物, 而高大建筑物附近, 则可选择稍高的地被植物;视线开阔的地方, 成片地被植物高矮均可, 宜选用一些具有一定高度的喜阳性植物作地被成片栽植, 反之如视线受约束或在小面积区域, 如空间有限的庭院中, 则宜选用一些低矮、小巧玲珑而耐半阴的植物作地篮。

摘要:园林地被植物, 是指有一定观赏价值、植株低矮、扩展性强、铺设于大面积裸露平地、坡地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枝叶密集的灌木以及藤本。

关键词:园林,地被植物,选择,配置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 1982.

[2]孙吉雄.草坪绿地规划设计与建植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 篇6

1.1 设计形式单调, 树种单一

我国适合道路绿化的植物种类繁多, 但目前实际应用的却相对较少。很多地方的道路绿化树种单一、色彩单调, 道路绿化千篇一律, 没有特色、缺乏活力。

1.2 盲目选用外来植物种, 乡土树种不够丰富

如选用未经引种驯化的外来植物种, 结果因其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逐渐死亡。不但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而且影响了绿化整体水平。乡土植物源于本土, 其特点是资源丰富, 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抗性都具有很强的优势。但在不少道路绿化规划中, 一味追新求异, 许多乡土植物被冷落, 无法显示出当地特色。

2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原则

2.1 因地制宜

根据本地区气候, 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易栽植成活、根系深、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迅速、成荫快、管理粗放、生长寿命长的植物。例如, 道路绿化中乔木要选择悬铃木、合欢、槐树、桧柏、女贞、白腊、栾树等这类冠大荫浓速生, 易栽易活, 耐修剪、抗烟尘、抗病虫害的树种。

2.2 注重生态效益, 兼顾植物的利用价植

应选择具有较强抗逆性和适应本地区环境能力, 能起到调节气候、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杀菌等多种生态功能的植物。要根据环保的要求进行植物选择, 例如, 在粉尘较多的道路两旁, 应多配置一些侧柏、桧柏、龙柏、青桐、槐树、悬铃木等易于吸带粉尘的树木;在排放有害气体的工业区特别是化工区, 应尽量多栽植一些吸收或抵抗有害气体能力较强的树木, 如:广玉兰、海桐、构树、棕榈等树木, 充分发挥树木的环保功能。有些树种不仅能作为道路绿化树种, 其本身还具有一定的经济利用价值, 能够提供优良的用材、果实、油料、药材等副产品, 在轻工、食品、药材等工业上有重要用途。

2.3 丰富乡土树种, 适当引进外来植物种, 增加城市色彩

乡土树种对当地的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种植乡土树种经济省工, 能反映地方文化内涵, 但一味选用乡土树种风格较单调, 不适应现代城市绿化的要求。为此, 应有计划地适当引进外地品种, 整体上增强城市绿化功能, 使道路绿化丰富多彩。

2.4 速生树与慢生树相结合

速生树生长快、易成型, 能在短期内达到预期的效果, 但树形不紧凑、易衰老、寿命短。因此, 在速生树中夹植慢生树, 当速生树生长到老化阶段, 即行间伐淘汰, 慢生树继续发挥绿化效果, 避免了速生树淘汰后的绿化空白。

3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方式

3.1 认真调查

道路的环境及立地条件, 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地下水位、空中管线和地下管线分布状况等, 各地均不相同, 需提前进行认真调查, 为植物选择配置掌握全面的基础资料。

3.2 检疫及驯化

引进外地植物或异地栽植乡土植物, 均需进行试验或驯化, 观察其适应能力, 还要把好苗木检疫关, 不要到疫病区引种, 切不可未经试验就盲目大量引进栽植, 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3.3 行道树宜选用冠大荫浓的乔木

北方以落叶树为主, 冬季落叶后可接受阳光沐浴的温暖, 夏季可遮荫纳凉。南方冬季无严寒的城市以常绿树为主。目前应用较多的有悬铃木、侧柏、雪松、河南桧、法桐、国槐、七叶树、合欢、栾树、垂柳、水杉、杜仲、白蜡等。

3.4 提倡乔灌花草组合配置

种植带点缀香花、灌木、草皮, 所构成的生态群落具有更完善的生态功能。选配上力求花期错开, 四季有绿有花, 草皮宜选生长势旺盛和绿期长者。应用较多的灌木有丁香、女贞、紫叶小蘖、月季、黄刺玫、连翘、榆叶梅等;草花多选用葱兰、麦冬、棣棠、石竹等。

3.5 充分利用地形地势, 丰富色彩

沿街墙面、棚架可以立体美化, 扩大绿化面积, 丰富街道景观色彩。所用的藤本植物要求取材容易、生长较快、攀附性强、花叶俱美, 如爬山虎、凌霄、金银花等都是良好的垂直绿化植物品种。

园艺工作者应着重从植物的形态、色彩和防护、改善环境等多方面入手, 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做到适地适树, 科学合理配置, 充分发挥植物的绿化、美化和香化的景观与生态功能, 创造丰富多彩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

参考文献

[1] 周洪晋, 李彬.植物选择与配置在道路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 2012 (12)

名胜古迹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研究 篇7

名胜古迹是指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它是历史留给我们现代人的一份宝贵财富, 是现代城市景观的重要资源;它能勾起人们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忆, 使人们对这座城市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名胜古迹的环境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两大主要因素[2], 其中以植物为主的自然景观是名胜古迹的重要组成部分。

名胜古迹中的植物选取与种植常被误解为是点缀大自然、美化环境的辅助手段, 忽视了它自身的风景特色, 更重要的是没能深刻理解植物的生态环境特性、风景景观特性和植被多功能性, 并将这些优势发挥到名胜古迹的规划和设计中去[3]。随着时代的发展, 对于名胜古迹中植物配置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 纵观当前的研究成果, 多数还都停留在名胜古迹的具体类型植配之上, 如祭祀祠堂类名胜古迹的植配研究、名人故居类名胜古迹的植配研究、宗教寺庙类名胜古迹的植配研究等。相比名胜古迹的个性研究, 对于它的共性研究稍显不足。本文旨在立足于名胜古迹这一载体, 从地域文化性、服务特定性和时代历史性等多角度阐述历史遗迹中的植物选择和配置, 以期更进一步研究名胜古迹中的植配特点, 深刻感受名胜古迹的艺术价值。

2 名胜古迹中植配的特点

2.1 地域文化性

地域是指一块土地的范围, 《周礼·地官·大司徒》中记载:“凡造都鄙, 制其地域, 而封沟之。”可见, 地域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综合体。而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烙印的一种特有的文化, 具有独特性。

植物作为自然因素的组成部分, 其生长发育与地域是密不可分的。不同的地域带来气候、地形、季风的差异, 都会对植物的生长形态造成影响。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合肥市区中作为景观配置的杜鹃体型矮小, 而大别山山区中的却高大挺拔如小乔木[4]。不同的地域不仅造就了植物形态上的多样, 也将当地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注入了其中, 形成了此地特有的地域植物文化。植物文化是植物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与其他文化门类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形成的与植物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文化信息的总和[5]。植物文化的形成与当地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是密不可分的, 不同环境下所产生的植物文化内涵也是不一样的。

在名胜古迹中, 采用本土植物是体现地域文化的重要手段。本土植物是指经过长期特定的自然选择的物种演替后, 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6]。从古至今, 本土树种在植物配置中都是设计师们的首选。古时,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交通运输的制约以及农业科技的欠缺, 选择本土乔灌木不仅可以节约人力、物力, 还可以保证植物的存活率。现如今, 人们常运用本土植物的地方特色来烘托名胜古迹的地域文化, 创造出“一方水土一方景”的个性景观。

2.2 服务特定性

名胜古迹中的植物配置根据其服务人群的不同产生了特定性。这是因为所有名胜古迹都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园主思路的融合[7]植物在其中作为托物言志的载体, 配置上往往都是根据园主自身意愿所选择, 这在专为特定人群服务的名胜古迹中更为突出。

在名胜古迹中, 私家园林和宗教寺庙遗迹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们也是对服务特定性的最好诠释。私家园林在植物造景方面, 受着儒、道思想熏陶的文人贤士们将儒家的精神追求与道家的精神向往赋予每一株植物, 使文人思想具体化、人格化[8]。这不仅使园林中的植物景观丰富、优美, 而且让文人园林的主题呈现出深远的意境和浓厚的“书卷气”。而为宗教服务的寺庙类名胜古迹, 其整体的建筑形态、空间布局以及造园风格无不散发着宗教思想, 同样, 在植物配置方面也不例外。正所谓, 寺因木而古, 木因寺而神[9]。好的植物配置会为其增加一份幽邃色彩。对于不同的宗教, 在植物选择上亦有所不同。如佛教推崇菩提树、银杏、莲花、曼珠沙华等植物, 而道教则喜爱质朴的松柏、桂花、玉兰、黄杨等植物。

名胜古迹的服务人群不同, 选择的植物往往也会有所差异, 但选择的无论是文人喜爱的梅兰竹菊, 还是佛家钟意的银杏菩提, 植物在名胜古迹中被赋予美好的寓意这一本质是不变的。当人的情感融入进植物的选配之中, 创造出的名胜古迹自然是富含感情的。后人游览历史遗迹, 看到眼前之景, 常能与园主人产生隔空的共鸣。

2.3 时代历史性

时代是指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时期, 是能影响人的意识的所有客观环境。根据意识的能动性, 不同时代的人们创造出了专属这个时代的名胜古迹。名胜古迹是对所处时代的主流思想的传播, 是文化的继承和文脉的延续。纵观古今中外各个时代, 名胜古迹都是为人而建造的, 而其形式与风格正是取决于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取向及经济技术水平[10]。

如果说名胜古迹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点, 它所凝结的是一个时代的掠影, 那么最能体现它动态演变过程的就是植物。植物是生命的载体, 是时间的证明, 其沧桑的质感是一个时代的写照, 反映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内涵。古往今来, 不同历史时期, 人们对植物的审美意识和喜好都有所不同。西周至春秋时期, 杏树、海棠、桃树、木瓜、梅花等植物就已作为当时人们喜爱的观赏树种被记录到《诗经》之中。战国时期, 屈原《离骚》载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 从中可知, 木兰与菊花已成为当时人们常用的观赏植物。宋元时期, 人们偏爱松、柏、杉、桧等乔木, 花卉以牡丹、芍药、山茶、琼花、茉莉等为主[11]。一个时代一段记忆, 植物就是这段记忆中最好的证明。

名胜古迹中的时代历史性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尊重和传承的, 延续其历史性的手段之一就是对古树名木进行有效的保护。在名胜古迹中, 对于古树名木的保护不能仅依赖于简单的栅栏围合, 更需要考虑名胜古迹整体的氛围环境, 要将古树名木的历史韵味融入其中。

3 结语

名胜古迹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为了将这一历史文脉传承下去, 我们需要深刻了解名胜古迹植物选择和配置的本源, 即是依据地理文化、服务对象、时代历史来选择配置的。然而, 这并不意味着名胜古迹中植物的选择配置就拘泥于某一要点,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 采用更加系统完善的植配手法, 以求达到艺术上的升华。

参考文献

[1]季蕾.城市名胜古迹的保护利用与环境的再创造——以南京市鸡鸣寺胭脂斋方案设计为例[J].四川建筑, 2004 (2) :8-9.

[2]黄建军, 孔佳雪.名胜古迹环境景观设计初探——以贵州省安顺市文庙环境景观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 2011 (6) :106-108.

[3]薛惠锋.风景名胜区景观绿化理论探讨[J].经济地理, 1990 (2) :76-80.

[4]刘晓红.本土植物在现代城市地域特色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分析[J].中外建筑, 2009 (8) :126-128.

[5]吴剑雄.论城镇植物文化的地域特征——乡土植物应为城镇园林景观建设的主体[J].鄂尔多斯文化, 2011 (4) :15-18.

[6]孙卫邦.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 2003 (7) :63-65.

[7]曹涌, 陆江平.个园与退思园艺术表现手法之鉴赏[J].现代园林, 2006 (9) :12-16.

[8]郦文俊.中国文人思想与文人园林植物造景[J].广东园林, 2009, 1 (8) :14-16.

[9]金荷仙, 华海镜.寺庙园林植物造景特色[J].中国园林, 2004 (12) :53-59.

[10]杨吉方, 毛白滔.城市景观设计的时代性与历史连续性[J].农业科技与信息 (现代园林) , 2010 (8) :11-12.

上一篇:科技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下一篇:汽车维修特征